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文明5:美丽新世界》单城发展心得

《文明5:美丽新世界》单城发展心得

《文明5:美丽新世界》单城发展心得

《文明5:美丽新世界》单城发展心得

文明5美丽新世界是一款策略类游戏,很多玩家喜欢在游戏的时候选择多城发展,这样有利于资源的开发,而单城则会给玩家城市发展带来非常大的困扰,下面是白板地图的发展思路详解。

对于白板地图,基本解决思路如下

奇迹:首都建一个纪念碑、一个神祠之后,就开始不停建奇迹。奇迹顺序如下:大图-〉(穿插一个灯塔)->巨石阵-〉空中花园-〉摩索拉斯陵墓,之后随便

宗教:神祠开神殿,巨石开宗教,奇迹+2和巡回传教碾压

经济:9AI每个卖使馆30*9(30回合金无需宣友),摩索拉斯陵墓每个伟人+100g,11税宗教

科技:先文字开大图,后光学开灯塔,之后直奔金属铸造开工场(第一个有槽的),之后再

奔教育学开大学(第二个有槽的),之后以有槽的优先。

建筑:除了初期建造的几个之外,所有建筑全部购买

军事:外交和平,买宣卖宣。

种田:不开发任何田地,不造路,不开矿,不造农民,全部伟人坐地。海中作业优先。

政策:传统开满-〉美学开满-〉科技开满-〉自由买飞船

然后购买6个零件飞天。

更多相关资讯请关注:文明5:美丽新世界专题

? ′?¤ ?2????? ?? ¥è??é ?https://www.wendangku.net/doc/4715978198.html,1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公务员读本(共60题,共100分) 一. 单项选择题(共30题,共60分) 1. 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从根本上讲终要落实到()这个最活跃的生产要素上来。[2分] A政策 B资金 C人才 D技术 正确答案: C 2. 创新人才教育培养模式,要统筹产业发展与人才培养开发规划,加强产业人才需求预测,加快培育()人才。[2分] A重点行业,重要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 B重点专业,重要领域,应用技术型 C重点行业,重要领域,应用技术型 D重点专业,重要地域,战略性新兴产业 正确答案: A

3. 就两个市场发展来看,()方式仍占我国科技企业资本市场融资的绝大部分。[2分] A期权融资 B债券融资 C民间融资 D股权融资 正确答案: D 4. 我国人均资源少,发展面临极大的资源环境压力,无论是能源、矿产,还是土地和水资源,我国的人均拥有量均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耕地资源人均拥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分] A六分之一 B五分之一 C四分之一 D三分之一 正确答案: D

5. 中央财政对基础研究的经费投入持续增,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仍存在很大差距,美国在基础研究的投入占其研发经费的比重约为()。[2分] A10%~15% B15%~20% C20%~25% D25%~30% 正确答案: B 6. 《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指出:“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完善人才发展投入机制,加大人才开发投入力度。调整和规范人才工程项目财政性支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发挥人才发展专项资金、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产业投资基金等政府投入的引导和撬动作用,建立()多元投入机制。”[2分] A政府,高校,社会 B政府,社会组织 C政府,高校,组织 D政府,企业,社会 正确答案: D 7.

区域经济发展协调问题研究

区域经济发展协调问题研究 【摘要】重庆市直辖以来,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但区域之间很不平衡,“一圈”与“两翼”在经济水平和产业结构上的差距很大,这既有地形地貌的原因,也有工业布局和具体经济政策方面的原因。要实现经济协调发展,就要重视规划,按照十八大提出的“新四化”要求,深入推进城乡统筹,并贯彻好成渝经济区的相关具体政策。 【关键词】区域经济区域差异均衡发展 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这是坚持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地方经济发展的指针。重庆市是我国目前行政区域最大、人口最多的直辖市,也是中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重庆经济的协调发展,将为西部地区各省份的协调发展提供实践经验,起到示范、引领的作用。 重庆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及差异性分析 重庆区域经济发展现状。重庆经济区域划分为“一圈两翼”,即以主城为核心、以大约一小时车行距离为半径范围的城市经济区(“一小时经济圈”),以万州为中心的三峡库区城镇群(“渝东北翼”)和以黔江为中心的渝东南城镇群

(“渝东南翼”)。自直辖以来,重庆的经济一直呈稳步发展的态势,GDP从1997年直辖之初的1509.75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10011.37亿元①。但是,重庆市各区(县)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直辖以来,区域经济差异变化具有以下特点②:第一,总体绝对差异扩大;第二,总体相对差异有所扩大;第三,两极差异不断扩大;第四,从经济差异变化的空间特征来看,主要表现为一小时经济圈增长比较快,与渝东北经济、渝东南经济区差异扩大。因此形成了“大城市带大农村”的典型二元结构。 2011年,重庆“一圈”的GDP达到了4368.49亿元,大约占重庆市GDP总量的43.63%;而相对发展滞后的渝东南经济带,其GDP总量仅为537.98亿元,仅占重庆市GDP总量的5.37%。2011年重庆“一圈”实现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35万元,“两翼”实现2.01万元③。由此不难看出,都市经济圈与周边的渝东南、渝东北经济带,存在着明显的经济增长优势。 重庆区域经济差异分析。地区经济水平差异大。从2008~2011年,重庆市三大区域GDP总值(表1)可以得知,每年一小时经济圈的生产总值远远大于渝东北和渝东南两翼。即使不从“一圈”和“两翼”对比,仅从渝东北翼和渝东南翼的GDP总值来比较,二者也存在明显差距。这无疑体现出重庆市三大经济区域在发展上的巨大差距,而这种差距

