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谈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有效性

浅谈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有效性

浅谈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有效性
浅谈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有效性

浅谈数学练习的设计

大桥中心小学易丽敏

数学练习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在实践中加以运用,检验自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从而促进有效的反思同时教师可以获得反馈信息,及时进行纠错和指导。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目前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方式确实有了很大改变,但其中我们也发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比如在数学练习活动设计上依然老师为主体,学生被动操作。成绩主导,多练多算使学生成为做题机器。练习模式单一化,毫无新鲜感可言,泯灭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要求教师以学生为本来设计数学练习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下面是我个人对数学练习设计的粗浅看法:

一、注重练习的梯度性

在设计练习中教师必须考虑到练习的难度和层次性,必须适合学生现有水平,应由易到难进行安排,同时教师设计练习既要让学生体验成功感,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又不至于因练习太易而失去认真练习的动力,练习量少,重复性少,梯度性强才是优质练习。

例如:在教学《认识几分之一》时,设计如下问题:

1、先看图估一估,再填上合适的分数。(书上题目)

2、下面的画面让你联想到了几分之一?

图:法国国旗(1/3)五角星(1/5)

3、黑板报。《科学天地》、《艺术园地》大约占黑板报版面的几分之一。哪部份大一些?

4、趣味探究,拓展留疑

播放:多美滋1+1奶粉广告

师:东东把一块蛋糕平均分成四份,一看来了八人,刚解决这个问题,又来了第九个人。

看广告让你能联想到几分之一?

从哪个画面中联想到的。

师:冬冬分了1/2,他收获了什么?

学生在这一活动中经历了一个有价值的探索过程,如何由若干个特例归纳出其中所蕴含的一般规律,由易到难,容易让每个孩子都体会到一定的成功感,还通过经历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到数学的价值。

二、注重练习的趣味性

练习的设计如果不具有多样性、挑战性和趣味性,学生很难有持久的兴趣,因此,设计练习不仅在题型上力求多样性,注重实践性,创造性,更应注重趣味性,将平淡乏味的数学问题置于有趣的问题性境之中,让学生在愉快而富有挑战性心态下完成知识的构建。

例如:在学习到《统计和可能性》的时候,就可以设计这样下面的问题:

1、小组合作游戏:在桶里放四个球(白球和红球),应怎样放?本游戏共有三关,请同

学们按照各关的要求做游戏。

第一关:任意摸一个,不可能是黄球。想想怎样放?

第二关:任意摸一个,可能是黄球。想想又怎样放呢?

第三关:每次任意摸一个,摸20次,摸到黄球和白球的次数差不多。怎样放呢?

2、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地方会遇到与可能性有关的问题。比如:足球比赛前裁判用抛硬币的方法来决定场地。你们觉得这样决定公平吗?为什么?

3、师:前几天老师在一个商场门口发现了这样一种情况:(课件出示)一个人手里拿着一个布袋,布袋里红、绿两种玻璃球各5个,只需一元钱就能玩一次,谁能在布袋里摸10次,摸10个红球或10个绿球就奖励10元钱。如果你在场,你会不会去玩?为什么?

从而让孩子对摸球、摸奖一类的活动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这样贴近生活的数学也可以激发孩子数学的兴趣,感受到数学的奥妙有趣。原本枯燥的数学问题,当设计有趣的问题情境时,便有了焕然一新之感,从而大大激起学生学习和探讨这个问题的欲望,这类练习的关键是问题的筛选要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应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要让学生尽可能“跳一跳”就可以摸得着,但在考虑问题的富有挑战性时,不能为追求问题的挑战性而一味增大问题的难度,致使学生望而生畏。

三、注重练习的差异性

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同一水平的练习很难达到良好的效果,同一数学问题对于后进生较难,而对于优秀学生则可能索然无味,因此,优质的练习的设计应具有差异性,练习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不同需求,为所有学生而设计。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中设计的练习;

1、看图形(不同的长方形、正方形的图形),口算面积。

2、我是小判官。

a、教室里的黑板擦,长8厘米,宽4厘米,它的面积是32厘米。

b、教室墙壁上的开关,边长6厘米它的面积是24平方厘米。

3、从一张长6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中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说说是怎样剪的?)

4、课堂检测。

组长发放检测单,规定时间内完成。(a、b两题为必做题,c为选做题)

课堂检测单:

a、计算下面各图形的面积。(单位:厘米)

b、生活应用:

篮球场地的长是28米,宽是15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半场是多少平方米?

c、选做题:

请你为学校设计面积为36平方米的长方形或正方形绿化带,有哪几种设计方法?请列

举。

教师要以学生的实际出发,注重学生个体差异,设计的练习时要注意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从基础到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热情,真正体现因材施教的目的。

四、注重练习的及时反馈

数学课堂上只有练习是不够的,还应给学生提供课堂上的即时反馈。曾有学者指出:“学习行为和反馈之间尽可能短的时间间隔是学习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学习行为和反馈之间的联系越紧密,学习就会越快发生”。同时通过反馈练习还能使教师和学生对学生学习都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从学生所做的练习中,寻找学生出错的原因,及时反馈给学生,即时检查出学生学习的效果及出现的问题以便于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减少了错误的反复发生。

