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央企信息化

央企信息化

央企信息化
央企信息化

初步的构想是:

?央企目前的信息化水平和信息化需求分析,

?运营商提供的产品分析

?央企客户的维护发展

信息安全成重头戏 08央企信息化回顾与展望(图)

2009年01月22日17:59 来源:

我有话说

2008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许多中央企业处于全国企业信息化的前列。整体上市步伐的加快,中央企业对

需要对集团大量异构的信息系统加以有效整合,提高系统间的数据交互、信息共享水平以及业务处理效率,从而增强信息系统对集团业务与管理的服务、支持能力,因此,信息化应用是中央企业的必经之路。

2008年,中央企业信息集成应用进入了高速成长阶段,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市场竞争激烈,应用需求旺盛。总结特点如下:

政策环境利好,推动信息化应用需求增长

2008年10月16日,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党委副书记李伟在中央企业信息化工作会议上做了《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充分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以实际行动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报告。在报告中要求中央企业不仅要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国家队,也要成为我国信息化建设的国家队;中央企业信息化建设也是国家的《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的建设重点。由此可见,国家政策导向将推动中央企业信息化应用需求的进一步增长。

构建集团统一的信息化管理平台,成为中央企业信息化应用的主要模式

面对在中央企业内部出现的“同类业务多套软件应用,同类软件多版本运行、下属企业信息化建设单独选型、独立运行、分散管理的问题”的问题,集团迫切需要解决信息化集成管理平台问题。以构建集团统一ERP系统为核心的集团统一信息化管理平台,成为中央企业信息化应用的主要模式。在集团统一信息化平台上可以满足集团财务、人力资源、主营业务等综合业务需求,保证集团上下基于协同的业务流程管理与功能贯通,满足集团发展战略的要求,全面提升集团运行效率,实现集团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整合。

实施集团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加强集团科学管理和集中控制

实施集团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有效满足了“集团知识资源中心、集团内部交流中心、集团辅助管理中心”的需求。以打通集团与下属企业的信息通道为出发点,搭建以协同办公系统为核心的综合管理系统,促进集团整体协同水平的提高,形成一个“上下协同、信息共享、动态监管”的管理网络,加强集团对下属企业的管控水平,从而实现集团的办公无纸化、资源信息化、管理科学化。同时集团还加强对下属企业的规范管理流程,提高集团决策与执行效率,支撑集团持续健康发展。

建设集团决策支持系统,提升集团决策的科学性和前瞻性

建立全集团的数据中心,通过集团管理驾驶舱系统、平衡计分卡系统形象化的展示手段,为领导提供相应的决策支持信息,对领导决策提供辅助作用。利用决策支持系统强大的分析功能,借助数学分析模型,对数据仓库的历史数据进行分析,为集团决策者提供有价值的分析结果。

IT厂商竞争加剧,集团信息化选型前瞻性和务实性并重

在旺盛的应用需求推动下,中央企业信息化应用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原来由用友(600588行情,股吧,信息化)、金蝶、浪潮、神州数码软件等国内厂商在中央企业及其下属企业为主导应用的市场局面正在悄然改变,随着SAP、Oracle等国外高端软件厂商在中央企业成功案例的增加,高端市场格局分化日渐明显。中央企业在信息化选型方面前瞻性与务实性并重,不仅考察厂商品牌、信息化集成应用理念先进性、数据交互高效性,更将关注的重点放在厂商的中央企业成功案例、产品报价、实施服务能力、产品应用的安全性、可扩展性等方面。

尽管全球金融危机的加剧,中央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不会因此而停止。展望2009中央企业信息化的发展,带给IT厂商的仍是市场增长的巨大潜力和先期抢占高端市场份额的优势。

基础设施和应用系统建设将引领中央企业信息化投资方向

从资金投向看,中央企业的信息化投资将主要在二方面展开。第一,在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重点是集团数据中心和集团广域网络建设。第二,在应用系统方面投资重点还是以集团统一ERP系统(包括集团财务、集团人力资源、集团主营业务系统)、集团综合管理系统、集团门户系统、集团决策支持系统为主要的信息化应用系统。这二方面的投资将占中央企业信息化总体投资的80%以上,IT

厂商应把握商机。

1 >>

中央企业信息化建设将从“集团信息化规划”入手

中央企业作为国家信息化建设的国家队,在信息化建设之初将先做好集团信息化规划。通过聘请专业的咨询公司,调研集团现状与发展环境的分析,深刻理解集团的发展战略,并通过关键业务流程梳理、业务与管理体系分析,全面了解

集团的业务与管理特点,从集团战略决策、集团管控、业务协同等不同维度分析集团存在的问题与挑战,总结信息化应用需求,从而为制定适合的集团信息化战略,构建先进的集团信息化架构与实施蓝图奠定基础。

图 1 赛迪顾问中央企业信息化规划“五步法”

完善中央企业基础设施和基础应用,铺设集团信息化“高速公路”

中央企业将进一步改善基础设施,尤其将重点建设集团数据中心、集团广域网,保障信息系统高效运行;大力普及应用安全的电子邮件系统、集团视频会议系统、集团IP电话系统等,扩大信息共享范围,提高经营管理效率;建立上下统一的内部门户系统和外部门户网站,加强工作交流和知识管理,规范在线服务。

集团ERP系统还将成为中央企业信息集成应用的“主流”,PLM系统将成为“新亮点”

随着中央企业的发展和企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中央企业对应用软件仍将有强烈的需求和更高的期望。其中,以选择集团同一ERP系统的需求最为旺盛。通过ERP系统来满足中央企业不同的集团管控模式,已经成为央企信息化集成建设的“主流”系统。

在全球金融危机加剧的情况下,中央企业迫切需要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新产品研发能力。PLM系统可以有效解决中央企业新产品研发、及过程管理的难题。在这种背景下,中央企业引入PLM系统的可能性将大大提高,可以预见在未来几年,PLM系统在中央企业将有潜在的巨大需求市场,软件厂商应及时把握市场商机。

信息安全继续成为中央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头戏

中央企业将通过引入信息安全技术,建设与完善集团范围内的信息安全管理,进一步提升信息安全的管控力度,优化信息安全流程,规范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保证中央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稳定运行。中央企业将提高信息安全防护能力,从不同技术层面提供对信息安全的技术支撑,对信息安全的运行进行全方位监控。建立和完善信息系统安全应急处理机制,加强重特大风险的识别、防范和控制,提高信息系统的灾难恢复能力,确保重要数据安全和信息系统稳定运行。

