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全国重点高中名师精编教案_《苏轼词两首》导学案

全国重点高中名师精编教案_《苏轼词两首》导学案

全国重点高中名师精编教案_《苏轼词两首》导学案
全国重点高中名师精编教案_《苏轼词两首》导学案

《苏轼词两首》导学案

教学参考

1207 1106

《苏轼词两首》导学案

【学习目标】朗读并背诵这两首词,通过品评、分析、鉴赏,感受词人抒发的情感。

【学习方法】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

1、反复诵读,揣摩体会蕴含的思想情感。

2、找准切入点:(1)从题目入手——找准题眼;( 2)从入手——知人论世;(3)从内容入手——明字意、明典故;(4)从手法入手——分析艺术手法,赏析艺术特色。

《念奴娇·赤壁怀古》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积累相关文学常识。

2、诵读、背诵、尝试默写。

3、反复诵读,感受苏词的豪放风格。

【课前自学】

一、文学常识积累

1、简介:

“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蛾眉共比高。”

诗中“三父子”即文学史上著名的“三苏”

(、、)。

苏轼(1036—1101),字,号,四川眉山

人,代文学家、书画家。苏轼才情奔放,诗词文均有独到成就,特别是在词作创作上大胆创新,开创了派词。有“苏黄”(黄庭坚)、“欧(欧阳修)苏” 、“苏辛”(辛弃疾)”之说。

(三苏:苏洵、苏轼、苏澈。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豪放派词)

2、写作背景:

宋神宗年间,苏轼因反对新法,屡遭贬谪。元丰三年春被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实则等于充军。被贬黄州期间,生活困难,极度苦闷,却又是他创作丰富、成就突出的时期,尤以“两赋”(前后《赤壁赋》)“一词”(《念奴娇·赤壁怀古》)最为著名。诗人政治上的不幸却成就了文学上的大幸。

现代著名学者余秋雨在《苏东坡突围》中这样评价:“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结果——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马上就要产生了。”

3、词牌、题目

《念奴娇·赤壁怀古》中“ ”是词牌名,题目是

“”。词牌限定词的格式(字数、句数、押韵、平仄等),题目表明词的内容或范围。

(念奴娇词牌名“赤壁怀古”是题目)

二、自主诵读,读准字音,把握大意

1、给加点字注音:

羽扇纶巾()樯橹()()一尊还酹江月()

(guān)( qiánglǚ)(lèi)

2、解释下列词语:

风流人物:杰出的英雄人物。

故垒:旧营垒。

雄姿英发:姿容雄伟,英气勃发。

樯橹:

一尊:

酹:【课堂探究】

1、有感情地齐读全词,把握词的感情基调,感受词的豪放风格。

诵读感知:这首词历来被视为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作,应读

得,表现出对历史上这场战争的和对英雄

的。

2、学生以多种形式展示诵读并尝试背诵默写。

【当堂检测】

1、、从下列说法中选出正确的一项:()

A.“大江东去”中的“大江”指长江;“长河落日圆”中的“长河”指黄河。

B.“故国神游”一句中,“故国”指旧国,旧地,即今天的中原地区。

C.“卷起千堆雪”和“樯橹灰飞烟灭”两句都运用了比喻修辞格。

D.“羽扇”“纶巾”都是古代武将的装束。

3、默写填空:

(1)大江东

去,,。

(2),,卷起千堆雪。

(3),小乔初嫁

了,。[来源学,科,网]

(4),谈笑

间,。

(5)人生如梦,。

《念奴娇·赤壁怀古》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把握词的内容,理解词中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2、了解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感情与壮志未酬的苦闷,正确理解“人生如梦”的思想情绪。

【课堂诵读赏析】

1、听名家范读。

2、学生朗读

读中赏

在读中赏(1):学生集体有感情地朗读全词一遍,了解大意。

在读中赏(2):男生集体朗读,思考讨论:从章法上说,词的上片侧重写景、叙事,下片侧重抒情。本词的上片中,你认为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所见

所想

在读中赏(3):女生集体朗读,思考讨论:下片主要写词人的回忆和感慨,他忆的是什么?慨的是什么?

所忆

所慨

赏中读

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我们已初步感受了苏轼的豪放词风,那么,你最喜欢

词中的哪一句?为什么?(学生自由发挥,边赏边读,见仁见智)在赏中读(1):“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在赏中读(2):“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三句中哪几个字用得非常妙,思考为什么极力描绘这些景象?

【课堂探究】

1、苏轼为何仰慕周瑜?在描写周瑜的才华和功勋前,为何要插入“小乔初嫁了”这一细节?能否谈谈你的看法?

2、探讨“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中体现的情感是消极的还是积极的。(学生讨论:见仁见智)

【课堂小结】

本词融、、为一体,从描绘古战场的雄奇景色入手,赞一代儒将周瑜的丰功伟绩,抒发个人的、的感慨。结尾处“人生如梦”的感慨使迅速从失意中排解出来,表达苏轼特有的情怀。

【课堂背诵】

有感情地试背全词。

《定风波》

【学习目标】

1、继续学习古诗文的诵读技巧并能背诵、默写这首词;

2、感受苏轼豁达豪迈的精神之美。

【课前自学】

1、注音

同行()吟啸()一蓑烟雨()料峭

()

2、字词释义

已而:

芒鞋:

吟啸:

全国重点高中名师精编教案_《求谏》学案

《求谏》学案 教学参考 1223 0758 《求谏》学案 学习目标: 1 、积累重要词语(“寻”“理” “信” “遇” )的含义,提高在语境中推知词语含义的能力 2、搜集整理古今异义词(“颜色”“举措”“相遇”),提高文言文翻译能力 3、翻译文中重要句子,掌握文言文翻译技巧。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给画横线的句子注音 俨肃()谏诤()鲠议()王珪()刍荛 () 不讳()丧乱()属文()芜词()诋诃 () 愆过()纂组()怖慑()罄其狂瞽() 二、解释画横线词语的含义 第1段: 1、太宗威容俨肃 2、必假颜色 3、冀闻谏诤 4、必藉忠臣 5、臣下钳口 6、卒令不闻其过 7、寻亦诛死 8、公等每看事有不利于人 第2段

