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房地产畸形价格的产生原因及应对策略

中国房地产畸形价格的产生原因及应对策略

中国房地产畸形价格的产生原因及应对策略
中国房地产畸形价格的产生原因及应对策略

中国房地产畸形价格的产生原因及应对策略

背景自从我国政府1998年取消了福利化的住房分配体制实施政策性住宅和商品住宅之后,商品房的比例逐渐增大。这十几年,房地产业以惊人的速度迅速发展,房地产业己经成为国民经济的基本承载体和经济繁荣的基本支撑点,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房地产市场快速发展的同时,房价在一系列的原因下节节攀升,从而给买不起房子的普通老百姓带来了不少的麻烦。

一、中国房地产现状

1、房地产的整体规模增大

2、区域发展不平衡

3、房地产业成为GDP上升的主要力量

4、房地产价格提升过快

5、目前,部分地区房地产市场成交量明显减少

二、引起房价上涨迅速的原因

1、从微观经济学供给的角度来说,是因为土地的供给是有限的(或者说是稀缺的)

2、从需求方面来看,买房的人越来越多,且一部分人、出于投机的目的,把房子作为投资的对象,购买多套房子。需求在不断地增加

3、从政府方面来看,由于存在寻租行为,甚至出现拍卖出天价楼盘的现象,还有行政打压政策不痛不痒,地方政府阳奉阴违。地方政府的许多行为很大程度的影响到了房价的上涨

4、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农民工工资的上涨,也某种程度的推动了房价的上涨

5、国际经济危机引发的通货膨胀也是一个因素

三、解决高房价的对策

整体来说,应该针对原因对症下药

1、从供给方面看,多建保障房,并且落到实处

2、从需求来看,购房者应保持理性的头脑,不要盲目购房

3、加大处罚力度,对存在过分寻租行为的地方政府纳入刑事处罚范围

4、房地产商加强与上下游供货商的交流,降低成本

5、制定合理的行业规则,规范行业秩序,严厉打击房地产商和购房者的投机行

随着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作为许多地方的主导产业,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也已经不可忽视,在发展过程中当然不可避免的存在许多问题,重要的是要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积极引导房地产业走向健康正常的发展道路。真正意义上的促进房地产业以及国民经济的发展,同时给老百姓带来福利。这才是一个政府和行业应该走的路。中国的房地产业还任重而道远。

房价影响因素系统分析

摘要:本文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详细地分析了影响房价的主要因素,具体分析了房地产市场供给和需求的特殊性。结合房地产需求可以分为相互转换的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供给在受到土地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而具有供给相对有限性的特点,综合分析了信贷政策、价格预期、居民可支配收入、通货膨胀对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揭示了房价运行的规律,并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提供理论依据和有效方法。

关键词:房价、需求、供给、因素

房地产作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的行业,其发展状况不仅影响到国民经济的运行,还会直接关系到居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在房地产市场中,房价作为一个重要变量,直接左右整个房地产市场的变化。而房价一方面受供求关系制约,另一方面又反过来影响供求关系。表现在:当需求增加,供给不变,或者供给增加幅度小于需求增加的幅度,就会使房价上涨。我们从影响房地产需求和供给因素着手,研究房地产市场的运行规律。

1.房地产市场的需求分析

房地产不同于一般的消费品和投资品,有其独特的需求特点。首先,房地产可以同时作为投资品和消费品出现在市场,并且可以随时转换。作为投资品,购买房地产获取投资收益,满足投资需求。作为消费品,房地产用于购买者居住,满足消费需求。其次,在一定情况下,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可以相互转换,当价格上涨到一定高度时,原来一部分用来改善居住条件的消费需求,就会在巨大差价和利润的剌激下,转换为投资品。而原来作为投资品的房地产,在价格下降到一定程度时,如在出售不利的情况下,改为出租,这样投资品就变成消费品。房地产的需求就是由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组成。

影响投资需求的主要因素有:利率与利润率的差,房地产价格预期、通货膨胀率、汇率。利率与利润率的差是影响投资需求的一个重要因素,当投资房地产所获得利润率与银行利率差越大时,投资房地产的利润越高,投资需求也就越大。相反,投资需求也就越小。所以银行利率上升使投资利润率与银行利率差减小时,投资需求就会减少。房地产价格预期是影响当前投资需求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当投资者形成了价格上涨预期时,投资需求会增加。相反,投资需求就会减少。通货膨胀率对房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通货膨胀率越高,银行实际利率下降,会使利润率与利率的差扩大,从面增加投资需求。投资需求还会有本币升值预期有关,当一国货币处于对外升值预期时,流入本国流动性将会增加投资需求。相反,就会减小投资需求。

影响居住需求的主要因素有:房地产价格、居民收入、通货膨胀率、人口增长。当房地产价格上涨时,居住需求会减小。相反,居住需求会增加。居民收入增加,对居住需求就会增加,居民收入减少,对房地产的居住需求就会减少。通货膨胀率上升,房地产作为一般的投资品和消费品,其价格也与其他商品一样,价格随之上涨。人口增长,特别是新增家庭的增加,房地产居住需求就会增加。

2.房地产价格的供给因素分析

房地产供给的最大特点就是供给的相对有限性,房地产开发必须依赖于土地,而土地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使房地产的供给受到土地的制约,导致房地产供给的有限性,同时房地产开发周期也较长,也使供给不能随着需求增加而迅速增加。

影响房地产供给的主要因素是:价格、成本、土地的供应量、政府政策。当房地产价格上涨时,房地产开发商的利润会上升,开发商会增加供给,相反会减少供给。房地产成本包括建筑成本和土地成本,当房地产开发成本增加时,利润会减少,开发商就会减少房地产开发,从而使房地产的供给减少。房地产供给受土地供应量的直接影响,土地供应量增加,房地产供给才有可能增加,土地供应量减少,房地产供给就会随之减少。政府政策对房地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产业政策和信贷政策上,由于房地产开发所需要的资金巨大,房地产开发受货币政策的

影响很大。当房地产受到产业政策支持时,房地产供应就会增加,相反就会减少。货币政策主要是信贷政策,当信贷支持房地产发展时,房地产供应就会增加,相反就会减少。

3.影响房地产价格因素的综合分析

(1)信贷政策对房价的影响。房地产市场最大的特点就是,其供给和需求都很大程度上受信贷的制约,这主要是由于在房地产市场中,购房者利用按揭等方式利用银行贷款进行购房。在房地产供给中,相当大的开发资金也从银行贷款解决,这样银行就在房地产供给与需求中起着了重要的作用。如果仅从资金这个角度来看,那么从银行流出的资金,一方面流给开发商进行房地产开发,在增加房地产的供给,另一方面,贷给购房者,增加房地产的需求。这样,由于信贷资金同时介入房地产的供给和需求,使房地产市场的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就在一个较高水平达到供需平衡,形成了一个较高的均衡价格。如果除去银行增加的房地产市场的供给和需求,那么房地产市场的均衡价格就会随着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的下降而下降。所以,在一个信贷资金放大的供给和需求的房地产市场中,信贷政策是影响房地产价格的最重要因素。信贷资金对房地产市场供给和需求的放大效应,取决于信贷资金与自有资金的比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按揭比例,按揭比例越高,这种放大效应也就越大。

(2)价格预期对房价的影响。这种预期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购房者对房价的预期,购房者如果预期房价将上涨,对于投资需求的购房者来说,投资利润率就会上升,利润率与利率的差就会变大,投资需求增加。对于消费需求来说,房地产预期价格的上涨,会将潜力在的需求转化为现实需求,购房者会提前购买,从而使消费需求相应地增加。所以,当房价上涨预期形成后,房地产的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都会相应地增加,导致房地产价格进一步走高。相反,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就会减少,导致房价上涨趋缓甚至下跌。另一方面,开发商对房价的预期,如果开发商预期房价要上涨,那么开发商就会增加房地产的开发和减少当期房地产的销售,使当期房地产的供给减少,远期供给增加,这样导致当期的房价上涨。相反,当开发商预期未来房价要下跌,就会增加当期房地产的销售,也减少房地产的开发,导致房地产市场供给增加。

(3)新增家庭人口和居民收入对房价的影响。新增家庭人口是指外来居住人口和新成立家庭人口,居民收入指居民实际收入和预期收入。当新增家庭人口快速增长时,居住需求就会增加,当新增家庭人口增长放缓时,居住需求就会减小。当购房者实际收入和预期收入增加时,会直接影响房地产的消费需求,间接地影响投资需求,从而增加对房地产的购买,使房地产的价格上涨。相反,当购房者对房地产未来的价格预期会下跌,对居民收入预期要下降时,就会导致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减少,从而导致房价上涨趋缓甚至下跌。一般把新增家庭人口和居民收入增加所形成的需求,称之为房地产的“刚性需求”。由于刚性需求增加,使得房价上涨,从而引起供给增加,房地产市场会在一个较高的均衡价格上达到均衡。

(4)利率、汇率和通货膨胀对房价的影响。利率对房价的影响,主要是利率同时影响房地产的供给和需求。当利率上升时,会增加银行货款的利息,增加投资成本,使利润率与利率的差缩小,抑制了投资需求,同时利用银行货款的消费需求也因利率提高而导致实际房价上涨,导致消费需求的减少。所以利率提高会使房地产的需求减少。相反利率降低会增加房地产的需求。另一方面,利率上升,会增加开发商的资金成本,在需求旺盛时,开发商会将这部分成本转嫁购房

者,从而导致房价上涨。汇率对房地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本国货币持续升值和预期上,如果本国货币处于长期的升值及预期过程中,对本国货币的需求就会增加,国内增加的流动性必须会增加房地产的投资需求。由投资需求增加而带动消费需求的增加,会剌激供给的增加,导致房价上涨。通货膨胀是指物价总水平上涨,通货膨胀率越高,说明社会物价总水平在提高,房地产无论作为投资品还是消费品,都会随着物价总水平提高而上涨。同时由于土地稀缺性和供给有限性,在高通货膨胀时期,房地产作为一种投资品,常常用于某些投资者保值增值的的一种手段,也导致投资需求的增加。通货膨胀对房价的影响另一个方面是通货膨胀使实际利率降低,导致利润率与利率的差增加,使投资需求增加。

4。

国房地产价格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地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中属于基础性、先导性产业。房地产业的重要性决定于房地产的重要性。因此,分析、研究影响房地产价格的因素,将有利于我们分析房地产市场,进而采取行之有效的、有针对性的调控措施,不断满足广大居民有效需求的增长,实现房地产业与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平稳、协调发展。

[关键词]房地产价格影响因素

1.引言

房地产业的运行和发展涉及众多的相关产业,显示出很强的相关性。房地产业在许多国家和地区成为支柱产业,占GDP的比重在10%以上。在我国,房地产业对全国GDP的直接贡献率和间接贡献率约占15%,带动一大批关联产业发展,初步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然而,房地产业也呈现出投资过热,价格过高的现象。尽管,政府一次次出台新的政策对房地产价格进行调控,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房价上涨的速度,但是,我国的房价依然远远超出了老百姓的购买能力。

因此,认识和掌握房地产市场价格特征、制约因素及其变化规律,将有利于我们分析房地产市场,进而采取行之有效的、有针对性的调控措施,实现房地产业与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平稳、协调发展。

2.房地产价格组成

房地产价格是房地产经济中的一个核心问题,它关系到房地产所有权和使用权在经济上的实现,房地产市场运行的秩序和房地产资源的优化配置。房地产价格是房产价格和地产价格的统一,是房地产商品价值和地租资本化价格的货币表现。我国房地产价格主要由以下几部分构成:

1)土地费用

土地费用,包括土地取得费用和土地开发费用。房价与地价之间的互动关系,在有较多土地供应者的情况下,房价是主动的,地价是被动的,即地价水平主要取决于房价水平,就如同一般情况下地租水平是由农产品价格水平决定的一样。但在我国目前房地产开发用地由政府独家垄断供应的情况下,土地一级市场上的地价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新建商品房的价格水平。

2)建安成本

建安成本包括:前期工程费(前期规划、可行性研究、勘察、设计及施工的三通一平等工程前期所发生的费用.);基础设施建设费(建造小区内的道路、供水、供电、排污、排水、照明、通讯、绿化、环境卫生等的建设费用。);建筑安装工程费(建造商品房及附属工程所发生的建筑工程费、设备购置费和安装工程费.);公共配套设施准设费(建造小区内的非营业性的公共配套设施的建设费

用。)这部分费用的上涨直接表现为房价上涨。

3)相关税费

税费对房价的影响最直接体现在税费对房地产开发成本及销售价格的影响上。

3.影响房地产价格的因素

1)需求拉动是房地产价格上涨的直接因素。

房地产的需求主要分为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

①从消费需求来说,近年来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旧城改造的加速,以及70年代的出生高峰导致最近几年结婚人口大量增加,形成了对房地产市场巨大的需求。

