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钻孔地质编录

钻孔地质编录

钻孔地质编录
钻孔地质编录

钻孔原始地质编录

黄与能

二○○八年四月

钻孔原始编录重点提示

1.注意开孔及终孔验收。

2.编录前检查钻探班报表,整理岩矿心并照相。

3.残留岩心处理。

(1)认定:回次岩心长>回次进尺。

(2)处理:该回次采取率按100%计,超出部分岩心依次上推,并重新计算影响到的回次采取率。

(3)砂、粉状及不同岩性的反循环岩心不准上推。

4.观察分层:每一分层界线处都应放入分层隔板。

5.换层井深计算:

(1)回次内换层:孔深=上回次孔深+本回次进尺(岩心长÷采取率)。

(2)两回次间换层:孔深=上回次止孔深。

(3)空回次换层:孔深=上回次止孔深+空回次进尺的一半。

6.分层采取率分层井深是重要计算、记录数据。

7.布样原则:遵守“五不”原则,即同一件样不跨孔径、不跨不同的矿种、矿层,不跨矿石类型及品级、样品厚度不超过可采厚度,不跨采取率相差大的回次。

8.每件样都应在岩心箱内放入采样隔板,计算样品井深(同于分层井深计算)。

9.注意钻孔六大质量指标的同时,还应特别注意钻进及采心工艺有无造成风氧化矿石的贫化问题。

10.采样质量检查:布、采井深吻合性,重量误差。

11.钻孔柱状图:据编录资料、用计算机成图(非素描图)。

目 录

1 钻孔布置及编制钻孔设计书 (1)

1.1钻孔布置 (1)

1.1.1 不同阶段钻孔布置 (1)

1.1.2 矿体产出的形态特征与布钻的关系 (1)

1.1.3 地形与布钻关系 (2)

1.1.4 钻坑结合施工 (2)

1.1.5 钻孔控矿间距的确定 (2)

1.1.6 取样钻的布置 (3)

1.2钻孔设计书编写 (3)

2开孔及终孔验收 (4)

2.1开钻前检查验收 (4)

2.2终孔验收 (4)

3.钻孔编录准备工作 (9)

3.1业务准备 (9)

3.2工具、材料、表格准备 (9)

3.2.1 工具、材料: (9)

3.2.2 表格及标签: (9)

4.检查钻探班报表,整理检查岩矿心 (9)

4.1现场指导 (9)

4.2检查钻孔班报表 (10)

5.检查处理“残留岩心” (11)

5.1残留岩心认定 (11)

5.2残留岩心处理原则 (11)

5.3回次记录 (12)

钻孔回次记录表 (12)

6.观察分层 (13)

6.1岩心照像 (13)

6.2记录回次数据 (14)

6.2.1 记录回次数据 (14)

6.2.2 计算回次采取率 (14)

6.3地质观察 (14)

6.4分层 (14)

6.4.1 分层 (14)

6.4.2 记录分层数据 (15)

6.4.3 换层井深计算 (16)

6.4.4采取率计算 (18)

7.布样 (18)

7.1布样原则 (18)

7.2夹石及岩脉剔除原则 (20)

7.3矿层的顶底板控制样 (20)

7.4布置化学样品 (20)

7.4.1 样号 (20)

7.4.2 样段井深 (21)

7.4.3 样品岩心编号 (21)

7.4.4岩矿心取样方法 (21)

8.地质记录描述 (22)

8.1描述观察的主要目标层 (22)

8.2观察及描述的主要内容 (22)

8.3测量轴夹角 (23)

8.4钻孔编录用语及代号 (24)

9.质量检查及资料整理 (24)

9.1质量检查 (24)

9.1.1 钻孔质量验收 (24)

9.1.2 采样质量检查 (24)

9.1.3 地质编录质量检查 (25)

9.2钻孔资料整理 (25)

9.2.1文、图、实物整理校对 (25)

9.2.2分析编录资料,指导钻孔施工 (25)

10.钻孔柱状图的编制 (25)

10.1柱状图编制必须的资料 (25)

10.2柱状图的格式及内容 (26)

10.2.1 鼓励计算机成图 (26)

10.2.2 钻孔柱状图格式及内容 (26)

11.资料成果 (29)

钻孔原始地质编录

1 钻孔布置及编制钻孔设计书

1.1 钻孔布置

1.1.1 不同阶段钻孔布置

①预查钻:可以在矿致异常或矿(化)体的有利部位布置个别钻孔,验证、了解矿体的存在、延深、产状、厚度、质量等;

②普查钻:按确定的工程间距布置稀疏钻孔,圈定333资源量;

1.1.2 矿体产出的形态特征与布钻的关系

①矿体形态较简单—适合布钻,反之适合坑探(图1);

图1 矿体形态与钻坑工程

②矿体有益组分(品位)较稳定—适合布钻,反之适合坑道;

③矿体产状的影响:

直孔:矿体倾角较缓,适合布置直孔。

斜孔:矿体陡倾斜适合布置斜孔(钻孔与矿层夹角应≥30°)。

水平孔:当矿体厚大,地表掩盖严重,地形有利时,可施工水平钻,代替槽探,控制矿体近地表的位置、厚度、矿石质量。直立产出的矿体在地形有利时适合布置水平孔(图2)。

图2 矿体产状与布钻

1.1.3 地形与布钻关系

地形不利于机场平整及设备运输时,一般不

施工钻孔。

1.1.4 钻坑结合施工

①坑内钻:矿体上部盖层很厚,而下部有完

工坑道或拟施工坑道可利用时,适合布置坑内

钻,且在坑内施工钻孔控制深部矿体较地表施

工钻孔控制相同目的层可以节约较多工作量

时,宜采用坑内钻探;而不适合地表钻(图3)。

②矿区以钻探控矿为主时,应有少量坑道 图3 坑内钻

验证钻孔资料。

1.1.5 钻孔控矿间距的确定

钻孔布置位置与矿体控制间距有关,这个间距是指沿矿面的钻孔实际距离(图4).

图4 孔距的确定

1.1.6 取样钻的布置

当地表植被、森林丰富等不适合施工槽、井工程,或由于盖层较厚,槽、井探工程不能达地质目的时,可择优(较坑、井而言)使用取样钻控制矿体的近地表部分(3~50m)代替槽井探,深度以揭露到基岩1~2件样长的深度为宜,一般5~10m,直孔与斜孔结合。

1.2 钻孔设计书编写

钻孔编录人员应会同探矿人员在矿区钻孔位置确定后,编写钻孔设计书。钻孔设计书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钻孔编号、设计孔深、钻孔方位(斜孔)、钻孔倾角。

岩矿层分层起止井深(由上至下)

岩矿层分层柱状图(可用颜色表示)、分层岩石名称、断层、破碎带井深。

各分层岩心、矿心、矿层顶底板岩心等采取率要求(按矿区设计执行)

孔深校正及要求,一般直孔每100m校正一次,斜孔50m校正一次,误差±1‰。

钻孔结构及钻进方法等。

2开孔及终孔验收

2.1 开钻前检查验收

地质人员应重点检查孔口位置是否符合设计,钻机立轴方位(斜孔)和倾角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岩心箱质量临时岩心棚的安全性。水文人员检查涉及水文、工程地质方面工作质量。检查合格后,由地质、水文填写钻孔开孔通知书,交矿区有关部门负责人签字后,送交机台,方可开钻。

2.2 终孔验收

钻孔已达到设计地质目的,或未达地质目的而被迫终孔时,都应有地质主管人员的终孔通知书。

终孔后,应组织地质、水文、测量人员按有关要求验收,每个钻孔都应有正式的质量验收报告书。

钻孔质量验收报告

矿区

钻孔

单位

矿区技术负责 矿区行政负责

地质组长 探矿组长

水文地质组长 机 长

地 质 员

水文地质员

年 月 日

孔口坐标 X= Y= Z=

开孔日期 年 月 月

终孔日期 年 月 月 施工 日期

设计深度 m 设计方位角 钻机类型 终孔深度 m

设计倾角

机 号

施工 结果

孔径(mm) 孔深(m)

钻 孔 结 构 套管长度(m) 次数

1

2

3

4

5

6

7

8

质量评定

记录孔深m) 丈量孔深m) 误差m)

