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从水,空气,生物,土地四个方面因素描述你心中的理想家园

从水,空气,生物,土地四个方面因素描述你心中的理想家园

从水,空气,生物,土地四个方面因素描述你心中的理想

家园

在我心中的理想家园,水、空气、生物和土地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下面我会结合这四个方面来描述:

1. 水:理想家园的水资源应该充足且清洁。我希望能有一条自然流动的清澈河流或湖泊,供人们用来饮水、洗浴以及娱乐活动。我想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再利用,通过采集雨水、废水处理等方式来确保水的可持续利用。

2. 空气:我希望在我的理想家园中,空气是清新的,没有污染物和有害气体的存在。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会采取措施保护周边的生态环境,例如保护森林、推广使用清洁能源等,同时加强环境监测和减少工业排放。

3. 生物:在我的理想家园中,生物多样性丰富,各种植物、动物和昆虫共存并形成一个生态平衡的系统。我会鼓励居民采用有机农业和自然耕作的方式种植食物,减少对化学农药和杀虫剂的使用,以保护生物多样性。

4. 土地:理想家园的土地应该是肥沃的,并且用来种植大量的食物和植物。我希望有广阔的农田和花园,提供新鲜的有机食物,同时采用可持续的农业方法,保护土壤质量,防止土地退化和水土流失。

综上所述,我的理想家园应该有充足清洁的水资源,清新的空气,丰富的生物多

样性以及肥沃的土地。这些因素将共同构成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系统,为居民提供健康、宜居的环境。

2013年湘教地理选修Ⅳ:第四章第一节学业水平达标

1.人居环境中最基本的两个系统是() ①自然系统②人类系统③社会系统④居住系统⑤支撑系统 A.①⑤B.②③ C.③④D.①② 答案:D 2.健康的人居环境是() A.绿地面积足够大B.广场足够宽敞 C.软硬环境有机结合D.出行方便、安全可靠 答案:C 3.按居住地类型划分,甲、乙、丙分别是() A.居住组团居住小区居住区 B.居住小区居住区居住组团 C.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 D.居住小区居住组团居住区 解析:选A。住宅区按居住人口规模划分为三个等级,居住组团―→居住小区―→居住区,规模越来越大。 4.如果某房地产开发商计划在某地建设一小区,应规划哪些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①商业②服务业③公共停车场④公园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④ 解析:选A。公园属公共绿地。 5.读某市《城乡总体规划》中的部分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至2020年,街道绿化普及率、达标率分别达到95%和80%以上。中心城区道路绿化将形成“一带二轴四环七线”,而城区外围则组成绿团“保护”绿城,从而实现“加快建设中国绿城,塑造城市品牌”的目标,把“联合国人居环境奖”抱回来。 (1)如果你是评价者,你将从哪些方面评价该市的人居环境? (2)如果你是一个房地产开发商,投资决策的基本依据是什么?说出你的理由。 (3)如果你是某小区的设计者,你将怎样规划住宅区的公共绿地? 解析:第(1)题,评价人居环境时要从软、硬环境两个方面进行。第(2)题,地理区位是投资者决策的关键因素之一。第(3)题,公共绿地是供全体居民休闲娱乐的场地,是住宅区的基本用地之一。 答案:(1)城市人居环境评价的基本内容包括城市人居硬环境和人居软环境评价两个方面。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健康的土地》教案设计

