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国企境外投资风险管理控制案例研究

国企境外投资风险管理控制案例研究

国企境外投资风险管理控制案例研究
国企境外投资风险管理控制案例研究

国企境外投资风险管理控制案例研究

——基于淮南矿业境外投资的经验借鉴

摘要:随着我国国有企业境外投资步伐加快,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对于我国国有企业境外投资目前处于起步状况的国企来说,无疑潜藏着巨大的风险。本文主要分析最近几年来我国国有企业境外投资面临的风险以及全面风险管理运用措施,就如何提升我国国有企业境外投资风险管理及控制水平提出具有建设性建议。

关键词:国有企业境外投资风险管理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我国国有企业也在其内外因素共同作用下,纷纷迎合经济全球化趋势,实施走出去战略。在我国整个的境外投资领域中,国企的境外投资,无论在企业数量上,还是境外投资规模上都占绝对的主体地位。特别是在一些重要的领域项目上,国企的境外投资更是占绝对的优势。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之后,我国的经济形势也悄然发生了变化,表现在经济形式更加多元丰富,企业也在这样的大浪潮之中开始重新的审视自己的地位,以国际化的标准评价企业的实力.有了这样放眼世界的眼光,企业的投资也开始走向多元化,这种多元化,既是投资区域的多元,同时也是投资领域的多元。

虽然境外投资在我国风起云涌,但是,成功及失败并存.

因为境外投资对我国国企来说,可以说是一个新生事物,我们缺乏必要的境外投资经验,尚处在一个初级阶段,因此,企业的

境外投资需要面临重大风险。

境外投资风险指的是我国国有企业在进行对外投资和经营的过程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导致国有企业无法完成预期收益。风险主要分为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

由表可以看出,企业境外投资是一个纷繁复杂的宏大工程,面临着来自各个方面的风险。企业要想在境外投资成功,就必须对这些风险充分认识,合理计划,审慎应对。这样才能保证企业境外投资的顺利进行,最大程度上规避投资失败风险.我国国企境外投资失败的案例很多,其中绝大部分就是对风险缺乏足够的重视以及应对措施,下面我们就对淮南矿业境外投资的成功案例的分析研究中,借鉴其境外投资的经验,指导企业境外投资战略的实施。

二、国企境外投资面临的风险及全面风险管理运用案例分析

(一)公司简介

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由原淮南矿务局改制而成的国有独资公司,位于华东经济区腹地,安徽省淮南市,是全国500家大型企业集团和安徽省12家国有重点骨干企业之一,以煤炭、电力,房地产为主业,兼营机械、化工、环境开发等。淮南矿区是全国13个亿吨级煤炭生淮南矿业集团产基地和6个大型煤电基地之一,先后被列为国家第一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中华环境友好煤炭企业,全国煤矿瓦斯治理先进单位,国家创新型企业试点单位,安徽省高新技术企业,安徽省人才工作先进单位。现有生产矿井13对,年煤产量7100万吨.独资电厂3座,参股均股电厂14家.资产总额1280亿元。在职员工8.4万人,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1万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政府特殊津贴人才35人,省、部级拔尖人才7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国家级人选1人,省学术技术带头人2人。

淮南煤田是中国黄河以南、特别是中国东南地区资源条件最好的煤田,也是规模最大、最后一块整装煤田!远景储量444亿吨,探明储量153亿吨,约占安徽省的71%,华东地区的32%。具有低硫、低磷、高挥发、高发热、富油等特点,是理想的动力煤和煤化工原料,被誉为绿色能源、环保煤。

矿区地理位置优越,紧临长三角,距南京250公里,上海、杭州约500公里。铁路东接京沪线,西连京九线.乘坐京福高铁直达首都北京最快只需3个半小时。公路、水路、铁路交通运输便捷。

淮河穿城而过,气候湿润,降水充沛。

2010年中国企业500强,淮南矿业集团位列第183位.2011年中国企业500强,淮南矿业集团位列第159位。2012年中国企业500强,淮南矿业集团位列第153位.集团公司确立“十二五"目标是投入千亿元以上,建成年销售千亿元以上、资产规模千亿元以上的新型能源企业。到2015年煤炭产量达1亿吨以上,电力权益规模突破1500万千瓦,缴纳税费120亿,资产总额1500亿。

(二)淮南矿业境外投资概况、基本特点及各种风险

1、淮南矿业境外投资概况

淮南矿业是我国国内最早一批开展国际化经营的企业之一。开展海外联络和采购、进口大量的钢材和原材料等国内稀缺资源是淮南矿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的重点.淮南矿业在海外拥有多家分支机构,广泛经营各种海外业务,在全球建立采购及销售网络,以便更好拓展国际业务.在2011年,在淮南矿业的《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其明确提出在未来的五年内建设世界一流的矿产企业集团的目标,进一步明确了企业国际化发展战略。

2、淮南矿业投资基本特点

(1)投资区域多元化

淮南矿业的海外投资状况见下表1-1所示。

表1-12012年淮南矿业海外投资状况

中小企业资金需求及融资途径研究海外主要经营指标结构分析

(2)投资形式多样化

淮南矿业主要是通过在境外设立投资公司作为投资平台实施投资的,还有就是进行风险勘探,积极获取资源开采权。鞭策优秀团队,占领矿业市场有利竞争地位,这为公司获取更多的优质矿产资源奠定了基础.另外,公司还建立了战略联盟,和客户签订长期供货协议,为公司站稳国际市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了增有效强企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公司通过及国际资源供应商签订许多长期协议以保障资源供应稳定。

3.淮南矿业的各种风险

(1)投资决策风险

指的是企业在进行投资的过程中,由于缺乏对国外投资环境以及投资项目做充分的风险评估,导致境外投资具有较大盲目性。

(2)风险监控体系有待完善

风险监控体系风险主要出现在企业内部,由于企业内部缺乏做决策风险评估以及对决策实施监控,缺乏紧急情况下必要的应对措

施和解决方案,成为企业面临的重大风险。淮南矿业的组织体系基本完善,公司内部成立风险管理委员会,不断深化风险管理工作做好组织保障,有效实现了风险管理组织体系的纵向贯通。公司制定了一系列流程体系规范,如《风险评估管理暂行办法》以及《风险管理报告暂行办法》等等。为公司境外投资风险管理提供了多方面保障.

