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梁受集中荷载时的附加箍筋及吊筋

梁受集中荷载时的附加箍筋及吊筋

梁受集中荷载时的附加箍筋及吊筋
梁受集中荷载时的附加箍筋及吊筋

各种箍筋计算

1. 箍筋计算按照净跨算 梁的支座不计算箍筋 计算通长钢(贯通筋)的时候梁的一端有柱那还有一端是墙的话钢筋需要锚固 锚固的长度与支座的宽度有关系,两端不一定长度相等 箍筋计算按照净跨-50*2计算 中间有柱时扣柱,计算方法同上一条 结构各类构件的连接关系问题,也就是谁时谁的支座的问题 基础是柱、墙的支座,柱是梁的支座,梁是板的支座、次梁以主梁为支座。 纵向钢筋锚入支座;横向钢筋(箍筋)不进支座,进入支座也是构造要求不是受力要求。柱、墙进入支座的插筋之箍筋不起箍筋作用,只起稳定作用,只要一个大的方框箍就行,真正上面柱中起箍筋作用时需要隔一拉一。梁进入支座时也是纵筋进入,但连梁到了顶层要求箍筋进入支座,因为顶层连梁上部受力筋在表皮,锚固不可靠,要靠箍筋把它约束住,不崩出去。 梁箍筋的计算长度是每跨的净跨长减去100MM,也就是说,梁的箍筋是从柱边50MM 开始布置的,柱中不布置梁箍筋,但柱箍筋必须布置且加密;这一点在中国抗震设计规范中有明确规定; 梁钢筋的锚固问题只与梁下部存不存在支座有关,与支座究竟是柱还是墙或者是其他主梁无关; 梁钢筋在支座内的锚固长度问题与梁的类型(框架梁\次梁)和支座类型(边支座\中支座)有关; 框架梁在边支座的锚固长度是0.4倍LAE(LAE为一个锚固长度)+弯钩15D(D为钢筋直径);如果边支座的宽度本身不小于钢筋的一倍锚固长度,框架梁的钢筋则可以不必弯钩进行直锚,但此时直锚长度必须不小于一倍锚固长度;框架梁底筋在中支座的的锚固长度为一倍LAE,面部通长筋在跨中1/3区域内连接(冷接或焊接或机械连接),须满足连接长度规范; 次梁在边支座的锚固长度是直段12D+弯钩15D,在中支座的锚固长度是12D;记住了,这就是框架梁与次梁的区别; 关于梁中架立筋\构造腰筋\抗扭腰筋的连接长度,是一般人容易出错的一个问题:梁中架立筋和构造腰筋的连接长度不论什么梁一律是15D,抗扭腰筋的方式同梁中主筋一

附加箍筋与吊筋承受集中荷载承载力限值表

附加箍筋承受集中荷载承载力限值表[Fmax](kN)
钢筋 级别 箍筋 肢数 直径(mm) 每侧1个(共2个) 6 30.56 8 54.32 双肢 10 84.78 12 122.15 6 61.13 8 108.65 四肢 10 169.56 12 244.30 6 33.96 8 60.36 双肢 10 94.20 12 135.72 6 67.92 8 120.72 四肢 10 188.40 12 271.44 6 40.75 8 72.43 双肢 10 113.04 12 162.86 6 81.50 8 144.86 四肢 10 226.08 12 325.73 箍筋个数 每侧2个(共4个) 每侧3个(共6个) 每侧4个(共8个)
HPB300
(A)
HRB335
(B )
HRB400
(C )
61.13 108.65 169.56 244.30 122.26 217.30 339.12 488.59 67.92 120.72 188.40 271.44 135.84 241.44 376.80 542.88 81.50 144.86 226.08 325.73 163.01 289.73 452.16 651.46
91.69 162.97 254.34 366.44 183.38 325.94 508.68 732.89 101.88 181.08 282.60 407.16 203.76 362.16 565.20 814.32 122.26 217.30 339.12 488.59 244.51 434.59 678.24 977.18
122.26 217.30 339.12 488.59 244.51 434.59 678.24 977.18 135.84 241.44 376.80 542.88 271.68 482.88 753.60 1085.76 163.01 289.73 452.16 651.46 326.02 579.46 904.32 1302.91
附加吊筋承受集中荷载承载力限值表[Fmax](kN)
钢筋 级别 附加吊筋弯起角度 钢筋直径(mm)
α=45°(梁高 h≤800)
1根 2根 3根 4根
α=60°(梁高 h>800)
1根 2根 3根 4根
HRB335
(B )
HRB400
(C )
12 14 16 18 20 22 25 12 14 16 18 20 22 25
47.98 65.29 85.32 107.98 133.30 161.26 208.27 57.58 78.35 102.38 129.57 159.96 193.52 249.93
95.97 130.59 170.64 215.95 266.61 322.53 416.54 115.16 156.71 204.77 259.14 319.93 387.03 499.85
143.95 195.88 255.96 323.93 399.91 483.79 624.81 172.74 235.06 307.15 388.71 479.89 580.55 749.78
191.94 261.18 341.28 431.90 533.22 645.05 833.08 230.32 313.41 409.53 518.28 639.86 774.06 999.70
58.77 79.97 104.49 132.24 163.26 197.51 255.08 70.52 95.96 125.39 158.69 195.92 237.01 306.09
117.54 159.94 208.99 264.48 326.53 395.01 510.16 141.04 191.93 250.79 317.38 391.83 474.01 612.19
176.31 239.91 313.48 396.73 489.79 592.52 765.24 211.57 287.89 376.18 476.07 587.75 711.02 918.28
235.07 319.88 417.98 528.97 653.05 790.02 1020.3 282.09 383.85 501.57 634.76 783.66 948.03 1224.4
说明: 以上两表根据GB50010-2010计算得到。
[屈培青工作室]|[结构]|许爱国

