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安藤忠雄之经典建筑分析

安藤忠雄之经典建筑分析

安藤忠雄之经典建筑分析
安藤忠雄之经典建筑分析

安藤忠雄之经典建筑分析

——水之教堂

Church on the Water

目录

安藤忠雄简介

个人经历

建筑风格

影响

作品介绍

清水混凝土介绍

水之教堂分析

简介

地形分析与北海道选址

空间构成分析

功能分析

数据分析

交通流线分析

采光分析

水之教堂与基督教文化

模型制作过程

总结

一、安藤忠雄简介

个人经历

日本著名建

筑师,从未受

过正规科班

教育,开创了

一套独特、崭

新的建筑风

格,是当今最

为活跃、最具影响力的世界建筑大师之一,于1995年获得普列茨克奖。

安藤忠雄甚有传奇性,在成为建筑师前,曾任货车司机及职业拳手,其后在没有经过正统训练下成为专业的建筑师。安藤的建筑一直是对现代主义的批判。

安藤忠雄利用拳击比赛赢得的奖金,前往美国、欧洲、非洲、亚洲旅行,也顺便观察各地独特的建筑。

安藤素有“没文化的日本鬼才”之称。

建筑风格

可靠的材料。即真材实料,这真材实料可以是如纯粹朴实的水泥,或未刷漆的木头等物质。

纯粹的几何形式。这种形式为建筑提供基础和框架,使建筑展现于世人面前。

自然。安藤所谓的自然,并非泛指植栽化的概念,而是指被人工化的自然、或者说是建筑化的自然。他认为植栽只不过是对现实的一种美化方式,他追

求的自然是由素材与以几何为基础的建筑体同时被导入所共同呈现的。

影响

安藤开创了一套独特、崭新的建筑风格,以半制成的厚重混凝土,

以及简约的几何图案,构成既巧妙又丰富的设计效果。

安藤的建筑风格静谧而明朗,为传统的日本建筑设计带来划时代

的启迪。

他的突出贡献在于创造性地融合了东方美学与西方建筑理论;遵

循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提出“情感本位空间”的概念,注重人、

建筑、自然的内在联系。

安藤忠雄还是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耶鲁大学的客座教授和

东京大学教授,其作品和理念已经广泛进入世界各个著名大学建

筑系,成为年轻学子追捧的偶像。

安藤忠雄在当代引起广泛的赞赏不是偶然的。他的作品简约平正,

冷凝深远,含有诗意哲理,在现代建筑的物质手段中传达出日本古

典美学的情趣与底蕴。

作品介绍

教堂三部曲之光之教堂

教堂三部曲之风之教

、、

水御堂吉住的长屋

福特沃斯现代美术馆

国际儿童图书馆

二、关于清水混凝土

清水混凝土(As-cast Finish Concrete/BareConcrete)又称装饰混凝土;因其极具装饰效果而得名。

它属于一次浇注成型,不做任何外装饰,直接采用的自然表面效果作为饰面,因此不同于,表面平整光滑、色泽均匀、棱角分明、无碰损和污染,只是在表面涂一层或两层透明的保护剂,显得十分天然,庄重,体现的是“素面朝天”的品位。

清水混凝土具有朴实无华、自然沉稳的外观韵味,与生俱来的厚重与清雅是一些现代建筑材料无法效仿和媲美的。

材料本身所拥有的柔软感、刚硬感、温暖感、冷漠感不仅对人的感官及精神产生影响,而且可以表达出建筑情感。

因此建筑师们认为,这是一种高贵的朴素,看似简单,其实比金碧辉煌更

具艺术效果。

如那角如院、

巴黎史前博物馆等世界知名的艺术类公建,均采用这一建筑艺术。

安藤忠雄的清水混凝土

三、水之教堂分析

简介

该教堂完工于1988年,施工仅五个月,是一个小型的婚礼教堂,位于北海道夕张山脉东北部群山环抱之中的一块平地上。

面积约520m2的小教堂位于风景优美的自然环境之中,水之教堂由清水,混凝土,玻璃,钢架材料构成。

教堂临水而筑,它由两部分搭接的方块体形组成,大的一个边长15m,高3m,小的一个边长10m。小的体积用作教堂的入口和前室,前室的顶上有一个玻璃阁楼。

安藤忠雄和他的助手们在场里挖出了90m×45m的人工水池,从周围的一条河中引来了水,祈祷室三面为实墙,一面完全敞开,面临水池,水池中立着十字架,以远处优美的山坡树木为背景,信徒们就是面对这引入建筑之中的优美自然景色向上苍祈祷的。

这面敞开的“虚墙”装有移动的玻璃隔断,无论风雨昼夜,大自然的景色都能透入室内。从这个小小的教堂中可以看到“埋伏在建筑中的精彩场景”。

从每年的12月到来年4月这里都覆盖着雪,这是一块美丽的白色的开阔地水池的深度是经过精心设计的,以使水面能微妙地表现出风的存在,甚至一阵小风都能兴起涟漪。

环绕它们的是一道“L”型的独立的墙。只有在墙尽头的开口处转过180°,才第一次看到水面,玻璃衬托着蓝天使人冥思禅意。

整个空间中充溢着自然的光线,使人感受到宗教礼仪的肃穆,接着,人们从这里走下一个旋转的黑暗楼梯来到教堂。水池在眼前展开,中间是一个十字架。一条

简单的线分开了大地和天空、世俗和神明。教堂面向水池的玻璃面是可以整个开启的,人们可以直接与自然接触。在与大自然的融合中,人们面对着自我。背景中的景致随着时间的转逝而无常变幻。……

这里是女孩向往的婚礼殿堂

内部分析

1、地形分析与北海道选址

地处日本最北边北海道,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同时也是日本一级行政区。北

海道四面环海,与水关系亲密,同时海洋也为当地居民提供者生活资源,生存条件北海道自然环境优越,地势中部高,四周低,中部有山地和山脉,地形在整体上起伏较大,但自然融合完美。此地交通便利,地势较平缓,建筑朝向坐南朝北。

安藤忠雄的建筑有人性、功能性和生活方式相互融合的特点,而最好的结合方式就是与自然融为一体,与环境融为一体。教堂是一个神圣的地方与大自然的神秘一样让人崇敬,所以教堂可以在自然环境中,北海道拥有

优美的自然风光,同时四面临海,所有的条件都符合安藤忠雄先生的设计理念因此就诞生了它的教堂三部曲,水之教堂就是其中之一。

2、空间构成分析

从平面图中可看出,教堂有

2个正方形叠合而成,体现

了纯几何学。

东立面图

平面图

形体构成

室内透视

鸟瞰图

3、功能分析

水之教堂功能分区简单,主要包括主祭室,交通空间和服务空间。

主祭室:祭祀和主持婚礼。

交通空间:各个空间上的连接。

服务空间:主要是工作人员更衣、休息之用。

第一层第二层

第三层4、数据分析

5、交通流线分析

L形独立墙体包围教堂

背后,人们无法直接进

入教堂,只能沿着这道

长长的墙行走,唯有

璃方塔作为入口标志,

随着行进而不断放大。

转过90°,方塔呈现打

扮,再转180°,入口

呈现眼前,标志着一层空间结束。从入口进入后,经由舒缓的坡道进入玻璃方盒,开始第二空间的体验。(如箭头可见)

