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传媒的四种理论

传媒的四种理论

传媒的四种理论
传媒的四种理论

《传媒的四种理论》读书笔记

1956年,伊利诺伊大学出版社推出了由三位美国新闻传播学者撰写的理论著作Four Theories of the Press,也就就是我们所说的《传媒的四种理论》(旧版译为《报刊的四种理论》),本书主要由四篇论文构成,三位作者韦尔伯·施拉姆、弗雷德·赛伯特与奥多·彼德森,主要根据了政治与社会理论的基本原理,着重讨论了在现有的不同的媒介环境下对新闻媒介的控制以及新闻自由的问题。这本书被公认为开创了比较新闻学的先河,也填补了大众传播的空白,揭示了媒介与社会的关联。

“四种理论”直接影响并指导了其后新闻学研究的内容及方向,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20世纪末,新闻学的研究主要就是宏观的,抽象的围绕新闻体制,新闻事业与国家,社会的关系展开,国内关于“四种理论”的讨论起源于改革开放之初(1980年)公开出版之后,这种西方理论的引进激发了国内学者的热烈讨论,国内学者着重从历史唯物主义新闻关出发结与实际对“四种理论”特别就是“社会责任理论”与“苏联共产主义理论”进行深度剖析与批驳。

一、基本内容

韦尔伯·施拉姆、弗雷德·赛伯特与奥多·彼德森三位学者合著的《报刊的四种理论》主要分五个部分,即绪论、报刊的集权主义理论、报刊的自由主义理论、报刊的社会责任理论、报刊的苏联共产主义理论。它分析了报刊的四种理论的具体内涵、理论来源、基本原则与基本措施等方面的内容,并采用比较的研究方法着重分析四种理论之间的相互关系。

1、集权主义理论(authoritarian theory of the press)

这一理论的研究者赛伯特(F·Siebert,1956)认为,集权主义理论就是人类传播史上第一种也就是最古老的一种传播制度理论。按照西伯特的阐述,任何有关传媒同其所属的社会之间的关系的传媒理论,都就是由某些特定的有关人与国家的哲学上的假设所决定的。这些假设被西伯特归纳为围绕这样几个方面:人的本性;社会与国家的性质;人同政府的关系;哲学的基本问题,即知识与真理的性质。这一理论认为,报刊就是国家的公刊,必须对当权者负责;大众媒介统一步调,国家才能顺利地为公众的利益服务;在某些情况下(如在交战状态的国家里,军人统治下),集权原则甚至体现人民的意志。所以,对报刊应严加控制与审查,对违反有关规则的应加重处罚。比如给予那些经过选择的驯顺的人以经营报刊的权利,实行颁发出版许可证制度,法院对违法(如叛乱罪、煽动罪、诽谤罪)者提起公诉,加以处罚,等等。

2、自由主义理论(libertarian theory of the press)

自由主义新闻理论以西方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的自由主义思想为源头,对人类理性的力量深信不疑,坚持个人的重要性,坚持包括言论与出版/新闻自由在内的天赋人权的思想。自由主义理论中有关传媒与政府的关系、传媒与公民的关系、人的理性在识别正确与错误中的力量等重要问题上的重要观念,无不与自由主义政治哲学中的基本观点有关。自由主义理论的一系列代表人物:英国的弥尔顿、洛克、米尔、厄斯金与美国的杰佛逊等人的思想对自由主义新闻理论的形成有重要影响。根据自由主义的传媒理论,大众传媒的作用主要有提供信息、提供娱乐、

传播播广告为经济服务与监督政府。随着自由主义理论作为主导思想的地位在西方国家的确立,自由主义新闻业理论在这些重要问题上的观念,化为一些基本的操作原则。

3、社会责任理论(social responsibility theory of the press )

这一理论就是对自由主义理论的修正,也就是“在传统理论上—个新思想的接技”。鉴于自由报刊对社会造成一定危害并招致许多批评的现状,社会责任论主张:传媒(报刊)对社会有着种种义务,要不负公众的信任;报刊要“供给真实的、概括的、明智的关于当天事件的记述,它要能说明事件的意义”;它应当成为“一个交换评论与批评的论坛”;要能描绘出“社会各个成员集团的典型图画”;要负责介绍与阐明社会的目标与美德;要使人们“便于获得当天的消息。”作为真正的职业传播者,还应当遵循公认的道德准则与职业标准,不会为金钱而去做某些事,切实关心公众利益与国家利益。该理论的研究者彼得森在落笔时既肯定了社会责任论正在日益兴盛的前景,也瞧到了它还有不够成熟、有待完善的一面。这无疑就是个正确的。这一理论把下列观念当作其基本前提:自由就是伴随着相应的义务的;而享有我们政府特权地位的报刊,在当代社会中就应该承担执行某种基本的大众传播功能。在这个范围之内,报刊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并把这些责任作为它业务政策的基础,自由主义制度就能够满足社会的需要;在这一范围之内,报刊不承担其责任,其她的组织机构就要确保这种基本的大众传播功能得以执行。社会责任理论就是《四种理论》竭力推崇的理论。

4、苏联共产主义理论(Soviet Communist theory of the press)

这篇论文由施拉姆撰写,主要描述了,苏维埃国家的大众传播媒介被描述为:大众传播媒介与组织传播媒介不可分割;大众传播媒介就是作为国家与党的工具来使用的,并作为党实现统一的工具、发布“指示”的工具;它们几乎就是专用于宣传与鼓动;传播者被强制性地要求承担严格的宣传责任;它们由国家经营与控制;传播者的自由与责任也不可分地连在一起。施拉姆按其自身的理解,对苏联的传媒理论及传媒体制进行了一番阐述,尤其强调了美苏之间的差异。该文分为“背景”与“前景”两大部分,每一部分又分别包含若干小部分,探讨了苏联的传媒理论的来源及发展,其现状及该理论模式下的苏联传媒体制、传媒的作用与地位及其社会控制,该传媒制度“与其她集权主义制度的关系”,以及苏联的概念同美国的概念在传统与具体功用上一系列的不同。

二、关于四种理论的一些反思:

1、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

《传媒的四种理论》一书在冷战时期出版,冷战式思维,衍生出将世界视为分别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的概念,使美国社会对事物的评判,陷入视己方阵营的一切为优,观她方阵营的一切为劣的非理性模式,这些难免要在其社会学科的学术研究中印上烙印。这一反映突出体现在施拉姆所写的“报刊的苏联共产主义理论”部分。施拉姆在书中说:“马克思几乎从来没有谈过公众通讯工具问题。”这一观点显然十分偏颇,就是对另一种理论的全然否定。施拉姆在写作此理论之前,对苏联的传媒体系就是通过间接手段了解的,并没有对于苏联的传媒体系作出过深入调查,由此得出的理论必然就是不完善的。

