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城市远郊小城镇发展模式及规划应对

城市远郊小城镇发展模式及规划应对

城市远郊小城镇发展模式及规划应对
城市远郊小城镇发展模式及规划应对

图1

天津远郊小城镇空间分布

马健

张蓉

李芳

张娜

城市远郊小城镇发展模式及规划应对

【摘要】界定了远郊型小城镇的划分依据,分析其面临的缺乏城市功能区依托、基础设施差、道路交通不便、土地商业开发潜力低等不利因素研究总结国内外近郊小城镇的一般发展模式。结合我国小城镇发展的新形势,提出通过传统农业与新兴服务业相结合、主体性地产开发、创新规划布局方式、统筹协调区域发展等规划手段促进远郊型小城镇的发展。并在实际项目中加以实施和改进。

【关键词】远郊型小城镇;发展模式;规划应对

1远郊小城镇发展背景

1.1研究背景

在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小城镇的建设

已成为重要并且关键的环节之一,根据城市化规律,将小城镇建设与都市群发展战略相对接,将其作为城市体系的基点,围绕天津中心城区,形成11个特色突出、功能互补的新城和30个星罗棋布、类别多样的中心镇。天津市第二批小城镇试点工作已于2007全面开工,预示着小城镇建设在天津开始全面启动。小城镇建设普遍需要解决好的是农民安置、资金平衡、产业发展的相关问题。城市远郊小城镇既有小城镇建设普遍需要面对的问题,同时也存在自身特有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杨家泊镇(茶淀桥沽、七里海镇)发展模式的解析,从而对城市远郊区小城镇建设模式提出一些新的构想和发展思路。

1.2研究对象分布

参考其它地区的经验,结合天津市自身的特点,将远郊小城镇其界定为除天津市中心城区、环城四区和滨海新区核心区之外区县的小城镇,即汉沽区、大港区、武清区、宝坻区、宁河县、静海县、蓟县辖区内的82个小城镇。其中,中心镇19个,包括杨家泊镇、茶淀镇、小王庄镇、太平镇、河西务镇、崔黄口镇、王庆坨镇、大口屯镇、林亭口镇、

下营镇、邦均镇、马伸桥镇、上仓镇、唐官屯镇、独流镇、王口镇、七里海镇、宁河镇、潘庄镇。从分布规律来看,远郊小城镇数量多,分布广,发展不均衡。

1.3远郊小城镇发展的困境

近郊小城镇由于距离中心城区较近,大部分可以依托城市功能区和城市的基础设施,例如华明镇依托空港物流区,张家窝镇依托京沪高铁站,或者仅仅依靠区位优势发展房地产业。而城市远郊区与中心城区距离较远,缺乏城市功能区依托,且基础设施较差,道路交通不便,土地商业开发潜力低,这些都成为远郊小城镇发展的制约因素。

如果采用近郊区小城镇的发展模式建设远郊小城镇,即主要通过宅基地换,将集约出的土地面向市场出让,开发住宅产品,

图2美国沙漠小镇一景

表1

天津市具有专业化发展潜力的第三批示范小城镇

房地产业为支柱产业,以获取农民安置和小城镇建设资金的方式,在远郊小城镇则往往无法实现。通过统计,仅天津市一批示范小城镇,近郊区的4个小城镇(村),包括小站镇、大良镇、后蒲棒村、南北辛庄村,出让用地已达4992亩(2008年7月统计),合

3.32平方公里。然而,2008年全天津市出让

土地仅为近7平方公里,且为近几年的最高点。因此,远郊小城镇若全部以土地出让的方式获取初期原始建设资本,则形成的土地市场供给远远大于市场有效需求。由此来看,远郊小城镇的发展模式并不具备近郊小城镇发展模式的条件,很难以房地产开发回收建设成本,必须形成自身特有的发展模式。

2远郊小城镇发展的一般模式

根据其自身的资源情况可将小城镇划分为

有特殊资源作为依托和没有特殊资源依托两类。根据其区位和服务范围,可以将远郊小城镇划分为新市镇和专业镇两种。前一种分类有利于判断某个小城镇在区域中的定位,后一种分类可以区别某个小城镇发展的内部动力。

2.1根据资源特色明确发展定位

2.1.1具有特色资源的小城镇应发展成为

专业化小城镇

通过对全部三批试点小城镇的比较可以发现,远郊型小城镇中,获得批准成为第三批试点镇(村),大部分具备“特色资源”作为依托,可以形成为专业化特色明显的小城镇,从而为这些小城镇的发展定位奠定了资

源基础(表1)。如蓟县的村镇,由于占有自然山水资源的独特优势,在天津市快速城镇化的过程中,重点开发休闲农业旅游,成为以旅游服务为主导的专业化小城镇。

2.1.2缺乏特色资源的小城镇应从区域角

度需找自身发展定位

另外,还有相当一部分小城镇缺乏“特色资源”作为发展依托,或者对其周边资源和产业的传统开发不足以支撑该小城镇的发展,如杨家泊、高村等镇。对于这类小城镇,如果以综合型城镇的思路进行定位,则有可能发展成为在区域中没有专业化特色的小城镇。这时,需要通过高水平的策划及规划设计,提炼出小城镇的特色,根据宏观区域的发展阶段,判断市场需求变化,找准发展定位,明确发展方向,从而提升小城镇的发展空间。如美国在距拉斯维加斯城30分钟车程的沙漠之中成功地策划和建造了沙漠度假小镇。在没有任何资源和产业的情况下,通过设计创造价值,小镇在名为维加斯的人工湖周边进行布局建设。在维加斯湖度假小镇上规划并建造了意大利风情的度假酒店、美食餐厅、优雅的赌场、游艇邮轮码头、豪华住宅及配套的私人码头和一个繁华的购物和街区(图2)。

2.2根据区位条件确定小城镇发展的主

导因素

2.2.1服务业主导下的新市镇

新市镇指的是通过集中兴建住宅、医院和发展企业,建设文化、休闲和商业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形成全新的、相对独立的城市型社区的一种发展模式。由于新市镇中的绝大多数居民以从事服务业为主,因此,服务业成为新市镇的发展的主导因素。在大城市远郊建设新市镇,既有助于提升小城镇发展水平,形成区域性中心小城镇带动周边地区发展,也可分担大城市部份职能,共同构建科学合理的大都市区功能体系。但同时

这种发展模式并不适合于大多数远郊型小城镇,而通常更适合于近郊型城镇,因为中心城区的功能扩散通常沿着轴线呈“圈层”进行,因此,一般情况下新市镇模式通常发生在近郊区,但在特殊情况下也可能在远郊区发生。天津市传统的“一个扁担挑两头”的哑铃型城市结构,非常适合在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区核心区两个“城市”的中间地区培育一些新市镇,作为天津市“多中心结构”的主要空间。此外,对于某些距中心城市有一定距离(大于30公里)、已有较好发展基础且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小城镇或小城镇组合,也可将服务业作为其发展的主导因素。新市镇的发展目标是形成大都市核心区外围的小城市,为周边城镇及农村地区提供城市型服务。

例如,在天津七里海湿地保护区范围内,目前所有居民点分散分布在湿地核心区周边,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均严重依赖湿地资源,发展水平很低,对湿地保护造成了很大的压力。通过相关规划,将七里海地区三镇两乡辖区内的各类企业和建设用地重新整合,集中建设新市镇。湿地保护核心区外建成以生态农业和教育旅游为主的湿地田园,在湿地保护区之外建设与自然协调共生的湿地之城。鼓励发展生态旅游、教育旅游等服务业,农村经济发展与农民收入不再依赖湿地资源。不但可以提升产业发展水平,更切断了农村经济发展与湿地资源间的依赖关系,从未为湿地保护奠定了经济基础。

