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RFID实验报告

RFID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 RFID射频识别实验

学生学院自动化学院

专业班级 15级物联网4班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高明琴

2017年 11 月 12 日

实验一125K H z R F I D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125kHz只读卡、125kHz读写卡的基本原理

2、熟悉和学习125kHz只读卡协议、125kHz读写卡协议

二、实验内容与要求

学会使用综合实验平台识别125kHz只读卡卡号,并对125kHz读写卡进行数据读写操作,观察只读卡和读写卡协议。

三、实验主要仪器设备

PC机一台,实验教学系统一套。

四、实验方法、步骤及结果测试

1、注意事项

切记:插、拔各模块前最好先关闭电源,模块插好后再通电

RFID 读写器串口波特率为9600bps

2、环境部署

⑴准备125K 低频RFID 模块,参考1.4.2 章节设置跳线为模式2,将模块的电源拨码开关设置为OFF,参考1.4.3 章节通过交叉串口线将模块与电脑的串口相连,给模块接5V 电源;

⑵将模块的电源拨码开关设置为ON,此时模块的电源指示灯亮,表明模块电源上电正常;

⑶运行RFID 实训系统.exe 软件,选项卡选择125K 模块;

3、打开串口操作

设置串口号为COMx,设置波特率为9600,点击“打开”按钮执行串口连接操作;4、寻卡操作

串口打开成功后,将125K 标签放入天线场区正上方,RFID 模块检测到标签存在后,将获取到标签ID 并显示在ListView 控件中,16 进制数据listview 控件显示的是16 进制标签ID,10 进制数据listview 控件显示的是10 进制标签ID,实验结果如下图;

思考题

1多张卡在一起时,能否正确识别卡号?请说明原因

答:多张卡在一起时,无法正确识别卡号,因为125kHz的读卡器没有采用防冲撞算法2变卡和阅读器的相对位置和距离,观察读卡结果并解释;在卡和阅读器之间放置不同的障碍物,观察读卡结果并解释。

答:当卡和阅读器的距离超过5cm后,读卡结果并不理想,几乎读不到数据。

属薄片(如几张纸、塑料板)时,读卡结果正常;而放置金属障碍物时,读卡结果就不正常了

五、小结

通过本实验,初步熟悉了RFID寻卡的步骤,还尝试了多卡一起时的系统响应,结果发现不能多卡一起识别。识别距离不能太远,否则无法识别。

实验二13.56M H z I S O14443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Mifare one卡操作基本原理及卡通信协议

2、掌握读取身份证卡操作基本原理及ISO14443 TYPEB卡通信协议

二、实验内容与要求

认识Mifare one卡,学会使用综合实验平台识别Mifare one卡号、对Mifare one卡进行密码下载、对Mifare one卡进行数据读写、对Mifare one卡进行密码修改、读取身份证卡号。

三、实验主要仪器设备

PC机一台,实验教学系统一套。

四、实验方法、步骤及结果测试

(一)RFID系统寻卡实验

1、注意事项

切记:插、拔各模块前最好先关闭电源,模块插好后再通电。

RFID 读写器串口波特率为19200bps

2、环境部署

1)准备13.56M 高频RFID 模块,参考1.4.2 章节设置跳线为模式2,将模块的电源拨码开关设置为OFF,参考1.4.3 章节通过交叉串口线将模块与电脑的串口相连,给模块接5V 电源;

2)将模块的电源拨码开关设置为ON,此时模块的电源指示灯亮,表明模块电源上电正常;

3)运行RFID 实训系统.exe 软件,选项卡选择13.56M 模块;

3、打开串口操作

设置串口号为COMx,设置波特率为19200,点击“打开”按钮执行串口连接操作;

4、初始化操作

1)读取模块信息。串口设置成功后,点击“读取模块信息”按钮,命令发送成功后,信息栏显示模块信息;

2)打开天线。串口设置成功后,点击“打开天线”按钮,命令发送成功后,信息栏显示“打开天线成功”,打开天线成功之后,“请求所有”按钮变为可执行状态,“请求所有”表示发出Request 请求,检测读写器天线场区内有无标签;

5、寻卡操作

1)打开天线成功后,将13.56M 标签放入天线场区正上方,点击“请求所有”按钮时,提示“请

求所有的卡成功”,并且“寻卡”按钮变为可执行状态;

2)点击“寻卡”按钮,执行防冲撞检测,寻卡成功时ID 文本框内显示13.56M 标签ID。(二)RFID系统的块读写实验

1、连接硬件设备、打开串口、请求所有、寻卡依次执行(一)的1-5 步完成RFID 系统的寻卡操作,并保证13.56M 标签在天线场区正上方;

2、验证密钥操作

1)寻卡成功后,验证密钥按钮变为可执行状态,表示可执行验证密钥操作,如下图所示;读写卡密钥是12 个F,即FF FF FF FF FF FF。设置扇分区为0、块编号为1,点击“验证密钥A”执行密钥验证,用密钥A 验证标签第1 块成功;

3、读卡操作

1)读卡:验证密钥成功后,方可执行对标签的读写操作;在执行验证密钥操作时,针对标签扇分区0 块编号1 执行了密钥A 验证,接下来的读卡、写卡均是针对该标签扇分区0 块编号1,点击“读取按钮”,在数据文本框中显示16 进制数据。

2)写入:点击“写入”按钮,将数据文本框内的16 进制数据写入标签,读写器提示灯闪烁的同时(表示Android 应用在向读写器发送命令),信息栏提示写卡成功。

3)写卡验证:为了验证写卡是否成功,点击“读取”按钮,读卡成功后,读取的信息与写入的信息一致,读卡、写卡操作均正常完成。

(三)RFID 系统的验证密钥修改实验

1、连接硬件设备、打开串口、请求所有、寻卡

依次执行(一)的1-5 步完成RFID 系统的寻卡操作,并保证13.56M 标签在天线场区正上方;

2、密钥认证第3 块存储区(密钥区)

1)选择任意一个扇区的第3 块存储区,弹出“所有扇区的第3 块用于存放本扇区验证密钥,请谨慎写卡”对话框;

2)认证密钥A:点击“认证密钥A”按钮,对扇区0 块编号3 存储区进行密钥认证,执行成功后,信息栏显示“用密钥A 验证卡号的第3 块成功”;

3)读取密钥:点击“读取”按钮,执行读取操作,读取成功后,数据文本框内显示读取数据,

其中0-5 个字节存储的是认证密钥A,不可见,默认为FFFFFFFFFFFF,10-15 个字节存储的是认证密钥B,可见可修改,默认为FFFFFFFFFFFF;

4)输入新认证密钥B:保证写入数据文本内的数据头FFFFFFFFFFFF078069 不变,在其后输入6 个字节的新认证密钥B:AAAAAAAAAAAA,与此同时,认证密钥B 输入框更新为:AAAAAAAAAAAA;

