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教师资格证科目二知识点总汇

教师资格证科目二知识点总汇

教师资格证科目二知识点总汇
教师资格证科目二知识点总汇

1、选择题——理解意思

学科课程——以知识为中心,书本的东西

活动课程——做中学,玩游戏

分科课程——语、数、英……

综合课程——两个学科领域组成课程。如:品德与社会

国家课程——国家课程是一级课程,国家课程是国家规定的

地方课程——某地的特殊情况开发的课程,二级课程

学校课程(校本课程)——选修课为主,三级课程

基础型课程——培养每个学生都会三基(读、写、算)

拓展型课程——开阔学生的视野,如艺术团队活动

研究型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研究能力

必修课程——国家、地方、学校规定要学习的课程

选修课程——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

显性课程——公开课程,直接的看到的明显的。如:课程表

隐型课程——潜在的形式,校风,环境,制度,看不到形式

知识中心课程论—以学科教学为核心

学习者中心课程论—以学生兴趣,爱好为核心

社会中心课程论——课程重点放在当代社会问题上

CIPP评价模式——评价的特别全面

目的游离模式——不按规矩来,中途可能会改

档案袋评价设计——学生的作品

纵向组织——由易到繁,从已知到未知,先后顺序,侧重知识的方面对应学科课程

横向组织——以问题为核心内容,强调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和知识的广度,对应综合课程

直线式——安排过的内容不再重复,一条线前进

螺旋式——同一课程内容前后重复出现

课程计划(教学计划)-课程设置、课程开设顺序及时间分

课程标准——编教材评估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

教材——广义:有关教学的都是。侠义:教科书、课本

感觉——刚出生的孩子,感觉世界;对客观事物。当前直接发生的事。对个体事物的反应感受性——感受能力的强和弱

感觉阈限——所需刺激强度的临界值

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叫

绝对感受性—把这种对最小刺激量的感受能力叫

差别感觉阈限—慢反应,

差别绝对性—快反应

明适应——由暗到明,如从电影院凑出去大街,刺眼睛

暗适应——由明到暗,白天进电影院,过了一会就看得见

听觉适应——工厂强烈的机器声,听久了就觉得不吵了

嗅觉适应——入芝兰之室……闻久了旧习惯了

继时对比——吃完糖吃橘子感觉橘子很酸,吃完中药喝白开水感觉水很甜

同时对比——两个灰色的图形,在黑背景的没有白背景白

联觉—看红黄橙感觉暖,蓝绿感觉冷。割玻璃声音感觉寒冷

感觉补偿——某种感官系统坏了其他感官补上

知觉——直觉是人脑对当前某个物体的整体反应,如看到一个完整的事物—苹果,就是知觉

第一印象——一次见面、面试、相亲、礼仪

晕轮效应——只看到好的一面,没看到不好的。

刻板效应——固定的看法-以偏概全。如:小明蠢,山东人魁梧,很能干。但并不是每个山东人都能干

近因效应——熟人之间的;以现在的做法覆盖以前的

投射效应——认为他人也具备与自己相识特征

知觉的整体性——正方形,散了也是一个正方形

知觉的理解性——要自己理解,落一叶子就猜秋天来了,猜

知觉的选择性——选择部分刺激当人事对象,其余当背景

知觉的恒常性——还是那个东西,永远都不会变

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不小心看到的,不需要意志力的

有意注意(随意注意)—要意志力、的有目的,积极的上课、听课

有意后注意(随意后注意)——有自觉目的,不需要一直努力的。如:电脑打字不看键盘、骑车、织毛衣

注意的广度(注意的范围)——如:有人能一目十行,有人不能;出现3秒石头,你一下能数几个

注意的稳定性——看一个东西,你看的越久说明越稳定

注意的分配——一边一边、一心多用、边上课,边观察学生

注意的转移——主动从一件事转移到另一件事去咯

瞬时记忆(感觉记忆)——2秒以内、时间极短、容量较大、形象鲜明、图像和声像编码

短时记忆(工作记忆)——一分钟以内、时间短、容量有限7+2-2的范围、如打字员打字长时记忆——容量无限;回忆小学时候的事情

外显记忆——有意识的、主动地、自发的、

内隐记忆——无意识的、不自觉产生的

前摄抑制——先学习的影响后学习

倒摄抑制——后学习的影响先学习一共背几遍×150% 背多几遍×50% 想象——对已知的图形进行加工的心理过程:读诗歌,头脑浮现对应的场景。

再造想象——再一次进行创造的,二手的、如:读红楼梦想到了林黛玉

创造想象——原创的、设计师、没有的、

间接性——不能直接认识的东西、由表及里。医生听诊,把脉、通过言行举止,了解内心世界

概括性——透过事物看本质、不管怎样的三角形都是三角形

变式——例举无关方面的变化;如:讲直角三角形本质特征有直角,然后讲到非本质特征直角方位去了

概念——给一个东西下定义的过程;如:小学生把乌鸦,燕子,定义为鸟

感知动作思维——感觉自己会了,小孩骑在椅子上说会开汽车了

具体形象思维——算数的时候、数手指头

抽象逻辑思维——概括文章中心思想、科学假设的提出

集中性思维——一题一解

发散性思维——一题多解

流畅性——短时间内表达很多的观念国家、家庭、庭院、院子、子弹、。。。。。。。。

变通性——举一反三,变化多端,触类旁通

独特性——对问题有了新颖的见解,别人想不到的

图式——图式即认知结构。西瓜是甜的,牛奶有营养。

同化——增加对一个东西的看法,丰富原有的认知结构

顺应——并不是所有牛奶都是好的、改变原有图式

平衡——通过同化、顺应达到的

感知运动阶段0-2岁——靠感觉动作知觉世界、客

前运算阶段2-7岁——思维不可逆,一切以自我为中心泛灵论

具体运算阶段7-12岁——具有守恒关系,可以在被人的角度想事,有抽象概念

形式运算阶段段11、12岁以上——抽象逻辑思维、假设演绎推理

定势——做完一道数学题,有助于再做相同的题目、不利于做不同类型的题目

原型启发——从其他事物得到启发

道德感—看到有人插队就生气、对自己、别人、集体的道德

理智感——智力活动产生的情感体验;做对题了开心上天

美感——根据审美标准评价自然现象或工艺品、赞美、歌颂对丑陋、粗野性为蔑视是美感心境——持久型;感觉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激情——短暂的;大喜大悲;重大成果的狂喜,失败悲伤

