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人居环境生态化论文

人居环境生态化论文

人居环境生态化论文
人居环境生态化论文

人居环境生态化论文

摘要: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客观地研究、关注、把握人类环境意识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创造是宜人居的生态化环境是当代设计真正体现为人的物质与精神生活、生理与心理需要服务宗旨所必需的,也是人居环境设计面对新世纪人类生存环境需求的一个研究课题。

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设计教育不断深化,审美观念不断提高,人们都在不断的设计着自己的世界,随着土地利用的有限、节能设计的要求、生态设计的呼吁,生态化的环境设计变得越来越重要,而且影响着我们的人居环境及设计的发展。

伴随着设计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生态问题不断出现,西方国家提出全新的天人合一的自然观。人居环境的生态化设计能够在充分尊重自然的条件下,体现出科学的自然观和伦理观。虽然在国内这是一个不断研究的新课题,但是它没有形成完善及成熟的完整理论。从一定意义上说把生态设计与人居环境结合起来,是在生态的基础上把人的需要发挥到最大的想法。因此,对人居环境的生态化研究是十分重要的。

1.对现代人居环境的思考

近代社会主义产生的以人为本,标志着人类认识论上的伟大成就,体现出人们对自身利益的自觉意识。这种观念曾经起到革命性的作用,促进了人类主体意识的觉醒。从价值观理论知道,人类的伟大实践创造了整个现代工业文明,只不过这种文明是片面的、暂时的。值得提出的是,这种违反自然行为的观念,为人类无止境的改造自然、

人居环境科学概论期末论文

从人居环境科学的角度分析现在城市规划 存在的问题 贾跃华 土木21班2120702010 摘要本文针对当前我国城市规划工作中存在的过度解析、过度细化等问题,从人居环境科学的角度给予解决的方法和策略,充分突出人居环境科学的思想对我国未来城市规划体系形成所起到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人居环镜科学整体观城市规划人类聚居 引言“人居环境科学”(The Sciences of Human Settlements )是一门以人类聚居(包括乡村、集镇、城市、区域及国家等)为研究对象,着重探讨人与环境、人与社会、人与科技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人居环境的研究核心是人,倡导“以人为本,和谐人居”建设为目标。 1 人居环境科学的“整体观”思想内 涵 人居环境科学是一门“关于整体与整体性的科学”,强调从整体出发思考人居环境,追求人居环境建设的整体利益,其思想内涵可以概括为“整体观”。 1.1从概念解释看 道萨迪亚斯(C.A.Doxiadis ,以下简称道氏) 认为人类聚居是“人类生活其间的聚居”。根据这种宽泛甚至有些模糊的解释,只要是人类生活的地方,就是人类聚居,而不论其位于何处、结构和形态如何,不论其尺度、层次如何,不论其设施标准、所包含的物质内容如何。简而言之,人居环境就是人类居住的地方,这是一个整体概念。 1.2从内容构成看 “居住”是个广泛的概念,它不仅意味着住房本身,而是几乎包含着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人类生存所必须的自然基础、人类生活其间的实体空间等物质层面内容,也包括人和社会因子活动产生的精神和社会层面内容,同时还牵涉到人与环境关系的价值取向。正如道2氏所指出的,人类聚居就是“我们的生活系统”。为了研究的方便,人们往往会对人居环境构成内容进行划分,如吴良镛先生将其分解为自然、人类、社会、居住和支撑五大系统,但这只是一种研究的手段,人居环境是一个有机整体,其构成内容是相辅相成、相互联系的。 1.3从层次构成看 层次观念是人居环境的一个重要内容,不同层次人居环境单元居民量和具体内容不同,更重要的是在复杂程度和发展变化方面存在着巨大差异。造成人居环境出现种种问题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人们对聚居的类型和规模缺乏统一的认识,常常出现概念上的混乱”。同时,现代人居环境是一个完整的体系,特别是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深入,不同层次人居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越来越紧密、相互影响越来越广泛,甚至可以说,在现代社会中独立的人居环境单元已不复存在,人类生活在一个完整的世界人居环境体系中。 1.4从学科构成看 人居环境科学是以“建筑———地景———城市规划”为核心的多学科群组,其外围学科涉及地理、环境、生态、哲学、艺术、民俗、历史、土木、心理、社会、经济、交通等领域,内容包含人类社会各个方面。 1.5从方法论思维看 人居环境科学不同于传统的多学科协作,也并非一般意义上的跨学科或交叉学科、边缘学科,更不