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心得体会范文

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心得体会范文 在学习五大发展理念的精神内容的基础充分的理解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的含义,下面是整理的关于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心得体会范文,欢迎阅读! 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心得体会范文一 在党的xx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是对以往发展理念的丰富和完善,也是在更高层次上向传统发展思想的回归,更好地体现了发展思想的科学性。 创新是发展的核心。发展是通过创新实现的,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这是“十三五”发展理念的首要内容,体现了我党对发展思想认识的深化,更加符合我国发展思想的原本涵义。崇尚创新,国家才有光明前景,社会才有蓬勃活力。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大国和贸易大国,但经济规模大而不强、经济增长快而不优,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格局没有根本改变。在国际发展竞争日趋激烈和我国发展动力转换的形势下,没有创新发展,我们就难以摆脱过多依靠要素投入推动经济增长的路径依赖,难以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难以成为经济强国、创新大国。“十三五”时期,要切实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一方面要紧紧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要坚持战略和前沿导向,加强

基础研究,强化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重视颠覆性技术创新,加快突破新一代信息通信、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领域核心技术。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形成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另一方面,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实现发展动力转换。优化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要素配置,激发创新创业活力。 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增强协调性才能使中国经济发展行稳致远。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然突出,特别是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协调、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和社会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等矛盾仍很突出。这些既是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重要原因,也将制约长期可持续发展。“十三五”时期,要紧扣解决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切实把调整比例、补齐短板、优化结构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在协调发展中拓宽发展空间,在加强薄弱领域中增强发展后劲。一方面,要统筹东中西、协调南北方,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继续实施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重点实施“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三大战略,加强顶层设计,制定路线图和时间表,争取获得早期收获。另一方面要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着力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 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

创新驱动发展心得体会

创新驱动发展心得体会 创新驱动发展心得体会 前些时间,我在县大剧院聆听了《创新驱动发展》专题讲座,通过学习后,感受较深,结合自己的本职工作,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要要讲究创新的方法。实现创新,需要具备追求卓越的意识、开拓创先的精神和独具卓识的方法。要学会掌握和运用逆向思维、发散思维和联想思维等方法,克服思维的单一性、孤立性,善于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地解决学习、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力争达到独创性、系统性。“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是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创新就在于创造,创造就在于人脑的训练。创新思维是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的结合,发散思维是构成创造性思维的主导成分。发散思维是在思维过程中通过重组所给的和记忆中的信息,得到众多可能的答案、设想或解决方案。它的特点为是以一个问题为中心,充分发挥人的联想力和想象力,突破原有的知识圈,从一点向四面八方想开去,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或侧面进行思考,让思维多向流动,以便获得解决问题的全部可能。这种思考无一定方向、无一定范围、不墨守成规、不拘于传统方法,可以标新立异、异想天开,从已知的领域去探求未知的境界。

二要加强知识的积累。要勤于学习各种知识,不断开阔视野。知识和经验是创新思维的基础。有丰富的阅历,广博的知识,就有足够的闪光点用来进行“想象”、“整合”和“类比”。阅历和知识越多样化,头脑中能够产生的关联就会越多。因此,要培养自己对各类事物的观察、学习兴趣,主动参与各种理论和实践活动,力争对各个行业、各种事物都有所了解。同时,要养成善于学习和思考的习惯,能将各个不同领域内看似毫无内在关联的问题、想法、事物成功地联系在一起,找出所有事物共同点、共通点,为“整合”、“创造”打好扎实的基础。最后,要锤炼坚持不懈的品格。创新的道路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挫折和失败在所难免。不仅需要超常的智力,更需要非凡的勇气和精神支撑。面对创新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要努力克服畏难情绪和懒惰习气,把追求创新、努力创新作为学习、工作的要求和标准。注重锤炼自信、坚毅、独创、不迷信权威等品格,用锲而不舍、百折不挠。 三要勇于实践。就是要牢固树立“重在行动,贵在落实”的理念,要将学习与行动结合起来,目的是要促进发展。如今国家各项政策也在不断变化,企业的人员也呈现多样化,作为工作者,在工作中要努力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以严谨细致的态度对待工作。在工作中要严格要求自已做到一丝不苟。对我来说是一项细致的工作,它的要求很严格,它要求我必须认真、细致。无误的数据便于以后的查账,所以,必须要认真,