应激——急中生智、急刹车、考试紧张;立刻下判断

双趋冲突——两个都想要,但只能选其一,出题类型:即想又想、两者取其一

双避冲突——左右为难、两个都不想要,必须选一个

趋壁冲突——既想又怕、对事物选择困难、有好有坏、不知怎么选

多重趋壁冲突——多个事物选择困难,有好也有坏、一定要选一个

自觉性——能够为某些事做出努力,坚持自己正确的意见

果断性——迅速有效的执行决定

自制性——控制自己的情绪、约束自己的言行

坚持性——坚持到底、从始至终

独特性——人心不同,各如其面

稳定性——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考0分的同学一直考0分

整合性——

功能性——人格决定一个人生活方式;不同的人格决定不同的命运

权威型(民主型)—这种教养方式出来的儿童独立、自尊、自强、善于交往、社会责任感强专断型——焦虑、退缩、不快乐、缺乏社会责任感、叛逆心

溺爱型——不成熟、依赖性强、缺乏自信、责任感、冲动性

忽视型——具有攻击性、感情冷漠、犯罪倾向

性格的态度特征—对自己、他人、社会、工作、劳动学习的态度特征、乐于助人还是自私性格结构的核心意义

性格的意志特征—有人做的好,有人虎头蛇尾

性格的情绪特征—有人能适当控制自己的情感

性格的理智特征—解决问题了表现出来的一种固有特征

场独立型——不依赖周围的环境,有自己的内在方式

场依存型——参照别人,看到别人是怎样自己则怎样

冲动型——反应快、精确性差

沉思型——反应慢、正确率高

继时型——一步一步分析问题,时间有明显的前后顺序

同时型——解决问题的方式是发散式的、多种假设

自我认知——自己对自己的认知

自我体验——自己情绪上面的表现

自我控制——自己控制自己的行为

共同特质——群体共有的,如北方人刚,南方人弱

首要特质——一个人最有开阔性的特质、一个词描述清楚

如诸葛亮机智

中心特质——用一个人的身上要用多个词描述

次要特质——如:一个人在外面粗鲁,在家就孝顺

流晶智力——先天的具有的、非遗传的,如背诵能力强

晶体智力——后天环境的学习

春:胆汁质——精力旺盛、刚强、感情用事、冲动为特征狗

夏:多血质——反应迅速、动作敏捷、活泼好动、情绪不稳猫

秋:粘液质——有耐心、踏实、沉着冷静、死板、缺乏生气不灵活的猫

冬:抑郁质——外表温柔、孤独、行动缓慢、多愁善感猪

本我原则——以自我为中心,怎么开心怎么来

自我原则——以社会接受的方式行为、抑制本我原则

超我原则——家长、老师对我的要求的内化、抑制不容于社会的冲动

勤奋感对自卑感(6-11岁)——学龄期,得到了老师、家长的鼓励认可,越想挑战难的,反之,教育不当,形成自卑

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人清自己的性格

特点,兴趣,爱好,反之,角色混乱

学习——后天的、非本能、持久的

语言信息——用语言信息传递知识,是什么,为什么

智慧技能——运用概念,规则办事情的能力,怎么做;如:怎么写作文

认知策略——调控认知过程的方法,怎么写学习的时候做笔记

动作技能——协调肌肉做动作;学习广播体操

态度——观念上的变化

获得——条件反射的形成

消退——狼来了的故事,没人搭理你,不理你

泛化——分不清、对相似的刺激做出同样的反应;如:看到绳子就以为是蛇

分化——分的清、对相似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如:分辨是不是妈妈的脚步声回家了

准备律——准备好了去学习,没准备好学习就很痛苦

练习律——准备好了就多练习,多做

效果律——练习完了,效果好,那以后常用

强化——增加行为惩罚——减少行为

正强化、正惩罚—给予:负强化、负惩罚、撤销

正强化——给予他想要的,增加他的行为

负强化——撤销他不想要的,增加他的行为

正惩罚——给予他不想要的,减少他的行为(打你死你,看你还敢不敢犯错)

负惩罚——撤销他想要的,减少他的行为(学生开小差,老师撤销他班干部,减少他开小差的行为)

消退——鸟都不鸟你惩罚——打死你,看你还敢不敢

自我强化——如果我考100分,我去吃屎

替代性强化——看到榜样受到强化而受到强化

直接强化——自己参加某活动受到强化

参与性学习——在做中学

替代性学习——通过观察别人进行学习

上位学习——往上学习的顺序,从小概念到大概念

苹果、橘子、水果、乌鸦、燕子、鸟……

下位学习——往下学习的顺序,从大概念到小概念

狗、哈士奇,金毛,阿拉斯加、

并列学习——平行关系。三角形,正方形,梯形

先行组织者技术——新旧知识之间的桥梁

完形顿悟说——不懂一定要懂,懂了就顿悟了

认知学习理论——主动思考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被动反应,把人当狗研究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的动态性,一千个人,一千种思想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人发展潜能

学习需要(内驱力)——内在的,发自内心的,自己想学习

学习期待(诱因)——对目标的期待,我期待考过教师证

高尚的学习动机——为别人想的,为中华崛起读书

低级的学习动机——为了自己想的,有利于自己的

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当下的,直接的,感觉很近的

远景的间接性动机—将来的,为将来考大学读书,感觉越大

内部学习动机——学习内容,自己想学,兴趣等

外部学习动机——不是发自内心的,为了拿证而学习

认知内驱力——我想学,发自内心的(最稳定靠谱持久)

自我提高内驱力——我想要地位;通过学习获得能力、成就

附属内驱力——(小学生)只想让老师家长表扬,赞美

追求成功的人——选择中等难度的任务,50%的难度

避免失败的人——倾向选择简单或很难的任务

习得性无助——我再怎么学习,再怎么努力,成绩还是差

正迁移——积极促进、数学好,物理也好

负迁移——阻碍干扰、学习完英文不会拼音了

顺向正迁移——学习了某事,促进了某事

逆向正迁移——现在学习的知识深化了对以前的知识的理解

顺向负迁移——学习了自行车,干扰了学三轮车

逆向负迁移——现在学习的英文,干扰了以前学习的拼音

顺向迁移——先学习影响了后学习

逆向迁移——后学习影响了先学习

水平迁移(横向迁移)——平等关系,学习三角形,圆形……

垂直迁移——难度差异,先学习鱼,促进水鱼、带鱼的理解

一般迁移(非特殊迁移)—将原理、原则和态度具体化,运用到具体事例中,学习力学原理,增进学重力学、听课认真,做作业也认真

具体迁移(特殊迁移)——动作直接用、字与字的影响,石-磊,金-鑫,eye-eyebell

形式训练说——训练智力、能力、

共同要素说——一种学习影响另一种学习

经验类化理论(概括化理论)——概括共同原理

感性知识——通过感知,反应当前

理性知识——反应内在本质属性

陈述性知识——用于回答,“是什么”“为什么”

程序性知识——关于“怎么做”“怎么办”

策略性知识——“怎么学”如何学习

符号学习——字母、单词、实物、图形、历史人物,时间

概念学习——掌握同类事物共同的关键特征、本质属性

命题学习——掌握概念间的学习、如:铁,是金属

实物直观——感知实物、参观、实验……

模象直观——模型,幻灯片,看视频

语言直观——直接告诉你,感知形象化语气

感性概括—外部特征的概括;小明打球小红听课老师漂亮

理性概况——大量案件,事实总结出来的要求

正例与反例——学习鸟的时候,举一个鸟类的例子;学习鸟的时候举一个非鸟的例子。突出鸟的特征

变式——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突出本质特征;讲鸟,以企鹅为背景;举一个例子突出原本的一个事物的牛逼

概括——总结、关键词

操作技能(动作技能,运动技能)做重要,做时候不需动脑

智力技能(心智技能,智慧技能)思考重做的时候需要动脑

能力——内在、稳定、不可控

努力——内在、不稳定、可控

任务难度——外在、稳定、不可控

运气——外在、不稳定、不可控

认知策略-学习者信息加工的方法和技术

复述策略-重复的、死记硬背、画横线

精加工策略-理解、口诀、记忆术、形象联想法、谐音联想法、关键词法、位置记忆法、做笔记、

组织策略-总结归纳、正理所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策略

元认知策略-管理着认知策略、计划策略、监控策略、调节策略

资源管理策略-时间管理、环境管理、学习工具的利用,人力资源的利用

道德认识--认识到什么是对的、错的,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道德情感-评价自己他人的行为到底符不符合自己的道德认识

道德意志-客服困难,自觉调节道德行为

道德行为-有道德意义的活动、衡量道德品质的重要标志

依从-行为盲目,被动、不稳定、随情景变化

从众-没有主见,很随意,没有不用意见

服从-有主见、有想法、放弃自己的想法

认同-行为有一定自觉性、主动性、稳定性、认同榜样,向雷锋学习

内化-高度自觉,主动、变成自身的信念,价值体系

自我中心阶段(2-5岁)-无组织,无道德,想怎么做怎么做

权威阶段(5-8岁)-对父母老师绝对尊重顺从

可逆性阶段(8-10岁)-规则是可以通过商量改变的,能同时考虑到行为的动机和结果

公正阶段(10-12岁)-维护社会公平

惩罚与服从去向阶段-受罚的是不好的不能做的,不会受罚的是好的,可以做的

相对功利取向阶段-符合我利益的是好的,可以做的,不符合我利益的是不好的,不可以做

寻求认可取向阶段-别人喜欢的行为是好的,不喜欢的行为是不好的。道德绑架

遵守法规取向阶段-有了法律观念,理性看待问题,力图维护社会秩序

社会契约取向阶段-遵守法律法规,但法律法规不是绝对正确的,可以修正,维护更多人的权益

普遍伦理取向阶段-依据个人良心办事,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价值辨析-围绕该不该扶老太太过马路,进行讨论

政治教育-爱国、爱党、社会主义民主教育

思想教育-人生观、世界观、理想教育、思想的传递

道德教育-良好的个性塑造和培养,同情的品质

心理健康教育-就算还有半瓶水也要保持乐观的心态

说服教育法-语言说服:讲解报告洽谈辩论指导阅读等

事实说服:参观访问调查

长善救失—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意因素

榜样示范法-伟人的典范教育者的示范学生中的好榜样

指导实践法-练习委托任务组织活动

情感陶冶法-人格感化环境陶冶艺术陶冶(孟母三迁)

