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检测实验室质量控制关键点

检测实验室质量控制关键点

检测实验室质量控制关键点
检测实验室质量控制关键点

检测实验室质量控制关键点

————————————————————————————————作者:————————————————————————————————日期:

检测实验室质量控制关键点

1.检测实验室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检测质量是实验室生存的保证;是占领市场的重要手段;是为客户提供服务承诺的前提;是衡量实验室管理能力的标尺。检测质量控制是是实验室的生命线。

认识误区:有人员、有设备、有方法、有场地、有资质,检测质量就有保证;检测任务重、缺少专职的质量管理人员,质量控制就做不好;客户不专业、领导不精通,只要不出问题、没有投诉就行。?

当检测实验室确认法人地位和资源保障后,应明确检测直接量控制的关键点:人(人员)、机(设备)、料(样品和消耗材料)、法(检测方法)、环(设施和环境条件),以上五个方面的控制效果通过测试的实施获得满意结果来得到验证。

2人员质量控制方法??在ISO/IEC 17025标准《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认可准

则》中在“技术要素”中将“人员”归结为决定实验室检测的正确性和可靠性的第一因素,对检测实验室的人员从技术能力、经验、所需专业知识、教育培训、工作职责和公正性等提出了严格的要求。

①人员的技术能力确认

重点关注——教育背景、专业技能、工作经历、现任岗位授权;

?确认证据——技术档案、资格确认、上岗考核和授权、培训记录。??特殊岗位的授权——感官评定、特种锅炉容器、特殊设备、生物安全操作、内部校准人员等。?

食品感官评定人员——评茶、评酒、评烟。??专业机构培训、考核、授权——实验室授权。?

视频微生物致病菌检验人员——生物安全培训

?与从事色、味辨别能力检测的人员——定期色盲、嗅觉检查

②人员的培训计划和实施

重点关注——培训计划的可行性、实施记录、培训效果的评价。

?确认证据——全面的培训计划(包括各个岗位、各类人员、再教育)、培训记录和有效性评价。

评价方式——培训鉴定、小结、现场考核、提问、讲座等。??人员培训是质量控制中有效的预防措施之一。?

制定培训计划需要注意:计划合理性、前瞻性、统一性;明确需要培训的岗位、项目、时段、实施机构、结果评价依据;所有人员应有文件证明其对工作及实验室全部设施中潜在的风险受过培训。??③人员的监督

?重点关注——监督人员资质和授权、监督计划(选择重点区域和人员)、被监督

人员、监督记录。??监督的目标——人的能力(对检测过程的掌控执行能力)。

?监督人员的条件:熟悉检测技术、经验丰富、有责任心、细致公正;避免不懂专业的行政领导担任监督员,以免发生外行走过场。??实验室对人员进行监督时应考虑监督是否充分:不同专业和领域均有符合要求的监督员;监督人员比例恰当;对监督的内容、方式、频率有文件化的规定,有相应的文件;对监督后表现不满意的人员应采取相应的有效处理措施;监督记录完整,是管理评审的输入。

人员监督的实施:监督员的授权;制定监督作业指导书(明确监督的对象、方式、程序、记录、结果评价等要求);制定监督计划(落实任务);实施监督(留下记录)。??监督计划——明确监督活动。

?监督对象——新员工、老员工、敏感岗位、最发生问题的岗位、需要进行能力评价者。?

监督目的——对各类人员的能力确认手段之一、保证持续改进。(定期评价确认)?监督方式——盲样考核、操作演示、现场提问、留样复测、人员比对、参加能力验证、质量控制图、岗位轮换等(需要认识人员监督与质量控制的区别)。??监

3.仪器督记录——真实、全面、发现问题和优点。监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设备的质量控制

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应侧重于日常管理、校准检定、核查确认、维护保养和安全防护。配备仪器设备应考虑:实验室应配备的基本设备;根据实验室开展项目的需要配备的特殊设备,如需要进行确认试验,避免“假阳性”和“假阴性”结果的出现所需的设备如质谱、三维光谱和红外光谱等。

?①设备的日常使用和管理??重点关注——设备唯一性标识(管理标识和校准标识)、档案信息完整性、操作人员培训和授权、维护保养作业指导书和实施记录、维修记录和状态确认、期间核查计划、方法和记录、校准证书等。?

易忽略——相同型号设备的识别、测试样品追溯、校准证书有效性的确认、故障设备处理和结果追溯。

?②设备的校准和检定

?重点关注——校准机构的选择(资质和能力、校准报告的信息)、校准计划(关键量值)、校准证书确认和结果评价、自校准规程和记录、校准状态标识。??关键量值的确认——来源于检测标准的要求

设备校准机构的选择——合格供应商的评价??资质确认——计量校准机构的授

校准能力确认——依据检测标准对设备的量程、精度要求评价校准服务能力。?采购服务实例

食品实验室配制了LC-MS/MS设备,经过某计量机构检定,其出具的检定报告中标注检定规程是“JJG705-2002 液相色谱仪检定规程”,实际上对该校准机构只对LC部分进行了校准,并未对MS/MS部分进行检定,不能保证整台设备的各项功能正常(满足整台设备的溯源性)。??测量仪器应根据仪器的性能情

况,加贴仪器状态标识(资质认定的要求——三色标识)。

?合格标识——经计量检定或校准、验证合格,确认其符合检测技术规范规定的使用要求。?

准用标识——经过校准设备存在部分缺陷或部分功能丧失,但可在限定范围内使用;设备某一量程准确度不够,但检测所用量程合格,可降级使用。?

停用标识——设备目前状态不能使用(新设备未经校准、故障、经检定校准不合格、性能无法确定、超过周期未检定校准、不符合技术规范规定的使用要求等)。但经检定校准或故障排除修复后经过验证或确认可使用时,可撤销停用标识。

?③设备的期间核查

不能用设备的校准替代期间核查。??设备的检定校准与期间核查的差异:??执行的主体不同——设备检定校准是由国家法定机构授权的校准机构或授权部门来执行,可以是计量院或是某个机构内的计量实验室。而设备期间核查是由实验室人员来完成,不需要经过国家法定机构的授权,只需实验室授权。

?执行的标准依据不同——设备检定校准依据的是国家已经颁布的检定校准规程或经过法定计量管理机构备案批准的校准程序。设备期间核查依据的是实验室自己制定的设备期间核查作业指导书,不需要报法定计量部门备案。

?执行的周期频率不同——设备检定的间隔周期执行的是国家法定颁布的设备检定周期,或是当设备经过故障修复后需要送检定校准机构重新检定,带有强制性质。设备期间核查的周期频率可以由实验室根据设备的使用频率、数据争议程度、设备的新旧和稳定水平自行确定,不带有强制性。?

执行的内容覆盖面不同——设备检定校准是对需检定校准的设备进行系统性检查,对设备的稳定性、精密度、灵敏度等整体功能或技术指标进行检定或校准,在可能的情况下,还需要给出不确定度评定,出具检定报告或校准证书。设备期间核查可以再某次核查过程中只对设备的个别或部分的功能或技术指标进行核查,并不一定需要给出不确定度的评定,也不需要出具校准报告。?

是否所有设备都需要经过期间核查?

(1)使用频繁的;?

(2)使用或储存环境严酷或发生剧烈变化的;

(3)使用过程中容易受损、数据易变或对数据存疑的;?

(4)脱离实验室直接控制,诸如借出后返还的;?

(5)使用寿命临近到期的;?

(6)首次投入运行,不能把握其性能的;

?(7)测量结果具有重大价值或重大影响的;

(8)操作人员的使用经验有缺陷的。

?通过风险评估确定需要核查的范围:评估设备的新旧和稳定程度、使用频率高铝、操作人员熟练程度、所产生检测结果的争议程度、设备所处环境条件的优劣等确定需要核查的设备,列入核查计划。??常用期间核查的方法

(1)自校准法——若实验室自身拥有的仪器,其某一参数的示值误差的不确定度小于被核查仪器不确定度的1/3,即可用前者对后者进行核查。??如用自身拥有的

0.1级的标准机对0.3级标准测力仪对某一测点进行核查时,得到的结果为y2,最近一次0.1级的校准检定结果为y 1,若力值稳定性|y1– y 2 |≤0.3%y1,则核查通过。?? (2)多台套比对法——使用同一检测对象进行测定,获得测量值和不确定度,然后用其他设备分别测量,结果用公式计算判定。首先用被核查的仪器对被测对象进行测量,得到测量值y1,及其不确定度U1,然后用其他几台仪器分别对被测对象进行测量,得到测量结果y1,y2,y3….yn ,计算y 2,y3….yn 的平均值,若 ,则核查通过。

? (3)核查标准法——如果实验室拥有一个足够稳定的被测对象(如砝码、量块或性能稳定的专用于核查的测量仪器等)作为“核查标准”,被核查仪器经校准检定返回实验室后,立即测量该核查标准的某一个参数得到结果x0,及其不确定度U 0,此后,核查时再次对核查标准进行测量,得到结果x1,及其不确定度U 1,若 ,则核查通过。??类似进行第2、3、4…次核查,得到一系列值En 2、E n 3、E n4…。当0.7≤Eni <1时,建议实验室分析原因并采取预防措施,以避免仪器性能进一步下降对结果带来影响。

? (4)临界值评定法——当实验室对测量不确定度缺乏评定信息,而用于该测量的标准方法提供了可靠的重复性标准差Sr和复现性标准差SR,可采用临界值(CD 值)评定法。按式计算??在重复性条件下n 次测量的算数平均值与参考值μ0(诸如校准检定证书给出的值)之差的绝对值| -μ0|小于CD 值,则核查通过。

(5)允差法——将标准物质作为被测对象,实验室测量结果 – 证书中参考值≤测量结果的允差。

?在E n值及CD 值均不可获得时,根据相应规程、规范或标准规定的测量结果的允差△,若X lab – X ref

≤△,则核查通过。??当将标准物质作为被测对象,其参考值Xref 采用标准物质证书中的值时,该方法也称为“标准物质法”。

用于期间核查的标准物质应能溯源至S I,或是在有效期内的有证标准物质。当无标准物质时,可用已定值的标准溶液对仪器(如PH 计、离子计、电导仪等)进行核查。

例如——用国家标准物质“奶粉”中的铅核查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6)常规控制图法——用被核查设备定期对测量对象进行重复检测,或用测量对象定期对被核查仪器进行重复测量,并利用得到的特性值绘制出平均控制图和极差控制图。此后,若核查值落在控制限内,则核查通过。

仪器设备的期间核查应选择国家计量检定规程中的主要检定项目,一般选择一下核实项目(GB/T 27404-2008)??零点检查;??灵敏度;

?准确度;

?分辨率;

测量重复性;?

