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四大强度理论

四大强度理论

四大强度理论
四大强度理论

第10章强度理论

10、1 强度理论的概念

构件的强度问题就是材料力学所研究的最基本问题之一。通常认为当构件承受的载荷达到一定大小时,其材料就会在应力状态最危险的一点处首先发生破坏。故为了保证构件能正常地工作,必须找出材料进入危险状态的原因,并根据一定的强度条件设计或校核构件的截面尺寸。

各种材料因强度不足而引起的失效现象就是不同的。如以普通碳钢为代表的塑性材料,以发生屈服现象、出现塑性变形为失效的标志。对以铸铁为代表的脆性材料,失效现象则就是突然断裂。在单向受力情况下,出现塑性变形时的屈服点

σ与发生断裂

s

时的强度极限

σ可由实验测定。sσ与bσ统称为失效应力,以安全系数除失效应力得到

b

许用应力[]σ,于就是建立强度条件

[]σ

σ≤

可见,在单向应力状态下,强度条件都就是以实验为基础的。

实际构件危险点的应力状态往往不就是单向的。实现复杂应力状态下的实验,要比单向拉伸或压缩困难得多。常用的方法就是把材料加工成薄壁圆筒(图10-1),在内压p作用下,筒壁为二向应力状态。如再配以轴向拉力F,可使两个主应力之比等于各种预定的数值。这种薄壁筒试验除作用内压与轴力外,有时还在两端作用扭矩,这样还可得到更普遍的情况。此外,还有一些实现复杂应力状态的其她实验方法。尽管如此,要完全复现实际中遇到的各种复杂应力状态并不容易。况且复杂应力状态中应力组合的方式与比值又有各种可能。如果象单向拉伸一样,靠实验来确定失效状态,建立强度条件,则必须对各式各样的应力状态一一进行试验,确定失效应力,然后建立强度条件。由于技术上的困难与工作的繁重,往往就是难以实现的。解决这类问题,经常就是依据部分实验结果,经过推理,提出一些假说,推测材料失效的原因,从而建立强度条件。

图10-1

经过分析与归纳发现,尽管失效现象比较复杂,强度不足引起的失效现象主要还就是屈服与断裂两种类型。同时,衡量受力与变形程度的量又有应力、应变与变形能等。人们在长期的生产活动中,综合分析材料的失效现象与资料,对强度失效提出各种假说。这类假说认为,材料之所以按某种方式(断裂或屈服)失效,就是应力、应变或变形能等因素中某一因素引起的。按照这类假说,无论就是简单应力状态还就是复杂应力状态,引起失效的因素就是相同的。也就就是说,造成失效的原因与应力状态无关。这类假说称为强度理论。利用强度理论,便可由简单应力状态的实验结果,建立复杂应力状态下的强度条件。至于某种强度理论就是否成立,在什么条件下能够成立,还必须经受科学实验与生产实践的检验。

本章只介绍四种常用强度理论,这些都就是在常温、静载下,适用于均匀、连续、各向同性材料的强度理论。当然,强度理论远不止这几种。而且,现有的各种强度理论还不能说已经圆满地解决所有的强度问题,这方面还有待发展。

10、2 四种常用强度理论

前面提到,强度失效的主要形式有屈服与断裂两种。相应地,强度理论也分成两类,一类就是解释断裂失效的,其中有最大拉应力理论与最大伸长线应变理论。另一类就是解释屈服失效。其中有最大切应力理论与形状改变比能理论。

10、2、1 最大拉应力理论(第一强度理论)

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Galilei)于l638年在《两种新的科学》一书中首先提出最大正应力理论,后来经过修正为最大拉应力理论,由于它就是最早提出的强度理论,所以也称为第一强度理论。这一理论认为:最大拉应力就是使材料发生断裂破坏的主要因素。即认为不论就是什么应力状态,只要最大拉应力达到与材料性质有关的某一极限值,材料就发生断裂。既然最大拉应力的极限值与应力状态无关,于就是就可用单向应力状态确定这一极限值。单向拉伸时只有()0321==σσσ,当1σ达到强度极限b σ时即发生断裂。故据此理论得知,不论就是什么应力状态,只要最大拉应力1σ达到b σ就导致断裂。于就是得断裂准则

b σσ=1 (10—1)

将极限应力b σ除以安全系数得许用应力[]σ,故按第一强度理论建立的强度条件就是

[]σσ≤1 (10—2)

试验证明,这—理论与铸铁、陶瓷、玻璃、岩石与混凝土等脆性材料的拉断试验结果相符,例如由铸铁制成的构件,不论它就是在简单拉伸、扭转、二向或三向拉伸的复杂应力状态下,其脆性断裂破坏总就是发生在最大拉应力所在的截面上。但就是这一理论没有考虑其她两个主应力的影响,且对没有拉应力的状态(如单向压缩、三向压缩等)也无法应用。

10、2、2 最大伸长线应变理论(第二强度理论)

法国科学家马里奥(E 、 Mariotte)在1682年提出最大线应变理论,后经修正为最大伸长线应变理论。这一理论认为最大伸长线应变就是引起断裂的主要因素。即认为不论什么应力状态,只要最大伸长线应变1ε达到与材料性质有关的某一极限值时,材料即发生断裂。1ε的极限值既然与应力状态无关,就可由单向拉伸来确定。设单向拉伸直到断裂仍可用虎克定律计算应变,则拉断时伸长线应变的极限值应为E b σ。按照这一理论,任意应力状态下,只要1ε达到极限值E b σ,材料就发生断裂。故得断裂准则为

E b

σε=1 (a)

由广义虎克定律

()[]32111σσμσε+-=E

代入(a)得到断裂准则

()b σσσμσ=+-321 (10—3)

将b σ除以安全系数得许用应力[]σ,于就是按第二强度理论建立的强度条件就是

()[]σσσμσ≤+-321 (10—4)

石料或混凝土等脆性材料受轴向压缩时,如在试验机与试块的接触面上加添润滑剂,以减小摩擦力的影响,试块将沿垂直于压力的方向裂开。裂开的方向也就就是1ε的方向。铸铁在拉-压二向应力,且压应力较大的情况下,试验结果也与这一理论接近。按照这一理论,铸铁在二向拉伸时应比单向拉伸安全,但试验结果并不能证实这一点。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强度理论比较接近试验结果。

10、2、3 最大切应力理论(第三强度理论)

法国科学家库伦(C 、A 、 Coulomb)在1773年提出最大切应力理论,这一理论认为最大切应力就是引起屈服的主要因素。即认为不论什么应力状态,只要最大切应力max τ达到与材料性质有关的某一极限值,材料就发生屈服。在单向拉伸下,当横截面上的拉应力到达极限应力s σ时,与轴线成ο45的斜截面上相应的最大切应力为2max s τσ=,此时材料出现屈服。可见2s σ就就是导致屈服的最大切应力的极限值。因这一极限值与应力状态无关,故在任意应力状态下,只要max τ达到2s σ,就引起材料的屈服。由于对任意应力状态有2)(31max σσ-=τ,于就是得屈服准则

223

1s

σσσ=- (b)

s σσσ=-31 (10-5)

将s σ除以安全系数得许用应力[]σ,得到按第三强度理论建立的强度条件

[]σσσ≤-31 (10-6)