1、幸诸公数相匡救 2、冀凭直言鲠议 3、纳刍荛 4、太宗称善 5、诏令自是宰相入内平章国计 6、预闻政事 第3段 1、自古帝王多任情喜怒 2、朕今夙夜未尝不以此为心 3、岂得以人言不同已意,便即护短不纳? 第4段 1、恒恐上不称天心 2、下为百姓所怨 3、但思正人匡谏 4、欲令耳目外通,下无怨滞 5、又比见人来奏事者 6、所以每有谏者,纵不合朕心,朕亦不以为忤 第5段 1、自知者明,信为难矣 2、如属文之士、伎巧之徒 3、人君须得匡谏之臣,举其愆过 4、常念魏征随事谏正,多中朕失,如明镜鉴形,美恶必见 5、因举觞赐玄龄等数人勖之 第6段 1、昔舜造漆器,禹雕其俎 2、雕琢害农事,纂组伤女工 3、首创奢淫,危亡之渐 4、漆器不已,必金为之 5、比见前史,或有人臣谏事 三、写出下列多义词的含义 寻 1、虞世基等,寻亦诛死 2、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完整版)《苏轼词两首》导学案答案

高二语文YW—2015—02—002 《苏轼词两首》导学案 编写人:张晓灿审核人:高二语文组编写时间2015—9—14 班级组别组名姓名 [学习目标] 1、了解豪放词的风格特点,提高古典诗词的阅读鉴赏能力。 2、了解苏轼的生平和思想,了解词的写作背景。 3、引导学生通过对比赏析,体会词的不同的妙处和作者含蓄深刻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难点] 1.引导学生通过对比赏析,体会词的不同的妙处和作者含蓄深刻的思想感情。 2.了解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理解其“人生如梦”的思想感情。感受苏轼的旷达洒脱、豁达坚韧、积极乐观地面对人生的情怀。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嘉佑二年。与弟苏辙中同榜进士。因与当权派政见不和,屡被贬官,甚至在1079年被人告发作诗讽刺新法而被捕入狱,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苏轼是北宋杰出的文学家、书法家。其文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爽,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合称“苏辛”,对后代很有影响。书擅长行、楷,既取法前人,又自创新意,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可以说,他的诗、词、文所表现的豪放气概及独特的艺术风格代表了当时文学的最高成就。[背景介绍] 《念奴娇》:本词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七月,是苏轼游览黄冈城外赤鼻矶后所作。被贬斥到黄州任团练副使的苏轼,身感年岁渐老,事业功名未有所成,郁郁于心,观景顿生种种联想。 《定风波》:这首记事抒怀之词作于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丰五年)春,当时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的第三个春天。词人与朋友春日出游,风雨忽至,朋友深感狼狈,词人却毫不在乎,泰然处之,吟咏自若,缓步而行。 【学习过程】 1、自主预习(给加点字注音) 故垒.lěi羽扇纶.巾guān樯橹 ..huá fà公瑾.jǐn ..qiáng lǔ早生华发 还酹.江月lèi吟啸 ..yín xiào料峭.qiào蓑.衣suō萧瑟.sè2、《念奴娇》前三句历来被人们称道,有谁说说它的好处在哪里? “大江东去”是写赤壁的衬景,用以起兴。“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怀古”的点题,“浪”怎能冲洗千古风流人物呢?显然是作者的感情在起作用,使无数杰出人物在诗人的视野里都如滚滚长江水一去不复返,为下文写“三国周郎赤壁”埋下伏笔,这是先替“赤壁”造声势,替“三国周郎”出场烘托气氛。由江水的流逝想到岁月的无情,引发历史想象,非常自然。我们知道,孔夫子早就有“逝者如斯夫”的嗟叹。 这三句写景和抒情议论结合得天衣无缝。给人强烈的感情冲击,并产生对历史和人生的思索。 3、“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在全词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这一句承上启下。“江山如画”是从眼前景色得出的结论。江山如此秀美,人物又是一时俊杰之士。这长江、这赤壁,岂不引起人们怀古之幽情?于是便引出下面一大段抒情。 4、词的上阕写景,下阕则写出了作者心中的“周瑜”,这与苏轼想要传达的情感有什么样的联系?

全国重点高中名师精编教案_《局部的完善》精编教案

《局部的完善》教案 教学参考 0905 1042 《局部的完善》教案 学习目标 1、通过分析例文,了解造成中心模糊的原因。 2、通过分析例文,了解造成材料的适当与不足的原因 3、通过分析例文,了解造成局部思路紊乱与重复的原因。 学习重点 了解局部性失误的几种情况 学习过程 导读 一、话题探究 俗话说“会做文,还不如善改文.”,古人又说“世人著述,不能无病”(魏?曹植《与杨祖德书》),“改之又改,方成无瑕之玉”(宋代张炎《词源》),修改文章,是提高写作的重要手段。上一节课,我们通过对文章整体的调整对文章进行进一步完善,这节课我们学习如何对文章进行局部的完善。下面大家阅读话题探究《北京火车站》,找出错误并进行修改 思路点拨:这是一个说明语段,介绍的是一个建筑物,用的是定点写景的方法(在固定的地点进行观察、描绘景物的方法),需要遵循空间顺序。大家先画出关键词,所谓关键词就是车站大楼各部位的名称,还要注意代词、关联词语,这些都对句子的衔接起一定的作用,是合理安排语序的指路牌。找到的关键词分别是:北京火车站、车站大楼、中部和两翼、屋顶、中间顶端、屋顶两旁、钟楼的屋顶、东西两翼的塔楼、每座钟楼上、针和字标、长短针、钟面。现在我们按照空间顺序来重新排序,①讲北京火车站的地理位置应是第一句。②讲正面包括几个部分,属于整体介绍,放在第二句。④介绍中间有钟楼,应承接着第二句来说。④⑤⑦⑧⑨⑩这几句都是在讲钟楼,应放在一起说。再按照由整体到局部,由大到小,由外而内的顺序进行调整。⑥讲两侧,应放在描述钟楼的句子后面。③是对这座建筑物的评价,放在最后。正确的排序是①②④⑤⑦⑩⑨⑧⑥③。 由此我们可以总结出空间描写顺序的规律,即先总后分(先整体后局部),先大后小,先中间后四周,由远及近,由外而内,也可立足于一点,按东南西北的方位逐一介绍。 描写景物的方法除了上面提到的空间顺序外,还有时间顺序和移步换景。移步换景就是不固定立足点和观察点,一边走一边看,把看到的不同景物依次描写下来。游记一般都采用这种写法。即随着游览、参观者的立足点不断转移,相应描述不同地点所见的景物。如同导游,领着读者一个点、一个点地游览、参观。为了使状物绘景更生动、更具体、更形象,还可以采用多种表现手段来丰富描写。 导学、导思

