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雕塑鉴赏论文

雕塑鉴赏论文

雕塑鉴赏论文
雕塑鉴赏论文

班级:

姓名:

学号:

目录

1.原始朴拙意象风

《论中国古代雕塑的八大特征》

2.商代鬼魅抽象风

3.秦俑装饰写实风

4.汉代雄浑写意风

5.佛教理想造型风

6.宋代俗情写真风

7.帝陵程式夸张风

8.民间朴素表现风

一.原始朴拙意象风

人类审美意识的萌生与人类自身的诞生是同步的。人类天生地具有对称、均衡、和谐对比、韵律节奏以及平整光滑的等形式美要素的渴求,随着智力的不断发展,人类能够从欣赏和喜爱自己身体的意识出发,从自己身体提供的标准和尺度去衡量和发现自然界中一切美的东西,进而总结出一些基本的造型规律,然后在自己的劳动创作中灌注这些审美的意识。于是,从石器到装饰品,人类的生产活动与艺术创作产生了分界线。原始社会的雕塑作品也开始出现在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长河中。

原始社会的雕塑作品以各种陶塑动物居多。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经济生活或体现原始先民对动物形态性情的理解与浓厚兴趣或是表达对一些威猛动物的崇拜。

如图为陕西华县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成年女性墓葬所出的陶鹰鼎,作敛翼站立之状,器口开于背上,勾喙有力,双目圆睁,周身光洁未加纹饰,结构简洁,给人很强的

体积感,双足与尾稳定地撑挂于地,整个造型充满桀骜猛厉的气势。凸显原始社会雕朴拙的意象。

二.商代鬼魅抽象风

商州时代,身受奴役压制的奴隶们创造了一大批精美绝伦的青铜器,展示了那一时代中国文化艺术的最高成就。

那是绽放在野蛮的黑暗中

的文明之花,是血泊雕铸而成的艺术杰作。

这是商代方鼎中赫

赫有名的司母戊大

方鼎,高133厘米,

横长110厘米,宽

78厘米,重达875

公斤。作为国家象

征的礼器,司母戊

大方鼎威严、稳重、

挺拔、坚实、恢弘,

具有威慑天下雄视

百代的气魄。即使它还是一件实用器皿,但它实在堪称国家形象的雕铸,它熔进了国家的灵魂,民族的风范。三千多年后,中国人面对这样的杰作,仍为之豪情激荡,浩气遄飞。

商周青铜器上的动物形象纹饰的主体,或是现实中实际存在的动物或是想象中或传说中的动物,通过不同动物形象的组合,经过不断累加、美化而成。但都被赋予特定的含义,或人格化,或神祗化,充满神秘和幻想。

这是一件商代的虎食人卣,一尊蹲踞的老虎,凶猛强悍,威风凛凛,杀气腾腾,此气度不仅令百兽丧胆,也足以令人类避之唯恐不及。此刻,猛虎锋如利刃的前爪已攫一“人”,它张开的血盆大口似乎正

要将“人”吞噬,那“人”

好像没有反抗,其实在

猛虎面前,任何的反抗

都是徒劳的。

再看那“认”的形

象,纹身,我冠履,手

足皆四趾。这其实不是

人,而是一只似人非人

的怪物。早在新石器时

代,原始先民们已经能

准确地塑造人物形象,

到了青铜时代,聪明睿

智的奴隶雕塑家不致于

对人物形象的把握如此

失水准。因此可以断定,这似人非人的怪物是某种令人们厌恶,给人类带来灾难的鬼怪,是“恶”的象征。

三.秦俑装饰写实风

提到中国古代雕塑,最不能忽略的自然是出土于中国陕西省临潼县的震惊中外的秦始皇陵兵马俑了,它以宏大的规模和高度的艺术成就被人们誉为“世界第八奇迹”。秦始皇兵马俑中坑中出土的兵马俑雕塑均为大型陶俑。包括有武士俑、马俑、文官俑以及侍者俑,其中以武士俑和马俑为多数。

匠师们为

力求再现秦代

国军的风采和

士兵器宇轩

昂、意气勃发

的精神面貌,

对每件人物作

品均给予不同的外观形貌。通过对每个兵将俑的衣饰装束、身体动态及眉毛、眼睛、胡须、及发饰等细部的刻画,使每件作品都有自己独特的外形特征以及身份象征。这些兵俑的造型均是根据现实中任务的形象为原型进行塑造的,作品充满了极高的写实性和强烈的现实意义,通过兵俑面部表情的丰富变化表现,战役盔甲的精神塑造,以及真实生动的动作神态刻画,让我们看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辛勤的劳

作及高超的技艺

水平。

战马大多是

直立,竖耳、张

口、双目圆睁,

俨然一副枕戈待

旦的状态,熊健

强劲的风姿一览

无余。

雄伟壮观的秦始皇陵兵马俑,以其高超的写实水平,对人物形象的生动刻画,充分展示了当时雕塑艺术发展水平。

四.汉代雄浑写意风

到了东汉时期,东汉雕塑艺术在西汉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东汉石雕多集中在墓祠、墓室及门阙上,且多以浮雕为主,并且还以建筑装饰的形式出现。

图示为1955年河南洛阳孙旗屯出土的一尊东汉时期的石辟邪,这只大型石

兽由石灰岩

雕刻而成,

高,塑像头

如狮头,嘴

微张,齿牙

外露,带凶

猛之气。身

体似豹,腰细肚圆,尾巴长而粗茂。前腿微屈,向前迈出,后退蹬地,好像正在前进。二向上抬起的头部与四肢迈开的形象结合正好组成了一副抬头挺胸,昂首阔步的矫健雄姿。

整尊雕塑采用圆雕和浮雕及线刻相结合的雕刻手法,在造型和艺术手法上,与西汉时期相比较,有明显的技术性和艺术性的表现,尤其是雕塑形象的独特性和个体性,以及依靠动作神态来表现作品的主题方面,都有十分明显的个性特征。雕塑师分别对塑像的形体、胡须、

羽翼及尾巴做了不同的艺术处理,以粗厚的刀法刻画的兽物庞大粗壮的体量,以细腻的线条嵌刻出动物身体上的纹饰和羽翼。整体造型粗犷圆润,总体风格雄浑古朴,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五.佛教理想造型风

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在东汉明帝永平年间(58—75),后秦时开始广泛传布,到了南北朝时期佛像制作开始出现。自佛像加入到雕塑领域,雕塑艺术史便开始呈现出二律背反的现象:佛像雕塑丰富完善了中国文化模式,而与墓葬雕塑平分秋色,也使中国人物雕塑更趋完美。

这是莫高窟的禅

定坐佛彩塑像,是佛

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

形象。释迦身着印度

式袈裟,薄薄的,紧

贴身上,衬出他健美

的躯体;双手轻抚腹

部,自然端坐;他恬

淡虚静,嘴角含着浅

浅的微笑。他的微笑

和蔼、慈祥、纯洁、

高尚。微笑里有真、善、美,呈现出普度天下众生的慈悲博大胸怀。这微笑能给痛苦的灵魂以安慰,能化解弥漫于心田的惨淡愁云;这微

笑能使人自觉的忍受现实的苦难,给你指示不可知的彼岸那缥缈诱人的希望。虽然雕塑中佛祖的形象还带着浓厚的犍陀罗色彩,但他的面容确是中国式的。这种形象容易让人接受。使人倍感亲切。佛教雕塑从一开始就开始反映出中国文化巨大的同化能力和良性的消化能力。六.宋代俗情写真风

自雕塑茂林佳卉中的奇葩——唐三彩艺术尽显雕刻艺术风采之后。到了五代辽宋金时期,雕塑艺术从神圣走向世俗,它像一尊身后有许多光环的佛,慢慢地褪尽神圣的光辉,撩开神秘的面纱,逐渐走下莲花座,走向无比广袤,无比丰富多彩的人世间,是自己变得更加温馨可敬。如此可容可掬。遗弃了隋唐时期的宏伟规模和奔放气势,而逐渐展现出浓郁生活气息和世俗气息的雕塑时代。

