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红外线应用与特点

红外线应用与特点

红外线应用与特点

红外线应用与特点

红外线与我们所熟悉的太阳能、无线电波一样,是在一定波长范围内的电磁波。光束通过三梭镜后会形成一条由红、黄、橙、绿、青、蓝、紫七色光排成的光谱,这些都是可见光,可见光的波长是0.0004mm0.001mm的电磁波,红外线的波长是0.3mm0.0007mm的电磁波,波长比可见光长,位于红光的外侧属于不可见光。

红外线应用:

1.红外线开关

红外线开关有主动式和被动式。主动式红外线开关由红外发射管和接收管组成探头,当接收管接收到发射管发出的红外线时,灯关闭;人体通过挡住红外线时,灯开启。被动式红外线开关是将人体作为红外线源(人体温度通常高于周围环境温度),红外线辐射被检测到时,开启照明灯。还有常见的红外感应龙头也是应用了这种原理。

2.医疗保健

远红外线的10大功效

远红外线的10大功效 远红外线是一种对人体有益的光,是生命之光。远红外给予人体没有坏处,就算放射出几十度的高温,人体也可以接受。远红外线对细胞的共振效用、渗透作用、温热效果在养生健康行业得到广泛应用。 远红外线10大功效 远红外线可以改善血液循环 因为远红外线能够深入人体的皮下组织,所以利用远红外线反应,使皮下深层皮肤温度上升,扩张微血管,促进血液循环,复活酵素,强化血液及细胞组织代谢,对细胞恢复年轻有很大的帮助并能改善贫血。调节血压:高血压及动脉硬化一般是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肾脏等细小动脉收缩及狭窄所造成。远红外线扩张微血管,促进血液循环能使高血压降低,又能改善低血压症状。 远红外线可以改善关节疼痛 远红外线深透力可达肌肉关节深处,使身体内部温暖,放松肌肉,带动微血管网的氧气及养分交换,并排除积存体内的疲劳物质和乳酸等老化废物对消除内肿,缓和酸痛之效果卓越。 远红外线可以调节自律神经 自律神经主要是调节内脏功能,人长期处在焦虑状态,自律神经系统持续紧张,会导致免疫力降低,头痛,目眩,失眠乏力,四肢冰冷。远红外线可调节自律神经保持在最佳状态,以上症状均可改善或祛除。 远红外线可以护肤美容 远红外线照射人体产生共鸣吸收,能将引起疲劳及老化的物质,如乳酸、游离脂肪酸、胆固醇、多余的皮下脂肪等,籍毛囊口和皮下脂肪的活化性,不经肾脏,直接从皮肤代谢。因此,能使肌肤光滑柔嫩。远红外线的理疗效果能使体内热能提高,细胞活化,因此促进脂肪组织代谢,燃烧分解,将多余脂肪消耗掉,进而有效减肥。 ps:皮肤自主呼吸顺畅,可有效排出皮肤内的毒素,减缓色斑,预防青春痘等常见皮肤亚健康状态。 远红外线可以改善循环系统

红外线在监控系统的应用

红外摄像机在监控系统中的应用 概述 随着监控系统的日渐普及,摄像机被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为社会治安保驾护航。每个应用领域的不同,造就了不同类型的摄像机。摄像机有道路监控摄像机、红外防水摄像机、超低照度星光级摄像机、夜视一体化系列、烟感型摄像机、针孔型摄像机、飞碟型摄像机系列、枪式摄像机、一体化摄像机、半球摄像机、高速球型摄像机和特别重要场合的防暴型摄像机等多种类别。 随着监控系统的发展,新的问题也出现了:如果监控位置处于一个无光,或光线极为弱,比如:现在平安城市建设中,有些监控点处于交通较为落后的区域,无路灯,光线较差的情况下该怎能样处理呢?很显然,采用传统高清低照度的摄像机已无法满足了,因此,我们将采用带红外线的摄像机来解决这些问题。接下来将简介一些特色化摄像机的技术。(主题文字) 红外线原理概述 在自然界中,任何物体只要它的温度高于绝对温度(-273℃)就存在分子和原子无规则的运动,其表面就会不断地辐射红外线。 红外线的辐射又遵循黑体定律。黑体,简单地说就是在任何情况下对一切波长的入射辐射吸收率都等于1的物体,也就是说全吸收。黑体只是人们抽象出来的一种理想化的物体模型。但黑体热辐射的基本规律是红外研究及应用的基础,它揭示了黑体发射的红外热辐射随温度及波长变化的定量关系。 红外线摄像机技术原理 红外摄像技术分为被动红外摄像技术和主动红外摄像技术。被动红外摄像技术是利用任何物质在绝对零度以上都有红外光发射,人体和热机发出的红外光较强,其它物体发出的红外光很微弱,利用特殊的红外摄像机可以实现夜间监控。但这种特殊的红外摄像机造价昂贵,而且不能反映周围环境状况,因此在夜视系统中不被采用。 主动红外摄像技术,即是利用特制的“红外灯”人为产生红外辐射,发出人眼看不见的红外光去照射景物和环境,利用普通低照度CCD黑白摄像机或使用”白天彩色夜间自动变黑白”的摄像机或“红外低照度彩色摄像机”去感受周围环境反射回来的红外光,从而实现夜视功能。