2.2.2制造业主导下的专业化小城镇

专业镇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以某一种或两种产业的专业化生产为主,形成具有一定规模、主导镇域经济发展和就业格局的乡镇经济形式。远郊小城镇具有地价较低、可建设用地充足、环境容量大、劳动力成本低等优势,在中心城区扩张动力不足,近郊房地产市场停滞不前而传统制造业升级的新形势下,这些优势非常有利于吸引传统制造业的进入,如食品制造、纺织等行业,从而与核心城市形成有机分工,不但可以成为疏解城市生产功能的途径,还可为远郊小城镇的工业化和城镇化提供动力。

例如,汉沽区杨家泊镇总体规划,结合本地渔业资源基础,在镇区东侧规划了工厂化养殖区,在现有河豚、东方对虾等海珍品品牌的带动下,形成规模效益。在做大做强工厂化养殖海产品的同时,积极发展休闲渔业,形成海鲜美食、旅游度假、精品购物、高档居住于一体的小镇,打造特色专业化小城镇。

2.3“安居乐业”统筹协调的发展模式

2005年天津第一批示范小城镇规划建设之时,恰逢我国宏观经济处于高速增长时期,而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在成为国家战略之后,全市城镇化发展也进入了高速提高阶段,由此给中心城区发展带来了两方面的影响:一是天津辐射影响范围内的周边省份农村人口向天津市聚集以谋求更好的个人发展,二是天津市为解决居住条件的历史欠账问题而展开了大规模的旧城改造和新城建设活动。两方面影响的叠加,造成了城市居住空间结构向外环线以外的近郊区快速扩张,并且这种扩张主要由房地产业主导。同时,近郊地区的大量农业户籍人口已经不再从事农业活动,事实上已经是城镇人口。中心城区居住功能外溢引发的城市建设用地需求不足和农村建设用地粗放使用造成了建设用地浪费之间的矛盾,构成了天津市第一批示范小城镇建设的主要背景。在这种情况下,先解决农民安置、然后用地产开发来回收成本、最后再发展产业提供安置农民就业机会的“华明模式”,具有现实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世界金融危机爆发引发了全球有效需求不足,这一问题同样对我国各行各业的方方面面产生了深刻影响。一是房地产市场波动明显。2008年下半期,全国房地产业跌至多年来的谷底,国内一线城市如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房价大跌,广大居民却持币观望。天津房地产市场同样受到冲击,但得益于泡沫远远小于其他城市,天津中心城区房价基本保持了原价,仅市郊房价有所下跌,但2009年后又逐渐提高。二是社会就业压力加大。国外产品市场萎缩造成了我国就业岗位的大幅缩减,尽管中央政府及时出台了一系列经济刺激措施,并且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但与全球经济繁荣时期比,城市居民普遍感到就业压力增大。三是通货膨胀预期提高。国外经验表明,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增加货币供应量和宽松的货币政策将引起通货膨胀,这种预期情况下,城市居民更愿意对不动产进行投资,由此造成了房地产业在强劲反弹的同时,泡沫的成分越来越大。天津市的社会经济发展同样存在着这些情况,但城市扩张的趋势不会改变,只是速度将会波

动。同时,提供足够的就业岗位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基于上述分析,无论是近郊还是远郊小城镇的发展,都必须摆脱“华明模式”完全由地产开发主导的经营模式,但“华明模式”创造的“双平衡”经验不能放弃,反而应该加强。同时,不同地域、不同资源结构的小城镇在经营模式上,应根据自身特色有所创新。远郊小城镇的发展,或地产开发与工业发展并举,或工业优先,或服务业优先,将广大农民的就业问题放在第一位,在为广大农民提供“安居”条件的同时,统筹解决他们的“乐业”需求。在此基础上,各有侧重地推动社会经济和谐发展。

3新形势下远郊小城镇发展的规划应对

3.1杨家泊镇发展规划

杨家泊镇地处天津市最东端,滨海新区的最北端,距中心城区较远,周围没有大型城市功能区作为依托,区位无明显优势。辖区内土地盐碱化严重,植被生长困难。由于既无特色资源,有无区位优势,杨家泊镇的发展如果简单套用“华明模式”必然陷入困境,而应从区域角度出发,深挖本地特色,创造出具有杨家泊特色的发展路径。

通过现状综合评价,杨家泊属于传统的渔业主导型农业城镇,而这就为挖掘地域特色奠定了基础,结合滨海新区核心区的大发展,可将杨家泊镇定位于旅游休闲城镇,通过综合开发渔业资源,将旅游业与本地渔业相结合,就业优先,统筹兼顾,协调发展。

首先,发展观光体验式渔业促使传统农业与新兴服务业相结合。“休闲渔业就是利用渔村设备、渔村空间、渔业生产的场地、渔具、渔业产品、渔业经营活动、渔业自然环境及人文资源,经过规划设计,以发挥渔业休闲功能,增进市民对渔业的体验,提高渔民收益,促进渔镇发展。”换句话说,休闲渔业就是利用中心城市居民的休闲时间、空间来充实渔业的内容和发展空间的产业。因此,把休闲活动与现代渔业方式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的结合配置,以提高渔民收入,提升城镇活力,带动城镇开发为最终目的。

其次,通过建设一个“北方渔文化的主题公园”带动地产开发。渔的内容涵盖城镇形态、景观意向、旅游产品、住宅形式等方面。重点打造海珍品美食节,渔业博物观光,节日庆典仪式,渔文化论坛等内容。形成以渔文化休闲旅游为基础产业,衍生出相关的配套服务业(时权制酒店、餐饮等),带动中短期住宅的发展;再通过会议交流功能的引入,推动旅游的再发展,从而为住宅业带来长期的活力,形成具有商业娱乐、政府机构、教育文化、长期居所等多种功能的综合型小城镇。

第三,创新小城镇运营模式。政府通过吸引有实力的地产开发商、旅游运营商,共同组织整体运营机构,作为项目的运营平台。在这个运营平台中,实现旅游地产,渔民安置就业,渔业产业——

—红黄蓝整体打包经营,打造产业与居住平衡并永续发展的“金包银”模式。政府、渔民,地产开发商,旅游运营商各施所长,政府给予政策优惠,渔民投入渔业资源;地产开发商投入资金,进行土地整理、基础设施和安置区建设;旅游运营商负责观光渔业及休闲渔业、旅游产品运营、品牌的包装推广。

第四,深度挖掘本地资源打造地域特色。基于土地盐碱化、植被生长困难的现状,杨家泊镇区的空间营造无法通过绿化来实现,为实现镇区40%的绿地率,仅换土一项就需消耗2个亿的建设资金。于此同时,镇区周边却拥有丰富的水资源,5000亩养殖区的用水量达3000立方。如在镇区建成合理的水系,则水系恰好可以作为水循环的场所。利用芦苇对养殖用水进行生物净化,不但可为养殖区提供循环用水,还可通过耐盐碱植被的种植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景观效果。扬“蓝”抑“绿”,充分改变了远郊小城镇资源结构,变不利条件为优势资源,使城镇空间价值最大化。

3.2茶淀镇桥沽乡发展规划

茶淀镇桥沽乡位于汉沽区西部边缘,津汉快速与蓟运河相交处,距天津市区45公里。规划范围包含桥沽乡及周边的孟圈、西孟两个村庄。规划范围内现状主要产业为葡萄种植业,在天津市农业产业化乡镇中具有比较优势,因此,桥沽乡属于远郊范围内有“特色资源”的村镇(图3)。基于此,桥沽乡的发展规划主要从以下方面入手:

首先,整合现有资源,将农产品资源向旅游观光延伸。蓟运河畔茶淀镇一直以葡萄

种植产业而闻名,当地有乡镇企业华梦葡萄酒品牌,葡萄酒文化博物馆;产业策划万亩葡萄园三面环绕规划项目用地,项目区西部规划了集科技研发及休闲观光为一体的葡萄科技产业园区,最大化种植面积,将农业资源的利用范围向第三产业延伸,增加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其次,为市区传统文化再开发提供空间载体。马术及其衍生出来的一系列产业在天津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目前,市区已经没有大体量的空间容纳这一文化活动,而近郊更多的已经成为居住和制造业地域。随着城市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也在回归,因此,通过积极招商引资,策划在规划范围内新建马会俱乐部项目,具体功能包括马术俱乐部、室内竞赛场、马厩以及它们围合的室外训练场。通过马术这种新型业态的引入,为小城镇发展带来新活力。

第三,创新的规划布局方式。规划将桥沽发展定位于具有红酒、马会、音乐的文化型生态休闲特色城镇,以文化型旅游为依托,发展旅游、居住及公共服务配套功能。规划以天津五大道特色风貌街区尺度为借鉴,以最早的天津马场和马场道相呼应的关系为结构展开高品质特色新城镇的营造。在212.12公顷的规划范围内,通过“两轴四区”结构营建新市镇。“两轴”一是沿津汉公路的交通轴,二是南北向的城镇文化精神结构布局的空间轴。“四区”分别是安置居住区、五大道特色出让居住区、以马场为核心的马场周围出让居住区和红酒\音乐\马会文化休闲俱乐部出让区。借用法式园林的设计手法、借用法国卢瓦尔河谷小镇的建筑形态,使建筑与成片葡萄种植区、蓟运河等自然景观相融合,打造具有高端品质的运动、艺术、时

尚的人文理念。

第四,统筹协调区域发展,与相邻小城镇优势互补,共赢发展。桥沽与大田温泉小镇隔河相望,成一江两岸的城镇格局。为协调两地发展,规划将文化休闲旅游做大做强,形成规模效应,通过共享公共服务设施,同大田镇一起经营和维护蓟运河河流生态廊道。形成一江两岸,双赢发展的局面。

4小结

城市远郊小城镇具有与近郊小城镇不同的特征,选择合理的整合发展模式是此类小城镇实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有利于完善天津市域功能和空间体系建设。展望未来城市远郊小城镇的发展前景,如何理顺市、区县与小城镇管理体制,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城乡协调发展,将成为未来城市和小城镇良性互动发展研究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邬才生.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小城镇建设.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1999.

[2]骆中钊等.小城镇规划与建设管理.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年1月1日.

【作者简介】

马健,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愿景公司,规划师

张蓉,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愿景公司,助理规划师

李芳,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愿景公司,景观设计师,助理规划师

张娜,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愿景公司,景观设计师,助理规划

图3桥沽乡规划范围空间意向图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第一章城市绿地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绿地:配合环境创造自然条件,适合植种植物而形成一定范围的绿化地面或区域:凡是生长植物的土地,均可称为绿地 :泛指所有被植物覆盖的种植地 ·城市绿地:城市中专门用以改善生态、保护环境、为居民提供游憩场地和美化景观的绿化用地 ·城市绿地系统:是由一定质与量的各类绿地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绿色有机整体,也就是城市中不同类型、不同性质和规模的各种绿地,共同组合构建而成的一个稳定持久的城市绿色环境体系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对各种城市绿地进行定性、定位、定量的统筹安排,形成具有合理结构的绿地空间系统,以实现绿地所具有的生态保护、游憩休闲和社会文化等功能的活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特点:为城市绿地系统未来的发展提供指引,侧重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临界值,侧重于引导和控制,依托于理性的分析而不是感性的直觉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主要任务: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城市性质、发展目标、用地布局等规定,科学制定各类城市绿地的发展指标,合理安排城市各类园林绿地建设和市域大环境绿化的空间布局,达到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优化城市人居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目的: 1.明确城市绿地建设的任务和要求,为城市绿地系统管理提供依据 2.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3.塑造富有特色的城市形象 4.协调城市绿地多种功能,控制或引导城市绿地规划设计 最终目的:创造优美自然、清洁卫生、安全舒适、科学文明的现代城市的最佳环境系统·覆盖率:城市一定范围内绿化覆盖率面积占区域总面积的百分比 (绿化覆盖率:在范围内所有用于绿化的乔灌木地被草本植物的垂直投影面积)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性质:政府管理和调控土地利用的途径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其他相关规划的关系 1.与城市总体规划:是其一个组成部分,是深化细化,两者互相协调与尊重 2.与土地利用规划:内容相互交叉,土对绿有决定性作用,反之有积极反作用 3.与景观规划:是其规划设计的重要对象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的原则: 1.从实际出发,综合规划 2.远近结合,创造特色 3.功能多样,力求高效 4.网络分隔 5.均匀分布,比例合理 第二章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生产与发展 ·古代城市绿地规划

系统工程学方法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系统工程学方法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摘要:教科书对于城市规划的定义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然而,作为 一门学科,城市规划的重要特色之一是诸多要素紧密集合,综合性、系统性很强。 实际上,城市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长期以来以一般系统理论为基础的系统分析方法,已经帮助了规划工作者认识许多复杂的城市问题。虽然,城市规划工作者比较容易理解系统工程基于系统论的城市规划研究,学的一些基本思想。但是,朴素的系统观点和简单的系统分析方法都不足以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应该讲,在我国城市规划中必然要运用系统工程理论,发展城市规划系统工程学。 关键词:城市规划、系统工程、系统思想、系统方法、应用、运用 一、系统工程 系统工程学是研究分析有关复杂信息反馈系统的动态趋势的学科。系统工程 学以控制论、控制工程、系统工程、信息处理和计算机仿真技术为基础,研究复杂系统随时间推移而产生的行为模式。 系统工程的研究对象对象是将“系统”;其工程的内涵不仅是“硬件”,还包括了“软件”,即工程技术中的实体,还包括社会、经济、管理等非实体即概念对象在内。这就是系统工程与传统工程的区别。其工程的任务, 是在传统工程单一技术任务的基础上, 还要解决系统的全盘统筹问题, 即要解决系统内部各子系统之间、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的总体协调问题。其工程方法是以系统的主要观点和方法为基础,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手段,从全局、整体、长远出发去考察问题,拟订目标和功能,并在规划、开发、组织、协调各关键时刻,进行分析、综合、评价求得优化方案,然后用传统工程行之有效的方法进行工程设计、生产、安装、建造新的系统或改造旧的系统,并使之整个寿命期最优。 二、城市规划系统工程 城市系统工程也就是将系统工程的原理、观点和方法运用于城市系统中。其中包括城市规划系统工程、城市管理系统工程、城市建设系统工程和城市信息系

小城镇建设实施方案

小城镇建设实施方案 为加快我乡城镇化建设步伐,充分发挥小城镇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推动新农村建设迈出实质性步伐,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根据上级要求,结合本乡实际,特制定《八里营乡20XX年小城镇建设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XX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坚持正确的发展理念,以加快城镇化水平为工作重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和发挥小城镇功能,不断提高小城镇的吸纳力、辐射力和带动力,促进全乡经济社会良性互动,推动全乡新农村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目标任务 我乡20XX年小城镇建设的主要目标是:通过一年的努力,基础设施得到加强,环境更加优美,人民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市场经济秩序得到规范,城镇功能更加完备,吸纳力、辐射力和带动力进一步增强,各项事业健康发展,社会安定有序,人民生活幸福, 20XX年小城镇建设的主要任务是: (一)按照四级水泥路面的标准,于年底前完成本乡五干排南岸四万路至路寨段总长2000米的道路硬化任务,为小城镇建设和市场发展搭建好基础框架。

