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1课时 有余数的除法(1)

第1课时 有余数的除法(1)

第1课时 有余数的除法(1)
第1课时 有余数的除法(1)

第6单元有余数的除法

第1课时有余数的除法(1)

【教学内容】

教材第59~60页例1,以及练习十四第1题。

【教学目标】

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能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经历试商的过程,理解算理,掌握试商的过程,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

【教具、学具准备】

7个草莓磁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我们学习过除法,除法表示把一些物品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多少。生活中我们时时刻刻都在与除法打交道,除法就在我们身边。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除法的有关知识。

二、探索新知

1.出示例1,认识余数。

(1)出示6个草莓磁扣在黑板上。

谈话:老师准备了6个草莓,要把这6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可以摆几盘?怎样列式?

6÷2=3(盘)

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草莓,每2个摆一盘,摆一摆。

小结:6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摆3盘正好摆完。

(2)思考第二个问题:7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结果怎样?

说一说你们是怎样摆的?

请学生交流自己的摆放结果。

摆了三盘,最后还剩下一个。

7÷2=3(盘)······1(个)

引入余数的概念。

这里的最后剩下的1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余数。余数就是两个数相除时不够除而剩下的数。

三、练习巩固

完成教材练习十四第1题。

学生圈一圈,独立完成,教师将平时要学生指出错误的原因和正确的计算方法。

四、课堂小结

师:从这节课中你们学会了哪些知识?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在摆一摆、圈一圈中认识了有余数的除法,当一些物品平均分时,有可能正好分完,也有可能没有分完,有剩余的部分,后一种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余数。

【板书设计】

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

第一课时有余数的除法(1)

例1.6÷2=3(盘)

7÷2=3(盘)······1(个)

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_教案教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有余数除法的特点。 2、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通过积累、观察、操作、讨论、交流、抽象、概括等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利用有余数除法解决一些简单问题,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考。 3、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和作用,激发学习数学的乐趣。在独立思考和合作的过程中,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培养积极参加活动的态度和习惯。重点 让学生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有余数除法的特点。难点 让学生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有余数除法的特点。教具准备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复备 一、回顾整理。上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设计意图:学生畅所欲言,以复习唤起记忆。]二、作业延续。1、要求18块巧克力可以平均分给几人,先要知道每人分几块,有很多种情况,你能列出算式吗?

学生尝试列式18÷2=9(人)18÷3=6(人)18÷4=4(人)……2(块)18÷5=3(人)……3(块)18÷6=3(人)18÷7=2(人)……4块)2、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3、先独立观察,然后小组讨论、交流。 4、你是怎样做出来的?以18÷7=2(人)……4(块)为例,师:“我们可以通过摆学具求出。如果不摆学具,你是怎样想到商2的?”启发学生说出“因为18里面最多有2个7,所以18除以7商2”。或者说“乘法口诀二七十四,三七二十一,因为18大于14,而小于21,所以只能商2。”[设计意图:作为作业的习题,学生思考时间相对较长,思考也较充分,在此作为新课延伸,会容易启发学生由旧知导入新知。总结出学生已掌握的两种求商方法:摆学具、用口诀。]三、先摆一摆,再计算。1、9根小棒,每两根一份,分了()份,还剩()根。2、把11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有()根,还剩()根。学生在答题纸上填写,教师巡视指导。指名说说试商的过程。[设计意图:加深摆学具求商的印象,理解算理。]四、试一试直接用乘法口诀求商。1、师:老师手里拿着几个气球?(18个),要分给几个小朋友?(5个),平均每人分几个?还剩几个?你能自己填一填算式吗?(学生填答题纸,教师巡视指导。)指名交流自己是怎样找到合适的商的。2、找规律通过刚才的练习,比较每道题里除数和余数的大小,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发现余数要比除数小的规律,同位互相说一说。集体交流。3、小结: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里,余数都比除数小。[设计意图:增强口诀求商的意识,并通过观察、比较,发现有余数的除法算式里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5--租船问题

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 解决问题例5 租船问题 一、复习巩固 师:同学们,这几天我们一起学习了有余数的除法,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们,看谁学得好。(出示PPT) 1、口算练习。 17÷5=□……□ 26÷8=□……□ 33÷6=□……□ 42÷8=□……□ 46÷9=□……□ 57÷7=□……□ 师:同学们表现都不错,相信下面的题目也难不倒你们。 2、□里最大能填几?(出示PPT) □×6<38 5×□<32 □×7<29 □×9<76 2×□<11 二、情境引入,探究新知 (一)情景探究 师:同学们真棒,学过的知识都能很好的掌握,接下来就用这些知识去解决问题吧!(板书:解决问题,(出示PPT)) 师: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公园,游乐场) 师:今天天气不错,一群小朋友也来到这里玩,(出示PPT)知道他们要干什么吗?(划船) 师:对了,可他们遇到一点小问题。(出示PPT) 1、知道了什么? 22个学生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人,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

