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规划课题范本:教师知识共享影响因素与支持系统研究

规划课题范本:教师知识共享影响因素与支持系统研究

规划课题范本:教师知识共享影响因素与支持系统研究
规划课题范本:教师知识共享影响因素与支持系统研究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优秀成果

【导语】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是教育部统管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工作的最高机构。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充分体现中央有关精神和要求,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和创新价值。应用对策类选题要有现实性、针对性和前瞻性;基础理论类选题要立足学术前沿,具有原创性和开拓性;跨学科类选题要体现学科交叉渗透的属性和特点。选题文字表述科学、严谨、规范。以下是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优秀成果,是各类教师进行课题申报、开展课题研究、撰写研究报告的参考模板和范例。

教师知识共享影响因素与支持系统研究

东北师范大学石艳主持完成了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青年课题“教师知识共享影响因素与支持系统研究”(课题批准号:BAA150015)。课题组主要成员:崔宇赵钱森董虹伶韩蕊张新亮王凡一。

教师知识共享对教师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其不仅能整合教师的专业知识,提高教师的专业成长,还能促进学校教师集体智慧的形成,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自我更新和发展的新动力。因此,探究教师知识共享的影响因素并建构其形成机制,进一步提高教师知识共享的意愿与效果,对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一、内容与方法

(一)内容

课题回顾了从知识经济到知识社会的发展趋势,认为知识愈发成为个人和组织在社会竞争中的决胜关键,知识管理也因此兴起与深化;强调知识共享作为知识管理的核心环节,要引入教师发展与学校变革中;并提出教师在学校组织中进行知识共享,是教师发展的新趋势,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新动力。课题首先对教师知识共享的内涵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将教师知识共享界定为教师知识的获得、交换、内化和重构的过程中形成的以知识为基础的社会关系,并能够在知识共享过程中促进教师自我的专业发展和学校组织文化的更新。学校中的知识共享,不仅仅是交换过程中给予和获取知识的行为,同时也是通过吸收者学习并促使其行为改变的过程。学校组织内的教师知识共享是一个过程链条,焦点行为是知识的交换与转移,并主动参与学校组织知识的构建。而在这一过程中,作为知识的拥有者和知识需求者的教师在专业发展的共同关注下,通过各种交换形式和传播途径,与其他教师进行知识共同分享,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从本质上而言,教师知识共享网络是一种社会参与网络,教师的知识共享行为是网络中的社会行动。教师知识的“嵌入性”特点、知识共享的阶段性特征、以抽象性信任为基础的网络的关系性维度以及以教师社会行动为网络的结构性维度共同构成了教师共享网

络,并决定其运行的效率。然而,教师共享网络的形成并非是没有障碍的,其组成和运行需要一定的条件作为保障。

在厘清教师知识共享本质内涵的基础上,课题采用混合研究设计,考察教师知识共享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形成机制;此方法的证据或论证来源多样,能够结合定量与定性研究的优点并使二者优劣互补,解释力与可信度更强,结论更具推广性;运用定量研究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初步对教师知识共享的影响因素提供数据支持,建立结构方程模型进一步分析各个自变量之间的内在联系,厘清教师知识共享行为影响因素及其影响路径;运用定性研究深入诠释教师知识共享的行动逻辑并探究其发生机制,得出新手型教师之间、成熟型与新手型教师之间、成熟型教师之间与学校组织制度调控下教师之间不同的知识共享模型图,并进一步提出优化教师知识共享的策略支持;最后探讨教师知识共享对教师发展与学校变革的作用,提出在知识共享网络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愿景。

(二)方法

鉴于教师知识共享行为影响因素的多元性和其互动过程的复杂性,课题分别应用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对教师知识共享行为的影响因素、形成机制以及支持系统进行了探讨。运用定量研究描述和解释影响因素间的内在关系及知识共享行为的发生路径,运用定性研究建议来诠释教师知识共享行为的深层行动逻辑。

其中定量研究方法的应用旨在解决核心研究问题之一:教师知识共享行为的发生受到哪些因素影响以及影响路径如何。具体而言,课题以计划行为理论、交换理论等理论为基础,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编制“教师知识共享行为及其影响因素调查问卷”,进行预调查及专家访谈以此确保研究工具的有效性和可靠性。采用分层抽样和整群抽样方法在全国范围内选取中小学教师,以发放和回收电子问卷形式获得研究所需的定量数据资料。借助SPSS和AMOS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通过描述性统计方法获得对我国中小学教师知识共享行为现状及群体差异的认识,并进一步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和结构方程模型等分析方法探究影响教师知识共享行为的显著因素、影响程度及影响路径。

定性研究部分应用个案研究方法,通过访谈法、观察法、文本分析法搜集D 学校教师知识共享的内容、组织、特征等深层次的信息,深层次了解D学校教师知识共享行为。应用观察法了解D学校教师日常工作情境、学校的空间布局和文化设置,以获取更多有关学校文化方面的信息,为后续的寻找访谈对象奠定基础。应用结构性访谈和半结构访谈引出教师个人对知识共享的认识和理解。应用文本分析法对所收集到的有关D学校的学校文化建设、办学理念、教师培训等文本资料进行分析,把握学校的制度建设和文化结构。

二、结论与对策

(一)结论

课题在量化研究部分对教师知识共享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总结出教师知识共享相关的八个因素:教师知识共意图、教师知识共享态度、主观规范、

资源适配、收益预期(社会资本)、利他精神、风险预期、工作性质。具体而言:教师知识共享意图对教师知识共享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教师知识共享态度、主观规范及资源适配对知识共享意图有显著正向影响;收益预期(社会资本)和利他精神对教师知识共享态度有显著正向影响,教师对共享知识的风险预期对其知识共享态度有显著负向影响;教师的工作性质对其主观规范有显著正向影响。教师知识共享行为的影响因素的影响程度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教师的性别、教龄、职务、学校类型因素对共享行为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而教师自身的年龄、学历、职称因素对共享行为的影响差异不显著。

基于各因素间相互关系以及知识共享行为影响因素建构教师知识共享理论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教师知识共享理论模型