(二)于6月底前完成八里营集段道大路两侧隔离带安装的安装工作,8月底前完成马路市场的清理,保障道路的畅通。同时搞好八里营集南街商业摊位的规划,组织好广大商户向规划摊位的转移。 (三)做好占地70亩初中新校建设的规划、清障、施工招投标等前期准备和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协调工作,保证年内顺利开工,力争早日竣工并投入使用。 (四)搞好原棉花加工厂和供销社行政院两处商业市场的规划,力争年内完成规划设计和清障等前期工作。 (五)做好初中新校至八里营集段道路硬化的备土和路基平整等前期准备工作,争取早日予以硬化,方便广大学生到校学习。 (六)健全市场管理长效机制,组织成立市场管理委员会,为维护市场秩序、发挥市场功能、促进市场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三、主要措施 八里营乡党委、政府对小城镇建设高度重视,并针对20XX 年度小城镇建设工作制定了如下措施: (一)全面规划,突出重点。 本着科学发展的标准,重点围绕提升城镇品位,增强城镇功能和作用发挥统筹搞好规划,为小城镇健康发展打好基础。坚持全乡统筹规划,突出集镇建设这一重点,本着既具前瞻性,又便于操作,既坚持高标准,又不脱离实际乡情,切合农村发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面临的问题和对策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指在充分认识城市自然条件、地貌特征、自然植被及地方性园林植物特点等的基础上,根据国家统一的规定和城市自身的情况确定的标准,将各级各类绿地按合理的规模、位置及空间结构形式进行布置,形成完整的体系,以促进城市健康持续的发展。但是,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城市绿化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同时也暴露出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及时的进行反思并找出相关的对策。 (1)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居住和生活的需求从基本的生理需求的满足逐渐向心理与文化领域的更高层次推进,人们不单关注内部的居住空间,对居住的外部空间环境也越来越重视。当前,中国城市建设中的园林绿地问题比较突出,于是出现了建筑、城市规模很大,但是园林远远不能满足的现象。这种现象实际上也是重实体建筑轻开敞空间的表现。在社区、区域的中观层次和建筑的微观层次,实践中同样需要园林建设的相关理论作为依据。如果建筑决定一切或者建筑优先,环境只是配角和填空,缺乏环境上的充分考虑,结果是建成的环境并不为广大居民所接受。这就要求我们需要人性化的设计。人性化设计是改造世界过程中一直追求的目标,是发展的更高阶段。人性化设计是以人为轴心,注意提升人的价值,尊重人的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的动态设计哲学。在以人为中心的问题上,人性化的考虑也是有层次的,以人为中心不是片面的考虑个体的人,而是综合的考虑群体的人,社会的人,考虑群体的局部和社会的整体相结合,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和谐统一。因此,人性化设计应该是站在人性的高度上把握设计方向、以综合协调景观设计所涉及的深层次问题,应该注意整体性、实用性、艺术性、趣味性的结合。

灵溪镇小城镇规划分析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宏观经济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发达地区的小城镇建设在经过一段时间的高速发展后,已经走上调整战略、集约发展的道路,优化空间结构,完善城市功能。如何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加快小城镇建设,我国的小城镇建设中又存在什么问题?如何解决?下面,仅以灵溪镇为例,谈谈对小城镇规划建设的认识 关键字: 自然概况 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灵溪镇[2]位于浙闽交界处鳌江流域,是浙江省最南端的一个县城集镇,位于苍南县中心偏北。北离温州市区83公里,南距福建省福鼎市32公里。灵溪镇风光秀丽,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土壤肥沃,属中亚热带温润季风气候区,海拔高度在63-400米之间,年平均气温17.8℃,年平均降水量1737毫米。灵溪地理条件优越,其西南距闽东地区仅16公里,北上83公里即温州市区,西依玉苍山,东濒东海,周边与浙江的平阳、文成、泰顺三县和福建省的福鼎相毗邻,是浙江的南大门。 人文概况 全镇面积达88.5平方公里,总人口22.6万人,下辖9个办事处、112个行政村、24个居民区,当地语言为闽南语。1981年苍南从平阳分析出来并确定灵溪为县城后,灵溪人民充分利用浙闽边界的地理优势,发挥县城的集聚效应,依靠优惠政策,吸引大量人才和资金,城镇建设日新月异,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灵溪镇基础设施日臻完善,镇属三座水利发电站和一个3.5万伏变电站,工业企业有电力、建筑、砂石建材、藤编、玻璃纤维、茶叶、制衣、光学、包装印刷、化工等。城镇建设 灵溪镇内公共设施、社会事业齐全完备,工、商、运、建、服五业全面发展。文化卫生事业发展迅速,镇内有1所卫生院,具备较高的医疗服务水平;1所中学,10所小学;全镇电视、通讯、交通事业十分发达,有线电视、程控电话村村通;程控电话、手机可直拔国内外;320国道、梨温高速公路均从镇内经过。农民人均人收入达到了3662元,获得江西省文明镇的光荣称号,丁洲村荣获省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单位称号。镇内实现了水泥路环绕主干道,城镇主要街道道路硬化率达到90%。 2004年,该镇饶北河以西约7.2 平方公里被市政府规划定为上饶市城东新区,上饶新火车站就坐落在该镇境内,给该镇带来历史性发展契机。2005 年,灵溪镇党委、政府提出“接轨城区,融入都市,打造生态东郊镇,建设文明新花园”的发展定位,引领全镇干部群众以只争朝夕的精神迈上灵溪发展的新征程。灵溪镇内公共设施、社会事业齐全完备,工、商、运、建、服五业全面发展。文化卫生事业发展迅速,镇内有1所卫生院,具备较高的医疗服务水平;1所中学,10所小学;全镇电视、通讯、交通事业十分发达,有线电视、程控电话村村通;程控电话、手机可直拔国内外;320国道、梨温高速公路均从镇内经过。农民人均人收入达到了3662元,获得江西省文明镇的光荣称号,丁洲村荣获省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单位称号。镇内实现了水泥路环绕主干道,城镇主要街道道路硬化率达到90%。 一、小城镇发展的有利条件 政策条件:中共中央已经把小城镇建设作为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五大战略之一,指出小城镇要合理布局,科学规划,重视基础设施建设,注意节约用地和保护环境,明确了今后小城镇建设发展的方向。同时,小城镇规划建设工作已经引起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并从不同程度和不同角度上意识到,我市要实现现代化,只有城区现代化是不够的,其与周边小城镇的现代化息息相关,没有周边小城镇的现代化,我市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加快小城镇建设,将成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产业条件: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客观要求大力发展小城镇,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一些原来布局在城市中的传统产业今后将主要向小城镇转移;随着农村产业的集约化经营和生产效率的提高,一些老的村镇企业及新建企业将会集中布局在小城镇;随着土地管理工作趋于严格,过去“遍地开花”式的企业布局方式将逐步改善;随着小城镇经济的发展,有越来越多的外来人口涌入,这群人的户籍安置、转化政策将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发展、第三产业的服务对象和居住人口的结构,并进一步扩大了小城镇住房与用地规模、基础设施配套等需求。 交通条件:灵溪镇建设发展的有利条件相对较多。如灵溪镇离市区为8公里,北与311高速公路连接,320国道穿境而过,依托上饶市这个区域中心城市,信息来源渠道多,人才多且引进容易,资金引进比较方便,随着今后市区自来水厂等基础设施的东迁及新火车站的北移,这些都为灵溪镇的建设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二、小城镇的规划建设及规划管理中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城镇建设质量不高。灵溪镇依托320国道建设,在国道两侧各建一排两至三层高的门面房,造成“一条街两层皮,鸭舌帽子一样齐”。背后的街区多是原有的耕田,是城?是村?概念模糊,发展模式不清晰。 (2)市政公共设施不完善,欠帐过多。镇区没有完善的道路体系,公共服务设施也不完善,绿化水平低,缺乏公共绿地。 (3)规划管理中的有关小城镇建设的法规不健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在小城镇建设中违法批地、违章建筑案例仍然存在。 (4)城镇体系建设的观念尚未确立,规划起点低,缺乏通盘考虑。受本土观念的影响,规划的立足点在本镇域,建设与布局各自为政,很难使有限的资源发挥其最大效能。 (5)城镇规模偏小。如灵溪镇,镇区人口219万,全镇人口2.万人,即使全都住到镇区上,也因其规模小,只能搞小而全:“一条商街,一处公园,一所中学,一家卫生所…”,虽已铺马路,装路灯,搞绿化…,有城市外观,却无城市生活内在魅力和气氛。人气不旺,行人稀落,夜幕未垂,店门早闭,毫无诱发消费之氛围。 (6)发展建设不当对一些重要生态功能用地造成破坏;是灵溪镇发展环境管理跟不上,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导致污染加剧;灵溪镇周边农村生产和生活污染依然严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灵溪镇环境质量的改善;

