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作物育种学总论思考题答案全整理期末复习大纲

作物育种学总论思考题答案全整理期末复习大纲

华南农业大学《植物育种学》复习思考题整理

李亚超李志真整理

绪论

1、作物育种学、品种的概念

2、简述作物育种学的特点和任务

特点:1.人工进化的科学2.综合性的应用学科3.实践性强

任务:1. 研究育种规律;2. 培育新品种,实现品种良种化;3. 繁育良种,实现种子标准化

3、简述作物品种的属性和作用

属性:1.生产资料(必须具有高产、稳产、优质等特点,可进行再生产)2.经济类型(作物品种属于某一植物分类学的种或亚种,但不同于变种,是经济上类别)3.地区性,时间性(由于地区间生态、经济、栽培等条件的不同以及各条件随时间的推移而改变,因而作物品种具有地区性和时间性)

作用:1.提高产量2.改善品质3.减轻自然灾害4. 扩大栽种地区5. 有利改革耕作制度6. 促进农业机械化7. 提高农业生产经济效益

第一章作物的繁殖方式及品种类型

1、名词解释:自花授粉作物,异花授粉作物,常异花授粉作物,自交系品种,杂交种品种,群体品种,无性

系品种

2、说明各类作物品种的遗传结构和育种特点。

遗传结构育种特点

自交系品种个体内基因性纯合,个体间一致。1、自交+ 单株选择,连续自交下选择纯合优良的基因型。

2、从变异丰富的大群体中选。

杂交种品种个体内基因型高度杂合,个体间基

因型有不同程度的异质性。

自交系间杂交种优势最强。

①连续自交选择获得自交系。

②自交系间杂交配得强优势组合。

③利用雄性不育等

群体品种遗传结构:1.异花授粉作物的自由授粉品种(是一种特殊的异质杂合群体,但保持着一些本品种的特征特性,可以区别于其他品种)

1、异花授粉作物的综合品种(个体内基因型杂合、个体间基因型异质,但有一个到多个代表本品种特征的性状。)

2、自花授粉作物的杂交合成群体(这种群体内个体基因型纯合,个体间基因型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但主要农艺性状的差异较小。)

3、自花授粉作物的的多系品种(多系品种由若干近等基因系的种子繁殖而成。近等基因系只在个别性状上有差异,故多系品种可认为是一种特殊的异质纯合群体。抗病基因的多系品种在生产中具有良好的效果。)育种特点同:杂交种品种

无性系品种基因型由母体决定,个体间一致。 1.有性杂交+无性繁殖固定杂种优势;

2. 利用芽变。

3、简述自交和异交的遗传效应。

自交:1.纯合基因型:使杂合的基因型趋向纯合2.性状分离:自交引起杂合基因后代发生性状分离。3.自交衰退:杂合基因型作物,自交后代的生活力衰退,称为自交衰退( 生长势下降,繁殖力、抗逆性减弱,产量降低等) 异交:1.异交形成杂合基因型:异交是基因型不同的两亲配子结合受精。由于产生基因交换、重组,从而后代具有杂合的基因型。2.增强后代的生活力:异交使后代的生长势、生活力、抗逆性等方面增强和产量提高,称为杂种优势

第二章种质资源

1.名词解释:种质资源,作物起源中心

2.论述种质资源的重要性

(一)是育种工作的物质基础(二)是不断发展新作物的主要来源(三)为避免品种遗传基础贫乏,必须利用更多的基因资源(四)是生物学基础研究的重要材料(五)是有生命的财富,亟待保护

3.作物起源中心有何特征,作物起源中心学说对搜集种质资源有何重要意义?

特征:基因的多样性和显性基因的频率较高

意义:地球上物种分布不均匀,到起源中心或多样性中心进行考察和收集,可以得到丰富的种质资源。

4.按育种实用价值和亲缘关系分种质资源有哪几个主要类型?

实用价值:可分为:地方品种,主栽品种,近缘野生种,人工创造的种质资源(中间材料)

亲缘关系:可分为初级基因库,次级基因库,三级基因库。

5.种质资源的搜集和保存各有哪几种方法?

搜集方法:1.考察搜集(有计划地组织到国内外进行考察、采集。是收集品种资源的主要途径。)2.交换和转引保存方法:1.种植保存2贮藏保存3试管保存4.基因文库技术

6.种质资源的利用有哪几种途径?

直接利用,间接利用

第三章育种目标

1、名词解释:育种目标、经济系数、

2、现代农业对作物品种有何要求?

高产,优质,稳产,生育期适宜,适于农业机械化

3、制定育种目标的原则是什么?

1、突出重点,分清主次,抓住主要矛盾

2、立足当前,展望未来,富有预见性

3、明确具体,性状指标落实

4、必须面向特定的生态地区和栽培条件

4、请指出禾谷类、十字花科和豆科、棉花的产量构成要素。

禾谷类作物理论产量= 每亩穗数×穗粒数×粒重

棉花的理论产量=每亩株数×单株铃数×铃重×衣分

大豆油菜理论产量=每亩株数×株夹数×夹粒数×粒重(油菜是十字花科)

结果类理论产量=每亩株数×单株果数×果重

5、如何实现高产的育种策略?

1.产量因素的合理组合

2.合理的源库关系

3.合理株型

4.经济系数

5.高光效

第四章引种和选择育种

1、名词解释:引种,驯化,气候相似论,直接鉴定和间接鉴定,田间鉴定和实验室鉴定,自然鉴定和诱发鉴定,当地鉴定和异地鉴定

2、水稻南种北引生育期有何变化,引什么样的品种好?

南种北引:日照由短变长;温度由高变低;生育期由早变迟;

①引早熟种;

②引早稻作中稻或晚稻;

③晚稻引种距离不宜太大,引早熟种;

3、引种的工作环节(程序)。

1. 引种目标的确定

2. 引种材料的收集

3.检疫工作(新引进的品种材料还必须通过特设的检疫圃,隔离种植)

4.引种试验(观察实验,品种比较试验、区域试验,栽培试验,引种材料的选择)

4、作物群体内自然变异的原因。

自然异交,自然变异,剩余变异(有些品种育成时,有些性状并未纯合,尤其是一些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以致在推广后仍然发生一些分离;有些性状在推广到新地区后,在新的生态条件下暴露出其中的变异。)

5、选择育种的概念。

6、单株选择与混合选择在方法和效果上有何不同?

单株选择:个体选择,单株成系,分析比较,择优去劣。

单株选择的特点:选择效果好,能得到纯合的系统,但工作量大。

混合选择:个体选择,混合种植,混合鉴定,决定取舍。

混合选择的特点:选择效果不如单株选择,可保持群体异质性,方法简单。目标性状的平均数得到提高,且比原始群体较为整齐一致。

7、说明纯系育种、混合选择育种、改良混合选择育种、集团混合选择育种、改良混合选择育种程序。

纯系育种:从现有品种群体中选出优良个体,种成系统,通过试验鉴定,选优去劣,育成新品种的方法。程序:从原始品种群体中选择优良单株--当选的单株种子分别脱粒--株行比较试验(各株种子分别种植成行,以原品种为对照选择优良株行)--当选的株行种子行内混脱成系--品系比较试验(各系种子分别种成小区,设对照区,进行有重复的试验,选择优系)--当选优良品系的种子进行区域试验,生产试验,种子繁殖--经审核后大面积推广混合选择育种:从自然变异中用混合选择的方法培育出新品种。程序:从原始品种群体中选择优良,一致的单株混合脱粒--经混选的改良群体与原品种比较选择优于原品种的混选群体--提纯后繁殖优质种子--大面积推广

改良混合选择育种:从原始品种中,选择个体,分别鉴定,选优系混合与原品种比较,优者繁殖推广。程序:从原始品种群体中单株选择,分别脱粒--当选优良个体的种子种成株行--进行鉴定,淘汰伪劣的株行--将优良的株行混合脱粒--通过与原品种比较试验--繁殖推广

集团混合选择育种:从原始群体品种中,分别选择不同类型的个体,按照类型混合脱粒,组成集团,与原始品种比较,优者繁殖推广。程序:将原

始品种群体按类型分别混合选择,类型内混合脱粒形成不同的集团--各集团与原品种进行比较选择优良的集团--繁殖种子--大面积推广

第五章杂交育种

1、杂交育种的概念。

通过品种间杂交创造新变异,从中选育新品种的方法。

2、亲本选配的原则及其原理。

原则:1.双亲优点多,缺点少,优缺点互补(由于数量性状的遗传特点,杂种后代的表现与亲本平均值密切相关,故亲本优点要多。性状互补是指亲本的若干优良性状综合起来应能满足育种目标需要。要针对一个亲本的主要缺点来选配另一亲本。)

2.亲本之一最好为当地优良品种(适应性是一个复杂的遗传性状,包括对光温、土壤、生物、栽培等条件的适应,是影响高产稳产的主要因素。为了育成品种能在大面积上推广,亲本之中最好有一个是本地推广品种,作为上述特性的提供者。)

3.杂交亲本间在生态型和系统来源上有差异(地理远缘、生态远缘、亲缘较远的亲本杂交,也是亲本选配成功的经验。实质是亲本间的遗传差异性及互补的问题。亲本间遗传差异大,有不同的优缺点,其杂交后代变异类型多,容易选出超亲和适应性强的新品种。)

4. 亲本的配合力要高(一般配合力好的亲本,往往会得到好的后代,育出好的品种。)(一般配合力:指一个亲本与其他若干品种杂交后杂种后代在某个性状上表现的平均值。)

3、单交、复交(三交、双交、四交)、回交的概念和符号。

概念参见名词解释。

符号:单交:以A ×B 或A / B 表示一般母本在前。

正交A(♀)×B(♂)反交B(♀)×A(♂)

三交:(A ×B )×C 或A / B // C

双交:三品种双交:(A ×C )×(B ×C)或A / C // B /C

四品种双交:(A ×B )×(C ×D)或A / B // C / D

四交:[(A ×B )×C ] ×D 或 A / B // C/3/D

回交:A ×B

F1×B

4、杂种后代处理的系谱法、混合法、衍生系统法、集团混合选择法及单籽粒传法的程序(或概念)及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系谱法:从杂种的分离世代开始进行连续性的单株选择,直到选得优良一致的系统升入产量比较试验。

系谱法程序:F1:(播种)按组合种,单株植,种植亲本及对照品种;

(选择)去假杂种:与母本为对照,注意标志性状;淘汰有严重缺点的组合:如早衰、病虫害严重的

(收种)按组合混收种子

F2: (播种)按组合种植,单株植,田间均匀设对照,适当种植亲本

(选择)淘汰不良组合:无目标性状,综合性状太差的组合;在优良组合中选择优良单株;质量性状和遗传力高的数量性状严格些;遗传力低的宽松些。F2是选择的关键世代,中选单株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以后世代的好坏。选择标准不宜过高,以致过分缩小选择规模,失去大量优良基因及其重组机会而招致失败。

(收种)按组合分株收,分株脱粒保存。

F3: (播种)一株一区,建立株系,种CK。

(选择)F3个株系来自F2的一个单株,株系间差异明显,株系内有程度不同的分离,F3是对F2所当选株做进一步鉴定及选拔的重要世代,各系统主要性状的表现趋势已相当明显,F2所选单株的优劣程度至此初见分晓。所以将F3系统间的选拔与评定称之为关键的关键。;从优良植株系中选择优良单株。