人居环境论文

人 居 环 境 资源学院 地物07-2班 谢彪 05072427

人居环境 1 园林是最佳人居环境 自有人类便有人居环境。经历了巢居、穴居、山居和屋宇居等阶段,直到目前人类仍然在探索合宜的人居环境。现代的趋势不仅在于居住建筑本身,更着眼于环境的利用与塑造。从居住小区到别墅豪宅无不追求山水地形的变化,形成现代建筑与山水融为一体之势。20世纪末国际建筑师协会在北京宣告的《北京宣言》中指出,新世纪“要把城市和建筑建设在绿色中”,足见城市绿化和园林在人居环境中不可代替的重要性。未来发展的方向,则不仅在人居室内环境,更侧重于人居室外环境。 人居环境广义可至太空,中义为城市及农村,狭义可至居住小区乃至住宅,无不与环境发生密切的关系。中国人居环境的理念是文化的总纲“天人合一”之一脉,强调人与天调,天人共荣。其中也包含“人杰地灵”、“景物因人成胜概”等人对于自然的主观能动性。即使创造艺术美,也是“人与天调,然后天下之美生”(《管子·五行》)。因此中国古代有“天下为庐”之说。其中主要是体现用地之地宜,兼具顺从与局部改造的双重内容。生产是手段,经济利益不可片面追求,我们的目的是持续发展的天人共荣、兴世利民。 园林却不是自有人类就有的。人类初始,居于自然之中而并未脱离自然。随社会进步,人因兴建城镇与建筑而脱离了自然,却又需求自然的时候就逐渐产生了园林。古写的“艺”字是人跪地举苗植树的象形反映。人不满足于自然恩赐的树木,而要在需要的土地上人工植树,这是恩格斯所谓“第二自然”的雏形和划时代的标志。在园圃等形式的基础上发展出囿、苑和园,在西晋就出现了“园林”的专用名词。现代的中国园林概念是要满足人类对自然环境在物质和精神方面的综合要求,将生态、景观、休闲游览和文化内涵融为一体,为人民长远的、根本的利益谋福利。园林学从城市园林扩展到园林城市、风景名胜区和大地园林景观,园林是最佳的人居环境。园林不仅要为人居环境创造自然的条件和气氛,于中也渗透以人文;人们不仅从自然环境中得到物质享受,也从寓教于景的环境中陶冶精神,获得身心健康。 2 综合性的城市总体规划在创造人居环境方面的主导作用 我国目前约有660个城市,预计不到10年要翻倍,即1 200多个城市,城市化进程中,如何将“大建设、大破坏”改为“大建设、少破坏”是首当其冲的现实问题。我们只有一个和其他生物、非生物共有的地球。城市规划专家将城市规划划分为6个阶段,前一阶段为环境建设阶段,第六阶段为生态环境建设阶段,如何体现呢?应明确城市是人类聚居,借以生存、生活和持续发展的环境。因此在城市化的同时,也要使城市社会生产和自然环境同步协调地发展。补偿20世纪对自然资源“大破坏”的损失,并在原基础上重建城市人工生态系统。应由城规专家担纲,协同生态、建筑、园林、文物等各有关方面专家共谋综合性的总体规划,而且要各学科专家从专项角度介入总规。首先要切实保护城市自然资源和人

景观生态学课程论文

景观生态学课程论文 任课老师:宋会兴 论文题目:自贡富顺西湖的景观生态评价与规划班级:景观建筑设计13级2班 学生姓名:黄显洋 学号:20135446

2014年1月20日 自贡富顺西湖的景观生态评价与规划 摘要:富顺西湖位于富顺县城内西北隅,是一座人工修饰的天然湖,南大北小,形似平放的葫芦,素以荷花闻名。西湖原是钟秀、神龟、五府、玛瑙诸山雨水汇流的自然洼地。夏季荷花盛开,是居民和游人休憩玩耍的好地方。但由于缺乏管理,大多数的时间里西湖环境十分差。如果对西湖进行景观的规划,加强管理,势必增加游人数量,带动地区经济发展。 关键词:景观生态规划管理和谐 1富顺西湖历史及景观现状分析 1.1历史 早在宋代即已疏凿,砌石为堤,隧成湖泊,“湖阔六七里”。经历代培修点缀,先后修建有西湖厅、湖光亭、凌波亭、吹香亭、春风亭、醒心亭、涣乐亭、景濂亭、浩然台、超然台。湖面逶迤,亭榭呼应,曲桥钩连,荷花映日,莲叶接天,垂柳列岸。湖中仿杭州西湖画舫造就的舫船,可在其中摆设筵席,宴请佳宾。解放后,西湖周长尚有1680米,水面51亩。1984年,富顺县人民政府拨专款改建了钟秀山、五府山之间的石平桥、为平拱结合的3孔龙风石桥;加宽改建了西湖影院通五府山的石桥;又从泊船嘴修通了连接湖心新修的碧波亭、红蕖榭的九曲桥。桥岸相接处,是一座亭亭玉立的西子姑娘雕像,脚踏荷花,手提花篮,目视湖中红荷碧叶,婀娜多姿。游人可越过西子姑娘、由九曲桥至亭、榭品茗悠叙,观赏风光。碧波亭是一座中西式园林建筑,雕梁画栋,古色古香,亭上有一幅对联:“异代人材辉泽畔;千秋月魄照湖心。”显然是赞扬清代戊戌六君子之一的邑人刘光第。前面则是宽敞明亮的红蕖榭,两条蛟龙缠绕柱上,各呈欢状,柱上也有一幅对联“红荷映日绿柳迎风物象柳

本科专业教学计划

本科专业教学计划 ——汉语言文学专业 一、专业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扎实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系统的文艺理论素养、较强的审美能力、较高的汉语写作水平,并且具有较好的外语读写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汉语言文学专业高级专门人才。学生毕业后可在新闻、出版、高校中学、科研机构和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文秘、宣传、策划、教育和管理等工作。 二、核心能力 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社会公德,较高的语言文字的书面表达、口头表达与社会交际交流的能力; 具有比较厚实的人文社会科学理论知识和从事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研究、教育与其管理工作的能力; 具有扎实的文艺理论素养和从事文学、艺术、文化领域的研究、教育、管理、策划等工作的能力; 具有较好的外语读写、计算机应用和从事社会管理、宣传、新闻和文化传播、策划等工作的能力; 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宽泛的知识结构,灵活适应社会需要及其职业转换所必需的知识迁徙能力。 三、授予学位 1、本科基本学制4年,弹性学习年限3-6年,按照学分制管理。 2、修满规定学分,符合学位授予条件的学生,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四、学时学分 专业计划总学分为162学分。其中课程学分(含实验课)≤134学分;毕业设计(论文)、实训、实习等集中实践环节28学分。 4.2、集中实践

五、课程计划 5.1核心能力与课程计划关联图 15

注:知识迁徙能力的培养,还可通过第二专业的选修获得。 5.2 课程计划时序结构图(写作学概论调第二学期;古代文学(1)、文学概论、现当代文学(1)调第一学期;古代文学(2)、外国文学(1)、现当代文学(2)调第二学期;古代文学(3)、外国文学(2)调第三学期;) 课程分类第一学期第二学期第三学期第四学期第五学期第六学期第七学期第八学期