附加箍筋计算

附加箍筋计算 任意选取四个主次梁相交节点进行附加箍筋的承载力验算,验算箍筋数量是否满足由次梁传递至主梁的集中力。 (1) 图7.1 1节点剪力包络图 由上图可知次梁传递至主梁的集中力为F=713KN ,附加箍筋选用双肢 10,26.1003.502mm A SV =?=, 2210mm N f yv = 附加箍筋数量为= ?= =6 .10021038000sv yv A f F m 1.80,由PKPM 软件计算取6 个,满足条件。

(2) 图7.2 2节点剪力包络图 此图中竖直方向梁为主梁,水平方向梁为次梁,由图可得次梁传至主梁集中力为F=47-(-49)=96KN,附加箍筋选用双肢 8,26.1003.502mm A SV =?=, 2 210mm N f yv = 附加箍筋数量为= ?= =6 .10021096000sv yv A f F m 4.54,由PKPM 软件计算取6个,满足 条件。

(3) 图7.4 4节点剪力包络图 由上图可知次梁传递至主梁的集中力为F=36KN ,附加箍筋选用双肢 8,26.1003.502mm A SV =?=, 2210mm N f yv = 附加箍筋数量为= ?= =6 .10021036000sv yv A f F m 1.70,由PKPM 软件计算取6 个,满足条件。

(4) 图7.4 4节点剪力包络图 此图中竖直方向梁为主梁,水平方向梁为次梁,由图可得次梁传至主梁集中力为F=47-(-55)=102KN,附加箍筋选用双肢 8,26.1003.502mm A SV =?=, 2 210mm N f yv = 附加箍筋数量为= ?= =6 .100210102000sv yv A f F m 4.83,由PKPM 软件计算取6个, 满足条件。 其他主次梁处附加箍筋都能满足要求。

“鲁班钢筋预算版”中关于吊筋与附加箍筋的设置

“鲁班钢筋预算版”中关于吊筋与附加箍筋的设置 二种方法: 一、1、先在属性定义里:梁——吊筋——定义一种吊筋,设置好各个参数:吊筋根数(默认为2根),直径(默认为B16),上部平直段长度(默认为20d),下部弯起段角度(经验证默认为45度),次梁两侧附加箍筋根数(默认为每侧3根),吊筋下部水平段长度(默认为次梁宽度+100)。 2、在命令栏里找到:梁——吊筋布置——选择定义好的吊筋——在图形里选择需布置此吊筋的区域(也可选择整个图形),弹出以下界面: 可根据需要点选里面的对勾选项。注意:a、即使没有识别支座的梁,用此命令也可以在梁交叉点处生成吊筋及附加箍筋。b、附加箍筋默认在主次梁交叉处每侧计算3根,共6根,直径及长度默认为与主梁内其它箍筋相同。c、如果只有附加箍筋而没有吊筋,在吊筋的属性定义里把吊筋的“2B16”改为“0”即可。 二、用“对构件进行平法标注”命令对梁筋标注,在输入下部筋时,出现以下界面: 在这个界面的“吊筋”栏里输入这样的格式:2C16#250+2C18#200+1+1

表示的意义:2C16#250:根数+直径+ # 号 + 次梁宽度(2根C16的吊筋,用于250宽的次梁搁置点处) 后面的“+1”代表该主梁的该跨有一根次梁两侧需加设附加箍筋(默认为每侧3根);若写为“+1+1”则表示该主梁的该跨有2根次梁两侧需加设附加箍筋,附加箍筋共有6*2=12根;若写为“+1+1+1”则表示该主梁的该跨有3根次梁两侧需加设附加箍筋,附加箍筋共有6*3=18根。 举例:输入“2C16#250”,表示该主梁该跨内有2根C16的吊筋,吊筋吊住的次梁宽度为250,且在吊筋两侧每侧默认设置3根附加箍筋。 输入“2C16#250+1”,表示该主梁该跨内有2根C16的吊筋,吊筋吊住的次梁宽度为250,除了此吊筋两侧每侧默认设置3根附加箍筋外,“+1”表示在此跨的另外一个位置还有一处设置6根附加箍筋的位置,则此跨共有附加箍筋12根。 输入“2C16#250+1+1”,表示该主梁该跨内有2根C16的吊筋,吊筋吊住的次梁宽度为250,除了此吊筋两侧每侧默认设置3根附加箍筋外,“+1+1”(注:不能写成+2或+3或+4,无效)表示在此跨的另外2个位置还有2处设置6根附加箍筋的位置,则此跨共有附加箍筋6*3=18根。 输入“2C16#250+1+1+1”,表示该主梁该跨内有2根C16的吊筋,吊筋吊住的次梁宽度为250,除了此吊筋两侧每侧默认设置3根附加箍筋外,“+1+1+1”表示在此跨的另外3个位置还有3处设置6根附加箍筋的位置,则此跨共有附加箍筋6*4=24根。 输入“2C16#250+2C18#200+1”,表示该主梁该跨内有2根C16的吊筋和2根C18的吊筋,吊筋吊住的次梁宽度分别为250和200,除了此2处吊筋两侧每侧默认设置3根附加箍筋外,“+1”表示在此跨的另外一个位置还有一处设置6根附加箍筋的位置,则此跨共有附加箍筋6*3=18根。 在“吊筋”栏里直接输入数字: 输入“1”(注:不能写成+1,无效)表示此主梁的此跨内无吊筋,但是有1处位置有6根附加箍筋(即使实际无次梁与其相交,也会计算此6根箍筋); 输入“1+1”(注:不能写成+2或者2,无效)表示此主梁的此跨内无吊筋,但是有2处位置各有6根附加箍筋,即此跨内共有附加箍筋12根。 输入“1+1+1”(注:不能写成1+2或者3,无效)表示此主梁的此跨内无吊筋,但是有3处位置各有6根附加箍筋,即此跨内共有附加箍筋18根。 三、另外要注意:在工程设置——计算设置——梁设置里:

梁中附加横向钢筋计算

梁中附加横向钢筋计算项目名称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 设计者_____________校对者_____________ 一、构件编号: L-1 二、示意图: 三、依据规范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四、计算信息 1. 附加横向钢筋类型 优先选择箍筋 2. 几何参数 次梁截面宽度 b=200mm 次梁截面高度 h=350mm 主梁截面高度 H=400mm 3. 材料信息 附加箍筋等级: HPB300 fyv=270.00N/mm2 附加箍筋肢数 n=2肢 附加箍筋间距 ss=100mm 附加吊筋等级: HRB335 fyv=300.00N/mm2 附加吊筋与梁轴线间的夹角α=45度 纵筋合力中心至梁近边距离 as =40mm 4. 内力信息设计值 作用在梁的下部或梁截面高度范围内的集中荷载设计值 F=100.000kN 结构重要性系数γo= 1.1 五、计算过程 1. 计算h1高度 h1 =H-h-as=400-350-40=10mm 2. 计算附加箍筋布置范围 s=2*h1+3*b=2*10+3*200=620mm 3. 计算在长度 s 范围内, 次梁每侧最多可放置的附加箍筋根数 Nmax =[(s-b)/2-50]/ss+1=[(620-200)/2-50]/100+1=2.60,取Nmax = 2 4. 计算附加横向钢筋总截面面积 Asv≥γo*F/fyv=1.1*100000.000/270.00=407.41mm2 5. 附加横向钢筋计算结果 附加箍筋: 两侧共212@100(2)

附加吊筋: 无

螺旋箍筋计算方法

、螺旋箍筋计算方法:在圆柱形构件(如图形柱、管柱、灌注桩等)中,螺旋箍筋沿主筋圆周表面缠绕,其每米钢筋骨架长的螺旋箍筋长度,可按下式计算:l=2000лa/p×[1-e^2/4-3/64(e^2)^2 –5/256(e^2)^3] 其中a=√(p^2+4D^2)/4 e2=(4a^2-D^2)/( 4a^2) 式中l——每1m钢筋骨架长的螺旋箍筋长度(㎜); p——螺距(㎜); л——圆周率,取3.1416; D——螺旋线的缠绕直径;采用箍筋的中心距,即主筋外皮距离加上一个箍筋直径(㎜)。 公式中括号内最后一项5/256(e^2)^3数值很小,一般在计算时略去。 2、螺旋箍筋简易计算方法 方法一,螺旋箍筋长度亦可按以下简化公式计算: l=1000/p×√(лD)^2+p^2+лd/2 式中d——螺旋箍筋的直径; 其他符号意义同前。 方法二,对于箍筋间距要求不大严格的构件,或当p与D的比值较小(p/d<0.5)时,箍筋长度也可以按下面近似公式计算: l=n√p^2+(лD)^2 式中n——螺旋圈数; 其他符号意义同前。― ^ ‖表示次方的意识。 螺旋箍的计算公式: 螺旋箍筋长度: L= (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1)×sqrt(π×(构件直径-保护层×2+箍筋直径)2+加密区间距2)+(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sqrt(π×(构件直径-保护层×2+箍筋直径)2+非加密区间距2)+3×π×(构件直径-保护层×2+箍筋直径)+12.5×箍筋直径 SQRT是根号= 平方根号 n: 螺旋箍的圈数 p:箍筋间距 d:圆直径另计搭接长度 圈数=长度/间距