加强IT管理建设,保障信息集成共享和管理科学高效

中央企业将通过引入IT管理体系及系统,制订符合企业特点的技术标准;加快信息代码、数据源定义、应用平台和业务流程等标准化建设;推进信息系统开发的标准化,确立统一的系统设计、程序开发和项目管理规范;推进系统间信息交换接口的标准化,实现系统集成;建立健全信息化管理规范体系,确立工作管理、规划计划、项目招投标、项目实施、项目验收、系统运行维护、安全和标准等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加大对技术标准和管理规范的执行力度。(责任编辑:朱晶)

信息化建设经验介绍汇报材料

炭企业由于自然条件变化频繁而导致的成本控制与考核困难的管理难题,已成为煤矿行业成本管理系统建设的标杆工程。 公司从2005年开始,不断进行煤矿综合自动化控制系统建设的创新实践,已在高温、高湿、高瓦斯恶劣的井工条件下建成了被誉为中国第一对“数字化矿井”的刘庄煤矿。通过中央传输控制平台,在国内首次实现了对矿井供电、提升、通风、排水、运输、采煤工作面、选煤厂监控等24类60余个生产子系统进行远程监控,做到了地面主要生产车间及井下机电硐室无人值守,所有设备的状态监视和控制均在调度监控中心完成,实现全矿井的集中控制,成为我国煤矿综合自动化建设的样板,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我国矿山行业的发展方向和未来。 目前公司在建矿井从设计开始就已经全面融入自动化的理念,在土建、巷道施工和机电设备的采购、安装、投用等环节,坚决杜绝过程中的“不自动化”。目前口孜东矿的自动化设计工作已经完成,将以工作面自动化为重点,在矿井水处理及生产用水、供水等方面突破国内现有的生产工艺和生产流程,同时在矿井三维建模、节能减排等方面也将有重大突破。 建设高度集成的中央集控系统,实现跨矿井的远程集中控制是公司信息化、自动化发展的趋势和要求。正在建设的

公司集控中心已全面引入先进的井下采煤作业的过程控制技术,建设最新和高效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在矿级集中监控中心的基础上,实现对矿井关键生产系统的远程监控。在集控中心采用统一的标准化组态软件进行编程,实现对各类系统或设备的在线参数化,并通过地面支援中心进行远程诊断;下达故障指令并通知矿井人员及时处理,实现对公司各类资源的集中统一调度。届时,在公司集控中心及设备维护中心,将集中公司所有高端维修和自动化专业人才,负责矿区设备维护工作。在公司集控中心,通过收集分析所有电气设备在线运行的全部相关数据,对故障进行早期诊断,指派并指导维修人员查找故障、尽量减少查找及排除故障的时间,保证生产的有序和设备的正常运行。 大力加强煤炭企业信息化和自动化建设是赶超世界发达国家煤矿先进采矿水平的必经之路。公司将严格按照国投集团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建设的要求,全面实现国投集团信息化建设的登高目标,以世界一流的自动化生产矿井为标杆,持续不断地推进管理信息化和矿井自动化建设,加速建设以自动化为龙头,带动生产装备升级、安全环境优化、劳动用

采购系统需求分析

采购系统需求分析 【摘要】随着公司的飞速发展,采购物资的品类越来越多及采购金额越来越大,公司管理高层对采购成本控制能力、采购过程监管体系建设、采购信息化建设等均提出了更高的期望与要求,希望采购工作能更加阳光、实效、专业、可控。 【关键词】采购系统;目标分析;功能需求;控制 1.项目需求与分析 1.1项目需求背景 随着集团公司的飞速发展,采购物资的品类越来越多及采购金额越来越大,公司管理高层对采购成本控制能力、采购过程监管体系建设、采购信息化建设等均提出了更高的期望与要求,希望采购工作能更加阳光、实效、专业、可控。采购部各业务科室也需要行之有效的采购谈判辅助工具。 1.2项目目标分析 为实现各种采购模式的电子信息化管理和运作,使采购中的各个环节和流程与信息技术完美结合,从而使一般业务人员可以轻松操作,大幅减轻业务人员的负担。公司通过统一的系统平台,建立内部部门(采购部、物资公司、财务部)之间的沟通环境,协同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具体目标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面向集团公司内部的采购业务管理平台,提供统一规范的采购业务流程服务于公司采购管理,建立集中采购平台,实现网上采购招标管理、询比价采购管理、实现竞争性采购。 (2)建立供应商信息库管理,实现对供应商的评估等,通过系统自动实现对供应商的选择。把厂商生产提前管理起来。 (3)建立采购价格管理库,收集近两到三年的采购最高单价、采购最低单价、采购平均价,根据历史数据加上对市场的分析可以为再次采购作数据支持。 (4)建立合同管理库,可跟踪合同执行情况,到货情况,结算情况,通过系统可以方便的进行各年份,各类型的合同管理及合同查询。 (5)建立订单管理库,可对采购业务相关数据进行实时的查询、统计、分析,为采购管理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数据依据,可展示记录整个采购业务流程的各个环节数据,使采购业务过程阳光透明。 (6)建立动态的采购业务监管体系,将采购管理制度与采购管理平台相结

信息化知识-中央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暂行办法央企 精品

中央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暂行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关于加强中央企业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通过开展中央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更好地指导和推进中央企业信息化,加速实现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中央企业做强做大,提高核心竞争力,结合中央企业实际,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评价的中央企业是指国务院确定的由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 第三条本办法评价的依据是各个时期中央企业信息化的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措施要求。 第四条本办法评价的原则是遵循现企业信息化发展客观规律,科学确定评价指标和指标权重,公正评价过程,公开评价结果。 第五条中央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以中央企业整个集团的总体水平为对象,实行初评和复评相结合。初评是对各中央企业信息化水平指数的计算,确定初评级别;复评是对初评级别进行复议审核,确定各中央企业信息化年度水平。各中央企业信息化

