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平泉县精准扶贫项目

平泉县精准扶贫项目

平泉县精准扶贫项目
平泉县精准扶贫项目

平泉县精准扶贫项目

【篇一:如何将出口农食产品安全示范区建设服务于民

族地区脱贫工作】

如何将出口农食产品安全示范区建设服务

于民族地区脱贫工作

陈向阳

内容摘要:自2009年起,质检总局在全国大力推行示范区建设,

并确立了第一批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承德平泉县就是其中之一。示范区建设的核心是从食品农产

品安全大环境的宏观管理入手,在出口较为集中的地区,引入国际

先进的管理理念,按照国际标准组织生产,倡导“地方政府主导、监

管部门参与、生产企业落实、全社会监督”,对一个地区的食品农产

品生产环境,特别是农业化学投入品使用环境进行区域性综合治理,从而建立以区域化管理为核心、覆盖从种植和养殖源头到餐桌全过程、符合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要求的质量安全示范区,并以示范区建

设引领食品安全管理,保障整个行政区域的出口食品安全。近几年

来承德地区出口示范区建设效果进一步显现,呈现对特色产品的强

劲拉动力,对地方经济发展、特别是对农业林果产业发展的强大促

进力。承德检验检疫局希望通过此次政策研究,探索将质量安全效

益转变为经济效益与环保效益的方法,结合承德民族及民族地区实际,探索总结出一条将出口示范区建设成为民族地区脱贫示范区的

新路子,并继续推动辖区出口示范区建设,协力地方相关部门,赢

得承德民族地区脱贫攻坚战。关键词:出口示范区民族地区脱贫

引言:

据2015年国家统计局对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6万户农村居民家庭的抽样调查,民族八省区农村贫困人口占全国的比重为

比上年略有增加,民族八省区减贫速度慢于全国。民族八省区农村

贫困人口占乡村人口的比重高于全国平均值6.4个百分点???,并且

数民族地区由于历史和自然地理原因,困难群众多、群众困难多,

贫困程度深、脱贫任务重。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将扶贫开发工

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出台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政策措施,加大

力度,加快速度,加紧进度,齐心协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坚持以人

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

大发展理念,进一步提高扶贫攻坚工作精准度,按照习总书记关于“全面实现小康,少数民族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的要求,根据少数民族群众不同的致贫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切实提