通过流线的曲折,在心灵上给人一种上帝至上,曙光从天而降的神化感觉。

6、采光分析

教堂上方采用大量的

玻璃,四面透光,可

以从不同的角度创造

良好的光影效果。玻

璃方盒与主祭室因为

采光充足,也就形成

了教堂中明的部分,

而经由玻璃方盒进入

主祭室的过程中,要

通过一段全封闭的弧

形墙隔出的空间,这

个空间就是暗的部分。于是在人们有入口到达主祭室过程中就经历了明-暗-明的光阴效果

安藤忠雄是光线运用大师,他觉得在日本文化中以一个重要缺失是对黑暗锁具有的深度和丰富性的理解

第一层十几米的进深却

没有开窗,仅仅通过上

层透明玻璃采光,并不

是不合理之处,而是结

合建筑物的性质,作为

教堂,通过空间的布局

创造人心灵上的天主教

信仰。

朴实还是奢华 安藤忠雄的设计理念和作品分析

朴实还是奢华 安藤忠雄的设计理念和作品分析 关键词:清水混泥土安藤忠雄住吉的长屋教堂三部曲 摘要:安藤认为真正后现代文化不应存在于消极、享乐,以过度的服务来满足消费文化的需要,而是应包含在禁欲主义的“道”中。安藤的建筑一直是对现代主义的批判。他借用了现代主义的形式,并对整个现代主义进行批判改造。安藤运用现代主义的材料、语汇以及在建筑中具社会影响力的教条,向机能主义偏执的思潮进攻。安藤反机能主义,是对于具有空调和户户相对建筑的立面,他认为这种舒适建筑切割了人和自然的联系。 1.安藤的建筑历程 2.安藤的建筑理念(例子) 2.1.建筑三要素 2.2.住吉的长屋 3.安藤对世界建筑的影响 4.结语 5.参考文献 安藤忠雄甚有传奇性,在成为建筑师前,曾任货车司机及职业拳手,其后在没有经过正统训练下成为专业的建筑师。正因为此,安藤素有“没文化的日本鬼才”之称。安藤忠雄是利用拳击比赛赢得的奖金,前往美国、欧洲、非洲、亚洲旅行,也顺便观察各地独特的建筑。安藤忠雄并未受过正规的建筑教育,仅在建筑公司工作过一小段时间。在高中毕业后,参加了Semi Mode研究班(Semi Mode Seminar,Seminar是一种由大学教授创立的研究班,属于大学教育的一种),Semi Mode研究班是由已故的长泽节所创立,被称作是“传说中的美术学校”,毕业生包括饭野和好、金子功、寺门孝之、山本耀司等人,毕业生大多都是目前都在业界第一线活跃的创意工作者。之后独自利用各种管道学习了室内设计和制图等技巧。在成为建筑师之前,曾经担任过以关西为中心,许多茶馆或咖啡厅的室内设计。1995年,成为普立兹建筑奖是自1979年成立以来第十八位荣获建筑界最高荣誉的得奖人,亦是日本建筑界第三位得奖者。 不是参天大楼奢华建筑就是最好的建筑,安藤忠雄用他的建筑告诉我们,朴实的房子也可以给人心灵上的激荡。安藤飘游四方旅游世界各地,目的是为了将其所见所闻与他个人的形式结合,安藤认为万神庙的静态几何布局形式的垂直发展的空间,与日本建筑具有明显的水平方向性的空间概念形成对比;万神庙是西方建筑空间的典型代表,两者存在着强烈的冲突。安藤就是要将这两种对立的空间观念融和起来,使其独树一帜。安藤的建筑一直是对现代主义的批判。他借用了现代主义的形式,并对整个现代主义进行批判改造。安藤运用现代主义的材料、语汇以及在建筑中具社会影响力的教条,向机能主义偏执的思潮进攻。安藤反机能主义,是对于具有空调和户户相对建筑的立面,他认为这种舒适建筑切割了人和自然的联系。对安藤来说,建筑是人与自然之间的中介,是一脆弱的、理性的庇护所。他重复地再现“住吉的长屋”的风格,因为在这个设计中他在城市建造了另外一个世界,人们的生活似乎又重回了大自然的怀抱。

论安藤哲学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启发

论安藤哲学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启发 论安藤哲学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启发 摘要:在现代主义建筑的浪潮中,安藤忠雄并没有随波逐流,每一个作品都倾注了他的个性品质,与众不同的设计理念,通过现代建筑的外形表现传达了一种内在美,一种哲学,很好地将传统美学融入其中并一直的延续着。这种建筑哲学对于今天的建筑设计应该有着某种程度上的启发。 关键词:安藤哲学传统美学延续 中图分类号: TU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安藤作品中的禅宗哲学“直观”与“内省” 安藤忠雄是日本著名的现代建筑师。集智慧和艺术天赋于一身,他所建的房屋无论大小,都非常实用,有着一种禅意;他有超强的洞察力,摆脱了当今最盛行的运动学派及其建筑风格的影响,使他的建筑设计作品的传统美与实用性相统一。阅读安藤的建筑作品,扑面而来的是超脱浮华的深沉气质,从不足百平米的区区斗室到宏伟的都市构想,安藤的每个作品都带给我们一种东方式的平静和沉思。安藤忠雄展现给我们的是建筑在自然中丰富的表现力。在这里,我们可以用东方式的思维方式“禅”的眼光去阅读安藤的作品,去理解安藤的自然观,这不仅仅是因为禅是日本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而安藤正是这一文化的继承者和实践者;更重要的是禅对于自然的理解和态度,对于世界本源的哲学思考而早已超越了民族和地域的界限,它与现代主义建筑语言相融合,并最终形成安藤独特的东方式的建筑“哲学”。禅宗哲学包括“直观”世界和“内省”自身这两种认识活动的基础。在安藤的作品中常常出现一种禅宗意味的空间,一种封闭的,几何的空间。安藤试图创造封闭的与世隔绝的封闭空间,让住在建筑里面的人感觉不到世俗的喧嚣和工业化城市的干扰,他并不是注重建筑外在的形式变化,而是追求内在的人与自然情感的沟通。他想尽一切办法