《苏轼词两首》教案

苏轼词两首 教学目标: 1、领略苏轼豪放雄迈的词风,初步了解豪放派词的特点。 2、体会作者写景、状物、叙事、抒情的写作手法,理解词中烘托和映衬手法的运用。 3、体会词中流露的作者的豪迈之情与壮志难酬的感慨。 4、反复诵读,从词句入手,体会炼字炼句的妙处,提高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重点难点 1、背诵、默写全词并领略苏轼豪放雄迈的词风。 2、理解苏轼复杂矛盾的思想。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念奴娇·赤壁怀古》) `一、导入: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让我们走进三国,走进赤壁,走进《念奴娇.赤壁怀古》 二、词牌:“念奴娇”,词牌名,又叫词调名。相传念奴是唐天宝年间的一个著名歌女,因其音调高亢悦耳,于是取为调名。这首词又名为《大江东去》、《大江东》、《酹江月》等,这是取苏轼这首词中的句子为调名。 “赤壁怀古”是题目,是词要咏怀的内容。这是苏轼被贬黄州团练副使,怀着抑郁的心情游览黄冈城西的“赤壁矶”后所作。一般认为三国赤壁鏖战的古战场在现在湖北蒲圻。三、旷达的苏轼: 仕途坎坷:“乌台诗案”/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思想复杂:外儒内道——儒家的积极入世;道家的超脱出世;佛家的四大皆空。 地——四川眉山字——子瞻号——东坡评——文学家、政治家、书画家成就——北宋成就最高的文学家,开创了词的豪迈之风。 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苏轼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旷世奇才: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唐宋八大家之一 诗歌: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 绘画:善画枯木怪石,主张神似 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 四、朗读: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五、译文:

语文人教版必修四导学案:第5课《苏轼词两首》

觅那清淡天和。”“三春”表面指暮春,实际上还暗含元春、迎春、探春三人的境遇。 (2)谐音双关 利用词的同音,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叫谐音双关。 【例】刘禹锡《竹枝词》“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中的“晴”表面上是晴天的晴,实际上暗含感情的“情”。 四、作者与写作背景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苏轼天资极高,学识渊博,诗文书画样样皆精。21岁时,苏轼与弟弟苏辙一起随父进京,第二年兄弟二人都中了进士。当时的文坛领袖欧阳修读了22岁的苏轼所写的文章后说:“不觉汗出。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人头地也。可喜!可喜!”并预言未来文坛将属于苏轼。他从政约四十年,历经坎坷,几番沉浮。宋神宗时,王安石当政,行新法,苏轼极力反对,便请求外调,自熙宁四年(1071)开始,他先后被派往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地方官。革新除弊,因法便民,颇有政绩。元丰二年(1079年),御史官员从他的诗文中搜索材料,牵强附会,说他讥讽皇帝、诋毁朝廷,把他逮捕,制造了一起文字狱,史称“乌台诗案”。苏轼次年遭受贬谪,安置黄州(今湖北黄冈)。 从元丰二年(1079)到元佑元年(1086),苏轼在黄州生活的这七年,对苏轼一生产生了重大影响。黄州团练副使仅仅是个虚名,他不仅没有俸禄,而且受到监督。他在黄州城东开垦了十亩荒地,田旁筑一茅屋,辛勤躬耕,自得其乐。苏轼在黄州没有颓废,积极探求生命的意义与价值,表现得潇洒而成熟。在黄州期间,苏轼曾三游赤壁,写下了一词二赋,堪称千古名篇,其中就有《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是苏轼在黄州第三年写的。 “在黄州的苏东坡是成熟了的苏东坡。这种成熟是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颜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伸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余秋雨《苏东坡突围》) 元佑元年(1086),旧党执政。苏轼被调回京都任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职。宋哲宗元佑元年(1086),旧党当权,召还为翰林学士;新党再度秉政后,又贬惠州,再贬儋州(今海南儋县),后死于常州。苏轼总结自己一生,说:“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dān)州。” 政治上苏轼是失意的,但就个人创作成就而言,苏轼是中国古代第一全才。 念奴娇·赤壁怀古 【自主学习】 (一)给加点字注音:

全国重点高中名师精编教案_《素芭》学习参考

《素芭》学习参考 教学参考 0610 1846 《素芭》学习参考 1.泰戈尔及其创作 20世纪初期的印度,是英国的殖民地。政治上遭受压迫,经济上受到剥削,使这个古老国家的人民陷入贫穷、愚昧之中。为了唤醒这个沉睡的巨人,两位伟人应运而生了。一位是民族解放运动的领袖“圣雄”甘地,另外一位就是印度近代史上最伟大的文化巨匠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 泰戈尔,印度著名诗人、作家、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生于加尔各答市的一个富有哲学和文学艺术修养的家庭。在人们的印象中,泰戈尔是以伟大的“歌手与哲人”的双重身份出现的。他的诗歌体裁和题材丰富多彩,清新隽永;小说格调新颖、感染力强;戏剧种类繁多,富于哲理意味;歌曲或哀婉缠绵、或威武雄壮,不拘一格。 1913年,“由于他那至为敏锐、清新与优美的诗篇;这些诗不但具有高超的技巧,并且由他自己用英文表达出来,便使他那充满诗意的思想成为西方文学的一部分”,泰戈尔被瑞典文学院授予该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这一最高荣誉,成为第一个获得这项殊荣的亚洲作家。 泰戈尔是具有世界影响的作家。他共写了五十多部诗集,被称为“诗圣”。写了12部中长篇小说,一百多篇短篇小说,二十多部剧本及大量文学、哲学、政治论著,并创作了一千五百多幅画,谱写了难以统计的众多歌曲。文、史、哲、艺、政、经诸范畴几乎无所不包,无所不精。他的作品反映了印度人民在帝国主义和封建种姓制度压迫下要求改变自己命运的强烈愿望,描写了他们不屈不挠的反抗斗争,充满了鲜明的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精神,同时又富有民族风格和民族特色,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深受人民群众喜爱。其重要诗作有诗集《吉檀迦利》《新月集》《飞鸟集》等;重要小说有《弃绝》《素芭》《摩诃摩耶》《沉船》《戈拉》等;散文有《中国的谈话》《俄罗斯书简》等。 他的作品早在1915年就已介绍到中国,冰心就曾翻译过他的《吉檀迦利》。而他本人于1924年和1929年两次来华,对中国的现代文学影响深远。他的“爱的哲学”在冰心、王统照、许地山的文学创作中都有体现,冰心就将“母爱、童心、大自然”当做自己创作的主题。泰戈尔的诗歌冥思闲适,抒情气氛浓郁,哲理意味深刻,韵律优美而富有变化,美学风格质朴、自然、超逸,更是成为郭沫若、徐志摩学习的范本。

