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超声检查胆囊壁增厚的临床意义

超声检查胆囊壁增厚的临床意义

超声检查胆囊壁增厚的临床意义
超声检查胆囊壁增厚的临床意义

超声检查胆囊壁增厚的临床意义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检查胆囊壁增厚性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对550例超声检查胆囊壁增厚患者的临床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胆囊壁增厚是一种非特异性病理表现,主要见于胆囊炎、胆囊癌、急慢性肝炎、肝硬化、慢性心功能不全、慢性肾功能不全、低蛋白血症等,其中胆囊疾病占67.1%,非胆囊疾病占32.9%。结论:超声

显像对胆囊壁增厚的原因具有重要的临床鉴别诊断价值。

关键词超声检查胆囊壁增厚临床意义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gallbladder wall thickening by ultrasonography.methods:the clinical data of 550 patients with gall-bladder wall thickening assessed by ultrasonography was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results:gall-bladder wall thickening is a non-specificity pathology performance,most in cholecystitis,gallbladder carcinoma,acute or chronic hepatitis,chronic heart failure,chronic renal

failure,hypoproteinemia,and so on,among which gallbladder diseases is 67.1%.conclusion:there is important clinical differential diagnostic value of ultrasonograph in

gallbladder wall thickening.

key words ultrasonograph;gallbladder wall

胆囊结石患者胆囊壁厚度与胆囊收缩功能的关系研究

胆囊结石患者胆囊壁厚度与胆囊收缩功能的关系研究 发表时间:2012-11-26T10:22:48.013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25期供稿作者:南云广李向农 [导读] 随机选择行腹腔镜胆囊切除的胆囊息肉13人(A组),胆囊结石30人(B组),B超测量其厚度及胆囊收缩率。 南云广李向农(江苏省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肝胆外科 221000) 【摘要】目的探讨胆囊结石患者胆囊壁厚度与胆囊收缩功能间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行腹腔镜胆囊切除的胆囊息肉13人(A组),胆囊结石30人(B组),B超测量其厚度及胆囊收缩率。结果结石患者胆囊收缩率与胆囊壁厚度呈显著负相关,y=101.929-170.268x, r=-0.716,P=0.000.结论胆囊壁厚度可以反映胆囊收缩功能,胆囊壁越厚,胆囊收缩功能就越差。 【关键词】胆囊结石胆囊壁厚度胆囊收缩功能 【中图分类号】R65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25-0061-02 胆囊结石是常见病,在欧美地区的发病率为10%-15%[1]。国内胆囊结石的发病率统计为2.49%-20.1%[2-3]。随着保胆手术研究增加,胆囊结石形成原因受到重视,普遍认为,脂代谢紊乱与胆囊收缩功能异常在胆囊结石形成中起重要作用,对胆囊本身尤其是胆囊收缩功能异常在胆囊结石形成中起的重要作用的研究较多,但对胆囊壁厚度与胆囊收缩功能间的关系的研究较少。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照组(A组)的选择:2011年6月-2011年12月入院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的胆囊息肉(腺瘤性息肉和胆固醇性息肉)患者。结石组(B 组)的选择:2011年6月-2011年12月入院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的胆囊结石患者。要求:均未使用对胆囊收缩有影响的药物,无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低白蛋白血症;胃肠道病变及肾脏等疾病。胆囊结石未充满胆囊总体积的30%,近三月没有急性发作史,入院检查时没有结石嵌顿,没有胆囊萎缩,无胆管结石。 