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消渴病的中医护理常规及辩证施护

消渴病的中医护理常规及辩证施护

消渴病的中医护理常规及辩证施护
消渴病的中医护理常规及辩证施护

消渴病(糖尿病)的护理常规及辩证施护

高丽消渴病是以多尿、多饮、多食、形体消瘦,或尿有甜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病机为禀赋不足,阴虚燥热,多与血瘀密切相关。病位主要在肺、胃、肾。西医称为“糖尿病”。

一、临床表现

典型症状为多尿、多饮、多食和消瘦,简称三多一少。病久常并发眩晕,肺痨、胸痹、中风、雀目、疮痈等。严重者可见烦渴,头痛,呕吐,呼吸短促,甚或昏迷厥脱危象。

二、临证护理

1、做好病情观察,观察神志、血压、视力、舌脉、皮肤、口渴程度,进食量,血糖变化。必要时记录24小时出入量;每周测体重。

2、口渴时可用鲜芦根或天花粉煎水代茶饮,大便干结时可用大黄,玄参泡水服或指压长强,大横等穴。

3、多食者可食新鲜蔬菜以增加饱腹感,宜食山药、木耳等益气养阴食品,适当增加运动量。

4、多尿,腰膝酸软者可用艾灸肾俞,关元,三阴交等穴。

5、注意用眼卫生,指导足部保健按摩穴位及方法,保持口腔、皮肤、会阴及足部卫生,防止感染。

三、饮食护理

1、根据患者身高,体重,年龄,体力活动程度,计算出每日的总热量,三大营养物质的供应量。

2、注意饮食调护,平衡膳食,忌肥甘厚味之品,定时定量进餐。

四、用药护理

1、严格按医嘱用药,观察用药后反应。

2、胰岛素治疗者指导其胰岛素注射方法、存储方法、注射部位及不良反应等。

3、中药汤剂宜偏温凉服用。阴阳两虚患者宜温服。

五、并发症护理

1、酮症:如出现神昏、烦躁不安、呼吸有烂苹果味、呼吸深快、血压下降、肢

冷、脉微欲绝时,及时报告医师,紧急配合处理。

2、低血糖:如出现大汗淋漓、饥饿、心悸、头晕等,及时给予糖果、饼干、果汁等口服或静脉推注50%GS,监测血糖。

六、健康指导

1、调畅情志,增强与慢性疾病作斗争的信心,保持乐观

2、坚持饮食、运动疗法,根据病情,选择适当运动方式

3、遵医嘱用药,定期病情监测。外出时携带诊疗卡及糖果、饼干。

4、慎起居,避免疲劳,顺应四时变化增减衣物,保持口腔、会阴等清洁卫生,

5、

5、注意足部自我按摩保健。

七、辩证施护

(一)热盛伤津

主证:

口干咽燥,渴喜冷饮,易饥多食,尿频量多,心烦易怒,口苦,溲赤便秘,舌干红,苔黄燥,脉细数。

施护:

1、舒适、安静、凉爽通风的环境,注意劳逸结合。

2、口渴时可用鲜芦根或天花粉煎水代茶饮,宜食苦瓜百合山药等清热生津之物,忌食辛辣刺激食物。大便干结时可用大黄,玄参泡水服或指压长强,大横等穴。

3、中药宜温凉服用,观察用药后疗效。

4、调畅情志,戒郁怒。

(二)气阴两虚

主证:

咽干口燥,口渴多饮,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形体消瘦,腰膝酸软,自汗盗汗,五心烦热,心悸失眠,舌红少津,苔薄白或少苔,脉弦细数。

施护:

1、起居有常,避免劳累。

2、饮食清淡,宜食山药、木耳等益气养阴食品。口渴多饮时,可用西洋参,二冬等泡水代茶饮。

3、中药宜温凉服用,观察用药或疗效。

(三)气虚血瘀

主证

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兼有肢体麻木或疼痛,下肢暗紫,胸闷刺痛,中风偏瘫,眼底出血,唇舌暗紫,舌有瘀斑或舌下青筋显露,苔薄白,脉弦涩。

施护

1、环境温暖向阳,起居有常,避免劳累。

2、宜食鸡肉,鱼肉,大豆,蘑菇,黄鳝等补气活血食物。口渴多饮时,可用黄芪等泡水饮。

3、中药宜温热服用,观察用药后效果。

(四)气阴两虚夹瘀

主证

形体消瘦,面色少华,自汗盗汗,口渴喜饮,心悸失眠,溲赤便秘,同时伴肢体麻木或疼痛,舌暗红少津,舌有瘀斑或舌下青筋显露,苔薄白,脉细涩。

施护

1、环境舒适、安静、起居有常,避风寒,防外邪。

2、中药宜温凉服用,观察用药后疗效。

3、自汗盗汗明显者,可用黄芪、浮小麦等泡水代茶饮。宜选用黄芪、桃花、黄鳝等养阴活血食材,忌辛辣温燥食品。

(五)阴阳两虚

主证

小便频数,夜尿增多,浑浊3如脂如膏,甚至饮一溲一,无心烦躁,口干咽燥,神疲,耳轮干枯,腰膝酸软无力,畏寒肢冷,四肢欠温,阳痿,下肢浮肿,甚则全身皆肿,舌质淡,苔白而干,脉沉细无力。