(收种)单株收种

F4:(播种)方法同F3,一株一区,建立株系,种CK。

(选择)来自同一F3系统(即F2单株)的F4株系称为系统群。系统群内各系统间互为姊妹系。从优良系统群中选系统,再从优良系统中选单株。F4开始可选拔优良一致的品系,升级进行产量试验,但由于纯合度还较低,故混收前仍应选单株。对优良但尚有分离的株系只选株。

F5:F5及以后世代,随着世代的推进,优良一致品系出现的数目逐渐增多,以选拔优良品系升级为主。在杂种五、六代仍可在升级系统中选株。

系谱法优缺点:优点:

①较早集中优良株系,可及时组织试验、示范、繁殖;

②便于查源,便于研究;

缺点:

①中选率低,多基因控制的性状易丢失;

②工作繁重。

混合法:(要求:播种群体大,代表性广,选择时代入选的株数要多)

1. 早代按组合混合种植,不予选择,每组合种上万株。

2. 待杂种遗传性趋于稳定时(纯合个体数达80%左右的世代,约F5~F8)建立株系,每组合选3000~5000株。

3.选拔优良株系升级试验。

4. 收的方法:

①随机混收;②初步选择: 淘汰明显的劣株,或在F2或其他混种世代,针对遗传力高的性状选择一次单株,以后仍按混合法处理,也可连续进行混合选择或分类选择而形成各种不同的改良混合种植法。

混合法优缺点:1. 优点:

(1)早代不选,混收混种工作简便;

(2)多基因控制的优良性状不易丢失。(与系谱法比)

2. 缺点:

(1)可能丢失:早熟、耐肥、矮秆等

类型;

(2)单株难选:因缺乏历史的观察和亲缘

参照,优良类型不易确定;

(3)晚期试验较庞大,由于只经一次选择,

必须保留较多的品系进行产量比较试验;

(4)延长育种年限。

衍生系统法:1. 单株选择:(在第一个分离世代(单交F2,复交F1选),针对遗传力高的性状单株成系。)

2. 派生系统混合种收:(由中选的一个单株所繁衍的后代群体称为派生系统,即在第一次分离世代进行一次单株选择,翌季建立株系,以后各代将该株系混收混种形成派生系统。)

3. 淘汰不良派生系统:(测产,考察综合性状;保留优良派生系统:在系内不选单株,只淘汰劣株混收,下年混种。)

4. 系统内选单株成系:(在优良的派生系统性状趋于稳定时(F5~F8),选择优良单株来年种成株系;)

5. 选拔优系升级:

衍生系统法特点:1. 早代选株系,及早掌握优良材料,这是系谱法的优点,但系谱法需在系统内连续选择,多选材料增多,少选则会丢失优良类型。

2. 派生系统混收混种,所处理的材料数目在世代间不会增多。

3. 分系种植,减轻在混播条件下的竟争,可在系统内保存大量变异。

单籽粒传法:从F2开始每株收一粒种子,混合种植,至F5~F6时选择大量单株种成株系,再选择优良株系升级进行产量试验。

单籽粒传法优缺点:优点:

①早期世代节省人力、物力;

②便于室温和异地加代;

缺点:(与系谱法比)

①对家系选择机会少,缺乏系统观察,单株选不准;

②晚期试验较庞大,由于只经一次选择,必须保留较多的品系进行产量比较试验;

③缺乏系内选择。

集团混合法:1 . 在F2就遗传力强的性状(如成熟期、株高等)进行选择,按不同性状归类集团;

2 . 以后按集团混合种植

3 . 至高代在各集团中选株建系;

4 . 选择优良株系升级.

集团混合法特点:具有混合法保持丰富的变异类型的优点,又减少了不同类型间的相互干扰。

4、杂交育种程序的各个圃的工作内容

原始材料圃:种植:国内外收集来的原始材料,任务:进行观察和研究,以备作杂交亲本

亲本圃:种植:从原始材料圃选出的杂交亲本,任务:分期播种,加大株行距等便于杂交。

选种圃:种植:杂交后代,从F1至选出优良整齐一致的株系前。并种植ck,亲本等。任务:按育种目标对杂种后代进行选择。

鉴定圃:种植:选种圃升级和上年鉴定圃留级的材料。任务:对材料进行测产,综合性状及一致性的鉴定。选性状达到一定标准,优良一致的品系升入品种比较试验圃。品种较多时,小区面积较小,10m2左右,重复次数少(1~3次),顺序排列,进行1~2年。

品种比较试验圃:种植:鉴定圃升级的品系和上年品比圃留级的品系。任务:在严格的条件下对品种的产量及综合性状做较精确、详细的鉴定,最后选出符合育种目标的新品系,参加区域试验。品系较少,小区面积较(20~40m2),三次以上重复,随机区组设计,试验年限2~3年。

生产试验和多点试验:任务:对表现优异的材料在品种比较试验的同时即可送到服务地区的不同地点进行较大面积的生产试验,以使新品系经受不同地点和不同生产条件的考验,并起到示范和繁殖的作用。

第六章回交育种

1、回交育种的概念和特点

概念参见名词解释

特点:1.回交后代的全部纯合体均属于与轮回亲本相同的基因型

2.在不加选择的情况下,回交的最后产物为轮回亲本

3.有利于打破基因连锁:每增加一次回交,即可增加一次基因置换的机会而增加重组型在群体中的比率,说明回交还具有打破连锁的作用。

4.后代群体易于选择控制

5.群体小,便于加代,一般几十、几百株。

6.易于推广(只在原品种的基础上改良一二个性状,丰产性、适应性及要求的栽培条件与原品种相近,且也易为轮回亲本推广地区的农民接受。)

7.局限性。(育成的品种仅可在原品种的基础上改良个别缺点,新品种大多数性状受到轮回亲本的局限没有多大提高。)

8.目标性状限于主效基因控制的性状及遗传力强的数量性状。

9.杂交工作量大。

其中4,5,6属于优点,7,8,9属于缺点。

2、回交育种的轮回亲本和非轮回亲本的概念、作用和要求

概念参见名词解释:

轮回亲本作用:作为受体亲本,接受工体亲本提供的基因,提供好的综合性状。要求:1要求综合性状要好。改良后仍能在生产上有较长时间的使用价值。2.作为改造对象,要求被改良性状要少,即从非轮回亲本中转移的性状不能太多,否则工作量大,且效果不好。

非轮回亲本作用:提供所需的目标性状。要求:1.目标性状强度突出,遗传力高,易于鉴定选择,最好是显性的2.尽可能没有严重缺点,可使回交育种进程快些,最好不与不良基因连锁,如与不良基因连锁则进程慢。3、回交育种的程序

1. 双亲杂交,F1回交于轮回亲本;

2. 从回交后代中选择具有目标性状(象非轮回亲本)和综合性状(象轮回亲本)的植株与轮回亲本连续回交至轮回亲本的性状基本得到恢复;

3. 自交纯化,在自交过程中选择具有目标性状且农艺性状优良的植株及稳定系统。

4. 按常规升级进入鉴定谱和品种比较试验谱。

4、综合应用题:请设计—个选育高产优质水稻品种的育种程序(从选育亲本开始到品种比较实验为止)

参见自己的作业

第七章诱变育种

1、诱变育种的概念和特点。

概念参见名词解释

特点:优点:1. 提高突变率、扩大突变谱2. 有效地改良个别性状3. 缩短育种年限缺点:1. 有利突变不

多2. 突变的性质和方向不定3. 较难出多性状好的突变

2、名词解释:诱变剂、诱变剂、外照射、内照射、半致死剂量、半致矮剂量、临界剂量、M1(诱变一代)

参见名词解释

3、诱变剂的种类。

物理诱变剂:电磁波辐射;粒子辐射;电离射线;非电离射线。

化学诱变剂:烷化剂;叠氮化钠;碱基类似物

4、说明诱变后代的处理方法

1.诱变一代的种植选择

处理方法: 1. 高密度种植:控制分蘖;

2. 隔离:因有不育株;

3. 一般不选择,收主穗, 因主穗突变频率高;

2.诱变二代及其后代的种植选择

处理方法:(1)系谱法

M1:收主穗

M2:种成株行,种植ck;选有利突变,育种目标性状收单株;

M3: 种株行;选株系,若株系分离则继续选单株,

M4和以后世代:株系鉴定,测产。

(2)混合法

M1:以每株主穗上混收几粒种子;

M2:混种,选单株;此法简便,鉴定突变体,尤其是微突变难。

第八章远缘杂交

1、远缘杂交育种的概念。

参见名词解释

2、简述远缘杂交育种的作用。

1.是作物形成的重要途径,生物进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2.是研究物种演化的重要试验手段之一

3.是作物育种的重要途径之一(①. 人工合成新品种、新种质②引入异缘染色体③引入异源染色体节段或基因④创造雄性不育系和质核杂种⑤诱导产生单倍体)

3、远缘杂交不亲和性的克服办法。

1. 亲本的选择与组配

2. 媒介法(桥梁法)和预先无性接近法

3. 采取特殊的授粉方式(混合授粉,重复授粉)

4. 染色特预先加倍

5. 理化因素处理

6. 柱头手术,子房受精与试管受精

4、远缘杂交杂种夭亡和不育的克服办法。

1. 利用化学药剂处理杂种合子,促进幼胚发育

2. 杂种胚的离体培养

3. 杂种染色体加倍

4. 利用回交法

5. 延长杂种生育期

6. 其他方法(嫁接,特殊基因的利用,广泛测交)

5、远缘杂交后代疯狂分离的克服办法。

1.F1染色体加倍

2.诱导远缘杂种产生单倍体

3.诱导产生异附加系、代换系和易位系

4.回交

第九章倍性育种

1、名词解释:染色体组、单倍体、多倍体、同源多倍体、异缘多倍体

参见名词解释

2、简述多倍体的育种意义。

(1)利用染色体加倍的剂量效应,增大作物的营养器官或果实

(2)通过异源多倍体克服远缘杂交的困难(杂交不实、杂种不育)

(3)遗传桥梁:不同倍数性植物间或种间的的遗传桥梁。是进行基因转移的有效手段

3、多倍体的诱导与鉴定方法。

(1)物理因素诱导:温度骤变、机械创伤、辐射、离心力

(2)化学药剂诱导:秋水仙素、富民隆、萘嵌戊烷、吲哚乙酸(IAA)、氧化亚氮(N2O)

鉴定方法

(1)间接鉴定:巨大性(同源),花粉育性、气孔、保卫细胞、花器、花粉粒

(2)直接鉴定:观察染色体

4、单倍体的诱导与鉴定方法。

(1)孤雌生殖:卵细胞未经受精而发育成单倍体的胚→植株

(2)染色体有选择的消失:受精卵细胞及极核进行有丝分裂,发育成幼胚的过程中,球茎大麦的染色体逐渐消失,最后形成普通大麦的单倍体胚。

(3)细胞、组织培养:1. 花药和花粉离体培养;2. 未授粉的子房,胚珠培养

鉴定方法

(1)形态:小型化;

(2)育性鉴定:败育;

(3)染色体鉴定。

5、单倍体育种的优点。

(1)快速得到纯合体,缩短育种年限、提高育种效率:a获得单倍体植株后,经染色体加倍即得纯合二倍体;b排除显隐性的干扰,提高了选择的准确性;

(2)提高诱变育种效率:单倍体较易发生突变,变异当代便可表现,便于早期识别选择;

(3)合成育种新材料:远缘杂交F1产生单倍体后进行而倍化,可获得染色体附加系和由双亲部分遗传物质组成的崭新材料;

6、单倍体育种程序。

第十章杂种优势利用

1、名词解释:杂种优势,平均优势,超亲优势,超标优势,杂种优势指数,自交系

参见名词解释

2、对自交系有什么要求?如何选育和改良自交系?