5)修改认证密钥B:输入符合规范的新认证密钥B 之后,点击“写入”按钮执行验证密钥B 修改操作,如下图所示,验证密钥B 修改成功,请重新验证密钥A。

6)重新执行密钥A 验证:认证密钥B 修改成功后,读取按钮变为不可执行状态,需重新点击“认证密钥A”进行密钥认证。如下图所示,重新认证密钥A 成功。

7)重新读取密钥区:重新点击“读取”按钮,验证密钥B 是否被修改,如下图所示,数据文

本框显示的数据中第10-15 个字节为AAAAAAAAAAAA,该密钥为新的认证密钥B,表明认证密钥B 修改成功。

(四)RFID 系统的卡钱包实验

1、执行连接硬件设备、打开串口操作、初始化操作、寻卡操作依次执行3.4.1 章节的1-5 步完成RFID 系统的寻卡操作,并保证13.56M 标签在天线场区正上方;

2、验证密钥操作寻卡成功后,验证密钥按钮变为可执行状态,表示可执行验证密钥操作,13.56M 标签预留了第02 扇区01 块(即第9 块)为卡钱包存储,选择扇分区为2、块分区为1,点击“验证密钥A”执行密钥验证,验证成功后卡钱包操作变成可执行状态;

3、钱包操作

1)初始化金额:初始化金额是对第02 扇区01 块(即第9 块)存储区域进行金额初始化操作,输入初始化金额:100,点击“初始化”按钮,读写器提示灯闪烁的同时(发送初始化命令),信息栏提示:初始化金额:100 元。

2)读取余额:初始化金额完成之后,点击“读取余额”按钮执行读取余额操作,读写器提示灯闪烁的同时(发送读取余额命令),信息栏显示:成功读取余额,余额是100 元。表示初始化金额操作、读取余额操作均成功执行。

3)充值:充值功能实现在余额的基础上增加金额,但是增加的金额有限制,最大只增加9 位数金额。输入充值金额100,点击“充值”按钮,读写器提示灯闪烁(发送充值命令)的同时,信息栏提示:成功充值金额为:100 元。

4)充值验证:充值完成之后,点击“读取余额”按钮读取余额成功,余额文本框显示为200,表示充值、读取余额操作均正常完成。

5)扣款:扣除功能实现在余额的基础上扣除金额,扣除金额需小于余额,当扣除金额大于余额时,会提示余额不足。

6)扣款验证:扣除完成之后,点击“读取余额”按钮读取余额,余额文本框显示为110,表示扣款、读取操作均正常完成。

思考

1 当多张卡在一起时,能否正确识别卡号?请说明原因

答:可以,只能识别其中一张。因为有防碰撞算法存在,能抗干扰选出一张。

2 改变卡和阅读器的相对位置和距离,观察读卡结果并解释;在卡和阅读器之间放置不同的

障碍物,观察读卡结果并解释。

答:小于10cm都可以正常读取,勉强能穿透金属和液体。

3 请测试本实验所用阅读器能否读取自带卡的卡号和卡内内容,对测试结果进行解释。

答:可以读取自带卡的卡号,但是不能读取卡的内容。卡的内容经过了加密。

六、小结

答:本次试验让我知道了13.56MHz芯片的结构,让我懂得了不同扇区储存不同数据的概念,也认识到了卡的密码的存在,也知道了生活中大部分卡的原理。

实验三900M H z R F I D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900MHz标签的基本原理

2、掌握使用综合实验平台对900MHz标签进行功率设置、标签识别、数据读写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与要求

学会使用综合实验平台对900MHz标签进行标签识别及读写操作。

三、实验主要仪器设备

PC机一台,实验教学系统一套。

四、实验方法、步骤及结果测试

(一)RFID系统的寻卡实验

1、注意事项

切记:插、拔各模块前最好先关闭电源,模块插好后再通电。

RFID 读写器串口波特率为19200bps

2、环境部署

1)准备900M 超高频RFID 模块,参考1.4.2 章节设置跳线为模式2,将模块的电源拨码开关设置为OFF,参考1.4.3 章节通过交叉串口线将模块与电脑的串口相连,给模块接5V 电源;2)将模块的电源拨码开关设置为ON,此时模块的电源指示灯亮,表明模块电源上电正常;

3)运行RFID 实训系统.exe 软件,选项卡选择900M 模块;

3、打开串口操作

设置串口号为COMx,波特率为19200,点击“打开”按钮执行串口连接操作;

4、基本设置操作对模块进行基本的设置:地区(中国),输出功率(8),设置成功后,在信息栏显示地区设置成功,输出功率设置成功;

5、寻卡操作基本设置成功后,将900M 标签放置在读写器天线场区内,点击“自动寻卡”,寻卡成功后,RFID 实训系统将获取到的标签ID 填充到标签ID 中;

(二)RFID系统的块读写实验

1、连接硬件操作、打开串口操作、基本设置操作、寻卡操作依次执行4.4.1 章节的1-5 步完成RFID 系统的寻卡操作,并保证900M 标签在天线场区正上方;

2、读写操作

1)读取保留区:选择“保留区”内存存储区,设置地址为0、长度为8,点击“读卡”按钮,发送读取数据命令,读取数据成功后,在信息栏显示读取的数据,并将读取到标签ID 填充到标签ID 文本框;

2)读取保留区(设置长度):选择“保留区”内存存储区,设置地址为0、长度为6,点击“读卡”按钮,发送读取数据命令,读取数据成功后,在信息栏显示读取的数据,并将读取到标签ID 填充到标签ID 文本框

3)写保留区:选择“保留区”内存存储区,设置地址为0、长度为6,输入写入数据,点击“写卡”按钮,写卡成功;

3)验证写保留区:写保留区成功后,再次点击“读卡”按钮执行读数据操作,如下图所示,读取保留区内存的数据与写入保留区内存的数据一致,故写入保留区数据成功。

3)读取EPC 区:选择“EPC 区”内存存储区,设置地址为0、长度为12,点击“读卡”按钮,发送读取数据命令,读取数据成功后,在信息栏显示读取的数据,并将读取到标签ID 填充到标签ID 文本框。

4)读取EPC 区(设置长度):选择“EPC 区”内存存储区,设置地址为0、长度为10,点击“读卡”按钮,发送读取数据命令,读取数据成功后,在信息栏显示读取的数据,并将读取到标签ID 填充到标签ID 文本框

5)读取EPC 区(设置地址):选择“EPC 区”内存存储区,设置地址为1、长度为12,点击“读卡”按钮,发送读取数据命令,读取数据成功后,在信息栏显示读取的数据,并将读取到标签ID 填充到标签ID 文本框

6)读取TID 区:选择“TID 区”内存存储区,设置地址为0、长度为12,点击“读卡”按钮,发送读取数据命令,读取数据成功后,在信息栏显示读取的数据,并将读取到标签ID 填充到标签ID 文本框

7)读取TID 区(设置长度):选择“TID 区”内存存储区,设置地址为0、长度为10,点击“读卡”按钮,发送读取数据命令,读取数据成功后,在信息栏显示读取的数据,并将读取到标签ID 填充到标签ID 文本框

