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项目管理文献综述

项目管理文献综述

项目管理文献综述
项目管理文献综述

关于项目风险管理的文献综述

一、引言

项目风险管理是为了最好地达到项目的目标,识别、分配、应对项目生命周期内风险的科学与艺术,是一种综合性的管理活动,其理论和实践涉及到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系统科学、管理科学等多种学科。项目风险管理的目标可以被认为是使潜在机会或回报最大化、使潜在风险最小化。

二、风险管理理论国内外研究

1.风险管理理论的发展

风险管理作为系统科学产生于本世纪初的西方工业化国家。比较系统的风险管理理论源于美国。1931年美国管理协会首先倡导风险管理,其后以学术会议及研究班等多种形式集中探讨和研究风险管理问题,但在这段时间内,风险管理的内容和范围都是十分狭窄的。1955至1964年,诞生了现代学术性和职业化的风险管理,此后,对风险管理的研究逐步趋向系统化、专业化、风险管理己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20世纪70年代中期风险管理方面的课程及论著数量大增,全美大多数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普遍开设风险管理课程,RIMS开始建立欧洲及亚洲风险管理团体之间的联系,这导致全球性的风险管理专业联合体的形成,风险管理开始进入全球化阶段。在西方发达国家,各企业中都相继建立了风险管理机构,专门负责风险的分析和处理方面的工作。美国还成立了全美范围的风险研究所和RIMS等专门研究工商企业风险管理的学术团体。1983年在RIMS年会上,各国专家学者经过广泛深入的讨论,通过了“危险

性风险管理101准则”,作为各国风险管理的一般原则。1986年

10月在新加坡召开的风险管理国际学术讨论会表明:风险管理已经

走向全球,成为全球范围的国际性运动。

我国的风险管理实践和教学研究起步较晚,20世纪80年代

后期,风险管理的知识才开始进入中国,90年代初,外商率先在

工程项目中使用风险管理,其后,不少的外国风险管理顾问公司

的进入中国。1987年,清华大学郭仲伟教授《风险分析与决策》

一书的出版标志着我国在风险分析理论研究领域正式开始。此后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投资体制的转变,工程项目管理与评价体

制与国际逐渐接轨,国家科委对一些关系国计民生的大项目以国

家科委立项的形式进行了基础性研究,为我国的风险分析理论与

应用研究创造了条件,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如同济大学对大

型工程项目实施阶段的风险分析与风险管理进行了研究。自20世

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其它许多高校和研究机构对项目风险分析

理论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探索性研究,并发表了大量的论文。

国内主要风险管理著作有《风险管理概论》,周宜波著,综

述了西方风险管理的基本理论,但没有结合国内风险管理的现状

及特点作出深入分析。刘迎春(2002)分析了建筑工程项目的特点,指出对建筑工程项目进行有效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在建筑企业进

行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上建立一套可行的风险管理机制,从组织结

构形式到风险管理模型、风险管理的过程及函数、待解决的问题

各方面予以探讨,将建筑企业进行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过程分为

五个过程即风险辩识、风险的分析与评估、风险规划、风险处置

及风险的监督。

2.风险管理过程理论研究

对于项目风险管理过程(PRM),针对不同的应用领域,国外研究者们提出了不同的见解,例如:

软件工程协会(SEI)把软件项目风险管理视为五个独立的阶段:识别、分析、应对计划、跟踪与控制,并与风险沟通相联系。项目管理协会(PMl)研究了项目风险管理中风险计划、识别、分析、监控等主要风险管理过程。

Kliem和Ludin(1997)提出项目风险识别、分析、控制、报告四阶段。

2.1风险分析理论研究

1993年Tahetal应用风险分析结构原理,从风险源到项目的风险后果进行了系统的风险分类研究,1995年wirbaetal将Tahetal和Cooper与Chapman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合,按照HRBS方法对风险进行分类,1999年Tah和Carr在HRBS方法的基础上发展的风险评估模型,用于工程风险的定性分析。

2.2风险识别和评价理论研究

Kangari & Boyer(1980)将专家系统应用于工程法律风险中以解决不确定的争论,这也标志着风险管理分析环节开始使用专家系统技术。

钟登华,采用AHP方法分析了水处理项目的风险因素,并用各因素,对项目总目标的影响程度进行排序,找出最大风险因子,再根据此结果对风险应对措施进行了选择。石晓军,以项目净现值(NPV )为目标,对项目风险因子进行分级识别,确定发生概率及影响程度,并按其相互关系构造影响图,在引入上下两级风险因子的相互影响的敏感性这一指标后,计算了项目风险超额报酬率,并以此来衡量项目的取舍。

三、项目风险管理的研究趋势

由于原有工程风险评价方法的不足,使研究人员将注意力转向

了其它的研究方法。模糊评判法就是当前研究的热点。

J.H.M.TAH and V.CARR(2000)也提议建设工程风险估计采用

模糊逻辑的方法。Istvan Bogardi and Lucien Duckstein(2002)将模

糊逻辑应用于水资源风险管理方面。

王洪刚等(1998)提出了基于模糊理论和指数平滑预测相结合的

方法,给出了以预测单方造价为基础的投标工程单方造价快报算法。胡海波、刘志杰(2005)入模糊数学中的λ截集概念,基于模糊事件概率的普通事件概率表示方法,将模糊数学问题转化为普通数学问题