(3)境外投资风险

由于淮南矿业在世界范围内及各个境外公司有广泛的贸易联系,拥有大量的境外业务,因此,境外投资风险亦是淮南矿业所面临的一大营运风险。

(三)公司境外投资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1.淮南矿业境外投资风险现状

由于矿产行业比较特殊,淮南矿业虽然在境外投资获得了较快增长,但是同国内投资比较起来,境外投资的操作更为复杂,也面临着更多的不确定因素和风险。如表1-2所示,为淮南矿业在境外投资过程中遇到的主要几种风险。

表1—2 淮南矿业境外投资主要风险分类表

2。原因分析

矿业公司境外投资比较特殊的一点在于需要考虑勘探开发风险以及环境保护风险。由于在勘探开发期间引发的一系列不确定的风险,比如由于勘探模式不成熟或者是找矿方法不对最终导致勘探成本增加以及收益下降。此外,污染重、耗能多,对生态环境破坏性大是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面临的另一个难题,这也一定会增加矿业公司投资和经营成本,因为社会环保意识不断增强,各国政府对环境保护的要求不断提高,矿产开采的过程中对环境保护的成本必须增加。

(三)淮南矿业境外投资风险管理的对策分析

1、完善全方位的风险管理体系,提高风险管理整体能力

(1)组织职能体系基本完善

自2010年起,淮南矿业就开始抓紧布置全面风险管理工作事项,全口径细化管理这就为境外风险投资管理提供了必要的制度准备,公司内部成立风险管理委员会,不断深化风险管理工作做好组织保障,有效实现了风险管理组织体系的纵向贯通。

(2)制度流程体系更规范

公司制定了一系列流程体系规范,如《风险评估管理暂行办法》以及《风险管理报告暂行办法》等等.为公司境外投资风险管理提供了多方面保障。

2、完善并提高风险管理机制的操作效果

(1)建立健全的风险评估管理机制,从风险识别到分析,再到评价、评估等一条线管理,全面细化各种风险分类的框架,一级风险主要是横向风险,以战略风险和财务风险为主,当然还包括场风险和营运风险等等。纵向主要为这三集风险按照不同重要性划分为三个不同层次.如表1-3所示。

表1—3 风险分析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维度进行分析的评估标准

(2)全面风险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内控体系建设.其一,淮南矿业要进行整体改制同时在上市前后要提高外部监管的力度,其二要实现企业内部的有效管控、全面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这是建立适应五矿新战略管控模式的内控体系的两个重要影响因素。2011年,淮南已经完成前期调研,在此基础上,淮南矿业开始建设内控体系。淮南矿业加强了对各个业务中心、职能部门、部分直管单位和一些下属企业的内控诊断和评估,重新对投资决策管理和投资实施管理进行规范、约束和细化,其中投资决策管理主要包括总体控制、投资审批和投资立项三个部分,而投资实施管主要包括总体控制、股权投资项目执行、股权投资退出和投资企业管理四个部分。

3、加强风险管控的针对性,推进境外投资管理一体化

(1)遵循企业战略,适时、适当而为

淮南矿业在境外投资、开发过程中,始终遵循企业的战略方针,努力统一国家战略、海外资源战略和企业战略统,对不熟悉的领域和行业始终保持审慎的态度。确立企业方向,寻找发展目标,不断跟踪调研、增加了解,最后时机成熟、择时而动。

(2)量力而行,抓住关键,择机突破

规模大、成本低、寿命长的世界级矿产资源通常对国家矿产资

源安全具有战略意义,在我国只有少数资本实力雄厚、竞争优势明显、专业经验丰富的大型企业才能采掘这些资源的、获得利益。“走出去”的企业必须有高水平的资本运营和金融运作的能力,对金属价格的变化和变动周期有清晰的认识,对海外政策环境有深入的研究和深刻的理解,同时还要有丰富的国际贸易经验,这是因为矿产资源开发具有投入资金大、回收期长、风险高的特点,必须审慎对待矿业“走出去"的国际发展道路。淮南矿业作为一个有广泛的国际贸易往来的矿产企业,在境外投资时,不囿于项目的大小和具体开展方式,始终量力而行,以国家利益和企业利益至上,同时密切关注国内紧缺矿产资源,寻找适合自己的项目及合作,不断发展,不断突破,努力实现企业的跨越式发展。

(3)坚持低调行事,妥善处理好关系

淮南矿业对信息发布进行了严格的要求并制定了一系列相关的制度,设立唯一的信息发布人,严格管控信息发布,并坚持少说空话、多做实事。此外,必须妥善处理好各个方面的关系,要坚持企业及当地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这是因为境外资源开发是是一个涉及多方利益、需要多部门相互协调的复杂的事情,尤其是那些要进入到矿山进行开采的野外作业,另外,各个国家之间的文化、法律可能各不相同,处理好这些社会因素关系到项目的正常进展和企业的对外贸易及合作。

(4)加强风险管控,推进管理一体化

在企业内部管理方面,淮南矿业建立健全境外管理和控制体系主要从考核、战略、投资、资金以及审计等方面入手,不断完善企

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的几个关键问题.doc

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的几个关键问题 由于信用管理在中国是个全新的课题,中国企业在信用风险的监控管理方面无疑与西方先进企业存在着巨大的差距。从数据看,中国企业的平均坏帐率高达6%左右,部分商业银行甚至高达40%以上,美国企业的平均坏帐率仅在0.5%左右,两者相差10倍。有人将原因归结于信用环境,这当然是其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但这只是外因。更重要的是内因,中国企业缺乏西方先进企业有效的信用管理和控制手段,这无疑使恶意者有机可乘,也给自己留下了祸根。 目前中国企业风险管理方面的问题主要体现在:销售前很少对客户作资信调查和资信评估;信用决策凭经验,凭感觉;惧怕风险,盲目追求"零"风险而导致企业竞争力下降,业务萎缩;迁就客户,盲目相信老客户,没有动态跟踪其变化;没有建立客户信用档案,不能分级授信,导致客户忠诚度不高,业务员的流失可能直接引起客户群的流失;出现逾期应收帐款处理方法不当和不力,导致帐龄很长,回收可能性降低,最终由于债务人逃逸,破产倒闭或转移资产而导致事实坏帐;把法人间的商业贸易行为等同于自然人间的行为,产生法律问题;没有“放帐额度”或“信用限额”的概念;相信并盲目期待一种可以转嫁或规避所有风险的方法存在;没有“避险管理成本”概念,也不计提坏帐准备;无法正确看待坏帐损失,害怕帐面明亏而迟疑,结果潜亏要远远大于明亏;缺乏法律意识,对合同、还款承诺、争议解决方式等维权性证据不重视。