《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应用导则》DLT

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应用导则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 电力行业标准DL/T664-1999《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应用导则》 《华北电网有限公司红外技术管理制度》 1、从事红外检测与诊断工作的人员应具备以下素质: (1)从事红外检测与诊断工作的人员应熟悉红外检测与诊断技术的基本原理,掌握红外检测仪器的工作原理、主要性能、技术指标以及操作方法,并能熟练操作红外检测仪器。 (2)从事红外检测与诊断工作的人员应了解电气设备的性能、结构、运行状况。 (3)从事红外检测与诊断工作的人员应熟悉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664-1999《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应用导则》和本管理制度,掌握《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变电站和发电厂电气部分、电力线路部分)(试行)》和现场试验的有关安全规定。 2、红外检测的范围:只要表面发出的红外辐射不受阻挡都属于红外诊断的有效监测设备。例如:旋转电机、变压器、断路器、互感器、电力电容器、避雷器、电力电缆、母线、导线、绝缘子串、组合电器、低压电器及二次回路等。 二、红外检测与诊断的基本要求 (一)对检测设备的要求 1、红外测温仪应操作简单,携带方便,测温精确度高,测量结果的重复性好,不受测量环境中高压电磁场的干扰,仪器应满足现场带电实测对距离的要求,并应能对表面放射率、大气环境参数、测量距离等进行修正以保证测量结果的真实性。 2、红外热电视应操作简单携带方便,有较好的测温精确度,测量结果的重复性好,不受测量环境中高压电磁场的干扰图像清晰,具有图像锁定、记录、输出和简单的分析功能。 3、红外热像仪应图象清晰、稳定,不受测量环境中高压电磁场的干扰,具有较强的图象分析功能,具有较高的热传感分辨率和图象分辨率,空间分辨率应满足实测距离的要求,具有较高的测量精确度和合适的测温范围。 (二)对被检测设备的要求 1、被检测设备应为带电设备。

红外线传感器的发展及应用

HEFEI UNIVERSITY 红外线传感器的发展及应用 项目名称:红外线传感器的发展及应用 作者姓名: 班级: 1 指导教师:李 完成时间: 2015年6月6日星期六 I

一、简介 红外线传感器是利用红外线的物理性质 来进行测量的传感器。红外线又称红外光, 它具有反射、折射、散射、干涉、吸收等性 质。任何物质,只要它本身具有一定的温度 (高于绝对零度),都能辐射红外线。红外线 传感器测量时不与被测物体直接接触,因而 不存在摩擦,并且有灵敏度高,反应快等优 点。 红外线传感器包括光学系统、检测元件 和转换电路。光学系统按结构不同可分为透射式和反射式两类。检测元件按工作原理可分为热敏检测元件和光电检测元件。热敏元件应用最多的是热敏电阻。热敏电阻受到红外线辐射时温度升高,电阻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可能是变大也可能是变小,因为热敏电阻可分为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和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通过转换电路变成电信号输出。光电检测元件常用的是光敏元件,通常由硫化铅、硒化铅、砷化铟、砷化锑、碲镉汞三元合金、锗及硅掺杂等材料制成。 红外线传感器常用于无接触温度测量,气体成分分析和无损探伤,在医学、军事、空间技术和环境工程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例如采用红外线传感器远距离测量人体表面温度的热像图,可以发现温度异常的部位,及时对疾病进行诊断治疗(见热像仪);利用人造卫星上的红外线传感器对地球云层进行监视,可实现大范围的天气预报;采用红外线传感器可检测飞机上正在运行的发动机的过热情况等。 二、红外传感器的应用 红外线传感器常用于无接触温度测量,气体成分分析和无损探伤,在医学、军事、空间技术和环境工程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1、在医学上的应用: 采用红外线传感器远距离测量人体表面温度的热像图。 应用电路:人体焦耳式体温感测

红外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

红外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 第一部分红外技术的发展及主要应用领域 红外技术的发展 1800年,英国天文学家F.W.赫歇耳利用水银温度计来研究太阳光的能量分布发现了红外辐射,从那时起,人们就致力于研究各种红外探测器以便更好地研究和探测红外辐射。在红外探测器发展中,以下事件具有重要意义: 上世纪70年代,热成像系统和电荷耦合器件被成功地应用。 上世纪末以焦面阵列(FPA)为代表的红外器件被成功地应用。 红外技术的核心是红外探测器。 红外探测器 单元红外探测器:如InSb(锑化铟)、HgCdTe(碲镉汞)、非本征硅,以及热电等探测器。 线列:以60元、120元、180元和256元等,可以拼接到1024元甚至更多元。 4N系列扫描型焦平面阵列:如211所的研制生产的4x288。 凝视型焦平面阵列(IRFPA): 致冷型256x256、320x240、384x288,更大规模的如640x512,1024×1024和1280×720 元阵列也已有了; 非致冷型160×120、320x240已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中,384x288、640x480也已开始应用。 红外探测器按其特点可分为四代: 第一代(1970s-80s):主要是以单元、多元器件进行光机串/并扫描成像; 第二代(1990s-2000s):是以4x288为代表的扫描型焦平面; 第三代:凝视型焦平面; 第四代:目前正在发展的以大面阵、高分辨率、多波段、智能灵巧型为主要特点的系统芯片,具有高性能数字信号处理功能,甚至具备单片多波段探测与识别能力。 目前非制冷焦平面探测器的主流技术为热敏电阻式微辐射热计,根据使用的热敏电阻材料的不同可以分为氧化钒探测器和非晶硅探测器两种。 非制冷焦平面阵列探测器的发展,其性能可以满足部分的军事用途和几乎所有的民用领域,真正实现了小型化、低价格和高可靠性,成为红外探测成像领域中极具前途和市场潜力的发展方向。 氧化钒技术由美国的Honeywell公司在九十年代初研发成功,目前其专利授权BAE、L-3/IR、 FLIR-INDIGO、DRS、以及日本NEC、以色列SCD等几家公司生产。非晶硅技术主要由法国的 CEA/LETI/LIR实验室在九十年代末研发成功,目前主要由法国的SOFRADIR和ULIS公司生产。 目前世界上只有美国、法国、日本、以色列四个国家拥有非制冷焦平面探测器产业化生产的能力,其核心技术仅有美国和法国两个国家掌握,日本和以色列则由美国取得技术许可,在其国内生产和有限制地使用。对我国的出口则设置了更多严格的限制,如大家遇到的帧频限制。