质性研究部分对教师知识共享行为的形成机制进行了探究,探究教师参与知识共享行为背后的动机、经历和理解等深层运作。课题通过对D学校教师在日常工作情境中发生的知识共享活动进行个案研究,动态解释教师知识共享的实践逻辑,发现教师个体知识结构、核心人物、学校制度、教研共同体、师徒制以及学校文化对教师知识共享具有重要的支持作用。此外,基于研究,课题将教师知识共享行为形成的内在机制分为教师个体间的知识共享机制(新手型教师的“穷人抱团”的知识共享发生机制、成熟型教师与新手型教师“打样”的知识共享发生机制、和成熟型教师名师工作室的知识共享机制)和学校组织制度调控下的教师知识共享机制。新手型教师的“穷人抱团”的知识共享发生机制如图2所示,成熟型教师与新手型教师“打样”的知识共享发生机制如图3所示,成熟型教师名师工作室的知识共享机制如图4所示,学校组织制度调控下的教师知识共享机制如图5所示。图2新手型教师“打样”的知识共享模型图图3成熟型教师与新手型教师“打样”的知识共享模型图图4 成熟型教师名师工作室的知识共享模型图图5 学校组织制度调控下教师知识共享模型图

此外,研究发现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呈现出不同的知识共享类型,如工作职责下的知识共享、利益——风险预期下的知识共享、利他精神下的知识共享、制度调控下的知识共享、学校文化支持下的知识共享,将学校中教师知识共享行为进行类型化,将教师知识共享行为由隐性化转向显性化,为学校的管理者、教师、研究者等了解教师知识共享行为供内在和外在因素的解释力,有助于完善教师知识共享的建设性的目标指向。

总而言之,本课题在定量分析阶段发现教师知识共享相关的八个因素:教师知识共享图、教师知识共享态度、主观规范、资源适配、收益预期(社会资本)、利他精神、风险预期、工作性质,随后在个案研究过程中发现教师个体知识结构、核心人物、学校制度、教研共同体、师徒制以及学校文化对教师知识共享的支持。通过定量与定性研究的混合研究分析,总结教师知识共享类型,并厘清教师知识共享发生机制。

(二)对策

教师知识共享的支持策略。课题主要从社会支持、学校文化支持、教师个体支持三方面为教师知识共享提供策略支持。

社会支持主要通过外在的社会因素为学校组织内的教师知识共享发生提供支持,如重新厘定教师知识创新者角色和知识学习者角色,寻求家庭参与学校的支持,大学与中小学合作交流。社会角色支持即社会对于教师角色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应在社会中扮演知识创新者和知识学习者的角色,要求教师不断获取知识,成为终身学习者,以保证教师自身知识的不断更新,适应社会变化对教育教学带来的各种机遇和挑战。家校合作的社会支持主要是指让家长参与到学校教育中来,在教师与家长间建立良性的互动关系。通过教师与家长间的互动帮助教师了解更多社会性知识,进一步丰富教师的实践性知识,从而将教育实践知识和理论知识转化为行动力,提高其教育教学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U-S”协作下的社会支持主要是指树立“U-S”协作的共生文化,“U-S”主体间共享理论与经验以及搭建“U-S”协作支持平台。

学校文化能够支持教师知识共享行为,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教师知识共享不仅要求建设相对必要和完善的学校信息技术文化,还要求从学校空间文化、制度文化、信任文化入手,通过打造学校知识共享文化为教师营造良好的知识共享情境,激发教师主动共享个体知识的意图。完善学校的信息技术文化主要可通过建立教师资源库和建立教师资源库共享系统两方面来实现。学校空间文化主要由校园空间文化、教师办公室空间文化、教室空间文化、图书馆空间文化和实验室空间文化等部分构成。学校制度文化主要依靠建立知识管理的核心人物、建立教师共同体导向的知识共享组织结构、建立以知识共享为导向的评价机制三个方面来实现。学校知识共享的信任文化建设应主要从教师间诚信领导和树立共同愿景两个方面来实现。

教师个体支持通过管理个人知识,将个人的经验转化为能够共享的知识,发挥教师个体的能动性和反思性促进教师群体知识共享互动发生。具体而言,主要可以通过教师个人自传法、教育札记反省法、教学档案法和个人理论建构法实现知识转移、内化、共享。教师个人自传法主要通过深入而系统的对个人生活经历记录和分析,将教师个体知识进行显性化。具体而言主要包括:教师自传的续写、团队相互评阅与诠释以及集体中共享个人知识。教育札记反省法是指通过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撰写札记辅助教师进行反思的方法。按照反思札记内容分为教学反思札记和教育反思札记。教学档案(teaching portfolio)是教师为全面呈现他与学生学习和发展相关的教学实践而搜集的系列材料的集合,包括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学生反馈、教学反思、课程发展等信息。教学档案法的实施步骤为:收集教学档案资料和使用教学档案。个人理论建构法是指教师基于日常缄默而且隐性的经验知识转化为个人理论知识,从而形成一种明确系统化知识,促进教师个体知识管理与共享,引导教师个体与群体行为变化,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主要步骤为:回顾、记录、描述日常生活成长经验和日常生活经验知识概念化。

基于业务流程的知识共享模式及其择用

基于业务流程的知识共享模式及其择用 张军,安徽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摘要:知识管理如何与企业业务流程有效融合,是现代企业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本文从知识管理的视角,将业务流程看作由特定目的统合起来的知识束,依据流程知识特征将其划分为生产制造流程、知识创新流程与管理协调流程三个类别,并进一步进行各类流程的共享需求分析。在此基础上,本文将知识共享模式依据业务流程的共享需求的知识特征分类为“横断型静态知识共享模式”与“纵深型动态知识共享模式”,并最终给出了基于业务流程的知识共享模式适应性择用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业务流程;知识管理;知识共享;知识共享模式 正如劳伦斯?普鲁萨柯所说的那样,经济全球化,给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这种压力主要表现在企业在其适应性、创新速度等方面正面临着巨大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知识作为独特生产要素被认识,并正日益融入到以业务流程为集中体现的各种组织程序和日常工作中。知识的价值属性以及知识应用的兼容性特征,为企业大力推行以知识共享为主要内容的知识管理提供了内在动力。如何实现知识管理与业务流程的有效融合,已经成为那些期望通过知识管理应对上述各种压力的企业亟需解决的首要问题。 本文从探讨知识共享如何有效嵌入业务流程管理的目的出发,基于对企业业务流程及其知识共享需求的特征分析,力图寻求知识共享模式与业务流程之间的适应性选择规律,从理论层面探讨基于业务流程的知识共享模式及其择用问题,期望能够在实践层面为企业实施知识管理提供可操作性指导。 0.知识、知识管理与业务流程 关于知识,Richard ? Hall认为,知识就是能够潜在地影响人类的思维和行为,并且有时能够阐释、预测和控制物理现象的所有因素的集合。包括技能、直觉、组织文化、名望和编码化的理论等[1]。那些与企业生存、发展经历紧密相连,具有显著的企业个性特征的知识,被称为企业专门知识,主要包括各种经验、技能、诀窍、员工价值观、信仰等。企业的知识管理,是通过对以专门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各类知识进行识别分类、组织传播、评估审计以及总结积累的各项活动的总和。知识共享,作为知识管理的重要内容,被界定为“组织的员工或内外部团队在组织内部或跨组织之间,彼此通过各种渠道进行知识交换和讨论,其目的在于通过知识的交流,扩大知识的利用价值并产生知识的效应”[2]。 关于业务流程,学界并无统一定义。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如:迈克尔?汉默(M. Hammer)将业务流程界定为“把一个或多个输入转化为对顾客有价值的输出的活动”[3];达文波特(T H. Davenport)认为业务流程“是一系列结构化的可测量的活动集合,并为特定的市场或特定顾客产生特定的输出”[4]。Butler Group认为,业务流程是为了实现一个既定目标的一系

