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美农业保护政策的比较

中美农业保护政策的比较

中美农业保护政策的比较
中美农业保护政策的比较

一、引言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所谓农业保护政策是指在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中,政府为确保农业发挥基础作用,使农业的发展与国民经济其他产业的发展相适应,以便实现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协调、快速发展而采取的一系列保护与支持农业的政策措施的总和。农业保护政策主要由两方面的政策组成:一是为保护本国农业免受国际市场的冲击而采取的一系列贸易保护政策;二是为促进农业和其他产业协调发展而采取的一系列直接和间接支持农业的措施。

二、中国农业保护政策

(一)背景

我国的国情决定了农业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特殊的重要性。我国是世界上的人口大国,而且还是一个农村人口占有很大比重的发展中国家,人均农业资源相对贫乏,农业现代化水平以及劳动生产率水平较低。

中国目前有大约2亿农户,平均每户仅耕种0.65公顷的土地。有限的土地、规模庞大的农村劳动力,意味着总体上中国倾向于在劳动密集型作物(例如水果和蔬菜)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而在土地密集作物(例如粮食和油料作物)生产上存在劣势。

在改革时期,中国发展的最显著特点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极为差距,并且这种差距在不断扩大。其原因在于要素(尤其是劳动和资本要素)的流动性有限。农业劳动力过剩和劳动生产率低下,共同导致了农业收入极低,农村地区隐性失业大量存在。教育、卫生保健和其他社会服务的差异,进一步拉大了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差距。

农业发展的好坏不仅关系到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农民收入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改善问题,还关系到人口大国的粮食安全供给以及国民经济整体发展的速度和质量问题,从而决定了农业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族独立的基础产业。尽管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不断下降,但其基础地位越来越突出。因此,旨在探讨保证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农业保护政策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我国农业保护政策的内容

“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投入1069.34亿元加大农业补贴力度、改善农业生产基础条件、提供农业生产技术服务支撑、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和增强农业防灾减

生态保护资金和农业防灾减灾资金等四类财政支农资金投入方式,并取得了显著成效。支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中央财政在“十一五”期间共安排资金1069.34亿元,设立了农作物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畜牧良种补贴、高产创建资金、畜禽标准化养殖扶持资金、奶牛生产性能测定和能繁母猪补贴资金等专项,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

1.农作物良种补贴

为更好地推广优良品种、提高粮食品质、增加粮食产量,我国于2002年开始实施良种补贴政策。该政策对于我国的粮食质量和安全问题具有较强的影响。良

种补贴政策自实施以来,对农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良种推广补贴不仅提高了良种覆盖率,而且实现了“一补多效”,如提高了统一供种水平,提高了优质粮食的产业化水平,推动了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市场化运作。农作物良种补贴从2006年的41.5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204亿元;补贴品种从2006年的4个品种扩大到2010年的10个品种。农作物良种补贴政策为加快优良品种的普及推广,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增加粮食单产和效益发挥了重要作用。

2. 农机购置补贴

购机补贴政策的实施,提高了农业装备水平,改善了农机装备结构,提升了农机作业水平,加快了农业科技进步,转变了农业发展方式,促进了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2004—2009年中央财政共投入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99.7

带动地方投入71.9690亿元,补贴购置各类农机具583万台。规模以上农机工业企业产值年均增长超过20%,产销率达98%以上,农机市场产销两旺。2010年中央财政计划安排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55亿元。截至2010年5月底,全国已执行补贴资金74.15亿元,占首批下达资金的74.15%。农机购置补贴机型从2006年的“六机”:大中型拖拉机、深松机、免耕播种机、收割机、插秧机、秸秆还田机,扩大到12大类45个小类180个品目,基本覆盖了农林牧渔业生产主要的机械设备;补贴范围从2009年起扩大到了全国所有的农牧业县场。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对提高我国农业机械装备水平、促进农业稳定生产发挥了重要作用。

3. 支持提高农业技术与服务水平

中央财政“十一五”期间共安排资金182.41亿元,设立农民培训经费、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试点补助、测土配方施肥补助、土壤有机质提升补助、农业,包括旱作农业、技术推广经费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等专项,提高对农业生产的技术与服务水平,解决农业生产中先进适用技术少、推广难问题。

4.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资金从2006年的6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1亿元。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着力围绕服务“三农”提高劳动技能,并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需要,东中西部地区分别按248元/人、360元/人和410元/人进行补贴,为鼓励和扶持农民积极创业,促进拉长农业产业链,扩大农业和农村就业渠道,为现代农业发展、

农村经济繁荣和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保障。

5. 加强农业公共服务能力建设

在全国范围内普及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中央财政于2009年设立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试点补助经费,2009-2010年共安排资金15.7亿元,支持1570个项目示范县进行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和全国农技推广示范县建设,培育了一大批观念新、技术强、留得住的农业科技示范户,建设了一批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构建了“专家组、技术指导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的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快捷通道,对提升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公共服务能力,全面推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提供了有效服务和技术支撑。

6. 支持农业资源和生态保护

为加大农业资源和农业生态保,中央财政设立了退牧还草饲料粮补助经费、草原保护治理补助资金、西藏草原生态保护奖励试点、渔业资源保护及渔民转产补助资金等专项。“十一五”期间共安排上述资金77.08亿元,其中2010年安排19.24亿元,比2009年增长7.2%。为缓解我国西部等地草原生态功能严重退化趋势,中央财政积极研究对“三牧”的支持政策。经国务院批准,中央财政将投入资金134亿元,从2011年开始在内蒙古等8,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实施禁牧补助草畜平衡奖励,落实对牧民的生产性补贴政策,实施牧草良种补贴,加大对牧区教育发展和牧民培训的支持力度,促进牧民转移就业。改善草原生态环境,推动畜牧业和牧区发展,促进牧民增收。支持农业防灾减灾工作。中央财政设立了农业生产救灾资金、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治经费、动物防疫经费和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经费补助等专项资金。“十一五”期间共安排上述资金211.74亿元,其中2010年安排68.53亿元,比2009年增长66.8%。这些救灾政策措施的实施,为灾区农业生产得以迅速恢复,最大限度地减轻农民因灾损失,实现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美国农业保护政策

美国农业市场化程度很高,农业发展主要靠市场机制发挥作用。即使这样,政府仍然依据农业法案对农业进行支持和保护

(一)预算拨款支持农业科研和公共设施建设

美国政府重视对农业科研的投入和农业科技推广工作,联邦政府拨款是农业科研经费的主要来源。政府用于农业科研的公共拨款占农业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不断提高,从20世纪60年代的1.6%上升到80年代前期的2.4%,近年来又得到进一步提高。政府也很重视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联邦政府每年大约支出3000