2、经济因素并未成为影响四种理论的主要因素

《传媒的四种理论》一书主要介绍了社会制度等政治因素对于传媒的影响,并未提出经济这一基础性影响因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由此,缺少了经济因素的传媒研究必然就是不完整的。

《大医精诚》读书心得体会

《大医精诚》读书心得体会 “博学而后成医,厚德而后为医,谨慎而后行医”这句话是我在一位德高望重的医生的博客中看到的,当时感觉说的非常好,就记 了下来。今天读完孙思邈的《大医精诚》,发现这句话正是这篇文 章的一个非常恰当的缩影,博学而后成医,厚德而后为医,这不正 是孙思邈所强调的行医所必需的精与诚吗?在《大医精诚》中要求医 者要有精湛的医术,认为医道是至精至微之事,习医之人必须博极 医源,精勤不倦,即为精要求医者要有高尚的品德修养,以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感同身受的心,策发大慈恻隐之心,进而发愿立誓普 救含灵之苦,且不得自逞俊快,邀射名誉、恃己所长,经略财物此 为诚。不论是这位医生的话,还是《大医精诚》这篇文章,两者都 极为准确的概括出了作为医生这两个最基本的品质--技术精湛,品 德高尚。 自古至今,我国历史上出现过很多很多的名医,像李时珍,孙思邈,张仲景等等,他们不但技术精湛,医德更是高尚,正因此才被 当时的老百姓所推崇,被历史所铭记。祖国医学繁荣发展离不开诸 如此类的人。他们本着仁术、仁心治病救人,为后代的医者树立了 榜样。像东汉茗仪张仲景以救人活命为己任,以仁爱救人为准则, 指导自己的医疗实际活动。明代大医药学家李时珍历时27年著成了《本草纲目》的巨著,该书吸取了后代本草著作的精华,纠正了以 前的错误,并冒着违反统治者意志的危险列举服食丹药的害处。该 书不仅学术价值高,而且道德价值也很高。 《大医精诚》论述了相关医德的两个异常:第1个是精,要求医者不仅要有精湛的医术,认为医道是至精至微之事,习医之人还必 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第2个是诚,要求医者不仅要有高尚的品 德修养,以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感同身受的心,并且要发愿立誓普 救含灵之苦。 从古至今,文明社会都非常注重道德建设,我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也是那样形成的。中国民族素以礼仪之邦文明于世,以修身、齐家、

股权结构集中度与公司治理目标-公司治理理论研究的历史演进(1)解析

股权结构集中度与公司治理目标-公司治理理论研究的历史演进(1) 简介:广义的公司治理结构可以 理解为股权结构的具体安排,由此可见股权结构对于公司治理的重要影响。在不同集中度的股权结构下会形成公司治理的不同模式,也会形成不同的公司治理理论。追索股权结构研究的历史脉络,以洞察公司治理研究的理论基石,既是理解和把握公司治理理论的关键,也是进一步创新公司治理理论的根本。 股权结构对于公司治理的特殊影响在一定意义上是公司治理研究的起点,也是公司治理研究的重心。很多公司治理研究是从这里开始引发的,而且大多数公司治理问题的争论也会最终归结到股权结构上来。从股权结构的角度研究公司治理问题大体上经过了两个阶段,即20世纪80年代之前的分散股权结构和此后一直延续至今的集中股权结构。从股权结构的视角审视公司治理理论研究,不仅有助于把握公司治理演进的历史脉络,使我们能更清晰地洞悉公司治理的内涵和规律,而且可以明确下一步公司治理的研究方向。 一般而言,从股权结构的角度研究公司治理应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从股权结构集中度探讨不同集中程度的股权结构下股东的不同行为及其对公司治理的不同影响;二是从股东构成的角度研究不同身份和性质的股东,尤其是大股东的行为特征。本文研究的范围限制在第一个方面,重点讨论不同集中度的股权结构对公司治理理论研究的影响。 一、股权结构集中度及其对公司治理的意义 依照股权结构集中度的不同,可以将股权结构划分为分散型股权结构与集中型股权结构两种类型。 其中,分散型股权结构是指公司没有大比例持股的大股东,一般的标准是公司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在20%以下(也有按照10%作为控制线);与此相反,集中型股权结构是指公司存在占有绝对优势的控股股东。 如果进一步划分,集中的股权结构具体又可以分为两种形式:单一控股股东的股权结构和几个大股东并存的股权结构。本文所指的集中型股权结构实际上就是指单一控股股东的股权结构,这是目前研究的重心。相对集中的股权结构是指在任何单一股东都不能单方面控制公司而他们又能有效地控制管理者的股权结构,这种类型的股权结构只有少量文献涉及,Bennedsen and Wolfenzon(2000)就是其中的代表。总体而言,股权结构集中度会对公司治理产生影响。 (一)不同股权结构会形成不同的公司治理模式 英美模式和德日模式的最大区别之一就在于英美的分散股权结构和德日的集中股权结构。对英美模式和德日模式孰优孰劣的争论在很大程度上可归结到哪种类型的股权结构最优的问题上来。 (二)不同的股权结构会决定不同的股东行为 不同的股权结构会影响不同的股东行为,尤其是会对公司治理的大股东行为产生重要影响。分散股权结构条件下单个股东的搭便车行为使得非公司所有者

四大强度理论

第10章强度理论 10.1 强度理论的概念 构件的强度问题是材料力学所研究的最基本问题之一。通常认为当构件承受的载荷达到一定大小时,其材料就会在应力状态最危险的一点处首先发生破坏。故为了保证构件能正常地工作,必须找出材料进入危险状态的原因,并根据一定的强度条件设计或校核构件的截面尺寸。 各种材料因强度不足而引起的失效现象是不同的。如以普通碳钢为代表的塑性材料,以发生屈服现象、出现塑性变形为失效的标志。对以铸铁为代表的脆性材料,失效现象则是突然断裂。在单向受力情 况下,出现塑性变形时的屈服点 σ和发生断裂时的强度极限bσ可由实 s 验测定。 σ和bσ统称为失效应力,以安全系数除失效应力得到许用应s 力[]σ,于是建立强度条件 可见,在单向应力状态下,强度条件都是以实验为基础的。 实际构件危险点的应力状态往往不是单向的。实现复杂应力状态下的实验,要比单向拉伸或压缩困难得多。常用的方法是把材料加工成薄壁圆筒(图10-1),在内压p作用下,筒壁为二向应力状态。如再配以轴向拉力F,可使两个主应力之比等于各种预定的数值。这种薄壁筒