贫困地区经济发展问题探讨

目录 一、当前我国贫困地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1) ㈠当前我国贫困地区存在的主要问题 (1) 1.农业生产的耕地面积减少、生态环境恶化、资源紧缺等 (2) 2.农村劳动力供大于求,就业不充分 (2) 3.农村资金供求矛盾突出 (2) 4.农村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明显滞后 (2) ㈡当前我国贫困地区存在主要问题 (3) 1.土地城镇化大于人口城镇化 (3) 2.城市就业和城市贫困 (3) 3.当前收入差距问题 (3) 二、城乡统筹一体化,着力解决三农问题,促进新农村经济发展 (3) 三、贫困地区摆脱贫困的根本出路探索 (4) 1.经济增长与农业的关系 (4) 2.人口的增长与经济问题 (5) 3、如何(怎样)解决三农问题? (5) 主要参考文献 (7)

贫困地区经济发展问题探讨 【内容提要】加快发展,加快西部贫困地区的脱贫步伐,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及西部大开发的总目标。西部地区幅员广阔,农村人员比重大,是我国农产品的重点产区,经济基础差,农村经济发展和小康,直接关系到我国整个农村区域进而整个国家小康目标的实现。要加快西部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我们首先要深化认识贫困地区的生态资源、农村劳动力供求及转移、教育事业、城市贫困、就业不充分和收入差距等问题及原因。“三农”问题是我国建设事业成败的关键,关系到改革开放的全局,是能否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也是解决西部贫困地区脱贫的根本出路。本文就城乡一体化、解决“三农”问题发展新农村经济,提出了一些想法。 【关键词】贫困、农村经济、统筹、三农问题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在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中,需要经济、技术、社会等诸多方面的创新、发展,去赶超发达国家,提升综合国力,建成一个现代化的文明的富强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我国是农业生产大国,建国以来,我国在促进和调动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方面多以政策倾斜、经济扶持为主,东西部地区经济大联合,用经济发达地区带动欠发达地区,由原来的“输血方式”逐步向“造血方式”转化,国家在很久以前就已经下定决心,下大力量改变贫困地区的面貌,并且为此做了很多卓有成效的工作。但是,贫困地区经济发展进程仍旧相当缓慢。要加快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我们首先要深化认识贫困地区贫穷的现状和原因,从而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着力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摆脱贫困。 一、当前我国贫困地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贫困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反贫因是人类面临的一项共同历史任务。贫困不是社会主义,贫富悬殊、两极分化也不是社会主。消灭贫困、消除两极分化是党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目前,城乡差距、东西差距越拉越大,西部农村贫困问题非常严重,并成为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制约因素。因此,西部大开发的第一仗便是要消灭贫困。 ㈠当前我国贫困地区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不少贫困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财政极度困难,尤其是县、乡镇一级,国家机器运转吃力,存在的问题也不少,可以列出一个很长的单子:官员腐败、下岗失业、性比失调、医患矛盾、三农问题、收入差距扩大、城市贫困、大学生就业难、劳工权益得不到保障等等。在这些问题中,有些是阶段性的、有些是长期性的、有些是其他问题派生出来的、有些则是许多问题的根源,都是相互联系在一起的,问题的存在,影响经济的健康发展、收入差距扩大,导致社会整体消费不足,有些问题是一时解决不了的,只有长期性或通过其他方面来加以缓解。 1.农业生产的耕地面积减少、生态环境恶化、资源紧缺等。据统计资料显示:目前,西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其他论文文档]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文献综述(1)论文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文献综述(1)论文 【论文摘要】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总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鉴于此在国家整体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国内外的专家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具体实践,使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内容和形式不断更新,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和与时共进的特征。 关键词】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1 引言。 1958 年美国发展经济学艾伯特·赫希曼在《经济发展战略》一书中率先提出“发展战略”这一概念,重点讨论发展中国家如何利用自己的潜力、资源与环境,谋求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自20 世纪60 年代开始,联合国先后制定了60 年代、70 年代、80 年代三个10 年的“国际发展战略”,它使得“发展战略”一词逐渐越出以发展中国家为研究对象的范围,也广泛运用于发达国家。 2 国外研究现状。 2. 1 理论贡献。 (1)区域平衡增长论。 均衡增长的主要涵义是指国民经济中各个行业和部门相互协调、共同增长。主要包括赖宾斯坦(H. Leibenstein)的临界最小努力命题论、纳尔森( R. R. Nelson)的低水平 陷阱论、罗森斯坦和罗丹( P. N. Rosenstein- Rodan)的大推进论,以及纳克斯(R. Nurkse)的贫困恶性循环论和平衡增长理论。 (2)区域不平衡增长论。 区域不平衡增长论认为增长过程在实质上是不平衡的。其代表理论有佩鲁(Perour)的 增长极发展理论、缪尔达尔(Gunnar Myrdal)的循环累积因果理论和赫希曼(A. O. Hi rschman)的依附理论。 (3)区域阶段发展论。 倒U 型理论(Reversed U - Shaped Theory) 1965 年,美国经济学家威廉姆森( J. G. Williamson)把库兹涅兹的收入分配倒U 型 假说应用到分析区域经济发展方面,提出区域经济差异的倒U 型理论。他通过分析24 个 国家的国际横截面数据和10 个国家的时间序列数据,认为国内不同发展阶段区域不平等 的变化趋势,地区间收入差异的长期变动趋势大致呈倒U 型。 (4)钟型发展理论( Bell Shaped Theory)