《苏轼词两首》教学设计

《苏轼词两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 .继续感受、品赏词的意境、词的情韵。 2.了解不同时期词作者的创作风格。 二、能力培养目标 .初步了解豪放派的艺术特点。 2.从词句入手,体会炼字炼句的妙处,进而把握作品的意境。 三、德育渗透目标 体会词人丰富的思想感情和旷达豪放的意境,在词的艺术境界中提升自己的人格,净化自己的情怀,树立爱国、报国的宏大志向。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初步了解豪放派的艺术特点,从词句入手,体会炼字炼句的妙处,进而把握作品的意境,是本课书的重点和难点。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初步了解豪放派的艺术特点。 2.从词句入手,体会炼字炼句的妙处,进而把握作品的意境。

二、整体感知 .导入新课 词到苏轼,是一大转变。他以洒脱旷达之气入词,词体也由形式的解放进而为内容的革新,形成了豪放词派,对南宋爱国词人的影响尤其显著,留下了更为丰富多彩的词篇。 (板书课题) 2.写作背景 苏轼出狱后被派往黄州,名义上是团练副使,其实要受地方官员的监督管制,形同囚犯。为了排遣内心郁闷,他在住地临皋东面的山坡上盖了房子,取名“雪堂”,自号东坡居士。每天早饭后他就到那里去读书,跟朋友们谈论,或浏览风景。有时也到稍远的地方走走,到过赤鼻矶(当地人误以此为“赤壁”)、岐亭等地。 苏轼游赤鼻矶,据前后《赤壁赋》所记,共有两次,都在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这一年里。这首词大概是这期间写的。当时他已45岁,所以词中有“早生华发”一语。 3.关于《念奴矫·赤壁怀古》 《念奴娇》是一首怀古词,主要是通过对古迹的描写和对古人、古事的记叙,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这首词写于神宗元丰五年(1082),作者在“乌台诗案”之后被贬到黄州时期。黄州附近有个“赤鼻矶”,相传即三国时周瑜大败曹操的赤壁。作者在词中写的就是游览这个“赤壁”的所见、

2021版新高考英语Unit 1-Unit 2综合复习名师导学

2021版新高考英语Unit 1Other countries Unit 2Witnessing time译林版综合复习名师导学 Module 9 Unit 1Other countries,other cultures Unit 2Witnessing time 对应学生用书p139

__,sh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答案] 1.1)is having / at class;am content to wait for him 2)with winning the match 2.is no different from 3.the largest cities in the world 4.how to help others and how not to be cheated 5.Considering her age;knows (quite) a lot 对应学生用书p140 ☆重点单词☆ 1.assistance n.帮助,援助 Without the assistance of my friends,how could my company have lived through the hard times? 如果没有朋友的帮助,我的公司怎么可能度过这段艰难的时期呢? 同/ 近义词: help / support / aid

温馨提示: (1)assist vt.& vi.帮助,协助 ? ?? assist sb.to do sth. assist (sb.) with sth.assist (sb.) in doing sth.帮助(某人)做某事 (2)assistant n .助手 adj.助理的 必记搭配: come to sb.'s assistance 援助某人 with the assistance of... 在……的帮助下 be of assistance to sb. 有助于某人 2.owe (owes / owed / owed / owing ) vt.欠钱,欠债等;应感谢;应给予;把……归功于 I owe one hundred dollars to the landlord. 我欠房东一百美元。 You owe yourself a holiday. 你应该给自己安排个假期。 温馨提示: owing to 因为,由于(不用在be 动词后做表语,“由于、因为”,在句中通常用做状语,可置于句首或句末);与其意思相同的短语介词还有thanks to ,because of ,due to (多用于be 动词后做表语);此外as a result of ,as a consequence of ,on account of 这几个短语介词后面也可接原因;注意区分:own vt.拥有,adj.自己的。 必记搭配: owing to 因为,由于 owe sb.for sth. 因为某事而欠某人 owe sth.to sb./ owe sb.sth. 欠某人某物;把……归功于……;为……而应感

苏轼词两首导学案

编号:gswhywbx4----004 文华高中高二语文必修四 《苏轼词两首》导学案(教师版) 编制人:董华山审核人:陈海霞编制时间:2015/6/26 学习目标 1、了解苏轼的生平和思想,了解两首词的写作背景。 2、领略苏轼豪迈的词风,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3、理解两首词所表现的思想内容和时代意义,体会并正确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1、领略苏轼豪迈的词风,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2、理解两首词所表现的思想内容和时代意义,体会并正确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方法 诵读法、讲解法和合作探究法相结合 学习过程: 《念奴娇?赤壁怀古》 一、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苏轼(1036 一1101):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嘉佑进士。他的政治思想比较保守,宋神宗时,王安石当政,推行新法,他极力反对,出任杭州等处地方官。又因作诗得罪朝廷,被捕入狱,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时,旧党当权,召还为翰林学士;新党再度秉政后,又贬惠州,远徙琼州,后死于常州。| 苏轼有多方面的艺术才能。散文堪称大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晓畅,代表作有《赤壁赋》《石钟山记》《喜雨亭记》等。诗歌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名诗有《题西林壁》《饮湖上初晴后雨》《惠崇春江晚景》《书李世南所画秋景》等。其词属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合称“苏辛”,是豪放词的开创者,名词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中秋》等。苏轼擅长书画,善写行书、楷书,善作枯木怪石,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书画四大家”,有名画《枯木怪石图》《竹石图》等。苏轼 追求“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造诣。注重提携后人,有出自其门下的“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 苏轼对词的革新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苏轼的词现存三百四十多首,冲破了专写男女恋 情和离愁别绪的狭窄题材,具有广阔的社会内容。苏轼在我国词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他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精神扩大到词的领域,扫除了晚唐五代以来文人词柔靡纤细的传统词风,开创了与婉约派并立的豪放派,扩大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意境,冲破了诗庄词媚的 界线,对后世文学影响很大。南宋的陆游、辛弃疾,金代的元好问,明代的袁宏道,清代的查慎行等,都明显受到他的影响。

全国重点高中名师精编教案_《长相思》精编教案

《长相思》教案 教学参考 0915 1717 《长相思》教案 学习目标: 1、结合词意,用贴切 的情感朗读课文。 2、通过细读词句,正 确理解词的字面、全词的 意思。 3、理解关于词的初浅 的常识。 课前准备 : 1、查字典,掌握 “畔、帐、更、聒”四个 字在这首词中的正确读音 和意思。2、联系地图,大概知道:从何处出发?此时身在何处?前往何处?联系资料,了解:此行的目的。 3、阅读关于这首词的背景资料和两种不同理解的赏析,初步形成自己对这首词的理解。 4、反复朗读课文,思考:用怎样的语气来贴切地读好每一句诗。 教学过程: 一、初读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与停顿。 2、揣摩朗读,同学互演,有不同意见的小组提出来。 二、细读 1、理解上阕què词意,用贴切的感情朗读上阕。

