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上肢肌张力检查方法

上肢肌张力检查方法

上肢肌张力检查方法

上肢肌张力检查方法

一、上肢肌张力检查方法二、宝宝上肢肌张力高的表现三、早产宝宝肌张力高怎么判断

上肢肌张力检查方法1、上肢肌张力检查方法

肌张力的检查对是一种项比较常见的常规检查,目的是检查肌肉紧张度,这对于肢体出现问题的患者来说是很必要的检查,但是肌张力检查还有很多的意义,对很多疑难的疾病都有很大的作用,所以患者一定要配合检查。

肌张力减弱,肌肉弛缓松软,被动运动时阻力减退或消失,关节运动范围扩大,有时呈过度屈伸现象。见于周围神经、脊髓前角灰质及小脑病变等。

需要检查的人群:怀疑患有肌张力异常的患者。

如果大家在生活中发现自己的四肢出现僵硬或是活动困难的症状,千万不要忽视,肌张力的检查可以让人尽快的检查确诊,这对疾病的治疗有很大的意义。

2、肌张力高的主要危害

肌张力高对患者危害很大,专家指出:患儿更易激惹,闻声惊吓,持续哭叫,入睡困难,穿衣时难以将其手臂插入袖内,换尿布时不易把两腿分开,洗澡时难将拳头掰开,当下肢刚角及浴盆或水面时,孩子全身立即成僵硬姿势。肌张力高的患儿下肢伸直、内收交叉,呈剪刀状。

3、肌张力高的主要类型

原发性肌张力障碍:该类病人没有明确的中枢神经系统构造异常,表现为全身性异常如特发性扭转痉挛或局灶性异常如书写痉挛、眼睑痉挛

肌张力病变鉴别

肌张力 简单地说就是肌细胞相互牵引产生的力量。肌肉静止松弛状态下的紧张度称为肌张力。肌张力是维持身体各种姿势以及正常运动的基础,并表现为多种形式。如人在静卧休息时,身体各部肌肉所具有的张力称静止性肌张力。躯体站立时,虽不见肌肉显著收缩,但躯体前后肌肉亦保持一定张力,以维持站立姿势和身体稳定,称为姿势性肌张力。肌肉在运动过程中的张力,称为运动性肌张力,是保证肌肉运动连续、平滑(无颤抖、抽搐、痉挛)的重要因素。 肌张力muscle tension 主要症状下肢伸直,内收交叉,呈剪刀状 主要病因中枢神经系统构造异常,脑代谢和构造异常 多发群体儿童,新生儿 1基本概述 肌张力的产生与维持是一种复杂的反射活动,其反射弧叫做“r-袢“,包括r-袢的传入部分(肌张力反射的感受器是神经肌梭和神经腱梭)和r-袢的传出部分(脊髓前角细胞及脑干运动性神经核内的a运动神经元,支配梭外肌、r运动神经元发出Ar纤维到达并支配梭内肌)。其反射弧任何部位的病变均可引起肌张力改变。 2分级 被动活动(PROM)肌张力分级标准 Ⅰ轻度在PROM的后1/4时候,即肌肉处于最长位置时出现阻力. Ⅱ中度在PROM的1/2是出现阻力. Ⅲ重度在PROM的前1/4,即肌肉处于最短位置时出现阻力. 改良的Ashworth分级标准 0级 正常肌张力. 1级肌张力略微增加:受累部分被动屈伸时,在关节活动范围之末时呈现最小的阻力,或出现突然卡住和突然释放. 1+级肌张力轻度增加:在关节活动后50%范围内出现突然卡住,然后在关节活动范围后50%均呈现最小阻力. 2级肌张力较明显地增加:通过关节活动范围的大部分时,肌张力均较明显地增加,但受累部分仍能较容易地被移动. 3级肌张力严重增加:被动活动困难. 4级僵直:受累部分被动屈伸时呈现僵直状态,不能活动. 3病因和机理 各种肌病、重症肌无力、末梢神经病、神经根炎或小脑损害等出现肌张力减低,脊髓传导本体感受的神经纤维阻断时也可使肌张力下降。小儿急性偏瘫时在瘫痪早期可有肌张力低下,数日或数周后出现肌张力增高,腱反射增强。家族性周期性麻痹、狭倒症、癫痫失张力性发作出现阵发性或间隙性肌张低下。锥体系疾病出现肌张力增高。锥体外系、底节病变肌张力可降低或增高,有时表现为齿轮样肌张力增高。去大脑强直时肌张力明显增高,四肢强直,下肢伸直位,上肢屈曲头向后背。 4临床表现 肌张力减低 肌肉松弛时被活动肌体所遇到的阻力减退,肌内缺乏膨胀的肌腹和正常的韧性而松弛。

肌力测定方法

1.手法肌力评定 ②充分暴露患者的受测试部位,近端肢体固定。 ④上肢、下肢及躯干肌群的手法肌力检查方法见表1、表2、表3。 (2)基本原则: ②依据肌肉或肌群能否作对抗重力(垂直运动)运动进行判断。

③依据肌肉能否作全范围的运动进行判断。 ④如肌肉收缩不能引起关节活动时,依靠目测或触诊肌肉有无收缩进行判断。 (3)评定标准:如能完成运动并能克服充分的阻力与健侧相近,为5级肌力;能克服中等阻力为4级肌力;能对抗并仅能抵抗肢体自身重量完成动作,为3级肌力;如不能克服肢体自身重量完成运动,但能在水平面上、无负荷下完成运动,为2级肌力;如无明显运动可见,但能触到肌肉收缩,为1级肌力;如无可感觉到的肌肉收缩,则为0级肌力。 在手法肌力评定中,可根据检查情况使用“-”或“+”号。 常用手法肌力检查的评定标准见表4。 ①检查前应向患者说明检查目的、步骤、方法和感受,消除患者的紧张,取得最大合作。 ②为了准确把握施加阻力的大小,应首先检查健侧同名肌。 ③保持正确的检测位置,以确保正确判断肌力的级别。防止替代动作出现错误的肌力评定。

④施加阻力时,要注意阻力的方向应尽可能与肌肉或肌群牵拉力的方向相反;施加阻力的点,应在肌肉附着处的远端部位上。 ⑤在消除重力影响方面,可采用让肌肉或肌群在水平而光滑的表面上活动;或用悬吊带将测试部位吊起悬空,随肌肉活动而同步地作水平运动。 ⑦尽可能在同一体位完成所需检查的肌力情况,以减少患者因不断变换体位带来的不便。 2.器械肌力测定 肌力达3级以上时,可用专门的器械进行肌力检查,这种测试可取得较精确的定量数据,根据测试时肌肉的不同收缩方式分为以下3种肌力评定方法。 (1)等长肌力测定:在标准姿位下用不同的测力器测定一组肌群在等长收缩时所能产生的最大肌力。常用的检查方法有: ①握力测定:用握力计进行测试,测试时上肢在体侧下垂,握力计表面向外,将把手调节至适当宽度,重复测定2~3次,取最大