高扶贫实效,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而示范区建设是国家

质检总局贯彻中央发展现代农业要求,顺应国内外农产品贸易发展

趋势,推出的一项重要举措。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形势下,示

范区建设业已成为推动农村发展、力促农民增收的有力抓手,加快

示范区建设对于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产品增质、外贸出口

增长意义重大???。如何将示范区建设与国家脱贫战略有机结合,特

别是如何将示范区建设服务于民族地区脱贫攻坚战,是承德这个少

数民族人口和自治地方比重位居全国地州市前列的地区绕不开的课题。

一、承德民族地区贫困的主要原因

(一)一是思想观念比较落后。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部分民族地

区群众在思想意识、价值观上仍处于一种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状

态中,小富即安,得过且过。在体现价值观念的道德、伦理、义利、贫富、得失等方面,仍带有浓重的封建色彩和小农意识,且根深蒂

???。其表现为:农业基础条件差,农业管理仍存在粗放经营、广种

薄收、靠天吃饭的现象;不能积极挖掘自身潜能,不因地制宜改造

农田,而是老守田园,得过且过;不积极寻找发展经济的有效途径,而是怕字当头,投入怕赔本,外出打工怕不给钱,没有发展的意识

和冲动,存在等、靠、要的思想;有些人在十分困难的经济条件下

还热衷于吃喝玩耍,婚丧嫁娶讲排场、摆阔气;二是低层文化心理

突出,有些少数民族群众的思想意识仍停留在几十年前的思维模式上,难于接受新事物和新的社会文明。如对科学种养殖等现代生产

经营技术心存疑虑,很容易满足于现状,缺乏发展斗志,甘愿过清

贫生活。一部分人还存在坐享其成、得过且过的懒惰思想,在某种

程度上淡化了奋发图强、穷则思变的意志和能力

(二)地理环境条件制约着现代化农业的快速发展。承德辖区地貌

是八山一水一分田,除丰宁坝上外,其他县区连片土地极少,农业

生产基本是靠山吃山状态,规模化、集约化生产难度较大。现代物

流业的发展缓慢,农业产出难以变现,农业发展水平受到地理环境

条件的严重制约。

(三)农业生产基础条件薄弱。一是生产方式较为粗放。在生产经

营模式上,分散型、一家一户生产经营的情况普遍存在。即使是农

业园区建设,多数也只是做到了集中生产管理,但园区的标准化水

平偏低,规范化和精细化管理程度不够等问题,导致生产成功率、

产品产量波动幅度大,产品质量不稳定。二是基础设施条件较差。

基地生产机械设备、设施以及生产各个环节的器具器械等基础设施

虽然较以

前有明显改进,但与标准化、机械化和现代化的生产要求相比,还

存在较大差距。

(四)缺少支柱性的特色产业。民族地区存在一些天然的、人文的

产业基础,具有比较明显的特色优势,但由于缺少信息、资金和人

才的支撑,不能把特色优势转化为产业支撑,不能很好的把特色产

品传话为特色产业,无法形成特色产业带动就业和农民增收的格局。资源优势转化不成竞争优势。市场驱动在民族地区、特别是偏远民

族地区得不到落实,严重滞碍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二,示范区对于民族地区脱贫工作的支撑

(一)示范区建设业已成为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发展、力促农业增效

的重要举措。示范区建设是打造产业特色化、生产标准化、技术集

成化、作业机械化、经营规模化、服务社会化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

重要实践。实践证明,通过示范区建设,能够有效带动农业发展模

式创新,提升农业生产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水平,有

效带动和促进农业增效。

(二)示范区建设是推动农村发展、力促农民增收的有力抓手。通

过示范区建设,能够推动农业产业化分工分业,促进农民转移就业,提高工资性收入;能够加快培育和发展高效农业及相关产业,有效

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以平泉县为例,2015年平泉县食用菌出口,

就能促进农民人均增收3400元,占农民纯收入的比重达到43%以上。(三)示范区建设是培育产品特色,创建质量名牌的重要手段。示

范区内企业通过政府引导,龙头企业带动,不断向集约化、规模化

和标准化发展,提升区内企业的品牌意识,助力品牌创建活动,品

牌是质量的凝结,是诚信的寄托,是特色的表述,是市场的风景?5?。

以平泉食用菌示范区为例,培育出了“森源”、“菇芳源”、“瀑合源”

等多个国际国内知名品牌和著名商标,提升了平泉食用菌特色产业

的知名度。

(四)示范区建设是促进“检政”合作的重要手段,是凝聚各方力量

脱贫的重要平台。创建示范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要在地

方政府主导下,且需要相关相关部门、行业、企业及全社会的广泛

认同和参与。“检政合作”立足产业发展实际,整合资源,在政策、

资金、人员、技术等方面为示范区建设提供全面支持和保障,确保

示范区建设有序开展???。“检政合作平台”也成了脱贫攻坚的重要平台,在全方位、全过程的超前帮扶上,对示范区内脱贫攻坚战起到

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三,承德示范区建设促进民族地区脱贫工作呈现的特点

按照中央及河北省脱贫攻坚战略部署,承德辖区平泉县出口食用菌

安全示范区和兴隆县出口板栗安全示范区,充分发挥示范区的带动

作用,积极吸纳辖区少数民族贫困群众入驻园区发展产业,加快脱

贫致富步伐。示范区内积极探索“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经营

创新机制,实现精准扶贫。示范区产业扶贫呈现六大特点:

(一)招商引资与项目推进为示范区内产业脱贫提供了良好的支撑。示范区创建以来,地方政府以示范区创建及创建成功为契机,多方

聚力,深挖产业特点,搭建产业发展配套服务设施,出台细化政策

优惠措施,简化行政审批和办事流程,强化责任追究,以产业为依

托的招商引资势头发展迅猛,以平泉县为例,从2012年至2015年,依

【篇二:光伏扶贫要点解析【2015.3.9】】

1.光伏扶贫要点解析

2.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与国务院扶贫办在北京签署《政策性金融扶贫

合作协议》。

协议签署后,根据国务院扶贫办的规划和安排,农发行主要围绕以

下4个方面加大金融扶贫支持力度:一是易地扶贫搬迁,为全国建

档立卡贫困人口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提供政策性信贷支持,包括易地

扶贫搬迁安置房建设(或购买)以及与易地扶贫搬迁直接相关的配

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二是光伏扶贫,重点支持具备

发展光伏产业良好条件的贫困县利用贫困地区荒山荒坡建设的县级

地面光伏电站,以及这些县中具备发展光伏发电条件的村级小型电

站建设等;三是旅游扶贫,重点支持全国1000个旅游扶贫景区及其

周边的旅游扶贫重点村,带动景区周边贫困村、贫困户脱贫致富;

四是贫困地区基础设施,重点支持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环境设

施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配套便民商业设施建设以及新型城镇化建设等。

3.

4.8月23日,安徽省金寨县人民政府印发《金寨县2015年度扶贫开发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试行)》(下称《考核办法》)文件。记者注意到,此次考核办法明确了两项一票否决:对项目资金管理中有违规违纪现象的,按有关政策法

规追究责任,在年度扶贫开发考核评优中实行一票否决。对2015年6月30日前没完成光伏扶贫安装任务的,在年度扶贫开发考核中也实行一票否决。

“金寨县明确了两项一票否决,对于项目资金管理和安装时间等作了严格规定,有助于推动光伏扶贫工作扎实落地。作为全国光伏扶贫的试点标杆地区,今后将有更多地区对于光伏扶贫相关项目作出更加细化的规定,以确保项目真正落地。”一位参与光伏扶贫项目的业内人士告诉本报记者。

从示范到推广更注重社会效益

据了解,安徽省合肥市是全国最早探索光伏扶贫模式的城市,起始于2013年。在学习合肥模式后,金寨县于2014年在全县进行了推行。

2014年11月,国家能源局、国务院扶贫办发布《关于组织开展光伏扶贫工程试点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决定自2015年在全国六省市实施光伏扶贫试点工作。试点目标是利用6年时间,开展光伏发电产业扶贫工程。一是实施分布式光伏扶贫,支持片区县和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为已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安装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增加贫困人口基本生活收入;二是片区县和贫困县因地制宜开展光伏农业扶贫,利用贫困地区荒山荒坡、农业大棚或设施农业等建设光伏电站,促进贫困人口直接增加收入。

“从局地示范到在较大范围内试点,意味着此项发轫于安徽的扶贫项目具有普遍推广的价值,全面推广的可行性得到认同。”上述业内人士说。

“光伏扶贫是精准扶贫项目之一,它将光伏应用和精准扶贫结合起来,更重要的是社会效益。”合肥市扶贫办主任肖波表示,变“漫灌”为“滴灌”,光伏扶贫是最符合精准扶贫要求的扶贫举措。

“光伏发电项目充分利用了贫困地区太阳能资源丰富的优势,通过开发太阳能资源,连续25年可产生稳定的收益,实现了扶贫开发和

新能源利用、节能减排相结合,既推动了扶贫开发工作深入开展,

又加快了节能减排型城市的建设步伐。”肖波补充说。

因地制宜多地初见成效

目前来看,虽然光伏扶贫在全国的试点工作开始不久,但效果在各

地已经显现。

除了领先一步的安徽省,作为国家光伏扶贫工作首批试点省份之一,自去年10月以来,山西省选取临汾、大同两市的汾西、大宁、吉县、天镇、浑源5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作为试点,每个县确定10