人居环境论文

人居环境论文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人居环境规划理论与方法 学院名称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专业名称城市规划 学生姓名XX 学号XX 指导教师XX 二〇一四年十二月 生态型居住区环境设计研究 摘要: 本文以城市化发展进程带来的城中村改造现象以及社会发展所带来的日益恶化的人居生态环境问题为切入点,探讨旧城更新后生态型居住区建设的思路和方法,谈到了生态型居住区建设的重要意义,并以此为着力点,从人与自然的生态关系、人与社会的生态关系、人与文化的生态关系三个方面分析生态型居住区建设应在尊重自然的前提下,合理利用现有地势条件、地形资源进行规划设计。设计要关注生态环境,以人为本,坚持因地制宜,突出地域特色,使得城市发展走向生态化的道路。 关键词:旧城改造;人居环境恶化;生态型居住区 1.引言 自古以来,人类的祖先就逐水草而居,追求美好的生存居住环境。德国的荷尔德林有句诗是这么说的:“人,诗意的栖居。”在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人们仍然在为追求宜人的居住环境做出努力。但是,工业革命的兴起以及经济的快速发展逐渐形成城市包围农村的现象,人口大量地流入城市里面,城市在不断地往外扩张,城市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问题,导致我们人类居住的生态环境受到了破坏。为了进一步地提高人们居住

生活的质量水平,改善人居环境,在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正确方针指导下,进行旧村改造,建设生态型居住区环境成为城市建设发展中的热点目标,追求自然、健康、舒适的居住区环境越来越成为世界发展的方向和人们关注的焦点。 2.生态型居住区环境设计建设的背景 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们的人居环境在向着便利化、舒适化、人性化方向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越来越高,随之也会在精神层面上有更高的追求。城市化进程带来了城市人口密集、污染问题严重、交通严重堵塞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严重威胁了人们的身心健康。人们期待生活在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居环境里面,游山玩水、开阔胸怀。健康、清新、自然、诗意是生态型居住区环境建设的灵魂,在进行旧村改造后的居住区环境建设过程中我们应结合先进的设计理念,以生态学理念为指导,结合自然环境特点和历史人文特点将生态、自然、和谐的营造手法运用到城市居住区环境建设中,创造宜人、自然、丰富的生态城市景观。 3.研究涉及的相关概念 居住区环境 狭义的居住区环境一般是指住宅区中除了主体建筑以外的室外环境,它包括人工和自然组成的一切环境要素。人工环境主要包括道路、广场、景观小品、假山等通过人工建造出来的景观现象;自然环境主要包括气候、土壤、水文、植物等一些属于自然界的景观要素。居住区环境由人工和自然这两种环境组成,人工与自然巧妙结合,形成美丽景观,形成室外起居室,供人居住生活其间。 生态型居住区 生态型居住区是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倡导绿色、低碳、循环、再利用的思想观念,并运用具有生态型的技术手段和方法,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达力求到最大限度的减少

本科专业教学计划标准

本科专业教学计划(标准模板) 一、专业目标 二、核心能力 三、授予学位 四、学时学分 每个专业计划总学分约172学分,其中,课程学分(含实验课)≤140学分;毕业设计、实训、实习等集中实践环节28学分。 说明: 1、计划总学分162-172学分,其中,课程学分(含实验课)最低为134学分,最高课程学分为144学分;毕业设计、实训、实习等集中实践环节28学分。 2、课程学分数是学生毕业的最小课程学分数。鼓励和引导学生选修加深加宽课程。 3、每学期课程教学为18周,16周教学,2周考试。 4、一、二年级每学期每周课堂学时最高不得超过22学时(不含实验及体育课),第 5、 6、7学期每周课堂学时最高不得超过20学时(不含实验及体育课)。 5、第8学期安排分组课,与毕业设计(论文)、实习融合,实行导师制。 6、非专业类的“电工技术”、“电子技术”、“工程图学”、“大学化学”“工程数学”等基础科学与技术类课程列入通识选修,鼓励学生选修相关专业课程替代。 7、通识选修最少须修满10个学分。理工类学生必须选修6学分的文学艺术与社会科学领域的课程,非理工类的学生必须选修6学分的自然科学与计算领域课程。 8、一门核心课不应少于3学分(不含实验),建议一门核心课以3学分为标准学分,大于5学分的核心课,建议分上、下两学期,课程学分均为整数。

说明:1、集中实践的时间安排,将由学校统一考虑。 2、集中实践内容与条件设施,校定部分,教务处全面负责,院定部分,由学院全面负责。 五、课程计划 5.1 核心能力与课程计划关联图 5.2 课程计划时序结构图(请准确计算出周学时,按规定控制周课堂学时)