年度水平评价结果表现为五个评价级别。 第六条国资委将根据年度评价结果编制中央企业年度信息化报告。 第七条本办法是国资委指导和推进中央企业信息化,建立绩效考核和激励约束机制的重要依据。中央企业也可参照本办法评价集团内部和所属企业的信息化水平。 第二章初评 第八条初评是通过计算出的各中央企业年度信息化水平指数(CEII),确定初评结果。 第九条初评指标方案由指标和指标权重两部分构成。指标包括要素指标和要素分项指标;指标权重是指按照德尔菲法分别确定的要素指标和要素分项指标的权重。 第十条指标数据采集。国资委将按照要素指标和要素分项指标,编制《——年度中央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数据采集表》(以下简称《数据采集表》)下发中央企业进行填报。 (一)采集数据要真实、完整,并能反映出企业主营业务的信息化应用总体情况。 (二)计算方法。 1、加权汇总。 (1)按照赋分办法,将各所属企业填报的数据无量纲化; (2)加权汇总形成所属企业数据。各所属企业的权重为“所

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问题及对策

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问题 及对策 张辉 兖州煤矿股份有限公司兴隆庄煤矿 摘要:随着人力资源管理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两者的相互结合成为必然,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已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现在我国国有企业基本上都建立了自己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系统,但是由于诸多原因,至今未形成系统化、标准化、规范化的成熟应用模式。本文通过对当前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合本单位实际,为国有企业更好地推进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提出几点对策。希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模式更加完善,使人力资源的价值不断放大,保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国企;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核心竞争力 随着人力资源管理由传统的人事管理转变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在现代企业中的地位已越来越重要。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性质和功能也发生重大的转变,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由单一的行政事务性管理发展为综合的系统性战略管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范围的扩大、管理职能和模式的转变都要求人力资源管理要有一套标准、高效的信息化系统。尤其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更加凸显,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推进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 一、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概念及必要性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 是指企业依托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 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和企业现有资源的深入开发与广泛利用, 将人力 资源管理业务职能信息化、数据化、标准化,实现人力资源进行优化配置的动态过程。它既不是一种目标实现, 也不是一些软硬件的简单

配套组合, 而是一项庞大复杂、循序渐进的系统工程, 需要根据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不断进行修改和扩充。 1、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有助于降低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没有推行之前,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日常工作基本靠手工去做,如:工资的计算,员工的休假管理。为完成这些工作,企业不得不为此配备大量的人员。手工管理不仅占据了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大部分的时间,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增大了工作失误的几率。人力资源管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将人力资源信息标准化、数据化,将人力资源管理活动流程化、信息化,使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变的简洁、高效。不仅有效降低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失误,而且使配备少量人员就可以完成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成为可能,为企业节省了大量了人力成本和材料成本。更为重要的是,信息化的人力资源管理带来工作效率的大幅度提高,可以很大限度的降低对例行性工作的占用时间,使人力资源工作者从事务性的工作中解脱出来,有更多的时间思考人力资源战略问题。 2、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使企业决策更迅速、准确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经济全球化进程迅速推进,企业的竞争环境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变化。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出现为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者提供一个准确、高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工具,运用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者可以准确、迅速地掌握企业人力资源的整体情况和个体资源的特征信息,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业务环节人力资源现状和潜在的需求,根据这些信息制定现代企业的人力资源计划、企业的薪酬福利计划、绩效管理计划等,使企业在不断变化的内外部环境中保持人力资源竞争优势。 3、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是企业现代发展的需要 在现代化企业中,越来越多的办公软件在企业的日常管理中应用,如:社会保险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等。如何实现人力资源管理与这些软件的数据互联或者共享,这就要求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从企业实际情况出发,整体规划,明确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需求。通过与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软件供应商合作,共同完成符合当前企业需要的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系统。

信息化建设工作情况汇报材料范文

信息化建设工作情况汇报材料范文 汇报材料是下级向上级领导进行工作汇报时的文稿,它的好坏直接反映出汇报主体的领导能力和部分的工作水平。信息化建设情况汇报具体包括哪些内容呢?那么,下面是给你介绍的信息化工作建设情况汇报,希望对你有帮助。 信息化建设情况汇报篇一21世纪进入了信息时代,实施以计算机和网络为载体的信息化教育,是学校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我校开展信息化教育工作有一段时间,在计算机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多年来,在不断加大对信息化教育投入的同时,我们深深感到:只有积极创造条件,开拓进取,勇于探索,努力构建学校的信息化教育体系,健全和理顺信息化教育管理体制,加强对开展信息化教育的领导,才能推动学校的信息化,从而实现教育的现代化。下面就我们的工作做以简单的汇报。 一、构建规范的管理机制,实施科学化管理 我们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信息化工作方向以及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职责。在校长的领导下制定了适合我们学校校情的信息化系列工作制度。信息化工作制度上墙,并严格按制度开展信息化工作。学校把信息化工作当成学校工作的有效组成部分,学校的的计划、总结都充分考虑到信息化工作。学校定期召开信息化工作专题会议,就信息化近期的工作做以部署,并即使总结经验教训,以利于工作的开展。在专题会议的正确引导下,教师的电子

备课实验、利用网络开展的各种活动以及学科整合研究进行得有声有色。 二、加大投资力度,改善信息化工作条件 学校现有学生机82台,学生715人,生机比达到了9:1。教师机有24台,学校有教师43人,师机比达到了1.5:1。为了保障计算机的正常使用,学校2名专职教师定期对计算机进行维护,并制定了计算机使用管理规定,确保计算机服务教学同时减少人为的对计算机的损坏。根据信息化工作的发展方向,我们投资70000多元,在各班铺设了网线,完成了班班通工程的第一期工作目标。目前我们正在与教育局联系,争取尽快实现班班三机一幕,完成班班通工作的二期工作目标。目前我们有网络教室2个,开课班级18个,我们达到了网络教室与班级数的比率为11%。学校添置了专业的摄、录、编设备,我们的信息技术教师完全具备独立摄制、编辑音像教材的能力。我们教师摄制、编辑优秀课光盘参加省市评比均获得好成绩。 三、应用网络,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教研活动 网络丰富的资源,为我们教师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我们学校紧紧依托网络资源开展各种活动,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1、教师备课。我们教师的网络备课分2步走,第一步,选取有代表性的学科,对任课教师进行培训,然后教师有选择的设计自己喜欢的题目,这一阶段主要是尝试利用网络备课。我们的工作得到教研室的认可,我们学校做为全区首家电子备课实验单位,我们的四年组成为实验点。我们学校也在电子备课管理上做了深入研究,并设立了