标准曲线线性;?

仪器内置自校检查;?

标准物质或参考物质测试比对;??仪器说明书列明的技术指标。

?如何进行设备的期间核查??——制定设备期间核查计划(明确核查对象、核查频率、核查方式)?

——制定期间核查作业指导书(针对不同类型设备制定)?

——实施核查(记录为证)

?——评价核查结果(统计分析)

化学实验室应注意以下设备的交叉污染:??a)一次性设备和重复使用的玻璃器

皿应洁净,必要时应进行浸泡清洗(注意浸泡液的监控)

?b)检出高浓度样品或存放标准物质的储液瓶若不易清洗处理,应用后丢弃;(防止器皿交叉污染)??c)高、低浓度的样品测试设备应尽量分开;(防止样品交叉污染)

?d)易串味样品的存放容器应有良好的密封性能,注意及时从测试工作区或样品

储存区域撤离。(防止环境对样品交叉污染)?

第二天??4.样品和消耗材料(标准物质)的质量控制

?①样品的控制

关注重点——样品的数量代表性、方法适用性、制备有效性、传递可追溯性。??数量代表性——样品抽取阶段必须制定合适的抽样方案,明确抽样的数量和抽样方式。??方法适用性——检测方法对检测样品的特殊要求。??制备有效性——采用适当的制备方法,避免被测物的分解和样品遭受污染,注意环境条件、制样工器具的影响。

传递可追溯性——样品有效的信息、包装情况、样品性状、标识、传递、储存方式。

易忽视——接受样品的数量(代表性)、检毕物品的处置、样品的群组细分。??②抽样的控制

?充分考虑——抽样依据的要求、抽样所代表的样品总量、抽样方案制定、抽样环境条件和空间情况、抽样器具溯源和标识、抽样过程复现的可能性(信息充分)、样品包装容器等。

③样品制备的控制?

样品制备的步骤(以化学检测为例)

——粉碎、均质、提取、净化、衍生等;

?——按照检测标准选取合适的样品进行制备;

?——按照样品中被测目标物质的特性进行制备(热稳定性、光稳定性、干扰物);?

——使用合适的设备进行样品制备。?

举例

?农药、兽药残留蓄积的部位——肝、肾、脂肪;??有机磷农药——水溶性;?

蜂蜜——沉淀、结晶;

蔬菜、水果中的农药残留——不可水洗;?

④样品储存的控制

?储存样品——保持样品的原始形状、储存期限(告知客户)、安全储存、储存环境和监控、样品退换和处理。

储存样品的目的——结果复现和追溯。

?⑤消耗材料(标准物质)的控制

关注重点——外部供应商的评价、关键耗材的采购验收(符合性检查)、标准物质确认记录和配制记录、期间核查作业指导书和核查记录。??1)核查/验收(符合性检查)??二步核查——检查标签、证书或其他证明文件的信息;必要和可行时应通过适当的检测手段核查。?

易忽略——用数量清点代替符合性检查、标准物质配制溯源过程、期间核查的有效性。

?一些重要消耗材料,如标准品、试剂盒、预处理小柱、层析填料、培养基等,可根据供货商提供的性能指标进行初步验证,再结合技术检测结果作出进一步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采取适当的措施。

?实例

?例:食品中镉的允许限量为0.05mg/kg,检测过程中需要使用到硝酸、硫酸和蒸馏水,经过AAS分析采购到的硝酸、硫酸和蒸馏水的本底镉含量,分别达到0.01mg/L、0.02mg/L和0.005mg/L,使用这样的试剂本底含量将对样品的检测造成误差影响。

例:进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所用的培养基,用标准菌株接种培养后发现结果为阴性,经检查培养基的PH值不符合标准规定,如果不进行技术性验收就可能造成检测结果假阴性或假阳性。

?依据检测标准,评估需要进行符合性核查的物品——对检测结果有重要影响的消耗品、使用频率高的、特性不稳定、使用有疑虑(溯源、污染、储存环境条件变化等)的消耗材料和标准物质使用要用适当的方法进行符合性检查。?

举例??培养基的验收——审核产品说明书内容、标准菌株接种培养、自制培养基的适用性评估可参考《SN/T 1538.2-2007培养基制备指南第2部分:培养基性能测试实用指南》。

?层析小柱验收——层析柱的吸附性能测试(标准淋洗曲线);——回收率测试??提取溶剂验收——本底干扰物测试。

⑥实验用水的核查/验收?

参考GB/T 6682-2008《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一、二、三级水指标)??电导率、杂质元素和相关组分测试。

?符合性检查(核查)手段(方法适当)

?——与另一标准物质进行比对试验(同类物质、不同批号物质的比较);??——用色谱、质谱、光谱的特征峰、特征离子、特征谱图进行确证(第一次的信息收集重要性);??——浓度检测、保留时间验证、峰纯度鉴别、官能团鉴别、分子离子峰检索;

——利用化学常规分析、化学特征反应、标准物质(控制样品)测试、必要的仪器分析进行验证;?

——生化传代、血清特征鉴别等。??验收/核查——有效的预防措施,事半功倍。

⑦标准物质的溯源?

标准物质的分级:??一级标准物质GBW——由国家计量部门批准、颁布并授权生产,采用绝对测量法或两种以上不同原理的准确可靠的方法定值,也可由多个实验室采用同一种方法协同定值,计量准确度达到国内最高水平,稳定性在一年以上。

二级标准物质GBW(E)——由国家将部门批准、颁布并授权生产,采用一级标准物质相比较的方法或一级标注物质定值方法定值,计量准确度能满足一定测量需要,稳定性在半年以上。?

标准物质证书应给出标准物质的名称、编号、定值日期、定值方法、特性值、测量不确定度、有效期和储存要求。?

当只能使用不具有溯源性的标准物质时,应获取由生产厂商出具的能说明其特性的有效证明,并进行必要的验证试验或比对试验。??标准溶液的配制

?——注意信息可追溯;?

——按标准规定配制;?

GB/T601:2012《化学试剂标准滴定溶液的制备》;

?GB/T602:2002《化学试剂杂质测定用标准溶液的制备》??——双人四平行、极差分析。

?——有效期限(检测标准规定、通用标准)

?⑧标准物质的期间核查??是否所有的标准物质都需要进行期间核查??

经过风险评估,确定需要核查的标准物质:

(1)本身性质不稳定;

(2)使用频率高(受污染/变化风险大);?

(3)量值传递发生可以或争议;

(4)储存环境条件发生不符合规定的变化。

如何展开标准物质的期间核查???(1)制定核查计划(动态和静态)??

(2)制定核查作业指导书(分类),规定核查方法;

?——新老标准比对;??——测量有证标准物质;?

——重复测量检测对象;??——使用可靠设备测试标准物质或测试对象(实物标样、质量控制样)。?

5.检测方法的质量控制??①检测方法的有效性

?关注重点——检测方法的现行有效(方法查新和跟踪)、作业指导书的制定、方法验证和确认(非标方法的建立、方法的偏离、技术验证确认和审批授权)。?

方法查新——有效的预防措施(查新频率)?

应由专人定期对检测标准进行有效性查询,及时更新作废标准(预防措施)。?

国内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国外标准查询: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错误!未定义书签。

中国标准信息网错误!未定义书签。

?食品伙伴网错误!未定义书签。?

我要找标准网错误!未定义书签。?

标准分享网

?——保存查新的记录

②方法的选择??关注——对检测样品的适用性、准确性和灵敏性。??编制sop(作业指导书)——当缺少指导书可能影响检测和/或校准结果,实验室可对所有相关设备的使用和操作、检测和/或校准样品的准备(或二者兼有)、关键性操作步骤编制指导书。

?合同评审——明确方法、告知客户、确认。

③方法验证与方法确认

?1)正确理解方法的验证和确认?

验证——针对的是标准方法。

?验证什么——验证实验室人员、设备、量值溯源、消耗材料、样品处理、方法文本、环境设施等资源条件满足标准要求的能力,以及操作标准的试剂能力。

确认——针对非标准方法、实验室设计(制定)的方法、超出其预定范围使用的标准方法、扩充和修改过的标准方法。

?确认什么——确认实验室制定的非标准方法、实验室设计(制定)的方法、超出其预定范围使用的标准方法、扩充和修改过的标准方法是否具有科学性、准确性、有效性和适用性。?

2)方法验证/确认的步骤?

2.1方法(标准方法)验证的过程——文本评价(人、机、料、法、环)——关键性技术能力重现(测试)。?

