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国债期限溢价的影响因素研究

国债期限溢价的影响因素研究

国债期限溢价的影响因素研究
国债期限溢价的影响因素研究

国债期限溢价的影响因素研究

国债期限溢价的影响因素研究国债期限溢价(Term Premium)是指长期国债相对于短期国债的超额回报率。此时的国债投资回报率是指持有期回报率,即投资者在购入国债后,可能会在国债到期前将其出售以获得价差收益;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将面临着由于未来利率变化、进而国债价格不确定的风险;国债期限溢价即反映了因债券期限较长而承担更多风险的补偿。

国外研究发现,国债期限溢价的变化影响货币政策的利率传导机制。从我国的情况来看,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推进和国债市场规模的扩大,国债利率期限结构在我国货币政策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因此,研究我国国债期限溢价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对于我国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都具有重要意义。下面,本文将利用我国银行间国债市场数据对国债期限溢价的时变性进行实证检验1。

国债期限溢价的现有研究成果

(一)国债期限溢价研究的意义

国债期限溢价的变化规律在利率期限结构理论以及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

首先,国债期限溢价的变化可以用来解释长期利率与短期利率走势背离的现象。根据利率期限结构的预期理论,长期利率可表示为市场对未来短期利率的预期与时变的期限溢价之和。Campbell(1986)、Cuthbertson(2005)将其表示为

(1)

其中,是剩余期限为n的长期国债利率,描述了短期利率在未来的变化路径,为长期国债相对于短期国债的期限溢价。在2004-2005年期间,美国短期利率不断上调而长期利率却持续走低,针对这一所谓的“格林斯潘之谜”,格林斯潘本人在2005年7月向国会报告时指出:“长期利率的降低很大部分是由于期限溢价的下降”。后任的美联储主席本·伯南克在2006年3月的一篇演讲中也指出:“对长期债券净需求的增加,导致长期债券期限溢价下降,是分析这个‘谜’并且制定相应货币政策时所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具体而言,如果支出取决于长期利率,那些降低了短期利率和长期利率利差的特定因素将刺激总需求。因此,如果期限风险溢价下降,就需要提高短期利率,使得长期利率和整个金融状况与维持最大可持续就业及价格稳定的要求保持一致”。

其次,国债期限溢价的变化还为非常规货币政策的实施提供了空间。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在短期名义利率已经处于极低的水平、通过继续下调短期利率引导长期利率已较为困难的情况下,欧美国家的中央银行实施大规模资产购买计划和卖短买长的“扭曲操作”,直接增加对中长期国债的需求,引导中长期国债利率下降。对此,理论界将供求因素引起国债期限溢价变化作为分析上述非常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理论基础。Vayanos和Vila(2009)、Greenwood和Vayanos (2010)构建了包括优先偏好投资者、套利者及政府这三个行为主体的利率期限结构优先偏好(Preferred habitat)

模型,得到了国债期限溢价的表达式,并且实证检验国债期限溢价与国债净供给量之间的关系。他们的理论认为:长期国债净供给量的相对增加,会延长套利者债券组合的久期,进而套利者需要更高的期限溢价,由此会提升整个债券市场的利率水平。而美联储购买长期国债导致长期国债净供给量下降,会缩短套利者债券组合的久期,降低期限溢价,进而会使整条利率期限结构曲线下移。Gagnon等(2010)也指出:由于美联储大规模购买长期债券的行为减少了市场上较长期限债券的流通数量,由此导致债券市场整体的久期(持续期)水平和期限溢价下降、从而起到降低长期利率的效果。他们的实证检验结果显示,美联储第一轮量化宽松政策实施的1.75万亿美元的资产购买计划降低了10年期利率约82个bp,其中,来自于期限溢价下降的部分达到52个bp。而Hamilton and Wu (2012)在分析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QE2)的效果时指出:QE2的资产购买计划未能完全吸收和抵消财政部新增的中长期国债发行量,10年期以上国债所占比例甚至在QE2实施期间持续增加,由此导致QE2通过降低期限溢价来降低长期利率的实际效果并不理想。由上述分析可见,探讨国债期限溢价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理论和政策意义。

对于我国来说,未来理想的货币政策应该是中央银行调节利率期限结构的短端,再通过利率期限结构的传导对中长期利率产生影响。在这一过程中,国债期限溢价的变化成为影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和执行效果的重要因素。

(二)本文研究的创新之处

关于国债期限溢价问题,我国国内只有少数一些文献进行了探索。例如,吕江林等(2004)以上交所国债指数、企业债指数的日变化率为样本进行研究,发现交易所企债市场存在显著的期限溢价,而交易所国债市场的期限溢价则不明显。董莉莎和朱映瑜(2011)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就各主要宏观经济变量及利率期限结构对交易所国债期本文由毕业论文网收集整理

限溢价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这些文献的共同缺点是以上海证券交易所国债为研究样本,但实际情况是交易所国债市场自2005年以来成交量不断萎缩,而以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为主要交易参与者的银行间国债市场经过多年的发展,市场化程度显著提高,托管规模、交易金额、交易笔数等各项指标都已远远超过交易所市场,银行间市场已成为我国国债发行和流通的主导市场,而且银行间市场也是中央银行开展公开市场操作进行间接货币政策调控的主要场所。为此,Fan ,Li and Zhou(2012)首次利用银行间国债市场数据,以Vayanos and Vila (2009)模型为理论框架,研究商业银行潜在的国债需求对国债期限溢价(超额回报率)的影响,但不足的是他们只以部分1-5年期国债为样本计算国债期限溢价,而且模型的解释变量未引入国债供给因素及宏观经济变量等控制因素。

我国财政赤字的经济效应分析

湖南农业大学课程论文 学院:商学院班级:2010级市营一班姓名:李谭学号:201042350115 课程论文题目:我国财政赤字的经济效应分析 课程名称:金融学 评阅成绩: 评阅意见: 成绩评定教师签名: 日期:

我国财政赤字的经济效应分析 学生:李谭 (商学院市场营销一班,学号201042350115) 摘要:财政赤字在一定限度内,可以刺激经济增长。本文通过对我国财政赤字的一系列分析,主要是发现财政赤字在我国国民经济的整体运行上起了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财政赤字;通货膨胀;经济效应; 引言:财政赤字是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而形成的差额,由于会计核算中用红字处理,所以称为财政赤字。它反映着一国政府的收支状况。财政赤字是财政收支未能实现平衡的一种表现,是一种世界性的财政现象。财政赤字是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它能有效动员社会资源,积累庞大的社会资本,支持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经济的持续增长。 一、财政赤字的概念和产生原因 理论上说,财政收支平衡是财政的最佳情况,在现实中就是财政收支相抵或略有节余。但是,在现实中,国家经常需要大量的财富解决大批的问题,会出现入不敷出的局面。这是现在财政赤字不可避免的一个原因。不过,这也反映出财政赤字的一定作用,即在一定限度内,可以刺激经济增长。当居民消费不足的情况下,政府通常的做法就是加大政府投资,以拉动经济增长。了解会计常识的人知道这种差额在进行会计处理时,需要用红字写,这也正是“赤字”的由来。赤字的出现有两种情况,一是有意安排,被称为“赤字财政”或“赤字预算”,它属于财政政策的一种;另一种情况,即预算没有设计赤字,但执行到最后却出现了赤字,也就是“财政赤字”或“预算赤字”。 一国之所以会出现财政赤字,有许多原因。有的是为了刺激经济发展而降低税率或增加政府支出,有的则因为政府管理不当,引起大量的逃税或过分浪费。当一个国家财政赤字累积过高时,就好像一间公司背负的债务过多一样,对国家的长期经济发展而言,并不是一件好事,对于该国货币亦属长期的利空,且日后为了要解决财政赤字只有靠减少政府支出或增加税收,这两项措施,对于经济或社会的稳定都有不良的影响。一国财政赤字若加大,该国货币会下跌,反之,若财政赤字缩小,表示该国经济良好,该国货币会上扬。 二、财政赤字的重要性和作用 1.重要性 在经济萧条时期,赤字财政政策是增加政府支出,减少政府税收,这样就必然出现财政

我国国债发行规模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国债发行规模影响因 素分析 摘要文章对我国国债发行规模影响因素进行了广义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1981年~1993年国债还本付息和财政支出是影响国债发行规模的主要因素;1994年~2003年财政赤字和国债还本付息是影响国债发行规模的主要因素为此我国政府要改善财政收支状况减少财政赤字来控制国债发行规模的快速增长关键词国债;发行规模;广义灰色关联分析 一、国债发行规模影响因素选择 现实经济中影响或决定国债规模的具体因素是多层次、多方面的从宏观经济角度来看国债的发行规模取决于一定时期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国债的承受能力就越强国债作为弥补财政赤字的手段自然受到财政收支状况的影响国债发行规模还会受到社会资金总量的限制由于居

民投资者目前仍然是国债认购的主体居民储蓄会影响国债发行规模的大小从国债自身的运作来看发行的新债有一部分要用于偿还旧债国债余额、国债的还本付息状况也是决定国债适度规模大小的因素为此我们将国债发行规模Dt影响因素的考察范围确定为国内生产总值GDPt财政赤字FDt财政收入FIt财政支出FEt居民储蓄St国债还本付息PDt上一期国债余额CBt-1 这里国债余额采用上一期数据是考虑到若采用本期数据本期国债余额CBt就包含了国债发行规模Dt国债发行规模Dt和本期国债余额CBt的关联度自然较高不利于找出国债发行规模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二、国债发行规模影响因素的广义灰色关联分析 数据选取期间为1981年~2003年考虑到1994年以后

国债成为国家弥补财政赤字的唯一资金来源为了分析出1994年前后国债发行规模影响因素的影响力排序变化将数据分成两段第一段是1981年~1993年第二段是1994年~2003年其中国债余额来自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的数据 由计算结果可知1981年~1993年各影响因素和国债发行规模综合关联度的排序为国债还本付息0.806>财政支出0.756>财政赤字0.742>财政收入0.729>国内生产总值0.674>国债余额0.641>居民储蓄0.5521994年~2003年各影响因素对国债发行规模影响的排序为财政赤字0.838>国债还本付息0.830>财政收入0.751>财政支出0.745>居民储蓄0.730>国债余额0.728>国内生产总值0.617 上述分析结果与实际情况是相符的1981年~1993年我国国债发行处于第一个模式其特点国债主要用于还本付息、筹集建设资金和弥补财政赤字这一时期由于财政赤字较低弥补赤字可以向中央银行透支当年国债部分用于弥补财政赤字外主要是用于还本付息和财政支出国债发行规模和国债还本付息、财政支出的关联度最高国债发行规模增长较慢1994年~2003年我国国债发行处于第二个模式其特点国债主要用于弥补财政赤字和还本付息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主要是因为1994年《预算法》出台规定财政出现赤字不能向中央银

品牌溢价分析

目录 第1章引言、、、、、、、、、、、、、、、、、、、、、、、、、、、、、、、、、、、、、、、、、、、、、、、、、、、、、、、、1 第2章品牌溢价的概述、、、、、、、、、、、、、、、、、、、、、、、、、、、、、、、、、、、、、、、、、、、、、、1 2、1品牌溢价的定义、、、、、、、、、、、、、、、、、、、、、、、、、、、、、、、、、、、、、、、、、、、、、、、1 2、2影响品牌溢价的主要因素、、、、、、、、、、、、、、、、、、、、、、、、、、、、、、、、、、、、、、、2 第3章提升品牌溢价的意义、、、、、、、、、、、、、、、、、、、、、、、、、、、、、、、、、、、、、、、、、、3 3、1我国消费行为中的品牌溢价、、、、、、、、、、、、、、、、、、、、、、、、、、、、、、、、、、、、、3 3、2品牌溢价的作用、、、、、、、、、、、、、、、、、、、、、、、、、、、、、、、、、、、、、、、、、、、、、、、4 第4章提升品牌溢价能力的途经、、、、、、、、、、、、、、、、、、、、、、、、、、、、、、、、、、、、、、5 4、1.建立品牌核心价值、、、、、、、、、、、、、、、、、、、、、、、、、、、、、、、、、、、、、、、、、、、5 4、2.注重产品增值创新、、、、、、、、、、、、、、、、、、、、、、、、、、、、、、、、、、、、、、、、、、、、5