孔 深 较 正 应测次数

实测次数

超差次数

次数 1 2 3 4 5 6 7 8 质量评定

记录孔深 丈量孔深 误差

弯 曲 度 测 量 应测次数 实测次数 超差次数 应封闭位置

封孔位置

木塞位置 长 度 材料用量

封孔方法

树桩情况

质量评定

封 孔

班报表 应记次数 实记格 次 数

合格率 (%)

质量评定

岩心签 应填次数

实填合格次数

合格率 (%)

原 始 记 录

其它

孔内水柱 应测次数 实测次数 合格率(%) 质量评定

冲洗液消耗 量

应测次数

实测次数

合格率(%)

简易 水文 观测 其它

孔内 遗留

钻孔质量验收报告

采取率(%)

岩矿层名称

起止井深

厚度 (m)

长度(m)

要求

实际

矿层总厚度(m)

岩层

矿心总长度(m)

矿层平均采取率(%)

采 取 率 达 到

要求的矿层厚度

(m)

采取率达到要求 的矿层数占矿 层总厚(%)

采 取 率 达 到 要求的矿层厚度(m)

采取率达到要求 的分层数占分层 总数的(%)

矿 层

质量评定

岩 矿 心 采 取 率

其它

地 质 组 探 矿 组

分队或

矿区验

收意见

项目主管

单位审定

意见

3.钻孔编录准备工作

3.1 业务准备

3.1.1 了解矿区的基本地质情况,如地层、岩石、矿产、构造、岩矿石特征及岩层划分单元等;

3.1.2 熟悉钻孔原始地质编录的有关规定,程序、要求等;

3.1.3 熟悉矿区地质工作部署及工程布置情况;

3.1.4 了解,熟悉钻孔施工设计即钻孔指示书。

3.2 工具、材料、表格准备

3.2.1 工具、材料:

图包、地质锤、放大镜、三角板量角器、钢卷尺、文具盒(内装铅笔、橡皮擦、铅笔刀、防水墨笔等)、讲义夹、数码照相机、计算器、红油漆(或防水符号笔)、白胶布,标本包装纸、样品袋等。

3.2.2 表格及标签:

①表格:

钻孔地质记录表、钻孔采样记录表、标本登记表、矿石体重记录表、

照片记录表、录相记录表、孔深校正及弯曲度测量记录表

②标签:

钻孔回次标签、岩矿心分层签、岩矿心采样签、 样签、标本签 4.检查钻探班报表,整理检查岩矿心

4.1 现场指导

在预计见矿井段,编录人员要跟综指导,确保钻探质量。

编录应随钻孔施工的进度在钻探施工现场及时进行。

4.2 检查钻孔班报表

4.2.1 正式编录前应详细检查机台钻探班报表(包括孔深校正及变曲度测量记录、简易水文观测记录表)记录的回次进尺、井深、水文观测资料等是否齐全,无误。

4.2.2 根据编录场地大小,将岩心箱依井深顺序排列,仔细检查岩心长度及编号是否正确,岩矿心摆放有无拉长现象,若发现岩矿心顺序有颠倒,应正确地予以调整,若发现破碎的岩矿心有人为的拉长现象时,应正确地压缩后重新丈量,并通知机场当班记录更正班报表。

4.2.3 检查回次标签:孔深、进尺;岩心长度、残留岩心长度、回次号、回次岩心编号等数据准确无误。若发现有误,应通知机台更正。

4.2.4 检查岩心是否有错放,一旦发现,应正确地予以调整并重新编岩心号。

4.2.5 岩心编号:大于10cm以上的岩心及大于5cm以上的矿心用红油漆(或防水符号笔,下同)编上号,岩心编号用代分数表示:分数前面的整数代表回次号,分母为本回次中有编号的岩心总块数,分子为本回次中第几块编号的岩心。

3(图 例:某孔中第7回次,有4块编号的岩心,其中第3块编号为7

4

5).

图5 岩心编号

4.2.6 对长度较长的矿心,不方便采样,应加编岩心号(图6)。

图6 加编岩心号

5.检查处理“残留岩心”

5.1 残留岩心认定

某回次的岩心长度大于回次进尺时,超过的岩心为“残留岩心”。如某回次进尺2.10m,但完整的岩心有2.56m,超出进尺0.46m的岩心即为“残留岩心”。

残留岩心长度一般以施工人员测量为准,在未进行残留岩心测量,或残留岩心测量不准时,残留岩心处理由编录人员进行。

5.2 残留岩心处理原则

在岩心完整时,以本回次岩心采取率为100%,将超出部分推到上回次计算,如继续超出可继续上推,最多只能上推三个回次(图7)。

图7 残留岩心处理

例:上图中第9回次进尺4m,岩心长4.9m,大于该回次进尺0.9m 的岩心作为残留向上推到第8回次(第9回次采取率现为100%)。

第8回次原进尺4.5m,岩心长4.2m,现加上第9回次上推的0.9m 残留岩心,则岩心长为4.2+0.9=5.1m,超过进尺0.6m继续上推至第7回次,则第8回次采取率现为100%(该回次原采取率93%应更正为100%)。

第7回次原进尺4m,岩心长2.9m,采取率73%,现加第8回次上推的0.6m残留岩心,则岩心长为2.9+0.6=3.5m,采取率为88%,岩心长度小于进尺,无残留上推,至此,第9回次残留岩心处理完毕(第7回次原采取率73%,应更正为88%)。如残留岩心处理中,上推三个回次仍继续超出,应寻找其原因,再作处理。

如岩心破碎为砂状、粉状和不在同一岩性中钻进而用反循环采心工具采取的岩心,一般不准上推。

5.3 回次记录

将钻孔回次有关数据:孔深、岩心采取率、残留岩心处理数据等填入钻孔回次记录表中。

钻孔回次记录表

矿区名称:乐山市金口河铅锌 工程编号:ZK101 第 1 页

岩 心

次编号 下界记

录孔深 块数 长度

上次

残留

处理后

岩心长

回次采

取率(%)

孔深

校正量

下界校

正孔深

备注

1 2.58 4 2.58 100

2 5.42 7 2.84 100

3 8.51 8 2.78 90

4

27 53.50 5 4.02 0.35 3.67 100

28

29

30

注:长度单位:m

记录人:李小林 日期:2007.04.25 检查人:周小林 日期:2007.04.28

6.观察分层

6.1 岩心照像

岩矿心检查整理后,应用数码相机按顺序按箱为单位逐一对岩心进

行拍照,并作好原始资料存档。

钻孔岩心照相记录表

金口河铅锌 矿区ZK101钻孔数码图像文件 ZK101.JPG

岩心回次

岩心直径

照片编号岩心编号

起止

10~7cm

1 1 1 3

7~5cm

2 2 4 7

3 3 7 9 5cm

4 4 9 13 5cm 照相:周小林 日期:2007.04.25

6.2 记录回次数据 6.2.1 记录回次数据

由浅入深依次将每一个回次的编号、止孔深、岩心长、残留岩心、进尺、采取率等记录至钻孔地质记录表的回次栏目内。 其中:“止孔深”应为经过校正的孔深;

“岩心长”应为经过编录人员检查、整理并认可的实际岩心长度;

6.2.2 计算回次采取率

回次采取率计算:允许同一岩性段内连续五个回次的总进尺大于或等于该岩性段岩心总长度时,计算五个回次平均采取率(“进尺”为本回次止孔深减上一回次止孔深,如本回次止孔深89.63m,上回次止孔深为85.24m,则本回次进尺为89.63-85.24=4.39m)。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等有特殊要求计算回次采取率,以及矿层(包括含矿层、矿化蚀变带)及其顶板3-5m 应计算采取率,回次采取率的计算方法如下:

回次“采取率”=

%100本回次进尺

本回次岩心长

×6.3 地质观察

观察岩矿心岩石特征(包括颜色、结构、构造、矿物成份等)、矿化特征及蚀变、次生构造(断裂,褶皱、节理等)、古生物及遗迹化石等。

在综合观察分析基础上,根据矿区厘定的分层标准进行分层,确定并计算分层井深,分层岩矿心采取率。在计算换层井深和分层岩矿心采取率前,检查回次中是否出现“残留岩心”。 6.4 分层 6.4.1 分层