盛极一时的最能展现雕刻艺术成果的石窟艺术以及辉煌曾经的陵墓雕刻艺术逐渐在雕刻艺术领域渐渐隐居。随着文人画的兴起,雕塑艺人的社会地位愈加低下,此类造型艺术不断走向衰退。值得庆幸的是,各种供人赏玩的小型雕塑作品越来越多,成为宋代雕塑中引人注目的现象。

图为宋代著

名石雕——大足

养鸡女石雕,是具

有民间色彩的代

表作品。雕像位于

大足宝顶山大佛

弯,一个养鸡的妇女正在打开鸡笼放鸡出来。只见她头上裹着发巾,腰间束着裙衫,双手将鸡笼倒翻,作放鸡出笼状。整件雕塑刻画细腻,造型准确生动。养鸡女面庞清秀饱满,表情怡静悠然,表现出农家妇女的贤淑与勤劳。身旁两只鸡依依相偎,表现主任对鸡的怜惜和怜爱。七.帝陵程式夸张风

陵墓雕塑集中体现了当时雕塑的最高水平,中国古代陵墓雕刻是中国古代陵墓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秦始皇陵数中国古代历史上陵墓的顶尖之作,秦始皇陵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陵园,其巨大的规模、丰富的陪葬物居历代帝王陵墓之首。在陵墓中的大规

模出土的人俑以及马

俑,各件做作品之间没

有重复的。人物的形象

面目各具,其中将军俑

是头戴双卷尾长冠,穿

着战袍铠甲,手按佩

剑,脸盘饱满,剑眉隆

鼻,双唇紧闭,威武刚

毅。武士俑则是戴帽、

披甲、握弓执剑、身材

魁梧,英姿勃发。

西汉名将霍去病墓前石雕群也大规模的出现石雕作品,墓前石刻

现存16件。可辨识的象生14件,其中有3件各雕两形,总共有生物17体;不同物象12类。计有怪人、怪兽吃羊、卧牛、人抱兽、卧猪、跃马、“马踏匈奴”、卧马、卧虎、卧象、短口鱼、长口鱼、獭、蝠、左司空刻石和平原刻石。石刻依石拟形,稍加雕凿,手法简练,个性突出,风格浑厚,是中国现存时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一批大型石雕艺术珍品。其中“马踏匈奴”石雕像为一组人兽组合雕像,主像马昂首挺立,四趾健壮,一副英勇善战的战马形象;马下是一个手持弓箭、神情狼狈、窘态毕露的匈奴

主的惨败形象。整组雕像采

用浮雕与线刻相结合的手

法,塑造出了造型古朴,风

格稳重的深具魅力的艺术形

象。

八.民间朴素表现风

民间艺术的表现性,是对生

活积极意义上的歌颂,是在

美好向往、自娱自乐心态下

的创造,这与西方现代表现

主义的“宣泄”大相径庭。

因此,民间朴素的表现是艺

术的生态发展,是非功利的

纯艺术劳动。它对于我们今

天的意义不仅在于技巧、形式,更在于创作心态。在这种心态之下创作的艺术,其特点是题材丰富、情感纯真、手法自由、造型生动。

中国的雕塑艺术品拥有悠久的历史,在历史的长河中,这些雕塑艺术品历经了自然的和人为的破坏,不过还有一定数量的产生于各个时期的雕塑作品在经历风风雨雨之后被完整或部分的保留了下来。中国的古典雕塑在一个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受到同时期各种文化和其他艺术风格的影响,逐渐形成了具有强烈民族特色和独特传统风貌的体系。不同时期的雕塑作品又反映出不同历史时期的欣赏趣味和审美理想,代表了当时的时代精神。

雕塑虽然无声,却包含有音乐的旋律与节奏。雕塑尽管静止,却展现出舞蹈的旋转与运动。当然,雕塑也和其他的艺术门类一样,韵含着个性与激情,正因为如此,尤其是中国古代雕塑艺术凝聚着永恒的魅力。

影视动画鉴赏论文

影视动画鉴赏论文 影视动画鉴赏学是研究影视艺术鉴赏现象、揭示鉴赏规律的学问。提出影视动画鉴赏学并非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指导大众正确欣赏影视艺术作品的需要,也是促进影视动画创作和研究的需要,具有较为深远的社会意义。 一个人会看电影,看动画,不代表他会把一个影视动画作品内在的意蕴准确的把握和深入的理解。很多人看它们只是浅层次的看懂,或者说一句好,显然易见,看动画片与赏析动画片是有很大的不同的。观赏者不可能仅凭自己作为人的朴素感觉,就能对一门艺术有真正深刻的理解,从而使影视观看活动自然上升到审美鉴赏的境界。人们鉴赏影视动画的能力,固然可以通过自发的、无引导的观赏活动一点点去磨炼、积累并提高,但这种成效是较低的。必须要靠平时对一些影视艺术理论和影视艺术鉴赏知识的关注和了解。影视动画鉴赏理论的实际指导是很有意义的。 在刚开始选择选修这门课程时,因为没有教材我并不知道具体要学什么内容,只是由于我很喜欢看动漫所以选择了这门课程。但是当老师给我们讲完课的时候,我才发现这其中蕴含着许多的学问,并激发了我对这门课极大的兴趣。记得第一节课老师给我们简单介绍了近两年我们学校这门课的发展情况以及他以前是怎么上这门课的,还讲了一些他从事教这门课的亲身经历和他曾经看过的一些动画,虽然大多我都没看过也叫不上名字,但是老师讲得很生动、有趣使得教室气氛也很活跃。 在这中间老师用了一节课专门给我们讲日本的机器人动画让我记忆深刻,在这堂课上我对机器人有了更多的认知和理解。机器人动画即常说的机甲动画,是以人操纵机器人进行活动的,多以战争、科幻为题材的动画作品。机器人动画注重描写战斗场景和人物对话,著名机器人动画有《高达》、《超时空要塞》等。也有人认为,只有以有自主意识的机器人为主角的动画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机器人动画,如著名的《铁臂阿童木》、《变形金刚》等。但不管是哪一种观点,机器人动画的核心总是围绕着“机器人”这一中心元素,从而发展剧情的。日本最早的机器人动画是《铁臂阿童木》、《铁人28号》,而现在最广为人知的机器人动画当然是《高达》系列了,哆啦A梦等等。另外,美国最广为人知的机器人动画是《变形金刚》系列。通常机器人动画中的机器人设定有两类,分别为超级系机器人(SuperRobot)与真实系机器人(RealRobot)。具有强大的作战能力的机器人,就是超级、神棍类的,通常敌人是一些超越地球文明的存在,但是作战策略往往低能的可怕?而机器人的动力来源并没有合理的设定,但总是很热血。最早的此类机器人是铁人28号,而第一个由主人公亲自搭乘并驾驶的是魔神Z,超级机器人是由日本魔神Z原歌词中出来的(“超级机器人,魔神Z”)。