最大切应力理论较为满意地解释了屈服现象。例如,低碳钢拉伸时沿与轴线成ο45的方向出现滑移线,这就是材料内部沿这一方向滑移的痕迹。根据这—理论得到的屈服准则与强度条件,形式简单,概念明确,目前广泛应用于机械工业中。但该理论忽略了中间主应力2σ的影响,使得在二向应力状态下,按这一理论所得的结果与试验值相比偏于安全。

10、2、4 形状改变比能理论(第四强度理论)

意大利力学家贝尔特拉密(E.Beltrami)在1885年提出能量理论,1904年胡伯(M.T.Huber)将其修正为形状改变比能理论。胡伯认为形状改变比能就是引起屈服的主要因素。即认为不论什么应力状态,只要形状改变比能f u 达到与材料性质有关的某一极限值,材料就发生屈服。单向拉伸时屈服点为s σ,相应的形状改变比能为()

2261s E σμ+。这就就是导致屈服的形状改变比能的极限值。对任意应力状态,只要形状改变比能f u 达到上述极限值,便引起材料的屈服。故形状改变比能屈服准则为

激光主要有四大特性

激光主要有四大特性:激光高亮度、高方向性、高单色性和高相干性 激光的高亮度:固体激光器的亮度更可高达1011W/cm2Sr。不仅如此,具有高亮度的激光束经透镜聚焦后,能在焦点附近产生数千度乃至上万度的高温,这就使其可能可加工几乎所有的材料。 激光的高方向性:激光的高方向性使其能在有效地传递较长的距离的同时,还能保证聚焦得到极高的功率密度,这两点都是激光加工的重要条件 激光的高单色性:由于激光的单色性极高,从而保证了光束能精确地聚焦到焦点上,得到很高的功率密度。 激光的高相干性:相干性主要描述光波各个部分的相位关系。正是激光具有如上所述的奇异特性因此在工业加工中得到了广泛地应用。 目前激光已广泛应用到激光焊接、激光切割、激光打孔(包括斜孔、异孔、膏药打孔、水松纸打孔、钢板打孔、包装印刷打孔等)、激光淬火、激光热处理、激光打标、玻璃内雕、激光微调、激光光刻、激光制膜、激光薄膜加工、激光封装、激光修复电路、激光布线技术、激光清洗等 激光加工的特点 由于激光具有高亮度、高方向性、高单色性和高相干性的特性,因此就给激光加工带来如下一些其它方法所不具备的可贵特点 ● 由于它是无接触加工,对工件无直接冲击,因此无机械变形; ● 激光加工过程中无"刀具"磨损,无"切削力"作用于工件; ● 激光加工过程中,激光束能量密度高,加工速度快,并且是局部加工,对非激光照射部位没有或影响极小。因此,其热影响的区小工件热变形小后续加工最小; ● 由于激光束易于导向、聚焦、实现方向变换,极易与数控系统配合、对复杂工件进行加工因此它是一种极为灵活的加工方法; ● 生产效率高,加工质量稳定可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好激光加工的优势 激光具有的宝贵特性决定了激光在加工领域存在的优势: ①由于它是无接触加工,并且高能量激光束的能量及其移动速度均可调,因此可以实现多种加工的目的。 ②它可以对多种金属、非金属加工,特别是可以加工高硬度、高脆性、及高熔点的材料。 ③激光加工过程中无“刀具”磨损,无“切削力”作用于工件。 ④激光加工过程中,激光束能量密度高,加工速度快,并且是局部加工,对非激光照射部位没有影响或影响极小。因此,其热影响区小,工件热变形小,后续加工量小。 ⑤它可以通过透明介质对密闭容器内的工件进行各种加工。 ⑥由于激光束易于导向、聚集实现作各方向变换,极易与数控系统配合,对复杂工件进行加工,因此是一种极为灵活的加工方法。 ⑦使用激光加工,生产效率高,质量可靠,经济效益好。

四大强度理论

第10章强度理论 10.1 强度理论的概念 构件的强度问题是材料力学所研究的最基本问题之一。通常认为当构件承受的载荷达到一定大小时,其材料就会在应力状态最危险的一点处首先发生破坏。故为了保证构件能正常地工作,必须找出材料进入危险状态的原因,并根据一定的强度条件设计或校核构件的截面尺寸。 各种材料因强度不足而引起的失效现象是不同的。如以普通碳钢为代表的塑性材料,以发生屈服现象、出现塑性变形为失效的标志。对以铸铁为代表的脆性材料,失效现象则是突然断裂。在单向受力情 况下,出现塑性变形时的屈服点 σ和发生断裂时的强度极限bσ可由实 s 验测定。 σ和bσ统称为失效应力,以安全系数除失效应力得到许用应s 力[]σ,于是建立强度条件 可见,在单向应力状态下,强度条件都是以实验为基础的。 实际构件危险点的应力状态往往不是单向的。实现复杂应力状态下的实验,要比单向拉伸或压缩困难得多。常用的方法是把材料加工成薄壁圆筒(图10-1),在内压p作用下,筒壁为二向应力状态。如再配以轴向拉力F,可使两个主应力之比等于各种预定的数值。这种薄壁筒

试验除作用内压和轴力外,有时还在两端作用扭矩,这样还可得到更普遍的情况。此外,还有一些实现复杂应力状态的其他实验方法。尽管如此,要完全复现实际中遇到的各种复杂应力状态并不容易。况且复杂应力状态中应力组合的方式和比值又有各种可能。如果象单向拉伸一样,靠实验来确定失效状态,建立强度条件,则必须对各式各样的应力状态一一进行试验,确定失效应力,然后建立强度条件。由于技术上的困难和工作的繁重,往往是难以实现的。解决这类问题,经常是依据部分实验结果,经过推理,提出一些假说,推测材料失效的原因,从而建立强度条件。 图10-1 经过分析和归纳发现,尽管失效现象比较复杂,强度不足引起的失效现象主要还是屈服和断裂两种类型。同时,衡量受力和变形程度的量又有应力、应变和变形能等。人们在长期的生产活动中,综合分析材料的失效现象和资料,对强度失效提出各种假说。这类假说认为,材料之所以按某种方式(断裂或屈服)失效,是应力、应变或变形能等因素中某一因素引起的。按照这类假说,无论是简单应力状态还是复杂应力状态,引起失效的因素是相同的。也就是说,造成失效的原因与应力状态无关。这类假说称为强度理论。利用强度理论,便可由简单应力状态的实验结果,建立复杂应力状态下的强度条件。至于某种强