试验除作用内压和轴力外,有时还在两端作用扭矩,这样还可得到更普遍的情况。此外,还有一些实现复杂应力状态的其他实验方法。尽管如此,要完全复现实际中遇到的各种复杂应力状态并不容易。况且复杂应力状态中应力组合的方式和比值又有各种可能。如果象单向拉伸一样,靠实验来确定失效状态,建立强度条件,则必须对各式各样的应力状态一一进行试验,确定失效应力,然后建立强度条件。由于技术上的困难和工作的繁重,往往是难以实现的。解决这类问题,经常是依据部分实验结果,经过推理,提出一些假说,推测材料失效的原因,从而建立强度条件。 图10-1 经过分析和归纳发现,尽管失效现象比较复杂,强度不足引起的失效现象主要还是屈服和断裂两种类型。同时,衡量受力和变形程度的量又有应力、应变和变形能等。人们在长期的生产活动中,综合分析材料的失效现象和资料,对强度失效提出各种假说。这类假说认为,材料之所以按某种方式(断裂或屈服)失效,是应力、应变或变形能等因素中某一因素引起的。按照这类假说,无论是简单应力状态还是复杂应力状态,引起失效的因素是相同的。也就是说,造成失效的原因与应力状态无关。这类假说称为强度理论。利用强度理论,便可由简单应力状态的实验结果,建立复杂应力状态下的强度条件。至于某种强

四种最一般的传播理论如下

“四种最一般的传播理论如下: 1.结构功能主义(柏拉图的《理想国》、杜克海姆、默顿、帕森斯):这种理论认为社会的组织和结构提供了社会的稳定性,因此,媒介和大众传播的形式依赖于社会,并促成社会的均衡。 2.进化论的观点(达尔文、斯宾塞):这种理论认为社会的变化遵从于一组自然法则,大众传播系统伴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决策者的传播需求的增长而发展。 3.社会冲突论(黑格尔、马克思、恩格斯):这种理论认为,需求和目标互相对立的群体之间存在着斗争。在冲突的大多数领域,大众传媒都积极参与斗争。例如,作为不受政府控制的守望犬(watchdog)。 4.符号交换理论(库利--环境胜过遗传基因,米德--集体和个人生活的语言符号):这种理论认为传媒对现实结构的描述只提供了来源有限的信息,并创造了个人和集体所建构的现实。 这些一般的理论是社会学的范式(假设的集合或信念的体系)。能够与之争鸣的心理学理论通常作为一种单独的框架,主要原因是上述四种理论为大众传播研究中集体行为及其效果的探讨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但是在个体传播效果方面,我们必须求助于心理学范式。心理学框架内有好几种独立的方法。第一种是神经生物学方法,它关注传播对于神经和大脑的效果;第二种是比较研究法,它关注传播对于人和其他生物的不同效果;第三种是行为主义方法,它来源于刺激-反应理论,并同前两种方法联系紧密;第四种是精神分析法,它关注潜意识的反应;第五种取向是认知心理学方法,它关注伴随着知觉输入的人类行为。这就是大众传播效果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 以下是两种一般的说服模式: 1.社会文化模式:这种模式试图说明社会文化变量使特定的个体可以解释或表达现实和大众传媒中的现实。 2.心理动力学模式:这种模式的基础是认知心理学范式,它研究一则有效的讯息如何使人做出传播者希望发生的行为(发出外在可见的反应)--效果。从这种模式派生出来一种很有价值的理论,鲍尔-罗基奇(Ball-Rokeach)的价值观改变理论。测试者先参加价值观的测试,然后把测试结果与喜欢他们的人、他们喜欢的人进行比较,这将使特定的价值观发生改变,以适应他人的价值体系。” 在翻译的过程中,笔者得到了一些启示: 传播学的研究逻辑起点是什么?媒介?社会?文化????都不是,是符号!因为无论在媒介、社会或文化的背景下,“人”都是一种符号动物。冯天瑜在《中国文化史》里将文化的实质称为“人类化”,顺着这一思路,文化其实就是是由各种不同的符号组成的体系,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制度的,甚至可以是精神的符号体系。而“人类化”的“化”字,无疑是一种动态

公司治理复习提纲

没有复习到考到的(名词解释:关系主导型金融体系,交叉持股,遵从或解释原则,公司治理机制)最后一个论述题:谈谈股权激励对我国国企改革中发挥的作用) 全是主观题,因此把要点记住就可以得到高分。 先挑重点,记录下每一题重点,然后重点复习。 第一章与第五章: 公司治理的概念,公司治理、教材第三页 如公司治理的作用,公司治理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 基本概念,如公司治理、完全契约、委托代理问题、代理问题的类型、所有权和控制权等 概念题:主要是解释概念,如公司治理的概念,公司治理、教材第三页 问答题:如公司治理的作用,公司治理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 论述题:开放性,考第五章知识,第五章激励与约束(公司治理期望的激励机制是怎样的,为什么可以更好地安排这样子激励)、什么叫完全契约(重要)、代理的问题(个人消费和……)、代理成本的问题、自由现金流的问题、债券的代理问题、侵占小股东的利益、如何通过杠 杆控制小股东利益侵占、怎么样调节代理问题、什么叫控制权和所有权、控制权包括 案例分析题:简单的分析 1.考试范围:1-8章,重点在第1和第5章 2.考试题型:概念题30分,问答题30分,论述题20分(考第五章),案例题20分 1.公司治理的概念 公司治理的定义是基于公司经营的主要目标。 是关于如何处理下列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冲突,阻止和缓解这些利益的冲突: 1)资金提供者与经理人; 2)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 3)不同类型的股东之间(主要是大股东和小股东) 2. 1)监督经营者:公司治理在确保经营者有足够的权利履行经营职责的同时,通过一种机制有效的监督和制约经营者的活动(第一类代理问题) 2)制约大股东(对其他股东):对大股东的权力进行必要的制约,以防止他们做出损害其他股东利益的不公正行为(第二类代理问题) 3)激励经营者:通过公司治理的制度体系,建立起一套对经营者实施有效激励的机制 4)制约大股东(对债权者):防止大股东权利的滥用,保护债权人的权益 5)监督和激励经营者(对各方利益):通过建立一种制度体系,监督和激励经营者,使经营活动能够维护各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 6)减少信息不对称:需要设计出一种机制,减少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引起投资者决策的失误 3.委托代理问题 创业初期,创业者(经营者和股东)——发展,引入外部资金,职业经理人代替股东经营——所有权和控制权分离