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信息化平台资料

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信 息化平台

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系统解决方案 建立统一规范的公共资源交易市场,是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作出的重要部署,是落实第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会和国务院第五次廉政工作会议精神的具体措施,是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必然要求。各地有关部门按照“政府主导、官办分离、集中交易、规范运行、部门监管、行政监察”的原则,建立统一规范的公共资源交易市场。 “公共资源交易信息化平台”的建设目标是: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招投标法实施条例》、《政府采购法》等有关法律、法规,根据“系统”的内部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运用信息技术,将各类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和集成,提高工作效能,构建信息监控机制,实现运行过程动态透明,建成一套面向不同用户,与实际业务和应用基础相适应,集工程项目业务的流程管理、招标文件公告编制审批、收费、专家管理、评标、信息发布、查询统计、监督等功能,安全可靠、稳定高效、操作方便、可扩展的一体化信息管理平台。 通过“信息化平台”的实施,最终实现四个目标: 1、全程无纸:标书全电子化,即大大加快信息的流动速度,又提高社会效率;同时节约大量纸张,实现交易过程的“绿色环保”。 2、全程共享:实现场地、网络、服务机构等资源共享;评标专家信息共享;投标单位诚信记录共享;中标信息共享。 3、全程受控:全方位规范化网上备案、监管、监察。流程固化并预先定义;全过程电子化网上留痕、可溯可查;关键节点自动预警提醒;违规行为自动监控,及时纠正。 4、全程安全:结合基于PKI技术的数字证书技术,对交易过程进行

安全保护;基于CA的身份认证;标书加密签名;使用多方密钥开标;数字文件投标远比纸质文件投标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一、总体设计 整个系统平台架构包括:公共服务系统(中心门户网站)、项目交易系统(公共资源交易业务及网上开评标系统)、综合管理系统及监管监察系统。 结构如图所示: 二、功能建设 1、公共服务系统 公共服务系统是整个系统的门户和对外服务的窗口,起着重要的信息交互作用,它既是交易管理政务公开的窗口,也是各类相关单位网上报送

关于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估方法

关于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估方法【论文摘要】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估方法与国家信息化水平的评估存在较大的区别。本文强调在领导、运作、实施、技术四个层面上,采用现代技术和经营管理理念与方法改造业务流,实现从传统商务规则向新的商务规则的转变。 【论文关键词]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估;领导层;运作层;实施层;技术层 “以促进企业信息化建设是当前全党全国都十分重视的一项工作。 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积极推进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已经成为党中央面对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挑战作出的重大决策。我国拥有lO00多万家企业,多数企业信息化基础薄弱,水平较低,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面对国内外市场的激烈竞争,企业只有抓住机遇、排除阻力,强力、正确地推进各项信息化工作、提高信息化水平,才能发挥后发优势,加速自身改革与现代化的进程。 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在生产和经营的各个环节推广应用信息技术,充分开发和利用内、外部信息资源与人力资源,建立与此相适应的组织模式,从而提高企业生产、管理、决策等过程的效率、水平与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的过程。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估工作,为企业的利益相关体(内部的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外部的股东、宏微观经济管理机构)提供了认识企业信息化水平的途径,为改进企业的各项信息化工作提供了依据。 一、对企业信息化水平进行评估所应秉持的理念

在信息化投入早期,人们普遍有一种理解就是信息化投入越多,所能带来的效益就会越大。对企业信息化水平的评估工作也仅仅停留在某些局部概念和技术应用水平上。其实,信息化的本质目的是为了解决企业实际问题而寻求一种新的出路。所有这些系统建设的关键在于信息系统能否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能否给企业带来显著的价值,即信息化工作是以效益为导向的,而不是以技术为导向的。只有那些“出效益”的信息系统,才能得到用户的青睐。信息化水平的评估应关注的是信息化对战略的支撑度,对企业经营效率的提高和成本降低所带来的效益;并且关注信息化系统投入运行后,是否达到预定目标,是否发挥出期望的性能和价值。信息化工作应坚持一个明确的基本原则: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坚持“IT以用为本,持续改进”。坚持三个持续力:“持续应用、持续改进、持续跟踪评价”,坚持应用整合和复用。“实用”是IT系统价值实现的载体,反之,即使是能够成功上线而不能成功应用的项目投资,其价值也是零,而且还会给企业带来负资产,是一种资源的浪费。因此,信息化工作应把系统能量释放、价值实现的重心放在推进应用上,从“实用”的角度促进信息系统能量的释放,从“实用”的角度进行效能评估,而不是放在个别指标数据的计算上。、 因此,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估工作应以合理、正确的设定企业信息化所要达到的目的为前提和根本出发点。对企业信息化水平进行评估无论其工作环境还是最终目的,都与为宏观经济管理服务的国家信息化水平评估存在较大的区别,不能照搬评估国家信息化水平的指标体

XX集团项目采购业务信息化实施方案

XX集团项目采购业务信息化实施方案 1.1 准备工作 近年来,随着XX集团众多下属分校的成立,规模化经营需求越发明显,已经形成了事实上的集团管理体系,公司财务管理采取的分布式核算体系已无法满足企业管理提升的需要,数据分散,核算政策无法统一,成本核算工作量大,集团报表汇总与合并完全依赖于基层单位上报的会计数据,无论从真实性、及时性和准确性上都存在较大的隐患,无法满足集团领导实时决策的需要,财务管理停留在事后核算水平,难以实现事前预测和事中控制。 成立由安玉华领导的XX集团信息化项目领导委员会,下设规划研究组(组员赵连灯、葛聪、王撰)和项目实施组(安玉华、李鹏、王梓楠),制定和落实XX集团信息化实施方案,就是要通过信息资源的集中管理,建立XX集团的集中采购、集团财务管控、业务财务一体化平台;实时监控整个集团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强化对下属单位的监控;实现数据集中,保证了信息的及时性、真实性、完整性;支持企业快速扩张,帮助集团企业快速复制标准化的财务会计管理模式;实现及时准确的内部对账,从根本上解决了对账难的问题;现金流量表等报表的自动分析生成,可实时监控整个集团的资金流动情况;实时掌控全集团的资产增减变动情况,配合企业管理人员和不断完善的管理制度,持续提高资产利用效率,为公司创造更大的效益。 调研,XX集团采购项目背景 为满足统一管理的需要,XX集团在2012年2月开始通过内部OA办公自动化系统进行公司集中采购的信息化建设,通过各个分校集中申请、公司集中采