师:他们遇到什么问题?(至少要租多少条船,板书:租船问题) 师:那你们愿意帮助他们解决这个问题吗?(愿意) 师:好,请你们仔细观察,你要知道那些有用的信息,才能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22个学生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人,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 师:这些有用的信息中,你有不明白的地方吗?(有请学生说,请学生解释或没有,老师追问:最多,至少什么意思?)学生讨论师:最多,不能超过,这里的最多4人,可以1,2,3,4,但能不能坐5,6,7人啊?(不能); 至少,最少,这里是22个学生划船时,最少需要的船的数量。 师:你呢举一些身边有关最多或至少的例子吗?(教室里最多5个学生是什么意思,教室里至少5个学生是什么意思) 2、怎样解答? 师:现在大家都读懂的题目,那用什么办法解答呢?说说你是怎样想的?(①用小棒摆一摆,②用圆圈画一画,③用数字表示:4,4,4,4,4,2共5+1=6(条),④用横式和竖式一起表示)(出示PPT)师:原来有这么多的办法啊!同学们真的很聪明。 师:谁能说一说,这5条和2人分别是什么意思?(5条是坐满了5条船,2人是还多出2人,应该再多租一条船,一共6条船。) 3、解答正确吗? 师:这样的解答正确吗?说说你是如何判断的。(①每条船最多坐5人,5条船最多坐20人,6条船一定能坐22人,解答正确。②每条船最多坐4人,6条船最多能做24人,现在只有22人,解答正确。) (二)方法总结 师:解决了同学们租船的问题,你有什么想说的? 师:面对这样有余数的问题,要保证所有同学都有船划,就要为余下的2人多租1条船,所以真正的答案要比商大1。 三、合理辨析,巩固练习 (一)对比辨析

有余数的除法(第一课时)

浙江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资源建设多媒体教学课件 有余数的除法(第一课时) 使用范围: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49~51页的例1、例2 作者:何文燕 单位:浙江省上虞市百官小学 撰稿时间:2011年7月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情境和动手操作活动,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 认识余数,知道余数的含义。 3.在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基础上,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口算与笔算方法。 4.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从中体会到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点: 认识余数,知道余数的含义;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口算与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及正确试商。 ●教学准备: 1.教具准备:课件,实物投影仪。 2.学具准备:练习纸、圆片或小棒等若干。 ●设计意图:

单元教材说明:有余数除法这部分内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也是今后学习一位数除多位数除法的重要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必须切实学好。这个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两个:一是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用竖式计算有余数除法;二是用有余数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即“解决问题”。教材安排了4个例题,要求按5课时进行教学。例1例2为第一课时,学习表内除法竖式的含义和有余数除法竖式及余数的含义;例3为第二课时,主要研究余数与除数的关系,理解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第三课时为练习课,进一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及能比较熟练地口算和笔算有余数除法。第四课时为例4解决问题,学习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第五课时为用有余数除法解决问题的练习课。 有余数除法第一课时是整个单元的重头戏。在设计时主要考虑了以下两个特点:1.激发内需,在情境体验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 首先突出把学习内容与身边的生活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数学学习开发学生智力,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发现数学里“余数”现象。例如用气球布置联欢会场、分盆花、摆学具、包装面包的情境与问题等。感受生活中的余数问题需要用数学方法来解决,在心理上驱动着强烈的求知欲,在情感上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2.改编教材,利用学生已有知识主动探索构建新知。 (1)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将教材略作变动。课一开始用五种颜色的气球布置会场牢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然后把例 1 和例 2 合在一起,用15盆花布置教室这个情境,一气呵成。通过让学生操作、比较、讨论、探索、思考、争辩等自然引出整除与有余两种情况,接着给余数命名、说算理、试商、释疑等,都是学生在已有知识累积和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独立完成从表内除法到有余除法的学习。 (2)其次在得出整除及有余数除法的横式后,直接教学有余数除法的竖式,整除的竖式在新授中暂不出现。因为若是先进行表内除法竖式的教学,再构建余数的意义,

实用文档之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和计算讲义(二年级下)

知识讲解 【知识点一】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问题把下面这些每2个摆一盘,摆一摆。 过程讲解 1.理解题意 题中有两幅图,左图中有6个草莓,右图中有7个草莓,分别把这两幅图中的草莓每2个摆一盘。 2.实际操作,摆一摆 (1)左图中的6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 6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正好摆3盘,用除法算式表示为6÷2=3(盘) (2)右图中的7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 存在问题和解决方案: 家长签名:

7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摆3盘,还剩1个草莓,用除法算式表示为 7÷2=3(盘)……1(个)。 3.明确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从分草莓的情况可以看出,在平均份时, 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正好分完;另一种 是有剩余。当有剩余且不够再分的时候,就 把剩余的数叫余数。即: 7÷2=3(盘)……1(个) 余数(表示分完之后剩下的数) 4.有余数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1)写法。 先在等号的右面写商,点上6个小圆点,再写上余数。如: 7÷2=3 (1) 商 余数 (2)读法。 7÷2=3……1 读作:7除以2等于3余1。 归纳总结 易错点提示 剩余的1个草莓没有被平均分,所以不能写在商里面。 重点提示 商表示平均分的结果,余数表示平均分后剩下的数量。 余数是被除数平均分后剩下的数量,所以余数的单位名称应和被除数的单位名称相同。 … … … 当平均分一些物品有剩余且不够再分的时候,剩余的数叫余数,带有余数的除法就是有余数的除法。