综合交通体系发展重点专项规划

综合交通体系发展重点专项规划 目录 前言 一、发展现状及“十五”面临的形势 (一)综合交通发展成绩显著 (二)综合交通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三)“十五”综合交通发展面临的形势 二、发展方针和目标 (一)发展方针 (二)“十五”发展目标 (三)2010年发展设想 三、“十五”综合交通建设重点 (一)铁路 (二)公路 (三)沿海港口 (四)内河航运 (五)民航 (六)管道 (七)城市交通 四、“十五”综合交通发展的主要政策和措施 (一)进一步深化改革,建立比较完善的交通运输市场体系 (二)广开资金渠道,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三)交通价格改革 (四)推进交通运输技术进步 (五)扶持西部地区交通发展 前言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是社会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各环节正常运转和协调发展的先决条件,对保障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和促进国防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继续加快交通运输建设,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的重要内容。 本规划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运输结构的重点专题规划,是指导和组织2001年至2005年我国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本规划包括综合交通发展现状和未来形势的分析,“十五”综合交通体系的发展方针和目标、发展重点以及主要的政策措施等内容。 一、发展现状及“十五”面临的形势

(一)综合交通发展成绩显著 改革开放以来,为适应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消除交通运输严重的“瓶颈”制约,国家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增加投入并加大政策支持的力度,推进了交通运输的改革与发展,使长期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交通运输落后被动的局面初步扭转。综合交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主要有: 1、基础设施快速发展,运输能力不断增强。以干线铁路、高速公路、枢纽机场、国际航运中心为重点的运输基础设施建设,极大地改善了交通运输设施条件和装备技术水平,其中高速公路建设和铁路提速成为九十年代交通运输快速发展的形象工程,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到2000年末,铁路营业里程6.8万公里,比1995年增加6000公里,其中复线里程2.16万公里,电气化里程1.5万公里,分别比1995年增加4700公里和5300公里;公路通车里程140万公里,比1995年增加24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6万公里,比1995年增加1.27万公里,公路已通达99%的乡镇和90%的行政村,分别比1995年提高1.9和10个百分点;民航机场129个,比1995年增加11个,航线1120条,比1995年增加323条,航线里程151万公里,比1995年增加39万公里;输油(气)管道2.5万公里,比1995年增加7800公里;内河千吨级以上航道7855公里,比1995年增加1140公里;沿海港口万吨级以上泊位646个,比1995年增加164个。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使交通运输在满足运输需求、降低运输成本、节约运输时间、提高运输质量等方面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目前,铁路运输紧张状况有所缓解;公路交通状况明显改善;港口压船压港减少;民航干线运输基本适应需求。2000年全社会货运总量135亿吨,比1995年增加11亿吨,货物周转量43359亿吨公里,比1995年增加7629亿吨公里;全社会旅客运输总量146亿人,比1995年增加29亿人,旅客周转量12188亿人公里,比1995年增加3186亿人公里。城市交通发展速度加快,目前全国668个设市城市中有613个城市有公交设施,公共交通车辆21万辆,地铁线路120公里,出租汽车79.1万辆;城市道路长度15万公里,道路面积18亿平方米。总体上,运输紧张状况有较大程度的缓解。 2、综合运输体系逐步形成,各种运输方式的优势开始得到发挥。从“八五”开始着手建设的全国综合运输大通道骨架已初步形成,由铁路、公路、内河和沿海港口组成的煤炭运输通道,以沿海主要港口为龙头、后方各种运输方式为集疏运的外贸货物运输通道,以沿海和长江港口为重点的原油、铁矿石运输通道运输能力大幅度增加,运输效率不断提高,通过高速公路建设、民航运输发展、特别是铁路的提速,以北京、上海、广州为中心的客运快速通道框架基本形成,服务质量明显改善。经过不断调整和优化,客货运输依赖单一或少数运输方式的运输结构有了很大变化,各种运输方式的优势开始得到较好发挥。2000年与1980年相比,货物周转量中,铁路比重由48%降为31.4%,公路比重由6%上升为13.8%,水运比重由42%上升为53.2%,管道比重仍维持1.6%左右;旅客周转量中,铁路比重由60.6%降为36.8%,公路比重由32%上升为54.2%,水运比重由5.7%降为0.8%,民航比重由1.7%上升为8.2%。公路的基础性作用日益显现,铁路、水运的长距离、大运量的优势得到了较好发挥。 3、交通运输改革取得进展。运输管理体制与企业经营机制改革取得一定进展,铁路全面推行资产经营责任制,提出“网运分离”的改革方案,公路、内河和海上运输基本实现“政企分开”,国有大中型运输企业通过重组、改制,现代企业制度正在建立。交通设施建设的投资主体、投资渠道与投资方式多元化格局正逐步形成。运输价格改革稳妥推进,公路、内河水运等运输方式运价基本与市场接轨。不同行业与多种经济成分参与运输经营,运输市场竞争机制正在建立,运输质量与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用户已开始有可能通过运输市场选择经济、合理和服务质量高的运输方式及运输企业。

上海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2-2020)(文本)

前言 绿化是衡量城市文明程度、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水平的重要标志,是现代城市进步的象征。 绿化系统是城市中唯一有生命的基础设施,是城市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国内外的实践和经验表明,使城市贴近自然,融入自然,日益成为未来城市绿化发展的主旋律。 一、总则 第一条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城市绿化条例》以及《上海市城市规划条例》《上海市植树造林绿化管理条例》和相关的法律、法规。 2、《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202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2001/5/11批准) 第二条规划指导思想 1、体现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规划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环境。 2、体现大都市圈发展的思想,规划城乡一体、具有特大型城市特点的绿化体系。 3、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满足市民居住、生活、休憩功能。 第三条规划原则 1、生态性原则:以生态效应为核心,完善绿化生态功能。 2、系统性原则:增强绿化系统功能,完善绿地类型和布局。 3、多样性原则:体现生物多样性,丰富植物群落层次、种类。