肌张力检查

肌张力检查 1、拉起抬头检查: 正常:一月内,拉起时头完全后垂,坐位头竖5秒。 2-3月头轻微后垂,坐位头竖15秒以上。 4个月头拉起时头不后垂,坐位时竖头稳,能左右转头看。 2、俯卧位检查: 正常:1个月小儿头稍能抬起。2个月小儿抬头45度。 3个月小儿抬头90度。4个月胸能抬离床面。 3、四肢肌张力:小儿仰卧位,被动活动其四肢感觉有无阻力,并检查上、下肢关节活动度。1)内收肌角检查:小儿仰卧位,握住小儿两膝关节,使其下肢保持伸直位,然后缓缓将两下肢向两侧展开到最大限度,测两大腿之间的角度 正常:1-3月:40-80度4-6月:80-110度7-9月:100-140度10-12月:130-150度2)腘窝角检查:仰卧位使小儿屈曲大腿呈膝胸位,然后展开小腿使其尽量伸直,臀部不要离开桌面,测量小腿与大腿之间的夹角。 正常:1-3月80-100度4-6月:90-120度7-9月:110-160度10-12月:150-170度3)足背屈角检查:仰卧位,屈曲髋、膝关节,以拇指抵住小儿足底,其它手指握住小儿小腿与足跟,将足向小腿方向背曲,测量足背与小腿前面的角度 正常:1岁内60-70度大于此角表明肌张力增高,双脚不一样也有问题,常见于早产、多胎颅内出血、窒息。 4)跟耳征角检查:仰卧位,双腿并在一起,尽可能向耳的方向推压,臀部不要离开桌面,测量足跟与髋关节的连线与桌面的角度。 正常:1-3月:80-100度4-6月:90-130度7-9月:120-150度10-12月:140-170度5)围巾征检查:上肢肌张力检查,新生儿肘不过躯体中线,4-6月小儿可越过中线,肌张力高,肘不过中线,肌张力低手臂可围绕颈部,向围巾围住颈部。新生儿过中线,肌张力低下,可考虑脑瘫。 4、异常姿势检查:由于肌张力增高或原始反射持续存在,脑损伤的患儿可有一些异常姿势1)持续头背曲:2-3月仰卧位拉起时头明显后垂 2)紧握拳:3-4月仍紧握拳不松开。 3)拇指内收:3-4月后拇指紧贴手掌,不能外展。 4)两上肢硬性后伸 5)角弓反张:头后仰,上肢硬性后伸,下肢强直伸直。 6)下肢交叉、内收。 7)6个月尖足:扶小儿腋下直立,当抱起再放下时,两脚尖着地,足跟不能着地。 5、原始反射: 1)拥抱反射:0-3月不出现,6个月不消失为异常。 2)握持反射3个月不消失,手经常握拳为异常。

躯干和四肢肌力检查

肌力检查 一反射检查的临床意义 1.深反射减弱或消失表示反射弧的抑制或中断。反射弧未中断时,如上运动神经元损害,可因中枢的抑制释放而反射增强,亦可因超限制而反射消失。 2.浅反射减弱或消失表示反射弧的抑制或中断。反射弧未中断时,如上运动神经元损害,可因浅反射的皮层反射通路受损,亦表现为反射减弱或消失。 3.反射对比对称性的反射减弱或增强,未必都是神经损害的表现,而反射的不对称性是神经损害的有力指征。 4.腹壁反射可因腹壁松弛、肥胖或腹胀而消失,提睾反射可因年老、阴囊睾丸疾患而消失,正常情况下也可以两侧不对称。5.病理反射一般表示上运动神经元损害,但在2岁以下小儿,正常亦可引出。 6.少数症例正常情况下,少数人亦可引出双侧弹手指征。 二病理反射检查 中枢神经损害时,才出现的异常反射。常检查的病理反射有下列几项: 1.弹手指征又称霍夫曼(Hoffmann)征,医者快速弹压被夹住的患者中指指甲,引起诸手指的掌屈反应为阳性。 2.划跖试验又称巴彬斯基(Babinski)征,医者轻划患者足跖外侧,引起坶趾背伸,余趾呈扇形分开的反应为阳性。 3.压擦胫试验又称奥本海姆(Oppenheim)征,医者以拇指用力沿患者胫骨前嵴内侧面从上而下压擦,若出现坶趾背伸,余趾呈扇形分开,则本试验阳性。 4.捏腓肠肌试验又称戈登(Gordon)征,医者用力捏压患者小腿腓肠肌,若出现坶趾背伸,余趾呈扇形分开,则本试验阳性。5.踝阵挛医者一手托住患者腘窝,一手握足,用力使其踝关节突然背伸,然后放松,可以产生踝关节连续的交替的伸屈运动,则视为阳性。 6.髌阵挛患者仰卧,医者以一手的拇、食两指抵住髌骨上极,用力向下急促推动髌骨,然后放松,引起髌骨连续交替的上下移动为阳性。 三肌力检查临床意义 1.肌麻痹运动神经元损害,可产生肌力减退或丧失,出现部分或完全瘫痪。 2.肌萎缩肌肉萎缩多见于下运动神经元损害,而上运动神经元损害,则无明显肌肉萎缩,但如瘫痪过久,可出现废用性肌萎缩。 3.肌张力下运动神经元损害时,肌张力减低;上运动神经元损害时,肌张力增高。 四下肢肌力检查 1.长收肌、短收肌、大收肌肌力测定患者仰卧,先将双下肢伸直外展,然后作夹腿动作,医者对此动作给以阻力。 2.股薄肌肌力测定嘱患者股内收,膝关节屈曲,小腿内旋,医者触摸该肌肉的收缩。 3.髂腰肌肌力测定患者坐位或仰卧位,先屈曲膝关节,再作屈髋动作,医者给以阻力。 4.缝匠肌肌力测定患者坐位,膝关节半屈曲位,嘱其外旋大腿,医者对此动作给以阻力,并触摸该肌肉的收缩。 5.股四头肌肌力测定患者坐位或仰卧位,膝关节屈曲,嘱其伸直膝关节,医者给以阻力。 6.梨状肌、闭孔内肌、孖肌、股方肌肌力测定患者仰卧位,髋、膝关节伸直,下肢外旋,医者给以阻力。 7.臀中肌肌力测定患者侧卧位,下肢伸直内旋,大腿作外展动作,医者给以阻力,并触摸肌肉收缩。 8.阔筋膜张肌肌力测定患者俯卧位,膝关节屈曲,小腿向外移动,医者对此动作给以阻力,并触摸该肌肉的收缩。 9.臀大肌肌力测定患者俯卧位,小腿屆曲,大腿后伸,医者给以阻力。 10.半腱肌、半膜肌、股二头肌肌力测定患者仰卧位,髋、膝关节屈曲至90°,在此位置上嘱患者屈曲膝关节,医者给以阻力,并分别触摸股二头肌和半腱肌、半膜肌的收缩。 11.腓肠肌肌力测定患者俯卧位,膝关节伸直。嘱其踝关节跖屈,医者给以阻力,并触摸该肌肉的收缩。 12.比目鱼肌肌力测定患者俯卧位,膝关节屈曲至90°,使踝关节跖屆,医者给以阻力,并触摸肌肉的收缩。 13.胫骨前肌肌力测定嘱患者足背伸、内翻,医者给以阻力,并触摸该肌肉的收缩。 14.胫骨后肌肌力测定嘱患者足部跖屈并同时作足的内收、内旋动作,医者对此动作给以阻力,并在足舟状骨结节的后下方可触及该肌腱。 15.趾长屈肌肌力测定患者近端趾节伸直位,嘱其屈曲2~5趾之末节,医者在其趾端跖面给以阻力。