首先对尽可能长的井段直至全孔的岩矿心进行综合观察分析,并根据矿区厘定的分层标准对岩矿心进行分层。例如:某钙芒硝矿区

ZK402孔中,按不同的岩性、矿石类型划分出:第四系冲洪积层、紫红色泥质白云岩、紫红色白云质粉砂岩、中—细晶钙芒硝矿石、紫红色构造角砾岩、粗晶钙芒硝矿石、紫红色粉砂质粘土岩、紫红色白云质泥岩等8种岩性的17个分层。

在第一分层结束后放入一个分层标签(或分层隔板),如遇分层界线刚好在某一段完整的岩心中时,则用钉锤或劈样机自分层处将岩心劈开后放入分层标签完整岩心中(图

8) 。

图8 完整岩心中分层示意图

6.4.2 记录分层数据

分层数据对应于钻孔原始地质记录表左侧的回次位置填写,如下图:

钻孔原始地质记录表

项目(矿区)名称 工程编号 第 页

起 止 层 号 回次号 岩心长 回次号岩

分层采取率 分层进尺换层孔深轴倾角分层真厚度岩

称 花

纹代码地 质 描 述 备注1 1 4.20 2 3.15 100 7.357.35 2 2 0.55 7 2.50 90 11.1718.52 3 7 0.85 12

1.52 91 13.50

32.02

4 5

注:长度单位:m ,角度单位:°,真厚度=轴夹角的正弦值

记录 日期 检查

如在第2回次中分层,则对应于2回次横格中填写 序号:为本分层的顺序编号: 回次岩心长:

为本分层所处回次内属该分层的岩心长度。

如图9中:第2分层底界在第7回次的74

2至74

3岩心之间岩心长为:1.3+1.2=2.5m。在一块岩心内部分层也如此处理。

图9 回次岩心计算图

6.4.3 换层井深计算

从一个分层变换为下一个分层时称为“换层”,换层时所处钻孔深度称为换层井深。根据换层所处位置不同,可分为:回次内换层、回次间换层及空回次换层三种情况计算换层井深。

①在某一回次内换层时:换层孔深=上回次止孔深+本回次上层岩心长÷本回次采取率,如图10:

钻孔地质编录详细介绍

钻孔地质编录细则

《新疆哈密市突出山铁矿普查》项目组 二○○五年八月

钻孔地质编录细则 一、目的、布设原则 钻孔施工目的是为查明地表矿(化)体的产状、形态、厚度、矿石组合及品位等地质特征向深部变化情况,进一步了解控矿地质条件及成矿远景,并为储量计算提供依据。其部署本着由已知到未知,由浅部向深部,对地表出露较好、具有一定规模,且对应有明显激电异常的矿(化)体首先部署此项工作。 本细则根据《地质矿产勘查标准汇编》和《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管理制度汇编》并结合以往钻探工作综合编写。 二、开孔前的准备工作 1.编录人员首先应认真学习设计,明确所要施工钻孔的目的、任务及对钻孔的各项要求,熟悉已有地质资料,了解钻孔施工处的地层、构造、矿化蚀变等地质情况,为编录工作打下基础,并认真编制和填写设计勘探线剖面图、《钻孔地质技术设计书(设计柱状图)》。 2.钻孔开钻前,技术负责及编录技术员要提前10—15天到实地根据钻孔设计的孔位用罗盘和皮尺结合GPS、工程后方交汇或者地形图确定钻孔定位。布孔后孔位用木桩作标记,木桩上用油漆标注钻孔号,以便机台及时平整机场。孔位后不得擅自移动,在平整机场后再次用后方交汇法验证孔口位置,确保孔位未移动。编录技术员应及时向机台下达《钻孔定位通知书》。格式见表2。 3.机台将钻塔、钻机安装完毕,技术负责及编录技术员要到现场

进行安装验收。验收项目主要有:钻孔位置是否移动、检查和校正钻孔水平程度(罗盘测量)、钻孔立轴、钻孔天顶角及岩心收集装置(岩心箱,岩心牌等)。验收合格后,签发《钻孔安装验收书》。 4.钻孔安装验收合格后,编录技术员应及时填发《钻孔开孔通知书》,并应向施工人员详细介绍钻孔施工目的,地质情况及对工程质量的要求,严格保证钻孔质量,确保六大指标的实施。岩心的清洗整理至编号等一整套工作应由钻机各班记录员承担。 ZK××地质设计书 表1 设计孔深钻孔类别 设计方位角施工机号 设计倾角钻机类型 钻孔定位、安装通知书 表2 No 批准(技术负责、分队长签名)

工程地质编录(描述)模板

工程地质编录模板 注意事项 1、在钻探前必须明确本工点内是否出露(或隐伏)断层、破碎带!在钻探过程中发现破碎带必须仔细描述,并及时反映到地质组! 2、对斜坡钻孔一定要注意观察周围地形地貌,看是否有滑坡发育,一旦发现软弱层及时向地质组反映! 3、初始水位和稳定水位必须按要求量测! 4、钻探过程中发现溶洞,对其深度、大小、特征等必须严格准确把握和描述! 5、在土类颜色变化明显时、基岩换层处必须要分层,并详细描述。 一、土类描述 1.1黏性土(黏土、粉质黏土) 描述应包含内容: ××色,潮湿程度,夹杂物及其主要成份是××,夹层情况,是否含砾、卵石及百分比含量、光泽反应等。 注:光泽反应就是切面对光线的反应,一般情况下描述为“光滑”、“稍有光滑”、“粗糙”。 示例: 黏土:黄褐色,硬塑(坚硬、软塑、流塑),18.4m以下为坚硬,切面光滑,夹杂少量碎石,碎石成份为强风化灰岩,棱角状,一般粒径为2~20mm,最大粒径为25mm;土质均匀,手可搓成细于0.5mm的长条。 粉质黏土:黄褐色,硬塑(坚硬、软塑、流塑),夹杂少量碎石,碎石成份以灰岩为主,棱角状,一般粒径为2~20mm,最大粒径为25mm。 粉质黏土:黄褐色,硬塑,20.0m~30.5和40.5m以下为坚硬,局部夹少量铁锰氧化物,其中28.5~29.5m、35.5~37.0m夹杂砾石,砾石成份以灰岩为主,棱角状,一般粒径为3~20mm,最大粒径为50mm。 1.2粉土 ××色,密实程度,潮湿程度,夹杂物及其主要成份是××,层理及夹层情况,

是否含砾、卵石及百分比含量等 示例: 粉土:黄褐色,6.2~6.7m为灰白色,密实,稍湿,手捏有砂感,不能搓条,含约5%细砂,局部夹黏土、杂砾石,砾石成份以灰岩为主,浑圆状,一般粒径为5~20mm,最大粒径为80mm。 1.3砂土(粉、细、中、粗、砾) ××色,密实程度,潮湿程度,主要成份是××,级配良好(或差),有无黏粒 (或估计黏粒含量)等 示例: 粉砂/细砂/中砂/粗砂/砾砂:灰白色,松散/稍密/中密/密实(根据标贯试验确定),稍湿/潮湿(初见水位以下)/饱和(稳定水位以下),砂粒成分为长石,石英,粒径为5~8mm,偶见卵石,粒径为10~50mm,其中7.0~7.3m夹粉质黏土。 粉砂:指的是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含量超过全重50%,有轻微粘着感。 黄褐色,密实,饱和,主要成份为石英、长石,级配差,含有约10%的粉质黏土中砂:黄褐色,中密,饱和,主要成份为石英、长石,级配好。 砾砂:砾砂是砂土中砾粒(粒径大于2毫米)含量占总质量25%~50%的砂。 黄褐色,中密,饱和,级配差,主要成份为石英、长石,其中26.9-28.9m 含圆砾较多,粒径一般为2~20mm,最大粒径为50mm。 1.4碎石土类(砾石土、碎石土、卵石土) ××色,密实程度,潮湿程度,碎石类土的主要成份是强风化××岩,碎石粒径一般××~××mm,最大粒径为××mm,磨圆度;充填物成份及比例; 示例: (1)细/粗角砾土:灰褐色夹褐黄色,松散/稍密/中密/密实(根据标贯试验确定),稍湿/潮湿(初见水位以下)/饱和(稳定水位以下),粒径一般为10~20mm,尖棱状,成分为石英砂岩及灰岩,充填约20%粉质黏土。 (2)细/粗圆砾土:黄褐色夹紫红色,松散/稍密/中密/密实(根据标贯试验确定),稍湿/潮湿(初见水位以下)/饱和(稳定水位以下),粒径一般为10~20mm,浑圆状和圆棱状,成分主要为石英,长石,充填约15%粉质黏土,中下部达30%。