如何掌控企业应收帐的风险 在目前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下,一个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除了加强商品质量和价格的竞争力以外,提高信用销售(赊销)的能力正在变得越来越重要。企业在应收帐款上适当的投入是必须的,关键是企业如何才能在实行赊销扩大销售的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财务风险。我们大可不必谈"应收账款"而色变,问题是,企业是否对每笔“逾期”的应收账款产生的原因进行了认真分析,是否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该笔逾期应收账款的最佳处理对策,并马上付诸实施——这正是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的职能。 一笔应收帐发生逾期甚至走坏的原因有很多,专业上将这些原因归为三类:销售问题,也称为贸易纠纷;财务问题;道德或犯罪问题。 我个人认为在所有的经贸往来中,99.99%以上的贸易是非常正常和健康的,涉及商业刑事欺诈的只是很小一部分(在中国,这样的问题似乎大了一点,但由于证据的原因,定性较难)。更多的是由于企业盲目追求销售量而忽略了买方实际抗市场风险的能力以及财务上承担债务的能力,一旦对方经营出现偏差,这将导致授信方对风险失控从而承受损失。 在中国企业中有着这样一种怪现象,很多国有企业在管理人员更替时,由于继任者害怕追不回逾期账款而变为事实坏账,影响其业绩,对前任领导经营中产生的逾期账款,宁愿将其继续作为应收账款保留在账上,也不愿意去积极追收。而恰恰在处理逾期应收账款方面,最忌讳的就是拖延,很多本来能够收回的账款,随着时间的流逝变为坏

企业的融资风险控制(共4篇)

企业的融资风险控制(共4篇) 第一篇 作为一种风险经济,市场经济本身就存有着大量的不确定性。当前来说,中国的融资体制有着从过去以银行为主体的间接融资,转向以直 接融资为主体的大趋势。其资金规模与市场调节性更强,不但能够结 合现代农业的自身特点实行融资结构的调节,而且与过去单一性银行 信贷相比,为解决我国现代农业企业的资金不足问题提供了更好的助力。而风险可控则是金融机构介入现代农业企业直接融资中来的前提。对于直接融资实行风险分析是协助现代农业企业在直接融资资本结构 中实行有效选择,并提升其优化性的重要工作。要利用社会主义市场 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资本市场实行直接融资,就应该首先做好 现代农业企业直接融资风险控制工作。而实行直接融资风险控制时, 对直接融资的成本、收益实行综合考虑是其生效的前提。应立足于模 糊数学理论与模糊评判方法,对我国现代农业企业建立起直接融资风 险分析模型,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方法来实行。在此过程中,首 先应对我国现代农业融资特性作相关研究: 1.我国现代农业融资特性。 融资风险中,因为农业产品的生长周期长,在产业化经营的大形势下,产业链更是拉长了整个生产周期过程。对于现代农业企业来说,一个 生产周期应包括种植期、科研期、粗加工期、深加工期与销售期,最 后才是消费期。在此周期中所产生的经费、自然条件影响下的不确定 性与风险性贯穿着整个循环运作资金链中,也就提升了融资风险。另 一方面,除开自然条件的风险,现代农业企业的农副产品还受到市场 风险的压力。农产品自身供求弹性小,产品对于市场预期的符合度待定,销售情况不确定,也就进一步增大了收益的风险性。同时,在收 购季节,对流动性短期收购资金需求大,占用时间短,最长不过一年。在实行生产基地建设与加工生产、科研开发,生产再扩大与技术改革 等方面,对于资金的需求又是长期性的,也就表现融资需求期限不同

企业法律风险管理

美国次贷危机的蔓延及对中国经济和人民生活的冲击刷新了我们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认识,也拉近了我们与风险管理的距离。国务院国资委发布的《国有企业法律顾问管理办法》、《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风险管理专题指引》以及新近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使得法律风险、全面风险管理成为我们耳熟能详的名词[1]。但法律风险是什么,以及企业如何对法律风险进行有效的管理等问题仍然是困扰企业的难题。我国企业包括中央企业对法律风险的管理大多仍然游离于全面风险管理的殿堂之外。《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作为我国全面风险管理的第一份法律文件,其所提出的企业风险管理理念及ERM框架值得企业在进行法律风险管理时学习借鉴。本文将结合《中央全面风险管理指引》中的全面风险管理框架(以下称“ERM框架”)对此进行论述,并从法律风险的管理实务角度出发提出全面风险管理背景下企业法律风险管理理念、框架和中国企业法律风险管理的推进路径。 一、厘定法律风险定义,奠定企业法律风险管理的基础 目前我国尚未有正式法律文件对法律风险的定义作正面描述,律师、会计师、管理咨询顾问等实务界对法律风险的界定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2]。国务院国资委《国有企业法律顾问管理办法》仅仅提到了法律风险,但并没有该术语加以定义。《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给出了企业风险的定义及分类,但却没有对法律风险进行界定,而是给出了法律风险信息收集方面的要求[3]。 《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认为企业风险指未来的不确定性对企业实现其经营目标的影响。该定义涵盖了企业的纯粹风险和机会风险,并强调企业风险与企业经营目标的相关性。该指引将法律风险与企业所面临的其他风险相并列,把企业风险分为战略风险、财务风险、市场风险、运营风险、法律风险等。从该指引对法律风险信息收集的要求来看,法律风险信息收集的不仅包括法律文件的有效性和可执行能力不足或缺陷给企业造成损失的信息,还包括合规风险信息、监管风险信息等。更加值得一提的是该指引要求企业收集竞争对手的知识产权情况,这打破了将法律风险管理归结为责任风险的狭隘立场,关注企业的权利减损或扩张,有利于通过对企业权利如知识产权的管理建立企业战略/竞争优势,有利于企业法律风险管理价值的提升。 结合上述内容本文认为,一个清晰的法律风险定义应当符合如下四个要求: (1)影响企业目标的实现。法律风险是由严重影响企业目标实现的事项或一系列事项引起的。这排除了过分强调法律风险且认为法律风险无处不在的情形。 (2)与企业自身经营环境、内部业务流程及基础管理等因素相关,便于企业法律风险管理的开展。 (3)与企业其他风险相区别。尽管法律风险与企业其他风险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并不能据此认为企业风险都是法律风险。这有利于全面风险管理中部门之间的分工协作。 (4)适应战略/竞争优势管理的需要,超越责任风险的概念。