教师资格证高中英语学科知识点总结材料

第二部分语言教学知识与能力外语教学主要流派:

学习策略 简答题: 一.简述高中英语课程基本理念 1.重视共同基础,构建发展平台 2.提供多种选择,适应个性需求 3.优化学习方式,提高自主学习 4.关注学生情感,提高人文素养 二.简述教师如何提高专业水平,与新课程同步发展 1)转变教学观念,不仅看学习,整体素质也发展,把全面发展作为教学基本出发点 2)改变教学角色,不仅是(知识)传授者,还是(学习)促进者、指导者、组织者、帮助者、参与者、合作者。 3)能开发课程资源,创造性教学。 4)开放的工作方式,教师间合作研究,共同反思,相互支持,提高素质。 5)终身学习 语音教学

高中生应掌握的英语基础知识:语音、词汇。语法、功能、话题 教学原则: 1.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共同基础 共同基础--持续的学习动机,初步的自主学习能力,综合的语言运用能力 2.鼓励学生选修,加强选修课的指导 1)提供多样化选择,发展个性 2)设计以课程目标和学生需求为依据,充分调查学生学习兴趣、水平、需求3)教学内容多样性、目的性、拓展性、可行性、地方特色、跨文化特性 3.关注学生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4.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形成自主学习 5.树立符合新课程要求的教学观念,优化教育教学方式 英语教学中的任务设计原则: 1)明确目的 2)真实意义 3)涉及接收、处理、传递等过程 4)过程中使用英语 5)通过做事情完成任务 6)任务结束有具体成果 6.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拓宽和运用英语的渠道 7.教师要不断提高专业化水平,与新课程同步发展 教学活动类型: 1.调查和采访活动 2.探究活动 3.合作学习 4.即兴发言与讨论 5.反思活动

教师知识与技能的发展研究

教师知识与技能的发展研究 今天,无论是教育专业人士还是普通民众都认识到,教师素质是 提升全民教育质量的关键,而教师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又是教师专业 素质的关键要素。“教师的知识与技能”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条件,本论文旨在对教师职业必备的知识技能进行研究与探讨, 选取的角度则是教师知识与技能的“发展研究”,主要研究教师知识与技能发展的“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其中,“是什么”,指研究教师的知识技能作为一种历史和现实的存在,其概念和内涵曾经是什么?应当是什么?“为什么”,指历史上教师知识技能的形成背景和来龙去脉如何,构成当代教师知识技能的理论基础是什么;“怎么样”,是指教师知识技能在实践中发生作用的实际形态以及现实结果。“发展研究”,既是为了描绘教师知识技能在漫长时代中的历时性变化,也是为了挖掘和分析当代教师个人专业知识技能内涵与实践变迁的动力、根源以及表现。本论文把“教师知识与技能”作为一个研究对象,探究其各方面的“发展”,并以此结构全文。研究思路是:在教师知识与技能发展的历程中,始终存在“应该是什么”(应然)和“实际是什么”(实然)两个维度,它们可能是统一的,也可能是矛盾的,由此构成的张力与空间,就成为教师知识技能进一步发展的动力。因此,这一研究应当探讨的问题应当包括:1、一般“知识技能”与“教师知识技能”之间存在什么的联系?教师知识技能究竟意味着什么?其特殊性何在?这是本论文应予阐释的核心概念。2、教师知识与技能的内涵与现实,与其历史发展(曾经是什么)和当代理论基础发展(应该是什

么)密切相关,因此探讨这两个方面对于正确释读教师知识与技能将 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3、目前教师知识技能得到专业培养的路径主要是职前与职后的教师教育系统,而教师教育的结构和内容可以显示不同国家对教师知识与技能的关注领域及培养侧重,对此也应作出比较分析。在这个层面中,课程的设计,既出于应然考虑,同时又表现为实然的架构。4、近年来,我国中小学教师所受的职前专业培训基本相同,但这是否构成了他们在教学作实践中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唯一来源?还有无其他来源?其知识与技能又是如何在日常工作中得到发展的? 这主要是一个实然的维度,从中可以判断、比较职前与职后教师教育课程的效果,也可以发现理想状态与现实情况之间的差距。在我国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这种探讨富于现实意义。5、学科教学是真正考验与展现教师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场所,在此,学科内容专业知识和学科 教学专业知识必须结合,那么,在一门具体学科中、在一位具体教师的身上,教师知识技能的要求与教师表现如何?何谓学科领域中的专家 教师?这里也是应然与实然的结合点,通过对两位真实的专家教师知 识技能的分析,展现其知识技能的独特发展道路,能够给予其他教师 以启示。6、教师知识与技能的评价标准是什么?这是应然维度。目前我国的教师知识技能评价现实如何?还存在什么问题?这是实然维度。现实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应如何解决?这是由应然和实然之间的空间以及现实评价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条件所决定的。但无论何种教师评价,都将直接反作用于学科专业知识技能的选择和教师个体知识技能的 运用状态,引领或激励教师在学科教学领域的专业表现。上述各部分