(1)纯合一致:经过多代严格自交及选择后,表型上一致表现本系特征,基因型纯合,使特征稳定地传给后代;(2)一般配合力高;

(3)优良的农艺性状:影响杂交种的性状

(4)自身产量高,开花习性符合制种要求:影响繁殖制种的性状,花粉量、散粉、花期、产量、结实。

2b.自交系选育方法

(1)人工套袋自交技术

(2)对农艺性状的选择

(3)测定配合力

2c.自交系改良方法:回交法

(1)供体系的选择,非轮回亲本;

①目标性状突出;

②综合性状好,配合力好;

(2)回交次数:视双亲性状的比例;目标性状-主效基因,微效多基因。

3、一般配合力与特殊配合力的概念及二者的关系。

一般配合力:指一个被测系(自交系、纯系等)在一系列的杂交组合中的平均产量(或其他经济性状)的表现。由基因的加性效应决定。

特殊配合力:被测系与一特定的(自交系或基因型纯合的品种)杂交F1的产量(或其他经济性状)的表现。

由基因的非加性效应决定。

二者关系:一般配合力中每一组合的产量表现为特殊配合力

4、利用杂种优势的基本原则(基本条件)。

总原则:优、纯、简

具体原则:(一)选配优良的杂交组合(二)提高双亲的纯合性(三)采用简易的制种技术

5、利用杂种优势的途径有哪几种?

(一)人工去雄制种(二)化学去雄

(三)利用自交不亲和性(四)雄性不育性及杂交制种

6、简述不同繁殖方式的作物利用杂种优势的特点。

(无相关内容)

第十一章雄性不育极其杂种品种的选育

1、名词解释:雄性不育系,雄性不育保持系,雄性不育系恢复系

参见名词解释

2、说明用回交法转育不育系的步骤。

分为测交和回交两步,先用选定的品种作父本,与已有的不育系或不育材料作杂交,再将F1代与父本回交若干代,最重得到想要的不育系和保持系。

3、如何选育恢复系

(1)测交筛选法:用一批品种分别与不育系测交;考察F1的育性及对照优势。

(2)回交转育:现有品种有些恢复力强,但配合力差,有些配合力好,恢复力差,回交转育就是把优良的品种中没有恢复能力的父本转育成恢复系

(3)杂交选育:可人工创造新变异,使两个亲本的优点结合,选育出新的恢复系。

(4):人工诱变法: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选育出新的恢复系。

4、利用质核互作型雄性不育系系配制杂交种的原理和方法。

5、利用光温敏核不育系配制杂交种的原理和方法。

原理:长日高温条件下不育

短日低温条件下正常可育

第十二章抗病虫育种

1、概念:抗病性、抗虫性、定向选择、毒性、侵袭力、生理小种

参见名词解释

2、垂直抗性和水平抗性的概念和二者的不同之处。

垂直抗性:又称为小种特异性抗病性或专化性抗病性等。

其特点是:寄主对某些病原生理小种是免疫的或高抗的;而对另一些生理小种则高度感染,即同一寄主品种对同一病菌的不同生理小种具有“特异”反应或“专化”反应。由主效基因支配。

水平抗性:又称为非小种特异性抗性和非专化抗性等。

其特点是:寄主品种对各个小种的抗病反应,大体上接近于同一水平,一般表现中等程度的抗病性,它对病原菌的不同小种没有“特异”反应或“专化”反应,其病原菌致病性的差异是侵袭力的不同。由微效多基因控制。

3、简述基因对基因学说和病原菌生理小种和寄主品种的作用模式。

针对寄主方面每一个垂直抗病基因,在病原菌方面或迟或早也会出现一个相对应的毒性基因;

?毒性基因只能克服其相应的抗性基因,而产生毒性(致病)效应;

?在寄主—寄生物体系中,任何一方的每个基因都只有在另一方相应基因的作用下,才能被鉴定出来。

(第二点未找到)

4、不少抗病品种种植一段时间后抗病性丧失,请分析原因并提出解决的办法。

(第一问未找到)

1. 重视利用水平抗病性

2.合理利用垂直抗病性

(1)抗源轮换(2)抗源聚集

(3)应用多系品种或混合品种(4)抗源合理布局

5、抗性鉴定有哪些方法?

1.田间鉴定

田间鉴定的依据指标较多,因植物的受害方式、部位、发育阶段等情况而异,如死苗率、叶片被害率、果实被害率、减产率等。

?绝对法:估计害虫群体的绝对密度。

?相对法:大体一致的条件下,捕获的害虫群体数量,或利用害虫的产物如虫粪、虫巢以及对作物的危害效应来估计群体密度。

2.室内鉴定

?室内鉴定可分为:温室、实验室、生长箱三种方式。鉴定环境的选择依据植物种类、虫种和研究的具体要求而定。但是室内鉴定不能完全取代田间鉴定,只能作为田间鉴定的辅助方法。

?室内鉴定时,可选用寄主受害后的表现,或以昆虫个体或群体增长的速度等作为指标。

第十三章抗逆性育种

1、抗逆性和抗逆性育种的概念。

抗逆性:作物对逆境的抵抗和忍耐能力。

抗逆性育种:利用作物本身的遗传特性培育获得逆境条件下能保持相对稳定的产量以及应有产品品质的新品种。

2、抗旱性概念和抗旱性的鉴定指标。

1、形态指标

形态上:株型紧凑,叶直立,根系发达,较大的根冠比,叶片、角质层厚,气孔下陷等。

叶片的解剖结构:抗旱性较强的品种维管束排列紧密,导管多且导管直径较大。

2.生理指标

包括对蒸腾的气孔调节、对缺水的渗透调节和质膜的透性调节等。

抗旱性强的品种在相同的渗透胁迫条件下,水势、压力势和相对含水量下降速度慢,下降幅度小,能保持较好的水分平衡。

抗旱性强的品种根系提水作用显著大于抗旱性弱的品种。

3.生化指标

抗旱性强的品种含有较多脯氨酸、甘露醇等渗透调节物质;植株在受到干旱胁迫时能形成大量的ABA,调节气孔开放;形成较多的SOD酶和CAT酶来减小膜脂过氧化。

4.产量指标

抗旱系数和干旱敏感指数SI是从产量上反映抗旱性的重要指标。

抗旱系数=胁迫下的平均产量/非胁迫下的产量

干旱敏感指数SI=(1-胁迫下的平均产量/非胁迫下的平均产)/环境胁迫度

抗旱指数DL=抗旱系数×旱地产量/所有品种旱地产量的平均值。

DL提供了基因型产量高低的信息

5.综合指标

方法一:抗旱总级别法,根据多项指标所测数据,把每个指数分为4-5个级别,再把同一品种各指标级别相加得到该品种的抗旱总级别值。

方法二:采用模糊数学中的隶属函数的方法,对品种各个抗旱指标的隶属值进行累加,求其平均数并进行品种间比较以评定基抗旱性。

3、耐盐性的概念和耐盐性的鉴定指标。

耐盐性(salt tolerance):作物对盐害的耐性

?形态指标:如生长在盐害条件下的幼苗苗高、根长、根数和叶片数等

?生理生化指标:如根系Na+和K+含量或Na+/K+、一些保护性酶系统的酶活性大小等

?产量指标:可是是最后产量也可是产量构成因素,如水稻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和粒重

?综合指标:作物可能通过不同的机制来抵抗盐的危害,所以应采用多种途径综合评价。

4、抗寒性的概念和抗寒性的鉴定指标。

概念:作物抗寒性的鉴定和选择一般以在田间自然条件下进行为主,以人工冷冻技术为补充。

鉴定指标包括形态指标、生理生化指标和生长发育指标等,以生理生化指标的应用较多。

?在自然低温条件或人工控制低温条件下,种子的发芽力和发芽势、幼苗的形态和生长发育特征是直观、简单易测的抗寒性指标,但易受主观因素的影响;

?在低温胁迫时,细胞膜受损,透性增大、外渗量增加、导电率增大,所以可用导电法进行抗寒性测定,此法快速简便、不破坏样本、可重复测定。

?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脯氨酸的含量;可溶性糖和蛋白质的积累;

?SOD和POD酶活性,ABA活性

?膜脂相变温度

5、耐铝性的概念和耐铝性的鉴定指标。

苏木精染色法:用不含营养元素的铝溶液对根进行一定时间的处理,然后观察根的反应以判断植物的抗铝性。铝浓度高时,根生长受到抑制,铝成为一种媒染剂使根系着色。以完全着色时外界铝浓度的大小可判别不同植物根系相对抗性的大小。

营养液培养法:将植物幼苗培养于PH4.0-5.0的AlCl3溶液中,每天调定培养液PH,每2d更换一次含铝营养液,共培养7天,7天后测根长度来判断植物抗铝性。

人工铝毒土培法:将洗净的石英砂(90.2%)、干燥的泥炭、草炭藓类物质(3.8%)和蒙脱石粘粒(6%),每千克加入0.128g氢氧化铝混合。将发芽的种子播种在铝毒土中生长一后测定根系长度,用于判断不同基因型的抗铝性。

6、耐湿性的概念和耐湿性的鉴定指标。

耐湿性:在土壤渍水条件下,作物根部受到缺氧和其他因素的胁迫而具有免除或减轻受害的能力。

?场圃鉴定法

前者就是田间鉴定双重比较法,将处理与对照进行比较,较准确鉴定供试材料的耐湿性。

?盆钵鉴定

后者就是将供试品种分成两分,一份正常栽培,一份种于盆钵中,并在关键生育期将盆钵浸入水中,鉴定对过湿的反应。

第十五章细胞工程与作物育种(次要)(老师没有给ppt)

1、名词解释:细胞工程、原生质体融合

2、叙述植物细胞工程在作物育种中的应用。

体细胞克隆变异及其育种利用;单倍体细胞培养及育种利用;幼胚培养与远缘杂交育种;种质的长期保存;脱毒及繁殖重要品种或材料;人工种子的生产。

第十六章转基因技术与作物育种

1、名词解释:转基因育种,载体,转化

参见名词解释

2、试述转基因育种的优缺点。

优点:拓宽可利用的基因资源;培育高产、优质、高抗优良品种提供了崭新途径;可以对植物的目标性状进行定向变异和定向选择;可以大大提高选择效率,加快育种进程;还可将植物作为生物反应器生产药物等生物制品。

缺点:在技术上较为复杂,要求也很高;在安全性方面存在一定风险。

3、简述转基因育种的步骤。

1目的基因的获得;2目的基因重组质粒的构建;3受体材料的选择;4转基因方法的确定和外源基因的转化;5转化体的筛选和鉴定;6转化体的安全性评价和育种利用。

4、目前常用的基因转化方法有哪些?

