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八年级语文芦荡花15

八年级语文芦荡花15

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5课导学案及答案

15、《说“屏”》 学习目标: 1、掌握字词. 2、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欣赏文章美点 3、体会作者对“屏”的感情 学习过程: 前置作业 1.细心积累生字词 帷()幕伧()俗忒()文化休憩()2、用文中句子回答什么是屏?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给屏作一解释 3、作者介绍了关于屏的那些知识? 4.根据文中关于屏的知识,用以下的形式说话 △假如时光倒流500年,你是屏风店的老板。 a、你将如何向顾客介绍屏风这种器具? b、你将如何向顾客介绍摆放屏风的注意点? c、你将进购什么特点的屏风,使你生意兴隆,财源广进? 课堂探究 5、探究理解文中古诗词的意思,感受浓浓的诗意和作用 6、文中运用哪些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7、体味语言,把握写作特色 8、阅读课文2-5段,完成下列各题 1.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 忒()倚()膝() 2.“屏可以分隔室内室外”,在第一段中起什么作用?屏除了分隔作用,还有什么作用? 3.概括第三段的段意 4.作者认为屏风怎样设置才合适? 5.概括上文的中心意思 当堂检测 阅读后答问: ①人的皮肤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三部分组成。指纹就是表皮上凸起的纹线。由于人的遗传特性,虽然指纹人人都有,但各不相同。伸出你的手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指纹也分好几种类型:有同心圆或螺旋形纹线,看上去像水漩涡的,叫斗型纹;有的纹线是一边开口的,就像簸箕似的,叫箕型纹;有的纹像弓一样,叫弓型纹。据说,全世界50多亿人,还没有发现有两个指纹完全相同的呢。 ②正因为指纹的这一特性,它很早就引起了人们的兴趣。在古代,人们把指纹当作“图章”,印在公文上。据说,在一百多年前,警察就开始借助指纹破案。近年来,指纹又和电脑成了好朋友。科学家已研制出一种“指纹锁”,这种锁的钥匙就是指纹,当人们开门时,只要用手按一下设在门上的电脑开关,电脑就能很快识别开门的人是不是主人,如果是的话,门马上就会自动打开了。 ③小小的指纹将来究竟还会有哪些新的用途?新的迷宫等着我们去探索,去寻求。 1.上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是() A.指纹的特性和类型。 B.指纹的特性和用途。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女娲补天》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女娲补天》课文原文及知 识点 原文 女娲补天的故事,处处充满着神奇的想象。默读课文,说说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发挥自己的想象,试着把女娲求而浇灭天火的过程说具体、说生动。 自从女娲创造了人,大地上到处是欢歌笑语,人们一直过着快乐幸福的生活。不知过了多少年,一天夜里,女娲突然被一阵轰隆隆的巨大响声震醒了,她急忙起来,跑到外面一看,天哪,太可怕了!远远的天空塌下一大块,露出一个黑黑的大窟窿!地被震裂了,出现了一道道深沟。山冈上燃烧着熊熊大火,田野里到处是洪水。许多人被火围困在山顶上,还有许多人在水里挣扎。 女娲难过极了。她立刻去找雨神,求他下一场雨,把天火熄灭。又造了船,好救出挣扎在洪水中的人们。 不久,天火熄灭了,洪水中的人们被救上来了。可是,天上的大窟窿还在喷火。女娲决定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上。她跑到山上,去寻找补天用的五彩石,她原以为这种石头很多,用不着费多大力气。结果到山上一看,全是一些零零星星的碎块。她忙了几天几夜,找到了红、黄、蓝、白四种颜色的石头,还缺少一种纯青石。于是,她又找哇找哇,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 五彩石找齐了,女娲在地上挖个圆坑,把五彩石放在里面,用神火进行冶炼。炼了五天五夜,五彩石化成了很稠的液体。女娲把它装