最新肌张力异常的判断方法

家长如何发现早产宝宝姿势异常 早产儿,尤其是低体重早产儿往往都会被医生扣上一顶“高危儿”的帽子,这里所谓的高危儿就是可能存在脑部后遗症危险的儿童,因为绝大多数早产儿或者低体重儿都会在出生前后发生过缺氧的状况,所以,这类儿童更要引起各位家长的重视。我家Cathy就是一个36周出生的超低体重儿(1.1KG),从没有出生的时候,我们就一直在关注如何对高危儿宝宝进行早期干预,防止出现严重的脑部后遗症(如脑瘫等)。 所谓的脑瘫其实是一种脑部损伤造成的残疾类疾病,如果一旦确诊为脑瘫(特指一岁以后),那么从理论上来说,很难康复到正常人,只能是无限制的减轻,因为一岁以后的儿童大脑神经发育已经比较稳定,代偿功能已经越来越弱,所以说起来很吓人的脑瘫,只要及早的发现,及早的进行干预,完全可以消除脑瘫症状,通过大脑发育过程中的代偿功能,绕过损伤区域,从而达到正常人的水平。曾经有过这样一个例子,一位早产儿的大脑发育异常,出生后只剩下不到1/2的脑质,其他区域甚至都是空洞,但是通过良好的早期干预,同样也达到了正常人的运动、行为、智力标准,所以,最关键的还是在于第一步:如何早期发现出异常,从而进行有效的干预行为。 总结一下常见的家庭内测方法,希望能起到一个借鉴的作用,让更多的父母们尽快的发现宝宝是否出现了异常,以便及时就诊,这样才不会耽误,还是那句话,宝宝喂养上,很多事情不要过分的自信,尤其是对高危儿来说,有时候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思维是一定需要的。 目前最常用的检测方法还是基于鲍秀兰等专家推广的专门适用于中国宝宝使用的新生儿20项行为神经测定技术。 另外一项可以在更早期检测是否异常的方法就是上海复旦附属儿科医院康复科杨红博士引入的GMs(全身运动评估)技术。这两种技术,第一种是被动引出异常现象,第二种是让宝宝自己在安静的条件下做主动运动,两种检测过程截然相反,但结果是一致的,GMs可以在三个月内甚至更早期做出异常评估。所以有条件的家长可以在所在城市找一下是否有GMs检测技术。(而第一种由80年代开始推广,几乎所有妇幼、儿童医院康复科或儿保科都能做测定)。 因为检测方法很多,家长们很难掌握,所以我这里整理并总结一下最基本的,家长们可以自己在家就掌握测定的方法,如果宝宝有任何几项是异常的,请尽快到所在医院确诊,不要耽误。

上肢主要肌力评定

---------------------------------------------------------------最新资料推荐------------------------------------------------------ 上肢主要肌力评定 上肢主要肌力评定衢州康复医院上肢肌力评价表 (MMT)评价者: 1、 2、 3、 0 无 可测知的肌肉收缩 1 可触及肌肉收缩, 但无关节活动 2 消除肢体重力影响时能 活动,但活动范围在50%~100%之间 2 不能抗重力,但在消除重力影响后能做全范围运动2+ 能对抗重力,但范围小于 50% 3 能对抗 重力,但活动范围在50%~100%之间 3 能对抗重力,且能完成全范围的活动,但不能对抗任何阻力 3+ 情况与 3 级相仿,但在运动终末能对抗轻微阻力 4 能对抗的阻力与 4 级相同,但活动范围在50%~100%之间 4 能对抗阻力,且能完成全范围的活动但阻力达不到 5 级水平 4+ 活动的初、中期能对抗的阻力与 4 级相同,但在末期能对抗 5 级阻 力 5 能对抗与 5 级相同的阻力,但活动 范围在 50%~100%之间上肢主要肌肉 MMT 肌肉 1 级 检查方法与评定 2 级 3、4、5 级斜方肌菱形肌斜 方肌下部斜方肌上部、肩胛提肌前锯肌三角肌前部、 喙肱肌三角肌后部、大圆肌背阔肌三角肌中部、岗上肌 三角肌后部胸大肌岗下肌小圆肌肩胛下肌、大圆 1 / 7

肌、胸大肌背阔肌肱二头肌肱肌肱桡肌肱三头肌肘肌旋后肌肱二头肌坐位,臂外展放桌上,试图使肩胛骨内收时可触及肌收缩俯卧,一臂前伸内旋,试图使肩胛骨内收及下移时,可触及斜方肌下部收缩俯卧,试图耸肩时可触及斜方肌上部收缩坐位,一臂向前放桌上,上臂前伸时在肩胛骨内缘可触及肌收缩侧卧,悬起上肢,试图前屈,能触及三角肌前部有收缩侧卧,悬起上肢,试图件后伸,可触及大圆、背阔肌收缩仰卧,尝试肩外展时可触及三角肌收缩端坐,悬起上肢,试图水平后伸,在三角肌后部可触及肌肉收缩端坐,悬起上肢,试图水平前屈在腋窝前臂可触及肌肉收缩俯卧,肩外展 90,屈肘,前臂在床缘外下垂,试图肩外旋,在肩胛骨外缘可触及肌肉收缩俯卧,肩外展 90,屈肘,前臂在床缘外下垂,试图肩内旋时,在腋窝前、后壁可触及肌肉收缩坐位,肩外展,上臂放于滑板上,试图屈曲肘关节时可触及相应肌肉收缩坐位,肩外展,屈肘,上肢放滑板上,试图伸肘时可触及肱三头肌活动俯卧,肩外展,前臂在床缘外下垂,试图前臂旋后时可于前臂上端桡侧触及肌肉收缩同左,使肩胛骨主动内收时可见运动同左,可见有肩胛骨内收及下移运动同左,能主动耸肩同左,上臂前伸时可见肩胛骨活动侧卧,受检上肢放于滑板上,肩可主动屈曲向对侧侧卧,受检上肢放于滑板上,肩可主动伸展仰卧,上肢放于床面上,肩可主动外展体位同左,悬起上肢能主动水平后伸体位同左,悬起上肢能主动水平前屈体位同左,肩可主动外旋