载体转化系统(包括农杆菌载体和病毒载体)

物理化学的DNA介导转化系统:基因枪法、电激法、微注射法、细胞融合剂法、脂质体法

种质转化系统:花粉管通道法、生殖细胞浸泡法、胚囊、子房注射法

第十七章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

1、名词解释:分子标记,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分子标记是以DNA多态性为基础的标记。利用与特定性状相关联的分子标记作为辅助手段进行的育种。

2、请说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的意义。

常规育种的表型选择易收到环境条件、基因间互作、基因型与环境互作的影响。分子标记可克服这些缺点,提高育种效率。

第十五章种子生产与管理

1、名词解释: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原原种、原种、良种、

参见名词解释

2、简述品种审定的步骤。

申请;受理;品种实验;审定;公告

3、请分析品种混杂退化的原因和克服方法。

(1)机械混杂:品种在种植过程中,从播种到收获、脱粒、运输、贮藏等各个环节,都有可能发生机械混杂。防止方法:严格执行防杂保纯措施和规章制度。

(2)天然杂交:不同自交系、不同品种、甚至不同种间发生天然杂交,就会引起生物学混杂。

防止方法:采取合适的隔离措施,不但不同品种的种子田要彼此隔离,就是与同一品种而级别较低的种子田和可能发生天然杂交的异种植物也要隔离。

(3)自然突变:时间长了会对群体基因型频率有影响。

(4)遗传基因的继续分离:新育成品种在推广时,常在微效多基因的性状上还存在杂合性(即剩余变异),其分离重组会引起品种混杂退化。

防止方法:在尚未稳定的群体中继续选株自交,使之达到纯合,增加品种群体中个体的遗传稳定性。

(5)自然选择:自然选择随时随地地在起作用,种子繁殖所在地的环境条件会对这个群体进行自然选择,结果可能选留了人们不希望的类型。

防止方法:尽量减少长期的自然选择,保持品种的原有遗传平衡状态,或者加强人工选择,保留有利与人类的经济性状。

(6)不正确的人工选择:不正确的人工选择会认为地引起品种的混杂退化。

防止方法:为品种防杂保存进行人工选择时,选株的目标不宜强调优中选优,片面选择单一性状,而应注意原品种的典型性,同时要选留较多的个宜,以免发生随机漂移。

(7)外界环境引起的表形变化:如病毒引起的马铃薯种苗退化与温度有关。

4、如何用三年三制和二年二圃制的方法生产原种。

二年二圃:

只经过株(穗)行圃去劣混收,直接进入原种圃混合繁殖,自花授粉作物常采用二圃制,既简单又可达到提纯目的。

5、阐述玉米自交系的原种生产方法。

1. 第一年:在自交系繁殖区内选择典型性状的优良单株100~200株,每株除人工自交外,又分别用每株的

花粉与特定的自交系测交,入选的自交系分别脱粒,同一测交各穗混合脱粒;

2. 第二年:

①上年入选的自交系种成穗行,选择典型优

良穗行,再在入选穗行内选典型优良单株自交。

②淘汰穗行全部去雄,以免造成生物学混杂。

③分组合种测交穗,测定配合力;

④根据穗行鉴定和配合力测定结果,决选出

典型一致配合力高的穗行,将入选穗行的自交

穗混合脱粒即为提纯后的自交系原种;

3. 若原种数不够,可在隔离条件下扩大繁殖。

6、阐述质核互作三系亲本的原种生产

附表:育种学名词解释

1.作物育种学:是研究选育和繁育作物优良品种的

理论和方法的科学。

2.作物品种:在一定的生态和经济条件下,根据人

类的需要所选育的某种作物的一定群体:这种群

体具有遗传上的稳定性及在生物学,形态学以及

经济性状上的相对一致性,而与同一作物的其他

群体在特征,特性上有所区别,这种群体在一定

的地区种植,在产量,抗性品质方面符合生产发

展的需要。

3.自花授粉作物:又名自交作物,即主要以自花授

粉方式繁殖后代的作物。异交率0-4%如水稻,小

麦,大豆,花生,黄麻等。

4.异花授粉作物:又名异交作物。主要以异花授粉

方式繁殖后代的作物。异交率>50%甚至高达95%

或100%。

5.常异花授粉作物:同时依靠自花和异花授粉两种

方式繁殖后代的作物。中间类型,通常以自花授

粉为主,天然异交率5-50%,如棉花,高粱。

6.自交系品种:从突变及杂交组合中经过多代自交

加选择得到的同质纯合群体。

7.杂交种品种:指在严格选择亲本和控制授粉的条

件下生产的各类杂交组合的F1植株群体。

8.群体品种:基本特点是遗传基础比较复杂,群体

内植株基因型有一定程度的杂合性、异质性。

9.无性系品种:是由一个无性系或几个近似的无性

系经过营养器官的繁殖而成。

10.种质资源:(广义)一切具有一定种质或基因、可

供育种及相关研究利用的各种生物类型称为种质

资源。(狭义)用于选育新品种的材料,也称育种

的原始材料。

11.作物起源中心:有两个特征,即基因的多样性和

显性基因频率较高。又名基因中心或变异多样性

中心。

12.育种目标:是在一定自然、栽培和经济条件下,

对所要育成新品种提出应具备的优良特征特性,

也就是对新品种的具体要求。

13.经济系数:又名收获指数,是指经济产量与生物

学产量之比,它反映了品种的同化物质转化为经

济产量的效率,也是探明品种产量高低的一个重

要指标。

14.引种:(广义):泛指从外地区,外国引进新植物、

新作物、新品种以及遗传育种等有关理论研究所

需的各种种质资源。(狭义:)作为育种途径之一,指将外地区或外国的品种、品系,经过简单的试

验,证明适合本地区栽培后,直接引入并在生产

上推广应用的方法。

15.驯化:将外地或外国的品种(系)选择培育成本

地推广的作物种的措施和过程。16.气候相似论:地区之间在影响作物生长的主要气

候因素上,应相似到足以保证作物品种相互引种

成功时,引种才有成功的可能性。

17.纯系育种:从现有品种群体中选出优良个体,种

成系统,通过试验鉴定,选优去劣,育成新品种

的方法。

18.直接鉴定:根据被鉴定性状本身表现进行鉴定。

测株高等形态特征,接种鉴定发病程度。

19.间接鉴定:根据另一性状与被鉴定性状的相关关

系,如稻米糊化温度。

20.自然鉴定:在田间自然条件下对性状进行鉴定,

如作物的生育期,分蘖习性等等。

21.诱发鉴定:当所需鉴定的性状在田间自然条件下

不能够充分表现时,用人工创造条件,诱发性状

表现,以利鉴定。

22.官能鉴定:是用目测,齿咬,手触等感官来评定

育种材料的优劣,较粗放。

23.实验室鉴定:是利用仪器设备进行鉴定,较精确。

24.本地鉴定:在育种地区的当地自然条件下,对育

种材料进行鉴定。

25.异地鉴定:当育种所在地区的自然条件下,不适

合于某种性状的充分表现,而人工诱发也不易模

拟时,可将材料送到适宜鉴定的地区种植,进行

鉴定。

26.选择育种:直接从自然变异中进行选择并通过比

较试验选育新品种的途径。

27.杂交育种:通过品种间杂交创造新变异,从中选

育新品种的方法。

28.单交:二个亲本进行一次杂交。

29.复交:两个以上的亲本间进行一次以上的杂交。

(三交、双交、四交)

30.回交育种:两品种杂交后,以F1回交于亲本之一,

从回交后代中选择特定植株仍回交于该亲本,如

此连续进行若干次,再经自交选择育成新品种的

方法

31.远缘杂交育种:不同种,属或亲缘关系更远的物

种间杂交,利用远缘杂交创造新变异选育新品种。

32.轮回亲本:用于多次回交的亲本,也称受体亲本。

33.非轮回亲本:只在第一次杂交时用的亲本,也称

供体亲本。

34.诱变育种:利用理化因素诱发变异,再通过选择

育成新品种的方法。

35.诱变剂:能诱导植物发生基因突变的因素。

36.外照射:处理材料受到的照射来自外部的辐射源。

37.内照射:利用同位素的化合物配成溶液进行浸渍

种子或使植物吸收或注射茎部。

38.半致死剂量:照射处理后,植株能开花结实存活

一半的剂量。

39.半致矮剂量:照射处理后,植株生长受到抑制,

苗高降低到对照的一半的剂量。

40.临界剂量:照射处理后植株成活率约40%的剂量。

41.M1(诱变一代):经过诱变处理的种子或用营养器

官长成的植株或直接处理的植株。是嵌合体。42.染色体组: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

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又互相协调,共同控

制生物的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这样的一组

染色体,叫做一个染色体组。

43.单倍体:指具有配子染色体组的个体。

44.多倍体:是指体细胞中含有3个或3个以上染色

体组的植物个体。

45.同源多倍体:指体细胞中染色体组来源相同的多

倍体。

46.异缘多倍体:指的是染色体组来源不同的多倍体。

47.杂种优势:两个性状不同的亲本产生的杂种在生

长势、生活力、繁殖力、适应性以及产量、品质

等方面超过其双亲的现象。

48.平均优势:F1超过双亲平均值(MP)的百分率。

49.超亲优势:F1超过较好亲本(HP)的百分率。

50.超标优势:F1超过当地推广品种(Ck)的百分率。

51.杂种优势指数:杂交种某一数量性状的平均值与

双亲同一性状平均值的比较。

52.自交系:经过多年,多代连续的人工强制自交和

单株选择所形成的基因型纯和的,性状整齐一致

的自交后代,主要为异花授粉作物的杂交制种提

供亲本。

53.一环系:从地方品种、推广品种、品种间杂交种

中选出的自交系

54.二环系:从自交系间杂交种中选育的自交系

55.雄性不育系:具有雄性不育特性的品系。(雄蕊发

育不正常,不能产生有功能的花粉,雌蕊发育正

常,可接受正常花粉而受精结果)

56.雄性不育保持系:正常可育,用其花粉给不育系

授粉后代仍能保持雄性不育的特性的品种或品

系。

57.雄性不育系恢复系:正常可育,用其花粉给不育

系授粉,其后代恢复为正常的育性的品种或品系。

58.抗病性:作物抵抗病原微生物侵入、扩展和危害的能力。

59.抗虫性:作物所具有的抵御或减少昆虫的侵袭或危害的能力。

60.致病性:一般是指病原菌危害寄主引起病变的能力。在抗病育种中,是指病原菌(小种或菌系)侵染某一特定品种、并在其上生长、繁殖的能力。包括:致病性和侵袭力。

61.定向选择:当垂直抗病性品种大面积推广后,相应的毒性小种便会大量繁殖增多的现象

62.稳定化选择:当生产上一个抗强毒性小种的品种的面积减少,感病品种的面积扩大时,会因强毒性小种适应性差,竞争不过无毒性或弱毒性小种而频率下降,一些无毒性或弱毒性小种的频率升高,致使强毒性小种不能形成优势小种,这就叫稳定化选择63.毒性:病原菌能克服某一专化抗病基因而侵染该品种的特殊能力,是一种质量性状。因某种毒性只能克服其对应的抗病性,所以称为转化致病性。

64.侵袭力:能够在侵染寄主的前提下,病原菌在寄生中的生长繁殖速度和强度,是一种数量性状,它没有专化性,因此又称为非专化致病性。

65.生理小种:按毒性差别划分的类型,称生理小种,因小种划分的主要依据是毒性,故也称为毒性小种,一般病原菌的寄生性水平越高,寄主的抗病特异性越强,则病原菌的生理分化也越强,生理小种也越多。

66.细胞工程:是指在植物细胞水平上进行的遗传操作,是建立在植物组织培养上的一种生物工程技术,通过离体培养创造变异或快速繁殖,实现植物的品种改良、良种繁育、种质资源保存等目的