求解,得到了模糊型网络计划完工概率的计算方法,同时给出了数

字仿真模拟步骤。

四、结论

本文通过对中外学者在项目风险管理理论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

了分析,概述了项目风险管理的相关概念与研究现状,并且对项目

风险管理的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及发展趋势进行了总结,指出项目

风险管理的发展趋势是管理思想、管理方法和手段的现代化。

纵观国内外研究文献,可看出项目风险管理在各种领域的项目

管理中应用颇广,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目前,我国在模糊分析技

术的理论研究方面同国外发达国家相比相差无几。但在应用管理上,特别是计划执行中的监督与控制以及跟踪调整方面比较落后,所以

应该以技术、市场、经济、管理和环境等各个方面的风险识别为基础,通过模糊分析技术对项目的风险进行全面的评价,以确定风险

的应对和监督措施,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

工程项目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工程项目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的著录格式是否规范反映作者经验和治学态度,以下是搜集整理的工程项目管理论文参考文献,供大家阅读查看。 参考文献一: [1]江军学.推行电子招标投标的思考--在《电子招标投标办法》框架下的行业电子招标投标[J].建筑市场与招标投标.2014(01) [2]汪才华.招标投标制度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法律思考之三[J].招标与投标.2013(05) [3]朱平儿.我国招标投标制度下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展望[J].建筑市场与招标投 标.2013(06) [4]汪才华.招标投标制度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法律思考之二[J].招标与投标.2013(04) [5]汪才华.招标投标制度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法律思考之一[J].招标与投标.2013(03) [6]刘鹏.江西水利工程招标投标将全面实行行贿犯罪档案查询制度[J].中国水 利.2013(17) [7]陈天昊.从《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的颁布看政府采购救济制度的完善--以法国经验为借鉴[J].西部法学评论.2012(06) [8]谢丽荟.菲迪克条款的应用[J].交通世界(运输.车辆).2012(12) [9]姜磊.EPC总承包应该考虑的几个问题--菲迪克(FIDIC)合同条款中几个重要解读与分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2(23) [10]徐烽.我国工程承发包中的交易费用与工程造价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2(15) [11]张海义.菲迪克价格条款的原理及应用[J].科技视界.2012(21) [12]朱建元.中国电子化招标投标制度建设[J].建筑市场与招标投标.2012(02) [13]肖方.浅谈建筑工程项目招投标中的问题及对策[J].建筑设计管理.2011(09) [14]李俊华.实施建设行业上中下游联动管理推进招投标两大目标的有机结合--东莞建设工程招标投标制度创新的实践与思考[J].建筑市场与招标投标.2011(02) [15]王秋芳.对当前建筑市场招投标评标方法的探讨[J].建设监理.2010(03)

最新基于精益生产下的企业团队建设研究

基于精益生产下的企业团队建设研究 基于精益生产下的企业团队建设研究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1.组织结构的变革 在过去自上而下的传统上,企业采用的正式组织结构通常是垂直的、职能化的组织结构。在这种组织结构中,拥有着鲜明的等级制度,企业内部的所有信息趋于在等级结构中纵向交流,任何一个等级层次上的决策者都可能成为信息进一步交流的障碍;而职能化的部门设置又可能导致不同部门之间各自为政,阻碍相互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自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经济的全球化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企业的外部经营环境。面对快速变化的市场条件和不断增加的竞争压力,企业的管理人员以及管理界的学者积极探索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经营环境的新的组织结构形式。由此出现了一系列具有创新性质的组织结构形式,包括团队基础组织、虚拟组织、星型组织、扁平化组织等等,其中被企业所运用面最广的当属于团队组织结构。 2.中国的制造业发展 总所周知,中国是个制造业大国,据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的出口70%来自制造业。但是纵观现在国内外的形势,制造业的竞争日趋白炽化,加上经济危机、铁矿石的涨价,以产品及生产能力为主的竞争已经难以取得绝对优势。为提升企业应对危机的能力,提高制造型企业生产管理水平,降低制造型企业生产成本,使得企业能够快速响应市场,更好地满足顾客要求,越来越多的企业掀起了管理革命,

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之后出现的精益生产方式,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二)研究意义 在我国开展精益团队模式的研究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首先,我国的人均资源相对短缺,但是企业的浪费现象很严重,生产效率低下,进一步造成资源的日趋短缺。而且我国很大部分制造业的原料都需要进口,资源浪费,直接导致经济损失。因此以消灭浪费为理念的精益生产方式值得我们去推广。其次,我国目前的管理水平较低,传统的直线型管理结构模式已经不太适合日趋发展壮大的企业,而精益生产中的团队工作法正好弥补了结构上的缺陷,势必会给企业带来新的活力和显著的经济效益。 (三)本文的思路及观点 本文从精益生产理论基础出发,通过精益团队与普通团队比较分析,结合参考前人的研究方向和思路,再通过实际案例分析构建精益团队中会出现的问题以及原因,最后进行总结,具体研究路线如下图所示 二、精益生产概念及相关文献综述 (一)丰田生产方式到精益生产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丰田汽车工业创造了新的生产方式,副社长大野耐一所著的《丰田生产方式》一书中将丰田生产方式定义为TPS,其理论框架主要包含:一个目标低成本、高效率、高质量地进行生产,最大限度地使顾客满意;两大支柱及时化与自动化;一大基础指改善。 此后,詹姆斯.沃麦克和丹尼尔.琼斯于1990年出版了《改变世界的机器》一书,第一次把丰田生产方式定名为LeanProduction,即精益生产方式。书中指出精