手功能康复——肌力和肌张力的平衡知识讲解

手功能康复——肌力和肌张力的平衡

手功能康复——肌力和肌张力的平衡 脑卒中后的肌张力异常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其中上肢和手的肌张力障碍严重影响到了患者的上肢功能恢复,成为了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研究表明,卒中后肌张力障碍发生率高达17%-38% ,而其中4%-9%的痉挛状态为致残性。此外,从范围上来看,上肢的痉挛状态更为常见。 对于治疗师来说,让患者的肌张力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是一项很困难的任务。当肌张力太低时,患者将不能支持自己或对抗身体各部分所受到的重力。当肌张力太高时,肌肉的张力会掩盖其肌力的真实表现,患者只能以刻板的模式费力地运动,所以,在手功能训练中,是增加肌力还是控制肌张力,需要很好的评估来决定更需要的是什么。一、重要概念区分 【肌力】肌力是指肌肉收缩时产生的最大力量;肌力测试也可作为评价康复治疗疗效的重要指标之一; 【肌张力】肌张力是指人体在安静休息的情况下,肌肉保持一定紧张状态的能力,它是维持身体各种姿势以及正常活动的基础;许多疾病与损伤常导致肌张力发生变化,表现为肌张力降低或肌张力增高,而影响肢体运动功能;

【痉挛】关于痉挛,一般公认的最清楚的定义是 Lance(1980)所阐述的:“痉挛是与速度相关的紧张性牵张反射(肌张力)增高,伴过度的肌腱收缩为特征的运动障碍,缘于牵张反射亢进,是上运动神经元综合征的一种。”肌力和肌张力相互抑制、相互促进。脑卒中患者大多数病例大部分时间,这二者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紧密相连;只有少数病例或者小部分时间,这两者的问题会单独出现。 这幅图很生动得阐述了感觉,肌力和肌张力的相互关系。肌力和肌张力以及感觉是共建我们人体运动模式的三个主要成分,缺一不可。运动控制中的感觉的作用不可忽视,张力性问题很多都是感觉运动系统的问题。如果患者在日常的活动中没有从微小的变化中感觉到关于其身体的充分信息,他将尝试提高他的感觉输入。一种方式是增加肌肉的张力,很像我们在光滑的或不稳的表面行走时所表现的那样。例如:当患者失去平衡的时候,其腕和手指屈肌表现出明显的张力增高。二、肌力和肌张力的评定 1.肌力的简单评定方法1983年,美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在Lovett的MMT徒手肌力测定基础上进一步分细,对于被测肌力比某级稍强或稍弱时,以“+”和“-”来表示,这弥补了MMT的分级不足。(详见下表)此外,若检查时有痉挛加

徒手肌力检查

徒手肌力检查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肌力分级 目前,国际上普遍应用的Lovett方法,将肌力检查结果分为6级(0-5级)。此外,还有一种补充分级法,即肌力虽然达到某一级,但活动范围达不到全范围,则在该级符号右上角加“-”;如果在运动末期表现出超出该级的抗阻力或重力能力,则在该级符号右上角加“+” 徒手肌力检查的详细分级 级别标准相当于正常肌力% 0 无肌肉收缩0 1 有肌肉收缩,无关节活动 5 2-消除重力后完成大部分范围活动10 2 消除重力后完成全范围活动20 2+抗重力,完成小范围活动30 3- 抗重力,完成大部分范围活动40 3 抗重力,完成全范围活动50 3+抗重力,完成全范围活动,运动末期能抗较小阻力60 4-抗部分阻力,完成大部分范围活动70 4 抗部分阻力,完成大部分范围活动80 4+抗充分阻力,完成小范围活动90 5-抗充分阻力,完成大部分范围活动95 5 抗充分阻力,完成全范围活动100 主要肌肉的肌力检查 肩胛骨上提(耸肩):斜方肌肩胛提肌

肩关节前屈:三角肌喙肱肌 3级不施加阻力,上肢抬举至90° 2级不施加阻力,上肢抬举小于90° 肩关节后伸:大圆肌背阔肌 3级俯卧位,不施加阻力,后伸上肢达到最 大范围 2级俯卧位,不施加阻力,后身上肢不能达 最大范围 肩关节外展:三角肌中部冈上肌 3级不施加阻力,上肢外展至90° 2级不施加阻力,上肢外展小于90° 肩关节外旋:冈下肌小圆肌 3级不施加阻力,外旋至90° 2级能完 成动作 1级触摸小圆肌有无收缩 肩关节内旋:肩胛下肌 3级不施加阻力,内旋至90° 2级能完成动作 肘关节屈曲:肱二头肌肱肌肱 桡肌 3级不施加阻力,完成全关节活动

四肢肌力及肌张力的检查

四肢肌力及肌张力的检查 肌力及肌张力的评定 目前肌力评估方法大致分两种:手法肌力检查、器械肌力检查 手法肌力检查目前有3种标准:Lovett分级、M.R.C.分级、Kendall 百分比 器械肌力检查下又分:等长肌力测试、等张肌力检查、等速肌力测定。 一、肌力检查与评价 肌力是指肌肉兴奋后收缩所产生的动力和张力,耐力则指维持一定时间收缩或多次反复收缩的能力。决定肌力大小的因素有神经系统功能状态、肌肉的生理横断面、收缩前的肌肉长度和肌肉作用力臂长度,而耐力的大小则和可以取得的肌收缩的能量有关。 1、肌力检查的方法及评定: 手法检查与MMT(Manual Muscle Testing)六级标准衡量。这种检查方法为目前最常用,衡量标准已为各国学者所认可。 1、检查方法 先嘱被检查者作主动运动,注意观察其运动的力量和幅度;然后检查者给予一定的阻力,让被检查者作对抗运动,以判断肌力是否正常。依次检查各关节的运动力量,并注意两侧对比。 (1)上肢肌力: 双上肢前平举、侧平举、后举检查看关节肌肉力量;

屈肘、伸肘,检查肱二头肌、肱三肌力量; 屈腕、伸腕,检查腕部肌力量; 五指分开相对、并拢、屈曲、伸直,检查各指关节肌肉力量。 (2)下肢肌力: 仰卧位直抬腿、大腿内收、外展,检查髋关节屈曲、内收、外展肌肉力量; 仰卧位直抬腿及膝关节屈曲,检查伸髋及屈膝肌群力量; 仰卧位双下肢伸直,踝关节跖屈、背屈、内翻、外翻,检查踝关节肌肉力量。 2、评定标准 0级完全瘫痪,肌力完全丧失。 Ⅰ级可见到或触摸到肌肉轻微的收缩,但无肢体运动。 Ⅱ级肢体可在床上移动,但不能抬起。 Ⅲ级肢体能抬离床面,但不能对抗阻力。 Ⅳ级能作对抗阻力的运动,但肌力减弱。 Ⅴ级肌力正常 二、肌张力检查与评价 1、定义 肌肉静止松弛状态下的紧张度称为肌张力。肌张力是维持身本各种姿势以及正常运动的基础,并表现为多种形式。如人在静卧休息时,