材料力学四个强度理论

四大强度准则理论: 1、最大拉应力理论(第一强度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引起材料脆性断裂破坏的因素是最大拉应力,无论什么应力状态,只要构件内一点处的最大拉应力σ1达到单向应力状态下的极限应力σb,材料就要发生脆性断裂。于是危险点处于复杂应力状态的构件发生脆性断裂破坏的条件是: σ1=σb。σb/s=[σ] 所以按第一强度理论建立的强度条件为: σ1≤[σ]。 2、最大伸长线应变理论(第二强度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最大伸长线应变是引起断裂的主要因素,无论什么应力状态,只要最大伸长线应变ε1达到单向应力状态下的极限值εu,材料就要发生脆性断裂破坏。 εu=σb/E;ε1=σb/E。由广义虎克定律得: ε1=[σ1-u(σ2+σ3)]/E 所以σ1-u(σ2+σ3)=σb。 按第二强度理论建立的强度条件为: σ1-u(σ2+σ3)≤[σ]。 3、最大切应力理论(第三强度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最大切应力是引起屈服的主要因素,无论什么应力状态,只要最大切应力τmax达到单向应力状态下的极限切应力τ0,材料就要发生屈服破坏。 τmax=τ0。 依轴向拉伸斜截面上的应力公式可知τ0=σs/2(σs——横截面上的正应力) 由公式得:τmax=τ1s=(σ1-σ3)/2。 所以破坏条件改写为σ1-σ3=σs。 按第三强度理论的强度条件为:σ1-σ3≤[σ]。 4、形状改变比能理论(第四强度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形状改变比能是引起材料屈服破坏的主要因素,无论什么应力状态,只要构件内一点处的形状改变比能达到单向应力状态下的极限值,材料就要发生屈服破坏。 发生塑性破坏的条件为: 所以按第四强度理论的强度条件为:sqrt(σ1^2+σ2^2+σ3^2-σ1σ2-σ2σ3-σ3σ1)<[σ]

郑保卫《当代新闻理论》笔记

《当代新闻理论》笔记 郑保卫著新华出版社出版 绪论 第一节新闻学的形成与发展 一、世界新闻学的形成 (一)概况 1、探讨报纸的采写和编排方法与技巧,成为早期新闻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因而最初的新闻学也被称之为“报学”。 2、新闻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与新闻传播规律的一门科学。它是对新闻的本质特征及新闻传播内容的内在规律和新闻工作的行为规范的科学概括。 3、19世纪中期,新闻学首先是在西方国家获得独立学科地位。 (二)西方新闻学专著 1、《德国新闻事业史》:1845年德国人普尔兹撰写,是世界上第一本新闻学专著,标志着世界新闻学的形成。 2、一批学术刊物陆续出现,一些研究论文和专著相继问世,为新闻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⑴《实用新闻学》:美国新闻记者休曼1903年所著,涉及新闻采写编辑、新闻史、新闻伦理、新闻法规等多方面的知识,作为美国第一本实用性新闻学专著,建构了新闻时务与新闻理论、新闻历史相结合的新闻学研究体系。 ⑵《舆论学》:1922年美国著名专栏作家李普曼所著,该书将舆论过程作为新闻现象的本质,阐明了舆论与新闻传播的关系,揭示了舆论传播与新闻学深刻的内涵,为新闻学拓宽了研究视野。 ⑶《新闻学原理》:美国著名报人约斯特于1924年所著,系统论述了新闻起源、新闻性质、新闻真实、新闻伦理、新闻选择标准、新闻社会责任等涉及新闻学原理的一系列问题,为新闻学科理论体系构筑了基本的框架。 ⑷《报刊的四种理论》:美国新闻学家施拉姆所著。该书为西方代表性的新闻理论著作。 二、中国新闻学的形成和发展 中国新闻学经历了 (一)鸦片战争至辛亥革命前后 1、代表人物:洪仁玕、王韬、郑观应、梁启超、孙中山 2、代表著作:《资政新篇》、《论各省会城宜设新报馆》、《论日报渐行于中土》、《盛世危言》等。(其它详见p6-7页) 3、贡献:为我国新闻学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源泉,特别是他们关于报刊性质、功能、任务、作用等方面的论述,成为后来人们认识新闻事业性质和功能的重要依据。他们关于新闻事实、新闻快捷、新闻伦理、新闻文风等方面的论述,也成为后来新闻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二)20世纪20年代前后至社会主义改造前,我国新闻学研究进入了成熟期 1、标志:几本有代表性的新闻学专著的出版—1919年徐宝璜的《新闻学》、1923年邵飘萍的《实际应用新闻学》、1926年戈公振的《中国报学史》。 2、代表人物:徐宝璜、邵飘萍 3、代表专著:黄天鹏的《新闻学名论集》、储玉坤的《现代新闻学概论》、任白涛的《综合新闻学》和萨空了的《科学的新闻学概论》等。 (三)中国共产党的新闻学研究 1、从20年代开始,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形成和不断发展成为中国新闻史上的重大事件。中国共产党人前期的新闻实践与新闻理论都是服从和服务于政治斗争的需要。 2、作为党的活动家和领导人,他们在指导革命报刊工作的过程中对其性质、任务、工作原则和工作方法等作过许多阐释和论述,形成了他们独特的报刊思想。 3、中国共产党人又组织地开展新闻学研究是延安时期。整个40年代成为中国共产党新闻学研究深入发展并取得重大成果的重要时期,也是中国共产党新闻学研究进入成熟期的标志性时期。 4、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建立,为新闻事业的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环境和条件,也为新闻学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

(公司治理)公司治理结构优化与股权多元化改革研究

(公司治理)公司治理结构优化与股权多元化改革研 究

1.1.1研究意义(理论、实践和应用) 在理论方面的意义。本文采用系统化和模块化思想,重新梳理了公司治理结构理论和股权结构理论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有助于推动这两方面理论研究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在实践和应用方面的意义。本文通过对XX公司的治理结构与股权结构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对XX公司治理结构优化方案与股权多元化方案进行详细地分析和设计,试图找出治理结构优化与股权多元化的有效途径,从而帮助XX公司突破目前的发展瓶颈。另外,也可为其它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改革与股权多元化改革提供理论参考,帮助解决其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通病”。 1.2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1国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国有控股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研究) (1)在公司治理结构方面,国外主要形成了四种主流的观点[1]: ①Berle等人的理论。早在1932年,根据对美国公司的分析,Berle等人提出了两权分离从经济上看可以带来高效率。但是也存在问题,即经营管理者为了个人的利益或小集团的利益,做出侵害股东利益的行为。后来,关于公司治理结构理论的研究,很大一部分是根据这一研究为基础的。 ②Franks等人的理论。在1995年,Franks等人提出了内部型和外部型两种类型的两权分离。外部型主要是以美国公司为典型;而内部型,主要是指欧洲公司。欧洲企业的特点是,上市公司较少,股权集中程度高。 ③LaPorta的理论。在1999年,LaPorta对全球二十个大型企业进行调查发现所谓的内部型,在全球是主要形式,不仅仅是在欧洲公司。而外部型只出现在英、美等少数国家。 ④“欧洲公司治理协会”的公司治理理论。在上世纪90年代末期,欧洲公司治理协会对欧洲企业作了研究认为:首先,欧洲企业投票权的集中度明显高于美、英国家,其控制权