团队的五大功能和四大特征

团队的五大功能和四大特征 一、团队组织的五大功能 1.职场功能 社会上绝大部分工作都需要有一个职场环境,职场环境即工作环境,人们在工作的环境内才能制造、产生、感觉出工作气氛,从而进入工作状态,达到工作结果。人的工作情绪、敬业精神、竞争力是需要一个专门的工作环境及工作群体的。因此,每位走进直销的朋友,虽然大家都是自己事业的老板,但一定要懂得团队的职场功能,利用其功能,并让其功能为自己的事业服务。销售员要进入一个系统,即融入一个团队,在团队里学习、工作、合作。当自己成为团队领导人时,要为自己的团队成员制造职场环境,让自己团队的成员能有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除了借助专营店的职场环境外,每位领导人均可建立自己的固定或临时的职场,店内外相结合,但目的是要懂得职场功能,利用职场,使自己和团队成员在职场环境内始终保持高昂的工作状态,创造最快、最好的销售业绩。 2.学习功能 直销团队建设的主要工作就是学习、培训,未经培训的销售员是团队最大的负债,一定要把自己的团队打造成为一支学习型的团队。并使团队的各方面工作,越来越专业化,越来越现代化。 3.协作功能 有些人认为:只要产品好,价格合理,凭自己的人际关系就能成功,但结果往往事与愿违。传统生意需要借钱(集资贷款),直销事业需要借力,虽然一字之差,但有着本质的不同。直销事业绝不能只凭借自己的力量,而是需要借助各方面的力量。在团队中你可以借到各种力:你的朋友是医生,你可以在这里找到做医生的销售员去借力,你的朋友是主妇,你可以找到做主妇的销售员去借力,有人要吃产品,你还可以找到服用产品效果很好的人去借力,有人要创业,你同

样可以找到创业成功的典范去借力。总之,在直销事业中,一定要懂得协作的重要性及其性能,事业中的每个行为都是协作行为,所有希望的结果,都将在协作中达成。 4.竞争功能 竞争是团队发展的动力之一,直销事业特有的竞争机制,是人性化的良性竞争。因为,在直销的机制中,超越他人不会对他人的利益造成损失和伤害。真正看懂直销竞争机制的人,不会害怕和压制自己团队中的任何一个人超越自己,相反,大家上下相互促进,左右共同发展,形成良性的竞争气氛。 5.联谊功能 在直销事业中,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职业,不同的背景,不同的身份,不同的年龄,很多人又是兼职,因此关系比较松散。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联谊活动加强彼此的了解和联系,在增进感情的同时,增进团队的凝聚力。 二、成功团队的四大特征 1.凝聚力 成大业的孙中山、***,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能将千百万人的心连在一起,这是十分独特的能力。我们跟随一个领导者,就是希望他能创造一个环境,结合众人的力量,营造一个未来!正是这种凝聚力,在创造着人类的历史。试想如果团队成员远离你,甚至因为你的言行让他们失望而放弃对事业的追求,你还会成功吗? 2.合作

智慧城市四大特征

具体来说,“智慧城市”需要具备四大特征:全面透彻的感知、宽带泛在的互联、智能融合的应用以及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创新。[1] 全面透彻的感知 通过传感技术,实现对城市管理各方面监测和全面感知。智慧城市利用各类随时随地的感知设备和智能化系统,智能识别、立体感知城市环境、状态、位置等信息的全方位变化,对感知数据进行融合、分析和处理,并能与业务流程智能化集成,继而主动做出响应,促进城市各个关键系统和谐高效地运行。 宽带泛在的互联 各类宽带有线、无线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城市中物与物、人与物、人与人的全面互联、互通、互动,为城市各类随时、随地、随需、随意应用提供了基础条件。宽带泛在网络作为智慧城市的“神经网络”,极大的增强了智慧城市作为自适应系统的信息获取、实时反馈、随时随地智能服务的能力。 智能融合的应用 现代城市及其管理是一类开放的复杂巨系统,新一代全面感知技术的应用更增加了城市的海量数据。集大成,成智慧。基于云计算,通过智能融合技术的应用实现对海量数据的存储、计算与分析,并引入综合集成法(综合集成研讨厅),通过人的“智慧”参与,大大提升决策支持的能力。基于云计算平台的大成智慧工程将构成智慧城市的“大脑”。技术的融合与发展还将进一步推动“云”与“端”的结合,推动从个人通讯、个人计算到个人制造的发展,推动实现智能融合、随时、随地、随需、随意的应用,进一步彰显个人的参与和用户的力量。 可持续创新 面向知识社会的下一代创新重塑了现代科技以人为本的内涵,也重新定义了创新中用户的角色、应用的价值、协同的内涵和大众的力量。智慧城市的建设尤其注重以人为本、市民参与、社会协同的开放创新空间的塑造以及公共价值与独特价值的创造。注重从市民需求出发,并通过维基、微博、Fab Lab、Living Lab等工具和方法强化用户的参与,汇聚公众智慧,不断推动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大 众创新、协同创新,以人为本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von-mises屈服准则

3.4.3 米塞斯(Von.Mises)屈服准则 1.米塞斯屈服准则的数学表达式 在一定的变形条件下,当受力物体内一点的应力偏张力的第二不变量J 2 ' 达到某一定值时,该点就开始进入塑性状态。即 用主应力表示为 式中σs ——材料的屈服点K ——材料的剪切屈服强度 与等效应力比较,可得 所以,米塞斯屈服准则也可以表述为:在一定的变形条件下,当受力物体内一点的等效应力达到某一定值时,该点就开始进入塑性状态。 2.米塞斯屈服准则的物理意义 在一定的变形条件下,当材料的单位体积形状改变的弹性位能(又称弹性形变能)达到某一常数时,材料就屈服。 Von Mises 应力是基于剪切应变能的一种等效应力 其值为(((a1-a2)^2+(a2-a3)^2+(a3-a1)^2)/2)^0.5 其中a1,a2,a3分别指第一、二、三主应力, ^2表示平方,^0.5表示开方。 von Mises屈服准则是von Mises于1913年提出了一个屈服准则。 它的内容是:当点应力状态的等效应力达到某一与应力状态无关的定值时,材料就屈服;

或者说材料处于塑性状态时,等效应力始终是一不变的定值。等效σ=(1/2(σ1-σ2)^2+(σ2-σ3)^2+(σ3-σ 1)^2)^(1/2)参看《塑性成型力学》 von mises应力就是一种当量应力,它是根据第四强度理论得到的当量应力。 von mises stress是综合的概念,考虑了第一第二第三主应力,可以用来对疲劳,破坏等的评价。 YIELDING criterion(材料屈服标准)有基于 stress analysis也有基于strain analysis的。 von mises stress(VMS)其实是一个 STRESS yielding criterion. 我们认为对于某一材料来说,它都有一个 yielding stress,这个yielding stress对应于相应的屈服点(yielding point). 当材料受到外力刺激,如果其内部某处应力(VMS)大于这个yielding stress,那么我们认为材料在此处有可能发生屈服。 在FEA中,VMS的计算是基于principal stress的。 Von Mises应力与Von MIses屈服准则,用在各向同性材料中较常见,来自于应力张量第一不变量。如果生物力学计算中缺乏

宇宙四大基本特征

宇宙四大基本特征 《解析天文学》应用图解/周坚/2018年1月1日《解析天文学》创立于2009年3月8日,理论基础是发现于2008年6月29日的周坚定律,发现依据是1998年发现宇宙正在加速膨胀的高红移Ia超新星哈勃图。该图解以应用为主线,通过图形表达的形式,给我们展示一个用数学来探究宇宙的演练场,让我们体会用纸和笔来研究天文的乐趣。