亿美元,用于公路、水利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二)价格支持与补贴

政府通过价格支持和补贴等手段,保护农场主收入和提高农业竞争力。主要方式有两种:一是生产弹性合约补贴,又称所得支持。政府规定凡5年中曾经参加小麦、饲料谷物、稻谷、棉花等作物生产计划至少1年的农民,均可签订7年期合约,参加生产计划,按规定领取补贴。一个农场主一年最多可获得8万美元的生产弹性合约补贴。

二是农产品抵押贷款。政府事先制定每年单位农产品的支持价格,在农产品收获后的任何时间,农场主可持农产品向农业部所辖的农产品信用公司(CCC)申请抵押贷款,等以后价格好的时候,再赎回抵押的农产品出售。贷款期限通常为9个月,期满时,农场主可偿还贷款、利息和仓储费,赎回抵押品,也可以将抵押的农产品让渡给CCC偿债。无论市价多低,CCC都必须接受。这种抵押贷款,对农产品价格起到了有效的支持作用,抵押价格也即是农场主至少可卖得的价格。

(三)农产品贸易政策

政府在积极支持扩大农产品出口,占领海外市场时,也制定政策措施限制国外农产品,特别是本国能生产的农产品的进口,保护本国市场。在扩大农产品出日方面:一是根据农业贸易发展政策输出剩余农产品。二是实行出口补贴,降低农产品出口价格,提高农产品出口

竞争力。美国小麦、玉米、大豆、棉花等出口都由政府进行不同程度的补贴。三是提供出口信贷保证。比如,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决定分别向韩国、泰国等东盟6国各提供10亿美元信贷保证,用于购买美国农产品。四是支持建立不同产品的行业团体、协会,大力开发国际农产品市场。在保护本国农产品市场方面,主要措施有:首先是关税和进口配额。目前美国对花生、烟草和某些奶制品仍实行进口限制。其次是非关税措施。为避免高关税的摩擦,目前更多地运用卫生检疫、技术标准、商品包装和标签等措施限制进口。

(四)优惠信贷政策

由于农业生产具有较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政府向农场主提供低息贷款。这项贷款不同于一般的商业贷款。每年经国会批准后,由农业部负责发放,贷款对象是中小规模的农场主,不支持大农场和大公司。农场主只有在两次申请商业贷款遭到拒绝后,才能向农业部门申请低息贷款。

(五)税收政策

对农场主的税收政策比较灵活,在税收申报时给予农场主优惠待遇。申报时除考虑当年农产品产量外,还要结合农场主前3年的收成情况,避免收入年度间波动而造成税负过重的现象。

(六)政府采购剩余农产品政策

国内出现农产品严重过剩时,政府不惜采取政府采购的方式来促迸剩余农产品的消费。统一采购的农产品,或政府集中储存,或分配、低价销售给社会福利

单位,或集中销毁。

四.中美保护政策的差异

(一)私有和公有的区别

美国土地大部分属于私有,根据宪法规定,私有财产不容侵犯,政府行政干预的能力比较弱,因此,美国农业保护大部分通过法律和经济手段来进行,比较制度化。通过和农场主签订协议,采用经济措施,约束农村。我国实行公有制,农地为集体所有制,属于一个集体,但不是一个明确的产权人,通常是和行政机构等价,因此,我国农业保护大都通过行政手段进行,相对来说,随意性交大,不具有稳定性。

(二)经济实力的差别

美国是世界上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有实力对农业进行补贴,用经济手段促进农业保护,并且,根据等量资本获得等量收益的市场规律,对农业进行补贴。我国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目前还没有能力补贴农业,甚至还要从农业中收取税收。在这种情况下,农业保护只能作为一项政府责任来完成。

(三)法律观念差别

美国是一个法制比较健全的国家,国家法律意识比较强。我国农民包括政府的法律观念普遍比较淡薄,行政力量往往大于法律效力。而且,我国有关农业方面的法律多是宏观指导性的,缺乏现实可行性和操作性,对各方面权利界定确切。虽有法令,但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存在,并且缺乏相应的单项法规和地方法规。

参考文献

[1]韩雪梅.美国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政策[EB].

https://www.wendangku.net/doc/4c2668648.html,/art/2003/8/8art_11_7701.html

[2]李秉龙,乔娟,王可山.WTO规则下中外农业政策比较研究[M].北京:中国农

业出版社,2006,02

[3]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李先德.中国农业政策回顾与评价[M].北京:中国经济

出版社,2005,11

[4]李建平.我国农业保护政策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5]张迪,车凤善.国土资源情报[J].北京: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2004(3)

浅谈中国的农业补贴政策

三农政策结课论文 浅谈中国的农业补贴政策 摘要:做好农业农村工作,具有十分特殊重要的作用。扩大国内需求,最大的潜力在农村;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基础支撑在农业;保障和改善民生,重点难点在农民。因此为保障民生,增加农民收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惠农政策和措施——农业补贴政策。 关键词:农业补贴、农业、农村、农民 (一)农业补贴政策的内容及实施背景 农业补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补贴,即政府对农业部门的所有投资或支持,其中较大部分如对科技、水利、环保等方面投资,由于不会对产出结构和农产品市场发生直接显著的扭曲性作用,一般被称为“绿箱”政策。狭义的补贴,即对粮食等农产品提供的价格、出口或其他形式补贴,这类补贴又称为保护性补贴,通常会对产出结构和农产品市场造成直接明显的扭曲性影响,一般被称为“黄箱”政策。主要包括政府对农产品的直接价格干预和补贴,种子、肥料、灌溉等农业投入品补贴、农产品营销贷款补贴、休耕补贴等。为改善农民收入水平和生活的幸福感,我国农业的发展需要得到政府的支持和保护,农业补贴是政府对农业支持与保护的最主要、最常用的政策工具。主要内容有:1、增加农民种粮补贴。在2008年对早稻、中稻、晚稻和小麦每亩良种补贴10元、15元、15元和10元,以及对农民发放每亩最低不少于10元的粮食直接补贴标准上,2009年将较大幅度增加农民种粮补贴。 2、大幅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从2009年新粮上市起,白小麦、红小麦、混合麦每市斤最低收购价比去年分别提高0.10元、0.11元、0.11元,达到0.87元、0.83元、0.83元。稻谷最低收购价格水平也将作较大幅度提高。 3、大幅增加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在2008年中央安排40亿元资金,对水稻插秧机、水稻直播机补贴50%,深松机和旋耕施肥播种机补贴40%,农业机械单机补贴额上限为5万元的标准上,2009年中央安排100亿元资金,对购置农业机械补贴。 4、对水稻、小麦、玉米、棉花、油菜继续实行保险补贴。水稻保险金额为每亩300元,保费为每亩15元,财政补贴12元,农户负担3元。小麦保险金额为每亩260元,保费为每亩10.4元,财政补贴8.32元,农户负担2.08元。玉米保险金额为每亩240元,保费为每亩12元,财政补贴9.6元,农户负担2.4元。棉花保险金额为每亩300元,保费为每亩15元,财政补贴12元,农户负担3元。油菜保险金额为每亩260元,保费为每亩10.4元,财政补贴8.32元,农户负担2.08元。 5、对能繁母猪和奶牛实际保险补贴。能繁母猪保险金额为每头1000元,保费为每头60元,财政补贴48元,养殖户负担12元。奶牛保险金额为每头6000元,保费为每头480元,财政补贴288元,养殖户负担192元。 6、对荷斯坦奶牛实施冻精补贴。每头按2剂冻精进行补贴,每剂冻精补贴15元。 7、增加农民户用沼气补贴。2009年,中央安排30亿元资金,用于农村户用沼气等项目建设。对每户补贴标准由去年的800元提高到1200元。 8、对退耕还林工程补助。坡耕地造林,一次性每亩补助种苗和造林费50元,当年验收合格后,每亩补助原粮300斤(从2003年开始折现金210元),现金20元;坡耕地造林补助年限:经济林补助5年,生态林补助8年。宜林荒地造林,一次性每亩补助种苗和造林费50元。 9、对长防林、兴林灭螺林工程补助。对实施长防林工程,每亩一次性补助100元;对实施兴林灭螺林工程,每亩一次性补助150元。 (二)中外农业补贴政策的对比及存在的问题