国有企业集团对控参股公司的风险管控研究

国有企业集团对控参股公司的风险管控研究当今的世界经济,不确定性和动荡是其主要的特征,企业处在一个开放的环境之中,任何不确定性的因素都会给企业的发展带来风险,而缺乏风险意识和风险管控手段是许多企业集团存在的普遍问题。近年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以及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企业所面临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各类企业集团遭受风险导致失败的案例层出不穷,因此,企业思考的问题不在单纯的局限于将产品或服务卖出去,而是要学会认知风险和管控风险。本文就是从风险管控的角度出发,重点研究国有企业集团对控参股子公司的风险管控,本文将分为以下几个部分来进行阐述:第一部分,主要阐述了进行本篇论文研究的选题背景以及研究意义,讲明了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目标,给出了文章的研究方法和结构安排,界定了文章中所要研究问题的一些主要概念,并对以往的相关文献进行回顾与比较评述。第二部分,首先阐述了企业集团管控的一些基本要素,分析了企业集团管控的一般特征,并提出了在国有企业管控中应注意的问题,最后对企业集团管控的国内外实践进行了描述。 第三部分,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为例进行了案例研究,首先介绍了中国石油集团的总体现状,然后分析了中国石油集团目前对控参股子公司的管控现状,然后进一步探究了由管控现状存在的问题可能引致的潜在风险。第四部分,针对中国石油集团存在的潜在风险,提出了相应的风险管控措施与对策,从集团层面来说,要对控参股公司的风险管控进行完善;从控参股公司自身来说,要建立控参股公司的管控目标曲线,同时要完善控参股公司的考核机制与法人治理结构。第五部分,研究结论和研究展望,主要针对本文的研究给出总结性的结论,对于文章的不足给予研究展望。

当前信用风险管控形势的分析与思考讲解学习

当前信用风险管控形势的分析与思考 陈育林 今年以来,银行业信用风险呈加快暴露趋势,对守住风险底线、推动银行业深化改革、更好支持实体经济提出了重大挑战。为科学应对严峻的信用风险形势,笔者在对当前信用风险暴露表征、成因进行调查研究和深入剖析的基础上,就如何找准各方定位、推进风险化解、危中寻机乃至化危为机进行了积极的思考和探索。 当前信用风险暴露的主要特点 (一)风险表现的全面性。银行业信用风险在行业、地区和客户分布上持续扩散。一是行业内整体反弹。从相关数据来看,全国各类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普遍呈加快暴露趋势,其中大型银行和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资产质量劣变趋势更为明显。二是地域上普遍反弹。从去年二季度开始,银行业信用风险从珠三角、长三角到黄三角,由南向北呈阶梯式蔓延;今年开始,信用风险又由东部沿海向中西部地区逐步扩散;而且风险开始出现在银行、信托、融资性担保机构甚至民间融资之间相互交叉感染的苗头。特别是化解过剩产能压力较大区域和民间金融比较活跃的区域,不良贷款反弹压力加大。三是客户集中反弹。不仅大中型企业信用风险暴露加快,而且小微、农户贷款不良也开始普升。以山东为例,截至2014年6月末,山东大客户贷款不良率较年初上升了0.26%,小微不良率较年初上升了0.4%,农户贷款不良率较年初上升了1.61%。 (二)风险发生的集群式。联保贷款,作为经济上行期解决企业

融资担保难题的创新方式,却随着互联互保的非理性扩张和经济面的调整,“意外地”使单体客户风险被放大并蔓延及整个担保圈(链),引发担保圈(链)企业的“火烧连营”。调查显示,担保圈(链)一般沿产业链或行业在区域客户集群内构建,经营规模、整体实力、贷款金额等接近的企业之间更易形成互保,并通过关联企业、上下游客户、关系人等形成层层担保圈,涉及银行众多、债权债务关系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多米诺骨牌效应”已成为当前企业集群风险暴露的形象描述,甚至一家中小客户的突发风险即可诱发区域性群体风险事件。 (三)风险暴露的复杂化。当前银行信贷“大户情结”的路径依赖依然存在,扎堆追逐本地优质客户,部分股份制银行、外资银行甚至普遍跨区域授信,导致信贷资源进一步向大型企业集团集中。而这些企业多为当地支柱企业,政府、银行、企业与职工各方利益错综交织、互相博弈,关系经济金融社会秩序稳定。风险发生后,地方政府往往在“保银行”还是“保企业”中摇摆,涉及央企情况则更加复杂,由于央企在地方地位的相对超然性、银行客户关系维护的相对重要性,其地方子公司发生授信风险时,需理顺的关系更复杂多元、处置难度也更大。 信用风险加快暴露的原因分析 (一)“去产能化”中的金融阵痛。产能过剩是眼下我国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尤其是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船舶5大行业产能过剩严重,国务院专门印发化解指导意见,要求落实有保有控的金融政策。但银行在化解过剩产能中对相关行业的信贷政策普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中小企业筹资风险问题及防范研究

***大学成功学院 毕业论文 (设计) 开题报告 所在系部:管理学系专业:会计学 学号:姓名: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中小企业筹资风险问题及防范研究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小企业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小企业在经济运行中的一些独特功能,如充当经济增长引擎、创造就业机会、填补大型企业的空白以及优化调整产业结构等等为各界所认可。中小企业发展问题在我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和重视。但由于当前独特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等因素制约,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着许多企业自身难以克服的经济、制度以及法律等方面的矛盾和问题。在这些难题中,作为一个世界性的难题,中小企业的筹资问题更是首当其冲,成为举国上下高度关注的一个问题。 资金筹措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条件,企业管理者必须拓展融资渠道,并权衡不同资金来源的可靠性、持续性、成本以及对公司经营风险的影响,以尽可能低的成本取得源源不断的资金供应,才能够把握住稍纵即逝的投资机会,提高企业发展潜力,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因此,筹资风险的管理就成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首要环节和内容。当前,资金短缺是企业普遍面临的问题,企业能否健康良性地发展,筹资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决定性因素。企业筹资的根本目的是通过资金的合理筹集和使用而获取一定的收益,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要通过各种途径筹集企业发展所需的资金,以利于企业的发展,但是筹资又伴随着各种各样不同层次的风险,企业可以对筹资风险进行有效的预测和控制,以避免筹资失误对企业产生不利的影响。我国筹资风险研究还不健全,尤其是在定量分析方面还是很薄弱,因此,正确分析企业筹资风险及其控制策略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规模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企业筹资活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表现为既定目标下的企业筹资框架的选择,也即企业筹资行为合理与否是通过筹资结构来反映的。对于各企业而言,如何选择筹资方式,怎样把各种筹资方式组合成最适合企业的筹资框架,怎样去把握筹资的规模,这些问题都是在筹资之前就需要进行认真分析和研究的。一般来讲,企业的筹资方式有9种,即吸收直接投资、发行股票、银行借款、商业信用、发行债券、筹资租赁、内部积累、联营筹资、信托筹资。这9种方式各有其优缺点,但是,不管企业