安藤忠雄论建筑

《安藤忠雄论建筑》读书笔记 序——构思的源泉 人生的终点无论落在何处,其实并没有多大的区别。既然如此,我们应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去面对他,因为这是自然的法则。无论是为了追求自己的目标,还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信念而奋斗,也终究会有倒下去的那一天。那时,我想随他去吧,“将自己的职业作为武器,去抗争,去争取自由,要相信自己,负己之责,凭借自己的力量去与社会进行斗争。”这就是我所选择的一种游击战式的人生观,也是自我意志的一种表白。那是1965年,我24岁。 无论你是选择建筑设计还是其他任何一个职业,20几岁的年龄,是左右一生的重要时期。人在感觉敏锐的20几岁,能否有紧迫感的去生活,对其以后的人生,特别是到四五十岁时,是能否按照自己的意志去工作生活的分水岭。 对我来说,20几岁同样是自我意识形成,与人和社会交往碰撞的重要时期。 战后经过了15年的岁月,日本社会终于诞生了“市民”的概念。 真正要理解建筑,不是通过媒体,而是通过自己的五官来体验其空间,这一点比什么都重要。“旅行”不只是身体的移动,重要的是畅想、思考。我想,所谓的旅行就是离开日常的惰性生活,进行有深度的思考过程,是与自己进行“对话”交流过程。在旅行中,多余的不需要的东西被甩掉,面对轻装的自己,反反复复地进行思考,这样就会逐渐地使自己坚强起来。 从与自然对抗似的矗立着的形象中,感觉到欧洲建筑背后渗透着人的理性,存在着一种秩序感。我被它强烈的力量感所震撼了。同时,通过观赏完全不同的西欧,反而更强烈地意识到了日本。 日本的建筑设计是依靠传统的技巧与感觉,从局部开始构思。与此相反,欧洲建筑则是从逻辑构成的原理出发,即从整体出发,然后逐步向局部展开。 彼得·诶森曼认为不仅是现代主义建筑,而且建筑的历史积累可以说全部都是重复旧习的根源。甚至对我提出的,应该继承那些该继承的东西也进行了驳斥,主张应该在全新价值观的基础上,重新构筑现代建筑。 解构主义建筑师设计的共同点是赋予建筑各种各样的意义,而且与现代主义建筑显著的水平、垂直或注重简单几何形体的设计倾向相比,结构主义的建筑却运用相贯、偏心、反转、回转等手法,具有不安定且富有运动感的形态的倾向。直白一点讲,设计的依据是引用哲学、语言学等理论进行武装之后,再凭借设计者的直觉进行设计。我想,他也只是将杰克德里达的解构主义哲学理论语言中的某种有破坏性的尖锐的感觉引用于建筑形态而已。 最终,所谓建筑的解构主义不应该与现代主义对峙,可以说它也只是现代主义潮流中一种展开设计的形式之一。 所谓建筑的解构主义,在理论上是否真正与其语言相协调另当别论,但是他们的确提示了建筑表现的一种可能性。而且我认为这是最重要的一点。我对他们在建筑商表现出的纯粹

读《安藤忠雄论建筑》有感_读后感_模板

读《安藤忠雄论建筑》有感_读后感_模板 读《安藤忠雄论建筑》有感 之前下载的城市规划专业书单中有《安藤忠雄论建筑》一书,但一直没有看,大概源于对建筑学相关领域知之甚少而怀有的担心看不懂的心结吧。昨天下午3点多,开始想起这本书来,开始阅读,没想到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到今天下午3点,不过24小时的时间,已经完整看完。由于建筑学是相关学科,不需要对书中提及的诸多建筑师和美术工作者或者其他相关人士有详细的了解,所以把正文完整地读完了。总体感觉是写的很棒,娓娓道来,他离我很近,像是在我对面与我聊天。还有写的很令人期待,读此书的感觉让我回到了大学时读《基督山伯爵》的迫不及待读完的境地中。还记得《基督山伯爵》当时大概是1000多页,用了3天读完的,读完之后感觉酣畅淋漓,大呼痛快过瘾。自此后再看电视剧中关于复仇类似的情节,觉得都像是在对基督山伯爵的模仿。 再回到《安藤忠雄论建筑》一书。也许是因为他的这本书是对东京大学建筑系研究生院学生所做的5次讲座基础上整理而成的,也许是因为我最近正对规划产生了非常强烈的渴望,想系统学习城市规划,也许是因为他面对的讲座对象与我现在的初学规划状态非常贴合,我认为这本书对于刚刚转型的我,对于青年学子,对于还算年轻的人都有着启迪作用。因为书中有一条主线:()20多岁时,应进行独立思考,应寻找理想,应为理想做准备。为此,他自学了建筑,去欧洲进行较长时间的旅行,在旅行了进行思考。与国匠城2014年主题“读写行走”如出一辙。 另外,在这本书中,也写了很多相关教材中看不到的东西,比方对勒科布西埃和密斯凡德罗性格的比较、建筑选用材料的比较等等。如果不了解这些内容,在讲授城市规划原理时,很容易有干巴巴的感觉,这样则丰富了课本内容。所以算是大开眼界了。 回想起在大学时,读书时不加选择,全凭兴趣,至今还非常怀念那段美好的时光。虽然当时是清贫的,但精神世界是很丰富的。由于兴趣经常在摇摆,这样挺好,那样也挺好,所以至今也没有在一个专门的领域有什么作为,但我希望能像安藤那样在20多岁认识的各领域的朋友后来成为其工作的对象或者奠定了基础一样,他在40多岁甚至50多岁时通关了,我也能在未来10年左右的时间里,能将自己对经济学、地理学、规划学的兴趣和能力打成通关,收获一个有高度有深度的自己。篇一:邓稼先读后感 今天,我读到了《邓稼先》这篇文章,读完之后,心里对邓稼先爷爷更加敬佩,他的故事让我想到了许多,让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邓稼先爷爷的光荣事迹:50年代的中国是一个很被别人瞧不起的国家,它没有伟大的科学成就,科技也得不到发展。然而,一些留学知识分子的回国,使中国的命运得到了根本的转折,正是他们,挺直了中国的脊梁。邓稼先就是这些留学生之一,当时他听说中国的科技状况,放弃了博士学位,决心回国为祖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因为他知道:自己是中国的儿女,是炎黄的子孙!他回到中国,参加了原子弹的研制工作。邓稼先不怕困难,经常带领工作人员到前线工作。他亲自到黄沙满天的戈壁取样本,还冒着被辐射到的危险监制原子弹。终于,在他和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原子弹试验爆炸成功了!随后,

安藤忠雄设计作品之分析

安藤忠雄设计作品之分析 指导教授:杨裕富研究生:江涵榛 一、前言: 设计作品分析,在不同的设计领域都是常见的,设计作品分析与式样分析或临摹有最大的重叠,或是我们可以说临摹的进一步就是设计作品分析,广义的设计作品分析就是式样分析。 1998年6、7月韩国国立现代美术馆,推出「安藤忠雄建筑展-创造的过程」,其中一个主题为「痕迹的过程」,把安藤的手稿及创作的方法来源作一次有系统的整理,安藤不担心别人知道他的作品的出处,反而希望藉由空间的临摹来证明他建筑的本质是具有普遍性和世界性。他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要求学生要常作案例分析(case study)来体验建筑,如果没办法现场体验空间,他觉得其折衷方式就是透过做剖面模型来体会虚实感,但他仍建议亲身的体验空间是绝对必要的。 二、安藤忠雄简介 图:安藤忠雄 安藤忠雄1941年9月13日出生於日本本州的大阪市(Osaka),有一双胞胎弟弟。他并未接受过正统的建筑教育,於1962~69年在美国、欧洲、非洲旅行考察自学建筑学。返国後於1969年自行创办安藤忠雄联合建筑师事务所。曾经在美国的大学作客座教授,也曾担任多次国际竞赛的评审委员。 1995年,成为普立兹建筑奖是自1979年成立以来第十八位荣获建筑界最高荣誉的得奖人,亦是日本建筑界第三位得奖者。 他对建筑的独特见解是从旅行中一点一滴地体验而来的,在日本各地包括京都、东京、广岛等地,他所接触到京都庙宇龙安寺的枯山水,体验到传统日本建筑的空、间、寂的奥义,这种榻榻米模矩化空间,看似简单又有变化,让他深受感动;当他旅行至广岛参观丹下健三於1995年所设计的和平纪念公园时,看到清水混凝土的面材质感,也受到莫名的感动。由於丹下健三的作品风格师承柯比意,他在自学建筑期间,买了一整套柯比意的作品全集来临摹,开始了「向大师学习」建筑的过程。