浅谈中国农业保护政策

1,理论:农业,农业特点,农业保护政策介绍,农业支持保护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2,他国农业保护政策体系 3,我国现行农业保护支持体系分析(A,十五,十一五期间农民收入比例,B,我国农业支持保护体系的必要性,C,现阶段具体问题) 4,构建我国农业保护体系 浅谈我国农业保护体系构建 从世界各国的历史经验看,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必然采取不同的农业政策。由于农业是具有弱质性、需要特殊保护的产业,因而对农业进行保护已成为一种国际惯例。我国是一个有近13亿人口、其中9亿在农村的农业大国,农业问题在我国始终举足轻重。受国际市场和国内自然灾害因素影响,我国今年粮食价格出现异常波动。10月CPI同比涨4.4%,创28个月以来新高,其中农产品价格上涨的“贡献”占74%。本文旨在通过对农业保护的含义、作用及其必要性的分析,结合十五和十一五期间的农民收入,探讨在新时期下我国的农业保护的问题。 一、农业支持保护的内涵 (一)农业。农业生产是具有生命物质的再生产,这是其固有特点。马克思说:“经济的再生产过程,不管它的特殊的社会性质如何,在这个部门(农业)内,总是同一个自然的再生产过程交织在一起。”与工业等其他产业比较,正是农业的这些固有特征决定了农业是弱势产业、农民是弱势群体。这是农业支持和保护之所以存在的决定性因素。 (二)农业基本特征。农业生产是以土地为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以动植物作为自己的产出,农业生产队自然环境存在明显的依赖性,呈现出明显的周期性和季节性,这些特点使得农业成为一个弱势产业,也制约了农民收入和提高,因此,政府对农业就需要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护。 (三)农业支持保护。农业支持和保护是指在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中,政府为确保农业发挥基础作用,使农业的发展与国民经济其他产业的发展相适应,以便实现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协调、快速发展而采取的一系列保护与支持农业的政策措施的总和。其核心是政府的有关政策措施。基于农业产业的弱质型使得政府有必要为农业提供支持和保护。 二、他国的农业保护政策体系 农业保护是一种国际现象,由于各国条件不同,它或多或少存在于各种类型的国家。 (一)美国的农业保护政策体系 整体上看,美国农业保护政策体系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保护农业资源和促进农业科技发展的政策,另一类是直接保护盒和支持农业发展的政策。保护农业资源是通过立法和制定行政措施制止对资源的破坏性利用,保护生存环境;促进科技发展是通过农业科研、教育和推广及三者结合培养掌握先进技术和管理技术的农业劳动者,用先进的科技武装,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第二类政策是美国农业保护政策体系的核心部分,包括:农业价格和收入政策;农业信贷政策;农业税收政策;农产品对外贸易政策;国内食物援助政策。 (二)欧盟的农业保护政策体系 欧盟农业保护政策体系的主要构成就是“共同农业政策”,主要是通过操纵价格来实施。在欧盟内部市场,确定农业生产者可望得到的最高价格,即目标价格;当供过于求是,如果低于目标价格后继续下跌,到某一临界点的价格就是干预价格;对欧盟以外的农产品市场,则限定门槛价格和进出口补贴。门槛价格相当于国外农产品能够进入欧盟的最低价格。当世界市场价格低于门槛价格时,要征收不同的“差价税”。

农业政策与法规作业

《农业政策与法规》作业 第一次 第一章 一、名词解释 1.农业政策 2.农业法规 3.农业政策目标 二、简答题 1.简述农业政策的特点。 2.简述农业政策的意义。 3.简述农业政策制定的过程。 4.简述农业法规的调整对象和调整范围。 5.简述农业法规的作用。 6.简述农业法规的基本原则。 7.简述农业政策与农业法规的关系。 8.简述我国农业政策沿革中存在的缺陷及其改善的趋势。 9.简述我国农业法制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的方法途径。 第二章 一、名词解释 1.农业用地所有权 2.农业用地使用权 3.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 4.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原始取得 5.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继受取得 6.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 7.土地用途管制 8.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9.基本农田 二、简答题 1.简述我国农村国有土地的范围。 2.简述农村土地承包制度的主体、客体和内容。 3.简述农村土地承包时发包方的权利和义务。

4.简述农村土地承包时承包方的权利和义务。 5.简述农村土地承包的原则。 6.简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特征。 7.简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方式。 8.简述土地用途管理的法律特征。 9.简述制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原则。 10.简述基本农田保护区的范围。 11.简述促进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工作的政策。 第三章 一、名词解释 1.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 2.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3.农业产业化经营 4.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二、简答题 1.简述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作用。 2.简述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发展原则。 3.简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特征。 4.简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作用。 5.简述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特点。 第二次第四章 一、名词解释 1.农业生产结构 2.农业综合开发 二、简答题 1.简述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基本原则。 2.简述我国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方向。 3.简述农业综合开发的政策目标。 4.简述种子管理政策的基本内容。 5.简述申请种子生产许可证应具备的条件。 6.简述农药使用应遵守的规范。 7.简述我国粮食安全政策的基本内容。