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指南

国家标准化委员会《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指南》 (GB/T27914-2011) 目次 前言 1围 2规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企业法律风险管理原则 5企业法律风险管理过程 6企业法律风险管理的实施 附录A法律风险识别框架示例 附录B法律风险清单示例 附录C法律风险可能性分析示例 附录D法律风险影响程度分析示例 前言 本标准在GB/T24353-2009《风险管理原则与实施指南》的指导下,结合我国企业法律风险管理的实践经验编制而成。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全国风险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10)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第一会达风险管理科技、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市展达律师事务所、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公司、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高晓红、叶小忠、吕多加、薄勇、王志华、白莲湘、艳武、瑛、孔雪屏、玉秀 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指南 1围 本标准提供了企业实施法律风险管理的通用指南。本标准适用于各种类型和规模的企业,可指导企业在其整个生命周期和所有经营环节中开展法律风险管理活动。本标准是通用指南,不作为行业性专用标准使用,企业应根据行业特点,结合自身情况和实际需要应用本标准实施法律风险管理。中小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管理基础、资源以及管理需求,对本标准提供的法律风险管理过程和相关的配套保障措施进行简化或采取递进式建设,逐步达到本标准要求,从而确保本企业的法律风险管理资源投入与企业的目标相契合,达到管理本企业法律风险的目标。 2规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

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控制

引言 同学们下午好,非常高兴再次受点睛网的邀请,和大家沟通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控制相关的主题。今天在这样的场合下,设立什么主题讲什么内容,对我们来说都是有一定困难。企业法律风险管理的概念以及企业法律风险控制的概念,在实践当中有不同的理解和掌握,也有一些不同类型的产品,大家都会认可企业法律风险控制,确实是律师新兴的业务领域,未来还是会有很大发展空间。实际上真正能够有机会参与企业法律风险管理项目的运作,能够参与到产品的操作以及项目法律服务当中,并不是一个特别容易的事情。企业法律风险管理项目跟过去律师接触的业务是截然不同的,在于工作方法、工作思路、工作成果不同,是一个全新的东西,全新也是体现在方法和细节上。 一、企业全面法律风险管理项目概况 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我们在谈这个概念的时候,过去是谈企业法律服务,也就是诉讼和非诉讼。传统法律服务的概念,你会发现它有个共同的特点,针对是企业现存法律问题。企业法律风险管理和这些不一样,不是针对企业现存或者正要解决的某一个问题出现的,在业务中就有一个困难,企业在没有具体问题的时候,为什么找律师?让律师解决什么东西?在谈企业法律风险管理的时候,就要看什么是企业法律风险,在企业法律风险管理和控制之下的,企业法律风险是什么? 企业法律风险是我们管理的标的,是企业环境发生各方面的变化,企业会遇到发生不利后面的一种可能。企业法律风险是企业当中时时刻刻都存在的,企业法律风险是把律师拽到前台,很多人都讲法律顾问是保健医,诉讼等于手术去开刀,企业法律风险是把律师拉到企业管理的内部当中。 在实践当中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有大的误区,什么是企业法律风险管理?公司的合同制度有问题,我现在面临的管理难题,找律师解决是否是法律风险管理?这些具体事项还是一种具体服务,企业法律风险是个系统化的工作,是企业一系列的制度、规章、体系完成,体现的这种管理,而不是某些具项的内容,它是要形成一系列的制度和活动,让企业管理过程当中时时刻刻存在,具项的东西不是企业风险管理的内容。现在很多律师为了扩展日常法律服务的内容,把法律风险管理的概念植入到企业日常顾问当中,这还是一个很借鉴的方法。 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服务未来的走向,一个走向就是系列化企业法律风险服务,另外一个,就是把服务的理念植入到现在在提供日常法律服务当中,提升日常法律服务的理念和水平,这是企业法律风险管理的概念的延展,对律师开展业务特别有好处。 在日常法律服务的延展,只是对律师开拓日常业务的好处,但不是算做企业法律风险管理的概念。企业法律风险整体管理是不同的法律依据跟渊源,2005年10月证监会《关于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意见》;2006年6月国资委《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2007年4月保监会《保险公司风险管理指引(试行)》;2007年5月14日银监会《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指引》;2007年1月19日全国工商联《关于指导民营企业加强危机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建立健全企业法律风险管理体系已经成为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增强抵御风险能力的必备条件。 全面风险管理,还没有哪个规定单纯讲法律风险。法律风险的管理,是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当中的一条线。企业法律风险是否独立成为一个产品?我认为也是仁者见仁,还要看企业具体的情况。 但是大家要有一个概念,你跟企业谈法律风险,跟企业其他管理到底是什么样的关系?从2006年国资委的规定《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是从财务风险、商业风险、法律风险等,法律风险只是它其中几大风险之一。它要求中央企业做全面风险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研究综述_孙志梅

经济研究导刊 ECONOMIC RESEARCH GUIDE 总第146期2011年第36期Serial No .146 No .36,2011国有企业掌握着中国国民经济的命脉,关系着国计民生,近年来典型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失效的案例(如四川长虹应收账款)充分说明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必要性,而中航油事件的发生更是为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敲响了警钟。疏于内部控制往往导致风险的发生,建立健全风险管理长效机制,尤其是风险预警机制,防患于未然,对于促进国有企业稳步发展,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保护投资者利益,都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国外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研究现状 目前,国际上比较成熟的内部控制框架包括加拿大CO-CO 委员会1995年发布的控制指南(Guidance on Control )、英国1999年发布的特恩布尔报告(Turnbull Report )、香港会计师公会2005年颁布的《内部监控与风险管理的基本架构》以及法国金融监管局2007年发布的内部控制框架,其中尤以美国的COSO 框架为典型。 内部控制的发展历程共经历了五个阶段:内部牵制、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结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和企业风险管理框架。20世纪40年代以前,处于内部牵制阶段,体现了职责分工与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思想。1947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第一次提出了内部控制的定义, 1949年重新进行定义,“内部控制是企业所制定的旨在保护资产、保证会计资料可靠性和准确性、提高经营效率、推动管理部门所制定的各项政策得以贯彻执行的组织计划和相互配套的各种方法及措施”。1958年美国审计程序委员会将内部控制分为内部会计控制与内部管理控制。1988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以“内部控制结构”代替“内部控制制度”,指出“企业的内部控制结构包括为合理保证企业特定目标的实现而建立的各种政策 和程序” ,具体包括控制环境、会计系统、控制程序三要素。1992年美国发起组织委员会(简称COSO )发布《内部控制———整体框架》,指出“内部控制是受企业董事会、管理当局和其他职员的影响,旨在取得经营效果、效率、财务报告的可靠性、遵循适当的法规等而提供合理保证的一种过程”,提出了内部控制的五要素: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 监控。2004年,美国COSO 委员会又发布了《全面风险管理—— —整合框架》(ERM ),该框架包括三个维度:第一个维度是四种类型的目标,包括战略目标、经营目标、报告目标、合规目标;第二个维度是八个构成要素,包括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件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第三个维度是企业的各个层次,包括整个企业、职能部门、各业务线及下属各子公司。 关于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关系,第一种观点认为风险管理包含内部控制,典型代表是美国的ERM 框架,英国的Turnbull 指南认为内部控制是风险管理的必要组成部分,南非的KingII Report (2002)认为风险管理是一个比内部控制更复杂的过程。第二种观点是内部控制包含风险管理,典型代表是加拿大COCO 报告认为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是控制的关键要素。第三种观点认为内部控制就是风险管理,Black-burn (1999)认为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仅是人为的分离,在现实的商业行为中,二者是一体化的,M atthew Leitch (2004)认为,这两个概念的外延变得越来越广,正在变为同一事物。其中,第一种观点得到了更多的共识,认为全面风险管理是内部控制框架的延伸与扩展。 二、中国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研究现状 1.中国发布了一系列关于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规范文件 收稿日期:2011-09-18 基金项目:大连民族学院科研基金项目“公允价值会计与投资者保护”的阶段性成果(20086405)作者简介:孙志梅(1982-),女,山西大同人,讲师,博士研究生,从事会计理论、财务会计、产权会计研究。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研究综述 孙志梅,李秀莲,王 昕 (大连民族学院,辽宁大连116600) 摘要: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密切相关,建立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长效机制,对于促进国有企业稳步发展,防止 国有资产流失,保护投资者利益,都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在对国内外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对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进行了总结,指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已经初见成效,但是仍存在功能弱化、控制实效等问题。 关键词:国有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中图分类号: F272.7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 (2011)36-0026-03 26——