67.原生质体融合:将植物不同种、属,甚至科间的原生质体通过人工方法诱导融合,然后进行离体培养,使其再生杂种植株的技术

68.转基因育种:就是将基因工程应用于育种工作中,通过基因导入,从而培育出一定要求的新品种的育种方法

69.载体:运载目的基因进入宿主细胞并能自我复制的一种DNA分子

70.转化:是某一基因型的细胞从周围介质中吸收来自另一基因型的细胞的DNA而使它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发生相应变化的现象

71.标记辅助选择:现代育种的选择是通过分子标记直接选择基因型,即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72.区域试验:由有关部门组织的,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多年、多点的品种比较试验。

73.生产试验:在生产条件下进行产量比较试验,对区域试验中特别优异的品种,在接近大田的生产条件下,对该品种的丰产性、适应性、抗逆性等进一不验证,同时总结配套栽培技术,并起到示范和推广的作用。

74.原原种:由育种单位所提供的该品种纯度最高、最原始的优良种子。

75.原种:由原原种繁殖出来的,或由正在生产上推广应用的品种经过提纯更新后,达到国家规定的原种质量标准的种子。

76:良种:原种在繁殖若干代后,符合质量标准,供应大田生产播种的种子。

[马列原著选读]复习思考题及答案整理

[马列原著选读]复习思考题及答案整理第三章“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1.怎样理解《提纲》是“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实践观点的提出在马克思世界观的发展史上具有什么样的重要意义? 答案:对于马克思来说,《提纲》的转折是巨大的。马克思首次提出了实践的世界观思维方法,这标志着马克思已经找到了解开困扰他思想的疙瘩的钥匙。按照这种新的世界观,世界在本质上就是人的实践活动,人与外界客体在世界中是以实践的方式结合在一起的。人类的社会历史既不是精神发展的历史,也不是事物客体的机械运动的历史,但它也不是对人类的精神、价值以及客观对象的抛弃,它是以人的实践的方式把上述主体与客体两方面的因素统一在一起的过程。通过实践,人在改造外部对象的同时也改变了自己的生活、活动方式,从而体现了人作为主体的价值的不断实现。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这必然要通过生产关系的革命来完成,共产主义是人类主体价值的真正实现,而历史的意义也正是通过这样的方式表达出来的。在这一理论维度上,实践又具有革命的批判的意义。 因此,随着实践世界观的诞生,便出现了一种新的精神即现实的、实践的人文精神,一门新的科学即关于社会历史的真正的科学。在世界观维度上的实践的立足点为马克思得出生产力、生产关系的概念及其分析方法直接打通了道路。 2.与黑格尔、费尔巴哈的哲学世界观相比,马克思的《提纲》中以实践为基础的世界观的根本特点是什么? 答案:费尔巴哈的哲学主要是用来批判宗教神学的。在宗教中,神具有独一无二的自明性,费尔巴哈的哲学为了达到批判宗教的目的,用自然界和人代替了神的地位,因此,在费尔巴哈看来,外界事物和人即整个感性世界时独立自存的。这就等于把现实世界看成了一个凝固的客体。从思维方式的角度来看,这显然是直观的。进一步来说,费尔巴哈理论的目的也并没有向他发出实践式思维的呼唤,作为对神性的批判,费尔巴哈只需指出神的观念是人的本质的异化就可以了。费尔巴哈除了宗教批判之外,就是忙于建立他的爱的新宗教了,这就更不需要实践式的思维方式了。因此,从这点也可以看出,费尔巴哈的世界观理论水平是其理论目的之必然。 在谈到唯心主义的观点时,马克思说它们“当然是不知道真正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这句话同样也点出了唯心主义世界观的根本特性。当然,对此我们也不能作机械的理解。唯心主义者不是不承认外界对象的真实存在,而是仅仅把对象看作是一种现象,他们认为,在现象的背后隐藏着的是它的本质即精神。主观唯心主义者把这种精神理解为个体的主观精神,客观唯心主义者则把它理解为绝对的客观的精神。黑格尔就是一位客观唯心主义者,在他看来,在作为现象的世界历史的背后存在一个世界精神,是它在推动着真实历史的前进。既然如此,正像马克思所说的,他就当然不知道真正现实的感性活动即实践活动本身了

植物育种学复习资料总结知识点

1、品种:经人类培育选择和创造的、经济性状及农业生物学特性符合生产和消费要求的遗传上相似而稳定的植物群体。 2、园艺植物育种学:是研究选育与繁殖园艺植物优良品种的原理和方法的科学。 3、种质;决定生物性状遗传,能把遗传信息从亲代传递给后代的遗传物质。 4、种质资源(遗传资源);具有种质并能繁殖的生物体的统称 5、无性繁殖:生物不是通过有性生殖,而是利用营养器官或体细胞等繁殖后代的繁殖方式。 6、有性繁殖;生物通过有性过程产生的雌雄胚子结合,形成合子发育成新个体繁殖后代,有完整的个体发育周期 7、无融合生殖:指一种近似有性繁殖由无融合生殖胚发育成植株的无性繁殖方式。 8、自花授粉;在自然条件下,雄蕊的花粉一般不借助外力即可直接授到本花雌蕊的柱头上,一般自然异交率在5%以内。 9、异花授粉;在天然授粉情况下,雌蕊主要依靠异株或同株异花的花粉完成授粉、受精。天 然异交率50%以上。 10、品质性状;需要改良的性状称为育种的主要目标性状,与品质有关的性状为品质性状。 11、目标性状;各类作物品种都具有一系列性状,其中特别需要改良的性状称为育种的主要目标性状,这些性状又各有其组成因素及生理生化基础。 12、育种目标:对所要育成品种的要求,所要育成的新品种在一定自然、生产及经济条件下 的地区栽培时,应具备的一系列优良性状的指标。 13、选择差;当对某一数量性状进行选择时,入选群体与原始群体平均值将有一定差距为选 择差 14、饰变;由环境条件(土壤、气候、栽培措施)变化引起的变异 15、芽变:指发生在芽内分生组织细胞中的突变,属于体细胞突变的一种。 16、选择育种;利用手段从植物群体中选取符合育种目标的类型,经过比较鉴定从而培育出新品种的方法 17、芽变选种;利用发生变异的枝、芽进行无性繁殖。使之性状固定,通过比较鉴定,选出 优系,培育成新品种的选择。 18、实生选种;针对实生繁殖的群体为改进其经济性状,提高品质而进行的选种育种 19、引种驯化;将一种植物从现有的分布区域或栽培区域人为的迁到其它地区种植的过程,也就是从外地引进本地尚未栽培的新的植物种类、类型与品种。 21、分子标记;基于DNA水平多态性的遗传标记,它通过检测基因组的一批识别位点来估测基因组的变异性或多样性。 22、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借助于目标基因紧密连锁的遗传标记基因分析鉴定分离群体中含有 目标基因的个体,以提高选择的效率,即采用标记辅助选择手段,减少育种 过程中的盲目性,从而加速育种的进程。 23、自交不亲和性;两性花植物雌雄性器官正常,在不同基因型的株间授粉能正常结籽,但花期自交不能结籽或结籽率极低的特性。 24、自交不亲和系;通过连续多代的自交选择,可育成自交不亲和性特点且能稳定遗传的自交系 25、杂交不亲和性;远缘杂交表现不能结籽或结籽不正常的现象 26、自交系;由一个单株经过连续数代自交和严格选择而产生的性状整齐一致,基因型纯合,遗传性稳定的自交后代系统 27、自交衰退;异化授粉植物在进行连续多代自交后会出现生理机能的衰退,表现为长势弱,抗性差,产量低。 28、体细胞杂交(原生质体融合);不同植物的原生质体相互融合形成杂种细胞,在经过人

作物育种学(要点)

作物育种学:研究选育和繁育作物优良品种的理论与方法的科学。是研究改良现有品种和创造新品种的学科,即改良植物的遗传性,使之更符合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从而可将之为人工进化的学科。 一般配合力:一个被测系与一个遗传基础复杂的群体品种杂交后的产量表现,或被测系与许多其他系杂交后F1的平均值。 特殊配合力:一个被测系与另一个特定的系杂交后的产量表现。 测交种:在测定配合力的工作中,用来与被测系杂交的品种、杂交种、自交系、不育系、恢复系等统称为测验种。这种杂交称侧交,所产生的种子叫测交种。 雄性不育系:具有雄性不育特性的品种或自交系。 雄性不育保持系:保持雄性不育系的不育特性的品种或自交系。 雄性不育恢复性:指某一品系与不育系杂交后可使子代恢复雄性可育特征的品种或自交系。 三系配套:用恢复系的种子在田间大面积播种所得的植株既可以通过传粉结实,又可以在各方面表现出较强的优势。在杂交育种中,雄性不育系、雄性不育保持系和雄性不育恢复性必须配套使用。称为三系配套。系谱法:在选择的过程中,个世代都予以编号以便查找株系的历史亲缘关系,故称为系谱法。 顶交种:一个品种和自交系杂交产生的杂交后代。 单交种:两个自交系间杂交所产生的杂交种。 三交种:一个单交种和自交系杂交产生的杂交种。 双交种:两个单交种杂交产生的杂交种。 综合种:10个以上自交系杂交,或几个单交种、双交种杂交后通过混合选育的杂交种。 回交育种的意义和特点:一、意义:1、当一个优良品种由于感染某种病害而失去其利用价值时,用回交育种能有效改良其性状。2、雄性不育特性的转育。3、给父本品种导入标准性状。4、回交在解决远缘杂交中存在的杂种不育和分离世代过长方面,已被证明是有效的。5、回交可以打破连锁,创造出综合双亲优良性状的后代。二、特点:1、育种过程中可以对目标性状进行有目的的选择,使育种工作有更大的准确性。2、目标明确,可以利用温室、异地或者异季培养以加速育种进程。3、回交育种所得到的新品种丰产性和优良性状与原有优良品种相似,能够迅速推广应用。4、只能改良少数的性状。5、被改良性状属于多基因控制,效果差。6、工作量大。 不同繁殖方式作物的遗传育种特点 一、自花授粉作物遗传特点1)基因型与表现型的相对一致性。2)遗传行为的相对稳定性。3)没有自交衰退现象。4)通过人工选择可迅速分离出许多纯系。育种特点:纯系内选择是无效的,纯系间选择是有效的。二、异花授粉作物遗传特点1)个体的异质性,个体的表现型和基因型的不一致性。2)遗传行为的不稳定性,为了获得稳定的春和后代强制自交。3)异花授粉作物自交衰退严重。育种特点1)简单的单株选择效果不好。2)良种繁育必须严格隔离。3)可利用杂种优势。三、常异花授粉作物遗传特点遗传基础基本是纯合状态,只是异质花程度没有异花授粉的显著。育种特点采用系统育种和杂交育种是有效的。四、无性繁殖作物遗传特点1)基因型的杂合性。2)无性繁殖后代,个体间基因型的一致性。育种特点1)可以采取选择(系统)育种的方法,选择优良的单株。2)杂种优势利用不需保持系。 三种选择育种的方法: 一、单株选择,适用于自花授粉和常异花授粉作物,是将当选的优良个体分别脱粒保存,翌年分别各种一区行,根据小区植株的表现鉴定上年当选个体的优劣。有一次和多次的,直至达到选择目的。其缺点是1、异花授粉作物为利用杂种优势而培育自交系要采用单株选择,但不适宜单株选择选育品种。2、同一优良品种内进行选择,因为单株间或系统间差异小,难以选到优良个体且花费人力物力。 二、混合选择,从品种混杂群体中,把成熟期、株高、茎叶性状和颜色一致的相似优良个体(单株)选出,混合脱粒脱铃,第二年与原品种比较,优异的就可作为新品种推广。这种方法工作简易,收效迅速,不需要较多劳动力。其缺点是不能了解各个个体后代性状的表现,有的个体具有不良的地产效能,会影响整个品种群体的优良程度,降低选择效果。 三、集团选择,当品种的群体复杂而表现若干类型,每一类型又有一定数量植株时,可把每一类型相同的个体选出,集中混合脱粒播种,翌年各类型进行产量比较,选出新品种。

