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八年级物理_-光的折射_说课稿

八年级物理_-光的折射_说课稿

八年级物理_-光的折射_说课稿
八年级物理_-光的折射_说课稿

4.4《光的折射》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我是高志远,毕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现在大碱厂镇初级中学,任教八年级物理。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4节光的折射。下面我将由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这四个方面来说明我对这节课的理解与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是光的反射的后续课程,既能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光学的有关知识,又是后面透镜及其应用的基础,在教材中处于承上启下的低位。光的折射现象学生比较熟悉,也比较感兴趣。学生通过对光学现象的分析,可以丰富知识,开拓思维;培养密切联系实际,运用科学知识来解释一些自然现象的习惯和能力。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具体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道光的折射现象及折射光线和折射角;知道光的折射规律及在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能够用光的折射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现象。

通过演示实验,指导学生观察现象,引导学生自己分析、归纳规律,经历规律的产生过程。

通过探究光的折射规律的过程,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养成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物理学道理的习惯。

3.重点难点

我依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确定本节课的重点:光的折射规律;光路可逆。

我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确定本节课的难点:光线进入不同介质中,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运用光的折射解释自然现象。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正处于发育、成长阶段,他们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具有强烈的操作兴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但是他们刚接触物理,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掌握欠缺,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还需要直接经验的支持。因此应以学生身边事物和现象引入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加强直观教学,逐步让学生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

三、教法与学法

根据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节课的实际情况,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授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在探究过程中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探索精神、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景,引导启发,分析讨论,归纳结论。运用提问法、谈话法、讨论法、直观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多重教学方

法有机结合,引领学生的学习,展现学生的思维过程,使学生的思维过程得到自然合理的开发,最终达到学生掌握光的折射知识的目的。

四、教学过程

为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新课引入:

演示:向透明水杯中倒入适量的水,斜插入一根直筷子,让学生侧面斜视观察现象。请学生说出观察到的现象,思考这是为什么?

筷子似乎是折了,但从水中取出筷子,依然完好。由此引出新课,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很大的激发。

第二环节: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探究一:光的折射现象

利用光具盘展示,一束光线从空气中斜射入玻璃中情形。学生可观察到进入玻璃中的光线在界面处改变原来的传播方向,从而引出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得出光的折射的概念。

为了便于交流要明确一下几个概念:界面、入射光线、入射点、法线、入射角、折射光线、折射角。

教师边画图,边对应讲解,最后要求学生动手画在笔记本上,既加深了印象,又练习了学生的作图能力。

然后请学生观察光在玻璃中发生折射的轨迹,讨论回答问题:

①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三者之间有什么位置关系?

②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关系如何?

③随着入射角的变化,折射角如何变化?

④当入射光线垂直于水面入射时,折射光线的方向如何?

让学生带着问题观察演示实验,学生回答问题,师生合作总结出光的折射规律。

通过师生合作学习,有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充分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使学生产生学习成就感,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探究二:光的折射中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关系。

改变入射角度,直观显示折射角度随入射角度的变化关系。复习光在反射现象中光路可逆的实验做法。教师演示实验,指出:光在折射中光路也可逆。

并提问:如果光线从水中到空气中,那折射角是否小于入射角?继续演示:光线从水中斜射进入空气中

学生观察师生共同总结得出结论: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偏离法线。进而总结:折射现象中,都是空气中的角度大。

继续演示:让光线垂直界面入射,学生观察光传播的径迹。

得出结论:光线垂直界面入射时,传播方向不发生改变。

第三环节:内化提高,巩固练习

知识在做题的过程中得到有效的巩固,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我设置了以下问题: 1. 一束光线如右图所示.则入射光线是____, 入射角是____;反射光线是_____,反射角是_____; 折射光线是____;折射角是______. 2.古诗词中有许多描述光学现象的句子,

如“潭清疑水浅”说的就是光的 现象, “池水映明月”说的是光的 现象。

3.当光线从空气斜射向水面时,会发生光的____现象和____现象。当逐渐减小入射角时,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夹角将____。

4.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

A .看到杯子中的筷子弯折

B .教室里的同学能看到黑板上的字

C .湖面上映出白云的“倒影”

D .从平面镜中看到自己的像

通过解决以上问题,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使学生的知识得到巩固,并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

第四环节:感悟收获,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以下问题:今天我们一起探究了哪些问题?你获得了什么知识?

通过问题式的小结,引导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的重点,有利于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第五环节:布置作业,巩固升华。

课外作业是课内作业的延续,有利于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有效地进行第二次学习,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我布置了以下作业:

必做题:第49页动手动脑学物理的第1、2、3、4题

选做题:插入水中的筷子为什么会弯折?并用折射规律加以解释。

设置必做题和选做题两个层次的作业,满足不同学生能力的需求,既使学生进行了基础知识的训练,又使学有余力的学生获得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六、板书设计

为了使板书条理清晰、层次分明,更好的突出本节课的重点,我设计了以下板书。

第四节 光的折射

光的折射

折射规律

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谢谢大家!