中学数学教师的学科知识_韩继伟

第18卷第5期 数 学 教 育 学 报 Vol.18, No.5 2009年10月 JOURNAL OF MATHEMATICS EDUCATION Oct., 2009 收稿日期:2009–03–19 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适应素质教育需要的中小学学科教学改革研究成果(DHA070154) 中学数学教师的学科知识 韩继伟1,黄毅英2,马云鹏3 (1.东北师范大学 数学与统计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4; 2.香港中文大学 教育学院,香港;3.东北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4) 摘要:教师的学科知识是目前教育研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在数学方面,以往的探讨主要有两个方向:一类研究教师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另一类则研究教师对数学法则的理解.然而,数学的概念与法则只是数学学科知识的一个方面,数学问题解决的实践知识是数学学科知识中更重要的一个方面.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在数学教师的学科知识中有几种不同类型的问题解决的实践知识:使用命题知识解决问题的实践经验、策略知识和问题图式.这些知识在问题解决中的作用至关重要,是教师学科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教师知识;学科知识;问题解决的实践知识 中图分类号:G6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894(2009)05–0042–04 1 问题提出 众所周知,教学质量高低的关键在于教师.我们需要通过教师来达成各种教学目标,我们需要通过教师去推行新的教育理念.可以说,好教师是优质教学的重要保证.但我们不能只空泛地说需要“好”教师.Shulman 就把教师教学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分成学科知识、教学内容知识、课程知识等7大类[1].在这7类知识中,教师的学科知识占着重要的位置.事实上,教师的学科知识是目前教育研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在数学方面,以往的探讨主要有两个方向:一类研究教师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如教师对斜率、面积、极限、函数等数学概念的理解,见文[2~5].另一类则研究教师对数学法则的理解.如研究教师对整数减法、乘法,分数除法法则的理解,见文[6~8].然而,数学的概念与法则只是数学学科知识的一部分,让学生理解数学的概念、法则也只是教师数学教学工作的一部分,教会学生解决数学问题是学校数学教学更为重要的内容之一.因此在教师学科知识的研究中,我们不仅要研究教师对概念法则的理解,也要探讨数学教师在问题解决中所形成的实践知识.不少研究(如文[9~11])已经指出,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不仅需要数学的概念、定理、法则等明确的命题知识,也需要策略知识、问题图式等问题解决的实践知识.以往研究所关注的是数学概念、法则等的理解,这是明确的命题知识,也就是能够公开陈述的“知道是什么”(knowing that )的知识,而问题解决中所形成的实践知识是一种“知道怎样做”(knowing how )的知识.这是学科知识中一个新的维度.那么,中学数学教师具有哪些类型的问题解决的实践知识呢?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我们选择了吉林省长春市3所不同水平的学校,每所学校都选择数学教师3名,共9名进行了访谈.用T-a-b 表示不同教师,其中a 代表学校,用1、2、3分别代表市较好学 校、区较好学校、普通学校;b 代表教师,用1、2、3分别代表第一位教师、第二位教师、第三位教师.例如,T-3-2就是表示普通学校的第3位教师. 2.2 研究材料 我们利用一道几何题去引发研究对象的学科知识.试题如下:如图1所示,P A 是⊙O 的切线,A 为切点,割线PBC 交⊙O 于B 、C 两点,D 为AB 的中点,连PD 并延长交AC 于E ,请用几种不同的方法证明AE :EC =P A 2:PC 2.在读过题目之后,还未开始解题之前,研究者会问:看过这个题目之后,您有哪些想法?会考虑从哪些方面入手解决这个问题?在研究对象解决了这个问题之后,研究者会问:您以前是否见过和 这道题类似的问题?这道题目中有哪些您熟悉的东西?通过这些访谈,进一步引发研究对象头脑中已有的和解题有关的知识.此外研究者还通过访谈了解了教师与问题解决教学有关的经验.例如,在提高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上您有哪些个人经验?您是怎样选择习题的?等等. 3 研究结果 通过访谈和分析,我们发现了不同类型的数学学科知识,这其中不仅有明确的命题知识,也有使用命题知识解决问题的实践经验、策略知识和问题图式.以图2加以描述. 图2 由试题所引发的教师的学科知识框图

知识共享及结构分析(doc 10页)

知识共享及结构分析(doc 10页)

共享知识携手共进 某集团成立于1984年,是一家在信息产业内多元化发展的大型企业集团。 公司于1994年在香港上市,目前拥有员工9000余人。2000年某以辉煌的业绩 取得了世界的关注。美国《商业周刊》评选的2000年全球前100名最佳科技公 司排行榜上,某集团排名第八,作为大陆厂商首次在排行榜中荣登前10强。 目前公司致力的领域主要包括六大业务群组,即:为个人和家庭客户提供 各种接入端设备和ISP、ICP信息服务的消费IT、手持设备、信息运营业务群组; 为企业和大行业客户同样提供针对性的产品和服务的企业IT业务群组和IT服 务业务群组;在QDI主板业务的基础上构筑部件/合同制造业务群组,以期发展 更大规模的制造业。 面对知识经济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某集团目前正逐步由以制造业作为自己的主要业务领域向价值链的高端:信息、服务、投资公司等领域进军。适应公司高端业务运营的需要,知识管理与共享应运而生。 一、知识共享及其结构分析 知识共享是企业员工个人的显、隐形知识与组织的显、隐形知识相互转化 的过程。相对于知识管理其他环节而言,知识共享是知识管理中最重要而又最 难以实现的一环。在一个公司里,如果新增知识不能同现有知识加以联系,或 不能为员工所利用,知识是没有价值的。然而,由于企业内部员工天生具有竞 争性,而且当企业内部的激励机制又是鼓励内部员工的竞争,将使得员工之间 的沟通成为障碍,由此导致信息知识的“本位主义”和“利己主义”,增加知识

先进的技术也必须适于企业的实际应用。 在知识共享过程中,人力资源管理和信息管理是紧密结合、不可分割的有机统一体。知识共享的目的就是通过企业员工的沟通、交流,形成企业知识的顺畅流动。因而,知识共享的有效实现离不开员工的积极参与。员工对知识共享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员工的分享意愿、员工间有无共同语言、员工间的信任等。 当然,仅仅有技术和员工还是不够的。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企业,既具备了先进的技术,也有一流的人才,但却无法进行有效地知识共享,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企业组织制度的不合理。技术基础比较容易建立,现在已经有一些可以应用于知识管理方面的软件,如Lotus Notes、Dataware公司开发的软件包、互联网和企业内部网等;有技术、有创造力的员工也较易获得。相对于技术和员工而言,有利于知识共享的组织构建工作既是一个常被人们忽视的,又是一个难度较大的问题。其中,组织对知识共享的影响因素主要有:是否有一个有利于知识共享的组织环境,即企业文化;是否存在知识共享的阶层迷信,所谓阶层迷信,即依据职位的高低来评价知识的品质;企业组织结构,不同类型的企业组织结构,例如:分权集权、正式非正式等形式的组织结构对知识共享的影响是不同的。 技术、员工、组织三个因素并非作为一个单独因素影响企业知识共享,而是整合为一个整体,协同作用于共享过程,这就形成了知识共享的三维图,如图3-1。