1.2 研究方法 1.2.1 检查前患者禁食禁水12小时,次日晨起禁烟,空腹常规检查肝、胆囊、肝内外胆管情况,确定无肝硬化、无胆囊颈部嵌顿、无胆道疾病及胆囊萎缩等情况,对符合要求的患者记录胆囊壁厚度及胆囊的长径(L)、宽径(W)、横径(H) ,及胆囊内息肉与结石的部位、形态,最大结石的径线、个数、回声强度、后方是否伴声影,是否随体位改变移动。根据Dodds公式V=0.52×L×W×H计算其空腹胆囊体积(FV)。给予脂餐(两个油煎鸡蛋)以诱发胆囊收缩,脂餐后分别于45分钟、60分钟、75分钟、90分钟在同样的体位和测点测量胆囊的三个径线并分别记录长径(Ln)、宽径(Wn) 、横径(Hn),分别计算其餐后45分钟、60分钟,75分钟,90分钟的餐后胆囊体积 (RVn=0.52×Ln×Wn×Hn),取餐后胆囊体积最小值(RV),计算胆囊收缩率(E=(FV-RV)/FV×100%。 1.2.2 按乙芳[4]的方法:将正常对照组收缩率平均值减去2个标准差为标准,把病例组分成胆囊收缩正常组(B1组)及胆囊收缩减弱组(B2组)。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用t检验、Pearson双变量线性相关分析和直线回归,以α=0.05作为检验水准。 2 结果 2.1 A组胆囊壁厚度0.11~0.21 cm,平均0.16±0.03cm;胆囊收缩率55.29%~88.60%,平均(69.89±10.00)%。 2.2 B组胆囊壁厚度0.22~0.44cm,平均0.30±0.06cm,与A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B组胆囊收缩率24.22%~79.67%,平均(49.83±14.84)%,与A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 按乙芳的方法将A组胆囊收缩率平均值E减去2个标准差(E-2SD=49.89%)为标准将B组分成胆囊收缩率正常组(B1组)13例(E>49.89%)及胆囊收缩减弱组(B2组)17例(E<49.89%)。 2.3 B1组胆囊壁厚度0.27±0.04cm,B2组胆囊壁厚度0.33± 0.06cm,A、B1、B2三组胆囊壁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B1组胆囊收缩率(64.22±8.79)%,B2组胆囊收缩率(38.82±6.63)%,B1组与B2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 2.4 B组胆囊收缩率与胆囊壁厚度二者呈显著负相关y=101.929-170.268x, r=-0.716,P=0.000。 3 讨论 肝脏每天分泌600-800ml胆汁,经胆囊浓缩后储存于胆囊内,进食后,胆囊收缩促使胆汁排至十二指肠,以助脂肪的消化和吸收,胆囊排出胆汁的能力反映了胆囊收缩功能,一般采用胆囊收缩率(胆囊排出的胆汁体积占胆囊体积的百分比)来表示胆囊收缩功能。胆囊收缩功能的检查方法有B超、核素显像、口服法胆囊造影及MRI检查等。B超检查属无创检查,安全、方便、费用低,可以重复检查,是理想的检测胆囊体积的及胆囊收缩功能的方法[5]。 胆囊息肉样病变可分为肿瘤性息肉(主要有腺瘤、腺瘤内癌和胆囊癌)和非肿瘤性息肉(主要有胆固醇性息肉、炎性息肉、腺肌瘤和腺瘤性增生)。本研究选择的均为胆囊腺瘤性息肉及胆固醇性息肉。胆固醇性息肉是一种非新生物病变,不是胆囊组织增生导致的息肉,而是胆固醇代谢的产物,其依附于胆囊壁向腔内凸起的乳头状或桑椹状强回声结节,它对胆囊壁无损害,对胆囊功能无影响[6]。曹月敏[7]等研究表明胆囊息肉样病变组和正常健康人对照组之间胆囊收缩率无显著性差异,可以作为对照组。 胆囊壁增厚有不规则局限型和规则均匀型两种。不规则局限型的胆囊壁增厚又称为胆囊隆起样病变, 如:胆囊腺瘤、胆囊癌及胆囊息肉等。规则均匀型胆囊壁增厚常于胆源性及非胆源性疾病,胆源性疾病即胆囊本身疾病[8-9],如胆囊结石与急、慢性胆囊炎。非胆源性疾病,如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低白蛋白血症;慢性心功能不全、慢性肾功能衰竭等[10-12] 。除外非胆源性疾病,胆囊壁的增厚是诊断胆囊炎性疾病的重要征象之一, 超声可以在术前精确测量胆囊壁的厚度[13]。 胆囊壁有三层,由内向外分别为粘膜层、肌层及外膜层,胆囊结石患者由于结石的刺激,往往合并慢性胆囊炎,由于炎症的存在,粘膜渐增厚,增生的粘膜可深入薄弱的肌层从而形成蜂窝状窦腔样间隙,即罗-阿氏窦。罗-阿氏窦是慢性胆囊炎形成的特征性改变。 Rahul Khanna等研究行胆囊切除的140例胆囊结石患者(80例有症状,60例无症状)的粘膜发现其中60例出现壁厚度的增加(他把胆囊壁厚度大于0.3cm看着是粘膜增厚),占42.5%,并且在有症状的患者中常见胆囊壁增厚与充血[14]。李巧新分析了160例慢性胆囊炎患者胆囊粘膜病理变化认为:胆囊壁的厚度与病程的长短有关。病程较长、反复发作的患者,胆囊壁一般较厚[15],而且质地相对较硬,粘膜皱襞消失或增粗呈小梁状,镜下见胆囊壁全层均可有纤维组织增生和淋巴细胞、浆细胞、单核细胞和嗜酸性白细胞浸润。 本研究选择的胆囊结石患者均无引起胆囊壁增厚后的非胆源性疾病,结果:A组胆囊壁厚度0.11~0.21 cm,平均0.16±0.03cm,B组