购的模式,梳理了内部流程并提高了工作效率,并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同时,随着业务应用的深入,信息系统中的集中采购逐步从单一部门延伸到了多个部门、从单一组织延伸到了多组织协同,从简单的信息共享延伸到了财务风险控制及成本管控,很多新生瓶颈问题急需解决。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企业顺利实现下一步快速发展战略的重要保障之一。 采购运营现状:集采分收分结。集团公司采购部根据各个学校提出的采购申请,完成集中采购工作,由采购申请提出的学校分别收货,并由申购学校在集团完成付款审批后独立完成款项结算业务。日常业务过程中,比价招标的工作量非常大,涉及到供应商评估及管理的大量工作需要落实,同时,采购对象主要分为三大类:食堂食材、基建材料及设备、教学用品用具,其中对于采购工作量较大的是食堂食材和基建材料及设备的采购工作,教学用品用具的采购相对比较有规律,计划性较强。 定义业务过程,现有业务流程描述 第一步:提出申购。各个学校(大学、中学、小学、幼儿园)的申购部门汇总本部门采购需求。大学的各个部门都由指定的操作人员在OA系 统中录入本部门采购申请;其他学校则由需申购的各个部门向后勤部门 提出手工申请; 第二步:后勤处长(或主任)直接审批通过。后勤处是在OA系统申购单中的“后勤部门意见”栏目完成对录入的OA申购单进行审核确认; 备注:在实际业务中,除大学外,负责在OA系统中录入“物品申购单” 的人员并不仅仅是由后勤处长(或主任)完成的,还包括后勤处长(或 主任)指定的仓库保管人员代为完成; 第三步:学校财务处长(或主任)在OA系统中的“财务部门预算意见” 栏目,对通过后勤处长审核通过的“物品申购单”进行预算意见审核; 但现在各单位实际能根据预算进行核算审批的条件不具备,所以目前是 流于形式。 第四步:学校财务处长(或主任)关于采购预算的意见审核通过后,OA 申购系统将“物品申购单”上报到本校总负责人(校长),本校总负责

泉州市政府采购管理信息化平台系统建设方案

泉州市政府采购管理信息化平台系统 建设方案 为了更好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遵照《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要深化政府采购改革的精神,需要建立的泉州政府采购网络管理信息化平台系统。 近年来:泉州政府在外网开通了采购网站信息发布系统。在信息化、网络化管理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取得初步的成果,这说明了信息化在采购工作中是十分必要、重要的。 但是,泉州政府采购工作没有自己的服务器,没有自己的采购业务管理软件,网络带宽小;没有专业的防黑、防毒管理系统。制约了我市采购信息化工作的发展。 目前,急需开发计划管理、专家库管理、资金管理、网上招标、网上询价接口。实现采购计划申报、主管单位审核、采购业务处审核,采购办业务处理,资金收入记录、采购资金支付、节余资金退回或转入国库等业务处理。急需开发以下功能: 1、建立自己的政府采购服务器系统 2、政策法规 3、采购信息发布 4、、采购公告 5、、中标公告 6、开发采购计划管理系统 7、资金管理系统 8、政府采购网站 9、专家库管理系统 10、车辆维修、保险管理方案 11、加油站数据查询方案

12、网上询价及音视频投标评标会议系统 13、政府采购质疑、投诉管理软件 14、采购身份认证系统 1.系统目标 本系统的设计目标是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和手段,组织政府网上采购、信息的发布、招投标等日常交易活动,改变以往点对点的单一交易模式,建立一套面向社会的统一平台。从而提高政府采购的效率和采购工作的透明度,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为了更好地开展政府采购工作,服务于政府采购当事人,使政府采购做到依法采购、规范操作、体现效益、注重效率、强化监管,采购管理办公室依托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加快了政府采购信息化的建设步伐。提高采购效率,提高采购量,降低采购过程的运行成本,增加采购批次,缩短采购间隔时间,拓展政府采购网上办事功能,成为连接政府采购活动当事人的一座超越时空、畅通无阻的网上采购桥梁。 把采购方、采购办、财政、采购中心、供应商有机地联系起来,通过网络高速传递信息,进行采购事务的处理。 2.系统特点 ●适用性 针对现有的政府采购工作的现状应用的需求,适应政府采购过程中的各机构的不同需求。 ●先进性 系统结构采用目前主流的多层结构模式,利用面向对象方法进行系统设计,有利于软件代码维护管理,完全基于国际主流开发平台,采用B/S结构设计,具有零客户端管理,易维护等特点。同时,采用大型数据库为数据提供海量存储和最大程度的保护信息安全。系统设计将Internet和Intranet技术有机结合,充分保证系统的开放性和可扩展性。 ●安全性 系统采用防火墙保护关键数据库服务器,保护关键数据的安全,防止外网对系统的非法访问。

国企信息化:难以承受之重(难言之隐)

国企信息化:难以承受之重 薛伟 信息技术的本质要素主要就是四个:数字化、计算、存储和传输。信息技术的应用也主要分为两个层面:一是IT技术的应用;二是信息化应用。前者的重点是工具和生产力,而后者的重点是业务和管理的创新;前者是基础和手段,而后者则可以给企业带来重要的战略价值(参见图1和图2)。在中国企业信息化启蒙阶段,杨元庆总结联想信息化经验时(2000年左右),就曾把企业信息化过程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数据信息化;二是流程信息化;三是决策(商业模式)信息化。在中国,?信息化?这个词又包含了另外的一层含义:既是一个?过程?(信息化项目的建设),又是一种?结果?(信息化的企业)。在发达国家也许并不存在?信息化?这个词,因为多数企业从出生到成长早已植入了信息化的基因,而对许多国企而言,是处在?新兴+转轨?的经济环境之中,工业化尚未完成又赶上了信息化的潮流,无论是大环境还是企业内部机制都与发达国家的企业存在很大区别,?化?的一个含义就是要把我们的传统业务和作业方式通过信息技术来支撑,提出?两化融合?(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的方针,成立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的原因也许部分来源于此。 图1(中山大学,谢康,2002)