品德评价法-对学生思想品德进行肯定或者否定的评价,使其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奖励或惩罚

品德修养指导法(个人修养法)-自觉学习,自我反省。包括学习、自我批评、座右铭、自我实践体验与锻炼等

认知模式-提出:皮亚杰深化:科尔伯格;道德判断力

体谅模式-把道德情感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性善论;发展道德情感;提出:彼得·德克菲尔

社会模仿模式-班杜拉创立;替代性学习

价值澄清模式-没澄清之前是混乱的状态;选择赞扬实践

学习困难综合证-是一种学习机能发展障碍、如:先天的缺少某种学习机能,计算困难,绘画困难,交往困难

儿童过度焦虑反应-担心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是自己自尊心和信心受挫。如:考试前的时候

心理辅导目标:一是学会调适,二是寻求发展

代币奖励法-是一种象征性强化物,如小红星盖章卡片作为代币

行为塑造法-指通过不断强化逐渐趋近目标的反应,形成较复杂的行为;多层次的

自我控制法-自我监督自我强化自我惩罚以改善自身行为

系统脱敏法(沃尔补)-建立焦虑层次,从最低级开始;如学生怕猫,先让他看猫照片,戴手套摸猫,最后抱猫

肯定性训练-针对自卑的人,1请为别人为自己做事,2拒绝他人无理要求而又不伤害对方3真实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情感

改善学生认知方法(ADCDE方法或称理性-情绪疗法)

A事件 B观念 C情绪 D这只是我的主观想法 E新观念

绝对化要求-通常以“必须”、“应该”来表示

过分概括化-刻板、以偏概全

糟糕至极-认为一件不好的事情如果发生将会非常可怕

来访者中心疗法-没有一件,只有引导,全身心在来访者的角度考虑

移情-咨询师在来访者的立场上体会他们的痛苦,看到问题

放任型-对班级管理不干预,容忍

权威型-老师最大,全班都得听我的

民主型-师生平等,善于倾听学生意见

舆论影响法-建立良好的班风

行为训练法-根据行为、习惯、规范要求

班级常规管理-制定规章制度、行为守则、规范

班级平行管理-通过集体影响个人,通过个人影响集体、马卡连柯提出

班级民主管理-人人参与,平等

班级目标管理-通过小目标形成总目标。德鲁克提出

自愿性-自己选

灵活性-内容形式多样化、不刻板

实践性-自己动手,做中学

自主性-学生自己组织、设计和动手

学科活动-课外活动的主体

群众性活动-很多人一起参加的

小组活动-课外、校外教育活动最主要的形式、

个别活动-单独进行,自己玩

效度-效度指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测验是否有效

信度-又称可靠度,一个测验多次测量结果的一致性程度。今天考几分,明天考几分。一份试卷对水平相当的人,测量结果一致

有效度一定有信度有信度不一定有效度

难度—试题难易程度。P=0.8,一道题10个人做,只有8个人√

区分度—测验对考生的不同水平能够区分的程度

认识的间接性-课本知识,课堂知识,二手知识

认识的交往性-师生互动的交往过程

认识的教育性-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认识的过程性-短时间学到人类长期探索形成知识强调过程

认识的简捷性-在老师的带领下,学生少走弯路。强调结果

领会知识是上课的中心环节,上课时教学工作的中心,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

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发展智力是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

形式教育论—只注重智力发展

实质教育论—只注重对学生知识的传授

教学原则

直观性原则-引导学生直接感知事物,模型,或形象语言

描绘,使学生丰富感性认识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

启发性原则-学生是学习主体,调到学习主动性,引导思考

循序渐进原则-由已知到未知,由具体到抽象

巩固性原则-在理解的基础上复习

因材施教原则-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联系实际解决理论知识;理论知识用到实践,培养学生的能力。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量理性原则-教学的内容、方法、分量和进度要合适学生的身心发展,使他们能接受的

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原则-树立马克思思想世界观人生观

讲授法-口头阐述;中小学运用最多的;分为讲述、讲解、讲读、讲演

谈话法-老师提问,学生思考。单独思考

讨论法-老师提问,一群人讨论群体思考

演示法-课堂上的,老师做,学生看

实验法-老师指导,学生做

参观法-非课堂的,组织学生到一定的地方直接观察

练习法-巩固知识

实习法-知识运用到实际情境,实践

情境教学法-教师主动创设场景,调动学生情绪

个别教学制-一对一的,最古老的

班级授课制-指广泛的教学方式。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进行阐述。1862年京师同文馆首先采用这一形式,(未实施)1902年{钦定学堂章程}在全国广泛推行;优:经济有效教师主导班集体作用系统知识不足之处:不利于因材施教,学生独立自主,教学形式不够灵活

班级授课的特殊形式——复式教学-两个年级以上的儿童放在一个课室,在我国农村山区人口少复式教学大有可为

分组教学制-外部分组:不分班,先按成绩能力分组。成绩好的在一起,不管年龄多大

内部分组-先按年龄分班,再按能力分组,先按年龄分,再按成绩分

个别教学—一对一的,现场教学,根据一定的教学任务到实地参观,操作

设计教学法-杜威学生基尔帕克里特提出,主张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己决定学习目的和学习内容

道尔顿制-教师指导学生使用参考书,和布置作业,由学生自学,独立完成作业

特朗普制-大班,小班,个人,三种教学形式结合起来;大班由,两个以上的班一起上课,小班20个人左右;个别教学学生独立完成作业,一部分老师布置,一部分自己选择

范例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应选择最典型的材料

抛瞄式教学模式-教学建立在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

掌握学习教学模式-布鲁姆;只要学习时间够长,所有学生都能掌握

程序教学模式-操作条件作用的应用,如APP刷题

非指导性教学模式-罗杰斯以学生为中心,精髓:给学生安全感

诊断功能-老师教的怎样,学生学的怎样,找原因

激励功能-考好了继续努力,考不好,反思奋进

调控功能-调整教学方法,学习方法

教学功能-备考,复习,模拟题

区分和鉴别功能-学校,教师,教学方法,学生,分优中差

相对评价-拿你去和别人比,选拔性质的、常模参照测验

绝对评价-和客观标准比。标准参照测验,过了就是行,没过不行

自身评价(个体内差异评价)-自己和自己在比

诊断性评价-教学前“摸底”因材施教,分班,分组

安置性评价(配置性评价)-主要就是分班,分组

形成性评价-教学中进行的,口头提问、课堂作业、小测验

总结性评价-教学后“评定”期中考、期末考

定性评价-平时观察,写评语:该生成绩稳定,能力强

定量评价-分数名次,你是班里的第几名,有90%成绩没你好

观察法-行为日记或写事报告

测验法-考试

调查法-问卷、访谈

自我评价法-用标准答案、核对表、录像机、自己评价自己

客观性原则-实事求是

整体性原则-不能以偏概全、评价内容的全面性

指导性原则-评价促进发展

科学性原则-依据科学方式,手段、教学

非指导性教学模式—罗杰斯,以学生为中心。精髓,给学生安全

诊断模式—老师教的怎样,学生学的怎样,找原因

激励功能—考好了继续努力,考不好反思奋进

调控功能—调整教学方法,学习方法

教学功能—备考,复习,做模拟题

区分和鉴别功能—学校、教师、教学方法、学生、分成优、中、差

相对评价—拿你去和别人比、有选拔性质的、常模参照测验

绝对评价—和客观标准比、标准参照测验、过了就行、没过不行、70分合格就行自身评价(个体内差异评价)—自己和自己在对比

诊断性评价—教学前“摸底”为了更好因材施教,分班分组

形成性评价—教学中进行的,口头提问、课堂作业,小测验

总结性评价—教学后“评定”期中考、期末考

定性评价—评价观察,写评语;该生成绩稳定,能力强

定量评价—分数名次、你是班里的第几名,有90%的学生成绩没你好

观察法—行为日记或写事报告

测验法—考试

调查法—问卷、访谈

自我评价法—用标准答案、核对表、录像机、自己评价自己

客观性评价—实事求是

整体性原则—不能以偏概全、强调评价内容的全面性

指导性原则—评价促进发展

科学性原则—依据科学方式、手段,教学

经验加反思等于成长

2.简答题

我国古代教育的特点

1.强烈的阶级性和等级性

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2.教育内容形式单一 4.身份地位的象征性

5.教学方法是崇尚书本要求学生死记硬背

6.教育组织形式是个别教学

近现代教育的特点

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2.初级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