美术毕业论文范文

美术毕业论文范文 一、南黄海滩涂的美术文化的开辟价值 (一)窥探地点历史渊源 扶海洲(如东古称)从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阶段长江入海口一片卵形沙洲,后与大陆并接,成为“唐古砂咀”,五代的后周世宗年间(954-958年)当扶海洲与胡逗洲涨结后,扶海洲与大陆之间的古横江最终消逝,如东人因势利导修建了一道又一道的海堤,匡围出一片又一片土地,扩充了如东的疆域。在这片奇特的疆域,孕育了黄金滩涂特有的文明。从远古的渔船到现今的文蛤景画,每处景观、每件工艺品,都在诉说并持久演绎着滩涂繁衍的历史。所以,在时隔数千年的今天,我们肩负着繁荣这方文化的使命,并由此去追溯远古的滩涂文明。 (二)融汇各地移民文化 远古,人类活动随着海岸的逐渐东迁也随之东移。从最早的青墩淮夷古族人、吴越人、“盐丁”、两晋南北朝阶段被迫南迁的山东兖州人、江西客家人,到元末明初的因“洪武赶散”驱赶至扶海洲的苏州阊门人,再到明清阶段各地商贾、建国后三峡移民、婚嫁到如东的三十一具少数民族,如东人祖先来自华夏五湖四海,各地汇聚如东的的客籍人,带来了各地的日子适应,并且也带来了各地的文化,成为南黄海滩涂文化底蕴的重要源泉。譬如江南水乡文化、镇扬文化、徽州文化等等,据说如东五大集镇的石板街算是当年徽州文化的产物。 而今,我们踩着前人的肩膀,开辟属于我们如东人滩涂美术文化,如象征如东人踏实勤恳的海子牛文化、宝地孕育的奇贝——“文蛤景画”以及奏响如东新时代强音的“空中交响曲”和“海上迪斯科”文化。如东的文化就像扎根这方热滩涂的五湖四海的人一样,兼收并蓄,博大且包容。 (三)挖掘地点特色美术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张振华在《把根留住》一文中说“民间美术是本乡本土流传在民间的艺术形式,即所居住日子的地点的美术,既具有有用功能又具有审美价值”。民间美术作品之因此感人,正是因为他们别是无动于衷地摹抄,而是在没有功利驱动的纯真心态下、在游戏般的制造中与民族的艺术精髓和蔼质相交融,并注入了自己的热情和生命力。 从南黄海滩涂的渔船创造工艺、以及如东“板鹞”这些纯手工工艺,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滩涂居民的日子。渔船的优美曲线造型,板鹞风筝的精湛工艺,徐善华先生娴熟的画牛技巧,以及华子裕先生闲暇之余投入的极大热情,以独特的视角发觉并研究出来的文蛤景画,无一别表明古老的扶海洲在今天又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由此形成的地点特色美术极大地丰富了如东文化,增加了滩涂文化的内涵。倾向于东方传统的“空中交响乐”到西化的“海上迪斯科”,给现在的南黄海滩涂美术文化又重新加入现代元素,给如东滩涂美术文化注入新的生命活力。 二、南黄海滩涂的美术文化的资源应用 当前,在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下,人们在别断深入挖掘港口带来的经济效益的并且,逐渐忘却了这些珍贵财宝另一方面的价值,我们的文化教育研究也并没有对本地优秀的滩涂文化资源加以很好的利用。由此,我们意识到救护、传承本地美术文化的迫切性,看到学校美术教育对本土美术文化资源的开辟与应用的重要性。 我们认为,要想做好南黄海滩涂美术文化的应用,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发掘取舍,寻准最佳的整合点 首先,我们要依照美术教学的实际需要,充分发掘可供利用的美术文化资源。 滩涂资源的不少,比如,文蛤、渔船、滩涂景观、风筝节、渔民等等。我们要做的第一项工作算是要充分去发觉、发掘这些可供利用的资源,尽可能多地去研究每一项资源。

电力系统稳态分析--潮流计算

电力系统稳态分析 摘要 电力系统潮流计算是研究电力系统稳态运行情况的一种重要的分析计算,它根据给定的运行条件及系统接线情况确定整个电力系统各部分的运行状态:各母线的电压,各元件中流过的功率,系统的功率损耗。所以,电力系统潮流计算是进行电力系统故障计算,继电保护整定,安全分析的必要工具。 本文介绍了基于MATLAB软件的牛顿-拉夫逊法和P-Q分解法潮流计算的程序,该程序用于计算中小型电力网络的潮流。在本文中,采用的是一个5节点的算例进行分析,并对仿真结果进行比较,算例的结果验证了程序的正确性和迭代法的有效性。

关键词:电力系统潮流计算;MATLAB;牛顿-拉夫逊法;P-Q分解法;

目次 1 绪论 (1) 1.1背景及意义 (1) 1.2相关理论 (1) 1.3本文的主要工作 (2) 2 潮流计算的基本理论 (3) 2.1节点的分类 (3) 2.2基本功率方程式(极坐标下) (3) 2.3本章小结 (4) 3 潮流计算的两种算法 (5) 3.1牛顿—拉夫逊算法 (5) 3.2PQ分解算法 (10) 3.3本章小结 (15) 4 算例 (16) 4.1系统模型 (16) 4.2结果分析 (16) 4.3本章小结 (19) 结论 (20) 参考文献 (21) 附录 (22)

1 绪论 1.1背景及意义 电力系统稳态分析是研究电力系统运行和规划方案最重要和最基本的手段。电力系统稳态分析根据给定的发电运行方式和系统接线方式来确定系统的稳态运行状态,其中潮流计算针对电力系统的各种正常的运行方式进行稳态分析。 潮流计算是根据给定的电网结构、参数和发电机、负荷等元件的运行条件,确定电力系统各部分稳态运行状态参数的计算。通常给定的运行条件有系统中各电源和负荷点的功率、枢纽点电压、平衡点的电压和相位角。待求的运行状态参量包括电网各母线节点的电压幅值和相角,以及各支路的功率分布、网络的功率损耗等。 电力系统潮流计算问题在数学上是一组多元非线性方程式求解问题,其解法都离不开迭代。潮流计算方法的改进过程中,经历了高斯-赛德尔迭代法、阻抗法、分块阻抗法、牛顿-拉夫逊法、改进牛顿法、P-Q分解法等。现在比较常用的方法就是牛顿-拉夫逊法和P-Q分解法。对潮流计算的要求可以归纳为下面几点: (1)计算方法的可靠性或收敛性; (2)对计算机内存量的要求; (3)计算速度; (4)计算的方便性和灵活性。 1.2 相关理论 所谓潮流计算,就是已知电网的接线方式与参数及运行条件,计算电力系统稳态运行各母线电压、各支路电流与功率及网损。对于正在运行的电力系统,通过潮流计算可以判断电网母线电压、支路电流和功率是否越限,如果有越限,就应采取措施,调整运行方式。对于正在规划的电力系统,通过潮流计算,可以为选择电网供电方案和电气设备提供依据。潮流计算还可以为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定整计算、电力系统故障计算和稳定计算等提供原始数据。 在运行方式管理中,潮流是确定电网运行方式的基本出发点;在规划领域,需要进行潮流分析验证规划方案的合理性;在实时运行环境,调度员潮流提供了

秦汉雕塑艺术风格的差异论文

xx雕塑艺术风格的差异 xx兵马石刻俑艺术特征: 秦始皇兵马俑坑共发现三个,加上一个未建成的,依次编为一至四号坑,共发掘出战车百余乘、陶马600余匹、陶俑近8000件,还有其他的青铜兵器。秦始皇兵马俑的出土为世人展示了秦始皇的一支阵容庞大、组织严整的禁卫军,象征了秦朝威武的军队。尽管在咸阳、徐州、武威也先后有汉代兵马俑群的出土,但是无论是规模还是制作工艺上,是无法与秦始皇兵马俑相提并论的。 暂且不论它规模的宏大、编排的精细,就从艺术角度看,它体现出了较高的艺术水准,堪称艺术精品。秦始皇兵马俑的艺术特点首先是它的高度写实性。秦始皇兵马俑坑所展现的军队阵容是完全按照当时秦军的实况设计的,所以其中的秦俑、陶马、车也是按实物大小制成。秦以前的雕塑以装饰性为主,而秦俑采用了写实的刻画方式,带有明显的肖像性和写生性的特征。陶俑一般身高 1."8米左右,最高者可达2米,均为彪形大汉。陶马一般身长2米,通高 1."7米,与真马大小相等,形体比例准确,形象栩栩如生,如此大规模的陶马群在中国雕塑史上也是一个突破。其次是它的传神。秦兵马俑的写实并不只是简单地按照现实摹刻下来,而是经过了艺术的处理。不同的人物外形,不同的官阶,不同的性格特征,不同的精神面貌,如此这些都体现在了秦俑的身上,可见它的造型刻画不仅实现“形似”而且还达到“神似”。秦俑以头部的刻画最为精致,有的眉宇凝聚,端庄肃穆;有的面庞清秀,微微含笑;有的带有皱纹,一脸老成……通过对面部的精心刻画将秦军的各种人物表现得生动万分。秦俑的传神特征还通过艺术的夸张和提炼表现,它的刻画不是追求细枝末节,而是抓住了关键的部位进行艺术处理。比如说,将眉毛加粗加厚使脸部更有体积感,胡子处理成飞动或翻卷状,虽然与现实不符,但是却更突出了人物的性格。对陶马的塑造也是如此,用洗炼概括的塑造手法便将一匹匹战马刻画得形象和生动。除了马头的塑造较为细腻多变化以外,四肢与胸部都用大写意的夸张手法,棱角分明,肌腱隆凸,臀部浑圆,腰部微凹,显得强健有力。没有过