红外传感器及其应用

红外传感器及其应用 红外传感器及其应用 题目: 红外传感器及其应用学院名称: 指导老师: 职称: 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2010年5月25日 前言: 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自动控制和自动检测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业控制所占的比例也越来越重,使人们的生活越来越舒适,工业生产的效率越来越高。而传感器是自动控制中的重要组成部件,是信息采集系统的重要部件,通过传感器将感受或响应的被测量转换成适合输送或检测的信号(一般为电信号),再利用计算机或者电路设备对传感器输出的信号进行处理从而达到自动控制的功能,由于传感器的响应时间一般都比较短,所以可以通过计算机系统对工业生产进行实时控制。红外传感器是传感器中常见的一类,由于红外传感器是检测红外辐射的一类传感器,而自然界中任何物体只要其稳定高于绝对零度都将对外辐射红外能量,所以红外传感器称为非常实用的一类传感器,利用红外传感器可以设计出很多实用的传感器模块,如红外测温仪,红外成像仪,红外人体探测报警器,自动门控制系统等。 关键词:红外传感器,自动控制,信号,器件设备,系统 红外辐射俗称红外线,是一种人眼看不见的光线。自然界中任何物体只要其温度高于绝对零度(-273.15?),都将以电磁波形式向外辐射能量——热辐射,物体温度越高,辐射出的能量越多,波长越短。从紫外线到红外线辐射的热效应逐渐增大,而热效应最大的为红外线。红外传感器主要应用波长0.8~40um的红外线。红

外线具有和可见光一样的性质:沿直线传播;服从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有干涉、衍射、偏振现象;具有散射、吸收特性。 红外传感器是将红外辐射能转换为电信号的器件,也称红外器件或红外探测器,是红外检测系统的关键部件。常用的红外传感器有热传感器和光子传感器。 热传感器是利用入射红外辐射引起传感器的温度变化,然后利用器件的某种温度敏感特性把温度变化转换成相应的电信号;或者利用器件的某种温度敏感特性来调节电路种的电流强度的大小,从而得到相应的电信号。由此达到探测红外辐射的目的。 热敏电阻型红外传感器是由锰,镍,钴的氧化物混合后烧结而成的,热敏电阻一般制成薄片状,当红外辐射照射在热敏电阻上时,其温度升高,电阻值减小。测量热敏电阻阻值变化的大小,即可得知入射红外辐射的强弱,从而可以判断产生红外辐射物体的温度。测量电路可以采用一般的桥式测量电路。 热释电型红外传感器是利用热释电效应做成的红外传感器,若使某些强电介质物质的表面温度发生变化,在这些物质的表面上就会产生电荷的变化,这种现象称为热释效应。适用制作热释电红外传感器的光敏元件的材料很多,以压电陶瓷和陶瓷氧化物最多。钽酸锂(LiTaO3)、硫酸三甘钛(LATGS)记锆钛酸铅(PZT)制成的热释电型 红外传感器目前用得极广。今年来开发的具有热释电性能的高分子薄膜聚偏二氟乙烯(PVF2),以称为用于红外成像器件、火灾报警传感器等。 热释电元件不能像其他光敏元件那样连续地接受光照,因为极化电荷在元件的表面不是永存的,只要一出现,很快就会与环境中的电话中和,或者漏泄。所以必须将入射光调制成脉冲光,是热释电元件连续地接受光照,使其表面电荷周期性的出现,根据取出的交变电信号的幅值检测光强。热释电红外敏感元件的内阻极高,

红外测距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使用

光电检测技术与应用 论文 题目:红外测距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使用 院系:机电工程学院 班级:测控xxxx 完成日期:2017/5/6 小组:第x组 小组成员:xxxxxxxxxx 红外测距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使用 摘要: 利用光的反射性质,将光学系统与电路系统相结合可以制作避障传感器,通过单片机的控制,可以完成智能车在运行过程中,对障碍物的处理。避障传感器基本原理:利用物体的反射性质。在一定范围内,如果没有障碍物,发射出去的红外线,因为传播距离越远而逐渐减弱,最后消失。如果有障碍物,红外线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到达传感器接收头。传感器检测到这一信号,就可以确认正前方有障碍物,并送给单片机,单片机进行一系列的处理分析,协调车轮或者舵机工作,完成躲避障碍物的动作。 关键字:光电检测技术、智能车、测距、红外测距传感器、单片机 一、引言 光电检测作为光学与电子学相结合而产生的一门新兴检测技术,主要包括光信息获取、光电变换、光信息测量以及测量信息的智能化处理等,具有精度高、速度快、距离远、容量大、非接触、寿命长、易于自动化和智能化等优点,在国民经济各行业中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如光扫描、光跟踪测量,光纤测量,激光测量,红外测量,图像测量,微光、弱光测量等,是当前最主要和最具有潜力的光电信息技术。

二、光电检测技术的概念 光电检测技术是光学与电子学相结合而产生的一门新兴检测技术。它主要利用电子技术对光学信号进行检测,并进一步传递、储存、控制、计算和显示。光电检测技术从原理上讲可以检测一切能够影响光量和光特性的非电量。它可通过光学系统把待检测的非电量信息变换成为便于接受的光学信息,然后用光电探测器件将光学信息量变换成电量,并进一步经过电路放大、处理,以达到电信号输出的目的。然后采用电子学、信息论、计算机及物理学等方法分析噪声产生的原因和规律,以便于进行相应的电路改进,更好地研究被噪声淹没的微弱有用信号的特点与相关性,从而了解非电量的状态。微弱信号检测的目的是从强噪声中提取有用信号,同时提高测系统输出信号的信噪比。 光电检测技术的系统机构比较简单,分为信号的处理器,受光器,光源。在实际检测过程中,受光器在获得感知信号后,就会被反映为不同形状、颜色的信号,同时根据这些器件所处在的不同位置,就能够将他分为反射型与透过型的两种比较的模式。光电检测的媒介光应当是自然的光,例如白炽灯或者萤光灯。特别是随着这些技术的发展,光电技术也取得的非常好发展。由于投光器在发出光后,会以不一样的方式触摸这些被检测物中,直到照射到检测系统中的受光器中,同时受光器在此刺激下,会产生一定量的电流,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光敏性的原件,实际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有三极管、二极管。 三、光电检测技术的应用 智能车方面的应用、家庭扫地机器人方面的应用:利用光的反射性质,将光学系统与电路系统相结合可以制作避障传感器,通过单片机的控制,可以完成智能车在运行过程中,对障碍物的处理。避障传感器基本原理:利用物体的反射性质。在一定范围内,如果没有障碍物,发射出去的红外线,因为传播距离越远而逐渐减弱,最后消失。如果有障碍物,红外线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到达传感器接收头。传感器检测到这一信号,就可以确认正前方有障碍物,并送给单片机,单片机进行一系列的处理分析,协调车轮或者舵机工作,完成躲避障碍物的动作。 四、常用光电检测器件:红外测距传感器 原理:其输出为电压数值,通过公式L?=?(6762/(9-X))-4可计算出小车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