超声检查胆囊壁增厚的临床意义

超声检查胆囊壁增厚的临床意义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检查胆囊壁增厚性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对550例超声检查胆囊壁增厚患者的临床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胆囊壁增厚是一种非特异性病理表现,主要见于胆囊炎、胆囊癌、急慢性肝炎、肝硬化、慢性心功能不全、慢性肾功能不全、低蛋白血症等,其中胆囊疾病占67.1%,非胆囊疾病占32.9%。结论:超声 显像对胆囊壁增厚的原因具有重要的临床鉴别诊断价值。 关键词超声检查胆囊壁增厚临床意义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gallbladder wall thickening by ultrasonography.methods:the clinical data of 550 patients with gall-bladder wall thickening assessed by ultrasonography was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results:gall-bladder wall thickening is a non-specificity pathology performance,most in cholecystitis,gallbladder carcinoma,acute or chronic hepatitis,chronic heart failure,chronic renal failure,hypoproteinemia,and so on,among which gallbladder diseases is 67.1%.conclusion:there is important clinical differential diagnostic value of ultrasonograph in gallbladder wall thickening. key words ultrasonograph;gallbladder wall

胆囊超声检查时应注意的问题

胆囊超声检查时应注意的问题 刘建军 一、胆囊结石超声假阴性与假阳性的常见原因 胆囊结石首选的影像学检查为超声波扫描,诊断准确率在90%以上,但仍有诊断失误的病例。 造成假阴性的主要原因有: 1、胆囊泥沙样小结石。 2、结石位于胆囊颈部及底部。操作者因手法欠佳显示不清。 3、过度肥胖患者及高位胆囊患者,超声波无法显示胆囊。 造成假阳性的主要原因有: 1、肠袢气体强回声与胆囊部分重叠 2、胆囊内浓缩的胆汁、脓团或瘢痕组织 3、胆囊颈部或肝门部钙化的淋巴结 4、超声多重反射或旁瓣声束形成的伪像。 二、胆囊内无声影可移动病变的常见原因 此时,须在多个不同体位进行扫查,并注意与声学伪像鉴别。常见原因有: 1、泥沙样胆囊结石,特指那些直径小于声束直径的小结石。 2、胆泥成分为浓缩增厚的胆汁,多呈重力分布状态,体位变动时移动缓慢,而结石移动较快。 3、脓性沉积物 4、胆囊胆管出血所致的胆囊内散在回声