3.教育的世俗化

4.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

20世纪以后的世界教育的特征

1.教育的终身化

2.教育的全民化——所有适龄儿童都进入小学

3.教育的民主化

4.教育的多元化

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行动研究特征

1.目的就是为了改进实践

2.研究的内容是教育教学中的问题

3.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研究与教学是合为一体的

4.研究的循环性

行动研究的步骤

1.发现问题

2.分析问题

3.设计研究方案

4.研究实施与资料收集

5.总结反思,确定下一步研究问题

6.整理和分析资料。撰写研究报告

个案研究步骤

1.确定个案

2.收集个案资料

3.分析和整理资料,寻找问题解决方案

4.方案实施

5.撰写研究报告和论文

叙事研究的步骤

1.发现研究问题

2.寻找叙事对象

3.搜集故事

4.撰写故事

5.分析故事,撰写研究报告或论文

实验研究使用的步骤

1.实验设计

2.实验实施

3.整理和分析实验数据,分析变量之间的关系,得出实验结论

4.撰写实验报告

5.进行扩大实验,以进一步验证实验结论

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2.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3.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

3.教育是进行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手段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具体表现如下: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

教育对政治经济的影响都表现在哪些方面?

1.教育能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的人才

2.教育可以促进政治民主

3.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政治和经济

教育的文化功能(教育对文化的促进作用)

1.教育的文化传承功能

2.教育的文化改造功能

3.教育的文化融合功能

4.教育的文化创新功能

遗传对人发展的作用

1.遗传的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2.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身心发展的过程及年龄特征

3.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环境对人发展的作用

1.对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

2.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由积极和消极之分

3.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具有主观能动性

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的独特功能有哪些?

1.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作出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4.学校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及其关系

1.德育:德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灵魂和统帅作用,为其他各育提供了方向性的保证

2.智育:智育在全面发展中教育中起着前提和支持作用,为其他各育提供了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

3.体育:体育在全面教育中起着基础作用,为其他各育提供物质基础

4.美育:美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动力作用

5.劳动技术教育:劳动技术教育可以综合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的作用

影响学制的因素(建立学制的依据)

1.学校极教育制度的建立,首先取决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情况

2.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受社会制度的制约,反映一个国家教育方针的要求

3.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还要考虑到人口状况

4.要根据青少年儿童的年龄特征

5.要吸取原有学制中的有用部分,参照外国学制的经验

我国当前的学制改革《中长期》

1.优先发展

2.育人为本

3.改革创新

4.促进公平

5.提高质量

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1.加强学前教育及其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2.提早入学年龄,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朝着综合统一的方向发展

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7.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

教师角色的更换

1.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2.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3.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4.教师应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5.教师是终身学习的践行者

教师的职业素养

1.道德素养

2.知识素养

3.能力素养

4.心里素养

5.身体素养

简述教师的成长途径

1.加强理论学习,优化知识结构

2.借鉴他人经验,加快自身发展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教育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产生于人类的生产劳动节,是传承社会文化节、传递生产经验收报告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教育主要批学校教育工作者,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工作者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教育的本质属性: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它有以下四方面的特点: 1、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是个体在社会的生存需要。 2、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3、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4、在教育这种培养人的活动中,存在着教育者、受教育者及教育影响三种要素之间的矛盾活动。 教育的社会属性: 1、教育具有永恒性。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 2、教育具有历史性。在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不相同,每个时期的教育具有自己的特点。 3、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教育受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制约,但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又具有相对独立性。,教育的独立性主要表现在:第一,教育具有继承性;第二,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第三,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20世纪以后的教育的新特点: 第一,教育终身化;第二,教育的全民化;第三,教育的民主化;第四,教育的多元化;第五,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 第一,关于教学原则:他提出教育要遵循人的自然发展的原则 第二,关于教学制度:他最早提出并系统论述班级授课制以及教学的原则、方法; 第三,关于教学思想:他提出要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经普通人的“泛智教育” 第四,关于教学内容:他规定了百科全书式的课程 第五,关于教学原则:他首次提出并论证了直观性、系统性、量力性、巩固性和自觉性等一系列教学原则。 他发表的〈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赫尔马特教育思想: 第一,他将伦理学和心理学的理论基础,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 第二,他强调教师的权威作用,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形成了传统教育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三中心论

教师资格证科目二复习讲义

第一章信息技术专业基础知识 (1)信息的定义 信息是关于事物运动状态和规律的表征;也可以说信息是用文字、数字、符号、图像、图形、声音、情景、状态等方式传播的内容。 (2)信息的基本特征 ①普遍性与客观性; ②载体依附性; ③价值性; ④时效性; ⑤共享性; ⑥真伪性。 2.信息技术的含义 (1)信息技术的概念 就技术的本质意义而言,信息技术是指能够扩展人的信息器官功能的一类技术。具体而言,信息技术被定义为能够完成信息的获取、传递、加工、再生和使用等功能的一类技术。 (2)信息技术的基本内容 ①感测技术; ②通信技术; ③计算机和智能技术; ④控制技术。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应包括以下八个方面的内容: ①为集体、祖国与人类社社会造福。 ②遵守信息法律法规。 ③抵制不良信息。 ④批评与抵制不道德的信息行为。 ⑤不损害他人利益。 ⑥不随意发布信息。 ⑦培养合作精神。 ⑧倡导道德自律。 2.信息技术教师应具备的道德素质 (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能够在信息的汪洋大海中把握正确的人生方向。 (2)培养健康的信息意识和信息伦理道德。 (3)树立信息化社会中健康的艺术审美观和价值观。 (二)初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提出的初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如下: 模块一:信息技术简介 模块二:操作系统简介 模块三:文字处理的基本方法

模块四:用计算机处理数据 模块五:网络基础及其应用 模块六:用计算机制作多媒体作品 模块七:计算机系统的硬件和软件 (三)初中信息技术教育的内容标准及要求 1.了解信息技术社会的含义,体验和分析信息技术对学习生活带来的影响,表现出良好的信息意识和信息技术使用的习惯 2.探究和初步了解计算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3.利用因特网有效获取信息,支持学科学习,解决实际问题 4.学会制作动画作品,直观地表达动态信息或描述过程 5.学会使用电子表格软件进行简单的数据处理,支持学科学习和研究性学习 6.能使用常用信息处理工具,综合运用写作、绘画、表格、动画等多种方式,设计、制作并发布多媒体作品 7.通过网站设计与制作进行合作学习,开展健康的社会交往 8.设计和制作机器人,以机器人为载体,体验并初步学会通过程序设计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该部分内容为选修) 2.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原则 (1)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 (2)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结合的原则; (3)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4)直观性和抽象性相结合的原则; (5)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 2.教学过程的一般规律 (1)教和学相互依存的规律 (2)教学与发展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规律 ①身体方面的发展,即身体要健康; ②智力方面的发展,包括知识、智力、能力和技能技巧等; ③非认知心理因素的发展,包括情感、兴趣、态度、意志及性格等。 (3)教育调查的一般步骤 选定调查对象——编写调查提纲——设计调查工具——实施调查活动——处理调查资料——得出调查结论——撰写调查报告

《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二重要考点

《教师资格证》科目二重要的知识点 一、人身心发展的规律 1?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发展的顺序性、循序渐进性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2.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3?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关键期】 4.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5.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 二、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 1、遗传及其作用 2、环境及作用 3、学校教育及作用 4、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三、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要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 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考试焦虑的形成原因 1?家长或教师期望值过高 2?学生自身期望值过高

3.有过失败的考试经历 4.有容易引发焦虑的品质 五、教师的职业素养 1?思想道德素养 2?知识素养 3?能力素养 4?心理素养 5.身体素养 六、操作技能的训练要求 1?准确的示范与讲解 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 3?充分而有效的反馈 4.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七、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 1?灵活选用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一般认为模象直观的教学效果优于实物直观) 2.加强词(言语直观)与形象(实物和模象直观)的配合 3.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5.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八、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 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 2.正确运用变式