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光的折射说课稿

八年级物理《光的折射规律》说课稿 大英县金元初中刘智荣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时是八年级物理第四章《多彩的光》第四节,光的折射是重要的光学现象,是理解透镜成像的基础,同时又是解释日常生活中许多光现象的基础。通过对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密切联系实际,运用科学知识来解释一些自然现象的习惯和能力,更重要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科学素质,让学生从小树立崇尚科学,立志献身科学的精神。本节教材让学生认识光的折射现象和初步规律,为以后几节课学习活动进行充分准备。所以本节是本章教学的重点。 2、教学目标 根据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总体目标与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本节教材内容及学生已有的认识基础,我们教研组确定本节的学习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光的折射现象及折射光线和折射角; 知道光的折射规律及在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能够用光的折射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现象。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演示实验,指导学生观察现象,引导学生自己分析、归纳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注意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并从探究中发现一些物理规律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3、重点和难点及其确定依据 (1)重点:光的折射规律;折射光路可逆。 (2)难点:光线进入不同介质中,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自然现象。 确定教学重点、难点的依据:根据课标要求学生要经历光的折射规律学生要经历其探究过程,同时光的折射规律又为学习透镜成像打好基础,所以我们确定其为重点。学生对光的折射现象颇感兴趣而又未知其成因,同时光的折射现象又是中考热点,学生不熟悉利用折射规律解释现象,所以我们把它确定为难点。 二、选用的教具及设备 1、选择教具的依据: 丰富的教学用具及设备,提高了训练密度及广度,使教学过程从枯燥到有趣,从抽象到形象。进行课堂演示实验并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提供了大量的教学信息,使学生在生动形象的环境中,得以迅速理解和掌握物理规律,更是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2、我们选用的教具: 光的折射演示仪、塑料盆、一茶壶水、硬币、录像剪辑、多媒体图片等。 三、教材处理 学生状况分析及对策:经过课前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发现学生对光的折射现象只是知道,并不了解其成因。结合我班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对本节教材作如下安排:对日常光的折射现象学生有丰富的感性认识,以现象引入新课,学生学习目标明确,兴趣浓厚。光的折射规律的认识,宜先提出问题及研究方法,通过学生猜想,对照演示实验的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4节 光的折射

第4节光的折射 课题运动的描述课型新授课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光的折射现象. 2.了解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的偏折规律. 3.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 4.了解光的折射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认识折射现象. 2.经历实验探究光的折射规律的过程,重点培养通过观察和分 析,从现象中发现物理规律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的活动中,有对科学的求知欲,能保持对 自然界的好奇,乐于探索自然.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 实践的意识. 教学 重点 1.探究光折射时的特点的实验和 光的折射规律. 2.光的折射作图. 教具 准备 演示用:激光光源、光的折射演 示装置、水槽、三角尺、多媒体课件. 学生用:玻璃杯、碗、筷子、茶 杯、硬币、适量的水. 教学 难点 1.总结归纳光的折射规律. 2.解释简单的折射现象. 教学 课时 1课时 课 前 预 习 1.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 射. 2.在折射现象中,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入射角,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叫折射角,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位于不同介质中. 3.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即折射角小 于入射角. 4.光线垂直两介质界面入射时,入射角等于0°,折射角等于0°,即光的传播 方向不变. 巩固 复习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布置的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 备课笔记

新课导入 我们平时会发现,把筷子放进装满水的杯子时,筷子好像在水面折断了.这到底是什么缘故呢?今天我们学习光的折射后就可以解释这种奇怪的现象了. 进行新课 光的折射现象 我们已经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反射现象,以及光在反射时所遵循的规律 ——光的反射定律.这些现象都是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传播的现象.那么光从一种介 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又将如何传播呢? 生1:传播方向不改变,仍沿直线传播. 生2:传播方向要发生改变.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如果改变方向,是向界面偏折呢?还是向法线偏折? 生1:向界面偏折. 生2:向法线偏折. 上面问题的回答谁对谁错呢?下面我们用实验来验证一下. 教师利用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光的折射现象.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其中圆形白色 屏E(可用2 cm厚木板刷上白油漆制成)边缘标有均匀刻度,中间开有长方形口, 恰好将长方形玻璃容器放进去,容器中装适量的水,并在水中插有可转动的白色屏 F(树脂板或塑料板),白色屏E和F可显示光束传播的路径.白色屏E周围上有一可 移动的激光光源S(可用激光棒). 演示1: 使E、F在同一平面上,让光从空气斜射向水面. 现象: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在空气中发生反射,同时在水面处改变方向进入 水中,并向法线偏折. 师生共同分析得出结论. 板书: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光的折射规律 1.有关折射的几个专用名词 教师把刚才的光的折射现象在黑板上画出它的光路图.从图中介绍,什么是折射 光线和折射角.为了防止学生把折射光线与界面的夹角误认为折射角,所以,要特别 指出,折射角是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备课笔记 知识拓展: 1.当光从一种透明介 质斜射入另一种透明介 质中时,在两种介质的分 界面上,光线的传播方向 一般要发生改变.其中一 部分光发生反射,同时还 有一部分光进入另一种 介质中发生折射. 2.折射是在光从一种 透明介质斜射入另一种 透明介质的分界面处发 生的.因为光是在两种介 质中传播的,所以传播的 速度各不相同.