我国农业农村环境保护政策分析报告

我国农业农村环境保护政策分析 农村环境保护现状 (一)农村环境污染现状 农村是指相对于城镇的居住区,具有分散、以农业为主的生产生活特征的居住区。从来源上讲,农村环境污染包括两部分:一是从城市和工业转移而来的污染,二是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本身产生的污染。随着农业产业化的不断加快,农村和农业污染物排放量在逐渐增加,表现为部分地区农业污染加剧,畜禽养殖污染严重,工业和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加之长期以来农村建设没有具体规划,生产生活缺乏秩序,基础设施不健全,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率低,几乎全部露天堆放。同时,务农人口年龄老化,不易接受新技术、新观念,缺乏环保意识,对于化肥、农药的依赖程度较高。长期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等化学物质,导致全国约1.5亿亩耕地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农村居民生活污水、乡镇企业污染排放、城市工业污染转移等直接威胁农村居民的饮水安全,农村3亿多人喝不上干净的水。 (二)面源污染是农村环境污染控制的重点 与工业污染点源不同,农业污染通常是无序的面源式分散排放,具有分散性、隐蔽性、随机性、不易监测性和空间异质性等特点。有机物(COD)、总氮(TN)、总磷(TP)是农村面源污染物负荷的主要来源。 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主要来自以下几方面:一是化肥的过度使用,加之化肥的利用率较低(一般只有30%~40%),导致大部分养

分流失进入环境,造成土壤、地表水、地下水等污染;二是农药的大量使用(利用率只有10%~30%);三是规模化畜禽养殖造成的污染,已成为引起水体富营养化中氮、磷污染物的重要来源;四是农膜的大量使用形成了“白色污染”。农村生活过程中产生的污染包括村镇生活污水的随意排放,农村固体废弃物随意堆积对空气、土壤以及随暴雨进入水体造成的污染等。 农业面源已成为影响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原因。据报道,松花江、长江等流域水质已不同程度受到农药的污染;甚至在江西、河北等地的地下水中也发现了农药残留;我国富营养化较严重的滇池、太湖和巢湖,人畜粪便及生活污水全氮和全磷的贡献率达到了80%以上。 (三)农村环境问题的根源 “十二五”期间,我国农业农村环境保护面临着三方面的滞后。 一是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显著落后于城市(工业)及国民经济整体发展水平。如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存在显著的差距,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1年城镇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之比为3.13:1,收入差距绝对数为1.48万元。 二是农村环境污染治理资金缺口仍然很大。按目前全国约60万个行政村,即使只有1/3的行政村得到治理,按每个行政村治理投入100万元,假设地方可以配套投资50%,也需中央财政投入至少1000亿元。2008至2011年中央农村环保专项资金共安排投入40亿元,带动地方投入近80亿元,2011-2012年中央财政还计划安排95亿元支持各地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但绝大多数县(市)农村环保投入均为空

2020年国家农业扶持政策及项目

2020年国家农业扶持政策及项目 一、农业支持保护政策及项目 1.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政策 2.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支持政策 3.农机购置补贴政策 4.农机报废更新补贴试点政策 5.农机安全监理免费政策 6.农机深松整地作业补助政策 7.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支持政策 8.产粮(油)大县奖励政策 9.生猪(牛羊)调出大县奖励政策 10.稳定生猪生产政策 11.动物防疫补助政策 12.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 13.东北玉米和大豆“市场定价、价补分离”政策 14.新疆棉花目标价格补贴政策 15.农业保险支持政策 16.财政支持建立全国农业信贷担保体系政策 17.推进现代种业发展支持政策 18.牧区良种推广政策 19.糖料蔗良种良法技术推广补贴政策 20.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政策 二,资源环境保护政策及项目 21.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建设政策 22.绿色高质高效行动政策 23.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政策 24.长江经济带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支持政策 25.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政策 26.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作业补助政策 27.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支持政策 28.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支持政策 29.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支持政策 30.废弃农膜回收利用试点政策 31.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政策 32.生猪规模化养殖场建设补助政策 33.农牧民补助奖励政策 34.渔业资源保护补助政策 35.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支持政策 三、产业发展政策及项目 36.农村创新创业支持政策

37.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支持政策38.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支持政策 39.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支持政策40.农业产业强镇建设发展支持政策41.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支持政策 42.产业扶贫政策 43.贫困地区产销对接支持政策 44.信息进村入户支持政策 45.农业电子商务发展支持政策 46.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政策47.扶持家庭农场发展政策 48.扶持农民合作社发展政策 49.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政策 50.加快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政策51.大力推广农业生产托管政策 52.粮改饲试点支持政策 53.振兴奶业支持苜蓿发展政策 54.渔业油价补贴综合性支持政策 55.蜂业质量提升政策 四、农村改革政策及项目 56.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政策 57.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政策58.农村宅基地管理和改革政策 59.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政策60.农村改革试验区建设支持政策 61.农垦危房改造政策 62.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63.高素质农民培育政策 64.培养农村实用人才政策 65.基层农技推广改革与建设补助政策

新农村建设中的农业支持与保护对策研究

新农村建设中的农业支持与保护对策研究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和艰巨的任务,是党中央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作出的重大战略举措,在“十一五”时期,我国政府部门应积极调整和完善农业保护与支持政策。 一、支持与保护农业政策存在的问题 (一)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的内在机制尚未有效建立 从根本上讲.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通过对国民收入的重新分配,来改变农业和农村经济在资源配置和国民收入分配中的劣势地位,从而兼顾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近几年我国财政支农支出逐年增加,2006年财政资金按照中央一号文件“三个高于”(即国家财政支农资金增量要高于上年。国债和预算内资金用于农村建设的比重要高于上年,其中直接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资金要高于上年)精神的要求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但是,财政支农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一直较低,并且呈现出明显的下降态势(见表1)。长期以来我国财政对于农林、水利等项目的投入很大,这些溢出效益显著的项目受益对象不单单是农业,可是长期以来一直统计在农业投入中,在一定程度上夸大了财政对农业投入的规模,如果将这部分支出剔除出去,政府财政直接投入到农业领域的资金总量会更小。若剔除农林水利气象等事业费支出,近年来国家对农业的投入只占财政支出的3%左右,随着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农村经济发展的资金需求呈现刚性增长态势,再加上财政对农业的欠账,因此,相对于农业需求而言,财政支农资金的供给还远远不足,财政支农支出的力度仍然不够,没有从根本上扭转农业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不利地位。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共同的责任,尽管这几年中央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保证财政支农投入的不断增加。但这些措施并未得到很好地执行,尤其是到了县乡两级,由于地方财政困难和农村债务等各方面的原因,执行到位非常困难。如2004年6月,国家审计署发布的全国50个县财政支农资金审计调查结果显示:接受审计的50个县挤占挪用财政支农资金4.95亿元,主要用于平衡财政预算、弥补经费、出借、经营、建房买车等,占财政支农资金投入总额的10%。另外,近年来我国财政支农支出数额的迅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国债资金的投入,而国债规模的扩张从长远看是不可持续的。我国加入