②从投资需求来说,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居民可支配收入提高,民间资金雄厚,大量资金在寻找投资渠道。而股票、期货、基金等投资工具的收益又缺乏保障,再加上长期低利率的因素,且房价不断上涨的示范效应使得投资性购房快速增长,并保持了较高的比例,部分普通市民也把积蓄用于购置房屋,以保值增值。

2)成本推动是房地产价格上涨的内在动力

①近年来土地价格上涨较快并成为房地产价格的很大一部分,土地交易价格的涨幅持续高于同期房屋销售价格的涨幅。

②建安成本的上涨也较为明显。一方面建材等价格上涨带来了成本的增加;近几年来,我国建筑材料的价格呈现出持续快速上涨的趋势,建筑钢材、木材、混凝土产品的需求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其价格也呈现出不断上涨的趋势。另外,新建住宅品质的提升也带来成本增加。

③在商品房开发成本中,各种税费也占了不小的比重。税费繁多,税费种类交叉是房地产税费不合理的表现。这种表现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税费种类的设置和调整跟不上市场的变化。

3)消费者预期是房地产价格变动的根本原因:

仅从一般商品的价格形成那样只从成本和供求关系两个方面来分析房价上涨的原因是不够的。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真正决定房价的并不是开发商要卖多少房子,或者居民的消费需求需要多少房子,而是社会普遍的经济预期,也就是说,经济社会预期对房价的影响要比真实的供求关系大得多。

另一方面,开发企业为了自身的利益,一味强调房价在未来将继续上涨。给了消费者一种房价还要上涨的预期。在房地产销售过程中,房地产企业通过“销控”的方式,实现价格低开高走的走势,同时并利用消费者的信息劣势,也给消费者制造房价即将上涨的压力,甚至通过媒体宣扬“房价还要继续上涨”的观点,这就给了消费者一种房价只涨不跌的预期。这种消费预期是影响房地产价格的根本原因。

4)投机的作用对房价上涨影响颇大

按照经济学的理论有效需求等于消费需求加上投机需求,消费需求是实实在在的需求,这种需求不会引发房地产泡沫,而投机需求的产生则为泡沫的产生提供了必条件. 投机需求的产生源于人们的非理性预期以及中国百姓的投资渠道缺乏。投机群体在房产体系中对房价快速上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房产体系中最后一层是老百姓,也成了高房价的最后买单者。

浅谈我国房地产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

从2007年底,人们就明显地感觉到了楼市风向的转变.随着房价的不断攀升,人们忽然发现手里的钱与高昂的房价差距越来越大,就算再担心房价上涨,也无力出手了,看着周围房奴们生活水准急转直下,很多人怕了。毕竟,还是要量入为出。而政府对于楼市仍在进行调控,利息越加越高,低收入者只能望房兴叹!购买力的过度透支使得市场渐显疲软,交易量开始萎缩,由狂涨转入下滑的拐点在2008年初露出端倪。过高的房价对于普通民众家庭已成为无力消费的奢侈品。

但实际上房地产市场处于有价无市的状况。房地产价格在过去几年内的大幅度上涨,导致居民的购买力无法去承接市场的供给,在央行数度加息及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从紧货币政策下,出现当前的供给大于需求的局面,观望等待的市场氛围逐渐形成。房地产市场遇冷.

当前房地产重要的问题是成交量上不去,市场萎靡,导致相关行业转冷,开工不足。那么成交量为什么上不去呢?原因很简单:房价下跌不到位,还没降到居民可以承受价位。开始时,开发商们还是遮遮掩掩,不肯明说降价,实际上,形形色色的促销手段轮番上演。可是,即使是开发商卖力地吆喝,购房族也不买账,再加上不少人买了房立马房价就降了,损失惨重,更让购房族不敢出手。发端于美国的次贷危机演变成全球的金融危机后,对于楼市来说更是雪上加霜。大家对未来的收入预期下降,怕背上沉重的债务,更加不敢买房。楼市销售由此陷入深度低迷.

对于这种现状,对2010年房地产市场的关键词总结为“调整”,对2011年的关键词仍旧是“调整”二字,综合大家的观点,2011年房地产市场将会出现几大趋势:1,虽然楼市调控政策会继续进行,但可能不再是国家的重点方向。2011年国家防范通货膨胀是主线,房地产极有可能不再享受严厉打压的命运;况且,美国新一轮的定量宽松货币政策,会对人民币带来极大压力。“安内不如攘外”,我也希望房地产市场能够在2010年的严厉打压之中松一口气。

2,房地产的价格难以下降。2011年房地产市场价格会相对稳定,理由是开发商资金链的紧缩、土地供应量加大、商品房结构会调整。但我认为拆迁难度的增加,民工紧缺、拆迁成本的提高,核心城市核心区域土地的日渐紧缺,所有原材料的涨价来分析,2011年房地产市场价格很难下降。

3,保障性住房将成为房地产市场的主角。如果说保障性住房这两年一直作为政府主打方向的话,在2010年保障房依然被明确写入宏观调控之中,如北京的保障房供地已占住宅市场的70%,而且近期北京市各区县加大力度推出保障性住房。虽然2010年北京的保障性住房供给不足5万套,但是随着土地市场调整和政府的重视,相信2011年保障房将离普通老百姓遥远不再。开发商在保障性住房建设开发的转型过程中,从根本看不上到不得不重视,连万科这样的企业也跟着政府去做保障房,挑肥拣瘦已成为过去,能在保障房市场分一杯羹成为房地产企业的生存方向之一。况且,做保障房,资金压力小,国家给政策,又不愁卖,再有,我算了算,还是有钱赚的。

4,北京房地产开发商开始转战二三线城市。2011年房地产主市场不再是开过奥运会的北京、世博会的上海、举办过亚运会的广州,逃离北上广深开发商也许是迫不得已:一是拿地太困难,二是拿地成本过高,三是竞争太激烈,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而二三线市场正在迅速成长,像下围棋一样不布局二三线市场成为开发商的主要战略。

5,更多的传统房地产企业转型为商业地产,甚至会将重点瞄向三四线

城市。我的一位业内好友曾跟我说过:“在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三四线商业地产将成为最后一桶金”。我深以为然。在中国进行城镇化过程中,不可能所有人都涌向北京这样的特大城市。北京的生活成本很高,交通拥堵成顽疾,因此,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大量的人口涌入地级、甚至县级城市中。这些城市在第一轮的住宅市场火爆中,商业配套需求迫切,商业地产会受到政府、开发商和老百姓的一致鼓励、支持和欢迎。中国的三四线城市分布广,数量大,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市场瞬息万变,把握房地产市场周期性变化规律,有利于调控市场供求矛盾,避免社会资源浪费,优化社会资源配置。同时,也有利于正确把握住房金融的经营策略,通过优化资源配置调节市场行为,规避行业风险乃至金融风险。因此,在以后房地产业要不断加强对房地产发展趋势的分析,才能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摘要

房地产业在我国还是一个新兴的行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现在仅有20多年的历史。但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看,房地产业都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是一个具有很高成长性的行业。很多地方政府都把地方经济增长的希望寄托于房地产行业,因此,在各个方面都对房地产业给予大力支持,于是形成了我国现在的房地产市场。

关键字:房地产,房价,政策

1、引言

1.1房地产市场

房地产市场可以理解为从事房地产买卖、租赁、抵押、典当等交易的活动场所以及一切交易途径和形式。与一般市场相同,房地产市场也是由参与房地产交易的当事者、房地产商品、交易组织机构等要素构成的。这些要素反映着房地产市场运行中的种种现象,决定并影响着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和趋势。

1.2房地产市场特性

房地产市场作为市场体系的基本组成部分,具有市场的一般规律性,如受价值规律、竞争规律、供求规律等的制约。但由于房地产开发商品本身具有区别于其他商品的独特规律,房地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又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这就导致了房地产市场具有一系列区别于一般市场的基本特性,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2.1市场供给的特点

由于开发商品的供给在短期内很难有较大的增减,因此市场供给在短期内缺乏弹性,由于房地产的位置、环境、数量、档次的差异,市场供给具有非同质性;由于土地的有限性、不可再生性,以及房地产投资规模巨大,使房地产市场具有

高度的垄断性,从而导致房地产市场的不完全性,使得供给主体间的竞争不充分、不广泛。

1.2.2市场需求的特点

房地产是人类生存、享受、发展的基础物质条件,是一种基本需求,市场的需求首先具有广泛性;与市场供给的非同质性相吻合,需求者购置房地产是通常有不同的目的和设想,因而需求具有多样性;同时,购置房地产的开支巨大,通常需要借助金融信贷机构来进行融资。

1.2.3市场交易的特点

由于房地产市场上的商品本身不能移动,交易是房地产产权的流转及其再界定;房地产交易通常需要经过复杂和严密的法律程序,耗费时间比较长,交易费用通常也比较多;加之市场信息的缺乏,市场交易通常需要估价师或物业代理等专业人员提供服务。

1.2.4市场价格的特点

开发商品的不可移动性,是房地产价格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关系极大;其次由于人口的不断增长、土地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和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房地产价格总体呈向上波动的趋势;但现实价格是在长期考虑下而个别形成的,因此也不容忽视涉及交易主题的个别因素的影响。

2、影响房地产市场发展的社会经济因素

房地产市场发展与社会经济环境的依存程度不断增长。影响房地产市场发展的社会经济因素有:

2.1社会因素

包括传统观念及消费心理、社会福利、人口数量及状态、家庭户数及规模、家庭生命周期等因素。

2.2经济因素

包括经济发展状况、家庭收入水平及分布、物价水平、工资及就业水平、房价租金比等。

所幸的是,针对最近一段时间房地产行业不景气的现象,政府也在不停的颁布不同的法律法规“救市”,政府密集发布地产新政,力促房地产业健康发展。(一)、合理确定本地区房价控制目标;

(二)、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

(三)、完善相关税收政策,加强税收征管;

(四)、强化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

(五)、各地要增加土地有效供应,落实保障性住房等要求;

(六)、省会城市户籍家庭第三套房停购,非户籍家庭第二套房停购;

(七)、落实住房保障和稳定房价工作的约谈问责机制;

(八)、坚持和强化舆论引导;

(九)、各个城市有各个城市的调控细则,限购条件。

标。

从总趋势来看,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仍有巨大的潜力。这源于相互影响的三方面事实:第一,中国是一个经济转型国家。对于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城镇化是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自1978年推行市场化改革以来,中国的城镇化就开始持续进行,1996年以后步伐明显加快。持续的城镇化对房地产市场的不断发展提出了要求。不仅如此,中国到目前为止已经历了长达30年的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对生活质量的追求,为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第二,中国是一个体制转型国家。中国正从严格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国家逐渐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国家,住房改革也是伴随着其中的诸多改革措施之一。以往城镇居民主要依靠单位分房,而现在则已基本由市场解决。住房推向市场,促成了一个巨大的房地产市场的产生和发展。除了这两个方面以外,中国还是一个人口大国,十几亿的人口总量在世界各国之中绝无仅有,庞大的人口数量也意味着巨大的对住房的需求。

三、带动房价上涨的因素

(一)客观原因

1.土地价格上涨是最直接的原因。房价上涨的根源在于土地供应趋紧引发的土地价格上涨。而“土地财政”加剧了土地价格上涨,在现有的土地“招、拍、挂”、财税等政策制度下,地方政府是最大受益者,通过卖地可以获得巨额利益,客观上刺激卖地冲动。在2010年严厉的房地产调控背景下,国内主要城市房价依然能“不跌反涨”,主要原因之一是地价仍然在涨,各地频频出现新“地王”就是证明。此外,由于存量房地产的高价格使当期取得土地的价格通过竞价的方式快速上涨,并延续高房价-高地价-更高房价的循环。

2.充裕的流动性是房价上涨的主要“推手”。为应对金融危机,2008年下半年以来,国家加大了宏观调控力度,实施了一系列刺激经济发展的措施,国家4

万亿投资规模带动地方投资的超常规发展,加上适度宽松货币政策下银行信贷规模的加速扩张,2009、2010年两年共投放信贷16.5万亿元。虽然,从2010年下半年中央银行就开始引导货币政策回归常态,持续不断地回收流动性,但由于存量货币过于巨大,加之,其他主要国家货币政策宽松,热钱大量涌入,市场的流动性仍过度宽裕。由于大量的流动性暂时无法找到更好的投资渠道,使得资金更加青睐房产。在刚性需求下,流动性的泛滥又进一步推高了房价。

3.经济发展必然趋势。从需求上看,由于土地是稀缺资源,随着需求的增加房价上涨是经济发展带来的必然趋势。特别是,我国正处于城市化高速发展阶段,未来将有超过4亿的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加之,我国人口多、“18亿亩耕地”红线的客观限制,人多地少矛盾尖锐,住房供求矛盾将长期存在。同时,由于我国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具有购买力的城市家庭开始进入住宅换代期,大中城市的聚集力增强,小城镇富有阶层家庭、大专院校学生在大中城市就业、农民工进城等使在大中城市的购房需求集中增加,形成了相对稳定的购买力和即期需求。(二)主观原因