广告的艺术乔治路易斯读书笔记

广告的艺术在于颠覆 由于媒介的特点,报纸广告注定由文字和图片排版进行静态呈现,因而文案和画面及其组合尤为重要。某一商品的广告传达并不仅仅局限在商品本身,而是用传达理念的方式唤醒受众内心,而这种理念极具大众传播学、社会心理学方面的煽动性。这才是真正“看不见的宣传”。 纽约要求人们去用自己的领悟力和才智生存,广告人更是如此。在无酵饼广告中,一张篇幅很大的无酵饼细节图占据主要版面,左下角是文案“in the best Passover tradition”其中并没有“matao”这个词,但受众仍然可以从文案和图片中明确、直接、迅速地接收到广告主题的刺激。我联想到之前我为椰树椰汁写的文案——“树上长出的天然牛奶”,似乎有异曲同工之妙。除此之外,我反复思考了乔治路易斯跳楼并大喊“你做你的无酵饼,我做我的广告”这一举动,我认为乔治路易斯在面对甲方的压力下,用偏执的方式为自己做了一回广告,他在推销自己的广告的同时也在推销他自己。 水荒广告:纯粹的文字排版,大号字体“不管缺不缺水,我们都会把水管对准下一帮在我们的‘星期天节日会’上捣乱的贵妇”,小号字体为文案正文进行阐述。这句文案我认为突出了“水”和“贵妇”。作为生活必需品的水,短缺情况下受众心理是焦躁、无奈、不安等消极情绪占据主要地位,但这句广告文案用戏谑、游戏的方式进行娱乐化呈现,帮助受众转换情绪。同时,为什么是把水管对准“贵妇”?我认为,女性有着特殊的广告卖点,广告中感性诉求更易打动女性,相比之下,如果改成把水管对准“绅士们”,其广告效果的颠覆性就会大打折扣。餐厅广告并没有聚焦于传统广告定位的“食物、气氛”,用娱乐的方式利用水荒,达到了另辟蹊径的效果。 “在纽约长大对我意味着什么”:首先我对广告文案进行分析,开头设置的问题在正文一开头就用反问的方式回答,“自由”把受众的思维引入广告文案的轨道。接下来列举了国际服装女工联合会的一系列福利、VI、MI并在最后回到“自由”。

读书笔记分为哪四种(共7篇)

篇一:读书笔记从哪几方面去写 读书笔记从哪几方面去写 1、摘要式 摘要式笔记,是在读书时把与自己学习、工作、研究的问题有关的语句、段落等按原文准确无误地抄录下来。摘录原文后要注明出处,包括题目、作者、出版单位、出版日期,页码等,便于引用和核实。 (1)索引 索引笔记是只记录文章的题目、出处的笔记。如书刊篇目名、编著者、出版年月日、藏书处。 (2)抄录原文, 抄录原文就是照抄书刊文献中与自己学习、研究有关的精彩语句、段落等作为日后应用的原始材料。 2、评注式 评注式笔记不单是摘录,而且要把自己对读物内容的主要观点、材料的看法写出来,其中自然也包括表达出笔记作者的感情。 (1)书头批注 把书中重要的地方和自己体会最深的地方,用笔在字句旁边的空白处打上个符号,或者在空白处加批注,或者是折页、夹纸条作记号等等。 (2)提纲 提纲是用纲要的形式把一本书或一篇文章的论点、论据提纲挚领地叙述出来。提纲可按原文的章节、段落层次,把主要的内容扼要地写出来。 (3)提要 提要和提纲不同。提纲是逐段写出来的要点,提要是综合全文写出要点。提要可以完全用自己的语言扼要地写出读物的内容。提要除客观叙述读物内容外,带有一些评述的性质。 (4)评注 评注笔记,是读完读物后对它的得失加以评论,或对疑难之点加以注释,这样的读书笔记叫作评注笔记。例如鲁迅读《蕙櫋杂志》中的一段:清严无照《蕙櫋杂志》:西湖有严嵩和鄂王《满江红》词石刻,甚宏壮。词即慷慨,书亦瘦劲可观,末题华盖大学士。后人磨去姓名,改题夏言。 (5)补充原文 补充原文的读书笔记,是在读完原书或文章之后,感到有不满足的地方进行补充。 3、心得式笔记 (1)札记 札记也叫札记,是读书时把摘记的要点和心得结合起来写成的。这种札记的形式是灵活多样的。 (2)心得 心得笔记也叫读后感。读书后把自己的体会、感想、收获写出来。这些读书笔记,可以写读书时的心得体会,也可以写对原文的某些论点的发挥或提出批评、商榷的意见。 (3)综合

公司治理模式发展趋势探析

公司治理模式发展趋势探析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摘要公司治理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是如何使资金的供应者按时收回投资并获得合理的回报。它构成建立在高度专业化分工基础上的现代公司制度运行的核心。对公司治理问题的研究显然对于提高中国现代公司的治理效率从而最终推进企业改革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同时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是在公司治理模式相互借鉴、相互吸收的基础上展开的。首先主流的外部导向型模式与内部导向型模式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逐渐暴露出各自的弱点。这两种治理模式相互借鉴扬长避短有所趋同但仍然保留了各自独特的部分。其次对以英美为代表的市场导向型治理模式和以德日为代表的网络导向型治理模式近年来的变化进行考察进而分析公司治理模式的演进以及演进的原因、未来公司治理模式的发展方向以及对我国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模式的构建提出自己的政策建议。本文主要运用比较经济学的方法坚持科学的抽象方法与辩证的逻辑方法的统一。文章运用了西方经济学的分析方法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方法。本文共分五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在本部分中简要介绍本文的选题背景、选题意义、理论家价值与现实价值。第二部分是文献综述介绍公司治理模式的分类、影响因素以及两种典型公司治理模式的演进。第三部分研究完善的公司治理模式的标准指出未来公司治理模式的发展方向并且指出现在

的公司治理模式存在的优缺点。第四部分主要分析我国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模式的演进、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问题的原因。通过分析在构建我国的公司治理模式中必须从内部治理与外部治理两个方面进行并提出自己的政策建议。第五部分是总结。关键词公司治理模式公司治理演进公司治理影响因素共同治理专妞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曲—?9?9竹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沧虹是本人榀师的撸争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典巨个人或集体己勤妨髓蝣疆挝晦陴觅戚果。对本文的醪院作出重受尉扶的个人和集体均已生汶牛以咖苑靠捌。本声明的高茕酰睢碎燃。飙鲻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本完全了解山东大学彰够溜、使用学位范艾撇同藓邈够碱向国家有关部碣蹦球捌玟娩文的复印件和电开踮触辅舒湖和借阅本授权山东婀仑脒淬掣位论妊悄醋阿澜盼内容编入有美姑稚鼠所撒褰可仑摒凋影印、缩印蒯尉蝮常怦段策静舒研吼臻淬学位敝。四赴导师签名幽舰趟厂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引言公司治理模式发展趋势探析选题背景近年来以股权分散、关注于投资者利益为特征的美国公司治理出现了一些变化例如美国公众公司的股权结构出现了由分散向集中转变的趋势机构投资者股东持股比例日益上升而且具有相当的稳定性。美国放松了对银行持有股票的限制。《年金融服务法案》允许银行、证券公司和保险公