3?科学地进行比较 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 九、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1?备课 2?上课 3.作业检查与批改 4?课外辅导 5.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十、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特点)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 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 3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 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十一、常用的教学原则 1?直观性原则 2?启发性原则 3?巩固性原则 4?循序渐进原则(系统性原则)5?因材施教原则 6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十二、一堂好课的标准1?目标明确2.重点突出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综合素质知识点汇总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综合素质知识点汇总 https://www.wendangku.net/doc/472999027.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综合素质知识点汇总 教师资格证是教育行业从业人员教师的许可证,是从事教师行业所必须具备的执业证书,中国公民在各级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中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都应当具备教师资格。教师资格证书在我国有两种获得形式,一种是参加国家统考,一种是参加地方自主考试,两种形式的考试模式都是:笔试+面试。自教育部2011年在浙江、湖北率先开展教师资格“国考”改革试点工作以来,大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已加入全国统考。从考试大纲来看,改革后的教师资格考试,分为幼儿园、小学、中学三个学段;地方自主考试笔试科目为“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根据规定,笔试和面试都通过方可获得教师资格证书。笔试科目及面试内容如下表所示: 拼音早教幼儿园升小学基 本韵母 (用excel做的) 因为目前山西每年只在下半年举行教师资格考试,所以还不太了解上半年举行的省市有哪些。正好看到今天河北省是2018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最后一天报名,不知道大家报上名了没有呢?我2017年已经拿到小学教师资格证,今年1月7日刚参加完初中的面试,还在等待结果。教师证的考试人数真的很多,竞争很大,所以我把我自己备考时候总结的知识点分享出来,希望对大家有用。我备考用的是中公教育的教材,教材不同可能知识点略有不同,但是大体一样,重点已经加粗,着重记忆。如果备考的伙伴们觉得对自己有用或者有什么补充和建议,不妨留言给我,一起学习,一起进步。 (我已经拿到的教师资格证) 初中综合素质知识要点

[考点]教师资格证必背考点巧记忆(科目二)

教师资格证必背考点巧记忆(科目二)一、古代教育的特征 1.阶级性; 2.道统性; 3.专制性; 4.刻板性; 5.象征性 记忆技巧: 专(专制)项(象征)班(刻板)街(阶级)道(道统) 二、现代教育的特征 1.教育终身化; 2.教育民主化; 3.教育全民化; 4.教育多元化; 5.教育现代化 记忆技巧:

全(全民)民(民主)多(多元)献(现代)身(终身) 三、动因说的代表人物 1.内发论 苏格拉底、孟子、弗洛伊德、霍尔、威尔逊、格赛尔、高尔顿 记忆技巧:苏孟德有四种耳朵(霍尔、威尔逊、格赛尔、高尔顿) 2.外铄论 荀子、洛克、华生 记忆技巧:外(外铄)出寻(荀子)找落(洛克)花生(华生) 四、上好一堂课的基本要求 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内容正确; 方法得当;表达清晰;组织严密;气氛热烈 记忆技巧: 标(目标)点(重点)表(表达)内(内容)组(组织)气(气氛)法(方法)五、教学原则 直观性; 启发性;

巩固性; 循序渐进; 因材施教; 理论联系实际; 量力性; 思想性与科学性相统一; 记忆技巧: 直(直观)起(启发)弓(巩固)寻(循序渐进)找一英(因材施教)里(理论联系实际)以外的狐狸(量力)当粮食(思想性与科学性) 六、促进学习迁移的策略 1.精选教材; 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记忆技巧: 由城(教学程序)内(教学内容)猜(精选教材)测(学习策略)城外

七、学习策略的训练原则 1.主体性原则; 2.内化性原则; 3.特定性原则; 4.生成性原则; 5.有效监控性原则; 6.个人效能感原则 记忆技巧:煮(主体)花(内化)生(生成)特(特定)见(有效监控)效(个人效能感) 八、教育的文化功能 1.传承功能; 2.选择功能; 3.融合功能; 4.创新功能 记忆技巧:这一知识点的记忆其实可以以一条逻辑线进行。 首先文化要先前人那边流传下来(传承)。

教师资格证考试-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1.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1.1.教育的含义 1.1.1.“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孙子. 尽心上》 1.1. 2.概念: 广:泛指一切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和品德的活动。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1.2.教育的基本要素 a)教育者(主导) b)受教育者(主体) c)教育影响(桥梁、中介) 1.3.教育的属性 1.3.1.本质属性 教育是有目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区别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 1.3. 2.社会属性 a)永恒性 b)历史性 c)相对独立性 历史继承性 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影响 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1.4.教育功能 1.4.1.作用对象 a)个体发展功能(本体) b)社会发展功能(派生) 1.4. 2.性质 a)正向功能

b)负向功能 1.4.3.呈现形式 a)显性功能 b)隐性功能 1.5.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1.5.1.起源 a)神话说--教育是神创造的(最古老的) b)生物起源说--教育起源于动物界的生存本能--利托尔诺、沛西·能--(本能生利 息) c)心理起源说--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孟禄--(心理仿梦露) d)劳动起源说--教育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 一--米丁斯基、凯洛夫--米凯爱劳动 1.5. 2.发展 1.5. 2.1.原始社会 a)无阶级性、公平性 b)教育和生产劳动紧密结合 c)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 1.5. 2.2.古代社会 1.5. 2.2.1.奴隶社会 ●中国 夏、商、西周:庠、序、校( 国学、乡学);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政教合一,学在官府。 春秋:私学兴起--自由 ●外国 古埃及: 文士学校--文字、书写、执政能力--以僧为师以吏为师 古希腊: 斯巴达--军事体育 雅典--政治、哲学、文学、艺术等

2020年小学教师资格证科目二简答汇总

20202上小学科二简答题汇总 1.简述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 (1)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2)教育的目的是为了生产生活; (3)没有专门的教师、固定的学生,没有专门的教育内容和场所(4)没有形成独立的形态 (5)没有阶级性 记忆口诀:两生三没 2.简述古代教育的特点。 (1)强烈的阶级性和等级性 (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3)教育内容形式单一 (4)身份地位的象征性 (5)教学方法是崇尚书本,要求学生死记硬背 (6)教学组织形式是个别教学 记忆口诀:等升内地房租 3. 简述近现代社会教育特点。 (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 (3)教育的世俗化 (4)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 记忆口诀:公义世法 4.简述20世纪以后的教育特征。 (1)教育的终身化 (2)教育的全民化 (3)教育的民主化 (4)教育的多元化 (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记忆口诀:全民多现身 5.简述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 (1)教育对象的特殊性 (2)小学教育的基础性 (3)小学教育的义务性 (4)小学教育的全面性 记忆口诀:意面特饥渴 6.(各种研究方式和研究方法)的实施步骤通用答案(1)课题选择; (2)查找文献资料; (3)设计研究,制定研究计划; (4)实施研究,收集资料; (5)分析、处理收集到的资料; (6)撰写研究报告。 记忆口诀:可找设施分赚钱 7.简述课题选择原则 (1)教育性 (2)实践性 (3)可行性 (4)适宜性 (5)伦理性 记忆口诀:可教轮椅践行 8.简述教育文献检索的主要方法。 (1)顺查法; (2)逆查法; (3)引文查找法; (4)综合查找法。 记忆口诀:顺逆查文综 9.简述教育研究中文献检索的基本要求。

教师资格证知识点整理(初中数学口诀)