1.地方政府推动。目前,我国城镇居民按户计算的住房自由化率达到80%以上,建筑和房地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例接近10%,房地产业成为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也为地方政府带来巨大效益。为获取更多的土地出让收入,地方政府对房价上涨乐见其成。同时,卖地行为进而刺激地价的不断攀升,最终导致房价的持续快速上涨。

2.开发商刻意操作。目前,除了容积率外,开发商完全垄断了所购地块之上的处置权和定价权,形成市场性垄断。由于房地产产品的不动性、差异性,在需求一定时,价格竞争的外部压力较小,房地产开发企业之间价格合谋,一家高价,共同提价,群体涨价。同时,部分开发商还恶意炒作“房价越调越高”的消息,加之近年来房价不断上涨形势,购房者因对后市房价看涨,心理恐慌,也只能被迫接受。这种价格垄断使开发商获取了巨大超额利润,并把涨价堂而皇之地归结为市场机制自然作用的结果。

3.消费者、投机者推波助澜。房地产价格上涨信号,使消费者对房地产后市看好,从而盲目跟风。同时,由于投资渠道狭窄,各种投资者、投机者趁势推波助澜,加剧了房价上涨。

四、楼市存在的问题

一、近期问题

(1)房价过快上涨带来的诸多负面影响

1.虚假购买力,透支未来中国经济

中国住房问题的严重性在于:住房市场化一开始马上就引进西方的按揭购房方式,使得住房需求和购买力在同一时间突然放大,供需矛盾恶化。同时投机商和房地产商控制房源,捂盘惜售,煽风点火进一步加剧供需矛盾,使价格直线上升。住房的需求很大是肯定的,住本身就是生活必须品,那么多的人口进城,那么多的大学毕业生,那么多的婚龄青年需要成立家庭,需求量是很大,那么我们来谈谈购买力,按揭贷款购房方式一出现好像价格不在是问题,再贵的房子都有人买得起,这才是推动房价虚高的根源。

2.贫富差距拉大,财富过于集中,影响社会稳定

超高的利润一方面使财富迅速向房地产商集中,另一方面使买房和买不起房的普通民众付出高昂代价产生埋怨心理,两个阶层迅速对立。过多的财富积聚在少数人手中,对国家的经纪发展具有极大的潜在风险。

3.拉高物价水平,提高了劳动力成本,降低了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

房地产市场过热,导致钢铁建材等系列资源性基础材料的价格上涨,进而拉动整个社会的生产成本,生产成本高了那生活用品的价格也就提高了;

房价上涨了伴随而来的就是房租的上涨,但实际情况是工资的上涨没有跟上生活成本的上涨。

4.其他影响

房价的过快上涨还会使得晚婚情况会更加严重,甚至出现多数婚龄群体结不起婚的问题,境外资本炒做房产掏空国民财富,增加公务员腐败的情况,并且还会增加民间创业的难度。

(2)房价收入比过高

上海易居研究院报告显示,2010 年全国房价水平略偏高,部分城市房价泡沫有所扩大。

2005年开始,稳定房价成为我国房地产调控的重要目标之一。自2009年12 月开始的这轮房地产调控,已经进行到第四波(国八条),更是逐渐将房价作为调控的核心目标。2010 年4 月中旬出台的“国十条”,旗帜鲜明的提出“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2011年1月出台的“国八条”要求“2011年各城市人民政府要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目标、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和居民住房支付能力,合理确定本地区年度新建住房价格控制目标,并于一季度向社会公布。”更是将房价调控目标作为地方政府年终考核指标。由于目前全国区域发展情况不一,量化一个地区房价水平,是地方制定房价控制目标的关键。

值得的关注的是,目前,银川、太原、佛山、贵阳、昆明等城市已公布控制目标,多以GDP 或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作为参照物。长期看,房价涨幅与GDP和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相匹配,是合理的。但对于部分房价已经偏高的城市,这么确参照系不一定合理。实际上,衡量居民住房支付能力的最佳指标是房价收入比。房价收入比指标主要用于衡量房价是否处于居民收入能够支撑的合理水平,它直接反映出房价水平与广大居民的自住需求相匹配的程度,直接关系到民众的安居乐业。当然,问题的关键是如何科学而合理的进行计算。

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来,我国年均经济增长率接近10%,创造了世界奇迹。

与之相适应,率高达12.7%。在这种情况下,商品住宅价格保持一定的增幅是非常合理的。但从近几年,尤其是2007和2009年,随着部分城市房价的过快上涨,房价收入比亦出现偏高现象。为了更好衡量房价水平的合理程度,以及分析调控政策的有效性,有必要深入研究一下全国和重点城市房价收入比的变化情况。

二、深层次问题

(1)过度重视房地产行业的经济发展职能,相对忽视其民生保障功能从1997年至今已有14个年头,前6年,房地产业在应对亚洲金融危机的过程中,在经济和民生两方面都打了漂亮仗。好“戏”“唱”到2004年。2004年是个分界线,2004年下半年房价开始上扬,2005年3月26日,国务院下发“国八条”,开始调控。自此政府与房地产玩起了“躲猫猫”,房价越打越走高。历时8年的多次调控,反倒使房地产增强了“抗综合调控耐力”。

由于长时间的偏轨道运行,房地产业滋生了许多弊端,有的甚至形成”顽疾”。特别是政府过度依赖市场化,导致住房保障缺失,房价被炒高,高房价成了中等

偏下收入者、低收入者以及最低收入者住房边缘化的罪魁祸首。1998年至2003年全国商品住房每平方米的价格只增加了343元。而到了全面实施“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18号文的第一年——2004年,每平方米的房价就比上年暴涨了352元(《光明网》2006年11月14日“光明观察:8年房改的黑色幽默”)。自2004年起我国的房价更是扶摇直上,且一直处于高涨的阶段,虽受到了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但仍保持着增长的态势,2004年全国商品住宅销售价格为2758元/平方米,2005年为2820元/平方米,2006年6月,为3199元/平方米,2007年7月涨到3383元。从2007年7月到2009年6月,就涨到4621元/平方米,不到两年的时间上涨了1238元,平均一年上涨619元,涨幅惊人(依据国家发改委与国家统计局同期发布的数据)。高房价以及企高的房价收入比让85%的家庭买不起房甚至一房难求。所以单一的将房地产业列入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过分强调其经济地位甚至一业为大,排挤其他领域的消费,挤占其他产业的发展,并吸收大量的热钱,享受独特的优惠,加上“爆米机”式的炒作和膨化,导致极度泡沫化。结果是过度放大了其投资和投机功能,忽视了其基本消费品的属性,加大了奢侈品和投资品功能及数量的配置,从而脱离了老百姓真正的住房需求,加剧了房地产资源的不公平配置,并由此拉大了贫富差距,最终导致产业偏离了民生轨道,成了投机者的“职场”,富豪们的“乐园”。

(2)保障性住房制度缺乏可持续发展考虑

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发布的《关于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实施情况的调研报告》显示,我国保障性住房进展不够平衡,进度比较缓慢,尤其是资金配套方面存在问题。截至8月底,地方保障性住房建设完成投资的394.9亿元,完成率仅为23.6%。我国住房体制改革取消福利分房后,没有重视建立中低收人群体的住房保障制度,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房的建设远不能满足中低收入群体的需要。我们认为现行的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形式,在公平性和有效性等方面还存在较严重的缺陷,是目前保障性住房建设发展滞后的重要原因。

一是覆盖面太小。经济适用房实际上流入了市场,廉租住房的超低租金还不够维护费而失去自生能力,政府又没有财力来大量建造廉租住房,广大中低收入群体指望不上政府的住房保障。二是设计中存在断层问题。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商品房三者之间存在明显的断层,不能连续性地覆盖各种收入阶层,而这些断层也不能通过房地产发展自动缝合。三是在实际操作中流动性差。廉租房承租人收入提高并不会主动退房,而经济适用房实际上按商品房市场价格进行流动。(3)二、三级市场发育不完善

目前,我国房地产二三级市场存在主要问题是市场的相互分割与孤立,缺乏彼此的互动和联系,而对于像北京这类发展成熟的区域搞活三级市场却是根本之所在。

就当前来看启动房地产三级市场的主要方法和途径是公房上市和住宅置换,长期以来由于历史原因,存量住房的主要类别是公有住房。为促进二、三级市场的互动,需形成职工所购公房上市出售和公有住房差价交换这两种主导交易行为,以搞活房地产三级市场适应居民改善居住的需求,否则就谈不上两级市场的联动。

目前存量住宅主要有以下几类:私有住房、住房制度改革后个人购买的公有住房,以安居为目的的经济适用房和解困住房、直管或单位自管的使用权公有住房,其中以个人购买公有住房和未参加房改的使用权公有住房比例最大,占60%-70%,这也就意味着如果公房不上市,三级市场的发展就缺乏基础。但目

前在公房上市中存在的问题上级部门和住房业主未能达成共识。相关部门普遍认为,已购公房中含有政府及企事业单位的补贴或福利,所以公房上市后政府或企事业单位要收取相关费用以参与分成,不致国有资产流失,而职工认为自己的工资构成中,职工的住房消费是以住房的形式、房补的形式体现的,所以职工以成本价购房实际上是住房福利的体现,住房上市则是这种福利的货币化,所得收益理应归个人,现实中的政府参与“分成使很多业主宁愿选择不上市,同时公房交易较高的税费、繁杂的手续也减缓了公房上市的脚步。房屋置换的意义则在于把存量房市场激活,扩大住房有效需求,

五、对未来楼市发展的一些建议

1、理性看待房地产业的经济发展职能,防止经济发展对其的过度依赖。

房地产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处于先导性、基础性、支柱性产业的地位。房地产业的上述地位,决定了它在国民经济中,特别是在推动城市建设、促进经济增长和提高居住生活水平等方面发挥着重大的积极作用。很大程度上,首先是经济促进了房地产业的发展,然后才是房地产业对经济的反作用。住房绿皮书指出,2009-2010年,我国经济总体维持高速增长的态势,经济复苏基础不断整固。尽管中国住房市场经历了有史以来最为密集和最为严厉的宏观调控,住房销售面积和住房销售价格有所回调,但住房投资对经济增长贡献度不减,2010年1~8月,中国住宅投资增速仍高达33.9%,住房投资对经济增长的直接带动作用增强,为0.93个百分点,贡献度为8.34%,贡献度明显提高。但房地产业拉动内需的前景并不容乐观。一方面,当房价已经超过居民承受能力时,要使楼市回暖、拉动交易量上升就显得十分困难;另一方面,在房地产业的非理性扩张后,过高的房价也使一些消费者不堪重负,严重制约了其他的消费支出。通过扩大消费需求,促使房价合理回归,解决房地产业当前的问题,是我们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

2、加大住房保障力度,改革保障房制度。

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中国现行的城镇住房保障制度主要是公积金、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制度。从当前的实施情况看,现行住房保障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保障中低收入家庭住房、调控房价的积极作用,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住房市场发展的障碍,有效地促进了住房市场以及住宅产业的发展。但是,由于住房保障问题的提出时间相对较短,政策制度设计不可避免地会存在缺陷,伴随着住房保障制度的实施,同时也不断涌现出新问题。

加大我国住房保障政策实施力度的几个着力点,①、加速公共财政构建,转变政府职能点。②、构建多层次的住房保障体系。③、改革职工导向的住房公积金制度,建设面向广大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公积金制度,增强中等收入家庭购房能力。④、适度发展购房保障,完善对目标人群的识别管理机制。⑤、发展租房保障,解决极低收入家庭居住困难,⑥、建立科学合理的住房建设和消费模式。⑦、编制、公布和实施住房建设规划。住房建设规划是有步骤地实施住房建设的基本依据,同时也是土地供应规划编制的依据。编制好住房建设规划,有利于住有所居目标的最终实现。

3、加强相关领域配套建设,为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

微观上来讲,不断提高服务水平,统筹做好道路、供暖、公交、学校、医院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宏观上讲是继续坚持住房

市场化改革方向。我国城镇住房市场化改革提高了住房生产效率、带来居民住房条件的改善和整体社会福利的改进。

未来住房政策和调控政策,将进一步明确市场和政府的关系,致力于为住房市场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规范住房市场秩序,加强对房地产行业主体的管理,整顿和规范房地产开发、经纪服务和物业管理活动。

