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小城镇化建设总体规划方案

小城镇化建设总体规划方案

小城镇化建设总体规划方案
小城镇化建设总体规划方案

**区**产业化**小城镇化建设总体规划方案

前言

统筹城乡发展是新时期党中央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统筹城乡发展的实质,就是要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以工哺农、以城带乡、城乡协调发展的新局面,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与现代文明成果。

实现统筹城乡发展,要求我们把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纳入整个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之中,把农业与工业、农村与城镇、农民与市民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进行统筹规划,统筹解决城镇和乡村发展中的各种问题。

**“两化”项目是在**市“公园经济”的框架下,以“响水米”产业为支撑,带动**产区小城镇化的提高,按照*米产业与城乡统筹同步联动的发展原则,域外引入有实力的战略合作投资者,对*米产区实施产业整合与城镇化建设整体开发联动,努力把*区域建成镜泊湖畔特色旅游区。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响水米产业升级,对于提升品牌米的知名度,改善农村居民生活环境,探索统筹城乡发展的新路径,推进**大公园建设,加快城镇化,加快农民增收,最终农民得实惠,增强**经济实力,都具有重要而现实的意义。

第一篇规划方案思路

第一章规划的背景和意义

第一节规划方案提出的背景

一、中央有要求

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是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创新。十七大报告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做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作出《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始终把着力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作为加快推进现代化的重大战略。中央已把统筹城乡确定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方略,作为破解“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实现城乡共同繁荣的根本途径。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加快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把城乡统筹推向加速发展的新阶段。

二、省委有部署

省委、省政府坚持把小城镇建设作为落实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着力点,努力推进城镇发展由传统模式向现代模式转变,由外延扩向涵提升转变,使之布局更加合理,经济更加繁荣,功能

更加完善,特色更加鲜明,环境更加优美,乡风更加文明,社会更加和谐。省按照民政部《关于做好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通知》要求,结合实际,制定了《省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方案》,对全省农村社区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省委长两化建设目的是加快城镇化,加快农民增收,最终农民得实惠。

三、牡市有目标

提出建设一体化发展先行城市,提出要争创全省城乡统筹试验区的目标。2012年,市委农村工作会议上出台了《**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要着力加强农村社会管理和创新,加快推进农村社区化,建设新型社区100个。农村社区化建设已经成为新农村建设发展到特定阶段的必然趋势。**市委书记*指示:**城镇化一定要有实质性步伐,响水米产业发展一定要有突破。从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并举来说,宁安的潜力更大、平台更宽,可做的文章和吸引眼球的地方更多。

第二节实施规划方案的重要意义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产业升级和*小城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通过对*田产区的保护、开发和利用,整体流转石板田,可最大限度地挖掘*田潜力,使我市珍贵的*田资源得到放大;通过*产业的升级,可使*农业资源优势真正转化为经济发展的优势,成为*支柱产业;通过对置换

村庄及宅基地的土地进行复垦和开发,可扩大有效的*田土地面积,实现土地资源的增值;通过农田水利改造土地的综合整治,大面积方田化,配置最先进的农田设施装备,可极推动*高效农业、现代农业和景观农业发展;通过战略投资的垄断经营,可有效解决响水米品质纯正和品牌混乱问题,真正实现优质优价,实现产业高端化,增加农民收入;通过建立科学的镇、村(合作社)、企利益分配机制,形成农民、企业、村镇三方共享产业效益的格局,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通过*区域小城镇化建设,打造镜泊湖畔特色生态旅游名镇,可极放大我市旅游资源和历史人文资源富集的优势,集聚人气,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通过土地流转,农民入社,使农民成为拥有租金、薪金、奖金和养老保障金的“四金”农民,可极提高农民的保障水平,加快农民增收,最终农民得实惠;通过高端产业效益反哺、流转金置换、向上争取资金等途径,可有效解决新农村建设钱从哪里来的问题;通过推进城乡统筹建设*小镇,加快城镇化水平的提升,可改变农民生产、生活方式,转变农民身份,提高农民的幸福指数,解决农民往哪里去的问题。

第二章规划实施的可行性

第一节*米发展的历史回顾

一万多年前,一次火山喷发,沿形成了大面积火山熔岩漫滩,经历万余年的风化剥蚀,局部漫滩沉积了20—30CM的土壤层,形成了世界上唯一的一块可以种植水稻的熔岩台地。这种土壤种植水稻,白天地温高,光合作用旺盛,夜间地温骤降,分解作用滞缓,火山熔岩微量元素的有机释放,使有机质积累增多。万年形成的熔岩台地加之营养节能清澈的镜泊湖滋润和孕育锻造了“颜如玉、浆似乳、营养皆天然,品质甲天下”的*大米,赋予了响水大米“健康米王”的称号,成为“中华第一米”。*米品牌的由来源于当地人用镜泊湖水灌溉时,湖水流经石板发出清脆的响声,称之为“响水”,响水大米因此而得名。镜泊湖流域在唐朝时期为“盛境,渤海古国”属地,响水大米被渤海国精选为岁末贡品敬献大唐天子。千百年来,始终为历朝贡米,供皇室贵族享用。根据《新唐书·渤海传》载,当时渤海国进贡给唐王朝的贡品之中,就有“太白之鹿、率滨之马、卢城之稻、之鳍”的描述,其中卢城之稻指的就是响水大米。其米粒青如玉,晶莹透亮,质地如砂,煮粥浆汁如乳,蒸饭油亮溢香,饭味清香适口,营养价值极为丰富。

新中国诞生后,响水大米成为人民大会堂国宴用米。响水大米成为中国名牌产品之一,1992-1997年连续三次蝉联“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榜首,被誉为“中华第一米”。响水大米还先后荣获1998年“中国食品工业委员会推荐产品”、1998年中国食品节“最受消费着喜爱的产品”,1999年首届中国

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2001年“中国放心食品信誉品牌”,2006年响水商标产品被评为省免检产品, 2007年通过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2008年奥组委推荐产品。