【知识点二】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问题用不同数量的小棒摆正方形,你发现了什么? 过程讲解 1.摆正方形并列出相应的除法算式 8根8÷4=2(个) 9根9÷4=2(个) (1) (根) 10根10÷4=2(个) (2) (根) 11根11÷4=2(个)……3(根) 12根12÷4=3(个)

《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例6教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例6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是在表内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内容包括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和利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两大部分内容。教材注重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结合具体情景,选择数目小,学生熟悉的事物作为例题,让学生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科书第68页例6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解决与按规律排列有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2、经历应用有余数的除法的知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进一步体会解决问题策略与方法的多样化,发展应用意识。 3、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积累解决问题的基本经验。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余数在解决与按规律排列有关的问题中的作用与含义并解决问题。【教学准备】 课件、实物投影。 【学情分析】 本单元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是在学生已学过乘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内容包括有余数除法的认识和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以及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

题。学生在前一阶段刚学会表内除法,已经接触过许多正好全部分完的事例,但二年级的学生思维还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想完成由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转变,就要借助动手操作,让学生亲自去实验,去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教学时,应该根据知识的系统性以及二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使学生通过积累观察,操作、讨论、合作交流、抽象概括等数学活动获取知识,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引出新问题 (一)回顾旧知 直接说出下面各题的商和余数。 20÷3= 33÷8= 34÷5= 52÷6= 25÷4= 64÷9= 28÷3= 45÷7= 50÷8= 16÷3= (二)回顾规律 课件出示问题图。 这里有两幅图,请你仔细观察,照这样摆下去,横线上应该画什么图形呢?你是怎么想的? (三)揭题 师:如果按照这样的规律接着摆下去,第12个图案是什么?第17个呢?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并解决与规律有关的问题。 【设计意图观察图形按照规律找出下一个图形是什么?即是旧知也是本课要研究的新内容,它是有余数除法的思维前奏,这样的引入为新授作了铺垫。】二、学习新知,方法交流 (一)理解题意,自主尝试 按照下面的规律摆小旗。这样摆下去,第16面小旗应该是什么颜色? 1、使用“解决问题”的一般程序解决实际问题。 问题:通常我们解决问题的三步曲是什么?生答师板书: 第一步:知道了什么? 第二步:怎样解答: 第三步:解答正确吗?

第1课时 有余数的除法(1)

第1课时有余数的除法(1) 教学目标: 1、在平均分若干物体的活动中认识余数,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能根据平均分有剩余的的情况写出除法算式,正确表达商和余数,正确读出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3、通过操作、思维、语言的有机结合,培养观察、分析、比较、综合、概括能力。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重难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用具:小棒 教学过程: 一、先学探究: 谈话:开学第一天,老师就准备了10枝新铅笔来考考小朋友们,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 提出问题:这10枝铅笔我要分给大家。可是,怎样分才合理呢? (1)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引导学生统一认识:每人分得同样多。 (2)谈话:每人分得同样多,可以怎么分?(每人分2枝、每人分3枝、每人分4枝……) 如果每人分2枝,可以分给几人呢?如果每人分3枝,可以分给 几人呢?那么如果每人分4枝,可以分给几人呢?……我们来分一分。 二、交流共享 1、(1)分一分:(用小棒代替铅笔,小组合作) 指导操作。谈话:10枝铅笔每人分2枝,可以分给几人呢?请一组上台示范分一分。分完后问:10枝铅笔每人分2枝后有没有分完?在表格中板书结果。 自主活动。谈话:如果每人分3枝、每人分4枝,分别分给几个人呢?你能用以上的方法在小组里分一分,并把不同的情况记录下来吗? 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2)说一说: ①学生汇报交流,教师填写表格,确认结果。 ②谈话:观察分法,把它们分类,并说说怎么想的? ③小结:10枝铅笔平均分有两种不同的结果:一种是正好分完,另一种是分后还有剩余。出示表格: 表(1)表(2)