5、胆囊包虫的膜状回声。 6、胆囊蛔虫等寄生虫,寄生虫在胆囊内不多见,多见于胆道内,肝管内支睾吸虫病可致胆管不规则扩张,内可见碎屑样回声。 三、胆囊内不移动伴声影病变的常见原因 这种表现最多见的原因为嵌顿于胆囊颈部的结石,此时应注意寻找有无其他结石,胆囊壁上的钙化及胆固醇结晶也可呈此表现,如果同时有胆囊壁增厚,可能存在急性或慢性胆囊炎,但必须注意此情况与胆囊癌易混淆,并与炎症肿瘤同时存在的情况鉴别。 四、胆囊内不移动无声影病变的常见原因 这种表现最常见的原因是胆囊息肉,通过不同角度的观察,常可发现其有蒂与胆囊壁相连,改变体位后回声位置无变化,病变形态可因角度不同略有差异,并且多无声影,在胆囊内有较大皱褶或分隔时,亦可呈此表现但无太多临床意义。少数情况下,恶性肿瘤亦会有此表现,但多有较宽的基底。并且体积较大,胆囊壁层次不清。 五、胆囊壁弥漫性增厚的常见原因 胆囊壁厚度为较重要的测量值,其正确测量应在胆囊长轴体部横断面进行。正常情况下厚度小于3mm,不超过5mm 。当厚度在3-5mm 时,须结合具体临床情况进行分析。胆囊壁弥漫性增厚可见于以下情况。 1、急性胆囊炎,此时胆囊壁内可见部分无回声区,并多伴有胆囊结石。 2、慢性胆囊炎,多伴有胆囊结石。

胆囊超声检查规范

胆囊与胆道 【检查方法】 (一)、患者准备 1、患者须禁食8h以上,早晨空腹检查较为适宜。 2、必要时饮水300-500ml有利于肝外胆管显示。 3、胃肠道气体干扰明显者,可灌肠排便后检查。 4、急诊患者不受以上条件限制,可在密切观察下及时进行检查。 5、一般胆囊检查须在X线胃肠造影三天后,胆系造影二天后进行。(二)、仪器条件:实时超声诊断仪都可以用于胆道系统检查,仪器的调节与肝脏检查相似,以能清晰显示观察部位的胆系结构为原则,探头选择凸阵、线阵、扇扫探头,凸阵探头效果更好,探头频率一般选用3~5MHz,小儿可选用5~7MHz。观察胆囊血流信号时需要随时调节聚焦区、彩色显示范围、灵敏度、滤波频率等,并设法消除伪像。 (三)、扫查方法 1、利用肝脏显示充盈的胆囊及肝外胆管,在患者深吸气屏气状态下,用探头加压推及气体可提高胆管显示率。 2、右上腹直肌外缘纵断切面,探头稍向左倾斜,显示胆囊纵轴断面。

3、患者深吸气后屏气,探头从肋缘下向隔肌斜面切面扫查,显示胆囊位于右肾前方,向左上移动可见胆囊颈管部及肝外胆管截面位于下腔静脉横断面的前外侧,并可见门脉左右支及其腹侧伴行的左右肝胆管。 4、患者取右前斜位45°,探头置右上腹正中肋缘下纵切面下段稍侧向右外侧扫查显示肝外胆管。 5、胸膝卧位可能使积聚于胆道周围的肠气移开,更清晰的显示胆囊颈部和肝外胆管病变。 【检查内容】 (一)、胆囊的形态、大小、胆壁的厚度及是否光滑。 (二)、胆囊内有无胆泥、结石、隆起性病变或肿瘤。 (三)、疑有胆囊炎或胆囊颈部梗阻者,用脂餐试验观察胆囊收缩功能。(四)、肝内、外胆管管径;胆管有无扩张,扩张程度、范围、部位。(五)、胆管有无结石、肿瘤、局部管壁增厚或囊状扩张。 【正常胆囊及参考值】 (一)、胆囊纵切面多呈梨形或长茄形,横断面呈椭圆形。胆囊壁光滑,胆囊内胆汁为无回声,透声性好。 (二)、胆囊纵轴指向肝门,颈部位置较深,邻近门脉右支。体部前壁贴于肝脏的胆囊床,床部游离于肝下缘邻近腹前壁。 (三)、超声测量