4、3.提升产品消费心理预期价值、、、、、、、、、、、、、、、、、、、、、、、、、、、、、、、、、、、、6 4、4.保持高价格、、、、、、、、、、、、、、、、、、、、、、、、、、、、、、、、、、、、、、、、、、、、、、、、、、6 第5章结语、、、、、、、、、、、、、、、、、、、、、、、、、、、、、、、、、、、、、、、、、、、、、、、、、、、、、、、、7 参考文献、、、、、、、、、、、、、、、、、、、、、、、、、、、、、、、、、、、、、、、、、、、、、、、、、、、、、、、、、、、、7 浅析企业品牌的溢价能力

什么是品牌定位

品牌定位战略-简介 从消费者和市场的角度来讲,消费者的需求和市场形势的不确定性因素,要求企业不断评估和检测品牌定位所带来的效果和影响,甚至要求企业根据市场变化调整或更新品牌定位。从企业的角度来讲,战略因环境变化而生,并为企业适应环境服务,它区别于短期营销行为等各种企业战术,主要涉及组织的远期发展方向和范围,企业战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合理地配置企业资源,优化企业资源和环境因素的关系,培养企业的核心能力和持续优势。 因而,为了企业能够树立一个具有长久生命力的强势品牌,从一开始就应该建立和实施品牌定位战略,为日后的品牌经营打下坚实的基础。 品牌定位战略-意义 1.创造品牌核心价值 成功的品牌定位可以充分体现品牌的独特个性、差异化优势,这正是品牌的核心价值所在。 2.与消费者建立长期的、稳固的关系 当消费者可以真正感受到品牌优势和特征,并且被品牌的独特个性所吸引时,品牌与消费者之间建立长期、稳固的关系就成为可能。 3.为企业的产品开发和营销计划指引方向 品牌定位的确定可以使企业实现其资源的聚合,产品开发从此必须实践该品牌向消费者所做出的承诺,各种短期营销计划不能够偏离品牌定位的指向,企业要根据品牌定位来塑造自身。 品牌定位战略-方法 1.3C分析法 3C分析法是指针对企业所处的微观环境--消费者(Customer)、竞争者(Competitor)、企业自身(Corporation)三大方面进行全面的营销扫描。营销的本质在于“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可见消费者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消费者的人口统计特征(包括年龄、性别、职业、收入、教育程度等)、消费者的个性特征、消费者的生活方式、消费者的品牌偏好与品牌忠诚、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与行为模式等内容。竞争者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企业的主要竞争品牌、企业在竞争中的地位、竞争品牌的产品特征、竞争品牌的品牌定位与品牌形象、竞争品牌的传播策略等。企业分析主要针对企业的品牌现状进行审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竞争品牌的传播策略、企业的产品特征、企业现有的目标市场、企业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品牌形象、企业现有的品牌传播策略、企业现有的品牌知名度、美誉度等。

中国国债的发行机制研究_1

中国国债的发行机制研究 ;提要:从1996年国债发行开始采用招标方式时起,我国国债发行机制逐步地市场化、规范化。但应注意的是,我国国债招标发行机制还很不完善,在设计上,还存在着一些亟待改善的。完善国债发行机制,必须坚持国际经验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必须坚持规范与相结合,以严格规范的制度来促进发展。关键词:国债拍卖;发行机制;一级自营商从1996年开始,我国财政部开始逐步地以招标(即密封式拍卖)这一市场化的方式来发行国债。到为止,除凭证式国债(柜台销售)和特种定向国债(定向募集)以外,其它记账式国债和无记名国债基本上都采用了招标的方式进行发行,经过近几年不断的尝试和调整,可以说我国的国债发行正在向市场化的发行方式稳步过渡。但是,也应该看到,我国的国债拍卖机制还很不完善,还存在着以下应该注意的问题。一、国债拍卖的参与者资格限制我国对国债拍卖的参与者的资格限制比较严格,规定只有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交易所债券市场的国债承购包销团成员,才分别有权参加财政部通过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交易所债券市场发行的记账式国债拍卖①,包括竞争性投标和非竞争性投标。个人及其他机构投资者只能购买凭证式国债,或向参与国债投标的承销商认购国债,不能直接参加国债投标。但是通过进行国际比较可以发现,在国债发行比较成熟的国家,对于国债拍卖参与者的资格限制都比较宽松。以美国为例,美国任何居民、机构投资者,既可以向自营商购买国债,也可以直接向联邦储备银行购买;可以亲临购买,也可以邮购;可以参加竞争性

投标,也可以参加非竞争性投标。事实上,从上讲,对参加国债拍卖的参与者设置较少的资格限制,可以扩大国债的需求量,从而降低国债的发行成本。二、限制最高、最低投标量和投标价格为进行必要的投标筛选,财政部在拍卖前通常不仅规定最低、最高投标量限额②,还经常会设定一定的投标价格区间。通过笔者发现,目前在国际上在对国债竞争性投标进行必要筛选时,采用最高投标量限制的国家很少,而采用最低投标量限制的比较常见。理论和实践证明,实行最低投标量限制通常可以简化投标程序并降低管理费用,但是这一措施也会减少独立投标人的数量,鼓励小规模机构和个人进行投标合并(bid-pooling),从而产生投标过程中的非竞争性行为的效果。因此,应在充分考虑本国人均收入水平和信贷政策限制的前提下,制定有效的最低投标量限额。对于设定投标价格区间的做法,支持的观点认为,由于我国目前国债市场上缺少基准债券,投标人对市场看法的差别较大,设定区间有利于将中标价格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另一方面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投标人合谋控制市场的行为。但是很明显,设置投标区间是一种非市场化的表现,它使国债拍卖仍不能完全通过供求关系来确定中标价格。事实上,在国债拍卖中设定一个最低中标价格或者保留财政部一定的控制发行量或剔除部分不合理投标的权利的做法在国际上是比较常见的,但很少有国家在拍卖中设置最高价的现象。而且,由于财政部有时没能正确把握市场对利率的预期,还会出现设置错误的价格区间的现象。比如,2001年7月31日,财政部发行了2001年第7期记账式国债(代码010107),招标区间定