个建档立卡贫困村,率先启动光伏电站试点工作。截至目前,该省

50个试点村100千瓦光伏电站建设已全部启动,其中10个村已经

建成、5个村已并网发电。

对于推进光伏扶贫工程的资金难题,山西省规定,企业地面集中电

站以企业投资为主,村级分布式光伏扶贫电站以财政扶持和村集体

自筹为主。

为确保光伏扶贫试点项目发挥带动贫困村和贫困群众增加收入的示

范作用,山西省扶贫办明确村庄100千瓦电站产权归村集体所有,

电站收益全部归村集体支配。

山西省扶贫办主任王立伟说,以贫困村为单位建设光伏电站,所产

生的收益成为村集体的“资金源泉”,使村集体能够组织投资开发更

多项目,而且长久受益。

除了山西,环绕京津两市的河北省,由于有着燕山-太行山和黑龙港

流域两大连片特困地区,形成了着名的“环首都贫困带”。为此,河

北省强力实施扶贫攻坚,光伏扶贫项目效果同样显着。

记者从河北省发改委了解到,河北选择了平山县、曲阳县、巨鹿县、临城县、赤城县、平泉县等6个县作为首批试点县,帮扶对象为全

家均无劳动能力的建档贫困户。河北规划利用3年时间(2015-2017),通过光伏扶贫逐步实现6个试点县所有光伏扶贫对象收益

达到每年3000元、持续20年。

河北省扶贫办政策法规处处长樊晓辰说,光伏扶贫由光伏企业和政

府共同实施,其中光伏企业可按照1:2.5的比例配套建设商业光伏

电站,并可优先安排年度建设规模指标,企业可拿商业光伏电站收

益弥补光伏扶贫支出。项目建设中,针对贫困户屋顶建设分布式光

伏扶贫项目,按照70%由政府出资(国家和省各半),其余30%由

企业贷款出资、国家给予5年贴息;对用于扶贫的光伏电站,河北

提出由企业出资20%,其余可贷款,国家和省给予贴息5年。

记者获悉,河北省这一扶贫模式对象明确、精准,机制先进、相关

企业积极性高,每县都有多家企业前来洽谈争取。

资金、屋顶、配套电力设施等成为障碍

一位进行项目调研的专家告诉记者,符合光伏扶贫条件的贫困户,

不少都是农村五保户、低保户,其房屋普遍老旧破损,个别贫困户

房屋看着都快倒塌了,根本无法安装光伏发电设备。

此外,无论是在村民屋顶建设分布式光伏设备,还是在符合光伏扶

贫条件乡镇建设小规模地面电站,都可能面临电力设施难以配套等

问题。

同时,大型山地电站也面临一些现实问题。由于复杂历史遗留原因,部分地块的现状和法律意义上的性质完全不符,基层政府工作人员

对此无能为力,项目难以顺利落地,大片山场只能长期荒废闲置。“推进光伏扶贫,一是需要国家相关部门充分调研、总结经验,鼓

励地方因地制宜在初始资金、设计安装、后期维护等多方面积极探索;二是需要完善顶层设计,解决土地、林业、电力等部门相关规

划或文件不统一等问题,实现有效衔接、配合顺畅,促进项目顺利

落地;三是调动金融机构对光伏发电的积极性,政府、金融机构、

企业多方有效衔接良性互动,降低农村光伏电站建设门槛,充分调

动群众积极性。”上述专家补充说,希望各地出台更加细化和执行力

更强的光伏扶贫项目考核管理办法,以保障政策落地、扶贫效益真

正体现

5.安徽界首市2015年光伏扶贫项目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实施光伏扶贫的指导

意见》(皖政办〔2015〕34号),按照阜阳市下达的光伏扶贫任务,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

【篇三:扶贫政策和制度分析】

中新网12月27日电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27日表示,由于重

点县扶持政策的含金量比较高,一些地方一旦当上贫困县,出现干

部群众普遍不愿意“摘帽”的情况,一些非扶贫重点县也想办法哭穷“戴帽”。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27日举行联组会议,就国务院关于农村扶贫开发工作情况的报告进行专题询问。