第二节响水米产区现状分析

一、石板田相对集中

二、农民居住相对分散。

三、生产相对粗放

四、规划相对滞后

五、基础相对薄弱

第三节响水米产业的现状和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现状

(一)加工企业总量多,规模小

(二)注册商标数量多,名牌少

(三)加工设备类型多,先进的少

(四)米业经营户数多,纳税少

第四节响水米产业前景分析

*水稻种植历史悠久,精耕细作,品质优良,规划区的渤海镇以盛产有机水稻、尤其是盛产响水大米而著称于世。响水大米俗称石板米,选用优良稻种,种植于得天独厚的8万亩火山熔岩台地区域,沐浴着矿物质含量丰富的镜泊湖水,干物质积累多,营养存积丰富。水稻吸收营养充分,成熟度极高,粒青如玉,晶莹透亮,质重如砂。煮粥浆汁如乳,蒸饭油亮溢香,

饭味清香适口,饭凉不回生,其营养价值极为丰富,明显优于普通大米,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矿物质、微量元素、蛋白质、氨基酸及维生素等等,具有不可复制性,自唐代以来始终作为历朝贡米,为皇室所享用。

“响水”牌系列有机大米是以渤海镇特产的优质响水稻谷为原料,以其特有的营养性和良好的口感在国外市场上享有很高的知名度,特别是在日本、国和港澳台地区更受欢迎。响水大米曾四次获全国农业博览会金奖和名牌奖,是中国原产地保护地理标志产品和全国驰名商标,石板田具有唯一性、排他性和资源稀缺性,使响水大米具备了举世无双的品质和优异的食用价值,更增强了响水大米的稀缺性,适合面向高端客户消费群体,打造高端营养米,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第五节实施规划方案的优势和可行性

一、优势

(一)生态优势

响水大米生长的土地为古代火山爆发时,岩浆流淌凝固而成的大面积玄武岩“石板地”,腐殖土积于其上,厚度达到20—30cm,其水质为镜泊湖流出的上游及地下泉水,水质洁净优良,无任何污染,由于大面积石板地反射热量,使地温、水温分别比一般稻田高出2℃--3℃左右,水稻成熟度高,造就了响水大米独特的品质和食用价值。

(二)资源优势

小城镇现代化建设调查报告

小城镇现代化建设调查报告 摘要:小城镇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载体,建设好小城镇,对于加快城市化进程,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的工作和生活质量,实现农村现代化意义重大。为此,我通过咨询,搜集资料等方法对安庆市进行了较具体的调查。 现将调研考察的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乡建设的进程不断加快。2010年1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皖江城市带承接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安徽沿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安庆作为皖江的龙头城市,区位优势明显,城市规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乡村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城乡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特别是随着集镇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小城镇的承载力逐渐增强,它对推进全民创业,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实现农村现代化的作用愈益显现。主要是因为: 一、小城镇的规划体系初步建立,布局趋于合理。通过规划的编制与实施,全市初步形成了以中心城市、中小城市、重点中心镇、一般乡镇为梯次,以沿江、沿运河城镇带为主体的城镇布局体系,小城镇建设无序零乱的态势得以逐步扭转,随意性得到遏制,布局逐渐趋于合理。 二、乡镇区划调整的作用开始显现,小城镇的规模得到了一定的扩张。小城镇规模的较快发展,为推进农村城市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集镇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小城镇的承载能力日益增强。“九五”以来,随着小城镇建设力度的逐渐加大,各项基础设施逐步配套与完善。 四、小城镇的环境质量开始得到重视,品位逐渐提升。 (二) 城市化直接体现着一个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是社会发展到一定时期不可逾越的阶段。随着全国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城市之间的竞争不仅体现在各项经济指标的竞争,更多的转化为城市建设的竞争。纵观安庆近几年来城市化建设的进程,城市的发展日新月异,用市民群众的话讲:“安庆市区范围变大了、城市变美了、街道变宽了、夜晚更亮了、人气更旺了。”但是,相对安庆市区而言,农村小城镇的建设相对滞后,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我市城市化发展的进程。全市90多个小城镇中,真正数得上、有特色、有个性的集镇很少。调研认为,分析我市小城镇建设的现状,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小城镇的规模仍然偏小,集聚与辐射作用不强。据调查,目前全市90个独立的小城镇中,真正上规模或具有一定特色的集镇廖廖无几。就10个重点中心镇而言,按有关人口规模指标等级划分,其中C类(镇区2-3万人)乡镇5个,D类(镇区1-2万人)乡镇10个,E类(镇区1万人以下)乡镇3个,具备一定规模的A类(镇区5万人以上)和B类(镇区3-5万人)乡镇一个也没有。人口偏少,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公共设施投资效益,难以形成规模消费人口,难以积聚一定规模的生产要素与人流,难以发挥基础设施和工业发展的规模优势。以乡村工业企业的分布为例,据市统计局统计介绍,到2003年底,全市共有乡镇企业21702家,从业人员529211人。但其中乡镇建成区仅有工业企业7046家,占32.47%,从业人员234217人,占44.26%;乡镇建成区以外的村庄有工业企业14656家,占67.53%,从业人员294994人,占55.74%。乡镇企业中近30万的从业人员连同其供养的亲属,至少50万人离土不离村,严重阻滞了我市农村的

关于加快小城镇建设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建议

关于加快小城镇建设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建议 来自:大众论坛-大众社区作者:提案建议发表于:2010-1-25 14:29 查看:5709 回 复:2 关于加快小城镇建设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建议 刘维国 小城镇是农村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处在城乡过渡带、工农连接点上。是城乡连接枢纽,产业集聚平台,就业转移蓄水池,城乡统筹结合点。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小城镇建设工作,近年来连续召开三次高规格会议,集中研究小城镇建设问题,相继出台了《关于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小城镇建设的意见》、《关于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意见》(鲁发〔2009〕21号),极大地推动了我省小城镇建设,城镇规模不断扩大,面貌不断改善,实力不断增强,为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促进经济文化强省建设奠定了基础。自2008年起,潍坊市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相继出台了《关于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村镇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快推进60个小城镇建设提升的意见》、《实施镇级扩权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等重要文件,提出了小城镇改革与发展“三个三”的要求,启动了小城镇建设提升。将全市60个小城镇纳入建设提升范围,强化措施,积极推动,小城镇建设提升取得了明显成效,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尽管小城镇建设取得明显的成效,进展迅速,但是制约小