红外线的应用

红外线的应用,从日常生活到军工产品 2010-10-19 11:23 1.红外线开关 红外线开关有主动式和被动式。主动式红外线开关由红外发射管和接收管组成探头,当接收管接收到发射管发出的红外线时,灯关闭;人体通过挡住红外线时,灯开启。被动式红外线开关是将人体作为红外线源(人体温度通常高于周围环境温度),红外线辐射被检测到时,开启照明灯。还有常见的红外感应龙头也是应用了这种原理。 2.医疗保健 在红外线区域中,对人体最有益的是4 μm~ 14 μm波段,它有着孕育宇宙生命生长的神奇能量,所有动、植物的生存、繁殖,都是在红外线这个特定的波长下才得以进行,因此许多专家、学者称之为“生育光线”。远红外纺织品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精密陶瓷粉经特殊加工制成,具有活化组织细胞、促进血液循环和改善微循环、提高免疫力、加强新陈代谢、消炎、除臭、止痒、抑菌等功能。 3.遥控器 不少家用电器都配有红外线遥控装置.当遥控器与红外接收端口排成直线,左右偏差不超过15度时,效果最好。 4.红外接口 越来越多的电子设备装配了红外端口,支持无线传输,避免了通过电缆连接的累赘.如利用红外线可通过手机上网。 5.防盗装置 由红外线发射机和红外接收机组成.红外线发射机发射的红外线光束构成了一道人眼看不见的封锁线,当有人穿越或阻挡红外线时,接收机将会启动报警主机,报警主机收到信号后立即发出警报。 6.红外遥感 在漆黑的夜晚应用红外遥感设备可以探测各种矿藏。我国利用红外遥感照片,调查了地热资源和放射性矿藏等资源。 7.红外侦察 侦察卫星携带红外成像设备可获得更多地面目标的情报信息,并能识别伪装目标和在夜间对地面的军事行动进行监视;导弹预警卫星利用红外探测器可探测到导弹发射时发动机尾焰的红外辐射并发出警报,为拦截来袭导弹提供一定的预警时

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的应用和展望

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的应用和展望 摘要:无损检测,是指在不会对材料或元件的有效性或可靠性造成损害的前提下,对其内部的异性结构(缺陷或损伤)进行探测、定位、识别及测量的一种实用性技术。红外热成像技术是在红外探测器、微电子和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属于综合性高新技术,该技术正朝着快速扫描、非致冷、焦平面阵列式接收、计算机图像处理的方向发展,利用便携式笔记本电脑控制的系统正日趋完善。 关键词:无损检测;热成像技术;应用;发展趋势

红外热成像无损检测技术(又称红外热波无损检测技术),是一门跨学科的技术,它的研究和应用,对提高航空航天器,多种军、民用工业设备的安全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1.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的原理 红外热成像无损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利用被检物的不连续性缺陷对热传导性能的影响,使得物体表面温度不一致,即物体表面的局部区域产生温度梯度,导致物体表面红外辐射能力发生差异。借助红外热像仪探测被检物的辐射分布,通过形成的热像图序列就可推断出内部缺陷情况。 从理论上分析可知,材料或构件因内部缺陷将导致局部力学性能的强度改变,由于材料内部结构的不连续性,这种缺陷将引起材料或构件的热传导不连续,致使材料或构件的温度梯度不同,因而显现出的红外热图像也有所不同。通过研究被检测材料的内部缺陷及结构力学性能,找出其热传导特性与红外热图像之间的关系和机理,根据显示图像的温度梯度就可以确定缺陷的位置和范围,由温度梯度随时间变化的速率可以确定缺陷的深度。 采用红外热成像技术进行检测的特点是不受材料的几何结构及材质的限制,可以实现非接触、大面积的检测。 2.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的分类 根据探测方式不同,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可划分为透射式和反射式,其中反射式更便于使用;根据引起温差的方式不同,可划分为主动式和被动式。 主动式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可以对物体表面进行快速、准确的检测,并具有直观、非接触、单次检测面积大等特点。根据主动式激励源不同,主要划分脉冲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锁相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和超声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等。 2.1脉冲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 脉冲红外热成像技术是一种集光、机、电为一体的非接触式无损检测方法,也是目前研究最多和最成熟的方法之一。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以高能脉冲闪光灯作为激励热源,热流在被测构件内部传导过程中,若构件内部存在缺陷或损伤,则使得物体内部热分布将存在不连续性结构,从而导致其缺陷或损伤处的表面温度与无缺陷或损伤处有明显不同。 图1冲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的工作原理 脉冲红外热成像检测方式虽然简单实用,但是也存在着一些缺点:适于检测平板类构件,对于复杂结构构件检测存在困难;对热源的均匀性要求非常高;检测构件厚度有限,