(1)理解:“山一程,水一程”的正确解释。 交流预习过程中你对这句词的意思的理解; 介绍“互文见义”,这是古诗文写作中的一种方法,意思为: 越过了一程又一程的山和河。 试着用一个词语表达“山一程,水一程”的意思。 (2)辨析“身从何处、在何处、向何处”。 读诗句——看地图——明去向。 (3)辨析“夜深千帐灯”,并理解其含义。 介绍辛弃疾的《破阵子》; 将辛弃疾的沙场英雄气概与纳兰性德从心底流露出的对自然生活的渴望与欣然作比较,感受纳兰性德深深的爱与痛。 用贴切的情感朗读上阕。 2、理解下阕词意。 (1)理解“风一更,雪一更”的正确意思。(互文见义) 读“风一更,雪一更”想到了一个什么词语? 交流你对“风一更,雪一更”的理解。 (2)理解“聒”,“梦不成”,“无此声”。 “聒”,嘈杂的是什么声音? 因为什么而“梦不成”? “此声”指什么声音?家乡真的“无此声” 吗? (3)用贴切的情感朗读下阕? 3、朗读全词。用下阕中的一个词概括全词的主题。 4、理解真正的“故园”“乡心” 。 (1)真正的“故园” 指什么?

优秀教案苏轼词两首·定风波

5.定风波 教学目标: 1.学习诵读古诗文的技巧。 2.通过诵读感受苏轼豁达豪迈的精神之美。 3.立体全面地认识苏轼。 教学重点: 学习诵读古诗文的技巧。 教学难点: 1.通过诵读感受苏轼豁达豪迈的精神之美。 2.多角度全面地认识苏轼。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宋代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话说当年,苏轼官至翰林学士时,问自己的幕僚说:“我的词跟柳永的词这么样?”对方答道“柳永的词只适合十七八岁的女孩,手执红牙板,吟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的词,必须要找关西大汉,怀抱铜琵琶,手绰铁板,高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为什么柳永的“杨柳岸晓风残月”只有女孩才能把那种韵味唱出来,而苏轼“大江东去”就必须找关西大汉唱呢? 不同的作品呈现出不同的风格,在诵读时就要注意采用适当的方式。今天,我们就来做一趟关西大汉,通过诵读来学习苏轼的另一佳作《定风波》。希望可以打破时空限制跟苏轼达到心灵相通。 二、请同学们看教材注释一以及题记,了解《定风波》的写作背景。 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官)至黄州。同学们想一想:被贬官的人的心情如何?有一天,他出访友人,天公不作美,却在沙湖道中(遇雨),没有雨具,大家极为(狼狈),只有他独(不觉),同学们你们想到了什么呢?苏轼这个人真是……大家带者省略号,放声朗读《定风波》 三、研读课文 阅读本首词,思考问题 1.这首词中,词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词句简要回答。 明确:词人是一个吟啸徐行、拄着竹杖、穿着草鞋、顶风冒雨、不畏艰难、镇定从容、旷达乐观的形象。 2.有人评价此词是“于简朴中见深意”,请联系全词,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明确:词中记叙了途中遇雨的生活小事,描写了“春风”“山头斜照”等雨后天晴的平常自然之景,

全国重点高中名师精编教案_《情节》详解

《情节》详解 教学参考 0610 1859 《情节》详解 (一)以情节为主线的小说 1.故事与情节 从故事角度看,小说有两种,一种依赖故事,一种不依赖故事。古典形态的小说里,故事是小说意蕴的承载者,要靠故事才能说话,比如雨果的《九三年》或者巴尔扎克的《高老头》,都是围绕故事来展开小说,小说家对这个世界的看法是附着在故事上完成的;到了现代形态小说阶段,一部分实验作家和理论家则认为,小说形式革命的重要任务就是摆脱故事的束缚,离开“讲故事”来写小说,《墙上的斑点》通篇都是意识流,就很难找出完整的故事来。 而情节是一个小于故事的“小说单位”,情节可以构成故事,也可以不构成故事。传统小说往往有一个核心情节,把这个核心情节作为小说的故事主线。有时甚至是先有这个核心情节,然后才有小说。果戈理的名著《死魂灵》所以能够诞生,除了依赖作家本人的创作才能,据说普希金提供的一个买卖死人户口的绝妙情节也至关重要。托尔斯泰写《复活》,也得益于检察官柯尼讲述的一个真实故事:有个上流社会的年轻人,在充当法庭陪审员时,认出一个被控犯盗窃罪的妓女就是他亲戚家的养女。他曾诱奸这个姑娘,使她怀了孕。收养她的女主人知道这事后,把她赶出家门。她从此逐渐堕落,最后当了妓女。这个年轻的陪审员在法庭上认出了她,执意同她结婚以赎罪。没想到婚礼前不久,她竟得伤寒症死了。这故事像一颗种子落入托尔斯泰的心中,经过若干年的酝酿,最终成为《复活》的情节主线──虽然小说的情节与真实故事略有不同。 情节是有因果关系的一系列事件,它也可以不构成故事。有的现代小说“淡化情节”,准确地说,是“淡化故事”,或者说“减少情节的戏剧性”,但情节本身是很难取消的。如《桥边的老人》,没有什么戏剧性,也可以说没有什么故事发生,但是仍然有一系列互为因果的事件发生,比如,因为“我”来侦察,所以看到老人;因为“法西斯正在向埃布罗推进”,所以老人被迫离开家乡,离开他的动物们,这都是情节。哪怕是像《墙上的斑点》这样的现代小说,如果我们仔细考察,可以发现,其中依然不乏情节,只不过是众多的广义的小情节代替了狭义的大情节而已。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一必修四 《苏轼词两首》教案