国内外项目管理现状及发展趋势

?项目管理论坛? 国内外项目管理现状及发展趋势 袁经勇 (东华工程公司,合肥 230024) 摘 要 通过对国内外项目管理现状及发展趋势之综述,为有兴趣于项目管理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 项目管理 教育与培训作者为东华工程公司副院长、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 在人类跨入21世纪的今天,世界经济已开始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也就是把知识转化为效益的经济时代。而项目管理正是实现这种转化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所以,项目管理作为管理科学的最新分支,无论在研究还是在应用方面都正在迅速发展。为使有兴趣于项目管理者了解当前国内外项目管理现状和发展趋势,特综合编写此文,以供大家参考。1 何为项目与项目管理 所谓项目是指为创造唯一的产品或服务而进行的临时性活动。这里的“临时”是指每一个项目都有明确的始点和终点,而“唯一”是指其产品或服务在一些识别方法上与其他项目的产品或服务都有不同。 而项目和管理则是指将相关的知识、技能、方法和技术应用于项目活动以满足项目要求。项目是由过程构成的,项目管理属于典型的过程管理,可以通过过程,如启始过程、策划过程、执行过程、控制过程和结束过程来完成项目管理。 2 项目管理发展历史与阶段划分 项目管理的历史最早起源于美国,二战期间美国研制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和20世纪60年代的阿波罗登月计划最早采用了项目管理方法并取得了成功,由此而风靡全球。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项目管理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在美国白宫的行政办公室、世界银行、I BM 、ABB 、摩托罗拉、诺基亚等核心部门都采用项目管理。 我国项目管理的实践起步较晚,20世纪70年代,通过13套大化肥的引进,我们对西方公司的项目管理,特别是设计管理模式有了初步的认识,80年代通过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如1984年的鲁布革水电站项目,开始实行项目管理,到90年代初开始倡导创建国 际型工程公司,直到后来推行项目法人负责制、建设监理制和招标制等对项目管理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与国际先进的项目管理水平相比差距仍然很大,比如:项目管理作为管理科学的一个分支,在我国教委1997年新修订的学科目录中还没有列入。等等。 随着项目管理方法的应用和发展,对项目管理本身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根据项目管理的发展历史和研究成果,项目管理专家们把项目管理划分为两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之前称为传统的项目管理阶段,80年代以后称之为现代项目管理阶段。3 项目管理主要研究机构 目前,国际上研究项目管理的机构主要有两大体系:一个是以欧洲为首的“国际项目管理协会”,另一个是以美国为首的“美国项目管理学会”。他们为推动国际项目管理的现代化都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国际项目管理协会(International Project Management Ass ociation ,缩写为IPMA )于1965年在瑞士注册,属非 盈利性组织。1967年由其主持在维也纳召开第一届国际会议,项目管理从那时起即作为一门学科而不断发展。其主要成员是各国的项目管理协会,目前,有28个国家组织为其正式成员,代表着世界2万多名会 员,正式成员组织中的个人成员可自动地成为该协会的个人会员。IPMA 负责协调国际间具有共性的项目管理的需求,并提供范围广泛的产品和服务,包括研究与发展、培训和教育、标准和认证以及举办各种研讨会。 美国项目管理学会(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 ,缩 写为PMI ),成立于1969年,是国际项目管理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的非盈利性专业协会。负责建立项目管理标准、提供学术交流、教育程序和专业认证等服务。它的成员主要以企业、大学和研究机构的专家为主,现有会员已超过7万。 ?8?化工建设工程 2001年第23卷第3期

A企业员工健康管理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文献综述]

题目 A企业员工健康管理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一、前言部分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如何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提高员工的劳动生产率,减轻企业经济负担,变的愈发迫切。健康管理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所以健康管理显得愈发重要。健康管理萌发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科学发展的成果的基础上。控制医疗费用上升和提高工作效率的要求催生了健康管理。健康管理的重点不是治疗疾病,而是对管理对象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预测、预防疾病,维护健康。全球经济的迅速发展给全世界的人们带来了利益,但同时人们的健康问题也被忽视。目前,健康管理已成为一个世界性话题,成为全球的挑战性课题。而在我国健康管理还是一个新鲜事物,对健康管理的研究还不是很多。本文主要对国内为健康管理的研究成果及目前我国健康管理的发展及应用,现代健康管理存在的问题及优缺点等进行讨论。 二、主体部分 (一)国外研究现状 健康管理起源于美国,在国外健康管理已研究日渐成熟,从国外学者的 研究中得到以下观点: 1、关于企业健康管理的一些研究成果 (1)多的就诊次数和过高的医疗费用与不健康风险因素过高有关。 (2)医疗费用的变化随风险因素的变化而变化,而且方向一致。 (3)个人的不健康风险因素是可以控制并降低的。 (4)针对低风险个人的健康管理计划是保持个人健康状态并降低医疗费用的关键。(Yen, Louis, Dee W. Edington etc.2009) 2、关于员工援助计划的相关研究 (1)员工援助计划是企业通过合理的干预方法,积极主动地去了解、评估、诊断解决影响员工工作表现及绩效问题的过程。(Googins,2005)(2)员工援助计划的起源与发展 员工援助计划最早起源于20世纪初的美国,其发展历程可分为4个部分:职业戒酒计划、员工援助计划、职业健康促进计划、员工增强计划。(Lewis J A,

xx制造企业精益生产方式研究[文献综述]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文献综述 题目xx制造企业精益生产方式研究学院 专业工商管理 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一、前言部分 由于改革开放的时间比较短,中国企业在发展时间和能力积累上都落后于西方和日本的企业。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中国企业同时也得益于西方和日本企业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技术,从而避免了走过多的弯路。精益生产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技术被引入中国。精益生产时目前生产管理领域最热门的话题之一,是现在国际上流行的并且行之有效的一套生产管理理念。精益被公认为世界最佳的生产组织形式,精益的好处已得到广泛的认同,精益生产可以提高生产管理体系的品质。中国作为制造大国,要想尽快变为制造强国,无疑推行精益生产时条正确的选择。中国企业引进精益管理从小说可以改变粗放的企业经营管理方式,有效地消除浪费,降低运作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质量,获得更大的利润,提高企业的快速反应能力和竞争力。从大出说可以更有效利用稀缺资源,弥补我国资源贫乏的不足。精益生产首先是在一些外资企业尤其是汽车生产行业相关的企业中得到应用。也有一些企业应用了精益思想的一部分,比如6S或拉动系统。随着进一步开放,国内许多企业几乎已全部普及推行精细生产技术,特别是汽车行业和仪表制造行业,比如一汽制造厂、第二汽车厂等。这些企业正在逐步运用精益生产管理思想,结合国情、厂情对企业的生产进行管理,并取得了一些经验和良好的效益。 二、主体部分 (一)精益生产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 精益生产理论最早的起源是在丰田公司的生产车间,但那时并没有出现系统性的理论,只是一些零散的方式方法。精益生产理论是在实践中被不断发展和总结出来的,所以精益生产理论的发展和精益生产方式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总体来说,根据精益生产方式的形成过程可以将精益生产理论划分为三个阶段:早期丰田理论形成与完善阶段,丰田理论的系统化阶段(即精益生产方式的提出),精益生产方式的革新阶段(对以前的方法理论进行再思考,提出新的见解)。 早期丰田理论的形成与完善阶段。早期的丰田理论是从丰田英二和大野耐一开始的。他们从美国考察回来得出结论:大量生产方式不适合于日本,由此丰田英二和大野耐一开始了适合日本需要的生产方式的革新。在革新的过程中出现