雕塑设计开题报告

本(专)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文献综述 (2005届) 题目:浙江林学院东湖校区园林雕塑设计 学院名称:园林与艺术学院指导教师:斯震刘贻永 专业名称:园林双学位班级: 2002班 学生姓名:金毓学号:120 2005年2 月 26 日

一、前言部分(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概念、综述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或争论焦点) 目的:走在浙江林学院新校区(东湖校区),那蜿蜒起伏的道路。品种繁多的林木,错落有致的建筑,清澈见底的湖泊,以及三面环山的地形地势,使人仿佛置身于一个高标准的植物园、一个有品位的大公园。园林雕塑既具观赏性、又富有寓意。因此在现代的园林环境中是不可却少的一部分在对浙江林学院东湖校区的地理环境,园林环境,建筑风格等方面的叙述,讲述雕塑,园林雕塑,以及校园的园林雕塑,从而从林学院特殊的情况来设计园林雕塑。 首先什么是雕塑?用雕,琢,刻,塑等手段制作出具有实在体种的各种艺术形象,总称为雕塑。它与建筑,绘画,工艺美术并称为造型艺术,雕塑这一艺术形成,不论古今中外,在人民的精神生活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优秀的雕塑作品能陶冶人们的心灵,具有独特的社会教育功能。同时由于所用材料坚固,大量作品永久的保留,从而成为一个国家和一个时代文明的象征。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雕塑艺术的历史。我们通常所说的雕塑起源于古希腊,在古希腊,人们信仰以宙斯为首的奥林匹斯山的诸神。同时人们也相信神和人长的一模一样,也和人一样,有着丰富的情感。于是,古希腊人在创造了神的同时,也创造了大量有着人类外表的身的雕塑,这些雕塑将神的崇高和人体的美表现得淋漓尽致。这种形式一直保存到罗马时代。直到中世纪以后基督教开始成为信仰的中心,雕塑也多以教堂建筑雕塑和圣人雕塑为主。经过了14世纪的“人文主义”,艺术家又重新发起了复兴运动,重显古希腊和罗马时代的文化。到20世纪伴随资本主义的发展于是雕塑从对象的选择到了素材主题等等方面,否定了传统的雕塑观念。一直到现在人们对环境追求不仅仅是绿化和美化,还对环境的艺术形象和文化内涵提出了更新的要求,园林雕塑由然而生。雕塑按其不同的功能可分为:陵墓雕塑,纪念碑雕塑,装饰雕塑,园林雕塑,民间雕塑,架上雕塑等等。在现今社会中装饰雕塑和园林雕塑尤为突出,尤其被人们重视。那什么是装饰雕塑,什么是园林雕塑呢?装饰雕塑与建筑密切结合,是一种用雕塑来装饰美化建筑的艺术。而园林雕塑则是我要详细介绍的雕塑类型,因为它如今运用十分广泛。园林雕塑一般安置在公园动物园,植物园以及居民住宅区小公园里。园林雕塑从属于不同的园林景观,如南京莫愁湖的(莫愁女);上海西郊动物园的(动物)。这一类雕塑全国品种很多,表现题材和形式较为灵活自由,如人物,动物,古代神话等等。特点是规模较小,但能加强园林主题,美化环境,丰富人民精神生活。 综述范围:对林学院东湖校区园林环境的分析:好大的植物园:独特的校园美学:展示林学院东湖校区美丽的环境和别样的园林感受来建造独特的

舞蹈鉴赏论文

舞蹈鉴赏论文 关于舞蹈,我自问没有很深刻的见解。但我总认为,作为一种艺术,它就该与文化密切联系,并对人民群众的生活或思想产生积极有益的影响。舞蹈的创新也就该源自生活。所以我觉得像林怀民这样的艺术家是值得钦佩的!他自己建的舞团名称就采自中国古书《吕氏春秋》中的黄帝时代中国舞蹈的名称—“云门”舞集。像他的经典之作《九歌》、《白蛇传》、《红楼梦》、《行草》、《水月》等,都彰显着雄厚博大的中国文化,无论他的目的是不是向世界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但他就是经意或不经意地做到了!就如他编的《水月》,演员的起承转合有太明显的太极拳套路,甚至于直接用了太极拳的起势、收势。由太极生发的身体律动呈现连绵不断、周而复始、柔中带刚的宇宙节奏,黑与白、明与暗,中国古典哲学阴阳二元论构成舞台色调选择的依据,明镜与水将舞者的身影层层倒映,虚实之间生成灵动幻化之美。待到尽头,舞者一一隐去,带走了之前所有的幸与不幸,挣扎、焦虑与困惑,唯有空静的舞台水声自在,无言却令人了悟“镜花水月毕竟总成空”的意味。《水月》带领我们观照生的世界,人生浮华如同幻象,各色生命的历程终究化为空无,爱欲纠葛也许经历后才能明白,原来活着不必如此执着,幡然醒悟人生原本如此简单,舍此身外,别无他想的清明···当然,我们中国还有许多值得骄傲的舞蹈艺术家和舞蹈作品,每一部作品背后都是一大群人的辛苦努力,任何一个人都不具备批评或者斥责某部舞蹈作品的资格!尤其中华民族的舞蹈文化灿烂辉煌,光照比邻,不记得哪位大家说过,其实,外国的舞蹈文化先是受中国影响才发展的,现在反过头来,中国的年轻一辈却老是跟随西方舞蹈文化发展潮流···或许,发扬中国传统魅力并为其注入新鲜血液才是今后中国舞蹈该前进的方向了,就像大师林怀民···

动漫艺术赏析论文2010

动漫艺术赏析论文 课题名称:分析世界部分动漫强国的发展经验谈谈如何发展中国动漫产业 系部: 专业: 班级: 学号:-------------- 姓名:XXX 指导老师:XXX 提交日期:

目录 1.绪论 (3) 2.美国动漫 (3) 2.1美国动漫史 (3) 2.2美国动漫发展给中国动漫发展的启示………………………..3-4 3.日本动漫史 (4) 3.1日本动漫史 (4) 3.2日本动漫发展给中国动漫发展的启示 (4) 4.俄国动漫史 (5) 4.1俄国动漫史 (5) 4.2俄国动漫发展给中国动漫发展的启示 (5) 5.韩国动漫史 (5) 5.1韩国动漫史……………………………………………5-6 5.2韩国动漫发展给中国动漫发展的启示………………6-7 6.这些动漫强国给中国动漫发展的启示 (7) 7.参考文献地址 (8)