肌力及肌张力的评定

肌力及肌张力的评定 目前肌力评估方法大致分两种:手法肌力检查、器械肌力检查 手法肌力检查目前有3种标准:Lovett分级、M.R.C.分级、Kendall 百分比 器械肌力检查下又分:等长肌力测试、等张肌力检查、等速肌力测定。 一、肌力检查与评价 肌力是指肌肉兴奋后收缩所产生的动力和张力,耐力则指维持一定时间收缩或多次反复收缩的能力。决定肌力大小的因素有神经系统功能状态、肌肉的生理横断面、收缩前的肌肉长度和肌肉作用力臂长度,而耐力的大小则和可以取得的肌收缩的能量有关。 1、肌力检查的方法及评定: 手法检查与MMT(Manual Muscle Testing)六级标准衡量。这种检查方法为目前最常用,衡量标准已为各国学者所认可。 1、检查方法 先嘱被检查者作主动运动,注意观察其运动的力量和幅度;然后检查者给予一定的阻力,让被检查者作对抗运动,以判断肌力是否正常。依次检查各关节的运动力量,并注意两侧对比。

(1)上肢肌力: 双上肢前平举、侧平举、后举检查看关节肌肉力量; 屈肘、伸肘,检查肱二头肌、肱三肌力量; 屈腕、伸腕,检查腕部肌力量; 五指分开相对、并拢、屈曲、伸直,检查各指关节肌肉力量。(2)下肢肌力: 仰卧位直抬腿、大腿内收、外展,检查髋关节屈曲、内收、外展肌肉力量; 仰卧位直抬腿及膝关节屈曲,检查伸髋及屈膝肌群力量; 仰卧位双下肢伸直,踝关节跖屈、背屈、内翻、外翻,检查踝关节肌肉力量。 2、评定标准 0级完全瘫痪,肌力完全丧失。 Ⅰ级可见到或触摸到肌肉轻微的收缩,但无肢体运动。 Ⅱ级肢体可在床上移动,但不能抬起。 Ⅲ级肢体能抬离床面,但不能对抗阻力。

肌张力评定

肌张力评定 肌张力(muscle tone)是指人体在安静休息的情况下,肌肉保持一定紧张状态的能力。 必要的肌张力是维持肢体位置,支撑体重所必需的; 是保证肢体运动制控能力,空间位置,进行各种复杂运动所必要的条件。 第一节概述 一、肌张力的常见表现二、常见的肌张力异常 一、肌张力的常见表现 (一)肌张力分类 1.正常肌张力分类 静止性肌张力 姿势性肌张力 运动性肌张力 2.异常肌张力分类 肌张力减低(迟缓) 肌张力增高(痉挛) 肌张力障碍 (二)正常肌张力的特征 ?1.关节近端的肌肉可以进行有效的同步运动。 ?2.具有完全抵抗肢体重力和外来阻力的运动能力。 ?3.将肢体被动地置于空间某一位置时,具有保持该姿势不变的能力。 ?4.能够维持原动肌和拮抗肌之间的平衡。 ?5.具有随意使肢体由固定到运动和在运动过程中转换为固定姿势的能力。 ?6.需要时,具有选择性地完成某一肌群协同运动或某一肌肉单独运动的能力。 ?7.被动运动时,具有一定的弹性和轻度的抵抗感。 (三)影响肌张力的因素 ?1.体位的影响 ?2.精神因素的影响 ?3.并发症的影响 ?4.神经状态的影响 ?5.局部压力改变的影响 ?6.疾病的影响 ?7.药物的影响 ?8.外界环境的影响 ?9.主观因素的影响 二、常见的肌张力异常 ?(一)痉挛 ?(二)僵硬 ?(三)肌张力障碍 ?(四)肌张力驰缓 第二节肌张力的临床评定 ?包括以下内容: ?一、肌张力的检查方法二、临床分级 ?三、反射检查四、被动运动评定 ?五、主动运动评定六、功能评定七、痉挛步态的评定 一、肌张力的检查方法 (一)肌张力降低

(二)肌张力增高 (三)影响肌张力异常临床检查的因素 二、临床分级 ?一)肌张力减低 ?(二)肌痉挛 ?(三)神经科分级 三、反射检查 常采取的反射检查 1.肱二头肌反射 2.肱三头肌反射 3. 桡骨膜反射 4.膝反射 5.踝反射(跟腱反射) 四、被动运动评定 ?(一)评分标准 1、神经科分级方法2、其它的等级评分法。 ?(二)注意事项 1.要求患者尽量放松,由评定者支持和移动肢体。 2.所有的运动均应予以评定,且特别要注意在初始视诊时被确定为有问题的部位。 3.评定者应保持固定形式和持续的徒手接触,并以恒定的速度移动患者肢体。 4.若欲与挛缩鉴别,可加用拮抗肌的肌电图检查。 5.在评定过程中,评定者应熟悉正常反应的范围,以便建立估价异常反应的恰当参考。 6.在局部或单侧功能障碍(如偏瘫)时,注意不宜将非受累侧作为“正常”肢体进行比较。 五、主动运动评定 ?通过主动运动评定可进一步鉴别肌张力异常的情况。例如伴随拮抗肌收缩的缓慢运动可能预示拮抗肌痉挛或协同收缩;不伴随拮抗肌收缩的缓慢运动可能预示原动肌力弱。 ?自主肌力的评定方法可采用常用的徒手肌力评定方法。 六、功能评定 功能评定可以对痉挛或肌张力异常是否干扰坐或站立平衡及移行等功能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定。 具体可以包括是否有床上活动、转移、行走和生活自理能力的损害及其程度等。 七、痉挛步态的评定 ?痉挛步态是一种牵张反射增高的状态,并迅速发展为对运动的抵抗。 ?反映皮质脊髓束或上运动神经元的损害。脊髓与大脑损害所致痉挛就其临床特点略有不同。痛性肌肉痉挛多见于脊髓损害,有步行能力的脊髓损伤患者,双下肢僵直呈轻度环行步态或双下肢交叉上下轻度跳跃步态。 第三节痉挛 痉挛(spasticity)是指在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后,由于脑干和脊髓反射亢进而使局部对被动运动的阻力增大的一种状态。痉挛的评定,现在大多采用Ashworth痉挛量表(Ashworth scale for spasticity,ASS)或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 MAS)。 本节主要内容包括: 一、痉挛发生的病理生理机制 二、痉挛的临床意义 三、痉挛的评定量表 四、痉挛评定量表应用的注意事项 一、痉挛发生的病理生理机制