圆桩、柱螺旋箍筋长度计算: 上式中:D=圆桩、柱直径、C=主筋保护层厚度、d=箍筋直径、 h=箍筋间距、n=箍筋道数=柱、桩中箍筋配置长度÷h+l 1、计算桩的体积:r2×π×桩长 2、护壁:(护壁厚度+r)2×π×(有护壁的)桩长-r2×π×(有护壁的)桩长 注意量孔深时孔口地面砌高部分(20cm)不算,因为这20cm是为了安全而采取的措施,已另计费。孔底扩底要加扩底的体积。 钢筋计算原理 钢筋重量=钢筋长度*根数*理论重量 钢筋长度=净长+节点锚固+搭接+弯钩(一级抗震) 柱 基础层:筏板基础〈=2000mm时,基础插筋长度=基础层层高-保护层+基础弯折a+基础纵筋外露长度HN/3+与上层纵筋搭接长度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 筏板基础〉2000mm时,基础插筋长度=基础层层高/2-保护层+基础弯折a+基础纵筋外露长度HN/3+与上层纵筋搭接的长度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 地下室:柱纵筋长度=地下室层高-本层净高HN/3+首层楼层净高HN/3+与首层纵筋搭接LLE (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 首层:柱纵筋长度=首层层高-首层净高HN/3+max(二层净高HN/6,500,柱截面边长尺寸(圆柱直径))+与二层纵筋搭接的长度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 中间层:柱纵筋长度=二层层高-max(二层层高HN/6,500,柱截面尺寸(圆柱直径))+max (三层层高HN/6,500,柱截面尺寸(圆柱直径))+与三层搭接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 顶层: 角柱:外侧钢筋长度=顶层层高-max(本层楼层净高HN/6,500,柱截面长边尺寸(圆柱直径))-梁高+1.5LAE 内侧钢筋长度=顶层层高-max(本层楼层净高HN/6,500,柱截面长边尺寸(圆柱直径))-梁高+LAE 其中锚固长度取值: 当柱纵筋伸入梁内的直径长〈LAE时,则使用弯锚,柱纵筋伸至柱顶后弯折12d,锚固长度=梁高-保护层+12d;当柱纵筋伸入梁内的直径长〉=LAE时,则使用直锚:柱纵筋伸至柱顶后截断,锚固长度=梁高-保护层, 当框架柱为矩形截面时,外侧钢筋根数为:3根角筋,b边钢筋总数的1/2,h边总数的1/2。内侧钢筋根数为:1根角筋,b边钢筋总数的1/2,h边总数的1/2。 边柱:外侧钢筋长度=顶层层高-max(本层楼层净高HN/6,500,柱截面长边尺寸(圆柱

附加吊筋及箍筋表格

附加吊筋承受集中荷载承载力(kN)表 钢筋级别钢筋直径 (mm) 弯起角度弯起角度 45°60° 1根2根3根4根1根2根3根4根 HPB300 1243.286.4129.6172.852.8105.8158.7211.5 1458.8117.5176.4235.272.0144.0216.0288.0 1676.8153.5230.3307.094.0188.1282.1376.1 1897.2194.3291.5388.7119.1238.0357.0476.0 20120.0239.9359.9479.8147.0293.8440.7587.7 22145.2290.3435.5580.6177.8355.5533.3711.1 25187.5374.9562.2749.7229.5459.1688.6918.3 HRB335 HRBF3351248.0 96.0 143.9 191.9 58.8 117.5 176.3 235.1 1465.3 130.6 195.9 261.2 80.0 160.0 240.0 320.0 1685.3 170.6 255.9 341.2 104.5 208.9 313.4 417.9 18108.0 215.9 323.9 431.8 132.2 264.5 396.7 528.9 20133.3 266.6 399.9 533.1 163.2 326.5 489.7 653.0 22161.3 322.6 483.8 645.1 197.5 395.0 592.6 790.1 25208.3 416.5 624.8 833.0 255.1 510.1 765.2 1020.3 HRB400 HRBF400 RRB4001257.6 115.2 172.7 230.3 70.5 141.0 211.6 282.1 1478.4 156.7 235.1 313.5 96.0 192.0 288.0 383.9 16102.4 204.7 307.1 409.5 125.4 250.7 376.1 501.5 18129.6 259.1 388.7 518.2 158.7 317.3 476.0 634.7 20159.9 319.9 479.8 639.8 195.9 391.8 587.7 783.6 22193.5 387.1 580.6 774.1 237.0 474.1 711.1 948.1 25249.9 499.8 749.7 999.6 306.1 612.2 918.2 1224.3 HRB500 HRBF5001277.3154.7231.9309.294.7189.3284.1378.7 14105.2210.5315.6420.9128.9257.7386.7515.5 16137.4274.9412.3549.8168.3336.6505.0673.3 18173.9347.9521.8695.8213.0426.1639.1852.1 20214.7429.4644.2859.0263.1526.0789.01052.0 22259.8519.7779.51039.3318.3636.4954.71273.0 25335.6671.11006.51342.1411.0821.91232.91643.7

梁配筋图识读

情境四:结构施工图识读子情境三:梁配筋图识读 一、梁的配筋图画法 梁平面整体配筋图是在各结构层梁平面布置图上,采用平面注写方式或截面注写方式表达。 1、平面注写方式 平面注写方式是在梁的平面布置图上,将不同编号的梁各选一根,在其上直接注明梁代号、断面尺寸B×H(宽×高)和配筋数值。当某跨断面尺寸或箍筋与基本值不同时,则将其特殊值从所在跨中引出另注,平面注写采用集中注写与原位注写相结合的方式标注: 原位注写表达梁的特殊数值。将梁上、下部受力筋逐跨注写在梁上、下位置,如受力筋多于一排时 ,用斜线“/”将各排纵筋自上而下分开。 如下图表达了在轴线上梁的情况,引出线部分为集中标注。KL2(2A)300×650为2号框架梁,有两跨,一端有悬挑、梁断面300×650;φ8-100/200 (2)2φ25表明此梁箍筋是φ8间距200,加密