施护

1、病室安静、舒适、温暖向阳,起居有常,防感外邪。

2、中药宜温热服,观察用药后疗效

3、可食用桂心汤或韭菜粥,或炖食猪腰子,以起到滋阴温阳作用。口渴时可用枸杞子,鲜生地煎水代茶饮,腰膝酸软者可用艾灸肾俞,关元,三阴交等穴。

施今墨糖尿病中医治疗验方精选

施今墨糖尿病中医治疗验方精选 施今墨先生是近代“北京四大名医”之一,在治疗糖尿病方面,强调把健脾助运和滋肾养阴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提出了著名的“降糖对药”(即黄芪、山药、苍术、玄参),在当今医学界影响深远。 验方一:元参90g,苍术30g,麦冬60g,杜仲60g,茯苓60g,生黄芪120g,枸杞子90g,五味子30g,葛根30g,二仙胶 60g,熟地60g,怀山药120g,山萸肉60g,丹皮30g,人参60g,玉竹90g,冬青子30g。研为细末,另用黑大豆1000g,煎成浓汁去渣,共和为小丸。每次6g,每日3次。适用于成年人糖尿病,血糖尿糖控制不理想者。 验方二:葛根30g,花粉90g,石斛60g,元参90g,生地90g,天冬30g,麦冬30g,莲须30g,人参30g,银杏60g,五味子 30g,桑螵蛸60g,菟丝子60g,破故纸60g,山萸肉60g,西洋参30g,何首乌60g,生黄芪120g,怀山药90g,女贞子60g。研为细末,金樱子膏1000g合为小丸。每服6g,每日3次。适用于糖尿病中医辨证为上消、下消者。 验方三:莲子肉60g,芡实米60g,党参60g,熟地、红参、天竺子、桑葚子、淡苁蓉、阿胶、黄精各60g,西洋参30g,杭白芍60g,黄柏30g,生黄芪90g。共研细末,雄猪肚一个,煮烂如泥,和为小丸。每服6g,每日3次。主要适用于糖尿病中医辨证为中消者。 赵锡武糖尿病中医治疗验方选 赵锡武先生长期供职中国中医科学院(原中国中医研究院),治疗糖尿病具有丰富经验。认为上中下三消“其始虽异,其终则同”,主张分期治疗,早期以养阴清热泻火为主,肺胃兼治;中期当养阴益气;晚期应针对阴阳俱虚证相应施治。 验方:生熟地各30g,天麦冬各12g,党参30g,当归9g,山萸肉12g,菟丝子30g,元参12g,黄芪30g,泽泻15g。水煎服,每日一剂。主要适用于治疗糖尿病中晚期患者。阳明热甚口渴者加白虎汤、川连以清胃。泻火;阳虚加用金匮肾气丸,桂附可用至10g;腹胀加大腹皮;腹泻重用茯苓、泽泻,去生地,熟地减量;兼有高血压者加杜仲、牛膝;兼有冠心病者加栝楼、薤白、半夏。 祝谌予糖尿病中医治疗验方选 祝谌予教授是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奠基人之一,师承施今墨先生,主张对糖尿病进行分型辨证,强调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活血化瘀治法,认为糖尿病在临床虽可分为阴虚、血瘀、阴阳两虚、气阴两虚等型,但临床以气阴两虚多见。创立的降糖基本方在中医界具有很大影响。 方剂组成:黄芪、山药、苍术、元参、生地、熟地、丹参、葛根。 临床应用:阴虚型以一贯煎为主方;阴阳两虚型以桂附八味丸为主方;血瘀型以降糖活血方为主,药物组成:木香、当归、益母草、赤芍、白芍、川芎。若燥热或烘热,加黄芩、黄连;口渴欲饮,加知母、石膏;渴饮无度,加浮萍;多食明显,重用生地、熟地,加玉竹;全身瘙痒,加白蒺藜、地肤子;腰腿疼,加鸡

-中医辨证高血压

高血压发病的原因,一方面是伤于内,由于房劳伤肾、郁怒伤肝造成的肝肾阴阳亏损。一方面是伤于外,由于滥用抗生素、激素等导致寒凉药伤了阳气,邪气因此而内入,潜伏于三阴。因此,治疗高血压既要扶助阳气以治本,还要祛逐内伏的邪气以治标,简单地说,要扶正祛邪。 高血压的发病都与房事过度和生气郁闷有关。若要治愈高血压,必须在欲望和性情方面有所克制,认真遵守传统养生方法,才是根除疾病的法宝。在高血压初期,通过节制房事就可以将高血压治愈。那些只想靠医生治疗,自己不知持养的做法是非常幼稚的!服药期间绝对禁止房事,而且,将保养身体放在第一位。家庭琐事和工作必须放在第二位。治愈后也要节制房事两年。 高血压是可以完全治好的,但需要一定的时间,一定的条件,而决不是现在西医的治疗方法。用西医的观念与药物,目前尚无根治高血压的特效办法,现有药物只起抑制作用,那么你就得一辈子吃他的药。 西医发明的降压药物,是抑制浮阳的方法,这种方法一用就效,但一不用血压就上升。其实,这与抗生素治疗发烧是一样的,因为它根本没有从阳气上考虑,结果是仅仅是治标之法。急用还可以,真要治病则是万难了。那些想发明一种快速治愈或根除高血压药物的想法是不可能的。 中医认为肝左主升,因此多把高血压辨证为肝阳上亢,但按照镇肝潜阳来治效果也并不理想。其实,高血压不但但是一个左升的问题,还包括肺与大肠的右降的问题。因此治疗高血压要左右同时治疗。既要舒肝理气平肝,还要通利阳明。 高血压患者吃西药久了,大多已经损伤了真阳,肯定会有房事不举的表现。一方面是病的根本就是阳气不足,另一方面,大量的西医伤阳,加重了阳气的亏虚,导致越是吃药,病越重,越要加量吃药的恶性循环。从此病人进入万劫不复的深渊。所以,若要治愈高血压,必须补足真阳,使患者恢复性欲(这是补足阳气的证明),但必须禁止房事才能治愈。 六味地黄丸当前成了高血压病人的安慰剂,受电视广告影响,好象人人都是肾亏,人人都要吃六味地黄丸。岂不见有几个高血压病人吃这个药吃好了,还不是一直在吃,吃到最后还在吃。其实,这个药根本不补肾阳,反而偏补肾阴。没有阳气来气化阴精,光补阴只会越补阳气越虚。真要吃六味地黄丸,不如吃桂附地黄丸,还稍有效一些。因为方中有肉桂与附子扶阳,比单纯滋阴有效。 中医对于高血压的治疗,既要治标以降血压,又要治本以扶正,两个方面都要重视。如果血压较高,就需要先把血压降下来,以免形成中风。针灸方法非常有效,针下血压即降,是真正的治病而没有副作用的方法,远比西医药物降压高明。因为针灸是调动了身体的积极能动性去自我调整血压,也就是说,身体通过经络脏腑的功能调整,自动就可以把血压降下来,不需要外来力量帮助。一般取四关、鼻尖的素廖、曲池、足三里、风池等穴即可。但如果要巩固效果,需要一段时间的扶阳治疗。 对于偏于阴虚阳亢的高血压,需要扶阴与降阳同时进行。六味地黄丸可以扶阴,但需要引阳下潜才是治本之法。有人用桂附地黄丸,或者地黄饮子。其实,这样的高血压最好用引火汤,滋阴潜阳,降压效果明显。阴虚型的高血压治愈时间较长,有时长达一年至数年。对于偏于真阳虚于下,浮阳越于上的高血压,则需要从真阳上入手,以服用补脾肾之阳的药物进行治疗。比如可以用四逆汤、附子理中丸等,要点在于以恢复元气和脏腑功能为主,不要以恢复血压值为主。事实上,当前的高血压以肾阳不足为多见,就是虚寒证为多。此型的高血压治愈时间数月即可。对于阳虚型高血压,灸关元穴和中脘穴有奇效。重灸法可以使高血压降低,使低血压升高。因此,也可以用来治疗低血压。 高血压中后期,强调扶正袪邪。在服温补中药以扶助阳气的基础上,把潜伏的寒邪从三阴逼出三阳。一般用麻附细法,但需要在有经验的医生指导下进行。