4、积极引导二三级市场健康发展,促进多级市场联动。

三级市场已经成为制约二级市场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扩大房地产市场容量的一种可行的思路是“三、二、一”发展模式,即将三级市场的交易激活、放大,来带动二级市场的销售;然后根据二级市场流量情况,来规范一级市场,控制一级市场土地的批租量、出让量。要做到这点,就要把三级市场的运行与二级市场结合起来,实现房地产二、三级市场联动。搞活和拓展房地产二、三级市场,特别是开放已购公有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上市出售,对于启动住房消费市场,满足不同阶层住房需求,促进存量住房流通,联动消化空置商品房,进而促进住房制度改革,加大住房建设力度,保证住宅业真正成为新的国民经济增长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搞活放开二、三级市场的同时加以规范;要大力发展租赁市场,加大促销力度,进一步规范中介机构,适时进行房地产信息发布,引导市场发育和健全;要加强市场管理,加大执法力度。

中国房地产近八年价格趋势报告

98年以来,中国房地产市场已经出现了一个高潮,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比如说房地产投资达到20%,房地产销售达到了27%以上。房地产投资的增长速度、销售增长速度以及销售面积来讲,最高线就是房地产销售总额的数量。也就是说,这几年房地产投资和开发都是高速的增长,而且销售也开始增长。这就说明房价这几年是以一个比较快的速度上升,而且房价还有一个很好玩儿的事情。

比如说北京,2004年整个房价增长速度是3.7%,据了解有几个项目,去年年初的时候大概是6000块钱左右,年底已经提高了。如果说我们北京市有一个比较好的房地产价格,北京市的房价肯定是在15至20%以上。比如说上海,从上海统计局的统计来看,房价仅仅是15%。但是我听了几位同学告诉我,他去年在复旦附近买的房子,5000多块一平米,今年已经到了16000块钱。北京市房价的增长速度跟实际统计数据差距很远很远,我们目前房价高速增长,我们国内面临一系列的问题。这个问题我就不说了。

中国房地产即使面临很多的问题,很多城市、地方也有很大的泡沫。房地产发展肯定是近十年、二十年,仍然是相当重要,相当快速增长的一个环境。如果我们

假定每年城市化的速度是40%,到2020年城市化的水平达到55%。如果以人口14亿计算,城市人口大概就是7.7亿,城市人口净增加是2.6亿。如果按照人均居住面积20平米来计算,每年要增长住房面积是2亿平方米。随着环境的改善,住房的需求和条件也会进一步改善。

按照这样一个方式发展,以2020年7.7亿人口来计算,每人增加4、5平米,在20年内就会增长30亿平方米,我们城市的撤迁、住房改造每年至少有5.8亿平米。这三个数字加起来大概就是90亿,就是说我们目前每年住房建设投资大概是30亿平方米左右,这需要30年才可能满足。所以住房的建设肯定会在现在的基础上,以更高的速度发展。

从住房发展来讲,是高速的增长。目前我们房地产的经营状况如何?2004年已经达到了7800亿,是1998年的3.8倍。房地产每年都是以30%左右的速度增长。今年是增长了28%,2003年的增长速度是40%多。这条蓝色就是整个房地产开发的速度,远远高于整个金融机构的增长速度。

特别是03年的时候,一下子就往上走了。04年尽管增长速度放缓了,但是还有28%左右的速度,它的放缓并不是总量的放缓,只是改变了形式和方式。就从我们房地产整个融资结构来看,房地产自有资金是27%多,房地产租金,开始是1点左右,慢慢到了0.02。投资房地产的租金,98年初比重是12点左右。到2004年只有1.2,就是说国外的资金进入房地产的比重越来越低。我们房地产市场发展这么快、这么好,利润这么好,为什么外资越来越少?关键是我们现在不愿意把这块利润分给他们。

早几年,李嘉诚的东方广场可以做,这是98年以前的。到后来,外资进来的时候越来越困难。下面这条线,基本上看起来保持一个平衡。大概在30%左右。到了04年这个速度就降下来了一些。04年主要是国家宏观调控,让企业整个注册资本金提高。还有一个因素,就是银行对房地产的影响,但是基本上不怎么变动。房地产自己的自有资金,占有的比例也是30%左右。这条蓝线是由小到大,这块基本上是个人消费信贷。从这三块来讲,房地产自有资金基本上还是银行这块。比如说买了一块地以后,马上就抵押,这就说明我们整个房地产发展完全建立在国内银行的基础上。

比如说去年的上海,50%以上的租金进入了房地产行业。假如我们现在的这个房价是目前的状况,就会出现很多问题。他们如果从个人消费信贷来讲,我们这几年房地产为什么会发展?全靠个人消费信贷的结果。如果没有个人消费信贷,房地产的发展可能性很小,或者是速度没有这么快。个人消费信贷从98年到2004年,一共是增长了37%。

" 3.16"出来以后,为什么大家反响很强烈,加息0.2。人家加息就加息吧,与你有什么关系。我们为什么反映这么强烈,我们个人消费信贷在民众当中的比例比较大。1.6万亿,大概是400万人建立起来的。如果政府采取措施就会决定我们今后如何发展。住房销售价格,蓝线就是民众可支配收入。因为在国际上有一个基本的标准,就是房价跟民众的收入相比,建立房地产价格的高低或者是价格

和价值是否偏离。我们房地产价格远远高于民众的可支配收入,而且这个价格还是一个平均价。

中国这么大,如果出现房地产泡沫,也仅仅是几个城市,房价和房地产的特性就是不动产,中国房地产的融资还没有达到80%以上。2004年,房贷按揭只有2.5万千亿,住房贷款是1.8万亿。按照房地产市场整个总价是7.6万亿,我们房地产市场还是跟发达市场相比,差距比较大。

我们国内房地产主要面临以下几个问题:第一个就是房地产融资和开发,基本上是建立银行信贷上面;第二,由于政府对金融业的垄断,房地产市场没有办法发展;第三,由于政府对金融业垄断限制了金融产品的开发。还有个人信贷,中国某些城市出现了一些富翁,马上就米一个房子。香港60平米的房子占到了72%,90平米以上的房子占了10%。我们单位一个青年人刚毕业两年就买了一个150平米的房子

为什么会出现前面的情况?不仅仅对组织市场的垄断,关键是垄断了我们租金市场的价格。从03年开始,我们房地产的租金成本最低,房地产的平均收益率也在15%左右。只要从银行拿到租金,这个项目只是做的一般般,还是有15%的回报率。这就导致了我们房地产金融单一化,也导致房地产面临一系列的问题。比如说今后政府真的要对房地产业做一些比较的管理或者是管制,因为最近的价格发展比较快。

温家宝总理在报告里面说,基本任务就是如何抑制国内的房地产价格。目前所面临最大问题就是如何打破现有的金融市场垄断,让租金和土地价格市场化。我们的房地产价格是由供需关系决定的,我很赞成。但现在的情况下说我们的房价是由供需关系决定的,就不对,现在房地产面临的基本问题就是没有对称。房地产业所需要的成本,比如说土地、租金都没有放开,都是非市场化的。但是房地产商卖房子的时候就市场化,你给我越多越好。

最近很多房子都说要开盘的,但就是不卖,就是等着房价涨上去。关键的问题就是政府要推行一系列的政策,让房地产持续、稳定的发展。

回顾地产八年,叫人欢喜叫人忧。百姓希降房价,开发商希涨房价,政府宏调房价,连续8年,由市场平淡到上扬,然后持续上扬,牵动着大家的心。希望大家交流意见,关注地产,共建和谐生活!

中国房地产价格上涨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恢复了房地产的商品属性,住宅开始在市场上进行交易,交易数量增长很快,表现出我国房地产业巨大的发展空间。房地产价格更是随之一路攀升。

一、我国近年房地产价格基本走势及成因

(一)我国房地产价格的基本情况

我国房地产商品化时间较晚,其所处的社会、市场环境也正处于不断完善之中,我国房地产价格形成机制中仍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今年来,我国房地产投资额、竣工面积不断增加,而房地产价格却随着供给的增加不断攀至新高。这一很不符合经济规律的现象表明我国房地产业仍存在一些问题。

四、为抑制房地产价格上涨,政府应进一步采取的措施

(一)调整房地产补贴方式,平抑房价

我国目前部分发达地区房价上涨是由于局部需求过热引起的,因此解决住房供需矛盾也是政府首要解决的问题。目前政府所采取的经济适用房还无法完全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目前可以仿照香港的方式,改造部分经济适用房为廉租房。既避免对“政策廉价房”的过度需求,同时又解决了低收入阶层的住房问题。

(二)取消房地产价格双轨制

房地产价格双轨制仍然在土地转让市场中大量存在。导致这一问题的最终根源并未解决,同样的商品只要在市场上存在两种房地产价格,运用各种方式找到政策漏洞的人就一定会出现。只有在全国范围内取消协议出让土地方式,才能真正还市场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环境。至于危改拆迁、国企改造、基础性设施等具有公益性的开发项目,尽量避免非公开的土地转让方式。

(三)简化行政审批环节,降低交易成本

政府对房地产开发项目实施如此严格而繁琐的监管,是不符合市场经济的一种体现。审批中的大部分环节可以通过市场来加以检验。政府需要做的是:在开发前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资质、信誉情况进行审查;建设中及建筑完成后进行严格的质量验收。并且,严格规定每一个必须进行的审批环节所需要的具体时间,超过期限可以提出申诉索取赔偿。

中国寡头垄断下房地产价格的形成机制

一、我国房地产市场是区域性寡头垄断市场

在产业组织理论中,产业的市场结构是指企业市场关系的特征和形式。它是一个反映市场竞争和垄断关系的概念。根据竞争和垄断程度的不同,一般把市场结构分为四种类型:(1)完全竞争市场;(2)完全垄断市场;(3)垄断竞争市场;(4)寡头垄断市场。寡头垄断市场是指一个市场中只有少数几个厂商相互竞争,且新厂商的进入是受到阻碍的,各厂商生产的产品可以有差别,也可以是没有差别的。在一个寡头垄断市场中,具有支配力的是少数几个厂商,并且这些厂商之间相互依赖,各厂商之间经常存在非房地产价格性竞争。根据产业组织理论,决定市场结构的主要因素有:市场集中度、市场进退障碍、产品差别化程度、市场需求的增长率、市场需求的房地产价格弹性、以及短期的固定费用和可变费用的比例等。其中,前三项是影响市场结构或市场竞争关系和垄断关系的三个主要因素。因此,判断一个市场是否是寡头垄断市场的关键是看是否有几个厂商占有大

部分或者全部总产量、这个市场是否存在进入障碍以及产品的差别化程度。根据2004年“中国房地产百强企业研究”成果,2004年中国共有房地产企业5.9万家,可是,全国前300家最大的房地产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不足25%,也就是说CR300<25%。然而在香港房地产市场中,前九家房地产集团(新鸿基、和黄、新世界等)占据的市场份额达到80%,主宰了香港房地产市场的运行和发展。因此,从这点上看,我国房地产市场的集中度比较低,似乎谈不上什么寡头垄断。但是,从下面的讨论中可以看出,从全国视角来研究房地产市场结构并不恰当,并会导致许多结论的根本性错误。

(一)我国房地产市场是一个区域性市场,在此区域市场中有着很高的市场集中度

首先,由于土地位置的固定性,所以与其它一般的商品不同,房地产这一特殊商品在各个地区之间是不能流动的,同时,由于房地产尤其是住宅是人民生活的必需品,而一个区域的居民又不太愿意到区域外去买房子,他们往往会将购房目标锁定在某一区域内,这样,只要开发商不到另外一个区域去开发房地产,某个地区的房地产商与其它地区的房地产商就不存在直接的竞争关系。这个区域可以是一个市,但更可能是市中更小的一个区域。而对其它产业而言,生产者的产品是可以移动的(能从一地转移到另一地),这样卖者就能在更大范围内展开竞争。

(二)我国房地产市场存在较高的进入障碍

进入障碍,也称进入壁垒,是指进入厂商必须承担而在位厂商不必承担的成本,它是不完全竞争市场存在的根本条件,如果不存在进入障碍,厂商可以自由进入或者退出某一市场,则市场可以达到完全竞争或者可竞争状态。进入壁垒一般可以分为经济性市场进入壁垒和行政性市场进入壁垒。结合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构成房地产企业的进入壁垒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土地资源壁垒。尽管可以说,我国的房地产业在资金(相对土地壁垒而言)、规模经济、技术等方面不存在进入壁垒。但是,作为一个房地产企业,如果不能获得房地产开发所需的土地这一核心资源的话,即使房地产企业在一个地区设立起来了,也不能认为真正进入了这个地区的市场。我国自开展城市土地有偿出让制度以来,大多采用协议出让土地的方式。协议出让方式是由出让方和受让方就特定地块通过协商谈判而有偿转让土地使用权。