(新)地质编录细则

(新)地质编录细则-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钻孔地质编录细则 新疆地矿局物化探大队

二○○六年 一、钻孔布测、施工规程 (一)钻孔的布测 1、在地质勘探设计的基础上,按照施工顺序、施工进展情况、邻近完工钻孔的地质情况及钻探力量,分批次布测钻孔。对即将施工的钻孔要提前3-5天通知钻探施工单位,以便平整机台及做施工前的其它准备工作。 涉及到找矿方向、远景评价及下一步工作有指导意义的钻孔应优先安排施工,同时应照顾到搬近和施工的方便。 2、需要布设的钻孔由地质编录人员填写“钻孔布测通知书”。其要点是明确其孔位相对于基点(或一测点)的方位、距离,经地质组长或技术负责人检查设计孔位(或坐标)设计方位及开孔倾角等无误后通知测量人员布测。 3、测量人员按布测通知书所提出的时间要求将需要布测的钻孔布测到实地并树立标志(以十字线法布设,以便校正孔位)。 4、钻孔开孔前地质人员要到现场查看钻孔孔位布测是否正确,同时测量人员要对孔位进行复测。 (二)钻孔的施工 1、钻孔施工前,地质人员应根据地表资料及邻近钻孔资料编出“钻孔施工理想柱状图”以指导现场施工,并将此图交往施工单位。

(1)理想柱状图属于示意性质,可以没有比例尺的概念,但其相对深度要合理。 (2)根据设计剖面图标出矿体深度范围,并留有一定的空间,以便钻机施工时掌握矿芯采取率。对可能遇见的地质及其它情况,如漏水、掉块、岩石硬度级别等地段要在图中予以提示,使施工单位做好防范措施。 (3)柱状图中重点是质量要求及施工技术措施。施工技术措施由施工单位根据地质条件和质量要求拟定。从地质角度来讲,钻进技术措施主要包括:开孔直径、终孔直径、套管长度及换径孔深等。一般而言,开孔直径110mm,终孔直径不得小于75mm,套管长度不应小于第四系及风化基岩深度之和。换径深度由钻机根据钻进施工过程而定,但在见矿部位不得低于75mm孔径。 (4)质量要求内容包括:钻孔方位、钻孔倾角、岩矿芯采取率(%)、钻孔弯曲度、孔深误差、简易水文观测及班报表记录等。 2、钻孔施工前由地质组填写“钻孔施工通知书”及“钻孔机械安装通知书”,并由各方签字方可生效。 3、平整机场或安装钻机时,应注意保护孔位标志。一般情况下,不得随意变更孔位。如果由于某些客观原因需要移动孔位时,在不影响地质要求的前提下,由地质和施工单位同到实在商定,并在钻孔施工通知书上加以注明。 4、钻机安装好后,通知测量组复测孔位。根据地形陡缓可允许安装误差如下表所示(这一点在设计中应明确)。

钻探编录细则

钻探编录细则 一、钻孔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1 钻前。必须有项目技术负责签发“探矿工程定位和机械安装通知书”。所定孔位距基点的距离,由两人以上在剖面上量得,然后交测量组进行定位。 2 项目技术负责或钻探组长带领测量人员会同探矿队安装队长,进行实地定位并钉好前车后车方向桩,以免建错钻塔。然后将安装定位通知书交给探矿工程队进行安装。 3 钻前项目技术负责,钻探编录技术人员携带“探矿工程施工通知书”“钻孔地质设技书”,会同探矿技术员,机长一齐到现场实地检查安装是否合格(指方位角和倾角)岩心箱.岩心票.泥浆箱,简易水文观测工具。及各种记录表格是否齐全符合要求,经检查双方无异议。方能在施工通知书和地质设计书上签字生效.开钻生产,否则不能开钻。 二、钻孔地质编录工作 1 钻孔的地质编录应及时进行,不得积压。编录之前.首先检查班报表.、岩心票、岩心箱,岩矿心长度和岩心编号是否准确无误岩心是否冲洗干净、摆放得整齐无误,特别注意是够颠倒。 2 地质编录时,将要编录的孔段,自上而下顺序排好。仔细检查岩矿心摆放顺序丈量长度。如发现岩矿心顺序颠倒和人为的拉长等现象。立即通知机台当班记录员系统改正。 3 当一个回次或几个岩心长超总长时。说明前面回次有残留岩心。

残留岩心在记录表中不另行记录,只在计算分层深度时直接利用残留岩心长度计算即可,以免由记录位置不当计算错换层深度。 4 在未进行残留岩心测量或残留岩心测量不准时,某个回次因有残留岩心,使其岩心长度大于进尺时,残留岩心处理方法可参照下面两种方法进行:①在岩心完整时以本回岩心采取率为100%,将超出部分推到上回次计算.如继续超出还可以继续上推,一般不能上推五个回次.如继续超出应寻找某原因再作处理.如岩心破碎或沙状、状和不在同一岩性中钻进而用反循环取心工具采取的岩心,一般不能上推.②允许同一岩性做五个回次之内进尺长度之和大于或等于相同回次岩心长度之和,然后计算回次均采取率。 5 分层空深的计算,按回次采取率,以比例配分法计算。只要符合实际情况和计算准确,也可采用其它计算公式和方法。 6 当矿体或其顶底板岩心采取率达不到设计规定时,地质编录人员填写“补采岩矿心通知书’,经技术负责批准后由机台执行。 7 及时检查机台是否按有关规定进行简易水文、孔深测量和钻孔弯曲度的测量工作。孔深如超出允许误差,必须重新测量寻找原因,及时进行校正。一般可在最后五个回次内配赋,若测量段内有矿层时,则应按分层厚度加权配赋。钻孔弯曲度超出规定要求时,应及时提请分队、大队研究解决。 8 岩心采取率的计算,一般只计算分层采取率;矿层(包括含矿层、矿化蚀变带)及其顶底板(3~5m)要计算回次采取率。 9 岩心描述的一般内容:

钻孔编录描述

钻孔编录描述 (2010-09-28 17:15:54) 分类:地质 标签: 杂谈 一、杂填土:杂色,松散,大孔隙,上部为砼地坪,含较多的碎石。 二、淤泥质粉质粘土:灰色~灰黑色,流塑,部分夹有机质;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低,韧性低,有腐味 三、粘土:灰黄色,可塑,无摇振反应、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局部分布。 四、粘土:灰黄~褐黄色,硬塑,含少量的铁,锰质结核,可塑,无摇振反应,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五、粉质粘土:青灰色,软~可塑状,为后期沉积,摇振反应无,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六、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硬塑,含青灰色粘土团块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七、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可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八、粉质粘土:灰黄色,可塑,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局部含团块状密实粉土。 九、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钙质结核,硬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十、粉质粘土:灰黄~灰色,软~可塑,粉粒含量高,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中等,韧性中等。

十一、粉质粘土:上部浅灰色,中下部褐黄色,硬塑,含少量铁锰质结核,无摇振反应,切面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十二、粉质粘土夹粉土:灰黄~青灰色,可塑,含少量云母片,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十三、粉砂:黄色,含云母片,中密。主要由石英等矿物组成,饱和状态。 十四、粉砂:上部灰黄色,底部浅灰色,含云母片,饱和状态,密实。十五、粉质粘土夹粉土:灰黄色,软~可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局部夹薄层粉土。 十六、粉土:灰黄,含云母片,很湿,稍密。摇振反应中等,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 十七、粉砂:灰黄,含云母片,饱和,密实,主要成分由长石、石英、云母等组成,磨园度好、分、选性好。 十八、粉土:浅灰色,含云母片,摇振反应中等,无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 十九、粘土夹粉砂:灰黄色,褐黄色,可塑,含少量钙质结核核径为3cm。夹薄层壮中密粉砂,具水平层理,无摇振反应,切面稍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二十、粘土:灰黄,褐黄色,含少量铁,锰质结核,无摇振反应,切面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二十一、粉质粘土:褐黄色,硬塑,含白色高龄土条带用钙质结核,(核径为0.3~2cm),无摇振反应,切面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地质编录细则