我国国债期限结构分析_王桓辉

数据来源:WIND咨询数据库及中国国债协会 与此相对应的是,美国、日本和意大利等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发行的短期国债平均都在70%以上,中长期国债仅占相对较少份额(见表2)。 3、总结。由于央行对短期国债的需求受我国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的制约,央行票据对短期国债的替代制约着私人部门对短期国债的需求,使得我国中期国债占比偏高,短期国债明显不足,国债期限结构过于单一。以中期国债为主的国债期限结构缺乏均衡 王桓辉,周志辉,郑梓力,张锦铭,范文中 (中山大学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广东中山510006) 我国国债期限结构分析 摘要:本文从我国现阶段国债的发行状况入手,对我国国债期限结构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并由此建立了政府效用模型,并且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讨论,给出了优化政府国债期限结构的建议。 关键词:国债期限结构;分析;政府效用模型;优化建议 中图分类号:F81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089(2010)05-0087-04 一、国债期限结构背景 1、国债的期限结构及其影响。所谓国债的期限结构,就是各种期限国债的搭配,即在一国所有的国家债券中,各类国债各自所占的比例及对比关系。以偿还期为标准,国债可分为短期国债、中期国债、长期国债和永久国债。一般而言,短期国债指偿还期在年或年以内的国债,一年或卜年称为中期国债,年或年以上称为长期国债。永久国债是指没有偿还期的国债,只是按年付息,但可以上市流通,随时兑现。 国债兼具弥补政府财政赤字的财政功能和调节货币供应与促进利率市场化的金融功能,搭配合理的国债期限结构是促进国债功能有效发挥的重要前提。 2、我国的国债期限结构概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债发行期限结构没有出现大的变化。从表1可以看出,1981年至今我国每年发行的国债中绝大多数是3~5年期,1年以上10年以下的中期国债平均占总额的70%以上,其中1981~1987年之间发行的全部是5年期国债。然而1年期以下的短期国债在发行频率和发行规模上都显得极为不足,从1994年才开始出现1年以下的短期国债,而且1981~2003年这20多年间发行过类似国债的仅仅只有1994年和1996两年,虽然2003年以来我国每年都发行了少量短期国债,但所占比例都不高于11%(见表1)。 表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债期限结构分布表类型 年份1981-1987 1988 1989-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发行额 5028 366.50 100.00 253.20 411.00 330.00 1160 980 占比 4% 17% 2% 4% 6% 10% 5% 11% 发行额 87.26 367.58 110.09 334.84 515.04 160.00 620.00 200.00 883.00 1075.00 1773.50 1670.20 1135 769 占比 46% 31% 8% 15% 21% 4% 14% 5% 16% 18% 25% 24% 5% 9% 发行额 416.85 101.85 1881.03 786.24 1329.82 1008.71 1011.55 2155.10 2262.00 1982.00 2463.53 2664.00 2780.00 3765.30 2991.90 2017.60 3166 3434 占比 100% 54% 100% 65% 92% 47% 74% 84% 63% 15% 57% 47% 40% 53% 42% 61% 13% 40% 发行额 200.00 515.50 674.03 697.50 700.00 995.00 1370.00 1033.50 965.60 636.60 1288 1052 占比 9% 6% 16% 16% 16% 17% 23% 15% 14% 19% 5% 12% 发行额 255.30 130.00 6400.00 1160.00 1120.00 960.00 1160.00 683.80 242.40 963.30 340.00 16733 2323 占比 12% 5% 71% 27% 25% 22% 20% 11% 3% 14% 10% 71% 27% 发行额 255.30 130.00 6400.00 1160.00 1120.00 960.00 1160.00 683.80 242.40 983.30 540.00 16733 2323 占比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短期国债 (1年以下) 中期国债长期国债 (10年以上) 总额 1~2年3~5年6~9年

国债风险的国内外研究综述

国债风险的国内外研究综述 摘要:本文将国债风险划分为宏观经济风险和信用风险两个方面,并在对这两种国债风险的国内外研究成果梳理的基础上,分析了其间的内在联系。研究认为发行国债不能仅仅考虑国债对于经济的促进作用,还应当考虑国债发行带来的宏观负效应以及政府的承债能力。只有国债的规模处于适度的区间,才可能将国债信用风险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的同时,实现促进宏观经济的稳定增长。 关键词:国债;信用风险;宏观经济风险;国债最优规模 国债是政府按照一定的时间表向法定的债权持有者支付利息和分期偿还债务的一种法律义务(布坎南,1958)。早期经济学家认为,国债风险和税收等政府其他筹集资金方式之间没有本质区别,国债风险就是宏观经济风险。凯恩斯主义诞生后,国债规模逐年扩大,人们认识到国债兼有融资和金融的双重特性,财政无力还本付息的国债信用风险逐渐凸显出来。特别是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各国政府的财政、税收大幅下降,赤字高悬的情况进一步加剧。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的主权信用评级甚至由A+降为C,债务信用风险再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因此,国债风险既包括国债的宏观经济风险,又包括国债的信用风险。 一、国债的宏观经济风险综述 早期人们对于国债的认识并不全面,要么只承认有风险,要么只承认有宏观经济效益,直到上世纪中后期人们才逐渐认识到发行国债的风险与收益是并存的,争论的焦点转向是风险大于收益还是收益大于风险。 1、古典经济学对国债的批判 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在其著作中表达出对国债的系统批判:第一,国家举债是因为当权者奢侈不会积攒积蓄以备不测造成的,偿还时会使人民蒙受损失。第二,政府举债是把国家一部分用以维持生产性劳动的资本抽出来用于非生产性的开支,这样会削弱生产性资本的积累。第三,国家债务不断增加,使未来还本付息负担加重,损害人民储蓄能力,影响生产。 2、凯恩斯主义的国债思想 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背景下诞生的凯恩斯主义认为:危机的根源在于有效需求不足,需要通过赤字财政来刺激社会有效需求。而赤字资金的来源主要是通过发行国债和货币,但发行货币往往会引发通货膨胀造成社会动荡。因此,凯恩斯主义的综合观点认为:第一,实现充分就业则必须依靠政府支出扩大有效需求来实现。第二,国债支出用途是增加投资和消费,在乘数效应的作用下可以更大幅度的创造国民收入,增加就业人数。