教师专业发展知识点总结

名词解释: 1.职业:从业人员为获取主要生活来源而从事的社会工作类别。 2.专业:指一群人经过专门教育或训练、具有较高和独特的专门知识与技术、按照一定专业标准进行专门化的处理活动,从而解决人生和社会问题,促进社会进步并获得相应报酬和社会地位的专门职业。 3.教师专业化:指教师个体和教师群体的专业水平提高以及教师职业的专业地位的确立和提升的过程。 4.教师专业发展:指教师内在专业结构不断更新、演进与丰富,成为成熟专业人员的过程。主要指专业知识与技能技巧的丰富与娴熟,专业信念与理想的坚持与追求,专业情感与态度的深厚与积极,教学风格和品质的独特与卓越。 5.教师专业知识: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效教学必须具备的知识、技能等的总称。 6.教师专业技能:指教师在一定教育思想指导下,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通过实践练习和反思体悟而形成的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系列教学行为方式和心智活动方式(含义:1.教师专业技能是一系列教学行为方式和心智活动方式的整体体现。2.教师专业技能的形成是内外兼修的结果 7.教师专业技能:教师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8.教师专业伦理:指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遵守的一套行为规范和为实现美好生活而培植自我的内在品格和德性。 9.教师专业精神:指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的敬畏与自豪,对社会、对学生的一种强烈的责任意识,对教育工作的一种精益求精的态度,对自己的一种严格要求和自我发展的意识,是一种专业自律和自我教育的力量。 10.教师专业智慧:教师学识、能力、经验、人格等方面的专业要求在教师身上高度综合的结果,又是教师在长期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体验、感悟、反思、探索、创造的结果,表现为对教育教学规律的把握,深刻洞悉、深度思考,合理判断与抉择,以及灵活机智应对的综合能力。 11.教师职业生涯:指一个人作为教师从事教师职业的整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为实现职业目标,体现职业价值而进行着与职业期望相关的职业活动。教师职业生涯发展是个体在主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成功扮演教师角色,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12.职业生涯规划:指在个人发展与组织发展相结合的基础上,通过对决定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因素进行分析、总结与测定,确立职业目标,选择职业通道,制定相应的行动计划和措施,对每一步骤的时间、顺序和方向作出合理安排的动态过程。 13.专家型教师:指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良好的教学效能感和教学监控能力,能高效地解决教学问题的教师。 14.课堂叙事:指教师以讲故事的方式描述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并对其进行分析,从而发现课堂教学事件背后所蕴含的教育理念、思想以及对教育教学的认识与理解。 15.课堂设计:指教师利用系统思维来规划、安排教学实践活动以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 16.创建学习型学校;指通过培养弥漫于整个学校组织的学习气氛,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有机的、高度柔性的、扁平的、符合人性的、能持续发展的组织。 16.校本培训:以教师任职学校为基本培训单位,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为主要目标,把培训、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活动紧密结合起来的教师继续教育形式。 17.教师共同体:指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共同愿景,教师自愿为前提,以开放、对话、发展为核心理念,能为教师个体、教师群体提供良好发展环境和条件的教师团体组织。 18.教师反思:指教师以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为认知对象,有意识地对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的教育理念、教育思维方式和教育行为方式进行批判性地分析和再认知,从而实现自身专业发展的过程。19.“反思性教学”:以追求教学实践行为、教学目标、教学手段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为目的,是通过对教学实践中实际问题的审视、探讨、研究等来实现教师教学改善和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教学方式。20.教师行动研究:指教师为了改进教育教学实践和促进自身的发展,以对自己所从事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持续的反思为基本手段的教育研究方法 简答: 1.专业的特征 :1.具有不可或缺的社会功能。 2.具有完善的专业理论和成熟的专业技能。 3.具有高度的专业自主权和权威性的专业组织。 4.专业人员需经过长期、严格的专业培养与发展。 2.专业的标准:①其成员的业务实践有系统的理论做依据,有专门的技能做保证,有不断的研究做支持。②其成员把服务对象的利益放在首位,有严格的职业道德规范。③其成员的行为不受外力的限制,

规划课题范本:教师知识共享影响因素与支持系统研究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优秀成果 【导语】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是教育部统管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工作的最高机构。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充分体现中央有关精神和要求,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和创新价值。应用对策类选题要有现实性、针对性和前瞻性;基础理论类选题要立足学术前沿,具有原创性和开拓性;跨学科类选题要体现学科交叉渗透的属性和特点。选题文字表述科学、严谨、规范。以下是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优秀成果,是各类教师进行课题申报、开展课题研究、撰写研究报告的参考模板和范例。 教师知识共享影响因素与支持系统研究 东北师范大学石艳主持完成了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青年课题“教师知识共享影响因素与支持系统研究”(课题批准号:BAA150015)。课题组主要成员:崔宇赵钱森董虹伶韩蕊张新亮王凡一。 教师知识共享对教师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其不仅能整合教师的专业知识,提高教师的专业成长,还能促进学校教师集体智慧的形成,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自我更新和发展的新动力。因此,探究教师知识共享的影响因素并建构其形成机制,进一步提高教师知识共享的意愿与效果,对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一、内容与方法 (一)内容 课题回顾了从知识经济到知识社会的发展趋势,认为知识愈发成为个人和组织在社会竞争中的决胜关键,知识管理也因此兴起与深化;强调知识共享作为知识管理的核心环节,要引入教师发展与学校变革中;并提出教师在学校组织中进行知识共享,是教师发展的新趋势,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新动力。课题首先对教师知识共享的内涵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将教师知识共享界定为教师知识的获得、交换、内化和重构的过程中形成的以知识为基础的社会关系,并能够在知识共享过程中促进教师自我的专业发展和学校组织文化的更新。学校中的知识共享,不仅仅是交换过程中给予和获取知识的行为,同时也是通过吸收者学习并促使其行为改变的过程。学校组织内的教师知识共享是一个过程链条,焦点行为是知识的交换与转移,并主动参与学校组织知识的构建。而在这一过程中,作为知识的拥有者和知识需求者的教师在专业发展的共同关注下,通过各种交换形式和传播途径,与其他教师进行知识共同分享,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从本质上而言,教师知识共享网络是一种社会参与网络,教师的知识共享行为是网络中的社会行动。教师知识的“嵌入性”特点、知识共享的阶段性特征、以抽象性信任为基础的网络的关系性维度以及以教师社会行动为网络的结构性维度共同构成了教师共享网

2020年知识共享许可协议(署名by)

