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湖北省2018届高三4月调考语文试题(原卷版)

湖北省2018届高三4月调考语文试题(原卷版)

湖北省2018届高三4月调考

语文试题

本试题卷共10页,22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在中国古代,“伦理”实际上是建基于“礼”这一宗法等级的人际关系及其秩序之上的。

一般说来,“伦理”是一种人与人的关系及其秩序。但在古代,这种“关系”有其特殊的内容:一是

指君与臣、父与子、兄与弟、夫与妻以及朋友之间具有双向义务的关系,也就是双方各以对对方的义务而

成为“伦理”关系。所谓“慈”“孝”“良”“恭”“仁”“忠”“惠”“顺”“信”等则是诸种双向义

务的规范形式;二是指这种双向义务关系的构成以亲情、友情为纽带和基础,所谓“君臣关系”则是“父

子关系”的延伸。第三,除了“朋友”一伦,其他以亲情为纽带的关系都不是平等的,而是有上下尊卑等

差的,体现了传统“伦理”既亲亲又尊尊的宗法等级性特点。由此可见,“伦理”作为一种“关系”的实

体存在,不是任意的。没有血缘亲情关系就不构成家庭伦理,没有友情关系就构不成朋友伦理。但在中国

古代,虽有血缘亲情关系,如没有上下、尊卑之别,也不构成“伦理”关系。传统“伦理”的这种结构,

其实就是“礼”。而正是这样一种“礼”制型定了人与人的关系和秩序,即所谓“伦理”。

中国古代社会之“伦理”,首先是指具有宗法性的“家庭”“家族”,由之而延伸为一个等级有分的

社会关系及其秩序,借用黑格尔的话也就是一个“伦理实体”。而正是这样的“伦理实体”,规定了处于

这一宗法伦理实体的各个角色的各种规范形式的道德义务,从而成为宗法“道德”的基础。朱熹注释孔子

“志于道”说:“道,则人伦日用之间所当行者是也。”而能行“道”(义务或规范)就是“有德”。可

见,研究中国传统道德,首先要从人际等级关系结构入手。这里的“人”只是作为“伦理”中的一个角色,

而不是独立的、孤立的个人。这就是说,等级有分的人际关系规定了处于不同等级地位的人的角色义务,

而行为符合角色义务要求的就是“有德”。但这里所说的“有德”是指行为之符合“伦理”所规定的规范

要求,而真正之有“德”,还在于得之于“心”。朱熹正是在这一意义上,认为“德者,得也;得其道于

心而不失之谓也”。所以,“道德”的重点在于“德”——德性、品德。有道德或有德,不是形式的,而

是内心中稳定的德性。因而,为了尽自己所应尽的角色义务而有“德”,就应正心、诚意、修身,这才有

了道德修养问题,才有了道德践履问题。作为伦理关系中的一个角色而有德,因而通过“修身”而达到“身修”,也就能“家齐”;“家齐”而后能“国治”“天下平”。就是说,伦理角色之“有德”也就稳固了

“伦理”关系,稳固了“礼”的社会结构和秩序。

这样,据“伦理”而论“道德”;为有“德”而论心性修养;通过修养心性而“成人”;“成人”而

后“家齐”“国治”“天下平”,一个“各安其分”“各得其宜”即“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宗法

等级伦理由此而“和”,达到古人所梦想的“国泰民安”。而为了论证“伦理”的合理性和崇高性,以及

论证成就德性的可能性和现实性,于是就有了“天人合一”“心性之辨”“义利之辨”“和同之辨”等道

德哲学,从而形成了古典中国伦理学的基本的理论进路、理论构架和话语体系。

(摘编自朱贻庭《伦理与道德之辨》)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伦理”是指在“礼”制统领之下建立起来的一种人与人的关系及相应的秩序。