城镇健康发展的瓶颈问题仍然存在:一是建设资金投入不足。镇区道路、路灯、绿化等基础设施和学校、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不完善,小城镇的承载能力和吸聚能力差。二是小城镇风格特色不够鲜明。有的小城镇规划定位和发展方向不清晰、不明确,不少镇的发展规划没有体现出自己的特色,发挥出自己的优势,不能真正形成独特的经济特色和产业风格。三是部分小城镇“形象差”。镇区管理仍是困扰小城镇党委、政府的一道难题。主要原因是:小城镇建设管理队伍不健全,管理经费没保证,职责不清晰;小城镇管理体制不完善,机制没形成,镇区环境脏、乱、差等问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四是政策措施配套不完善。中央、省、市各级都命名了一批重点镇、中心镇和示范镇,但是没有强有力的扶持政策、资金。小城镇建设用地指标紧缺,许多项目无法正常实施,严重影响小城镇可持续发展。 就促进小城镇建设,提出如下建议: 1、用高起点规划引领小城镇发展。建议省规划要高起点定位,做好基层的指导和引领工作。把握好四个重点:一是突出小城镇自身特点,体现自然特色、产业特色以及历史文化底蕴等。二是搞好小城镇功能分区,尽快实现控制性详规全覆盖。实现功能分区明确,交通流畅便捷。三是架构好小城镇框架,膨胀城镇规模,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增强小城镇聚集能力。四是搞好建筑设计,重视外观设计和色

小城镇建设管理

小城镇建设管理 小城镇建设管理是小城镇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涉及与小城镇公共社会有关的各种工程建设管理。小城镇建设管理是指各级政府和城镇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为实现城镇规划和城镇建设目标,而对城镇建设所进行的决策、规划、组织、指挥、协调、监督和服务等的一项综合性活动。 1 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的基本任务 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的任务是与小城镇规划在发展过程中所担当的职责和作用相配合的,其最终目标是保证小城镇的持续发展和满足不断发展的小城镇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需求。 (1)小城镇规划是小城镇未来发展战略部署,是小城镇发展战略目标的具体体现。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是通过日常的管理保证规划目标的实现,由此也保证了小城镇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 (2)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是小城镇政府对小城镇规划、建设和发展进行干预的手段之一,小城镇规划本身是小城镇公共政策的组成部分,因此,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就是在管理过程中保证各类公共政策在实施过程中的相互协同,为公共政策实施做出贡献。(3)小城镇政府是我国对城镇实施综合管理的职能部门之一,因此就需要保证小城镇建设有序、持续的开展,保障社会公共利益不受到损害,使小城镇建设和发展的社会、经济、环境的综合效益最高。 2 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的任依据与原则 2.1 主要依据 小城镇建设管理工作的依据,主要有两个方面:政策和法规。小城镇建设管理,实质上就是党的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和依法行政。这就要求城镇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必须以党的政策和法规办事,决不允许任何部门和个人无视党的政策和法规,以感情或个人意愿代替党的政策和法规。 2.2 主要原则 (1)目标管理原则 任何管理都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目标就是通过管理活动努力争取达到所希望得到的未来状况。如果没有一定的目标,管理就没有方向,这种管理是没有意义的管理。 (2)依法管理的原则 随着城镇的发展,城镇建设管理的分工越来越细,管理的内容越来越多,而且由于管理对象隶属的关系不同,条件千差万别,城镇行政主管部门需要处理好各种关系和矛盾,这就决定了城镇管理具有社会面广、政策性强的特点,因此处理好这些关系与矛盾,就必然要以城镇建设的法规为准绳,依法治城,依法行政。 (3)依靠群众的原则 小城镇建设涉及千家万户,城镇建设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广大居民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的稳定,因此小城镇建设管理者要走出政府大楼,面向公众,引导和发动群众让大家了解国家有关城镇建设的法律法规、建设方针和重大规划部署,使广大群众主动配合城建部门,做好小城镇建设管理工作。 3 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的策略探讨 3.1 行政管理策略 行政方法是自有城镇管理机构以来最为古老的管理方法之一,它是指依靠行政组织,运用行政力量,按照行政方式来管理小城镇规划建设活动的方法。依靠各级行政机关的权威,

最新全国新型城镇化十大经典范例

“全国新型城镇化十大经典范例” 十大经典案例目录 1.辽宁省铁岭市:以人为本绿色低碳——凡河新城引领未来城市发展方向 案例1 以人为本绿色低碳 凡河新城引领未来城市发展方向 铁岭市人民政府 凡河新城 推进新型城镇化,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重要发展战略,是铁岭未来发展的最大潜力和机遇。近年来,铁岭市委、市政府以凡河新城建设为突破口,不断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在建设理念、体制机制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尤其是创造性地开展了单户城镇化,走出了一条以人为本、绿色低碳、三位一体、良性循环的新型城镇化之路。 一、背景与起因