中国人居环境文化的论文

中国风水学对现代人居环境的影响关键词:风水学历史起源主要思想主要影响现代应用 前言: 风水学是中国古代人居住环境选择的学问,又称山水、堪舆、青乌等。强调的是龙砂穴水的山川之形态与气惯环绕的半虚半实的境状,乃至无形、无状、无味所产生神气凝聚的哲思认知体系。风水学这一门古老的学问虽几经沉浮,但自上世纪七十年代后,东南亚、日本、韩国、欧美等地区掀起了一场“研究”中国风水的热潮,从而使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运用风水理论指导生活。而后,国内也掀起风水学新潮,现代风水学应运而生。风水学在“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的指导下,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对现阶段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生气”说强调避风聚水也有重要意义。风水学是中华民俗文化中的精髓,值得我们继承并创新。 一、风水的起源及发展 风水学是什么呢?实际上就是地理学、地质学、气象学、星象学、建筑学、景观学、生态学以及人体生命信息学等多种学科综合于一体的一门自然科学。风水学旨在审慎周密地考察、了解自然环境,顺应自然,有节制地利用和改造自然,营造良好的居住与生存环境,赢取最好的天时地利与人和,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 在我国,很早以来就流传着“风水”这一名词。具体说来,中国的风水最早起源于距今6000多年的仰韶文化时期,形成于汉晋,“风水”这个名称的由来,最早出现在晋代郭璞的《葬书》中:“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风水学作为研究人类居住环境的一门学问,又称堪舆学。风是空气,一种流动的空气;水为各种水资源,包括江河湖海及雨露。风水学强调风与水对人体的作用,主张风太大的地方不宜人居住,而空气不流通的地方也不宜居住;没有水的地方不适宜人居住,而水泛滥成灾的地方也不适宜居住。时至今日,我们正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更是强调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尽管城市的发展大大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但是城市的环境污染也日益严重。空气混浊、水污染严重、生存空间有限、噪声扰民……所以才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人们更愿意居住在空气清新、植被丰富、水质好的的郊区和农村。山环水绕的居住环境一直以来就是中国人理想中的居

环境与生态论文

环境与生态论文 坏境是人类生存的基础,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坏境的恶化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严重的灾难,如何保护坏境,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地球上每个人都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作为21世纪的地球公民,我们有责任共同努力,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一个美好的世界。 近年来,随着地区经济的迅猛发展,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防止环境污染保护坏境,维持生态平衡,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我的家乡是河南,不久前豫皖两省发生跨省污染事件,近日安徽获得来自河南的首笔400万元污染赔款。近年来,类似跨省界水污染纠纷呈逐年增加之势。这是由于我国目前实行的以部门管理与行政区管理相结合的流域管理体制,束缚了管理效力的发挥,加上流域上下游间的污染转嫁,存在流动性和不好定性等问题,增加了协调治理污染的难度。 前段时间,留言板接连收到不同地区有关地下水污染问题的留言。3月14日,有浙江绍兴网友称,当地一在建污水沉井由于施工工艺原因,使用后可能会泄露,造成地下水及土壤污染,建议采取相关补救措施。3月15日,河南网友发帖称,位于开封市通许县的某公司将工业污水通过深井排入地下,给周围居民的饮水安全造成威胁。两则留言都得到了当地有关部门的回应,表示“未发现污水排入深井的情况”、“不靠的。但类似留言的集中出现却实实在在地反映出民众对于当前地下水污染问题严重性的担忧。

据国土资源大调查计划项目《华北平原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显示,华北平原浅层地下水综合质量整体较差,几乎无Ⅰ类地下水。其中,直接可以饮用的Ⅰ—Ⅲ类地下水仅占22.2%,且沿地下水流向下游逐渐变为以Ⅳ类地下水为主,至中部平原下游和滨海平原主要分布为Ⅴ类地下水。这说明在华北平原人口稠密地区地下水污染已经到了一个很严峻的地步。几乎是与此项研究相佐证,近日,山东、河北等地相继爆出地下水污染事件,而当地环保部门的一些回应,更是引起媒体和网友的质疑。 地下水,作为一种更新和净化相当缓慢的自然资源,其污染所给生态环境、民众健康、日常生活所造成的损害常是持续和难以逆转的。回顾一段时间以来网友针对水污染的留言不难发现,这样的损害呈现出一种全方位凸显的态势。有网友称,生产污水直接流入农田耕地和小溪沟造成农作物减产、鱼虫绝迹;有网友称喝了不干净的水会影响身体健康,尤其是孩子发育;有网友留言中写道“曾经带来太多欢乐的大河,现在有难闻的刺鼻气息”。然而,更让人忧心的是,频发的污染事件对政府公信力本身的伤害。近年来在一些地区出现的由环境类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足资为鉴。有舆情分析指出,我国社会发展进入环保敏感期,降低环境风险其实也是降低社会风险。 面对问题,是坦诚公布信息、探讨解决办法,还是藏着掖着、百般否认,不仅是一个态度问题,更是一个怎么“算账”的问题。只算经济账,为企业污染行为辩护,也许短期内对经济增长的数字有作用,“政绩”好看些;而这样以牺牲环境、民众健康和公共机构公信力为代

生态学论文

青岛农业大学学生论文生态学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园林园艺学院 风景园林1002 沈敬林 指导老师:李海梅

生态学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内容摘要】城市生态学是以生态学的概念、理论和方法研究城市的结构、功能和动态调控的一门科学,她把城市看做一个生态系统除了研究城市的形态结构,更重要的是全面阐明城市各组成部分的能量流动、物质代谢、信息流通和人的活动所形成的格局和过程。只有明确了这些才可以更好地研究城市生态学对城市发展的影响,进一步促进城市的发展,达到和谐发展永恒发展。 【关键词】城市;生态;发展 1.城市生态系统的组成机构 要想详细的了解城市生态学,并进一步明确城市生态学的作用,以方便研究城市的发展,了解一下城市生态系统的组成机构是十分重要的。 1.1城市生态系统的概念 城市生态系统是人类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是自然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也是人类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成果。而且城市生态系统指的是城市空间范围内的居民与自然环境系统和人工建造的社会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体。[1] 1.1.1自然环境系统组成 自然环境系统包括大气、水体、土壤、岩石、矿产资源、太阳能等非生物系统和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物系统。 1.1.2社会环境系统组成 社会环境系统包括人工建造物质环境系统(包括各类房屋建筑、道桥和运输工具、供电、供能、通风和市政管理设施及娱乐休憩设施等)和非物质环境系统(包括城市经济、文化与群众组织系统,社会服务系统、科学文化教育系统)。[2] 1.2城市生态系统各部分 城市生态系统的分布也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1.2.1城市生态系统内的成分 城市生态系统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城市居民和城市人群,另一类就是城市环境系统,而城市环境系统又包括自然环境(生命的和非生命的)和自然环境(包括政治、法律、经济和文化教育)。 1.2.2城市生态系统的划分