安藤忠雄的经典建筑分析

安藤忠雄的经典建筑分析 蔡文彬 (西南石油大学,四川 成都 610500 ) 【摘 要】文章从空间组织与布局、光色设计、形体特征三方面系统介绍了安藤忠雄的建筑代表作品——水御堂,从色彩构成的角度分析水御堂的光色设计是文章的研究重点。 【关键词】空间组织与布局;光色设计;形体特征 【中图分类号】TU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151(2007)10-0019-02 (一)安藤忠雄简介 1995年获得世界建筑界最高荣誉普利兹克大奖后,安藤忠雄迈向了事业的巅峰。安藤忠雄出生在日本一个普通家庭,成年后自学建筑,经过多年奋斗,终于在世界建筑界得到广泛赞誉。 (二)安藤忠雄的设计思想及建筑特征 在安藤忠雄看来,现代主义和地域主义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是至关重要的,要实现两者的结合,就必须对传统建筑进行有效的继承。在日本建筑界,对传统的继承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继承传统建筑的形式,代表人物是丹下健三。另一种是继承传统建筑中所体现的精神,安藤忠雄是这种继承的代表人物。日本传统文化中,有两种不同的文化传统分别代表两种不同的自然观和审美倾向。一种是以渔猎为主要生活方式的绳文文化传统。另一种是以水田农耕为中心的弥生文化传统。安腾要继承的传统便是弥生文化的精神传统。古代中国的水稻农耕文化是弥生文化的源头。只有处理好人和自然的关系,农作物才能顺利生长,水稻农耕文化才能得以延续。弥生文化对应的是崇尚自然和人类自我压缩的自然观,强调人和自然的结合。因此,弥生文化的本质是处理好人和自然的关系。对弥生文化的尊崇,决定了安藤忠雄的设计哲学中的核心部分是追求人和自然的和谐关系。 安藤忠雄的建筑有以下几个特征: 1.以几何形为最基本的建筑造型语言 2.清水混凝土作为文化的载体 3.建筑中注重对光线的表现 建筑中的几何形 几何学超越自然,是人类理性的象征。几何引入建筑空间,为建筑带来了人与自然之间的互动和生气,使建筑获得自制和沉静,建筑之力和自然之力因此和谐共生。对纯粹几何形空间的追求和向往,形成了安腾在设计上的形式出发点。 清水混凝土作为文化的载体 安藤忠雄声称,材料本身无贵贱之分,只要能使一种材料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真实特征,便是对材料成功的运用。清水混凝土是安腾最欣赏的一种建筑材质。安藤忠雄将由西方国家传入日本的混凝土使用方式“日本化”,就其精确度而言类似于数寄屋中的木头,增强了空间内部的高贵与稠密。在安藤忠雄的作品中,混凝土并不给人以重量和实体感,而是塑造出均质而轻盈的表面,成功地表现日本文化中特定的文脉。 注重对光线的表现 安藤忠雄意识到 “光线在物体之间的相互联系中获得意义”,光线随着时间而发生变化,建筑中的不同部分由此而建立相互联系。光在日本传统建筑中有生命力,为人营造出沉静和安宁的心境,具有精神性价值。现代文化中光明和黑暗是不可分割的,过分强调光明的价值就意味着空间的缺失,必须使用黑暗来反衬光明的魅力。安腾的建筑中,光线对空间的介入十分节制,光明和黑暗在动态中追求一种和谐精神上的平衡。 (三)建筑概况和场地分析 真言宗是日本北岭佛教的一个分支,真言宗在兵库县淡路岛上有一座分支寺院“本福寺”。本福寺座西面东,西面背靠一座小山丘,东面临大阪海湾。“水御堂”是本福寺的扩建工程,就坐落于本福寺西面的小山丘上。全部工程由安藤忠雄主持设计,于1991年竣工。 “水御堂”由地上部分入口引导空间和半埋入地下的椭圆形的建筑主体两部分构成。入口引导空间包括:一片直线墙体和一片曲线墙体,以及由这两片墙体所限度的空间。圆形的建筑主体包括:建筑顶部的椭圆形水池,水池底部的水御堂正厅。水御堂与本福寺的朝向基本一致,入口引导空间朝东,入口空间的西面是椭圆形的建筑主体。小山丘上有茂密的植被包围着水御堂。 (四)建筑的空间组织和布局 沿本福寺的后院小径顺山到达山丘顶部, 可见一片高3m 的直墙,由于墙体的隔断,空间在此处戛然而止。面墙而立,转过身来,便看见整个大阪海湾的壮美景色,空间完全敞开。穿过直墙左侧的长方形孔洞,便进入一个狭隘的空间,这个空间由直墙和对面的另一片等高的弧面墙体限定而成。向右转,在狭隘的空间内沿缓坡而上,随着弧面墙体弧度的增加,狭隘的空间逐渐宽阔,然后再次终止于前方的一片高大树林。到达弧面墙体的端部,左转,一个椭圆形大水池迎面呈现,池中种植着疏密有序的睡莲。道路向前延伸,顺着弧线墙体和圆形水池外壁所限定出的曲线形空间缓步前行,发现水池 【收稿日期】2007-08-03 【作者简介】蔡文彬(1978-),男,西南石油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工业设计教研室教师。 - 19 -

《安藤忠雄论建筑》读书笔记讲解

《安藤忠雄论建筑》读书笔记 ——旅行中理解建筑 “旅行不只是身体的移动,重要的是畅想、思考。……旅行就是离开日常的惰性生活,进行有深度的思考过程,是与自己进行‘对话’交流的过程。”多体验多思考是设计师智慧的源泉之一。 ——摘自《安藤忠雄论建筑》 之前下载的建筑学专业推荐书单中有《安藤忠雄论建筑》一书,但一直没有看。昨天下午3点多,开始想起这本书来,开始阅读,没想到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到今天下午3点,不过24小时的时间,已经完整看完。总体感觉是写的很棒,娓娓道来,他离我很近,像是在我对面与我聊天。这本书相当于安藤的演讲录,用口头语言记录了安藤的建筑思想。这种口语表达形式,读者可以读得很轻松。 安藤的传奇故事,始于他“一个人的旅行”。这是一段可以想像有多艰难的旅程。历时整整7个月的车船劳顿才从大阪抵达巴黎,带着省吃俭用以身体为代价做拳击手攒下的些许路费。也许是面包,也许是自来水,也许甚至风餐露宿。只为了能亲手触摸浸染着前辈心血的砖墙、能亲眼看到那束光芒从天顶泄下、能亲身感受无法言表的空间奥秘。奋斗在梦想中的他,无疑是饱足的。在欧洲旅游时,安藤经历了巴黎文化革命(1968年),亲眼目睹了愤怒的市民组成游行队伍的抗争行为。那时候社会意识与抗争行为带来的冲击,使他更加关注、思考社会,逐步地,用自己的作品反思各种社会问题。 1 【序】——构思的源泉 1.1 对待各种历史与风格的态度 “任何时代、任何文化的建筑都有共同的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对各种思潮流派异常熟悉的安藤并没有明确地表达过绝对批判的意见。我们在旧有的思路中寻找突破口,为的不是否定,而是为了开辟另外一条道路。如果没有之前的道路的引导,我们根本无法到达我们现在的位置,我们在创新前先要学会尊重过去