编号考点摘录答案要点 1 初中数学课程内容(4) (动手课教学)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评价手段 2 确定数学课程内容的主要依据(3) (单元课标知识)数学课程标准、单元目标、具体数学知识点 3 影响初中数学课程的主要因素(4) (心理内涵现状)学科内涵、社会发展现状、学生心理特征 4 初中数学课程性质(3) (吉普车展) 基础性、普及性、发展性 5 “数学课程目标”从根本上明确了哪些问题(3) (是什么,为什么,得什么) 6 初中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5) (双内教学评技术) 课程内涵、内容、教学过程、学习评价、技术与数学课程 7 数学课程核心概念(10) (星空感应符合分算模拟) 8 初中数学课程总体目标(4) 四基 (智能验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思想、活动经验 9 初中数学课程学段目标(4) (智能思考问情)(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 10 总体目标和学段目标的关系(3) (总学四过结)总体学段目标、总目标四方面、过程与结果目标 11 初中数学课程的内容标准(4) (数形统合) (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 12 综合与实践——设置必要性(3) (定义+学生能力+学科联系) 综合与实践——教学特点(5) (综合实践放生自主) 综合、实践、开放、生成、自主性 综合与实践——新课标教学要求(8) (暑假用心刻度河流心域反思问法) 综合与实践——课程目标(3) (合作实施发现问题+报告论文总结+探讨关联应用意识) 综合与实践——课程内容(4) (合作探究抽象问题) 综合与实践——课程本质及要求(2) (解决问题活动+独思自探+合流)(学生积极主动+教师尊重自主) 综合与实践——课程实施要点(3) (综合探索实践) (突出实践、强调综合、以探索为主线) 综合与实践——课程作用主动、个性、学习方式、探究、情感价值、能力、创新、经验 13 初中数学课程教学建议(6) (施主标地基验情态) 14 教学中应当注意的几个关系(4) 预设生成、全体个体、合情演绎、现代技术与手段多样 15 初中数学课程评价要点(6) 见后 16 初中数学课程评价形式(8) (口述成长两课三后) 17 初中数学课程评价实施建议(7) 见后 18 教学原则(4) (抽烟公论)抽象具体、严谨量力、理论实际、巩固发展 19 数学教学过程(5) (北外教学评上985)备课、上课、课外、成绩考核、教学评价 20 五段教学法(5) 引入、讲解、联系、总结、应用 21 数学教学方法定义加后 22 初中数学教学常用的教学方法(5) (自发讲论坛)自学辅助、发现法、讲授法、讨论法、谈话法 23 教学方法如何选择/需要考虑什么(5) (课目+学生+教学内件法) 24 概念间的逻辑关系(2) (相容:全同\交叉\从属;不相容:对立\矛盾) 25 概念下定义的常见方式(4) (公鼠秒揭)公理性、属加种差、描述性、揭示外延 26 概念教学基本要求(3) (内涵表达+运用+关系分类体系) 27 概念教学的一般过程(4) (引确固用) 引入、明确、巩固、运用 28 命题教学的基本要求(3) (理解运用系统) 29 命题教学的一般过程(5) (引证明雇佣) 1.引入 2.证明 3.明确 4.巩固 5.应用 30 命题教学的策略(5) (被提问生过情) 31 应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教学规律)(5) 间直、技能能力、技能与数学观、认知与非认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 32 数学问题的设计原则(3) (可行性原则、渐进性原则、应用性原则) 33 数学学习概述及特点见后 34 影响学生数学学习内因(2) 非认知因素+认知因素 35 影响学生数学学习外因见后

教师资格证考试 小学 科目二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及答案

19.简述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 教育目的包括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教师的教学目标三个层次。 (1)国家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培养人的总的要求,它规定着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规格和标准要求。 (2)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是结合教育目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特点指定的各级各类教育的培养要求。 (3)教师的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冲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如一节课、一个单元或一个学期)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预期变化。20.简述如何利用记忆规律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1)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2)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 (3)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 (4)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 (5)运用多重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 (6)注重复习方法,防止遗忘 21 简述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1)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2)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变化的过程。 (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对学生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 22.简述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道德的内容 23.简述小学生注意发展的规律 小学儿童的注意力主要由不集中、不稳定向集中、持久的方向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有意注意逐渐发展,无意注意仍起作用 (2)注意的范围依然有限 (3)注意的集中性和稳定性较差 (4)注意的分配和转移能力较弱 24.简述良好班集体的基本特征 (1)共同的奋斗目标和为实现这一目标而组成的共同活动 (2)健全的组织结构和坚强的领导核心 (3)严格的组织纪律和健全的规章制度 (4)健康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5)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25.简述课程设计的三种文本表现形式 (1)课程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2)课程标准:是国家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订的有关某门学科内容及其实施、评价的指导性文件。(3)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 26.如何激发和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1)建立积极的心理准备状态 (2)充分利用本学科的特点优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3)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改进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5)根据学习结果的反馈,激发学生进一步学好的愿望。 27.简述运用讲授法的基本要求 (1)讲授既要重视内容的科学性和思想性,同时又要尽可能地与学生的认知基础发生联系 (2)讲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 (3)讲授应具有启发性。在讲授中善于提问并引导学生分析和思考问题,使他们的认识活动积极开展,自觉地领悟知识。 (4)讲授要讲究语言艺术。语言要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清晰、准确、简练,条理清楚、通俗易懂,音量、语速要适度,语调要抑扬顿挫,适应学生的心理节奏。28简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6)试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29.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 (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 (2)注意创设性个性的塑造 (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30.简述启发性教学原则的基本要求 (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是启发的首要问题(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3)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4)发扬教学民主。 31.简述教育对文化的发展的促进作用 (1)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2)教育具有传播、交流文化的作用 (3)教育局有更新、创造文化的作用 32.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1)问题情境 (2)定势与功能固着 (3)已有的知识经验 (4)原型启发

教师资格证科目二整理

教师资格证科目二整理-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科目二 【40位着名人物的相关知识点】 1.孔子 最早倡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教学法 提出最早的教学过程思想即学、思、行统一的观点 2.孟子 孟子认为教育的作用在于把人天赋的善端加以保持、培养、扩充、发展,或把已经丧失的善端找回来,启发人们恢复天赋的善良本性,使之成为道德上的“完人” 认为办教育的目的在于“明人伦” 3.荀子 荀子认为人性本恶,需要外界的教育加以改变,所以荀子是我国古代外铄论的代表人物提倡“闻见知行”结合的教学方法 但是他片面强调学生对教师的服从,主张“师云亦云” 4.墨子 墨子提出“人性素丝说”,教育思想是兼爱、非攻注重文史知识的掌握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还注重实用技术的学习 认为获得知识的途径主要有“亲知”“闻知”和“说知”三种 5.朱熹 重视基础教育,重视思想教育,讲求教育方法 6.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治国人才,教育的首要任务时培养道德 他在教育理论上的最大贡献是产婆术 7.柏拉图 教育代表作是《理想国》 8.亚里士多德 在人类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学说 9.昆体良 他的《论演说家的教育》(《雄辩术原理》)是西方第一本教育专着 10.培根首次提出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

11.夸美纽斯 他的《大教学论》被看作教育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 夸美纽斯也被称谓“教育学之父” 他在大教学论中首先对班级授课进行研究并确定了班级授课制的基本轮廓。 12.卢梭 在《爱弥儿》中提出了自然与自由教育的思想 他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人最可贵的是自由 他主张让儿童顺其自然,甚至摆脱社会影响而发展 13.裴斯泰洛齐 裴斯泰洛齐通过实物教学法的实验,第一次把教育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 提出“教育心理学化”这一伟大理论,使教育与心理学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代表作是《林哈德和葛笃德》 14.洛克 “外铄论”代表人物,形式教育论的倡导者 提出了“白板说”“绅士教育” 强调外部的力量决定了人的发展状况 代表作《教育漫话》 15.华生 “外铄论”代表人物,行为主义心理学家 他认为人的发展完全是由环境决定的。 16.罗杰斯 从人本主义出发,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张 在心理辅导方面创立了来访者中心治疗法。 17.皮亚杰 提出品德发展阶段理论,把儿童的品德发展划为四个阶段。 他的发生认识论认为,个体认知发展依次经历了感知运算水平、前运算水平、具体运算水平、形式运算水平的发展过程。 18.弗洛伊德 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高中考点归纳重点总结

知识点归纳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教育观:教育观的核心是“教育为了什么”,即教育的目的。 素质教育观:是与应试教育观相对的一种教育观,是把教育活动目的指向“素质”——人的全面素质的教育观。 素质教育的目标: 1.促进学生的身体发育 2.促进学生心理的成熟化 3.造就平等的公民 4.培养个体的生存能力和基本素质 5.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习惯、爱好和能力 6.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7.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1.面向全体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4.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5.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深化教育改革,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条件 2.优化结构,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3.将教育目的落实到教学之中 4.教学内容要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 5.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终身教育的积极倡导者和最终奠基人是教育家:保罗·朗格朗 《教育法》的基本原则 1. 教育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原则。 国家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遵循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发展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国家在教育者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进行理想、道德、纪律、法制、国防和民族团结的教育。 2. 教育的公共性原则。 教育应当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吸收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优秀成果。 教育活动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 国家实行教育与宗教相分离。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 汉语言文字为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基本教学语言文字。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及其他机构,可以使用本民族或者当地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进行教学。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进行教学,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和规范字。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二“教学设计”考点分析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二“教学设计”考点分析 (一)文本解读 答题角度:文体修辞手法语言特色文章结构内容 本文是一篇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散文诗歌小说文言文,采用了(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举例子、打比方、列数字)的修辞手法,用词语句(准确、优美、形象、生动、质朴、简洁),通过(总分总总分时间顺序)的结构顺序(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论述了)(某个故事某地方的优美景色、某个道理)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借助拼音)准确认读书写……等生字词; ()结合上下文了解理解……等重点词句的意义;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背诵); 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合作阅读分角色朗读集体探讨分享经验)……的形式,提高(与人交往的能力提高动手操作的能力)体验与人分享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阅读的兴趣、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阅读习惯(低年级) ()体会汉语言文字的魅力感受作品中语言的优美 ()乐于与他人分享与交流阅读感受 ()体会到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大好河山的秀美,大自然的美,环保意识,人格魅力)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综合“知识与技能”和“过程与方法”目标 难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四)教学过程 .导入 导入方法:直接导入、直观导入、情景导入、提问导入、复习导入、悬念导入、故事导入、游戏导入 .新授课 阅读课: ()初读课文(泛读),整体感知 ()细读课文(精读),深入领悟 ()熟读回顾(研读),迁移运用 识字课: ()提出生字 ()教学生字 ()复习巩固 ()运用生字 写作课: ()写作前指导写什么 ()写作中指导怎么写 ()写作后指导怎么样