传媒的四种理论读后感

读《传媒的四种理论》 ——我对四种理论的一点认识传媒的四种理论即,传媒的威权主义理论、传媒的自由至上主义理论、传媒的社会责任理论、传媒的苏联共产主义理论。 传媒的威权主义&传媒的自由主义 “在有关传媒与社会关系或政府关系的四种理论中,威权主义理论的历史最久远,传播的地域也最宽广。当社会和技术充分发展到产生出我们今天所谓的“大众传媒”的时候,大多数国家几乎自动地采纳了这一理论。它为现代社会的许多媒介制度奠定了基础,即便某些国家已经放弃了威权主义理论,但是在理论上奉行自由至上主义原则的政府,在实践上仍然会受到威权主义的影响。”1这是本书开篇第一章谈到的威权主义理论。威权主义理论起源于16、17世纪的英国,与英国最早的君主专制主义相匹配,君主和政府绝对权力的哲学思想是其思想的起源,在此理论中,把传媒作为一个国家(政府)的机构(或特许经营),其功能和运作是由组织化的社会通过另一个机构—政府控制的,简而言之,支持、推进现政府的政策,为政府服务。 自由至上主义理论,18世纪为英美采用,后影响其他地方,以理性主义和自然权利的基本哲学思想、弥尔顿、米尔、洛克等人的启蒙思想著作,作为思想基础。它主张用自我修正过程以及信息、观点和娱乐市场的自由竞争,这一种更加非正式的控制手段来代替国家监管(自由送审),而国家的主要任务是维持一个稳定的体制,以便个人主义的自由力量可以据此相互作用。国家的存在是为了个人提供可以发挥其潜力的环境。简而言之,提供信息、娱乐,进行销售(商品性),用于了解真相、监督政府,让国家为个人服务。 传媒的威权主义理论与传媒的自由至上主义理论,是把“国家政府”与“传媒个人”关系放在相反利益立场上的两种观点,它们是随时代变化发生延续性转变,从威权主义发展到自由至上主义,可以理解为一种进步,或者说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威权主义为现代社会的许多媒介制度奠定了基础,即使某些国家已经放弃了威权主义理论,但是在理论上奉行自由至上主义原则的政府,在实践上仍然会受到威权主义的影响。自由至上,这四个字看来就是过于理想化,但可作为奋斗之目标,长远,遥远。自由至上主义对传媒业存在负面的影响;第一,自由主义体制反对政府的控制,却忽略了商业力量的侵蚀和资本的控制,大众传播媒介为了获取利润,多注意肤浅和刺激性的新闻事件,文娱内容也缺乏积极的成分。

正确的公司治理

正确的公司治理 “全球化不等于美国化”,在美国的金融体系崩溃后的今天,人们已经比较容易接受这样的论断了。但是在美国经济泡沫仍旧美丽的时候,以及在这个美丽泡沫背后美国的生活模式、企业管理方式,以及新自由主义大行其道的时候,能发出“美国不是标准”这样的声音是非常艰难的,让人们接受更是异常困难。在欧洲的管理学界,弗雷德蒙德·马利克尖锐地指出了这个问题。马利克是一位管理大师,而且具有多年的管理咨询经验与欧洲的众多企业高层有过交往,他的著作也一直是商业畅销书。早在1997年他就预言美国流行的管理理论会引发金融危机、经济萎缩。他指出“如果一个企业面向股民和股市从事经营和决策,那它是不会繁荣的”,同时他对如何评价一个企业提出了自己的6项标准,认为这样才能避免企业管理者为迎合投资者的贪婪和自身利益所进行的短期行为,从而削弱了企业的持续竞争力。他还明确提出,公司治理必须服务于企业,而不是股东。全书共有13章,主要论述了公司治理结构和公司高层的组织结构和人事安排,以及权力、职责与责任等。另外,在书的最后部分还有一个后记以及两个附录,分别是附录A——表面现象与事实和附录B——2008年:德国,比有些人认为的更健康。为了让读者更好的地全面了解作者的思想,我们先从后记以及附录开始介绍。 在后记里,作者明确提出“在产业界和企业里进行着创造价值的活动,价值的利用则依然越来越多地通过无数的其他机构来完成。人们必须要重视价值如何利用和为什么利用。这还仅仅是从经济角度来看。更加全面的一点是,从全社会来看,要关注什么是一个正常运作的健康社会,如何领导,哪些领导人,什么是目标、结果和价值,这样的问题更加重要。”笔者的理解就是效率(从经济角度看,这个可能是第一位的)很重要,但是它没有上帝重要。我们应该反思一切从效率出发而忽视其他价值的思维方式了。这正是目前中国共产党提出和谐发展的一个背景,因为其他国家也在发生类似的变化。 在这篇2000年12月发表的论文中,作者使用了经济增长、盈利、生产力、债务等四个方面的大量数据证实美国经济只是表面的繁荣。而当时主流媒体的流行观点是“美国经济克服了20世纪90年代初的3年经济衰退后,就开始了历史上最好的繁荣,……创造了1700万个新的就业岗位,……失业率降到了30年来的最低点,……一切的成绩导致了股票市场的持续上升……转向了新经济模式。” 这是一篇发表2002年8月的论文。在这篇论文中,作者首先对德国经济和企业领导的“美国化”现象进行了批判。“这里所指的是照搬美国经济政策和企业管理表面上的成功模式,最主要的是指面向股东价值的公司治理理论,这必然带来一系列灾难性的后果,包括纯

(完整版)四大强度理论基本内容介绍

四大强度理论基本内容介绍: 1、最大拉应力理论(第一强度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引起材料脆性断裂破坏的因素是最大拉应力,无论什么应力状态,只要构件内一点处的最大拉应力σ1达到单向应力状态下的极限应力σb,材料就要发生脆性断裂。于是危险点处于复杂应力状态的构件发生脆性断裂破坏的条件是: σ1=σb。σb/s=[σ] 所以按第一强度理论建立的强度条件为:σ1≤[σ]。 2、最大伸长线应变理论(第二强度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最大伸长线应变是引起断裂的主要因素,无论什么应力状态,只要最大伸长线应变ε1达到单向应力状态下的极限值εu,材料就要发生脆性断裂破坏。 εu=σb/E;ε1=σb/E。由广义虎克定律得:ε1=[σ1-u(σ2+σ3)]/E 所以σ1-u(σ2+σ3)=σb。按第二强度理论建立的强度条件为:σ1-u(σ2+σ3)≤[σ]。 3、最大切应力理论(第三强度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最大切应力是引起屈服的主要因素,无论什么应力状态,只要最大切应力τmax达到单向应力状态下的极限切应力τ0,材料就要发生屈服破坏。 依轴向拉伸斜截面上的应力公式可知τ0=σs/2(σs——横截面上的正应力)