安藤忠雄光影

安藤忠雄建筑中对光线的运用特点之解析(有图有真相)来源:凌强的日志 安藤忠雄是光线运用的大师,在清水混凝土的盒子中,安藤能够自由的运用自然的光线造成非常丰富的光影效果,并且能够表达一种具有文化特色甚至是带有一些精神力量特质的场所和光线环境。这种极富东方特色的光线处理和看似简单实则极具冲击力的光线处理手法受到了许多初入建筑学的孩子们的喜爱,我个人也非常的欣赏这种把光线和精神的力量紧密的联系起来的处理方法,所以借此次美术馆设计中对光线研究的专题对安藤建筑中的光线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此次研究的对象为安藤忠雄已建成建筑中对于光线和建筑实体阴影及建筑中的暗环境的关系的观点和相关的设计手法,并不涉及到安藤建筑中对体块的组织和对于水,风等其他自然元素的运用。研究方法主要采用资料搜集分析和实体模型模拟。 要理解安藤对于光线运用的手法的来源,首先要清楚安藤对于光和影的独到理解,这一点,在他本人的文章《光》中我们可以窥豹一斑。下面引用几段文字进行分析。 1建筑空间中一束独立的光线停留在物体的表面,在背景中拖下阴影,随着时间的变换和季节的更替,光的强度发生着变化,物体的形象也随着改变。 从这段文字中我们可以发现,安藤对于光和影的理解是与建筑实体分不开的,他认为,建筑实体是光和影之间变换和发生关系的媒介,另外,光线并不是匀质化的,而是应该有着自己的变化和对物体的不同塑造效果,简言之就是场所中随时间变化着的光——物体(建筑实体)——影三者之间的关系。 另外有两段话可以验证这样的分析: ~~~~~光没有变得物质化,其本身也不是既定的形式,除非光被孤立出来或被被物体吸收,光在物体的相互关系中获得意义~~~在光明和黑暗的边界线上,个体变得清晰并获得了形式~~~~ 在到处布满着匀质光线的今天,我仍然追求光明与黑暗之间相互渗透的关系,在黑暗中光闪现出宝石一般的魅力,人们似乎可以把它握在手中,光挖空黑暗并穿透我们的躯体,将生命带入“场所”。 2~~当光穿过木框之中的纸分隔时,在室内静静的漫散开,与黑暗混合在一起,创造出一种单色退晕的空间。 这段话明显说明安藤的建筑中受到日本传统建筑中对于光线的独到运用的启发,另外他还说“~~~~在我的观念中,日本现代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缺失是对黑暗所具有的深度和丰富性的理解。”这让我们反思,中国古代建筑空间的光线的独特处理的手法在哪里呢?又该如何总结和运用到现代设计中去呢? 3~~~~强烈的光束穿透黑暗黑暗中的沉寂,唤起崇高的感觉~~~~而穿透建筑内部的光线创造了一种坚实塑造空间,经过严格构造的洞口精确地抓住了光的运动,就像创作雕塑,空间被穿越黑暗的光束雕刻着,在其表面连续运动而产生变化。~~

安藤忠雄之经典建筑分析

安藤忠雄之经典建筑分析 ——水之教堂 Church on the Water

目录 安藤忠雄简介 个人经历 建筑风格 影响 作品介绍 清水混凝土介绍 水之教堂分析 简介 地形分析与北海道选址 空间构成分析 功能分析 数据分析 交通流线分析 采光分析 水之教堂与基督教文化 模型制作过程 总结

一、安藤忠雄简介 个人经历 日本著名建 筑师,从未受 过正规科班 教育,开创了 一套独特、崭 新的建筑风 格,是当今最 为活跃、最具影响力的世界建筑大师之一,于1995年获得普列茨克奖。 安藤忠雄甚有传奇性,在成为建筑师前,曾任货车司机及职业拳手,其后在没有经过正统训练下成为专业的建筑师。安藤的建筑一直是对现代主义的批判。 安藤忠雄利用拳击比赛赢得的奖金,前往美国、欧洲、非洲、亚洲旅行,也顺便观察各地独特的建筑。 安藤素有“没文化的日本鬼才”之称。 建筑风格 可靠的材料。即真材实料,这真材实料可以是如纯粹朴实的水泥,或未刷漆的木头等物质。 纯粹的几何形式。这种形式为建筑提供基础和框架,使建筑展现于世人面前。 自然。安藤所谓的自然,并非泛指植栽化的概念,而是指被人工化的自然、或者说是建筑化的自然。他认为植栽只不过是对现实的一种美化方式,他追

求的自然是由素材与以几何为基础的建筑体同时被导入所共同呈现的。 影响 安藤开创了一套独特、崭新的建筑风格,以半制成的厚重混凝土, 以及简约的几何图案,构成既巧妙又丰富的设计效果。 安藤的建筑风格静谧而明朗,为传统的日本建筑设计带来划时代 的启迪。 他的突出贡献在于创造性地融合了东方美学与西方建筑理论;遵 循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提出“情感本位空间”的概念,注重人、 建筑、自然的内在联系。 安藤忠雄还是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耶鲁大学的客座教授和 东京大学教授,其作品和理念已经广泛进入世界各个著名大学建 筑系,成为年轻学子追捧的偶像。 安藤忠雄在当代引起广泛的赞赏不是偶然的。他的作品简约平正, 冷凝深远,含有诗意哲理,在现代建筑的物质手段中传达出日本古 典美学的情趣与底蕴。 作品介绍