总之,素质教育的真谛是“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练习题的设计力求突出重点,解决难点,放眼于生活,激活经验,捕捉热点,确立以人为本的思想;着力打通数学与生活的无形屏障,注重知识的实用性与生活化;着眼于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设计不同梯度和一些思考价值的选做练习题,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完整)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有效性 西吉第一小学马晓娟[内容摘要]新课程倡导在课堂教学中实现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本文从这一角度出发,对小学数学练习的设计的有效性应从以下角度考虑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练习设计要有针对性、练习设计要有针对性、练习设计要有针对性、练习设计具有丰富性突出、练习设计富有思考性、发掘学生的内在潜力、练习题的应用性。 关键词:新课程数学练习设计有效性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随着新课改的层层深入,这种理念已渗透到教学的各个层面,也渗透到了每节课的练习中。小学数学教师在设计练习时要从学生自身的特点和发展的需要出发,设计的练习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和发展智力,另一方面又能够对他们进行品质培养和情感教育,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课堂练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特殊重要的地位,必须精心设计。如何让数学课堂练习散发出新课程的气息,进一步优化练习,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新授课堂练习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练习设计的质量如何,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那么怎样才能设计好新授课的练习呢?经过本人几年的研究探索,练习设计应考虑以下原则。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和手段。而活动又是儿童的天性,对于形象思维为主的学生来说,数学是枯燥的、机械的、严肃

的,重复的作业尤其令人乏味。根据这些特点,练习应转变作业方式,把机械单调的练习转变为学生自己的有声有色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去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和交流。让学生通过操作来理解题意,解答习题,学生学得比较主动,不会出现干坐着一筹莫展的情形。简单的“摆一摆”、“拼一拼”、“画一画”、“放一放”等操作活动,很大程度上可以使学生在活动中找到解题的突破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练习不能仅仅停留在单一的“书面练习”和“口头练习”等形式上,还要重视学生练习的操作性。 二、练习设计要有针对性 短短的40分钟内,既要完成新授知识,又要及时的进行练习巩固,那么怎样在有限的时间内使课堂练习更有效呢?首先要做到课堂练习的设计要有针对性。 所谓针对性是指练习的设计要紧扣教学目标,突出教学内容的重点,还要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尤其是对后继知识的延伸和拓展。这样就能使学生通过练习有所提高,从而真正的练在关键处。例如,在教学“认识东南西北”后,针对学生将生活中的东南西北与地图上的东南西北容易相混,设计了这样的练习: 1、看一看:让学生任选一处观察它的东南西北各有什么; 2、说一说:你观察到了什么? 3、画一画:将你所观察到的画在作业本上; 这样的练习,既复习了生活中的东南西北,又巩固了图上的东南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有效性,始终是课堂教学的生命线。在小学数学课改实施过程中,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往的“填鸭式”变成了“自主探索”,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教学气氛活跃。然而,我们不难看出,华丽的“外衣”、热闹的“学习活动”掩饰不了形似神离的痕迹,放任而浮躁,也折射出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创造宽松、和谐且便于学生思考、乐于探究的优质课堂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打造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更是关键。怎样才能实现课堂的高效呢? 一、准确解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都很强的学科,各部分知识之间的纵横联系十分紧密。教师解读教材要做到“瞻前顾后”,既要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也应关注相关知识的后续学习任务及要求。同时,解读教材要做到“入木三分”,如果没有对教材的深入解读,也就不可能有对教材的正确解读、准确把握,留下的只是对教材的“背离”和“误读”。因此,唯有以审慎的态度解读教材,并从教材“出发”,对其进行合理的加工、重组、改造,才能真正做到超越教材,实现科学、有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课堂教学更有效率。比如,教学三年级初步认识平均数“比一比”时,学生在操作中通过“移多补少”理解平均数的统计意义后,依托“平均分”的基础,借鉴“移多补少”法求平均数的经验,学生不难想到用“先合后分”的方法来直接求平均数。接着拓展情景,深化对平均数本质的理解,设计以下教学环节,结合统计图观察,虚线表示的平均数6和最多的比怎样?和最少的比呢?使学生明白平均数一定会在最多与最少之间,接着让学生观察:比平均数6个多的有谁?比平均数6少的有谁?从中你有什么发现?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多的和与少的和肯定一样多,要不就拉不平。紧接着,教师抛出问题,如果佳佳投中的不是9个,而是5个,那平均数会怎样?如果佳佳投中的比9个还要多,是13个,那平均数又是多少呢?这样三次拓展情景,使学生对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介于原始数据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数据中每一个数与平均数之差的总和为0及平均数易受一组数据中每个数据的影响等特性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帮助学生从不同侧面丰富了这一统计量意义的构建,深化了学生对平均数内涵的理解和把握,对学生而言,通过这三个环节的教学,平均数的概念变得丰富、饱满而灵动。当然,创造性使用教材要建立在对教材的整体知识体系的把握上,并充分了解学生,理解新课程的理念。只有恰当地、科学地、灵活地处理教材,真正地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设计课堂教学,才会真正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二、创设情境,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充满活力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在教学中如果无法使学生产生高昂情绪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教学情境对学生而言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容易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进而促使其思维处于异常活跃的状况,更重要的是要在情境中产生数学问题,让学生在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让学生在理解情境的情节与内容的基础上通过联想与识别,在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教师应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涉境体味,使学生乐此不疲地致力于学习。