肌张力障碍诊断及鉴别诊断

肌张力障碍诊断 根据病史、不自主运动和(或)异常姿势的特征性表现和部位等,症状诊断通常不难,但需与其他类似不自主运动症状鉴别。 肌张力障碍鉴别诊断 (1) 扭转痉挛应与舞蹈症、僵人综合征(stiff-man syndrome)鉴别:扭转痉挛与舞蹈症的鉴别要点是舞蹈症的不自主运动速度快、运动模式变幻莫测、无持续性姿势异常,并伴肌张力降低,而扭转痉挛的不自主运动速度慢、运动模式相对固定、有持续性姿势异常,并伴肌张力增高。僵人综合征表现为发作性躯干肌(颈脊旁肌和腹肌)和四肢近端肌紧张、僵硬和强直,而面肌和肢体远端肌常不受累,僵硬可明显限制患者的主动运动,且常伴有疼痛,肌电图检查在休息和肌肉放松时均可出现持续运动单位电活动,易与肌张力障碍区别。 (2) 痉挛性斜颈需与头部震颤、先天性斜颈相鉴别:先天性斜颈发病年龄早,可因胸锁乳突肌血肿后纤维化,颈椎的先天缺如或融合,颈肌肌炎、颈淋巴结炎及眼肌麻痹(如上斜肌麻痹)等所引起。因痉挛性斜颈常会出现阵发性不自主痉挛,类似头部震颤,需与原发性震颤、帕金森病相鉴别。 (3) Meige综合征应与颞下关节综合征、下颌错位咬合、面肌痉挛、神经症相鉴别:面肌痉挛表现为一侧面肌和眼睑的抽搐样表现,不伴有口-下颌的不随意运动。 (4) 在明确肌张力障碍诊断后要尽量寻找病因:原发性肌张力障碍除可伴有震颤外,一般无其他阳性神经症状和体征。起病时即为静止性肌张力障碍、较早出现持续的姿势异常、语言功能早期受累、起病突然、进展迅速以及偏侧肌张力障碍均提示为继发性,应积极寻找病因。若伴有其他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如肌痉挛、痴呆、小脑症状、视网膜改变、肌萎缩和感觉症状等,也提示继发性肌张力障碍。 继发性肌张力障碍的筛查手段包括:头颅CT或MRI(排除脑部器质性损害)、颈部MRI(排除脊髓病变所致颈部肌张力障碍)、血细胞涂片(排除神经-棘红细胞增多症)、代谢筛查(排

上肢主要肌力评定教程文件

上肢主要肌力评定

衢州康复医院 上肢肌力评价表(MMT) 姓名性别年龄科别床号病案号 注:MP=跖趾关节,PIP=近节趾间关节,DIP=末节趾间关节,IP=趾间关节 评价者:1、 2、 3、 MRC分级法 分级评定标准 0 无可测知的肌肉收缩 1 可触及肌肉收缩,但无关节活动

2–消除肢体重力影响时能活动,但活动范围在50%~100%之间 2 不能抗重力,但在消除重力影响后能做全范围运动 2+ 能对抗重力,但范围小于50% 3–能对抗重力,但活动范围在50%~100%之间 3 能对抗重力,且能完成全范围的活动,但不能对抗任何阻力 3+ 情况与3级相仿,但在运动终末能对抗轻微阻力 4–能对抗的阻力与4级相同,但活动范围在50%~100%之间 4 能对抗阻力,且能完成全范围的活动但阻力达不到5级水平 4+ 活动的初、中期能对抗的阻力与4级相同,但在末期能对抗5级阻力 5–能对抗与5级相同的阻力,但活动范围在50%~100%之间 5 能对抗与正常相应肌肉相同的阻力,且能做全范围活 上肢主要肌肉MMT 检查方法与评定 肌肉1级2级3、4、5级 斜方肌菱形肌坐位,臂外展放桌上,试图使肩胛 骨 内收时可触及肌收缩 同左,使肩胛骨主 动内 收时可见运动 俯卧,两臂稍抬起,使肩胛骨 内收,阻力为将肩胛骨向外 推 斜方肌下部俯卧,一臂前伸内旋,试图使肩胛 骨 内收及下移时,可触及斜方肌下部 收缩 同左,可见有肩胛 骨内 收及下移运动 同左,肩胛骨内收及下移,阻 力为将肩胛骨上角向上外推 斜方肌上部、肩胛提肌俯卧,试图耸肩时可触及斜方肌上 部 收缩 同左,能主动耸肩坐位,两臂垂于体侧,耸肩, 向下压的阻力加于肩锁关节上 方,能抗阻力为5、4级,不抗 阻力为3级 前锯肌坐位,一臂向前放桌上,上臂前伸 时 在肩胛骨内缘可触及肌收缩同左,上臂前伸时 可见 肩胛骨活动 坐位,上臂前平举屈肘,上臂 向前移动,肘不伸,向后推的 阻力加于肘部 三角肌前部、喙肱肌侧卧,悬起上肢,试图前屈,能触 及 三角肌前部有收缩 侧卧,受检上肢放 于滑 板上,肩可主动屈 曲 坐位,肩内旋,屈肘,掌心向 下,肩屈曲,阻力加于上臂远 端 三角肌后侧卧,悬起上肢,试图件后伸,可向对侧侧卧,受检俯卧,肩伸展30~40,阻力

[实用参考]肌力测定方法.doc

1.手法肌力评定 在特定体位下让患者作标准动作,通过触摸肌腹、观察肌肉对抗肢体自身重力及由检查者用手法施加的阻力,观察患者完成动作的能力,从而评定患者的肌力。 (1)程序: ①正确摆放患者的体位及被检测部位的位置。 ②充分暴露患者的受测试部位,近端肢体固定。 ③检查测试部位的轮廓,比较两侧肢体同名肌的对称性,必要时测量两侧肢体的周径大小。 ④上肢、下肢及躯干肌群的手法肌力检查方法见表1、表2、表3。

(2)基本原则: ①依据评定者施加阻力大小并与健侧对照进行判断。 ②依据肌肉或肌群能否作对抗重力(垂直运动)运动进行判断。 ③依据肌肉能否作全范围的运动进行判断。 ④如肌肉收缩不能引起关节活动时,依靠目测或触诊肌肉有无收缩进行判断。 (3)评定标准:如能完成运动并能克服充分的阻力与健侧相近,为5级肌力;能克服中等阻力为4级肌力;能对抗并仅能抵抗肢体自身重量完成动作,为3级肌力;如不能克服肢体自身重量完成运动,但能在水平面上、无负荷下完成运动,为2级肌力;如无明显运动可见,但能触到肌肉收缩,为1级肌力;如无可感觉到的肌肉收缩,则为0级肌力。 在手法肌力评定中,可根据检查情况使用“-”或“+”号。 常用手法肌力检查的评定标准见表4。