钻孔地质编录细则 新疆地矿局物化探大队 二○○六年

一、钻孔布测、施工规程 (一)钻孔的布测 1、在地质勘探设计的基础上,按照施工顺序、施工进展情况、邻近完工钻孔的地质情况及钻探力量,分批次布测钻孔。对即将施工的钻孔要提前3-5天通知钻探施工单位,以便平整机台及做施工前的其它准备工作。 涉及到找矿方向、远景评价及下一步工作有指导意义的钻孔应优先安排施工,同时应照顾到搬近和施工的方便。 2、需要布设的钻孔由地质编录人员填写“钻孔布测通知书”。其要点是明确其孔位相对于基点(或一测点)的方位、距离,经地质组长或技术负责人检查设计孔位(或坐标)设计方位及开孔倾角等无误后通知测量人员布测。 3、测量人员按布测通知书所提出的时间要求将需要布测的钻孔布测到实地并树立标志(以十字线法布设,以便校正孔位)。 4、钻孔开孔前地质人员要到现场查看钻孔孔位布测是否正确,同时测量人员要对孔位进行复测。 (二)钻孔的施工 1、钻孔施工前,地质人员应根据地表资料及邻近钻孔资料编出“钻孔施工理想柱状图”以指导现场施工,并将此图交往施工单位。 (1)理想柱状图属于示意性质,可以没有比例尺的概念,但其相对深度要合理。 (2)根据设计剖面图标出矿体深度范围,并留有一定的空间,

以便钻机施工时掌握矿芯采取率。对可能遇见的地质及其它情况,如漏水、掉块、岩石硬度级别等地段要在图中予以提示,使施工单位做好防范措施。 (3)柱状图中重点是质量要求及施工技术措施。施工技术措施由施工单位根据地质条件和质量要求拟定。从地质角度来讲,钻进技术措施主要包括:开孔直径、终孔直径、套管长度及换径孔深等。一般而言,开孔直径110mm,终孔直径不得小于75mm,套管长度不应小于第四系及风化基岩深度之和。换径深度由钻机根据钻进施工过程而定,但在见矿部位不得低于75mm孔径。 (4)质量要求内容包括:钻孔方位、钻孔倾角、岩矿芯采取率(%)、钻孔弯曲度、孔深误差、简易水文观测及班报表记录等。 2、钻孔施工前由地质组填写“钻孔施工通知书”及“钻孔机械安装通知书”,并由各方签字方可生效。 3、平整机场或安装钻机时,应注意保护孔位标志。一般情况下,不得随意变更孔位。如果由于某些客观原因需要移动孔位时,在不影响地质要求的前提下,由地质和施工单位同到实在商定,并在钻孔施工通知书上加以注明。 4、钻机安装好后,通知测量组复测孔位。根据地形陡缓可允许安装误差如下表所示(这一点在设计中应明确)。

钻孔地质编录

钻孔原始地质编录 黄与能 二○○八年四月

钻孔原始编录重点提示 1.注意开孔及终孔验收。 2.编录前检查钻探班报表,整理岩矿心并照相。 3.残留岩心处理。 (1)认定:回次岩心长>回次进尺。 (2)处理:该回次采取率按100%计,超出部分岩心依次上推,并重新计算影响到的回次采取率。 (3)砂、粉状及不同岩性的反循环岩心不准上推。 4.观察分层:每一分层界线处都应放入分层隔板。 5.换层井深计算: (1)回次内换层:孔深=上回次孔深+本回次进尺(岩心长÷采取率)。 (2)两回次间换层:孔深=上回次止孔深。 (3)空回次换层:孔深=上回次止孔深+空回次进尺的一半。 6.分层采取率分层井深是重要计算、记录数据。 7.布样原则:遵守“五不”原则,即同一件样不跨孔径、不跨不同的矿种、矿层,不跨矿石类型及品级、样品厚度不超过可采厚度,不跨采取率相差大的回次。 8.每件样都应在岩心箱内放入采样隔板,计算样品井深(同于分层井深计算)。 9.注意钻孔六大质量指标的同时,还应特别注意钻进及采心工艺有无造成风氧化矿石的贫化问题。 10.采样质量检查:布、采井深吻合性,重量误差。 11.钻孔柱状图:据编录资料、用计算机成图(非素描图)。

目 录 1 钻孔布置及编制钻孔设计书 (1) 1.1钻孔布置 (1) 1.1.1 不同阶段钻孔布置 (1) 1.1.2 矿体产出的形态特征与布钻的关系 (1) 1.1.3 地形与布钻关系 (2) 1.1.4 钻坑结合施工 (2) 1.1.5 钻孔控矿间距的确定 (2) 1.1.6 取样钻的布置 (3) 1.2钻孔设计书编写 (3) 2开孔及终孔验收 (4) 2.1开钻前检查验收 (4) 2.2终孔验收 (4) 3.钻孔编录准备工作 (9) 3.1业务准备 (9) 3.2工具、材料、表格准备 (9) 3.2.1 工具、材料: (9) 3.2.2 表格及标签: (9) 4.检查钻探班报表,整理检查岩矿心 (9) 4.1现场指导 (9) 4.2检查钻孔班报表 (10) 5.检查处理“残留岩心” (11) 5.1残留岩心认定 (11) 5.2残留岩心处理原则 (11) 5.3回次记录 (12) 钻孔回次记录表 (12) 6.观察分层 (13) 6.1岩心照像 (13) 6.2记录回次数据 (14) 6.2.1 记录回次数据 (14) 6.2.2 计算回次采取率 (14) 6.3地质观察 (14)

工程地质编录

搞地质需掌握的基本知识 一、杂填土:杂色,松散,大孔隙,上部为砼地坪,含较多的碎石。 二、淤泥质粉质粘土:灰色~灰黑色,流塑,部分夹有机质;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低,韧性低,有腐味。 三、粘土:灰黄色,可塑,无摇振反应、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局部分布。 四、粘土:灰黄~褐黄色,硬塑,含少量的铁,锰质结核,可塑,无摇振反应,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五、粉质粘土:青灰色,软~可塑状,为后期沉积,摇振反应无,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六、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硬塑,含青灰色粘土团块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七、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可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八、粉质粘土:灰黄色,可塑,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局部含团块状密实粉土。 九、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钙质结核,硬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十、粉质粘土:灰黄~灰色,软~可塑,粉粒含量高,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中等,韧性中等。 十一、粉质粘土:上部浅灰色,中下部褐黄色,硬塑,含少量铁锰质结核,无摇振反应,切

面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十二、粉质粘土夹粉土:灰黄~青灰色,可塑,含少量云母片,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十三、粉砂:黄色,含云母片,中密。主要由石英等矿物组成,饱和状态。 十四、粉砂:上部灰黄色,底部浅灰色,含云母片,饱和状态,密实。 十五、粉质粘土夹粉土:灰黄色,软~可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局部夹薄层粉土。 十六、粉土:灰黄,含云母片,很湿,稍密。摇振反应中等,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 十七、粉砂:灰黄,含云母片,饱和,密实,主要成分由长石、石英、云母等组成,磨园度好、分、选性好。 十八、粉土:浅灰色,含云母片,摇振反应中等,无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 十九、粘土夹粉砂:灰黄色,褐黄色,可塑,含少量钙质结核核径为 。夹薄层壮中密粉砂,具水平层理,无摇振反应,切面稍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二十、粘土:灰黄,褐黄色,含少量铁,锰质结核,无摇振反应,切面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二十一、粉质粘土:褐黄色,硬塑,含白色高龄土条带用钙质结核,(核径为 ) 无摇振反应,切面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二十二、粉质粘土夹粉土:浅灰色,可塑,粉粒含量高,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局部夹 厚薄层粉土,湿,中密~密实。 二十三、碎石土:浅黄色,灰黄色,中密~密实,碎石含量 ~ 棱角形,次棱角形,一