光的折射说课稿(公开课)

4.3 光的折射 一、教材分析 本课时是初中物理第一册第四章《光的折射》第三节,光的折射是重要的光学现象,是理解透镜成像的基础,同时又是解释日常生活中许多光现象的基础。光的折射现象学生比较熟悉,也比较感兴趣,通过对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密切联系实际,运用科学知识来解释一些自然现象的习惯和能力,更重要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科学素质,让学生从小崇尚科学,立志献身科学。本节教材让学生认识光的折射现象和初步规律,是为以后几节课学习活动进行充分准备。所以本节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光的折射现象及折射光线和折射角; 2、知道光的折射规律及在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3、能够用光的折射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现象。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演示实验,指导学生观察现象,引导学生自己分析、归纳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2、引导学生动手做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通过实验研究问题的习惯。 (3)情感与态度: 1、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通过对日常光现象的分析,破除迷信,热爱科学,进行唯物主义教育。 三、难点和重点 (1)重点:光的折射规律;光路可逆。 (2)难点:光线进入不同介质中,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用光的折射解释自然现象。 四、教具:光的折射演示仪;碗;适量的水;筷子;多媒体课件;录像剪辑。 五、教材处理 对日常光的折射现象学生有丰富的感性认识,以现象引入新课,学生学习目标明确,兴趣浓厚。光的折射规律的认识,宜先提出问题及研究方法,通过学生猜想,对照演示实验的观察,辅以多媒体模拟演示,学生思维清晰、准确,有利于规律的总结归纳,并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重视知识的应用,让学生遵循认识的规律:从实践到理论,又从理论到实践。达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六、教法、学法 1、教法 根据教学内容的上下承接关系,学生刚学完光的反射,对光学研究中的一些物理量已有初步的了解,如入射角、法线等。针对素质教育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本节采用观察分析、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实验演示、观察分析、启发对比、总结归纳得出规律。在课堂上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进行演示实验和计算机的模拟实验的观察,使学生在头脑中有清晰的表象,以具体生动的感性认识为基础掌握知识,同时在观察中培养能力,开展思维训练重视知识的应用,理论紧密联系实际。 2、学法 根据本节的内容特征,教师在做好演示实验时,引导学生如何去观察实验?并由他们总结和发现规律,同时注意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自信心、毅力、兴趣、动机等培养,通过手势、眼神、表情等形体语言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通过观察总结规律,联系实际、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本节采用观察、对比、分析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获取知识,通过思考讨论,总结归纳出光的折射规律,应用折射规律解释一些自然现象,培养学生爱科学、用科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学案:4.4光的折射

第四节光的折射 主备:修订:八年级物理备课组审核: 一、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光的折射现象以及光发生折射的条件。 2、知道光的折射定律,能应用折射定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3、能列举生活中光的折射现象。 二、学习过程 1、光的折射现象。 2、光发生折射的条件:。 3、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探究(一):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玻璃)中,折射光线向界面 偏折,还是向法线偏折,画在图4-3-1上。 结论(一):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或其他透明介质时,折射光 线向偏折,折射角入射角。 探究(二):多改变几次入射光的方向,你还会发现什么规律? 交流: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如何变化?当光垂直入射时,光的传播方向如何?结论(二):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光垂直入射时光的传播方向。 探究(三):光从水(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折射光线向法线还是界面偏折?结论(三):光从其他透明介质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向偏折,折射角入射角;光在折射时,光路是的。 光的折射规律:光在发生折射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 在;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 在;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或减小) 而。当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或其他透明介质时,折射 角入射角;当光从水或其他透明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 角入射角。光在折射时,光路是的。 三、基础过关 1、在图2-9所示的四个情景中,可以用光的折射来解释的是() 2、关于光的折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定发生改变 B.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C.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但总小于入射角 D.和光的反射现象一样,折射光路也是可逆的 3、如图2-11所示,是我们看到的筷子斜插入水中的情况,其中正确的是()

光的反射(说课稿)

光的反射——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时是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的第二节,光的折射是重要的光学现象,是理解透镜成像的基础,同时又是解释日常生活中许多光现象的基础,光的折射现象学生比较熟悉,也比较感兴趣,通过对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密切联系实际,运用科学知识来解释一些自然现象的习惯和能力,更重要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科学素质,让学生从小崇尚科学,立志献身科学。本节教材让学生认识光的折射现象和初步规律,是为以后几节课学习活动进行充分准备。所以本节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 2、教学目标 根据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总体目标与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本节教材内容及学生已有的认识基础,我确定本节的学习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知道光的折射现象及折射光线和折射角; 知道光的折射规律及在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能够用光的折射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现象。 (2)能力目标: 通过演示实验,指导学生观察现象,引导学生自己分析、归纳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引导学生动手做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通过实验研究问题的习惯。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4)德育目标: 通过对日常光现象的分析,破除迷信,热爱科学,进行唯物主义教育。 3、难点和重点 根据新修订的教学大纲的要求,及教材内容和学生学习的实际确定: (1)重点:光的折射规律;光路可逆。 (2)难点:光线进入不同介质中,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用光的折射解释自然现象。 (3)关键:对入射角和折射角的确定。 二、选用的教具及设备 1、选择教具依据