在一个大盆里,端到天边,对准那个大黑窟窿,往上一泼,只见金光四射,大窟窿立刻被补好了。 现在,人们常常看见天边五彩的云霞,传说那就是女娲补天的地方。 知识点1 **【字词学习】** 字:塌(tā)、救、稠 词:幸福、挣(zhēng)扎、熄(xī)灭、冶(yě)炼(liàn)、窟窿、云霞、女娲补天 **【重点句子】** 1.自从女娲创造了人类,大地上到处是欢歌笑语,人们一直过着快乐幸福的生活。不知过了多少年,一天夜里,女娲突然被一阵“轰隆隆”的巨大响声震醒了,她急忙起床,跑到外面一看,天哪,太可怕了! 2.女娲难过极了。她立刻去找雨神,求他下一场雨,把天火熄(x ī)灭。又造了船,好救出挣扎在洪水中的人们。 3.五彩石找齐了,女娲在地上挖个圆坑,把五彩石放在里面,用神火进行冶(yě)炼(liàn)。炼了五天五夜,五彩石化成了很稠的液体。女娲把它装在一个大盆里,端到天边,对准那个大黑窟窿,往上一泼,只见金光四射,大窟窿立刻被补好了。 4.现在,人们常常看见天边五彩的云霞,传说那就是女娲补天的

法制教育主题班会

法制教育主题班会 时间:地点:班主持人:主题:法与我们息息相关活动过程:一、在欢快的音乐声中班长报告本次活动的意义班长:亲爱的同学们,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们的生活在一天天的发生着改变,我们身边也随之出现了行行色色的不同群体或个人,并且他们的行为有时会侵犯到我们的权利,如果我们不懂法我们也可能侵犯到他们的权利,为了增强我们的法律意识,培养遵纪守法的能力,为此我们准备了这次以《法律与我们息息相关》的主题班会,在这次班会上我们将通过各种形式来了解掌握法律法规常识,从而使预祝班会圆满成功!, 我们自觉遵守发律法规二、主持人:我宣布《法律与我们息息相关》主题班会现在开始!同学们,当你走在繁华的大街上与人擦肩而过时;当你走在僻静的乡间小路留恋于周围的美景时;当你与别人交往接待时;当你购物或售物时;你是否想到侵权两个字,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安全,为了每个人幸福和欢乐,让我们多掌握一些法律知识吧;首先,我们以小组为法律知识竟答分抽签必答和小组抢答两部分单位进行法律知识竟答, (一)必答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公布和生效的时间?1.制定《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目的是什么?2.对未成年人教育的范围是什么?3.保护未成年人的工作应当遵循那些原则? 4(二)抢答题:、什么是未成年人?1、《未法》对父母不履行 法定职责作了那些规定?2、《未法》对未成年人招用有那些规定?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公布和实行的时间?4、《教育法》共有多少条多少章?5三、主持人:通过刚才的知识竞答,可以看出同学们善于动脑,积极思考,不仅懂得了法律对我们每个的意义,而且掌握了许多法律常识,下面,就让我们把身边发生的事情表达出来,让同学们分析些行为?法治小品打比拼:第一小组:表达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第二小组:在商场发生的事情(搜身是否违法)第三小组:见义勇为需要大家参与。(见义勇为者被刺围观者未一人支援)私了第四小组:强行借物(钱)不 主持人:同学们,刚才同学们表达的特别精彩!课前老师让我们和社会上进行实践,你发现没发发现身边的违法行为,如果有请同学们说一说,大家议一议。,有的同学向我借钱,我不借地就找人打我。1生,我的朋友被打了,其他人帮他打仗,不带就不够意思,2生,放学生有人跟踪我,怎么办?生3,我看到有人偷别人材,我不知如何是好?生4……主持人:通过刚才的观察、讨论大家进一步明确了我们生活中存在的一些违法侵权行为,我们是学生,每天都要上学、教学、每天都要与它人接触,我们只有法律意识,知道用法维护自己尊严他人的权利,我们才能高高兴兴地出门去,平平安安的回家来,下面请看各小组同学表演的文艺节目。六、刚才,各小组表演了精彩节目,通过看刚才各个环节的表演,你有什么收获,你今后打算怎么做?下面我采访几个同学,说一说你自己的看法。七、主持人:法律像眼睛时刻伴我行,安全像耳朵把我来提醒,让我们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法律常识承记心窝,下面请同学们起立,我们共同满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5课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5课《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理解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受深刻的部分。 3、体会作者“一咏三叹”的表达方法。 4、体会人类与大自然休戚相关、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懂得保护环境,爱护大自然。 教学重难点: 1、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2、领会人类与大自然的密切关系。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练习引课 1、填充合适的词语:()的土地 2、引课:今天我们学的课文说“这片土地是神圣的”,为什么?下面我们来学习15课。 二、根据课题质疑。 “神圣”是什么意思?这句话是谁说的?什么时候对谁说的?为什么说“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三、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解决以上问题:

2、简介印第安人、写作背景和西雅图。 四、检查预习生字情况。 五、小组读课文,理顺文章顺序。 六、学习第一部分(1—3自然段) 1、默读课文,想想这部分写了哪写内容? 2、汇报交流读懂了什么? 3、理解:为什么说“我们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们的一部分。”? 为什么说“我们和大地上的山峦河流,动物植物共同属于一个家。”? 4、这部分运用了哪些表达方法? 5、归纳小结:这部分主要写了什么? 七、作业:熟读第一部分,背诵喜欢的句子。 第二课时 一、学习第二部分: “我们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们的一部分。”“我们和大地上的山峦河流,动物植物共同属于一个家。”从这些句子我们可以看出,人类与大地的关系是那么密切,所以,西雅图对购买土地的白人提出那些要求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小组学习,交流讨论:西雅图从哪几方面对白人提出要求?提出了哪些要求?为什么提出那些要求?

《花的勇气》文本解读

生命的意味 ——四年级下册第20课《花的勇气》文本解读 撰稿人:戴述生命的真谛是什么?生命的意义何在?这是人类思考的永恒主题。四年级下册第五组课文,就是围绕“生命”这一专题展开的。这些课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抒写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其中,冯骥才的《花的勇气》激励我们:在人生道路上,阴风冷雨并不可怕,要以无所畏惧的勇气面对一切艰难险阻。 一、课文简介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节选自冯骥才的散文《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课文细致而又生动地描写了作者在维也纳寻花的经过以及由此产生的心理感受,并在爱花──寻花──盼花──看花的过程中,被小小的花儿傲风斗雨的精神所感染,闪现出思想的火花:生命的意味就是勇气! 二、文本解读 (一)青春的魅力 细细咀嚼,在作者跌宕起伏的情感变化中感受着小小的花带给人的震撼;慢慢品味,在小小的花傲风斗雨的风姿中领略着生命的意味。这篇文章被选入这一单元,正是由于花的迎难而上展现了生命的意义,但是,仅限于此吗? 我想,要解读好此文,还是得先翻开原文《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来读一读。 它的开头是这样的:“你一听到青春少女这几个字,是不是立刻想到纯洁、美丽、天真和朝气?如果是这样你就错了!你对青春的印象只是一种未做深入体验的大略的概念而已。青春,它是包含着不同阶段的异常丰富的生命过程。一个女孩子的十四岁、十六岁、十八岁——无论她外在的给人的感觉,还是内在的自我感觉,都决不相同;就象春天,它的三月、四月和五月是完全不同的三个画面。你能从自己对春天的记忆里找出三个画面吗?” 原来,这篇文章的主旨便是“青春是饱含着不同阶段的异常丰富的生命过程”,而《花的勇气》仅只是其中一面。 冯骥才印象中最深刻的这三幅画面分别展现的是什么景象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第一幅,五月的维也纳:作者夜宿在一间的乡村木屋,转天醒来发现窗外一枝坠满花朵的红玫瑰,竟趁他熟睡时一点点将窗子顶开,伸进屋来!沾满露水,喷溢花香,光彩照人,悄无声息又如此辉煌地进来了!你说,世界上还有哪一个春天的画面更能如此震动人心?这悄无声息进来的玫瑰,倾吐的正是青春的热情似火啊! 第二幅,三月的维也纳:多瑙河畔凉滋滋的风带来春的气息,几个姑娘站在岸边,她们正在一齐向着河口那边伸长脖颈,眯缝着眼,噘着芬芳的小嘴,亲吻着从河面上吹来的春天的风!姑娘们那么投入、倾心、陶醉、神圣,她们是在用心灵的吻迎接春天。五月和三月的画面,如此迷人,如此诗意,如此浪漫,如此令人震撼!亲吻着春风的姑娘们,展现的不正是青春充满希望的一面吗? 第三幅,便是课文中四月的维也纳:在维也纳四月的冷风冷雨中,大片的小花傲然挺立,迎风开放。这些无名的小花面对艰难的环境,冲破了重重障碍,展