区间距100,2φ25表示在梁上部贯通直径为25mm的钢筋2根;(-0.100)表示梁顶相对于楼层标高24.950低0.100m,在轴与①~②轴之间梁下部中间段6φ252/4为该跨梁下部配筋,上一排纵筋为 2φ25,下一排纵筋为4φ25全部伸入支座。在①轴处梁上部注写的2φ25+2φ22 ,表示梁支座上部有四根纵筋,2φ25放在角部,2φ22放在中部。当梁支座两边的上部纵筋相同时,可仅在一边标注配筋值,另一边省略不注,如②轴梁上端所示。当集中注写的数值中某一项(或几项)数值不适用于某跨或某悬挑部分时,则按其不同数值原位注写在该跨或该悬挑部分处,施工时,按原位标注的数值优先选用。如③轴右侧悬挑梁部分,下部标注φ8-100,表示悬挑部分的箍筋通长都为φ8间距100的两肢箍。 梁支座上部纵筋的长度根据梁的不同编号类型,按标准中的相关规定执行。 2. 截面注写方式 是将断面号直接画在平面梁配筋图上,断面详图画在本图或其它图上。截面注写方式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与平面注写方式结合使用,如在梁密集区,采用截面注写方式可使图面清晰。 下图为平面注写和截面注写结合使用的图例。图中吊筋直接画在平面图中的主梁上,用引线注明总配筋值,如L3中吊筋2φ18。

主次梁相交部位是否附加箍筋或吊筋-吊筋设计说明

主次梁相交部位是否附加箍筋或吊筋 --参考规范GB 50010-2002 10.2.13 当集中荷载在梁高范围内或梁下部传人时,为防止集中荷载影响区下部混凝土拉脱并弥补间接加载导致的梁斜截面受剪承载力的降低,应在集中荷载影响区s范围内加设附加横向钢筋。在设计中,不允许用布置在集中荷载影响区内的受剪箍筋代替附加横向钢筋。此外,当传入集中力的次梁宽度 b 过大时,宜适当减小由 3b+2h1所确定的附加横向钢筋布置宽度。当次梁与主梁高度差h1过小时,宜适当增大附加横向钢筋的布置宽度。当主梁、次梁均承担有由上部墙、柱传来的竖向荷载时,附加横向钢筋宜在本条规定的基础上适当增大。 当梁下部作用有均布荷载时,可参照本规范第 10.7.12 条确定深梁悬吊钢筋的方法确定附加悬吊钢筋的数量。 当有两个沿梁长度方向相互距离较小的集中荷载作用于梁高范围内时,可能形成一个总的拉脱效应和一个总的拉脱破坏面。偏安全的做法是,在不减少两个集中荷载之间应配附加钢筋数量的同时,分别适当增大两个集中荷载作用点以外的附加横向钢筋数量。 本次修订还对原规范规定作了以下补充: 1 当采用弯起钢筋作附加钢筋时,明确规定公式中的 A sv应为左右弯起段截面面积之和。 2 弯起式附加钢筋的弯起段应伸至梁上边缘,且其尾部应按本规范第 10.2.7 条的规定设置水平锚固段。 10.7.12 深梁下部作用有集中荷载或均布荷载时,吊筋的受拉能力不宜充分利用,其目的是为了控制悬吊作用引起的裂缝宽度。当作用在深梁下部的集中荷载的计算剪跨比λ>0.7 时,按本条规定设置的吊筋和按本规范第10.7.13 条规定设置的竖向分布钢筋仍不能完全防止斜拉型剪切破坏的发生,故应在剪跨内适度增大竖向分布钢筋数量。 深梁计算: 10.7.1 根据分析及试验结果,国内外均将ι0/h≤2.0 的简支梁和ι0/h≤ 2.5 的连续梁视为深梁,并对其截面设计方法和配筋构造给出了专门规定。近期试验结果表明,ι0/h大于深梁但小于5.0 的梁( 国内习惯称为“短梁”) ,其受力特点也与ι0/h≥5.0的一般梁有一定区别,它相当于深梁与一般梁之间的过渡状态,也需要对其截面设计方法作出不同于深梁和一般梁的专门规定。 l0--计算跨度,当l0<2h时,取l0=2h; h为截面高度