从教学设计的构成要素浅谈如何设计课堂教学活动(小学)

stop pollution? (Lesson 33, SEFCB 2A)从教学设计的构成要素浅谈如何设计课堂教学活动 古人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强调无论做什么事都要 预先谋划,事前设计。现代教学尤其注重设计,科学的教学设计,既是体现教育目的性、计划性、针对性和预习性所必需,又是顺利实施教学方案、调控教学过程的前提,也是确保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英语教学不仅是一门学科,也是一门艺术,形成英语教学艺术特色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教学设计( instructional planning )。这样的教学设计可分为宏观设计( 如一门课程设计 course design,总体课程设计curriculum design ) 和微观设计 (如一节课的设计 lesson planning,几节相关课的设计 a week’s planning )。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研究和掌握课堂教学设计,是抓好英语教学必不可少的基本技能。 1、课堂教学设计要与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和内容紧密结合。 英语课堂教学活动必须有计划,有目的,有一定的目标。活动的设计是要求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将所学的语言知识达到牢固的掌握和熟练运用的程度。因此,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要紧紧地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而进行。 2、课堂教学设计要具有趣味性和多样性。 “有趣味、有吸引力的东西使识记的可能性几乎增加一倍半。”( 前苏联教育家科罗廖夫语) 兴趣是教学的潜力所在,兴趣的培养与教师的积极引导和教学艺术是分不开的。教师应根据英语学科的特点和学生年龄的特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景,这有利于引起学生学习的动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调动全体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这样,学生就能从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参与,由“要我学”转变到“我要学”。 3、课堂教学设计要体现英语交际性原则。 英语教学的实质是交际。课堂教学并非是“我教你学”,而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课堂教学活动是通过交际使学生认识英语,掌握英语,形成运用英语的能力;课堂教学中师生双方的认知活动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教学双方都为对方提供信息,教学就是为了促进交流,以上三个层面英语称为Teaching is of communication, by communication and for communication. 鉴于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时,要注意设置有意义的语言情景,安排各类课堂教学活动,pair work, group work, task-based activities, role play 等等,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语言和知识进行交际,为了使英语课堂教学活动尽量体现真实的交际,教师在设计时要创造“信息沟”( information gap ),使学生感到进行交际活动的必要性。 4、课堂教学设计应充分考虑现代教学手段。 现代教学手段,如录音、录像、投影仪、幻灯、语言实验室,电脑多媒体等是现代外语教学中的重要手段,为我们大幅度地提高英语教学质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使用现代教学手段⑴有利于创造良好的语言交际环境,使学生置身于一个真实的语言环境之中,全方位地感受语言的刺激,产生需要运用外语的激情,增加使用外语的机会。例如,在多媒体教室学习《走遍美国》。和蔼可

练习设计有效性在小学数学课堂的研究论文

谈练习设计有效性在小学数学课堂的研究 安义县龙津小学熊云萍 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挖掘创新潜能的重要手段。《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课堂练习不能局限于巩固知识、操作技能和对常规问题的解决,应有注重预感实验、尝试、归纳、猜想、类比等非形式推理的问题,有条件不完备、解题策略多样或结论不确定的开放性问题,有在求解时无现成步骤可循的非常规问题等。这就要求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理解编排意图,根据学生知识水平的差异,对教材里习题作适当调整、组合、补充,组织行之有效的练习,使之能有层次性、针对性、多样性、开放性、实践性,能从质、量两方面适应不同程度学生的需要。 如何让数学课堂练习散发出新课程的气息,进一步优化练习,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新理念下教师们所应该思考的问题。笔者根据自身教学实践及研究,浅谈课堂练习有效性的几点认识。 一、小学数学课堂有效练习的意义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安排“练习”这个环节,是有它的现实意义的。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及思维水平决定了他不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了解教师所讲的新知,即便是通过学生间的相互合作、探索而发现的规律,也不可能个个做到能灵活运用的地步。这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一些练习,使学生通过练习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及法则的应用。但是鉴于传统教学注重搞“题海”战术,让学生湮没在无穷无尽的、机械的、重复的、毫无实际意义的练习中的弊端,新课程实施中的练习设计有它自身的特点,倡导将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内容呈现给学生,从而使学生的思维水平,数学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实现学生的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当前小学数学课堂练习的反思 长期以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倡“精讲多练”、“以练代讲”,所以在练习中存在着多、繁、杂的现象,而在我们教师的观念中又有“不加强练习,不进行重复的练习就不能使学生掌握知识”的认识误区,以致于我们很少反思哪些练习对学生的学习是有效的,哪些是无效的甚至是有负面影响的。具体表现为:一是盲目多练。练习题的安排常常是重复单调、杂乱无章,不能使学生从练习的安排中领会到知识的结构,不能加深对基本概念、法则的理解。二是过分注重书面练习。现行教材以及各类课外辅导练习主要是书面的,而其它形式的练习,如:动手练习、动口练习、社会实践等很少,甚至是没有,从而忽视了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三是重视封闭性练习。课堂练习大多是条件明确,思路单一,结论确定的封闭性习题,缺少那些条件隐蔽,思路开放,灵活多变的习题。四是练习“一刀切”,不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对学习基础、接受能力不同、兴趣爱好各异的一个班的学生来说,布置同样质与量的练习势必造成有些人“吃不饱”,有些人又“吃不了”的状况,练习对学生的学习不具备潜在的意义。五是重视解题技能训练,忽视思维能力的培养。练习只停留在简单的模仿与重复上,忽视练习当中的思维因素。 三、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有效性的几点策略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练习的有效性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练习的有效性 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教师透过学生的课堂练习,可以了解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并发现自己讲课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调整教学措施。因此,我们每一个语文老师都必须重视课堂练习的设计,创设高效的课堂教学。那如何优化语文课堂练习设计,提高练习有效性呢? 一、练习容要紧扣教学点 所谓教学点,是课文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点。它是一节课的灵魂,是教学的起点,也是教学的归宿。在教学中,不少教师就把教学用书的教学目标或教学重难点随手拈来,直接就当作了这一课的教学点。其实这样做,是不恰当的。虽然教学点是在教学目标基础上提炼的,但它并不等同于教学目标。那如何确定教学点呢?其实它是师出有名,有依有据的。我们的依据从何而来呢?主要是依“四书”——《课程标准》、《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科学业质量评价标准》教参、教材。教学点一旦确定,就要求教师紧紧围绕教学点开展教学活动。因此我们要紧扣教学点从而设计相应的练习容。 二、练习的设计要注重趣味性 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去设法在学生身上形成这种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部状态,那么知识只能引起一种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只会带来疲劳。”这就告诉我们, 教师要勇于打破传统机械枯燥乏味的练习形式,使练习形式除了听、说、读、写的有机融合,还可以增设其它的形式,如演、评、画、游戏、参观。访问等形式与听、说、读、写巧妙结合,从而激发学生做练习的兴趣,使其主动练习。 1、画一画。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对多彩的画面感兴趣。在练习中如果设计一些让他们随手随手画上几笔的练习,同学们一定非常乐意。在学了课文《忆江南》后,让同学们反复地感情朗读古诗,在朗读中尽情地领略江南美丽的风光,随后设计了一组练习:“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江南美丽的风景并拿起你手中的彩笔,画一画江南美丽的风景。”顿时学生们兴趣大发,欣然提笔,那“日出江花红胜火”、“流动的江水”好一幅江南美景图通过学生的想象跃然纸上。 2、演一演。儿童生性活泼好动,表演就是儿童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因此,运用表演,就会使课堂变得愉快、活跃,学生的兴趣将会更浓。如教学三年级上册课文我是什么这一课时,我让学生在小组里练习分角色表演,特别是学生带上精美的头饰表演,再加上学生的稚气,把“水、云、雨、雹、雪”演得形象生动。学生们们们兴趣盎然,这样使学生实践与表演相结合,以趣引思,使学生愉快地受到了观察,思维和和语言得到了有效的训练。