8)读取TID 区(设置地址):选择“TID 区”内存存储区,设置地址为1、长度为10,点击“读卡”按钮,发送读取数据命令,读取数据成功后,在信息栏显示读取的数据,并将读取到标签ID 填充到标签ID 文本框

9)读取用户区:选择“用户区”内存存储区,设置地址为0、长度为12,点击“读卡”按钮,发送读取数据命令,读取数据成功后,在信息栏显示读取的数据,并将读取到标签ID 填充到标签ID 文本框

10)读取用户区(设置长度):选择“用户区”内存存储区,设置地址为0、长度为10,点击“读卡”按钮,发送读取数据命令,读取数据成功后,在信息栏显示读取的数据,并将读取到标签ID 填充到标签ID 文本框

11)写用户区:选择“用户区”内存存储区,设置地址为0、长度为12,输入写入数据,点击“写卡”按钮,写卡成功

12)验证写用户区:写用户区成功后,再次点击“读卡”按钮执行读数据操作,如下图所示,读取用户区内存的数据与写入用户区内存的数据一致,故写入用户区数据成功

思考

1当多张卡在一起时,能否正确识别卡号?请说明原因

答:可以,只识别其中一张。有防碰撞算法,可以识别一张。

2变卡和阅读器的相对位置和距离,观察读卡结果并解释;在卡和阅读器之间放置不同的障碍物,观察读卡结果并解释。

答:棒状天线15cm~1m。在卡和阅读器之间放置不同的障碍物,发现只有放置金属时才不能正常读取,其他时候都可以正常进行读取。

3请测试本实验所用阅读器能否读取自带卡的卡号和卡内内容,对测试结果进行解释。

答:自带卡13.56MHz的,不能读取自带卡的卡号和卡内内容.

实验四有源标签读写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有源标签卡操作基本原理

2、了解有源标签卡读卡协议

二、实验内容与要求

认识有源标签卡,学会使用综合实验平台识别有源标签卡。

三、实验主要仪器设备

PC机一台,实验教学系统一套,上位机演示平台有源RFID读写识别演示软件。

四、实验方法、步骤及结果测试

1、注意事项

切记:插、拔各模块前最好先关闭电源,模块插好后再通电。

RFID 读写器串口波特率为115200bps

2、环境部署

1)准备2.4G 微波RFID 模块,参考1.4.2 章节设置跳线为模式2,将模块的电源拨码开关设置为OFF,参考1.4.3 章节通过交叉串口线将模块与电脑的串口相连,给模块接5V 电源;

2)将模块的电源拨码开关设置为ON,此时模块的电源指示灯亮,表明模块电源上电正常;3)运行RFID 实训系统.exe 软件,选项卡选择2.4G 模块;

3、打开串口操作

串口设置为COMx,波特率设置为115200,点击“打开”按钮执行串口连接操作

4、寻卡操作

1)将2.4G 有源标签放置在天线场区内,RFID 模块检测到2.4G 有源标签存在后,将获取到2.4G 有源标签ID 并显示在信息列表中;

思考

1 当多张卡在一起时,能否正确识别卡号?请说明原因

答:可以,具有防碰撞算法,并且可以同时读取多张卡。

2改变卡和阅读器的相对位置和距离,观察读卡结果并解释;在卡和阅读器之间放置不同的障碍物,观察读卡结果并解释。

答:小于100米的都可以读取,当卡处于金属物内时,无法被读取,其他时候都可以被读取。

3 请测试本实验所用阅读器能否读取自带卡的卡号和卡内内容,对测试结果进行解释。

答:自带卡13.56MHz的,不能读取自带卡的卡号和卡内内容.

六、小结

答:通过本次实验,学习到了2.4GHz的读卡器的构造和原理,了解了2.4Ghz的读取。

实验五R F I D应用系统实验--E T C

一、实验目的

通过一个Android综合实例模拟ETC收费系统掌握RFID 串口通信。

掌握RFID串口通信的实现原理和实现过程;

二、实验内容

1、通过一个Android综合实例模拟ETC收费系统掌握RFID 串口通信。

2、掌握RFID串口通信的实现原理和实现过程;

三、实验设备

1、硬件:电脑(推荐:主频2GHz+,内存:1GB+),中智讯物联网RFID套件;

2、软件:Windows 7/Windows XP。

四、实验步骤

1、环境部署

1)确保s210 系列实验箱已经安装好SmartRfid.apk 应用程序;

2)准备900M RFID 模块,参考1.4.2 章节设置跳线为模式1,将模块的电源拨码开关设置为OFF,参考1.4.3 章节将模块插入到s210 系列实验箱的40PIN 模块接口;

3)将s210 系列实验箱上电运行Android 系统,系统启动后将模块的电源拨码开关设置为ON,此时模块的电源指示灯亮,表明模块电源上电正常。

2、打开串口操作

1)启动SmartRfid 应用软件,点击应用图标进入应用主界面;

2)点击“串口设置”按钮进入设置模块界面,在串口选择单选框中选择串口号:

/dev/s3c2410_serial1,选中串口设备后点击“打开”按钮执行打开串口操作,点击“关闭”按钮执行关闭串口

3、管理员模式

1)管理员模式界面。设置串口成功之后,并在应用主界面点击“管理员模式”图标进入管理员模式模块界面

2)自动寻卡。确保第1 步环境部署中900M RFID 模块跳线设置正确,并且模块电源已经开启;之后将900M 标签放置在900M RFID 读卡器天线场区内,点击“自动寻卡”按钮,每隔1S 自动发送一次寻卡指令,寻卡成功后,停止自动寻卡,并将获取到标签ID 并显示在卡号文本框中3)手动读卡。除了使用自动寻卡读取到标签ID 之外,也可使用手动读卡读取标签ID,具体操作如下。确保第 1 步环境部署中900M RFID 模块跳线设置正确,并且模块电源已经开启;之后将900M 标签放置在900M RFID 读卡器天线场区内,点击“读卡”按钮,发送寻卡指令,寻卡成功后,将获取到标签ID 并显示在卡号文本框中

4)输入卡片信息。读卡成功后(即获取标签ID 成功),分别填写用户姓名、用户性别、车牌号、年龄、金额等信息。

5)写卡。卡片信息输入完毕后,点击“写卡”按钮执行写卡操作,弹出“确认覆盖卡片上原有信息”,点击确认完成写卡信息操作。

4、ETC 模式1)ETC 模式界面。在管理员模式模块完成卡片信息的写入后,点击主界面的“ETC 模式”按钮,进入ETC 模式界面

2)启动巡航。ETC 巡航默认扣费金额是2 元,管理员可自定义输入扣费金额;点击“启动巡航”按钮,900M RFID 模块开始不断寻卡,将900M 标签放入900M RFID 模块天线场区内,模块检测到合法标签(管理模块已注册登记)将对其执行一次扣费,如果在30s 内标签一直放在天线场区内不对其执行进一步扣费,30 s后将执行下一次扣费