教师资格证考试必考知识点归纳

一.教师职业道德 1、如何理解道德内涵? 1)、由一定社会的关系决定; 2)、以善恶为评价标准; 3)、依靠人们的行为习惯、社会舆论、及内心信念来发挥调节作用;(多选) 4)、调节个人与人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2、在阶级社会中,道德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3、道德的功能:认识功能、教育功能、调节功能。 4、职业道德的特征:稳定性、具体性、适用性。 5、教师职业规范是一般社会道德在教师职业中的特殊体现。(判断) 6、良好的职业道德是一个教师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先决条件,是教师本人不断进取、赢得成功的力量所在。(判断) 7、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鲜明的继承性(孔子提出有教无类,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强烈的责任性,独特的示范性(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身不正,虽令不从),严格的标准性。 8、我国在1997年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明确规范教师应:热爱学生、严谨治学、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和为人师表。 9、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 10、朱熹强调要把修身、接物作为教师道德修养的准绳。 11、明代王守仁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学说,要求教师通过教书育人来启发人的良知。 12、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是衡量和判断教师行为善恶的最高道德标准。(判断) 13、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是我国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判断) 14、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作用:指导作用、统帅作用、裁决作用。 15、教师的知识结构包括四个方面: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一般知识。 16、依法执教是调整教师劳动与法律制度之间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17、依法执教的必要性:是社会稳定的必然要求;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强化教育社会功能的必然要求;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必然要求。 18、教师如何依法进行教育教学活动:(案例分析) 1)教师要认真贯彻执行教育方针,遵守各种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2)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关于四项基本原则的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教育以及法制教育。 3)教师要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保证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 4)教师要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19、廉洁是教师立身立教的根本。(判断) 20、廉洁从教的具体表现:安贫乐道,无私奉献;坚持操守,为师清廉。 21、教师的欢乐来自于:创造性的教育活动;师生间美好的情谊;学生长大成才。 22、廉洁从教的道德要求:公正从教,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坚守大义,发扬奉献精神;廉洁自律,自觉抵制各种非正当利益的诱惑。 23、教师礼仪的特点:率先性、示范性、整体性、影响的深远性。 24、在人与人关系层面上,社会公德的内容包括:举止文明、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自尊与尊重他人、诚实守信。

教师资格证考点重点整理

1、孔子:最早倡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教学法。他提出最早的教学过程思想即学、思、行统一的观点。 2、孟子:孟子认为教育的作用在于把人天赋的善端加以保持、培养、扩充、发展,或把已经丧失的善端找回来,启发人们恢复天赋的善良本性,使之成为道德上的“完人”。孟子认为办教育的目的在于“明人伦”。 3、荀子:荀子认为人性本恶,需要外界的教育加以改变,所以荀子是我国古代外铄论的代表人物。提倡“闻见知行”结合的教学方法。但是他片面强调学生对教师的服从,主张“师云亦云”。 4、墨子:墨子提出“人性素丝说”,教育思想是兼爱、非攻注重文史知识的掌握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还注重实用技术的学习,认为获得知识的途径主要有“亲知”“闻知”和“说知”三种。 5、朱熹:朱熹重视基础教育,重视思想教育,讲求教育方法。 6、苏格拉底:苏格拉底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治国人才,教育的首要任务时培养道德。他在教育理论上的最大贡献是产婆术。 7、柏拉图:著名思想家。教育代表作是《理想国》。 8、亚里士多德:古希腊的教育思想家。在人类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学说。 9、昆体良:他的《论演说家的教育》(《雄辩术原理》)是西方第一本教育专著。 10、培根:首次提出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 11、夸美纽斯:他的《大教学论》被看作教育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夸美纽斯也被称谓“教育学之父”。他在大教学论中首先对班级授课进行研究并确定了班级授课制的基本轮廓。 12、卢梭:在《爱弥儿》中提出了自然与自由教育的思想。他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人最可贵的是自由。他主张让儿童顺其自然,甚至摆脱社会影响而发展。 13、裴斯泰洛齐:裴斯泰洛齐通过实物教学法的实验,第一次把教育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提出“教育心理学化”这一伟大理论,使教育与心理学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给后世的教育和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代表作是《林哈德和葛笃德》。 14、洛克:“外铄论”代表人物,形式教育论的倡导者。提出了“白板说”“绅士教育”。强调外部的力量决定了人的发展状况。他的思想反映在他的代表作《教育漫话》中。 15、华生:“外铄论”代表人物,行为主义心理学家。他认为人的发展完全是由环境决定的

教师资格证 科目一模板+科目二知识点

2019教师资格证考试:必备知识点 一.教育知识与能力 1.二十世纪后教育的发展特征 (1)教育的终身化 (2)教育的全民化 (3)教育的民主化 (4)教育的多元化 (5)教育有技术的现代化 2.生产力对教育影响 (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2)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的结构变化 (3)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3.政治制度对教育影响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 4.如何理解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1)教育与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不平衡性。 (2)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具体表现:教育内容的继承,教育方式的继承、教育理论与经验的继承。(3)教育的相对独立性并非绝对独立性,而是相对独立性。 5.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 (1)遗传——物质前提、生理基础; (2)环境——为人的发展提供可能; (3)学校教育——主导; (4)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 6.如何依据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进行教育 (1)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发展的顺序性,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 (2)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教育内容和方法上应有所不同,注意教育的针对性。 (3)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教育要抓住关键期。 (4)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 7.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强调要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指明了我国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和人才培养的政治导向。 (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说明了国家对培养人才的素质要求。 (3)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我国当前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指明了我国培养人才的根本途径。8.简述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 (1)加强学前教育及其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2)提早入学年龄,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朝着综合统一的方向发展; (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二“教学设计”考点分析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二“教学设计”考点分析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二“教学设计”考点分析 (一)文本解读 答题角度:文体+修辞手法+语言特色+文章结构+内容 本文是一篇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散文/诗歌/小说/文言文,采用了(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举例子、打比喻、列数字)的修辞手法,用词/语句(准确、优美、形象、生动、质朴、简洁),经过(总分总/总分/时间顺序)的结构/顺序(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论述了)(某个故事/某地方的优美景色、某个道理)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借助拼音)准确认读/书写……等生字词; (2)结合上下文了解/理解……等重点词句的意义; (3)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背诵); 过程与方法: 学生经过(合作阅读/分角色朗读/集体探讨/分享经验)……的形式,提高(与人交往的能力/提高动手操作的能力)/体验与人分享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阅读的兴趣、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阅读习惯(低年级) (2)体会汉语言文字的魅力/感受作品中语言的优美 (3)乐于与她人分享与交流阅读感受 (4)体会到文章表示的思想感情……(大好河山的秀美,大自然的美,环保意识,人格魅力)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综合“知识与技能”和“过程与方法”目标 难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导入方法:直接导入、直观导入、情景导入、提问导入、复习导入、悬念导入、故事导入、游戏导入 2.新授课 阅读课: (1)初读课文(泛读),整体感知 (2)细读课文(精读),深入领悟 (3)熟读回顾(研读),迁移运用 识字课: (1)提出生字 (2)教学生字 (3)复习巩固 (4)运用生字 写作课: (1)写作前指导写什么 (2)写作中指导怎么写 (3)写作后指导怎么样

2020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考知识点汇总

精选考试类文档,如果需要,请下载,希望能帮助到你们!2020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考知识点汇总