第一,规划建设凡河新城,是贯彻落实辽宁省委省政府重要指示精神、做大做强铁岭中心城区的需要。2005年初,时任辽宁省委书记李克强到铁岭调研时指出,铁岭30万人口的城市太小了,要向大城市发展,建设自己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推动以城带乡。按照区域经济和城市发展规律,一个地区中心城市的人口和经济总量应该占全地区的30%左右,打造成区域经济增长极,才能起到辐射和带动作用。而当时,铁岭中心城区的人口和经济总量均只占全市的10%左右,对区域经济的辐射拉动作用不强。在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过程中,铁岭市委、市政府多次组织国内外知名规划专家,对城市规划、空间布局以及产业发展进行了广泛调研、充分论证,提出通过建设凡河新城来做大做强中心城区。规划建设凡河新城,正是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重要指示精神、做大做强铁岭中心城区的具体举措。 第二,规划建设凡河新城,是主动融入沈阳经济区、实现沈铁同城化发展的需要。铁岭南部地区与东北中心城市沈阳毗邻,可以充分接受沈阳的辐射。尤其是沈阳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铁岭作为沈阳经济区八个成员市之一,规划建设凡河新城,城市向南发展、向沈阳靠拢,是实施沈阳经济区战略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快沈铁一体化、实现沈铁同城化的必然选择。 第三,规划建设凡河新城,是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让更多农民过上城里人生活的需要。城镇化是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引擎,将更多的农民转化为市民,是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根本性措施。2005年,铁岭的城镇化率只有30%左右,是制约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之一。市区东部受山地限制,加之高速公路、输油管线分割零乱,发展空间十分有限。西部由于靠近辽河,地势低洼,城市防洪、排污问题很难解决。北部受交通干线、河流和城市防洪的制约,发展空间非常狭窄。如果按照传统“摊大饼”式的发展思路,势必重蹈交叉污染、交通拥堵等弊端。我们秉承组团式的先进发展理念,规划建设凡河新城,为城市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实践证明,正是由于规划建设了凡河新城,极大地推进了全市的城镇化进程,预计到今年年底,全市城镇化率可提高到52%。 第四,规划建设凡河新城,是为沈铁工业走廊提供城市支撑、实现产城互动的需要。2003年开始,我市顺应沈阳经济区一体化的趋势,主动承接沈阳等大城市的产业转移,沿京哈高速公路、102国道等交通大动脉,规划建设了南起沈阳与铁岭交界、北到吉林省界、总面积3313平方公里的沈铁工业走廊。目前,沈铁工业走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已发展到837家,产业工人发展到15.1万人,成为铁岭最大、最靓的一张经济名片,被写入辽宁省第十次党代会报告。沈铁工业走廊特别是铁岭南部先导区的快速崛起,迫切需要有一个新的城市作为支撑,以实现产城互动、一体发展。规划建设的凡河新城,正处在沈铁工业走廊先导区核心地带,区域位置适中,能够为沈铁工业走廊先导区发展提供城市支撑与配套,有利于产业与城市互动发展。 第五,凡河新城选址在凡河镇,具有优越的区位和生态优势,有利于打造特色城市。一是交通便捷。京哈铁路、哈大高速公路、102国道、哈大高速铁路和沈环高速公路纵贯境内。同时,与老城区距离适中,有利于组团式发展。二是环境优美。北有莲花湖湿地,东有蟠龙山森林公园,辽河从西侧环绕,凡河从镇区穿过,山水特色突出,生态环境优良。三是水资源丰富。上游有榛子岭水库,下游是辽河,无论是地表水还是地下水都十分丰富,有利于打造“中国北方水城”。 二、做法与经过 2006年初,铁岭市在“十一五”规划时,提出了建设凡河新城的构想。2007年1月16日,铁岭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凡河新城总体规划,使凡河新城规划建设上升为全市人民的共同意志。凡河新城总体规划由同济大学规划院、复旦大学共同编制完成;控制性详细规划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景观规划由清华大学规划院完成;城市设计由美国RRM建筑事务所等4家著名规划设计机构完成。2007年1月,辽宁省政府正式批准了包括凡河新城在内的《铁岭市城市总体规划》,从此拉开了凡河新城建设的序幕。主要在以下6个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和尝试: 第一,创造性地开展了单户城镇化。所谓单户城镇化,就是鼓励有条件、有能力的农户以户为单位,在完全自愿的前提下,保留原有耕地承包经营权,用农村住宅和宅基地置换凡河新城的楼房,同时,通过就业、社保、教育、医疗等制度创新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使进城农民真正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让他们进得来、住得下、留得住、生活得更好,避免农民“被上楼”。做到“五个相结合”:1、政府引导和群众自愿相结合,制定好规划、政策和标准,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坚持以人为本,立足于百姓得实惠,充分让利于民,使农民真正变为市民。2、产城一体、城乡一体、建管一体相结合,实现统筹规划、协调推进。3、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结合,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织方式,加快土地流转,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进城的农民不再从事农业生产,留下来的农民实行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4、单户城镇化和整村、整屯城镇化相结合,按照单户为主、整村优先的原则,强化制度设计,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案和优惠政策。5、期房和现房安置相结合,通过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启动期房建设,同时组织现有房源,为农民提供更大的选择空间。2013年9月25日,在铁岭县3个乡镇率先启动了单户城镇化试点工作,得到了广大农民的真心欢迎。10月14日,市委、市政府决定在铁岭县全域14个乡镇范围内启动单户城镇化试点工作。目前,已经有6257户农户报名,1588

发改委PPP项目案例四:固安工业园区新型城镇化项目

发改委PPP项目案例四:固安工业园区新型 城镇化项目   一、项目概况 (一)项目背景 固安工业园区地处河北省廊坊市固安县,与北京大兴区隔永定 河相望,距天安门正南 50 公里,园区总面积 34.68 平方公里,是经 国家公告(2006 年)的省级工业园区。 2002 年固安县政府决定采用市场机制引入战略合作者,投资、 开发、建设、运营固安工业园区。同年 6 月,通过公开竞标,固安 县人民政府与华夏幸福基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华夏幸福公司”) 签订协议,正式确立了政府和社会资本(PPP)合作模式。按照工 业园区建设和新型城镇化的总体要求,采取“政府主导、企业运作、合作共 赢”的市场化运作方式,倾力打造“产业高度聚集、城市功 能完善、生态环境优美”的产业新城。目前,双方合作范围已拓展 至固安新兴产业示范区和温泉休闲商务产业园区。 (二)建设内容与规模 固安工业园区 PPP 新型城镇化项目,是固安县政府采购华夏幸 福在产业新城内提供设计、投资、建设、运营一体化服务。 1.土地整理服务。配合以政府有关部门为主体进行的集体土地 征转以及形成建设用地的相关工作。2008-2013 年,华夏幸福累计完成土地整理 29047.6 亩,累计投资 103.8 亿元。