脾瘅糖尿病前期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脾瘅(糖尿病前期)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糖尿病前期的门诊患者。 一、脾瘅(糖尿病前期)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脾瘅。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糖尿病前期(ICD-10编码:R73.004)。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中医防治指指南》(ZYYXH/T3.1~3.15—2007)。 (2)西医诊断:参照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脾瘅(糖尿病前期)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脾瘅(糖尿病前期)临床常见证候: 肝胃郁热证 气滞痰阻证 气虚痰湿证 阴虚气滞证 阳虚寒湿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脾瘅(糖尿病前期)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脾瘅(糖尿病前期)。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9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脾瘅(糖尿病前期)的患者。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

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其他因素(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感染、应激、放化疗后等)所导致的各种血糖升高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症状、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身高、体重、BMI、血压等人体测量学; (2)血常规、尿常规; (3)糖化血红蛋白; (4)糖耐量试验及胰岛素释放试验; (5)血脂、血尿酸、肝功能、肾功能; (6)心电图; (7)胸透或胸部X片。 2.诊断与鉴别诊断检查项目:胰岛细胞抗体、甲状腺功能、全段甲状旁腺激素、肾上腺功能、垂体功能、血浆醛固酮、血管紧张素、性激素等。 3.其他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尿微量白蛋白、24小时尿蛋白定量、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DIC初筛试验、肌钙蛋白、便常规、眼底检查、神经传导速度(或肌电图)、心脏超声、颈动脉彩超、下肢血管彩超、腹部B超、肌电图、动态血压、肢体动脉检查、骨密度检查、PPG指趾动脉检查、激光多普勒血流检查、动态心电图、彩色眼底照像、CT、MRI等影像学检查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肝胃郁热证:清肝和胃。 (2)气滞痰阻证:理气化痰。 (3)气虚痰湿证:补气化痰。 (4)阴虚气滞证:养阴理气。 (5)阳虚寒湿证:温阳化湿。 2.中药外治法 (1)中药穴位敷贴。 (2)中药熏洗。 3.针灸治疗。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辨证论治

糖尿病新世界2015年1月 ·临床应用· DIABETES NEW WORLD 糖尿病新世界 中医认为,糖尿病属于“消渴”的范畴,以多饮、多食、多尿、 乏力、消瘦或尿有甜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1]。糖尿病是继心血管疾病及肿瘤后又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非传染性疾病[2]。中医治疗可以明显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症状与病情,对于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并发症有着重要的作用。1历史沿革与发展 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范畴。而“消渴”又是临床上比较多见的疾病,备受历代医家重视。《黄帝内经》比较早的记载了此病,并有“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之论,其中《素问·奇病论》中提到:“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汉代张仲景的《金匮要略》对此有专篇讨论,记载有肾气丸、白虎加人参汤等。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论述其并发症。唐代《备急千金要方》对本病认识较前又有进步,《外台秘要》对消渴的临床特点做了明确的论述。从宋代开始用上中下三焦分型来指导该病的辨证论治。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刘完素在《三消论》中提出三消燥热学说。元代张子和《儒门事亲》说:“夫消渴着,多变聋盲、疮癣、痤痱之类”[3]。清代发展的特点则侧重治肺,对肾的病机地位也越来越重视,进一步阐述了命门火微不克蒸腾的病机。同时近代名医施今墨对本病有特别见解,不仅注重滋阴清热,而且主张健脾补气。 现代西医学也不断研究治疗糖尿病的方案,结合消渴的临床表现,主要指西医学的糖尿病。它如尿崩症等,如具有多尿、烦渴的临床特点,与消渴病有某些相似之处的也可以根据消渴病辨证论治。2病因病机 消渴病的病因比较复杂,先天禀赋不足是引起消渴病的重要内因。长期饮食不节,损伤脾胃,导致脾胃运化失职,长期积热,燥热伤津,津亏液少,引起消渴。情志失调,脏器郁而化火,灼伤津液而发消渴。房事过度,劳欲过度,肾精亏损,虚而化火,终致肾虚肺燥胃热而发消渴。消渴病变的脏腑主要在肺、肾、胃,以肾为关键,三脏虽有偏重,但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消渴的病机主要在于阴津亏损,燥热偏盛,而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两者相互影响,互为因果。肺主气,能够敷布津液,肺受燥邪,则敷布津液的功能受到限制,故直趋下行而小便频数量多;胃主腐熟水谷,脾主运化,为胃行其津液。脾胃受燥热所伤,胃火盛,脾阴亏,故口渴多饮;脾为后天之本,脾气虚不能运化水谷精微,故水谷精微顺小便而下行,故小便味甘;脾主肌肉,脾虚而肌肉不能充分感受濡养,故形体消瘦;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肾阴虚则火旺,故烦渴。3辨证分型3.1肾阴亏虚型 治法:补益肝肾,滋肾固本。方药:六味地黄丸加减。茯苓健脾 利湿;怀山药补脾,固摄精微;五味子、枸杞子、熟地黄等益精补肾;泽泻、丹皮清热泄火。阴虚火旺,五心烦热,失眠者可加知母、黄柏滋阴泻火;气阴两虚而伴困倦,气短乏力,舌质淡红者,可加黄芪、党参;尿量多而浑浊者,加益智仁等益肾缩尿。若烦渴,呼吸深快,唇红舌干,用生脉散加鳖甲、天门冬等育阴潜阳。3.2阴阳两虚型 治法:滋阴温阳。方药:金匮肾气丸加减。怀山药补脾,固摄精微;茯苓健脾利湿;山萸肉、五味子、枸杞子、熟地黄等益精补肾;附子、肉桂温肾助阳。身体困倦,气短乏力者,可加党参、黄芪补益正气;尿量多而浑浊者,加覆盆子、益智仁等益肾缩尿。3.3胃热炽盛型 治法:清胃泻火,增液滋阴。方药:玉女煎加减。麦冬、玄参、生地滋肺胃之阴;栀子、黄连、生石膏、知母清胃泻火;川牛膝引热下行,活血化瘀。大便秘结者,可用增液承气汤来润肠通便,待大便正常后再用玉女煎加减治疗。3.4气阴亏虚型 治法:生津止渴,益气健脾。方药:七味白术散加减。木香、藿香醒脾行气散津;葛根升清生津;白术、茯苓、党参、黄芪、甘草等健脾益气;麦冬、天冬养阴生津。气短汗多者,加山萸肉、五味子等敛气生津;腹胀食少加砂仁、鸡内金健脾助运;肺有燥热加黄芩、地骨皮等清肺。 3.5肺热津伤型 治法:清热润肺,生津止渴。方药:消渴方加减。黄连、知母、黄 芩清热降火;天花粉、生地、麦冬、葛根、藕汁生津清热,养阴增液。烦渴不解、小便频数,又见脉数乏力者,为气阴两伤,肺热津亏,可以选用玉泉丸或二冬汤。 4讨论 中医治疗消渴体现了整体观念,从辨证论治的角度出发,较西药可以更好地改善症状,降低药物对机体的二次伤害。有现代研究认为,中药提取物可通过抑制醛糖还原酶,通过抑制蛋白质非酶糖基化作用的方法[4],达到改善血液流变性等目标来降低血糖。但是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研究及治疗也存在部分问题,但是我们坚信,我们在“中西医并重,大力发展中医药”方针政策的指导下,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理论结合实践,可以借助西医先进的技术,相互补充,同时还要加大对中医中药降糖作用的药理研究。 [参考文献] [1]刘立文.中医治疗糖尿病用药规律及效果的分析研究[J].求医问药下 半月刊,2011,9(10):342. [2]李永华,韩裕璧.消渴中医治疗概述[J].中医药信息,2013,30(4):151-153. [3]周仲瑛.中医内科学[M].2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407-413.[4]马力行.中医药治疗糖尿病(消渴病)研究进展[J].中医临床研究, 2011,3(4):21-23. (收稿日期:2014-11-02)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辨证论治 陆永攀闫旭张希劲林建鹏杨冰山东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2011级,山东济南250014 [摘要]中医治疗可以明显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症状与病情,对于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并发症有着重要的作用。该研究首先回顾 了消渴这种疾病的历史沿革及发展,其次从病因和病基两个方面对该病进行了分析,最后将其辩证分为肾阴亏虚型、阴阳两虚型、胃热炽盛型、气阴亏虚型、肺热津伤型等5种类型。该研究还认为中医在治疗糖尿病上虽有优于西医的地方,但也有不足,应该中西结合,相互补充。[关键词]中医治疗;糖尿病;消渴 [中图分类号]R2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062(2015)01(a )-0119-01[作者简介]陆永攀,(1993-),男,山东青岛人,大学本科在读,中医学专业,山东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119