我们知道,1998年帕尔马特等科学家,依据高红移Ia超新星哈勃图,按照大爆炸宇宙学理论进行研究,拟合出一条与高红移Ia超新星最佳分布的理论曲线,由此判定宇宙正在加速膨胀。 我们还知道,10年后的2008年,有一位周坚先生,同样依据高红移Ia超新星哈勃图,按照距离模数定义式进行研究,也拟合出一条理论曲线,它与帕尔马特等科学家拟合出的那条高红移Ia超新星最佳分布理论曲线完全一致,而依据它对应的新距离模型定义式,由此发现了一个仅仅与光传播距离有关的红移,它是光传播本征属性,与多普勒效应没有任何关系,而宇宙空间膨胀拉伸光谱的红移理论显然遭受重大质疑。 由于我们非常熟悉引力红移和多普勒红移,因此这位周坚先生发现的这个仅仅与光传播距离有关的红移,我们能认可吗?要知道,这个发现与大爆炸宇宙学这个主流理论格格不入,并且在实验室中也没有观测证据,我们不可能认可这样的发现。但是,发现就是发现,是否认可就需要我们在不断应用中拿出过硬的与观测事实相吻合的证据。 现在是2018年新年了,又是一个10年,弹指一挥间,周坚定律竟然已经发现了10年,在周坚定律发现10周年之际,无论如何,我们也要依据这个仅仅与光传播距离有关的红移发现展开探索,从另一个角度来反证我们的宇宙观,毕竟正确的宇宙观是引领我们人类走向光明的灯塔,就让我们尝试将这个仅仅与光传播距离有关的红移用发现者的名字进行命名吧,就定义它为周坚红移,并用小写的“z”加脚注“z”的形式“z z”表示,于是就有光传播距离r与周坚红移z z的变化规律,即光传播距离r与周坚红移z z成正比,与周坚红移z z加1的和成反比,其中的比例常数就定义为周坚常数,并用大写的“Z”加脚注“0”的形式“Z0”表示,即Z0=138.2亿光年,而光传播距离的单位是亿光年,这就是广西柳州市市民周坚发现的周坚定律。 10年了,经过我们进一步孜孜不倦的研究和探索,让我们今天还知道,依据周坚定律进行研究,我们就能够获得一个反映宇宙一切天体光传播现象的数学模型,就命名为宇宙光传播数学模型吧,这个模型对我们太有用了,怎么说呢?它让我们发现了一个用解析理论来研究宇宙的方法,而就是这样一个崭新方法,宇宙的颜容就这样毫无保留地以数学形式完整展现在我们面前。

(完整版)四大强度理论基本内容介绍

四大强度理论基本内容介绍: 1、最大拉应力理论(第一强度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引起材料脆性断裂破坏的因素是最大拉应力,无论什么应力状态,只要构件内一点处的最大拉应力σ1达到单向应力状态下的极限应力σb,材料就要发生脆性断裂。于是危险点处于复杂应力状态的构件发生脆性断裂破坏的条件是: σ1=σb。σb/s=[σ] 所以按第一强度理论建立的强度条件为:σ1≤[σ]。 2、最大伸长线应变理论(第二强度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最大伸长线应变是引起断裂的主要因素,无论什么应力状态,只要最大伸长线应变ε1达到单向应力状态下的极限值εu,材料就要发生脆性断裂破坏。 εu=σb/E;ε1=σb/E。由广义虎克定律得:ε1=[σ1-u(σ2+σ3)]/E 所以σ1-u(σ2+σ3)=σb。按第二强度理论建立的强度条件为:σ1-u(σ2+σ3)≤[σ]。 3、最大切应力理论(第三强度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最大切应力是引起屈服的主要因素,无论什么应力状态,只要最大切应力τmax达到单向应力状态下的极限切应力τ0,材料就要发生屈服破坏。 依轴向拉伸斜截面上的应力公式可知τ0=σs/2(σs——横截面上的正应力)

由公式得:τmax=τ1s=(σ1-σ3)/2。所以破坏条件改写为σ1-σ3=σs。 按第三强度理论的强度条件为:σ1-σ3≤[σ]。 4、形状改变比能理论(第四强度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形状改变比能是引起材料屈服破坏的主要因素,无论什么应力状态,只要构件内一点处的形状改变比能达到单向应力状态下的极限值,材料就要发生屈服破坏。 四大强度理论适用的范围 各种强度理论的适用范围及其应用 第一理论的应用和局限 1、应用 材料无裂纹脆性断裂失效形势(脆性材料二向或三向受拉状态;最大压应力值不超过最大拉应力值或超过不多)。 2、局限 没考虑σ2、σ3对材料的破坏影响,对无拉应力的应力状态无法应用。 第二理论的应用和局限 1、应用 脆性材料的二向应力状态且压应力很大的情况。 2、局限 与极少数的脆性材料在某些受力形势下的实验结果相吻合。

志愿者需具备五大条件、四大特征、五种境界

志愿者需具备五大条件/ 四大特征 / 五种境界 什么人做什么事才算真正的志愿者?捐款捐物能算志愿者吗?儿童能不 能做志愿者? 已经有了能够完整诠释的概念。 “志愿者” 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崔波介绍说,“志愿者”的概念可以从5 个方面界定: 1、是自愿。即主观自觉选择,没有强制性。 2、是不图物质报酬。即动机上不追求物质报酬,但不否定开展志愿服务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 3、是服务于社会公益事业。即服务的内容应是社会公众的公共利益和困难群体的利益,不是 社 会非困难群体的小团体利益;同时属于政府职责范围内的事情、能够通过正常的市场交换获得的 服务 (困难群体除外),一般不能作为志愿者服务的内容。 4、是奉献自己的力所能及。奉献自己的时间、精力、智力、经验的人是志愿者外,出于自愿 的 献血、捐献骨髓、捐款捐物的人,也是志愿者。 5、是非本职职责范围内。比如自来水公司修理水管的职工,如果他正在值班、正在岗位上, 为 用户提供了优质的修理水管服务,那是本职工作,不是志愿服务;如果他不在值班、 不在岗位上,是利用业余时间自愿且不取报酬地为他人提供了修理水管的服务,那 他就是志愿者了。 崔波解释说,从上述五个方面界定志愿者,可以帮助我们理清很多思路。 比如针对“自愿”来说, 少年儿童就不能做志愿者,因为他们还不具备自主判断和选择的能力。再 比如志愿服务的对象、服务的内容也应按此理进一步理清,以使青年志愿 者行动更加健康。 “志愿者”(英语 Volunteers ),是一个没有国界的名称,在西方发达国 家中,是指不受私人得益的驱使、不受法律强制,是基于某种道义、信念、 良知、同情心和责任感,为改进社会而提供服务、贡献个人的时间、才能及 精神,而从事社会公益事业的人或人群。 在香港,志愿者被称为“义工”志愿者行动叫做义务工作。香港义务工作发展局 则将“义工”(“志愿者”)定义为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为改进社会而 提供服务,贡献个人时间及精神的 人。同时将义务工作定义为:“指任何人志愿贡献个人的时间及精神,在不 为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为改进社会而提供的服务。 志愿工作具有志愿性、无偿性、公益性、组织性四大特征。 有些人片面地认为从事志愿工作是慈善为怀、乐善好施的表现,把志愿工作看成一种单方面的施 予;认为志愿工作只是为了减轻专职人员的工作负担,把志愿者当作“廉价劳动力 ”;认为只有那 些不愁衣食及有大量空余时间的人,才有资格或才会参加志愿工作。 其实,每个人都有参与社会事务的权利和促进社会进步的能力,同样,每个人都 有促进社会繁荣进步的义务及责任。参与志愿工作是表达这种“权利”及“义务”

强度理论-压力极限.