黑龙江省区域经济发展问题研究

摘要:黑龙江省做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出现了经济发展渐缓、工业化水平下降、技改收效甚微、第三产业吸纳劳动力不多等诸多问题,严重束缚了黑龙江经济在21世纪发展。针对上述问题,应通过推进国有经济的战略性改组、提高创新投资、提供优质高效服务等措施,抓住“发展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历史机遇,实现再崛起。关键词:经济发展;黑龙江;区域经济改革开放以来,赶超战略下建立起来的大量不符合中国比较优势的资本密集型国有企业在开放、竞争的市场环境中缺乏自生能力的问题逐步由隐性变为显性,加上国有企业所背负的沉重的社会性包袱,使黑龙江经济在改革开放以后暴露出一系列比较严重的问题,制约着经济的发展。一、黑龙江省区域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1.经济发展渐缓黑龙江经济在国家建设初期的倾斜政策支持下,从无到有,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经济发展速度始终位居全国前列。直到改革开放之初的1978年,除京、津、沪三个直辖市以及台湾省外,在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中,黑龙江的gdp总额位于全国的第二位,但到2007年,则名列全国第15位,且人均gdp 增长速度则下降到全国水平以下,全国为13.5%,黑龙江为12.1%,在全国的排序为第13位。值得指出的是,2007年,黑龙江省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性收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全国平均为13 786元,黑龙江为10 245元,比全国平均水平低3 541元,已经位居全国倒数第2位。 2.工业化水平下降作为中国的老工业基地,黑龙江省曾经拥有令人称道的优势产业。但这些建设于计划经济时期的优势产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或因资源限制,或因体制制约,或因技术落后纷纷失去昔日的光彩。如黑龙江的石油产业、林业产业因资源枯竭日益陷于困境;其他产业如矿山机械、金、轻工、纺织、制药等国有大中型企业,因产业结构老化、耗能严重,即将被市场淘汰出局。整个老工业基地中,除少数国家特殊政策保护的骨干企业外,大部分企业都已成为夕阳产业,呈现出日益衰落的景象。与此相伴随,工业化水平也出现下降趋势。改革开放前,黑龙江省工业在整个经济中占有重要位置。但改革开放后,黑龙江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出现下降趋势,这一现象并不是黑龙江所独有的,而是整个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一个缩影。在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经济结构中,第二产业特别是重工业所占比重较高,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高新技术产业总值规模小,比重低,缺乏对经济增长的整体带动作用。2007年,黑龙江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为237.27亿元,位居全国第15位,且低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全国平均水平为1706.72亿元)。新技术产业规模小,导致东北老工业基地增长缺乏后劲,也难以充分发挥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作用。以上说明黑龙江省的产业结构还不尽合理,有待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促进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度化。 3.技改收效甚微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为了进一步推进黑龙江地区的经济增长,先后投入了上千亿元的技改投资。但由于原有经济体制中一些制度因素制约,各自为政,分散决策,使得重复建设、相互掣肘的问题经常发生,投资效果并不明显。特别是在拨改贷以后,由于大部分国有企业自有资金有限,技改资金多为银行贷款,大大加重了企业负担。很多项目,几经讨论,多方论证终获批复。但在论证期间,失去了良好的市场机遇,加之贷款导致沉重的债务包袱,致使项目投产之日,即是亏损之时。 4.第三产业吸纳劳动力不多黑龙江经济由于工业结构偏重,产业结构老化,导致工业经济效益急剧下降,且一些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缺乏市场竞争力的企业逐渐被淘汰出局,在工业产值占gdp的比重不断下降的条件下,由于企业的大量关停并转,使得第二产业的就业人数急剧缩减,其实际人数由1990年的504.7万人下降到2006年的374.9万人,所占比重由1990年的39.6%下降到2006年的29.1%。这部分从第二产业转移出来的劳动力,并不是全部转移到具有较大吸纳能力的第三产业,而是有相当一部分逆向回流到第一产业。二、黑龙江省区域经济发展的对策针对提出的上述问题,黑龙江省在发展区域经济的进程中,应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发展,早日走出困境。 1.积极推进国有经济的战略性改组,坚持“有进有退”的原则,进一步推动国有资本更多地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增强国有经济的