中医学对高血压的认识

中医学对高血压的认识 中医学中并无“高血压”病名,所以只能根据高血压所表现的症状来认识和进行辨证论治。高血压患者以头痛头晕,时发时止,耳鸣,心悸为特征,故属于中医学的“眩晕、头痛”等范畴。头痛、眩晕的记述首见于《内经》,《内经》中把头痛称为“首风”、“脑风”;《素问?五脏生成论》:“头痛巅疾,下虚上实”。《素问?方盛衰论》:“气上不下,头痛巅疾”为头痛辨证论治奠定了理论基础。《素问?至真要大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素问?标本病专论》“肝病,头目眩,胁支满”指出眩晕与肝脏关系密切;《灵枢?卫气》:“上虚则眩”,《灵枢?口问》“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指出眩晕的病因,病性和病位。之后也有很多著名医家对头痛眩晕有许多精辟的论述。如张仲景在《伤寒论》中论太阳、阳明、少阳、厥阴头痛,并提出治法和方药;李东垣补充了太阴和少阴头痛,并为分经用药奠定了基础;朱丹溪在《丹溪心法?头痛》云:“头痛多主于痰,痛甚者火多”,强调“痰与火”在头痛发病中的地位,他也提出“无痰不作眩”的观点,提倡在治疗上要用治痰为主,挟补气及降火药。明代张景岳在《内经》:“上虚则眩”的基础上提出了“下虚则眩”,他在《景岳全书?杂证漠?眩晕》中说:“头晕虽然属于上虚,然不能无涉于下。盖上虚者,阳中之阳虚也;下虚者,阴中之阳虚也”并认为眩晕的病机“虚者居其八九,

而兼火兼痰者,不过十中一二耳”。 高血压的中医分型 (1)、肝阳上亢 症状:眩晕耳鸣,头胀痛,烦劳恼怒则加剧,面部潮红,急噪易怒,少寐多梦,口苦,舌红苔黄,脉弦 (2)、痰浊中阻 症状:眩晕,头重如蒙,胸闷恶心,甚则呕吐痰涎,食少多寐,舌苔白腻,脉濡滑。 (3)、气血亏虚 症状:眩晕劳累即发,动则加剧,面色不华,心悸失眠,唇甲色淡;气短,疲乏懒言,饮食减少,舌淡,脉细弱。 (4)、肾精不足 症状:眩晕而见精神萎靡,少寐多梦,健忘、腰酸膝软、遗精、耳鸣。偏于阴虚者,五心烦热,舌红,脉弦细数。偏于阳虚者,四肢不温,形容怯冷,舌质淡,脉沉细无力。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

中医 肝胆 辨证施护

肝着辨证施护 (慢性乙型肝炎) 辨证施护 1、中医辨证属肝着.肝郁气滞型。施护如下:①保持病区环境安静幽雅。②患者保持充足睡眠和休息,不宜操劳,怡养精神,情绪乐观,精神愉快,避免劳倦。③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可多进食瓜萎、丝瓜、菠菜、茄子等疏肝解郁、行气止痛之品,以及柑橘、佛手、苡仁、萝卜、山药、扁豆等理气健脾食物,忌辛辣、刺激、肥甘厚味之品。 2、中医辨证属肝着.瘀血阻络型。施护如下:①嘱安心静养,适当活动,以助气血流通,减少疼痛。②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勿食过冷、过热、过硬之品,吞咽缓慢,防止络破出血,忌辛辣、刺激、肥甘厚味及坚硬之品。③汤药、饮食宜温服。 3、中医辨证属肝着.湿热蕴结型。施护如下:①病室保持安静、整洁,室温宜偏低。②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可多食荤荠、藕汁、西瓜汁、绿豆汤、冬瓜汤等清热祛湿,忌油腻、海腥、辛辣等。③中药宜偏凉服。 4、中医辨证属肝着.肝肾阴虚型。施护如下:①应注意休息,劳逸结合。②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可多食蔬菜、水果、瘦肉等清淡有营养的食物,进食瘦肉、大枣、母鸡、紫河车、鳖甲等补养阴血之物,忌辛辣、刺激、肥甘厚味之品。③汤药、饮食宜偏温服。 5、中医辨证属肝着.肝郁脾虚型。施护如下:①患者安居凉温适宜病室,保持空气新鲜、环境安静。②做好情志调护,减轻患者思想负担,嘱病人听音乐散步以调节情志,精神愉快、气机畅达则脾运有序。③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给予软食,宜进苡仁、萝卜、山药、扁豆等健脾食物,适当服用黄芪粥、党参粥、核桃粥等健脾之品,以及柑橘、佛手、萝卜等理气食物。少食甜食、糖类。忌辛热、酒及油腻之品。④中药汤剂偏温服。 6、中医辨证属肝着.脾肾阳虚型。施护如下:①安置患者于 在向阳温暖病室,安静幽雅,避免噪声,经常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病室温度保持在20℃以上,病室湿度保持在60%以上。②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给予软食,宜进苡仁、山药、扁豆、萝卜等健脾理气食物,适当服用黄芪粥、党参粥、核桃粥等健脾温中之品。少食甜食、糖类。忌生冷、油腻、煎炸、硬固及刺激食品。③中药汤剂浓煎热服。 7、中医辨证属肝着.正虚邪恋型。施护如下:①保持病区环境安静幽雅。②嘱患者不操劳,怡养精神,消除忧郁、紧张、激动等不良情绪,保持心情舒畅,怡情悦性以利康复。 ③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给予平淡食物,苡仁、萝卜、山药、扁豆及柑橘、佛手、瓜萎、丝瓜、菠菜、茄子等健脾理气之品,忌辛热、酒及油腻之品。④中药汤剂宜温服。 对症施护 ⑴有胁痛者,①针刺止痛,取穴内关、鸠尾、阳陵泉、太冲。 ②耳针止痛,取胆、交感、十二指肠穴以缓解疼痛症状。③给予神农护肝镇痛膏肝区贴敷。