我所认识的人居环境科学

我所认识的人居环境科学 ——从规划与建筑设计的角度 孙芳芳 摘要本文概述了人居环境科学发展的历程及其主要内容,指出规划与建筑设计 应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思想,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以之促进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 关键词人居环境科学发展历程设计原则和谐社会 1人居环境环境科学发展简述 人居环境科学是吴良镛先生受道氏人类聚居学的启示,经过几十年的探索与实践,在全球城市化时代背景下提出的系统理论。“人居环境…是人类的聚居生活的地方,是与人类生存活动密切相关的地表空间,…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主要场所”①而广义的人居环境则是指“围绕人这个主体而存在的一定空间内的构成主体生存和发展条件的各种物质性和非物质性的总和”。②现在提到人居环境这个词,一般都是指广义的概念,它包含了人口、资源、环境、社会政策和经济发展等各个方面。国外比较系统地研究人居环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霍华德、盖迪斯、芒福德等人都曾从城市规划及区域角度出发,提出要创造性地利用景观,使城市环境变得自然而适于居住。佩里提出“邻里单位”,勒·柯布西耶的现代城市人居环境模式,伯吉斯的同心环模式,霍伊特的扇形模式及哈里斯和乌尔曼的多核心模式。20世纪50年代,道萨迪亚斯提出“需要创造一门以完整的人类聚居为对象进行系统综合研究的科学,真正理解城市聚居和乡村聚居的客观规律,这门学科就是人类聚居学”,③随着人们对环境要求的提高,后来又引入了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把人居环境与生态可持续有机联系起来。 人居环境科学是“以人类聚居(包括乡村、集镇、城市等)为研究对象,着重研究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④它强调把人类聚居作为一个整体,从政治、社会、文化、技术等方面,全面、系统、综合地加以研究。 2人居环境环境科学内容概要 19 世纪末到20 世纪初,霍华德提出“田园城市”理论。他是从观察19 世纪后半期, 当时英国在工业化初期形成的所谓工业城市中所存在的城市问题, 而产生的一种先进理念。同时,他还是个“务实的理想主义者”(芒福德语)。他通过自己的试验和实践,使田园理论成为体现当时城市规划思想的重要理论。 20 世纪50 年代, 希腊学者道萨迪亚斯创立人类聚居学。该学说显然是道 ①吴良镛.人居环境科学导论.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p38 ②张文新,王蓉.我国城市人居环境建设水平现状分析. 82-92(cnki) ③吴良镛.人居环境科学导论.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④吴良镛.人居环境科学导论.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课程内容简介

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课程内容简介 学科基础课 ------------------ 高等环境化学------------------ 课程编号:125020702001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 课程名称:高等环境化学英文译名:Advanced Environmental Chemistry 学时:40 学分:2 开课学期:秋季教学方式:讲授和上机 考核方式:课程论文适用学科:环境科学、环境工程 内容简介: 高等环境化学课程分为两部分讲授。第一部分是在传统大气、水体、土壤与生物等环境化学基础上,进一步阐述有关环境化学基本概念,深入探讨与研究在实际应用中的环境化学问题以及当前环境化学领域发展的某些新课题。目前课程重点突出了室内环境化学问题、环境激素化学问题、垃圾处理过程中的环境生物化学问题等。授课中既注意到了与基础环境化学课程的继承性与提高性,也注意到环境化学研究方法与研究思维的传授与培养。 第二部分介绍有机污染物在环境中迁移转化归趋,如生物富集、沉积物吸附、挥发、生物降解、水解、毒性,重点讲授定量结构与活性相关在环境化学中的应用:1、介绍有机污染物疏水性参数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定义,测定方法和计算方法,化学结构的计算机表达方式,SMILES的定义和使用,ClogP计算机软件的使用和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的计算;2、电子参数pKa、logD的计算,pKa的定义和物理意义,logD的定义、物理意义及与pKa的关系,ACD计算机软件的使用及pKa和logD的计算;3、空间结构参数分子体积、分子表面积、分子极性表面积的计算原理和计算方法;分子体积和分子表面积的定义,PcModel 计算机软件的使用及分子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分子vdW体积的快速计算方法;4、线性溶剂化能的原理和应用,以及参数的获得,分子碎片法的原理和应用,Pharma Algorithms Builder的使用及Abraham参数的计算;5、定量结构与活性相关方程的建立,介绍相关分析、回归分析、逐步回归分析、偏最小二乘法、神经网络等。本课程是理论与实验相结合,不但介绍构效关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有大量的上机实验。 参考书目(文献): 1.戴树桂主编,环境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1997; 2.Thomas G.Spiro Yilliam M.Stigliani,Chemistry of the Environment(second Edition), 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2003; 3.俞誉福、叶明吕、郑志坚编著,环境化学导论,复旦大学出版社,上海,1997;