(完整版)作物育种学总论复习题及答案

作物育种学总论复习题及答案 1、作物育种学、品种的概念 作物育种学:是研究选育及繁殖作物优良品种的理论与方法的科学 品种:是人类在一定的生态条件和经济条件下,根据人类的需要所选育的某种作物的一定群体;这种群体具有相对稳定的遗传特性,在生物学、形态学及经济性状上的相对一致性,与同一作物的其他群体在特征、特性上有所区别;这种群体在相应地区和耕作条件下种植,在产量、抗性、品质等方面都能符合生产发展的需要。 2、简述作物育种学的特点和任务 作物育种学的特点:作物育种学是作物人工进化的科学,是一门以遗传学、进化论为主要基础的综合性应用科学,它涉及植物学、植物生理学、植物生态学、生物化学、病理学、生物统计与实验设计、生物技术、农产品加工学等领域的知识与研究方法。作物育种学与作物栽培学有着密切的联系。 作物育种学的任务:(1)研究作物遗传性状的基本规律;(2)搜索、创造和研究育种资源,培育优良新品种;(3)繁育良种,生产优良品种的种子。 3、简述作物品种的概念和作用 4、基本概念:自然进化、人工进化 自然进化:由自然变异和自然选择演变发展的进化过程。 人工进化:是指由于人类发展生产的需要,人工创造变异并进行人工选择的进化,其中也包括有意识的利用自然变异和自然选择的作用。 5、生物进化的三大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三大要素:变异、遗传和选择 相互关系:遗传变异是进化的内因和基础,选择决定进化的基本方向。 第一章作物的繁殖方式及品种类型 1、说明作物繁殖方式的种类和各类作物群体遗传特点及代表作物 作物遗传方式的种类:一类是有性繁殖,凡是由雌配子(卵子)和雄配子(精子)相互结合,经过受精过程,最后形成种子繁衍后代的,称为有性繁殖。第二种是无性繁殖,凡不经过两性细胞受精过程的方式繁殖后代的统称为无性繁殖。 有性繁殖主植物主要有自花授粉作物、异花授粉作物、常异花授粉作物: (1)自花授粉是指同一朵花的花粉传到同一朵花的雌蕊柱头上,代表作物有水稻、大麦、小麦、大豆、豌豆、花生、烟草、绿豆、亚麻等。自花授粉作物的天然异交率一般低于1%,不超过4%。 (2)异花授粉是指雌蕊柱头接受异株或异花花粉,代表作物有玉米、黑麦、向日葵、白菜型油菜、甘蔗、甜菜、大麻、三叶草等。异花授粉的天然异交率至少在50%以上。 (3)常异花授粉是指一种作物同时依靠自花授粉和异花授粉两种方式繁殖后代的,代表作物是棉花、甘蓝型油菜、芥菜型油菜、高粱、蚕豆等,常异花授粉的天然异交率在5%-50%之间。 2、论述作物品种的类型和各类作物的育种特点 作物品种的类型: (1)自交系品种:又称纯系品种,是对突变或杂合基因型经过连续多代的自交加选择而得到的同质结合群体。

(完整版)自然辩证法课后思考题题答案整理

e a n d A l l e i 2012《自然辩证法概论》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1.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 2. 如何认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方法论意义? 3.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和发展的价值和意义? 4. 如何把握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对认识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的意义和作用? 5. 如何认识中国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1.怎样认识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2.马克思、恩格斯和国外学者关于技术本质的分析有何主要差异? 3.如何理解科学技术一体化的特征? 4.为什么说科学发展表现为继承与创新的统一? 5.如何理解18、19世纪科学技术发展与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产生的关系? 6.怎样认识技术发展的动力?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1.如何把握创造性思维特性? 2.数学方法的运用对于科学研究是否有创造性的作用? 3.掌握系统科学和复杂性科学的方法对于科学研究有何积极意义? 4.实验有自己独立的生命,是否不需要理论的指导?理论对实验如有指导,是否实验就没有自己独立的生命? 5.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与科学研究中的具体方法的关系 6.如何理解辩证思维渗透在科学研究的全部过程中 7.注意多学科的交叉与融贯有何方法论意义8.观察是否渗透信念 9.技术构思、技术设计和技术试验三者的关系如何?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 1.如何看待科学技术对人的异化和对自然的异化? 2.为什么要对科学技术工作者进行伦理规范?

作物育种学复习重点

1、抗性育种的复杂性体现在哪? (1)抗病性是寄主、病原两个生物体系在一定环境下综合作用的结果,涉及寄主、病原、环境三者一体的生态系统;(2)病原具有易变性;(3)病害类型多,其发生、发展与栽培条件有关;(4)抗病性往往与一些不良性状连锁遗传。 2、基因对基因学说的内容。 基因对基因学说是指针对寄主方面每一个抗病基因,在病原菌方面迟早也会出现一个相应的毒性基因;毒性基因只能克服相应的抗病基因,而产生毒性(致病)效应;在寄主~寄生物体系中,任何一方的每个基因都只有在相对相应基因的作用下才能被鉴定出来。该学说假定作物的抗病基因是显性,寄生物的无毒性基因也是显性,只有抗病基因与相应的无毒性基因匹配时,寄主才表现出抗病反应,其他均表现为感病。基因对基因学说是寄主和寄生物之间相互关系的基本模式。 3、品种抗性丧失的原因及防治。 抗病性丧失原因:1寄主发生变异2病原发生变异3环境发生变异所以三位一体的病三角,三者任一改变都可导致抗性丧失。抗病性人为流失:1非育种目标的抗性流失2目标抗性中垂直抗性的流失(基因对基因学说)2垂直抗性育种中水平抗性的丧失。 防治措施:1抗病品种的大区域布局,品种轮换搭配,会使生理小种定向选择丧失2品种的轮换3选用聚合品种4,选所系品种5水平抗性的利用6复合抗病性的利用垂直农艺性状优良的水平抗性品种基础上采用回交,转育垂直抗性基因育成复合抗性品种,在垂直抗性中选育水平抗性有同样的效果。 4、杂优利用的条件、途径。 条件:1选配强优势组合。亲本满足DUS三性(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强优势即配合力高、亲本性状突出。2亲本的纯度要高,异交结实率高。3杂交制种技术简单易行可靠。亲本繁殖简单易行,便于保持亲本的纯度,提高亲本种子的产量,杂交制种简单易行,制种产量高,有健全的种子生产和管理体系。途径:人工去雄生产杂种种子;利用标记性状生产杂种种子;化学杀雄生产杂种种子;利用自交不亲和性生产杂种种子;F2 剩余杂种优势的利用;雄性不育性利用。 5、显性、超显性假说的分歧、共同点 共同点:杂种优势来源于F1等位基因和非等位基因间的互作;互作效应的大小和方向不同,表现出正向或反向的中亲或超亲优势。 不同点:显性假说认为杂合的等位基因间是显隐性关系,一对杂合等位基因不能表现超亲优势;非等位基因间是显性基因的互作或累加关系,超亲优势由双亲显性基因间的累加效应而产生。超显性假说认为杂合等位基因间的异质互作,一对杂合等位基因也可能产生超亲优势;非等位基因间的互作即上位性效应更可能出现超亲优势。 两种假说不是对立的,而是相互补充,但是他们忽视了细胞质基因和核质互作对杂种优势的作用;只考虑核基因水平上的杂种优势;忽略了染色体间的互作;忽略了胞质基因组的互作。 6、配合力概念,一般配合力、特殊配合力的特点。 配合力指一个亲本与另外的亲本杂交后杂种一代的生产力的大小。配合力是自交系的一种内在的属性,是受多种基因支配的。 一般配合力(GCA):指一个自交系亲本与其它若干个自交系杂交的F1在某个数量性状上的平均表现。它是由基因的加性效应决定的,是可遗传的部分。 特殊配合力(SCA):指两个特定亲本所组配F1在某种数量性状上的表现。特殊配合力是由基因的非加性效应决定的即受基因间的显性和超显性以及上位性等效应所控制的,只能在特定的组合中由双亲的等位基因和非等位基因间的互作而反映出来,是不能遗传的部分。 7、遗传脆弱性:遗传脆弱性是由于生物本身的遗传构成在生物胁迫和非生物胁迫下,由于选择、突变、遗传漂变而引起的群体内基因平衡被打破的现象。比如:遗传多样性的大幅度减少和品种的单一化,增加了对对严重病虫害抵抗能力的遗传脆弱性,即一旦发生新的病害或寄生物,会产生新的适应性而使作物失去抵抗力。 作物起源中心学说的主要内容。作物起源中心有两个主要特征:基因的多样性和显性基因频率高;最初始的起源地为原生起源中心;在一定的生态环境中,一年生草本作物间在性状的遗传变异上存在一种相似的平行现象;根据驯化的来源,将作物分为两类,原生作物和次生作物。

作物育种学总论期末试卷及答案

作物育种学总论期末试 卷及答案 TPM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TPMK5AB- TPMK08- TPMK2C- TPMK18】

华南农业大学期末考试试卷(A卷)201*-201*学年第二学期考试科目:植物育种学 考试类型:(闭卷)考试考试时间:120 分钟 学号姓名年级专业 10级农生、农信、农贸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30空,每空0.5分,共15分) 1、自然异交率≤4%是典型的自花授粉作物,自然异交率在50%~100%之间的是典 型的作物,自然异交率介于两者之间的是作物。 2、现代化农业对作物品种的要求是、、、适应机械化。 3、下列作物的品种间杂交第一代是否分离?(在空白处注明是或否)小 麦;甘薯;玉米。 4、根据瓦维洛夫的学说,作物起源中心有两个主要特征,即基因的多样性和显性 基因的频率较高,所以又可名为基因中心和中心。 5、杂交育种中,单交组合代分离最大,复交组合代分离最大。 6、〔(甲×乙)×甲〕×甲的杂交式中,甲为亲本,乙为亲 本。 7、诱变育种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方面,育成大量和提供大 量。

8、诱变育种的M 代应采取方法控制分蘖,只收获上的种 1 子。 9、远缘杂交主要有两方面的障碍:和。 10、同源多倍体无论植株、器官还是细胞的最大特征是。 11、遗传的雄性不育分为:和两种类型。 12、环境胁迫可分为:、和三大类。 13、作(植)物抗病性机制有:、、 和等。 14、根据雄性不育的花粉败育特征,可以将花粉败育分为:无花粉 型、、圆败和染败等四种类型。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作物育种的基本目的是培育符合()的新品种。 A.自然条件 B.生产条件 C.经济条件 D.人类需要 2、种质资源就是指作物的()。 A.所有品种 B.地方品种 C.新品种 D.一切基因资源 3、水稻品种南种北引时,以()易于成功。