当RFID 模块检测到非法标签(管理模块未注册登记),将提示:亲,非法用户,到管理员界面注册去。

当不断有合法标签通过时,ETC 巡航模块会依次对其进行扣费,如下所示显示了依次对andy 和jack 两名用户进行了扣费。

3)停止巡航。点击“停止巡航”按钮,900M RFID 模块停止发送寻卡命令,弹出“停止巡航模式成功”消息,巡航模拟结束。

五、小结

通过本次实验,学习到了900MHz的读卡器的构造和原理,知道了900MHz的卡能读取卡号和内容.ETC系统读取了卡号,然后通过卡号从后台找出数据,每台机子上的数据都不一样,如果联网共享同一个数据库,方可成为一个真正的收费系统。

射频识别技术实验报告

射频识别技术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1、了解射频识别(RFID)技术,研究RFID的核心电路部分。 2、结合高频电子线路课程的学习,将理论用于实践,培养同学硬件动手能力。 3、学会一些基本的电路调试方法,掌握丙类高功放的工作特点及调试方法 【实验原理】 1.射频识别(RFID)技术 射频识别即 RFID (Radio Frequency ldentification)技术,又称电子标签、无线射频识别,是一种通信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自动识别技术,射频识别技术是一项利用射频信号通过空间耦合(交变磁场或电磁场)实现无接触信息传递并通过所传递的信息达到识别目的的技术。可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而无需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光学接触。常用的有低频(125k~134.2K)、高频(13.56Mhz)、超高频,无源等技术。RFID读写器也分移动式的和固定式的,目前RFID技术应用很广,如:图书馆,门禁系统,IC卡等 一套完整的RFID系统,是由阅读器(Reader)与电子标签(TAG)也就是所谓的应答器 (Transponder)及应用软件系统三个部份所组成,其工作原理是Reader发射一特定频率的无线电波能量给Transponder,用以驱动

Transponder电路将内部的数据送出,此时 Reader便依序接收解读数据,送给应用程序做相应的处理。 本次实验主要做阅读器发射13.56MHz的高频电磁波,通过线圈耦合传给电子标签,要求电子标签的输出功率较大,以便于驱动应用软件系统,负载用电阻和二极管代替,不涉及软件,仅研究RFID的核心电路部分。 【实验感想】 在此次课程设计中,我们学会了一些仪器的使用,比如电烙铁、吸锡器,知道了焊电路板时,尤其要在焊接高频板的注意事项,电路的连线布局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很大的影响。我觉得焊板子比以前的插板子难多了,一旦发现连错了,拆比焊更麻烦。我得到的教训是在做任何事情前,一定要先想好再动手。在这次实验中,我们遇到过很多问题,我们不断地回归课本,并且与高频课的老师讨论。这次实验既培养了动手能力,又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充分体现了种子班“干中学”的特点。

rfid实验报告

rfid实验报告 RFID实验报告 引言: 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是一种无线通信技术,通过无线电信号实现对物体的识别和追踪。在现代社会中,RFID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物流、供应链管理、智能交通等领域。本文将介绍一次RFID实验的设计、过程和结果,并探讨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前景。 实验设计: 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RFID技术实现对物体的追踪和识别。实验所需材料包括RFID标签、RFID读写器、电脑等。首先,我们选择了一批不同类型的物体,如书籍、水杯、手机等,并为每个物体粘贴了一个RFID标签。然后,将RFID读写器连接到电脑上,并安装相应的软件以实现对RFID标签的读写和数据处理。实验过程: 在实验开始前,我们首先对RFID读写器和标签进行了测试,确保其正常工作。然后,将每个物体放置在读写器的感应范围内,并使用软件读取和记录每个物体的RFID标签信息。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还对读写器的感应范围、读取速度等进行了调整和优化,以提高读写的准确性和效率。 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我们成功地实现了对物体的追踪和识别。每个物体的RFID标签信息能够被准确地读取和记录,包括物体的名称、型号、生产日期等。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软件对这些信息进行管理和查询,实现对物体的库存管理、追溯等功能。实验结果表明,RFID技术在物流和供应链管理中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应用

前景。 RFID技术的应用前景: RFID技术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首先,在物流和供应链管理领域,RFID技术可以实现对物品的追踪、定位和管理,提高物流效率和准确性。其次,在智能交通领域,RFID技术可以实现对车辆的识别和收费,提高交通管理的智 能化水平。此外,RFID技术还可以应用于智能家居、医疗健康等领域,实现物 品的自动识别和管理,提升生活品质和便利性。 结论: 通过本次RFID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RFID技术的原理和应用,以及其在物体 追踪和识别方面的优势。实验结果表明,RFID技术在现实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 用前景,并对物流、供应链管理、智能交通等领域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降低,相信RFID技术将会在更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便利和智能化体验。

rfid 实验报告

rfid 实验报告 RFID实验报告 引言: 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技术是一种自动识别技术,通过无线电信号实现对物体的识别和跟踪。它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如物流管理、仓储管理、智能交通等。本篇文章将介绍我进行的一次RFID实验,并对其原理、应用和未来发展进行探讨。 1. 实验目的 本次实验旨在验证RFID技术在物体识别和跟踪方面的可行性,并探究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和潜在问题。 2. 实验设计与过程 我选取了一批不同类型的物体,如书籍、电子设备和食品,为每个物体粘贴了一个RFID标签。然后,我设置了一个RFID读写器,并将其连接到电脑上。通过读写器,我可以远程读取和写入RFID标签上的信息。 在实验过程中,我先将每个物体逐一放置在RFID读写器的感应范围内,观察读写器是否能够准确识别物体并读取标签上的信息。接着,我尝试修改标签上的信息,并再次使用读写器进行读取,以验证写入功能的可靠性。 3. 实验结果与分析 通过实验,我发现RFID技术具有以下优势: 首先,RFID标签具有独一无二的编码,可以为每个物体提供唯一的身份识别,避免了传统条码识别可能出现的重复或错误。 其次,RFID技术可以实现非接触式识别,无需直接接触物体,提高了操作的便

捷性和效率。这在物流管理等需要大量物体快速识别的场景中尤为重要。 此外,RFID标签具有存储空间,可以存储更多的信息,如物体的生产日期、有 效期等。这些信息可以在供应链管理中起到重要作用,帮助企业实现更精细化 的管理。 然而,RFID技术也存在一些潜在问题: 首先,RFID标签的成本相对较高,特别是在大规模应用时,成本可能成为制约 其推广的因素之一。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权衡成本与收益,选择合适的 应用场景。 其次,RFID技术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由于RFID标签的无线信号可以被窃取,黑客可能通过拦截信号来获取标签上的信息。因此,在应用中需要加强数据的 加密和安全性保护。 4. RFID技术的应用前景 RFID技术在物流管理、仓储管理、智能交通等领域的应用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在物流管理方面,RFID技术可以实现物流信息的实时跟踪和溯源,提高物流效 率和安全性。同时,结合云计算和大数据分析,RFID技术可以为物流企业提供 更精准的预测和决策支持。 在仓储管理方面,RFID技术可以实现对库存的自动盘点和管理,减少人力成本 和错误率。通过RFID技术,企业可以实时了解库存状况,提高库存周转率和供应链的灵活性。 在智能交通方面,RFID技术可以实现车辆的自动识别和收费,提高交通效率和 便捷性。此外,结合地理信息系统,RFID技术还可以实现交通拥堵的智能调度