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有效性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有效性研究》 课题结题报告 石屯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有效性研究课题组 一、课题概述 课堂练习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在实践中加以运用,检验自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从而促进有效的反思。同时教师可以获得反馈信息,及时进行纠错和指导。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目前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方式确实有了很大改变,但其中我们也发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比如在数学练习活动设计上依然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操作,多练多算使学生成为做题机器。练习模式单一化,毫无新鲜感可言,泯灭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基于对练习重要性的认识和练习现状的分析和反思,急需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有效练习活动”的改革之路,所以提出“课堂有效练习的探究与实践”的研究。旨在通过研究,确立效率意识,从现状出发,从“有效”入手,使学生学得既扎实又轻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减负提质”。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有效教学理论 有效教学理论认为:教学就其本体功能而言,是有目的地挖掘人的潜能、促使人身心发展的一种有效的实践活动。它强调效果,认为没有效果的教学是没有价值的教学,甚至是有害的教学。有效教学的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是有效的根本目的,也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标准。 (2)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是有效教学的出发点和基础。 (3)提供和创设适宜的教学条件,促使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是有效教学的实质和核心。 2、有意义学习理论 有意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过程即新旧知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过程。有意义学习是一种以思维为核心的理解性的学习,其特点是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包括身与心、认知与情感、逻辑与直觉等都和谐统一起来,其结果既是认识和能力的发展,又是情感和人格的完美。同时有意义学习的结果能得到自我确认,所以有效的学习应该是有意义的学习,而机械的学习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但学习的结果常常不得不受到来自外部因素的强化,所以我们认为这是一种低效的学习。 3、《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理念 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有创造地设计教学过程;要正确认识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要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浅谈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发表时间:2012-02-06T09:21:29.877Z 来源:《素教教师》2011年第13期供稿作者:田志兰[导读] 新一轮课程改革对于我们小学的数学课堂教学来说,已经产生了极大的效应。 田志兰 新一轮课程改革对于我们小学的数学课堂教学来说,已经产生了极大的效应。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都在发生着极度地转变,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广大教师所共同追求的目标。 所谓教学的有效性就是课堂教学要达到有效性,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采取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用较短的时间,较少的精力,使学生获得较大限度的知识,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我通过对“数学课程标准”的学习和长期的教学实践,对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激趣创设情境为实现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奠定基础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话一点儿不假,它能激起学生们无限的求知欲望。比如课始,教师能够把学生们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这就是成功的开头,是课堂教学达到有效性的基石。如何去做才能把学生们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呢?这是一门很难的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教师要靠自己的生活积累,丰富的知识底蕴,多样的设计手段,已有的教学经验,根据课型的不同要求,采取讲故事、提问题、猜谜语、变魔术、做游戏、生活情景再现、借助信息技术动画演播等不同方法,激发学生们的兴趣,来吸引他们的眼球。当然,这不光是为了吸引学生们的眼球,而是有目的地为学生们学习新知识奠定良好基础的过程,而这一过程是在学生们动眼、动心,产生兴趣时不知不觉中完成的。这样的“兴趣”促使学生们带着好奇的心理踏入了求知的大门。 学生学习最好的状态是对所学的教材感兴趣,这是课堂教学达到有效性的建构。我们教师要用心挖掘一些具体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切合教学实际需要的素材,引导学生投入数学活动中。大教育家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告诉我们学习的最高境界是乐学,如果知识内容能使学生产生兴趣,那么学生就会主动地、兴致勃勃地参与其中。因此,作为教师我们还要在教学活动中精心地创设有效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数学,学习数学。数学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兴趣是学习过程中一个最重要的直接动力,是发展智力提高思维能力的最活跃因素,在兴趣的激发下学生的内因起了作用,有了内在兴趣,他们就会产生高度的学习积极性,就会努力探讨、研究、发现数学知识,学会数学知识,运用数学知识,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地畅游。 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实现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保障 按照新课程教学理念倡导的:我们尊重教材,也可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我们教师不但要用心挖掘一些具体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切合教学实际需要的素材,还要搜集发现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切合教学实际需要的素材,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的阳光。比如在学习简单的分数乘法应用题时,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列举实例。先让学生说出班级里学生的总人数,教者再说出女生人数占班级总人数的几分之几,而后让学生想一想,怎样才能求出女生有多少人。学生会很快探讨出算法,用班级总人数乘女生人数占班级总人数的几分之几就求出女生人数。这样联系生活实际,大大地降低了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学生就会从已有的生活经验中感悟数学知识,把数学知识从生活中抽象出来,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才会领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真谛,做到活学数学知识,学活数学知识,有效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三、引导学生动手和动口促进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落实 动手操作是思维的起点,也是智慧的源泉;动口叙述是思维的升华,也是智力的提高。小学生的思维离不开动手操作,他们认识事物首先是直接感观来认知,因为直接感观认知事物,是要通过动手操作来实现的。数学又是经历由感知到认知再到抽象的阶段,从认知到抽象的阶段,需要用语言来表达。心理学告诉我们:思维的发展和语言的表达是密切联系的。也就是说没有脱离语言的思维,思维是在语言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加强说的训练,引导学生把操作和语言表达密切结合起来,才能做到真正提高学生的思维。 四、思考与探讨的过程有利于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我们在教学中给学生足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探讨问题的空间,才会真正达到教学的有效性。 夸美纽斯曾说:“自然并不性急,它只慢慢前进。”这就是说,保持节奏意味着让学生“自然生长,循序渐进”。“教学是一种慢的艺术”。