受均匀外压时是否存在使材料破坏的极限压力? 1.主题词 材料强度,强度理论,压力,破坏, 2.问题背景 水是有压力的,水深每增加10米,水的压力就增加一个大气压,那么在几千米的大海深处物体所受到的压力之大是在地球表面难以模拟和想象的。为什么在深海海底的软泥中还能完好无损地保存着史前微生物的遗体,一些海底生物也没有因为海水的压力而消亡? 类似地,土层对于埋藏在土中的物体也有压力作用,而且比水的压力更大,每4米土深就相当于10米水深。恐龙作为7000万年前的生物早已成为化石沉入地底,并随着底层下降,同样承受着巨大的土压力,为什么如今的考古学家居然可以发掘出完整的恐龙骨架?它为什么没有被土压碎? 这两个疑问可以归纳为同一个力学问题:即受均匀外压时,是否存在着一个使材料发生强度破坏的极限压力?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末就需要有试验验证对于确定的物体材料测出确定的极限压力。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需要给出一个令人信服的理论解释。 南京地质学校的教师李泰来在十几年的时间里做了无数个试验,包括在4600米深海的水压试验。在这样的深度,被抽成真空的热水瓶胆由于比重比海水小,被轻易地压得粉碎;但是,一块普通的豆腐乳由于比重比海水大,居然丝毫无损(在地面上,仅用一个装满水的矿泉水瓶就可以把这种豆腐乳压碎压扁)。大量的试验过后,李泰来得出了如下结论: “水其实只对比重比它小的物体有压力;对于比重和它一样的物体是没有压力的。而对于比重大的物体,水不仅产生不了压力,而且反过来被对方‘压’”。 基于新的比重理论和大量精确的试验数据,最终得出了更惊人的结论:物体自由落体理论、单摆振动理论、万有引力定律和流体静压定律、浮力定律等五大经典定律全部在精密的实验面前被推翻! 本案例只讨论在外压下材料的强度问题。 3.问题与思考题 (1)你相信这个关于水压力与比重相关的结论吗? (2)物体的强度和材料的强度有何区别?是否存在着一个使材料发生强度破坏的极限压力? (3)试设计一个试验方案可以验证问题(3)的答案 4.问题分析与参考答案 (1)这个关于水压力与比重相关的结论确实是前所未闻的。为了使问题明确起见,让我们首先讨论上文提到的两个试验。对于试验的结果,可能并不值得怀疑,但如何解释这一结果却是大不一样。抽真空的热水瓶胆在深海下被压碎属于外压失稳破坏,失稳是结构或构件的一种特定的失效形式,这与实心物体的强度破坏完全是两回事,两者间不具备什么可比性,因此以此事实归纳出的结论是难以令

四大强度理论对比

四大强度理论 1、最大拉应力理论(第一强度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引起材料脆性断裂破坏的因素是最大拉应力,无论什么应力状态,只要构件内一点处的最大拉应力σ1达到单向应力状态下的极限应力σb,材料就要发生脆性断裂。于是危险点处于复杂应力状态的构件发生脆性断裂破坏的条件是: σ1=σb。σb/s=[σ] 所以按第一强度理论建立的强度条件为: σ1≤[σ]。 2、最大伸长线应变理论(第二强度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最大伸长线应变是引起断裂的主要因素,无论什么应力状态,只要最大伸长线应变ε1达到单向应力状态下的极限值εu,材料就要发生脆性断裂破坏。 εu=σb/E;ε1=σb/E。由广义虎克定律得: ε1=[σ1-u(σ2+σ3)]/E 所以σ1-u(σ2+σ3)=σb。 按第二强度理论建立的强度条件为: σ1-u(σ2+σ3)≤[σ]。 3、最大切应力理论(第三强度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最大切应力是引起屈服的主要因素,无论什么应力状态,只要最大切应力τmax达到单向应力状态下的极限切应力τ0,材料就要发生屈服破坏。 τmax=τ0。 依轴向拉伸斜截面上的应力公式可知τ0=σs/2(σs——横截面上的正应力) 由公式得:τmax=τ1s=(σ1-σ3)/2。

所以破坏条件改写为σ1-σ3=σs。 按第三强度理论的强度条件为:σ1-σ3≤[σ]。 4、形状改变比能理论(第四强度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形状改变比能是引起材料屈服破坏的主要因素,无论什么应力 状态,只要构件内一点处的形状改变比能达到单向应力状态下的极限值,材料就要发生屈服破坏。 发生塑性破坏的条件为: 所以按第四强度理论的强度条件为: 2、sqrt(σ1^2+σ2^2+σ3^2-σ1σ2-σ2σ3-σ3σ1)<[σ] 四个强度理论的比较

闽越人的四大特征

闽越位处浙江福建一带,水网纵横,多山多水靠海。据史记考证,大部分由南部迁居至此,他们的头发都有明显的特点──棕红色,长年在深山老林狩猎,在江上捕鱼,使得眼睛特别深邃灵敏,身体矮小、面短、须发少、鼻形广,又受地理环境(多水潮湿、气候温和)等因素影响,确定了他们生活的习性: 断发文身 “断发文身”,意思是剪短头发及在身上刺上龙、蛇一类图案花纹,这是远古人类“图腾崇拜”的反映。闽越人为甚么喜欢“文身”呢?古代越族的“文身”,是一种以龙蛇一类水族为图腾的遗俗。上古时代,各图腾部落所属的人在成年时会举行一种保证永远不失信于图腾的荣誉仪式,而文身就是这个仪式的一个程序。最初,闽越人文身,使自己与蛟龙相似,以求避免蛟龙的侵害。渐渐地,由于尽量将自己装成像蛟龙的样子,他们逐渐相信蛟龙就是自己的保护神和祖先,产生了图腾观念,承认蛟龙是自己的图腾。从此,文身带上了神秘的意味,人们沿袭这种习俗已不再是为了蒙蔽蛟龙,而主要是藉着这种图腾威灵的保佑庇护。直到最后,图腾的意义渐渐变得淡薄,但文身的习俗却保留下来。至于断发,则是闽越人对不断生长的头发采取的剪裁处理行为,本来是平常事,却在中原汉人的眼里视为奇风异俗。中原人认为身体发肤等受之于父母,不能伤毁,否则就是不孝,所以只能蓄发而不敢剪断。这是在儒家思想确立地位以后中原人才有的习俗,闽越国人显然没有受到这个影响。 凿齿 凿齿又称“拔齿”,即拔掉左右门牙或者侧齿,以为成年或婚姻标志。拔齿是闽越人的另一种独特习俗。在缺少麻醉条件的古代,强行将牙齿拔掉,无疑要忍受剧烈的痛楚。所以,发展到后来,闽越人就以“饰齿”代替拔齿。 衣着 环境的影响还使闽越人的衣着奇特。闽越国人喜欢“短绻不挎”和“短袂攘卷”。据《淮南子?原道训》记载:“九嶷之南……短绻不挎,以便涉游,短袂攘卷,以便刺舟。”“挎”就是裤子,“不挎”就是没有裤档和裤腿,“短绻不挎”就是指用布简单地包扎下身。“袂”就