RFID实验报告

中南大学 RFID 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 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班级 完成时间 2015年12月26日

目录 1.实验前的准备 (3) 2.UHF超高频实验 (7) 2.1 实验一 (7) 2.2 实验二 (10) 2.3 实验三 (14) 2.4 实验四 (17) 3. HF高频实验 (19) 3.1 实验一 (19) 3.2 实验二 (23) 3.3 实验三 (25) 3.4 实验四 (30) 4. LF低频实验 (33) 4.1 实验一 (33)

RFID 1.实验前的准备 1.1 实验箱安装与连接说明 一、实验目的 熟悉RFID实验箱硬件结构,掌握RFID硬件设备与计算机通过串口进行链接,了解RFID读写器的主要功能模块,动手搭建RFID读写器,熟悉RFID设备基本硬件。 二、实验器材 1.计算机 2.RFID实验箱 三、实验内容 1.了解实验箱的构造; 2.连接实验箱的设备线。 四、实验步骤 了解实验箱的构造:打开RFID实验箱,从左至右分别是超高频,低频,高频跳线帽,拔掉跳线帽该路会被关闭;试验箱正常使用时应当将三个跳线帽同时安装好;试验箱控制软件能够智能选择所需要的读写器模块。 连接实验箱的设备线:连接电源,开机时待所有连接线连接完毕时打开电源开关,关机时先关闭电脑上的应用软件,关闭电源开关后再断开相关连接线;连接usb转串口线;打开电源。 安装usb转串口驱动程序,双击CDM20814_Setup.exe,进行安装,界面如图所示。

USB转串口安装成功后,右键点击“我的电脑”,在弹出的窗口中点击“设备管理器”,查看“端口”,显示可用的串口号,如图所示,出现四个USB Serial Port,编号最小的串口用于超高频读写器,编号最大的用于高频读写器,编号第二大的用于低频读写器,另外剩余一路串口没有使用。 一般情况下,试验箱控制软件中加载读写器时(Add LF/HF/UHF Reader)软件能够根据所选择的读写器类型智能选择对应的串口,在后续弹出的串口下拉式选项中显示的端口就是正确的端口。 总之,试验箱使用时跳线帽,端口选择均无需配置,选择默认设置即可。

RFID实验报告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RFID技术实验报告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二〇一六年

目录 1、实验目的 (1) 2、实验原理 (1) 3、实验中存在的问题 (3) 4、实验心得体会 (3)

一、实验目的 1.125kHz阅读器控制软件:利用HBE-RFID-REX2控制程序,运行阅读器的功能并掌握原理和构造。 2.1 3.56MHz 阅读器:使用HBE-RFID-REX2控制程序和REX2 API控制HBE-RFID-REX2 13.56MHz阅读器,运行阅读器的功能并了解其工作原理和结构。尝试了解13.56MHz上支持的ISO/IEC 14443和ISO/IEC 15963标签的功能。 3.ASK调制解调:理解HBE-RFID-REX2中个模块,在RFID实验箱中练习ASK调制解调。 二、实验原理 1.125k阅读器控制软件:利用HBE-RFID-REX2控制程序控制HBE-RFID-REX2各阅读器,同时通过USB连接线将125kHz阅读器连接到PC上,在HBE-RFID-REX2控制程序中分别执行阅读器连接,识别UID,标签模式设定,内存控制四个操作。 1)阅读器连接,先选择端口并单击阅读器的种类,然后单机“connect”按钮进行连接。 2)GetUID,读取阅读器天线识别区域中标签的UID的功能,在HBE-RFID-REX2中, 读取以125kHz用提供的REX标签IC的Page1范围内64比特(8字节)数据。按下“Get UID”按钮执行一回,如果勾选“Loop”,则反复执行。在AOR模式下为用于读取AOR模式标签的UID的选项。 3)Tag Mode Setting,标签模式设置,用于防止意外读取标签数据,是在请求发送标签数据时,需确认标签的秘密才允许读取数据,并转换标签模式的一项功能。通过REX应用程序变更标签模式时,首先选择需变更的模式,输入标签密码后,点击“Tag Mode Setting”按钮即可输出其处理结果。在AOR模式下读取UID,在Password模式下读取0page的数据时,则需要输入密码。 4)Mwmory Control,内存控制,用于读取标签0page中的各个区的数据。0page中提 供8个块,每个块4比特,0号及7号块在分别输出时应注意相应标签中设置的密码,其余块可由用户读写数据。在REX应用程序中,“Protected”选项用于Password 模式标签,若要访问Password模式标签的0Page,选项需选定“Enable”,输入标签密码后执行即可。 2.1 3.56MHz 阅读器控制软件:使用HBE-RFID-REX2控制程序和REX2 API控制HBE-RFID-REX2 13.56MHz阅读器,分别使用TAG类型中的ISO/IEC 14443和ISO/IEC 15963标签,完成阅读器连接,标签检测,和ISO/IEC 14443和ISO/IEC 15963标签的各功能。 1)阅读器连接:在REX2中,为了连接到REX2 13.56MHz阅读器上,在Home 标 签上选择阅读器连接的端口和阅读器类型,并单击“connect”按钮。 2)标签检测:连接阅读器后,如果点击HOME标签的“ALL UID”按钮,则阅 读器被设定为自动检测所有标签的模式。 3)执行ISO/IEC 14443相关功能。 ①Register ISO14443A:按下“Register A”按钮,则阅读器的模式被设定使 用ISO14443A相关功能。 ②REQA:在阅读器中作为由ISO14443A标签Resquest的命令,来确认在阅 读器的区域中ISO14443A标签是否存在收到此命令的标签发送ATQA。 ③Cascade:anticollision对阅读器的Resquset,两个以上标签应答时,由于阅 读器不能区分两个应答进行识别,因此会发生冲突,作为这时为了选择一个 标签防止冲突病毒去标签信息,或进行控制的命令,Level 1是标签的UID

传感器与RFID实验报告PC 机的串口调试助手显示“Hello World!”