育种学复习重点

绪论 1.作物品种的概念:人类在一定的生态和经济条件下,根据人类的需要所选育的某种作物的一定群体;这种群体具有相对稳定性的遗传特性,在生物学,形态学及经济性状上的相对一致性,与同一作物的其他群体在特征、特性上有所区别;这种群体在相应的地区和耕作条件下种植,在产量、抗性、品质等方面都能符合生产发展的需要。 2.作物育种学是研究选育和繁育作物优良品种的理论和方法的科学。 3.作物育种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育种规律;培育新品种,实现品种良种化;繁育良种,实现种子标准化。 4.作物育种学的性质:人工进化的科学;综合性应用的科学;实践性强。 5.作物育种学主要内容:育种目标的制定和实现目标的相应策略;种质资源的搜集、保存、研究、利用和创新;选择的理论和方法;人工创新变异的途径、方法及技术;杂种优势利用的途径和方法;目标性状的遗传、鉴定和选育方法;作物育种各阶段的田间实验技术;新品种的审定、推广和种子生产 第一章作物的繁殖方式极品种类型 1.作物的繁殖方式:有性繁殖,主要包括自花授粉,异花授粉,常异花授粉。还有两种特 殊方式是自交不亲和性和雄性不育性。无性繁殖包括植株营养体繁殖和无融合生殖无性繁殖。无融合生殖包括无孢子生殖,二倍体孢子生殖,不定胚生殖,孤雌生殖。 2.作物品种的类型:自交系品种,杂交种品种,群体品种,无性系品种。 3.自交系品种:又称纯系品种,是对突变或杂合基因型经过连续多代的自交加选择而得到 的同质纯和品种。包括了自花授粉作物的常规品种和异花授粉作物的自交系。 4.自交系的理论亲本系数:具有亲本纯合基因型的后代植株数达到或超过87%,就是自交 系品种。 5.自交系的育种特点:1、自交+ 单株选择,连续自交下选择纯合优良的基因型。2、创 造丰富变异群体从中进行单株选择。 6.杂交种品种:指在严格选择亲本和控制授粉的条件下生产的各类杂交组合的F1植株群 体。 7.杂交种遗传特点:个体内基因型高度杂合,个体间基因型有不同程度的异质性。 8.杂交种育种特点:自交系间杂种优势最强①连续自交选择获得纯合的、一般配合力高 的自交系。②测定自交系间杂交组合的特殊配合力,配得强优势组合。③育种中注意选择利于制种的性状,如柱头外露、双亲花期差距、母本雄性不育性的稳定性、父本花粉量等。 9.群体品种:1. 异花授粉作物的自由授粉品种:品种内植株间、及与相邻的异品种间随机 授粉,包含杂交、自交和姊妹交产生的后代。故其个体的基因型是杂合的,群体是异质的,保持一些本品种的主要特征。2. 异花授粉作物的综合品种(synthetic cultivar): 是由一组选择的自交系采用人工控制授粉和在隔离区多代随机授粉组成的遗传平衡的群体。个体内杂合、个体间异质,但具一个或多个代表本品种的性状。3. 自花授粉作物的杂交合成群体(composite-cross population):由二个以上自交系品种杂交后繁殖出的分离的混合群体,最后将成为一个多种纯合基因型的混合群体。个体纯合,个体间异质,但主要农艺性状表现差异较小。4. 多系品种:由若干个近等基因系(near-isogenic lines)的种子混合繁殖而成。 10.群体品种育种特点:群体品种育种的基本目的是创建和保持广泛的遗传基础和基因型多 样性,故在育种上具有以下特点:①选择原始亲本,根据育种目标,选择若干个有遗

(完整word版)作物育种学总论期末考试题

作物育种学总论期末考试参考答案 一、选择与填空(30分,每空1分) 1、根据种质资源的类型与性质,可以将种质资源分为地方品种、主栽品种、 原始类型、野生近缘种等。 2、常用的植物遗传转化方法有:农杆菌介导法、基因枪法、花粉管介导法。 3、选择的实质就是造成有差别的生殖率,从而能定向的改变群体的遗传组成。基因频率与 基因型频率是群体遗传组成的标志。 4、“先杂后纯”和“先纯后杂”分别是指组合育种、优势育种育种途径。 5、只改善某一品种的1~2个缺点,常采用回交或诱变育种途径。 6、亲本性状互补是杂交育种亲本选配的重要原则,它的含义是①不同性状互补,②同一性状不同单位 性状互补。 7、回交育种对非轮回亲本的要求是输出性状特别优良,并是质量性状。 8、多倍体育种时常用的诱变剂是秋水仙素,它的作用原理是作用于正在有丝分裂的细胞,能抑制纺 锤丝的形成,而不抑制染色体的复制,从而使细胞的染色体加倍;多倍体的鉴定方法有形态鉴定、染色体计数、流式细胞仪鉴定等。 9、根据遗传,作物雄性不育系可分为:核雄性不育系、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 基因工程雄性不育系等。 10、根据品质测定的方法,可将果树、蔬菜的品质分为感官品质和化学品质。其中化学品质又可分为 营养品质、卫生品质和药用品质。 11、对某一数量性状进行选择时,入选亲本的后代群体的平均值与最初原始群体平均值之差,称为 C 。 A、遗传力 B、选择差 C、遗传进度 D 、选择强度 12、母系选择法常用于 A 的选择。 A、异花授粉作物 B、常异花授粉 C、自花授粉作物 D无性繁殖园艺作物 13、在杂交育种中只对F1进行选择的园艺作物是 D 。 A、异花授粉作物 B、常异花授粉 C、自花授粉作物 D无性繁殖园艺作物 14、单子传代法最适用于 C 杂交后代的选择。 A、行株距大的自花授粉园艺作物 B、行株距小的自花授粉园艺作物 C、行株距大的异花授粉园艺作物 D、行株距小的异常花授粉园艺作物 二、名词解释:(2分×10=20分) 1、驯化引种:如果引入地区与原分布区自然条件差异较大,或引种植物适应范围较窄,只有改变其遗

2015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考题答案

2015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考题答案 绪论 1. 1999年,由英国剑桥大学文理学院的教授们发起,就“谁是人类纪元第二个千年第一思想家”进行了校内征询和推选。投票结果是:马克思第一,爱因斯坦第二。随后,英国广播公司以同一问题在全球互联网上公开征询。一个月下来,汇集全球投票结果,仍然是马克思第一,爱因斯坦第二,牛顿和达尔文位列第三和第四。试结合你对马克思的认识,以及当前中国的社会现实,谈谈我们为什么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参考答案: (1)关于马克思。卡尔·马克思(1818年5月5日-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被称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无产阶级的精神领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马克思是德国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哲学家、经济学家、革命家和社会学家。主要著作有《资本论》、《共产党宣言》等。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在此基础上,马克思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伟大变革。 (2)关于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意义。如果从狭义意义上来讲,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观点和学术体系,如果从广义发展的角度来看,马克思主义不仅包括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和学说,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因此从这种意义上来讲我们还不太讲马克思主义是一百多年前的理论,它还是由马克思、恩格斯一百多年前创立并在此后得到不断发展的理论,从这个意义上来讲马克思主义并非是过去时而是现在进行时或者现在完成进行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没有也永远不会过时,马克思主义内在本质决定他能够永葆时代的价值,为什么当今时代离不开马克思?可能从三个层面来讲,一个是马克思所针对的时代的问题到今天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他提出的解决措施仍然具有一定的价值。其二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的前瞻性,既属于那个时代也是超越那个时代,它关于未来社会的预测步骤

作物育种学重点名词解释

1作物品种:某一栽培作物适应于一定的自然生态和生产经济条件,具有相对稳定的遗传性和相对一致性,生物特性和形态特征与同一作物的其他类似群体相区别的生态类型。 2自交系品种:是对突变或杂合基因型经过连续多代的自交加选择而得到的同质纯合群体。 3杂种品种:是在严格选择亲本和控制授粉的条件下生产的各类杂交组合的F1植株群体。 4无性系品种:是由一个无性系或几个遗传上近似的无性系经过营养器官繁殖而成的。 5地方品种:一般是指在局部地区内栽培的品种,多未经过现代育种技术的遗传修饰,所以又成农家品种。 ?野生近缘种:指现代作物的野生近缘种及与作物近缘的杂草,包括介于栽培类型和野生类型之间的过度类型。 ?体细胞杂交:诱导两个不同亲本的原生质体互相融合形成异核体,异核体再生出细胞壁进而在有丝分裂的过程中发生核融合。这一过程称为 ̄ ̄ 6作物的育种目标:是指在一定的自然、栽培和经济条件下,计划选育的新品种应具备的优良特征特性,也就是对育成品种在生物学和经济学性状上的具体要求。 7高光效育种:是指通过提高作物本身光合能力和降低呼吸消耗的生理指标而提高作物产量的育种方法。 8选择育种:是指对现有品种群体中出现的自然变异进行形状鉴定、选择并通过品系比较试验、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培育农作物新品种的育种途径。 9混合选择育种:是从原始品种群体中,按育种目标的统一要求,选择一批个体,混合脱粒,所得的种子下季与原始品种的种子成对种植,从而进行比较鉴定,如经混合选择的群体确比原品种优越,就可以取代原品种,作为改良品种加以繁殖和推广。 10杂交育种:不同品种间杂交获得杂种,继而在杂种货代进行选择以育成符合生产要求的新品种。 11远缘杂交:通常将植物分类学上不同种、属或亲缘关系更远的植物类型间所进行的杂交称为远缘杂交。 12异附加系:是在某物种染色体组的基础上,增加1个、1对或2对其他物种的染色体,从而形成1个具有另一物种特性的新类型个体。 13异置换系:是指某物种的一对或几对染色体被另一物种的一对或几对染色体所取代而成的新类型个体。