最新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夏天里的成长》课文原文及教案

【篇一】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夏天里的成长》课文原文 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 生物从小到大,本来是天天长的,不过夏天的长是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你在豆棚瓜架上看绿蔓,一天可以长出几寸;你到竹子林、高粱地里听声音,在叭叭的声响里,一夜可以多出半节。昨天是苞蕾,今天是鲜花,明天就变成了小果实。一块白石头,几天不见,就长满了苔藓;一片黄泥土,几天不见,就变成了草坪菜畦。邻家的小猫小狗小鸡小鸭,个把月不过来,再见面,它已经有了妈妈的一半大。 草长,树木长,山是一天一天地变丰满。稻秧长,甘蔗长,地是一天一天地高起来。水长,瀑布长,河也是一天一天地变宽变深。俗话说:“不热不长,不热不大。”随着太阳威力的增加,温度的增加,什么都在长。最热的时候,连铁路的铁轨也长,把接茬地方的缝儿几乎填满。柏油路也软绵绵的,像是高起来。 一过夏天,小学生有的成了中学生,中学生有的成了大学生。升级、跳班,快点儿,慢点儿,总是要长。北方农家的谚语说:“六月六,看谷秀。”又说:“处暑不出头,割谷喂老牛。”农作物到了该长的时候不长,或是长得太慢,就没有收成的希望。人也是一样,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地用力地长。 _____________ 本文作者梁容若,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篇二】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夏天里的成长》教案 教学目标: 1.会写11个生字,重点理解“苞蕾、丰满、谚语、尽量”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确文章的中心意思,体会文章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好处。 3.体会本文的表达特点,明白文章最后一句话的意思,懂得人一定要珍惜时间,也要用力成长的道理。 教学重点: 围绕中心句,从动植物、非生物和人的成长三方面来感受中心意思。 教学难点: 体会本文的表达特点,明白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花的勇气》

《花的勇气》教学设计一 学习目标地: 1.认识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的意思,领会作者语言的精妙。 4.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情,树立无所畏惧的勇气和信心。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的意思,领会作者语言的精妙。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情,树立无所畏惧的勇气和信心。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收集有关生命感悟的名人名言。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一.自读课文,归纳大意。 1.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思考,看看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可以把自己感受较深的句子勾下来,有不明白的地方,作上记号。 2.小组合作学习:轮流读课文,相互纠正字音,交流识记生字的方

法,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3.学生汇报,指名学生回答。注意学生对于几个要素的总结:时间.地点.人物.发生了什么。 4.师总结 二.细读课文,理清脉络 1.仔细阅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表现作者情感变化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2.学生汇报 刚见草地,感到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 _____; 扒开草丛,见到_____________,感到___________因为_____ _____; 离开维也纳前,感到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看见花的原野时,感到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 _____; 体会到小花的气魄时,心里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 _______。 三.研读谭,品味语言 1.学生自主研读 再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多读几遍,仔细体会作者的内心感受,把自己的感受深刻的地方仔细体会体会。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夏天里的成长》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五课《夏天里的成长》课文原文、知识点 及练习题 【篇一】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五课《夏天里的成长》课文原文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 生物从小到大,本来是天天长的,不过夏天的长是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你在豆棚瓜架上看绿蔓,一天可以长出几寸;你到竹子林、高粱地里听声音,在叭叭的声响里,一夜可以多出半节。昨天是苞蕾,今天是鲜花,明天就变成了小果实。一块白石头,几天不见,就长满了苔藓;一片黄泥土,几天不见,就变成了草坪菜畦。邻家的小猫小狗小鸡小鸭,个把月不过来,再见面,它已经有了妈妈的一半大。 草长,树木长,山是一天一天地变丰满。稻秧长,甘蔗长,地是一天一天地高起来。水长,瀑布长,河也是一天一天地变宽变深。俗话说:“不热不长,不热不大。’’随着太阳威力的增加,温度的增加,什么都在长。最热的时候,连铁路的铁轨也长,把接茬地方的缝儿几乎填满。柏油路也软绵绵的,像是高起来。 一过夏天,小学生有的成了中学生,中学生有的成了大学生。升级、跳班,快点儿,慢点儿,总是要长。北方农家的谚语说:“六月六,看谷秀。”又说:“处暑不出头,割谷喂老牛。”农作物到了该长的时候不长,或是长得太慢,就没有收成的希望。人也是一样,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地用力地长。 _____________ 本文作者梁容若,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篇二】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五课《夏天里的成长》知识点 生字组词: 棚:凉棚车棚顶棚工棚牲口棚 蔓:瓜蔓藤蔓爬蔓压蔓顺蔓摸瓜 苞:花苞苞蕾苞米苞谷含苞待放 蕾:花蕾蓓蕾蕾丝吐蕾护苗保蕾 苔:青苔苔藓苔原苔斑苔痕 藓:苔藓 坪:坪坝草坪花坪停机坪