项目管理的现状与发展

摘要项目管理产生迄今,经历了传统的项目管理和现代的项目管理两大阶段。目前我国的项目管理知识已渗透到各个领域,PMP资格考试进入中国,已建立了国 际项目管理专业资质认证标准,这标志着中国项目管理学科体系的成熟。本文对项目管理发展历史及我国项目管理现状进行了简单的阐述,最后提出了促进我国项目管理进一步发展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项目管理;发展;现状 有项目,就有项目如何管理的问题,项目管理作为管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学科领域,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之时产生,并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逐渐成熟并发展起来的一种计划管理理论与管理方法相结合的一门新兴学科,是指把各种系统、资源和人员有效地结合在一起,采用规范化的管理流程,在规定的时间、预算和质量目标范围内完成项目。项目管理是一种弹性的管理方式,运作时将专家召集到团队, 任务完成后再回到各自的职能部门。与传统的管理模式不同,项目不是通过等级命令体系来运作,而是通过所谓“平面化”的结构来实施[1]。 一、项目管理的发展历史 根据项目管理的发展历史,将项目管理划分为两个阶段,即80年代前为传统项目管理阶段,主要采用职能管理方法;80年代后为现代项目管理阶段,主要采 用过程管理方法。所谓过程,是指能够带来结果的系列活动,更明确地说,就是利用资源和方法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系列活动。一个大过程中可以包含若干个小过程,即过程网络。一个过程的输出可以是另一个过程的输入,即过程之间有相互影响和作用。系统地识别和管理这些过程,特别是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就是所谓的过程管理方法[2]。 项目管理不断升温,现已成为全球管理的新热点,目前项目管理在发达国家已经逐步发展成为独立的学科体系,成为现代管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电子、通讯、计算机、金融、投资、制造、咨询、服务以及国防等诸多行业,90 年代开始应用于医疗领域和医院管理领域,用财富杂志的话说,21世纪是项目管理的世纪[1]。 二、我国项目管理现状 在中国,近年来项目管理也逐渐受到领导和社会各界的重视。大专院校纷纷设立项目管理院、系,招收项目管理专业研究生,举办项目管理研修班等。美国项目管理学会(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PMI)的项目管理专业人员(Project Management Professional-PMP)资格考试,授予PMP资格,已进人中国,PMP与MBA、MPA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三大热门专业。 我国的项目管理已从工程建设领域扩展到IT、金融等行业,并正在向各个领域渗透。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项目管理的应用面还不够广,发展速度也相对缓慢。尽管许多项目名义上实施了项目管理,但存在着管理人员对项目管理的认识不足、理解不透,甚至有一些认识误区的现象,影响了项目的实施效果。对项目管理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 (一)重形式轻实质

项目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苏伟伦主编:《项目策划与运用》,中国纺织出版社,2000。 [2] [美]詹姆斯.刘易斯:《项目经理案头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3]戚安邦主编:《项目管理学》,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 [4]Health and Safety Executive, Five steps to Risk Assessment, UK, 1999。 [5] [美]Harold Kerzner 著:《应用项目管理》,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6] [美]罗伯特.威索基等著:《有效的项目管理》,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7]PMI Standard Committee, A Guide to The Project Management Body of Knowledge, PMI, 2004. [8]白思俊主编:《现代项目管理》上中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9] [美]斯坦利.波特尼著:《如何做好项目管理》,企业管理出版社,2001。 [10]PMI Standard Committee, Project Management Book, PMI, 2000. [11]韩力军,张灿,从管理理论看管理的发展趋势,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2003。 [12] [美] Mike Peterson:《步步为“赢”管理项目》,世界商业评论杂志,2005。 [13]白思俊主编:《项目管理案例教程》,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14] [美]米尔顿.罗西瑙著:《成功的项目管理》(第三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15]邱菀华杨敏著:《项目价值管理理论与实务》,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参考文献 [1] 刘曼红,风险投资探析,金融研究,1998.10:39-46 [2] 刘志迎,汪莹,风险投资理论研究综述,中国科技产业,2001.12:53-56 [3] 张志军,杨利红,我国风险投资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分析,科技创业月 刊,2007.11 [4] 谢胜强,陈盈盈,我国风险投资法律制度建设的问题和对策研究,科学管理 研究,2007.25(6):69-72 [5] 熊晓鸽,20%投资为何失败团队是最大风险,投资与营销:4-5 [6] 刘曼红,风险投资的第三要素---人,人,人,中国科技信息,2000.19:24-34 [7] 周晓,风险投资项目团队气氛与团队绩效的关系研究,[学位论文],广州, 暨南大学 [8] 王鸿杰,高新技术企业创业团队的绩效评价研究,[学位论文],天津,天津 商学院