方法(标准方法)变更后验证的过程:

2.2 方法确认的过程——实验——技术参数优化和确立(技术确认,包括测量不确定度评估)——与经典方法比较或实验确认(能力验证、标准物质测试、实验室间比对)——形成SOP——技术审核批准——告知客户。

?举例??采用GB/T 5009.20-2003食品中有机磷农药残留量的测定方法测定茶叶中的有机磷??——标准适用范围不包括茶叶;

——标准方法二为有机溶剂直接提取;??因此需要按非标方法的操作进行方法确认。

?2.3非标方法的建立??当因无标准可循、检测时效、试剂、设备、检测灵敏度等原因,需要建立非标方法或对标准方法进行改进,以满足检测需求时,应经过

技术确认试验、文本化(形成SOP)、审核批准并通知客户。

?SOP应经过审核批准并列入受控文件范畴。?

下列情况时,需要制定非标准方法:

——经检索无发布的标准方法可供选用;?

——选用其他实验室制定的方法或文件推荐的方法;

?——对现有的标准方法作较大改动(扩充、修改和偏离);

?——需要制定快速测试方法。??实验室SOP的编制格式和内容应符合:?

ISO/IEC17025:2005第5.4.4条款注释a~k条款的要求??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一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和GB/T20001.4-2001《标准编写规则第4部分化学分析方法》的规定。

?避免以论文和规章制度的形式书写。

?实验室编写SOP的内容应满足5W1H原则:

?What——此项作业的名称及内容是什么;

Why——此项作业的目的是干什么;

?Where——即在哪里使用该作业指导书

Who——什么样的人使用该作业指导书

When——此项作业什么时候做;??How——如何按步骤完成作业。?

1.方法类:包括标准检验方法中不实验室应关注以下四个方面SOP的编制:??

详细或不完善部分的补充,期间核查方法、方法确认规程及比对要求等;

2.设备类:重要或复杂设备的使用、操作、维护规范(如设备制造商提供的技术说明书不够明细等);

4.数据类:定量检测结?3.样品类:取样、制样和样品处置的“实施细则”等;??

果的表达,异常数据的剔除、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评定等等。

⑤方法验证/确认的技术性指标

?涉及安全、卫生、环保等低含量检测项目时,要考虑检测方法的最低检出限(LOD 值)是否能够达到该物质的最高残留限量值(MRL值),如方法的LOD值>MRL值,则不能将该方法作为检测方法使用,必须重新选择检测灵敏度更高的方法。

例如——客户要求0.01mg/kg,GB/T的方法检出限0.1mg/kg。?

方法验证/确认试验——做方法的标准曲线、添加标准回收率试验、最低检出限试验和精密度试验等,并考虑方法的特异性和耐用性,如果可能(定量测试),还应进行不确定度评估。应用试验数据真实地证明方法的适用性、准确性和灵敏性。??化学分析方法确认的具体技术指标?

校准曲线——数学方程以及校准曲线的工作范围,浓度范围尽可能覆盖一个数量级,至少做5个点(不包括空白)。对于筛选方法,线性回归方程的相关系数不应低于0.98,对于确证试验,相关系数不应低于0.99,测试溶液中被测组分浓度必须在校准曲线的线性范围内。?

回收率试验——对于禁用物质,回收率应在方法测试低限、两倍方法测定低限和

十倍方法测试低限进行三水平试验;对已制定最高残留限量MRL的,回收率应在方法LOD、MRL、选一合适点进行三水平试验。每一水平做双平行。

精密度试验——对于禁用物质,精密度试验应在LOD、两倍LOD和十倍LOD三个水平进行;对于已制定MRL的,精密度试验应在LOD、MRL、选一合适点三个水平进行;对于未制定MRL的,精密度试验应在LOD、常见限量指标、选一合适点三个水平进行。重复测试次数>6.。??测定低限——方法的测定低限计算:C L= 3S b/b

?式中:CL——方法的测定低限;?

Sb——空白值标准偏差(一般平行测定20次得到);

b——方法校准曲线的斜率。

?也可用标准加入试验法(稀释法)确定

仪器检出限——3倍基线噪音

?仪器定量限——10倍基线噪音?

报告限??禁用物质(不得检出)——报告限——方法检出限

限用物质(有MRL值)——报告限——可选MRL值、0.5MRL或方法定量限?

一般物质——报告限可由实验室经试验确认。

?准确度——重复分析标准物质(实物标样)或水平测试样品,测定含量(经回收率校正后),得出测定值与真值的偏差范围。

真值含量(mg/kg)偏差范围(%)

<0.001 -50~+20

0.001~0.01 -30~+10

0.010~10 -20~+10

10~1000 <15

1000~10000<10

>10000 <5

特异性试验——对于检测筛选方法和确证方法特异性必须予以规定,尤其对于确证方法必须尽可能清楚地提供待测物的化学结构信息,仅基于色谱分析而没有使用分子光谱测定的方法,不能用于确证方法。

⑥正确掌握不确定度评估的方法

?实验室应建立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程序,根据CNAS-CL07:2011《测量不确定度的要求》进行不确定度评定。

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与标识方法按《JJF1059-199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进行。

? ISO/TS19036食品和动物饲料微生物学定量检验的不确定度评

估指南??需要进行不确定度评估,并在检测报告中给出不确定度值:检测方法有要求;测量不确定度与检测结果的有效性或应用领域有关;客户提出要求;当测试结果处于规定指标临界值附近时,测量不确定度对判断结果符合性会产生影响。?

6.设施和环境的质量控制?

①设施和环境条件的评价

实验室的设施及环境条件的控制主要应考虑足够的空间、合理的布局、条件的控制盒安全低风险等。

重点关注——检测标准对环境的要求、监控设施有效性确认和使用记录、区域隔离和限制进入。??②设施和环境条件的日常监控?

日常检查——良好的通风和采光、温湿度监控、相互干扰区域的隔离、防护设施的配置和使用、检验废弃物的处置等。?

注意监控的结果处理。

?综合前5个因素:人、机、料、法、环是否得到有效的控制——利用检测结果、数据来验证。??验证方法——标准物质(盲样)验证、内部比对、实验室间比对、参加能力验证等。

7.实验室质量控制的实施??①质量控制的目的??质量控制是指为达到质量要求所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活动。

质量控制的目的——控制样品检测的各个环节和服务产生、形成或实现过程中的各个程序并使它们达到规定的要求,把不符合控制在其形成的早期并加以消除。?检测实验室的质量控制应严格执行实验室的各项程序文件的规定和检测工作的作业指导书。不仅控制检测过程的结果,而且应控制影响检测结果产生过程质量的各种因素,尤其是要控制其中的关键因素,如人、机、料、法、环的控制。

内部质量控制——技术质量控制盒工作质量控制。

?技术质量控制包括:人员操作水平、设备配置和校准、材料核查、测定方法选择、环境控制等。

工作质量控制包括:遵守实验室程序文件规定、下一道工序对上一道工序的检查、各项程序的及时纠错和预防措施、最终检测报告质量控制等。?

②质量控制计划的建立??质量控制计划应尽可能覆盖所有部门、常规项目、特殊项目和关键检测岗位。

重点关注——计划完整性(年度质控计划、内部和外部)、质控结果评价依据、实施记录、不满意结果的处理措施。?

易忽视——质控结果的评价、不满意结果的愿意分析。

?③日常质控活动的实施

?——人员比对?

——留样再测

——方法比对

——设备比对

?——标准物质验证测试

——一个物品不同特性结果的相关性分析

?——外部实验室间比对

——参加能力验证活动?

④质量控制图(休哈特控制图)的制作和使用?

休哈特控制图又称常规控制图。?

检测过程采用计量控制图——均质控制图、极差控制图(R图)和标准差控制图(S 图)。

当测量次数n= 3~5时,一般用R图(极差控制图),当n≥ 10 时,用s图(标准差控制图)。??选择质量控制样的要求——含量稳定、样品基体均匀、便于保存。

质量控制样的使用——选取一个测定含量稳定、样品基体均匀、便于保存的样本为测试控制样,以相同的测试条件连续测定n次,经过计算得到算数平均值X,偏差s(上下控制限和警戒限)。??实验室可自制的质量控制样——蜂蜜、蜂皇浆、茶叶、水、面粉、调味品、土壤、金属、塑料、矿产品等。??要求——含量稳定、基体均匀、便于保存,制备成独立的小包装。

?⑤质量控制图的结果分析??每次测试时,与样品同样条件测定质量控制样,当控制样测定结果在±1s之间时,结果未满意;当控制样测定结果在±1s-2s之间时,结果为可疑;当控制样结果>±2s时,结果为不可接受。

在正常检测过程中,与样品同等条件测定控制样,如果连续出现控制样测定值向上或向下偏离平均值,可以判定出现正负系统误差,可以提醒测试者查找原因。?出现正系统误差的原因有可能是样品受到污染,设备分离度下降,标准物质浓度降低等。?

出现负系统误差的原因有可能是样品提取不完全、转移损失、标准物质介质挥发、仪器检测灵敏度下降等。?

可根据控制图的变化趋势采取改进措施。

?⑥比对结果的评价——t检验和F检验?