知识共享许可协议(署名/by) 政府示范文本 要点 “知识共享”(Creative Commons)组织提供的协议文本。本文本为署名模式。 协议文本 署名3.0中国大陆 本作品(定义如下)的提供是以适用“知识共享公共许可协议”(简称“CCPL”或“许可”)为前提的。本作品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以及其他可适用法律的保护。对本作品的使用不得超越本许可协议授权的范围。 如您行使本许可授予的使用本作品的权利,就表明您接受并同意遵守本许可协议的所有条款。鉴于本许可为合同,在您接受这些条款和规定的前提下,许可人授予您本许可所包括的权利。 第一条定义 1.本作品:指根据本许可协议提供的以任何方式和形式(包括以数字形式)表达之文 学、艺术和科学领域的作品,例如:书籍、手册等文字作品;讲课、演讲、讲道及其他同类性质的作品;戏剧或音乐戏剧作品;曲艺作品;舞蹈作品及哑剧作品;配词或不配词的音乐作品;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素描、绘画、书法、建筑、雕塑、雕刻或版画等作品;摄影作品以及以类似摄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杂技艺术作品;实用艺术作品;与地理、地形、建筑或科学有关的插图、地图、设计图、草图及立体的造型作品;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文学艺术作品。为本许可协议之目的,本协议有关“本作品”的规定适用于表演、录音制品及广播电视节目。 2.原始作者:就文学或艺术作品而言,指创作本作品的自然人或依法视为本作品作者 的法人或其他组织。为本许可之目的,下述情形下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适用本许可有关“原始作者”的规定:(1)就表演而言,指演员、歌唱家、音乐家、舞蹈家和其他表演、演唱、演说、朗诵、演奏、表现或者以其它方式表演文学、艺术作品或民间文学艺术的人员;(2)就录音制品而言,指首次将表演的声音或其他声音录制下来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3)就广播电视节目而言,指传播广播电视节目的组织;(4)作者身份不明的,指行使作品著作权(除署名权外)的作品原件所有人(比如出版社)。

知识共享许可协议(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by-nc-sa)

知识共享许可协议(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 式共享 /by-nc-sa) 政府示范文本 要点 知识共享"(Creative Commo ns )组织提供的协议文本。本文本为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模式。 协议文本 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3.0中国大陆 本作品(定义如下)的提供是以适用知识共享公共许可协议”(简称“CCP或许可”)为 前提的。本作品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以及其他可适用法律的保护。对本作品的使用不得超越本许可协议授权的范围。 如您行使本许可授予的使用本作品的权利,就表明您接受并同意遵守本许可协议的所有条 款。鉴于本许可为合同,在您接受这些条款和规定的前提下,许可人授予您本许可所包括的 权利。 第一条定义 1.本作品:指根据本许可协议提供的以任何方式和形式(包括以数字形式)表达之文 学、艺术和科学领域的作品,例如:书籍、手册等文字作品;讲课、演讲、讲道及其他同类性质的作品;戏剧或音乐戏剧作品;曲艺作品;舞蹈作品及哑剧作品;配词或不配词的音乐作品;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素描、绘画、书法、建筑、雕塑、雕刻或版画等作品;摄影作品以及以类似摄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杂技艺术作品;实用艺术作品;与地理、地形、建筑或科学有关的插图、地图、设计图、草图及立体的造型作品;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文学艺术作品。为本许可协议之目的,本协议有关本作品”的规定适用于表演、录音制品及 广播电视节目。 2.原始作者:就文学或艺术作品而言,指创作本作品的自然人或依法视为本作品作者 的法人或其他组织。为本许可之目的,下述情形下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适用本许可有关原始作者"的规定:(1)就表演而言,指演员、歌唱家、音乐家、舞蹈家和其他表演、演

教师资格证学科知识大纲

《思想政治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一、考试目标 1.思想政治学科知识与能力。掌握思想政治学科的基础知识,具有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综合运用思想政治学科知识的能力。 2.思想政治课程理论知识与能力。了解思想政治课程理论的基本知识,明确思想政治课程的性质和特点,把握思想政治课程的基本理念和目标;理解《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规定的课程内容目标、提示与建议,领会其蕴涵的课程设计思想与方法,具有思想政治课程设计与实施能力。 3.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与能力。掌握思想政治教学基本理论知识;理解《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规定的教学建议,领会其蕴涵的教学设计与实施理念,具有思想政治教学设计与实施的能力。 4.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评价理论知识与能力。掌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评价的基本理论知识;理解《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规定的评价建议,把握其教育教学评价的基本要求与标准,具有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评价的基本能力。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高中思想政治教师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内容主要包括:思想政治学科知识与能力、课程理论知识与能力、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与能力和教育教学评价理论知识与能力。 (一)学科知识 1.掌握与高中思想政治必修课程密切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科基础知识,包括经济学、政治学、哲学、文化学、法学、伦理学等课程的主要内容。 2.运用学科知识和思想政治课程理念解读、分析、评价思想政治教材,解决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相关问题。 3.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与方法以及有关学科知识观察、分析和说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现象和社会生活的相关热点问题,具有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理论知识 1.了解思想政治课程理论的基本知识,明确思想政治课程的性质、特点和功能,掌握思想政治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及其课程设计思想。 2.掌握《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所规定的课程内容、课程形态、课程结构以及课程实施要求。 3.了解《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各模块目标定位和教材的基本内容、体例结构及其呈现方式,能够正确地解读和处理教材。 4.运用思想政治课程理论知识和《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蕴

大数据下的资源整合和知识共享(下)2020考试答案

大数据下的资源整合和知识共享(下) 1.本讲提到,机器学习是一类从数据中自动分析获得规律,并且利用规律对未知数据进行预测的()。(10.0分) A.模式 B.工具 C.算法 D.导向 我的答案:C√答对 2.本讲提到,在解决全城的汽车油耗与尾气排放实时监控问题时,可用的数据不包括()。(10.0分) A.出租汽车GPS轨迹数据 B.其他地区油耗数据 C.路网数据 D.POI数据 我的答案:B√答对 3.大数据的(),是大数据技术的核心,也是人工智能的核心。(10.0分) A.数据获取与储存 B.数据挖掘与机器学习 C.数据交互与可视化

D.数据管理运作 我的答案:B√答对 4.本讲提到,在大数据与智能超市的应用过程中,要对消费者的行为进行分析,目标是探索消费者购物行为,实现对超市的()以及商品货架摆放。(10.0分) A.收支分析 B.科学布局 C.消费统计 D.流量统计 我的答案:B√答对 1.本讲提到,城市空气质量的监控,尚存在()的问题。(10.0分)) A.城市设施不够完备 B.监控力度不强 C.空气质量随着时空变迁非线性变化 D.受天气、交通、建筑等因素影响 E.公民环保意识不强 我的答案:CD√答对 2.本讲提到,可视化是利用计算机图形学以及图像处理技术,将数据转换成图像,显示在电脑的显示器上,它可分为()。(10.0分)) A.信息可视化 B.技术可视化