企业精益管理文献综述

企业精益管理文献综述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企业生产和管理的理论方法不断进化,精益管理于上世纪90年代应运而生。近20年的实践证明,企业实施精益管理,能有效配置和合理使用企业资源,抑弊扬利,最大限度地获取经济效益。精益管理产生于企业,也主要应用于企业或服务业。 关键词:企业精益管理 1.精益管理概述 1.1精益管理的内涵 1.1.1精益管理要求企业的各项活动都必须运用“精益思维”(Lean Thinking)。“精益思维”的核心就是以最小资源投入,包括人力、设备、资金、材料、时间和空间,创造出尽可能多的价值,为顾客提供新产品和及时的服务。 精益管理就是管理要:“精”——少投入、少消耗资源、少花时间,尤其是要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投入和耗费,高质量。“益”——多产出经济效益,实现企业升级的目标。更加,精益求精。 1.1.2精益管理的目标可以概括为:企业在为顾客提供满意的产品与服务的同时,把浪费降到最低程度。企业生产活动中的浪费现象很多,常见的有:错误——提供有缺陷的产品或不满意的服务;积压——因无需求造成的积压和多余的

库存;过度加工——实际上不需要的加工和程序;多余搬运——不必要的物品移动;等候——因生产活动的上游不能按时交货或提供服务而等候;多余的运动——人员在工作中不必要的动作;提供顾客并不需要的服务和产品。努力消除这些浪费现象是精益管理的最重要的内容。 1.2精益管理带给企业的益处 1.2.1对于制造型企业而言,在以下方面已经有无数的实践证明是取得成效的:库存大幅降低,生产周期减短,质量稳定提高,各种资源(能源、空间、材料、人力)等的使用效率提高,各种浪费减少、生产成本下降,企业利润增加。同时,员工士气、企业文化、领导力、生产技术都在实施中得到提升,最终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 1.2.2对于服务型企业而言,提升企业内部流程效率,做到对顾客需求的快速反应,可以缩短从顾客需求产生到实现的过程时间,大大提高了顾客满意度,从而稳定和不断扩展市场占有率。 2.精益管理的发展 2.1管理变革。100多年来,世界上进行过三次企业管理革命:100年前美国泰勒提出的科学管理革命,实现了“正确地做事和做正确的事”的统一;20世纪60年代日本的全面质量管理活动,通过“前端预防、过程控制”开创了质量管理零缺陷时代;进入新世纪以来,以流程再造(BPR)为代表的管理革命,为精益化管理带来了全新的思维方法和理念。流程再造提倡在与流程相关的组织运营过程中,不是考

项目管理文献综述

------------------------------------------------------------------------------------------------------------------------------- ------------- 关于项目风险管理的文献综述 一、引言 项目风险管理是为了最好地达到项目的目标,识别、分配、应对项目生命周期内风险的科学与艺术,是一种综合性的管理活动,其理论和实践涉及到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系统科学、管理科学等多种学科。项目风险管理的目标可以被认为是使潜在机会或回报最大化、使潜在风险最小化。 二、风险管理理论国内外研究 1.风险管理理论的发展 风险管理作为系统科学产生于本世纪初的西方工业化国家。比较系统的风险管理理论源于美国。1931年美国管理协会首先倡导风险管理,其后以学术会议及研究班等多种形式集中探讨和研究风险管理问题,但在这段时间内,风险管理的内容和范围都是十分狭窄的。1955至1964年,诞生了现代学术性和职业化的风险管理,此后,对风险管理的研究逐步趋向系统化、专业化、风险管理己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20世纪70年代中期风险管理方面的课程及论著数量大增,全美大多数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普遍开设风险管理课程,RIMS开始建立欧洲及亚洲风险管理团体之间的联系,这导致全球性的风险管理专业联合体的形成,风险管理开始进入全球化阶段。在西方发达国家,各企业中都相继建立了风险管理机构,专门负责风险的分析和处理方面的工作。美国还成立了全美范围的风险研究所和RIMS等专门研究工商企业风险管理的学术团体。1983年在RIMS 年会上,各国专家学者经过广泛深入的讨论,通过了“危险性风险管理101准则”,作为各国风险管理的一般原则。1986年10月在新加坡召开的风险管理国际学术讨论会表明:风险管理已经走向全球,成为全球范围的国际性运动。 ---------------------------------------------------------精品文档---------------------------------------------------------

建设项目策划与管理文献综述

建设项目策划与管理文献综述 姓名:董思阳 学号:05108434 班级:土木四班

文献摘要: 1、浅议施工项目成本管理包传宝、张永红,水利水电工程造价,2004年第l 期 成本管理是施工项目管理的核心内容,其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项目的效益。围绕成本管理开展施工项目管理工作,对施工企业的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的具体措施有:合理编制项目目标成本;认真做好项目实施中的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做好资料搜集及对业主的结算工作,防止成本流失。 一、精干高效的领导班子是做好成本管理的前提。应依据项目规模、工程特性、施工条 件等在取得项目经理资质的人员中引人竞争机制。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是做好项目成本管理的动力。 二、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是做好项目成本管理的动力。在施工企业法人与项目经理之 间实行“经理负责、全员管理、标价分离、指标考核、项目核算、确保上缴、集约增效、超额奖励”的复合性指标考核责任制是符合现代企业制度。 三、成本管理制度是做好项目成本管理的保证。 四、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的具体措施,包括合理编制项目目标成本,认真做好项目实施的 成本控制工作,认真做好成本核算及成本分析工作,认真做好资料搜集及结算工作,防止成本流失。 2、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监管控制张承彬,现代会计,2006年04期 以建设工程招投标为主要特征的建筑市场已经形成,行业市场的竞争突出体现在造价竞争上。施工企业要提高市场竞争力,最重要的是在项目施工中以尽量少的物化消耗和劳动力消耗采降低企业成本,把影响企业成本的各项耗费控制在计划范围之内。 一、全员管理成本管理应该是全员管理。成本控制不单纯是工程预算人员、财务人员的 任务,而是全体工程参与者的共同任务,要对整个项目的寿命周期进行控制管理。 二、成本周期管理。1做好事前控制,先算后干,心中有数,采取风险预测技术,对工 程项目的可行性进行风险评估,将风险降到最低程度。 三、做好事中控制,做到边做便算,不断调整,切实控制住成本,要编制出技术先进、 工艺合理、组织精干的施工方案,均衡安排各个分项工程的进度。 四、事后控制,事后清算,以做后效,做好成本考核和成本分析,工程竣工后,要做好 竣工总成本结算,写出完整的总结报告。 五、综合考虑质量、工期与成本的关系,努力提高资金利用率,降低财务成本和管理成 本。 3、EPC总承包项目成本管理研究王瑞清,天津大学,2010年05月 本文通过分析当前EPC总承包项目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如何有效开展EPC总承包项目成本管理工作进行了研究。 文章结合某公司在非洲某国EPC总承包项目成本管理案例进行具体分析,总结出了管道工程EPC总承包项目成本管理方法: 通过对项目工作内容进行系统分析,确定工程项目的资源需求和预计投入,以此确立合