红外线的作用

红外线是在所有太阳光中最能够深入皮肤和皮下组织的一种射线。由于远红外线与人体内细胞分子的振动频率接近,“生命光波”渗入体内之后,便会引起人体细胞的原子和分子的共振,透过共鸣吸收,分子之间摩擦生热形成热反应,促使皮下深层温度上升,并使微血管扩张,加速血液循环,有利于清除血管囤积物及体内有害物质,将妨害新陈代谢的障碍清除,重新使组织复活,促进酵素生成,达到活化组织细胞、防止老化、强化免疫系统的目的。所以远红外线对于血液循环和微循环障碍引起的多种疾病均具有改善和防 远红外线的作用 远红外线波长为8-14um, 法向比辐射率(即远红外发射率 远红外线定义 红外线是国外著名科学家赫歇尔在一次科学实验中发现的,他发现在太阳的可见光线以外存在着一种神奇的光线,人的肉眼无法看见这种光线,但它的物理特性与可见光线极为相似,有着明显的热辐射。由于它位于可见光中红光的外侧,故而称之为红外线,红外线的波长范围很宽,介于0.75——1000微米之间,在红外线中,波长较短的为近红外线,而远红外线是红外线中波长最长的一段红外线。根据使用者要求的不同,划分的标准不尽相同,在实际应用中,通常将波长在2.5微米以上的红外线称为远红外线。 远红外线的特性 远红外线是电磁波的一种;它是不可见光,但却具备可见光所具有的一切特性,远红外线的主要物理特性如下: 1、发射性: 因为远红外是属于光线范围的电磁波,所以它与光线一样不需要任何媒介便可直接传

导,这就是远红外的发射性。 2、渗透性(渗透力): 虽然远红外是属于光线的电磁波,但在渗透力上与其它可见光不同。远红外具有独特的穿透力,其能量可作用到皮下组织一定深度,再通过血液循环,将能量达到深层组织及器官中。这就是远红外线的渗透性。 3、吸收、共振性: 根据基尔霍夫辐射定律:任何良好的辐射体,必然是良好的吸收体。在同一温度下,辐射体本领越大,其吸收本领越强,两者成正比关系,所有含远红外的物体,既可以辐射远红外线,也可以吸收远红外线,辐射与吸收对等。而人体每时每刻也都在发射远红外线,据测定:人体发射的远红线波长在9.6微米左右,所以,本单位经销的红外电热画系列产品中所产生的远红外线的波长在8----14微米,和人体表面峰值正相匹配,形成最佳吸收并可转化为人体的内能,极为密切影响到人类生命的起源、发生和发展,所以我们又称这一波长范围的远红外线为生命光线。因此,远红外线具有良好的吸收、共振性。 远红外线的生物学效应 由于远红外线具有独特的物理特性,作用到人体后,被人体皮肤吸收,会产生一系列生物学效应即:

3第三章红外检测技术

红外检测技术
红外技术的基本概念 红外线是一种电磁波。因此具有电磁辐射的 特点: 波动性 传输不需要介质 红外辐射就是热辐射 红外线也是一种光线。但是人眼看不见的光 线,具有粒子性,对红外线的研究也属于光学 范畴。
机械工程学院 机械装备及控制系
1

红外的历史
1800年,赫胥耳利用太阳光谱色散实 验发现了红外光。 验发现了红外光。 1835年,安培宣告了光和热射线的同 一性。 一性。 1870年,兰利制成了面积只有针孔那 样大小的探测器, 样大小的探测器,并用凹面反射光栅、 并用凹面反射光栅、 岩盐及氟化物棱镜来提高测量色散的能 力,这为红外应用的重要方面——航空 摄影奠定了基础
通常取可见光谱中红光末端为780 通常取可见光谱中红光末端为780nm, 780 ,比它长的光 就是红外光, 就是红外光,或称为热射线。 或称为热射线。
机械工程学院 机械装备及控制系 2

红外的历史
1880年,“红外”一词出现在阿贝尼的文章中( 一词出现在阿贝尼的文章中(最 早)。 1888年,麦洛尼用比较灵敏的热电堆改进了赫胥耳的 探测和测量方法, 探测和测量方法,为红外技术奠定了基础。 为红外技术奠定了基础。 1904年,开始采用近红外进行摄影。 开始采用近红外进行摄影。 1929年,科勒发明了银氧铯( 科勒发明了银氧铯(Ag-o-Cs)光阴极, 光阴极,开 创了红外成像器件的先河。 创了红外成像器件的先河。 二十世纪30年代中期, 年代中期,荷兰、 荷兰、德国、 德国、美国各自独立研制 成红外变像管, 成红外变像管,红外夜视系统应用于实战。 红外夜视系统应用于实战。 1952年,美国陆军制成第一台热像记录仪
热电堆:由两个或多个热电偶串接组成,各热电偶输出 的热电势是互相叠加的。
机械工程学院 机械装备及控制系 3

红外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红外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吕立波 红外科学技术是研究红外辐射的产生、传输、转换探测及应用的一种高新技术。军事应用是推动红外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在历次战争中,红外技术曾显示出巨大的威力,它已成为现代军事装备的重要组成部分。红外成像、红外侦察、红外跟踪、红外制导、红外预警、红外对抗等,在现代战争和未来战争中都是必不可少的战术和战略手段。另一方面,由于红外技术的独特功能,近年来,军用红外技术已逐步实现了向民用部门的转化。红外成像、红外测温、红外测湿、红外检测、红外报警、红外侦查、红外理疗、红外遥感、红外防伪、红外夜视、红外加热等已是各行各业争相选用的先进技术,红外技术在民用部门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红外线的发现和本质 1672年,人们发现太阳光(白光)是由各种颜色的光复合而成,同时,牛顿