B. “伦理”不是任意的,是一种“关系”的实体存在,没有亲情与友情构不成伦理。

C. “道德”要讲究德性和品德,具体来说是指行为符合“伦理”所规定的规范要求。

D. “道德”与“伦理”关系紧密,“道德”的建立既得之于“道”,更得之于“心”。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把“关系”作为论证的要素之一,阐释了传统“伦理”的具体内涵。

B. 文章举朱熹注释孔子“志于道”的论述,意在表明能行“道”就是“有德”。

C. 文章以“修身”而达到“身修”为立论依据,并由此引申出尽义务的问题。

D. 关于伦理与道德之辨,文章从“伦理”谈起,论及“道德”,再辩证阐述。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传统“伦理”有亲亲又尊尊的宗法等级性,呈现出看重等差而轻忽平等的特点。

B. 传统“伦理”建立在宗法伦理实体的基础上,规定了各个社会角色的相应义务。

C. 伦理角色只要“有德”,就会正心、诚意、修身,就能使社会结构和秩序稳定。

D. 古人梦想的“国泰民安”试图通过伦理道德的建立而实现,这对今天仍有借鉴意义。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最美丽的姑娘

蓝月

兵经常会做梦,梦见炮火纷飞,梦见恶狼哀嚎,但是梦得最多的是一位美丽的姑娘。姑娘梳着乌黑的发辫,身材玲珑,脸如满月,一双眼睛像星星一样明亮。兵觉得姑娘是他这辈子看见的最美丽的姑娘。

姑娘不仅美丽,还非常的善良。这位善良的姑娘救了兵的命。

那还是兵当兵时候的事情。

是一个滴水成冰的冬日。飞雪漫天,兵在山间急急穿行,为了能在天黑前赶回部队,兵走了一条山里的近道。猛然间,兵的本能感到了危险的气息,是狼的气息。果然,兵看到了两双阴冷凶残的狼眼紧盯着他……兵有枪,但枪膛里只剩一颗子弹,这是最后的保命屏障。

兵被迫改变了方向,一个多小时过去,天已经暗下来,狼开始步步紧逼,缩小包围圈。兵的衣衫已经被冷汗湿透,彻骨的寒冷和饥饿让兵腿脚发软,他知道,狼就等着他倒下。

突然,有闪闪烁烁的微弱灯光从树丛缝隙透过来,有灯光就说明有人!兵心里顿时升起了希望,拼出最后的力气,举枪瞄准,随着一声爆响,一头健硕的灰狼中弹倒地,兵迅速扑向灯光的方向。

一幢石头小屋出现在兵的视线里。

有人吗?开开门,有狼追我!兵拼命捶打木门。门吱嘎开了,伸出一只手,把兵拽进了屋里。接着,门死死地拴上了。

兵一松劲,只觉得眼前一黑,就软倒了。等他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躺在暖烘烘的炕上。屋里炉火劈啪作响,兵不敢乱动,眼睛看向炉火的地方,他看到了一位美丽的姑娘,姑娘梳着乌黑的发辫,身材玲珑,脸如满月,一双眼睛像星星一样明亮,令兵一下子想到了家乡的栀子花,洁白、丰盈、清香……这位像栀子花一样的姑娘正在烤着兵身上的衣服,是姑娘救了兵一命。

兵临走时,回头看了看姑娘,姑娘也正望着他。姑娘泪光一闪,问,你还会回来吗?兵说如果我能活着回来,我就来找你。兵头也不回地走了,他听到背后姑娘喊,你一定活着回来,我等你。

兵没敢应,兵的部队马上就要上前线,上前线,生死未卜,不能耽误了姑娘。

战场上,兵很勇猛,姑娘的那声喊就像护声符一直伴随着他,虽然负伤累累,最终凯旋而归。

兵真想立马飞去姑娘那,可是……兵看着自己的残腿犹豫了,兵在战争中失去一腿。犹豫再三,兵默默流下了眼泪,对不起,你一定会找到比我更好更适合的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