我国国债发行规模的影响因素

我国国债发行规模的影响因素 李东卫 (中国银监会阳泉监管分局,山西阳泉045000)① 【摘 要】 在全球金融危机加深以及我国实体经济下行的背景下,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把“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作为当前经济工作的第一要务,2009年全国财政预算赤字为9500亿元,将发行7500亿元的国债和2000亿元的地方债,从绝对数额来看是历年最多的。国债发行要把控制赤字风险和国债规模纳入当前财政发展规划;建立科学的财政支出政策体系,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优化国债结构,健全和完善国债运行机制;建立健全偿债基金,确保偿债有充足的资金来源;加强地方债券管理,建立有效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监管体系。 【关键词】 国债;发行;金融危机;政府财政 【中图分类号】 F81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4326(2009)04-0053-04 一、我国2009年增加国债发行规模的背景 国债作为以国家为债务人的特殊的国家信用形式,到期要还本付息。国债的发行,既受到国民经济应债能力的限制,又受到国家财政偿债能力的制约。因此,在一定时期,国债客观上存在一个适度性的数量规模。 国债规模问题是一个老问题也是一个新问题,如何看待要用辩证的观点来看,要一分为二地看。既要看到国债的积极作用,又要看到国债的负面效应;既不能因为国债的负面效应而主张减少国债的发行,也不能因为国债的积极作用而放大对国债规模的控制,不能走向两个极端。国债既是一种调控手段,也是一种筹资手段。在其适度规模上,国债的筹资功能与调控功能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这就是说,国债规模过大,其副作用也就大;国债规模小,其积极作用又得不到充分的发挥。 从我国目前的情况看,面对国际金融危机,适度增加国债规模以保证经济健康运行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同时,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面对当前实体经济下行,财政建设资金缺少的状况将长期存在,利用国债筹集建设资金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必需的。我国今年9500亿元的财政赤字,预计占GDP比重的2.8%左右。累计国债余额占GDP比重的20%左右。国际上,评价财政赤字风险有两个指标,即赤字占GDP比重不超过3%,国债余额占GDP比重不超过60%。 从历史上看,我国在上世纪60年代,赤字占GDP比重曾经到过4%、5%左右。1999年至2003年,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基本上在2.0%—2.6%之间。2005年以后,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有明显的下降,2008年赤字占GDP比重仅为0.6%。 从国际上看,我国赤字率和政府负债率总体处于较低水平,赤字和国债余额占GDP比重这两个指标,不仅均低于国际控制标准,也远低于美国、日本的水平。总体上看,我国的财政赤字风险仍在可控范围之内。虽然2009年赤字增加较多,但由于前几年连续减少赤字,发债空间较大。因此,发行7500亿元的国债和2000亿元的地方债是我国综合国力可以承受的,总体上也是安全的。 二、国债发行规模影响因素分析 国债发行规模作为一个宏观经济变量是受诸多政治、经济因素影响的。一般而言,有以下几种因素: 1.财政赤字。通过发行国债来弥补财政赤字是国债产生的主要动因,也是现代国家的普遍做法。财政赤字越大,国债的发行规模就越大。此外,中央政府发行的国债主要归中央政府所支配,因此当年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财政支出理应成为国债发行规模的影响因素。2009年我国财政预算赤字为9500亿,将发行7500亿元的国债和2000亿元的地方债。数据显示,3月份,全国财政收入440 2.21亿元,其中中央本级收入下降10.3%;地方本级收入 2009年7月第22卷第4期 胜利油田党校学报 Journal of t he Party School of Shengli Oilfield J ul.2009 Vol.22No.4 ①【收稿日期】 2009-06-04 【作者简介】 李东卫(1968-),男,山西和顺人,中国银监会阳泉银监分局高级经济师。研究方向:经济金融理论与实践。

中国技能溢价的演变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中国技能溢价的演变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收入分配问题一直是关系国家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工资收入又是普通劳动者收入的主要来源,合理的工资分配制度有利于激发劳动者工作的积极性,稳定劳资关系和确保经济的长期平稳发展。因此,对收入分配中的工资收入分配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从已有的文献来看,大多数学者对中国存在的工资不平等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城市与农村之间、沿海和内陆之间以及不同的企业所有制之间的工资不平等,对于不同技能劳动力之间工资差距的研究则相对较少。国外学者将不同技能劳动力之间的工资差距表示为技能溢价,技能溢价作为收入分配不平等的一个方面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引起 了经济学家们的关注,尤其是针对欧美等发达国家。在国内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并不是很丰富,本文利用CHNS数据,从需求、供给和制度三个方面对我国的技能溢价成因进行了研究,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主要得出以下几个结论:第一,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我国便出现了劳动者平均受教育水平的提高与技能溢价同时并存的现象,尤其是自1999年大学扩招之后,大学劳动力供给的增加并没有降低技能溢价,反而使之提高。而与此同时,农业劳动力的转移给非农业以及城镇劳动力市场注入更多的非技能劳动力。我国劳动力市场上出现了一种的特殊现象是,技能劳动力和非技能劳动力供给同时增加,与之相伴 的是技能溢价的上涨。通过国际比较分析可以看出来我国的技能溢价变化与其他国家的变化有所不同,呈现出波动式上涨的情况;第二,从整个经济层面而言,我国存在技能偏向型技术变化。如果将整体经济

部门划分为技能劳动力密集型部门和非技能劳动力密集型部门进行 分析的时候则会出现如下情况:技能劳动力密集型部门的技术进步增加了该部门对于技能劳动力的需求,但是非技能劳动力密集型部门的技术进步则不会增加该部门对于技能劳动力的需求。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认为,在我们国家,只有技能劳动力密集型部门存在技能偏向 性技术进步,例如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金融业和房地产业等;而非技能劳动力密集型部门并不存在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例如农、林、牧、渔业以及制造业等。这也可以从一个方面来解释为什么大量的农业劳动力转移到城镇劳动力市场之后,我国的技能溢价并没有出现太大幅度的波动,因为非技能劳动力密集型部门的技术进步并没有增加对于技能劳动力的需求,这些部门所需要的还是那些非技能劳动力,也就是说,非技能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均在增加,故而其工资水平不会大幅度的下跌,从而不会对技能溢价产生太大影响,而 技能劳动力密集型的部门增加了对技能劳动力的需求,从而会从一个方面增加他们的工资水平,对技能溢价的增加产生一定的影响;第三,在封闭经济条件下,发生技能偏向型技术变化的时候,在短期内,技能劳动力的相对供给是不发生变化的,这会增加对技能劳动力的相对需求。由于假设劳动力市场是完全竞争的,从而会提高技能劳动力的相对工资,也就是提高技能溢价。从长期来看,由于技术进步会呈现日新月异的变化,技能偏向型技术变化增长的速度要快于劳动力增长的速度,这就导致即使技能劳动力的相对供给增加,技能劳动力的工资也 会上涨,从而提高技能溢价。也就是说,封闭经济条件下,不论在长期