做出了单色光在性质上比白色光更简单的著名结论。使用分光棱镜就把太阳光(白光)分解为红、橙、黄、绿、青、蓝、紫等各色单色光。1800年,英国物理学家F. W. 赫胥尔从热的观点来研究各种色光时,发现了红外线。他在研究各种色光的热量时,有意地把暗室的唯一的窗户用暗板堵住,并在板上开了一个矩形孔,孔内装一个分光棱镜。当太阳光通过棱镜时,便被分解为彩色光带,并用温度计去测量光带中不同颜色所含的热量。为了与环境温度进行比较,赫胥尔用在彩色光带附近放几支作为比较用的温度计来测定周围环境温度。试验中,他偶然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放在光带红光外的一支温度计,比室内其他温度的指示数值高。经过反复试验,这个所谓热量最多的高温区,总是位于光带最边缘处红光的外面。于是他宣布太阳发出的辐射中除可见光线外,还有一种人眼看不见的“热线”,这种看不见的“热线”位于红色光外侧,叫做红外线。红外线的发现是人类对自然认识的一次飞跃,对研究、利用和发展红外技术领域开辟了一条全新的广阔道路。 红外线是一种电磁波,具有与无线电波及可见光一样的本质,红外线的波长在0.76~100μm之间,按波长的范围可分为近红外、中红外、远红外、极远红外四类,它在电磁波连续频谱中的位置是处于无线电波与可见光之间的区域。 红外线辐射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最为广泛的电磁波辐射,它是基于任何物体在常规环境下都会产生自身的分子和原子无规则的运动,并不停地辐射出热红外能量,分子和原子的运动愈剧烈,辐射的能量愈大,反之,辐射的能量愈小。 温度在绝对零度(-273℃)以上的物体,都会因自身的分子运动而辐射出红外线。通过红外探测器将物体辐射的功率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后,成像装置的输出信号就可以完全一一对应地模拟扫描物体表面温度的空间分布,经电子系统处理,传至显示屏上,得到与物体表面热分布相应的热像图。运用这一方法,便能实现对目标进行远距离热状态图像成像和测温,并进行分析判断。 红外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 早在十九世纪,随着红外探测器的出现,人们就利用它研究天文星体的红外辐射,但是红外技术真正获得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是从二十世纪开始的。红外技术首先受到军事部门的关注,因为它提供了在黑暗中观察、探测军事目标自身辐射及进行保密通讯的可能性。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了战争的需要,研制了一些实验性红外装置,如信号闪烁器、搜索装置等。虽然这些红外装置没有投入批量生产,但它已显示出红外技术的军事潜力。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德国第一个研制了红外变像管,并在战场上应用。战争期间,德国一直全力投入对其他红外设备的研究,同时,美国也大力研究各种红外装置,如红外辐射源、窄带滤光片、红外探测器、红外望远镜、测辐射热计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前苏联也开始重视红外技术的研究,大力加以发展。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后,随着现代红外探测技术的进步,军用红外技术获得

红外检测技术在医药学中的应用

红外检测技术在医药学中的应用 1摘要 近红外(NIR)谱区是人类认识最早的非可见光谱区,波长范围在0.75—2.5 m之间,用波数表示时则在13330—4000cm-1之间。由于近红外的吸收谱带复杂,谱峰重叠,信号弱,在分析上难以应用,长期以来没有受到人们的重视。近十多年来,随着近红外仪器的改良,新的光谱理论和光度分析方法的建立,特别是计算机技术和化学计量学的广泛应用和迅速发展,使近红外光谱技术成为目前发展最快、最引人注目的分析技术,并以其简单快速、实时在线、无损伤无污染分析等特点,在复杂物质的分析上得到广泛应用。在包括制糖和制药的许多与化学分析和品质管理有关的行业中的应用前景极其广阔。 2现代红外光谱分析技术 现代近红外光谱(NIR)分析技术是近年来分析化学领域迅猛发展的高新分析技术,越来越引起国内外分析专家的注目,在分析化学领域被誉为分析“巨人”,它的出现可以说带来了又一次分析技术的革命。 我国对近红外光谱技术的研究及应用起步较晚,除一些专业分析工作人员以外,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还鲜为人知。但1995年以来已受到了多方面的关注,并在仪器的研制、软件开发、基础研究和应用等方面取得了较为可喜的成果。但是目前国内能够提供整套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近红外光谱分析仪器、化学计量学软件、应用模型)的公司仍是寥寥无几。随着中国加入WTO及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国外许多大型分析仪器生产商纷纷登陆中国,想在第一时间占领中国的近红外光谱分析仪器市场。由此也可以看出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分析界炙手可热的发展趋势。在不久的未来,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分析界必将为更多的人所认识和接受。 现代近红外光谱分析是将光谱测量技术、计算机技术、化学计量学技术与基础测试技术的有机结合。是将近红外光谱所反映的样品基团、组成或物态信息与用标准或认可的参比方法测得的组成或性质数据采用化学计量学技术建立校正模型,然后通过对未知样品光谱的测定和建立的校正模型来快速预测其组成或性质的一种分析方法。 与常规分析技术不同,近红外光谱是一种间接分析技术,必须通过建立校正模型(标定模型)来实现对未知样品的定性或定量分析。具体的分析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一是选择有代表性的样品并测量其近红外光谱;二是采用标准或认可的参考方法测定所关心的组

红外检测与诊断技术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医药领域应用的新进展 摘要 近红外光谱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展最快、最近引入注目的光谱分析技之一,该技术在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尤其在医药领域.本文简要介绍了近红外光谱技术的特点,综述了近几年该技术在药物和临床分析中新的应用,初步探讨了该技术在医药领域应用中存在的局限性和今后发展的方向,并对该技术在医药领域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近红外光谱, 药物分析, 临床应用, 局限性, 综述 . 引言 近红外光( NIR)是介于可见光( Vis) 和中红外(MIR)之间的电磁辐射波, 美国材料检测协会(ASTM)将近红外光谱区定义为 780~ 2 526 nm 的区域, 是人们在吸收光谱中发现的第一个非可见光区 [ 1].近红外光谱区与有机分子中含氢基团( OH、NH、CH) 振动的合频和各级倍频的收区一致,通过扫描样品的近红外光谱, 可以得到样品中有机分子含氢基团的特征信息,而且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分析样品具有方便、快速、高效、准确和成本较低, 不破坏样品, 不消耗化学试剂, 不污染环境等优点, 因此该技术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 近红外光谱技术量测信号的数字化和分析过程的绿色化又使其具有典型的时代特征,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 近红外光谱技术已成为发展最快, 最引人注目的光谱分析技术,在许多领域( 农业和食品等) 检测中已作