1)t检验

t检验有单样本t检验,配对t检验和两样本t检验。??单样本t 检验:是用样本均数代表的未知总体均数和已知总体均数进行比较,来观察此组样本与总体的差异性。独立样本是指不同样本平均数的比较。

配对t检验:是采用配对涉及方法观察以下几种情形,1.两个同质受试对象分别接受两种不同的处理;2.同一受试对象接受两种不同的处理;3.同一受试对象处理前后。配对样本往往是对相同样本二次平均数的检验。

例如,当验证两个人的检测数据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时,分别完成两个数列(n = 10次)的测试,用t检验验证。??显著性水平α=0.05

?自由度ν=n1+ n2– 2 t0.05(18)= 1.7311

单样本t检验,如果t值的绝对值越大,说明样本数据和比较的数据越显著差异。?2)F检验

?F检验又叫方差齐性检验。在两样本t检验中要用到F检验。

?F检验是英国统计学家Fisher提出的,主要通过比较两组数据的方差S^2,以确定他们的精密度是否有显著性差异。至于两组数据之间是否存在系统误差,则在进行F检验并确定它们的精密度没有显著性差异以后,再进行t检验。??两组数据就能得到两个S^2值,S大^2和S小^2?

F = S大^2/S小^2??由表中f大和f小(f为自由度n-1),查得F表,然后计算的F值与查表得到的F表值比较,如果F

?1)原始记录的审核?

关注——样品属性与选择检测方法的适用性、检测过程的资源有效性(人员、设备、材料、方法、环境)、检测所涉及的设备和标准物质的溯源性、检测过程的信息可追溯性(复现可能性)、结果表述的准确性、规范性和科学性(数值修约、单位符号、方法提示、分包信息等)。

?2)检测报告的质量审核

关注——客户和样品的信息完整性、结果表述和判定的科学性、抽样信息的描述、法律免责声明、认可标识使用规范性。

3)结果报告的传递控制

关注——安全、保密、及时。

?⑧外部质量控制?

接收外部监督、评审;??参加能力验证或测量审核(应满足能力验证子领域和频次要求);

?参加实验室间比对——对结果进行分析处理。?

实验室管理体系运行的宗旨:符合认可标准的要求,一切活动处于可操作、可控制、可追溯、可重现的状态。

公路工程质量控制关键点设置

公路工程质量控制关键点设置 公路工程质量控制关键点要根据设计文件、项目专用技术规范和施工质量控制计划要求设置,通过公路质量控制关键点的设置确保建造出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的工程。公路工程质量管理必须以预防为主,加强因素控制,确定特定、特殊工序的质量控制关键点,实施公路工程施工的动态管理。 质量控制关键点的设置:应根据不同管理层次和职能,按以下原则分级设置。 (1)施工过程中的重要项目、薄弱环节和关键部位。 (2)影响工期、质量、成本、安全、材料消耗等重要因素的环节。 (3)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施工环节。 (4)质量信息反馈中缺陷频数较多的项目。 随着施工进度和影响因素的变化,管理点的设置要不断推移和调整。 2.质量控制关键点的控制: (1)制定质量控制关键点的管理办法。 (2)落实质量控制关键点的质量责任。 (3)开展质量控制关键点QC小组活动。 (4)在质量控制关键点上开展抽检一次合格管理和检查上道工序、保证本道工序、服务下道工序的“三工序”活动。 (5)认真填写质量控制关键点的质量记录。 (6)落实与经济责任相结合的检查考核制度。 3.质量控制关键点的文件: (1)质量控制关键点作业流程图。 (2)质量控制关键点明细表。 (3)质量控制关键点(岗位)质量因素分析表。 (4)质量控制关键点作业指导书。 (5)自检、交接检、专业检查记录以及控制图表 (6)工序质量统计与分析。 (7)质量保证与质量改进的措施与实施记录。 (8)工序质量信息。

4.质量控制关键点实际效果的考察。质量控制关键点的实际效果表现在施工管理水平和各项指标的实现情况上。要运用数理统计方法绘制工程项目总体质量情况分析图表,该图表要反映动态控制过程与施工项日实际质量情况。各阶段质量分析要纳入施工项目方针目标管理。 5.土方路基工程施工中常见质量控制关键点: (1)施工放样与断面测量。 (2)路基原地面处理,按施上技术合同或规范规定要求处理,并认真压实。 (3)使用适宜材料,必须采用设计和规范规定的适用材料,保证原材料合格,正确确定土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 (4)每层的松铺厚度、横坡。 (5)分层压实。控制填土的含水量,确保压实度达到设计要求。 6.路面基层(底基层)施工中常见的质量控制关键点: (1)基层施工所采用设备组合。 (2)路面基层(底基层)所用结合料(如水泥、石灰)剂量。 (3)路面基层(底基层)材料的含水量、拌合均匀性、配合比。 (4)路面基层(底基层)的压实度、弯沉值、平整度及横坡等。 (5)如采用级配碎(砾)石还需要注意集料的级配和石料的压碎值: 7.水泥棍凝土路面施工中常见质量控制关键点: (1)基层强度、平整度、高程的检查与控制。 (2)混凝土材料的枪查与试验。 (3)混凝土配合比设汁和试件的试验。 (4)混凝土的摊铺、振捣、成型及避免离析。 (5)锯缝时间和养小的掌握。 8.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中常见质量控制关键点: (1)摹层强度、平整度、高程的检查与控制。 (2)沥青材料的检查与试验。 (3)集料的级配、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汁和试验 (4)路面施工机械设备配置与组合。 (5)沥青混凝土的运输及摊铺温度控制。 (6)沥青混凝土摊铺厚度的控制。

《质量控制点管理制度》

《质量控制点管理制度》 1目的和适用范围 为加强对质量控制点的管理,使所要控制的过程始终处于受控状态,以确保稳定地生产合格产品,特制定本制度。 适用于公司对关键过程的质量控制。 2职责 2.1.技术部负责质量控制点的管理,编制作业指导书、工序质量分析表、质量控制点流程图等质量控制点管理文件。 2.2.质检部负责质量控制点产品的检验,并根据要求编制检验作业指导书。 2.3.生产车间负责按质量控制点文件的规定具体组织实施。3工作程序 3.1.质量控制点的设点原则 3.1.1.工艺文件有特殊要求,对下道工序的加工、装配有重大影响的项目。 3.1.2.内外部质量信息反馈中出现质量问题较多的薄弱环节。 3.3.质量控制点人员职责分工 参与质量控制点日常工作的人员主要有:操作者、质检员、机修员、巡检、其职责分工如下: 操作者——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和本工序质量控制方法;明确控制目标,正确测量,认真自检,自做标记并按规定填写原始记录;做好设备的维护保养和点检工作;发现工序异常,迅速向质捡人员报告,

请有关部门采取纠正措施。 质检员——按作业指导书对控制点进行重点检查,把检查结果及时报告操作 者,并做好记录。同时监督检查操作者是否遵守工艺纪委和工序控制要求,并向车间技术人员报告重要信息。 机修员——按规定定期对控制点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督促检查设备点检活动,根据点检信息,及时对设备进行检修和调整,并做好设备维修记录。 巡检员——贯彻实施工艺部门下达的工序质量控制文件,对各类人员进行现场指导,参加控制点的验收和日常检查,负责对异常质量波动的分析和研究纠正措施。 3.4.检查和考核 3.4.1.按质量控制点文件的规定由操作者和班组长进行自检。 3.4.2.由车间领导组织进行控制点的抽检。 3.4.3.质检员结合控制点产品进行检查。 3.4.4.由质管部门会同技术部门对控制点组织的抽查。 3.4.5.每次抽查或检查均应做好记录并作为考核的依据。 3.4.6.当质量控制点出现异常时,由质检部门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原因分析,并采取纠正措施,消除异常现象。 第二篇:工序质量控制点管理办法ab/ab-xx版本/修改a/00 第1页共3页 工序质量控制点管理办法

施工关键点控制

第三章质量管理制度 1、工程质量检查制度 项目部对在建工程质量实行定期检查制度,每月组织一次质量大检查。质量大检查由项目经理(副经理)带队,总工、工程部和质检部负责人组成检查组进行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求相关部门立即进行整改,整改完成后,检查组再次复查。 2、工程质量自纠制度 通过自检发现检验批、分项、分部或单位工程中出现不合格品时,施工作业队首先对不合格品进行分析,确定产生的原因,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报项目部。项目部将认为可行的纠正措施交施工作业队组织实施。实施过程中,项目部质检工程师跟踪监督、检查;纠正措施完成后,作业队将实施结果报项目部,由项目部总工程师组织对所采取的纠正措施进行评审。 3、隐蔽工程检查签证制度 隐蔽工程自检合格后,按规定格式填写隐蔽工程检查证及附件,隐蔽前24小时通知驻地监理检查,合格签认后方可施工。 检查不合格或与实际不符时,必须在规定时间内整改,达标后重新检查签证。 4、质量教育制度 项目部质检部部长负责对各项目部作业队不定期进行质量事故

案例教育制度,质量教育做好相关记录;质量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质量意识、质量管理、专业技术、操作技能和有关业务知识教育。 对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进行全面的系统教育,对职工进行质量普及教育,加强技术、技能教育,提高技术业务水平和操作技能,特殊工序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做到持证上岗。 5、质量分析会制度 项目部坚持每月召开一次质量分析扩大会议,由总工程师组织,现场施工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参加,针对施工中存在的质量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防止类似质量问题再次发生。 6、质量跟踪卡制度 实行挂牌施工,建立质量跟踪卡及施工质量档案,记录施工项目、工序名称及操作、质检人员,项目部和作业队各存一份,以便对施工质量进行跟踪验证。 7、质量奖罚制度 为强化质量管理,提高自身职工分包队伍的积极性,激励各分队员工工作的积极性,项目部制定《质量惩罚制度》,充分发挥质量经济杠杆作用,确保工程质量目标顺利完成。 ? ? ?