(3)写算式: ①观察表(1) 提问:10枝铅笔每人分2枝,可以分给几人?分完了吗?怎样列式计算? 板书:10÷2=5(人) 10枝铅笔每人分5枝,可以分给几人?分完了吗?怎样列式计算? 板书:10÷5=2(人) 提问:你能说出这两个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吗? ②观察表(2) 谈话:10枝铅笔每人分3枝,可以分给几人?有什么方法计算?(板书:10÷3)可以分给几个人?分完了吗?还剩几枝?这1枝还能分吗? 这1枝是剩下的,它是10枝里面的一部分,我们可不能忘了它,在3人后面加上小圆点,把它记录下来! ③认识余数。在除法算式里,每个数都有自己的名称,在10÷3=3……1中, 10、3、3分别叫什么?1呢?如果不知道,可以看看书。 反馈交流,全班齐读算式:10除以3等于3余1 。 ④观察比较: 10÷5=2、10÷3=3……1两道算式,引导学生再次认识到:在日常生活中分东西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全部分完,另一种分后有剩余,但不够再分。 (4)谈话:你能把表(2)中每人分4支的结果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学生独立在书上填一填。 反馈交流:10÷4=2(人)……2(枝) 10÷6=1(人)……4(枝)(5)概括提炼:想一想,什么情况下平均分的结果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表示?余数表示什么? 2、探索余数要比除数小的规律。 出示例2,用4根小棒摆1个正方形,8根小棒摆2个正方形。像这样用12、 13、14、15、16根小棒摆正方形,结果会怎样? 先摆一摆,再填写除法算式,并把表格填完整。 (1)谈话:请同学们观察13÷4、14÷4……的余数与除数,你发现了什么? 为什么余数要比除数小? 如果余数和除数相等,或者余数比除数大了,说明了什么? 小结:请记住,计算有余数除法,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2)猜一猜:有一道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如果除数是6,余数可能是几?如果余数是3,除数最小是几? 三、反馈完善: “想想做做”1—3。 1、第1题:让学生各自用小棒摆一摆、填一填、算一算,再通过交流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有余数除法求商的思考过程。 2、第2题:先让学生各自填一填,再引导学生比较两道题目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有余数的除法(1)

教学内容:青岛版教材第90-93页第八单元信息窗一,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感受除法与生活的联系。 2.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理解余数和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明白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3.培养初步的提出和解决简单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 教学准备:每人9个小圆片,每人20根小棒,多媒体课件,中演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郊游吗?二年级一班的同学上个月一起去郊游了。看看他们都带了些什么?请看大屏幕: 预设:4个小朋友、9个面包、13根黄瓜、14根香肠、17根香蕉、18片饼干、19个大枣…… 师:他们带来的食品真丰富,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一个用除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吗? 预设:9个面包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能分到多少个面包? 师:这个问题提的太好了,你能像这位同学一样,提出一个帮图中的4个小朋友平均分食品的问题吗?生说出所有问题。 预设:把13根黄瓜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能分到多少根? 把14根香肠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能分到多少根? 把17根香蕉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能分到多少根? 把18片饼干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能分到多少片? 把19个大枣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能分到多少个? 二.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师:你们的表现真是太棒了,把掌声送给自已吧!那么对于这些问题,你会列算式吗?生说师课件出示。 (课件出示所有算式)

师:仔细看一下,这些算式中,你会解决哪一些算式?这个算式表示的意思是?生说师板书。 师:你还会算哪个算式呢?那下面牛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解决这些题目。首先看分面包的问题,列式:9÷4= 把9个面包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多少呢? 师:下面我们数出9个小圆片表示9个面包,大家动手分一分,看看能得到什么结果。 学生操作。 师:谁来说一下,你是怎么分的呢? 预设:1个1个地分,每人分得2个,还剩一个。 2个2个地分,每人分得2个,还剩一个. 师:这两位同学说的怎么样?谁来评价一下?你们真是太善于思考了,老师都忍不住为你们竖起大拇指,现在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 师:分的不对的同学请调整你的操作过程。刚才不管是1个1个分,还是2个2个分,最后的结果都是每人分得2个,还剩1个。那剩余的一个为什么不能分呢?生说想法。 师:噢,你说的棒极了,最后剩余的这一个确实不能再每人分一个了。所以9个面包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分得的结果就是每人分得2个,还剩一个。那么用算式怎么表示呢?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 师:6个点表示剩余,读作余,余下的这个不能继续再分的数叫做余数。课件先出示。 齐读一遍余数。 师:那你认识这个除法家族中的其他成员吗? 师:你们对前面的知识掌握地这么好,老师真是太高兴了,掌声送给你们自已!这个算式读作?齐读1遍,同位互相说1遍。 师:我们一起在黑板上写一写。其中9表示?4表示?2表示?1表示?生说。师:现在我们一起观察这两个式子,形式上有区别吗?生说。 师:像这样平均分后有剩余的除法叫做有余数的除法, 师:分完面包了,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另一个问题,13根黄瓜平均分给4个小

最新新人教版有余数的除法公开课教案

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60页-61页例1和例2及练习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认识余数,余数要比除数小。 2.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积累观察、操作、讨论、合作交流、抽象、概 括等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抽象思维。 教学重点 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 掌握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小棒、圆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1.谈话引入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现在我们做个数学游戏,它的名字叫“抱组游戏——找朋友比赛”。请大家看屏幕,我们先来看看游戏的规则。 大屏幕显示:[游戏准备]请八个小朋友。[游戏规则]:第一步,每次几人抱成一组;第二步,听清口令,按要求做;第三步,口令是:找呀找,找朋友,()个人,抱一组。获胜方法:谁按要求找到朋友,谁就获胜。 2.活动感知 做游戏,初步理解余数的意义 <2人一组> 师:谁能用数学语言描述一下活动的过程?(有8人,每2人一组,分成了4组) 师:能用除法算式表示吗?(8÷2=4(组)) 小结:每组人数相同,平均分成了4组,就是“平均分”,用除法表示。 <3人一组> 师:谁来描述一下这次活动的过程?(指两名生说) 引导生说:有8人,每3人一组,分成了2组,多出了2人。