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研究(DOC)

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研究 一、信用风险及其成因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成熟和竞争的日益加剧,我国市场经济秩序尚不健全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地表现出来,而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不完善和社会经济体之间信用关系的缺乏则是最主要的问题。信用成为当前商品过剩时期最稀缺的资源,信用的缺失造成了市场交易成本的极大提高,企业要为正常的商品交易支付更多的无效成本,同时面临更多的交易风险,这些情况直接造成了企业整体竞争能力的下降。随着中国入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不论是国际市场还是国内市场,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买方市场普遍形成,交易方式从现金交易逐步过渡到信用交易,信用经济蓬勃发展。与此相适应,信用风险管理成为现代企业管理中最核心的内容之一,它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我国绝大多数竞争性行业的企业都面临“销售难、收款更难”的双重困境。一方面,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为争取客户订单,企业需要提供优惠的价格或赊销条件,导致利润越来越薄;另一方面,客户不守信用,随意拖欠账款,企业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和财力去解决收款难的问题,但由于信用管理经验不足,结果还是产生大量呆账、坏账,使本己单薄的利润被严重侵蚀。对于企业而言,不能够坐等环境的改变,尽快适应这样的环境,提高自己防范风险的能力,是现实的选择。企业信用风险管理是指通过制定信息政策,指导和协调各机构业务活动,对从客户资信调查、付款方式的选择、信用限额的确定到款项回收等环节实行的全面监督和控制,以保障应收款项的安全及时回收。一个科学的信用风险管理方法能使企业在经营中能够更好的规避风险,保证企业的资金安全和良好的效益。 (一)信用风险的含义 信用风险指的是因交易一方不能履行或不能全部履行交收责任而造成的风险。信用风险可分为本金风险和重置风险。当一方不足额交收时,另一方有可能收不到或不能全部收到应得账款或权益,造成损失,这就是本金风险;违约方违约造成交易不能实现,未违约方为购得股票或变现需再次交易,因此可能遭遇受因市场价格变化而带来的损失,这就是重置风险。

企业法律风险管理问题及对策

企业法律风险管理问题及对策 发表时间:2019-07-22T16:51:06.297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3期作者:徐晓艳 [导读] 摘要:在开放式的市场经济环境中,企业经营发展所面临的环境日益复杂,要求企业重视法律风险管理,为企业经营发展创设练好内外条件。 中油(新疆)石油工程有限公司新疆克拉玛依 834000 摘要:在开放式的市场经济环境中,企业经营发展所面临的环境日益复杂,要求企业重视法律风险管理,为企业经营发展创设练好内外条件。在新的历史时期,企业法律风险的表现形式多样化,有违规风险,也有侵权和违约风险,对企业经营发展形成了较大影响。为此,提高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效能,建立高效管理机制,是实现企业法律风险管理科学构建的重要基础。本文对企业法律风险管理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 关键词:企业;法律风险管理;问题;对策 一、新时期企业法律风险的表现 1、违规风险:违背法律法规,承担法律后果 企业在经营活动中,由于经营行为违背法律法规,以至于承担法律后果,对企业经营发展造成影响。首先,企业在不同时期的发展阶段,所面临的法律风险不同。如,在成长阶段,运行不规范导致违规风险的发生;其次,企业在并购过程中,由于涉及面较广,且法律约束因素较多,在程序操作上存在违规风险,导致法律风险的发生;再次,企业在经营发展中,用工风险的发生尤为普遍。企业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但合同不规范或是流于形式,这为用工风险的发生创设了条件。因此,违规风险的发生,会对企业日常经营管理形成影响,可能会增加经营成本,影响企业经营效益的创设。 2、违约风险:不履行约定,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履行约定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现代企业在经营发展中,不履行约定,则会导致法律责任的发生,对企业经营发展形成影响。企业在合同生效之后,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如资金、市场问题等),导致企业难以履行约定,进而形成违约风险。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之下,违约风险的增加,不利于企业良好社会信用的建立,对经营发展形成影响。因此,企业要规范经营管理行为,在合作发展中,应以法律法规为导向,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规避违约风险。 3、侵权风险:经营不当行为,产生侵权风险 企业在经营管理中行为不当,产生侵权行为,这也是现代企业所面临的主要法律风险问题。一方面,企业法律意识淡薄,在经营发展中发生知识产权侵犯等问题,造成企业技术创新风险,不利于企业的创新发展;另一方面,以经济利益为导向,在经营发展中采取不当行为,以获得短期经济效益的行为,反而会对企业经营发展带来法律风险,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的推进。因此,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如何规范经营行为,养成良好的法律意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发展。 二、企业法律风险管理问题 1、法律风险管理意识淡薄,缺乏主观能动性 法律风险管理涉及面广,要求企业要形成良好的风险管理意识,实现对各风险因素的有效防范。首先,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意识淡薄,对法律风险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以至于组织开展、机构职能保障等工作缺乏有效落实,影响法律风险管理的实效性;其次,企业在风险管理中,缺乏主观能动性,被动的工作现状难以发挥法律风险管理的实效性。当前,很大部分企业都是事后风险控制,缺乏事前、事中和事后全天候法律风险管理,法律风险管理面欠缺;再次,法律风险管理措施不到位,在合同风险防范领域,缺乏有效性工作开展。企业在合同签订中,由于法律意识淡薄、合同不规范、内容不完善,以至于合同风险增加,影响企业经营发展。 2、法律风险管理机制不完善,风险防范预警欠缺 首先,企业尚未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流于形式的工作局面,难以发挥法律风险管理作用,影响企业法律风险的有效防范;其次,企业内部审计监督不到位,对法律风险管理工作缺乏有效监督。一方面,企业未建立法律风险管理考核机制,风险管理的主动性不足;另一方面,企业法律风险管理环境欠缺,企业对法律风险管理缺乏重视;再次,法律风险预警机制欠缺,对法律风险因素缺乏有效预警,以至于法律风险增加,直接作用于企业经营管理建设,制约企业战略性发展。 3、法律风险管理投入不足,缺乏足够重视 企业法律风险管理,要求企业要强化投入力度,为风险管理的推进,提供有力保障。而在实际当中,企业对法律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风险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首先,企业在法律风险管理领域的投入不足,特别是在人才培育、机构设置等方面,难以形成良好的风险管理效能,满足企业发展所需;其次,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流程不完善,冗余的流程设置,影响了法律风险管理效率,与快速发展实际情况相脱节;再次,企业在风险管理人才培养等方面,尚未建立完善的培养制度,人才不足成为法律风险管理的显著问题。因此,企业要重视法律风险管理,从内外条件的优化建设中,推动企业法律风险管理建设,适应新的市场环境。 三、企业法律风险管理对策 1、优化法律风险管理环境,形成良好管理意识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一方面要提高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要遵守法律法规,在合法范畴之内,盘活企业发展活力,创设良好的风险管理环境。首先,企业要提高思想认识,强化法律风险管理的重要地位,通过常态化、制度化管理,有效发挥法律风险管理的重要作用;其次,企业要强化宣传教育引导,形成良好的管理内部环境。企业要重视法律风险管理建设,通过积极有效的管理措施,落实法律风险管理工作;再次,企业要提高主观能动性,能够主动适应环境,科学做出事前风险防范,有效降低法律风险对企业经营发展所形成的影响。因此,新时期下的企业,要形成法律风险管理意识,在科学管理中,优化企业发展环境。 2、建立健全风险防范机制,发挥风险预警效能 法律风险管理制度机制建设,是法律风险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为此,一是要建立健全法律风险防范机制,通过事前、事中、事后预防工作的开展,为企业法律风险的科学防范,提供有力保障;二是完善法律风险管理制度,形成制度化管理机制,是有效落实风险管理措施,提高管理效力的重要基础;三是要认识风险预警的重要性,建立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能够做到风险预警,为法律风险的科学规避创设良好条件;四是建立健全内部监督管理机制,对法律风险管理工作实现有效监管,确保法律风险管理工作全面而有效落实;五是完善规