工程技术关键点

第三章工程技术关键点、难点与质量控制关键点3.1工程技术关键点的认识和理解

3.2工程难点的认识与理解

3.3工程质量控制关键点的认识与理解

1.5 对工程难点技术关键点的认识 1.5.1 对工期的认识与理解 根据招标文件要求,本工程的南北涵洞工期分为两期施工,南北涵洞施工期分别导流,在南涵施工完毕后施工北涵,在第二个枯水期施工溢洪道工程。虽然工程工期为一年,但南北涵必须在第一个枯水期完成,也就是2009年4月底前完成涵洞的主体工程,将大坝回填完毕,大坝具备挡水条件。汛期施工坝顶道路等工程项目,第二个库水施工溢洪道工程项目。本工程虽然施工期为一年,但由于几个节点的控制,工期非常紧张,因此必须加大投入,加快施工进度,确保上述部位按期完成,整个工程项目在2009年12月31日前完成。为确保此段工期,我公司中标后,必须投入足够的设备、人力、财力才能完成任务。必须确保实现预定的阶段性控制工期目标,为按期竣工打下坚实的基础。 1.5.2 对安全的认识与理解 本工程的工程安全、人身安全、设备安全、渡汛安全是安全施工的重点内容,必须坚决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 在本工程施工过程中,必须确保不发生重伤及以上安全事故,为此要加强工地用电管理,施工机械要加强维修,不带病工作,不违章指挥,不违规操作,加强高空作业的施工安全保护措施。 1.5.3 混凝土建筑物过程的认识与理解 对于溢洪道、放水涵洞、防浪墙等部位混凝土过程,各结构部件,为保证混凝土的外观质量,尽可能一次施工成型,减少接缝的次数,在控制几何尺寸方面,选用钢模板等刚度高不易变形的模板,支撑加固牢靠,保证混凝土在成型过程中不

关键质量控制点管理制度.doc

关键质量控制点管理制度1 版本号/修改号:A/00 编号:WI-18 关键质量控制点作业指导书 1、原料接收 1.1原料进来时必须由质检部按原料标准进行验收。 1.2让步接收的原料由副总签定后接收,质检部提出原料处理办法报生产部,仓库应在该原料上做好标识。 1.3生产部对让步接收的原料严格质检部提出的方案进行操作。 1.4不合格的原料应及时退回,如暂时寄放在我公司,仓库应做好不合格标识。 2、原料清理 2.1南瓜子应经筛选机分选,剔除瘪籽。 2.2南瓜子经筛选后发现有霉变虫蛀或毛边瓜子特别多的应进行人工精选。 2.3黑南瓜子如发现有长芽情况的应进行人工精选。 2.4核桃果进厂后应进入人工精选工序,分挑出大籽、小籽、破籽、烂籽。 2.5统货核桃仁进厂后应先进行筛选,分选出头二路、二三路和碎末。

2.6核桃仁筛选后的统货和二三路应进入人工挑选工序,选出核桃荚、核桃壳、烂桃仁和黑桃仁。头二路桃仁应分选为白头路及头二路统货。 2.7花生仁进厂后应进行人工挑选,选出其中的烂籽、霉变及长芽的花生仁。 2.8统货小京生进厂后进行人工挑选,选出空瘪籽。 3、纸皮核桃浸料配方控制 3.1浸料液配制,配方如下: 水:500kg 食盐:125kg 糖精:250g 版本号/修改号:A/00 编号:WI-18配制方法:在塑料桶内放自来水至刻度线,将食盐放置水中,充分搅拌至食盐完全溶解,称取糖精用热水溶解后,加入桶内,充分搅拌后即可。 3.2操作 生产操作时应准备两个塑料桶,一个桶作储存标准液用,一个桶作浸泡用,当浸泡桶中料水不够用时,从标准液桶中舀取,标准桶中料液用完后重新按配方配制。生产结束后,浸泡桶应加盖,标准料桶应随时加盖。 4、原料、半成品、成品仓库储存条件控制 4.1仓库应地面平整,无裂缝。 4.2原料、半成品、成品应专库专用,不得混放。 4.3仓库内不得存放有毒有害物品。

工程质量控制关键点设置和管理

仅供参考[整理] 安全管理文书 工程质量控制关键点设置和管理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第1 页共13 页

工程质量控制关键点设置和管理 我们在建筑施工中遇到的建筑结构各异、装饰做法种类繁多,每种机构和装饰工程的每一分项工程都包含几个不同的质量特性要求,单这些质量特性对工程的影星啊成都却不尽相同。例如框架柱混凝土强度不足和框架柱阳角抹水泥砂浆这两个质量特性对工程影响程度截然不同:前者如果满足不了设计要求,必然威胁建筑物的安全,这是绝对不允许出现的;后者虽然影响视觉上的美观效果,但是不至于影响正常使用。因此,在施工中我们应分清主次和轻重,抓住主要矛盾,使主要质量特性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验收规范的规定,同时统筹兼顾克服其它质量通病,保证建筑物结构安全性能、正常使用功能以及观感均达到要求。所以,在施工中、我们应对不同的质量特性设置质量控制点。质量控制点:施工中一定时期条件下对工程重要质量特性、关键部位和薄弱环节等采取特别的管理措施,实行强化管理,严格控制,使工序处于良好的受控状态,工程质量特性达到设计要求和施工验收规范标准。个分项工程的保证项目以及部分基础项目和允许偏差项目均为重要的质量特性,这些都是重要管理的质量控制点。 一、根据实际情况特制订本工程质量控制点管理1、质量控制关键点的原则(1)施工过程中重要项目、薄弱环节、和关键部位。本工程主体为人防工程(底下一、二层),关系到结构的安全性、可靠性、耐久性和使用性关键的质量控制。例如结构工程(共享空间楼板、风机房、扶梯及货梯等):主要受力构件的钢筋位置、数量、钢筋保护层厚度、混凝土强度;砖砌体的强度、接凝土强度;砖砌体的强度、接措质量、拉结筋质量、轴线位置、垂直度;基础级配砂石垫层密实度等。装饰工程:地砖铺贴平整度(地面保护)、地面防水性能、抹灰工程、门窗安 第 2 页共 13 页

关键质量控制点管理制度

质量关键控制点管理制度 (一)总则: 工序质量控制是质量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只有加强工序质量控制,才能确保产品质量的提高。建立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点,是对工序中需要重点管理的质量特性,关键部位或薄弱环节,在一定期间内、一定条件下进行强化管理,使工序稳定地处于良好的控制状态。 (二)关键质量控制点的设置原则: 1、对于整个产品的性能、可靠性、安全性等方面有直接影响的关键项目或部位。 2、工艺上有特殊要求,或对下道工序有较大影响的部位。 3、特殊设备应设置控制点。 (三)建立关键质量控制点的工作程序及有关部门的职责: 1、由品控部负责按设立控制点的原则建立工序质量控制点。 2、按控制点的要求建立控制点有关文件,由品控部编制作业指导书、设备定期确认记录等。 3、品控部对质量控制点工序管理效果负责,应定期对关键工序的设备进行认可,对操作工能力进行鉴定。 (四)对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点操作者和检验员的要求: 1、对关键工序控制点操作者的要求: (1)了解质量管理的基本知识,及本工序所用工具的作用。 (2)掌握本工序的质量要求。 (3)熟练掌握操作方法,严格按技术文件进行操作和监控。 (4)了解影响本工序质量的主导因素,并按有关制度要求严格控制管理。(5)按要求做好各项原始记录,做到严肃、认真、整洁、准确、不得弄虚作假。 2、对工序控制点负责人的要求: (1)关键工序负责人应把工序控制点作为工艺检查的重点,检查督促操作

者执行工艺及工序控制点有关规定和制度。发现违章作业立即劝阻,对不听劝阻者要及时向车间班长报告并做好记录。 (2)巡检时应重点检查控制点的质量特性及影响质量特性的主导因素,若发现不正常,应协助操作者找出原因,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3、质检员要熟悉自己工作范围,工序控制点的质量要求及检验的方法,并认真进行过程检验,做好各种检验记录。

关键质量控制点

关键质量控制点作业指导书 1、原料接收 1.1 原料进来时必须由质检部按原料标准进行验收。 1.2 让步接收的原料由副总签定后接收,质检部提出原料处理办法报生产部,仓库应在该原料上做好标识。 1.3 生产部对让步接收的原料严格质检部提出的方案进行操作。 1.4 不合格的原料应及时退回,如暂时寄放在我公司,仓库应做好不合格标识。 2、原料清理、 2.1 南瓜子应经筛选机分选,剔除瘪籽。 2.2 南瓜子经筛选后发现有霉变虫蛀或毛边瓜子特别多的应进行人工精选。 2.3 黑南瓜子如发现有长芽情况的应进行人工精选。 2.4 核桃果进厂后应进入人工精选工序,分挑出大籽、小籽、破籽、烂籽。 2.5 统货核桃仁进厂后应先进行筛选,分选出头二路、二三路和碎末。 2.6 核桃仁筛选后的统货和二三路应进入人工挑选工序,选出核桃荚、核桃壳、烂桃仁和黑桃仁。头二路桃仁应分选为白头路及头二路统货。 2.7 花生仁进厂后应进行人工挑选,选出其中的烂籽、霉变及长芽的花生仁。 2.8 统货小京生进厂后进行人工挑选,选出空瘪籽。 3、纸皮核桃浸料配方控制、 3.1 浸料液配制,配方如下:水:500kg 食盐:125kg 糖精:250g 配制方法:在塑料桶内放自来水至刻度线,将食盐放置水中,充分搅拌至食盐完全溶解,称取糖精用热水溶解后,加入桶内,充分搅拌