“慢”是意味着某种“节奏”,给学生留出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我们教师决不能单纯地追求课堂进度,为了完成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节省时间,而不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独立思考,去亲身经历,去深刻体会,学生学到的知识就会肤浅,达不到深化。我们只有让学生深刻体会,才能达到知识的融会贯通。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些方式都需要学生在课堂上的四十分钟内有效完成。所以教师要给学生创造探讨的空间,让学生从“数学现实”出发,在教师帮助下,通过学生合作,自己动手、动脑、观察、模仿、实验、猜想等手段探讨新知,获得体验,并作类比、推理、分析、发现、找规律、归纳、总结等,学生才会在头脑中渐渐形成数学知识,达到学习的有效性,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五、质疑解惑一环对实现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不可少 “质疑解惑”是师生双方的,不是单方面进行的,是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启发式教学的一种主要形式,是“有效教学的核心”。在数学课堂中,为了激发学生提问的积极性,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不断变换表达的方式,提出多种激发学生兴趣的有价值的数学问题,让学生主动思考,让学生主动质疑,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质疑解惑”也可以在新课之后,教师鼓励学生提出一些自己感到没有理解透彻的疑难问题,生生互辩质疑,师生共同探讨解疑,达到共识,有时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可谓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善于发现问题,才能学会解决问题。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有质疑解惑才会促使学生认真对待学习,有质疑解惑才能促使学生更透彻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有质疑解惑才能促使学生去发现创新,使教学行之有效。 作者单位:扶余县实验小学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 发表时间:2017-01-12T17:26:07.447Z 来源:《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6年第12期(上)作者:官斌[导读] 教学设计是一门沟通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对课程进行科学、系统的教学设计。(威远县界牌镇新华小学校威远 642450)【摘要】教学设计,就是指教育实践工作者为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进行的系统规划、安排与决策,对优化教与学的效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问题设计更是教学设计中最关键的。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中存在一些问题:教学目标设计很浅,明显深度不够;滥用现代教学媒体;教师自问自答情况突出;忽视教学过程的评价。针对这些问题我认为应该一切从学生出发,把语文与做人统 一起来,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教学过程注重启发,设计好问题,并且完善教学评价。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教学设计是一门沟通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对课程进行科学、系统的教学设计,可以减少和克服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盲目性,从而优化教与学的效果。语文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其实只要改善了教师的教学行为,就为改善学生、教学内容、课程、教学方法、信息反馈、教学环境和教学技术等教与学的主要构成要素提供了条件,如何促进这些要素之间形成一定的有效联系,发挥各要素的积极作用,形成课堂教学机制,并且由此推进教学的现代化,构成现代课堂教学方式,才能真正优化课堂教学进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切实减轻教师的教学压力和学生的学习负担,使师生得以和谐发展。 一、分析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标设计很浅,明显深度不够 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是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前提,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又能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所以一个好的教学设计,首先要根据学生实际确立恰当的教学目标。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然而,在学校教育实施中,教师及教学设计者对教与学的目标进行设计时仍然倾向于认知领域,究其原因,主要是对学生的了解不够深入。 2、滥用现代教学媒体 现在,电子白板已经普及到了乡村小学,所以多媒体技术就在教学设计领域生根发芽,直至现在长成参天大树,取得了在我国教学设计领域的绝对核心地位。最先,很多人还只是偶尔使用,但是尝到了甜头后,对媒体的崇拜使得许多老师误入歧途,认为一堂课如果没有现代化的教学媒体就是不完美的。部分教师对多媒体教学形式存在模糊的认识,片面认为运用多媒体教学就是教学手段实现了现代化,进行了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有的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过分强调多媒体课件的作用,认为每个学科、每一节课都应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当然公开课成了现代教学媒体的演示课,最原始的教学手段却被忽视了…… 3、教师自问自答情况突出 提问是教师最常用的课堂教学手段,是教师话语活动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提问的类型大致分为两种:展示性问题和参考性问题。展示性问题指提问者已知道答案的问题,而参考性问题则指提问者并不知道的问题。当教师的问题得不到学生的正确回应时,很多教师选择了自问自答,这无异于过去的填鸭式教学。 4、忽视教学过程的评价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很多人对于教学过程的评价仍然停留在应试教育的年代,对于教学的三维目标的达成没有明确的认识。很多人,仅仅在教研课时才会深入思考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过程评价。其实,对于知识技能、教材处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及学生活动,各个环节都应该想好评价标准。 二、针对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的对策 1、一切从学生出发 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在语文教学中,就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在确定教学目标时,首先分析学生,并根据教材特点,除确定语文知识、能力目标外,还要准确地确定思想教育、情感渗透及思维训练目标。在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时,必须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个性的发展。 2、语文与做人统一起来 教学目的,所选的教材篇篇都含蕴着真善美的因素。小学语文教学历来重视文道统一,但对学语文和学做人的统一还不是那么明确,通过学语文也学做人,比语文教学的思想性要求更高;语文教学的思想性,多限于思想认识的提高,而“做人”的内涵主要表现在行动上。学语文和学做人二者是必然统一的,但不是自然能够实现的,更不是把语文课变为思品课就能完成的。 3、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 解决多媒体教学应中的问题,最根本方法是系统全面地贯彻教学设计思想,科学设计多媒体教学软件,认真选择多媒体教学策略和方法,理性实施多媒体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效果。正确的多媒体教学理论和设计方法就是将学习理论与教育学原理转换成对应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的具体计划,创设教与学的系统“过程”或“程序”,促进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的效果,从而避免多媒体教学应用中的“黑板搬家”、“电灌”等错误现象。 4、教学过程注重启发,设计好问题 ①目的明确: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深入钻研教材,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出发,有目的地精心设计好课堂提问,课堂提问要心中有数。②语文教学课堂提问要有有针对性:课堂教学应结合教学内容,首先要针对教学的重、难点,围绕一条教学主线提问,有计划、有步骤分层次,步步深入,让学生积极思考,逐步得出正确结论,而达到教学目标。③语文课堂课堂提问要具有启发性:课堂提出问题的过程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过程,也是学生知识进一步深化学习的过程,所以教师在进行问题设计时,应注意提问,让学生产生质疑、解疑的的思维过程,达到激发思维、诱导思维过程,养成学生注意问题、发现问题的习惯,培养发现问题的能力,为达到创新思维奠定基础。④语文课堂提问要集中: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的问题要相对集中,不能过于分散。在教学过程中,因为涉及到的教学内容和知识点较多,往往造成老师在一堂课中提问过多,总想面面俱到,结果致使学生思维混乱,无所适从,反而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如何进行课堂练习设计