1.绪论 一直以来中国动画给人的感觉非常糟糕,故事情节俗套,人物不够精美,技术处在非常低的档次。但随着国家对动漫产业的大力支持,大量资金投入其中,漫画方面已经上了一个很高的档次,漫友文化机构更是成为了孕育漫画家的摇篮。漫画发展起来了,动画也跟着发展。但相比起其它动漫强国(美日俄欧洲和韩国),中国的动漫发展还没有突出其自身的特点,还需要借鉴其发展经验,不断完善动漫产业,根据这一课题,本人查阅大量资料,做了一些深刻的剖析和研究。 2.美国动漫 2.1美国动漫史 美国第一部动画片出现于1907年,至2002年为止,经历了5个发展阶段。 1907~1937年是开创阶段。1907年,第一部动画片《一张滑稽面孔的幽默姿态》由美国人布莱克顿拍摄完成,美国动画片史正式开始。 1937~1949年是美国动画片的初步发展时期。1937年,迪斯尼公司推出了《白雪公主》,片长达74分钟,这在美国动画片史上是个史无前例的创举,继而推出《木偶奇遇记》《幻想曲》《小鹿班比》等动画长片。 1950—1966年是美国动画片第一次繁荣时期。这个时期,迪斯尼公司几乎每年都推出一部经典动画片,如《仙履奇缘》《爱丽斯梦游仙境》《小姐与流氓》《睡美人》,等等。其他的动画制作公司在迪斯尼公司的排挤之下纷纷关门停业,迪斯尼公司成为动画电影业的霸主。1967~1988年是美国动画的蛰伏时期。 1989年,迪斯尼公司推出了《小美人鱼》,获得了极大成功,标志着美国动画片又一次进入繁荣时期,一直持续至2002年。 2.2美国动漫发展的特点及其历史经验 美国动画片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鲜明的特点。它以剧情片为主,情节曲折,生动有趣,人物性格鲜明,音乐优美动听,引人人胜,特别注重细节的刻画,做到了雅俗共赏,适合绝大多数观众的审美口味。多以大团圆结局,悲剧性的影片很少,努力迎合广大观众的心理需求。人物造型设计规范,与生活中的原形差别不大,大多不大变形,形象优美;动物形象大都作大幅度的夸张:大头、大眼、大手、大脚,成为被世界各国广泛借鉴的卡通模式。到了20世纪末,大量运用数字技术与电影技术结合,使画面更趋逼真形象,达到完美的画面效果。美国善于塑造典型,推出动画明星,从1914年的恐龙葛蒂到2002年的小马王斯皮尔特和怪物史莱克,美国为世界动画艺术宝库推出了难以计数的具有各种造型和各种鲜明性格的为全球人稔熟和喜爱的动画明星,这是任何一个国家都难以与之比肩的。美国动画片在世界动画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一直引领着世界动画片的潮流和发展方向。

雕塑论文

雕塑论文 程允贤先生的肖像雕塑中,往往表现出一种超越现实真实的“像”。这首先是一种情感上的真实。比如在实际生活中,孙中山先生身材较矮小,头显得大,身体的高矮并不反映他的本质特征。在塑造孙中山塑像时,程允贤先生有意把他的身体加高一些,把他表现成气宇轩昂、倜傥潇洒的人物,突出了孙中山先生在人民心目中和在历史中的形象。他还善于在雕塑中准确地抓住反映在人物身上的时间变化,及其不同时期的精神气质。如延安时期的毛泽东和开国大典时的毛泽东。人物被置入丰富的背景和宽阔的人生中,表现为一种嵌入时间的“像”。 在肖像艺术中,“神”是“像”的灵魂支拄。程允贤先生这样说过,“人们在审视肖像作品时,往往在第一印象中就已确定像还是不像,这第一印象所看到的就是通过…形?传达出的…神?。而这个…神?,往往是照片资料所不具备的。照片是在不同时期的留影,光线和角度往往使照片…失真?。我在实践中摸索出根据照片掌握综合印象的能力,这综合印象不是人物在某个年龄时的形似,而是人物整个精神气质的把握。有了这种气质上的把握,才能进入肖像创作。” 程允贤先生强调,“肖像雕塑…神完气足?的境界既是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表现,也应当是肖像雕塑的审美价值。”对“神”的重视是中国传统雕塑艺术的伟大精髓,程允贤先生深谙这种民族雕塑的品格,他也正是在这方面用尽心智。如果说“像”是客观的标准,“神”则包容了艺术家对人物的理解、评价和精神提炼。程允贤先生曾以创作陈毅和彭德怀的肖像为例,谈他在创作过程中对人物“神”的把握。他在创作陈毅像时,联想到“元帅本色是诗人”,陈毅的“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的诗句正是这位共和国元勋本人风骨气质的写照。程允贤先生借鉴了这种诗意的构思,在严谨的肖像中探索运用画的写意、诗的浪漫,去构思立意陈毅的形象。在创作“彭德怀骑马像”时,他取意毛主席“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的精神意象,先作一个比较准确的定稿,放大时大刀阔斧,一气呵成,形体转折以方为主,突出铮铮铁骨的力度,强化彭老总的个性形象。在艺术创作中,神是高度的艺术浓缩,要去掉杂芜的细节,而直取人物心灵和精神的内核。如果说“像”是基础,“神”则是升华,是让艺术“出彩”的地方。 第二次与第一次展览相比,优点是创作和制作态度更加认真,作品更显得精致,不足之处是亮点不在了。 何谓“亮点”?亮点即独创性,在创作上使人耳目一新的作品,过者说作品中另辟蹊径的智慧。第一次全国高等院校雕塑专业大学毕业生作品展有过的几类作品,如下层生活场景的群雕,艳俗的、观念的、调侃的、表现性色彩的等等等等,这次展览的东西基本上重复了上一届,每种类型后面就跟了一堆人和作品!前面的那一次的几种类型也并非首创,因为目前整个当下中国雕塑界就在做这些,只不过由于学生这个艺术部落年龄和处境原因,把各类型更加推向了光怪陆离。 笔者认为这是中国雕塑教育的一个问题,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来解决当下教学中的快餐化和学生艺术营养匮乏的问题。 一是学生的创作要引导而不是误导。在本次展览的研讨会上,我发现同学们的发言太沉重。在谈他们自己的作品时,本来一件造型不错的作品,被他们阐述得那么饶舌!其构思和理念时都显得那么深刻,那么丰富。好象一件作品不表现一个沉重的观念就不是好作品似的,这是近年来观念艺术在中国时髦的使然。观念艺术本身并没错,但千万不要误导成观念艺术全民化,因为在当代艺术史中,观念艺术只是其中一个流派和多元艺术现象中的一个现象。记得在当年文革中,“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恨不得把整个文明史都解释成“现实主义”的文明史,弄得中国整个艺术界必须是现实主义,殊不知,在欧洲只有十九世纪以库尔贝为首的一帮艺术家极其作品之为现实主义画派,而在俄罗斯有巡回画派的称为批判现实主义画派。一人成功,鸡犬升天!一个榜样后面恨不得跟上整个时代,这是中国的问题。笔者呼吁先生们理性缔造一个真正多元的中国雕塑未来。 二,对学生的自觉引导并不等于扼杀学生的创造性。现在的问题是学生对现实大师的参照并不能说明他们的创造。别出心裁可能有创造性思维,但我们想过没有,当全民都别出心裁时的情景会是怎样?没准那时循规蹈矩才是一种创造!还有,更多的人把调侃认为创造。同样,全民都在调侃时问题不就出来了吗?怎么办?我认为在学校首先要引导学生回到

舞蹈作品舞剧《朱鹮》赏析论文终稿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舞蹈作品赏析》期末考核论文 浅析舞剧《朱鹮》的艺术特征 学院:音乐学院 专业:音乐学(舞蹈教育) 班级: 2014级4班 姓名:杨骐滔 学号:120810104026