后即可。 3.2 操作生产操作时应准备两个塑料桶,一个桶作储存标准液用,一个桶作浸泡用,当浸泡桶中料水不够用时,从标准液桶中舀取,标准桶中料液用完后重新按配方配制。生产结束后,浸泡桶应加盖,标准料桶应随时加盖。 4、原料、半成品、成品仓库储存条件控制、原料、半成品、4.1 仓库应地面平整,无裂缝。 4.2 原料、半成品、成品应专库专用,不得混放。 4.3 仓库内不得存放有毒有害物品。 4.4 仓库应有防潮、防火、防鼠、防虫及防尘等设施。 4.5 仓库内物品的堆放要看整、要离地、离墙存放,并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所有物品应挂牌。4.6 应经常检查仓库内存放物品的质量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4.7 原料半成品和成品仓库应挂设温、湿度表,随时注意温、湿度表变化情况,库房温度不得超过30℃4.8 夏季时(4~9 月份),核桃、核桃仁、花生米等原料应存放于温度低于15℃的库房内。储存期两个月以上的南瓜子、黑南瓜子等原料应存于温度低于25℃的库房中。 5、椒盐桃仁烘制的温度及时间、5.1 当烘房的温度达120~125℃之间时,即可推车进烘房。 5.2 正常烘制温度初始 2 小时控制在100~105℃,2 小时以后烘房温度控制在95~100℃。5.3 椒盐桃仁正常烘制时间在3 小时15 分~4 小时之间。 6、琥珀桃仁油炸温度、时间及煎炸油的更换控制。、琥珀桃仁油炸温度、时间及煎炸油的更换控制。 6.1 油炸温度145℃~150℃。 6.2 油炸时间5~8 分钟。 6.3 煎炸油的控制 6.3.1 按新油与老油2:1 的比例加油。6.3.2 冬油必须经沉淀后取上层的油。6.3.3 连续使用一星期后的老油需全部换掉,不再作煎炸油用。 7、包装过程的卫生控制、7.1 进入包装车间的人员必须按《生产人员个人卫生要求》做好个人卫生工作。7.2 车间必须按《车间卫生管理制度》要求做好卫生工作。7.3 包装材料必须是经验收合格

安全质量管控重点及措施

安全质量管控重点及措施 1项目安全控制 安全生产目标,实现“五无”、“三控制”。 五杜绝: a)杜绝重大责任死亡事故; b)杜绝重大交通事故; c)杜绝压力容器爆炸事故; d)杜绝重大火灾事故; e)杜绝经济损失二万元以上机械事故。 三控制: 无员工因工死亡事件发生,重伤率控制在0以下,负伤频率6‰控制以下。 2项目质量控制 本项目质量控制目标: 符合设计要求,在建分项工程合格率100%;交工验收质量综合评分90分以上,竣工验收达到优良等级。

3文明施工控制 严格遵守《公路工程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管理规定》的相关规定,按照国际工程管理的标准,实施标准化管理。实现“三无、一创建”,三无:施工无污染,无当地村民投诉,无当地有关部门警告;一创建:创建当地文明施工标准工地。 4本项目施工重大危险源辨识及控制措施 (1)驻地安全控制重点 由于项目部建筑为钢架结构彩钢房,容易导电,容易起火。所以在电线布置过程中一定要小心谨慎,线路要清晰,过墙线必须穿管,避免短路。楼道,房屋旁时刻准备好消防设施,以防不测。 (2)施工现场安全控制重点 1)地下室及主体施工:本项目地下室及主体工程,均采用塔吊施工,塔吊必须编制专项的设计及施工方案,基础建在地基承载力满足设计承载力的碎石上,塔吊的安装必须要有特种设备安装资质的单位实施,并经特检所验收合格后方能使用,电梯及塔吊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专人负责。塔吊安装严格按照专项施工方案实施,塔吊必须设置连接杆,起重作业必须严格执行吊装前综合大检查制度,对吊点、钢丝绳、设备、周边环境等进行仔细检查,并由

经专业培训且持有司索操作合格证的专业人员进行指挥。模板安装必须牢固,模板之间连接螺栓必须全部安装到位。 2)主体及外架高空作业防坠落:设置防护网等高空作业防护设施,作业人员必须穿防滑鞋,系安全带,严禁胡乱抛掷物品,严禁高血压等身体不适应者进行高空作业。 3)卸料平台施工:严格按照专项施工方案施工,堆放材料时,按照安质部提供的限制额度堆放。 4)汽泵、地泵作业施工:本项目混凝土浇筑采用汽泵、地泵作业施工,作业前,应对场地进行平整碾压,需考虑混凝土罐车运输,方便掉头,汽泵、地泵的位置应选择在可以满足浇筑混凝土部位的地方,尽量避免二次移泵。 5)项目部针对本项目涉及的特种设备,请专业人士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加强特种设备的管理,做好维修、保养、检查、建档、人员管理等工作,施工过程中重点监控,专人盯控安全措施的落实,确保施工安全。 6)实施全员安全教育,对高空作业人员进行应急演练,加强安全检查频率,严格按照设计和技术交底施工。 (3)分析项目质量控制的重点

施工质量工程关键点质量控制措施

施工质量工程关键点质量控制措施

专业建筑资料上传,需要的直接收藏 专业建筑资料 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三工程局有限公司勤劳的员工为您提供!

关键点质量控制措施 一、本工程关键点的范围: 1、地基与基础 1)轴线定位、标高 2)边坡支护 3)基础砼浇筑 4)基础回填土方 5)密实度检测 2、主体工程 1)柱、梁、板、墙、楼梯砼工程 2)配合比试配送检3)楼层标高轴线 4)现场砂浆搅拌计量及试块制作5)承重墙砌体与砼结合部位的尺寸、标高 6)商品砼坍落度抽查及试块制作 7)钢材复试取样 8)砼钢筋保护层 3、建筑装修 1)楼地面砼配合比 2)楼地面砼 3)施工安全防护4)饰面工程承重结构节点 5)厨卫间地面防水 6)厨卫间堵洞 4、建筑屋面 1)出水管堵洞 2)屋面找平层 3)屋面防水施工工艺 4)泛水高度 5)淋(闭)水试验 5、给排水、采暖及消防

1)给水管消毒冲洗 2)系统试压 3)下水管连接、坡度 4)下水管通球试验 5)暖气系统试压 6)阀门严密性试验 7)室外下水管道安装 8)灌水试验 6、建筑电气 1)预埋管砼浇筑 2)接地装置施工 3)等电位施工 4)配电箱、变配电设备安装调试 5)材料检查 6)桥架、母线安装、电缆敷设 二、关键点质量控制方法及措施 1、关键点质量控制的方法 在进行工程质量控制时必须坚持一条原则、二项重点、三个阶段、四种手段。 1)一条原则: 工程质量控制是整个监理工作的核心,与进度和投资相互制约,出现矛盾时,必须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监理机构监督施工单位履行施工合同和国务院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按建设部《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技术规范和设计文件要求施工。2)二项重点: 重要的、关键的分部工程、分项工程,如地基工程、主体结构和装饰工程;重要的分项工程,如独立基础、钢筋、混凝土、屋面防水、设备基础及预埋、避雷针及接地装置、设备试运转等。关键部位:梁柱节点、箍筋加密区、钢筋焊接、搭接、独立柱混凝土浇筑

质量管理制度(2)

陕西西北发电检修有限责任公司中电(普安)综合管理制度 批准: 审核: 编写: 零一七年十二月

设备巡回检查制度 1?总则 1.1遵守甲方设备巡回检查制度,根据本项目特点,制定具体的巡回检查管理制度,确定巡检人员、巡检内容、巡检时间、巡检路线、巡检质量以及监督检查、考核办法。 1.2编制巡检安全风险分析与预控措施。 1.3及时发现设备缺陷,排除设备隐患,保证设备处于良好的运行或备用状态,提高运行及维护人员的巡回检查质量。 1.4对不按规定时间、内容和路线巡检、巡检不到位、未能及时发现设备缺陷、记录不齐全不完整、脱岗、离岗等现象进行考核和处罚。 2.巡回检查安排 2.1巡检人员 项目部各班组根据所辖设备和班组人员技术状况,明确各设备专责人。日常巡检由专责人执行。如遇专责人休假,应有明确的代理专责人 2.2日常巡回检查 设备专责人每天对设备、系统的健康状况的进行检查,掌握设备状态,便于及时、有效、安全地做好工作。巡回检查采取看、听、闻、摸的方法认真检查设备,发现有异常的设备立即作进一步检查,借助测温仪、测震仪等仪器进行测量,直至采用试验方法诊断。采用试验方法诊断必须与甲方设备管理部专工和运行人员一同进行。 2.3重点项目检查 对影响设备安全运行的重点部位、设备异常情况下的运行、新设

备投运初期、设备检修后试运转、有异常情况的设备、存在缺陷的运 行设备、重要部件及易损坏的设备、特殊运行方式的设备等特殊情况下的检查,不受检查时间、次数限制,随时检查。 2.4巡检次数 专责人日常巡检每天上午一次。值班期间(节假日)每天巡检一次。 班组长、技术员每天要对班组重点设备巡检一次。随时掌握设备运行状况。 项目部管理人员每周要对分管专责的重点设备进行至少两次巡 检。 2.5巡检记录 按要求做好巡检数据上传,巡检中发现缺陷要及时汇报班组,由班组组织消除;重大缺陷要及时汇报专业,由专业组织进行处理。此类自查发现缺陷报项目部安全专工处备案,作为项目部奖惩项目。 3.巡回检查的主要内容 3.1设备运行方式及所处的运行状态(运行、备用、检修)。 3.2设备运行参数是否符合检修规程规定。 3.3设备运行的振动、声音、温度、油位及外观情况。 3.4运行设备的泄露情况,如漏汽、漏水、漏粉、漏氢、漏油、漏气、漏煤、漏灰等。 3.5电气设备是否过热、放电、冒烟等。 3.6热工、电气保护及自动装置的运行情况,常设安全措施是否健全,固定是否牢固,临时安全措施的布置情况等。 3.7系统设置的安全措施是否健全,安装是否牢靠,临时安全措施的布置情况等。

施工质量工程 关键点质量控制措施

专业建筑资料上传,需要的直接收藏专业建筑资料 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三工程局有限公司勤劳的员工为您提供!