如何进行课堂练习设计 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必须经历对数学知识的领会、巩固和应用三个过程.数学课堂教学中听讲、探索阶段只是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初步的领会和识记,还未达到对数学知识的深度理解、巩固和灵活应用水平,要达到数学知识学习的后续阶段,则必须借助于教师精心的练习设计与有效地组织教学. 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练习设计呢? 一、要吃透教材习题的编排意图合理进行有效练习指导 新课标指引下的新教材,除例题的安排与设计体现了编者的教学理念外,课后的试一试、练一练、想想做做也体现了编者的独具匠心.在平常的教学中可能我们的教师都以这些练习为主指导学生开展课堂练习.但是书中的题教师不能凭直觉画几条,而是要做到对教材中的练习题了如指掌,针对学生情况,有的放矢的指导学生进行训练.所以,教师要吃透书中练习题的编排意图,根据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精心选择.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书中的有些题还要挖掘其中更深层次的数学思想或者作进一步的拓展. 二、要根据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设计针对性练习 这是针对知识的难点及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而设计的练习,这种练习也是教师自己设计选编的.教学时教师要注意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 三、要加强对易混知识的对比练习 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学生对貌似质异的题,往往会分不清楚,经常出差错.通过对容易混淆知识的对比练习,学生从中可以找到题目之间的不同点,从而在以后的解题时引起警觉,进而达到提高解题正确率的目的.所以,在设计练习时,教师要加强对易混知识的对比练习. 四、要在教学时适时进行变式练习 变式练习主要是将习惯的呈现形式进行变换,是其中的本质属性保持恒在,非本质属性则不常出现.这种练习,可以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提高分析解题能力. 五、设计由浅入深具有思维深度的练习 教学时,设计的练习题,如果从学生的思维起点出发,让学生从练习中由浅入深的去感悟,学生学习的知识就容易内化为他们自己的东西, 六、要选择促进学生积极思考的开放性练习 练习设计力求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在全体学生获得必要发展的前提下,不同的学生获得不同的体验.因为各个时期学生的智力和学习能力各有差异,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做较多较难的练习;能力弱的学生,只能作较少较易的练习.基于“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理念,教师在练习设计时必须具有比较大的开放性,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即既要照顾“弱势”学生,使他们在练习中获得成功的愉悦,也要照顾学有余力的学生,使他们也能吃得饱.例如教师布置数学练习,除了指定若干基本练习题供全体学生练习之外,还可以补充若干练习题供优秀学生练习之用. 七、要重视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练习 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已经普遍被认为是拓宽思路、发展思维和培养创造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要重视让学生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练习.需要提醒的是教师要注意让学生比较解题思路,找出各种解法之间的联系,从而更好的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总之,多设计一些一题多解、开放性的练习题,可以更好地处理好练习题的量与质的关系.这样既能让大多数学生通过练习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又可以让少数优等生有事做,吃得饱.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摘要:教学是教师的“教”、学生的“学”相结合的活动,有效教学是广大教师共同追求的目标。数学课堂要重视情境创设,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才能让课堂教学充满活力,才能实现真正的有效。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 教学作为一种有明确目的性的认知活动,其有效性是广大教师所共同追求的。有效教学是教师在达成教学目标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方面都比较成功的教学行为,是教学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双重表现,“有效的课堂”是教师永恒的追求,而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重视情境创设的有效性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播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没有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因此,精心创设情境是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的一项重要策略。实现情境创设的有效性,应注意以下几点: (1)情境创设应目的明确。教学中既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创设情境,又要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及时引导学生从情境中运用数学语言提炼出数学问题。如果是问题情境,教师提出的问题则要具体、明确,有启发性,不能笼统地提出诸如“你发现了什么”等问题。 (2)情境创设应结合实际。情境的创设要遵循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特征、认知规律和生活经验而设计。对低年级的儿童,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等形式创设情境,而对高年级的学生,则要多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 (3)情境创设应彰显特色。教师创设的情境应具有一种时代气息,让学生学会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发展。如教学《百分数》时,教师可以创设“上海世博会”的情境:出示参展国家统计图,请学生根据统计图用百分数的知识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重视学习过程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因此,数学课堂必须由始至终地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数学学习的全过程,做学习的主人。 (1)激发兴趣,产生参与动机。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动力!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被迫地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因此,教师要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对学习材料感兴趣。如,在教学《求未知数》时,我创设了“猜牌”游戏情境:第一次,我拿两张扑克牌,让学生