丰富的教学用具及设备,提高了训练密度及广度,使教学过程从枯燥到有趣,从抽象到形象。进行课堂演示实验并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提供了大量的教学信息,使学生在生动形象的环境中,得以迅速理解和掌握物理规律。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地。 2、教具: 光的折射演示仪;碗;适量的水;筷子;多媒体课件;录像剪辑。 三、教材处理 对日常光的折射现象学生有丰富的感性认识,以现象引入新课,学生学习目标明确,兴趣浓厚。光的折射规律的认识,宜先提出问题及研究方法,通过学生猜想,对照演示实验的观察,辅以多媒体模拟演示,学生思维清晰、准确,有利于规律的总结归纳,并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重视知识的应用,让学生遵循认识的规律:从实践到理论,又从理论到实践。达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四、教法、学法 1、教法 根据教学内容的上下承接关系,学生刚学完光的反射,对光的现象已有一些简单的认识,对光学研究中的一些物理量已有初步的了解,如入射角、法线等,针对素质教育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本节采用观察分析、启发式教学法。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通过实验演示、观察分析、启发对比、总结归纳得出规律。在课堂上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进行演示实验和计算机的模拟实验的观察,使学生在头脑中有清晰的表象,以具体生动的感性认识为基础掌握知识,而不是生硬地死记硬背,同时在观察中培养能力,开展思维训练重视知识的应用,理论紧密联系实际。 2、学法 学生是教学活动主体,要使学生从“学会”转化成“会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学生学法的指导,根据本节的内容特征,教师在做好演示实验时,引导学生如何去观察实验?并由他们总结和发现规律,同时注意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自信心、毅力、兴趣、动机等培养,通过手势、眼神、表情等形体语言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通过观察总结规律,联系实际、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本节采用观察、对比、分析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获取知识,通过思考讨论,总结归纳出光的折射规律,应用折射规律解释一些自然现象,培养学生爱科学、用科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

八年级上册物理《光现象》光的折射知识点总结

物理讲义复习提纲(3. 4光的折射) 1、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就做光的折射。 注:光在同种介质中传播,当介质不均匀时,光的传播方向也会发生偏折。 2、折射角(入射角):折射(入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 3、折射定律: ①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②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 ③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随着入射角的减小而减小; ④在折射中光路也是可 逆的。 分界面 注:右图中光线从一种介质“空气”射入另一种介

质“水”中时发生了折射现象,这个过程其实还有一部分光线被水平面反射回去,这里没有画出反射线。折射中光路可逆的意思是:如果有一道光上图水中按折射光线向空气中照射,那么这道光会按上图的入射光线发生折射,也就是光的路可以互相逆转。 4、光折射中,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光能射入某种介质,则这种介质一定是透明的。否则光只会被反射。 ②在两种介质的交界面上,如果是透明的介质交界面会发生两种光现象:折射和反射。如果介质不是透明的,比如钢板等等,就只会发生“反射”。③光的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但特殊情况下,光垂直入射时,传播 方向将不变化,也就是说,折射不一定都“折”。 5、光的折射规律: ①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入射角大于折射角;②光从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③光垂直界面射入时,传播方向不改变;此时入射角等于折射角等于0。④光的折射现象例子:海市蜃楼、筷子向上折断了、池水变“浅”了、放大镜、望远镜、显微镜、照相机、投影仪、近视眼镜、老花镜、斜插在水中的筷子在水中部分看起来向上弯;看见落到地平线下的太阳;叉鱼的时候瞄准鱼的下方。

《光的折射》说课稿与教案完美版

《光的折射》说课稿与教案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时是初中物理第一册第二章《光现象》第四节,光的折射是重要的光学现象,是理解透镜成像的基础,同时又是解释日常生活中许多光现象的基础。光的折射现象学生比较熟悉,也比较感兴趣,通过对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密切联系实际,运用科学知识来解释一些自然现象的习惯和能力,更重要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科学素质,让学生从小崇尚科学,立志献身科学。本节教材让学生认识光的折射现象和初步规律,是为以后几节课学习活动进行充分准备。所以本节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 2、教学目标 根据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总体目标与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本节教材内容及学生已有的认识基础,我确定本节的学习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知道光的折射现象及折射光线和折射角; 知道光的折射规律及在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能够用光的折射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现象。 (2)能力目标: 通过演示实验,指导学生观察现象,引导学生自己分析、归纳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引导学生动手做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通过实验研究问题的习惯。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4)德育目标: 通过对日常光现象的分析,破除迷信,热爱科学,进行唯物主义教育。

3、难点和重点 根据新修订的教学大纲的要求,及教材内容和学生学习的实际确定: (1)重点:光的折射规律;光路可逆。 (2)难点:光线进入不同介质中,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用光的折射解释自然现象。 (3)关键:对入射角和折射角的确定。 二、选用的教具及准备 1、选择教具依据 丰富的教学用具及设备,可以提高训练密度及广度,使教学过程从枯燥到有趣,从抽象到形象。进行课堂演示实验并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提供了大量的教学信息,使学生在生动形象的环境中,得以迅速理解和掌握物理规律。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地。 2、教具: 杯子;适量的水;铅笔;多媒体课件。 三、教材处理 对日常光的折射现象学生有丰富的感性认识,以现象引入新课,学生学习目标明确,兴趣浓厚。光的折射规律的认识,宜先提出问题及研究方法,通过学生猜想,对照演示实验的观察,辅以多媒体模拟演示,学生思维清晰、准确,有利于规律的总结归纳,并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重视知识的应用,让学生遵循认识的规律:从实践到理论,又从理论到实践。达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四、教法、学法 1、教法 根据教学内容的上下承接关系,学生刚学完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及平面镜,对光的现象已有一些简单的认识,对光学研究中的一些物理量已有初步的了解,如入射角、法线等。针对素质教育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本节采用观察分析、启发式教学法。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