图2(中山大学,谢康,2002) 我所在的公司是一家国企背景的外贸集团公司,员工人数在400人左右,年进出口额约10亿美元。在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下,信息化建设起步比较早,2001年初就已初步完成了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基本上实现了人手一台联网电脑,2002年提出了较为明晰的企业信息化战略和任务(?四个工程?:?IT@SOHO工程?——信息技术基础平台建设;?ERP@SOHO工程?——以财务业务一体化ERP及SCM、CRM等为核心的企业运营支撑系统,重点是数据和流程;?EIP@SOHO工程?——企业通用信息平台/门户,包括以?人?和?事?为核心的企业协同运营管理平台;?IS@SOHO 工程?——战略、服务和电子商务转型),也是江苏第一家在集团层面实现外贸财务业务一体化ERP上线的公司(2005年6月)。然而,随着公司的转型、整合和发展,企业信息化建设不仅没有起到明显的战略支撑作用,反而日渐式微,逐步走进了?死胡同?:与企业发展战略的关联度越来越低,信息化战略和项目很难得到广泛认同并付诸实施,设备孤岛、系统孤岛、资源孤岛、应用孤岛、信息孤岛、人员孤岛、管理孤岛……,像肿瘤一样?野蛮生长?。 托尔斯泰说过,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若以2002 年3月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信息产业部颁布《关于大力推进企业管理信息化的

采购管理信息系统方案

采购管理系统信息化设计方案 2017年2月

项目名称:采购管理平台 一、采购信息化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采购、库房数据脱节: 目前,美国仓仓库使用了WMS系统。虽然通过系统相应功能的应用,对商品出入库业务和流程进行了规范和管理。但是由于业务前端的采购人员和财务人员没有使用相应的信息化工具,造成采购部门、财务部门和仓库的数据不能及时共享、单据重复录入以及采购、财务、仓库三个部门对账困难等现象,不仅给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也使得采购成本无法准确的得到管控。 2、采购管理系统缺失,不能完全满足业务发展需要 现有的信息化系统,采购部分缺少财务部分缺少应付款管理模块,从而财务与采购的资金流信息断开,采购的应付款、付款数据不能及时更新、查询,需要新增加应付款管理模块才能满足当前业务管理的需要。 3、现有系统业务模式存在漏洞 由于现有系统业务上只有库存管理系统和订单管理系统,对于采购成本无法及时的进行记录和分析,对于成本管控可能会造成严重的管理漏洞。 二、项目目标和预期效益 本次采购管理系统实施的目标是: 1、补充完善业务完整闭环中缺少的模块:供应商管理、采购管理、应付款管理,通过采购管理系统的实施以及和WMS系统的对接,实现采购、库房、财务之间完整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实时传递和有效共享。使目前业务通过采购信息化的完善达到管理体制的改进实现对交付商品质量、成本与风险的全局控制,提升企业竞争力。 2

2、通过采购管理系统的实施,实现完整的采购业务流程管理:采购申请-采购订单-采购到货-采购入库-采购发票-采购付款-财务凭证 3、通过采购系统到货、和WMS系统入库两个环节的分开处理,实现到货后、入库前的信息记录,填补这一潜在的管理漏洞。 通过以上举措,真正完善公司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从而使公司信息化水平达同行业管理先进水平,实现企业资源计划、财务管理、供应链管理的有效统一,可以系统地利用信息化网络平台,打造高效信息管理企业,同时实现以下预期的效益: ●通过信息在企业各部门的快速传递和各管理环节对信息的响应,预防和及时发现管理 瓶颈,优化资源调度,降低运营成本,提高企业对市场的响应速度。从而提升企业的 竞争力。 ●加强公司财务管理、通过资金流、物流、票据流、信息流的有效链接,理顺公司的业 务流程及信息数据流程,及时提供准确的企业经营状况及分析预测资料,为经营者提 供真实、准确的辅助决策数据。 ●加快信息数据的更改传递,实现采购、财务、库房等部门信息共享,避免多次、多人 更改造成的人为错误,减少不必要的运营成本。使业务数据能够迅速转化企业信息, 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通过建立完善的采购管理体系、仓储物流管理体系,通过与财务体系的有效集成,进 一步规范并完善企业的综合管理体系,使之全面反映公司在长期经营运作过程当中总 结出的管理精华,并通过动态可控的信息系统进一步优化、发展管理实践和管理精华,使其成为企业智慧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 系统模型及功能架构: 3.1 采购管理模型 3

天津市市管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办法

天津市市管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指导和推进市管企业信息化工作,全面提升企业信息化水平,促进市管企业转型发展,增强核心竞争力,结合企业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天津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市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企业(以下简称市管企业)。 第三条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以市国资委制定的信息化工作有关文件为依据,建立特定的指标体系和权重体系,通过定量定性对比分析,对市管企业一定时期内的信息化过程和信息化效果做出评价。 第四条市管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遵循的原则是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反映企业信息化现状,数据采集要真实准确,做到评价办法公开,评价过程透明,评价结果公正。 第五条信息化水平评价以市管企业的总体水平为对象,实行初评和复评相结合,评价结果共分A、B、C、D、E五个级别。 第二章初评 第六条初评是通过对市管企业信息化指数评价指标的数据采集,计算各市管企业年度信息化水平指数,确定初评结果。 第七条初评指标体系由指标和权重两部分构成。指标

包括要素指标和要素分项指标;指标权重是指按照科学方法(德尔菲法)确定的要素指标和要素分项指标的权重。 第八条指标数据采集与指数计算方法。 (一)按照初评指标,市国资委编制《年度市管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数据采集表》(以下简称《数据采集表》),由市管企业根据企业信息化的总体情况,真实、准确地填报上一个自然年度的相关数据。 (二)指数计算方法。 1.对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使量纲不同的各类指标值转化为可以直接进行计算的数值。 2.从具体的指标开始,逐项分层加权计算,形成要素级指数分值。 3.对各要素指数分值进行加权合成,得出各市管企业年度信息化水平指数,确定初评结果。 第三章复评 第九条复评是根据初评结果,采用对企业实地抽查、横向比对等方式,对某些关键指标复议审核,确定其年度信息化水平级别。 第十条市管企业年度信息化水平划分为A、B、C、D、E共五个级别。划分标准为:90—100分为A级、80—89分为B级、60—79分为C级、40—59分为D级、39分以下为E级。 第十一条复议审核各个级别特征指标项上是否达标。其中80%以上的特征指标项得分均达标时,方可判定年度信

企业信息化平台建设

备案登记号: 信息化平台建设 文件编号: 版次:

为了便于部门内、部门间信息的传输和共享,应公司需求搭建各种应用级平台,这里,我们称之为信息化平台。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包括现行的信息化建设和规划中的信息化建设。 A.现行的信息化建设主要包括:文件共享与访问控制、内网安全、应用系统管理。各平台的建设和应用情况下如下:

一、文件共享与访问控制 1. DFS分布式文件系统。我们根据公司需求创建文件服务器。文件服务器作为企业级数据仓库,将综合部备份归档的各部门文件资料保存起来。在文件服务器中按各部门名称创建文件夹。并将各部门的备份文件存放在对应的部门文件夹下。在创建文件共享的时候结合了DFS分布式文件系统,将局域网内所有电脑的共享文件夹映射到同一个目录文件夹 1. 文档加密系统。文档加密系统通过控制台下发策略,对指定类型的文件进行加密,在这种策略下,文件被加密后,脱离控制台所在的公司网络将无法打开。同时,还可以添加禁止屏幕截图策略、禁止USB存储策略等,杜绝信息从以上源泄露。 2. 打印管理系统。打印管理系统通过控制台制订打印策略,应用策略后的电脑在用户打印文件时,文件内容将被记录到打印控制台中,管理员能随时查看用户打印的文件是否

危害到公司的信息安全。在综合部打印管理员电脑上安装控制台,设置打印监控策略,使每次的打印作业都保存在打印控制台中,若出现危及企业安全的打印行为,将可通过打印记录追究相关人责任。在打印软件中,可以设置打印纸张和成本,这样,可以为综合部做出每月、每年的纸张成本核算,统计各部门的打印成本,有助于公司的成本核算和资源节约。 部门日记、计划的编写,便于上级领导即时查看。实现在系统中核算并审批三个公司的不同工资核算模式;实现在系统中提交资金计划和差异的编写及流程审批走向。 以上这些模块应用,在现有的网络环境下,满足了综合部的部分工作需求,保证了各部门间的信息互通和共享。在综合部的工作范围中,还有如下工作流程,希望能在我部门的帮助下实现。

央企信息化公司分析

央企信息化分析 (一)市场分析 目前央企有117家,综合来看“央企集团”以其信息化技术排在前列,但纵观央企的信息化前10名单位:中石化、中联通、国家电网、中广核、中石油、宝钢集团、中化集团、中电投、中电信、中移动这些央企里面都有自己的信息化团队或既定的信息化公司,他们的技术力量都很强。 今年央企信息化工作会议为下一步(十二五期间)工作指明方向会议要求央企信息化要以转变企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深度融合和深化应用为重点,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并提出央企信息系统要实现所有层级和主要业务的全覆盖,实现信息化与业务深度融合。 如此情况下做系统外拓展,就必须能够突出我们在央企集团这个平台背景下所研发的优势产品和所拥有的先进建设经验,通过梳理自有的技术产品,找到一个“定位”予以宣传,然后通过它来拉动所拥有整体的技术力量,拓展销售空间。据所掌握的资料,前面几家央企的信息单位信息化分析如下,中联通、中移动、电信目前都有自己的”系统集成公司”和技术服务团队,他们也正在走出来,其中

“中联通”的系统集成公司目前开疆扩土很快,利用其强大的资金优势,经常是在一些单位的信息化建设初期“不计成本,大投入”的去做市场。 (二)竞争对手分析: 在行业外所面临的竞争对手还有:SAP、东软、远光软件、榕基、慧点、用友、金蝶等大中型软件公司,在与他们的竞争中如何突出我们优势,形成精准的市场定位,显的尤为重要。 (三)央企信息化公司优劣势分析 (1)优势: 在集团信息化建设中逐渐形成的领先思路与数据架构思想; 在集团信息化建设的大规模应用中,形成系统的建设经验; 在集团信息化建设中,积累有完善的运维经验和管理经验; 相关产品的成熟度和应用的稳定性都经过央企集团这一大系统的检验; 依托央企集团平台背景所带来的高度的客户认可度; (2)劣势:

信息化建设情况汇报

信息化建设情况汇报 我市以信息化建设为支撑,提高社会保障服务水平,加快人力资源市场建设,推进机构职能整合,优化业务经办流程,努力推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更快更好地发展。 一、我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市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截至2008年7月,我市劳动保障数据中心机房投入使用,设备资源、数据资源实现统一管理,各项系统平台搭建完毕。社会保险和劳动就业两大业务系统正式上线,完成10余次两大系统业务应用培训。劳动保障信息网发布, 12333劳动保障咨询服务电话开通,集劳动保障功能和金融服务功能于一体的首批社会保障卡项目也在积极筹划中。形成了便捷高效业务专网服务和日趋完善的内部管理信息化体系。全市12县市区近50个办事大厅全部实现了计算机联网和业务数据的集中处理,全行建立了市县两级计算机骨干网络,并根据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业务的发展需要,进行了网络改造和功能拓展,建立了“下管一级、监控全网”的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全市接入业务专网的计算机达两千余台。市劳动保障信息中心各项制度基本建立,各级系统管理员和服务大厅工作人员全部到位。 二、金保工程项目建设 (一)、坚持并贯彻全市统一规划建设的原则

我市在建设金保工程的过程中,始终坚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并采取一系列措施,保证这一原则的落实。首先,由市信息中心统一审核批复各地金保工程建设实施方案,工程项目竣工后由市信息中心统一验收。其次,应用系统的开发、实施、维护由市信息中心负责。同时,市信息中心还通过召开专门会议、实地调研、年底考核等多种方式对金保工程建设进行督导。通过坚持全区统一规划建设的总体思路和原则,我市劳动保障部门最大限度克服了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约束,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基本实现了全市金保工程的整体推进。 (二)、注重实效,分项开发实施应用系统 我市充分认识到应用系统建设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坚持应用为先、边建设、边应用、求实效的原则,针对社会保险业务与劳动力业务的不同特点,对两大应用系统采取不同的推进实施策略。 在社会保险应用系统建设方面,我市实行"一票征缴"。根据社会保险的业务逻辑整体上相对成熟、稳定,但各业务分支需求变动性相对较大的特点,在系统的整体设计上,侧重于核心和整体框架的稳定性,而对各业务分支则侧重于适应性和灵活性。在实施过程中采取逐个地区"一票征缴"同时实施的策略,我市在两个月内完成了全市11县市区(除兖州以外)社会保险应用系统的启动工作。 对于劳动力市场应用系统建设来说,分项业务独立性较强、业务逻辑相对明确,为此,在劳动力市场应用系统的设计上,首先侧重于具体分项业务的独立性,再根据工作中各分项业务的实际关联需求把