钻孔编录方法

11钻孔原始地质编录 钻孔原始地质编录是对钻探取得的岩矿心(包括岩屑、岩粉)进行观察,并对观察过程及所揭示的地质现象进行真实、准确的记录。 11.1准备工作 11.1.1 技术准备 编录人员应熟悉矿区的基本地质特征,包括地层及分布状况、岩性组合特征、矿产种类及矿层(体)赋存状态、褶皱、断裂、矿带分布及特征、矿区岩矿层划分单元等;了解和熟练掌握原始编录的有关规定、程序、要求、方法等;了解钻孔施工设计。 编录人员一般一台钻机1人。 11.1.2 编写钻孔设计书 编录人员应会同探矿人员,在矿区钻孔位置确定后,编写钻孔设计书。钻孔设计书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a)钻孔编号、设计孔深、钻孔方位(斜孔)、钻孔倾角。 b)岩矿层分层起止井深(由上至下) c)岩矿层分层柱状图、分层岩石名称、断层、破碎带井深。 d)各分层岩心、矿心、矿层顶底板岩心等的采取率要求(以矿区设计为准)。 e)孔深校正及要求(一般直孔每100m校正一次,斜孔50m校正一次,误差±1‰)。 f )钻孔结构及钻进方法等。

11.2钻孔地质编录 钻孔编录工作,应随钻孔施工进度在钻探施工现场及时进行,在预计见矿井段,编录人员要跟综指导,确保钻探质量。 11.2.1 检查整理岩矿心 11.2.1.1 检查钻孔施工记录 在编录前,编录人员应详细检查钻探班报表、包括“孔深校正及弯曲度测量记录表”(见 附录B 误。 将>10cm 的岩心及>5cm 的矿心编号,用红油漆(或防水符号笔)写在岩心或矿心上。 岩心编号用代分数表示:分数前面的整数代表回次号,分母为本回次中有编号的岩心总块数,分子为本回次中第几块编号的岩心。 例:某孔中第5回次,有7块编号的岩心,其中第3块编号为3。 7 11.2.1.5 岩矿心拍照 在检查、整理岩矿心后,应将每箱岩矿心依次用数码相机拍照存档。 11.2.2 观察记录 11.2.2.1 分层 尽可能对全孔或较长井段的岩矿心进行综合观察分析,按矿区厘定的分层标准进行岩矿心分层。例如:某钙芒硝矿区ZK402孔中,按不同的岩性、矿石类型划分出:第四系冲洪积层、紫红色泥质白云岩、紫红色白云质粉砂岩、中—细晶钙芒硝矿石、紫红色构造角砾岩、粗晶钙芒硝矿石、紫红色粉砂质粘土岩、紫红色白云质泥岩等8种岩性的17个分层。 在第一分层结束后放入一个分层标签(见附录B中表B.10)或分层隔板,如遇分层界线 刚好在某一段完整的岩心中时,则用钉锤或劈样机自分层处将岩心劈开后放入分层标签,见图35。 图35完整岩心分层示意图 11.2.2.2 记录回次数据

原始地质编录规定

原始地质编录规定 一、原始地质编录工作的基本内容 (一)原始地质编录是观察研究井巷工程、钻探工程所揭露地质现象的现场记录和观察研究手段的记录。记录由原始编录人员选用适当的记录手段(如数字、文字、图象、图件等)进行。 (二)原始地质编录工作包括现场编录和内业整理两个方面。 现场编录前,要做好一切准备工作,及时收集有关地质资料,初步了解地质情况。现场编录时,要认真观察研究地质现象,做好素描,采集标本、样品,测量地质体的位置、产状、形态等数据,并以适当的记录手段和方法进行编录。 内业整理是根据各种测量成果和对标本、样品的鉴定、测试成果对现场编录进行修正、补充和归纳、整理,编制必要的图表,并按规定格式整饰。 二、原始地质编录工作的基本要求 (一)原始地质编录必须真实、客观。对地质现象要认真、细致、全面地察研究,联系认识,准确判断和记录。编录中应明确区别开实际观察资料与推断解释资料。 (二)原始地质编录应随工作进展逐日或随施工进展及时进行。 (三)原始地质编录的图、表、文字说明必须互相吻合一致,整洁美观、字迹规整,字体规范。 (四)原始地质编录要有各种必要的符合质量要求的测量、绘图工具和量具。编录中必须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规定的计量单位名称和符号。数值要反映其精确程度,写出全部有效数位。 (五)原始地质编录要使用规定采用的记录设备和材料。记录文字及绘图应使用2H绘图铅笔。 (六)原始地质编录应采用本规定的方法和表格(表式见附录)。所使用的术语和代号,编码应符合有关规定。图例与公司统一图例一致,可增补。 (七)原始地质编录文字说明应简明扼要、重点突出、用语准确、层次分明。 三、代号及编号方法 (一)工程,各种标本和样品的代号见表1(代号除注明者外,均为大写

钻孔编录注意事项

钻孔编录注意事项 钻孔地质编录细则 一、目的、布设原则 钻孔施工目的是为查明地表矿(化)体的产状、形态、厚度、矿石组合及品位等地质特征向深部变化情况,进一步了解控矿地质条件及成矿远景,并为储量计算提供依据。其部署本着由已知到未知,由浅部向深部,对地表出露较好、具有一定规模,且对应有明显激电异常的矿(化)体首先部署此项工作。 本细则根据《地质矿产勘查标准汇编》和《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管理制度汇编》并结合以往钻探工作综合编写。 二、开孔前的准备工作 1.编录人员首先应认真学习设计,明确所要施工钻孔的目的、任务及对钻孔的各项要求,熟悉已有地质资料,了解钻孔施工处的地层、构造、矿化蚀变等地质情况,为编录工作打下基础,并认真编制和填写设计勘探线剖面图、《钻孔地质技术设计书(设计柱状图)》。2.钻孔开钻前,技术负责及编录技术员要提前10­—15天到实地根据钻孔设计的孔位用罗盘和皮尺结合GPS、工程后方交汇或者地形图确定钻孔定位。布孔后孔位用木桩作标记,木桩上用油漆标注钻孔号,以便机台及时平整机场。孔位后不得擅自移动,在平整机场后再次用后方交汇法验证孔口位置,确保孔位未移动。编录技术员应及时向机台下达《钻孔定位通知书》。格式见表2。 3.机台将钻塔、钻机安装完毕,技术负责及编录技术员要到现场进行安装验收。验收项目主要有:钻孔位置是否移动、检查和校正钻孔水平程度(罗盘测量)、钻孔立轴、钻孔天顶角及岩心收集装置(岩心箱,岩心牌等)。验收合格后,签发《钻孔安装验收书》。 4.钻孔安装验收合格后,编录技术员应及时填发《钻孔开孔通知书》,并应向施工人员详细介绍钻孔施工目的,地质情况及对工程质量的要求,严格保证钻孔质量,确保六大指标的实施。岩心的清洗整理至编号等一整套工作应由钻机各班记录员承担。 三、钻孔施工过程中的技术要求 1.岩心管理 (1)岩(矿)心排放入箱 岩(矿)心经整理后,按先后次序排好(最后取出的岩(矿)心先装,最早取出来的岩(矿)心后装),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一排排放入岩心箱中。 (2)岩(矿)心编号 岩(矿)心放入岩心箱后,对长度大于5厘米和虽小于5厘米但较完整的岩(矿)心用油漆进行编号,如:4,其中整数“4”表示提取岩(矿)心的回次是第四回次;分母“3”表示本回次提取岩(矿)心的总块数是3块;分子“2”表示岩(矿)心为本回次中的第二块。 (3)岩心牌 在每回次提取的最下一块岩(矿)心和下一回次第一块岩(矿)心之间,放置一块用铅笔填

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编录

一、一般方法及要求 钻孔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编录内容一般包括:除描述岩心岩性的结构构造外,应重点描述岩心的块度、坚硬程度、风化程度、裂隙发育程度、岩石的风化程度和裂隙发育的密度、裂隙面的宽度等,对岩心的完整性要统计RQD。 1、岩心块度的划分:大于20cm的为长柱状,10-20cm的为短柱状,小于10cm的为扁柱状,大于5cm的为块状,2-5cm的为碎块状,小于2cm的为碎屑状、粉末状。若为块状,需对块体形态做大致描述,如木契块状、棱块状、团块状等。 2、岩心坚硬程度的描述:对软岩和极软岩,应注意是否具有可软化性、膨胀性、崩溃性等特殊性质的描述。 根据RQD值划分岩石质量