建筑设计与人居环境论文

评分______ 日期______湘潭大学通识素质教育自修课 专题论文 课程名称建筑设计与人居环境 指导老师 姓名 学号 班级名称 学院名称 交阅时间

建筑设计,是指设计一个建筑物或建筑群所要做的全部工作。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建筑上利用各种科学技术的成果越来越广泛深入,设计工作常涉及建筑学、结构学以及给水、排水,供暖、空气调节、电气、燃气、消防、防火、自动化控制管理、建筑声学、建筑光学、建筑热工学、工程估算,园林绿化等方面的知识,需要各种科学技术人员的密切协作。它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建筑物内部各种使用功能和使用空间的合理安排,建筑物与周围环境、与各种外部条件的协调配合,内部和外表的艺术效果,各个细部的构造方式,建筑与结构、建筑与各种设备等相关技术的综合协调,以及如何以更少的材料、更少的劳动力、更少的投资、更少的时间来实现上述各种要求。其最终目的是使建筑物做到适用、经济、坚固、美观。 人居环境,是指人类集聚或者居住的生存环境,是与人类生存活动密切相关的地表空间,是人对自然环境进行改造后形成的一种人工环境,是一个由人、建筑及其周围的自然环境构成的人工生态系统。它包括自然、人群、社会、居住和支撑五大系统。特别指建筑、城市、风景园林等人为建成的环境。就城市和建筑的领域来讲,可具体理解为人的居住生活环境。它要求建筑必须将居住、生活、休憩、交通、管理、公共服务、文化等各个复杂的要求在时间和空间中结合起来。因此,要求设计一种聚居地,使所有社会功能在满足目前的发展及将来之间取得平衡,使创造节约能源及材料的建筑设计与环境相协调,并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和美观的建筑与城市。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镇建设特别是城镇住宅建设迅猛发展。人们对建筑的外部环境,如交通、信息、绿化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见,建筑设计如何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已是是我们研究的重要课题。人居环境要以人为中心。应根据人的行为规律,心理审美要求营造居住环境。居民对居住环境有心理、安全、社交、休闲和审美五个层次的需求。其中,心理、安全是最基本的需求,社会交往、休闲、审美是较高层次的需求。从心理、审美的需求来看,环境要按照生态学要求以及景观要求,营造出绿气较浓,充满自然气息的外部绿色环境,使之既能调节气候,改善生态环境,又能美化家园,陶冶情操。植物应该是环境设计的主要材料,即以植物造景,运用植物的多样性,四季变化与生长发育,使环境空间在四季产生季相变化,同时,还可产生空间比例上的时间差异,使固定不变的静态建筑环境,具有生动活泼、变化多样的季候感。树木的枝干自然弯曲,可打破建筑线条平直呆板的形象,如粉墙黛瓦,疏竹横斜,配以点石树木,可求得一种动态均衡的艺术效果。 近年来在维护生态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思想的推动下,许多城市加大了生态环境建设的投入,先后采取了见缝插绿、拆房见绿、拆违建绿等一系列措施,拓展了城市绿色空间,为居民提供了休闲游乐的场所,对城市的景观建设、生态效益的改善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人们不仅从自然环境中得到了精神享受,也在寓教于景的环境中陶冶了情操,这一切都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城市绿化景

《环境生态学导论》结课作业

《环境生态学导论》结课作业 新密市生态规划 专业:环境工程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年月日

第一章绪论 (1) 1.1 规划编制背景 (1) 1.2 规划编制依据 (1) 1.3 规划期限及指导思想 (1) 1.3.1 规划期限 (1) 1.3.2 指导思想 (1) 1.4 规划范围 (1) 1.5 生态规划的目的及意义 (1) 第二章新密市的基本情况和趋势分析 (2) 2.1 自然地理状况 (2) 2.1.1 地理位置 (2) 2.1.2 地形地貌 (2) 2.1.3 水文气象 (2) 2.1.4 自然资源 (2) 2.2 社会经济状况 (3) 2.2.1 历史沿革 (3) 2.2.2 行政区划 (3) 2.2.3 人口状况 (3) 2.2.4 经济状况 (3) 第三章生态功能区的划分 (3) 3.1 工业用地划分 (3) 3.2 居住用地划分 (3) 3.3 绿地划分 (4) 3.4 公共设施布局 (4) 第四章区域产业结构与布局规划 (5) 4.1 三大产业结构规划 (5) 4.2 三大产业布局规划 (5) 4.2.1 超化镇产业规划 (5) 4.2.2 大隗镇产业规划 (5)

4.2.3 白寨镇产业规划 (6) 4.2.4 曲梁镇产业规划 (6) 第五章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6) 5.1 绿化现状存在问题 (7) 5.2 绿地布局规划 (7) 第六章市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7) 6.1 市域生态环境现状 (7) 6.2市域生态环境主要保护措施 (7) 第七章结论 (7)

第一章绪论 1.1 规划编制背景 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以及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五个统筹”发展战略思想。 新密市委确立了跨越式发展的奋斗目标,提出了“打造工业强市、建设中等城市、争进全国百强、全面建设小康”的城市发展战略。 1.2 规划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89年)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1991年第14号令发布) 3.《河南省城市规划法实施办法》(1991-12-31) 4.《新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5.《新密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2010)》 6.《新密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1-2010)》 1.3规划期限及指导思想 1.3.1规划期限 本次新密市城市总体规划期限为2012年—2020年. 1.3.2 指导思想 生态规划与设计要依据系统分析的原理和方法,追求社会、经济和环境的整体最佳效益,实现生态规划的目标与区域或城乡总体规划目标的一致性,努力构建一个社会文明,经济高效、生态和谐、环境洁净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强调在发展过程中合理运用自然资源,并为后代造福。 1.4 规划范围 本规划的的地域范围为整个新密市,市域城镇划分为三级,其中一级城镇(市域中心城市)一个,即新密市城区,二级城镇(中心城镇)四个,即超化、大隗、白寨、曲梁,三级城镇七个,即—般建制镇。新密市土地总面积为1001平方公里,2010年末城市人口规模为75万人。 1.5生态规划的目的及意义