横向附加钢筋

关于横向附加钢筋 -BY Djo 位于梁下部或梁截面高度范围内的集中荷载,应全部由附加横向钢筋承担;附加横向钢筋宜采用箍筋。(混规9.2.11) 注:当集中荷载在梁高范围内或梁下部传入时,为防止集中荷载影响区下部混凝土的撕裂及裂缝,并弥补间接加载导致的梁斜截面受剪承载力降低,应在集中荷载影响区s范围内配置附加横向钢筋。 SA TWE_梁设计内力包络图_剪力包络图 梁截面高度范围内通过次梁传递的集中荷载设计值F=141+148=289KN 假设梁配置8@100/200(2)的箍筋,箍筋为HPB300级,吊筋为HRB400级。 仅采用箍筋时,附加箍筋的总截面面积为Asv=289*1000/(270*sin90)=1070mm2 选取8$10两肢箍筋:8*2*79=1264mm2,则主梁每侧布置4根$10两肢箍@50,如果在配置范围S内放不下,则改为每侧3根,加大箍筋直径或者采用吊筋。 仅采用吊筋时,附加吊筋的总截面面积为Asv=289*1000/(360*sin45)=1135mm2 选取2$20吊筋,共四个截面:4*314=1256KN。(吊筋不应少于2$12) 一般工程中,都是在附加箍筋不足的情况下再另加吊筋。 假设总说明中有:主次梁相交处主梁在次梁两侧各附加三道箍筋,直径、肢数同梁箍筋,这样的叙述,则先计算附加三道箍筋的面积:6*2*50.3=603.6mm2 还需附加横向钢筋(吊筋)面积:1070-603=467mm2 则所需一根吊筋的截面面积为467/4=117mm2 采用$14,即需要附加2$14。 PS:2肢箍,每侧3根,两侧,面积为2*3*2*Asv1; 2根吊筋,需要计算左右弯起截面面积之和,面积为2*2*Asv1。 施工做法:采用箍筋时,应在集中荷载两侧分别配置,不能仅配置在一侧,每侧应不少于两道,梁内的箍筋照常配置,不允许用布置在集中荷载影响区内的抗剪箍筋代替附加抗剪横向钢筋的做法;当两个集中荷载较近时,偏于安全的做法是,不减少两个集中力间附加箍筋的数量,同时分别适当增加外侧附加箍筋的直径或数量,也可以将两个吊筋合并布置;吊筋的弯折角度须根据主梁的高度确定,当主梁的高度不大于800mm时,弯折角度为45°,当主梁的高度大于800mm时,弯折角度可微60°。

箍筋工程量计算

本堂课主要讲了箍筋根数、抗扭钢筋、吊筋和架力筋的算法。这里面都是一些概念的问题,只要了解了并引用到这些梁的计算中,就比较简单了。 一、箍筋根数的算法 根数=2×[(加密区长度-50)/加密间距(向上取整)+1]+ (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间距(向上取整)-1) 箍筋加密区长度取值: 当结构为一级抗震时,加密长度为Max(2×梁高,500) 当结构为二~四级抗震时,加密长度为Max(1.5×梁高,500) 上课我们讲的是用三级抗震的建筑为例,梁的高度为500.净跨为6000 所以我们这里的加密区长度=500*1.5 非加密区长度=净跨-2*加密区长度 =6000-2*500*1.5=4500 一个加密区箍筋根数 =(500*1.5-50)/100+1=7.5(向上取整为8)+1 非加密区箍筋根数 =[(6000-2*500*1.5)/200-1]=22.5(向上取整为23)-1所以箍筋根数为:两个加密区箍筋根数+非加密区箍筋根数 =2*9+22=40

这里要注意的是主次梁相交的地方需要多加6根箍筋二、架力筋的算法 架立筋长度=净跨-两边负筋净长+150×2架力筋的表示方法 kl6(3) 250*600

三、梁侧面纵筋 梁侧面纵筋包括构造钢筋(G)和抗扭钢筋(N) 1、hw指梁的腹板高度,当hw≥450时,在梁的两个侧面应 沿高度配置纵向构造钢筋,用G打头,标注为两边侧面钢筋数量总和,且对称配置。当梁需配置受扭钢筋时,用N打头,标注为两边侧面钢筋数量总和,且对称配置。 2、梁侧面构造纵筋和受扭纵筋的搭接与锚固长取值:

梁侧面构造钢筋其锚固长度可取为15d;(直锚) 所以构造钢筋长度=净跨+15d×2 梁侧面受扭纵向钢筋其锚固长度与方式同框架梁下部纵筋。(弯锚)抗扭钢筋长度=净跨+(支座宽-保护层+15d)左+(支座宽-保护层+15d)右 四、吊筋的算法 吊筋是将作用于混凝土梁式构件底部的集中力传递至顶部,是提高梁承受集中荷载抗剪能力的一种钢筋,形状如元宝,又称为元宝筋。 吊筋的作用是由于梁的某部受到大的集中荷载作用,为了

箍筋工程量计算实例

一、箍筋根数的算法 根数=2×[(加密区长度-50)/加密间距(向上取整)+1]+ (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间距(向上取整)-1) 箍筋加密区长度取值: 当结构为一级抗震时,加密长度为Max(2×梁高,500) 当结构为二~四级抗震时,加密长度为Max(1.5×梁高,500) 上课我们讲的是用三级抗震的建筑为例,梁的高度为500.净跨为6000 所以我们这里的加密区长度=500*1.5 非加密区长度=净跨-2*加密区长度 =6000-2*500*1.5=4500 一个加密区箍筋根数 =(500*1.5-50)/100+1=7.5(向上取整为8)+1 非加密区箍筋根数 =[(6000-2*500*1.5)/200-1]=22.5(向上取整为23)-1所以箍筋根数为:两个加密区箍筋根数+非加密区箍筋根数 =2*9+22=40