工程力学中四种强度理论

为了探讨导致材料破坏的规律,对材料破坏或失效进行了假设即为强度理论,简述工程力学中四大强度理论的基本内容 一、四大强度理论基本内容介绍: 1、最大拉应力理论(第一强度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引起材料脆性断裂破坏的因素是最大拉应力,无论什么应力状态,只要构件内一点处的最大拉应力σ1达到单向应力状态下的极限应力σb,材料就要发生脆性断裂。于是危险点处于复杂应力状态的构件发生脆性断裂破坏的条件是: σ1=σb。σb/s=[σ] 所以按第一强度理论建立的强度条件为: σ1≤[σ]。 2、最大伸长线应变理论(第二强度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最大伸长线应变是引起断裂的主要因素,无论什么应力状态,只要最大伸长线应变ε1达到单向应力状态下的极限值εu,材料就要发生脆性断裂破坏。 εu=σb/E;ε1=σb/E。由广义虎克定律得: ε1=[σ1-u(σ2+σ3)]/E 所以σ1-u(σ2+σ3)=σb。 按第二强度理论建立的强度条件为: σ1-u(σ2+σ3)≤[σ]。 3、最大切应力理论(第三强度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最大切应力是引起屈服的主要因素,无论什么应力状态,只要最大切应力τmax达到单向应力状态下的极限切应力τ0,材料就要发生屈服破坏。 依轴向拉伸斜截面上的应力公式可知τ0=σs/2(σs——横截面上的正应力) 由公式得:τmax=τ1s=(σ1-σ3)/2。 所以破坏条件改写为σ1-σ3=σs。 按第三强度理论的强度条件为:σ1-σ3≤[σ]。 4、形状改变比能理论(第四强度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形状改变比能是引起材料屈服破坏的主要因素,无论什么应力

状态,只要构件内一点处的形状改变比能达到单向应力状态下的极限值,材料就要发生屈服破坏。 二、四大强度理论适用的范围 1、各种强度理论的适用范围及其应用 第一理论的应用和局限 1、应用 材料无裂纹脆性断裂失效形势(脆性材料二向或三向受拉状态;最大压应力值不超过最大拉应力值或超过不多)。 2、局限 没考虑σ2、σ3对材料的破坏影响,对无拉应力的应力状态无法应用。 第二理论的应用和局限 1、应用 脆性材料的二向应力状态且压应力很大的情况。 2、局限 与极少数的脆性材料在某些受力形势下的实验结果相吻合。 第三理论的应用和局限 1、应用 材料的屈服失效形势。 2、局限 没考虑σ2对材料的破坏影响,计算结果偏于安全。 第四理论的应用和局限 1、应用 材料的屈服失效形势。 2、局限 与第三强度理论相比更符合实际,但公式过于复杂。 2、总结来讲: 第一和第二强度理论适用于:铸铁、石料、混凝土、玻璃等,通常以断裂形式失效的脆性材料。 第三和第四强度理论适用于:碳钢、铜、铝等,通常以屈服形式失效的塑性材料。 以上是通常的说法,在实际中,有复杂受力条件下,哪怕同种材料的失效形

服务具有四个基本特征

服务具有四个基本特征

服务具有四个基本特征: 1、无形性。同有形产品不同,服务在很大程度上是无形的和抽象的。 2、差异性。差异性是指服务不像有形产品样有固定的质量标准,具有较大的差异性。 3、不可分离性。该特征是指服务的生产过程与消费过程同时进行,顾客只有加入到服务的生产过程才能最终消费到服务。 4、可贮存性。由于服务的无形性和不可分离性,使得服务不可能象有形产品一样贮存起来,以备未来销售。 什么是企业竞争环境 企业的竞争环境,是指企业所在行业及其竞争者的参与、竞争程度,它代表了企业市场成本及进入壁垒的高低。 竞争环境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外部环境,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竞争环境的变化不断产生威胁,也不断产生机会。对企业来说,如何检测竞争环境的变化,规避威胁,抓住机会就成为休戚相关的重大问题。目前,在中国加快融入国际经济的背景下,中国企业的竞争环境出现了急剧的变化,行业结构、竞争格局、消费者需求、技术发展等都发生了急剧的变化,不确定性增强。任何企业都必须时刻关注环境的变化,才能趋利避害。任何对环境变化的迟钝与疏忽都会对企业造成严重的甚至是决定性的打击。这是催生企业对营销信息管理需求的外部原因。 在任何市场上销售产品,企业都面临着竞争。 市场上从事同类商品生产经营的企业,其竞争者包括现实的竞争者和潜在的竞争者; 同一市场,同类企业数量的多少,构成了竞争强度的不同。 企业调查竞争环境,目的是认识市场状况和市场竞争强度,根据本企业的优势,制订正确的竞争策略。通过竞争环境调查。 了解竞争对手优势,取长补短,扬长避短,与竞争者在目标市场选择,产品档次,价格,服务策略上有所差别,与竞争对手形成良好的互补经营结构。 竞争环境调查,重在认识本企业的市场地位,制订扬长避短的有效策略,取得较高的市场占有率。 竞争环境分析 在制定竞争战略,评估外部环境时,需要回答一个基本问题:企业在选择竞争市场时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本文力图提供解答这一根本问题的途径。 在回答这个问题的同时可能会提出某些其他的有关问题。首先是:企业参与竞争的是什么市场:为了给市场定位,企业必须了解客户的需求,并且使他们明白企业的竞争对象是谁。俗话说:知己知彼方能目战百胜。 企业参与竞争的是什么市场? 也许没有必要提出这个问题,因为其答案是显而易见的。然而,在这个问题上,一旦出错,将会导致战略上的失误。所以,检查一下企业对市场是否真正了解还是很有价值的。 为了探索这个问题,我们不妨以一家出售珠宝的小小连锁店为例来分析一下。这家商号从事珠宝零售业,因此,它的竞争对手是其他的珠宝零售商,通常它的市场在商业区的珠宝行。然而,如果我们继续对影响珠宝市场的宏观的大环境的趋势进行评估,就会发现竞争来