16.健康的土地 【教材分析】 《健康的土地》是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理想的家园》的最后一节课,学生在认识了洁净的水域、新鲜的空气、多样的生物是构成理想家园的三部分后,进而认识到健康土地也是理想家园重要的组成部分,从而对这四部分知识进行一个整合,综合去考虑怎样建设理想家园。 本课引导学生关注土地的健康这一重要话题,认识到人类活动对于土地健康的破坏性,将这一话题作为理想家园的一个重要方面来加以讨论。全课设计了四个活动。第一个活动,通过健康的土地与被污染的土地之间的对比,认识到土地健康的重要性。第二个活动,通过阅读资料,引导学生关注垃圾治理对于土地保护的意义。第三个活动,带领学生进入更广泛的生活情境,提出保护土地的切实可行的做法,由“厨余垃圾减量行动”为例,让学生经历经由调查、分析等过程提出解决方案的过程。第四个活动,通过转盘策略,让学生综合本单元讨论的各方面因素——水域、空气、土壤、生物,概括地构想理想家园的样貌。 【学情分析】 对于六年级的孩子来说,在经历了整个小学阶段关于水资源、空气、动植物、土壤以及生物与环境等知识的学习后,是时候对这些知识进行一个综合,去讨论怎样建设理想家园这样较为复杂的问题了。但学生的知识比较零散,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可以有效地把洁净的水域、新鲜的空气、多样的生物等相关知识整合在一起。本节课通过阅读垃圾治理与土地保护的关系,调查厨余垃圾产生的原因,创造一份行动方案等活动帮助学生进入真实的问题情境中,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与既有做法相互比较,拿出解决方案,帮助学生由表及里、由分到合地去研究,最终建立一个整体性的认知。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垃圾治理与保护土地的关系。 2.知道水、空气、土壤、生物之间会相互影响。 科学探究目标 1.通过正反例对比,举出3-5个例子说明土地健康对生物、对人类的重要性。 2.考察生产和生活,举例说明我们可以为保护土地做什么。 3.通过玩“家园”转盘、画图等活动,完整地归纳概括理想家园的样子。 科学态度目标 认识到土地质量的好坏对生物的健康的影响。

第四单元知识点2022-2023学年六年级科学下册单元复习讲义(苏教版)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重点知识清单 第四单元理想的家园 13. 洁净的水域 知识点1 我们可以从颜色、气味、透明度、漂浮物、水生生物、水中气体等方面观察、对比,来区别洁净的水域和被污染的水域。 知识点2 造成水域污染的原因:直接排放工业废水;直接排放生活污水、粪便;农药、化肥等随着雨水流入水域;随意向水体倾倒固体垃圾等。 知识点3 被污染的水对人类健康的危害:被污染的水中所含的病原微生物会引发各种传染病,如痢疾:水中的有害物质会导致人体中毒。被污染的水还会导致水生生物死亡,污水灌溉会影响灌区农作物的生长,影响植食动物的健康。人食用这样的农作物以及动物的肉、奶后会致病。 知识点4 污水会通过地表径流和地下水进入水城。固体废弃物会随着雨水冲刷和地表径流进入水域。 知识点5 去除水域中的固体废弃物常用的方法:打捞.沉淀、过滤等。 知识点6 雨污分流是指将雨水和污水分离,各用一条排水管道的排污方式。这种方式可以直接收集利用雨水,减少污水处理厂的处理水量,提高处理效率。

14.清新的空气 知识点1 清洁新鲜的空气环境会让人体感觉舒适,污浊的空气中含有大量有害物质,会刺激人体的感官,产生很多不适反应,如刺眼、刺鼻、咳嗽、恶心等,危害身体健康。 知识点2 研究汽车尾气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实验方法: ①准备两盆品种相同、生长旺盛的植物,分别放进一个大塑料袋里。 ②在一个袋里充入空气,另一个袋里充人汽车尾气,扎紧袋口。确保每天分别充人足够的空气和汽车尾气。 ③把两盆植物放在同一地点的向阳处,按时浇同样多的水。连续5天观察它们的生长变化。 实验结果:装在充入空气的塑料袋中的那盆植物长势正常;装在定期充入汽车尾气的袋中的植物出现树叶变黄、掉落等情况。 实验结论:汽车尼气中含有很多有害物质,这些有害物质通过植物的呼吸作用、水等进入植物体内,影响植物生长。 知识点3 净化空气的方法:植树造林;治理机动车尾气,多环保出行;禁止焚烧垃圾;控制道路扬尘污染等。 15.多样的生物 知识点1 地球上有着众多不同的生态环境,每个生态环境中都生活着许多物种,同一物种又有着许多个体差异,这些统称为生物多样性。 知识点2 环境的改变会影响雀鸟的食物来源,但是无论环境怎么变化,总有一些雀鸟会获取食物存活下来。正是因为存在个体差异,才确保这一物种能够延续。