中医治疗消渴症

中医治疗消渴症(包括糖尿病) 糖尿病属于中医的消渴症,在中国历代的医籍中都有论述,其内容十分丰富。如:《黄帝内经》中指出“五藏柔弱者,善病消瘅”即消渴症的发生与体质因素有关,又云“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指明此病因与嗜食肥甘有关。后汉张仲景《金匮要略》云:“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亦一斗,肾气丸主之”。另有高士宗语:按平脉篇云:肾气微,少精血,奔气上入胸膈,盖精血少,则气逆往上奔,故曰柔弱者必有刚强,谓五脏之精质柔弱而气反刚强,就是柔者愈弱,而刚者愈刚强,刚柔之不与也。朱永年也说过:有五脏之消瘅,有肌肉之消瘅。五脏之消瘅,津液内消而消渴也。肌肉之消瘅也,肌肉外消而消瘦也,盖因内者必及于外,因于外者必及于内也,形体为五脏外内之相合也。以上所举沧海一粟,但已经为消渴症奠定的完整的理论基础,而在治疗上常用的中药就有百味之多。以上简述只就是为了说明中医治疗消渴症(包括糖尿病)的历史源远流长,只就是古代没有“糖尿病”这个病名,中医学将具有多饮、多食、多尿,久则身体消瘦或尿有甜味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病症称为“消渴”,而消渴症包括糖尿病。 糖尿病不就是消渴症,而消渴症包括糖尿病。 现代中医学将糖尿病称为消渴病,实际上这种认识就是错误的,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的范畴,在此不做论述。 辨证论治就是中医治疗消渴症的精髓,远至宋代,上、中、下三焦分型论治“消渴”的格局即已形成,并由此产生了“三消”分治的辨治方法。即

“渴而多饮为上消;消谷善饥为中消;渴而便数有膏为下消。”有肺燥、胃热、肾虚之别。“三消”分治大体如下: 一,上消:治宜清热润肺、生津止渴。方药用:黄连、生地黄、花粉、天冬、麦冬、藕汁、姜汁、知母、甘草、人参。 二,中消:治宜清胃泻火,养阴增液。方药用:石膏、知母、元参或玄参、麦门冬、大黄、芒硝、生地、熟地、牛膝。 三,下消:治宜滋阴固肾。方药用:山药、山萸肉、生地、仙灵脾、黄芪、地骨皮、人参、鹿茸、肉苁蓉、鸡内金、五味子、黄柏、泽泻、 栀子、茯苓。 四,若伴有血瘀者可加用丹参、山楂、桃仁等。 随着中医学不断发展,现代中医学对消渴症的认识越来越深入,“三消”分治的观点已逐渐被脏腑辨证的理论所代替,使之更加符合临床实际。根据消渴病的病因病机分三期论治: 一期,为消渴病前期。消渴病尚未形成,但有可能发展为消渴病。该期的主要病机特点就是“阴虚”。形成阴虚的原因主要就是禀赋有亏、贪食甘美、过度安逸,可表现为阴虚肝旺、阴虚阳亢、气阴两虚。一期病人多有形体肥胖、头昏乏力、口甜等症状,但因尚未化热,所以往往没有消渴病“三多一少”的典型表现。 二期,为消渴病期。此期消渴病已经形成,但尚未出现并发症。此期的病机特征就是“阴虚化热”,即病人在一期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而成,加之情志不舒、肝气郁结,或因外邪侵袭,或因过食辛辣燥热,或因劳累过

中医辩证高血压(课件)

中医辩证高血压高血压发病的原因,一方面是伤于内,由于房劳伤肾、郁怒伤肝造成的肝肾阴阳亏损。一方面是伤于外,由于滥用抗生素、激素等导致寒凉药伤了阳气,邪气因此而内入,潜伏于三阴。因此,治疗高血压既要扶助阳气以治本,还要祛逐内伏的邪气以治标,简单地说,要扶正祛邪。 高血压的发病都与房事过度和生气郁闷有关.若要治愈高血压,必须在欲望和性情方面有所克制,认真遵守传统养生方法,才是根除疾病的法宝。在高血压初期,通过节制房事就可以将高血压治愈。那些只想靠医生治疗,自己不知持养的做法是非常幼稚的!服药期间绝对禁止房事,而且,将保养身体放在第一位。家庭琐事和工作必须放在第二位.治愈后也要节制房事两年。......感谢聆听 高血压是可以完全治好的,但需要一定的时间,一定的条件,而决不是现在西医的治疗方法。用西医的观念与药物,目前尚无根治高血压的特效办法,现有药物只起抑制作用,那么你就得一辈子吃他的药。 西医发明的降压药物,是抑制浮阳的方法,这种

方法一用就效,但一不用血压就上升.其实,这与抗生素治疗发烧是一样的,因为它根本没有从阳气上考虑,结果是仅仅是治标之法。急用还可以,真要治病则是万难了。那些想发明一种快速治愈或根除高血压药物的想法是不可能的。......感谢聆听 中医认为肝左主升,因此多把高血压辨证为肝阳上亢,但按照镇肝潜阳来治效果也并不理想。其实,高血压不但但是一个左升的问题,还包括肺与大肠的右降的问题。因此治疗高血压要左右同时治疗。既要舒肝理气平肝,还要通利阳明。 高血压患者吃西药久了,大多已经损伤了真阳,肯定会有房事不举的表现.一方面是病的根本就是阳气不足,另一方面,大量的西医伤阳,加重了阳气的亏虚,导致越是吃药,病越重,越要加量吃药的恶性循环。从此病人进入万劫不复的深渊.所以,若要治愈高血压,必须补足真阳,使患者恢复性欲(这是补足阳气的证明),但必须禁止房事才能治愈。......感谢聆听六味地黄丸当前成了高血压病人的安慰剂,受电视广告影响,好象人人都是肾亏,人人都要吃六味地黄丸。岂不见有几个高血压病人吃这个药吃好了,还不是一直在吃,吃到最后还在吃。其实,这个药根本不补肾阳,反而偏补肾阴。没有阳气来气化阴精,