由公式得:τmax=τ1s=(σ1-σ3)/2。所以破坏条件改写为σ1-σ3=σs。 按第三强度理论的强度条件为:σ1-σ3≤[σ]。 4、形状改变比能理论(第四强度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形状改变比能是引起材料屈服破坏的主要因素,无论什么应力状态,只要构件内一点处的形状改变比能达到单向应力状态下的极限值,材料就要发生屈服破坏。 四大强度理论适用的范围 各种强度理论的适用范围及其应用 第一理论的应用和局限 1、应用 材料无裂纹脆性断裂失效形势(脆性材料二向或三向受拉状态;最大压应力值不超过最大拉应力值或超过不多)。 2、局限 没考虑σ2、σ3对材料的破坏影响,对无拉应力的应力状态无法应用。 第二理论的应用和局限 1、应用 脆性材料的二向应力状态且压应力很大的情况。 2、局限 与极少数的脆性材料在某些受力形势下的实验结果相吻合。

公司治理概念及问题由来20100910

公司治理-公司治理概念及问题由来 本章主要内容 公司治理的概念 公司内部治理机制 公司外部治理市场 有关公司治理的法律法规 公司治理理论兴起的背景与原因 机构投资者的兴起与股东参与意识的提高 公司的高管人员薪酬>薪酬增长过快、引起股东和社会的普遍不满 西方许多大公司在近20年的兼并重组过程中大量裁员>裁员,促使人们重新认识现行的公司治理模式 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的重要性 公司治理的概念 公司治理(Corporate Governance)又译为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或公司督导机制,在我国的台湾地区称为公司统制,香港则译为公司管制。公司治理的概念最早出现于经济学文献中的时间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英国经济学家Bob Tricker在1984年出版的《公司治理》一书中,首先论述了现代公司治理的重要性。狭义的公司治理是指一组联结并规范公司股东、董事会、经理人之间责、权、利关系的制度安排。 广义上,公司治理还包括公司与其他利益相关者(Stakeholder,如员工、客户、供应商>供应商、债权人和社区等)之间的关系,以及有关的法律、法规和上市规则等。 公司治理的概念 从内容上看,公司治理包括三个层次:公司内部治理机制、公司外部治理市场、有关公司治理的法律法规。公司内部治理机制的主要内容是在公司内部构造一个合理的权力结构,从而在股东、董事会与经理人之间形成一种有效的激励、约束与制衡机制,以保证公司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并实现公司及股东利益的最大化。公司外部治理市场主要是指公司外部的产品市场、资本市场、经理人才市场通过产品与价格竞争、公司控制权竞争、经理人才竞争等方式对公司产生的激励约束作用。 有关公司治理的法律法规主要是指政府及监管部门为了保护广大投资者的利益、保证公司遵守国家法律与社会道德规范而制定的一系列规定,包括董事的法律责任、会计准则、信息披露要求等,这些法律法规构成了有关司治理的法律约束。 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既包括一个有效的公司内部激励、约束与制衡机制,也包括一个有效的公司外部治理市场,同时还必须有一套完善的有关公司治理的法律法规和执法系统。 公司治理理论兴起的背景与原因 现代股份有限公司的完全形态产生于19世纪,随着公司股权的日益分散及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股东权力和股东大会逐渐空壳化与形式化,管理层开始在公司中处于支配地位。Berle和Means最早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并于1932年出版了《现代公司和私人产权》一书,对当时占主导地位的股东主权思想提出了挑战。然而,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公司治理问题并没有受到人们的注意和重视,其原因在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30多年间,公司总体上来说运作的非常好,股东们大体上都得到了满意的回报,员工的工资和福利也得到不断的提高,虽然各国法律都强调股东主权主义,公司必须追求股东利益的最大化,但实践中许多公司并没有忽视其社会责任。 对公司治理问题的重视与广泛研究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才开始的,各国的学者、企业家、决策者及新闻媒介都对其表现出空前的关注,并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形成了一个公司治理运动的浪潮。正如一个著名经济学家所说的:“从来没有一个问题象公司治理那样,由一个为人所忽视的问题变成了专家和决策者日思

四大强度理论对比

四大强度理论 1、最大拉应力理论(第一强度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引起材料脆性断裂破坏的因素是最大拉应力,无论什么应力状态,只要构件内一点处的最大拉应力σ1达到单向应力状态下的极限应力σb,材料就要发生脆性断裂。于是危险点处于复杂应力状态的构件发生脆性断裂破坏的条件是: σ1=σb。σb/s=[σ] 所以按第一强度理论建立的强度条件为: σ1≤[σ]。 2、最大伸长线应变理论(第二强度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最大伸长线应变是引起断裂的主要因素,无论什么应力状态,只要最大伸长线应变ε1达到单向应力状态下的极限值εu,材料就要发生脆性断裂破坏。 εu=σb/E;ε1=σb/E。由广义虎克定律得: ε1=[σ1-u(σ2+σ3)]/E 所以σ1-u(σ2+σ3)=σb。 按第二强度理论建立的强度条件为: σ1-u(σ2+σ3)≤[σ]。 3、最大切应力理论(第三强度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最大切应力是引起屈服的主要因素,无论什么应力状态,只要最大切应力τmax达到单向应力状态下的极限切应力τ0,材料就要发生屈服破坏。 τmax=τ0。 依轴向拉伸斜截面上的应力公式可知τ0=σs/2(σs——横截面上的正应力) 由公式得:τmax=τ1s=(σ1-σ3)/2。

所以破坏条件改写为σ1-σ3=σs。 按第三强度理论的强度条件为:σ1-σ3≤[σ]。 4、形状改变比能理论(第四强度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形状改变比能是引起材料屈服破坏的主要因素,无论什么应力 状态,只要构件内一点处的形状改变比能达到单向应力状态下的极限值,材料就要发生屈服破坏。 发生塑性破坏的条件为: 所以按第四强度理论的强度条件为: 2、sqrt(σ1^2+σ2^2+σ3^2-σ1σ2-σ2σ3-σ3σ1)<[σ] 四个强度理论的比较