兰州大学网络教育工程力学命题作业四种强度理论的详细说明

详细说明四种强度理论的破坏标志、基本假设内容、建立的强度条件公式以及适用的范围。 一、四大强度理论基本内容介绍: 1、最大拉应力理论(第一强度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引起材料脆性断裂破坏的因素最大拉应力,无论什么应力状态,只要第一主应力达到单向拉伸时的强度极限,即断裂。 破坏形式:断裂。 破坏条件:σ1=σb。 强度条件:σ1≤[σ]。 缺点:未考虑其他两主应力。 使用范围:适用脆性材料受拉。如:铸铁拉伸、扭转。 2、最大伸长线应变理论(第二强度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最大伸长线应变是引起断裂的主要因素,无论什么应力状态,只要最大伸长线应变ε1达到单向应力状态下的极限值εu,材料就要发生脆性断裂破坏。破坏假设:最大拉伸应变达到简单拉伸的极限(假定直到发生断裂仍可用胡克定律计算)。 破坏形式:断裂。 脆断破坏条件: ε1=εu=σb/E ε1=[σ1-μ(σ2+σ3)]/E 破坏条件:σ1-μ(σ2+σ3)=σb。 强度条件:σ1-μ(σ2+σ3)≤[σ]。 缺点:不能广泛解释脆断破坏一般规律。 使用范围:适于石料、混凝土轴向受压的情况。 3、最大切应力理论(第三强度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最大切应力是引起屈服的主要因素,无论什么应力状态,只要最大切应力τmax达到单向应力状态下的极限切应力τ0,材料就要发生屈服破坏。破坏假设:复杂应力状态危险标志最大切应力达到该材料简单拉、压时切应力极限。 破坏形式:屈服。 破坏因素:最大切应力。 屈服破坏条件:τmax=τu=σs/2 τmax=(σ1-σ3)/2。 破坏条件:σ1-σ3=σs。 强度条件:σ1-σ3≤[σ]。 缺点:无σ2影响。

四种强度理论

1、最大拉应力理论: 这一理论又称为第一强度理论。这一理论认为破坏主因是最大拉应力。不论复杂、简单的应力状态,只要第一主应力达到单向拉伸时的强度极限,即断裂。 破坏形式:断裂。 破坏条件:σ1 =σb 强度条件:σ1≤[σ] 实验证明,该强度理论较好地解释了石料、铸铁等脆性材料沿最大拉应力所在截面发生断裂的现象;而对于单向受压或三向受压等没有拉应力的情况则不适合。 缺点:未考虑其他两主应力。 使用范围:适用脆性材料受拉。如铸铁拉伸,扭转。 2、最大伸长线应变理论 这一理论又称为第二强度理论。这一理论认为破坏主因是最大伸长线应变。不论复杂、简单的应力状态,只要第一主应变达到单向拉伸时的极限值,即断裂。破坏假设:最大伸长应变达到简单拉伸的极限(假定直到发生断裂仍可用胡克定律计算)。 破坏形式:断裂。

脆断破坏条件:ε1= εu=σb/E ε1=1/E[σ1?μ (σ2+σ3)] 破坏条件:σ1?μ(σ2+σ3) = σb 强度条件:σ1?μ(σ2+σ3)≤[σ] 实验证明,该强度理论较好地解释了石料、混凝土等脆性材料受轴向拉伸时,沿横截面发生断裂的现象。但是,其实验结果只与很少的材料吻合,因此已经很少使用。 缺点:不能广泛解释脆断破坏一般规律。 使用范围:适于石料、混凝土轴向受压的情况。 3、最大切应力理论: 这一理论又称为第三强度理论。这一理论认为破坏主因是最大切应力 maxτ。不论复杂、简单的应力状态,只要最大切应力达到单向拉伸时的极限切应力值,即屈服。破坏假设:复杂应力状态危险标志最大切应力达到该材料简单拉、压时切应力极限。 破坏形式:屈服。 破坏因素:最大切应力。 τmax=τu=σs/2 屈服破坏条件:τmax=1/2(σ1?σ3 ) 破坏条件:σ1?σ3= σs 强度条件:σ1?σ3≤[σ]

智慧城市四大特征

智慧城市四大特征 具体来说,“智慧城市”需要具备四大特征:全面透彻的感知、宽带泛在的互联、智能融合的应用以及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创新。[1] 全面透彻的感知 通过传感技术,实现对城市管理各方面监测和全面感知。智慧城市利用各类随时随地的感知设备和智能化系统,智能识别、立体感知城市环境、状态、位置等信息的全方位变化,对感知数据进行融合、分析和处理,并能与业务流程智能化集成,继而主动做出响应,促进城市各个关键系统和谐高效地运行。 宽带泛在的互联 各类宽带有线、无线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城市中物与物、人与物、人与人的全面互联、互通、互动,为城市各类随时、随地、随需、随意应用提供了基础条件。宽带泛在网络作为智慧城市的“神经网络”,极大的增强了智慧城市作为自适应系统的信息获取、实时反馈、随时随地智能服务的能力。 智能融合的应用 现代城市及其管理是一类开放的复杂巨系统,新一代全面感知技术的应用更增加了城市的海量数据。集大成,成智慧。基于云计算,通过智能融合技术的应用实现对海量数据的存储、计算与分析,并引入综合集成法(综合集成研讨厅),通过人的“智慧”参与,大大提升决策支持的能力。基于云计算平台的大成智慧工程将构成智慧城市的“大脑”。技术的融合与发展还将进一步推动“云”与“端”的结合,推动从个人通讯、个人计算到个人制造的发展,推动实现智能融合、随时、随地、随需、随意的应用,进一步彰显个人的参与和用户的力量。可持续创新 面向知识社会的下一代创新重塑了现代科技以人为本的内涵,也重新定义了创新中用户的角色、应用的价值、协同的内涵和大众的力量。智慧城市的建设尤其注重以人为本、市民参与、社会协同的开放创新空间的塑造以及公共价值与独特价值的创造。注重从市民需求出发,并通过维基、微博、Fab Lab、Living Lab等工具和方法强化用户的参与,汇聚公众智慧,不断推动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大众创新、协同创新,以人为本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材料四大强度理论

四大强度准则理论: 1、最大拉应力理论(第一强度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引起材料脆性断裂破坏的因素是最大拉应力,无论什么应力状态,只要构件内一点处的最大拉应力σ1达到单向应力状态下的极限应力σb,材料就要发生脆性断裂。于是危险点处于复杂应力状态的构件发生脆性断裂破坏的条件是: σ1=σb。σb/s=[σ] 所以按第一强度理论建立的强度条件为: σ1≤[σ]。 2、最大伸长线应变理论(第二强度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最大伸长线应变是引起断裂的主要因素,无论什么应力状态,只要最大伸长线应变ε1达到单向应力状态下的极限值εu,材料就要发生脆性断裂破坏。εu=σb/E;ε1=σb/E。由广义虎克定律得: ε1=[σ1-u(σ2+σ3)]/E 所以σ1-u(σ2+σ3)=σb。按第二强度理论建立的强度条件为: σ1-u(σ2+σ3)≤[σ]。 3、最大切应力理论(第三强度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最大切应力是引起屈服的主要因素,无论什么应力状态,只要最大切应力τmax达到单向应力状态下的极限切应力τ0,材料就要发生屈服破坏。τmax=τ0。依轴向拉伸斜截面上的应力公式可知τ0=σs/2(σs--横截面上的正应力) 由公式得:τmax=τ1s=(σ1-σ3)/2。所以破坏条件改写为σ1-σ3=σs。按第三强度理论的强度条件为:σ1-σ3≤[σ]。 4、形状改变比能理论(第四强度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形状改变比能是引起材料屈服破坏的主要因素,无论什么应力状态,只要构件内一点处的形状改变比能达到单向应力状态下的极限值,材料就要发生屈服破坏。发生塑性破坏的条件为: 所以按第四强度理论的强度条件为:sqrt(σ1^2+σ2^2+σ3^2-σ1σ2-σ2σ3-σ3σ1)<[σ]