中医护理干预及辩证施护在糖尿病康复中的应用探讨

中医护理干预及辩证施护在糖尿病康复中的应用探讨 发表时间:2016-03-29T11:23:01.347Z 来源:《健康世界》2014年21期供稿作者:马平李尊奉侯纪玲[导读] 山东省莱芜市中医医院中医护理干预及辩证施护可明显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康复效果。 山东省莱芜市中医医院山东莱芜 271100 摘要:目的评价中医护理干预及辩证施护在糖尿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21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06例,对照组维持原来的基础治疗,体重正常或消瘦者服用格列吡嗪片,体重肥胖或超重者服二甲双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降糖生津汤(主要药物:桑白皮12g,桑葚10g,天花粉12g,五味子10g,地骨皮12g)。水煎服2次,合并煎液400ml,一日分2次口服。4周为1疗程,两组均观察2个疗程。同时给予中医护理及辨证施护。结果两组康复效果比较:治疗组取得显效率62.26%,总有效率94.34%;对照组取得显效率42.45%,总有效率78.30%,x2检验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生活质量比较:治疗组治疗后KPS评分提高率61.32%;对照组治疗后KPS评分提高率43.39%;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该研究方案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中医护理干预及辩证施护可明显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康复效果。关键词:2型糖尿病;中医护理干预/辨证施护;康复效果 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变化以及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糖尿病的发病率迅速上升,成为影响我国居民健康的重要疾病,目前我市糖尿病患者的并发症多,糖尿病的治疗控制效果不佳[1]。由于糖尿病是终身性疾病,一旦发病必须坚持终身综合性治疗,病情控制的好坏与患者对综合性治疗干预的依从性密切相关,直接影响患者健康和生活质量,因此,积极地护理与防治,降低发病率及有效的控制慢性并发症,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9月~2013年9月间,经过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21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06例,男58例,女48例;对照组106例,男56例,女50例。治疗组、对照组年龄分别为(49.89士1 2.39)岁和(5 3.34±10.38)岁;病程分别为( 4.07±1.1)年和(3.76±51.56)年;空腹血糖分别为(12.27士2.17)mmo1/L和(12.73±3.31)mmo1/L。以上资料经统计学处理,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全部患者维持原来的基础治疗。两周末测定血糖、血脂等指标。 1.2.1对照组治疗对照组维持原来的基础治疗,体重正常或消瘦者服用格列吡嗪片,体重肥胖或超重者服二甲双胍。口服二甲双胍片,一次30mg,一日3次,格列吡嗪片,一次 5mg,一日3次。 1.2.2治疗组治疗(1)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降糖生津汤(处方组成:桑白皮12g,桑葚10g,天花粉12g,五味子10g,地骨皮12g,葛根10g,黄连12g,苦瓜12g,潘石榴12g)。水煎服2次,合并煎液400ml,一日分2次口服。4周为1疗程,两组均观察2个疗程。 1.3疗效标准按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的疗效标准[2]。显效:治疗后症状基本消失,空腹血糖<7.2mmol/L (130mg/L),餐后2h血糖<8.3mmol/L(150mg/d1)。或血糖较治疗前下降30%以上,尿糖(十)。有效: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空腹血糖<8.3 mmol/L(150mg/d1),餐后2h血糖<10.0mmol/L(180 mg/d1)。或血糖较治疗前下降10%以上,尿糖(++)。无效:治疗后症状无明显改善,血糖下降未达上述标准。 1.4生活质量评定:根据Karnofsky(KPS)评分评估,以治疗后较治疗前增加>10分为提高,减少>10分为下降,变化<10分为稳定。 1.5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结果以均数士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x2)检验。 2.中医护理 2.1情志调护怡情养性:情志失调、五志化火与消渴病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2]。患病后,患者容易产生紧张、恐惧、焦虑情绪,对治疗和康复不利,因此护理人员以和善可亲的举止调节医护环境与气氛,稳定病人情绪,鼓励患者正确对待生活和疾病,引导病人进行积极的自我心理调节,通过心理调适,情志舒畅愉快,则气机调畅,气血和平,经脉通利,有利于扶助正气,促进疾病早日康复。 2.2辨证施护对照组按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护理。治疗组按以下中医辩证施护。目前,糖尿病的中医分型尚无全国统一的标准。消渴分为阴虚燥热型、气阴两虚型、阴阳两虚型、气虚血瘀型[3]。 2.2.1肺胃燥热表现为烦渴多饮,喜冷饮,多食善饥,急躁易怒、怕热心烦、溲赤便数,舌红苔少,脉玄数,当滋阴清热,此症临床最多。护理上对多饮多尿者每天记录水分进出量。多食易饥者应控制饮食,饮食应以清淡略带凉性食品为宜,忌辛辣烟酒等助热生火刺激之品,保持大便通畅。 2.2.2气阴两虚典型的多饮多尿多食症状不明显,口咽干燥,倦怠乏力,自汗盗汗,气短懒言,口渴喜饮、五心烦热、心悸失眠,舌体胖大。治以益气养阴生津。药用生麦片和增液汤加味,也可用玉液汤、玉泉丸调摄。忌辛燥坚硬食品,保持大便通畅。还应畅情志,和气血。护理上注意休息,避免过度疲劳。根据体力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经常观察患者的视力、皮肤及全身症状,定期测血压,注意并发雀盲、白内障、痈疖、眩晕等症。一旦发生,应结合有关病症护理。 2.2.3阴阳两虚面色黧黑,耳轮干枯,畏寒肢冷,腰酸腿软,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舌体胖嫩,舌苔白,脉沉细无力。治宜育阴温阳,补肾活血。忌生冷瓜果,注意保暖,及时增衣助阳。避御寒邪,枸杞子、鲜生地黄煎汤代茶饮,适当进食芡实、核桃、猪腰等补肾之品。以休息为主,严重者卧床休息。观察病情变化,防止酮症酸中毒、水肿的发生。 2.2.4气虚血瘀症见乏力神疲、纳差、脘疲气短、动则汗出、唇舌色暗、手足麻木、苔薄白、脉细无力,指导患者慎起居,避风寒,少食辛辣耗气之物,多食山药、枸杞子、西洋参等补气之品,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 3.结果

糖尿病中医辩证施治)