胆囊的超声检查基础

胆系的超声检查基础 胆系的解剖 一、肝外胆管 肝总管长约3-4cm,直径0.4-0.6cm,肝总管在肝十二指肠韧带外缘走行,位于肝固有动脉的右侧和门静脉的右前方,下行与胆囊管汇合成胆总管。 胆囊管是胆囊颈向左后下弯曲延伸形成,长2-3cm,直径0.2-0.3cm,近段管壁有粘膜皱襞形成的螺旋瓣,胆囊管多数与肝总管平行下降一段后再汇合成胆总管。 胆总管长约4-8cm,直径0.6-0.8cm,管壁厚0.2-0.3mm,富有弹力纤维,胆总管以其行成分四段: 1、十二指肠上段:自胆囊管与肝总管汇合处至十二指肠上缘,在肝十二指肠韧带向下行走,位于门静脉右前方,肝固有动脉右侧。 2、十二指肠后段:紧贴在十二指肠第一段的后面,位于门静脉前右侧,下腔静脉前方,胃十二指肠动脉在其右侧伴行,此段下行中逐渐向右侧弯曲,离开门静脉。 3、胰腺段:约2/3穿过胰腺实质,1/3位于胰头背侧沟内,下行中继续向右弯曲,位于下腔静脉前方,此段管腔狭窄,结石容易停留,胰头癌、胰腺炎易于在此引起梗阻。 4、肠壁内段:此段斜行穿入十二指肠降部内后侧壁,并与胰管汇合,形成膨大的Vater壶腹,开口于十二指肠乳头部。 二、胆囊 胆囊位于肝右叶下的胆囊窝内,呈梨形,长7-9 cm,宽2.5-3.5cm,容量为35-50ml,胆囊可划分为底、体、颈三部分。胆囊底部在肝前缘胆囊切迹处显露,在体表投影的位置是右侧腹直肌外缘和肋弓交界处。胆囊底部一般是游离的,位置易变,胆囊肿大时多突向内下方。体部的上面借结缔组织与肝脏连接,平滑肌较发达,颈部屈曲延伸为胆囊管,被固定于肝右叶下的结缔组织中,在胆囊体部与颈部之间膨出的后壁形成一个漏斗状的囊,称之为哈氏囊,胆石常嵌其内,是超声探查需要注意部位。胆囊的前面与外侧面是肝右叶下面,内侧后方为十二指肠及胰头,下方自后向前是右肾上腺和横结肠。 胆系正常超声测量值 一.胆囊测量 1.胆囊长径。胆囊颈部到底部的长度。在胆囊有折叠的时候,应分段测量,长径应为各段的和。正常值:小于8cm。 2.胆囊横径:为胆囊体的最宽径。正常值:通常小于3.5cm。 3.胆囊壁厚径:正常值:小于2.5mm。 二.胆管测量 1.肝外胆管:上段与门静脉腹侧伴行,其内径小于同水平门静脉内径的l/3;下段与胰头后方(胰腺段)、下腔静脉前方下行,其内径小于8.5mm。正常胆总管内径随年龄增加,老年人可达10mm。 2.肝内胆管:位于门静脉左、右支腹侧,其内径多小于2mm。