(4)注意事项: ①检查前应向患者说明检查目的、步骤、方法和感受,消除患者的紧张,取得最大合作。 ②为了准确把握施加阻力的大小,应首先检查健侧同名肌。 ③保持正确的检测位置,以确保正确判断肌力的级别。防止替代动作出现错误的肌力评定。 ④施加阻力时,要注意阻力的方向应尽可能与肌肉或肌群牵拉力的方向相反;施加阻力的点,应在肌肉附着处的远端部位上。 ⑤在消除重力影响方面,可采用让肌肉或肌群在水平而光滑的表面上活动;或用悬吊带将测试部位吊起悬空,随肌肉活动而同步地作水平运动。

上肢主要肌力评定

衢州康复医院 上肢肌力评价表(MMT) 评价者:1、2、3、MRC分级法 分级评定标准 0无可测知的肌肉收缩 1可触及肌肉收缩,但无关节活动 2–消除肢体重力影响时能活动,但活动范围在50%~100%之间2不能抗重力,但在消除重力影响后能做全范围运动 2+能对抗重力,但范围小于50% 3–能对抗重力,但活动范围在50%~100%之间 3能对抗重力,且能完成全范围的活动,但不能对抗任何阻力 3+情况与3级相仿,但在运动终末能对抗轻微阻力 4–能对抗的阻力与4级相同,但活动范围在50%~100%之间 4能对抗阻力,且能完成全范围的活动但阻力达不到5级水平

4+活动的初、中期能对抗的阻力与4级相同,但在末期能对抗5级阻力 5–能对抗与5级相同的阻力,但活动范围在50%~100%之间 5能对抗与正常相应肌肉相同的阻力,且能做全范围活 肌肉1级2级3、4、5级 斜方肌菱形肌坐位,臂外展放桌上,试图使肩胛骨 内收时可触及肌收缩 同左,使肩胛骨主动 内 收时可见运动 俯卧,两臂稍抬起,使肩胛骨内 收,阻力为将肩胛骨向外推 斜方肌下部俯卧,一臂前伸内旋,试图使肩胛骨 内收及下移时,可触及斜方肌下部收 缩 同左,可见有肩胛骨 内 收及下移运动 同左,肩胛骨内收及下移,阻力 为将肩胛骨上角向上外推 斜方肌上部、肩胛提肌俯卧,试图耸肩时可触及斜方肌上部 收缩 同左,能主动耸肩坐位,两臂垂于体侧,耸肩,向 下压的阻力加于肩锁关节上方, 能抗阻力为5、4级,不抗阻力 为3级 前锯肌坐位,一臂向前放桌上,上臂前伸时 在肩胛骨内缘可触及肌收缩同左,上臂前伸时可 见 肩胛骨活动 坐位,上臂前平举屈肘,上臂向 前移动,肘不伸,向后推的阻力 加于肘部 三角肌前部、喙肱肌侧卧,悬起上肢,试图前屈,能触及 三角肌前部有收缩 侧卧,受检上肢放于 滑 板上,肩可主动屈曲 坐位,肩内旋,屈肘,掌心向下, 肩屈曲,阻力加于上臂远端 三角肌后部、大圆肌背阔肌侧卧,悬起上肢,试图件后伸,可触 及大圆、背阔肌收缩 向对侧侧卧,受检上 肢 放于滑板上,肩可主 动 伸展 俯卧,肩伸展30~40,阻力加 于上臂远端 三角肌中部、岗上肌三角肌后部 胸大肌仰卧,尝试肩外展时可触及三角肌收 缩 端坐,悬起上肢,试图水平后伸,在 三角肌后部可触及肌肉收缩 端坐,悬起上肢,试图水平前屈在腋 窝前臂可触及肌肉收缩 仰卧,上肢放于床面 上,肩可主动外展 体位同左,悬起上肢 能 主动水平后伸 体位同左,悬起上肢 能 主动水平前屈 坐位,屈肘,肩外展至90,阻 力加于上臂远端 俯卧,肩外展90,屈肘,上臂 做后伸动作,阻力加于肘后向 下压 仰卧,肩外展90,做水平前屈 动作,阻力加于肘部向外拉 岗下肌小圆肌俯卧,肩外展90,屈肘,前臂在床 缘 外下垂,试图肩外旋,在肩胛骨外缘 可触及肌肉收缩 体位同左,肩可主动 外 旋 体位同左,肩外旋,阻力加于 前臂远端 肩胛下肌、大圆肌、胸大肌 背阔肌俯卧,肩外展90,屈肘,前臂在床 缘 外下垂,试图肩内旋时,在腋窝前、 后壁可触及肌肉收缩 体位同左,肩可主动 内 旋 体位同左,肩内旋,阻力加于 前臂远端 肱二头肌肱肌 肱桡肌坐位,肩外展,上臂放于滑板上, 试图屈曲肘关节时可触及相应肌肉 收缩 位置同左,肘关节可 主 动屈曲 坐位,上肢下垂,屈曲肘关节, 阻力加于前臂远端。测肱二头 肌旋后位、测肱肌旋前位、测 肱桡肌前臂中立位 肱三头肌坐位,肩外展,屈肘,上肢放滑体位同左,肘关节可俯卧,肩外展、屈肘,前臂在

得了肌张力障碍用什么药最好解读

得了肌张力障碍用什么药最好 肌张力障碍治疗目前状况与前景展望目前我国有肌张力障碍患者200余万,肌张力障碍目前仍属于难治性疾病,为此《2011年全国肌张力障碍治疗目前状况与前景展望》峰会于2月20日在北京隆重召开,此次会议汇聚了全国肌张力障碍的专家学者。专家云集京都,就目前肌张力障碍的状况,做出了分析与总结,展望肌张力障碍治疗的前景。 肌张力障碍治疗目前状况: 现在治疗肌张力障碍主要有,药物治疗、注射肉毒毒素A、肌肉离断术、神经离断术、脑组织损毁术、中枢型脑起搏器、分离型脑起搏器、周围型脑起搏器。 1. 药物治疗,全身性肌张力障碍,最常用的药物为大剂量抗胆碱能药物安坦、苯甲托品或多巴胺耗竭剂利血平,左旋多巴、卡马西平,但是药物只对极少数病例有效,对大多数肌张力障碍患者均无效。 2. 注射肉毒毒素A,应用精制肉毒毒素A作局部注射,对局灶性或节段性肌张力障碍,或对全身性肌张力障碍中症状特别严重的局部部位有一定效果,毒素注射进入受累及的肌肉后,能减弱不自主收缩的力度,对产生肌张力障碍的基本神经机制不起影响.肉毒毒素注射对眼睑痉挛与强直性发音障碍有效.剂量须高度个体化,但是注射肉毒毒素A一般情况下,最多有效6个月,只能间隔3-6个月注射一次,重复注射会使注射肉毒毒素A效果大大减弱,但不管怎样,注射肉毒毒素及是目前治疗肌张力障碍的主流方法,起主导地位。