品牌定位原则与策略及其关系

论述品牌定位原则与策略及其关系 摘要:随着定位观念的不断传播与扩散,定位观念成为指导企业乃至社会各个方面工作的重要思考方法。进入新世纪以来,品牌资产概念的提出为品牌定位理论提供了新的机遇,人们转而从品牌资产管理的角度将品牌定位与品牌资产联系起来进行研究。品牌定位是品牌战略的基础和核心内容,也是创建品牌的基础和保障,准确的品牌定位是建立强势品牌的必要前提。 品牌定位——定位原则——定位策略是贯穿本文的主线,在此思路的基础上,本文对品牌定位进行了全面的、综合的分析和透视,主要涉及了品牌定位原则、品牌定位策略选择和品牌定位的现实效果等问题,从而进一步完善了品牌定位理论的综合架构,并在部分理论上做出了一些创新和突破。 本文在广泛收集有关品牌定位文献资料的情况下,主要从理论出发,详细分析了品牌定位的原则和策略以及论述二者之间的关系。文章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回顾与整理品牌定位有关理论成果,了解品牌定位理论的内涵与外延;第二部分,论述品牌定位遵守的基本原则,以及各原则之间内生联系;第三部分,论述品牌定位的相关策略,及其效果;第四部分,综合分析品牌定位的原则和策略之间的辩证关系。 关键词:品牌定位定位原则定位策略 一、品牌定位概述 (一)、定位理论的由来[1] “定位”(Positioning)这个概念最初是由两位年轻的广告人艾尔?里斯和简?楚劳特于1969年在美国《产业营销》杂志上发表的一片题为“定位是人们在今日模仿主义市场所玩的竞赛”论文中首次提出。1972年,两人又在美国《广告时代》杂志发表了名为“定位时代”的系列文章,在当时即引起了轰动。菲利普?科特勒在总结当代营销基本理论的发展时,将“定位理论”列为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最为重要的营销概念。 (二)、品牌定位的内涵[2] 品牌定位就是企业将自己的产品推向市场,对其特性、品质和声誉等给予明确界定,通过精心设计的营销策划,将其融入顾客和潜在顾客的生活过程,从而形成确切的市场定位。是企业根据消费者对品牌的认识、了解和重视程度,给自己的品牌规定一定的市场地位,培养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的特色和形象。品牌定位的目标是获取是行业的竞争优势,并且在目标受众的心理占一席之地,以满足消

国债

第六章国债和国债市场 一.填空 1国债的产生离不开商品经济和的发展,如果社会上没有较为充裕的闲置资金,国债就成为无源之水。 2.国债的结构是指一个国家各种性质债务的相互搭配,以及债务收入来源和的有机结合。 3.国债的的发行是指国债售出或被的过程。它是国债运行的起点和基础环节,核心是确定国债售出的方式,即国债发行的方式。 4、国债利率必须与保持大体相当的水平才能使国债具有吸引力,才能保证国债发行不遇到困难。 5、李嘉图等价原理认为,政府支出是通过发行国债融资还是通过税收融资没有任何区别,即债务和税收等价。其推理并不复杂,李嘉图学派的核心观点是国债仅仅是延迟的税收,当前为弥补财政赤字发行的国债本息在将来必须通过征税偿还,而且税收的现值与当前的 相等。 6、国债的经济效应,从短期的观点来看,主要是分析国债的或流量效应。但是,如果研究国债的长期效应,则不能仅限于国债的流量效应,必须分析国债存量对资产的影响。 7、或有债务是指由于某一或有事项引发的债务,是否会成为现实,要看。或有债务的特点说明,或有债务不是政府能够完全控制,同时也不是最终完全转化为财政负担,而是取决于转化的面和转化概率。 8、公募拍卖方式,亦称方式。这是一种在金融市场上通过公开招标发行国债的方式。其特点主要是:发行条件通过投标决定,拍卖过程由财政部门或中央银行负责组织,即以它们为发行机构。主要适用于中短期政府债券,特别是国库券的发行。 9、李嘉图等价原理是否成立具有深远的政策意义。如果李嘉图等价定理成立,即所谓发行国债等于未来的税收,那么以增加国债为手段的就不会影响总需求。 10、如果在经济繁荣时期,由于资金供求紧张,发行国债会带动利率上升,可能对民间投资发生,不利于民间投资的增长;如果在经济萧条时期,实际上则是商业银行暂时闲置的资金由财政使用,将居民储蓄转化为投资,弥补了储蓄与投资之间的缺口,这样不但可以推动经济的增长,而且有利于提高商业银行的效益。 二、判断 1、政府举措的债务称为国债或公债。通常将中央债叫做国债,地方债叫做公债。国债是整个社会债务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具体是指中央政府在国内发行债券或向外国政府和银行借款所形成的国家债务。 2、国债不仅形成一种当前的社会负担,而且在一定条件下还会向后推移,形成代际负担。也就是说由于有些国债的偿还期较长,连年以新债还旧债并且不断扩大债务规模就会形成这一代人借的债转化为下一代人甚至几代人负担的问题。如果转移债务的同时为后代人创造了更多的财富或奠定了创造财富的基础,这种债务负担的转移在某种一定意义上被认为是正确的;如果国债收入被用于当前的消费,或者使用效率低下,留给后代人的只有净债务,那么债务转移必将极大的影响后代人的生活,这是一种愧对子孙的短期行为。 3、国债发行形式中的连续经销方式,亦称出卖发行法。发行机构包括(经纪人)受托在金融市场上一种较为灵活的的发行方式。其特点是经销期限不定,发行条件也不定,即不预先规定债券的出售价格,而由财政部或其代销机构通过金融机构和中央银行以及债券经纪人经