四大生态系统的特点

四大生态系统的特点

陆地生态系统: 地球陆地表面由陆生生物与其所处环境相互作用构成的统一体。这一系统占地球表面总面积的1/3,以大气和土壤为介质,生境复杂,类型众多。按生境特点和植物群落生长类型可分为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以及受人工干预的农田生态系统。该系统的第一性生产者主要是各种草本或木本植物,消费者为各种类型的草食或肉食动物。在陆地的自然生态系统中,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最复杂,生物种类最多,生产力最高,而荒漠生态系统的生产力最低。 水域生态系统: 水域生态系统主要包括湖泊、水库、江河和海洋生态系统等不同类型,而水库实际上是“人工湖泊”,有与湖泊基本相同的特征。对水域的划分,生态学中常依据对水生生物分布、生长等起重要作用的主要生态因子如水温、盐度等为依据。科学地划分水域的类型是开展水域生态系统研究的基础。水域类型不同,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就不同,因而对外界干扰的反应和抵抗力亦不同。例如,同是淡水水域,湖泊和河流这两个类型之间无论是在生物群落的物种组成、系统的功能特征还是抗干扰的能力(如自净能力)等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别。 与陆地生态系统相比,水生生态系统的环境因水具有流动性,广大水域比较均一而较少变化,并且很少出现极端情况,使许多水生生物具有广泛的地理分布,系 统的类型也因此而比陆地少。根据水化学性质不同,可分为海洋生态系统和淡水生态系统。 一.城市生态系统 1.结构:是由自然系统、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所组成的(如图)。城市中的自然系统包括城市居民赖以生存的基本物质环境,如阳光、空气、淡水、土地、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经济系统包括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的各个环节;社会系统涉及城市居民社会、经济及文化活动的各个方面,主要表现为人与人之间、个人与集体之间以及集体与集体之间的各种关系。 2.组成:城市生态系统不仅有生物组成要素(植物、动物和细菌、真菌、病毒)和非生物组成要素(光、热、水、大气等),还包括人类和社会经济要素,这些要素

未来陆战场的四大特征(精)

未来陆战场的四大特征 现代高技术的发展,使未来陆战场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四大特色。 一、未来陆战场作战将在“透明”状态下展开,隐蔽大规模兵力机动和战略部署的企图更加困难。随着信息探测技术的迅速发展,军事强国已经形成以侦察卫星、侦察飞机、各种雷达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全方位、全天时、高分辨率的综合探测监视体系,陆战场的一切部署、设施和活动都可能在对方的掌握之中。可以预想,未来的陆战场将变得更加“透明”,部队作战行动保持隐蔽和突然更加不易。 二、未来陆战场上,“非接触”作战样式将给传统的“近战歼敌”战法带来巨大冲击。古往今来,近距离交战历来是陆战的基本模式。而在高技术环境中,这种面对面近距离交战模式将受到远程打击兵器的强劲挑战。海湾战争和科索沃战争告诉我们,陆战场攻防双方在互不见面的情况下实施非接触作战已不是天方夜谭。最近,美军还明确提出了“脱离接触”、“间接攻击”的防区外打击敌人理论。俄军也认为“远距离战斗将在未来作战中占据主导地位”。 三、未来陆战场作战对信息技术的依赖性显著增强,能否拥有制信息权成为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过去,陆战场作 战实现战争目的的基本方式是杀伤对方的有生力量,交战双方谁拥有大量的军队,谁就拥有战争优势。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在军事领域的广泛运用,武器系统、指挥控制系统、支援保障系统的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信息已成为连接作战和保障力量的纽带和桥梁。制信息权已经成为夺取战争优势的关键因素。谁有更好的战场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谁就能拥有战场的主动权。 四、未来陆战场的作战空间将大大扩展,对军队进行全方位的战场控制和全时空的战场机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武器装备技术含量的不断提高,现代陆战场的作战空间正在迅速扩展。这主要表现在陆军远距离打击能力大大提高,战场纵深不断扩大;以武装直升机为代表的空中突击力量不断加入陆军行列,陆军的作战空间逐步向三维方向发展;随着陆军远距离机动能力和空中机动能力的增强,使得垂

创新思维的四大特征

创新思维的四大特征 创新思维使思维调节局部与整体、直接与间接、简易与复杂的关系,在诸多的信息中进行概括、整理,下面是整理的创新思维的四大特征,希望你能从中得到感悟! 1.独创性;;思维不受传统习惯和先例的禁锢,超出常规.在学习过程中对所学定义、定理、公式、法则、解题思路、解题方法、解题策略等提出自己的观点、想法,提出科学的怀疑、合情合理的“挑剔”. 2.求异性;;思维标新立异,“异想天开”,出奇制胜.在学习过程中,对一些知识领域中长期以来形成的思想、方法,不信奉,特别是在解题上不满足于一种求解方法,谋求一题多解. 3.联想性;;面临某一种情境时,思维可立即向纵深方向发展;觉察某一现象后,思维立即设想它的反面.这实质上是一种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思维的连贯性和发散性. 4.灵活性;;思维突破“定向”、“系统”、“规范”、“模式”的束缚.在学习过程中,不拘泥于书本所学的、老师所教的,遇到具体问题灵活多变,活学活用活化. 5.综合性;;思维调节局部与整体、直接与间接、简易与复杂的关系,在诸多的信息中进行概括、整理,把抽象内容具体化,繁杂内容简单化,从中提炼出较系统的经验,以理解和熟练掌握所学定理、公式、法则及有关解题策略. 创造性思维的基本形式(一)理论思雉理论一般可理解为原理的

体系,是系统化了的理性认识。理论思维是指使理性认识系统化的思维形式。恩格斯曾指出:“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因为理论思维具有科学性、真理性。凡是理论思维混乱,或不符合客观规律,其结果不是收效甚微,就是失败。理论思维在实践中应用较多。如系统工程就是运用系统理论思维,来处理三个系统内和各个有关问题的一种管理方法。钱学森同志认为:系统工程是组织管理的规划、研究、设计、创造、试验和使用的科学方法,是一种对所有系统都是有普遍意义的科学方法。又如有人提出的“相似论”,也是科学理论思维的范畴;有人见鸟有翅膀能飞,就根据鸟的翅膀,鸟体几何结构与空气动力和飞行功能等相似原理发明了飞机,有的又称“仿生学”。还有许多地步也要常常运用到理论思维,如对一些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归纳和总结,对一些问题的认识和分析。所以说,理论思维是一种基本的思维形式。 (二)直观思雉直观思维一般是指在实践中,外界事物在人们大脑中产生的感觉,它个有生动性、具体性、直接性的特点,是开发人们创造性思维的基础。直观思维决定于观察力。想象力和记忆力。爱因斯坦有一个思维过程的模式:经验;;直觉;;概念(设想);;逻辑推理;;理想实践。在创造活动中,人们往往靠知识的积累程度,知识在人们头脑里储存的越多,创造力的基础也越强。画家必须对自然界的颜色、标记、布局、人物、建筑先产生直观思维,才可能进行创造。日本的松下外出时,经常带着放大镜、卷尺、计算器等各种工具,通过观察计算,产生创造性直观思维。毛泽东同志的《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