关键词:朱鹮,艺术特征 摘要 朱鹮,象征幸福吉祥的美丽珍禽,被称为“吉祥之鸟”。 在很久以前的农耕时代,朱鹮与人类和谐共处,相伴相生。 在人类的记忆深处,朱鹮是一种多情的鸟类,它们矜持、典雅、洁净、高贵,同时也敏感、脆弱和多疑。 那时节,朱鹮与人类是多么亲近友善,多么情意绵绵。 不知自何时起,“吉祥之鸟”渐渐淡出了人类视线。 人类在向现代化与城市化的快速奔跑中,不经意间忽略了朱鹮生存环境的恶化。野生朱鹮繁衍所必须的蓝天净水和宁静自然的栖息生态,已经变得越来越狭小,越来越险恶了。 仅仅不到100年,野生朱鹮种群便已宣告濒临绝迹。 本文将深入舞剧《朱鹮》的故事去了解在我们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前言 本文以央视网,星光大剧院,央广网等诸多媒体的阐述以及《大舞台》2016年第Z2期的概述入手,深入探讨舞剧《朱鹮》的艺术特征。在呈现朱鹮纯美、典雅、洁净、高贵的背后,彰显启示人与自然界其他生灵平等和共处的理念,启发对人类与其他生灵和自然环境休戚与共关系的思考--但愿,守望的不只是人类自己的家园,而是共同的美好家园。 一、舞剧《朱鹮》的创作背景 “朱鹮戏新藻,徘徊流涧曲” ,“因风弄玉水,映日上金堤” ,“翩 翩起舞兮朱鹭,来泠春塘栖绿树” ……象征幸福吉祥的世界珍稀鸟类朱鹮被 誉为“吉祥之鸟” 、“东方宝石” ,其特有的羽色和秀雅的体态以及起落 时的翩翩舞姿,为历代诗人所吟咏赞叹。朱鹮又称朱鹭、红鹤、朱脸鹮鹭等, 历史上曾广泛分布于亚洲东部。我国境内曾经有14个省份有其生存记录,但20世纪60至70年代,各地均无再现。直至1981年夏才在陕西洋县重新发现 仅残存的7只野生种群。后经过划建朱鹮保护地和我国科研人员开展人工繁育,现在朱鹮数量已经达到了2000多只。1985年,中日两国签订了《中日共 同保护朱鹮计划》,共同推动朱鹮的繁育和保护。 深入了解朱鹮种群曲折的繁育之路后,陈飞华深受触动,更是感慨人类 在拯救朱鹮过程中的跨越国别、跨越民族的携手合作。这更加坚定了用舞蹈 艺术触发人类思考与其他生灵和自然环境休戚与共的决心。“古代时的朱鹮 和人,和今天农村鸡鸭鹅与人的关系一样祥和。然而,人类在向现代化与城 市化的快速奔跑中,不经意间忽略了朱鹮生存环境的恶化。脆弱的朱鹮繁衍 所必需的蓝天净水和宁静自然的生态,已变得越来越狭小,越来越险恶了。 我们希望通过朱鹮曾经的失去,表达人类永久的珍惜,希望今天我们守望的 不只是人类自己的家园,而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共同的美好家园! ”陈飞华说。 正是带着这样深沉的思考,陈飞华找来了一流的创作班底,让沉淀并孕 育了4年的《朱鹮》终于“起飞”了。佟睿睿编导、郭思达作曲、罗怀臻编剧,青年舞蹈家、上海歌舞团首席演员、国家一级演员、《舞林争霸》人气 明星朱洁静、王佳俊领衔主演,舞剧《朱鹮》主创团队可谓阵容强大。更重

中外经典动画赏析论文

中国动画产业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对策 (一)中国动画的过去发展史 中国的动画事业发展很早,最早的动画出现在一九二几年,在那段时间我国拍摄了著名的黑白电影动画《铁扇公主》以及《三毛流浪记》。解放后动画基本都是在长春电影厂和上海美术片厂制作,先是《大闹天宫》(中国第一部彩色动画电影),而后是《小蝌蚪找妈妈》(中国第一部水墨画电影)、《葫芦娃》、《黑猫警长》、《舒克贝塔》、《邋遢大王》、《小猪噜噜》、《哪吒闹海》、《九色鹿》、《魔方大厦》等。可以说从1926年的80多年的时间里我国出现了一系列优秀动画作品。以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为例,50多年来拍摄了近500部动画片,累计20000多分钟,其中在国内获奖100多次,国际上获奖70多次,并在世界动画业树起了“中国动画学派”的旗帜。然而曾经的辉煌只是昙花一现。1966--1971这六年中,竟然没有一部动画片制作出来。之后的几年,形势似乎有了一点好转,但是1972-1977年间也只有每年2-4部动画出炉。这一段时期,中国的动画事业几乎是在原地停滞了十多年。 (二)中国动画的现在状况及问题 如今,中国动画在世界已经失去原有的地位。自20世纪90年代,中国动画创作相对于世界动画的发展呈现了缓慢的趋势。究其原因,在于中国动漫艺术的质量不高。首先,题材范围狭隘,针对低龄化人群。个人认为经典这种东西是适应当时社会环境以及人文环境而产生的,记录着一个时代辉煌。旧作翻拍显然失去意义,往往只是雷声大雨点小。不过这些都只是次要因素,重要的是定位问题。中国动画业消费面定位狭窄,成人市场长期被忽视。成年人是一个巨大的尚未得到开发的市场,具有极大地市场潜力。国产动画的服务对象本来就不是10岁以上的孩子,所以10岁以上的观众没有资格评论其好坏。可如今教育方式、家庭关系、社会节奏产生巨变,信息传播途径多元化,现在的小孩普遍早熟,也就是说部分国产动画连低龄观众也觉得幼稚。如果中国动画仍将消费群集中在少儿,且过度重视教育感化功能,忽略动画漫画作为传媒产品应有的娱乐功能,导致我国动画产品政治性过强,娱乐性不足,缺乏吸引力。其次,中国制作水平低下,缺乏原创力。中国动画产业涉及面狭窄,大部分题材都与神话、传奇,如《葫芦兄弟》、《哪吒脑海》《封神榜传奇》或者是小动物为主的动画,如《黑猫警长》、《阿凡提的故事》、《喜洋洋与灰

景观毕业设计论文2000字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 毕业设计 题目(宋体三号,居中) 专业环境艺术设计 班级1103 学生胡芳 学号(宋体三号,居中) 指导教师李慧娟 二〇一三年十一月八日

广场景观设计说明1 项目概况 1.1 项目名称 :广场景观设计1.2 园址: 1.3 面积: 占地面积约 3000 ㎡。 1.4 广场概况 2 广场设计思路 2.1 设计依据 2.1.1 红色历史文化悠久2.1.2 巴文化的艺术魅力2.2 设计原则 2.2.1

地方性特色原则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市民对文化和本土的红色历史文化了解甚少,市区文化底蕴不浓厚,通过广场中的浮雕柱和浮雕球再现该市的远古文化和红色历史。让被遗忘的文化留在市民的心中,同时也通过文化柱提醒群众不忘历史,珍惜现在的生活。 2.2.2 以人为本原则 充分考虑群众的需求,大面积的植物栽植绿地,极大的发挥了绿色植物的柔和性,既丰富了景观层次和色彩,又能在炎热夏季为市民提供一个遮阳休息的场所;同时,广场的铺装硬地也提供了较大的活动场所。在广场上配置坐凳、园椅、花架、亭、公厕等服务设施,为市民提供一个休闲娱乐场所,使广场更具有实用性;雕塑、浮雕等设施增加了广场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 2.2.3 效益兼顾,生态之上原则 广场注重生态空间的营造,协调绿地系统与自然地形地貌的关系。设计时充分考虑了该地的气候及周边的环境因素,多采用乡土树种,避免外来树种的不适应性造成景观功能的损失。植物种类丰富,季相变化明显。以达到春季繁花似锦,夏季绿树成荫,秋季叶色多变,冬季银装素裹,景观各异。 2.2.4 突出主题的原则 以自然休闲为主,讲究实用性原则,以植物为主要材料,部分铺装为辅助材料,营造一个生态、生物多样化广场。 2.2.5 以绿地林荫等“软质景观”造景为主在植物选择上,充分发挥乡土植物生命力强的作用;如香樟、黄葛树、蓝花楹、栀子等;创造人工植物群落的群体效益季相色彩效益;创造良好的小气候生态环境,建立人文与自然景观的融洽关系。 2.3 设计思想 以绿色植物为造景基础,减少硬质铺装,体现生态和自然。以适用为主、满足居民休闲、健身活动需求,同时广场以丰富的历史沉淀为依托,使人在闲暇之时了解该地的红色历史文脉。 3 设计方案 依据用地条件及当地特色,广场设计采用自然式手法,讲究实用性和需求性。整个广场的平面图犹如一只虫,灵感来自与“巴蛇食象”的传说,提醒人们要知足常乐。