建筑家安藤忠雄读书笔记

建筑师安藤忠雄读书笔记 2011 8 15 假期读了安藤忠雄写的自传建筑家安藤忠雄,感受很多。 双胞胎之一的安藤忠雄,从小被放在外公家长大,学习并不是他的长项,倒是17岁拿到了职业拳击手的执照,可最终他看到了更强大的拳击手,放弃了拳击梦。差不多同时,他开始涉足室内设计,有一天在旧书店里看到的勒?柯布西耶的作品集,他被里面充满灵性的建筑草图深深吸引。安藤忠雄反复临摹书里的图画和设计图,渴望成为那样的大师。不能正式上大学,他就去旁听、上夜校,尽可能接触参加设计实践。为了体验广阔的建筑世界,1965年,日本海外旅游开禁的第一年,早已游遍本国著名建筑的安藤忠雄,辞了好不容易稳定下来的工作,以自己所有的积蓄为赌注,开始了漫长的旅行。他从横滨乘船到纳霍德卡(俄罗斯的远东港口城市),又经由西伯利亚铁路,前往莫斯科,再到芬兰、法国、瑞士、意大利、希腊、西班牙,绕到开普敦,又去了马达加斯加、印度、菲律宾,这一行花了七个月,成了他“此后的人生中无可取代的财产”。在这个过程中,他成为建筑师的心意越发坚定。1969年,安藤忠雄开设了他自己的事务所。事情却并非那么简单,有好长时间,他也只是躺在地板上打滚幻想,或是画没有委托方、看似毫无意义的设计图……直到让他在日本声名鹊起的“住吉长屋”建成。 《建筑家安藤忠雄》里,他只将鸡汤故事草草带过,重点讲了自己后面作为建筑师的生活。人生绝非“有理想就去实现”那么简单,他对建筑设计的坚持和全情投入,简直是极端。安藤忠雄毫无愧色地描述自己对事务所工作人员的“残暴”,用上了“拳打脚踢”一词,想想看,他以前可是拳击选手啊!连他自己都说,“他们除了恐怖害怕,大概没有别的感受了”。他对待掌握建筑师收支的业主、审批项目的政府机关也毫不屈服,不惧压力,不顾反对,绝不听取无理的意见,甚至可以在业主入住前完全不让他们看设计图、不透露任何建造的进展。无论哪一个项目,即使没有回报,安藤忠雄都像打仗一样,不惜项目被中止,不在乎耗费几年的时间,拼尽全力去说服去搏斗让事情完全按照自己的设想推进,最终像他设计的那样建起来。 世界上有这种“拼了”的人存在,真是非常可怕。难怪安藤忠雄那么喜欢清水混凝土,在自己的项目中反复使用,他简直就是个混凝土块嘛。在这部自传里,他没有一丁点的自我解嘲,极少有疑虑,看不到优越感、自豪感,只是像铁的战车,在阴影中一意孤行地搏命前进,不容任何退缩,那些阻挠、困难、压力,即使是“连战连败”也不曾困扰他。 描述强硬之外,安藤忠雄展现了自己身为建筑师的另外一面,他对光、影极为敏感,对空间、温度、气候的考虑要比一般人更复杂、深入。像他的“住吉的长屋”,在窄长的空间里分出三部分,中间是内院,两端是居室,不设空调,下雨时,住家要打伞才能去厨房,人在建筑里被安藤放到了次要的位置。“热了就脱一件”“冷了就穿一件”,也只有他才能这么严肃地对住在里面的人说出这么“无耻”的话来。使用者的舒适让位给了自然、光和空间形成的独立的小宇宙。而且,一栋建筑建成并不算完,安藤带着工作室的工作人员用假日回访居住在他们的建筑中的人们,继续接受维修、改建、扩建的委托,买下自己设计建造的房子改做工作室,他对待自己所设计的建筑的态度,恐怕比照顾孩子还更温柔体贴,过分,简直是溺爱。因此,无论是委托他建造住宅、教堂、博物馆,从美学和质量上都会得到靠得住的结果。每一次,他的建筑都证明了“安藤忠雄这个人,虽然强势,却是值得放心托付的”。可是,他啊,简直是个建筑痴,连委托人都不在他的考虑范围之内,他不止一次对着空地、对着政府都没想好要如何开发的区域设计,主动拿着设计图去找土地的所有者,看,这是我做的计划,按照我的设计来吧。 在安藤的建筑里,是无所谓人的。那些清水混凝土建造的物体有生命,具有了超然的神奇感,建筑是主人,像是活的神。人成了寄宿者。安藤忠雄像是《1Q84》里的领袖,他连接了两个世界,将建筑的“神”的意志表现出来。他没有其他的想法,唯有接受使命,在严酷的现实里“抓住微小的希望之光”一心前进,设计,看着设计变成建筑,就是他生命的全部。 安藤信奉直接经验,"用身体丈量空间、用感官认识技法"。他曾夫子自道:"没有什么比自己的眼睛和身体能带来更真实、更深刻的体验了。在旅行中,你可以进行独立的思考,不仅是建筑的问题,历史、

日本建筑大师安藤忠雄最新设计作品合辑

日本建筑大师安藤忠雄最新设计作品合辑 做过木工 当过货车司机17岁进入拳坛成了职业拳击手在迷惘的年纪因为一本柯布西耶的作品集爱上了建筑因为作品集里的一 句话:「年轻时代的旅行具有深远的意义」拿着打拳打来的奖金游遍世界看建筑1969年,28岁创立安藤忠雄建筑研究所 作为一个非科班的野生建筑师他半路杀进菁英主义的日本 建筑界全靠自学成才开创自己的风格流派获得建筑界的诺 贝尔——普里兹克奖成就了建筑史上的一个传奇被称为“清水混凝土诗人”日本建筑大师安藤忠雄从本月26号开始 诸多关于安藤忠雄癌症晚期的消息刷爆了笔者的朋友圈 在这些报道中作者声称日本建筑大师安藤忠雄已经是“癌症晚期” 安藤忠雄是笔者进入建筑领域的领路人而安藤大师的战斗 精神更是鼓励了诸多建筑业的同行者我二十岁出头四处旅 行时,就在想,这个国家真的可以这样吗?对社会或权力的问题也思考了很多。这些现在都成为我做建筑设计的动力,即使有一时的不顺利,在愤怒还没有消失之前,就想“再努力一把也许就……”这也许就是我摆脱不顺利的方法吧。——《安藤忠雄论建筑》

首先从这些文章引用的消息源开始所有言之凿凿的话都来自一篇NHK的报道这篇报道里提到安藤因为癌症被切除了胆囊和十二指肠之后又被切除了胰腺和脾脏但是这篇文章同时也提到安藤的最后一次手术是在“去年夏天”而NHK的这篇报道的时间是2015年6月也就是说安藤的上一次癌症手术是在两年前 NHK2015年的报道却被中国的自媒体们在2016年用来给安藤判了死刑更何况通读这篇文章压根就没有找到“晚期”或者相应的词! 谣言止于智者!下面看看大师最新的一些设计作品!1.杭州中国最美的社区图书馆春天第一批樱花,在硬朗洁净的建筑前开得肆无忌惮,那是清晨6点钟,偶尔的鸟叫声里,第一束阳光慢慢地在玻璃上闪烁,在花瓣上闪烁,在水面的倒影上闪烁;而7.4公里之外,良渚4千多年前的灰墙,被同样的一束阳光轻飘飘地掠过。 如果我说,这不是一张效果图,而是真真实实存在的,你信吗?其实,在安藤之前,这里曾经也有一座图书馆的。这是原来的图书馆“不要破坏自然,建筑应该与自然共生。”安腾先生若有所思地说。安腾先生做的设计无一例外地使用了水泥,有着强烈的几何感、空间感…… 如果从上空俯瞰,一万多平米的多边形建筑,就融在森林之中。而大屋顶和整个庭院上是安藤先生微妙的几何切割,艺

论安藤忠雄及其作品和影响

论安藤忠雄及其建筑作品和影响 摘要:“建筑必须创造这样一种场所,其精神的活力可以将人们从日常生活中解放出来。”对建筑大师康及其作品进行了剖析,指出了安藤的作品与康的作品有着一脉相承的本质,分析了住吉长屋、光之教堂、水御堂、水之教堂等安藤忠雄的作品,以提高人们对安藤忠雄建筑作品的认识,从而提高建筑师的设计水平。 关键词:建筑作品,建筑师,场所,精神性 1995年,安藤忠雄在卢浮宫前接受了象征建筑界最高荣誉的“普利兹克奖”。成为有史以来获此殊荣的第三位日本建筑师。但与其前两位同胞丹下建三和黑川纪章不同,安藤忠雄不是正统建筑教育背景出身,完全属于自学成才。他的“自我提问并寻求解答”的追寻建筑梦想的方式,格外引人注目和发人深思。以至于大奖组委会的评述中也这样说:“安藤忠雄属于那种罕见的,能以一种仅依靠个体方式将艺术和理性感悟结合起来的建筑师。他以这种方式创作的建筑,无论规模大小,都既有适用性,又富于情感。安藤具有很高的洞察力,他摒弃了那些也许是正确的学派,运动或风格。从而用与特定生活方式相关联的形态与构成创作出他自己的建筑。” 谈到安藤不得不提到另一位建筑大师——康。毫无疑问,安藤的作品与康的作品有着一脉相承的本质,康的作品一向被认为是初学者最难理解的大师作品。在康的时代,康并不列位于当时的四位大师之列。尽管赖特、柯布西耶等四位建筑大师对现今的建筑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但康显然超脱这四位也高于这四位。只有康把人作为研究对象,只有康是基于这样的一个理念:场——人类精神源动力的表现。这是康在苏黎士的一段讲话:“我不曾说这里所有的一切都希望有如等质地,有如等力量,一种无可量度的力量,这里所有的一切都滋生于无可量度。这里所有的一切有可以量度的可能。有没有一处它们会合的门槛?是否可能有一个薄得可以的门槛,以致可称之为在这些力量,这些现象照耀下的门槛?你所做的一切都已经太厚。我甚至认为一种思想也太厚了。有人会说,由光阴到静谧,由静谧到光明,一准有某种二者浑然一体的门槛。弄清楚了,感觉到了这点,也就有了灵感。很清楚,康一直追求一种力量,一种人文的力量,一种人类精神的力量。这种力量所体现的唯一手段,称之为“场”。无论从光明到静谧,还是从静谧到光明,二者浑然一体的就是场。康在作品中也是这样体现的。埃克斯特学院图书馆的洛克菲勒厅,萨尔克生物研究所的试验楼那无限延伸的花园都揭示了这一本质:场的精神力量。现实中人们无法莅临康的作品,但已清楚地感觉到了这种力量的存在。 值得一提的是,安藤建筑内部空间的非整体性----它们是一组有个性的空间