【学习目标】 1、诵读吟咏,感受本词雄浑壮阔的意境,了解苏词豪放的风格。 2、掌握常用的鉴赏古诗词的方法,培养对意境的感受分析能力。 3、了解作者壮志未酬的苦闷,正确理解“人间如梦”两句所蕴含的思想情感。【知识链接】 1、读词 ▲上阕高起然后低回,平稳过渡后激昂慷慨,雄风浩荡,热烈奔放,读的时候要铿锵有力,读出对历史上这场战争的向往和对英雄的仰慕。 ▲下阕斗笔荡开,长音袅袅,渐紧渐烈,沉郁过后,复归于沉静旷远,尽管含有消极情绪,但要读出内敛的洒脱与豪迈。 2.作者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全能型的艺术大师: ▲诗与黄庭坚并称为“苏、黄” ▲文与欧阳修并称为“欧、苏” ▲词与辛弃疾并称为“苏、辛” ▲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为“书法四大家” ▲思想:苏轼思想较复杂,虽以儒家思想为主,但老庄哲学和佛家思想也很浓厚。 苏轼的一生,可以说是历尽艰辛,大起大落的一生。虽然处于逆境之中,却始终保持着一种随遇而安、随缘自适的乐观、旷达胸怀,并始终不放弃对人生的热爱,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正因为如此,他才能在大自然的山山水水、清风明月中获得美的享受,从中排遣内心的苦闷,从而实现了有现实人生向艺术人生的转化。 3.写作背景 1079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而被捕下狱,自被捕到结案,历时五个月,不论在朝在野,政见同与不同,营救者络绎不绝,最后,宋神宗才决定不杀苏轼,而以贬谪苏轼到黄州做团练副使了事。1082年,苏轼47岁,在心情极其复杂的情况下,他游赤壁时写下了这首词。 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被调到湖州做地方官,他照例给朝廷写封感谢信《湖州谢上表》,表中苏轼流露了对当政朝臣的轻蔑,与保守党对立的新党,便把握这个大好机会,把这些话曲解,还以苏轼所写的百余首诗词作为罪证。他们指苏轼借古讽今,谤讪朝廷,影射皇帝。指苏轼并非直接攻击他们,而是间接指斥重用他们的宋神宗。他们以此作为把柄,弹劾苏轼欺君妄上。结果苏轼被冠以“文字毁谤君相”的罪名而被捕,解往汴京下狱。后神宗拒绝了处死他的上奏,改判为贬谪到黄州,世称“乌台诗案”。 乌台即御史台。汉代时御史台外柏树很多山有很多乌鸦,所以人称御史台为乌台。由于这案的发起者都是御史台的言官,因此称为“乌台诗案”。

名师导学——人教版七年级(上)英语同步导学案打包

Unit 2综合测评卷 (总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一、听力部分(20分) 1.听句子,选择正确的答语。(5分) ( )1.A.Yes, it is.It is his pencil. B.No,it isn’t.It is my pencil. C.Yes,it is.It is my pencil. ( )2.A.It is not his ruler, Miss Fang. B.No,it isn’t.It is a ring. C.It is a chair. ( )3.A.That is a book. B.No,that isn’t. C.Yes.it is. ( )4.A.OK.B-A-C-K-P-A-C-K. B.Thank you. C.B-A-C-K-P-A-C-K. ( )5.A.Thank you. B.Excuse me. C.All right.

Ⅱ.听小对话,回答问题。(5分) ( )1.What’s this in English? A.A watch.B.A clock.C.A key.( )2.What’s this? A.A basketball. B.A football. C.A baseball. ( )3.What’s that in English? A.An Eraser. B.A pencil—sharpener. C.A pencil case. ( )4.Is this Mickey’s ruler? A.Yes,it is. B.N0,it isn’t. C.We don’t know. ( )5.Whose(谁的)ring is it? A.Jack’s.B.Jane’s.C.Tim’s.Ⅲ.听对话,回答问题。(10分) ( )1.What’s her family name? A.Gina.B.Jones.C.Gina Jones.

苏轼词两首导学案 5.23 答案

二、了解背景: 1、《念奴娇》词作于神宗元丰五年(1082),时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已两年余。黄州城外的赤壁(鼻)矶风景优美,是文人清赏之地。 2、《定风波》作于苏轼黄州之贬后的第三个春天。元丰五年三月五日,作者在沙湖游玩。三月七日,忽逢大雨,因为作者和同行的人都没有带雨具,同行之人皆觉狼狈。雨过天晴,作者联想到自己人生的坎坷,加上遇见的大雨,写下了这一首千古流传的《定风波》。 ◆质疑探究——质疑解疑、合作探究 《念奴娇赤壁怀古》探究案 补充问题: 1、本词的上、下阕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上阕:写景正面描写赤壁美景, 以引起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怀念。(咏赤壁) 下阕:写人借对周瑜的仰慕, 抒发自己功业未成感慨。(怀周瑜发感慨) 2、“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在全词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大江东去”是写赤壁的衬景,用以起兴。“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怀古”的点题。为下文写“三国周郎赤壁”埋下伏笔,这是先替“赤壁”造声势,替“三国周郎”出场烘托气氛。 3、“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描绘出一幅什么样的画面?你觉得哪些字词用得好,为什么? 明确:陡峭不平的石壁插入天空,惊人的巨浪拍打着江岸,卷起千堆雪似的层层浪花。这句词正面描写赤壁江山景色,勾勒了一幅雄奇壮丽的“长江胜景图”。“乱”“穿”“惊”“拍”“卷”五个词运用夸张、对偶、比喻、拟人手法,用得形象生动,把景物写活了,使读者感到赤壁就迫近眼前,长江的浪花就在脚下,涛声就在身边。乱:岩石山崖险怪穿:山崖陡峭高峻惊:江水之汹涌拍:惊涛骇浪力度之大卷:波涛巨大的力量渲染磅礴宏伟的气势 面对大江奇景,词人触景生情,发出深沉的感慨: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3、“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两句在全篇中起什么作用? 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4、下片着力塑造周瑜,为何要插入“小乔初嫁了”这一细节? 1.说明周瑜当时年轻有为,才华横溢。 2.以美人衬托英雄。更显周瑜潇洒的风姿。 3.着力表现周瑜风流倜傥的儒将风采。 5、有人说,全词结尾一句“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反映了苏轼思想上消极的一面。你是如何看待的?应该怎样面对人生中的挫折? 明确:苏轼虽遭贬斥,怀才不遇,但仍积极进取,渴望建功立业,虽有“人生如梦”的慨叹,但此属人之常情,不能因此而认为其情感的消极。“一尊还酹江月”是要向“江月”倾诉壮志难酬的苦闷。 人生短暂、生命易逝,而江月永恒,因而我们要珍惜时间,加倍努力。1、题为“赤壁怀古”,上阕中写了哪些景物?你认为哪几句写得好?好在何处? 明确:①、大江、浊浪、乱石(形仰)、惊涛(声俯)千堆雪(色); ②、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诗人采用比喻、拟人、夸张等手法,用惊天地之笔,泣鬼神之墨, 描写了宏伟、壮阔雄奇、气势磅礴赤壁之景。 乱:岩石山崖险怪穿:山崖陡峭高峻惊:浪涛奔腾澎湃 拍:惊涛力度之大卷:江水汹涌翻滚 2.上阕哪一句话抒发了作者的感情?抒发了怎样的感情?这一句话在结构上起什么样的作用?明确:“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抒发了作者对英雄人物的仰慕之情。 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3、下阕刻画的周瑜是怎样的形象? 明确:词中的周瑜年轻有为,风流倜傥,温文尔雅却又有雄才大略,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小乔初嫁——年青得意 雄姿英发——风姿出众 羽扇纶巾——从容闲雅 谈笑间——指挥若定 樯橹灰飞烟灭——从容破敌 4、作者对周瑜的追忆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下阕哪句话最能体现作者这样的情感? 明确:由周瑜少年得志联想到自己年岁渐老,功业未就,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悲叹。(对比手法)仰慕英雄,怀古伤己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5.这首词在表达上是怎样将写景、怀古、抒情融为一体的? 明确:写景----描绘了古战场的雄奇景色。 怀古----叙写周瑜的丰功伟绩。 抒情----抒发贬谪失意,功业无成的感慨,表达了诗人洒脱旷达的情怀。 6、题目为“赤壁怀古”怀古包括哪些内容,怀古的目的是什么?