在此方式下,由于土地使用权的取得不是通过开发商间的相互竞争来决定,而是由政府与开发商双方私下协商确定,最终谁能获得土地使用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开发商的寻租能力和政府的主观偏好。在这种情况下,一些真正有实力的开发商可能因为拿不到土地而陷入无地可开发的窘境,而一些实力有限的开发商则更是难以拿到士地;相反,一些有政府背景或是善于寻租的开发商则可能圈占大量的土地并成为土地批发商。虽然,这种协议出让方式在2004年前后实行土地公开拍卖制度后予以中止,但由于一些地方前几年土地圈占量很大,直到现在,一些大的开发商以前圈占的土地还没有开发完,也就是说旧的土地出让制度的影响在一些地方仍在起作用。而即使是实行公开拍卖制度后,由于土地资源的固定

性、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某一开发商获得了某一地块的开发权后,也就意味着排除了其它开发商对该地块的开发权。由于土地供给量有限,市场中只有有限的开发商在进行开发。这样,潜在的进入者很难对现有的企业形成竞争压力,这为在位企业行使垄断力量、索取垄断高价提供了条件。二是行政管理壁垒。在开发一个项目之前,房地产商必须取得5个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国有土地使用权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许可证”、“商品房预售许可证”。

而要取得这5个证书就需要当地政府的入区批文、基建立项批文、土地出让合同、土地划拨文件、土地征用批文、规划定点图、建设用地核定表、土地出让金交纳证明、地籍测量成果表、土地登记审批表、土地登记申请书、法人委托书、建设项目收费通知单、建设工程报建表、城建费用统征交纳书、建设工程施工图设计审查意见书、建筑节能登记审批表、工程监理合同书、中标通知书、施工合同、施工组织设计申报书、工程质量监督申报书等等。为了办好这5个证,总共要盖20多个章,涉及到当地政府的城市规划、房屋管理、国土资源、工商管理、税务、建设、交通、环保、节能、卫生等部门,每一次往往都要烧香拜佛。由于政府管理的越位,导致过度干预房地产市场,加上政府审批的繁杂和效率的低下,官员在审批中的寻租,形成了行政性进入壁垒。

(三)房地产产品的异质性

由于土地是不可移动的,所以房地产都有一个唯一的不可复制的位置。从这个意义上说,房地产都是唯一的、独特的,因此是异质的。加之房屋所处不同区位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的差异,以及建筑物的式样、朝向、层次、规模、装饰、设备等方面的千差万别,更强化了房地产的异质性,所以说房地产是完全差别化的产品。房地产产品的异质性,意味着能使资源得到有效配置的完全竞争市场不可能存在。房地产与玉米、石油或矿产这样的普通商品具有明显的区别。对于后者来说,商品同质,可以按照数量来进行交易。除上述两种市场之外,大多数的耐用商品市场介于上述两种极端状况之间,属于产品部分差异化市场。例如,在汽车市场上,大量不同型号的汽车被认为非常接近,虽然不完全相同,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互相替代。而对于住宅市场,没有任何两宗物业是完全相同的。产品的差别意味着垄断的存在,产品的可替代性则意味着竞争的存在。如有差别则垄断发生,差别的程度越大,垄断的因素就越大。产品的差别使每一个厂商所提供的产品都是与众不同的,因而,开发商每开发一个小区或一座大厦都实质上成为该物业的垄断者,因此各开发商就拥有对自己的产品一定程度的垄断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决定该产品的房地产价格,这就构成了市场中的垄断房地产价格。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房地产产品差异性较许多寡头垄断行业的产品差异性大得多。因此,随之带来的是房地产垄断竞争的企业数量可能多于其它寡头垄断行业的企业数量,但是房地产行业的垄断力量却强得多。

二、我国房地产合谋的房地产价格形成机制

(一)巨额的沉淀成本使得房地产价格合谋十分必要

自鲍摩尔等人(1982)提出“可竞争市场理论”以来,沉淀成本已成为决定市场退出壁垒的重要因素。在笔者对开发商的调查中,所有的企业都将大量卖不掉的商品房作为退出房地产业的首要壁垒。这是因为一旦开发的商品房卖不掉,则可能造成烂尾或烂盘,开发商的巨额投资就无法收回,这部分投资就会转变为沉淀成本。在巨额投资无法收回的情况下,开发商很难有足够的资金开发下一个项目,开发商就会被“套牢”,甚至破产。

另一方面,由于房地产市场的不确定性,加剧了发生沉淀成本的可能性。这种不确定性表现在:由宏观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造成的对房地产市场的冲击;人们需求偏好的改变使开发商开发的产品不合时令;开发商选址以及设计上的失败所导致的产品无人问津,等等。所有这些都可能导致开发商卖不掉房子,从而形成巨大的沉淀成本,使开发商血本无还。再加上房屋的不可移动性造成的市场相对固定,一旦烂尾或烂盘出现,开发商将非常难以应对和处理。正是由于害怕房子卖不掉而形成巨大的沉淀成本,开发商希望“团结”起来,垄断市场,避免竞争。对住宅业而言,开发商形成的“联盟”主要是“房地产价格联盟”。这是因为:如果房价下跌,不仅减少了开发商所能获得的利润,而且更严重的是消费者会对住宅的质量产生怀疑,甚至会认为开发商卖给他们的房子是假货,这样,就会陷入房子越便宜越卖不出去的尴尬境地。因此,开发商不敢轻易降低房价。我们可以用表1来说明开发商之间的竞争策略。表1表明,若开发商之间进行房地产价格战,则双方都将损失500万元,而这500万元就是房地产价格战的代价,也是开发商的沉淀成本。若开发商中的一方打房地产价格战,另一方不打房地产价格战,则打房地产价格战的开发商将获得100万元的收益,不打房地产价格战的开发商将损失500万元,这500万元对开发商而言也是沉淀成本。若双方都不打房地产价格战,进行房地产价格合谋,则双方都将获得300万元的收益。因此,在供求矛盾不是很突出的情况下,即便开发商之间进行一次性博弈(静态博弈),开发商也有进行合作的倾向,因为不打房地产价格战比打房地产价格战能够获得更大的收益。在开发商进行多次博弈的情况下,开发商更容易进行合作。也就是说,开发商进行博弈的最终结果为合作均衡。

(二)区域寡头垄断使得开发商房地产价格合谋成为可能

开发商有合作的倾向并不意味着合作一定会发生。奥尔森在《集体行动的逻辑》一书中提出,要实现“集体行动”(可简单地将“集体行动”理解为“合作”),必须具备两个前提条件:一是使集体内所包含的成员数量尽可能地少。二是在集体内设立“选择性激励”,做到奖罚分明。

由于开发商之间的竞争为区域寡头垄断竞争,在同一区域的开发商的数量非常少。这样,在同一竞争圈内企业的数量就非常少,符合奥尔森教授提出的第一个条件。这些为数不多的寡头房地产企业大多相当熟知,同时各地房地产行业协会的存在使得各开发商之间的沟通更加方便,信息交换与监督更加有效,从而使得各个寡头企业能够默契定价,互相监督,减少了违背协议情形的发生。另一方面,在企业数目少的情况下,企业之间就会明显感受到竞争对手的行为对本企业经营业绩的影响。例如,鹏润家园的开发商为国美电器的生产商,该开发商在当年推销鹏润家园时提出了要采取国美电器一样的低价策略。也就是说,将鹏润家园的房子以5折的房地产价格出售。此房地产价格策略一出,立即遭到了周围开

房地产价格形成机制与未来价格预测

房地产价格形成机制与未来价格预测 [摘要]中国房地产价格比较高,长期以来受到社会各界高度重视。高房价不仅对居民的正常生活造成威胁,同时也是诱发经济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进一步补充和完善房地产价格形成机制,对控制房地产泡沫和防治经济危机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对房地产价格形成机理加以分析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预测,这对于地产业的经营和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中国房地产;价格预期;市场供求关系 近年来,国内各地区房价不断走高,高房价再次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就我国住房货币化改革十年来的情况看,中国的房地产业高速发展。截至当前,房地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命脉。与此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一些重要的问题在房地产行业繁荣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凸显。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扭曲的房地产价格机制,使房价整体处于高位,有部分城市商品房价格连续多年长期上扬,过高的房价收入比,使居民已经难以承受过高的房价;第二,地产行业的资金高度依赖信贷,金融风险已经逐步显露于房地产行业中。在这些所有的问题当中,最需要关注的就是超出普通居民购买能力的高速增长的房价。普通老百姓承受不起快速上涨的商品房价格,其结果就是导致房地产价格泡沫的形成。对于没有实际购买力支撑的房地产价格,最终会形成有价无市的局面,从而导致房地产行业的破灭。房地产行业一旦出现强烈的动荡,终将会对我国的金融系统和实体经济的发展造成阻碍,从而严重影响国民经济的正常发展。所以,对房地产价格机制的研究,并且控制和进一步消除房地产价格中的虚高成分,消除房价泡沫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的负面效应,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健全并完善房地产市场价格形成机制,消除非理性价格行为,控制房地产泡沫,从而使房地产行业的发展符合市场经济价值、供求和竞争规律的标准。 1 影响和制约我国房地产价格形成机制的因素 1.1 地产业的成本因素 其开发成本包括:建安成本、管理成本、行政事业性收费、使用土地成本、银行利息、配套设施费、开发间接费、基础设施费、营销推广费和前期费用等。严格地控制土地供应量,造成土地短缺的局势,这对房地产价格的上扬必然会造成推波助澜的效果。地方政府往往在房地产的建造申报过程中也进行收费,直接导致了房地产成本扩大。 1.2 地产业的两种需求 地产市场的两种需求主要包括消费性需求、投资性需求。 (1)改善性目的和消费性目的 在以后的20年中,目前的房地产开发水平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在未来20

近五年中国房地产发展变化

近五年中国房地产发展变化 2016年 巴曙松:中国房地产行业还在收缩的大趋势 目前一线城市的房地产价格上涨和绝大部分三、四线城市的高库存是并存的,所以没有改变中国的房地产市场目前库存量过大,以消化库存为主,整个行业还在收缩的大趋势。 观点地产网讯:4月12日消息,著名经济学家巴曙松在深圳出席活动时表示,目前一线城市的房地产价格上涨和绝大部分三、四线城市的高库存是并存的,所以没有改变中国的房地产市场目前库存量过大,以消化库存为主,整个行业还在收缩的大趋势。 巴曙松指出,即使是一线城市,房地产的新屋销售和新开工面积之间的传导周期越来越长,这是典型的行业在逐步收缩的趋势。 关于近期部分一线城市房价快速上涨,巴曙松认为,跟这些一线城市长期供应不足有关,如,与一线城市长期土地供应不足,容积率定得偏低,对于人员流动趋势判断没有充足的预见性等,都有直接的关系,但这个改变不了整个房地产行业逐步在往下回落的趋势。 对此,他提出建议要化弊为利,2013年国家发改委发布的《新型城镇化规划》,没有引起足够的关注,但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规划,其中强调城市土地建设。 他表示,房价上涨的城市基本上是老百姓用自己的货币选票选出的中心城市。下一步配套的改革要变成城市群发展的动力,比如深圳,如果地价上涨让很多制造环节在深圳有压力,就应该主动迁到东莞、惠州。相应的,深圳和东莞、惠州的地铁、城际的交通、生活的便利就要打破原来的土地制度、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制度,要有城市群的布局规划大格局。 巴曙松总结称,要把一线城市房价上涨的压力顺势引导成建设未来城市群的正面发展动力。 2015年 2015年中国房地产现状分析:走上转型之路 目前,房地产依然是中国经济的核心问题。从2015年中国房地产现状分析情况