为官方认证的检测技术, 同时在纺织、聚合物、药物、石油化工、生化和环保等领域也得到了广泛的 应用 [ 2~ 9]. 除了早期的应用外, 近几年人们又利用该技术检测物质的纯度, 解释物质的结构, 预测、评价生物的某些生理现象及变化, 监测一些天体的变化等 [10, 11]. 本文主要介绍了近红外光谱技术的特点; 综述了近几年该技术在医药分析中新的应用; 探讨了其在医药应用中存在的局限性和今后发展的方向; 并对其在医药领域应用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红外检测技术基本原理 红外技术的原理是基于自然界中一切温度高于绝对零度的物体,每时每刻都辐射出红外线,同时,这种红外线辐射都载有物体的特征信息,这就为利用红外技术探测和判别各种被测目标的温度高低与热分布场提供了客观的基础。 红外线是波长在0.76~1000μm 之间的一种电磁波,按波长范围可分为近红外、中红外、远红外、极远红外四类,它在磁波连续频谱中的位置是处于无线电波与可见光之间的区域。 红外线辐射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C =299792458m/s 10103?≈cm/s 红外辐射的波长 ωλc = 式中:C:速度 λ:波长

红外线传感器及其应用.

红外线传感器及其应用 摘要:红外线传感器是利用物体产生红外辐射的特性,实现自动检测的传感器。因其在使用测量时不与被测物体直接接触,因而不存在摩擦,并且具有灵敏度高,响应快等优点,并根据其工作原理研究出了红外探测仪、红外测温仪、夜视仪、红外无损探伤仪等等,广泛应用于医学、军事、空间技术和环境工程等领域。 传感器技术是探测与获取外界的重要手段,在当代科学技术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随着测量、控制及信息技术的发展,传感器作为这些领域里的一个重要构成因素,被视为90年代的关键技术之一受到普遍重视,其应用几乎渗透到每一个角落。由于利用某一原理可以做出检测各种不同对象的传感器,而对于同一物理量又可以用很多不同原理的传感器来检测,故而传感器种类繁杂。正是这么众多的传感器来检测,反映出传感器在当今科学技术中活跃的程度。深入研究传感器的原理和应用,对于社会生产、经济交往、科学技术和日常生活中自动测量和自动控制的发展,以及人类观测研究自然的深度和广度都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现在,所有以计算机为基础的测控系统,都需要传感器提供赖以做出实时决策的数据。随着系统的自动化程度和复杂性的增加,对传感器的精度、可靠性和响应,要求的越来越高。而许多传统的传感器,在使用上已经很难再做进一步改善来满足对他们的高要求,特别是在缩小体积、减轻重量等方面几乎已无潜力可挖。因此,近些年来,国际上在传感器技术方面,开展了许多探索性的预研工作,也出现了越来越多不同种类和功用的传感器,如温度传感器、生物传感器、智能传感器等等。但是,在这些用途广泛的传感器中,红外线传感器的作用和地位不容小觑。 红外线传感器是利用物体产生红外辐射的特性,实现自动检测的传感器。红外线又称红外光,它具有反射、折射、散射、干涉、吸收等性质。红外线传感器是利用物体产生红外辐射的特性,实现自动检测的传感器。红外传感系统是用红外线为介质的测量系统,任何物质,只要它本身具有一定的温度(高于绝对零度),都能辐射红外线。红外线传感器测量时不与被测物体直接接触,因而不存在摩擦,并且有灵敏度高,响应快等优点。 在物理学中,我们已经知道可见光、不可见光、红外光及无线电等都是电磁波,它们之间的差别只是波长(或频率)的不同而已。 人的眼睛能看到的可见光按波长从长到短排列,依次为红、橙、黄、绿、青、蓝、紫。其中红光的波长范围为0.62~0.76μm;紫光的波长范围为0.38~0.46μm。比紫光光波长更短的光叫紫外线,比红光波长更长的光叫红外线。红外线属于不可见光波的范畴,它的波长一般在0.76—600μm之间(称为红外区)。而红外区通常又可分为近红外(0.73~1.5μm)、中红外(1.5一l0μm)和远红外(10μm以上),在300μm以上的区域又称为“亚毫米波”。 最广义地来说,传感器是一种能把物理量或化学量转变成便于利用的电信号的器件,红外传感器就是其中的一种。近年来,红外辐射技术已成为一门发展迅速的新兴学科。它已经广泛应用于生产、科研、军事、医学等各个领域。下面结

红外线在医疗方面的应用

红外线在医疗方面的应用 红外线是国外著名科学家赫歇尔在一次科学实验中发现的,他发现在太阳的可见光线以外存在着一种神奇的光线,人的肉眼无法看见这种光线,但它的物理特性与可见光线极为相似,有着明显的热辐射。由于它位于可见光中红光的外侧,故而称之为红外线,红外线的波长范围很宽,介于0.75——1000微米之间,在红外线中,波长较短的为近红外线,而远红外线是红外线中波长最长的一段红外线。根据使用者要求的不同,划分的标准不尽相同,在实际应用中,通常将波长在2.5微米以上的红外线称为远红外线。 1800年,他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让阳光通过三棱镜,产生七彩光谱,利用三支涂黑酒精球的温度计(较能吸收辐射热),一支置于可见光某一色光中,另二支置于可见光外作为背景值的测量,发现从紫光、蓝光、绿光、黄光、橙光到红光,温度依序增高! 更不可思议的是,他发现在红光区域旁,肉眼看不见光线的地方,温度居然更高,这里有眼睛看不到的光!这是人类第一次发现肉眼不可见的光,称为「红外线」。 不过,要补充说明的是,事实上太阳发出的能量以波长5800A的绿光最强,侯西勒之所以测到波长越长、温度越高,是因为在他的实验中,折射的过程,发生了长波长光线能量较集中,而短波长光线能量较分散的现象。 1、基因方面的,它可以校正使其保持健康,比如野生动物他们生病时一般靠晒太阳来康复,如果一个人在一个黑暗的山洞里住上一个月,那么他们的身体就会变形,生病。 2、细胞方面的,远红外和人体的频率有一部分是同频的,同频就产生共振,一共振就象筛米一样使细胞排列有序,振振振就把细胞内的水分子变小分子使细胞毒素排出,细胞内通畅,细胞吸收营养就充分细胞就健康, 3、血管方面的,共振产生热量,热胀冷缩血管扩张,血循环加快血管畅通,微循环畅通,微循环是人的第二心脏,是百病之源,中医讲疼则不通,通则不疼,一通百通,很多微循环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自然就好了。 4、神经方面的,人的神经分中枢神经和自律神经,中枢神经支配我们的肢体语言,自律