国有企业风险管理研究

国有企业风险管理研究 【摘要】伴随全球化竞争的加剧,风险管理越来越成为各国关注的热点,在本课题的研究中,本文以我国的国有企业作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了国有企业的风险管理问题。对国有企业公司的风险管理进行深入、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对于国内国有企业风险管理问题研究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也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关键词】国有企业;风险管理;控制 一、引言 近几年来,一些重要事件的发生已经暴露出国有企业风险管理脆弱,缺乏一套高效率的重大风险监测与危机预警系统,风险防范与危机抗御功能不足等问题。 本文以经济学和管理学的基础理论为指导,正确理解并处理好国有企业的风险管理问题,对于提高国有企业资源使用效率、不断提高自身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对国有企业的风险管理进行深入、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对于国有企业风险管理问题研究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也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通过对国有企业的风险管理研究,能够为国内国有企业的风险管理问题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二、国有企业公司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1.管理层本身的风险意识淡薄 国有企业预警管理的重点应放在发生前的预防,而非发生后的处理,由此可见,缺少风险预警机制的中国国有企业在经营中只会举步维艰。实际上风险是客观存在的,风险对国有企业是灾难还是机会,不在于风险本身,而在于国有企业对其的了解和掌控能力,在成本与报酬之间进行合理的平衡。从国有企业本身的原因来看,由于国有企业自身的相关素质还不够高,使得国有企业在基础管理方面还十分薄弱,进而导致国有企业的内部管理效率还有待提升与发展。这些因素都导致国有企业风险管理的预算成本上升,最终使得国有的经营以及长期发展遇到了阻碍。 2.风险管理制度不完善 对于国有企业的管理者而言,实施风险管理是十分有必要的。在国有企业的风险管理过程中,风险管理制度是国有企业风险管理发展的基础。对于国有企业的风险管理来说,国有企业风险管理制度是十分重要的。但是从当前国有企业风险管理制度的内容来看,制度的主要内容是集中于风险管理内容,但是对国有企业的产品开发、产品的生产制造、产品的市场营销以及相关售后服务等内容的规定还不够,在国有企业风险管理制度的操作以及执行中,很多制度过于呆板,使得在实际的执行中很难实施,国有企业的内部管理制度在实际实施过程中无法实现预期的目标,同时,在操作的过程

开题报告 企业筹资风险的识别与防范

湖北民族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本科毕业论文 题目:企业筹资风险的识别与防范 姓名: 学号: 班级: 专业: 指导老师: 2016年月日

企业筹资风险的识别及防范 (开题报告) 学生姓名:指导老师: 一、论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一)理论意义 风险管理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战略管理一样,在管理领域中具有相对独立职能,它通过对风险进行识别、衡量和控制,以期用最小的代价把风险损失降到最低。经济活动的高风险性迫使企业必须识别所面临的风险,了解风险的性质以及其可能带来的损失,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和实施最有效的风险管理技术。宏观上,风险管理能够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经营环境,以便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内部经营管理中。微观上,风险管理对于提高企业的风险意识,加强风险的评价与控制,促进企业保持财务上的竞争力,提供了思想准备与方法指导。 西方国家近几十年来一直广泛关注筹资风险这一研究课题,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而我国对筹资风险管理理论的研究起步晚于西方国家,目前以及今后相当一段时期还将以引进和学习国外筹资风险管理理论和方法为主。 如何从理论和实务两个方面借鉴发达国家的理论成果与实践经验,并从我国的国情出发,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对企业的筹资风险管理进行系统的分析和探讨,是一个及需解决的问题,这一课题必将具有长期的研究价值。 (二)现实意义 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我国的风险管理研究大多着眼于金融业和保险业。在风险管理过程中关于风险的预测和度量的论著很多,但也大多集中于对金融市场的系统风险的研究,而对于企业财务风险,包括对引发财务风险的原因、财务风险的计量、解决的对策等的研究,都是在近一、二十年逐渐增多的。 据研究,我国上市公司,尤其是ST公司所面临的财务危机,主要表现为企业资金链条断裂而导致的支付危机,究其根源就在于未能很好地规避财务风险,其中筹资风险表现的尤为明显。国内外企业由于资金问题而陷入危机,最终招致破产的例子比比皆是。‘曾在国内声名显赫的巨人集团自目追求规模经济,企业的平均发展速度一度达到300,然而到1996年底却因生产成本上升,外部资金支持不足,以致于债台高筑,陷入全面财务危机,最终累计债务1亿多元,导致企业的衰败;美国的康赛可公司,从事金融和保险业,由于高管多年来的领导失利,该公司累积了大量的债务,总额超过80亿美元,于2002年12月被迫中请破产;2003年意大利乳业巨头帕玛拉特向社会公众承认存在着40亿欧元的巨大财政黑洞,被认为是继“安然”事件之后又一起骇人听闻的财务丑闻。 从这些经营失败及发生财务造假的企业案例来看,诸多企业爆发财务危机的