生态环境大数据应用探析环境生态论文

生态环境大数据应用探析-环境生态论文 生态环境大数据应用探析 文/吴班程春明 随着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大数据”为主导的信息化浪潮正席卷全球。大数据既是一种海量的数据状态及其相应的数据处理技术,也是一种新的思维方式。2015年,国务院发布《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明确提出要全面推进我国大数据发展和应用,加快建设数据强国。当前,大数据已经在许多行业和领域得到了应用,形成了一批典型应用案例。通过对这些案例进行综合分析比较,能够找出其中的特征和规律所在,为大数据在环境保护领域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参考和指导。 大数据在环保领域应用前景 《互联网周刊》于2015年3月发布了《大数据应用案例TOP100》,收集了100个国内外大数据典型应用案例。通过对入选案例所属的应用领域进行分类汇总,得到统计结果如图l所示。 当前大数据应用较多的领域分别是企业管理(35个)、政府(14个)、金融(1 2个)、互联网(7个)、医疗(6个)、体育(6个)、科研(3个)、电信(3个),以及社交娱乐、教育、影视等其他领域(13个)。企业是大数据应用的主体,利用大数据可以提高IT规模效益、优化运营管理、实现精准营销、改进客户关系等。大数据在政府部门的应用主要围绕基础数据平台、公共服务、智能交通等方面。金融行业的大数据应用主要是金融交易管理、风险管理和客户群定位,医疗健康则通过大数据来进行流行病趋势预测、个性化治疗方案制定等。 从这些案例中可以看到,当前大数据在生态环境领域的应用案例还比较

少,只有部分智慧城市的大数据应用有所涉及。随着环境保护工作的要求不断提高和环境信息化的发展,大数据在环保领域的应用前景必然十分广阔,其他领域或行业的大数据案例也为生态环境大数据指明了发展方向,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支持环保综合决策。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生态环境相关的内部和外部数据,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建立大数据决策模型,立体化地展现决策过程和手段,进行科学化、智能化的决策分析。二是实施精准环境监管。引入法治、信用、社会等多种监管手段,依托全方位监管所形成的数据信息,将传统依靠拉网式人力检查发现违法行为的监管模式,转变为建立在数据分析基础上、及时精准打击的信息化监管模式。三是提供便民公共服务。全面公开生态环境数据,推进信息公开,促进网上政务开展,建立立体化、多层次、全方位的公共服务体系,创新公共服务应用。 大数据应用特征分析 通过对各领域应用案例的系统架构和功能对比,可以总结出大数据与传统信息系统存在的一些不同之处,如表l所示。 不论是哪个领域的大数据分析和应用场景,都具有以下几个普遍性特征。 一是数据集中整合。数据是未来的新“石油”、也是大数据的核心,数据资源集中整合则是大数据应用的前提条件。大数据必须利用信息技术收集一切数据,并进行集中式存储,之后再决定怎么利用这些数据。例如美国德克萨斯州奥斯汀市通过智慧城市建设,采集整合了用电数据以及燃气、供水数据,在节能环保、新技术推广、研发测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二是发现数据新价值。大数据通过数据的开放、整合和分析,能发现新知识、创造新价值,改变传统业务模式和部门职能,从新的角度解决原有业务系统

人居环境论文

广西大学人居环境评价与优化研究 -----朱盼飞 1103300108 摘要: 大学校园环境直接或间接在影响着人才培养,因为大学时全日制教育,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大学的几年中一般都会生活在校园内,校园环境对同学们直接影响了同学的心情,如果没有积极的心情进行学习活动,这将导致为国家输送高素质人才方面无法全面。 关键词:学习环境、校园环境、人才培养、环境评价以及改善 引言:本人通过对广西大学的人居环境的整体调查作出分析并提出整改方案,主要调查方向分为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两类。主观评价有对于西大安全、环境、设施、出行、舒适等方面的满意度;客观评价包括安全性、健康性、方便性、便捷性、舒适性等方面。 正文: 广西大学是一所区域特色研究型大学,设有30个学院,97个本科专业,在校学习的全日制本科生,全日制博士和硕士研究生以及各国留学生和成人教育学历生加起来是一个庞大的数字,因此,广西大学占地面积307公顷,校舍总建筑面积133.09万平方米,居全国前列。学校校园环境优美,绿树成荫,鸟语花香,芳草如茵,湖光潋滟,环境清幽。 然而,作为一个公共型大学,外来人口多,人流量极大,此时整个校园的规划就变得至关重要了,拿道路规划来说,有效的实现人车分流,既有利于校园环境的安静,又能保证学生的安全。宿舍通风采光的好坏也直接的关系到学生身体健康,良好的朝向能调节学生的心情…… ⑴基础设施: 西大正门,由于正在修建地铁,而且设有公交车站。导致交通极为混乱,小贩众多,环境也因此显得不堪入目。从正门往里看,可以看到综合楼,正门到综合楼之间有一条大道,然而却多为校外人员占用,在校学生并为能够充分的利用其资源。大道的两旁有两条小径,小径旁虽有绿树遮阴却没有良好的供人歇息的石凳之类的公共设施。 校园内部,交叉路口较多,却未见红绿灯,因此经常发生小型车祸,严重影响学生的上下课安全。在安全性能方面,不可避免的要提及宿舍偷盗事件,因为大多数在校学生的防盗意识欠缺,以及宿舍楼本身的设施过久,如摄像头之类的监控设备不能配备完全,导致偷盗事件屡屡发生,成为了广大新老学生最为头痛的事。 在校园内,设有校车,路线为正大门——东大门、正大门——行健文理学院以及东大门——行健文理学院,为广大师生的上下课以及出行提供了许多的便利。西大更是拥有医院和广西省内目前最完备的图书馆,和东西两个体育场,让在校学生可以安心的学习并且锻炼生体,生病也能及时的治疗。 综上所述,在基本设施方面,西大整体来说,方便性和便捷性都已经做的很好,但是在安全、舒适方面仍然需要提高。 ⑵生态环境: 西大内部设有许多的池塘,绿化率也很高。 但是许多池塘因为清理和水质问题,经过其附近时,经常能闻到臭味和看到污浊的水,