2.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供水、供电、供暖、排水设施等基础设施投资建设。截至 2014 年已完成全长 170 公里新城路网、4 座供水厂、3 座热源厂、6 座变电站、1 座污水处理厂等相关配套设 施建设。 3.公共设施建设及运营服务。包括公园、绿地、广场、规划展 馆、教育、医疗、文体等公益设施建设,并负责相关市政设施运营 维护。园区内已经建成中央公园、大湖公园、400 亩公园、带状公 园等大型景观公园 4 处,总投资额为 2.54 亿元。目前由北京八中、 固安县政府、华夏幸福公司合作办学项目北京八中固安分校已正式开学,按三级甲等标准建设的幸福医院已开工建设。 4.产业发展服务。包括招商引资、企业服务等。截至 2014 年底, 固安工业园区累计引进签约项目 482 家,投资额达 638.19 亿元,形 成了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汽车零部件、高端装备制造等五大产业集群。 5.规划咨询服务。包括开发区域的概念规划、空间规划、产业 规划及控制性详规编制等规划咨询服务,规划文件报政府审批后实 施。 二、运作模式 (一)基本特征 固安工业园区在方案设计上充分借鉴了英国道克兰港口新城 和韩国松岛新城等国际经典 PPP 合作案例的主要经验,把平等、契 约、诚信、共赢等公私合作理念融入固安县政府与华夏幸福公司的协作开发和

新型城镇化建设改革创新措施

新型城镇化建设改革创新措施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提出:市场主导,政府引导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切实履行政府制定规划政策、提供公共服务和营造制度环境的重要职责,使城镇化成为市场主导、自然发展的过程,成为政府引导、科学发展的过程。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的主要任务:到2020年实现城镇化率60%,解决“三个1亿人”的基本住房保障问题。实施该项计划涉及诸多领域的改革创新,尤其涉及到障碍新型城镇化的住房体机制机的改革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处理好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和市场化关系,住房发展的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的关系、需要和可能的关系、住房保障和福利陷阱的关系。只有坚持市场化的改革方向,才能充分激发市场活力,满足多层次需求。 满足三个1亿人”的基本住房需要,不可能由政府包揽,住房保障不能走福利分房的老路,政府只能“补好位”对社会上及少数丧失劳动能力的、吃低保的困难群众提供基本住房保障。“三个1亿人”的基本住房保障必须走市场化的道路,市场化是以货币来调节商品供给的经济法则,深化国有建设用地有偿使用制度改革基本住房保障的土地也必须执行有偿使用,应该与当地居民的可支配收入相匹配,定性为政策性商品房,处理好住房发展的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的关系,把基本住房发展为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奠定更加坚实物质基础。 一、政策性商品房的建设用地从哪里来? 城市以“就业人口”数量来确定城市的发展规模,以人均100㎡划定城市边界,鼓励城市吸纳农业转移人口就业,在划定的城区内加快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大力推进棚户区改造,稳步实施城中村改造,有序推进旧住宅小区综合整治、危旧住房和非成套住房改造,由政府统一规划,提高容积率、增加人口密度,把新建的住房全部纳入政策性商品房的建设。在满足原地居民基本住保障后,将多余房屋向当地符合购买基本住房人群出售,解决“三个1亿人”的基本住房建设用地问题。

2017年城镇化建设资金(新型城镇化试点资金)绩效评价报告

一、项目基本情况 (一)项目立项背景及实施目的 为进一步推动城镇化发展,国务院相继发布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国发〔2016〕8号)等文件。2014年山东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山东省新型城镇化规划 (2014-2020年)》(鲁发〔2014〕16号)。 山东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意见》(鲁发〔2014〕9号)要求,加大新型城镇化体制机制创新力度,探索具有山东特色城镇化的有效途径和模式。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11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新型城镇化试点工作的通知》(鲁建办字〔2014〕18号),部署开展了国家和省级新型城镇化试点申报工作。省住房城乡建设厅会同有关部门组织专家评审,提出省级试点名单建议,并报省城镇化领导小组审议,最终确定试点地区。省财政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印发《关于下达2017年省级城镇化建设专项资金(第一批)的通知》,对纳入国家和省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的18个市、县(市、区)补助。 (二)项目内容和预算支出情况 2017年山东省新型城镇化试点资金15600万元,涉及6个国家级新型城镇 化综合试点市,6个国家级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县(区),6个省级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县,共计114个项目。 (三)项目实施情况 2017年山东省新型城镇化建设试点资金共安排专项资金15600万元,共用 于114个项目,其中修建道路17条,供气供热项目4个,污水垃圾处理项目7个,编制各类城镇规划46个及其他各类城镇发展项目40个。 城镇道路交通类的项目,主要用于各试点地区城区及乡镇道路的修建,优化城区路网结构,缓解了周边交通压力,方便群众出行,提高了居民幸福指数,对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规划编制类项目提高了城市建设水平,从整体平面和立体空间上统筹城市建筑布局、塑造城市风貌特色,优化城市形态,创造宜居公共空间。从社会效益来说可以更科学的指导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城乡建设;从环境效益来说,可以

新型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标准范本

报告编号:LX-FS-A18812 新型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标准范本 The Stage T asks Completed According T o The Plan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In The Work And The Lessons Learned In The Work, So As T o Obtain Further Guidance From The Superior.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新型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标准范本 使用说明:本报告资料适用于按计划完成的阶段任务而进行的,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的汇报,以取得上级的进一步指导作用。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加快城镇化进程,是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部署,是推进经济大发展、城乡大变样、文明大提升的战略举措,对于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带动农业农村发展,全面建设小康**,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如何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带旺一片土地,富活一方经济,己成为我县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近期,本人就我县城镇化建设进行了深入调研,对××城镇化有了新的认识,新的思考。 一、我县城镇发展概况及特点 我县现有城镇21个城镇建成总面积46平方公