关键点质量控制措施 一、本工程关键点的范围: 1、地基与基础 1)轴线定位、标高 2)边坡支护 3)基础砼浇筑 4)基础回填土方 5)密实度检测 2、主体工程 1)柱、梁、板、墙、楼梯砼工程 2)配合比试配送检3)楼层标高轴线 4)现场砂浆搅拌计量及试块制作5)承重墙砌体与砼结合部位的尺寸、标高 6)商品砼坍落度抽查及试块制作 7)钢材复试取样 8)砼钢筋保护层 3、建筑装修 1)楼地面砼配合比 2)楼地面砼 3)施工安全防护4)饰面工程承重结构节点 5)厨卫间地面防水 6)厨卫间堵洞 4、建筑屋面 1)出水管堵洞 2)屋面找平层 3)屋面防水施工工艺 4)泛水高度 5)淋(闭)水试验 5、给排水、采暖及消防

1)给水管消毒冲洗 2)系统试压 3)下水管连接、坡度 4)下水管通球试验 5)暖气系统试压 6)阀门严密性试验 7)室外下水管道安装 8)灌水试验 6、建筑电气 1)预埋管砼浇筑 2)接地装置施工 3)等电位施工 4)配电箱、变配电设备安装调试 5)材料检查 6)桥架、母线安装、电缆敷设 二、关键点质量控制方法及措施 1、关键点质量控制的方法 在进行工程质量控制时必须坚持一条原则、二项重点、三个阶段、四种手段。 1)一条原则: 工程质量控制是整个监理工作的核心,与进度和投资相互制约,出现矛盾时,必须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监理机构监督施工单位履行施工合同和国务院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按建设部《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技术规范和设计文件要求施工。2)二项重点: 重要的、关键的分部工程、分项工程,如地基工程、主体结构和装饰工程;重要的分项工程,如独立基础、钢筋、混凝土、屋面防水、设备基础及预埋、避雷针及接地装置、设备试运转等。关键部位:梁柱节点、箍筋加密区、钢筋焊接、搭接、独立柱混凝土浇筑等。

特殊过程质量控制措施及控制要点

。。。。。。。。。新建工程 特殊过程质量 控制措施及控制要点批准: 审核: 编制: 。。。。。。。。。。。。。。。。。。。。。。。。有限公司 。。。。。。。。。。。。。。。。。。。。项目经理部 编制日期:2014年2月12日

目录 1 特殊过程质量控制措施 0 1.1 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度 0 1.2 完善自检体系,加强质量管理 0 1.3 完善技术保证措施 0 1.4 建立内部“三检制”和验收把关制度 (1) 1.5 建立隐蔽工程“专业联检制” (1) 1.6 实行“质量一票否决制”施工质量等级与结算和分配挂钩 (1) 1.7 搞好质量预防,加强过程控制 (1) 1.8 配足设备、及时校验 (1) 1.9 建立例会制度、开展技术、质量培训 (2) 1.10 材料质量控制 (2) 2 特殊过程控制要点 (2) 2.1 灌注桩施工 (2) 2.1.1 桩位放样 (2) 2.1.2 钻孔灌注桩成孔质量控制要点 (2) 2.1.3 钢筋笼制作质量控制要点 (3) 2.1.4 混凝土灌注 (4) 2.1.5 施工事故预防、处理措施 (4) 2.2 预应力混凝土 (7) 2.2.1 施工过程中的监理控制 (7) 2.2.2 混凝土浇筑阶段质量控制 (8) 2.2.3 张拉和放张阶段质量控制 (9)

本工程特殊过程确认为2项,分别为灌注桩施工、桥梁预应力混凝土施工,根据两项特殊过程特制定专项质量控制措施及控制要点如下: 1 特殊过程质量控制措施 1.1 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度 工程施工实行项目经理责任制,对工程施工实施全过程管理,实现企业内部管理与施工的优化配置,项目经理持证上岗,施工前组织编制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中加强现场管理、文明施工,安全生产,确保工程质量和工期。 1.2 完善自检体系,加强质量管理 1.2.1 自检体系组织 自检体系由施工班组、施工中队队长或中队技术员、质检科三级组成,以项目质检科为自检核心。项目经理部内设独立的质量科和工地试验室,并配置足够的工程检测人员和检测设备,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自检、互检和交接检工作。 1.2.2 自检内容 自检体系依据有关法规、标准规范、设计文件,工程合同和施工工艺要求,细化分解目标,采取有效措施,对重点部位、重要工序、关键环节指定专人负责,进行施工质量控制。自检人员监控各个施工环节的施工质量,随时进行放线测量,材质试验、工序与工艺检查、质量检测等工作,保证质量检查控制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自检体系要以建设单位质量奖罚管理机制为基础,制定和完善内部岗位质量规范、质量责任及考核办法,促使和激励职工强化质量意识,内部实行经济效益与质量挂钩,实行项目挂牌、首件验收、测量复核、质量检查、奖金挂钩、质量否决等制度,明确岗位质量职责,层层落实质量责任。 1.3 完善技术保证措施 在工程开工前,必须按分部、分项工程编写完善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要点。常规分部、分项编写标准施工组织设计和要点,特殊分部、分项要特殊编写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工艺及要点。 加强施工技术管理,以施工组织设计为纲领,以施工工艺和施工要点为指导,以两级技术交底、操作规程和工序交接检查为保证,严格各施工工艺的控制与管理,对易产生问题或出现质量通病的部位要加大技术投入和管理力度,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及施工工艺流程。

施工中质量控制关键点

施工中质量控制关键点: 一、土方路基工程施工中常见质量控制关键点: 1、施工放样与断面测量。时常关注原始基准点、基准线、基准高程及加密点是否移动或破坏。路基中线放样时,要注意路线中线与结构物中心、相邻施工段中心线闭合,发现问题应及时查明原因,进行处理。 2、路基原地面处理,按施工技术合同或规范规定要求处理,并认真压实。原地面坑、洞、穴等,应在清除沉积物后,用合格的填料分层回填压实。地基为耕地、松散土、软土、高液限土等时,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处理。陡坡地段、土石混合地基、填挖界面、高填方地基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处理。 3、使用适宜材料,必须采用设计和规范规定的适用材料,保证原材料合格,正确确定土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含草皮、生活垃圾、树根、腐殖土的土严禁作为路基填料。遇土质有疑问时,及时通知实验室做实验确定是否可做填料。 4、每层的松铺厚度、横坡。 5、分层压实。控制填土的含水量,确保压实度达到设计要求(如设计要求每三层用三边压路机补强压实等)。 6、路基填筑进入96区后,要经常关注土质情况,严禁填筑不合格材料。 二、桥梁基础工程施工中常见质量控制点 (一) 扩大基础 1、基底地基承载力的确认,满足设计要求,如不符合要求时,要采取换填、夯实等有效措施; 2、基底表面松散层的清理。采用机械开挖时,应避免超挖,宜在挖至基底前预留一定厚度,再由人工开挖至设计高程;如超挖,则应将松动部分清除,并应对基底进行处理。 3、及时浇筑垫层混凝土,减少基底暴露时间。若出现长时间暴露、被水浸泡或被扰动,应及时检验其尺寸、高程和基底承载力,检验合格后应立即进行基础工程的施工。 4、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裂缝控制,要控制入模温度在5-28度之间。 (二) 钻孔桩 1、桩位坐标控制和垂直度的控制,采取有效的栓桩,最大限度的降低桩位的平

关键质量控制点管理制度

质量关键控制点管理制度 (一)总则: 工序质量控制是质量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只有加强工序质量控制,才能确保产品质量的提高。建立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点,是对工序中需要重点管理的质量特性,关键部位或薄弱环节,在一定期间内、一定条件下进行强化管理,使工序稳定地处于良好的控制状态。 (二)关键质量控制点的设置原则: 1、对于整个产品的性能、可靠性、安全性等方面有直接影响的关键项目或部位。 2、工艺上有特殊要求,或对下道工序有较大影响的部位。 3、特殊设备应设置控制点。 (三)建立关键质量控制点的工作程序及有关部门的职责: 1、由品控部负责按设立控制点的原则建立工序质量控制点。 2、按控制点的要求建立控制点有关文件,由品控部编制作业指导书、设备定期确认记录等。 3、品控部对质量控制点工序管理效果负责,应定期对关键工序的设备进行认可,对操作工能力进行鉴定。 (四)对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点操作者和检验员的要求: 1、对关键工序控制点操作者的要求: (1)了解质量管理的基本知识,及本工序所用工具的作用。 (2)掌握本工序的质量要求。 (3)熟练掌握操作方法,严格按技术文件进行操作和监控。 (4)了解影响本工序质量的主导因素,并按有关制度要求严格控制管理。(5)按要求做好各项原始记录,做到严肃、认真、整洁、准确、不得弄虚作假。 2、对工序控制点负责人的要求: (1)关键工序负责人应把工序控制点作为工艺检查的重点,检查督促操