浅谈中国农业的现状及改革方法

浅谈中国农业的现状及推广技术改革 姓名:班级:学号: 【摘要】随着人口的暴涨,环境污染,耕地的退化,再加上相对落后的农业生产水平及近两年的自然灾害,中国农业的生产远远满足不了市场的要求。另一方面,由于生产者大多农民没有接受过多少科学的教育造成了他们相对落后的生产观念,影响了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出现了农产品销售困难,但市场消费者却获得了高品质低价钱的农产品的现象。还有,现在化肥、农药等价格昂贵,农用工具及药剂普遍涨价,出现了农业生产成本过高,而农业产品廉价的不公平现象,形成巨大剪刀差。针对此现象,我国必须做好农业推广工作,改革农业体制,实行联合化生产,并加强对农民的科学教育,提高其文化水平,进而推广高产优质创新技术。 【关键字】农业生产市场生产观念剪刀差农业推广体制联合化科学教育高产优质创新 【前言】中国最主要的问题是“三农”问题,其中农民是主体。农民问题是土地问题。孟子在见梁惠王时就提出置民从产的法理,就此奠定了中国封建制度。其后两千余年的中国王朝的兴衰也就发生在民产这个问题上,王朝之兴在干抑制豪强,让农民的安居乐业有充分地自主权。王朝的衰败起于助长豪强对土地的兼并和掠夺民产。以资为本的改革,豪强抢夺了产业工人与工商业者赖以生存的产业。今天出台的以土地流转为核心的土改,是对农民赖以生存的土地的法理,从而揭开了是豪强对中华民族最根本的资产的序慕。纵向来看,农民现在有了充分的土地自主权,农业方面也是快速发展,解决了人们的温饱问题。但是,如果横向比较,与世界各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农业还很落后,产量低、品质良、成本高、技术含量低。针对此现象,我国有必要尽快研究出解决方法,制定相关体制,出台有效政策。 【正文】 中华文明是农业文明, 由农业的产生而发生, 随农业的发展而发展。私有化改革开放出

中美农业保护政策的比较

一、引言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所谓农业保护政策是指在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中,政府为确保农业发挥基础作用,使农业的发展与国民经济其他产业的发展相适应,以便实现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协调、快速发展而采取的一系列保护与支持农业的政策措施的总和。农业保护政策主要由两方面的政策组成:一是为保护本国农业免受国际市场的冲击而采取的一系列贸易保护政策;二是为促进农业和其他产业协调发展而采取的一系列直接和间接支持农业的措施。

二、中国农业保护政策 (一)背景 我国的国情决定了农业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特殊的重要性。我国是世界上的人口大国,而且还是一个农村人口占有很大比重的发展中国家,人均农业资源相对贫乏,农业现代化水平以及劳动生产率水平较低。 中国目前有大约2亿农户,平均每户仅耕种0.65公顷的土地。有限的土地、规模庞大的农村劳动力,意味着总体上中国倾向于在劳动密集型作物(例如水果和蔬菜)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而在土地密集作物(例如粮食和油料作物)生产上存在劣势。 在改革时期,中国发展的最显著特点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极为差距,并且这种差距在不断扩大。其原因在于要素(尤其是劳动和资本要素)的流动性有限。农业劳动力过剩和劳动生产率低下,共同导致了农业收入极低,农村地区隐性失业大量存在。教育、卫生保健和其他社会服务的差异,进一步拉大了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差距。 农业发展的好坏不仅关系到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农民收入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改善问题,还关系到人口大国的粮食安全供给以及国民经济整体发展的速度和质量问题,从而决定了农业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族独立的基础产业。尽管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不断下降,但其基础地位越来越突出。因此,旨在探讨保证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农业保护政策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我国农业保护政策的内容 “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投入1069.34亿元加大农业补贴力度、改善农业生产基础条件、提供农业生产技术服务支撑、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和增强农业防灾减 生态保护资金和农业防灾减灾资金等四类财政支农资金投入方式,并取得了显著成效。支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中央财政在“十一五”期间共安排资金1069.34亿元,设立了农作物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畜牧良种补贴、高产创建资金、畜禽标准化养殖扶持资金、奶牛生产性能测定和能繁母猪补贴资金等专项,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 1.农作物良种补贴 为更好地推广优良品种、提高粮食品质、增加粮食产量,我国于2002年开始实施良种补贴政策。该政策对于我国的粮食质量和安全问题具有较强的影响。良

我国农业支持保护体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农业支持保护体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随着我国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历史新阶段,中央加大了强农惠农政策的支持力度,逐步形成了对农业支持保护的政策体系。但与建设现代农业的现实需求相比,我们对农业支持保护的力度还远远不够,用于农业支持的比重不高,直接用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的偏少,农业投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 第一,农业支持保护水平低。改革开放以后,党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都非常重视农业的发展问题,但由于制约农业发展和竞争力提高的一些政策诸如农产品的征购价格的非市场化、传统的户籍制度、农地产权制度等政策没有完全取消,国内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度相当低,长期实行负保护。20世纪80年代政府通过定价政策、农业税、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农村储蓄、利息倒挂等措施,平均每年从农业部门净转移出财政性资金约l400亿元;进入21世纪后,尽管政府增加了对农业的投入,并在一定程度上给农民进行了直接补贴,取消了农业税,但由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幅度较大,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政府补贴政策的积极作用,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涨幅大大高于政府的直补,农业负保护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这种对农业的负保护政策,使投资过度向工业倾斜,农业部门投资严重不足,农田水利等基础配套设施不完善,农业抗灾能力小,农业基础地位脆弱;工农产品价格的“剪刀差”和各种不合理负担,使农民收入降低,农业投入能力削弱;最终影响了农民生活水平和农业生产能力水平的提高,从而加剧了中国农业的弱质程度。 第二,财政支农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对农业支持保护的一个标志是形成一个科学的农业投入体制,增加政府对农业的投入。由于我国“分税制”改革并未重新划分和明确界定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各自对农业投入的具体职责,事权模糊不清,没有形成一个有效稳定的财政支农投资机制;在农业投入资金的使用和管理上,农业投入缺乏相关法律和制度建设;农业信贷资金向非农产业倾斜明显,农业资金流失严重,缺乏对农业投入的风险和监督约束机制。由于农业投资体制不合理,致使农业投入总量仍然不足,农业投资的年增长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且投资增幅不稳定。从政府投入来看,政府农业支出占国家财政总支出相对量增幅缓慢。地方财政支农支出情况总体也呈下降趋势,财政支农支出增长缓慢,部分地区财政支农支出资金挪用现象严重。政府对农业投入的严重不足,影响了农村基础设施类公共产品的有效供应和原有设施的更新改造,客观上直接制约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影响了农民收入增加。 当前政府支农投资的另一个问题是农业投入结构不合理,在农业财政资金中,各项农业事业费支出比重大,支援农业生产的支出比重小;在农业基建投资中,用于水利和生态等大型工程项目的投资多,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民增收的中小型公益项目投资少;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投资比重一直偏低。 第三,缺乏有效的农业保险体系。我国农业保险日趋萎缩,远远不能适应农业发展的需要。农业保险对农业风险损失的经济补偿功能是其它政府投人无法完全替代的。国际、国内开展农业保险的实践经验表明,农业保险具有准公共物品的性质,如果完全实行商业化经营模式,必然导致市场失灵。指望商业保险公司为农业提供较全面的风险保障是不现实的,但建立一个自上而下的由政府主办、政府经营的政策性保险体系,运行监督成本又过高。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应以建立政府主导下的、政府与商业保险公司混合经营模式作为我国农业保险的主导形式。 第四,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是包括专业经济技术部门、乡村合作经济组织和社会其他方面为农、林、牧、副、渔各业发展所提供的服务,是农业支持保护体系的主要构成部分。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已经初具规模,但总的来看,仍然存在