刘永富首先介绍了近年来的扶贫情况。1986年我国开始了有组织、

有计划、大规模地扶贫开发,国家成立了扶贫的领导机构,确定了

贫困标准,确定了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陆续出台了一些政策和

措施。包括国家设立了专项扶贫资金。27年期间,贫困县也进行了

三次调整。首先是86年国家确定了331个贫困县,当时叫国家贫困县。1994年,我国实施“八七贫困攻坚计划”,对贫困县作了第一次

调整,最后确定了592个贫困县,增加了261个。

到2001年,国家颁布了新世纪的第一个“十年扶贫纲要”,对贫困

县又做了第二次调整。贫困县的名称改为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总

数仍然是592个,没有变化。第三次调整是2011年,我国颁布实施新世纪的第二个“十年扶贫纲要”,对重点县进行第三次调整。全国

调出38个县,调进38个县,总数仍然是592个县。

对于委员提出的如何从“输血式扶贫”走向“造血式扶贫”、让“减贫摘帽”代替“哭穷戴帽”这一问题,刘永富指出,这些年来,随着经济社

会的发展和帮扶力度的加大,部分重点县特别是资源型重点县发展

得很快,一些经济指标已经高于或者是接近全国或本省的平均水平。但是由于重点县扶持政策的含金量比较高,有这么多好事,所以很

难退出。

刘永富说,客观地讲,在政策上缺乏退出的正激励效益。反过来说,在政策上实际是反向激励,留在里面的好处很多。因为确定扶持对

象的时候,主要是依据农民人均纯收入、县级财政收入、贫困人数

来确定的,不退出有好处,退出没有好处。所以一旦当上贫困县,

群众不愿意退,干部也不愿意退。就出现了干部群众普遍不愿意“摘帽”的情况,一些非重点县也想办法哭穷“戴帽”。刘永富指出,除了

好处以外,更重要的是政绩观和考核体系的问题。在考核办法中,

基本是以gdp论英雄,扶贫工作基本没有进入考核体系,做不好没

坏处,好处是可以保留。所以现在客观存在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

虽然一些县的经济指标上去了,但是老百姓得到的好处不明显。一

些县虽然很穷,但是县城建得很漂亮,资源主要集中在县城,大街

很宽敞、房子很漂亮,县里的中学建得很好,父母去陪读,把县城

的房价拉高了,医院建得很好,农民看病至少要到县城去,但是一

出县城就比较糟糕了。

刘永富介绍道,针对以上问题,经党中央、国务院研究,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12月18日印发了《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

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从三个方面提出要进行改革。

一是改进贫困县的考核机制,由主要考核gdp向主要考核扶贫工作

成效转变,对限制开发区和生态脆弱的贫困县取消gdp的考核,把

提高贫困人口的生活水平和减少贫困人口的数量作为主要标准,引导贫困地区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把工作重点放在扶贫开发上。二是建立精准扶贫的工作机制,瞄准扶贫对象。这个对象必须是贫困户而不是贫困县,甚至不是贫困乡镇、贫困村,当然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要倾斜于县、乡、村,但是主要是让老百姓富起来的要瞄准家庭。贫困工作的重心下沉到村、到户,精准识别“扶真贫”、精准帮扶“真扶贫”,精准管理建机制。特别是要

因地因人制宜,分户分类指导,帮助贫困对象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

三是开展调查研究,制定重点县退出的正向激励措施。四是开展试点,探索重点县的退出机制。

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名单

发布人:来源:本站原创浏览次数:72797 发布时间: 2012-03-19

打印本页字体:大中小

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名单

注:黑体字加粗为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范围内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四川精准扶贫减贫250万人

发布人:魏巍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浏览次数:25 发布时间:2015-01-29

4 打印本页 2 字体:大中小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对农业大省、人口大省四川而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无疑在农村。贫困人口多、贫困面积大、贫困程度深,是不得不面对的特殊省情。2012年底,全省农村贫困人口高达750万。

为了让贫困人口迈向富裕,近年来,四川逐渐探索出一条把水浇到“穷根”上的精准扶贫之路。仅两年时间,全省就减贫250万人。

找准“症结”拔“穷根”

“脸朝黄土,背朝天,日子根本没法过。”这是乐至县金顺镇金家沟村村民唐生良常挂在嘴边的话。老唐由于背部受伤,骨头钙化,每天只能夹着钢板生活。靠着3亩多地,一年只有600元的收入,是典型的贫困户。从2014年开始,由于精准扶贫的推进,老唐的日子开始发生变化。

“我这7分地的沙参,年收入最少在5000元左右。”27日傍晚,唐生良指着绿油油的一片沙参苗告诉记者。在村委副主任陈铁的定点

帮扶下,老唐不仅获得了部分启动资金,还学到了沙参种植技术,走上脱贫之路。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