新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期末检测卷

新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期末检测卷 一、填空。(每空2分,共20分) 1.土地、太阳能、水、森林、地热等自然资源,在较短时间内能再生或再循环,被称为()。 2.在自然界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植物叫();以植物或其他动物为食的动物叫();还有一类生物专门以动植物残骸、垃圾甚至 粪便为食,它们代谢的物质又可以被植物吸收,成为植物重要的营养来源,这类生物被称为()。 3.大多数植物可以自己制造“食物”,它们利用()的能量,以叶子吸收的二氧化碳和根吸收的水为原料,生产出糖类和()这就是()。 4.风能资源总储量非常大,风能的利用方式主要是()。 5.其他条件相同,太阳能小车光电板受光面积越()小车的运动速 度越快。 6.()是指将雨水和污水分离,各用一条排水管道的排污方式。 二、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内,每题2分,共30分) 1.下列物品不具有动能的是()。 A.龙卷风 B.燃烧的蜡烛 C.泥石流

D.静止的小车 2.我们开窗透气利用的传热方式主要是()。 A.热传导 B.热辐射 C.热对流 D.无法判断 3.下列关于电磁铁与磁铁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电磁铁和磁铁的南北极都不能改变 B.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不能改变 C.断电后电磁铁仍有磁力 D.电磁铁的南北极和磁力都可以改变 4.四川大熊猫栖息地成为全球最大、最完整的大熊猫栖息地的原因不包括()。 A.海拔高、气候寒冷 B.人类活动多 C.植被茂密且种类繁多、竹类资源丰富 D.水资源丰富 5.如果大量捕杀青蛙,将会导致的后果是()。 A.粮食增产

B.害虫增多,粮食减产 C.没有任何影响 D.以青蛙为食物的动物增多 6.下列行为会破坏生态平衡的是()。 A.植树造林 B.退耕还林 C.过度放牧 D.保护野生动物 7.我们制作的生态瓶就是一个生态系统,它们都是由()组成的。 A.动物、植物 B.阳光、空气、水 C.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 D.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 8.为波浪、潮汐和风力发电提供条件的是()资源。 A.海洋 B.气候 C.森林 D.动物 9.解决能源短缺的根本方法是()。

2023新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理想的家园》教材分析

2023新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材分析 第四单元理想的家园 单元设计意图 1.本单元主题的提出 地球是人类生存的家园。这个家园的完好程度,对生物的生存,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了解一些环保举措,对于现代公民来说,是参与很多公共话题讨论的重要知识基础与决策依据。 本单元之所以以“理想的家园”为主题,是基于以下三点考虑:一是价值确立,旨在引导学生建立“理想的家园”这一价值目标,对于究竟怎样的家园才是理想的家园建立自己的标准。所谓心中有目标,手上才有行动。二是现实省思,构想“理想的”和反思“现实的”相联系,深入现实世界,学生才能看清当下的严峻现实,通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理想和现实之间架设桥梁。三是行为选择,就是让学生思考、决定自己应该为建设理想的家园做些什么。我们固然可以从科学技术的角度对环境问题作出改变,但是最根本的改变还是在人的意识和行为本身。只有树立环境保护的理念,从每一个人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理想的家园才能成为现实。 对于六年级的孩子来说,在经历了整个小学阶段关于水、空气、动植物、土壤以及生物与环境等知识的学习后,是时候对这些知识进行综合,去讨论怎样建设理想的家园这样较为复杂的问题了。但是,对这一复杂问题还是要做必要的梳理,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因此,本单元将“家园”分解为水域、空气、生物、土地等四个方面,将“理想的”相应地具象为洁净的、清新的、多样的、健康的四个具体的标准,帮助学生由表及里、由分到合地去研究,最终建立整体性的认知。 本单元在内容的编写上,体现了苏教版科学教材所秉持的理念:一是强调真实情境和复杂问题。通过阅读、调查、制作模型等活动,引导学生进入真实的问题场景,分析问题,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与既有做法相比较,拿出解决方案。二是强调高阶思维的运用。运用分析性思维去探究原因、理解危害;运用批判性思维去反思人类在环境保护上的得与失、功与过,应该担负的责任;运用创造性思维去解决问题,共同寻找治理环境污染的办法。 2.本单元对《课程标准》的落实 (1)本单元通过一系列动手、动脑活动,落实《课程标准》高年段的课程目标。 科学知识:

第四单元《理想的家园》知识点归纳总结(知识清单)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整理 第四单元理想的家园 1.水域污染是怎么形成的? (1)直接排放工业废水。 (2)直接排放生活污水、粪便。 (3)农药、化肥等随着雨水流入水域。 (4)随意向水体倾倒固体垃圾。 2.被污染的水是如何危害人类健康的? (1)被污染的水中所含的病原微生物会引发各种传染病,如痢疾;水中的有害物质会导致人体中毒。 (2)被污染的水还会导致水生生物死亡,污水灌溉会影响灌区农作物的生长,影响植食动物的健康。人食用这样的农作物以及动物的肉、奶后会致病。 3.实验:模拟污水和固体废弃物从陆地进入水域。 实验方法: (1)在托盘的一侧铺一层湿泥土,在上面滴10~20滴食用色素,然后铺一层泥土作为表层土,再在最上面撒一些泡沫屑。 (2)将托盘装泥土的一侧垫高,把另一侧放在另一个托盘里。 (3)往泥土中慢慢倒水,观察发生的现象。 实验说明: (1)含有食用色素的水代表的是污水。 (2)泡沫屑代表的是地面的固体废弃物。

实验注意: (1)不要选用有害的物质代替食用色素进行实验。 (2)在装置中铺上泥土后可以稍微压实,防止泥土在倒水的过程中被大量冲走。(3)倒水的速度要掌握好,速度太慢很难观察到泡沫屑被冲走,速度太快会把大量的泥土冲走。 实验现象: 来自土壤的污水和地面的固体废弃物慢慢地进入了水域。 实验交流: 来自土壤的污水和地面的固体废弃物是怎样进入水域的? (1)污水会通过地表径流和地下水进入水域。 (2)固体废弃物会随着雨水冲刷和地表径流进入水域。 如何去除水域中的固体废弃物? 根据实验现象反向思考,我们可以想到去除水域中的固体废弃物常用的方法,包括打捞、沉淀、过滤等。 5.滇池是云南省最大的淡水湖,风光秀丽,碧波万顷。每年冬季,成千上万只红嘴鸥在此过冬,成为一大景观。 6.造成滇池污染的原因是什么? (1)城市规模扩大,导致入湖的污染物迅速增多。 (2)围湖造田、直接向湖中排放生活污水。 7.人们是通过哪些途径和方法治理滇池的? 治理周边水污染源、实施雨污分流、从外流域引水、控制水面交通、生态清淤等。 8.雨污分流是指将雨水和污水分离,各用一条排水管道的排污方式。这种方式可以直接收集利用雨水,减少污水处理厂的处理水量,提高处理效率。 9.治理水域污染的方法一般包括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 10.常见的治理水污染的方法主要有: (1)雨污分流,既可以降低污水处理厂处理水量,又可以有效降低水域污染情况发生。(2)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通过污水处理厂进行净化,这是防治水域污染的主要方法。(3)采用改革工艺,减少甚至不排废水,或者降低有毒废水的毒性。 (4)尽量采用重复用水及循环用水系统,使废水排放减至最少或将生产废水经适当处理后循环利用。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课时作业本生物深圳专版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课时作业本生物深圳专版 全文共3篇示例,供读者参考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课时作业本生物深圳专版1 一、画龙点睛 1.“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说明是生物界中的普遍现象;“龙生九子,各有不同”,说明是生物界的普遍现象。 2.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做。 3.引起变异的原因,首先决定于基础的不同,其次与也有关系。 4.单纯由环境引起的变异,如果没有影响到遗传物质基础,就遗传给后代。 5.“世界杂交水稻之父”是院士。 二、慧眼识珠 1.从产奶量不同的奶牛中培育出高产奶牛主要是通过什么方法( ) a.人工选择 b.自然突变 c.改良饲料 d.改善环境 2.“南橘北枳”所描述的变异,其形成原因是( ) a.气温的差别 b.染色体畸变 c.基因突变 d.人为因素 3.下列各项中,属于变异现象的是( )

a.同一穗玉米种子的后代植株有高有矮 b.同一母猪生下的'一窝猪崽都是黑色 c.大豆叶片和小麦叶片在形态上不一样 d.鸟的后代与哺乳类的后代有很大的区别 4.一块玉米地里出现了几株白化苗,不久它们就死掉了,这是因为( ) a.幼苗的遗传物质发生了变化 b.幼苗生长的地方缺少无机盐 c.幼苗生长的地方缺少水分和无机盐 d.幼苗生长的地方光照不足 三、明辨是非 1.各种相对性状都是通过变异产生的。( ) 2.生物所出现的变异都有利于它自身的生存。( ) 3.如果没有能遗传的变异,就不会产生新的生物类型。( ) 4.人为地影响某种生物,该生物不会产生变异。( ) 5.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始材料。( ) 课后沟通 实验探究 下列图表是关于花生种子(有吉林省品种和山东省品种)的长轴的测量数值。根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