最新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光的折射 透镜单元测试卷(解析版)

一、初二物理光的折射透镜实验易错压轴题(难) 1.如图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装置示意图,其中凸透镜焦距为10cm。 (1)蜡烛和凸透镜置于图示位置,调节光屏位置,光屏上会出现清晰的________(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像,据此规律可制成______;若用课本挡住了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光屏上蜡焰的像会________; (2)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动,将凸透镜逐渐向____移动,光屏上能成清晰缩小的像。 (3)将蜡烛、凸透镜分别放在图中45cm、50cm的位置,蜡焰所成的像是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像,这时眼睛应该在___________侧观察蜡焰的像。 【答案】放大投影仪变暗右放大凸透镜右侧 【解析】 【分析】 【详解】 (1)[1][2]由图可知,此时的物距为15cm,物距与焦距的关系 2f>u>f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其应用是投影仪。 [3]遮住凸透镜的上半部,物体上任一点射向凸透镜的下半部,经凸透镜折射后,照样能会聚成像,像的大小不发生变化,折射光线减少,会聚成的像变暗。 (2)[4]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动,将凸透镜逐渐向右移动,当物距等于原来的像距时,根据光的可逆性,光屏上能成清晰缩小的像。 (3)[5][6]将蜡烛、凸透镜分别放在图中45cm、50cm的位置,此时物距为5cm,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像与物体在凸透镜的同一侧,眼睛应该在右侧透过凸透镜观察烛焰的像。 2.在学完凸透镜成像规律后,小滨选择了一块焦距未知的凸透镜,对凸透镜成像特点作了进一步探究. (1)为了测量凸透镜焦距,他让一束平行光正对射向该透镜,调节光屏位置直到光屏上得到一个_____的光斑,测得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 (2)为了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先调节好蜡烛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跟凸透镜

光的折射 说课稿

光的折射说课稿 杨绍琪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下午好,我说课的内容是《光的折射》。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人教课标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4节,主要内容是光的折射现象、光在折射时所遵从的规律以及用折射规律来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光现象。本节课的内容是继光的反射之后的有一个几何光学重点,且由于光的折射所成的像是虚像,比较抽象。 因此,光的折射现象和规律也是本章的知识难点之一。同时,本节课为第5节《光的色散》和下一章《透镜》奠定了知识基础。 二、三维教学目标的确定: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光的折射现象 2、了解光从空气斜射向水和其他介质时的规律 3、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具有可逆性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观察认识光的折射现象 2、体验由光的折射引起的视错觉 3、应用类比反射规律总结折射规律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对学生进行光的使用安全教育

三、重难点的确立: 依据:新课标要求和考试纲要 重点:1、折射规律的总结归纳 2、应用折射规律解释生活中简单的折射现象 难点:解释生活中的折射现象(抽象、难理解) 四、学情分析: 本章第一节《光的传播》中已经对光的传播特性---在同种均匀介质中光沿直线传播进行了学习,知道光沿直线传播需要条件。而光的折射主要以此为依据讲解光在不同种介质中或是同种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折射。因此,学生已经有基本的知识储备。同时,本节课前已经通过实验探究掌握了光的反射规律,为本节课探究光的折射规律奠定了能力基础。 五、教法设计: 依据课程特点,提高学生参与课堂和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特设计一下教法: (1)实验法:物理规律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的,本节课探究光的折射规律,实验演示和探究使光的折射现象 和规律能够更加直观地展现给学生,降低学生的认知 难度,而且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类比法:此前已通过光的反射实验探究了反射 规律,本节课采用类比法能够使学生快速理解和掌握 折射光线、折射角等概念,并使光的折射规律探究过

八年级物理光的折射练习题及答案

八年级物理光的折射练习题及答案 大家把八年级物理光的折射理论知识复习好的同时,也应该要多做题。接下来是为大家带来的八年级物理光的折射的练习题及答案,供大家参考。 八年级物理光的折射练习题(一) 一、填空题 1.一束光线从空气斜射到水面上O 的点,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则入射光线是____,入射角是____;反射光线是_____,反射角是_____;折射光线是____;折射角是______. 2.当光由一种介质斜射向另一种介质发生折射时,折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_____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____________.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当入射角逐渐减小时,折射角________;当入射角减小到零度时,折射角_______. 3. 光由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线一定发生偏折.这句话对不对,为什么? 4.一束光线从空气射入某种介质,在分界面处发生反射和折射,则是入射光线,是反射光线,是折射光线. 是法线. 5.在岸上看水中的鱼,看到的鱼的位置比实际位置,这是由于光的造成的 二、选择题 6.下面列举的各种现象中,哪些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