企业精益管理文献综述

虑如何把现有的事做得更好,而是决定应该和必须做什么,以及怎样去做,达到以最快、最好、最省、最简单的方式做最正确的事情, 2.2精益生产。精益管理(Lean Management)源于精益生产。精益生产(LP—Lean Production)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詹姆斯.P.沃麦克等专家通过“国际汽车计划(IMVP)”对全世界17个国家90多个汽车制造厂的调查和对比分析,认为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的生产方式是最适用于现代制造企业的一种生产组织管理方式。精益生产方式产生于日本丰田汽车公司,最早称之为丰田生产方式。是福特流水线生产发明以来,对流水线生产方式最重大的变革。消除一切浪费是丰田生产方式的核心思想,在这核心思想的指导下创造出各种各样的管理方法,思想与方法在制造过程中的结合与应用,构成了精益生产的生产管理系统。 2.3精益管理。精益企业的概念始创于丰田公司(Toyota)大野耐一(Taiichi Ohno)实行的即时生产(Just-in-Time,简称JIT)概念,其核心是在企业的生产环节及其它运营活动中彻底消灭浪费现象。 在过去,精益思想往往被理解为简单的消除浪费,表现为许多企业在生产中提倡节约、提高效率、取消库存(JIT)、减少员工、流程再造等。但是,这仅仅是要求“正确地做事”,是一种片面的、危险的视角。而现在的精益思想,不仅要关注消除浪费,同时还以创造价值为目标“做正确的事”。归纳起来,精益思想就是在创造价值的目标下不断地消除浪费。

企业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正面临着日益激烈的竞争形势,对企业进行精益改革已成为一个发展趋势。 1.我国企业的精益管理推行 3.1推行精益管理模式,对于促进我国企业改革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精益管理有利于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一方面精益管理的出发点就是强调顾客确定价值和顾客拉动,而市场经济的基本动力是用户的需求,另一方面,粗放型与集约型最本质的区别在于是否最大限度地减少各种形式的浪费,合理利用社会资源,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效益。其次,精益营理有利于企业运行模式的改革。在国有企业中,浪费现象严重,产品开发周期长,成功率低,生产过程库存过大,物资积压,造成资金沉淀。运用精益管理方法,将有助于企业改革原有运行模式,消除浪费,使之运转起来。第三,精益管理有利于企业集团的战略实施,发展企业集团是国有企业改革的一个重要战略,企业集团往往由处在生产过程上、中、下游的一组企业形成,如果在企业集团中运用精益管理,则使每一个企业之间相互协作关系更和谐、更紧密,使每个企业都减少库存,提高资金效率,社会资源浪费会大大减少。 3.2我国企业对精益管理的运用正处在起步阶段,当前,推行精益管理模式中,需要明确以下几个问题: 3.2.1革新观念,树立精益意识。 我国有些企业过分强调扩大生产规模,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装备时,片面追求高自动化和高生产效率,而不考虑整

企业精益管理文献综述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 -------- 企业精益管理文献综述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企业生产和管理的理论方法不断进化,精益管理于上世纪90年代应运而生。近20年的实践证明,企业实施精益管理,能有效配置和合理使用企业资源,抑弊扬利,最大限度地获取经济效益。精益管理产生于企业,也主要应用于企业或服务业。 关键词:企业精益管理 1.精益管理概述 1.1精益管理的内涵 1.1.1精益管理要求企业的各项活动都必须运用“精益思维”(Lean Thinking)。“精益思维”的核心就是以最小资源投入,包括人力、设备、资金、材料、时间和空间,创造出尽可能多的价值,为顾客提供新产品和及时的服务。 精益管理就是管理要:“精”——少投入、少消耗资源、少花时间,尤其是要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投入和耗费,高质 ---------------------------------------------------------精品文档 ---------------------------------------------------------------------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 -------- 量。“益”——多产出经济效益,实现企业升级的目标。更加,精益求精。 1.1.2精益管理的目标可以概括为:企业在为顾客提供满意的产品与服务的同时,把浪费降到最低程度。企业生产活动中的浪费现象很多,常见的有:错误——提供有缺陷的产品或不满意的服务;积压——因无需求造成的积压和多余的库存;过度加工——实际上不需要的加工和程序;多余搬运——不必要的物品移动;等候——因生产活动的上游不能按时交货或提供服务而等候;多余的运动——人员在工作中不必要的动作;提供顾客并不需要的服务和产品。努力消除这些浪费现象是精益管理的最重要的内容。 1.2精益管理带给企业的益处 1.2.1对于制造型企业而言,在以下方面已经有无数的实践证明是取得成效的:库存大幅降低,生产周期减短,质量稳定提高,各种资源(能源、空间、材料、人力)等的使用效率提高,各种浪费减少、生产成本下降,企业利润增加。同时,员工士气、企业文化、领导力、生产技术都在实施中得到提升,最终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 ---------------------------------------------------------精品文档 ---------------------------------------------------------------------