糖尿病中医辩证施治 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的范畴。消渴是以多饮、多食、多尿、身体消瘦为特征的一种疾病。消渴之名,首见于《黄帝内经》。东汉著名医家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将消渴分为三种类型:渴而多饮者为上消;消谷善饥者为中消;口渴、小便如膏者为下消。 中医认为,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欲过度、素体虚弱等因素均可导致消渴。该病的病机特征是阴虚燥热,以阴虚为本,以燥热为标,且两者互为因果:燥热甚者则阴虚越甚,阴虚甚者则燥热越甚。消渴的病变部位在肺、胃和肾,而以肾脏的病变为重。如果患者肺燥阴虚,津液失于滋润,则会出现口干舌燥、烦渴多饮的上消症状;若患者胃热炽盛,腐熟水谷的能力过盛,则会出现多食易饥的中消症状;若患者肾虚精亏,不能约束小便,则会出现尿频量多、尿浊如脂膏的下消症状;若患者兼有肺燥、胃热与肾虚的因素,则会同时出现多饮、多食、多尿等症状。 糖尿病的病程较长,该病患者的病情常常日久不愈,最终会因气阴两伤而合并出现其他病变。例如,患者若肺燥阴伤,可合并肺痨等病症,若肾阴亏耗,肝失滋润,可合并雀目、内障、耳聋等病症,若燥热内炽,蕴毒成脓,可合并疮疖、痈疽等病症,若阴虚燥热,炼液为痰,痰阻经络,可合并中风偏瘫或胸痹心痛等病症,等等。 在临床上,根据中医理论可将糖尿病分为肺热津伤型、胃热炽盛型、肾阴亏损型和阴阳两虚型。那么,对各型糖尿病应如何进行治疗的呢? 一、肺热津伤型糖尿病 该型糖尿病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以口渴多饮为主,并伴有口干舌燥,随饮随渴,尿频量多,舌红少津,苔薄黄而干,脉数等。治疗此型糖尿病应以清热润肺、生津止渴为主,可选用《丹溪心法》中的消渴方(可加减)。其方药组成是:生地、花粉各18克,黄连、荷梗(藕秆)各10克,沙参、麦冬各15克,藕汁、姜汁、蜂蜜各适量。每日一剂,用水煎服。患者若因肺热津伤而致气阴两亏则可选用具有益气养阴、生津止渴功效的玉泉丸。其方药组成是:人参10克,黄芪25克,花粉、葛根、麦冬、茯苓各15克,炙甘草6克;患者若肺热炽盛则可选用具有清热泻火、益气生津功效的白虎汤加人参汤(可加减)。其方药组成是:石膏30克,知母9克,粳米15克,炙甘草3克,人参、黄连各6克。患者若烦渴的症状减轻可继续服用消渴方进行治疗。 二、胃热炽盛型糖尿病 该型糖尿病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以多食易饥为主,且伴有口渴、尿多、形体消瘦、大便燥结、舌红苔黄、脉滑数有力等。治疗此型糖尿病应以清胃泻火、养阴增液为主,可选用《景岳全书》中的玉女煎(可加减)。其方药组成是:石膏30克,熟地黄24克,麦冬、牛膝各9克,知母、黄连、山栀子各6克。每日一

糖尿病的辨证施护

糖尿病的辨证施护 【摘要】糖尿病是以高血糖、高血脂、高粘倾向为主要标志的全身慢性代谢性疾病。中医认为糖尿病属于消渴范畴,临床以多饮、多食、多尿、消瘦为主要特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发病率逐年增高。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对糖尿病患者除实施一般护理外,还根据患者的病因病机,临床特点及证型分类实施辩证施护。 【关键词】糖尿病;消渴;辨证护理 1 病因病机 1.1 先天禀赋不足,脏腑柔弱 先天禀赋不足,五脏虚弱,尤其是肾脏素虚,与本病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因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内舍元阴元阳。元阳推动、激发脏腑、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元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故肾在消渴发病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济生方》曰:“消渴之疾,皆起于肾”。 1.2 饮食不节,积热伤津 长期过食肥甘,醇酒厚味,辛辣香燥炙煿之品,损伤脾胃,致脾胃运化失司,积热内蕴,化燥伤津,消谷耗液,脏腑经络皆失濡养发为消渴。 1.3 情志内伤,郁火伤津 长期情志不遂,如郁怒伤肝,肝气郁结,郁久化火,火热炽盛,不仅上灼胃津,下耗肾液,而且肝之疏泄太过,肾之闭藏失司,则火炎于上,津液泄于下,三多之症随之而起,发为消渴。另外,心气郁结,郁而化火,心火亢盛,致心脾精血暗耗,肾阴亏损,水火不济,亦可发为消渴。 1.4 房劳过度,肾精亏损 房室不节,纵情色欲,肾精耗伤,虚火内生,上蒸肺胃,“火因水竭而益愈烈,水因火烈而愈干”,以致阴虚燥热,发为消渴。《备急千金要方·消渴篇》说:消渴由于“盛壮之时,不自慎惜,快情纵欲,极意房中,稍至年长,肾气虚竭……此皆由肾气虚耗故也”。 以上四种因素常相互作用,先天禀赋不足易为饮食、情志、劳欲所伤,情志失调最易化热伤阴。糖尿病其基本病机是阴虚燥热,阴虚、燥热又往往互为因果,由于阴虚而热甚,热甚更伤阴,阴虚阳亢迁延日久,阴损及阳,以致阴阳两虚,故临床上可见阴阳俱虚表现。

中医辨证治疗高血压

中医辨证治疗高血压 中医认为,高血压发病的原因,主要是伤肾、郁怒伤肝造成的肝肾阴阳亏损,所以治疗疾病的同时,患者还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一个好心情。 标本兼治是中医治疗高血压病的基本原则,治疗方法可分为治标、治本两大类;另外,中医讲究辨证,在标本兼治的原则基础上,根据每个不同患者实际情况,辨证用药。 一、标本兼治法则 (一)治“标”法则 治标法则针对高血压病的表象,缓解高血压病的症状,一般用于高血压病早期的治疗,也可贯通于该病的各个阶段。可以单独应用,但常与治本法则联用。治标法则主要包括如下几种: 平肝潜阳法:平熄肝阳,缓解高血压病交感神经亢奋的症候群,用于肝阳上亢型。常用的方剂有天麻钩藤饮、龙胆泻肝汤等。 祛痰化湿法:平肝化痰,和胃化湿。适用于痰湿阻络型,尤其是偏于肥胖者,常用方剂有半夏白术天麻汤。 宁心安神法:此法以宁心安神为主,必要时可佐以重镇安神之晶。适用于高血压病早期患者,在其他

症型中出现心悸不宁等兴奋之症时亦可选用。常用方剂有天王补心丹、知柏地黄丸、朱砂安神丸等。 活血化瘀法:扩张血管,改善血液黏滞度,改善血小板功能,类同于高血压病应用钙通道阻滞剂等扩张血管药物的作用。适用于高血压病血瘀症。常用方剂以血府逐瘀汤为代表,可加用丹参、泽兰等活血化瘀之品。 (二)治“本”法则 主要是调治阴阳,使之平衡。 滋补肝肾法:适用于肝肾阴亏而致肝阳上亢型,以阴虚为主的高血压病,多见于高血压病中晚期。常用方剂为六味地黄丸、一贯煎等。 阴阳两补法:主治阴阳两虚,适用于长期高血压病者,多为高血压病晚期,常用方剂为大补元煎、济生肾气丸等。 调摄冲任法:适用于更年期妇女,常用方剂为二仙汤。 二、具体中医辨证治疗与药用方法 风火上扰型:眩晕耳鸣,头痛且胀,每因烦劳或恼怒而头晕、头痛加剧,少寐多梦,口苦,舌红,脉浮弦。 药用天麻钩藤饮加减:天麻15克,钩藤20克,