软级:刀可划入深度大于0.2-0.5mm。用手指较费力才可弄碎,或仅能掰成小块; 硬级:用刀在岩石边缘可切成小片; 很硬级:刀可划出条痕,敲击时有清脆的声音。 岩石坚硬程度的确定见下表: 岩石坚硬程度的定性划分

按节理裂隙间距发育程度分级

二、某些具体方法及操作要求 (一)岩心编录 1、抄录班报表的回次进尺、施工方法(钻探方法、扩孔孔径、变径及其深度)有关的水文地质现象记载。 2、校正回次位置及填写岩心标签。 3、整理岩心,检查上下顺序,校正岩心长度。 4、鉴定岩性,确定分层位置,填写分层标签,并分层取代表性鉴样及分析样品(注明取样深度)。 5、终孔后,在完成上述工作的基础上,将岩心按顺序装箱保存。 (二)岩心描述的顺序及内容 1. 基岩的描述内容大致为:定名、颜色、结构、矿物成分、岩心破碎情况(岩心形状)、岩心采取率、节理、裂隙和岩溶的发育程度、充填情况及充填物、断层擦痕、断层泥及其充填物、风化程度、化石、层与层的相互关系及层理性质、矿化特征、蚀变现象、构造破碎情况及次生变化等。 2.测量岩心标志面(层面、片理面、断裂面、接触界线等)与岩心轴夹角。 3.岩层、矿化、蚀变在小范围内有所变化时应丈量出具体深度并注明。 4.选择有地质意义且具有代表性的岩(矿)心,作大比例尺素描图并进行照象,以增强文字的说服力。 5.钻孔内岩性分层时应注明上下两层岩石的接触关系。如渐变关系、侵入关系等。 6.记录内容要求繁简适度,重点突出,针对性强。对矿心及顶底板,矿化蚀变带和构造部位等应详细描述。 7.岩心块度的划分:大于20厘米为长柱状;10-20厘米为短柱状;小于10厘米为扁柱状;大于5厘米为块状;2-5厘米为碎块状;小于2厘米为碎屑状、粉末状。若为块状,需对块体形态做大致描述,如楔块状、菱块状、团块状等。 8.松散岩层的描述内容大致为:定名、颜色、湿度、成分(粒度成分及百分含量)、磨圆度、分选性、结核、包裹体、结构层的相互关系及层理特征、胶结程度及胶结类型、化石等。

地质钻孔及编录要点集

钻孔地质(钻孔柱状图) 2010-04-06 10:46 钻孔地质编录细则 一、目的、布设原则 钻孔施工目的是为查明地表矿(化)体的产状、形态、厚度、矿石组合及品位等地质特征向深部变化情况,进一步了解控矿地质条件及成矿远景,并为储量计算提供依据。其部署本着由已知到未知,由浅部向深部,对地表出露较好、具有一定规模,且对应有明显激电异常的矿(化)体首先部署此项工作。 本细则根据《地质矿产勘查标准汇编》和《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管理制度汇编》并结合以往钻探工作综合编写。 二、开孔前的准备工作 1.编录人员首先应认真学习设计,明确所要施工钻孔的目的、任务及对钻孔的各项要求,熟悉已有地质资料,了解钻孔施工处的地层、构造、矿化蚀变等地质情况,为编录工作打下基础,并认真编制和填写设计勘探线剖面图、《钻孔地质技术设计书(设计柱状图)》。 2.钻孔开钻前,技术负责及编录技术员要提前10—15天到实地根据钻孔设计的孔位用罗盘和皮尺结合GPS、工程后方交汇或者地形图确定钻孔定位。布孔后孔位用木桩作标记,木桩上用油漆标注钻孔号,以便机台及时平整机场。孔位后不得擅自移动,在平整机场后再次用后方交汇法验证孔口位置,确保孔位未移动。编录技术员应及时向机台下达《钻孔定位通知书》。格式见表2。 3.机台将钻塔、钻机安装完毕,技术负责及编录技术员要到现场进行安装验收。验收项目主要有:钻孔位置是否移动、检查和校正钻孔水平程度(罗盘测量)、钻孔立轴、钻孔天顶角及岩心收集装置(岩心箱,岩心牌等)。验收合格后,签发《钻孔安装验收书》。 4.钻孔安装验收合格后,编录技术员应及时填发《钻孔开孔通知书》,并应向施工人员详细介绍钻孔施工目的,地质情况及对工程质量的要求,严格保证钻孔质量,确保六大指标的实施。岩心的清洗整理至编号等一整套工作应由钻机各班记录员承担。

钻孔地质编录细则

钻孔地质编录细则 一、目的、布设原则 钻孔施工目的是为查明地表矿(化)体的产状、形态、厚度、矿石组合及品位等地质特征向深部变化情况,进一步了解控矿地质条件及成矿远景,并为储量计算提供依据。其部署本着由已知到未知,由浅部向深部,对地表出露较好、具有一定规模,且对应有明显激电异常的矿(化)体首先部署此项工作。 本细则根据《地质矿产勘查标准汇编》和《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管理制度汇编》并结合以往钻探工作综合编写。 二、开孔前的准备工作 1.编录人员首先应认真学习设计,明确所要施工钻孔的目的、任务及对钻孔的各项要求,熟悉已有地质资料,了解钻孔施工处的地层、构造、矿化蚀变等地质情况,为编录工作打下基础,并认真编制和填写设计勘探线剖面图、《钻孔地质技术设计书(设计柱状图)》。2.钻孔开钻前,技术负责及编录技术员要提前10 —15天到实地根据钻孔设计的孔位用罗盘和皮尺结合GPS、工程后方交汇或者地形图确定钻孔定位。布孔后孔位用木桩作标记,木桩上用油漆标注钻孔号,以便机台及时平整机场。孔位后不得擅自移动,在平整机场后再次用后方交汇法验证孔口位置,确保孔位未移动。编录技术员应及时向机台下达《钻孔定位通知书》。格式见表2。 3.机台将钻塔、钻机安装完毕,技术负责及编录技术员要到现场进行安装验收。验收项目主要有:钻孔位置是否移动、检查和校正钻孔水平程度(罗盘测量)、钻孔立轴、钻孔天顶角及岩心收集装置(岩心箱,岩心牌等)。验收合格后,签发《钻孔安装验收书》。 4.钻孔安装验收合格后,编录技术员应及时填发《钻孔开孔通知书》,并应向施工人员详细介绍钻孔施工目的,地质情况及对工程质量的要求,严格保证钻孔质量,确保六大指标的实施。岩心的清洗整理至编号等一整套工作应由钻机各班记录员承担。 三、钻孔施工过程中的技术要求 1.岩心管理 (1)岩(矿)心排放入箱 岩(矿)心经整理后,按先后次序排好(最后取出的岩(矿)心先装,最早取出来的岩(矿)心后装),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一排排放入岩心箱中。 (2)岩(矿)心编号 岩(矿)心放入岩心箱后,对长度大于5厘米和虽小于5厘米但较完整的岩(矿)心用油漆进行编号,如:4,其中整数“4”表示提取岩(矿)心的回次是第四回次;分母“3”表示本回次提取岩(矿)心的总块数是3块;分子“2”表示岩(矿)心为本回次中的第二块。(3)岩心牌 在每回次提取的最下一块岩(矿)心和下一回次第一块岩(矿)心之间,放置一块用铅笔填写的岩心牌,以隔开两次提取的岩(矿)心。没有取得岩(矿)心的回次也要填写岩心牌,并在岩心牌上注明,岩心牌用2H-4H铅笔填写,岩心牌见表3。 (4)岩心箱编号 岩心箱装满后,用油漆在每一箱的侧壁注明:矿区名称,钻孔编号,起止孔深,起止岩(矿)心编号及岩心箱顺序号,最后一箱要写上“终孔”二字。 (5)岩心长度丈量 编录前应先对岩(矿)心进行丈量:测量岩(矿)心的长度时,不论岩(矿)心磨损程度如何,都应将各段紧密连接,放平丈量。若发现岩(矿)心有人为拉长现象,则应重新测量,并通知当班记录员修正。采出的岩(矿)心,如果有沿纵柱劈裂为两块或数块的现象,就应先检查各块是否属于同一圆柱体,然后再连接丈量。