2023年日照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生物试题

2023年日照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生物试题 全文共3篇示例,供读者参考 年日照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生物试题1 一、画龙点睛 1.“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说明是生物界中的普遍现象;“龙生九子,各有不同”,说明是生物界的普遍现象。 2.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做。 3.引起变异的原因,首先决定于基础的不同,其次与也有关系。 4.单纯由环境引起的变异,如果没有影响到遗传物质基础,就遗传给后代。 5.“世界杂交水稻之父”是院士。 二、慧眼识珠 1.从产奶量不同的奶牛中培育出高产奶牛主要是通过什么方法( ) a.人工选择 b.自然突变 c.改良饲料 d.改善环境 2.“南橘北枳”所描述的变异,其形成原因是( ) a.气温的差别 b.染色体畸变 c.基因突变 d.人为因素 3.下列各项中,属于变异现象的是( )

a.同一穗玉米种子的后代植株有高有矮 b.同一母猪生下的'一窝猪崽都是黑色 c.大豆叶片和小麦叶片在形态上不一样 d.鸟的后代与哺乳类的后代有很大的区别 4.一块玉米地里出现了几株白化苗,不久它们就死掉了,这是因为( ) a.幼苗的遗传物质发生了变化 b.幼苗生长的地方缺少无机盐 c.幼苗生长的地方缺少水分和无机盐 d.幼苗生长的地方光照不足 三、明辨是非 1.各种相对性状都是通过变异产生的。( ) 2.生物所出现的变异都有利于它自身的生存。( ) 3.如果没有能遗传的变异,就不会产生新的生物类型。( ) 4.人为地影响某种生物,该生物不会产生变异。( ) 5.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始材料。( ) 课后沟通 实验探究 下列图表是关于花生种子(有吉林省品种和山东省品种)的长轴的测量数值。根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每课重点知识

第四单元理想的家园 13 洁净的水域 知识清单必背 1.水域污染的主要原因:直接排放生活污水、粪便;直接排放工业废水;农药、化肥等随着雨水流入水域;随意向水体倾倒固体垃圾。 2.被污染的水中所含的病原微生物会引发各种传染病,如痢疾;水中的有害物质会导致人体中毒,被污染的水还会导致水生生物死亡,污水灌溉会影响灌区农作物的生长,影响植食动物的健康。人食用这样的农作物以及动物的肉、奶后会致病。 3.去除水域中的固体废弃物常用的方法,包括打捞、沉淀、过滤等。 4.造成滇池污染的原因是由于城市规模扩大,导致入湖的污染物迅速增多,再加上围湖造田、直接向湖中排放生活污水等原因,致使滇池水质迅速恶化,富营养化严重。 5.治理滇池的途径和方法:人们采取多样化的水污染治理措施,如治理周边污染源、实施雨污分流、从外流域引水、控制水面交通、生态清淤等。 6.雨污分流是指将雨水和污水分开,各用一条管道排放并进行后续处理的排污方式。

7.雨污分流便于雨水收集利用和集中管理排放,使污水处理厂减少处理水量,提高处理效率。 8.治理水域污染的方法一般包括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探究活动必会 做一个模型,研究污水和固体废弃物是怎样从陆地进入水域的。 现象:往泥土中慢慢倒水后,带有食用色素的水和泡沫粒进入了另一个托盘中。 结论:污水会通过地表径流和地下水进入水域。固体废弃物会随着雨水冲刷和地表径流进入水域。 活动手册参考 一、把可能造成水域污染的原因写在框里。 二、调查你所在城市的水域污染情况及治理方法。