浅谈中国古代雕塑的艺术特点

浅谈中国古代雕塑的艺术特点 中国有着古老的文明,远古的中国重礼教尊鬼神,艺术重心倾向于工艺美术,在礼器,祭器上发挥较高的艺术天分,且形成传统,影响深远。 中国古代雕塑主要分为实用性、宗教信仰、建筑装饰及墓葬陪葬等主要类型。中国古代雕塑具有八大风格特征,主要为:原始朴拙意象风,商代诡魅抽象风,商代诡魅抽象风,汉代雄浑写意风,佛教理想造型风,宋代俗情写真风,帝陵程式夸张风,民间朴素表现风。 从陶器,青铜器,玉器及漆器等工艺点发展出以装饰性为主的实用性雕塑,在历代都占有主流地位,这些器物多由原本的实用意义渐渐地转变为权力和地位的象征。另外还有建筑的装饰雕刻,南朝王陵的辟邪和唐代的石狮。其实用性除反映在装饰雕刻以外,还反映在明器和宗教造像艺术上。明器即随葬品,其中雕塑作品占重要地位,主要是俑和动物的造像,最为著名的秦始皇陵的兵马俑和唐三彩的陶马,这些于当时并非纯粹的艺术品,它们有着较强的实用性,代表着活人及动物而陪葬。 中国古代雕塑的装饰性十分突出,无论是人还是动物,无论是明器,宗教造像还是建筑的雕刻,都反映了普遍的传统优久的装饰趣味,云岗大佛、南朝的石辟邪、相同时期的佛像对称的坐姿,袈裟的衣纹处理无不显示了浓厚的装饰性,经过处理的佛像包含了一种和蔼的亲切却又带有一种非人间的神秘感,原因在于,装饰不同于真实却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装饰增强了佛像的严肃及神秘气氛。 中国古代雕塑有明显的绘画性。绘画性的表现不注重雕塑的体积、空间、块面,而是注意轮廓与身体衣纹线条节奏和韵律,而色彩本身的变化也加强了这些雕的空间和体积感。受绘画的影响,中国古代的佛像所表现的是线性语言。经过高度的推敲概括提练加工而成,和西方雕塑相比,前者只有大的体积关系,局部大多以平面表现,且有时在平面上运用阴刻线条来表现肌肤和衣服的皱褶,没有立体和空间感,只有绘画的平面效果,通常雕塑表面平滑,没有西方雕塑的细微起伏和明暗变化。 源自中国雕塑的装饰性,中国古代雕塑不追求再现,追求表现物象,孕育中国雕塑的共同品格——不求肖似,也因而形成中国雕塑高度的异象性,了解中国艺术的切入点在于中国绘画,中国画不画光影,色彩仅表现固有色,造型与画面效果平面性很强,背景一般为纸和绢的空白,不求空间深度,而把注意力放在物象的“神韵”表现上。中国雕塑也是如此,它与中国画的观念一致的,而且贯穿着整个古代雕塑史。当我们站在了这个欣赏角度上,面对西方雕塑时我们不仅会看到从形到神都准确得像真人一般而且会感到中国雕塑所传达的人的生命力,精神状态和宗教境界等形而上的东西。 因为意象性产生了中国雕塑语言的精练,中国雕塑的造像不在于精准,而多发于感觉和理解,以简明的语方而以少胜多而对耐人寻味常给人运行成风,一气呵成,痛快爽利的艺术享受,以夸张变形来强调人与动物的神韵。中国古代雕塑产的重视“以形写神”也同中国画一样注重头部的刻画,中国古代有“头者精明之主也”之说,从原始时代起,人面或人头在工艺上就受到极高的重视,这种观念或许贯穿许多年,也因此中国古代雕塑及绘画中,头大身小逐渐变成一种习惯,然而,若究其比例之差乃吾之错误也,隆头部以外,艺者用充满韵律的身体衣没钱条件发挥美感,使人感受的不是比例结构比例的准确而是传神美化的功夫。 “温柔敦厚”是中华民族气质,受生活条件及地理环境,哲学思想,伦理道

美术学毕业论文论浮雕艺术详细内容

论浮雕艺术详细内容 压缩空间的不同程度,形成浮雕的二种基本形态——高 浮雕和低浮雕。 高浮雕由于起位较高、较厚,形体压缩程度较小,因此 其空间构造和塑造特征更接近于圆雕,甚至部分局部处理完全采 用圆雕的处理方式。高浮雕往往利用三维形体的空间起伏或夸张 处理,形成浓缩的空间深度感和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使浮雕艺术 对于形象的塑造具有一种特别的表现力和魅力。法国巴黎戴高乐 广场凯旋门上的著名浮雕《1792年的出发》,是高浮雕的杰作。 艺术家将圆雕与浮雕的处理手法加以成功的结合,充分地表现出 人物相互叠错、起伏变化的复杂层次关系,给人以强烈的、扑面 而来的视觉冲击感。 浅浮雕起位较低,形体压缩较大,平面感较强,更大程 度地接近于绘画形式。它主要不是靠实体性空间来营造空间效果,而更多地利用绘画的描绘手法或透视、错觉等处理方式来造成较 抽象的压缩空间,这有利于加强浮雕适合于载体的依附性。美索 不达米亚的古亚述人,大概是最善长于用此手段进行艺术表现的 艺术家。在一系列的“亚述人狩猎图”中,他们很好地运用浅浮 雕手法,富有节奏感和韵律感地表现出充满生气的艺术形象,并 以复杂的动势贴切地展现出人物和动物的内在情感。浮雕空 间压缩程度的选择,通常要考虑表现对象的功能、主题、环境位 置和光线等因素,其中环境与光线因素起着决定性作用。优秀的 雕塑家总能很好地处理这些关系,从而使作品达到良好的视觉效果。在充分表达审美思想情感的基本创作原则之下,浮雕的

不同形态各有艺术品格上的侧重或表现的适应性。一般地说,高 浮雕较大的空间深度和较强的可塑性,赋予其情感表达形式以庄重、沉稳、严肃、浑厚的效果和恢弘的气势;浅浮雕则以行云流 水般涌动的绘画性线条和多视点切入的平面性构图,传递着轻般 的平和情调和抒情诗般的浪漫柔情。雕塑艺术的发展使圆雕 日益强化了它的相对独立性,相比之下,浮雕虽然更多地受制于 一种依存关系,即对“平面”或“墙面”的依赖,但其独特的表 现特质和丰富的雕塑性造型手段仍是其它艺术形式无法替代的。 而且,其审美特性在现代艺术革命的促进下,也日益强化了它的 相对独立性。对固定“墙面”的依赖性和适应性,在现代浮雕上 已不再象古典浮雕那样显得那么地强烈、拘谨和不可动摇。对现 代浮雕而言,作为载体或环境的“墙面”是自由的、可选择的, 它因此具有自由发展的广阔空间。二、浮雕的起源与发展人 类存在以来,艺术一直是整个人类生活中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原始先民由于对自然现象还无法正确地解释,于是产生了原始宗教,他们以各种方式来表达自己对自然和神灵的崇拜。随着原始 宗教的发展,原始雕塑艺术也作为祭祀信仰、崇拜观念的体现方 式或表达形式而得以发展。山洞中的原始岩画和雕刻,最初表露 出浮雕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的原始特征。 人类的物质生活,往往影响到精神上的表现。在远古时期,原始人类用颜色和线条来表现狩猎采集生活所接触的自然对象,把它们描绘成平面的绘画,以表达人们对这些事物的关切。 当人们发明线刻,意欲以岩石等硬质固定和保存这些形象时,最 初的浮雕便产生了。随实践经验的积累,人们发现了暗影表现法,逐渐由平面形相的涂绘进到对物象体积的关注。这种关注以及采 用各种材料来达到体积表现的造型实践,促进了圆雕最初的发展。 原始时代的岩画、线刻,无论是模拟自然的写实物象或 是装饰性的图案,其描写方法或造型模式多大同小异。尼罗河流