报刊的四种理论读书笔记

《报刊的四种理论》读书笔记 报刊的四种理论》(Four Theories of the Press)是被传播业界和学术界公认为开比较新闻学之先河的论著。作为新闻理论研究史上经典的文献之一,《报刊的四种理论》为研究和了解在不同的历史、社会背景下兴起的几种不同的传媒理论及传媒制度,提供了一种分析框架。 该书的作者将传媒同其所属的社会的哲学思潮、政治结构、个人和社会的关系等联系起来的努力,显示了研究传媒的一种宽广的综合视角。他们对其生于斯、长于斯的西方社会中的主流思潮――自由主义的理论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社会责任论的阐述,反映了资本主义新闻学的核心价值观念,并在以后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发生深远影响。虽然它在某些方面不可避免地要受到美国本位观念、“冷战”思维等局限因素的影响,但这并不影响它成为一部里程碑式的著作。 一、基本内容 韦尔伯·施拉姆、弗雷德·赛伯特和奥多·彼德森三位学者合著的《报刊的四种理论》主要分五个部分,即绪论、报刊的集权主义理论、报刊的自由主义理论、报刊的社会责任理论、报刊的苏联共产主义理论。它分析了报刊的四种理论的具体内涵、理论来源、基本原则和基本措施等方面的内容,并采用比较的研究方法着重分析四种理论之间的相互关系。下面予以分别说明。 1.集权主义理论(authoritarian theory of the press) 这一理论的研究者赛伯特(F·Siebert,1956)认为,集权主义理论是人类传播史上第一种也是最古老的一种传播制度理论。按照西伯特的阐述,任何有关传媒同其所属的社会之间的关系的传媒理论,都是由某些特定的有关人和国家的哲学上的假设所决定的。这些假设被西伯特归纳为围绕这样几个方面:人的本性;社会与国家的性质;人同政府的关系;哲学的基本问题,即知识和真理的性质。西伯特的文章概述了集权主义理论有关这些问题的基本假设,回顾了该理论的兴衰及其代表人物: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意大利政治家和历史学家马基雅弗利(Machiavelli)、英国哲学家霍布士(Hobbes)、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和德国政

四种强度理论(1)

由于材料的破坏按其物理本质分为脆断和屈服两类形式,所以,强度理论也就相应地分为两类,下面就来介绍目前常用的四个强度理论。 1、最大拉应力理论: 这一理论又称为第一强度理论。这一理论认为破坏主因是最大拉应力。不论复杂、简单的应力状态,只要第一主应力达到单向拉伸时的强度极限,即断裂。 破坏形式:断裂。 破坏条件:σ1 =σb 强度条件:σ1≤[σ] 实验证明,该强度理论较好地解释了石料、铸铁等脆性材料沿最大拉应力所在截面发生断裂的现象;而对于单向受压或三向受压等没有拉应力的情况则不适合。 缺点:未考虑其他两主应力。 使用范围:适用脆性材料受拉。如铸铁拉伸,扭转。 2、最大伸长线应变理论 这一理论又称为第二强度理论。这一理论认为破坏主因是最大伸长线应变。不论复杂、简单的应力状态,只要第一主应变达

到单向拉伸时的极限值,即断裂。破坏假设:最大伸长应变达到简单拉伸的极限(假定直到发生断裂仍可用胡克定律计算)。 破坏形式:断裂。 脆断破坏条件:ε1=εu=σb/E ε1=1/E[σ1?μ (σ2+σ3)] 破坏条件:σ1?μ(σ2+σ3) =σb 强度条件:σ1?μ(σ2+σ3)≤[σ] 实验证明,该强度理论较好地解释了石料、混凝土等脆性材料受轴向拉伸时,沿横截面发生断裂的现象。但是,其实验结果只与很少的材料吻合,因此已经很少使用。 缺点:不能广泛解释脆断破坏一般规律。 使用范围:适于石料、混凝土轴向受压的情况。 3、最大切应力理论: 这一理论又称为第三强度理论。这一理论认为破坏主因是最大切应力 maxτ。不论复杂、简单的应力状态,只要最大切应力达到单向拉伸时的极限切应力值,即屈服。破坏假设:复杂应力状态危险标志最大切应力达到该材料简单拉、压时切应力极限。 破坏形式:屈服。 破坏因素:最大切应力。 τmax=τu=σs/2 屈服破坏条件:τmax=1/2(σ1?σ3)

旅游学概论读书笔记

读《旅游学概论》 黄浩宇20101100052 说到旅游,我想没人会感到陌生。在我看来,旅游是一件让人身心愉悦,开阔视野,增长见识,获得精神享受的事情。提到旅游,我就会心潮澎湃。能够在有生之年周游世界,与世界上各国文化、美景亲密接触是我最大的梦想。为此,我要努力学习,努力储蓄,然后快乐出发。说真的,虽然热爱旅游,但是在高考填报志愿之前,一心想要考进中国传媒大学的我从没有想过要在旅游专业学习。不过,既然目前与中国传媒大学无缘,既然现在来到了华师旅游管理系,我就慢慢培养对本专业的兴趣,尝试去喜爱它。 鉴于专业知识有限和本书很强的理论性,我可能对本书的理解不那么深刻,只能从浅处着眼。我想结合我有限的旅游经历谈谈我的理解与收获。 我还记得第一次出远门是在我小学五年级的暑假。那时候,由于工作的关系,爸爸必须去一趟深圳,他想,也该让我出去见见世面了,于是就把我带上。一听有得去大城市玩,我高兴得不得了。无奈这种兴致被几个小时的晕车体验一扫而光。在车上,我几度想到要回家,尽管车窗外时不时有美丽的景色。终于挨到了目的地——深圳,我看到了另一个景象,高楼大厦,车水马龙,马路上没有摩托车,这和我们那很不一样。爸爸说:“深圳以外是个小渔村,改革开放政策使得她的经济迅猛发展,就好像一夜间就建起的城市。待爸爸办完事情后,我们去了地王大厦。那楼很高,我们乘坐电梯去到顶层,在上面看到了超美的夜景,租借天文望远镜还可以望见绚烂的星空。我照了一张相,工作人员把我的脸P在一个卡通棒球人物的头上,这是我第一张PS照片。隔天,我们去了明克斯航母——一艘俄罗斯退役航母,来到中国被包装成旅游景点。我的第一印象是——好大的船。“船”里面有餐厅、游戏厅、展览厅、纪念品厅、表演厅。甲板上有十几只飞机,坐在飞机上,我照了一张快照,拿在手上很得意。可惜的是,在买纪念品的时候,被我落在了那里,直到离开航母后才发现。那张照片至今成为我的一个遗憾。有时我会安慰自己说,也许当时被工作人员捡到,拿去展览至今也说不定是吧。以上是我的第一次旅游经历,我想我一辈子都会记得。旅游是一件愉悦身心的乐事,特别是当它成为了美好的回忆。 之后的几年,也是由于爸爸工作的关系,我去过福建的一些地方,比如石狮、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