《教育知识与能力》教材考点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专题一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考点1:“教育”一词的由来:“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 ◆考点2:教育的概念 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和品德的活动都称之为教育。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 ◆考点3:学校教育的三要素 1.教育者(主导)--学校教师是教育者主体 2.受教育者(主体) 3.教育影响(中介)--教育内容和教育措施 ◆考点4:教育的属性 1.教育的本质属性○辨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它有以下四方面的特点: (1)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是个体在社会的生存需要。(2)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3)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4) 在教育这种培养人的活动中存在着教育者、受教育者及教育影响三种要素之间的矛盾活动。

2.教育的社会属性 (1)永恒性 (2)历史性 (3)相对独立性○辨—教育具有继承性 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教育内容和教育观点会不同) 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可能超前或者落后)◆考点5:教育的起源○单 ※巧记:“本能生利息(西),心源美梦(孟),劳动没(米)懦夫” ◆考点6: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 (1)具有目的性,但无严密计划。 (2)无等级性(阶级性);

教师资格证中学科目二易错题道珍藏完整版

教师资格证中学科目二易错题道珍藏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中学科目二】50道易错题中学科目二 1.在教学活动前,教师为了解学生的现有水平和个别差异以及安排教学所进行的评价称之为()。 A.形成性评价? B.标准参照评价? C.配置性评价? D.诊断性评价 【答案】C 【解析】题目中考查的是配置性评价的含义。诊断性评价有时与配置性评价意义相当,指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与个体差异;有时指对经常表现学习困难的学生所作的评价,多半是在形成性评价之后实施。 2.人的身心发展包括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的发展,心理的发展包括认知的发展和() A.意向的发展? B.情感的发展? C.意志的发展? D.思维的发展 【答案】A

【解析】心理发展包括认知和意向两方面的发展,认知的发展指感知、记忆、思维等方面的发展;意向发展,指需要、兴趣、情感、意志等的发展。情感、意志属于意向,思维属于认知。所以本题选A。 3.教育机构或学校为了实现教育目的而制定的有关课程设置的文件是() A.课程标准? B.课程方案 C.课程目标? D.教科书 【答案】B 【解析】课程方案(教学计划):教育机构或学校为了实现教育目的而制定的有关课程设置的文件。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在一定课程理论指导下,依据培养目标和课程方案以纲要形式编制的有关教学科目内容、教学实施建议以及课程资源开发等方面的指导性文件。教科书(课本):依据课程标准编制的教学规范用书。 4.学生是处于人生阶段身心发展最迅速时期的人,学生发展的可能性与可塑性转变为现实性的条件是() A.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 B.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C.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D.知识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统一 【答案】B 【解析】(一)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一共有四个:遗传,环境,家庭教育和个人主观能动性,而这四个因素中,遗传为人的发展提供物质前提,环境为人

教师资格证知识点总结

教育心里学 1、教育心理学的作用:①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②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③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④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2、心理发展的含义和基本特征:定义: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特征:①连续性与阶段性②定向性与顺序性③不平衡性④差异性 3、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①家庭教养模式②学校教育③同辈群体 4、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如何因材施教):①应该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②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努力使教学方式个别化③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 5、人类的学习与动物的学习有本质的区别:①人的学习是掌握社会历史经验和个体经验的过程②人的学习是以语言为中介的③人的学习是一种有目的、自觉的、积极主动的过程。 6、学习动机的功能:激活、指向、强化 7、学习动机的培养:①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动机②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培养学习动机 8、学习动机的激发:①创设问题情境,时是启发教学②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③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④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9、学习迁移的概述作用:①迁移对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②迁移是习得的经验得以概括化、系统化的有效途径,是能力与品德形成关键环节③迁移对于学习者、教育工作者以及有关的培训人员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10、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①相似性②原有认知结构③学习的心向与定势 11、原有认知结构对迁移的影响:①学习者是否拥有相应的背景知识②原有的认知结构的概括水平③学习者是否具有相应的认知技能或策略以及认知活动进行调节、控制的元认知策略 11、促进迁移的教学:①精选教材②合理编排教学内容③合理安排教学程序④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12、知识学习的作用:①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校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②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生各种技能形成和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③知识学习是创造性产生的必要前提 13、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①灵活选用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②加强词与形象配合③运用感知规律(强度律、差异律、活动律、组合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⑤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14、如何运用感知规律进行教学:①强度律②差异律③ 活动律④组合律 15、如何有效进行知识概括:①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②正 确运用变式③科学地进行比较④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 16、如何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保持:①深度加工材料 ②有效运用记忆术③进行组块化编码④适当过度学习 ⑤合理进行复习 17、如何合理进行复习:①及时复习②分散复习③反复 阅读结合尝试背诵 18、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①准确地示范与讲解②必要而 适当的练习③充分而有效的反馈④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19、我国心智技能形成段论:①原型定向②原型操作③ 原型内化 19、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①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②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③适应培养的阶 段特征,正确使用语言 20、学习策略的特征:①是学习者为了完成学习目标而积 极主动地使用的②是有效学习所需的③是有关学习过程 的④是学习者制定的学习计划,有规则和技能构成 21、复述策略常用的方法:①利用随意识记和有意识记② 排除相互干扰③整体识记和分段识记④多种感官参与 ⑤复习形式多样化⑥画线 22、精细加工策略常用策略:①记忆术(位置记忆法、缩 减和编歌决、谐音联想法、关键词法、视觉想象、语义联 想)②做笔记③提问④生成性学习⑤利用背景知识, 联系实际 23、组织策略常用策略:①列提纲②利用图形(系统结构 图、流程图、模式或模型图、网络关系图)③利用表格(一 览表、双向表)。 24、元认知策略常用策略:①计划策略②监视策略③调 节策略 25、资源管理策略:①学习时间管理(统筹安排学习时间、 高效利用最佳时间、灵活利用零碎时间)②学习环境的设 置:注意调节自然条件,设计好学习的空间③学习努力和 心境管理④学习工具的利用⑤社会性人力资源的利用 26、学习策略训练的原则:①主体性原则②内化性原则③ 特定性原则④生成性原则⑤有效的监控⑥个人自我效 能感 26、学习策略训练的方法:①指导教学模式②程序化训练 模式③完形训练模式④交互式教学模式⑤合作学习模 式 27、问题解决的特点:①目的性②认知性③序列性 28、问题解决的过程:①发现问题②理解问题③提出假 设④检验假设学原理(直接检验、间接检验) 29、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①问题的表征②已有的知 识经验③定势与功能固着; 30、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①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 量与质量②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③提供多 种练习的机会④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①鼓励学生主动发 现问题②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假设③鼓励自我评价与反 思) 31、怎样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①帮助学生牢 固地记忆知识②提供多种变式,促进的知识的概括③重 视知识间的联系,建立网络化结构 32、怎样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①结合具体 学科,教授思维方法②外化思路,进行显性教学 33、怎样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习惯:①鼓励学生主动发现 问题②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假设③鼓励自我评价与反思 34、创造性的基本特征:①流畅性②变通性③独创性 35、影响创造性的因素:①环境②智力③个性 36、高创造性者的个性特征:①具有幽默感②有抱负和强 烈的动机③能够容忍模糊与错误④喜欢幻想⑤具有强 烈的好奇心⑥具有独立性 37、创造性的培养:①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 ②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③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 创造性思维策略 38、如何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①创设宽松 的心理环境②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③改革考试制度 与考试内容 39、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①保护好奇心②解除个体对 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③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④重视非 逻辑思维能力⑤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 40、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①发 散思维训练②推测与假设训练③自我设计训练④头脑 风暴训练 41、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①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 律性,言行一致(①形成道德信念与道德理想②自我意识 增强③道德行为习惯逐步巩固④品德结构更为完善)② 品德发展由动荡向成熟过渡 42、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言行一致:①形成道德信 念与道德理想②自我意识增强③道德行为习惯逐步巩固 ④品德结构更为完善 43、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依从→认同→内化 44、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条件:①外部条件(家庭 的教养方式、社会风气、同伴群体)②内部条件(认知失 调、态度定势、道德认知) 45、良好态度与品德的培养:①有效的说服②树立良好的 榜样③利用群体约定④价值辨析⑤给予恰当的奖励与 惩罚 46、心理健康的标准:①对现实的有效知觉②自知自尊与 自我接纳③自我调控能力④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 ⑤人格结构的稳定与协调⑥生活热情与工作高效率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