国债发行规模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国债是以国家或政府为债务人,以国家财政承担还本付息为前提条件,通过借款或发行有价证券等方式向社会筹集资金的国家信用行为。自1981年恢复发行国债至今,我国累计发行国债近32927亿元。随着国债规模的日益扩大,国债政策正逐步成为中央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成为国家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重要传导工具,也日益成为维持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重要因素。据统计,1998年的千亿元国债投资拉动GDP增长个百分点,1999、2000年国债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分别为2个百分点和个百分点,2002年我国建设国债有效地带动了各方面的投入,项目总投资规模达到亿元,为我国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由于国债余额增长速度过快,偿债能力和国债依存度指标都已处于高位,所以我们认为:应当适度控制国债发行规模。 一、理论基础 要控制国债发行规模,就要研究影响国债发行规模的因素。影响国债规模的因素是多方面、多层次的,我们暂且不去考虑微观上国债的管理水平与结构、筹资成本、期限安排、偿还方式等等因素,因为这些因素的影响是个别的,并且难以计量,我们只考虑宏观上的经济指标。 首先很直观地我们可以引入国内生产总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一定的条件下,国债累计余额超大,国债的负担率就越高,增发国债就应

越要引起警惕。而且政府的偿债能力也主要体现在国内生产总值上,它衡量了一国国民经济总体的运行状况,国内生产总值越高,政府的偿债能力就越强,国债的可发行规模就越大。 其次是中央财政收入、中央财政支出、财政赤字,而财政赤字是由中央财政支出减去中央财政收入计算所得。 从财政收入角度看,一般认为低的财政收人需要国债的发行来弥补,但高的财政收人并不意味着不需要或减少国债的发行,这要根据国债发行的目的来定。如果发行国债仅仅为了弥补财政赤字,高的财政赤字将减少国债的发行;如果发行国债的目的是为了对经济运行进行宏观调控,聚集社会闲散资金,调整分配,进行国家大规模项目的建设,那么高的财政收入还可能要增发国债。所以,我们在定量分析的时一半以上依赖于债务收入,这对财政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最直接的就是偿债的沉重压力和逐渐积累的高风险。这一看似矛盾的现象,只能说明中国经济转型时期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扭曲,即国民收入分配过分向个人倾斜,财政集中的国民收入份额太少,财政收入的基础十分脆弱,从而造成在财政依存度不断扩大的同时,国民经济的债务应债能力却只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 /4。原因是受财政收入规模限制,财政支出的增加只能通过赤字财政来实现,而财政赤字的弥补,又造成了国债规模的扩张,进而又导致国债依存度的加大。 从财政支出的角度看,我国的财政支出平均增长率一直高于同期财政收入和GDP的平均增长率,由此形成了支出膨胀-赤字加大-国债发行规模增大这样一种连锁反应。由此会导致财政赤字和债务规模

产品定位的四要素

产品定位的四要素
? ?
7 月 12th, 2009
No Comments
产品定位大致要定义 4 方面的内容
1:我们的目标客户是谁
2:我们提供什么样的产品和服务
3:我们满足了目标客户的那些方面的需求
4:我们和竞争对手有什么样的差异
一个典型的定位陈述:XXX 针对的是睡眠时间很少的有活力的青年软饮料者。XXX 比任何品牌都能使 你有更多精力,因为他含有最高程度的咖啡因。即使一晚没有好好休息,有了 XXX,消费者仍可保持清醒。
? ?
产品定位 市场营销
口红效应经济学
? ?
7 月 9th, 2009
No Comments
所谓“口红效应”是指一种有趣的经济现象,在美国,每当在经济不景气时,口红的销量反而会直线上升。 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在美国,人们认为口红是一种比较 廉价的消费品,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人们仍 然会有强烈的消费欲望,所以会转而购买比较廉价的商品。口红作为一种“廉价的非必要之物”,可以对消 费者起到 一种“安慰”的作用,尤其是当柔软润泽的口红接触嘴唇的那一刻。再有,经济的衰退会让一些人 的收入降低,这样他们很难攒钱去做一些“大事”,比如买房、买 车、出国旅游等等,这样手中反而会出现 一些“小闲钱”,正好去买一些“廉价的非必要之物”。
产生原因

“口红效应”源自海外对某些消费现象的描述。每当经济不景气,人们的消费就会转向购买廉价商品,而口 红虽非生活必需品,却兼具廉价和粉饰的作用,能给 消费者带来心理慰藉。经济危机之下,消费者的购物 心理和消费行为等都发生了变化,普通消费者个个都变成了砍价高手,经济危机也使得如口红这类的廉价 化妆品 和文化类的产品出现了大卖。20 世纪 30 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首次提出的“口红效应”经济理 论。
2008 年的世界性经济金融危机,给“口红”带来了市场。美国媒体称,口红、面膜的销量开始上升,而做 头发、做按摩等“放松消费”也很有人气,这与其 他大宗商品和奢侈品的低迷销量呈现出鲜明的对比。全球 几大化妆品巨头的销售额证实了这一观点,其中包括法国欧莱雅公司、德国拜尔斯多尔夫股份公司以及日 本 资生堂公司等。欧莱雅公司 2008 年上半年销售额逆市增长 5.3%。“口红效应”开始显现,而“口红效 应”这一 20 世纪 30 年代提出的理论也在海外媒体上 不断亮相。
在经济萧条时期,人们的收入和对未来的预期都会降低,这时候首先削减的是那些大宗商品的消费,如买 房、买车、出国旅游等,这样一来,反而可能会比正常 时期有更多的“闲钱”,正好去购买一些“廉价的非 必要之物”,从而刺激这些廉价商品的消费上升。经济政策制定者和企业决策者可以利用这一规律,适时调 整自 己的政策和经营策略,就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危机的负面影响。
在中国国内,“口红效应”一词的走红,源自中国电影行业的一场讨论。世界经济金融危机,很容易让人联 想起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经济危机。那时几乎所有的 行业都沉寂趋冷,好莱坞的电影却乘势腾飞,热闹的 歌舞片大行其道,给观众带来欢乐和希望,还让秀兰· 邓波儿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有人因此认为,中国电 影也 可借“口红效应”,找到一次逆境上扬的机会。同时也有学者指出,由电影借“口红效应”推广开去,其 他文化娱乐产业也可以从“口红效应”中获益。
?
市场营销
全球最有效的探究消费者认知和动机的研究方法
? ?
12 月 30th, 2008
No Comments
萨尔特曼隐喻诱引技术(Zaltman Metaphor Elicitation Technique,简称 ZMET)被认定为全球范围 内最有效的探究消费者认知和动机的研究方法。