有关法制教育主题班会

有关法制教育主题班会 时间:xxx年xx月xx日 地点:七班 主持人:x 主题:法与我们息息相关 活动目的:通过这次班会活动,使学生了解各种法律法规,知道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的权利和利益,同时教育学生懂得什么是犯罪,什么是违法,养成自觉遵守和维护法律,增强青少年同违法犯罪行为进行斗争的意识,培养他们运用法律的能力。 活动过程: 一、在欢快的音乐声中班长报告本次活动的意义 班长:亲爱的同学们,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们的生活在一天天的发生着改变,我们身边也随之出现了行行色色的不同群体或个人,并且他们的行为有时会侵犯到我们的权利,如果我们不懂法我们也可能侵犯到他们的权利,为了增强我们的法律意识,培养遵纪守法的能力,为此我们准备了这次以《法律与我们息息相关》的主题班会,在这次班会上我们将通过各种形式来了解掌握法律法规常识,从而使我们自觉遵守发律法规,预祝班会圆满成功! 二、主持人:我宣布,二年四班《法律与我们息息相关》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同学们,当你走在繁华的大街上与人擦肩而过时;当你走在僻静的乡间小路留恋于周围的美景时;当你与别人交往接待时;当你购物或售物时;你是否想到”侵权”两个字,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安全,为了每个人幸福和欢乐,让我们多掌握一些法律知识吧;首先,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法律知识竟答,法律知识竟答分抽签必答和小组抢答两部分,必答题20分;抢答题答对10分,答错扣10分,最后看哪个小队得分最多就是优胜小队。 必答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公布和生效的时间? 2、制定《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目的是什么? 3、对未成年人教育的范围是什么? 4、保护未成年人的工作应当遵循那些原则? 抢答题: 1、什么是未成年人? 2、《未法》对父母不履行法定职责作了那些规定? 3、《未法》对未成年人招用有那些规定?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公布和实行的时间? 5、《教育法》共有多少条多少章? 6、义条教育法是何时分布和施行的? 7、对违反《义务教育法》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有哪些? 三、主持人:通过刚才的知识竞答,可以看出同学们善于动脑,积极思考,不仅懂得了法律对我们每个的意义,而且掌握了

四年级语文上册《花的勇气》教学设计

四年级语文上册《花的勇气》教学设计 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花的勇气》教学设计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1.认识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的意思,领会作者语言的精妙。 4.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悟,树立无所畏惧的勇气和信心。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教师准备《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全文和阅读练习《泥土里,成长着大片大片彩色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当你看到花儿在阳光下绽开笑脸,在温室里展露娇媚时,也许你并不会太在意,然而当你面对千万朵在冷风冷雨中怒放的小花的时候,你可以熟视无睹吗,你又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让我们跟作者一起去风雨中赏花吧! (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字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认识本课生字:吕、滥、厘、刷。 3.师生轮读,互相评价。