全国重点高中名师精编教案_《森林中的绅士》教学设计

《森林中的绅士》教学设计 教学参考 1023 1641 《森林中的绅士》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正确把握课文重点,总结出主要描写对象——豪猪的特点。 2、能力目标:品味文章对豪猪特性的精炼传神的描写;体会调侃的语 言中蕴含的深刻意义。 3、德育目标:认识生物进化史上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客观存在,懂得贪图安逸、不思进取必将走向衰亡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总结豪猪的特点,体会精炼传神的语言。 2、难点:由豪猪的濒临灭绝思考人生。 三、教具准备:投影图片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简介: 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1896年生于浙江桐乡。长篇小说《子夜》是他的代表作。茅盾是语言大师,语言造诣深厚,一生创造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二)分析文题,导入课文: 请同学谈谈自己对“绅士”的理解,引出“森林中的绅士”——豪猪。 (三)出示图片,简介豪猪: 豪猪身上有又密又长的刺,像一支支利箭,所以又叫箭猪。生活在小坡、草地或密林中,遇见敌害时,竖起臀部的长刺自卫。以草根、野果为食,也偷吃玉米、瓜果、蔬菜等农作物,是害兽。 (四)自读课文,思考问题: 1、为什么称豪猪为“森林中的绅士”?

2、豪猪具有哪些特点? (五)积累词语,概括表述: 在理解词语意思的基础上,运用以下词语对豪猪进行简要描述 得天独厚方正持重不慌不忙潇洒悠闲逍遥自得 无所用心知难而退优游自在无病呻吟安安逸逸 (六)品读语句,分析交流: 文中哪些语句对豪猪的描写很传神?找出来,说说喜欢的理由 1、个人思考圈划 2、小组合作交流 3、集体发言探讨 好句好段,读读品品: ①“它的潇洒悠闲,实在也到了殊堪钦佩的地步:可以在一些滋味不坏的灌木丛中玩上一整天,很有教养似的边走边哼,逍遥自得,无所用心,宛然是一位乐天派。” ——突出表现了豪猪的生活方式悠闲自在,逍遥自得,颇具绅士风度。 ②“它躺在树枝间,从容自在地啃着树皮,啃得倦了,就打个瞌睡;要是睡中一个不小心倒栽下来,那也不要紧,它那件特别的长毛大衣会保护它的尊躯。” ——能吃能睡,甚至边吃边睡,吃睡均从容不迫,豪猪的憨态跃然纸上。 ③“它从掩蔽部抽出了鼻子,拚命低着头,倒退着走,同时猛烈挥动尾巴,这样“背进”到了最近一棵树,它就笨拙地往上爬,爬到了相当高度,自觉已无危险,便又安安逸逸躺在那里啃起嫩枝来,好像根本没有发生过什么事情似的。” ——笨拙的样子令豪猪更可爱了,而大敌当前却仍不忘吃,可谓从容镇定。 (七)深入分析,思考讨论: 1、齐读课文,思考讨论: 朗读结尾两个自然段,思考对豪猪抱有怎样的感情? 2、思考讨论写这篇文章的用意是什么?

人教版高中语文《苏轼词两首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2

念奴娇·赤壁怀古 知识目标:了解苏轼的生平和思想,了解词的写作背景。 能力目标:1、诵读吟咏,感受诗词恢宏开阔的意境。 2、学习品析,感受词人壮志难酬的心怀。 情意目标:理解词人复杂的心情,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教学重点:1、情与景的自然结合 2、诵读本词诵读吟咏,感受诗词意境。了解苏轼的创作风格。 教学难点:情与景的自然结合 教学方法:谈话法讨论法 教学时数:1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先来颀赏一首歌曲《滚滚长江东逝水》,同学们可以任自己的思想任意驰骋在古战场。让我们踏着这雄浑的男声独唱,走进三国走进赤壁走进《念奴娇赤壁怀古》。 二、关于苏轼: 1.生平: (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画家,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一生宦海沉浮,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与其父苏询、其弟苏辙并称“三苏”。政治上苏轼是失意的,但就个人创作成就而言,许多人认为苏轼堪称“中国古代第一全才。”词发展至北宋中期,在人们心目中仍为“小道”,不能登大雅之堂。苏轼一出,扭转百余年的词坛颓风,开拓了词的意境和表现手法。 2.思想:苏轼思想较复杂,虽以儒家思想为主,但老庄哲学和释道思想也很浓厚。苏轼为人耿直,才意迈峻,重节操。 三、写作背景: 北宋元丰五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游赤鼻矶,作词抒怀。本首词就是苏轼贬官黄州后的作品。43岁时因作诗讽刺新法,被捕下狱,出狱后贬官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个闲职,他在旧城营地辟畦耕种,游历访古,政治上的失意滋长了他逃避现实和怀才不遇的思想情绪,但由于他豁达的胸怀,在祖国雄伟的江山和历史风云人物的激发下,借景抒情,写下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名篇,此词为其代表作。 四、诵读词作: 1、诵读:点击朗读录音,学生听读。 指导朗读,疏通文字。 2、提问:整首诗给大家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明确:豪放、有气势、雄壮 3、诵读提示:这首词历来被视为豪放派的代表作,应读得铿锵有力。 教师范读、学生齐读、学生独自读。 五、品析词作: (一)上阕: 1、描绘了赤壁怎样的画面呢?呈现了什么特点? 明确:绘景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乱”——写出岸边岩石山崖之险怪 “穿”——写出陡峭山崖直插云霄的高峻 “惊”——本意为马受惊狂奔,写出了江水的汹涌