钻孔地质编录细则及规范

一、目的、布设原则 钻孔施工目的是为查明地表矿(化)体的产状、形态、厚度、矿石组合及品位等地质特征向深部变化情况,进一步了解控矿地质条件及成矿远景,并为储量计算提供依据。其部署本着由已知到未知,由浅部向深部,对地表出露较好、具有一定规模,且对应有明显激电异常的矿(化)体首先部署此项工作。 本细则根据《地质矿产勘查标准汇编》和《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管理制度汇编》并结合以往钻探工作综合编写。 二、开孔前的准备工作 1.编录人员首先应认真学习设计,明确所要施工钻孔的目的、任务及对钻孔的各项要求,熟悉已有地质资料,了解钻孔施工处的地层、构造、矿化蚀变等地质情况,为编录工作打下基础,并认真编制和填写设计勘探线剖面图、《钻孔地质技术设计书(设计柱状图)》。2.钻孔开钻前,技术负责及编录技术员要提前10—15天到实地根据钻孔设计的孔位用罗盘和皮尺结合GPS、工程后方交汇或者地形图确定钻孔定位。布孔后孔位用木桩作标记,木桩上用油漆标注钻孔号,以便机台及时平整机场。孔位后不得擅自移动,在平整机场后再次用后方交汇法验证孔口位置,确保孔位未移动。编录技术员应及时向机台下达《钻孔定位通知书》。格式见表2。 3.机台将钻塔、钻机安装完毕,技术负责及编录技术员要到现场进行安装验收。验收项目主要有:钻孔位置是否移动、检查和校正钻孔水平程度(罗盘测量)、钻孔立轴、钻孔天顶角及岩心收集装置(岩心箱,岩心牌等)。验收合格后,签发《钻孔安装验收书》。 4.钻孔安装验收合格后,编录技术员应及时填发《钻孔开孔通知书》,并应向施工人员详细介绍钻孔施工目的,地质情况及对工程质量的要求,严格保证钻孔质量,确保六大指标的实施。岩心的清洗整理至编号等一整套工作应由钻机各班记录员承担。

钻孔编录模板

钻孔编录模板 1、杂填土:杂色,松散,大孔隙,上部为砼地坪,含较多的碎石。 2、淤泥质粉质粘土:灰色~灰黑色,流塑,部分夹有机质;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低,韧性低,有腐味 3、粘土:灰黄色,可塑,无摇振反应、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局部分布。 4、粘土:灰黄~褐黄色,硬塑,含少量的铁,锰质结核,可塑,无摇振反应,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5、粉质粘土:青灰色,软~可塑状,为后期沉积,摇振反应无,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6、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硬塑,含青灰色粘土团块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7、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可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8、粉质粘土:灰黄色,可塑,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局部含团块状密实粉土。 9、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钙质结核,硬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10、粉质粘土:灰黄~灰色,软~可塑,粉粒含量高,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中等,韧性中等。 11、粉质粘土:上部浅灰色,中下部褐黄色,硬塑,含少量铁锰质结核,无摇振反应,切面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12、粉质粘土夹粉土:灰黄~青灰色,可塑,含少量云母片,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13、粉砂:黄色,含云母片,中密。主要由石英等矿物组成,饱和状态。 14、粉砂:上部灰黄色,底部浅灰色,含云母片,饱和状态,密实。 15、粉质粘土夹粉土:灰黄色,软~可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局部夹薄层粉土。 16、粉土:灰黄,含云母片,很湿,稍密。摇振反应中等,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 17、粉砂:灰黄,含云母片,饱和,密实,主要成分由长石、石英、云母等组成,磨园度好、分、选性好。 18、粉土:浅灰色,含云母片,摇振反应中等,无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 19、粘土夹粉砂:灰黄色,褐黄色,可塑,含少量钙质结核核径为3cm。夹薄层壮中密粉砂,具水平层理,无摇振反应,切面稍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20、粘土:灰黄,褐黄色,含少量铁,锰质结核,无摇振反应,切面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21、粉质粘土:褐黄色,硬塑,含白色高龄土条带用钙质结核,(核径为0.3~2cm),无摇振反应,切面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22、粉质粘土夹粉土:浅灰色,可塑,粉粒含量高,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局部夹30cm厚薄层粉土,湿,中密~密实。 23、碎石土:浅黄色,灰黄色,中密~密实,碎石含量50%~70%棱角形,次棱角形,一般直径20~40mm最大粒径120mm

原始地质编录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T 0078—93 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 1994—10—01实施 1 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 1.1本标准规定了固体矿产勘查中地质填图、探矿工程和采样的原始地质编录工作的内容、要求、方法和编录资料的管理。 1.2本标准适用于固体矿产勘查中的地质填图、探矿工程和采样的原始地质编录以及编录资料的管理。对有特殊要求的矿种,主管部门可根据本标准制定相应的补充规定或实施细则。 2 引用标准 GB 9649 地质矿产术语分类代码 3 原始地质编录工作的基本内容 3.1原始地质编录是观察研究地质现象的现场记录和观察研究手段的记录。 这些地质现象,是指由天然的和人工的露头、岩心(粉)以及标本、样品所揭示的宏观的和微观的自然地质信息。 记录由原始编录人员选用适当的信息记录手段如数字、文字、图象、磁带、磁盘(光盘)等进行。还要和国家信息系统的建设相适应,及时采用新的方法和手段。 3.2原始地质编录工作包括现场编录和整理两个方面。 现场编录时,要认真地观察研究地质现象,采集标本、样品,测量地质体的位置、产状、形态等数据,并用适当的记录手段和方法进行编录。 整理是根据各种测量成果和对标本、样品的鉴定、测试成果对现场编录进行修正、补充和归纳、整理,编制必要的图表,并按规定格式整饰。采用电子计算机进行原始编录时,还应及时将原始数据按规定格式存盘、入库。 4 原始地质编录工作的基本要求

4.1原始地质编录必须真实、客观。对地质现象要认真、细致、全面地观察研究,联系认识,准确地判断和记录。编录中应明确区别开实际观测资料与推断解释资料。 4.2原始地质编录应随工作进展逐日或随施工进展及时进行。 4.3原始地质编录的图、表、文字说明必须互相吻合一致,整洁、美观、字迹规整,字体规范。 4.4原始地质编录要有各种必要的质量符合要求的测量,绘图工具和量具。计量工具必须按有关国家标准定期检验,检验结果随原始地质编录上交。 编录中必须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规定的计量单位名称和符号。数值要反映其精确程度,写出全部有效数位。在其精确范围内修约时,按GB 8170《数值修约规则》进行。 4.5原始地质编录要使用规定采用的记录设备和材料。载质应采用优良材料,图表用80克以上的纸张绘、印,幅面尺寸为185×260mm或其2n倍(n=0,1,2,3,4,)。 现场记录时,记录文字及绘图应使用防水墨水或2H绘图铅笔,对铅笔记录部分,整理时要用防水墨水将图线及重要数据着墨。 4.6原始地质编录应采用本标准规定的方法和表格(表式见附录A)。所使用的术语和代号、编码应符合GB 9649的规定。图例也应符合有关标准,但可根据矿区或地区特点简化、合并或增补,并在大队的原始地质编录细则中作出规定,在上交矿区原始地质编录时,应附有所使用的全部图例。 4.7原始地质编录一般用汉文或规定的代码进行。文字说明应简明扼要、重点突出、用语准确、层次分明。少数民族自治地区,经大队总工程师批准,现场编录时可使用当地少数民族文字,在整理时译成汉文。 5 原始地质编录中的手图与清图 在野外现场用手工方式进行原始地质编录时,可先作野外手图。手图上可简化某些要素,用临时代号、简单的注记等代替,待工作告一段落,修订界线及制图要素后,再按要求在整理时转绘成清图,清图即作为原始资料保存。 6 代号及编号方法 6.1矿区代号或分队(项目、课题)代号由大队在原始地质编录实施细则中规定,分矿段的矿区的勘查线号有重复时,要在矿区代号后加一位矿段代号。矿区和矿段代号用汉语拼音字母或数码。矿区及矿段代号以下合称为矿区代号。 地质观察点、工程、各种标本和样品的代号见表1(代号除注明者外,均为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