(完整版)作物育种学总论整理

作物育种学总论整理 绪论 1.作物品种的概念:是人类在一定的生态条件和经济条件下,根据人类的需要所选育的某种作物的一定群体。具有三性(DUS):特异性(Distinctness) 、一致性(Uniformity)、稳定性(Stability)。 2.作物品种类型:纯系品种、杂种品种、综合品种、无性系品种。 3.优良品种:指在一定地区和耕作条件下能符合生产发展要求,并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品种。生产上所谓的良种,包括具有优良品种品质和优良播种品质的双重含义。 第一章作物的繁殖方式与品种类型 1.不同作物的授粉方式: 自花授粉作物(<4%): 水稻、小麦、大麦、大豆等 异花授粉作物(>50%): 玉米、黑麦、甘薯、白菜型油菜 常异花授粉作物(5-50%): 棉花、甘蓝型油菜、高粱、蚕豆等 2.自交不亲和性:具有完全化并可形成正常雌雄配子,但却上自花授粉结实能力的一种自交不育性。 3.雄性不育性:植物的雌蕊正常而花粉败育,不产生有功能的雄配子的特性。 4.无性系:由营养体繁殖的后代。 5.无融合生殖:植物的雌雄性细胞不经过正常受精和两性配子的融合过程而直接形成种子以繁衍后代的方式,包括无孢子生殖、二倍体孢子生殖、不定胚生殖、孤雌生殖、孤雄生殖。 6.自交的遗传效应 ①保持纯合基因型 ②使杂合后代基因型趋于纯合、并发生性状分离Xmn=(1-1/2n)m ③自交引起杂合基因型的后代生活力衰退 7.异交的遗传效应 ①异交形成杂合基因型(杂交) ②异交增强后代的生活力 8.自交系品种(纯系品种):突变或杂合基因型连续自交和选择育成的基因型同质纯合群体。 9.杂交种品种:在严格选择亲本(自交系)和控制授粉的条件下生产的杂交组合的F1植株群体。 10.群体品种:遗传基础复杂、群体内植株基因型有一定程度的杂合或异质性的一群植株群体。 11.无性系品种:由一个或几个近似的无性系经过营养器官的繁殖而成的一个群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5年修订版)思考题参考答案资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5年修订版)思考题参考答案 绪论 1. 1999年,由英国剑桥大学文理学院的教授们发起,就“谁是人类纪元第二个千年第一思想家”进行了校内征询和推选。投票结果是:马克思第一,爱因斯坦第二。随后,英国广播公司以同一问题在全球互联网上公开征询。一个月下来,汇集全球投票结果,仍然是马克思第一,爱因斯坦第二,牛顿和达尔文位列第三和第四。试结合你对马克思的认识,以及当前中国的社会现实,谈谈我们为什么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参考答案:(1)关于马克思。卡尔·马克思(1818年5月5日-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被称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无产阶级的精神领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马克思是德国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哲学家、经济学家、革命家和社会学家。主要著作有《资本论》、《共产党宣言》等。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在此基础上,马克思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伟大变革。 (2)关于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意义。如果从狭义意义上来讲,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观点和学术体系,如果从广义发展的角度来看,马克思主义不仅包括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和学说,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因此从这种意义上来讲我们还不太讲马克思主义是一百多年前的理论,它还是由马克思、恩格斯一百多年前创立并在此后得到不断发展的理论,从这个意义上来讲马克思主义并非是过去时而是现在进行时或者现在完成进行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没有也永远不会过时,马克思主义内在本质决定他能够永葆时代的价值,为什么当今时代离不开马克思?可能从三个层面来讲,一个是马克思所针对的时代的问题到今天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他提出的解决措施仍然具有一定的价值。其二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的前瞻性,既属于那个时代也是超越那个时代,它关于未来社会的预测步骤已经实现,而我们当下已经为他实现更高目标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其三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世界发展的一般规律,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指导价值。如果站在今天来看,当然会遇到很多新的问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某些具体判断可能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但是经典原理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尤其是社会化大生产与私人占有相矛盾,资本与矛盾相冲突,东方与西方相冲突,仍然是我们这个时代所遇到要解决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这个时代仍然需要马克思。人类千年更迭之时,为什么马克思在西方的主流媒体发起的千年伟人评选中获得认可?因为马克思科学地预见了其后一百五六十年来的世界经济与政治演化的大趋势,说明马克思的学说仍然是我们这个时代所需要的理论。 2、有一种观点认为,阶级性与科学性是不相容的,凡是代表某个阶级利益和愿望的社会理论,就不可能是科学的。你怎么评价这样的观点?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参考答案:这种观点不正确。阶级性是具体的,阶级性和科学性是否相容的问题关键取决于所指称的阶级是否有自己的私利,从而制约这个阶级对科学的态度。一般来说,一个阶级有自己的私利,当科学的运用有可能危害他的私利时,这时阶级性和科学性往往是不相容的。历史上剥削阶级的阶级性往往与科学性不相容,道理就在于这里。而无产阶级革命

园艺作物育种学总论期末考试参考答案-----

园艺作物育种学总论期末考试答案 一、选择与填空(30分,每空1分) 1、根据种质资源的类型与性质,可以将种质资源分为地方品种、主栽品种、 原始类型、野生近缘种等。 2、常用的植物遗传转化方法有:农杆菌介导法、基因枪法、花粉管介导法。 3、选择的实质就是造成有差别的生殖率,从而能定向的改变群体的遗传组成。基因频率与 基因型频率是群体遗传组成的标志。 4、“先杂后纯”和“先纯后杂”分别是指组合育种、优势育种育种途径。 5、只改善某一品种的1~2个缺点,常采用回交或诱变育种途径。 6、亲本性状互补是杂交育种亲本选配的重要原则,它的含义是①不同性状互补,②同一性状不同单位性状互补。 7、回交育种对非轮回亲本的要求是输出性状特别优良,并是质量性状。 8、多倍体育种时常用的诱变剂是秋水仙素,它的作用原理是作用于正在有丝分裂的细胞,能抑制纺锤丝的形成, 而不抑制染色体的复制,从而使细胞的染色体加倍;多倍体的鉴定方法有形态鉴定、染色体计数、流式细胞仪鉴定等。 9、根据遗传,园艺作物雄性不育系可分为:核雄性不育系、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基因 工程雄性不育系等。 10、根据品质测定的方法,可将果树、蔬菜的品质分为感官品质和化学品质。其中化学品质又可分为营养品质、 卫生品质和药用品质。 11、对某一数量性状进行选择时,入选亲本的后代群体的平均值与最初原始群体平均值之差,称为 C 。 A、遗传力 B、选择差 C、遗传进度 D 、选择强度 12、母系选择法常用于 A 的选择。 A、异花授粉作物 B、常异花授粉 C、自花授粉作物 D无性繁殖园艺作物 13、在杂交育种中只对F1进行选择的园艺作物是 D 。 A、异花授粉作物 B、常异花授粉 C、自花授粉作物 D无性繁殖园艺作物 14、单子传代法最适用于 C 杂交后代的选择。 A、行株距大的自花授粉园艺作物 B、行株距小的自花授粉园艺作物 C、行株距大的异花授粉园艺作物 D、行株距小的异常花授粉园艺作物 二、名词解释:(2分×10=20分) 1、驯化引种:如果引入地区与原分布区自然条件差异较大,或引种植物适应范围较窄,只有改变其遗传性才能适应新环境或必需采用相应的农业措施,使其产生新的生理适应性的称作驯化引种。 2、母系选择法:与系谱法的区别主要是在入选株不进行隔离,对花粉来源不加控制,选择只是根据母本的性状进行,所以称为母系选择法,又称为无隔离系谱选择法。 3、播种品质:与种子播种成苗相关的性状,包括发芽率、发芽势、千粒重等指标。 4、异源多倍体:来源于不同亲本的基因组进行融合获得的多倍体称异源多倍体。 5、新品种保护:植物新品种,是指经过人工培育的或者对发现的的野生植物加以开发,具备新颖性、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并有适当命名的植物品种。。 6、特殊配合力:也称组合配合力,是指某两个亲本所配特定的杂交组合与所涉及的一系列杂交组合平均值相比,其生产力高低的指标。即指某种特定组合的实际观察值(如产量或其它性状值)与根据双亲的普通配合力所预测的期望值的离差。 7、自交不亲和系:系统内植株雌蕊正常,授予外来的花粉能正常结籽,但系统内花期自交不结籽或结籽率很低的系统。 8、临界剂量:受辐射处理后材料的存活率或生长量是对照40%的剂量。 9、体细胞杂交:也称原生质体融合,是在离体条件下将同一物种或不同物种的原生质体进行融合培养并获得杂种

马克思第一章思考题作业及答案

第一章思考题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 答:一、如何理解物质观: 1、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不依赖于人的感觉而存在,通过人的感觉为人所感知、复写、摄影和反映。 2、物质是世界唯一的本源,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 3、物质世界是联系的,发展的,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 4、时间与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5、不仅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二、马克思主义物质观至今都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指导意义。 它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和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我们通过实践改造客观物质世界,就要充分认识是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人的实践活动依赖于客观物质世界,而客观世界的规律性更制约着人的实践活动。就要在马克思主义物质观指导下,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实际的发展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更好地认识和改造客观物质世界,以取得社会主义实践和各项事业的胜利。 2、如何理解“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试运用这一观点,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三者是如何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 (一) 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实践首先是物质生产实践,是人以自身的活动调整和控 制人与自然之间物质变换的过程。 (二) 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人们通过实践活动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和改造人自 身,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即社会的物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领域。(三) 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首先是通过物质生产,所 以说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当人类进入阶级社会后,社会基本矛盾集中地表现为阶级斗争,阶级斗争就成为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有阶级斗争就可能暴发社会革命,社会革命和改革是推动社会变迁和进步的重要力量;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杠杆;历史主体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社会发展的动力只能存在于人的实践活动中,物质生产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而生产力就是人们的实践能力的结果。社会发展不过是人的实践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中展开的过程。社会历史的变迁和进步是人们改造社会的实践活动的实际体现。 3、在追求中国梦的过程中,应该怎样把握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 正确理解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辩证统一的关系,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一个重要问题。首先,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 其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人们通过自觉活动能够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自觉能动性是人与动物的重要区别。尊重事物发展的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实践是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统一的基础。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必须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坚持实践的基本途径;具备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坚持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辩证统一的原理,在社会历史领域必须认识和处理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向与主体选择的关系。 1.正确处理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从实际出发,最根本的就是要从物质世界固有的规律出发,遵循客观规律,正确处理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坚持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 首先,尊重客观的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之前提。主观能动性不等于主观盲目性、随意性,不等于胡思乱想,蛮干一通。要从实际出发,按照客观规律办事。人们的实践活动越是建立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主观能性也就发挥得越充分,越有效,反之,则一定会

作物育种学

作物育种学总论复习资料 绪论 1、作物育种学:是研究选育及繁殖作物优良品种的理论与方法的科学。 2、作物品种:是人类在一定的生态条件和经济条件下,根据人类的需要所选育的某种作物的一定群体;这种群体具有相对稳定性的遗传特性,在生物学、形态学及经济学性状上的相对一致性,与同一作物的其他群体在特征,特性上有所区别;这种群体在相应的地区和耕作条件下种植,在产量、抗性、品质等方面都有符合生产发展的需要。 3、简述作物育种学的特点和任务:答:(1)特点:作物育种学是作物人工进化的科学,是一门以遗传学、进化论为主要基础的综合性应用科学,它涉及植物学、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生物统计与实验设计、生物技术、农产品加工学等领域的只是与研究方法。作物育种学与作物栽培学有着紧密的联系。(2)任务:A、研究作物遗传性状的基本规律;B、搜集创造和研究育种资源,培育优良新品种; C、繁育良种,生产优良品种的种子。 3、自然进化:由自然变异和自然选择突变发展的进化过程。 4、人工进化:是指由于人类发展生产的需要,人工创造变异并能进行人工选择的进化,之中包括有意的利用自然变异及自然选择的作用。 5、生物进化的三大要素及相互关系:变异、遗传和选择遗传和变异是进化的内因和基础,选择决定进化的发展方向。 6、品种:是指某种一栽培作物适应于一定的自然生态和生产经济条件具有相对的稳定的遗传性和充分一直的生物学特性与形态学特征,并以此与同一作物的其他类似群体相区别的生态类型。 第一章作物的繁育方式及品种类型 1、说明作物繁殖方式的种类和各类作物群体遗传特点及代表作物:(1)作物繁殖的方式有: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2)有性繁殖植物主要有自花授粉作物、异花授粉作物和常异花授粉作物: A、自花授粉是指痛一朵花的花粉传到同一花朵的雌蕊柱头上,代表的作物有水稻、大麦、小麦、大豆、豌豆、花生、烟草、绿豆亚麻等,自花授粉作物的自然异交率一般低于1%,不超过4%。 B、异花授粉是雌蕊柱头接受异株或异花花粉授粉的,代表作物有玉米、黑麦、向日葵、白菜型油菜、甘蔗、甜菜、大麻、三叶草的呢过,异花授粉的自然异交率至少在50%以上。 C、常异花授粉是指一种作物同时依靠自花授粉和异花授粉两种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