中国房地产价格影响因素分析. 论文

中国房地产价格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作为国家的支柱产业,房地产业的稳定与发展关乎国计民生。虽然从全国总体来看,房地产市场保持健康、快速发展态势,供求基本平衡,但部分地区仍然存在房价上涨过快、住宅供给结构不合理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使中国房地产市场保持持续健康发展,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对房地产价格的调节作用显得非常重要。而要进行有效调控,得首先识别在各种因素中,到底哪些因素能对房地产价格有影响,哪些因素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力强,哪些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力稍弱等问题。本文介绍了房地产价格一些基本知识,以及房地产价格的特性,并且从定性角度说明了房地产价格的影响因素,包括:自身因素、环境因素、人口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行政因素、国际因素、心理因素。并把这些因素具体的分类为需求因素、供给因素和其它因素。 关键词住宅价格; 商品房市场; 影响因素; 实证研究 1 房地产价格的特性 房地产包括土地、建筑物、和其它地上定着物三个部分,同时又是实物、权益和区位三者的综合体。房地产的特性主要取决于土地的特性,是以土地的特性为基础的。从房地产估价和把握房地产价值的角度来看,房地产主要有不可移动、独一无二、寿命长久、供给有限、价值量大、流动性差、用途多样、相互影响、易受限制和保值增值十个特性。房地产的特性决定了其价格不同于一般的商品,与一般物价相比,房地产价格有其自身的特性: (1)价格的基础及表示方式不同。房地产具有不可移动性,可转移的并非是房地产本身,而是该房地产的权利和收益。因此,房地产价格是房地产权利和收益的购买价格。其表示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除了价格表示外,还可以用租金表示。 (2)形成的时间不同。一般商品价格可以标准化,有比较完整的市场,价格形成时间短且比较容易。房地产个别差异大,缺乏完整统一的市场,价格是在过去甚至将来的长期影响下形成的,价格形成时间长且相对比较困难,评估时必须根据房地产自身的特点和市场状况,进行具体分析。 (3)房地产价格实质上是房地产权益的价格。房地产由于其不可移动性,在交易中可以转移的不是其实物,而是其所有权、使用权或其他权益。故房地产估价与对房地产权益的调查、了解和分析有密切的关系。 (4)房地产价格主要由需求决定,并具有明显的地区性和个别性。房地产的供给有限,且由于它的位置固定,在一定区域内又具有垄断性,所以难以形成统一的全国市场价格。另外,在同一地区城市内,房地产位置的差别决定了房地产价格难以标准化,个别性明显。 (5)市场结构不同。房地产市场是不完全市场,需求对价格的影响很大,形成的房地产价格受主观因素的影响也很大。同时,由于房地产的稀缺性,其价格上升的速度要远远高于一般性商品。 综上,房地产价格是由其效用、相对稀缺性及有效需求三者互相作用、相互影响所形成的。而这些因素又难以定量,且经常处于变动之中,房地产评估

中国房地产各阶段发展史(非常详细)

中国房地产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理论突破与试点起步阶段(1978至1991年) 1978年理论界提出了住房商品化、土地产权等观点。 1980年9月北京市住房统建办公室率先挂牌,成立了北京市城市开发总公司,拉开了房地产综合开发的序幕。 1981年,在深圳、广州开始搞商品房开发试点,在此之前,国内只有房地产开发,没有商品房开发,事业单位或是企业单位造房子主要是用于内部职工福利分配。 1982年国务院在四个城市进行售房试点。 1984年广东、重庆开始征收土地使用费。 1987年11月26日,深圳市政府首次公开招标出让住房用地。 1990年上海市房改方案出台,开始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 1991年开始,国务院先后批复了24个省市的房改总体方案。 1987至1991年是中国房地产市场的起步阶段。 第二阶段:非理性炒作与调整推进阶段(1992至1997年) 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深圳视察后发现特区市场经济之后变化很大,其中房地产开发相当成功,认为开发区的经验值得全国推广,于是他吹响了中国发地产开发号角,沿海城市一带开始展开,特别在海南、北海、广州、深圳等。 1992年房改全面启动,住房公积金制度全面推行。 1993年“安居工程”开始启动。1992年后,房地产业急剧快速增长,月投资最高增幅曾高达146.9%。房地产市场在局部地区一度呈现混乱局面,在个别地区出现较为明显的房地产泡沫。1993年朱镕基总理到海南视察,发现海南的房地产市场是已经失控,主要是土地市场形成了严重泡沫。于是下令停止银行贷款。政府开始第一轮紧缩性宏观调控,房地产泡沫破裂,造成了大量的烂尾楼和银行呆坏账。 1993年底紧缩性的调控政策落实,经济过热势头放缓,处在通货紧缩通道中,亚洲金融(行情,资讯,评论)危机爆发,日本、香港等地房地产泡沫破裂。房地产市场在经历一段时间的低迷之后开始复苏。 第三阶段:相对稳定协调发展阶段(1998至2003年) 随着住房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住房成为新的消费热点。1998年对中国房地产业来说是关键之年,分水岭就是上半年和下半年,很多开发商在1998年上半年都熬不下去了,把土地纷纷卖掉退出市场。但是到了1998年下半年,在6月份左右,政策面开始发生变化,出台了一系列的刺激房地产发展的政策,主要一个是取消福利分房,通过市场来解决住房问题,这种政策使得有效需求在短期内爆发,并大幅快速上升。还有价格政策,在这之前商品房的价格受到物价局的管制,不能随便涨价,是限价的。但是在这时候取消了这些管制,为后来开发商涨价提供可能,这以后开发商自己喜欢怎么定就怎么定,开始乱涨价。1998以后,随着住房实物分配制度的取消和按揭政策的实施,房地产投资进入平稳快速发展时期,房地产业成为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1998 里程碑 5月9日,中国人民银行出台《个人住房贷款管理办法》,倡导贷款买房。 7月3日,国务院正式宣布停止住房收入分配,逐步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同时,"建立和完善以经济适用住房为主的多层次城镇住房供应体系"被确定为基本方向。

影响中国房地产价格的因素分析

影响中国房地产价格的因素分析 [摘要]:文章通过对我国近十年的房价变动规律的观察,分析了影响我国房价的主要宏观指标,从众多因素中提取出GDP增长率、土地价格,M2,长期贷款利率,房屋租赁价格指数等与房价变化关系较为明显的几个因素。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对影响我国房价的诱因进行分析 [关键词]:房地产,土地价格,GDP 一.引言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从来没有哪一个行业像房地产业这样盛产亿万富翁,各种富豪排行榜上,房地产富豪连年占据半壁江山;“中国十大暴利行业”中,房地产业每年都是“第一名”。是什么造就了这样的状况。房地产的问题,在开发商,政府,购房者三者来看,就是一场完完全全的博弈。而这场博弈的焦点则是房价问题。如果说开发商与政府之间的博弈是围绕“土地”这个关键词,那么整个房地产市场则在价格上开展了新一轮的对峙。先是开发商与购房者在房价涨跌上僵持不下;再有开发商与政府之间的土地成本论;最后则是关于房地产是否归为暴利行业的争执,“价格”成了市场关注的焦点。而对于房价的构成因素,至今仍然是不透明的。 房地产市场化全国性的膨胀始于1998年开始实行的房地产改革,房改之年恰逢中国经济紧缩之年,需要拉动内需之年,房地产起到了拉动内需增加投资的扛鼎作用.同时房地产出生之时衔命而来的而历史特征已注定其原罪:分税制后地方财政收入大幅减少,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国的实体经济找不到出路,除了政府投资外找不到拉动内需的抓手,房地产适时而出,必须要承担挽救地方财政,拉动内需,推动改革的使命.中国安然度过了亚洲金融危机,福利分房取消了,融资渠道拓宽了,消费信贷开放了。中国进入了新一轮的经济增长,房地产功劳卓著然而,由于中国人口多,土地面积有少,住房成了人们生活当中的一个困难问题。应对金融危机以后,房地产市场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一部分城市房价上涨过快,造成群众的不满。 二.理论综述 宏观上,房地产分为三级,所以本文从三个层次入手探讨影响房价的因素。 房地产一级市场是指土地市场,是土地使用权出让的市场,即国家通过其指定的政府部门将城镇国有土地或农村集体土地征用为国有土地后出让给使用者的市场,出让的土地,可以是生地,也可以是经过开发达到”七通一平”的熟地。 房地产二级市场,是土地使用者经过开发建设,将新建成的房地产进行出售和出租的市场,一般指商品房首次进入流通领域进行交易而形成的市场.房地产二级市场业包括土地二级市场,即土地使用者将达到规定可以转让的土地,进入流通领域进行交易的市场。 房地产三级市场,是购买房地产的单位和个人,再次将房地产转让或租赁的市场。房地长三级市场也包括房屋的交换。

中国房地产价格影响因素分析

一、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深化金融业体制改革,逐渐成立了专业化的金融机构,如证券交易所、基金公司、保险公司等。各种各样的金融产品也应运而生,比如我们熟知的股票、债券、期货和基金等,皆引发了人们强烈的投资欲望。投资房地产相对于股票、债券等金融产品,对专业性的要求并不算太高。在我国房价逐年攀升的大环境下,投资房地产的风险是相对较低的,因此更容易受到普通人即非专业人士的青睐。 然而,但凡投资,就一定存在选择的优劣差异。本文将通过宏观和微观两种视角具体分析中国房地产价格的影响因素,即分析区域整体房价走势和某一楼盘房价的影响因素,为投资者及购房者提供购房决策依据,同时也可以为政府对房价的宏观调控提供建议。 二、房地产的四大特征 (一)一般商品特征。在国民生产总值(GDP)的计算过程中,购买住宅被看作投资。但归根结底,房地产还是一种用于交换的商品,它的价格受到供求关系的影响,与房地产供给量呈反向变动关系,而人们对房地产的需求将与其同向变动。 (二)双重性。房地产的使用价值具有双重性,体现在:一是房地产是一部分购房者的刚需,它满足了人们日常居住的基本需求以及企业生产经营的需求;二是房地产反映了人们的投资需求,生产生活中一旦产生闲置资金,便可以通过投资房地产实现资金保值增值的目的,为投资者带来收益。 (三)地域性。房地产是一种基于土地资源的不动产,无法移动,不具有地理上的流动性。因此房地产的价格与地理区位密切相关,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差异,如开发区或市中心的房价远高于城市远郊的房价。同理,如果房地产靠近医院、学校或大型超市,价格也相应较高。此外,不同区位的房地产往往会适配不同的消费群体,其建筑结构、绿化设施等也会有所差异,从而影响价格。 (四)政策性。近年来房地产的购买大多采用银行贷款的方式,这就使得房地产的需求与利率息息相关,而在我国,利率又受到政府的宏观调控。例如,当政府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时,利率将提高,人们的存款意向将增强,投资意向或购房意向将减弱。因此,分析国家政策是预测房价的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是全国房价的风向标。 三、房价的宏观影响因素 (一)供给因素。房地产的供给有两种计算方式:一是加总每块上市房地产面积与容积率的乘积,如一个城市有三个上市房地产地块,面积分别为10,000m2、20,000m2和30,000m2,容积率分别为1.5、3.5和4.0,则该城市房地产供给面积为10000×1.5+ 20000×3.5+30000×4.0=205000;二是房地产供给面积=存量(已上市)-拆毁量+新开发量(未上市)。从供给方面来看,房价主要受到以下几类因素的影响: 1、房地产供给面积。房地产的总供给面积主要包括现有面积、储备面积以及潜在面积,其中既包括竣工面积,也包括未竣工面积。现有面积是指已经上市,可以或已经投入到人们日常生产生活中实际运用的建筑面积,主要是现房,但也包括已经验收合格、开始 中国房地产价格影响因素分析 □文/王丰 (云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云南·昆明) [提要]近年来,房地产行业受到众多投资者的青睐。本文通过分析房地产的基本特征、房地产价格的影响因素及升值空间,为投资者及购房自住者提供决策依据。本文通过宏观视角和微观视角进行分析,得出房地产价格主要受到供给、需求、政策、区位等因素的影响。 关键词:房地产;投资;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F299.23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8年3月23日 市场/贸易《合作经济与科技》No.6x2018 138--

我国房地产发展史

新中国成立到70年代末我国居民的住房一直是按福利分房的政策来解决。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按照分配住房的时间、数量和地点考虑安排工作、学习和生活。 80年邓小平同志提出,我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设想,指出改革的方向是住房商品化。首先改革围绕“三三”制补给出售新建住房政策进行试点。按照这个政策,个人购买住房的房价款,由个人、单位和政府各承担1/3,即个人只需支付房价款的1/3,就可以买到住房,其余房价款由单位和政府补贴。1987年9月,深圳经济特区率先实行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随后,福州、厦门、广州、上海等城市也开始试行。1988年4月,规定了“土地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规定转让”从而使房地产市场有了法律上的保障。1989年,由于政治形势以及宏观经济的影响房地产市场受到了很大的冲击。1991年5月,投资环境得到进一步发展,加上浦东开发的带动作用,1991年下半年,房地产市场出现回升趋势。 从严格意义上说,我国房地产市场是从1992年兴起的。1992年是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的一个转折点,而此前的“房改”、“地改”始终步履维艰。房地产业在有利的政治、经济环境下得到了迅速发展,房地产市场兴起,交易活跃。其重要标志是1992年前几个月社会各界普遍公认的一个社会新热点----“房地产热”的出现:全国前四个月与上年同期相比,工业总产值增长18.3%,全民所有制单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8.6%,社会商品零售额增长 14.6%,而商品房完成投资却增长78%,商品房销额增长63.3%.1992年下半年:膨胀.1992年下半年房地产市场迅速膨胀.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比1991年底增长175%,新开工面积增长78.1%,利用外资增长228%,全年商品房销售额比1991年增长80%,房地产公司增加2倍. 1993年上半年达到顶峰.这期间,全国商品房完成开发投资比上年同期增长143.5%新开工面积增长136%;新增开发公司6000余家,至此,全国房地产开发公司已达19000多家. 1993年下半年----1994年3月:受挫折相持.1993年7月起,政府开始对房地产业实施宏观调控政策.“相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从心态上看,很多人认为宏观调控是暂时 的,“年底将出现新一轮高潮”;二是从实际价格上看,很多大城市基本不见降价,“有价无市”的局面非常明显;三是完成的投资增速比上半年有所下降,但仍比1992年高.这种局面大致持续到1993年3月. 1994年3月至1995年:房地产进入理性回落、平稳发展阶段。1994年3月“两会”之后,房地产市场开始理性回落。《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9%的经济增长速度和13000亿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计划,逐渐平静了社会上期望房地产市场出现新一轮高潮的心态。1995年是国家宏观调控继续深化的一年,在房地产领域,宏观调控已取得明显成效,房地产市场步入平稳发展阶段。住宅、办公用房、商业服务业用房等商品房的投资比重更趋于市场需求结构;地区差异有所缩小;用于炒作的资金和投机性的投资明显减少;中介咨询、物业管理也获相应的重视和发展。