2020学习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心得体会三篇

2020学习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心得体会 三篇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在国家发展全局中占据核心位置,创新发展贯穿整个新发展理念。如何科学认识和把握创新发展理念?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我们提供了有力武器。 创新发展理念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创造性运用。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基本观点和重要概念,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辩证法的基本思想。创新发展理念揭示了发展的辩证运动过程,是符合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基本原理的科学理念。创新发展理念运用时代语言,生动、客观、深刻地揭示了事物运动的本质、规律和特征。事物总是处于矛盾运动中,其基本方向是从量变转化为质变。创新发展遵循事物矛盾运动的基本规律,强调从量变到质变、从渐进到突变,又从新的量变到新的质变、新的渐进到新的突变,以至无穷。这种创新发展、辩证否定,正是一切事物发展的不竭动力和源泉。创新发展理念坚持唯物辩证的发展观,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本质,肯定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说,创新发展理念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新实践中的创造性运用。 创新发展以遵循客观规律为前提。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发展是有规律的;不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思想和行动,不会得到应有的、合乎规律的效果。违背客观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创新发展的思想基础,是对事物规律的科学认识和把握。人们只能认识规律、把握规律和正确运用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更不能否定规律。自然界的

发展有自然规律,人类只有科学认识并正确运用自然规律,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的发展有经济规律,只有遵循经济规律,才能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否则就会阻碍和破坏社会生产力发展。社会发展也是如此。创新发展的根本目的是适应自然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规律,破除不符合规律的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使我们的思想和行动更符合客观规律。 创新发展以发挥主观能动性为保障。创新发展必须遵循客观规律,但它并不否认人的主观能动作用,二者是对立统一的。不管是认识规律还是正确运用规律,都离不开人的主观能动性。人们认识规律、尊重规律,目的是为了适应规律、正确运用规律,更好地改造世界;也只有充分调动和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人们才能正确反映客观世界、创造性地改造世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强调人的认识是自觉能动的过程。人的这种特有的能动的因素和能力,起着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巨大作用。创新发展理念凸显了人的认识和实践对推动事物发展、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动作用。实现创新发展,必须高度重视、充分调动和发挥人们的主观能动性。 在创新实践中实现创新发展。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认识离不开实践,人对客观世界的改造更离不开实践。毛同志指出,认识的能动作用,不仅表现于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之能动的飞跃,更重要的还须表现于从理性认识到革命实践的这一个飞跃。实践尤其是人们的创造性实践,是实现创新发展的唯一途径。创新发展的成果,需要在创造性实践中取得,甚

黑龙江省区域经济发展问题研究(一)

黑龙江省区域经济发展问题研究(一) 摘要:黑龙江省做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出现了经济发展渐缓、工业化水平下降、技改收效甚微、第三产业吸纳劳动力不多等诸多问题,严重束缚了黑龙江经济在21世纪发展。针对上述问题,应通过推进国有经济的战略性改组、提高创新投资、提供优质高效服务等措施,抓住“发展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历史机遇,实现再崛起。 关键词:经济发展;黑龙江;区域经济 改革开放以来,赶超战略下建立起来的大量不符合中国比较优势的资本密集型国有企业在开放、竞争的市场环境中缺乏自生能力的问题逐步由隐性变为显性,加上国有企业所背负的沉重的社会性包袱,使黑龙江经济在改革开放以后暴露出一系列比较严重的问题,制约着经济的发展。 一、黑龙江省区域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1.经济发展渐缓 黑龙江经济在国家建设初期的倾斜政策支持下,从无到有,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经济发展速度始终位居全国前列。直到改革开放之初的1978年,除京、津、沪三个直辖市以及台湾省外,在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中,黑龙江的GDP总额位于全国的第二位,但到2007年,则名列全国第15位,且人均GDP增长速度则下降到全国水平以下,全国为13.5%,黑龙江为12.1%,在全国的排序为第13位。值得指出的是,2007年,黑龙江省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性收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全国平均为13786元,黑龙江为10245元,比全国平均水平低3541元,已经位居全国倒数第2位。 2.工业化水平下降 作为中国的老工业基地,黑龙江省曾经拥有令人称道的优势产业。但这些建设于计划经济时期的优势产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或因资源限制,或因体制制约,或因技术落后纷纷失去昔日的光彩。如黑龙江的石油产业、林业产业因资源枯竭日益陷于困境;其他产业如矿山机械、金、轻工、纺织、制药等国有大中型企业,因产业结构老化、耗能严重,即将被市场淘汰出局。整个老工业基地中,除少数国家特殊政策保护的骨干企业外,大部分企业都已成为夕阳产业,呈现出日益衰落的景象。与此相伴随,工业化水平也出现下降趋势。改革开放前,黑龙江省工业在整个经济中占有重要位置。但改革开放后,黑龙江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出现下降趋势,这一现象并不是黑龙江所独有的,而是整个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一个缩影。在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经济结构中,第二产业特别是重工业所占比重较高,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高新技术产业总值规模小,比重低,缺乏对经济增长的整体带动作用。2007年,黑龙江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为237.27亿元,位居全国第15位,且低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全国平均水平为1706.72亿元)。新技术产业规模小,导致东北老工业基地增长缺乏后劲,也难以充分发挥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作用。以上说明黑龙江省的产业结构还不尽合理,有待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促进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度化。 3.技改收效甚微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为了进一步推进黑龙江地区的经济增长,先后投入了上千亿元的技改投资。但由于原有经济体制中一些制度因素制约,各自为政,分散决策,使得重复建设、相互掣肘的问题经常发生,投资效果并不明显。特别是在拨改贷以后,由于大部分国有企业自有资金有限,技改资金多为银行贷款,大大加重了企业负担。很多项目,几经讨论,多方论证终获批复。但在论证期间,失去了良好的市场机遇,加之贷款导致沉重的债务包袱,致使项目投产之日,即是亏损之时。 4.第三产业吸纳劳动力不多 黑龙江经济由于工业结构偏重,产业结构老化,导致工业经济效益急剧下降,且一些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缺乏市场竞争力的企业逐渐被淘汰出局,在工业产值占GDP的比重不断下