A.筷子插到水里,看到它在水面以下的一段向上翘起 B.岸边的树在湖水中形成的倒影 C.注满水的池底看起来变浅了 D.在太阳光的照射下看到树的影子 7.光由空气斜射向水面上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下面正确的光路是:( ) 8.有束光线射入杯中,在杯底形成光斑,逐渐往杯中加水,光斑将( ) A、向右移动 B、向左移动 C、不动 D、无法确定 三、作图题 9.请画图解释插入水中的筷子弯折的原因. 八年级物理光的折射练习题(二) 一、选择题 1.(2014 吉林)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的是( ) A.池水变浅 B.水中倒影 C.小孔成像 D.墙上手影 答案:A 解析:池水变浅是光从水射向空气折射形成的;水中倒影是平面镜成像现象,属于光的反射;小孔成像是由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手影是由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2.一束光从空气斜射水中时,当入射角增大时,则( ) A.反射角和折射角都增大,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B.反射角和折射角都增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初中八年级物理:光的折射教案

新修订初中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光的折射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refraction of light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中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光的折射 教案之一 (南京四十六中学周永昌) (一)教材:人教社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第一册 (二)教学目的 1.知道什么是现象及折射光线、折射角。 2.知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其他介质中及光从水、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的折射情况。 3.知道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4.能用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现象。 (三)教具 碗、适量的水、筷子一根、全反射演示器(或演示器)。 (四)教学过程 一、观察本节课文“?”中的现象,引出课题请同学们观察几个现象。 1.教师出示一只碗,让学生观察确定的深浅。给碗加入适量的水,再让学生观察碗的深浅,有什么变化。

2.取一根筷子,让学生看是直的。将筷子斜放入水中,再让学生观察筷子有什么变化。 教师问:看到了什么现象?(学生回答:碗加水后好像变浅了。筷子放入水中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教师再问:这是什么原因呢?今天我们来研究光的另一种现象。学习后,同学们就能解释这些现象了。引出课题并板书。 二、讲授新课 1.通过演示,讲解什么是现象及折射光线、折射角。 教师用“全反射演示器”演示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的折射现象。演示时,在入射点处垂直水面插入一细木棒作法线。学生看到光在水面处改变方向继续在水中传播。教师讲述什么是现象。在黑板上画出折射光路图。接着讲述什么是折射光线、折射角。同时强调指出:折射角是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而不是与界面的夹角。 2.通过演示,研究情况 ①教师用“全反射演示器”演示课本上图6-2的实验,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的折射情况及垂直入射的情况。让学生观察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改变入射角再做一次。 演示完在黑板上画出光路图。教师先画出入射光线,然后让学生画出不同入射角的折射光线(如图1)。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光线垂直水面入射时,折射

八年级上册物理《光现象》光的折射-知识点总结

光的折射 有疑问的题目请发在“51加速度学习网”上,让我们来为你解答 51加速度学习网整理 一、本节学习指导 本节知识大部分也需要同学们下功夫去背,并且要多做练习。要注意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何时发生折射,何时发生反射折射,何时只有反射。要能熟练的画出折射图。 二、知识要点 1、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就做光的折射。 注:光在同种介质中传播,当介质不均匀时,光的传播方向也会发生偏折。 2、折射角:折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 3、折射定律: ①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②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 ③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随着入射角的减小而减小; ④在折射中光路也是可逆的。 注:右图中光线从一种介质“空气”射入另一种介质“水”中时发生了折射现象,这个过程其实还有一部分光线被水平面反射回去,这里没有画出反射线。折射中光路可逆的意思是:如果有一道光上图水中按折射光线向空气中照射,那么这道光会按上图的入射光线发生折射,也就是光的路可以互相逆转。 4、光折射中,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光能射入某种介质,则这种介质一定是透明的。否则光只会被反射。 ②在两种介质的交界面上,如果是透明的介质交界面会发生两种光现象:折射和反射。如果介质不是透明的,比如钢板等等,就只会发生“反射”。 ③光的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但特殊情况下,光垂直入射时,传播方向将不变化,也就是说,折射不一定都“折”。 5、光的折射规律: ①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入射角大于折射角; ②光从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③光垂直界面射入时,传播方向不改变;此时入射角等于折射角等于0。 ④光的折射现象例子:海市蜃楼、筷子向上折断了、池水变“浅”了、放大镜、望远镜、显微镜、照相机、投影仪、近视眼镜、老花镜、斜插在水中的筷子在水中部分看起来向上弯;看见落到地平线下的太阳;叉鱼的时候瞄准鱼的下方。 6、(了解)若光是由较密的介质射入较疏的介质时呢?根据光路可逆的可逆性。画出下图

《光的折射》说课稿

一、光的折射(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光的折射》是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一节内容,光的折射是重要的光学现象,是下面学习透镜成像的基础,同时又是解释日常生活中许多光现象的依据。本节通过对光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密切联系实际,运用科学知识来解释一些自然现象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科学素质。所以本节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 2、教学目标 根据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总体目标与教育部《课程标准》的要求,我确定本节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光的折射现象及折射光线和折射角;知道光的折射规律及在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能够用光的折射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现象。(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演示实验,指导学生观察现象,引导学生自己分析、总结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引导学生动手做实验,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及通过实验独立研究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通过对日常光现象的分析,破除迷信,热爱科学,进行唯物主义教育。 3、重点和难点 (1)重点:光的折射规律及折射中光路可逆。 (2)难点:光线进入不同介质中,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自然现象。 关键:学生要学会对入射角和折射角的确定 二、教具及设备 依据丰富的教学用具,提高了训练的密度及广度,使教学过程从枯燥到有趣,从抽象到形象。进行课堂演示实验并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提供了大量的教学信息,更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地。所以:我选择教具如下:光的折射演示仪;玻璃杯;适量的水;激光笔; 铅笔;多媒体课件;录像剪辑。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4.4光的折射