环境生态学论文

环境生态学论文 摘要:环境生环境污染是指由于对生态系统有害的物质进入环境后对生态系统造成的干扰和损害的现象,简称污染。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后,以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为主要特征的环境问题,呈现出严峻与人类社会的努力不断增强相互交织攀升的状态。环境生态学理论为人类社会的进步提供了科学合理的依据,为社会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的保证。而我国政府正在加紧建设生态社会,将生态文明作为社会的发展目标,构建和谐文明的社会体制。 关键词:环境生态生态文明社会进步和谐发展 具体来说就是,有害物质或有害因子进入环境并在环境中发生扩散、迁移、转化,并跟生态体统的诸要素发生作用,使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发生变化,对人类以及其它生物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环境污染除了给生态系统造成直接的破坏和影响外,污染物的积累和迁移转化还会引起多种衍生的环境效应,给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造成间接的危害,有时这种间接的环境效应的危害比当时造成的直接危害更大,也更难消除。例如,温室效应、酸雨、和臭氧层破坏就是由大气污染衍生出的环境效应。这种由环境污染衍生的环境效应具有滞后性,往往在污染发生的当时不易被察觉或预料到,然而一旦发生就表示环境污染已经发展到相当严重的地步。 环境污染的原因,总的来说,环境污染可以是人类活动的结果,也可以是自然活动的结果,或是这两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如火山喷发,往大气中排放大量的粉尘和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同样也造成大气环境的污染。但通常情况下,环境污染更多地是由人类活动,特别是社会经济活动引起的。我们平常所指的就是这类源于人类活动的环境污染。人类活动之所以会造成环境污染,是因为人类跟其他生物有一个根本差别:人类除了进行自身的生产外,还进行更大规模的物质生产,而后者是其他所有生物都没有的。由于这一点,人类活动的强度远远大于其他生物。 当然,环境污染的最直接、最容易被人所感受的后果是使人类环境的质量下降,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身体健康和生产活动。例如城市的空气污染造成空气污浊,人们的发病率上升等等;水污染使水环境质量恶化,饮用水源的质量普遍下降,威胁人的身体健康,引起胎儿早产或畸形等等。严重的污染事件不仅带来健康问题,也造成社会问题。随着污染的加剧和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由于污染引起的人群纠纷和冲突逐年增加。 中国环境危机已经影响到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国际形象,更已经影响到了每位公民的生活乃至生存。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联合发布的《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2004》显示:2004年,中国因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为5118亿元,占当年GDP的3.05%。环境所造成的经济代价减缓了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 2008年6月,中国环境保护部发布了《2007年中国环境状况》,比较清晰地描述了中国目前的大体环境局势。报告指出:接近40%的中型城市的空气质量属于三级,即其污染程度可能导致易感人群和健康人群出现症状或者加剧某些疾病的恶化。在检测的500个城市中,超过一半出现酸雨。中国197条河流中只有不到一半可以用作饮用、游泳或养殖。七大水系中的五条被归为重度污染。 中国的快速经济发展主要建立在对资源的高度消耗的基础上。国际能源署在《世界能源展望2007》中指出:中国的煤炭消耗为全球总量的38%。中国也是世界最大的原木和热带木材进口国。然而,同时需要指出的是,中国也是世

土壤重金属污染与修复措施研究进展(环境生态学课程论文)

土壤重金属污染与修复措施研究进展 学生姓名:王继宇 学号: 201172136 班级:作物(zyxw)S111 学院:农学院 课程:环境生态学 指导教师:周建利 二○一二年六月

土壤重金属污染与修复措施研究进展 摘要:本文首先综述了国内外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现状,揭示了目前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然后论述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内涵、污染物的来源,以及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特点和危害,最后阐述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修复措施。 关键字:土壤污染重金属来源特点修复措施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壤中重金属含量不断增加,土壤重金属污染已成为普遍的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据统计,1980年我国工业三污染耕地面积266.7万公顷,1988年增加到666.7万公顷,1992年增加到1000万公顷。目前,全国遭受不同程度污染的耕地面积已接近2000万公顷,约耕地面积的1/5。我国每年因重金属污染导致的粮食减产超过1000万吨,被重金属污染的粮食多达1200万吨,合计经济损失至少200亿元[1]。据农业部环监测系统近年的调查,我国24个省(市)城郊、污水灌溉区、工矿等经济发展快地区的320个重点污染区中,污染超标的大田农作物种植面积为60.6万公顷,占调查总面积的20%。其中重金属含量超标的农产品产量与面积约占污染物超标农产品总量与总面积的80%以上,尤其是Pb、Cd、Hg、Cu及其复合污染最为突出。当前我国大多数城市近郊土壤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Cd污染较普遍,污染面积近1000万公顷,其次是Pb、Zn、Cu、Hg等。有许多地方粮食、蔬菜水果等食物中Cd、Cr、As、Pb等重金属含量超标和接近临界值。 据粗略统计,过去50年中,排放到全球环境中的Cd达到2.2万吨、Cu 93.9万吨、Pb78.3万吨、Zn13.5 万吨。其中有相当部分进入了土壤,对土壤造成严重污染[2]。 1、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内涵 重金属系指密度4.0以上约60种元素或密度在5.0以上的45种元素。大多数金属都是重金属,如铜(Cu)、锌(Zn)、铁(Fe)、锰(Mn)、钴(Co)、镍(Ni)、锡(Sn)、钒(V)、铌(Nb)、钛(Ti)、汞(Hg)、镉(Cd)、铅(Pb)、铬(Cr)、钨(W)、铝(Al)、金(Au)、银(Ag)等。环境污染方面的重金属主要是指生物毒性显著的Hg、Cd、Pb、Cr、Cu、Zn、Co、Ni、Sn等,在这些金属元素当中,有些是植物生长所必须的微量元素,如Zn、Cu等,但其含量达到一定值后就成为有害的环境污染元素。另外,砷(As)和硒(Se)虽不属于重金属,但它们的毒性及某些性质与重金属相似,因而通常被列入重金属污染物范围内。 土壤重金属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将重金属带入到土壤中,致使土壤中重金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