项目管理综述

项目管理综述 1. 研究背景 IT项目可以定义为“解决信息化需求而产生的软件、硬件、网络系统、信息系统、信息服务等一系列与信息技术相关的项目”,它涵盖的项目范围非常广泛:软件开发、系统集成、网络通讯、电子商务、电子政务、信息规划咨询等等。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资料表明,发展中国家的电子政务项目大约有35%完全失败,而50%的项目部分归于失败,只有15%的项目可以看作是完全取得了成功。美国项目管理专业资质认证委员会主席 Paul Grace 指出:“当今社会,一切都是项目,一切也将成为项目。”这种泛项目化的发展趋势正逐渐改变着组织的管理方式,使项目管理成为各行各业的热门话题,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人们纷纷反思传统的组织形式,期望通过项目化的思想,使组织中的行为更加有效。 项目管理的方法,传统上一直用于工程领域、建筑行业、国防军事领域以及国家掌控下的大型项目,比如著名的三峽工程、国家的大飞机项目等等。但进入 21 世纪,随着 IT 行业成为最具前景的新兴产业之一,无数年轻的 IT 精英对项目管理的相关理论和模式进行着实践和探索,不断开发出新的硬件和软件产品。我国信息中心的专家也表明,我国电子政务项目建设完全成功的比例约1/3[1]。其实并非电子政务项目才存在这样的问题,所有的IT项目都面临这样的问题。 虽然IT项目的失败率比较高,但是企业高层或项目经理并没有意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所有1T项目的风险管理并未受到重视。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IT行业目前来说仍然是一个高利润的行业,虽然有失败,但仍能够让企业生存下来,赢利的压力并不大,从而造成众多IT企业忽视了项目风险管理的作用。从理论上讲,IT项目风险管理是为了使IT项目能够按照预定的成本、进度、质量顺利完成,而对成本、人员、进度、质量等进行风险分析和管理的活动。实际上,IT项目风险管理的意义不仅仅如此,进行IT项目风险管理有利于将开发人员的个人开发能力转化成企业的开发能力,企业的开发能力越高,表明这个企业的生产越趋向于成熟,企业越能够稳定发展。

项目管理文献综述

华侨大学厦门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项目管理系统设计——文献综述 1 课题背景与意义 移动信息化,是指在现代移动通信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构成的综合通信平台基础上,通过掌上终端、服务器、个人计算机等多平台的信息交互沟通,实现管理、业务、以及服务的移动化、信息化、电子化和网络化,向社会提供高效优质、规范透明、适时可得、电子互动的全方位管理与服务。 从通俗的概念来讲,移动信息化就是要在手机、PDA等掌上终端,以电信、互联网通讯技术融合的方式,实现政府、企业的信息化应用,最终达到随时随地可以进行随身的移动化信息工作的目的。在移动信息化实施之下,目前政府和企业在电脑上应用的各种信息化软件体系,如办公信息化软件、ERP软件、CRM软件、物流管理软件、进销存软件,以及各行业特定的行业软件(如警务联网系统、统计局统计系统等等),都可以移植到手机终端使用。手机变身为一台移动化的电脑,既能在手机与手机端进行信息化工作联动,也能够与原有的电脑端信息化体系保持互联互通。随着手机成为信息化网络中的移动载体,移动信息化将让现在需要固定场所、固定布局的企业和政府信息化建设模式变得更加灵活方便,满足政府和企业在出差、外出、休假,或是某些突发性事件时,与单位信息体系的全方位顺畅沟通。 2 移动信息化现状 变作为全球最大的移动通信市场,到2007年底,中国包括小灵通在内的移动终端用户数已经超过6亿户,占世界30亿移动终端用户的五分之一,中国手机网民数与2006年相比增长167%,有28.9%的网民使用手机上网,庞大的手机用户群为移动信息化应用奠定了基础。数据显示:2007年中国移动信息化市场销售额达到147亿元人民币,与2006年增长速度达到31.3%。增长的动力来自于移动政务和移动商务应用的高速发展。在政府、企业和个人丰富的移动应用基础上,2008年中国移动信息化市场规模将达到193亿。 基于对移动信息化市场的良好预期,目前通信行业和IT行业的各大巨头均已开始着力部署相关的技术产品和市场动作,包括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等运营商,微软、英特尔等底层资源提供商,IBM、惠普等IT集成商,诺基亚、

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研究文献综述

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研究文献综述 姓名:代飞学号:0745513210 专业:工程管理 一、《对当前大型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思考》作者:武海清 文章在分析当前业主方大型工程项目管理内涵、工程项目管理主要模式及监理服务范畴的基础上,提出了较为适应当前建设环境下的大型工程全过程监理模式。 1、工程项目管理内涵: (1)工程项目计划管理和综合协调 (2)工程项目各阶段任务划分和目标确定 (3)工程项目进度管理和目标控制 (4)投资控制及费用管理 (5)质量管理 (6)人力资源管理 (7)沟通信息 (8)采购管理 (9)项目风险管理 2、工程项目管理主要模式: (1)项目管理服务(PM) (2)项目管理承包