中国房地产价格现状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4f8036840.html, 中国房地产价格现状分析 作者:黄丹丹 来源:《消费导刊》2016年第09期 摘要:随着两会的召开,国家对住房供应体系提出许多政策调节,比如去库存等。房地产关系着民生,关系到经济,关系到金融,是构成整经济大厦的基石。去库存目的,是为了促进房地产平稳健康可持续的发展,要站在这个高度,对整个房地产市场进行一个长远谋划。可是,在今年三月份,深圳房价上涨625%,突破五万元每平。那这是什么原因造成深圳房价大幅上涨。下面我将从房地产现状、价格变化的原因、政策建议来分析。 关键词:房地产价格去库存 房地产业是一项综合性产业,其在自身发展的同时还能带动煤炭、钢铁、电力、金融等多个领域的共同发展,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推进城市化发展的支柱性产业。近年来,我国房地产市场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了诸多的发展隐患,如市场运作不规范、无效供给过剩等,从而使得市场泡沫。今年我国煤炭行业、钢铁行业出现了产能过剩,产生了大量剩余库存,这对房地产行业有极大的负效应。房地产市场一直是我国居民关注的热点行业,然而,目前中国房地产行业正步入困局:一边是一、二线城市地价、房价持续上涨,高烧不退;一边却是三、四线城市,市场需求有限、效益不高。 一、房地产价格的内容和特征 房地产包括土地、建筑物和其他地上定着物三个部分,同时又是实物、权益和区位三者的综合体。房地产作为商品同任何商品一样,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房地产价格是指建筑物连同其占用土地的价格,即房地产价格=土地价格+建筑物价格,是房地产经济运行和资源配置最重要的调节机制。房地产价格按照不同的划分标准可以分为不同类型。按房地产权益划分可分为房地产所有权价格和房地产他项权利价格,其中房地产所有权价格在市场中占据着主导地位。按照房地产总体的物质实体划分可以分为三种物质形态,即土地、单独的房屋建筑物和“连房带地”的房地产整体。与此相应的可分出土地价格、房屋建筑物价格和“连房带地”的房地产价格。此外,按房地产物质实体的种类和用途划分还可以细分为商品住宅价格、工业厂房价格、商铺价格和办公楼价格等。按照价格形成的不同方式来划分房地产价格可分为理论价格、评估价格和实际成交价格这几种类型,还可以从价格形式的角度进行划分为自由市场价格、政府指导价格和政府定价等类型。按计价单位的不同,房地产价格可分为总价和单价。 从房地产价格类型划分的结果来看,房地产价格具有许多明显的特征。首先,房地产价格具有明显的权利价格特征。由于房地产本身空间的固定性和不可移动性,房地产不像其他商品一样通过买卖可以转移到任何其他的地点使用,而实质是一种权利关系的转移,因而房地产价格实质上是一种权利价格。其次,作为房地产价格基础的价值也具有其特殊性。房地产价格是房地产价值的货币表现,因为一般商品都是人类劳动的产品,而房地产所包含的土地是非劳动

浅谈中国房地产现状

浅谈中国房地产现状 从大的经济形式来看,目前中国为通货膨胀时期。中国通货膨胀率官方公布为:3.2%(我认为远远大于这个数值).而国际经济学上讲膨胀率3%为红色警戒。通货膨胀的意思是:国家发行的货币流通量大于市场实际需求量。通俗的讲就是钱不值钱(这跟国际上的货币兑换率不冲突)。那么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很复杂,其中房地产业有不可推卸的重大责任。年初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再次加力让2011年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前景变得扑朔迷离。在中央坚强的调控决心下,房价会不会回落,楼市会不会降温,成为许多准备买房者心中最大的疑问。一面是限购、信贷收紧、房产税试点等政策的冲击;另一面是通胀压力加大、股市低迷的现实经济环境……在充斥着各种各样变数的房地产市场,房子究竟要不要买成为购房者面临的大问题。 一、中国房地产的现状 深入了解中国房地产的现状,才能看到房地产业目前存在的困难,才能正确面对现实,改造现实。 1、当前,我国房地产价格虚高是不容争辩的事实。 (1)为什么说我国房地产价格虚高? 无论从“租售比”还是“房价收入比”上衡量,都能说明:中国的房价虚高,尤其表现在一线城市。比如一般认为良性运行的房地产市场,租售比为1:200到1:300,房价收入比为4至6倍。我们身边可以看到的租售比为1:600甚至1:1000、房价收入比为20倍甚至30倍的比比皆是,都远远超出可以接受的范围。 部分“口水”专家(他们的特点就是:靠嘴巴吃饭,讲大道理,到处讲经说法,只要出钱死的可以说活)频频亮相媒体,谈经论道,鼓吹中国“特色”,声称房价不高。房价高不高我们可以简单地算算账:以20倍的房价收入比为例,如果衣、食、行不花费一分钱,恭喜你,20年的收入可以买到房子,也就是从20岁开始赚钱,40岁可以买到房子了,如果衣、食、行花费收入的一半,同样恭喜你,40年收入的一半可以买到房子,也就是从20 岁开始赚钱,60岁可以买到房子了,老了以后,不会居无定所,相信这样的压力情况下谁都不敢生病。当然,如果是购房投资,以1:600的租售比为例,如果你30岁买到一套住房出租,中间不空租,600个月就可以收回成本,也就是50年后,你就可以幸运地收回投资,房子虽然年纪大一点,土地使用年限已到,但所有权还是属于你的, 近期,部分城市地价开始跳水,大幅下调,土地流拍频现,土地市场明显降温,说明地价存在泡沫。2010年6月2日,武汉在楼市新政后第二次拍卖土地,6宗地块中,有一宗流拍,武昌中山路一宗地块楼面地价仅卖1820元/平方米,回调幅度超过1000元/平方米,

中国房地产市场回顾和 预测

2008年中国房地产市场回顾和2009年预测中国指数研究院指数研究中心中国房地产指数系统搜房网 一、2008年中国房地产市场整体情况 2008年,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形势下,中国政府以审慎灵活的宏观调控政策,基本上保持了中国经济的平稳发展,而对于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则更体现了这种审慎灵活性。2008年上半年,在国家调控政策主导下,中国房地产市场逐渐由2007年的过热转向理性回归,各项指标高位调整,过度需求泡沫得到有效的抑制;但2008年第三季度,市场开始快速下行,并显现出加速下滑的趋势。在国家“保增长”政策的主导以及各方面努力下,第四季度房地产市场进一步恶化的趋势得到遏制,整体市场基本保持了理性回归并稳定发展的态势。 1、2007年的投资过热,导致2008年整体市场供给压力大 1.1、房地产开发投资增幅上半年在30%上高位运行,下半年涨幅出现回调 受2007年房地产投资过热的影响,上半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延续了去年略高于30%的同比增长幅度,而整体市场处于理性回归的态势,宏观调控起到了明显成效。下半年,国际上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内由于“抑制过热”政策叠加、住房保障制度的推进,以及经济进入调整期等因素的影响,出现涨幅下降的趋势。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同比增长从1-6月的33.5%一路下滑到1-11月的22.72%。尽管下半年涨幅回调明显,但涨幅的绝对值仍超过了20%以上,可见在国家“保增长”政策下,房地产开发投资并没有出现过大的波动,仍维持了相对稳定的增长速度。 图1:2007年11月-2008年11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走势

5000 10000150002000025000300002007:11月2007:12月2008:2月2008:3月2008:4月2008:5月2008:6月2008:7月2008:8月2008:9月2008:10月2008:11月 0% 5%10%15%20%25%30%35%40%房地产开发投资额 开发投资额增长率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指数研究院 1.2、自1998年以来,土地购置未开发面积近12亿平方米,市场潜在供给能力强。 与2007年疯狂抢地以及“地王”不断涌现相比,2008年,中国土地市场开始恢复理性。土地购置面积和开发面积增幅基本趋势是逐月下降。土地购置面积同比增长由1-2月的34.7%,到年中(1-6月)的7.6%,1-11月的-5.9%,除1-5月外,增幅都是逐月在下降;而土地开发面积同比增幅也是由1-2月的20.2%,一路回落到1-11月的-2.7%,除1-6月外,也是逐月下降。2007年狂热的土地市场降温明显。但2008年1-11月土地购置未开发面积仍达1.12亿平方米,可见开发商囤积土地的意愿并没有出现根本性变化。 图2:2007年11月-2008年11月土地购置开发面积情况 5000 100001500020000250003000035000 400004500007:1-11 07:1-12 08:1-2 08:1-3 08:1-4 08:1-5 08:1-6 08:1-7 08:1-8 08:1-9 08:1-10 08:1-11 单位:万平方米 -10% -5%0%5%10%15%20%25%30%35%40%土地开发面积土地购置面积开发面积增长率购置面积增长率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指数研究院 中国指数研究院对自1998年以来土地购置未开发面积统计表明,该数据高达11.9亿平方米,如果不考虑国家收回土地的情况,以容积率为2计算,能为市场提供23.8亿平方米的房地产,以前三年平均销售面积来看,这些土地全部消化还需3年半多的时间,以户均100平方米、3人计算,能解决7000多万人的新增住房,房地产市场潜在供给量很大。 图3:1998年-2008年11月土地购置开发面积情况

中国房地产泡沫:一个忽悠了几亿国人的伪概念

中国房地产泡沫:一个忽悠了几亿国人的伪概念 中国大陆大家目前最为关心,讨论最为热烈的一个问题就是中国的房地产泡沫问题。从政府到民间,从经济专家到普通百姓,大家都在关注这个问题。以前,我也觉得中国存在一个叫“中国房地产泡沫”的所谓概念,但今天我忽然感悟,原来多少年来包括我在内的几 亿中国人都被蒙骗了,中国根本就不存在所谓“房地产泡沫”的问题,“房地产泡沫”这 个概念本身就是一个伪概念。 如同市场经济一样,房地产泡沫也是一个外来事物,它是市场经济的产物。但问题是,中国是市场经济吗?显然不是,否则为什么大多数西方国家都不承认中国是一个市场经济国家。尤其是中国大陆的房地产市场,更不是市场经济,而是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一个怪物,政府操纵着房地产行业,政府对房地产有着绝对的掌控能力。 房地产泡沫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既然是泡沫,那么这个泡沫也会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即当泡沫足够大的时候,会破裂。因为日本与美国的经济是市场经济,所以当日本与美国的房地产产生泡沫的时候,就会破裂。 目前包括中国在内的几乎所有世界经济学家都以为,当年日本与美国的房地产泡沫破裂了,中国的房地产泡沫比日美大几倍,当然也会破裂。事实却是,中国的房地产泡沫在几年年前的膨胀程度就超过了当年日本与美国的房地产泡沫,中国的泡沫几年来虽然翻倍,但却没有破裂,这是何故?显然,经济学家们犯了一个错误,那就是把中国的房地产乃至中国经济当成了市场经济来看待,而事实是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根本不是市场经济。所以,西方市场经济国家所有的房地产泡沫,在中国也根本不存在,所谓的“中国房地产泡沫”根本 就是一个伪概念。 当然,我说到这里时,肯定有很多人不服气,中国的房地产明明几年之内翻了很多倍,远远超过了普通人的收入水平,这不是泡沫这是什么?我的回答是,中国的房地产价格确实虚高,远远超过普通人的收入水平,这是事实,但这不是“房地产泡沫”,因为泡沫会破, 而中国的这个被大家称为“泡沫”的东西却不会破,因为它的真实名字其实不叫泡沫,应 该叫“变相的税收”或者“房地产垄断价格”。