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指南征求意见稿

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指南(征求意见稿)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 ××××-××-××实施 ××××-××-××发布 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指南 Guidelines on Enerprise Legal Risk Management (征求意见稿) GB/T XXXXX—XXXX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ICS 03.100.01 A02 目次 前言 (2) 1 范围 (3)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3 术语和定义 (3) 4 企业法律风险管理原则 (3) 5 企业法律风险管理过程 (5) 6 企业法律风险管理的实施 (14)

附录A 法律风险识别框架示例 (18) 附录B 法律风险清单示例 (19) 附录C法律风险可能性分析示例 (20) 附录D法律风险影响程度分析示例 (21) 前言 本标准在GB/T 24353-2009《风险管理原则与实施指南》的指导下,结合我国企业法律风险管理的实践经验编制而成。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全国风险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310)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指南 1范围 本标准提供了企业实施法律风险管理的通用指南。 本标准适用于各种类型和规模的企业,可指导企业在其整个生命周期和所有经营环节中开展法律风险管理活动。 本标准是通用指南,不作为行业性专用标准使用,企业应根据行业特点,结合自身情况和实际需要应用本标准实施法律风险管理。 中小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管理基础、资源以及管理需求,对本标准提供的法律风险管理过程和相关的配套保障措施进行简化或采取递进式建设,逐步达到本标准要求,从而确保本企业的法律风险管理资源投入与企业的目标相契合,达到管理本企业法律风险的目标。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电子商务企业财务风险管理

电子商务企业财务风险管理 一、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电子商务由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服务功能和领域较为全面,因而受到广受关注并发展迅速;但电子商务为企业带来良好的交易服务平台的同时,却也无形之中增加了很多危险因素。不少电商企业由于对财务风险认识不足,管理不到位,致使企业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破产倒闭。增强电商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意识,研究分析电商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不足,并采取对应措施,防范和规避各种财务风险成才能让电商企业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与空间。[中国知识写作网,包过] 二、电子商务企业财务风险类型 电子商务企业的财务风险一般是由技术风险、信用风险、资金风险和项目风险构成。 1.技术风险 电商企业技术风险主要包括硬件设备、软件操作系统、存储层、传输层、应用层、数据丢失、网络安全等网络技术发展方面存在隐患以及企业自身技术水平的限制可能给企业带来的损失。 2.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主要是参与电子商务的主体诚信难以核实,使得电子商务信息的真卖性与安全性难以得到保障,同时电子商务信息易被修改、毁坏与丢失,因此,电子商务与传统的商品交易方式相比面临的信用风险更高。 3.资金风险 电子商务资金运作基本借助相关资金平台完成,且一般均采用多家资金管理平台,需要有完善安全认证和安全的支付系统作保证。然而,日前我国网上安全技术及其认证机制均不完善,行业竞争不规范,企业管理意识淡薄,导致资金管理不善。 4.项目风险 电子商务行业竞争激烈,电商企业新项目开发、上线远多工传统企业,电子商务的项目规模、复杂度显著膨胀,因此在项目立项论证和项目方案选择时进行充分的风险识别己变得十分重要,对项目财务风险进行科学、准确地判别十分必要。 三、电子商务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 电子商务企业主要通过建立电商交易和服务平台,并取得网络授权等证件而进行交易的法人或自然人。电子商务环境下,电商企业交易信息速度快、数据量巨大,且电商企业一般都是新兴企业,管理制度、管理于段没有传统企业成熟、严密,同时电子商务企业由于竞争的压力,一般更注重技术创新而非管理。因而,电子商务企业建立先进的管理与控制更为迫切,为加强电子商务企业相关财务风险管理,主要可采用以下管理及控制措施:

国企境外投资风险管理控制案例研究

国企境外投资风险管理控制案例研究 ——基于淮南矿业境外投资的经验借鉴 摘要:随着我国国有企业境外投资步伐加快,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对于我国国有企业境外投资目前处于起步状况的国企来说,无疑潜藏着巨大的风险。本文主要分析最近几年来我国国有企业境外投资面临的风险以及全面风险管理运用措施,就如何提升我国国有企业境外投资风险管理及控制水平提出具有建设性建议。 关键词:国有企业境外投资风险管理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我国国有企业也在其内外因素共同作用下,纷纷迎合经济全球化趋势,实施走出去战略。在我国整个的境外投资领域中,国企的境外投资,无论在企业数量上,还是境外投资规模上都占绝对的主体地位。特别是在一些重要的领域项目上,国企的境外投资更是占绝对的优势。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之后,我国的经济形势也悄然发生了变化,表现在经济形式更加多元丰富,企业也在这样的大浪潮之中开始重新的审视自己的地位,以国际化的标准评价企业的实力.有了这样放眼世界的眼光,企业的投资也开始走向多元化,这种多元化,既是投资区域的多元,同时也是投资领域的多元。 虽然境外投资在我国风起云涌,但是,成功及失败并存. 因为境外投资对我国国企来说,可以说是一个新生事物,我们缺乏必要的境外投资经验,尚处在一个初级阶段,因此,企业的

境外投资需要面临重大风险。 境外投资风险指的是我国国有企业在进行对外投资和经营的过程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导致国有企业无法完成预期收益。风险主要分为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

由表可以看出,企业境外投资是一个纷繁复杂的宏大工程,面临着来自各个方面的风险。企业要想在境外投资成功,就必须对这些风险充分认识,合理计划,审慎应对。这样才能保证企业境外投资的顺利进行,最大程度上规避投资失败风险.我国国企境外投资失败的案例很多,其中绝大部分就是对风险缺乏足够的重视以及应对措施,下面我们就对淮南矿业境外投资的成功案例的分析研究中,借鉴其境外投资的经验,指导企业境外投资战略的实施。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