作者执行工艺及工序控制点有关规定和制度。发现违章作业立即劝阻,对不听劝阻者要及时向车间班长报告并做好记录。 (2)巡检时应重点检查控制点的质量特性及影响质量特性的主导因素,若发现不正常,应协助操作者找出原因,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3、质检员要熟悉自己工作范围,工序控制点的质量要求及检验的方法,并认真进行过程检验,做好各种检验记录。

检测实验室质量控制关键点

检测实验室质量控制关键点

————————————————————————————————作者:————————————————————————————————日期:

检测实验室质量控制关键点 1.检测实验室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检测质量是实验室生存的保证;是占领市场的重要手段;是为客户提供服务承诺的前提;是衡量实验室管理能力的标尺。检测质量控制是是实验室的生命线。 认识误区:有人员、有设备、有方法、有场地、有资质,检测质量就有保证;检测任务重、缺少专职的质量管理人员,质量控制就做不好;客户不专业、领导不精通,只要不出问题、没有投诉就行。? 当检测实验室确认法人地位和资源保障后,应明确检测直接量控制的关键点:人(人员)、机(设备)、料(样品和消耗材料)、法(检测方法)、环(设施和环境条件),以上五个方面的控制效果通过测试的实施获得满意结果来得到验证。 2人员质量控制方法??在ISO/IEC 17025标准《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认可准 则》中在“技术要素”中将“人员”归结为决定实验室检测的正确性和可靠性的第一因素,对检测实验室的人员从技术能力、经验、所需专业知识、教育培训、工作职责和公正性等提出了严格的要求。 ①人员的技术能力确认 重点关注——教育背景、专业技能、工作经历、现任岗位授权; ?确认证据——技术档案、资格确认、上岗考核和授权、培训记录。??特殊岗位的授权——感官评定、特种锅炉容器、特殊设备、生物安全操作、内部校准人员等。? 食品感官评定人员——评茶、评酒、评烟。??专业机构培训、考核、授权——实验室授权。? 视频微生物致病菌检验人员——生物安全培训 ?与从事色、味辨别能力检测的人员——定期色盲、嗅觉检查 ②人员的培训计划和实施 重点关注——培训计划的可行性、实施记录、培训效果的评价。 ?确认证据——全面的培训计划(包括各个岗位、各类人员、再教育)、培训记录和有效性评价。 评价方式——培训鉴定、小结、现场考核、提问、讲座等。??人员培训是质量控制中有效的预防措施之一。? 制定培训计划需要注意:计划合理性、前瞻性、统一性;明确需要培训的岗位、项目、时段、实施机构、结果评价依据;所有人员应有文件证明其对工作及实验室全部设施中潜在的风险受过培训。??③人员的监督 ?重点关注——监督人员资质和授权、监督计划(选择重点区域和人员)、被监督

工序质量控制点管理制度标准范本

管理制度编号:LX-FS-A97593 工序质量控制点管理制度标准范本 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The Operation Standards Are Restricted, And Relevant Personnel Are Required To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s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Can Reach The Specified Standards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工序质量控制点管理制度标准范本 使用说明:本管理制度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既定操作标准、规范进行约束,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1、主题及适用范围 为了加强工序质量管理,有效控制生产现场影响质量特性的诸项因素,以得到稳定的制造过程,保证产品质量生产效率的稳定提高,特制订本制度。 2、工序质量控制程序 2.1工序质量控制点设置原则 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应设立质控点: 2.1.1按《质量特性重要度分级》中属关键(A 级〉特性的工序。 2.1.2加工工艺有特殊要求或对下道工序有影响的关键的工序或工序的关键部位。

检测实验室质量控制关键点

检测实验室质量控制关键点 1.检测实验室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检测质量是实验室生存的保证;是占领市场的重要手段;是为客户提供服务承诺的前提;是衡量实验室管理能力的标尺。检测质量控制是是实验室的生命线。 认识误区:有人员、有设备、有方法、有场地、有资质,检测质量就有保证;检测任务重、缺少专职的质量管理人员,质量控制就做不好;客户不专业、领导不精通,只要不出问题、没有投诉就行。 当检测实验室确认法人地位和资源保障后,应明确检测直接量控制的关键点:人(人员)、机(设备)、料(样品和消耗材料)、法(检测方法)、环(设施和环境条件),以上五个方面的控制效果通过测试的实施获得满意结果来得到验证。 2 人员质量控制方法 在ISO/IEC 17025标准《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认可准则》中在“技术要素”中将“人员”归结为决定实验室检测的正确性和可靠性的第一因素,对检测实验室的人员从技术能力、经验、所需专业知识、教育培训、工作职责和公正性等提出了严格的要求。 ①人员的技术能力确认 重点关注——教育背景、专业技能、工作经历、现任岗位授权; 确认证据——技术档案、资格确认、上岗考核和授权、培训记录。 特殊岗位的授权——感官评定、特种锅炉容器、特殊设备、生物安全操作、内部校准人员等。 食品感官评定人员——评茶、评酒、评烟。 专业机构培训、考核、授权——实验室授权。 视频微生物致病菌检验人员——生物安全培训 与从事色、味辨别能力检测的人员——定期色盲、嗅觉检查 ②人员的培训计划和实施 重点关注——培训计划的可行性、实施记录、培训效果的评价。

确认证据——全面的培训计划(包括各个岗位、各类人员、再教育)、培训记录和有效性评价。 评价方式——培训鉴定、小结、现场考核、提问、讲座等。 人员培训是质量控制中有效的预防措施之一。 制定培训计划需要注意:计划合理性、前瞻性、统一性;明确需要培训的岗位、项目、时段、实施机构、结果评价依据;所有人员应有文件证明其对工作及实验室全部设施中潜在的风险受过培训。 ③人员的监督 重点关注——监督人员资质和授权、监督计划(选择重点区域和人员)、被监督人员、监督记录。 监督的目标——人的能力(对检测过程的掌控执行能力)。 监督人员的条件:熟悉检测技术、经验丰富、有责任心、细致公正;避免不懂专业的行政领导担任监督员,以免发生外行走过场。 实验室对人员进行监督时应考虑监督是否充分:不同专业和领域均有符合要求的监督员;监督人员比例恰当;对监督的内容、方式、频率有文件化的规定,有相应的文件;对监督后表现不满意的人员应采取相应的有效处理措施;监督记录完整,是管理评审的输入。 人员监督的实施:监督员的授权;制定监督作业指导书(明确监督的对象、方式、程序、记录、结果评价等要求);制定监督计划(落实任务);实施监督(留下记录)。 监督计划——明确监督活动。 监督对象——新员工、老员工、敏感岗位、最发生问题的岗位、需要进行能力评价者。 监督目的——对各类人员的能力确认手段之一、保证持续改进。(定期评价确认) 监督方式——盲样考核、操作演示、现场提问、留样复测、人员比对、参加能力验证、质量控制图、岗位轮换等(需要认识人员监督与质量控制的区别)。 监督记录——真实、全面、发现问题和优点。监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仪器设备的质量控制

(完整版)医疗质量控制管理制度

医疗质量控制管理制度 一、医疗质量是医院管理的核心内容和永恒的主题,医院必须把医疗质量放在首位,质量管理是不断完善、持续改进的过程,纳入医院的各项工作。 二、建立健全医疗质量保证体系,即建立院、科二级质量管理组织,职责明确,配备专(兼)职人员,负责质量管理工作。 1.设置的质量管理与改进组织,包括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病案管理委员会、药事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输血管理委员会,要与医院功能任务相适应,人员组成合理,职责与权限范围清晰,能定期召开工作会议,为医院质量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2.院长作为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第一责任人,应认真履行质量管理与改进的领导与决策职能;其它医院领导干部应切实参与制定、监控质量管理与改进过程。 3.医疗、护理、医技职能管理部门行使指导、检查、考核、评价和监督职能。 4.临床、医技等科室部门主任全面负责本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工作,是本科室医疗质量管理第一责任人。 5.各级责任人应明确自己的职权和岗位职责,并应具备相应的质量管理与分析技能。 三、院、科二级质量管理组织要根据上级有关要求和自身医疗工作的实际,建立切实可行的质量管理方案。 1.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方案是全面、系统的书面计划,能够监督各部门,重点是医疗、护理、医技科室的日常质量管理与质量的危机管理。 2.质量管理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建立质量管理目标、指标、计划、措施、效果评价及信息反馈等,加强医疗质量关键环节、重点部门和重要岗位的管理。

四、健全医院规章制度和人员岗位责任制度,严格落实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 1.核心制度包括首诊负责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分级护理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术前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查对制度、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与管理制度、交接班制度、危急值报告管理制度、技术准入制度等。 2.对病历质量管理要重点加强运行病历的实时监控与管理。 五、加强全员质量和安全教育,牢固树立质量和安全意识,提高全员质量管理与改进的意识和参与能力,严格执行医疗技术操作规范和常规;医务人员“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必须人人达标。 六、质量管理工作应有文字记录,并由质量管理组织形成报告,定期、逐级上报。通过检查、分析、评价、反馈等措施,持续改进医疗质量,将质量与安全的评价结果纳入对医院、科室、员工的绩效评价评估。 七、建立与完善医疗质量管理实行责任追究的制度、形成医疗质量管可追溯与质量危机预警管理的运行机制。 八、加强基础质量、环节质量和终末质量管理,应用《诊疗常规》指导对患者诊疗工作,逐步用临床路径、单病种质量管理规范对患者诊疗行为。 九、建立不以处罚为目标的,是针对医院质量管理系统持续改进为对象的不良事件报告系统,能够把发现的缺陷,用于对医疗质量管理制度、运行机制与程序的改进工作。 十、建立与完善质量管理常用的结果性指标体系,逐步形成结果性指标、结构性指标、过程性指标的监控与评价体系。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