2020中国农业政策

2020中国农业政策 一、普惠制的支农补贴不会减少,甚至要增加。 这是个好事。什么是普惠制支农补贴,直白点说就是凡是农民、凡是有地的、凡是种植者,只要够条件都能得到的补贴,你有我也有,是均摊的。以黑龙江2016年发放的惠农补贴资金为例,比如 “三项补贴”又叫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是每亩71.45元;大豆价格补贴 每亩130.87元;玉米种植者补贴(第一次)是153.929元。这些补贴 来年还会有,而且钱数可能还会增加,大家要放心,你也可以转发 给你的亲戚朋友。 在最近的农家朋友留言中,还有不知道三项补贴是什么,还问发没发呢。黑龙江的还问有没有大豆补贴?等等,从这里可以看出一部 分农民对补贴还是不了解,关心的不到位,也希望农家朋友多关注 信息。自己的事,还是补贴的事,应该多听听,多问问,多看看, 掌握一些信息对自己有好处! 在这里我们还要提醒大家,在流转土地时一定要签好协议。国家的一些补贴是给种植者的。 二、惠农补贴要向种植大户、合作社、家庭农场等规模种植倾斜。 国家要下大力气支持规模经营,这是今后农业的发展方向,也是农业政策巨大调整所在。而对于规模经营者来说,应该抓住政策机会,干实事,迅速壮大,并不是摆样子,享受政策。 将来,从补贴资金的送达角度来看,最大的变化是:政策补贴的扶持导向是依据农业改革的方向来配合推动的,之前普惠制的惠农 补贴资金应该不会减少,但为了配套推进改革的扶持资金一定会是 成倍增加。对于规模经营者来说,想要申报惠农扶持资金,核心还 是要把握住2017年农业改革到底有哪些致富机遇(明天发帖说17年

都有哪些补贴),如果连农业改革的重点方向都摸不透,空谈补贴又 有何用? 国家为什么要下这么大的力度进行农业改革?目的就是要加速推 进农业现代化进程,而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过程中,规模 农业是必经之路,在国家推动规模农业的过程中,尤其是以粮食增 产的规模化经营将成为国家推动规模农业的重要一环,在这其中尤 其是针对带动能力更强的经济组织,通过规模化经营提高农民增收 将成为主旋律! 那么,怎么增收?就要通过产业去带动,就要完善补贴。完善补 贴从字面的理解上我们可以发现并不是减少补贴,而是基于原有的 补贴规模进行完善弥补空白,从补贴资金的总量上首先就要有提高,至于价格机制,仅从种粮的角度来讲,就是要通过政策机制和价格 机制双重保险来确保农民收入。而确保农民收入提升核心还是要依 靠农业经济组织,像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包括是工商企 业转型进行农业的人群,将成为国家推动规模农业,重点扶持的对 象!

我国是否应当实行农业保护政策

我国是否应当实行农业保护政策? ——外国农业保护政策的经验教训和启示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卢锋 No. C1998008; 日期:1998年8月14日 内容提要 近年来提出的一种观点认为,在新形势下应当对我国农业实行保护政策。说明农业保护政策必要性的若干理由中,有一条认为许多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曾实行农业保护政策,并使本国粮食和其它农产品生产得到显著增长。 针对上述观点,本文对外国农业保护政策给以系统考察,特别是对它的效率特征进行经济学分析。首先考察十九世纪后半期以来外国农业保护政策的演变过程;然后分析为什么二战后几十年间农业部门成为GATT贸易规则的例外以及“乌拉圭回合”在这方面带来的历史性转变;接着从经济学分析的角度对外国农业保护政策的经验和教训给以总结和评价;最后依据经济分析原理和我国具体国情,提出我国不宜实行农业保护政策。

我国是否应当实行农业保护政策? ——外国农业保护政策的经验教训和启示 农业保护政策的含义 近年来,一些研究人员和政府官员提出,在新形势下应当对我国农业实行保护政策。农业保护论者提出若干理由说明农业保护政策的必要性。其中一条认为许多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曾实行农业保护政策,并使本国粮食和其它农产品得到显著增长,因而我国实施农业保护政策似乎能够从外国有关政策实践的事实和经验中得到支持。 首先应当明确区分“农业保护”一词的两种含义。一种含义是把日常语言中通常具有褒义的“保护”一词运用到农业部门形成的一些概念。例如,保护农民抵制乱收费的权益,通过消除在流通领域挤压农业剩余的做法来保护农民生产积极性,乃至保护耕地资源,保护农业环境和农业水利设施等等。这类意义上的保护要求是正当合理的,并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此没有理论上的意见,问题在于如何有效实行。另一类是经济学意义上的农业保护政策。这里的保护是针对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而言的。其根本特征在于通过政府的国内价格干预和边境控制手段,替代和扭曲市场机制作用,以达到刺激国内粮食和其它农产品产量,向农业人口转移收入的目标。由于在一个重要产业部门实施超越或扭曲市场机制的政策,必然会在资源配置效率,收入分配,贸易关系等方面产生严重影响,所以农业保护政策一直是经济学极为关注的研究课题。外国农业保护政策通常指经济学意义上的保护政策,本文讨论的也是经济学意义上的农业保护政策。 从历史上看,许多国家和地区在其农业面临比较优势的压力时,曾经实施农业保护政策,并且确实达到了使本国粮食和其它农产品在一定时期内获得较快增长的效果。然而,另一方面,农业保护政策的代价极大:财政负担加重,由于扭曲市场机制造成资源配置和消费者福利的巨大损失,进口限制和补贴出口使贸易磨擦愈演愈烈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与发展导致“关税和贸易总协议(GA TT)”“乌拉圭回合”第一次将农业保护政策置于多边贸易协议的规范之下,从而实现了世界范围内农业保护政策由盛转衰的转折。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农业保护政策增产“成功”所引发的矛盾和冲突,导致潮流的根本转变。因而,仅仅看到许多国家曾实施农业保护政策并有增产效果,便认为我国也应当采取这一政策,可能是不够全面的看法。 本文试图在农业保护政策似乎已成为我国现实选择问题的背景下考察外国农业保护政策的演变过程,并对其经验,教训和启示加以讨论和评价。首先系统考察外国农业保护政策的产生和演变过程;然后分析为什么二战后几十年间农业部门成为GA TT贸易规则的例外,考察“乌拉圭回合”在这方面带来的历史性转变;接着讨论外国农业保护政策的经验和教训;最后回答我国是否应当实行农业保护政策的问题。 二战前欧美国家农业保护政策 农业保护政策可追述到近代史时期欧洲主要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实施的农产品尤其是粮食贸易保护措施。较早实施这一政策的是英国。英国从1688年“光荣革命”后便对谷物实施一种特殊的“中断性出口补贴政策(Export Bounty)”1。但这一政策到十九世纪中期废除英国“谷物法”时宣告终结。从此,英国农业政策发生历史性转变,成为农业自由化 1这一政策规定谷物的国内目标价格:当国际价格低于目标价格时,出口补贴开始生效;等到国际价格高于目标价格时,便停止出口补贴(Grennes et al. 1978, 第14页)。