里,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建设部门的关心指导下,我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完善功能、以大带小”的发展原则,抓规划铸特色,抓建管提品位,抓经营保投入,抓产业强后劲,城镇建设取得了喜人的成绩,李渡、文港、温圳等先后获得全国重点镇、全国发展改革试点小城镇、全省小城镇建设示范镇等荣誉称号,呈现出速度快、特色显、后劲足的良好态势。速度快。始终坚持以工业化推动城镇化,以城镇化带动非农化,进入新世纪以来,全县城镇化率平均每年提高2个百分点,增速比全省快0.27个百分点,比全国高0.9个百分点。始终坚持因地制宜、彰显个性,形成了以酒著称的李渡、以笔扬名的文港等一批极具特色的名镇。 二、我县城镇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实践与发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d113092522.html, 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实践与发展 作者:何鑫 来源:《科技与创新》2015年第19期 摘要:建设新型城镇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趋势。近年来,我国为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 作出一系列方案部署和规划,在统筹城镇化建设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不断提高城镇化建设质量,构建了与人口、资源等和谐一体化的发展战略。新型城镇化建设已经成为了我国试点省市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内发展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城镇化建设;经济建设;公共服务;市场运作 中图分类号:TU98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5913/https://www.wendangku.net/doc/d113092522.html,ki.kjycx.2015.19.023 十多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市场在快速发展,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城镇人口以每年1%的速度增长,仅1978—2011年这33年间,城镇化率从17.92%提高到了51.27%.不断提高的城镇化水平和规模的扩大让我们坚信必须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道路。但是,由于我国人口比较多,存在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等矛盾,所以,城镇化过程也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要在各级领导的指导下,根据地方的实际情况,遵循城镇化建设原则,有序推进人口转移、优化空间资源配置、因地制宜生态和谐一体化发展。 1 新型城镇化建设 新型城镇化建设不是简单的人口转移和面积扩展,是从产业支撑、人居环境、社会保障和生活方式等多方面实现由乡到城的新转变。建设新型城镇化需要坚持以人为本,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推进产城互动、集约高效、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础,实现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发展进程,营造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局面。新型城镇化以人为核心,在生态环保、人文和谐的基础上,提高城镇化质量,实现共同富裕。 1.1 以人为本的高质量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建设必须将人作为核心建设内容,以提高建设质量为动机,有序推进农业人口城市化转移,逐步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1.2 “四化”同步协调发展的城镇化 城镇化的建设水平是一个地区社会发展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志,它体现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展现了一个区域的整体水平。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载体,新型城镇化是以科技促进产业、以产业带动就业、以就业吸引人口、以人口聚集带动城乡统筹发展,是“四化”协调发展的城镇化。

系统设计整体推进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系统设计,整体推进,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摘要】城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布局规划、 基础设施建设、劳动力转移、公共服务、文化教育等诸多问题。寿光市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系统设计,整体推进,实现健康发展、和谐发展。同时对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予以关注。 关键词】城镇化,系统设计,科学发展,问题 2009 年12 月,国务院正式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 经济区发展规划》,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 国务院要求《规划》实施要以资源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改善为主线,着力优化产业结构,着力完善基础设施,着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着力创新体制机制,率先转变发展方式,提高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打造环渤海地区具有高效生态经济特色的重要增长区域,在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和参与东北亚经济合作中发挥更大作用。 寿光市地处黄河三角洲地区的中心地带,经济发展相对 迅速,城镇化发展进程相对较快,在城镇化进程中积累了些经验,同时也存在一些发展中的问题,故以寿光为例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通过对寿光城镇化进程的调研,为黄河三角洲其他地区的城镇化建设提供参考与借鉴。

、高起点系统设计 寿光市把城镇化工作作为推动全局工作的有力抓手,按 照“全域寿光”的规划理念,大胆创新,积极实践,打破行 政区划界限,编制全市“迁村并点”总体规划,合理确定村左右的时间,将该市975 个行政村合并成300 个左右的农村 庄布点和搬迁时序,做到一次规划,分步实施,争取用5年新型社区。到目前,共计完成小城镇建设投资 2.88 亿元,其中基础设施投入1.98 亿元。分类规划梯次推进结合新一轮土地修编,组织发改局、建设局、规划局、土管局、民政局等多个部门联动, 制定了小城镇建设3 年提升计划,即根据各镇基础状况的不同,把全市9 个镇分为三类,对三类乡镇制定不同的发展目标和标准要求,实行分类推进、同台竞争,分三年完成全市9 个镇的小城镇建设提升工作。在推进过程中,采取抓强帮弱促中间的工作思路,把发展基础较好的个镇作为示范镇,按全国重点镇标准提升,确保年内高标准 次到位,建成全市的样板镇;把3 个经济实力相对较弱的 镇作为重点帮扶镇,在财力、技术、项目、人才等方面予以倾斜,按潍坊市重点镇标准提升;同时,对其余3 个镇全面加压,推动产业发展,按省重点镇标准提升。 为全力推进农村社区建设,该市制定出台相关优惠政 策,引导迁村并点工作顺利开展。在全市上下营造出“重农村社区建设,帮农村社区开发,抓农村社区管理”的良好氛