4、地带性原则:强化地域特点,品种选择、栽植因地制宜。 第四条规划期限 远期到2020年,近期到2005年。 第五条规划范围 为市域6340平方公里 二、现状分析 第六条对城市绿化发展的总体认识和分析 适应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上海的绿化建设经历了由慢到快,由小到大、由量变逐步到质变的发展阶段,形成今天的格局和特点。 1、1949~1978年,缓慢发展阶段。 解放前,上海的绿化建设缓慢、无序,分布不均。1949年前的百年间,全市平均每年仅开辟绿地0.6公顷,各种公园绿地约为89ha。这些绿地绝大部分集中于租界和上层人士聚居的住宅区,市民群众居住集中的南市、普陀、杨浦等地区没有一块公共绿地。 解放以后,上海的绿地建设随着城市发展逐步展开。特别是结合旧城改造,相继建成第一条外滩滨江绿带、肇嘉浜林荫道、人民公园、杨浦公园、长风公园、西郊公园等。到1978年,市区绿化总面积达到76lha,市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已由解放初的0.13平方米增加到0.47平方米。29年间绿地年均增长约23ha。 2、1986~1998年,稳定增长阶段。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上海城市绿化建设进入了相对稳定发展的阶段。特别是土地有偿使用、引进外资参与城市建设等政策推行以来,结合城市道路交通、市政基础设施以

城市规划系统工程学课程习题

第二章习题: 证明题1:设(X1,X2,…,Xn )为来自总体X 的样本,EX=a , DX=σ2 则(1)X E =a ,X D =σ2/n (2)ES 2=σ2 证明题2:∑∑-<-22)()(a x x x a 是x 以外的任何数值,即离均差 平方和为最小。 第三章习题: 1.证明题:对于平均中心(中项中心)的离散程度 222b d d d +=? d ------ 标准距离 ?d ------ 区内标准距离 b d ------ 小区间标准距离 2.求1v 到7v 最短路径,并写出步骤

第四章习题: 1. 例如在某地理区域取得个169个某要素的地理数据,算得平均数为131.7x =,标准差1 2.5s = ;又在相邻的另一地理区域,测得99个数据,算得平均数228.8x =,标准差2 2.6s =。问两个地理区域可否看成同一类型(同一母体) 2.如有上海1873-1972年一百年降水资料(见下表),问是否满足正态分布? 1 2 3 4 5 6 7 8 9 1870 947.8 1806.3 1588.1 769.8 1008.9 1206.8 1271.4 1880 1101.9 1340.2 1331 1085 1184.4 1113.4 1204.9 1170.7 975.4 1462.3 1890 947.1 1416 709 1147.5 935 1016.3 1031.6 1105.7 849.9 1233.4 1900 1008.6 1063.8 1004.9 1086.2 1022.5 1330.9 1439.4 1236.5 1088.1 1288.7 1910 1115.8 1217.5 1320.7 1078.1 1203.4 1480 1269.9 1049.2 1318.4 1191.8 1v 2v 3v 4v 6v 5v 7v 2 7 1 5 5 3 5 1 5 7 3 2

中国交通运输发展动态趋势分析

中国交通运输发展动态趋势分析 0引言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如何确定交通运输系统的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成为当前构建我国交通运输系统所必须认真考虑的个问题[1,2]。交通运输系统的建设和管理,首先取决于该系统是否拥有一个科学合理的规划蓝图,并以此为依据,具体指导该系统的开发、建设和管理;其次,一个系统的合理发展,还必须通过科学的预测和规划,明确具体的性质、规模、发展方向和发展格局,有步骤、分阶段地实现该系统的发展目标[3,4]。因此,研究我国的交通运输系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并且交通运输系统的发展动态趋势对我国的交通事业发展具有不可忽略的作用。 1我国交通运输发展趋势 1.1交通规划 目前,交通规划呈现出持续化、民主化和一体化的发展趋势。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环境保护越来月重视,人性化交通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更好地体现人性化的方面,大家更为重视公共交通和非机动交通方式,同时,对道路的分级和城市密度的改变也有了新的思想方法。 1.2决策模式 专家决策作为一种理性的决策,将人、环境、经济、社会、体制等一系列系统中的各种行为的发展趋势和动态的交互影响整合起来考虑。在具体决策技术上将经验规则、专家知识、系统关系等描述手段用于建立相应的定价模型[5]。同时,还要充分结合民主决策,考虑交通运输规划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经济性、舒适性和便捷性,更好地为社会和经济系统做贡献,更好地服务人民。 1.3交通政策 提到交通政策,难免要考虑到以下三个层面的问题,即战略层面、规划层面和应用层面。虽然这三个层面的交通政策对交通运输的影响不同,但从国家层次及总体规划上来看,都体现了交通政策的可持续、一体化、民主化的原则。在具体规划和实施的过程中,把应用层面的交通政策根据作用对象的不同分为针对交通设施硬件建设和针对交通工具两类。 1.4交通管理 目前,交通管理模式发展方向是一体化和智能化。一体化是传统交通管理模式在整体论、系统论指导思想下的新发展,包括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客运系统和货运系统、交通运输规划与交通运输运营、土地规划与交通规划、交通管理、交通控制、交通诱导、交通运输系统结构、交通运输系统资源、城市与乡村交通的一体化等。而在智能化的发展上,体现于计算机技术逐步引入交通规划中,包括交通管理、交通控制、交通引导、交通运输系统结构的优化等方面。 1.5交通技术 交通运输系统制定了可达、快捷、安全、舒适、可持续的目标,在科技的保障下实现的。在交通基础设施方面,现代科技提供了新材料、新工艺以及各种智能技术的应用;在交通工具方面,现代科技提供了能源、材科、机械制造和控制等诸多技术的发展。 2交通运输发展方向 2.1智能运输系统的提出 目前,我国机动车拥有量急剧增加,交通拥挤阻塞、交通事故频发及环境污染严重等城市病与日俱增。通常考虑到最直接的解决方法是修建道路,不过仅考虑单一因素道路因素或车辆因素是很难从根本上解决交通问题的。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在交通运输系统中将人、车、路进行综合考虑,融入了先进科技、有着巨大的经济与社会效益的智能运输系统(its)就由此诞生了,这也是交通运输发展的趋势。