《光的折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光的折射现象及入射光线、折射光线、法线、入射和折射角 (2)知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其他介质中及光从水、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的折射情况 (3) 知道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4) 能用光的折射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现象。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观察、探究、交流等方法,理解光的折射及运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2)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知道光的折射规律. 难点: 解释简单的折射现象. 三、教学准备 教学用具演示用:激光光源、光的折射演示装置、水槽、碗、筷子、茶杯、硬币、适量的水。 四、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温故 而知 新(5 分钟) 光的反射定律 1、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 在同一平面上。 2、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在 法线两侧。 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4、光路具有可逆性 学生复习回 答 为探究光的 折射规律做 好铺垫。 导入 新课 (5分 钟) 实验引入: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1、在碗中盛满水,把筷子斜插 到碗的底部,从侧面斜视水面, 会发现水中的筷子看上去好像 向上弯折了. 2、在空的茶杯里放一枚硬币, 移动杯子,使眼睛刚刚看不到硬 币,保持眼睛和杯子的位置不 变,慢慢地向杯里倒水,随着水 面的升高,观察者看到了硬币, 还会发现硬币升高了.是由于光 在水和空气的界面上发生了一 种光现象。 这就是本节要学习的光的折射. 学生观察、聆 听。 从学生熟悉 的实例入 手,引出物 理问题,体 现从生活到 物理的课程 理念。激起 学习的兴 趣。

光的折射 说课稿

光的折射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时是初中物理第一册第四章《光的折射》第一节,光的折射是重要的光学现象,是理解透镜成像的基础,同时又是解释日常生活中许多光现象的基础。光的折射现象学生比较熟悉,也比较感兴趣,通过对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密切联系实际,运用科学知识来解释一些自然现象的习惯和能力,更重要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科学素质,让学生从小崇尚科学,立志献身科学。本节教材让学生认识光的折射现象和初步规律,是为以后几节课学习活动进行充分准备。所以本节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 2、教学目标 根据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总体目标与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本节教材内容及学生已有的认 识基础,我确定本节的学习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知道光的折射现象及折射光线和折射角; 知道光的折射规律及在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能够用光的折射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现象。 (2)能力目标: 通过演示实验,指导学生观察现象,引导学生自己分析、归纳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引导学生动手做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通过实验研究问题的习惯。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4)德育目标: 通过对日常光现象的分析,破除迷信,热爱科学,进行唯物主义教育。 3、难点和重点 根据新修订的教学大纲的要求,及教材内容和学生学习的实际确定: (1)重点:光的折射规律;光路可逆。 (2)难点:光线进入不同介质中,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用光的折射解释自然现象。(3)关键:对入射角和折射角的确定。 二、选用的教具及设备 1、选择教具依据

丰富的教学用具及设备,提高了训练密度及广度,使教学过程从枯燥到有趣,从抽象到形象。进行课堂演示实验并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提供了大量的教学信息,使学生在生动形象的环境中,得以迅速理解和掌握物理规律。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地。 2、教具: 光的折射演示仪;碗;适量的水;筷子;多媒体课件;录像剪辑。 三、教材处理 对日常光的折射现象学生有丰富的感性认识,以现象引入新课,学生学习目标明确,兴趣浓厚。光的折射规律的认识,宜先提出问题及研究方法,通过学生猜想,对照演示实验的观察,辅以多媒体模拟演示,学生思维清晰、准确,有利于规律的总结归纳,并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重视知识的应用,让学生遵循认识的规律:从实践到理论,又从理论到实践。达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四、教法、学法 1、教法 根据教学内容的上下承接关系,学生刚学完光的反射,对光的现象已有一些简单的认识,对光学研究中的一些物理量已有初步的了解,如入射角、法线等。针对素质教育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本节采用观察分析、启发式教学法。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通过实验演示、观察分析、启发对比、总结归纳得出规律。在课堂上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进行演示实验和计算机的模拟实验的观察,使学生在头脑中有清晰的表象,以具体生动的感性认识为基础掌握知识,而不是生硬地死记硬背,同时在观察中培养能力,开展思维训练重视知识的应用,理论紧密联系实际。 2、学法 学生是教学活动主体,要使学生从“学会”转化成“会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学生学法的指导,根据本节的内容特征,教师在做好演示实验时,引导学生如何去观察实验?并由他们总结和发现规律,同时注意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自信心、毅力、兴趣、动机等培养,通过手势、眼神、表情等形体语言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通过观察总结规律,联系实际、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本节采用观察、对比、分析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获取知识,通过思考讨论,总结归纳出光的折射规律,应用折射规律解释一些自然现象,培养学生爱科学、用科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

八年级物理:光的折射教学设计(实用文本)

( 物理教案 )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案设计 / 精品文档 / 文字可改 八年级物理:光的折射教学设计 (实用文本) Physics covers a wide range. There are many occupations related to physics. A good study of physics also provides better conditions for employment.