心得体会: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最新)

心得体会: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最新) 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是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的东西,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深刻揭示了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发展理念是否对头,从根本上决定着发展成效乃至成败。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在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高”的重要关口,处在从“有没有”“够不够”转向“好不好”“优不优”的重要节点,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如果思维方式还停留在过去的老套路上,不仅难有出路,还会坐失良机。这就要求我们将新发展理念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指南,努力实现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 一是坚持创新发展,解决好发展动力问题,让创新驱动力不断提升。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越来越依赖于理论、制度、科技、文化等领域的创新,国际竞争新优势也越来越体现在创新能力上。特别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科技创新

正在成为创新发展的核心,创新驱动成为许多国家谋求竞争优势的核心战略。谁在创新上先行一步,谁就能拥有引领发展的主动权。正如总书记所指出的:“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可以说,能否实现高质量发展,归根结底取决于能否充分发挥创新的第一动力作用。 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就要使“创新成为第一动力”,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高端引领、成果转化和释放创新潜力等方面下大气力。要加快实施科技创新攻坚计划,在战略性、基础性、前沿性领域集中力量进行联合攻关,建设一批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技术研发平台、技术转移平台和新型研发机构,突破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核心技术,推进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集群化、特色产业品牌化;要把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作为提升产业竞争力的技术基点,打通科研成果转化的通道,有效解决科研成果转化少、转化慢、转化难等问题,推动创新创业创造深度融合,让各类主体、不同岗位的创新人才都能在科技成果产业化过程中得到合理回报;要最大程度地释放全社会的创新潜力,鼓励一切有益的微创新、微创业,将创新创意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创业活动,推动小微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形成人人崇尚创新、人人渴望创新、人人皆可创新的社会氛围。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题目及答案 2016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题目及答案(2016全员培训) 一. 单项选择题(共30题,共60分) 1. ()一般为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和高新技术研究计划,一般仅需专利或结项论文,而无需产业化。[2分] A. 纵、横向课题 B. 立体课题 C. 纵向课题 D. 横向课题 我的回答:C 正确答案:C 2. 在8个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中,要防止创新中的()现象,努力加大开放合作力度,统筹用好国内国际两种创新资源,走互利共赢的创新发展之路。[2分] A. 孤岛 B. 重复 C. 抄袭 D. 单一 我的回答:A 正确答案:A 3. ()是企业进行科技研发的核心。[2分] A. 资金 B. 人才 C. 政策 D. 技术 我的回答:B 正确答案:B 4. 科技人才选聘和评价制度中的重要特征是()。[2分]

A. 创新学习 B. 公正性 C. 公平性 D. 公开性 我的回答:D 正确答案:D 5. 2014年,年我国科技论文数量居世界第()位,被引次数第()位。[2分] A. 一,三 B. 三,十一 C. 二,四 D. 三,七 我的回答:C 正确答案:C 6. 全球第一人力资源大国是()。[2分] A. 印度 B. 美国 C. 中国 D. 南非 我的回答:C 正确答案:C 7. 由于创新周期与周期主导产品生命周期的共同作用,在历史上出现的五个周期里,呈现出一个共同的规律性的现象。每个周期都要经历()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2分] A. 创新与成本竞争 B. 科技与生产力发展 C. 科学技术与成本竞争

我的回答:C 正确答案:A 8. 在德国等发达国家,科技人才评价的主体是()。[2分] A. 学术机构 B. 国际组织 C. 科研院校 D. 政府部门 我的回答:A 正确答案:A 9. 创新人才教育培养模式,注重对人才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完善培养模式,使人才培养结构能有效适应经济结构变化。其中“培养模式”是指()。[2分] A. 四合一 B. 学徒制 C. 双师型 D. 产学研用结合 我的回答:D 正确答案:D 10. 《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提出了“三步走”的分阶段的战略目标,其中第二步,到2030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为建成()和共同富裕社会奠定坚实基础。[2分] A. 发达国家 B. 发达型国家 C. 经济强国 D. 经济大国 我的回答:C 正确答案:C 11. 为更好发挥资本市场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应在保证市场安全性的前提下,发展债券市场,鼓励具有良好前景的科技企业发行()融资债券。[2分]