师:两次游戏,有什么不同之处? 小结:刚才做游戏时,产生了两种不同的结果:一是大家都找到了朋友,一是部分人找到朋友,还有剩余的人找不到,这里余下的数,我们能给他起个名字吗?(生说“余数”,板书) 二、探究新知 1.学习“有余数的除数” ①摆小棒 师:请大家将刚才有余数的情况,用小棒摆出来,看看余数在哪? 指一生上台摆 问:余数在图的哪个部分?谁上来指指?(指名一生上台指) 他摆的是什么意思? ②列算式 同桌讨论列除法算式,试列 8÷3=2……2(板书) 余数 为了区分商和余数,在它们中间用6个小圆点隔开,我们把这样的除法,叫做“有余数的除法”(板书课题) ③分析算式 师:在这里余数是几?8代表什么?3代表什么?商2呢? ④说算式意义 ⑤带单位,齐读算式:8÷3=2(组)……2(人) 巩固练习:书60页做一做第1题 2.探究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师:1个正方形需要几根小棒? 8根小棒可以摆几个正方形?(同桌摆,指一对同桌上台摆) 追问:如何列式?(板书:8÷4=2(个)) 4人一组,小组合作讨论:用9、10、11、12根小棒分别摆正方形是什么情况?如何列式?(板书:) 思考:观察每个算式的余数和除数,你发现了什么? 指名回答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1)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聊城建设路小学刘连杰 教学目标: 1. 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明白在有余数除法中余数必须比除数小的道理。 2. 通过小组合作和动手操作,培养合作意识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 紧密联系生活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课前准备:课件、小星星、糖块。 教学重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明白在有余数除法中余数必须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情景激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老师听说小动物们过两天有一个晚会,小猴子们的任务是为晚会准备吃的我们一起去看看猴子们来到了哪里!(出示大屏幕) 师:它们来到桃园摘桃子,谁来说说它们摘了几个桃子想怎样分? 学生:它们摘了8个桃子,把8个桃子平均分到4个盘子里。 师:平均分是怎样分呢?(强调平均分的意义) 生回答:每份分的同样多。 师:那你们会分吗?老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了8颗小星星代表8个桃子,还有4个盘子,各小组来分一分。 小组合作,交流汇报。 师:分得真好,谁来用算式表示分的结果?

(生:8÷4=2(个)) 师:在生活中给你一堆东西进行平均分的话,分的结果我们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解决。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 提出问题,合作探究。 师:刚才小猴子摘了8个桃子,如果再加一个桃子,还会分吗?这次分的情况与上次可有些不同!有信心分好吗? 生:有。 老师让小组长把8个桃子放回,每个小组再添1个,各小组动手分。 2. 小组合作,交流汇报。 师: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分的过程展示一下? (学生交流,最后发现每盘分2个桃子后,还剩下1个) 师:为什么剩下1个不分了呢? 生:剩下这一个不够分了。 师:用算式怎样表示每人分得2个,还剩下1个呢?你自己试试看。(学生尝试列式表达。) 生:我们可以用算式表示:9÷4=2(个)……1(个)。 师:你会读这个算式吗?(学生尝试读) 师:刚才这个同学读得很好,这个算式读作:9除以4商2余1。像这样的除法,我们把它叫做有余数的除法。(板书课题:有余数的除法。) 师:谁来说说,除法算式各部分表示什么意义? 生:被除数9表示有个桃子,除数4表示平均分到4个盘子,商2表示每

有余数的除法(2)

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 第1课时有余数的除法(1) 教学目标: 1、在平均分若干物体的活动中认识余数,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能根据平均分有剩余的的情况写出除法算式,正确表达商和余数,正确读出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3、通过操作、思维、语言的有机结合,培养观察、分析、比较、综合、概括能力。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重难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用具:小棒 教学过程: 一、先学探究: 谈话:开学第一天,老师就准备了10枝新铅笔来考考小朋友们,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 提出问题:这10枝铅笔我要分给大家。可是,怎样分才合理呢? (1)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引导学生统一认识:每人分得同样多。 (2)谈话:每人分得同样多,可以怎么分?(每人分2枝、每人分3枝、每人分4枝……)如果每人分2枝,可以分给几人呢?如果每人分3枝,可以分给 几人呢?那么如果每人分4枝,可以分给几人呢?……我们来分一分。 二、交流共享 1、(1)分一分:(用小棒代替铅笔,小组合作) 指导操作。谈话:10枝铅笔每人分2枝,可以分给几人呢?请一组上台示 范分一分。分完后问:10枝铅笔每人分2枝后有没有分完?在表格中板书结果。 自主活动。谈话:如果每人分3枝、每人分4枝,分别分给几个人呢?你能用以上的方法在小组里分一分,并把不同的情况记录下来吗? 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2)说一说: ①学生汇报交流,教师填写表格,确认结果。 ②谈话:观察分法,把它们分类,并说说怎么想的? ③小结:10枝铅笔平均分有两种不同的结果:一种是正好分完,另一种是分后还有剩余。出示表格: 表(1)表(2) (3)写算式:

第1课时 有余数的除法(1)

6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使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和笔算有余数的除法。 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重点难点】 1.有余数的除法竖式的书写。 2.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教学指导】 本单元的内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在教材内容的安排上,一方面注重结合具体的情境;另一方面重视联系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因此在教学中需注意以下几点。 1.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数学知识。 计算教学不仅仅要重视算理、算法以及计算技能的训练,还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态度以及情感体验和计算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因此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例题时,应利用教材提供的教学资源创设真实的情境,引导学生交流和思考,揭示计算方法。 2.加强观察、操作活动的教学。 老师在教学中要注重从直观、形象、具体的材料中入手,让学生经历具体问题“数学化”的过程,在观察、猜测、操作和归纳等活动中,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动口,调动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感知概念的形成过程。本单元教学可安排学生用学具摆一摆,边摆边观察,边摆边猜测,用表象支撑学生的思维,逐步抽象出数学知识,形成学生的认识。 3.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时应让学生经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过

程,要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在本单元的学习中,老师应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能够充分地感知事物后面蕴藏的数学信息,对收集到的各种数据进行合理的加工和提炼,从而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并加以综合运用。老师要有目的地启发学生思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充分地感受到数学的价值,体验到问题解决时的乐趣,体验到数学学习的愉悦情感。 【课时安排】建议共分7课时: 认识有余数的除法………………………………………………………4课时有余数的除法应用题……………………………………………………3课时【知识结构】

有余数的除法(意义)

有余数的除法(意义)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0页例1。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观察、对比等活动,使学生发现日常生活中在分物品时存在着分不完有剩余的情况,借此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 2.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3.渗透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使学生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重点:理解余数及有余除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看图激趣,引出活动摆一摆。 图上小朋友在分东西,我们也来分一分。 ①把10个梨,每5个一份,分一分。 学生操作,说一说分的结果。突出正好分完。 ②把18个梨,平均分成3份,分一分。 学生操作,说一说分的结果。 二、摆一摆,比较感知 (一)回顾除法意义 ①把6个每2个摆一盘,摆一摆。 问: 1. 读一读:你知道了什么? 2. 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指名演示摆一摆。 3. 能把摆的过程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6÷2=3(盘) 问:这个算式什么意思? ②再增加1个草莓,现在有几个了? 把下面这些每2个摆一盘,摆一摆。 问:

1. 现在你还会摆吗?同桌合作摆一摆,互相说一说是怎么摆的? 2. 这1个草莓怎么不摆了?(不够放一盘)(可以再拿一个盘子吗?) 3. 能把你的想法用算式表示出来吗?师示范写算式:这次我们分的总数是几?俺什么要求分?分的结果怎么样?边问边写算式。 7÷2=3(盘)……1(个) 问:这个算式什么意思? 指导读算式。 (三)比一比,初步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问:比较,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小结揭题:算式里的“1”表示剩下的1个草莓,在算式中称为“余数”,今天我们研究的就是“有余数的除法”。 追问:余数表示什么? (四)再摆一摆。 看主题图,小朋友们在干什么? 我们也来摆一摆。先数出11根小棒,然后你挑选喜欢的图形摆一摆。 摆好了自己先说一说,同桌交流一下。 指名说。说清楚用11根小棒摆了()个三角形,还剩()根。 可以用算式:11÷3=3(个)……2(根) 正方形和五边形也分别请学生交流汇报。 三、练一练: 1. 书60页做一做1。 学生试着圈一圈,填一填。 交流汇报。理解算式里每个数表示的意思。 2. 书60页做一做2。 四、课堂作业本42页(1-3)。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第1课时)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第1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60页例1、第61页例2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探索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2.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渗透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积累观察、操作、讨论、合作交流、抽象和概括等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抽象思维。 3.学生在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成功的喜悦。 目标解析: 本课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基于学生已有的表内除法的基础之上,同时它也是今后学习一位数除多位数除法的重要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分草莓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经历把物品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的除法的过程,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借助用小棒摆正方形的操作,使学生巩固有余数除法的含义,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重点:理解余数及有余数除法的含义,探索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学生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一)出示教材第59页主题图。

(二)引导观察,交流信息。 (三)教师小结,揭示课题。 平常我们分东西,有时候正好平均分完,有时候不能正好分完,剩下的又不够再分。剩下不够再分的数就叫做余数,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出示课题)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主题图的情境,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背景中挖掘数学问题,激发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感悟,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动手操作,探究意义 (一)复习表内除法的意义 1.课件出示6个草莓图:把下面这些草莓每2个摆一盘,摆一摆。 2.学生交流获取信息。 3.利用学具实际操作。 4.用算式表示操作的过程。 5.小组内说说6÷2=3(盘),这个算式表示的意思。 【设计意图:沟通操作过程、算式、语言表达之间的转换,使学生明白它们的意思是一样的,只是表达的形式不同。】 (二)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1.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平均分时会出现有剩余的情况。 (1)课件出示7个草莓图:把下面这些草莓每2个摆一盘,摆一摆。 (2)学生利用学具操作。