胆囊癌常识

五行平癌——胆囊癌常识 一、胆囊癌的常见症状 (一)胆囊癌的早期症状: 1. 右上腹疼痛:此症状占84%,由于胆囊癌多与胆囊结石、炎症并存,故疼痛性质与结石性胆囊炎相似,开始为右上腹不适,继之出现持续性隐痛或钝痛,有时伴阵发性剧痛并向右肩放射。 2. 消化道症状:绝大多数(90%)出现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厌油腻、嗳气、胃纳减少等症状,这是由于胆囊更新换代功能,不能对脂肪物质进行消化所致。 (二)胆囊癌的中期症状: 1. 右上腹或中上腹疼痛表现为间歇性或持续性、钝痛或绞痛,进行性加重。腹痛可放射至右肩、背、胸等处。或右上腹疼痛,消瘦、黄疸也较常见并可有软弱、等。有时表现为急性或慢性胆囊炎。右上腹扪及块物者约占半数。 2. 消化道症状:消化不良、恶心、呕吐腹泻、腹胀 (三)胆囊癌的晚期症状 1. 黄疸:占36.5%,多由于癌组织侵犯胆管,引起恶性梗阻所致。同时伴有消瘦、乏力,甚至出现恶病质,皮肤粘膜黄染,伴难以治疗的皮肤瘙痒。 2. 发热:25.9%的病人出现发热。 3. 右上腹肿块:病变发展到晚期,右上腹或上腹部出现肿块,占5 4.5%。一是肿瘤迅速增长,阻塞胆管,使胆囊肿大;二是侵犯十二指肠引起的梗阻,并同时出现梗阻症状;另外侵及肝、胃、胰等,也可出现相应部位包块。 4. 消化道症状:恶心、呕吐、消瘦、尿色深黄,如酱油或浓茶样,大便色浅黄甚至陶土色等,晚期肿瘤溃破时,可出现胆道出血时可有黑便、大便隐血试验阳性,甚者可出现贫血;有肝转移时可出现肝脏肿大,肝硬化等症象。 5. 皮肤瘙痒:可出现在黄疸出现的前或后,也可伴随其他症状如心动过速、出血倾向、精神萎顿、乏力和脂肪泻、腹胀等,皮肤瘙痒是因血液中胆红素含量增高,刺激皮肤末稍神经而致。 6. 上消化道出血:一般为癌肿组织坏死脱落后所致。也可是癌肿侵入邻近血管所引起的出血,此时出血量可较大。

胆囊的超声检查方法

胆囊的超声检查方法 刘建军 一、超声检查未发现胆囊的常见原因及解决办法 超声检查未能发现胆囊回声的情况在临床少见,原因可分为以下几类: 1、病人未进食,此时禁食6小时后在检查。 2、胆囊位于少见位置,此时,检查右下腹及盆腔,腹中线左侧,并于右侧卧位时扫查,另外,还可扫查较高肋间。 3、胆囊先天发育不良或缺如 4、胆囊结石致慢性胆囊炎,胆囊萎缩,可发现结石后方声影。 5、胆囊已经外科手术切除,此时,需询问病史并观察腹部有无切口瘢痕。 6、当检查者手法不十分熟练时,亦会发生此情况,此时,可让其他医师扫查。超声诊断胆囊缺如须慎重。 二、胆囊肿大的常见原因 胆囊横径若超过4cm,则可确认为胆囊增大,临床较多见,正常的胆囊在病人脱水、长期低脂饮食、卧床,以及静脉营养情况下可增大。如临床无胆囊炎证据,可嘱病人脂餐后45分钟至1小时再查,此时,正常胆囊可收缩,在脂餐后胆囊仍无收缩须注意以下几点: 1、是否存在胆囊结石或其他原因所致的胆囊管梗阻,肝内胆管及肝外胆管有无扩张。如无胆道内梗阻,需注意胆囊管附件区域是否存在占位病变或肿大淋巴结。