这里要注意的是主次梁相交的地方需要多加6根箍筋二、架力筋的算法 架立筋长度=净跨-两边负筋净长+150×2架力筋的表示方法 kl6(3) 250*600

三、梁侧面纵筋 梁侧面纵筋包括构造钢筋(G)和抗扭钢筋(N) 1、hw指梁的腹板高度,当hw≥450时,在梁的两个侧面应 沿高度配置纵向构造钢筋,用G打头,标注为两边侧面钢筋数量总和,且对称配置。当梁需配置受扭钢筋时,用N打头,标注为两边侧面钢筋数量总和,且对称配置。 2、梁侧面构造纵筋和受扭纵筋的搭接与锚固长取值:

梁侧面构造钢筋其锚固长度可取为15d;(直锚) 所以构造钢筋长度=净跨+15d×2 梁侧面受扭纵向钢筋其锚固长度与方式同框架梁下部纵筋。(弯锚)抗扭钢筋长度=净跨+(支座宽-保护层+15d)左+(支座宽-保护层+15d)右 四、吊筋的算法 吊筋是将作用于混凝土梁式构件底部的集中力传递至顶部,是提高梁承受集中荷载抗剪能力的一种钢筋,形状如元宝,又称为元宝筋。 吊筋的作用是由于梁的某部受到大的集中荷载作用,为了

箍筋计算及钢筋计算

A条件:1、保护层为25mm 2、分别对抗震时及非抗震时的箍筋长度进行计算, 3、弯钩为135度, 4、计算箍筋数量50个, 5、箍筋为Φ8的圆钢。 非抗震=((300-25*2)+(900-25*2))*2+2*6.9*d+8*d=((300-25*2)+(900-25*2))*2+2*11.9*8+8*8=2.374M *0.00617*8*8*50/1000=0.0469吨 抗震=((300-25*2)+(900-25*2))*2+2*11.9*d+8*d=((300-25*2)+(900-25*2))*2+2*11.9*8+8*8=2.454 M*0.00617*8*8*50/1000=0.0485吨 ---------------------------------------------------------------------------------------------------------------------- 计算公式:箍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梁高-2×保护层)+2×11.9d+8d 注意:因为构件扣减保护层时,都是扣至纵筋的外皮,那么,我们可以发现,箍筋在每个保护层处均被多扣掉了直径值;并且我们在预算中计算钢筋长度时,都是按照外皮计算的,所以将多扣掉的长度在补充回来,由此,箍筋计算时增加了8d。 所以:箍筋长度=[(300-25*2)+(900-25*2)]*2+2*11.9d+8d=2426.4(mm)=2.4264(m) 箍筋重量=2.4264*50*0.395=47.92kg=0.048吨 非抗震箍筋长度=[(300-25*2)+(900-25*2)]*2+17.43d=2.34米 震箍筋长度=[(300-25*2)+(900-25*2)]*2+27.43d=2.42米

附加箍筋和吊筋

对于梁上起柱因为是属于直接加载,并不会出现所谓"拉脱"效应,因为柱子的轴力是通过混凝土直接传给整根梁的,并不会在梁的截面高度范围和梁底产生集中力,所以就不会出现一般的主次梁交接处的那种情况的斜裂缝,因此梁上起柱不应该附加横向箍筋或者吊筋.这个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还有次梁放在主梁上的也不应该附加横向箍筋或者吊筋的,个人观点,欢迎大家谈谈自己的观点. GB50010-2002中第10.2.13中所加的附加钢筋并不是集中荷载作用在受拉区才设的.而是作用在梁高范围之内时就要设置附加钢筋. 附加钢筋的作用是为了防止拉脱,提高界面的抗剪承载力,框架梁上起柱所形成的集中荷载怎么可能会理论性的就在混凝土受压区耗散掉了,力的作用肯定会向下影响直至梁底,所以即使计算没问题,还是有必要增加附加钢筋的吧。 根据钢筋混凝土梁的受剪机理,集中荷载作用在梁上部和在梁中下部(受拉区)是有很大区别的。为了保证梁剪力传递机构(桁架、拱作用),当力作用在梁下和中下部时,要设置附加钢筋以保证剪力机构的实现,或说,要用附加钢筋将力从梁受拉区传到梁受压区 应力是会安扩散角向下传递的,在主梁中会产生斜拉应力,结果是:主梁会产生斜拉破坏。因此,必须设置附加横向钢筋,防止斜拉破坏。 梁上托柱,力的作用点是在梁的上部,其剪力可以由梁的整个截面来承担,此时梁长方向的剪应力变化是均匀的,所以在此位置不用另外增加箍筋或吊筋 斜拉破坏应该通过箍筋来防止,而不是附加箍筋或吊筋,不同的钢筋应该起到不同的作用,不能混为一谈,箍筋是用来抵抗剪力的,而附加箍筋和吊筋只是起到一个传力的作用,不能作为抵抗剪力的钢筋考虑。如果有人说梁上的集中力过大的时候会产生斜拉破坏,我想,作为梁来说,线刚度应该是比较小的,绝大多数情况下,梁的破坏形式应该是弯曲破坏,而不是斜拉斜压或者是剪压,在斜截面产生破坏前,正截面早坏了。集中力产生的剪力应该通过加粗箍筋直径或者加密箍筋间距来抵抗,而且这种剪力是沿梁全长分布的,不是局部的附加箍筋或吊筋能够抵抗的。所以,那些说附加箍筋和吊筋是用来抵抗集中力产生剪力的人,是没有理解透力学。 之所以梁上起柱不用加附加箍筋,本意是因为梁上柱对梁的作用力直接作用在梁顶,也就是作用在梁表面的受压区,不象次梁对主梁的作用是作用在主梁的中间靠受拉区,这个时候次梁对主梁下部的拉脱作用非常强烈,很容易拉脱主梁下部而在主梁下部出现裂缝