有余数的除法及意义

有余数的除法及其意义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1页的内容及练习十二的1、2、4题。 教学目的: 1、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2、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3、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列竖式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师:同学们,把你们的课堂练习本拿出来,写上今天的日期,做一做下面的几道小练笔——35÷7= 12÷3= 18÷6= 72÷9= 24÷4= 64÷8= 。 二、新授: 1、除法竖式。 师:请看大屏幕,你能根据上图,谁能说出一个故事吗? 生:学校要举行一个联欢会,于是同学们准备搬盆花去布置会场。 师:说的很好!根据图上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现在图上的小朋友先搬了15盆花,每组摆5盆,可以摆几组呢?同学们试着在自己的课堂练习本上,列一下式子。哪个同学上来试着写一下? 生:15÷5=3(组) 师:这样列表示什么? 生:表示15里面有几个5。 师:大家的横式都写的很好,那谁来试着写一下竖式?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写除法的竖式。 1、先写“) ̄ ̄”,表示除号。 2、在除号内写被除数,再在除号外面左侧写除数。 3、 想:试商。15里面有( )个5,商3要写在被除数的个位的上面。4、把除数和上 相乘的积写在被除数的下面,表示已经分完的部分,要做到数位对齐。5、用被除 数减去除数和商的积,表示还剩的部分。——(PPT演示) 师:列竖式时,我们要注意什么?(商要对着被除数的个位)全班齐说,指名说。大家来试着试着写一写下面题目的竖式。 2、有余数的除法 师:现在盆花增到了23盆,每组摆5盆,可以摆几组?现在大家把带来的23根棉签拿出来摆一摆。老师给你们2分钟时间,同桌一起合作。 学生操作。电脑展示。 师:可以摆几组呢? 生:5组。4组(3根不够5根,不能分成一组) 师:把这分完剩下的3盆叫做余数。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在把东西平均分的时候,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正好分完, 另一种是不能正好分完,还有剩下的数,在除法计算中,我们把不够平均分,剩下的数叫余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师板书:有余数的除法) 2、刚才“23盆花,每组摆5盆,最多可以摆几组?还剩下几盆?”该怎么列式? 23 ÷ 5 =4 (组)……3(盆)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1课时 表内除法、有余数的除法

本单元是对本册所学的有关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等知识进行全面,系统地复习。主要是通过练习来回顾所学知识,在练习中把学过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形成合理的知识体系,为进一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复习时,要注意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要注意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通过总复习,使学生经历梳理本学期各部分知识的过程,巩固所学知识。 2.通过总复习,帮助学生查漏补缺,使所学的数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从而更好地掌握各部分知识的重点和关键。 3.通过总复习,使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或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不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4.通过总复习,为学生提供反思、归纳、整理、体验的机会,帮助学生养成回顾与反思的良好学习习惯,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1)表内除法、有余数的除法1课时 (2)混合运算、万以内数的认识1课时 (3)克和千克、图形的运动1课时 (4)统计和数学广角——推理1课时 本单元的教学中,围绕核心概念,帮助学生系统梳理知识。在复习中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复习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以综合而有层次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1课时表内除法、有余数的除法 课题表内除法、有余数的除法课型复习课 设计说明 除法是小学生应该掌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是进一步学习的重要基础。本节课的复习将带领学生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重视知识的梳理。上课开始帮助学生重新整理知识,形成一个有条理、有系统的“知识链”。这样既培养了学生整理信息的能力,又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完整的、系统的印象,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脉络,大大提高了复习的效率。2.重视典型例题的讲解,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本设计精选典型的习题,让学生在典型习题的练习中进一步理解知识,达到巩固知识、运用知识的目的。 学习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结合练习回忆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以及读、写法;巩固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能熟练地口算表内除法;能灵活运用表内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复习,进一步理解余数的含义;掌握除法竖式的书写;熟练地进行有余数的除法的口算和笔算;

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宁南县民族小学校文芳教学目标: 1.通过分草莓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2.借助用小棒摆正方形的操作,使学生巩固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通过观察、比较、探索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3.渗透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使学生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快乐。 教学重点: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探究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准备:课件、实物图片、实物果盘、小棒。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猜谜语----气球 二、教学过程: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动手操作,探究新知教学例1。 有6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怎样摆?请同学说一说平均分的过程、结果及算式。预设生:6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可以摆3盘,列式为6÷2=3(盘)。(教师板书) 指名说一说这个算式的意义。预设生:这个算式表示把6