区域经济发展条件分析类题目答题技巧

区域经济发展条件分析类题目答题技巧 河南省渑池高中 上官书庆(邮编472400) 中国地理分区的考查形式多样、角度灵活,纵观近几年高考试题,中国地理分区命题 主要是以非选择题,图文结合的形式出现,考查以下四方面的内容:一是描述区域内河流的水文特征、地形特征、气温和降水特征;二是分析区域内农业生产、工业生产、城市和人口分布特点及原因;三是阐释影响区域发展的因素,并提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四是分析区域内的环境问题以及产生的原因和治理措施。 [解题流程] 角度一 区域地理特征的描述,其答题思路为: 根据材料或某区域图――→确定某区域的地理位置――→判断某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 角度二 人文地理特征的特点及原因,其答题思路为: 根据材料或区域图――→确定某区域的地理位置――→判断某区域的人文地理特征―→分布、成因 角度三 区域环境问题、成因及治理措施,其答题思路为: 根据材料 或某区域图――→确定某区域的地理位置 ――→判断区域环境问题、成因――提出[典例](2013·山东高考)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年降水量仅200 mm 左右,但蒸发量达1 600 mm 的银川平原,因黄河贯穿,湖泊 众多,加之贺兰山的“守护”,盛产稻米、枸杞等名特优产品,有着“塞上江南”的美誉。图Ⅰ为银川平原及周边区域图,图Ⅱ为该区域地貌景观示意图。

(1)贺兰山被称为银川平原的“守护神”,分析其原因。 (2)指出自贺兰山至黄河不同地域适宜发展的主要农业类型。 (3)近年来,宁夏在银川平原打造枸杞特色农产品带。试推断其依据。 [解析] 1.从文字材料中获取信息 (1)由“年降水量仅200 mm左右,但蒸发量达1 600 mm的银川平原”获取“该地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热量资源充足”的信息。 (2)由“黄河贯穿、湖泊众多,加之贺兰山的‘守护’,盛产稻米、枸杞等名特优产品”获取“该地地形、气候差异较大、农产品品质好”的信息。 2.从图中获取信息 答案:(1)阻挡西北方寒冷气流;阻止沙漠入侵;东坡为东南季风迎风坡,增加降水补给。

创新驱动战略心得体会

创新驱动战略心得体会(范文一) x月xx日,县局组织我们参加了财税系统创新驱动战略专题学习研讨交流会。通过参加这次会议,使我的思想观念得到了进一步的解放,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对这次开展创新驱动战略专题学习交流的重要性、必要性有了新的提高。 一、深刻认识加强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意义和内涵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这是我们党放眼世界、立足全局、面向未来作出的重大决策。创新驱动发展是相对于生产要素驱动发展而言的。长期以来,我们都是依赖劳动力、土地、资本、自然环境等生产要素进行配置、消耗和整合来发展经济,这种经济发展方式在发展初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随着发展速度的加快,其弊端逐渐显现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经济发展,因此国家提出用创新驱动代替生产要素驱动。 二、以创新的思维促进各项工作不断发展 1、强化作风,深入推进“服务型”机关建设。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必须坚持以创新的思维统领工作,不断提高干部职工的政治业务素质和业务工作能力,通过加强和改进机关作风建设,学习借鉴先进的服务理念、质量理念和效益理念,完善服务体制,改进服务方式,规范服务行为,创新服务载体,优化发展环境,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服务型机关。把服务中心、服务大局、服务基层、服务群众融入工作的方方面面。 2、开拓创新,努力推进“创新型”机关建设。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牢固树立创新意识,始终保持机关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和与时俱进、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把创新作为工作、学习的灵魂。保持和发扬创新的勇气和

区域经济发展对策

区域经济发展对策 一、我国已经处于经济发展的关键转型期 当今,我国的经济发展面临着更多的重大挑战,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经济发展转型期。从中央到地方,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直接将经济发展放到了各项工作的首位。这里的条件允许范围包含着各项规章制度的允许,也包含着生态环境的发展需求、社会公众的心理状况、技术利用等的允许,是一个保证区域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框架,凡超出此框架的行为虽能引起经济的临时性发展,但必将会产生十分严重的经济发展后遗症。在我国,不论经济发达地区,还是经济落后地区,环境的治理与经济发展存在着此消彼长的现象,这已经是近40多年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特色。党和国家一直注重经济的发展与环境的保护,但是在实际的社会运作中,存在地方利益或小团体利益占上风的事实———宁愿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平衡也要保证本地区的经济发展,造就了手中有钱、人人幸福指数持续下降的局面。从其他国家的经济发展看,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依然存在互制性,但由于政策得当,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均在可控范围内。我国虽然也强调环境保护,但彻底实施环境保护优于经济发展的方式,还是从近几年治理雾霾开始,加上许多诸如人工成本的持续上升、人们的生活观念的转变等因素,大大刺激了我国的经济转型。 二我国区域经济发展遇到的问题 1.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依然是一个突出问题。我国的经济政策一直是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让先富带动后富。可是,我国东、中、西部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和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等的差距随着整体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变得越来越大。这些差距不仅开始影响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而且有可能威胁到社会稳定与和谐社会的建立。 2.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矛盾依然尖锐。几十年前,经济落后、技术落后……许许多多的落后,为了某些需求,导致了经济快速发展、环境急剧恶化的社会发展局面的出现。现如今,经济总量已经是过去的许多倍,虽然经济增速放缓,但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发展速度仍处于高水平。环保技术、治污技术已经相当成熟,但是,环境的改善和发展与经济发展矛盾依然尖锐,这就值得国家的相关部