名师导学——1 诗两首-1.doc

第一单元 1 诗两首 课前预习 1.字形与字音练习。 (hóu) 咙/嘶.( )哑/汹(yǒng) /坟.()(mù)/海(xiá) (qiáng) 薇/(chà) 紫(yān)红 2.《我爱这土地》,作者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原名。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最能点明主旨的诗句是。 《乡愁》的作者是,他是我国(省)诗人。这首诗最终由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为。 课内达标 3.名句填空。 (1)假如我是一只鸟,/:/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 …… (2)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____ …… (3)小时候/乡愁是__ /我__ /母亲__ (4)长大后/乡愁是__ /我__ /__ 在那头 (5)后来啊/乡愁是__ /我__ /母亲__ (6)而现在/乡愁是__ /我__ /__ 在那头 4.选词填空。 (1)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清脆/低沉/喑哑/嘶哑)的喉咙歌唱。 (2)——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腐化/腐败)在土地里。 (3)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哀/悲伤/悲愤/愤怒)的河流。 (4)乡愁是一方(小小/窄窄/矮矮/浅浅)的坟墓。 5.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1)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 (2)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 (3)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 6.仿照画线句子,续写诗句。 乡音是婴儿时母亲在摇篮边的呢喃细语, 乡音是 ____, 乡音是春天田野上油菜花的馨香流溢, 乡音是 ____, 乡音是故乡山川里那最美丽动人的音符。 7.《我爱这土地》诗中“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的“鸟”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这只“鸟”歌唱至死,最后“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对此我们应该如何理解?

苏轼词两首导学案(学生)

第 【学习目标】1.了解苏轼及苏轼词作的写作背景,掌握苏轼创作 的有关知识。2.掌握豪放派和婉约派的不同艺术风格。3.反复诵 读,整体感知词作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体会诗词的意境美、语 言美、韵律美。4.鉴赏词的写作技巧,学习烘托的手法和从生活 小事中提练哲理的方法。5.通过激发学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理 解词作中作者所塑造出的人物形象的英雄气概。 【重点难点】有感情的熟读并背诵两首词,理解词中体现出来的 思想感情和人生态度,感受苏词的豪放风格。通过景物描写与人 物形象塑造来抒情表意的写作方法。 【学习方法】诵读、讨论、比较、合作交流探究。 自主学习—台前幕后,先睹为快 【知识链接】 走近作者苏轼(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 谥号文忠,北宋著名文学家。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中进士。神 宗时,因反对王安石的新法被贬任地方官。元佑中,旧党执政, 苏轼内调,任翰林学士等职,因与司马光在政见上发生分歧,被 旧党所恶,再次外调,等新党重新上台,苏轼受到重重的打击。 宋徽宗即位,苏轼遇赦,第二年死于常州。苏轼在文学艺术的创 作上,几乎是一位全才。散文方面,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 “三苏”,同属“唐宋八大家”之列。诗歌方面,是宋代诗坛上 的杰出诗人,和欧阳修、王安石、黄庭坚被誉为北宋四大诗人, 和黄庭坚并称“苏黄”。词的创作上,扩展了词的境界,是豪放 派的创始人,与南宋豪放派词人辛弃疾并称“苏辛”。书画方面, 和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著有《苏东坡全集》。 【自主预习】 1.给下列字注音 淘.()故垒.()公瑾.()纶.()巾樯.()橹.() 还酹.()同行.()吟啸.()一蓑.()烟雨 2.选出对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部分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A.风流人物:有文采有功绩的人物。故垒:古老的营堡。 B.雪:喻浪花。英发:勃发。 C.纶巾:黄色的毛巾。强虏:劲敌。 D.故国:故地。尊:通“樽”。 3.探究《念奴娇·赤壁怀古》的阅读节奏和语气。 上阕高起然后低回,平稳过渡后激昂慷慨,雄风浩荡,热烈 奔放,读的时候要铿锵有力,读出对历史上这场战争的向往和对 英雄的仰慕。下阕斗笔荡开,长音袅袅,渐紧渐烈,沉郁过后, 复归于沉静旷远,尽管含有消极情绪,但要读出内敛的洒脱与豪 迈。 怀,在祖国雄伟的江山和历史风云人物的激发下,借景抒情,写 下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名篇,此词为其代表作。其实,苏轼所游 的并非三国时期周瑜大破曹军的赤壁,周瑜破曹是在湖北嘉鱼东 北的赤壁。作者只是触景生情,采用当时的传说,借写古迹,记 古人古事,以古比今,言志抒情。 【品读·鉴赏·探究】 一、初读——感基调,明词意(反复诵读,理解词意) 整体感知性诵读提示:全词给你的总体感受是什么(即情感 基调如何);全词该用高昂激起的语调来读,不是用沉郁舒缓的 语调来读;上下阕有没有区别,最后一句呢。 二、再读——品语言,入意境 1.词的开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奠定了全词怎 样的感情基调?是怎样引起下文的?应该以怎样的语速、语气、 语调去读? 2.?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一句属于哪种表达方式? 在全词中起什么作用?应该怎么读? 3.?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一句中,哪些词最具表 现力?请你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说 说作者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营造出怎样的意境?对下文周瑜 形象的刻画有何作用?该如何朗读? 4.?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一句在全词中起何作用?如何朗 读? 三、三读——展想象,塑形象 1.“遥想”的内容有哪些? 四、四读——析主题,悟情感(探究交流) 1.赤壁之战中,有那么多的英雄,包括我们在《赤壁赋》中作者 极力歌颂的“一世之雄”曹操,作者为什么只对周瑜钟爱有加? 这寄寓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与最后几句的感慨有何关系? 2.?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与《赤壁赋》中的哪些语句表 达的情感有相似之处?联系全词内容及作者的生平,谈谈你对作 者思想感情的理解。你觉得作者此时悲观消极吗? 3.最后几句应该怎么读? 五、五读——评词作,知手法 1.下列是关于苏轼词的诗论,同学们结合诗论深入地理解苏轼词 “豪放”的风格。探讨:《念奴娇·赤壁怀古》是怎样营造出这 种豪放、壮阔的意境的? ①东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歌,因问:?我词何如柳七?? 对曰:?柳郎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 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东坡为之绝倒。 ②苏辛,词中之狂。 ③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无二人之胸襟而学其词,犹东 施之效捧心也。 ④读东坡、稼轩词,须观其雅量高致,有伯夷、柳下惠之风。 (以上②③④则摘自王国维《人间词话》) 2.本词最重要的艺术技巧有哪些? 高一语文必修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