消渴病肾病中医护理(精)

消渴病肾病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症候要点: (一早中期: 1.气阴虚血瘀证(气虚证、阴虚证、血瘀证同见:神疲乏力,腰膝酸软,四肢困倦, 气短声低,平素易感,口燥咽干,五心烦热,心烦失眠,或午后低热,尿频色黄,或有浮肿,或视物模糊,或有胸痛,或有肢体麻木疼痛,或有半身不遂,肌肤甲错,自汗、盗汗,尿频量多,口渴欲饮,大便偏干,舌质暗红,或舌暗红体瘦,舌苔薄黄或少苔,脉沉细或数。 2. 阳气虚血瘀证(气虚证、阳虚证、血瘀证同见:神疲乏力,心悸气短,自汗易感,夜尿频多色清,或有浮肿,腰膝冷痛,畏寒肢冷,阳萎早泄,或视物模糊,或有胸痛,或有肢体麻木疼痛,或有半身不遂,肌肤甲错,手足背冷凉,大便溏稀,舌体胖大,舌质暗淡,有齿痕,舌苔白或灰腻水滑,脉沉细无力 3. 阴阳俱虚血瘀证(气虚证、阴虚证、阳虚证、血瘀证同见: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口干咽燥,腰膝冷痛,夜尿频多,或有浮肿,怕冷怕热,阳萎早泄,妇女月经不调,或手足心热而手足背冷凉,或视物模糊,或有胸痛,或有肢体麻木疼痛,或有半身不遂,肌肤甲错,大便时干时稀,舌体胖大,舌质暗淡,或暗红,有齿痕,舌苔白或黄腻,或灰腻,脉沉细无力。 (二晚期: 1.气阴虚血瘀湿浊证(气虚证、阴虚证、血瘀证、湿浊证同见:神疲乏力,面色苍黄,口燥咽干,双目干涩,乏力体倦,头晕心悸,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心烦失眠,多饮尿频,或尿少浮肿,皮肤瘙痒,灼热干燥,或小腿抽筋,呕恶吐酸,烧心,爪甲色淡,或视物模糊,或有胸痛,或有肢体麻木疼痛,或有半身不遂,肌肤甲错,爪甲色淡,舌暗红,或暗淡,舌体瘦,苔薄黄腻,脉沉细或数。 2.气虚血瘀湿浊证(气虚证、阳虚证、血瘀证、湿浊证同见:神疲乏力,面色苍白无华,体倦懒言,畏寒肢冷,头晕心悸,视物模糊,腰膝冷痛,腹胀喜暖,恶心呕吐清水,大便

糖尿病的辨证施护

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 2.3 2组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比较(见表3) 表3 2组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比较(例)组别 例数 满意满意度(%) 实验组908897.78对照组90 78 86.67 注:χ2 =7.745, P <0.01。3讨论 3.1 手术患者术前普遍存在着焦虑,并随着手术的日益临近而 逐渐升高 [6] ,具有急于了解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的迫切心情, 随着手术临近,表现为焦虑、恐惧,伴有血压升高、心率加快,有些患者甚至入手术室后因紧张出现血压持续增高现象而导致暂停手术。所以对患者作好术前访视、有针对性地予以心理疏导,是至关重要的工作 [7] 。手术对每一个患者都存在着紧张和恐 惧, 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使之积极配合手术是治疗成功的关键。加强手术室护士对手术患者术前访视,可使患者以最佳状态迎接手术,在围术期护理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表1测试结果显示,实验组的焦虑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而且两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实验组的心理状态优于对照组,而此效果正是术前访视的结果。3.2 表2结果显示通过进行术前访视,手术室护士耐心细致的讲解使患者掌握更多的信息,应对术中可能遇到的不适,自觉遵循医嘱,不遵医行为明显减少,可较好地配合医护人员,有助于麻醉的顺利实施,使手术得以顺利进行。3.3 表3的比较结果显示,通过术前访视,可以增进护患感情交流, 使患者感到被尊重、被关心,在感情上得到安慰,获得较多满足感和安全感,对护士产生较强的信任感,融洽了护患关系,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提高。同时也可减少或避免医疗纠纷 的发生。 3.4 术前访视为手术室护士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了机会。术前访视的过程本身就是手术室护士将医学知识综合应用于患者手术护理的实践过程。随着医学知识的普及,大多数患者希望了解手术情况,担心术中疼痛及手术效果,要解决患者的这些问题,要求护士必须掌握扎实的医学知识,并且采取相应措施促进患者心身康复。深入坚持开展术前访视能督促护士不断学习,拓宽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同时,通过术前访视,护士对患者情况及手术方案有了全面的了解,配合起工作来有的放矢,使工作质量有了很大提高。 参 考 文 献 1翁玲.术前访视对择期手术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研究[J ].中国现代医生, 2007,24(12):20 22.2解忠丽,牟秀芳,张荣珍,等.整体护理在手术室的实施与体会[ 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6):64 65.3袁风銮,徐芳萍,郑映红.试述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5,16(3):338 339. 4阳涛.手术室开展整体护理对缓解患者焦虑程度的探讨[J ].当代护士,2011,4:83 84 5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 ].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1999:194 204.6 刘喜梅,魏新,梁涛,等.术前访视对心脏手术患者术前焦虑程度影响的研究[J ].解放军护理杂志,2002,19(2):11 12.7 肖正荣.术前访视对妇科手术患者心理应激反应的影响[J ].当代护士,2007,5:63 64 (本文编辑:王 萍 邹 健) 工作单位:523018 东莞 广东省东莞市人民医院高压氧科 李伟媚:女,中专,主管护师收稿日期:2012-05-04※中医药护理 糖尿病的辨证施护 李伟媚 陈小清翟洁卿 摘要 总结了糖尿病的病机、护理方法,列举了临床上常见的不辨证,概括糖尿病护理中的同病异护、异病同护,提出辨证施护的必 要性及重要性,认为糖尿病的护理应将中医理论与护理学进行紧密结合。关键词:糖尿病;辨证施护;中医;护理中图分类号:R2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6400(2013)03-0088-03 辨证施护是在现代护理学“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和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产生的,根据患者的身心需要提供适合患者的最佳护理 [1] 。辨证施护采取同病异护、异病同护的护 理方法已经逐步得到认可,然而目前还未形成一套规范完整、疗效确切的护理方案。本文就糖尿病的护理谈一下辨证施护。1糖尿病复杂的病机及护理方法1.1 糖尿病复杂的病机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物质极大丰富, 竞争压力不断增强,人们的精神心理、环境、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和习惯的变化对人体及内分泌系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现代糖尿病的发病与临床表现发生了很大改变,演变产生出了许多新的变化与特点。从糖尿病的发病和临床表现来看,传统关于 ·88·TODAY NURSE ,March ,2013,No.3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