读《安藤忠雄论建筑》有感

读《安藤忠雄论建筑》有感 之前下载的城市规划专业书单中有《安藤忠雄论建筑》一书,但一直没有看,大概源于对建筑学相关领域知之甚少而怀有的担心看不懂的心结吧。昨天下午3点多,开始想起这本书来,开始阅读,没想到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到今天下午3点,不过24小时的时间,已经完整看完。由于建筑学是相关学科,不需要对书中提及的诸多建筑师和美术工作者或者其他相关人士有详细的了解,所以把正文完整地读完了。总体感觉是写的很棒,娓娓道来,他离我很近,像是在我对面与我聊天。还有写的很令人期待,读此书的感觉让我回到了大学时读《基督山伯爵》的迫不及待读完的境地中。还记得《基督山伯爵》当时大概是1000多页,用了3天读完的,读完之后感觉酣畅淋漓,大呼痛快过瘾。自此后再看电视剧中关于复仇类似的情节,觉得都像是在对基督山伯爵的模仿。 再回到《安藤忠雄论建筑》一书。也许是因为他的这本书是对东京大学建筑系研究生院学生所做的5次讲座基础上整理而成的,也许是因为我最近正对规划产生了非常强烈的渴望,想系统学习城市规划,也许是因为他面对的讲座对象与我现在的初学规划状态非常贴合,我认为这本书对于刚刚转型的我,对于青年学子,对于还算年轻的人都有着启迪作用。因为书中有一条主线:20多岁时,应进行独立思考,应寻找理想,应为理想做准备。为此,他自学了建筑,去欧洲进行较长时间的旅行,在旅行了进行思考。与国匠城2016年主题“读写行走”如出一辙。 另外,在这本书中,也写了很多相关教材中看不到的东西,比方对勒科布西埃和密斯凡德罗性格的比较、建筑选用材料的比较等等。如果不了解这些内容,在讲授城市规划原理时,很容易有干巴巴的感

觉,这样则丰富了课本内容。所以算是大开眼界了。 回想起在大学时,读书时不加选择,全凭兴趣,至今还非常怀念那段美好的时光。虽然当时是清贫的,但精神世界是很丰富的。由于兴趣经常在摇摆,这样挺好,那样也挺好,所以至今也没有在一个专门的领域有什么作为,但我希望能像安藤那样在20多岁认识的各领域的朋友后来成为其工作的对象或者奠定了基础一样,他在40多岁甚至50多岁时通关了,我也能在未来10年左右的时间里,能将自己对经济学、地理学、规划学的兴趣和能力打成通关,收获一个有高度有深度的自己。

安藤忠雄建筑作品分析

安藤忠雄建筑作品分析 提要: 一、结构特点(1)并置的空间结构体系 (2)形态学上的严谨性 (3)封闭与开放的融合 二、路径的重要性——人的活动 三、空间元的魅力 在安藤忠雄为我们熟知的主要建筑作品中不外乎小住宅、教堂、美术馆。因此,本案通过在三个建筑类型中均选取1-2个作品(水之教堂、芝加哥住宅、成羽町美术馆、普利策基金会美术馆)加以分析研究,希望在对比综合研究的过程中能更深层次地领会安藤忠雄的创作手法和空间构造理念。 一、结构特点 安藤忠雄在完成自己的建筑作品时经常使用这样的结构——纯几何形式的并置,表面上看起来静态且独立,实际上却在连接点和纵横交接处暗藏玄机。 正如安藤自己所说的,他十分向往最单纯的几何形体,最纯粹的美,然而,他也清醒地认识到——现代建筑在最初的失败在于其单调性。因此,安藤在追求单纯几何形体的同时,十分注重空间与空间的结构以及空间内部的结构。安藤自己所喜欢的两位画家以及他们的代表作——艾伯斯的《正方形礼赞》和皮拉尼西的《奇趣》也正好能够表明安藤对于 空间结构的追求。 1. 并置的空间结构体系 正方形礼赞

安藤忠雄的建筑中,并不只是存在单纯的一套空间体系。而是同时存在两个及以上空间体系。 有时是两个建筑结构体系并存,有时是建筑结构体系和外部空间体系并存。而安藤在处理建筑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上的魅力也在于此,将外部空间与建筑空间放至同等的地位。 而在自然元素的处理上,安藤将自然空间几何化,采用抽象处理的手法。 2. 形态学上的严谨性 安藤忠雄的建筑作品中对于几何形体之间的数理关系有着执着的追求。当我们去分析每一个作品时,对于作者设计的初衷已经无法考证。然而,当我们面对他的平面图、立面图,当我们凝视它那美妙的比例,无法不被有时清晰可见,有时若隐若现的美感而打动。或许,这是作者未曾想过的,但是,我希望通过作品的分析赋予作者有意识或无意识创作 的杰作以逻辑和严谨的美以及新的生命力。 3. 封闭与开放的融合 在处理空间的开放与封闭、建筑与自然、内部与外部的关系上,安藤并没有执着于建筑空间以至于忽视外部空间,没有将自然空间当成是建筑空间的附属品,更没有让建筑的开放和封闭成为功能主义的牺牲品,而是将开放和封闭,建筑与自然放在同样的位置加以有序的组织。 二、空间路径 安藤建筑的路径往往是巧妙而富有意义的,无论是进入建筑的路径,抑或是建筑内部 的路径。在安藤的建筑思想中,纯粹而又严谨的建筑结构只是一座建筑的骨架,尚不足以普利策基金会美术馆 成羽町美术馆 水之教堂 水之教堂结构中的几何关系

安藤忠雄的建筑思想与设计手法的源流

安藤忠雄的建筑思想与设计手法的源流浅析 摘要:安藤忠雄以他独树一帜的建筑思想和设计手法受到世人的瞩目和推崇。本文从安藤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住吉的长屋出发,通过安藤对材料和自然因素的运用以及建筑与环境融合的处理方法 等方面的分析,阐述了其建筑思想和设计手法。最后引出对安藤建筑思想与设计手法源流的思考。 关键词:安藤忠雄;住吉的长屋;光;混凝土;源流。abstract: tadao ando with his unique architectural thinking and design methods by the world’s attention and praise highly. this article from the representative works of tadao ando in long house, by ando on the material and the use of natural factors and fusion processing method of buildings and environment analysis, expounds the construction ideas and design methods. finally leads to the tadao ando architectural thinking and design methods origin of thoughts. key words: tadao ando; in the long house; light; concrete; origin 中图分类号: tu522.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作为一名从未受过正规科班教育的建筑师,安藤忠雄开创了一套独特、崭新的建筑风格,成为当今最为活跃、最具影响力的世界建筑大师之一。 1.住吉的长屋