吊筋

什么情况下需要设置吊筋? 有比较大的次梁搁在主梁的中间位置时,在搁置点处主梁内要设置吊筋。 主次梁交接点主梁设置吊筋梁上柱梁内设置吊筋梁上有承受集中应力处梁内设置吊筋 吊筋的作用是什么? 答:主次梁交接部位应优先选择每边3根加密箍筋抗剪,若箍筋抗剪不满足时,需按计算配置吊筋,吊筋的作用不仅是抗剪的作用,因为计算主梁截面箍筋时已经计入了该集中力的作用,附加吊筋或箍筋是为了防止此集中力作用区域下部砼拉脱,而将该集中力传递到梁顶部,或者说类似于防冲切破坏(在极限或接近极限荷载时,次梁顶部区域产生裂缝或端支座为铰接处理)。 什么叫吊筋、支座筋、面筋、底筋、腰筋? 吊筋是将作用于混凝土梁式构件底部的集中力传递至顶部,是提高梁承受集中荷载抗剪能力的一种钢筋,形状如元宝,又称为元宝筋。 主要作用是:由于梁的某部受到大的集中荷载作用,可能会使梁上引起斜裂缝,特别是力作用在受拉区内,为了使梁体不产生局部严重破坏,同时使梁体的材料发挥各自的作用而设置的,主要布置在剪力有大幅突变部位,防止该部位产生过大的裂缝,引起结构的破坏,就必须配吊筋了,还要加配附加箍筋。 图纸设计不一样,计算方法当然不全部一样了,当然根据你的图纸要求来啊 先画好一块通用板,不用部筋。然后在复制多次。每块板上面只布置一种类型的钢筋。比如说横向板底筋,纵向板底筋。板面负筋等等。 对于你的情况,你在复制的两块板上面一个板布置b12@300的板底筋,另一块板布置b14@300的板底筋即可。 “腹筋”作用:梁的抗扭它在设计上属构造配筋,即力学上不用设计计算具体力的大小,按国家设计规范的构造要求查得此数据。当梁高大到一定要求时,就得加设腰筋,按多少、加多大规格按构造要求规范查得。

附加箍筋

唐立群 摘要:本文根据笔者多年对结构施工的经验,对框架结构节点施工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措施。 关键词:高层建筑;框架施工;问题;要点 1 剪力墙外侧水平筋在约束柱节点处的锚固施工 1.1 通常做法 通常建筑设计时为强调外立面协调统一,往往采用剪力墙与柱外平齐方案,使节点施工时的锚固无依据,通常有如下三种常见做法: (1)将剪力墙水平筋绑扎在约束柱纵筋外侧; (2)剪力墙水平筋不打弯直接穿入约束柱内主筋内侧进行锚固。 1.2 改进做法 1.2.1 将剪力墙水平钢筋从柱主筋外侧贯通支座后,再将水平钢筋与柱箍筋单面可靠搭接焊10d,这样做法解决了可靠锚固问题,又不会削弱剪力墙端部抗剪能力。 1.2.2 剪力墙水平钢筋打弯后穿入约束柱筋内侧进行锚固,但在截面收缩处附加水平筋抗裂,可加ф8mm 钢筋,间距不大于200mm,伸入柱筋外侧锚固长度以及与原水平筋的搭接长度均符合规范要求。 2 主次梁相交处主梁的箍筋及吊筋问题 2.1 常见错误现象 2.1.1 主次梁相交节点处主梁漏放箍筋。 2.1.2 主梁上次梁两侧附加箍筋仅按示意图2~3根数量放置,附加箍筋数量不足。 2.1.3 当使用吊筋抗剪时,吊筋绑扎位置不准,不在次梁的正下方;吊筋绑扎歪斜,角度不对:挤占粱纵筋位置,造成钢筋净距达不到要求。 2.2 正确做法 2.2.1 首先主梁上次梁处钢筋应按正常箍筋的间距布放,然后两侧附加如箍筋应在次梁对主梁影响区段内按计算确定,影响区段s=2h1。3b(h1.为主次梁高低差,b为次梁宽度);附加箍筋总截面积ASV≥F/fy(F 为次梁传给主梁的集中载荷:fy为箍筋抗拉强度设计值),箍筋的布放从次梁边50mm开始,在影响区段s范围内全部均匀布放。 2.2.2 吊筋设置时应充分考虑主梁纵向钢筋位置,不要与之抢占空问,只要上锚固段及下水平抗弯段符合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