浅谈小城镇建设的意义和功能

浅谈小城镇建设的意义和功能 学校:湛江市广播电视大学班级姓名:洪聂学号:【内容摘要】 农村小城镇建设成为我国城镇化建设最具活力的组织部分和主导力量。加快农村小城镇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区域经济的空间组织角度可以把城市和分解为两个互为相联的子系统,城市和农村的联系是必然的,城乡的相互作用关系也是客观存在的,两者应当相互促进、协调发展。中央还明确提出小城镇作为新时期化建设的一项战略任务,既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缩小城乡差距、致富农民的重要途径,也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选择。因此,小城镇的建设和发展是加强了城乡之间的联系,开启了城乡交融的大门。 【关键词】 小城镇建设;发展;意义;功能 目前,全国小城镇建设,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全国各地的小城镇建设日渐升温,其成果也日益明显。众所周知,小城镇是城市与农村的连接体和中转站。因此,加强我国小城镇的建设,使城镇迅猛发展,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一、小城镇建设的重要意义 小城镇是实现农村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的载体,城镇化是现代化的一个标志。小城镇有利于推动乡镇企业的二次创业。小城镇建设和发展将在未来扩张经济增长需求不足约束,拉动经济增长等方面起重要作用。小城镇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基地。小城镇是区域经济的增长点。小城镇的建设和发展将给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就业提供广阔的容量 1、小城镇是城乡交流的平台。 小城镇的发展加强了城乡之间的联系,开启了城乡交融的大门。具体体现在:小城镇是城乡信息交流和共享的平台,信息匮乏已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对农村的制约尤为突出,在广大农村地区,信息化建设和农产品市场信息体系建设滞后,农民无法全面及时地得到市场信息,必然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节奏和农产品的销售,小城镇是一定区域内的、经济、文化中心,具有一定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基础设施相对较好,协作能力相对较强,信息相对灵敏,人才比较集中,是促进城乡信息交流的最好平台;小城镇是城乡市场对接的平台,我国买方市场已经形成,城市大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范文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范文Accelera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urbanization 编订:JinTai College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范文 小泰温馨提示:讲话稿是为了在会议或重要活动上表达自己意见、看 法或汇报思想工作情况而事先准备好的文稿,用来交流思想、感情, 表达主张、见解,是演讲上一个重要的准备工作。本文档根据讲话稿 内容要求和针对主题是城建环保的特点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导语】:树立科学持续发展观全民共创环保模范城。 今天小泰为大家带来的是关于城建环保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城建环保范文】一 扎实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充分发挥其战略基点作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关键和切入点。要按照“政策引领、规划先行,群众自愿、就业为本,重点突破、扎实推进”的原则,通过科学规划、集聚发展,逐步建成布局合理、建筑美观、设施完善、管理先进、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的新型农村社区。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要坚持规划引领。要把新型农村社区 纳入城镇体系规划,结合全市城乡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对全市新型农村社区进行科学规划,今年

12月底前要全面完成新型农村社区布局规划。新型农村社区 规划编制要统筹考虑社区布局,确保设置科学、交通便利、产业配套、用地节约、规模适度,体现“文化、生态、宜居、特色”理念。社区人口规模一般要在5000人以上,鼓励规划建 设万人社区。提倡多层、鼓励高层、限制低层。住宅建设要充分考虑居民的生活习惯和生产生活需要,结合农民经济承担能力,做到户型合理,功能完善。建筑风格要体现地方文化特色,简洁大方、立面丰富,建筑色彩要与社区整体协调、和谐一致。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要强化基础配套。要坚持基础设施建 设和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两个先行”,本着“先进适用”的原则,逐步完善新型农村社区道路、排水、污水处理、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功能。要加强新型农村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公共服务功能。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要实行分类推进。按照“因地制宜、 分类指导,量力而行、积极稳妥,先易后难、有序推进”的原则,扎实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当前,要把产业集聚区内、中心城市周边作为我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切入点,率先启动。今年,市委、市政府决定拿出5000万元,各县(区)也要拿 出一定的财力,对产业集聚区内、中心城市周边进展快、效果好的新型农村社区实施“以奖代补”。今后,我们每年都要拿

2020年城镇化建设实施方案

2020年城镇化建设实施方案Implementation plan of urbanization construction in 20 20

2020年城镇化建设实施方案 小泰温馨提示:报告是按照上级部署或工作计划,每完成一项任务, 一般都要向上级写报告,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 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等,以取得上级领导部门的指导。本文档根据申请报告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 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xx党委、农四师党委对我团结合 灾后重建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和农业现代化,xx50个重点中心城镇建设、30个示范团场,改善居民生产生活条件,优化城镇环境,促进xx团经济发展,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结合阔尔吉勒尕镇实际,特制定xx团城镇化建设xx年实施方案。 以xx党委提出的"早规划、高起点、高标准"为指针,按照"以规划为引领,全力打造产业,以产业聚集城镇,以城镇 带动产业发展,形成以城镇为核心,发展劳动、资金、技术、物流等密集型产业;构筑"一轴两翼"的规划布局,以为中轴, 建设两翼生态观光农业区、特色设施农业区和自然、生态、绿色的居住区;打造"风景秀丽、功能齐全、产业联动、适宜人居的新兴城镇;进一步完善服务功能,加快城镇休闲娱乐文化建

设,打造人性化、生态化、自然化万人居住的标准化城镇。"的总体思路,坚持以人口城镇化为核心,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口,以产业发展为牵动,以城镇建设为载体,因地制宜、科学规划、试点引领、全面推进,力争用二年时间,完成小城镇灾后重建任务。 一是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坚持规划先行,科学谋划城镇发展体系,统筹规划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居民住宅小区。 二是政府主导,市场推动。强化政府的宏观规划与组织协调,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按照政府指导,职工自愿,市场配置,政策扶持,社会参与的原则,实现多渠道、多环节、多元化地筹集建设和发展资金。 三是先易后难,典型引路。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重点推进阔尔吉勒尕镇的城镇化建设;采取典型引路的方式,逐步推动周边连队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 四是整合资源,强化投入。在积极争取国家、xx投入的基础上,采取有效机制整合资源,确保优惠政策、生产要素集中向城镇化建设区投入。

如何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如何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城镇化,也称为城市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人口向城市或城镇转移的过程。城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一个国家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标志。目前,我国已步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阶段,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我们应抓住这一重大机遇,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新型城镇化与传统城镇化存在差异。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在于不以牺牲粮食和农业、生态和环境为代价,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保护农民的根本利益,与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新型城镇化不是简单的城市人口规模扩大,而是强调在产业支撑、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生活方式等方面实现由“乡”到“城”的转变,实现城乡统筹和可持续发展。按照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顺应发展规律,因势利导,趋利避害,积极稳妥扎实有序推进城镇化,对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一、重大意义 城镇化的推进是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增长的重要保证。以往中国的经济发展方式过于粗放,具有明显的“三高一低”的特点,且经济增长方式过于单一,片面依赖投资和出口的拉动,从而导致了城乡发展不均衡。未来我国要保证经济的持续健康增长,必须重视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推动力,全面刺激内需,而扩大内需的潜力在于城镇化。2013年,我国常住城市人口比率达到了53.72%,而其中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却只有36%,这远远低于与我国人均收入接近的发展中国家60%的平均水平。随着新型城镇化的不断推进,会有更多的农民转移到城镇就业,从而使城镇消费群体的规模不断扩大,消费结构不断升级,消费也将得到更大程度的释放。同时,也将带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的巨大投资需求,这将为经济持续发展提供动力。 城镇化是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有力支撑。目前,我国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占GDP比重居高,而忽视了第三产业的发展。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仅为46.1%,远远低于中等收入国家53%的平均水平。城镇化的推进与服务业的发展紧密联系。城镇化过程中人口不断集聚,将会扩大居民的消费服务需求,带动