传感器与RFID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 理解串口通信原理; 2. 掌握 CC2530 单片机与 PC 机串口通信的方法。 二、实验设备: 1.unSP USB Probe 在线调试器一个; 2. 物联网多网技术综合教学开发设计平台一套。 三、实验要求: 1. 编程要求:编写一段 C 语言程序; 2. 实验现象:PC 机的串口调试助手显示“Hello World!”; 3. 实现功能:单片机向 PC 机发送字符串,PC 机接收并显示字符串内容。 四、实验步骤: 1.使用Mini USB延长线将协调器的Mini USB接口连接至PC机的USB接口; 2.使用方口USB延长线将烧写器连接至PC机上; 3.连接烧写器和协调器,确认连接无误; 4.使用“物联网综合应用试验箱”文件夹的对应驱动程序,安装至PC机上(具体安装方法见前几次实验报告); 5.在控制面板——设备管理器中,观看是否成功安装驱动,并查看串口的连接方式(本实验为COM3); 6.打开IAR,编写程序,烧写进单片机中(具体操作方法同前几次实验),实现“hello world!”字符的发送; 7.打开串口调试助手,可以发现,程序已经完成定时发送“hello world”字符串; 8.修改程序,使程序实验可通过串口调试助手发送任何自定义数据; 9.打开串口调试助手,选择连接方式“COM3”,打开终端,在窗口输入数据,点击“发送”,可以发现,完成了自定义数据的发送。

图为使用程序发送Hello World!字节的实现结果。 图为完成程序修改,使用自定义字符发送的实现结果。 附:完成实验步骤8的关键为:修改UART.c文件中的函数__interrupt void UART0_ISR(void),去掉使其失效的注释符,使该函数完成自己的作用,完成自定义数据的发送。如图所示: 五、实验总结: 1.了解了串口通讯的使用,UART USB转串口通信数据线的使用; 2.学会了如何使用程序发送程序中自带的字符; 3.学会了如何使用UART文件中包含的项目,实现自定义的字符发送; 4.最后程序的修改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说明自己对程序的理解还不够;

RFID设备实验报告【范本模板】

RFID实验记录 一、实验目的: 随着射频识别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的不断发展和传统的道路信息采集方法的效率低成本高,所以此次实验的目的是将RFID技术运用到改善道路信息收集上.在设计RFID道路系统中,将携带有道路信息的RFID标签铺设在道路或路边单元上。配备有RFID读写器的车辆可以从标签中获取事先存储的道路信息(如,路面信息、沿线设施和沿线环境等),从而快速地掌握道路信息。RFID电子标签主要有两种,无源电子标签自身不带有电源, 其特点是重量轻、体积小、寿命长、成本低,但是工作距离短;有源电子标签通过自身带有的电池供电,特点是识别距离长,但价格较高且寿命短。为了达到道路信息采集的高效性、准确性和经济性。 2016年12月9日在茨坝镇的x003水团段分别对选购的有源RFID设备和无源RFID设备在车速、识别距离、有无遮挡物的不同变量下进行实验对比分析,最后,通过实验分析选出最合适的运用RFID技术改善道路信息采集方法的RFID设备。测试的有源RFID设备为深圳航天华拓科技有限公司的SAAT-F527全向性读写器和SAA T-T505主动式电子标签,无源的RFID设备为深圳深圳捷通科技有限公司的JT—9292读写器和JT-15532抗金属标签,下面是本次实验的记录: 二、实验设备参数 1.有源RFID设备参数 SAAT—F527 全向读写器 该型号是工作在2。45GHz频段的有源RFID读写器,该产 品采用外置天线安装方式,可灵活配置各类全向、定向天线,具 有覆盖范围广、识别率高、扩展性强等特点,读取距离在0到200 米,范围可调。广泛应用于医院、学校、工矿灯单位的人员区域 定位等集成应用领域. 技术指标: 性能指标 工作频率2。4—2.48GHz 输出功率+15 dBm (软件可调) 接收灵敏度—95 dBm 天线类型全向天线

物联网实训心得体会

物联网实训心得体会 【篇一:物联网实验总结报告】 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了解125khz物联网射频卡的相关概念以及制作过程和相关的工艺 过程; rf卡公交收费系统设计过程和整体思路的掌握,rf卡在整个工作中 的工作情况。从而形成对整个rfid卡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大致的整体 概念。 二、实验内容 1、对我们平时生活中使用的rfid卡生产过程的了解和生产工艺及工作原理的了解。 2、了解125khz物联网射频卡的相关概念;掌握会使用仿真软件将 程序拷贝进入实验箱中进行刷卡操作,和对源代码的理解和掌握。 3、了解rf卡公交收费系统设计过程以及对实验源代码的掌握和操作,rf卡在整个工作中的工作情况。 三、实验过程 1、第一天主要听老师讲授射频卡在市场上的发展过程,技术优点, 市场应用前景和巨大的发展潜力,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各个方面的 应用,以及我们国家这方面的发展状况和前景。然后参观了整个射 频卡的生产过程,了解了其中对生产工艺的要求。 2、125khz物联 网射频卡应用—门禁系统啊: ③、设计目标:通过rfid技术,验证电子钥匙(射频门禁卡)的合 法性,控制电子门锁的 开启;对射频门禁卡信息进行管理;对用户信息进行管理。同时记 录出入信息作为考勤管理. 实现自动,安全的射频门禁管理目标。 该门禁系统的设计目的是实现人员出入控制、考勤数据采集、数据 统计和信息查询过程的自动化;方便人员进出开锁与报到,方便管 理人员统计、考核实验室人员出勤情况。④、em4100射频卡介绍:em4100(原名h4100)是一款用于rf只读收发器的cmos集成电路。 这个芯片通过放置于电磁场中的外部线圈获得电源,同时从线圈的 一端得到运行时使用的主时钟。通过开启和关闭调制电流的方式, 芯片可以把工厂预编程的64bit标签信息返回给阅读器。通过激光熔

物联网实验报告

实验成绩实验评阅教师签名 简 要 评 语 华北科技学院管理学院实验报告册

20 实验课程名称: 物联网技术概论 实验项目序号: 实验 一 实验项目名称: 物联网应用的实证分析与研究 实验室名称: ERP 实验室 开课学 期: 2012 ——2013 学年第 1 学期 授 课 教 师: 苏丽琴 实验指导教师: 苏丽琴 专 业: 电子商务专业 班 级: 电子商务 B10-1 姓 名: 黄宏林 学 号: 201004064112

实验报告 实验时间: 2013 年 5月 30 日 7-12节 一、实验运行环境 Windows,ie浏览器 二、实验目的 本实验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在了解与掌握物联网基本架构、物联网关键技术以及物联网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对物联网在诸多典型领域应用的深度学习与分析总结,使学生对物联网的应用有真实全面的认识,训练学生运用物联网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学生具备物联网应用的基础技能,并使学生对物联网的发展充满信心。 三、实验要求 1.要求重点复习物联网架构及物联网关键技术的有关内容; 2.回顾物联网在相关领域应用的有关内容; 3.尽可能的多登陆有关物联网网站,以便尽快找到特色网站高效完成实验任务。 四、实验内容和步骤 (一)开机,打开IE浏览器窗口; (二)按照给定的物联网在相关领域应用的研究内容,在网上充分搜集和查找有关资讯和案例,对所研究对象进行深度了解与分析。 我具体研究的内容是:12.车联网 题目基于物联网的车联网研究 1 基于物联网的车联网研究的背景 1.1车联网的定义: 车联网,是指装载在车辆上的电子标签通过无线射频等识别技术,实现在信息网络平台上对所有车辆的属性信息和静、动态信息进行提取和有效利用,并根据不同的功能需求对所有车辆的运行状态进行有效的监管和提供综合服务。 根据中国物联网校企联盟的定义,车联网是由车辆位置、速度和路线等信息构成的巨大交互网络。通过GPS、RFID、传感器、摄像头图像处理等装置,车辆可以完成自身环境和状态信息的采集;通过互联网技术,所有的车辆可以将自身的各种信息传输汇聚到中央处理器;通过计算机技术,这些大量车辆的信息可以被分析和处理,从而计算出不同车辆的最佳路线、及时汇报路况和安排信号灯周期。