浅谈中国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历程

288浅谈中国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历程汤超 唐山市国文建筑有限责任公司 摘 要:中华文明自古以来已有五千年的历史,在远古时期,人类主要依靠天然洞穴,野外群居,在以后的生活中学会了钻木取火,学会了种植作物,伴随着文明的不断进化,人类懂得了如何搭建房屋遮风避雨,随着封建社会的建立,中国社会逐渐出现了大量房屋建设,宫殿林立,统治阶级的产生注定了权力的私有化,物质的私有制,所以渐渐地出现了房屋买卖和占有。 关键词:房地产;发展历程;买卖;私有制 我国房地产行业源于人类文明的初始,到西汉时期才产生比较正规的房屋买卖,当时人们并不怎么在意这个行业,但这却是一个萌芽的开端,封建社会制度转为专制,到了唐宋时期房屋买卖才得到比较广泛的发展,许多达官显贵开始通过自己占有房屋的面积大小来显示自己的身份地位,以致出现现今残存的所谓古代庄园,现在的庄园其实都是古代达官显贵的府邸。近代社会以后,常年战乱不断,以致房地产行业几近灭绝,因为战乱年代无法保障资金的财产,更多的商人和官员将眼光转移到金银和首饰之上,新中国建国以后,随着国家政权的巩固,领导阶级幻想创造一个公有制的国家,人人均等,人人平均,在新建的律法之中,严格规定废除房地产私有制,严禁个人买卖房屋或者对外租赁,所以房地产行业在法律制度下逐渐消失,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房地产中介行业渐渐苏醒,有了复苏的迹象,目前我国房地产中介行业已达到快速发展的阶段,接下来我简单描述一下我国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历程: 1 房地产中介(经纪)公司的产生 房地产中介公司其实就是在房屋买卖过程中的一个枢纽,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房地产行业中起到了提高市场交易效率,降低房屋交易过程中的成本,使房屋买卖更加有保障性,从而维护了买卖双方的共同利益,所以房产中介公司才可以在房地产市场中存活下来,房地产交易过程中包含房屋买卖、租赁、互换、抵押物品等多种交易,房屋买卖伴随着房地产中介的产生,两者相伴而生,相辅相成。 2 我国房地产行业的几个发展阶段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将近 30 多年的岁月里城,在社会经济发展城市改建、乡镇改造的国内大形势下,我国房地产行业经历了四个主要阶段,分别为经济复苏、房地产初步发展、房地产行业初具规模、房地产行业高速发展等四个阶段。 2.1 房地产行业的复苏 建国以后随着经济的逐渐复苏,人民经济得到很大改善,1980 年以后,国家对于居民城镇住房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国家开始允许个人房屋自由买卖,但是土地依旧公有制,政府正式出台了土地有偿使用、个人建房、房地产建设综合开发等政策,中共十三大《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市场包括房地产市场,这明确宣告了从此我国房地产市场的诞生。 自从法律制度健全以后,全国 80% 以上的房屋所有人基本颁发了房产所有证,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这为房地产市场中出现不正当交易创造了条件,做好了铺垫。 2.2 房地产的初步发展 房地产的初步发展主要表现为房地产中介公司的产生和民间个人交易的形成。初步发展时期的房地产中介服务主要大体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由政府各个事业部门事业单位性质建立的房屋交换站、房屋交易所和民间房地产交易市场,这类官方承办的房地产公司机构承担了当时社会人民交易服务的职责,人们手里多余的房产可以通过正当渠道自由买卖了,第二类是工商部门批准的房产中介企业,90 年代中后期,全国各大城市均出现大大小小的房地产中介,第三类是民间自由买卖房屋的个人,这类人或许以前从事过房地产行业,熟知房屋信息,懂得房屋交易过程中的相关法律,但是他们的基本文化不高,所以常常遭到同行人士的蔑视,通常被人称为“房纤手”、“房虫子”,虽然在房地产市场中挣到了一些钱,但大多数人还是没有大的发展。 2.3 房地产市场初具规模 随着少数人群的房屋自由买卖,渐渐地房地产中介公司被人们所接受,虽然在改革开放之前,房屋买卖并不被允许,但现今却成为一种模式,随着国家经济制度的改革,经济活动的权限也被慢慢房款,随之社会上便出现一部分经济条件好的人群开始以个人名义购买多套房屋,等待房屋价格上涨之时,以高价卖出,巨大的利润诱惑了太多的人,这时房地产行业已初具规模。 2.4 房地产行业的高速发展 进入 21 世纪以来,国民经济较之国外还是有很大差距,人民依旧是将自己的钱存至银行,每年只是吃利息,从而导致货币流通不畅,国内消费水平低下,政府为了鼓励国民消

中国房地产价格研究

中国房地产价格研究 房地产价格是我国价格体系中备受国民关注的价格变量,房地产价格是否合理,房地产价格水平与国民经济发展水平是否相适等敏感问题直接关系到全社会物价和货币价值的稳定。房地产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关系国计民生,房价的涨跌会直接影响投资和消费。近年来,我国房价持续攀升,与诸多的社会因素、经济因素有关,各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是引起我国近些年来房地产价格快速上升的主要动力,国家政策的导向、国内贷款的增加、建筑成本的上升,也是引起房地产价格快速上升的重要因素。这些因素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程度虽然不尽相同,但却形成了一股共同影响价格的合力,已成为整个房地产价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我国房地产价格的研究已刻不容缓,加强对房地产价格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标签:房地产价格因素建议 0 引言 自1998年房改以来。我国房地产业进入了快速发展通道,房地产业的蓬勃兴起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在房地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房地产价格的飞速上升。根据统计局的统计资料显示,在2006年,全国商品房平均售价比1999年上涨了64%,年平均上涨了9%以上。房地产市场能否稳定发展,不仅关系到房地产产业本身,也和我国宏观经济发展关系重大[1],房地产价格的快速上涨,已经成为我国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也成为影响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一个不稳定因素。一定程度上波及到社会经济生活的稳定,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1 分析房价上涨的原因 房价居高不下的原因是多种因素综合产生的结果。从理论上讲,房地产作为商品,其价格由供给和需求共同决定,但房地产又有其特殊性,它既是投资品,又是消费品。研究房地产价格的变化,就是要研究引起房地产市场价格涨跌变化的多种因素,以及对国民经济的影响程度。 1.1 土地因素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收入增加,增强了人民的实际购房能力,使得人民更加注重自己的生活质量,对房子的要求也会提高。要盖房子,就必须先供应土地。而土地价格由于受到政府的宏观调控,以及土地市场供应量限制,再加上土地的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其价格一直维持上涨。地价是房价的基础,房价中包含着地价,地价隐含在房价中,是房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日本房地产价格主要由土地价格构成,房地产价值的增值主要来源于土地增值[2],且地方政府在土地开发的一级市场中,低成本征收高成本卖出,赚取差价,土地出让收入成为一些地方政府重要的财政收入来源。GDP是各级政府的主要考核指标,房地产业对GDP的拉动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地方各级政府从利益出发也不愿意降低土地價格,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减少了对房地产的部分需求,但更多的使土地价格上涨得更

中国房地产发展史

昨天在查阅中国房地产历史文献的时候,冷不丁得看到上面一段话,感触颇深。二十年前的一句话也似乎正在映射现在我们的住房情况。 如果你知道这是什么的话,你就会明白,二十多年前ZF就不准备让所有人都买得起房。如果你买不起房,那么商品房和你是无关的。至于未来如何,也决不能让你露宿街头。 纵观长达三十年的中国房地产市场,你还会发现很多很有趣的事情。 例如“中国人是有买房传统的”,“政府每次放水都是为了拉动经济发展”,“任何调控都可以控制房地产市场”,这些其实都是伪命题。 “周易八卦,五行占卜”,中国人最喜欢做的事情之一就是算命。同样,购房者咨询我最多的问题就是:未来房价到底怎样?我该如何选择购房时机。 其实这个答案完全可以用历史证明。今天我就带大家一起翻开中国30年来的房产历史卷轴,让大家对中国房地产市场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历史漫长但有其韵味,也可直接翻阅至底部) 一、中国房地产市场诞生

1980年是中国房地产的元年,这一年邓老把房子定义为商品。房改和土改同时被推动,中国房地产正式成为了一个产业,开始缓慢的种子发芽阶段。 不过当时很多人担忧文革重袭,不敢拥有私产,而且也期盼单位免费分房,房地产业的规模很小。 1984年,邓老肯定了房地产行业的意义,排除了杂音,地产的黄金10年到来。 1987年,深圳进行了首次的公开土地拍卖,催化全国房地产加速发展。 所以,1987年才是中国地产开始进入商业化的时间点。 二、中国第一个房地产泡沫破裂 1988年,海南脱离广东独立建省成立海南省,大批的人来到海南淘金,这些人里就有潘石屹,冯仑,易小迪等人。中国第一批房地产获利者正是这些人。 1991年,国务院进行24个省份的房改,全国房地产进入起飞阶段,同时中国地产的首个泡沫开始蓄积。 1988年房地产平均价格为1350元/平方米,1991年为1400元/平方米,1992年则猛增至5000元/平方米,比1991年增长257%。 地产泡沫时期,当时流传着“要挣钱,到海南;要发财,炒楼花”。

未来中国房地产价格走势分析

未来中国房地产价格走势分析 随着经济的发展,房地产产业迅猛发展,房价不断攀升,目前房地产的发展那现状让很多人在买房子上面有了很大的压力,还有的老百姓更是可遇而不可求。 价格持续上涨是第一方面。只要是商品买卖关系存在,市场上的商品保持逐年递增的趋势下,商品的价格应该是上下波动的态势,有涨有跌才是相对合理的价格走向。然而,近些年来,房价除了收到经济危机和金融风暴的影响回落一次以外,始终处于大肆上涨的态势。 越调控价格越上涨是第二方面。本来,社会管理者出于民生考虑和稳定市场经济行为对某些行业进行宏观调控,是实现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的最佳手段之一。各个国家和地区都会选择一个合适的时机,拿出相对合适的政策,达到调控的预期。然而,面对当前的房地产行业,调控政策是密集出台。可是从针对房地产行业的宏观调控的效果来看,一次又一次让普通百姓感到失望。房价并没有按照普通百姓的预期应声回落,反而是继续高歌猛进,实现了再一次的迅速攀升,与近些年的调控结果保持了“惊人和雷人”的一致。越是调控,越是上涨。 众人齐走独木桥是第三方面。商品房进入市场流通,实现住房买卖的自由市场行为,让一部分经济实力较强的人有适合自己要求的房屋去居住。保障房进入安居工程和民生工程领域,实现为人民服务这个大视野下的“居者有其屋” 的大众梦想。两者相互配合,彼此共生是最好的。然而,目前的状况有钱人倒是因其资本的雄厚大肆够买任何位置的任何套数的商品房,普通百姓面对居高不下的房价能买得起一套自住房就相当不错了。 只在银行贷款上做文章是第四方面。针对贷款来调控。而恰恰是贷款,最欺负普通百姓,与开发商的关联不大。商品房的建设需要资金,但只要有人买,就能通过预售制度从银行获得资金。而要控制商品房建设资金必须限制个人贷款,却没有收效,原因在于,管理者的调控措施只是限制了普通百姓的购买需求,却对富人没有任何制约。他们是不用通过贷款购房的,他们用的是现金,从而规避通货膨胀带来的资产流失。他们的购买力惊人,动辄上千万资金购买多套,甚至整栋楼盘,这样对购买贷款的限制政策显然失去了效力。结果便是针对银行贷款的调控限制了普通人,却让有钱人钻了空子。既让有钱人的财产得到了保值增值,又让房价继续攀升,还连带逼迫百姓的刚性需求去购买有钱人控制的更高价格的房子。这种恶性循环才得以继续下去。 然而,需求和供给的变化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一、房地产市场顾客需求变化趋势。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房地产市场需求向多档次、多元化、个性化发展。特别是住宅市场的需求变化尤其明显,具体表现有:1.购买主体的变化。——从单位集体购买到个人家庭购买。——从本地人到外地人买房。——从成家购买到不成家也购买。2.购买动机多元化。由于房地产功能不断地被挖掘,从最基本的居住功能,发展到投资保值增值功能、信用担保功能、融资功能、展示身份与地位功能和整合社会资源的功能,近年来房产的资产性功能的强化,不动产属性日益在经济生活中被重视,是得以投资为母的的购房人增加。3、对房地产功能需求的变化。随着生活水平的他提高,人们追求舒适的消费心理,导致了房地产的功能需求向功能齐全,舒适性方向发展。4、价值关联的变化。长期以来,在福利房制度的影响下,我国大部分城镇居民对自由居民的价值缺乏全面认识,住房消费较少,随着房地产市场的星期,住宅已成为家庭主要耐用消费之一,并作为一项重要的家庭资产,成为反映顾客地位与成就的标志。 二、需求的变化趋势对价格的影响。价格是房地产市场的核心,它反映了房地产投资者和满足者需求之间的关系,从顾客需求改变到房价改变的影响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顾客需求改变,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房地产市场需求呈现出明显的层次性,高层次的潜在需求转化为现实需求,新的需求还将不断出现 第二阶段房地产价值变化。在房地产基本价值得到保证的情况下,房地产的附加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