个草莓每2个分1份,可以分3份。 2.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1)教师把原题改成:有7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能摆几盘,有没有剩余? (2)学生动手操作,在小组内讨论并汇报。 (3)引导学生思考:在这个算式中7、2、3、1各叫什么名称?分别表示什么? 3.比一比,进一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1)引导学生观察6÷2=3和7÷2=3……1这两个算式,比较它们的异同点。 (2)学生组内讨论,集体交流。 (3)教师明确:在日常生活中分东西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全部分完没有剩余;另一种是分完后有剩余,但不够再分,剩下的部分就是除法算式中的余数。 (4)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情况下平均分的结果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表示?余数表示什么? 4.确定有余数的除法中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 (1)引导学生观察7÷2=3(盘)……1(个),想一想:这个算式中每个数的单位名称各是什么? (2)学生汇报:被除数、除数和余数的单位名称都是“个”,商的单位名称是“盘”。 (3)组内讨论:余数的单位名称为什么与被除数相同?然后

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例5教学设计

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例5) 板场乡龙丰教学点:王宜庆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2、学会正确解答简单的有余数问题,能正确的写出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 3、培养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收集信息、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有余数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里最大能填几? 7×()<50 5×()<47 ()×3 < 24 ()×6 < 38 (2)口算 32÷8= 45÷5= 34÷8= 47÷5= 二、出示例题,合作交流 例5: 22个学生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人。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 问题:1. 你都知道了什么? (2)预设:知道了划船的人数,还知道了每条船最多坐4人,要求至少要租多少条船。追问:“最多坐4人”你怎么理解?(坐满了是4人,坐5人不行) “至少”是什么意思?(就是最少的意思,应该让每条船上都坐满人,22个学生都上船)。谁能完整地说一说这道题的意思? 三、讨论辨析,理解“进一法”。 (一)独立尝试 问题: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呢? 提示:可以写一写,算一算,画一画,然后再列算式。 (二)交流想法,体会“进一法”。

找两个学生板书算式并说说理由,为什么要用22÷4(求要租几条船,就是求22里有几个4,用除法解答)。 (1)讨论辨析。 问题:竖式中的22、4、5、2各表示什么?(在讨论中规范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2)体会余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预设:1. 有的同学认为至少需要5条船,还有的同学认为至少需要6条船,你觉得呢? 2. 看来余下的2人是关键,应该怎样安排他们? 检验:他们至少需要6条船,解答正确吗?(教师和学生用活动贴纸摆一摆。) 梳理:在研究问题时大家发现,解决问题要注意考虑实际情况,即使坐不满,剩余的人也要再租一条船,这样才能满足让22个学生都去划船的要求。 四、结果检验,梳理强化。 做一做第一题 有27 箱菠萝,王叔叔每次最多能运8箱。至少要运多少次才能运完这些菠萝? 问题:1. 读一读,你知道了什么? 2. 你能自己解决问题吗?动笔试一试。 3. 至少要运多少次啊?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要“加1”。 五、交流理解,提升认识。 (一)审读题意,独立尝试。 完成做一做第二题。 问题:1. 读一读,你知道了什么?追问:“最多”是什么意思? 2. 你能自己解决问题吗?动笔试一试。 (二)交流想法,体会“去尾法”。 问题:1. 最多能买几个?你是怎么想的? 2. 还余下1元呢,应该再加上1个面包吗? (三)对比感悟,提升认识。 同时出示“例5”和“做一做”第2题。 对比分析:这两道题,我们都是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的问题,但上面这道题余下“2人”就要增加1条船,下面这道题余下“1元”,却不增加1个面包。你发现了一个什么道理?(说明我们在解决问题时,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取舍。)

8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和计算

第八讲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和计算 教学目标:1、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思,掌握被除数、除数、商、余数之间的关系。 2、会用竖式的形式计算除法,并能比较熟练地口算和笔算简单的有余数除法。 3、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问题。 重难点:1、会用竖式的形式计算除法; 2、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问题。 知识点梳理:1、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2、除数=(被除数-余数)÷商 3、余数<除数 经典例题 例1: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6×()<56 ()×8 <25 2×()<15 3×()<14 思路导航:所有这种题型,我们解决问题的方法是:用“<”后面的数除以其中的一个乘数,所得的商就是要填在括号里面的数。道理是:如果刚好能整除,说明前面的积与 后面的数刚好相等,如不能整除,则前面的乘积比后面的数小,且刚好是小一个

余数。 解答:6×(9 )<56 (3 )×8 <25 2×(7 )<15 3×( 4 )<14 练习1 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8×()<60 ()×9 <23 ()×5 <29 4×()<29 5×()<44 ()×7 <50 2×()<19 3×()<17 6×()<43 例2:一个数除以7所得的商与余数相同,这样的数有几个?是哪几个? 思路导航:在除法算式里面,余数总是比除数小的,当除数是7的时候,余数可以是比7小的除0外的所有整数,即1、2、3、4、5、6,又商和余数相同,根据“被除数= 商×除数+余数”可以求出被除数。 解答:()÷7=(1)……(1)被除数是:7×1+1=8 1 ()÷7=(2)……(2)被除数是:7×2+2=16 ()÷7=(3)……(3)被除数是:7×3+3=24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