2018年版财政支农政策问答一: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政策

2018年版财政支农政策问答一: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政策 针对2017年中央和省里新出台或调整的财政助力脱贫攻坚、支持农业农村发展等方面的19项政策,省财政厅重新修订并编制了《财政民生(支农)政策简答》,今天推出第1期: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政策。 1.补贴对象 答:用于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其补贴对象原则上为全省拥有耕地承包权的种地农民。 2.补贴标准与面积测算 答:省财政厅、农业厅将补贴资金(补贴资金根据省国土资源厅提供的耕地面积测算,每亩补贴标准为61.8元)下达各县(市、区)。各县(市、区)根据当地实际情况从二轮承包耕地面积或确权耕地面积中选定一种类型作为补贴依据。补贴标准由各地根据补贴资金总量和确定的补贴依据综合测算确定。继续执行种粮大户奖励和再生稻补贴政策,所需资金在省里切块下达的支持耕地地力保护资金中统筹安排。 3.不是所有耕地都有补贴 答:以下7种耕地不予补贴: (1)已作为畜牧养殖场使用的耕地。根据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关于促进规模化畜禽养殖有关用地政策的通知》(国土资发〔2007〕220号)第三项的有关说明,已作为畜牧养殖场使用的耕地,是指经乡(镇)人民政府同意,已在县级畜牧主管部门办理养殖项目申请手续和在县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办理用地备案手续的畜禽养殖用地。 (2)林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第一章第二条规定,林地是指包括郁闭度0.2以上的乔木林地以及竹林地、灌木林地、疏林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未成林造林地、苗圃地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划的宜林地。 (3)成片粮田转为设施农业用地。根据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关于进一步支持设施农业健康发展的通知》(国土资发〔2014〕127号)文件精神,成片粮田转为设施农业用地是指在设施农业项目区域内,直接用于农产品生产的设施用地。一是工厂化作物栽培中有钢架结构的玻璃或PC板连栋温室用地等;二是规模化养殖中畜禽舍(含场区内通道)、畜禽有机物处置等生产设施及绿化隔离带用地;三是水产养殖池塘、工厂化养殖池和进排水渠道等水产养殖的生产设施用地;四是育种育苗场所、简易的生产看护房(单层,小于15平方米)用地等。 (4)非农业征(占)用耕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二章第四条规定,非农业征(占)用耕地是指经县级人民政府登记造册,核发集体土地使用权证书,确认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土地。 (5)长年抛荒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37条规定,长年抛荒地是指连续两年以上未使用的闲置、荒芜耕地。

浅谈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浅谈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浅谈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浅谈中国农业的可 持续发展 浅谈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浅谈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摘要本文针对影响农业基础建设和农业产业的潜在问题,提出了应对策略。指出要使农业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在城市化进程中做到不妨碍农业基础建设和农业生产的发展;必须逐步缩小工农业产品的剪刀差;要大力宣传和认识居住在农村的好处;要发挥好农村基层组织的领导作用。 关键词农村;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对策在城市化的同时,要根据我国人均耕地少,人口众多的特殊情况,必须重视农业基础建设,必须抓好农业现代化,才能保证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求,才能保障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立于不败之地。抓农业基础建设和农业现代化的实质,就是农业后继有人的问题。对此,本文谈谈一些观点和看法,提出对策,和大家共同探讨。 一、影响农业基础建设和农业产业的潜在问题一是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市化建设的发展,在大中城市周围,大批农田被征用,这无疑会影响到耕地面积的减少,会影响粮食产量的增长;二是大批劳务输出,部分地区农村劳动力显得不足,特别是贫困山区务农的大多是老人和妇女劳力,大量耕地被荒芜已是常

见现象;三是外出打工的大批青壮年,离家十多年后,少数人成了大款,已落户城镇居住。多数人已不习惯农村生活,不熟悉农业技术,不懂农时季节,已不愿再回农村务农了;四是许多农村青年向往城市的繁荣和"舒适"生活,在农村怕苦、怕累、怕脏,时刻想跳出农门;五是报纸、广播对农村居住的好处宣传不够,特别是受灾后,对典型受灾户的报道,无疑会产生一些负面作用。一提起农村人们总认为交通落后,居住条件差,生活艰苦,成了一部分人的思维定势。 以上这些是概括情况。以紫阳县为例据有关部门统计1,近几年来,全县对外输出劳工,包括季节性外出打工人员,约六至七万人。剩余全、半劳力,不足十一万人,大批劳务输出后,留在农村的劳力不足四万人,而且大都是老人和妇女。不少耕地被弃耕抛荒,粮食产量是增是减可想而知。特别是茶桑两项主要特产受到严重影响。据农村的亲友反映,有部分茶园因缺劳无法管理,成了灌木林。该县原有十八万亩茶园,年产值仅三亿元。每亩平均产值一千六百元,平均亩产仅十公斤左右,和高产茶园相比差距很大。近十万亩桑园因缺劳管理,成了老化桑园。过去全县鲜茧自用有余,可以卖给外省市,今年要从外省进口鲜茧,才能保证县缫丝厂维持全年生产。这些数字说明,农业产业因为缺劳,已经出现了不景气现象。原有的茶园因缺劳无法管好,x年下半年,又由国家供应茶苗,计划培育新茶园十万亩,如果缺劳问题得不到解决,新增茶园只能是画饼充饥,收不到富民的实效。