我国国债期限结构分析

我国国债期限结构分析 2010-08-23 王桓辉,周志辉,郑梓力,张锦铭,范文中 (中山大学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 广东中山510006) 摘要:本文从我国现阶段国债的发行状况入手,对我国国债期限结构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并由此建立了政府效用模型,并且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讨论,给出了优化政府国债期限结构的建议。 关键词:国债期限结构;分析;政府效用模型;优化建议 中图分类号:F81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089(2010)05-0087-04 一、国债期限结构背景 1、国债的期限结构及其影响。所谓国债的期限结构, 就是各种期限国债的搭配, 即在一国所有的国家债券中, 各类国债各自所占的比例及对比关系。以偿还期为标准, 国债可分为短期国债、中期国债、长期国债和永久国债。一般而言, 短期国债指偿还期在年或年以内的国债, 一年或卜年称为中期国债, 年或年以上称为长期国债。永久国债是指没有偿还期的国债, 只是按年付息, 但可以上市流通, 随时兑现。 国债兼具弥补政府财政赤字的财政功能和调节货币供应与促进利率市场化的金融功能,搭配合理的国债期限结构是促进国债功能有效发挥的重要前提。 2、我国的国债期限结构概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债发行期限结构没有出现大的变化。从表1可以看出,1981年至今我国每年发行的国债中绝大多数是3~5年期,1年以上10年以下的中期国债平均占总额的70%以上,其中1981~1987年之间发行的全部是5年期国债。然而1年期以下的短期国债在发行频率和发行规模上都显得极为不足,从1994年才开始出现1年以下的短期国债,而且1981~2003年这20多年间发行过类似国债的仅仅只有1994年和1996两年,虽然2003年以来我国每年都发行了少量短期国债,但所占比例都不高于11%(见表1)。表略 数据来源:WIND咨询数据库及中国国债协会 与此相对应的是,美国、日本和意大利等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发行的短期国债平均都在70%以上,中长期国债仅占相对较少份额(见表2)。表略 数据来源:《公共债务管理》 3、总结。由于央行对短期国债的需求受我国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的制约,

国债挤出效应

国债挤出效应 我国自1997年经济出现软着陆以来,近几年经济存在轻微的通货紧缩。具体表现为:1996年以来已经连续3年GDP增长率低于1978—1997年的平均水平;从1997年10月开始,社会商品零售价格已经连续下降了15个月。尽管中央银行先后7次下调存贷款利率,收效甚微,而增发国债是财政政策一项重大举措,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大规模地发行国债,增加赤字,不能不引起人们对挤出效应的担心。 所谓财政扩张的挤出效应,一是指政府通过大规模发行国债向社会借款导致政府在资金需求上和民间进行竞争,从而减少了对民间部门的资金供应;二是指政府的资金需求导致利率上升,从而抑制了民间投资阻缓经济增长的后劲;这两方面都会抵消财政扩张对社会总支出的扩张效应。通常分析财政政策效果和“挤出效应”的数学模型是IS—LM曲线模型。IS曲线表示投资等于储蓄产品市场均衡状态下利率与收入的不同组合;LM曲线表示货币市场均衡,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条件下所有利率和收入水平的不同组合。 下面我们分析一下IS—LM曲线模型: 从IS曲线均衡条件出发推导IS曲线斜率:产品市场的均衡是指产品市场上总供给与总需求相等。经济均衡的条件是消费等于投资I=S,消费函数C=a+bY,储蓄函数S=Y-C,则均衡收入Y=[a+I(r)]/(1-b),因此,IS曲线斜率由b与I(r)决定,其中b是边际消费倾向。 从LM曲线均衡条件出发推导LM曲线斜率:货币市场的均衡是货币供给M等于货币需求L,而M主要由政府的中央银行控制,L分为交易需求L(Y)和投机需求L(r),即M=L(Y)+L(r)=kY-hr,k为货币需求收入弹性,h为投机性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所以Y=(hr+m)/k,因此,LM曲线斜率由h和k决定。 如图,财政通过增发国债扩大支出导致IS曲线右移至IS’,若没有利率上升因素,相应产出将从Y0增至Y2,但考虑到增发国债对市场利率的推动及因此对民间需求的抑制,新的均衡点E1的利率水平R1要高于初始利率R0,而产出Y1要低于Y2,其中Y2与Y1之间距离就是被挤出的产量损失,这就是所谓的“挤出效应”。通常IS越陡峭,LM越平缓,财政通过增发国债,扩大支出政策效果也越好。 普遍认为我国财政扩大支出是存在“挤出效应”的,但由于我国国情的特殊情况“挤出效应”并不是非常突出和明显的。我国的IS—LM模型中,IS曲线陡峭,LM曲线平缓。 首先,IS曲线由边际消费倾向b和投资函数I(r)决定。边际消费倾向b受许多因素制约。第一,受制度变迁因素的制约。近年来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多项改革措施集中出台,改革力度逐渐加大,居民预期未来支出水平上升,而相应的未来可支配收入相对不足。居民为适应这一持久性支出下降的局势,保证未来的消费水平,倾向于减少即期消费,增加储蓄。例如,从1998年7月1日起,原有的福利分房制度被货币化分房方式所取代,虽然该项改革措施的初衷在于启动居民住宅消费市场,但实际的效果与预期背道而驰。一方面由于房价与居民年收入水平相差悬殊;另一方面,消费信贷不发达,人们即期消费受到抑制。同期医疗体制改革措施亦全面出台,中小学教育费用逐年上涨,高校收费教育逐步推广,失业问题日益突出,均导致预期未来可支配收入减少。第二,贫富差距的拉大进一步压低了社会总体的消费倾向。近年来,在社会财富增长的同时贫富差距也在拉大,据有关统计资料统计,我国的基尼系数目前已经达到了0.4,收入不平等已经成为一个比较突出的社会问题。不仅如此,收入的不公平还通过降低社会总的消费倾向作用于社会消费需求。其中高收入者与低收入者所占的比重越大,对总需求的削弱也就越强:就高收人者来说,其消费的价格弹性相当低,而低收入者的边际消费倾向固然很高,但需求量又受收入水平制约;至于需求变化余地较大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