物联网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RFID开发实验 一、实验环境 硬件:UP-MobNet-II型嵌入式综合实验平台,PC机 软件:Vmware Workstation +Ubuntu12.04+ MiniCom/Xshell + ARM-LINUX交叉编译开发环境Rfid_900M模块QT测试程序 二、实验内容 1、了解UHF的基本概念、国际标准、协议内容 2、了解UHF的标准接口 3、了解UHF的应用范围及领域 4、掌握对功率和功放相关命令的操作 三、实验原理 超高频射频识别系统的协议目前有很多种,主要可以分为两大协议制定者:一是ISO(国际标准化组织);二是EPC Global。ISO组织目前针对UHF(超高频)频段制定了射频识别协议ISO 18000-6,而EPC Global组织则制定了针对产品电子编码(Electronic Product Code)超高频射频识别系统的标准。目前,超高频射频识别系统中的两大标准化组织有融合的趋势,EPC Class 1 Generation 2标准可能会变成ISO 18000-6标准的Type c。本文主要讨论的是针对ISO 18000-6 标准的射频识别系统,本节讨论的是ISO 18000-6 协议中与系统架构相关的物理层参数。 ISO 18000-6 目前定义了两种类型:Type A 和Type B。下面对这两种类型标准在物理接口、协议和命令机制方面进行分析和比较。 1.物理接口 ISO 18000-6 标准定义了两种类型的协议—Type A 和Type B。标准规定:读写器需要同时支持两种类型,它能够在两种类型之间切换,电子标签至少支持一种类型。 (1)Type A 的物理接口 Type A 协议的通信机制是一种“读写器先发言”的机制,即基于读写器的命令与电子标签的应答之间交替发送的机制。整个通信中的数据信号定义为以下四种:“0”,“1”,“SOF”,“EOF”。通信中的数据信号的编码和调制方法定义为: ①读写器到电子标签的数据传输 读写器发送的数据采用ASK 调制,调制指数为30%(误码不超过3%)。 数据编码采用脉冲间隔编码,即通过定义下降沿之间的不同宽度来表示不同的数据信号。 ②电子标签到读写器的数据传输 电子标签通过反向散射给读写器传输信息,数据速率为40kbits。数据采用双相间隔码来进行编 码,是在一个位窗内采用电平变化来表示逻辑,如果电平从位窗的起始处翻转,则表示逻辑“1”;如果电平除了在位窗的起始处翻转,还在位窗的中间翻转,则表示逻辑“0”。 (2)Type B 的物理接口 Type B 的传输机制也是基于“读写器先发言”的,即基于读写器命令与电子标签的应答之间交换的机制。 ①读写器到电子标签的数据传输 采用ASK 调制,调制指数为11%或99%,位速率规定为10kbits 或40kbits,由曼彻斯特编码来完成。具体来说就是一种on-offkey 格式,射频场存在代表“1”,射频场不存在代表“0”。曼彻斯特编码是在一个位窗内采用电平变化来表示逻辑“1”(下降沿)和逻辑“0”(上升沿)

RFID实验指导书

RFID实验指导书 适用所有对无线射频传感器感兴趣的学生 xxx 编写 概述 一、课程目的 RFID无线射频实验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实验课程,为了学好这门课,每个学生须完成一定的实验实践作业;通过本实验的实践操作训练,可以更好的了解RFID的基本功能和基本的使用方法,为以后深入的研究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课程实验的目的是旨在使学生进一步扩展对无线射频方向理论知识的了解;培养学生的学习新技术的能力以及提高学生对该方向的兴趣与动手能力; 二、实验名称与学时分配 三、实验要求 1. 问题分析 充分地分析和理解问题本身,弄清要求做什么,包括功能要求、性能要求、设计要求和约束; 2. 原理理解

在按照教程执行过程当中,需要弄清楚每一个步骤为什么这样做,原理是什么; 3. 实践测试 按照要求执行每一步命令,仔细观察返回值,了解每项返回值表达什么意思,为什么有的卡片可以破解有的不可以; 三、实验考核 实验报告应包括如下内容: 1、实验原理描述:简述进行实验的原理是什么; 2、实验的操作过程:包括实验器材、实验流程的描述; 3、分析报告: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问题是否有解决方案;如果有,请写明如何解决的;如果没有,请说明已经做过什么尝试,依旧没有结果导致失败;最后简述产生问题的原因; 4、实验的体会以及可以讲该功能可以如何在其他地方发挥更强大的功能; 注:最后实验结果须附命令行回显截图 四、实验时间 总学时:6学时;

实验一高低频卡鉴别 一、实验目的 1、掌握RFID驱动等环境安装设置; 2、掌握如何通过读取电压高低来区分高低频; 二、实验要求 1、认真阅读和掌握本实验的程序; 2、实际操作命令程序; 3、保存回显结果,并结合原理进行分析; 4、按照原理最后得出结果; 三、注意事项: 命令在实行时,如果想停止,不能用平时的Ctrl+C或者ESC等常规结束按键可能会造成未知损坏,只需要按下Promxmark3上的黑色按钮; 方形的为高频天线Proxmark3 HF Antenna ; 圆形的为低频天线Proxmark3 LF Antenna 125KHz/134KHz 四、实验内容 1.安装驱动 打开我的电脑右键--属性—设备管理器人体学输入设备 这个“HID-compliant device”就是我们的proxmark3设备,选择“USB 人体学输入设备”一般是最下面那个,注意:不是“HID-compliant device”,更新驱动程序; 然后选择:Proxmark-Driver-2012-01-15\proxmark_driver\ 下一步继续安装完成;安装完成之后在设备管理器里面可以看到proxmark3的新驱动;

物联网无线通信技术RFID卡读写实验

实验报告【2016-2017学年第2学期】

【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能够对射频卡进行读写操作 实验步骤: 1.先来复习一下RFID卡的操作过程,如图5-1所示。主要分为5个步骤: ●寻卡 ●防冲突检测 ●选卡 ●密码验证 其中寻卡、防冲突检测可以参考实验4。本实验讲解选卡、密码验证和读写操作。 图5- 1 RFID操作流程 2.选卡。选卡操作函数实现如下所示 char PcdSelect(unsigned char *pSnr) { char status; unsigned char i;