八年级物理:光的折射教学设计(实用文 本) 学习目标: 1.根据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知道光线发生折射的条件。 2.通过探究理解光的折射规律。 3.能利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学习重点:光的折射规律 学习难点:根据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现象 教具学具: 演示用:激光光源、光的折射演示装置、水槽. 学生用:碗、筷子、茶杯、硬币、适量的水. 导学方法:实验法、归纳法、讲练法.

学习过程: 一、快乐自学、合作探究 (一)知识回顾 光在沿直线传播;光传播到水、玻璃等许多物体的表面会发生现象。 (二)实验探究: 1.认识基本概念: ao是光线,ob是光线,on是。入射角是和的夹角,在图中是,折射角是和的夹角,在图中是。 2.实验探究: (1)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折射光线将法线(靠近或远离),也就是折射角 _ 入射角(﹥、﹦、﹤)。 (2)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随之。 (3)(一种特殊折射)当光线垂直射向水中时,传播方向,此时折射角等于 ____度,入射角等于_____度。

光的折射说课稿(简稿)

《光的折射》说课稿 安仁县渡口学校刘长陆 《光的折射》这节课,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分析、教 学过程等四个方面谈谈我的设计思路: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背景:本课时是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光现象》第四节,是在学习光的传播及光的反射现象的基础上进行的,光的折射是生活中 比较常见的现象,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学好本节课有利于学生学习 透镜的有关知识,为学生分析自然界的折射现象提供理论的依据。 (二)学情分析 (1)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已经形成了关于折射的初步概念。 (2)逻辑思维能力不强,对事物的认识还无法摆脱具体生活实物的束缚。 (3)学生已具备的认知基础: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 路可逆及光的反射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折射光线、折射角的涵义,掌握光从空气射入其他介质中的偏折规律。 (2)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

(3)能够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现象。 2、过程与方法 (1)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领悟科学的一般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 (2)使学生乐于探究自然现象,乐于了解日常活动中的物理道理;(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光的折射规律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光路可逆性。利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相关现象。 二、教法分析 实验法、探究法、类比法、分析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三、学法分析 学生主动思考、交流探讨,在探究中学习、合作中学习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问学生为什么会播放有关“三日同辉”的录像剪辑和“海市蜃楼”图片, 出现这种情况?创设问题情境、诱导学习动机、感知教材。 (1)复习设疑: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从一种介质斜 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会怎样呢? (2)实验演示:让一束激光射入水槽,往水槽中加水,观察水槽中

八年级物理光的折射汇总

八年级物理光的折射 一、光的折射 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现象。 2、光的折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空气中角大,光路可逆 ⑴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⑵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与法线两侧。 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属于 近法线折射。 光从水中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属 于远法线折射。 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或其他介质射出),折射角=入射角= 0 度。 3、应用:从空气看水中的物体,或从水中看空气中的物体看到的是 物体的虚像,看到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 练习:☆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是因为光从水中斜射向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蓝天白云在湖中形成倒影,水中鱼儿在“云中”自由穿行。这里我们看到的水中的白云是由光的反射而形成的虚像,看到的鱼儿是由是由光的折射而形成的虚像。 二、透镜 1、名词:薄透镜:透镜的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光心:(O)即薄透镜的中心。性质:通过光心的光线传 播方向不改变。 焦点(F):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

上的一点,这个点叫焦点。 焦距(f):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2、典型光路 三、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1、实验: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 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得原因有:①蜡烛在焦点以内;②烛焰在焦点上③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 在同一高度;④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 2、实验结论:(凸透镜成像规律) F分虚实,2f大小,实倒虚正, 具体见下表: 物距 像的性质 像距应用倒、 正 放、 缩 虚、 实 u>2f 倒立缩小实像f

《光的折射》说课稿

3.4《光的折射》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时是初中物理第一册第六章《光的折射》第一节,光的折射是重要的光学现象,是理解透镜成像的基础,同时又是解释日常生活中许多光现象的基础。光的折射现象学生比较熟悉,也比较感兴趣,通过对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密切联系实际,运用科学知识来解释一些自然现象的习惯和能力,更重要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科学素质,让学生从小崇尚科学,立志献身科学。本节教材让学生认识光的折射现象和初步规律,是为以后几节课学习活动进行充分准备。所以本节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 2、教学目标 根据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总体目标与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本节教材内容及学生已有的认识基础,我确定本节的学习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知道光的折射现象及折射光线和折射角; 知道光的折射规律及在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能够用光的折射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现象。 (2)能力目标: 通过演示实验,指导学生观察现象,引导学生自己分析、归纳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引导学生动手做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通过实验研究问题的习惯。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4)德育目标: 通过对日常光现象的分析,破除迷信,热爱科学,进行唯物主义教育。 3、难点和重点 根据新修订的教学大纲的要求,及教材内容和学生学习的实际确定: (1)重点:光的折射规律;光路可逆。 (2)难点:光线进入不同介质中,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用光的折射解释自然现象。 (3)关键:对入射角和折射角的确定。 二、选用的教具及设备 1、选择教具依据 丰富的教学用具及设备,提高了训练密度及广度,使教学过程从枯燥到有趣,从抽象到形象。进行课堂演示实验并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提供了大量的教学信息,使学生在生动形象的环境中,得以迅速理解和掌握物理规律。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地。 2、教具: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