小城镇园林绿地系统规划

小城镇园林绿地系统规划 发表时间:2017-06-16T11:42:51.060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6期作者:毕艳霞 [导读] 摘要:我国小城镇绿地系统规划是现代城镇建设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因此要想提高我国现阶段的整体绿化建设水平就需要从小城镇建设入手。 天津市园林规划设计院天津 300191 摘要:我国小城镇绿地系统规划是现代城镇建设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因此要想提高我国现阶段的整体绿化建设水平就需要从小城镇建设入手。本文作者结合自身设计实践对中国小城镇园林的现状进行分析,从而提出了某些小城镇园林建设的思路及想法,现就对我国的小城镇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的一些认识进行浅要的阐述,以供同仁参考。 关键词:小城镇园林绿地;小城镇;园林绿地系统规划 特别是近些年来,我国不断开始重视城市的生态建设,因此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涌现了很多优秀的实验案例,对这些案例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有效将城市化和自然环境进行结合,实现城市和乡村共赢的目的。 一、小城镇园林绿地建设的意义 (1)城镇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良好的生态环境,因此只有充分保证园林绿化建设的质量和水平,才能证良好的城市环境,从而有效推进整体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2)良好的小城镇建设能够有效提高人居环境生态价值,良好的城市自然环境能够吸引更多的外部人员进行投资,有利于促进城镇经济进一步发展甚至是迎来城市发展的新起点。 (3)小城镇园林还能够有效降低自然灾害对城镇的危害。 二、目前我国小城镇绿地系统规划存在的问题分析 小城镇绿地系统规划的意义十分深远,可以说,既是我国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几种表现,又可以提高本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但是小城镇建设之路仍然还需要解决一些问题。 1.忽视区域大环境规划 城镇相较于大中城市规模小,建设用地相对宽松,主要是由于本身地理位置特殊,一般城镇建设和城市建设相结合,在田园风光中表现城市风光,在城市繁忙的步伐中看到田园风光,通过区域环境的影响,来推进城镇的发展。就城镇化设计来说,需要打破传统的观念,着重绿地空间的开拓,实现城市化和乡村化的完美结合。 2.布局模式单一、机械 我国城市相关部门将各类公园绿地与道路相联接,形成“点”;要求道路绿化,形成“线”,然后将点和线拓宽到面,因此在进行设计的时候,需要将“点、线、面”结合在一起,这其实也是我国小城镇建设发展的必然之路。 三、小城镇园林绿地系统规划应遵循的原则 (1)始终坚持乡村景观和城镇绿地景观相互协调的原则:主要是我国的小城镇都处在乡村之中,因此我们在进行城镇园林绿化设计的时候要注意将其和乡村景观结合,打造出具有城市特色的乡村景观,同时该景观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2)绿地建设与城镇地方文化特色相结合的原则:园林绿地在我国的每个小城镇都有,因此要想打造出具有本地特色的小城镇绿地景观就需要将其和地方特色融合,在园林设计中不断融入地方的设计特点,使园林的设计更具有魅力。 (3)绿地建设要坚持“静”的原则:对于小城镇来说,安静舒适的环境是吸引人口入住的重要因素,主要是现在很多城市人口已经厌倦了城市的喧嚣,因此还会想找一个地方安静的生活。因此我们在进行小城镇建设的时候要多注意以绿色植物为主,体现多层次、立体化的设计理念。从而使小城镇成为人们生活的理想之地。 (4)以人为本的原则:另一条小城镇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的重要原则就是以人为本,主要是因为小城镇的设计是以人为本。因此在园林设计中要更加注重总体设计,从总体上进行规划并且结合各个细节进行综合设计。在设计的时候还需要考虑到小镇的背景,用宏观的视野来规划园林设计,摆脱局限的眼光,以人们生活的舒适为出发点,来进行规划设计。 (5)城市双修的原则:将当今最新的城市发展理念,融入小城镇建设之中,充分尊重城镇、场地自身特点,做到最大程度尊重城市生态建设。 四、小城镇园林绿地规划建设要点 1.小城镇园林绿地系统规划内容 在小城镇绿地系统规划中。首先应该合理安排各类绿地的布局,确定主要绿地位置、性质、范围、面积等,并且对小城镇的绿化进行综合设计,制定明确的城市绿化设计路线;并且对小城镇绿化设计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综合设计,划分绿地系统的区域,以及完善绿地设计相关的网络。并对绿地设计中的管理要求以及指标进行合理分析。下面对常见的小城镇绿地进行观点阐述。 (1)道路绿地规划。在设计的时候还需要设计人员对当地的绿化系统进行综合调查,特别是要注意在设计中城市的中心和城镇建设的重点,对各种调查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并对当前发展中的制约因素提出整改意见。其中,道路是小城镇建设的基本骨架,因此我们通常可以通过小城镇的绿化程度来判断小城镇的精神面貌,以及通过道路的绿化建设水平对小城镇的政治、文化及经济水平也有着综合性的了解。因此在小城镇的绿化设计中,需要设计人员尽量选择一些具有观赏性的树种和能够体现小镇文化特设的植物品种,一般我们可以种植一些大型的乔木和灌木和具有当地特色的乡土树种。 (2)河岸绿地规划。在某些拥有河道水系的小城镇绿地规划中,设计人员需要按照河道的走向以及沿线的建筑分布情况来进行综合设计,并且建立绿色防护带,这样既能够改善河道本身的生态环境,又能够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率,但是在进行绿化设计的时候,需要设计人员对绿色防护带的宽度按照设计地区的综合情况进行设计,比如对于滨河小区,我们一般设置30到50m之间,而对于一般性河道的防护带设计在10到20m之间。种植设计中需在河两岸增加适合的植物品种,整体种植规划要尽量保证景观的层次性和错落性,增大光合作用的面积。可以适当采用对称设计的设计理念,并利用一些规则设计、设定不同规格、品种的植物来提高整体绿化景观的层次感。 (3)广场绿地规划。广场是小城镇生活人群进行社会活动的主要场所,因此在进行小城镇绿化设计的时候要对广场的社会功能和交通功能进综合考虑,在进行绿植布置的时候,需要设计人员综合广场的实际需求来进行合理布置,植物种类可以不多,但是一定要有一定

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

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 加快小城镇建设,是推进城镇化进程,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措施。今年以来,本人就**镇小城镇建设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镇位于县城西南部,镇政府驻地距县城18公里,是山东省政府首批命名的中心镇。人口5.1万人,面积92平方公里,耕地4200公顷,小城镇建设区面积为3.6平方公里。辖2个居委会,23个村委会,共25个行政村。 近年来,**镇结合本地实际、科学规划、高标准建设,以工业化的理念来经营小城镇,努力推进小城镇建设,提高小城镇品位,塑造小城镇特色,加快了构筑农村新型城镇体系步伐。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注重编制规划,促进了小城镇建设健康有序发展。**镇以工业强镇为基础,大力加快小城镇建设,镇政府于2000年聘请山东省城镇规划设计院的专家对**的村镇体系、城镇镇区、基础设施进行高标准、高起点规划。小城镇建设区面积为3.6平方公里,工业经济园区占地2000亩。2000年9月份又聘请临沂市规划设计院对镇驻地作出详细规划,做到近期建设与远期目标协调一致,同时对沿街建筑物进行单体设计,规划面积15万平方米,规划覆盖率达到35%。2006

年,又聘请市规划专家对工业区进行详细规划,总规划面积94.2公顷,在规划中利用道路将园区划分为6个板块。镇居住区详细规划由县村镇规划设计室设计完成,总规划面积为5.8平方公里,详细规划覆盖率为85%。 (二)加大投入,全面推进小城镇建设进程。一是基础设施建设,镇驻地规划有二纵三横六条道路,均已全部硬化,有沿街楼2700间,今年新建商住楼1栋,沿街楼19座。二是“绿化、美化、亮化”工程。近年来,先后投资350万元对小城镇环境进行综合整治,全镇共安装路灯200盏,绿化面积16000平方米。其中今年栽植绿化苗木500余株,投资80万元对广场花园及周围道路两侧进行绿化,为镇村居民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 (三)强化管理,营造了小城镇发展的良好环境。在制定优惠政策的同时,小城镇的管理得到进一步加强,主要呈现三个特点:一是完善了管理制度。分别制定了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办法、环境卫生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使小城镇管理初步纳入规范化轨道;二是加强了建设管理。本着合理布局,有序开发的原则,严格建设程序,从批地到设计、建筑实行“一条龙”管理,高起点、高标准建设小城镇。三是加强了环境治理。以镇村环境综合整治为总抓手,加快建设规范有序、卫生整洁、优美和谐的镇村环境,推进城镇建设步伐。先后投资180余万元,上了叉车、垃圾运输车,设置了288

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DOC)