安藤忠雄建筑精神的源泉——禅宗哲学

?作者:沈朝辉来源:时代建筑浏览: 607 ?禅定——空间中的意味 禅宗的修行方式“禅定”是指排除一切世俗杂念,参禅自省的状态。这种状态是禅宗哲学“ 直观”世界和“内省”自身这两种认识活动的基础。在安藤忠雄的作品中常常可以发现具有禅定意味的空间,具有封闭性、集中性和几何性。这种空间是安藤抵制消费文化泛滥和技术至上霸权的表现。安藤忠雄曾谈到,从表面上看, 自己的建筑是被剥离了人性和功能的抽象空间,因为在他的作品中空间是裸露的,但安藤认为自己并不是打算创造空间抽象物, 在形式背后的本质是创造空间的原型。这一原型是各种不同人们情感的表达,而不仅仅是所谓理性的操作,这种空间是深刻的精神层面的,是关系到人性的基本层面的。安藤抛弃对形式的专注,而转向对其内在精神实质的理念。安藤一再强调自己要创造一种“私人领域”的几乎完全封闭的空间,他把这种空间定义为“情感的基本空间”,并在创造出这种空间后,使之成为一种具有象征意义的空间。 而这种封闭空间的基本象征意义则在于为个人留出了精神的方寸之地,安藤忠雄认为在这种新型空间中最基本特征就是,处于其中的个体能体验到什么事真正丰富的个体的生命,怎样去发现人类生活最基本的东西。安藤分析到尽管建筑是通过几何学来认识世纪的,但这个世界不是均质的空间,它并非抽象和同一的,而是与历史、文化、气候、类型和城市相关联,并不是牛顿经典物理学的绝对空间,而是一个“日常”的空间,是一个充满各种丰富含义的空间。 安藤认为今天的社会,个人成为社会整体的附庸。同样的问题,也存在与现有建筑与工业化城市之中,这种附庸关系使人失去了自我,淹没在工业化城市之中,要改变这种状态,就必须隔断人屈从与工业社会的不平等关系,为个人建立一种场所,并在这种场所中船里另一种和谐的,新型的人与自然和谐关系来替代旧的关系。 直观和内省——空间中的认识 禅宗哲学探究世界的方法抛弃了一切概念的借助,直接进入事物的本身,从内部去“直观” 它。安藤忠雄遵循禅宗哲学的理念,认为人们通过自己的圣体“直观”来了解世界,从而抛弃了既定的思维定势和既定的概念,人们通过感知上下左右,前后来确定这个物理世界的结构,同时对这个世界的了解要是对人类自身身体力行的创造活动的了解,通过对周围空间和时间的感知,周围的时空也就变得丰富和具有意义起来了。这样就使得人类的感觉和身体所处的世界时相互依存,人体所感知的世界是一个充满活力的能动的生命的空间。 安藤忠雄用一个比喻来解释自己的观点,当“自我”感受到混凝土是冰冷坚硬的食物,同时“自我”也人那是到身体是温暖和柔软的,在这种情况下,身体与世界的交互关系就转变为“身心统一体”来理解,安藤自认为只有这一“身心统一体”才能真正理解建筑。 色空——空间中的抽象性与表现型 禅宗哲学对安藤忠雄建筑理念还有一个重要影响是来自禅宗哲学中“色与空”这一矛盾又同意的概念,禅宗哲学的“空”并不是没有的空,而是与“色”共同组成一个整体观念的两个方面,没有色或没有空,“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或换另一句禅宗哲学用语“一即是多,多即是一。” 安藤忠雄在建筑形式的抽象性与建筑内涵的复杂性相互关系中表达出对这一禅学奥一的阐释,安藤忠雄曾说“我发现很难回答建筑空间是抽象的还是表现的,因为我相信建筑是二者俱备的。”

安藤忠雄及其建筑思想

安藤忠雄及其建筑思想 班级:建筑学096 姓名:刘仕杰学号:092081302212 摘要:对安藤忠雄的空间构成与自然做了简介,阐述了设计作品分析是提高设计理念、手法的深层次手段,通过对安藤忠雄设计作品的分析,以了解建筑空间组成元素及其对空间独特的感悟。 关键词:空间,材料,几何 引言 设计作品分析,在不同的设计领域都是常见的,设计作品分析与式样分析或临摹有很大的重叠,可以说临摹的进一步就是设计作品分析,广义的设计作品分析就是式样分析。 1998年6 月~7 月韩国国立现代美术馆,推出“安藤忠雄建筑展—创作的过程”,其中一个主题为“痕迹的过程”,把安藤的手稿及创作的方法来源做一次有系统的整理,安藤不担心别人知道他的作品的出处,反而希望藉由空间的临摹来证明他建筑的本质是具有普遍性和世界性。他认为如果没办法现场体验空间,其折衷方式就是透过做剖面模型来体会虚实感,但他仍认为亲身的体验空间是非常必要的。 1 安藤忠雄简介 安藤忠雄1941 年9 月13 日出生于日本本州的大阪市。他未接受过正统的建筑教育,于1962 年~1969 年在美国、欧洲、非洲旅行考察自学建筑学。返回日本后,于1969 年自行创办安藤忠雄联合建筑师事务所。曾经在美国的大学作客座教授,也曾担任多次国际竞赛的评审委员。1995 年,他获得建筑界最高荣誉普立兹建筑奖,是该奖自1979 年成立以来第十八位获奖人,也是日本建筑界的第三位得奖者。 2 安藤忠雄的空间构成与自然建筑必备三要素:1)可靠的材料;2)几何形式;3)自然。 2. 1 可靠的材料 也就是真材实料,如朴实无华的水泥或未刷漆的木头等物质。安藤在其作品中所运用的建材以混凝土为主,以玻璃、木材、钢材为辅。 2. 2 几何形式 这种形式为建筑提供基础和框架,使建筑展现于世人面前;它可能是一个主观设想的物体,也可以是一个三度空间结构的物体。安藤忠雄的空间几何形式发展如下: 1)二维平面推演:从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弧形、圆形、椭圆形到环形,由简而繁,由直而弧的渐进过程。 2)三维立体推演:从正方体、长方体、角锥体、圆柱体、圆锥体、球体到卵蛋体,即由直角六面到非直角多面的空间变化。 3)空间组织变化:这些几何形几何体相互结合,利用分割、复制、增殖、旋转、平移、插入、重叠、对称、变形、反射等各种不同手法组织,使空间虚实中有相接相含的变化,不论形式变化如何,仍在几何学的范畴下操作,这是安藤忠雄的基本原则。安藤为了使几何空间更具有生命力,改变墙壁的冰冷感,将光线引进制造阴影,他说他的墙不用挂画,因为太阳是一位神奇的画家,它时时刻刻会有不同的画作照映在墙上;在安藤的空间里有各式各样光的表情,有从上方下来,有从侧面射进来,更有从隙缝渗透进来,产生各种变化,所以安藤设计的建筑变成是光的容器。他也利用水的镜面效果来软化建筑的几何性与材料的坚实感,倒影的虚像呈现空间的静意。 2. 3 自然 在这里所指的自然并非原始的自然,而是人所安排过的一种无序的自然或从自然中概括而来的有序的自然,如抽象了的光、风和水。向自然敞开空间之胸怀——这要通过最抽象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