C.科学可视化 D.属性可视化 E.以上选择都不正确 我的答案:AC√答对 1.情感分析是分析一句话是主观的描述还是客观描述,不用分辨其是积极情绪还是消极情绪。(10.0分) 我的答案:错误√答对 2.数据爆炸对数据存储的处理效能提出了挑战,因此要构建数据中心,即构建成千上万台的Hadoop集群环境。(10.0分) 我的答案:正确√答对 3.Pig是一个基于Hadoop的大规模数据分析平台,它为复杂的海量数据并行计算提供了一个简单的操作和编程接口。(10.0分) 我的答案:正确√答对 4.社交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存在差别,传统媒体是one to one,而社交媒体是one to many。(10.0分) 我的答案:错误√答对

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划分

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划 分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划分 1966年国际劳工组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明确指出,“应把教育工作视为专门的职业,这种职业要求教师经过严格的、持续的学习,获得并保持专门的知识和特别的技术”。1993年,我国政府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也明确提出,“教师职业是一个专业”,并于1995年开始实行教师资格证制度。随着教师专业化的确立,教师专业发展问题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但我国针对教师专业发展问题的研究还相对薄弱,特别是教师专业发展各阶段知识转型的任务还没有引起研究者的重视,因此,我们有必要加强相关研究。 一、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内涵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专业发展问题已成为国外教师教育研究的热点课题。其研究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师实际经历的专业发展的变化过程,侧重研究教师专业发展体现在哪些方面、发展要经历哪些阶段、发展是否有关键期等;二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方式,研究在教师专业发展有关观念的指导下,给教师提供哪些外在环境和条件,才能更好地帮助教师顺利地走过专业发展所必须经历的诸阶段。 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过程。教师的专业发展,就其途径和方式而言,包括两个大的方面:一是外在的因素,即根据社会进步和教育发展对教师角色与形象的要求和期望,由政府或有关机构对教师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培训;二是内在的因素,指教师的自我完善,它源于教师自我角色的愿望、个人需要以及教育教学实践和个人的精神追求。教师专业发展更多的是从个人发展的角度强调对自己职业发展目标做出设想,通过学习、进修和对实践的反思、改进等来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纵上所述,我们可以把教师专业发展定义为: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个体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情意、专业自主、专业价值观、专业发展意识等方面由低到高、逐渐符合教师专业人员标准的过程。 二、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划分 国外持行为习得观点的学者把教师专业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即新手阶段、中间阶段和最后阶段。这种划分显得过于简单,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质和量方面的变化都没有表达清楚。而以德耶弗斯(Dreyfus)为代表的另外一些学者,通过对专家型教师和新手型教师的比较研究,将教师的专业发展划分为五个阶段,即新手阶段、优秀新手阶段、胜任阶段和熟练阶段和专家阶段。有研究表明,教师至少在积累了十年的教学经验,在教室里讲述1万小时的课,在此之前至少当过15万小时的学生之后才有可能发展到专家水平阶段,每位专家水平的教师都有长时间的教学实践和十分丰富的教学经验。 国内学者也以分阶段的方式对教师的发展问题作过研究,他们认为,教师的发展要经历适应阶段、定型阶段、突破阶段和成熟阶段。但这种划分明显缺乏清晰的界定,人们很难从各阶段的称谓上理解和把握每个阶段的发展任务与各个阶段的本质属性,因此,这种划分并没有得到广泛的认同。综合上述观点,特别是借鉴德耶弗斯的研究,结合自己从事教师培训工作的实践及开展的研究,我认为,把教师专业发展分为新手阶段、胜任阶段、成熟阶段和专家阶段这四个阶段,比较符合我国教师专业发展的实际。目前,我处于成熟阶段。 三、教师专业发展各阶段的知识转型 教师专业发展经历的阶段不同,所要完成的知识转型任务也不相同,从而表现出仅属于自己发展阶段的本质特征。 1、新手阶段:实现理论知识的物质存在形式向心理存在形式转化 我们把德耶弗斯划分的新手阶段和优秀新手阶段统称为新手阶段,是指毕业三年以内的教师。根据笔者的调查和培训实践,新手阶段的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他们在把握教学进度、突破重点难点、教学方法、导入新课、师生关系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知识缺陷。因此,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来看,新手阶段的教师必须把理论知识的获得放在重要的位置。这里

以知识共享的视角谈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策略

以知识共享的视角谈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策略 摘要:知识共享是教师学习共同体形成的重要基础。实践中,教师的知识共享受知识本身特性、教师主体愿望、学校管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知识共享视角下教师学习共同体构建的主要策略是:引导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营造合作共享的教师学习文化、建立有效的教师学习交流机制、搭建一体化的教师学习网络平台。 关键词:教师;学习共同体;知识共享 随着共同体理论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以及教师学习研究的兴起,教师专业发展的理念与路径发生了转变。教师专业发展的理念已经从追求教师个人的自我发展转向了重视教师团队的共同发展,从注重个人的努力转为了依靠团队的合作;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已经从关注教师个人学习转变为重视教师团队学习,从被动地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地交互建构学习。教师学习共同体契合了教师专业发展范式的转变,被视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载体。教师学习共同体能否真正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关键要看学习共同体内部的知识共享程度。可见,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必须以促进教师知识共享为前提。 一、知识共享:教师学习共同体形成的重要基础 美国学者布莱克曼(Blackman.C.A.)指出,”教师专业发展在本质上乃是同事间不断经由意见交换、感受分享、观念刺激、沟通讨论等来完成的”。教师通过交流沟通、分享知识和经验,提高了专业素质,实现了专业发展。换句话说,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就是相互学习、共享知识的过程。教师的团队学习效果如何,取决于教师之间知识共享的程度。作为教师团队学习的有效组织形式,教师学习共同体可以为教师共享知识提供良好的平台和环境。 1 教师学习共同体与教师知识共享的内涵 学习共同体是学习者在共同信念和愿景的引领下,在合作共享的学习文化影响下,通过沟通、交流、分享、反思等学习活动,运用各种学习工具,共同建构知识、完成学习任务、实现共同发展的一种学习组织形式。教师学习共同体是教师基于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这一共同目标而自愿组成的非正式学习团体。成员通过交流协作、共享资源、反思探究等学习活动来建构知识,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最终实现成员的专业发展。知识共享是知识拥有者与他人分享知识,使知识从个体拥有向群体拥有转变的过程,也是指组织中的个体通过相互学习、交流,将个人知识传播到组织的层面,同其他成员分享,并通过知识创新实现知识增值的过程。对于教师而言,“教师知识共享系指教师彼此分享各自所具备的知识并进一步利用分享的知识提升自身的问题解决能力与专业素养的活动。对教师管理而言,其意义在于促进教师知识社群的发展,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与形象”。