科技创新论述心得体会

.. ..下载可编辑.. 科技创新论述心得体会 科技创新论述心得体会 党的十八大以来,同志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围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关于科技创新论述摘编》一书,集中收入了这方面的重要论述。认真学习这本书,对于我们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牢固树立创新发展理念,深刻认识推进科技创新的重大意义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并把创新摆在五大发展理

念之首,强调必须抓住科技创新这个核心。《摘编》第一、二、三部分,深刻阐述了树立创新发展理念、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科技创新的重大意义。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这是同志提出的一个重大论断,是对创新与发展关系的新认识。纵观人类发展历史,创新始终是推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推动整个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创新是多方面的,包括理论创新、体制创新、制度创新等,但科技创新地位和作用十分显要。自古以来,科学技术就以一种不可逆转、不可抗拒的力量推动着人类社会向前发展。十六世纪以来,世界发生了多次科技革命,每一次都深刻影响了世界力量格局。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不创新就要落后,创新慢了也要落后。在十八届五中全会讲话中,同志突出强调要树立创新发展理念,指出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水平总体不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这是我国这个经济大个头的“阿喀琉斯之踵”。如果科技创新搞不上去,发展动力不足,我们在全球经济竞争中就会处于下风。因此,必须把创新

研究黑龙江省区域经济发展问题

研究黑龙江省区域经济发展问题 摘要:黑龙江省做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出现了经济发展渐缓、工业化水平下降、技改收效甚微、第三产业吸纳劳动力不多等诸多问题,严重束缚了黑龙江经济在21世纪发展。针对上述问题,应通过推进国有经济的战略性改组、提高创新投资、提供优质高效服务等措施,抓住“发展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历史机遇,实现再崛起。 关键词:经济发展;黑龙江;区域经济 改革开放以来,赶超战略下建立起来的大量不符合中国比较优势的资本密集型国有在开放、竞争的市场环境中缺乏自生能力的问题逐步由隐性变为显性,加上国有所背负的沉重的社会性包袱,使黑龙江经济在改革开放以后暴露出一系列比较严重的问题,制约着经济的发展。 一、黑龙江省区域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1.经济发展渐缓 黑龙江经济在国家建设初期的倾斜政策支持下,从无到有,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经济发展速度始终位居全国前列。直到改革开放之初的1978年,除京、津、沪三个直辖市以及台湾省外,在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中,黑龙江的GDP总额位于全国的第二位,但到20XX年,则名列全国第15位,且人均GDP增长速度则下降到全国水平以下,全国为%,黑龙江为%,在全国的排序为第13位。值得指出的是,20XX年,黑龙江省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性收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全国平均为13 786元,黑龙江为10 245元,比全国平均水平低3 541元,已经位居全国倒数第2位。 2.工业化水平下降 作为中国的老工业基地,黑龙江省曾经拥有令人称道的优势产业。但这些建设于计划经济时期的优势产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或因资源限制,或因体制制约,或因技术落后纷纷失去昔日的光彩。如黑龙江的石油产业、林业产业因资源枯竭日益陷于困境;其他产业如矿山机械、金、轻工、纺织、制药等国有大中型,因产业结构老化、耗能严重,即将被市场淘汰出局。整个老工业基地中,除少数国家特殊政策保护的骨干外,大部分都已成为夕阳产业,呈现出日益衰落的景象。与此相伴随,工业化水平也出现下降趋势。改革开放前,黑龙江省工业在整个经济中占有重要位置。但改革开放后,黑龙江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出现下降趋势,这一现象并不是黑龙江所独有的,而是整个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一

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心得体会

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心 得体会【精选篇】 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心得体会【精选篇】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是我们党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理念结晶,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彰显了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高超智慧与能力。以下是给大家整理关于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的心得内容,快来阅读看看。 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心得体会一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历史关头,我们党提出"五大新发展理念",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真谛,即发展必须是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必须是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是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 新发展理念遵循经济规律,按照科学发展的基本要求,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大循环的趋势,按照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的总要求,坚持以创新、开放的发展理念引领发展行动,努力以最小投入获得最大产出,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和劳动生产率,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新发展理念遵循自然规律,按照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强调自觉遵守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对发展的刚性约束,绝不使发展逾越生态红线、打破生态平衡;强调在维护绿水青山中打造金山银山,实现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新发展理念遵循社会规律,按照包容性发展的基本要求,以促进共同富裕为目标,致力于让大家共同享有自己创造的福利,实现共同建设、共享发展。只有这样,社会才能永葆和谐稳定,内需潜能才能充分释放,发展动力才能更加充沛,发展势头才能更加强劲。 面对"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需求,我们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这些新发展理念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集中体现了我们党以人为本的根本立场。创新发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