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机遇与挑战

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机遇与挑战

天。 四是城市旧区和“城中村”改造中存在“大拆大建”现象。“大拆大建”导致拆迁纠纷剧增,社会矛盾激化,同时还形成大量因拆建产生的被动性住宅需求,加剧了住房的供需矛盾。一些地方在拆建过程中,破坏了历史文化街区,损害了城市肌理,在带来“千城一面”的同时,还使城市的历史和文化难以传承。 (二)人居环境质量不高 1、居住条件有待进一步改善 与改革开放初期相比,中国城市居民住房整体水平已有大幅度提高,但城市低收入阶层和外来务工人员的住房条件普遍很差。2008年底全国还有1148万户家庭居住在各类棚户区中。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修建的老旧住宅成套率低、配套设施不完备、居住环境差,迫切需要更新改造。 “十一五”期间,各地房价普遍出现快速增长势头,房价的增幅远超居民收入的增长幅度,普通居民改善住房的难度加大。政府保障性住房的供给量严重不足,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加剧了普通居民的住房困难。 2、居民出行不便捷 一是大城市交通拥堵严重,且呈蔓延之势。特大城市主要路段全天的道路饱和度超过70%,城市中心地区高峰时段的平均车速普遍低于每小时20公里。上海城市中心区50%的车道在高峰时段道路饱和度达到95%,平均车速仅10公里/小时;2006年北京市民的平均通勤时间达43分钟。二是城镇群综合网络交通建设缓慢,枢纽布局不合理,各交通方式之间衔接不畅,交通运行效率低。三是区域轨道交通发展尚在初级阶段,城市之间、产业区与港151和机场间的联系主要依靠高速公路,高速公路建设规划与城镇群发展布局协调不够,所建线路流量差异很大,早期建设的线路因沿线城镇的发展,近乎成为城市内部快速路;大城市地铁线路不成网络,与公共交通、区域交通等缺乏有效的衔接,制约交通组织效率的提高。 3、社会服务设施建设难以满足需求 北京、上海、广州等中心城市教育、医疗资源丰富,但为周边地区提供服务的能力不足。与城市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社区级医院、文化站馆、图书馆、体育设施、青少年活动中心、老年活动中心等设施匮乏,缺少日常维护和管理

加快现代化小城镇建设思考与建议论文

加快现代化小城镇建设的思考与建议摘要:城镇化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目前,全国小城镇建设,已经引起各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全国各地的小城镇建设日渐升温,其成果也日益明显。进一步加强对小城镇建设重要性阶段性的认识,尽快实现农村城市化的大目标,需要社会各界人士一起努力,针对重点问题具体解决,尤其要加大对基层干部队伍的培训,提升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对小城镇建设的认识,提高干部队伍的整体能力,为加快我国小城镇的建设贡献力量。 关键词:小城镇, 建设,规划, 政策, 基础设施 abstract: the urbanization is a country and area the only way of modernization. at present, the construction of small towns, has drawn the attention of the local government, all over the country is warming of construction of small towns, and the results are also increasingly obvious. to further strengthe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importance of construction of small towns phases, as quickly as possible of the urbanization of the countryside big goal, needs to work together from various circles of society, it is important to solve specific problems, especially to intensify the grassroots cadres team training, improve the rural grassroots cadres to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struction of small towns, and improve the ability of the whole team, to speed up the

新型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PPP项目实施设计

新型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PPP项目 实施方案 方案编制:于洋 : :sdycfgj163. 一、项目情况 (一)项目基本条件 1、项目名称:新型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2、基本建设容:新建、改建、维修道路、桥梁共计44处。分别为利民街北段道路及配套建设工程、金利街北段道路及配套建设工程、跃进路道路及配套建设工程、玄女街道路及配套建设工程、金河西街道路及配套建设工程、金河东街道路及配套建设工程、东门街北段延伸道路及配套建设工程、新城街道路及配套建设工程、一中西街道路及配套建设工程、武校北路中段、跃进南路中段、体南路、临城路升级改造工程、西门街升级改造工程、金河路升级改造工程、金河西街扩建及配套工程、南城中学西街标准

改扩建工程、新城街跃进河桥、新城街沙河桥、新郓街跃进河桥、新郓街沙河桥、一中西街跃进河桥、西门街北沙河桥、老220国道升级改造工程、体北路(站前街-金河街)道路及配套建设工程、站前街跃进河桥、站前街沙河桥、金河东街北段道路及配套建设工程、工业北路地下管网及人行道铺装工程、彩虹路地下管网及人行道铺装工程、东城小学门前东西路、华灵西路挖补工程、金城街道路及配套建设工程、东门街道路升级改造、胜利街、站前街配套建设工程、开元路配套建设工程、裕民路、迎宾大道、北环路道路延伸、北环路跨宋金河桥、迎宾大道跨宋金河桥、体南路跨沙河桥、园丁路道路改造工程。 3、项目所属领域类型:市政工程 4、项目实施地基本情况:郓城县位于省西南部,鲁西原地区,东临梁山、嘉祥,南连巨野、,西接鄄城,北隔黄河与省县、台前县相望。全县南北长44.39km,东西宽37km,北有28km 的黄河岸线,京九铁路从腹地穿越。全县辖22个乡镇(街道办3处),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个精细化工循环经济示园区,1041个村(居),125万人,总面积164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53.8万亩。根据郓城县总体规划(2004-2020):项目区全部为建设用地,不存在拆迁及移民安置情况。 项目拟选场址的施工场地、位置、面积、地价、地方建筑材标准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