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 交通运输作为基础产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至关重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交通运输发展迅速,综合交通网络规模不断扩大,网络布局和结构得到改善,设施装备水平较大提高,运输能力显著增强。但从总体上看,交通运输仍然不能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瓶颈”制约尚未完全消除,结构性矛盾仍较突出。根据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体任务,需要加快建立便捷、通畅、高效、安全的综合运输体系,以最小的资源和环境代价满足经济社会对运输的总需求。为明确我国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目标和任务,统筹协调各种运输方式,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交通运输资源,发挥综合交通的整体优势,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编制了《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 综合交通网涵盖铁路、公路、水运、民航和管道五种运输方式,通过在地理空间上和功能上的有机组合、衔接,形成网络布局,构成了综合交通体系的基础。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以构建一体化整体最优的综合交通系统为目标,遵循交通运输发展的客观规律,结合我国基本国情和经济地理特征,对各种运输方式按照其经济技术特征进行合理布局、分工协作和优势互补,突出各种运输方式优化、衔接和协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综合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到2020年的发展目标、网络总体规模与构成、综合运输大通道和综合交通枢纽布局方案,以及发展重点和政策措施,促进各种运输方式从局部最优上升到整体最优,进而提高我国交通系统的整体效率和综合效益。 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作为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空间布局的总体规划,是指导各种运输方式布局和发展规划的依据。本规划已与《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以及能源、工业等相关规划进行了衔接,今后,将根据交通运输外部条件和环境的变化,适时对本规划有关容进行修订和调整。 一、综合交通网现状评价 (一)发展现状 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建设,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发生了巨大变化,综合交通网络总量已初具规模,网络布局和结构明显改善,技术水平日益提高,运输能力显著增强。到2005年底,全国运输线路总里程达

2020年关于小城镇建设思考

2020年关于小城镇建设思考 本文是关于2020年关于小城镇建设思考,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全省领导干部会议,市委八届九次全会,发出了一个强烈的信号,和谐创业,加速崛起已经成为省市的发展主题、工作主线、民意主流;也带给我们一个深刻的启示,发展是崛起之本,创业是发展之源,和谐是创业之基。同时也向我们提出了一个新任务,在认清当前干事、创业、发展的新形势下,引领全民和谐创业,实现富民强县。要实现这个目标,有方方面面的工作要去做,有许许多多的问题要解决。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解决我县富余劳动力特别是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和创业问题。我县经过这几年的高速发展,社会、经济各方面获得了长足发展和进步,但是由于我县基础薄,起点低,仍然是一个农业大县。农业人口仍占据主要地位。这些人的就业、创业问题没有解决,富民强县就无从谈起。而要解决这个问题,要做的一个基础性工作就是加快小城镇建设。 加快小城镇建设有利于转移农村剩余劳力,使农业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农村剩余劳动力滞留在有限的土地上,即使土地回报率很高,收入总量也难以有较大增长。要富裕农民,必须减少农民。小城镇地处农村,农民进入小城镇,比进入大中城市的社会成本要低的多。促进农业人口转为城镇人口,即减轻了大中城市的压力,又有利于城镇化的长远发展。 加快小城镇建设有利于促进农业产业化和乡镇企业的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工业化进程。一方面,随着农民不断向小城镇转移,土地经营规模不断扩大,有利于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推动农业先进科学技术的运用和普及,促进农业转向集约化经营,促进乡镇企业的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另一方面,小城镇建设可拉动建材、建筑、家电、家具等行业发展。人口的集中使乡镇企业产品有更多的销路,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而企业发展的同时又为城镇居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加快小城镇建设有利于第三产业的发展,从而创造新的就业岗位。XX年我县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为23.7%。造成我县第三产业发展缓慢的直接原因就是我县城市化水平低,不能为第三产业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条件和相应的产业载体。没有城镇,就没有人口的聚集,也就没有第三产业的

第二章-园林绿地功能及城镇园林绿地系统教案资料

第二章-园林绿地功能及城镇园林绿地系统

第二章园林绿地功能及城镇园林绿地系统 城镇园林绿地系统是由一定量与质的各类绿地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组成的绿色统一体。它具有城镇其他系统不能代替的特殊功能,并为其他系统服务。它的特殊作用是:改善城市环境,抵御自然灾害,为市民提供生活、生产、工作和学习、活动的良好环境,具有突出的生态功能、社会功能、游憩功能和经济功能。 第一节园林绿地的功能作用 一、生态功能 城市园林绿化被人称为“城市的肺脏”,它既能调节城市的温度、湿度,又能净化空气、水体和土壤;既能促进城市通风,又能减少风害,降低噪音。对改善城市环境,维护城市的生态平衡都能起巨大作用。 1.净化空气 (1)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 在城市中,人口聚集,石化燃料消耗多,造成氧气消耗过多,二氧化碳大量增加。二氧化碳浓度增加、氧气减少时,会威胁人的身心健康,而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并随着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大,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相应增加,所以植物是二氧化碳的消耗者和氧气的制造者。植物的生长和人类的活动保持着生态平衡的关系。 (2)吸收有害气体 二氧化硫、氯气、氟化氢及汞、臭氧等是城市的主要有害气体,对人体十分有害。一些园林植物能够吸收有毒气体,降低大气中的有毒气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体的浓度,因而能够净化空气。植物吸收有毒气体的能力因植物种类不同而异。如槐树、银杏、臭椿对硫的同化转移能力较强;女贞、大叶黄杨等吸附能力较强;喜树、梓树、接骨木等树种具有吸苯能力;樟树、悬铃木、连翘等树种具有良好的吸臭氧能力。另外,植物吸收有毒气体的能力,还与叶片、年龄、生长季节、大气中有毒气体的浓度、接触污染时间以及其他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等有关。 (3)减少粉尘污染 植物、特别是树林能减少粉尘污染,其效果是非常明显的。一方面是由于树木具有降低风速的作用,随着风速减慢,空气中携带的大量灰尘也会随着下降;另一方面是由于树叶表面不平,多绒毛,且能分泌粘性油脂及汁液,吸附大量飘尘。植物的滞尘量大小与叶片形态结构、叶面粗糙程度、叶片着生角度,以及树冠大小、疏密等因素有关。一般叶片宽大、平展、硬挺而风不易抖动,叶面粗糙树皮凹凸不平能分泌树脂、粘液等植物,一般滞尘能力普遍较强。如刺楸、榆树、朴树、刺槐、臭椿、悬铃木、女贞、泡桐、侧柏、圆柏、梧桐、构树、桑树等树种对防尘效果较好。草坪具有吸附灰尘、固定地面尘土飞扬的作用,被蒙尘的植物经雨水冲洗,又能恢复其吸尘能力,所以城市园林植物被称为“天然的净化器”,可见,在城市中扩大绿地面积、种植树木、铺设草坪,是减少粉尘污染的有效措施。 (4)减低噪声污染 园林树木,对减弱噪声有一定的作用。树木之所以能减弱噪声,一方面是因为噪声波被树叶向各个方向不规则反射而使声音减弱,另一方面是因为噪声波造成树叶枝条微振而使声音消耗(图2-1 )。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与发展

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与发展 市委六届九次全会,讨论研究了小城镇建设问题。最近,市委、市政府又通过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的若干意见》,并专题召开全市小城镇建设工作会议,对新一轮小城镇建设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必须认真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统一思想,把握关键,形成合力,狠抓落实,通过卓有成效的工作,开拓我市小城镇建设与发展的新局面。 小城镇是一定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聚集地和辐射场,是沟通城乡的连接体和中转站,是促进农村向城市转化的带动轴和过渡带。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是立足中国国情,整体提升城镇化水平的重要途径,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战略举措,是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是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实现##加快崛起和更大跨越的迫切要求。 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的决策部署,必须把握好五个关键:一是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坚持以规划为龙头,用高起点、高标准的规划引导小城镇建设与发展。二是重点突破,梯次推进。优先发展县城区,加快发展县域次中心,逐步发展一般乡镇。三是产业支撑,特色

带动。把培育壮大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作为小城镇建设的核心任务来抓,切实增强小城镇内生动力和集聚辐射能力。四是大胆改革,勇于创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突破体制机制障碍,走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小城镇发展道路。五是统筹兼顾,协调发展。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统筹推进小城镇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小城镇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是一件关系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大事。各级各有关部门都要从全局的、战略的、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各司其职,密切协作,真抓实干,攻坚克难,把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为早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为##的加快崛起和更大跨越做出积极贡献。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