关于开展电力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的探讨

关于开展电力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的探讨 1、引言 信息化水平评价,也称为信息化评估或信息化测评。通过对企业信息化总体水平进行评估,建立信息化标杆单位,对比集团企业内部单位和标杆的差距,为企业制定等高计划,明确信息化建设目标,帮助企业建立内部信息化水平评价体系的实践方案,对企业信息化基本发展状况形成标准、客观、定量的分析结论,为信息化工作提供基础数据,从而有依据性的衡量、统筹、指导信息化工作的开展。进行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可以深化公司全员对信息化的认识,推动信息化建设,进而提升现代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信息化价值是信息化各利益相关者共同创造的价值,是由信息化投资带来的可以用企业核心语言表达的绩效。信息化价值体现在应用中,是信息资产和其他企业资产融合后相互作用、共同形成的价值增值。信息化如何更好的助力公司智能电网与“三集五大”建设,如何充分发挥信息化对深化“两个转变”、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的坚强支撑作用,如何进一步推动公司信息化与业务深度融合,以及在信息化价值在现代化“一强三优”的公司如何体现,是目前我们必须需要面对的难题之一。 2、国内外信息化评估开展介绍 1)哈佛大学与世界经济论坛“网络化准备指数”评估体系 2002年,哈佛大学国际发展中心与世界经济论坛合作,在基于各国信息与通信技术(ICTs)的应用现状和发展潜力的基础上,首次对世界上75个国家和地区的网络化准备情况进行了综合评估和对比分析,并于2002年2月4日发表了题为《全球信息技术报告2001—2002:准备进入网络世界》的研究报告,该报告以“网络化准备指数”(Networked Readiness Index.简称NRI)的形式公布了评估结果,为商业行动和政府政策制定提供参考。此后每年都以年度报告的形式公布评估结果。 2)美国国际数据公司“信息社会指数”评估体系 “信息社会指数”(Inform~ion Society Index,ISI)是国际数据公司(IDC)和《世界时代》(World Times)全球研究部在“97全球知识发展大会”上共同提供的新概念。从1996年,IDC每年都对全球55个国家(或地区)参与信息社会的能力进行综合评估,并以“信息社会指数”的形式

信息化建设项目审计精品

信息化建设项目审计 一、审计重点与方法 信息化建设项目是指信息系统建设中为完成数据和信息的收集、识别、提取、变换、存贮、传递、处理、检索、检测、分析和利用等基本功能所进行的各项软、硬件建设项目,以及有关信息通信网络设施、安全保障体系、信息资源开发和系统设备升级维护管理等项目。 信息化建设项目审计是以风险控制为导向,以造价控制为核心,对信息工程建设项目概(预)算的整体公允性、招投标过程的公平公正性、待签合同的合法性、竣工决算的真实性、项目建设的优质经济性等进行审查和评价。重点关注项目建设的各风险点和与造价相关的各个环节。一般情况下审计工作按时间节点分为:立项审计、预算审计、招标文件审计、招标现场监督、待签合同审计、合同执行情况审计(变更签证审计)、验收资料审核、结算审计、财务竣工决算审计;按照审计内容可分为:定制软件类项目审计、软、硬件采购及集成类项目审计、网络建设及租赁类项目审计、网络安全项目类审计和服务、培训类审计。目前审计方式主要有委托社会中介、聘请专家参与或自行组织人员开展。其审计重点和方法主要为: (一)内控制度审计 一般审查项目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及执行情况: 1.检查被审计单位是否按照国家财经法规和有关制度规定建立信息化项目建设监督管理制度; 2.检查信息化项目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了解被审计单位信息化项目建设管理模式,项目建设流程、管理的权限、程序;监督制约机制的建设和执行情况; 3.项目的立项、开工、建设等是否经单位办公会或党委会研究并经相关部门批准等相关程序; 4.项目是否按照政府采购流程进行招投标,是否建立合同审核、管理制度,大项经费开支是否按照经费开支审批权限进行审批; 5.项目建设过程的请示、报告制度是否严格;

国企信息化方案

初期阶段。这一阶段的企业信息化主要是电脑化,以人力资源、财务软件为特征,企业基本上采用购买标准化、全球化的信息化组件来实现。随着时间的进程,企业产品类、服务类、市场等具有特性和差异化的信息化需求开始出现,企业开始把管理、运营等这些日常工作进行信息化,包括后来的一些整合工作,并由此做出创新的信息化流程再造,这个时候企业就需要建立CIO制度。也就是说,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最开始是做自动化的工作,然后才是怎么把各种应用通过信息化整合和统筹布局,打通信息孤岛,这时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完成了第二个阶段。第三个阶段则是,企业开始把自身的核心价值网络和合作伙伴整合在一起,这标志着信息化企业建设的完成。 国企信息化建设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革,第一阶段是业务数字化阶段,运用技术、生产、供应、财务等事物处理系统,实现财务数据、生产过程、产品设计数字化;第二阶段是信息网络化,通过建局域网、办公自动化、网站等联机处理系统,将各种数字化的信息、文件、邮件等,通过网络传输,实现共享;第三阶段是管理信息化,使用管理信息系统,提供企业管理所需信息,以支持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决策,提高企业管理精细化水平。而这个过程中,基础网络设施、信息系统都经历了创新性变革。 而在信息化系统方面,杨蔚红坦言,最大的改变在于,最初的国企信息化系统只有资源共享性质的OA,ERP在国企很少见,现在也已经成为主流。杨蔚红对协同OA的发展深有感触,她说,国企的信息化也是从一个侧面见证了协同OA 这个行业的发展。以前国企应用OA,主要是收发文、财务报表和统计报表等功能,对下属几十家企业做了接口,方便导入数据,现在强调流程、协同。协同O A发展,让人耳目一新,已经不是办公自动化、无纸的层面了,而是管控统一大平台,我们的建设目标就是:建立“公文交换平台、行政办公平台、信息发布平台、知识管理平台、协作交流平台、即时通讯平台、集成工作平台、流程整合平台及数据中心平台”等九大平台。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