大红灯笼高高挂舞蹈鉴赏论文

大红灯笼高高挂舞蹈鉴赏 论文 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信阳学院 舞蹈鉴赏考查课论文 (2016至2017学年度第1学期) 题目: 姓名: 学号: 专业: 芭蕾舞剧鉴赏——《大红灯笼高高挂》 摘要:我国芭蕾舞较之西方起步比较晚, 1959年我国第一个芭蕾舞团中央芭蕾舞团(简称“中芭”)正式成立,曾先后创作了《红色娘子军》《大红灯笼高高挂》等经典之作。其中,《大红灯笼高高挂》被世界舞坛誉为“东方旗袍芭蕾”。本篇借由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和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的对比,浅谈关于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的创作背景,创作内容以及其内在含义。 关键词: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张艺谋、赵汝蘅 一、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的主要情节: 由张艺谋导演、陈其纲作曲、王新鹏编舞、中央芭蕾舞团制作并演出的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由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的情节进行改编后创作而成。舞剧一共分为五幕。 序幕--幽深的大宅院中,老爷命人将红灯点亮。一个年轻的女大学生被强行塞进花轿做三姨太。上轿前,她想起青梅竹马的恋人——戏班子里年轻的小生。 第一幕--迎亲的喜庆气氛中,大姨太与二姨太怀着复杂的心情接纳这位新人。洞房花烛夜,新来的三姨太拼命抗争,但终于没能摆脱悲剧的命运。

第二幕--唱堂会,打麻将,老爷领着姨太们终日消磨时光。新来的三姨太利用短暂的机会与昔日恋人相会,两个年轻人的恋情被居心叵测的二太太发现了。 第三幕--年轻人继续偷偷相爱相会,二姨太告密。老爷当场捉拿了这对大胆越轨的恋人。二太太想趁机恢复失去的宠爱,但老爷并不领情。二姨太冲动之下,不顾家法,私自抢夺了象征老爷权势的点灯棒,将红灯笼点亮。愤怒的老爷命人将触动家法的二姨太处死。 尾声--那对年轻的恋人与二姨太同时被带到行刑现场,在死亡面前,他们尽释前嫌,以宽容和爱彼此紧紧拥抱。 二、内容论述: 《大红灯笼高高挂》分为电影和芭蕾舞剧,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是张艺谋导演的一大力作,电影片中开头就是大学生张颂莲被母亲强逼嫁到陈家做四姨太,此后她就在阴沉大宅中被封建思想毒害并同化、与其他姨太勾心斗角争宠,最后疯掉。全片主要通过阐述一个退学的女大学生嫁入大宅后的悲惨命运,来对中国传统社会的家庭结构以及封建思想进行批判。而新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仍是张艺谋导演的大作,是张导根据电影改编的。剧中的主人公被简化为只有陈老爷、大姨太、二姨太、三姨太、京剧武生。 在此先拿《大红灯笼高高挂》的电影和芭蕾舞剧做对比。很明显,芭蕾舞剧不能像电影一样可以通过语言来明确表达主人公的性格、思想与心情。舞剧对演员的要求十分高。演员必须用肢体语言来诠释所演的人物与情节。舞台上也没有活生生的风景背景,只能用背景画布上的图画来烘托故事的气氛。人物的介绍也不可能想电影上那样明了,所有人物和角色只能由观众看出来。简而言之,芭蕾舞剧就是让演员用肢体语言辅以音乐、灯光、背景来“讲述”整个故事。 具体来说,如在开场表现的时候电影中女主角是为生活所迫,在母亲的要求下嫁入陈家的,而芭蕾舞剧中可以看得出来女主角是在四位陈家下人的逼迫下上了花轿的。这是因为,在电影中,故事的起因是通过女主角与母亲的对话引起的。而这样的对话用芭蕾舞剧是很难表现出来的,因此在芭蕾舞剧中,导演用四位下人逼迫女主角上花轿来表明她是被强迫上花轿而不是自愿的,以此来为后面女主角喜欢上京剧武生做铺垫。芭蕾舞剧中,女主角要将内心的痛苦与挣扎通过舞蹈来表现出来,用舞蹈来表现出她努力反抗却无济于事的无奈。又如,讲老爷前两个姨太之间的争宠时,电影要有一系列的故事来表现争宠的险恶与勾心斗角

动画欣赏选修课论文

学号:0401080314 姓名:谢浩班级:机自0803 《阿凡达》道具及场景制作 年初看了《阿凡达》,觉得很刺激,视觉效果很棒!这学期选修课选的是动画场景及道具制作,上完课我就上网查了阿凡达的场景制作过程和拍摄过程,拍摄过程中用了很多先进的道具和机器,下面简单介绍一下《阿凡达》的制作过程。 整部电影有着两组不同的制片设计师和两组相互独立的艺术部门,其一主要负责潘多拉星球的植物群和动物群,其二主要负责创作人类机器和人类元素。电影中漂浮的哈里路亚山,是从各种类型的高山中汲取了灵感,主要来自中国的岩溶地貌(喀斯特地貌)。黄山,以及湖南省与世界各地的一些高山,为漂浮岩石的创作提供了灵感。 电影中的主角大多都是CG角色,是由演员的表演与CG角色绑定形成最后的电影效果的。表演捕捉是此次电影《阿凡达》拍摄过程中的一个技术进步,形式上演员在表演捕捉中除了身穿已经成熟的紧身衣系统以外,还使用了创新的面部捕捉头戴设备,演员头上佩戴一套摄像装置,一个离面部只有几英寸的微缩高清摄像头记录下他们面部最微妙的表情变化,将演员95%的面部动作传送给计算机里的虚拟角色,使最后由电脑生成的CG角色与真人演员无异。效果上相对以往的动作捕捉而言,表演捕捉不需要对演员的动作与表情进行两次分别的捕捉,而是一次成型,这样演员更容易全身心的投入表演。表演中小到每一个眼神和手指的动作都会被真实的记录、还原。如果动作捕捉是捕捉演员的运动轨迹,那么表演捕捉则可在此基础之上更多捕捉到演员的情感轨迹。 Stan Winston工作室制作了等比例的纳美人模型,有10.5英尺那么高。Rosengrant说:“这些都是通用的男女纳美人模型,在片场它们会提醒大家在镜头里角色应该有多高。”等比例的模型都穿戴上了Weta Workshop设计和制作的服饰和珠宝。我们要扫描已经做完的模型,并生成3D数据,再把这些3D 数据交给Weta Digital,他们利用这些数据建立通用的高分辨率的纳美人角色。完成了模板的匹配之后,Weta艺术家们就根据需要自己完成模型,当布景需要的时候就绘制植物和地被植物来挡住新增加的布景,其余要添加的植物都在Massive软件里进行模拟。“我们使用Massive进行播种,然后再以自然的方式种树。比如说,有的树采光不够,模拟中就会死掉。模拟还会自己创建地被和其他植物。不用花很大的力气我们就能得到非常真实的森林。” 虚拟摄像机可以说是《阿凡达》拍摄技术中的最大亮点。该系统可将增强现实的画面实时显示在监视器上,能把演员的虚拟角色实时置入数字背景中,允许导演像拍摄实景镜头一样调整和导演场景。据卡梅隆说:“它就像一个大型的、功能强大的游戏引擎。如果我想要在天空中翱翔,或改变我的背景,这都能做到。我可以实时微缩整个场景,并按照50比1的比例播放。”如果使用传统技术,虚拟场景只有在演员的实景表演完成后才能展现。卡梅隆将该系统描述为一种“纯粹创作的形式,你可以完全控制那些元素,无论你想搬动一棵树、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