(3)工程一体化项目管理(IPMT) 3、当前项目管理公司的主要业务范围 4、当前工程监理的主要服务范畴及内容 可以看出,监理服务的内涵已经从施工阶段的“三控两管一协调”逐步延伸到项目前期阶段监理、设计监理以及后期的保修阶段监理。 二、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比较分析作者:彭韶辉 文章结合对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实质概述,对目前流行的几种主要的项目管理模式特点进行比较,分析项目管理模式的适应环境和条件,分析了各模式的优缺点,提出根据企业特点建立项目管理组合模式的观点 1、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分析 (1)设计——招标——建造模式,优点是,参与工程项目的三方即业主、设计机构、承包商在各自合同的约定下,各自行使自己的权利和履行义务;缺点是设计的可施工性差,监理工程师控制项目目标能力不强、工期长,不利于工程事故的责任划分,由于图纸问题产生争端等。 (2)设计采购建设模式,是将设计与施工委托给一家公司来完成,主要特点是业主把工程的设计、采购、施工和开工服务工作全部托付给工程总承包商负责组织实施,业主只负责整体的、原则的、目标的管理和控制(3)项目管理承包模式,该模式指项目管理承包商代表业主对工程项目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项目管理 (4)代理型模式,采用CM制进行项目管理,关键在于选择项目经理(5)建造——运营——移交模式(BOT)是指项目确定招标→项目发起

采购管理优化研究-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采购管理优化研究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现代化的竞争不仅仅只局限于几个竞争对手企业之间,而且逐步发展到整个供应链之间的竞争。采购作为连接上游与下游企业之间的重要环节,关系到本企业在整个供应链中的利益与地位。建立供应链的目的是为了降低交易成本,各种信息能够在供应链中顺畅传递,最大的程度上保证产品的生产与销售。因此,采购及采购管理的好坏直接决定着产品成本的高低、供应各种原材料及零部件的及时性和准确性,采购管理的合理运用能够在很大的程度上实现建立供应链所要达到的目的。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更多的体现在对客户需求的反应速度和产品成本上,随着竞争的逐渐加剧,越来越多的企业将采购环节作为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与完善,采购管理不仅是企业进行生产的先决条件,而且是降低成本、获取更多合理利润的重要源泉。 1采购的发展 现代采购经历了从传统到经典的升华,有关的理念、政策、知识、技术和方法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早在1900年之前,采购的独立性与重要性就受到了西方铁路企业的重视。1887年,第一本针对采购的书《铁路用品的解决对策—采购与处置》出版。一战期间(1914-1918),大多数企业主要把采购职能当作一种文书活动。但市场是无限的,一个企业的成功并不在于它能销售什么,而是取决于它能从供应商那里获得什么原料、用品服务。因此二战期(1939-1945),人们开始关注采购职能的组织、政策以及程序,采购职能也开始作为一种独立的管理活动而出现。西方发达国家相继成立了各种各样的采购协会,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西方国家,采购职能所应用的技术更加先进,受过专业训练的人,他们更有能力做出合理的决策,采购职能的企业地位也日益提高。20世纪70年代,中东石油禁运加剧了原材料的短缺和价格的飞涨,这些变化更使得采购备受瞩目。生产企业为提高产品利润,在原材料成本难以降低的情况下,只能从物流过程中寻找利润来源,准时化采购首先由日本丰田公司提出并应用,大幅降低了采购、库存、运输中产生的费用,随后其他许多日本公司也采用这一技术,它为日本经济的崛起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自此,西方经济发达国家

项目管理文献综述

关于项目风险管理的文献综述 一、引言 项目风险管理是为了最好地达到项目的目标,识别、分配、应对项目生命周期内风险的科学与艺术,是一种综合性的管理活动,其理论和实践涉及到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系统科学、管理科学等多种学科。项目风险管理的目标可以被认为是使潜在机会或回报最大化、使潜在风险最小化。 二、风险管理理论国内外研究 1.风险管理理论的发展 风险管理作为系统科学产生于本世纪初的西方工业化国家。比较系统的风险管理理论源于美国。1931年美国管理协会首先倡导风险管理,其后以学术会议及研究班等多种形式集中探讨和研究风险管理问题,但在这段时间内,风险管理的内容和范围都是十分狭窄的。1955至1964年,诞生了现代学术性和职业化的风险管理,此后,对风险管理的研究逐步趋向系统化、专业化、风险管理己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20世纪70年代中期风险管理方面的课程及论著数量大增,全美大多数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普遍开设风险管理课程,RIMS开始建立欧洲及亚洲风险管理团体之间的联系,这导致全球性的风险管理专业联合体的形成,风险管理开始进入全球化阶段。在西方发达国家,各企业中都相继建立了风险管理机构,专门负责风险的分析和处理方面的工作。美国还成立了全美范围的风险研究所和RIMS等专门研究工商企业风险管理的学术团体。1983年在RIMS年会上,各国专家学者经过广泛深入的讨论,通过了“危险

性风险管理101准则”,作为各国风险管理的一般原则。1986年 10月在新加坡召开的风险管理国际学术讨论会表明:风险管理已经 走向全球,成为全球范围的国际性运动。 我国的风险管理实践和教学研究起步较晚,20世纪80年代 后期,风险管理的知识才开始进入中国,90年代初,外商率先在 工程项目中使用风险管理,其后,不少的外国风险管理顾问公司 的进入中国。1987年,清华大学郭仲伟教授《风险分析与决策》 一书的出版标志着我国在风险分析理论研究领域正式开始。此后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投资体制的转变,工程项目管理与评价体 制与国际逐渐接轨,国家科委对一些关系国计民生的大项目以国 家科委立项的形式进行了基础性研究,为我国的风险分析理论与 应用研究创造了条件,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如同济大学对大 型工程项目实施阶段的风险分析与风险管理进行了研究。自20世 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其它许多高校和研究机构对项目风险分析 理论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探索性研究,并发表了大量的论文。 国内主要风险管理著作有《风险管理概论》,周宜波著,综 述了西方风险管理的基本理论,但没有结合国内风险管理的现状 及特点作出深入分析。刘迎春(2002)分析了建筑工程项目的特点,指出对建筑工程项目进行有效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在建筑企业进 行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上建立一套可行的风险管理机制,从组织结 构形式到风险管理模型、风险管理的过程及函数、待解决的问题 各方面予以探讨,将建筑企业进行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过程分为 五个过程即风险辩识、风险的分析与评估、风险规划、风险处置 及风险的监督。 2.风险管理过程理论研究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