和。 步骤13:它的UID CLn与40个比特匹配,则该PICC以其SAK表示响应。 步骤14:如果UID完整,则PICC应发送带有清空的串联级别位的SAK,并从READY状态转换到ACTIVE状态。 步骤15:PCD应检验SAK(选择确认)的串联比特是否被设置,以决定带有递增串联级别的进一步防冲突环是否应继续进行。 如果PICC的UID是已知的,则PCD可以跳过步骤2~10来选择该PICC,而无需执行防冲突环。 3.密码验证。在进行读卡的操作前要对要进行操作的扇区进行密码验证操作,其函数实现如下: char PcdAuthState(unsigned char auth_mode,unsigned char addr, unsigned char *pKey,unsigned char *pSnr) { char status; unsigned int unLen; unsigned char ucComMF522Buf[MAXRLEN]; ucComMF522Buf[0] = auth_mode; ucComMF522Buf[1] = addr; memcpy(&ucComMF522Buf[2], pKey, 6); memcpy(&ucComMF522Buf[8], pSnr, 6); status = PcdComMF522(PCD_AUTHENT,ucComMF522Buf,12, ucComMF522Buf,&unLen); if ((status != MI_OK) || (!(ReadRawRC(Status2Reg) & 0x08))) { status = MI_ERR; }return status;} 验证对应扇区的KEYA是否与对应扇区的尾块中的KEYA相同,即三轮认证。 MIFARE 1 卡(射频卡)的密码认证方式如图5-2所示 图5- 2 三次相互认证的令牌原理框图 详细的验证过程如下: (A) 环:由MIFARE 1卡片向读写器发送一个随机数据RB。 (B) 环:由读写器收到RB后向MIFARE 1卡片发送一个令牌数据TOKEN AB,其中包 含了用读写器中存放的密码加密后的RB及读写器发出的一个随机数据RA。 (C) 环:MIFARE 1卡片收到TOKEN AB 后,用卡中的密码对TOKEN AB的加密的部

物联网技术与应用实验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物联网技术与应用实验报告 篇一:物联网实验报告 物联网中的RFID技术实验 实验题目:RFID技术实验 姓名: 学号:学院: 专业: 年级姜宇栋20XX00800098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20XX级 20XX年12月6日 1实验总体方案 1.1实验目的 1)掌握读卡器与网关的连接,熟悉无源标签(也称无源卡片、无源卡)的写操作。 2)掌握标签读取,理解网关通过Rs232串口与计算机

连接,并在计算机上通过串口读取标签信息。 1.2实验设备 1)感知RF2平台内的hF读卡器1台,Iso1443A标签1个,网关主板1块,电源1个,连接线1个。 2)感知RF2平台内的hF读卡器1台或uhF读卡器1台,Iso1443A或Is o15693或epcgen2标签若干个,网关主板1块,电源2个,连接线1个,uhF天线1个,RFID演示软件。 1.3实验原理 RFID是射频识别技术,利用射频信号通过空间耦合(交变磁场或电磁场)实现无接触信息传递并通过所传递的信息达到识别目的。 RFID较其他技术明显的优点是电子标签和阅读器无需 接触便可完成识别。射频识别技术改变了条形码依靠“有形”的一维或二维几何图案来提供信息的方式,通过芯片来提供存储在其中的数量巨大的无形信息。 1、RFID系统由五个组件构成,包括:传送器、接收器、微处理器、天线、标签。 (1)、传送器、接收器和微处理器通常都封装在一起,又称为阅读器,阅读器是RFID系统最重要也是最复杂的一个组件。因其工作模式一般是主动向标签询问标识信息,所以有时又被称为询问器(Interrogator)。下图显示不同类

RFID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 RFID射频识别实验学生学院自动化学院 专业班级 15级物联网4班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高明琴

2017 年 11 月 12 日 实验一125K H z R F I D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125kHz只读卡、125kHz读写卡的基本原理 2、熟悉和学习125kHz只读卡协议、125kHz读写卡协议 二、实验内容与要求 学会使用综合实验平台识别125kHz只读卡卡号,并对125kHz读写卡进行数据读写操作,观察只读卡和读写卡协议。 三、实验主要仪器设备 PC机一台,实验教学系统一套。 四、实验方法、步骤及结果测试 1、注意事项 切记:插、拔各模块前最好先关闭电源,模块插好后再通电

RFID 读写器串口波特率为 9600bps 2、环境部署 ⑴准备 125K 低频 RFID 模块,参考 1.4.2 章节设置跳线为模式 2,将模块的电源拨码开关设置为 OFF,参考 1.4.3 章节通过交叉串口线将模块与电脑的串口相连,给模块接 5V 电源; ⑵将模块的电源拨码开关设置为 ON,此时模块的电源指示灯亮,表明模块电源上电正常; ⑶运行 RFID 实训系统.exe 软件,选项卡选择 125K 模块; 3、打开串口操作 设置串口号为 COMx,设置波特率为 9600,点击“打开”按钮执行串口连接操作; 4、寻卡操作 串口打开成功后,将 125K 标签放入天线场区正上方,RFID 模块检测到标签存在后,将获取到标签 ID 并显示在 ListView 控件中,16 进制数据 listview 控件显示的是 16 进制标签 ID,10 进制数据 listview 控件显示的是 10 进制标签 ID,实验结果如下图;

关于智能饮水机的射频识别系统

关于智能饮水机的射频识别系统 射频识别技术 课程设计报告 编制教师:兰强审定:韩云 题目:基于RFID的智能饮水系统专业:物联网工程班级:2021级 4 班学 号:20211044010 姓名:周正涛 2021至2021学年第1学期计算机科学学院 实验报告说明 本课程实验共16学时。除统一安排的时间外,学生还可根据自己的实际适当安排课余时间上机。实验课注意事项如下: (1)每次实验前学生必须充分准备每次的实验内容,以保证每次上机实验的效果。..实验过程中必须独立完成。.. (2)每次实验课将考勤,并作为实验成绩的重要依据。..(每次实验完成后,及时撰写实验报告并交实验指导老师批阅。 (3)实验报告中学生必须填写【实验地点】、【实验时间】、【实验过程】以及【实.............验总结】,注意:必须独立撰写实验总结,严禁抄袭。... (4)学期结束时,每位同学应将自己的《实验报告册》交各班级班长或学习委员,由班长或学习委员以班级为单位、按学号从小到大排列好统一交给实验指导老师,........否则无实验成绩。 附实验成绩登记表 课程设计题目成绩 2

基于RFID的智能饮水机技术 实验目的: 通过对射频识别技术的理论学习,为进一步加深和巩固学生对射频识别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相应的设计工具,根据实际需要,能初步完成一个完整的RFID应用系统的概要设计,并撰写相应的概要设计说明书。 实验内容及基本要求: 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一个大小适合的RFID应用项目,题目自拟,完成一个完整的RFID应用系统的概要设计说明书。 要求如下: 1)熟悉基本的软件设计工具; 2)根据所设计的系统特点,运用已经学习过的射频识别技术知识,设计该系统,要求体现细节。 3)按照设计文档的要求撰写设计文档,主要包括以下部分内容,亦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加系统所相关的内容。 (1)项目设计的背景(2)系统概述(3)总体设计(4)模块功能描述 1 基于RFID的智能饮水机技术 目录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