农业保护政策研究

农业保护政策研究

摘要 农业是人类社会最古老的产业,同时也是人类社会其他产业部门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但由于它具有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交织在一起的特性,决定了农业的生产周期长,资金周转慢,资本投入回报率较低,产品需求弹性相对较小的特点,同时受到自然环境和市场因素的双重制约,因而要承担着自然和市场的双重风险,这使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处于比较弱势的地位。同时,农业作为一国战略性产业和基础产业,随着生产力发展,农业与工业发展不均衡性逐渐凸显,农业保护开始成为全球性话题。特别是中国,作为典型的发展中国家,受自然地理等因素的制约,农业发展的不均衡性更显明显。 农业是公认的具有社会和经济双外部效应的产业,农业的健康发展是支撑国民经济协调、稳定发展和保持社会稳定的前提。 本文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基本背景,运用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在界定农业保护政策含义的基础上,分析我国农业保护政策的演变过程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根据WTO 《农业协议》规则和我国国情的要求,提出进一步完善我国农业保护政策的建议。 关键词: 1、农业 2、保护政策 3、政策体系

目录 一、农业保护政策的含义、理论依据与判别标准 (1) (一)农业保护政策的含义 (1) (二)农业保护政策的理论依据 (1) (三)全面实施农业保护政策的判断标准 (3) 二、农业保护政策的发展与演变 (4) (一)传统农业保护政策的发展与所造成的问题 (4) (二)现代农业保护政策的改革方向与基本趋势 (5) 三、目前我国的农业保护政策 (6) (一)我国农业保护政策的内容 (6) (二)我国农业保护政策存在的问题 (7) (三)我国农业保护政策的完善 (8) 四、结论 (11) 致谢 (12) 参考文献 (13)

农业支持保护补贴资金管理办法

农业支持保护补贴资金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了加强农业支持保护补贴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及国家有关专项转移支付管理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农业支持保护补贴资金是中央财政公共预算安排的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用于支持耕地地力保护和粮食适度规模经营,以及国家政策确定的其他方向。 第三条农业支持保护补贴资金由财政部会同农业部分配。财政部结合中央财政农业支持保护补贴资金年度预算安排、农业部提出的分配建议等情况审核下达资金。其中,用于耕地地力保护的资金,根据2015年各省份耕地地力保护资金规模测算;用于粮食适度规模经营的资金,主要根据2015 年各省份适度规模经营资金占全国比重,并综合考虑各省份年度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建设、绩效考评等情况进行测算。 农业部根据政策确定的实施范围,提出资金分配建议,并会同财政部根据资金管理需要,制定实施指导性意见,细化管理要求。 第四条省级农业部门会同财政部门,要在本级政府领导下,根据本办法,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本地区实施方案或指导意见,并报农业部、财政部备案,抄送当地专员办。同时,要加强对县级农业支持保护补贴实施方案审核、补贴工作监督检查、政策实施情况总结等工作。 县级农业部门、财政部门要按照本省统一要求,共同做好组织实施工作。县级农业部门要认真组织做好本辖区内农业支持保护补贴相关数据审核汇总工作,包括农户基本信息、补贴面积、补贴标准、补贴金额等,并应对补贴给农民的资金进行7天公示。公示无异议后,县级财政部门会同农业部门应按照便民高效、资金安全的原则,及时通过“一卡(折)通”等方式将补贴资金直接发放给农民。 第五条农业支持保护补贴用于耕地地力保护的资金,补贴对象原则上为拥有耕地承包权的种地农民。 用于粮食适度规模经营的资金,补贴对象为粮食适度规模生产经营者,重点向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经营主体和新型服务主体倾斜。对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建设的支持资金统筹用于资本注入、担保费用补助、风险补偿等方面。 页脚内容1

2020关于农业补贴新政策相关规定

2020关于农业补贴新政策相关规定 税收优惠: 1、对农民专业合作社销售农业产品,视同农业生产者销售自产农业产品,免征增值税; 2、一般纳税人从农民专业合作社购进的免税农产品,可按13%的扣除率计算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 3、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向本社成员销售的农膜、种子、种苗、化肥、农药、农机,免征增值税。 用水用电优惠: 1、规模化生猪、蔬菜等生产的用水、用电与农业同价; 2、电力部门对粮食烘干机械用电按农业生产用电价格从低执行的政策。 一、农业支持保护补贴 2016年5月财政部、农业部印发了《关于全面推开农业“三项补贴”改革工作的通知》,将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农作物良种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合并为农业支持保护补贴。 对象:用于耕地地力保护的资金,补贴对象原则上为拥有耕地承包权的种地农民。用于粮食适度规模经营的资金,补贴对象为粮食适度规模生产经营者,改变土地用途、达不到耕地质量条件以及撂荒土地的不能获得补贴。 方式: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流转土地后,需要将流转合同在土地流转办公室进行备案,否则将无法申请相关补贴。县级财政部门会同农业部门通过“一卡(折)通”等方式将补贴资金直接发放给农民。

标准:2016年度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标准为77.63元/亩/年。农业支持保护补贴用于耕地地力保护的资金,上年结转资金可在下年继续使用;连续两年未用完的结转资金,作为结余资金管理。 二、农机购置补贴 农机购置补贴为推进农业机械化进程,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农民节本增收而设立的专项资金。 对象:纳入实施范围并符合补贴条件的农民、农场林场职工、农民合作社和从事农机作业的生产经营组织。 方式:购机,可以在省域内自主选择补贴产品经销企业或通过企业直销方式购买机具。 申请,凭借《农业机械购置补贴申请表》、购机发票及区级以上农机化主管部门认可的相关凭证、有效身份证明(个人凭户口本和身份证,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凭工商营业执照)、《经销企业供货表》以及“一卡通”卡号或银行账号,就近到区级农机化主管部门或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申请补贴资金。 其中购置需登记注册、现场安装或有省级累加补贴的补贴产品须到区级农机化主管部门提出申请。购置需现场安装补贴产品的,安装完成并经确认后方可申请补贴。 标准:2015年年度中央财政已下拨农机购置补贴资金236.45亿元,2016年中央财政已下拨首批209亿元农机购置补贴资金;由于中央财政支出总体规模压缩,2017年安排用于农机购置补贴的中央资金压减至186亿元,并已一次性下达给各省,较去年减少约51亿元。 三、玉米补贴(生产者补贴、深加工补贴) 玉米生产者补贴 2016年,国务院决定,在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建立玉米生产者补贴制度。补贴制度的一大特点,是实行“市场定价、价补分离。”即玉米价格由市场形成,同时中央财政将对东北三省和内蒙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