4教师学科知识体系构建

会宁县中小学教师学科知识体系构建要求及评价标准 一、学科知识体系建构要求 (一)学校要有对学科知识体系建构的指导性意见,并有制度、有计划、有落实、有成果; (二)教师要具有学科知识的整体构建意识,不断提高知识系统的建构能力; (三)教师要熟悉并建立本学科、本学段的整体知识体系; (四)学校要切实有效地实施“青蓝工程”,采取结对的方式,尽快促使年轻教师完成学科知识体系的调整建构; (五)学科教师要有体现学科“体、面、线、点”,从宏观到微观的整体知识结构,最好通过知识树、知识导图或思维导图等形式呈现出来; (六)教师要培养学生课堂进行学案整理、学科知识自我建构的习惯和能力,并有具体落实。 二学科目标体系构建要求 (一)教师要研读所任学科的学段课程标准,明确分年级的具体要求; (二)有效地制定学年目标、学期目标、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 (三)课时目标要具体、明确、可观察、可测量; (四)学习目标要立足学情,面向考情、突出能力、注重“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基本活动经验)、分层设计,

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面向个体学生; (五)采取纸笔测试、自评、生生互评、教师评价等不同评价形式,对学生进行阶段性的达标测评,重点体现过程性评价和指导,以促进每位学生的发展。 三、学科知识结构的课堂运用要求 (一)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宏观、中观或微观的不同角度对课堂学科知识进行自我建构: 宏观上指立足于学科各大模块,从整体上把握学科思想体系,建构全书结构体系。(这种情况较适合高年级学生的综合复习。)中观上指以概念群、原理群为基础,在更高层面上寻求知识板块间的脉络线索,实现内优外联、纵向提升、横向拓展。 微观上指依托概念群或定理、公式,寻找知识点之间的纵向与横向联系,结成一个上下联通、左右衔接的知识网络。 (二)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课堂自绘知识树、知识导图或思维导图等形式养成自主构建学科知识体系的习惯。 (三)教师在导学案中要设计专门的学习模块,引导学生进行整理学案、知识建构。 四、学科知识结构的评价标准 教师构建适合新课程要求的学科知识结构,是实施新课程的基本保障。 (一)要体现整体性。要具有层次清楚、结构合理。内容完整的学科本体性知识结构体系。通过知识结构导图或者知识树等直观的表现手

大数据下的资源整合和知识共享下(2020)

大数据下的资源整合和知识共享(下)(2020) 卷1 1.大数据的(),是大数据技术的核心,也是人工智能的核心。(10.0分) A.数据获取与储存 B.数据挖掘与机器学习 C.数据交互与可视化 D.数据管理运作 2.本讲提到,在解决全城的汽车油耗与尾气排放实时监控问题时,可用的数据不包括()。(10.0分) A.出租汽车GPS轨迹数据 B.其他地区油耗数据 C.路网数据 D.POI数据 3.本讲提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深,大数据给我们带来了巨大挑战,可以通过(),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10.0分) A.智慧城市 B.智能社会 C.加强法治 D.优化管理 4.本讲提到,Hive是基于Hadoop的一个(),它可以将结构化的数据文件映射为一张数据库表,并提供完整的SQL查询功能。(10.0分)

A.储存工具 B.数据优化工具 C.数据仓库工具 D.数据查询工具 1.本讲提到,城市空气质量的监控,尚存在()的问题。(10.0分)) A.城市设施不够完备 B.监控力度不强 C.空气质量随着时空变迁非线性变化 D.受天气、交通、建筑等因素影响 E.公民环保意识不强 2.本讲提到,MapReduce是一种编程模型,用于大规模数据集的并行运算,它可以分为()几个阶段。(10.0分)) A.master B.Map C.Reduce D.worker E.figure 1.HBase可以为Hadoop提供类似于BigTable规模的服务,因此它不能容错地存储海量稀疏数据。(10.0分)

2.情感分析是分析一句话是主观的描述还是客观描述,不用分辨其是积极情绪还是消极情绪。(10.0分) 3.用户行为信息是用户在网站上发生的所有行为,基于用户的行为,能够推理出用户真实的年龄和性别。(10.0分) 4.Pig是一个基于Hadoop的大规模数据分析平台,它为复杂的海量数据并行计算提供了一个简单的操作和编程接口。(10.0分) 卷2 1.本讲提到,在解决全城的汽车油耗与尾气排放实时监控问题时,可用的数据不包括()。(10.0分) A.出租汽车GPS轨迹数据 B.其他地区油耗数据 C.路网数据 D.POI数据 2.本讲提到,Hive是基于Hadoop的一个(),它可以将结构化的数据文件映射为一张数据库表,并提供完整的SQL查询功能。(10.0分) A.储存工具 B.数据优化工具 C.数据仓库工具 D.数据查询工具

《教师专业发展》知识点总结

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赵昌木编著版 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绪论 1.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意识,不断接受新知识、提高专业能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通过不断的反思、探究,建构新知识,增长专业技能,培养专业情意,拥有专业自助,具备专业发展意识,从而达致专业成熟的境界。 2.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专业化的关系 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个体由非专业人员转变为专业人员的过程,由新手教师转变为专辑型教师的过程,强调立足于教师内在专业特性的提升以及职业专门化规范和意识的养成与完善。 教师专业化:是对教师队伍整体而言,是指教师职业不断成熟,逐渐获得鲜明的专业标准,并获得相应的专业地位的过程。 *1966年,国际劳工组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首次以官方文件形式明示教师专业化。 3、(人们一般把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行为和学习学业成绩之间的主观判断称为教师的教学效能感。) 班杜拉最早提出“自我效能”的概念。教师行为的成败经验、替代性经验、他人的评价和劝说及自我规劝、情绪和生理状态,这些信息常常综合对自我效能的形成产生影响。 第二章教师与社会 1.教师的社会地位从经济收入看,中小学教师位于社会阶层的中下层;其职业声望位于社会阶层的中上层 2.教师在社会和学生发展中的作用: 1)教师以社会赋予的合法权力分配文化资本 2)教师以学校教育代理人身份促进学生社会化 3)教师以权威者角色引领学生职业取向 4)教师以引导者身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文化资本:由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首先提出,泛指任何与文化及文化活动有关的有形及无形资产,比如词语能力、一般的文化意识、审美偏好、关于教育体系的信息以及教育文凭等。 4.学生社会化:意味着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把处于支配地位的文化价值、社会规范和信念体系内化到学生的人格形成之中,向学生提供为准备承担社会角色所必需的知识和能力,使学生个体能够适应并融入社会。 第三章教师专业发展的取向(4个方面)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