3. 肌肉离断术,此手术为不可逆性手术,适用于肌张力极度增高,严重影响正常的基本生命活动,离断之后,肌肉失去原有功能,缓解一时症状。 4. 神经离断术,原理类似于肌肉离断术,离断神经以后,肌肉失去神经的支配和营养会慢慢萎缩,失去肌肉的功能。起到缓解症状的作用。 5. 中枢型脑起搏器,为治疗肌张力障碍权威治疗方法,即脑深部电刺激疗法(Deep Brain Stimulation),为治疗肌张力障碍提供了一种可以调节的可逆性手段。这种治疗方法利用一个类似于心脏起搏器的装置,向精确定位的脑深部核团输送电刺激。对这些部位进行刺激,可以控制运动功能的回路恢复相对正常。 6.分离型脑起搏器,为治疗肌张力障碍最新方法,分离型脑起搏器又称经颅磁电刺激术(TMES),即对大脑进行磁刺激和电刺激,使大脑异常电活动恢复正常,从而治疗肌张力障碍。肌张力障碍治疗前景展望:经过优缺点比较,专家一致认为,分离型脑起搏器治疗肌张力障碍最有前景。 分离型脑起搏器为什么能治疗肌张力障碍呢?为什么分离型脑起搏器能脱颖而出,又有怎么治疗奇迹呢? 分离型脑起搏器具备经颅磁刺激和经颅电刺激两大功能。 一、经颅磁刺激 将如此大剂量的磁直接作用于人体头颅从而治疗癫痫、帕金森、肌张力障碍等疾病在医学领域TMES首开先河,属重大发明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磁为什么能治疗这类疾病它的作用机理是什么?这是一门新的学向,许多

肌张力障碍临床诊断治疗指南

肌张力障碍临床诊断治疗指南 【概述】 肌张力障碍(dystonia)是主动肌与拮抗肌收缩不协调或过 度收缩引起的以肌张力异常动作和姿势为特征的运动障碍 性疾病。依据病因分为特发性和继发性;根据肌张力障碍的部位分为全身性、局限性、节段性、偏侧性和多发性;按发病年龄可分为儿童型和成人型。 【临床表现】 (一)扭转痉挛(torsiorl spasm) 是全身性扭转性肌张力障碍(torsiorl dystc)nia),临床以四肢、躯干或全身剧烈不随意扭转动作和姿势异常为特征。可分为: 1.特发性扭转性肌张力障碍儿童期起病的肌张力障碍通常有家族史,出生及发育史正常,多为特发性。症状常自一侧或双侧下肢开始,逐渐进展至广泛不自主扭转运动和姿势异常,导致严重功能障碍。. 2.继发性扭转性肌张力障碍成年期起病的肌张力障碍多为散发,可查到病因。症状常自上肢或躯干开始,约20%的患者最终发展为全身性肌张力障碍,一般不发生严重致残。体检可见异常运动、姿势,如手臂过度前旋姿势伴屈腕及手指伸展,腿伸直和足跖屈内翻,躯干过屈或过伸等,以躯干为

轴扭转最具特征性;可出现扮鬼脸、痉挛性斜颈、睑痉挛、口一下颌肌张力障碍等,缺乏其他神经系统体征。 (二)局限性肌张力障碍 可为特发性扭转性肌张力障碍的某些特点孤立出现,如痉挛性斜颈、睑痉挛、口一下颌肌张力障碍、痉挛性发音困难(声带)和书写痉挛(一侧上肢)等。有家族史的患者可作为特发性扭转性肌张力障碍顿挫型,元家族史者可代表成年发病型的局部表现,但成人发病的局限性肌张力障碍也可有家族基础,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与18p31(DYT7)基因突变有关。1.痉挛性斜颈(spasmodic torticollis) 是胸锁乳突肌等颈部肌群阵发性不自主收缩引起颈部向一侧扭转,通常30~岁起病,女性较多。早期常为发作性,后期颈部持续偏向40.一侧。受累肌肉常有痛感,亦可见肌肉肥大,可因情绪激动而加重,头部得到支持时可减轻,睡眠时消失。2.Meigc:综合征主要累及眼肌和口、下颌肌肉,表现为睑痉挛和口一下颌肌张力障碍,二者都可作为孤立的局限性肌张力障碍出现,为Meige综合征不完全型,若二者合并出现为完全型。睑痉挛(blepllarospasril)表现为不自主眼睑闭合,痉挛持续数秒至数分钟。多为双眼,少数由单眼起病澌波及双眼,精神紧张、阅读、注视时加重,在讲话、唱歌、张口、咀嚼和笑时减轻,睡眠时消失。口一下颌肌张力障碍(oromandibular dystorlia)表现为不自主张口闭口、撅嘴

肌力评定量表

肌力评定内容 目前肌力评估方法大致分两种:手法肌力检查、器械肌力检查 手法肌力检查目前有3种标准:Lovett分级、M.R.C.分级、Kendall百分比器械肌力检查下又分:等长肌力测试、等张肌力检查、等速肌力测定。一、肌力检查与评价 肌力是指肌肉兴奋后收缩所产生的动力和张力,耐力则指维持一定时间收缩或多次反复收缩的能力。决定肌力大小的因素有神经系统功能状态、肌肉的生理横断面、收缩前的肌肉长度和肌肉作用力臂长度,而耐力的大小则和可以取得的肌收缩的能量有关。肌力检查的方法及评定: (一)手法检查与MMT(Manual Muscle Testing)六级标准衡量这种检查方法为目前最常用,衡量标准已为各国学者所认可。 1【检查方法】 先嘱被检查者作主动运动,注意观察其运动的力量和幅度;然后检查者给予一定的阻力,让被检查者作对抗运动,以判断肌力是否正常。依次检查各关节的运动力量,并注意两侧对比。 (1)上肢肌力: 双上肢前平举、侧平举、后举检查看关节肌肉力量;屈肘、伸肘,检查肱二头肌、肱三肌力量;屈腕、伸腕,检查腕部肌力量; 五指分开相对、并拢、屈曲、伸直,检查各指关节肌肉力量。(2)下肢肌力:仰卧位直抬腿、大腿内收、外展,检查髋关节屈曲、内收、外展肌肉力量;仰卧位直抬腿及膝关节屈曲,检查伸髋及屈膝肌群力量; 仰卧位双下肢伸直,踝关节跖屈、背屈、内翻、外翻,检查踝关节肌肉力量。 2【评定标准】 0级完全瘫痪,肌力完全丧失。 Ⅰ级可见到或触摸到肌肉轻微的收缩,但无肢体运动。 Ⅱ级肢体可在床上移动,但不能抬起。 Ⅲ级肢体能抬离床面,但不能对抗阻力。 Ⅳ级能作对抗阻力的运动,但肌力减弱。 Ⅴ级肌力正常二、肌张力【定义】 肌肉静止松弛状态下的紧张度称为肌张力。肌张力是维持身本各种姿势以及正常运动的基础,并表现为多种形式。如人在静卧休息时,身体各部肌肉所具有的张力称静止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