课堂教学设计论文:浅谈对课堂教学设计新的理解和尝试

课堂教学设计论文:浅谈对课堂教学设计新的理解和尝试【摘要】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应关注个体差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具体做到这些,就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去想、去说、去做。由重教师“教”转为重学生的“学”。实施步骤如下:(1)教学设计上,体现师生间是“导游”和“游客”的关系;(2)强化实践活动,培养实践能力;(3)进行有创意的阅读。 【关键词】重学主动实践创意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习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了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在教学活动中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尊重每个学生的发展潜能,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看、去想、去说、去做,引导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这种过程即学生主动参与、相互合作、师生交往、共同互动过程,是实现教学重“教”向重学生“学”的转移。为了实现这种教学的转移,我在教学中做到以下几点: 一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长期以来,课堂教学过分强调预设,往往以教师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学习,考虑的是教师是否完成教学任务,而不是学生是否获得具体的进步和发展,形成程序化的课堂教学,使课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僵化,限制和束缚了学生思维和各方面的发展,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要打破这种长期以来形成的教育理念,就要让学生的学习产生实质性的变化,转变被动的和依赖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设计时,我首先注意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面向学生全体,让学生预习、自学课文,搜集与学习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料,如学习《小兴安岭》一文时,可搜集小兴安岭的地理位置、文字资料,风光图片,自己游览山河的照片、感受,与小兴安岭景物特点类比、对比的资料。再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帮助学生了解收集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乐于参与讨论,敢于说出自己的理解和认识,达到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推荐出理解课文内容较深入,生活经验较丰富的同学当“导游”,其他学生为“游客”群体,形成了自主合作学习的方式。充分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意识,全面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这样,学生作为学的行为主体,一开始就主动参与,为整个教学的过程做好了充分准备。 二强化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我的课堂教学模式,旨在引进学生生活化的综合活动,营造学生生活环境的氛围,置教学过程于学生生活的氛围