远红外线的作用原理

远红外线的作用原理 太阳光线大致可分为可见光及不可见光。可见光经三棱镜后会折射出紫、蓝、青、绿、黄、橙、红颜色的光线(光谱)。红光外侧的光线,在光谱中波长自0.76至400微米的一段被称为红外光,又称红外线。红外线属于电磁波的范畴,是一种具有强热作用的放射线。红外线的波长范围很宽,人们将不同波长范围的红外线分为近红外、中红外和远红外区域,相对应波长的电磁波称为近红外线、中红外线及远红外线。红外线是一种光波,它的波长比无线电波短,比可见光长。肉眼看不到红外线,任何物体都发射着红外线。热物体的红外线辐射比冷物体强。 远红外线在所有太阳光中,他最能深入皮肤和皮下组织,促进血液循环,使身体保持一定的温度,远红外线还是一种电磁波,能迅速的被人体吸收,渗入人体的远红外线便会引起原子和分子的振动,再透过共鸣吸收,形成热反映,促使皮下深层温度上升,微细血管扩张促使血液循环,将淤血等妨害新陈代谢的障碍全部清除干净,重新使组织复活,促进酵素生长。原本滞留在体内的老旧废物和有害物质,会随着新陈代谢由汗腺排出体外,而存在于毛孔中的化妆品残余物,就能够不必透过肾脏,直接从皮肤和汗水一起排出体外,可避免增加肾

脏的负担。这些好处都可以从温度约40度左右的低温远红外线的研究结果上得到印证。 一、何为红外线?是太阳光线中一种具有强烈作用的反射线 特征: 1.肉眼不可见,波长为5.6~1000微米 2.具有直射、曲折、反射等光学性质 3.任何物质吸收都会引起热反应 4.具深透力应用:其中在8~14微米波长的远红外线与人体放射的波段相同,根据无数国际权威研究机构临床报告,相同波长的远红外线对人体具有良好的理疗效果。所以把控制在该波段的远红外线发热体产生的射线称为理学疗法之光,简称“生命之光”。 二、远红外线的作用原理远红外线在所有太阳光中,他最能深入皮肤和皮下组织,促进血液循环,使身体保持一定的温度,远红外线还是一种电磁波,能迅速的被人体吸收,渗入人体的远红外线便会引起原子和分子的振动,再透过共鸣吸收,形成热反映,促使皮下深层温度上升,微细血管扩张促使血液循环,将淤血等妨害新陈代谢的

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的应用与展望

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的应用与展望 无损检测,是指在不会对材料或元件的有效性或可靠性造成损害的前提下,对其内部的异性结构(缺陷或损伤)进行探测、定位、识别及测量的一种实用性技术。红外热成像技术是在红外探测器、微电子和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属于综合性高新技术,该技术正朝着快速扫描、非致冷、焦平面阵列式接收、计算机图像处理的方向发展,利用便携式笔记本电脑控制的系统正日趋完善。 红外热成像无损检测技术(又称红外热波无损检测技术),是一门跨学科的技术,它的研究和应用,对提高航空航天器,多种军、民用工业设备的安全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1.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的原理 红外热成像无损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利用被检物的不连续性缺陷对热传导性能的影响,使得物体表面温度不一致,即物体表面的局部区域产生温度梯度,导致物体表面红外 辐射能力发生差异。借助红外热像仪探测被检物的辐射分布,通过形成的热像图序列就可 推断出内部缺陷情况。 从理论上分析可知,材料或构件因内部缺陷将导致局部力学性能的强度改变,由于材 料内部结构的不连续性,这种缺陷将引起材料或构件的热传导不连续,致使材料或构件的 温度梯度不同,因而显现出的红外热图像也有所不同。通过研究被检测材料的内部缺陷及 结构力学性能,找出其热传导特性与红外热图像之间的关系和机理,根据显示图像的温度 梯度就可以确定缺陷的位置和范围,由温度梯度随时间变化的速率可以确定缺陷的深度。 采用红外热成像技术进行检测的特点是不受材料的几何结构及材质的限制,可以实现

非接触、大面积的检测。 2.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的分类 根据探测方式不同,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可划分为透射式和反射式,其中反射式更便于使用;根据引起温差的方式不同,可划分为主动式和被动式。 主动式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可以对物体表面进行快速、准确的检测,并具有直观、非接触、单次检测面积大等特点。根据主动式激励源不同,主要划分脉冲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锁相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和超声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等。 2.1脉冲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 脉冲红外热成像技术是一种集光、机、电为一体的非接触式无损检测方法,也是目前研究最多和最成熟的方法之一。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以高能脉冲闪光灯作为激励热源,热流在被测构件内部传导过程中,若构件内部存在缺陷或损伤,则使得物体内部热分布将存在不连续性结构,从而导致其缺陷或损伤处的表面温度与无缺陷或损伤处有明显不同。 图1冲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的工作原理 脉冲红外热成像检测方式虽然简单实用,但是也存在着一些缺点:适于检测平板类构件,对于复杂结构构件检测存在困难;对热源的均匀性要求非常高;检测构件厚度有限,当检测厚度较高的构件时,难以显示缺陷结果。 2.2锁相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