我对保护水域的建议:制定相关规定,定期清理等。

14 清新的空气 知识清单必背 1.清洁新鲜的空气环境会让人体感觉舒适,污浊的空气中含有大量有害物质,会刺激人体的器官,产生很多不适反应,如刺眼、刺鼻、咳嗽、恶心等,危害身体健康。 2.雾霾是雾和霾的组合词。霾是由空气中的灰尘、烟尘和一些有毒的化学物质等微粒组成的。雾和霾虽然是两种不同的天气现象,但常常同时出现。 3.空气中的PM2.5,即粒径在2.5微米以下的可吸入颗粒物,是形成霾的主要原因。因其颗粒小,故能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其在空气中含量(浓度)越高,代表空气污染越严重。 4. PM2.5主要来自汽车尾气、扬尘、工厂排放的废气,煤炭、秸秆和木柴等燃烧产生的烟尘等。PM2.5携带大量病菌、重金属、有机污染物,可以直接被人体吸入肺部,并聚集在呼吸道、肺泡,甚至进入血液,引发哮喘、支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进而损害人体健康。 5.应对雾霾的方法。 (1)在雾霾比较严重时,尽量不要出门。如果必须要出门,需戴好口罩,做好防护措施。 (2)制定相关法律法规,限制工厂废气和汽车尾气的排放。

2022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教案

14.清新的空气 【课标落实】 1.本单元通过一系列动手、动脑活动,落实《课程标准》高年段的课程目标。 科学知识: 了解生物的生存条件和生物的多样性;认识人类与自然资源的关系,知道地球是人类应当珍惜的家园。 科学探究: 能基于所学的知识,通过观察、实验、查阅资料、调查、案例分析等方式获取事物的信息。 能基于所学的知识,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得出科学探究的结论,判断结论与假设是否一致。 能基于所学的知识,采用不同的表述方式,用科学小论文、调查报告等方式,呈现探究的过程与结论;能基于证据质疑并评价别人的探究报告。 科学态度: 表现出对事物的结构、功能、变化及相互关系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 在尊重证据的前提下,坚持正确的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认识到人类、动植物、环境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依存关系,了解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人类活动会对环境产生正面和负面的影响,自觉采取行动,保护环境。 2.本课学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生命科学领域”“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的高年段要求。 15.3人类生存需要防御各种灾害,人类活动会影响自然环境。 ·说出人类不合理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举例说出人类保护环境的举措,能够针对现实环境问题提出适当建议。 10.5 生活习惯和生存环境会对人体产生一定影响。 ·列举噪音、雾霾、污水等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养成环保意识。 12.4 自然或人为干扰能引起生物栖息地的改变,这种改变对于生活在该地的植物和动物种类、数量可能产生影响。 ·认识到人与自然环境应该和谐相处。 ·认识到保护身边多种多样的生物非常重要。

【教材分析】 《清新的空气》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4单元《理想的家园》的第三课时。通过一年级下册第3单元《空气》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空气的存在及颜色、状态、气味等特征;通过四年级上册《空气的性质》的学习,认识了空气占据空间,空气能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等性质。因此空气对学生来讲是一种非常熟悉的物质。作为讨论理想家园的一个重要方面,本课引导学生关注空气的污染与保护问题,特别是因人为原因所造成的空气污染与治理。 全课由四个活动组成。第一个活动,通过将清新的空气环境与污浊的空气环境进行一个对比,让学生认识到良好的空气环境对于人与生物的重要性。第二个活动是有关雾霾知识的资料学习,让学生了解到雾霾是什么、怎样形成的以及有什么危害。第三个活动,通过指导学生做一个简单的检测空气中灰尘的实验,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看似干净的空气中其实存在很多污染物。第四个活动,针对此前学习所得,引导学生讨论应对雾霾的方法,以及可以为净化空气做些什么。 【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近六年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对事物有了一定的认识基础,乐于动手,善于操作。但学生表现欲望变差,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 对于六年级学生,空气是一种非常熟悉的物质,本课引导学生关注空气的污染与保护问题,特别是人为原因所造成的空气污染与治理。我们既要结合课程知识和能力目标,又要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联系学生实际的生活经验,引导并让学生能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提出自己感兴趣并能探究的问题,并且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知道良好的空气环境对于生物的重要性。 2.描述清新的空气是什么样的,指出污浊的空气有什么危害。 3.通过阅读资料指出雾霾是什么,针对雾霾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对策。 科学探究: 1.能用对比实验的方法,研究汽车尾气对植物的影响。 2.通过检测空气污染物的实验,判断周围的空气是否受到了污染。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