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有效性的研究课题中期总结

《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有效性的研究》课题中期总结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在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着这样一些现象: (1)教与学中的矛盾比较突出,一方面数学很有用,另一方面学了数学不会用; (2)教师无视学生之间的能力差异,用拉平取齐的方法要求两头学生向中等生看齐,致使成绩好的学生“吃不饱”而原地踏步,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吃不了”而苦恼厌学; (3)学生学习处于被动状态且负担过重,主体意识和参与能力不强,独创精神和负责态度欠缺,以致很多学生在数学学习上感到困难,富有创造力的数学优秀学生难以脱颖而出。 我们的教学理念是“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同时,我们的《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足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数学活动经验”。然而,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非常重视数学新课的设计,对课堂练习重视的不够,而学生在平时的课堂上一般对新课的基础知识掌握得很好,能否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就不能预测了,针对这个问题对练习的研究尤为重要。 二、过程设计 我校为了推进我校科研科研工作,参加了白云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分层指导的有效性研究》课题的子课题《小学数学课堂练习题组设计的有效性研究》。在学校课题启动后,我们根据低中高年级成立了课题小组,认真学习了区学校的总课题方案,对照新的课程理念,经过全面的课堂教学分析,反复了思考,最后确立了《小学数学课堂练习的研究》子课题。为了顺利有效地开展研究,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制度,并进行了具体分工。课题组成员通力合作,积极搜集资料,查找理论依据。由董国洪校长拟稿,制定了课题方案,经过课题组成员讨论,完成了开题报告。在这近一年的时间里,我组教师利用各种形式进行学习。学习了课改《纲要》、《数学新课程标准》、及有关书籍和文章;与当前课改紧密联系的优秀课例学习,提高自己的理论认识水平。观看了特级教师吴正宪《统计中的平均数》等课例的录象,学习先进经验,为我所用。做到定计划、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让课题组成员深刻理解了《小学数学课堂练习题组设计的有效性研究》课题中研究项目的主要内容和意义,进一步增强科研能力,建立科研信心。组内定期开展科研活动,为了保证开展课题研讨课的质量,我们规定每次的教研活动都要做到“四个要”:一要集体备课,二要全员听课,三要说课反思,四要重视评课。每节研讨课都采用个人构思——交流讨论——达成共识——形成教案的备课方式。充分挖掘资源,深入研究文本,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注意学习内容的组合,使课堂教学更有效。通过课后反思,总结一节课的得与失,为改进今后的课堂教学设计。努力上好展示课,力求做到提高课堂实效性为目标,探索一种适应学生个别差异,促进不同层次学生都有发展的课堂练习教学模式。 三、研究成果 一年来,经过组内成员的理论学习与实践,通过课题研究,我们进一步提高了认识。(一)理论成果: 1、设计时首先是以教学大纲为准则,深入领会大纲的精神。其次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知识结构.挖掘教材的智力因素。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我们要求参与课堂练习设计的教师要把握大纲的尺度,从素质教育的高度来研究、设计练习内容。规定练习设计的内容要紧扣教学要求,目的明确,要有针对性。练习的数量适当,能够适应不同学生的需要。练习的设计要有层次有坡度、难易结合,要有一定数量的基本练习和稍有变化的练习,也要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有效性 老港小学:陈萍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随着新课改的层层深入,这种理念已渗透到教学的各个层面,也渗透到了每节课的练习中。小学数学教师在设计练习时要从学生自身的特点和发展的需要出发,设计的练习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和发展智力,另一方面又能够对他们进行品质培养和情感教育,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课堂练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特殊重要的地位,必须精心设计。如何让数学课堂练习散发出新课程的气息,进一步优化练习,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新授课堂练习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练习设计的质量如何,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那么怎样才能设计好新授课的练习呢?经过本人几年的研究探索,练习设计应考虑以下原则。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和手段。而活动又是儿童的天性,对于形象思维为主的学生来说,数学是枯燥的、机械的、严肃的,重复的作业尤其令人乏味。根据这些特点,练习应转变作业方式,把机械单调的练习转变为学生自己的有声有色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去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和交流。让学生通过操作来理解题意,解答习题,学生学得比较主动,不会出现干坐着一筹莫展的情形。简单的“摆一摆”、“拼一拼”、“画一画”、“放一放”等操作活动,很大程度上可以使学生在活动中找到解题的突破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练习不能仅仅停留在单一的“书面练习”和“口头练习”等形式上,还要重视学生练习的操作性。 二、练习设计要有针对性 短短的35分钟内,既要完成新授知识,又要及时的进行练习巩固,那么怎样在有限的时间内使课堂练习更有效呢?首先要做到课堂练习的设计要有针对性。 所谓针对性是指练习的设计要紧扣教学目标,突出教学内容的重点,还要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尤其是对后继知识的延伸和拓展。这样就能使学生通过练习有所提高,从而真正的练在关键处。 三、练习设计具有丰富性 《数学课程标准》提到:教材编写时,应采用多样的形式(如图片、游戏、卡通、表格、文字等),直观形像、图文并茂、生动有趣地呈现素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对教材编写提出这样的要求,那么对教师在平常的练习设计中,也应努力做到这一点,使自己所设计的练习不管在内容还是在呈现形式上都要丰富多彩,从而改变过去在练习中的严肃有余,生动不够,活泼不足的形式。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以达到练习的有效性。例如,许多学习资料上将以往呆板枯燥的练习题目改为体现人文关怀的导语,如:给学生练习的题目前写上一句激励语言:“下列问题只要你仔细分析,一定能解答,我们相信你”。“你真棒,能用多种方法解答吗?”还有将“练习混合算式”取名为“开心过山车”;文字题改为“畅游文字岛”,应用题可改为“问题乐园”等,表述的亲切,使学生感到轻松有趣,让学生在这些导语中充满自信,更能激发学生练习的积极性。 四、练习设计应有多层次性 1、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总是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浅到深的。课堂练习也应遵循这一规律而逐步加深练习的难度。让学生拾反而上。练习层次一般可分基础练习,变式练习,综合练习。使学生通过练习达到懂、会、熟。基本练习也可是模仿题,练习着眼于“双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