2、是否存在胆囊结石阻塞胆总管导致胆肝总管扩张,胆总管内有无蛔虫回声,此外胆囊增大还需注意有无胰头肿瘤、壶腹肿瘤,在包虫病流行区注意胆总管内有无子囊回声,肝内腹腔内有无子囊回声。 3、在胆囊增大、胆囊壁增厚(壁厚超过5cm)胆囊壁内有液性回声胆囊壁呈“多边或双边影”并有压痛时,需考虑有无胆囊积脓,此时需结合临床其他情况。 4、如上述同样超声表现而在胆囊无压痛时,则考虑胆囊粘液淤积。 三、胆囊小于正常的常见原因 胆囊小于正常时,最有可能的原因为,检查前不久刚吃过含脂肪较多的食品,导致胆囊收缩,如遇此种情况,可嘱病人禁食6-8小时后再行超声检查,正常胆囊将会在这段时间内再次充盈,其次,慢性胆囊炎患者,超声检查时亦可发现胆囊小,这时还可发现增厚的胆囊壁,胆囊结石。偶尔情况下外科手术时残留部分胆囊颈或胆囊管残留过长,亦可有此超声表现,此时需结合病史及其他影像学检查,诊断时需慎重。

胆囊结石的超声诊断

胆囊结石的超声诊断 刘建军 一、病理与临床概要 胆囊结石中以胆固醇结石和混合性结石多见。胆固醇结石多呈球形,常为单发,直径较大,约0.5~5cm。因其比重小,在含碘胆汁中可以漂浮。混合性结石指由胆红素钙、胆固醇和碳酸钙以不同比例混合组成的结石。常为多发,颗粒较小。一般不到1cm,相互堆砌成多面体。单纯胆色素结石多呈泥沙样细小颗粒,在胆囊结石中较少见。胆囊结石往往合并胆囊炎并且互为因果,最终导致胆囊缩小,囊壁增厚,腔内可充满结石。 本病好发于中年较胖的女性,多表现为右上腹不适,消化不良等慢性胆囊炎症状,发生梗阻时,出现右上腹绞痛,亦可合并细菌感染引起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本病合并胆囊癌的发生率较高。 二、声像图特征 胆囊结石的声像图表现可以归纳为典型和非典型两大类。 1、典型表现具有以下三点特征。 (1)胆囊腔内出现形态稳定的强回声光团:液性胆汁与胆石之间形成一个很大的声阻抗差界面,这是产生强回声的基础。由于结石的形状、结构和种类不同,其强回声形态亦有不同。较大而孤立分布的结石多呈半圆形、新月形或是圆形强回声团。较小的多发结石,堆积于胆囊后壁时,则形成一片强回声带,难以分辨各个结石。胆囊结石的强回声团,边界清楚,明亮稳定,并能在两个垂直方向的切面中

得到证实。 (2)伴有声影:在结石强回声后方出现一条无回声暗带即是声影。这表明超声束在通过结石的途径中,由于反射、衰减和折射等作用,能量大部以丧失。结石的声影边缘锐利,内部无多重反射的还回声,称之为“干净”的声影,以资与胃肠气体形成的声影相鉴别。有时结石的强回声不明显,而声影显著。声影的出现对于结石,特别是较小结石的诊断更有价值。 (3)改变体位结石回声团依重力方向移动:多数胆石的比重大于胆汁,仰卧时沉积于胆囊后壁。变动体位时迅速发生移动,从而对结石或胆囊内新生物的鉴别有重要意义。偶见位于胆囊腔上部的漂浮性结石。在使用胆道造影剂后或经过药物治疗后,胆汁比重增大或改变,也可发生这种现象。有的结石嵌顿在胆囊颈部而不发生移动,若声影不明显,则造成鉴别诊断的困难。 同时具备以上三点特征,是超声诊断胆囊结石的可靠依据。 2、非典型表现 (1)胆囊内充满结石:位于胆囊窝的正常胆囊的液性透声腔消失,胆囊轮廓的前壁呈弧形或半月形中等或强回声带,其后拖有较宽的声影带,使胆囊后半部和后壁轮廓完全不显示。这是胆囊内充满结石而缺少胆汁的特征表现。另有一种特征性图像即增厚的胆囊壁的弱回声带包绕着结石强回声,其后方伴有声影,简称为“囊壁结石声影三合征”(WES)此征反映了胆囊结石和胆囊炎的一种后期改变,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准确率可达96%。典型表现的胆囊结石,在脂餐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