4.交流:作者在维也纳经历了一件什么事? 三、点上探究,体验情感 1.维也纳的春天犹如一位善变的魔术师,作者的情感也随之跌宕起伏。细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要求:文中直接表达的请画出来;没有明确表达的,请用心体会。 2.比一比谁先走过作者的情感线路。(椭圆代表情感变化,问号代表其变化原因。) 四、品味语言,情感共鸣 1.默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部分再美美地读几遍,体会体会作者内心的感受。 2.找出自己认为写得好的词语细细品味,感受作者用词的精妙。 3.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读出作者的失望──吃惊──遗憾──惊奇──震撼。 五、回归全组,升华思想 请同学们结合本文及前面三篇课文,和小组同学谈谈自己对人生、对生命的再认识。 六、拓展阅读,同步练习 1.向学生推荐阅读《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全文。 2.鼓励学生阅读练习《泥土里,成长着大片大片彩色的故事》。

【部编】【整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散文两篇》教案

15散文两篇教案 《永久的生命》教学设计 情境导入,生成问题 有人说,生命,伟大而神秘,丰富而奇妙,永久而不朽;也有人说,世上没有永恒的春天,亦没有永久的生命。生命到底是怎样的呢?下面让我们来听听作者严文井的答案! 学习目标 1.反复朗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理解文章主旨。 2.理解作者对生命本质的认识。 3.认识个体的生命是短暂的,人类的生命是永久的,要用短暂的生命去创造永久的价值。 自我研读生成新知 生字难字 臼齿(jiù) 茸毛(r?ng) 蔓延(màn) 凋谢(diāo) 洗涤(dí) 俯瞰(kàn) 遏制(a) 多音辨析 口号(hào) 颤栗(zhàn) 号颤 呼号(háo) 颤抖(chàn) 形似辨析 点缀(zhuì) 濒临(bīn) 啜泣(chu?) 频率(pín) 作者介绍 严文井(1915--2005),原名严文锦。湖北武昌人。当代作家、散文家、著名儿童文学家。著有《南南和胡子伯伯》、《丁丁的一次奇怪旅行》等。中共党员,《人民文学》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总编辑。 合作探究生成能力 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论述层次 第一层:(第一自然段)谈生命的易逝,表现出人对生命的无奈。

第二层(第二至四自然段)通过小草和牛犊具体表现生命永久不朽的意义。 第三层(第五自然段)了解生命的真实意义,联系现实生活,高唱生命的凯歌。 再读课文,理解情感 1.第一段末尾写道:“在这件事上我们都是这样可怜!”为什么这样说? 因为过去了的日子永不会再回来,你的力量是那样小,对于生命上的事你丝毫不能做主。 2.第二段文章用“地面上的小草”比喻什么? 生命自身的伟大:生命能够不绝地创造新的生命。 3.最后一段说“我们了解了生命的真实意义”,你觉得“生命的真实意义”指什么? 生命是永久的、不朽的,它能永远给世界以色彩、永远给世界以芬芳。 作者对生命本质有怎样的认识?谈谈你的理解,学生自己探索,自由发言。 ①每一个人的生命虽然是卑微、柔软的,但整个人类的生命却是无穷无尽的。 ②生命的道路是曲折的,要经历种种磨难。但它是强大的,永久不朽,不能被任何的艰难困苦所阻挡。 ③我们每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要用有限的生命去创造无限的价值。 ④我们都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人生,去创造美好的未来。 ⑤珍惜时间,珍爱生命,做有意义的事。 当堂评价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C ) A.写意(xiě) 倘若(tǎn) B.飓风(jiù) 遏制(a) C.松懈(xia) 俯瞰(kàn) D.频临(pīn) 震颤(chàn)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C ) A.学校定期开展的安全教育活动,让广大师生受益匪浅。 B.谈论西青旅游及其影响力,我们既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要盲目乐观。 C.同学们都在争分夺秒地复习,他却苦心孤诣地沉迷于游戏,他的父母为此心急如焚。 D.如果学生对影视明星顶礼膜拜,就会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C ) A.随着京剧表演及脸谱制作等活动引入课堂,让更多学生受到了收到了传统文化的熏陶。 B.中国体育健儿正在积极备战2020奥运会,他们将在赛场上努力拼搏,争创佳绩。 C.读者深受喜爱的杨绛先生,不平凡的一生中,留下了大量文风质朴、寓意深刻的作品。 D.“中国成语大会”节目受到中小学生喜爱,是因为其形式新颖,有文化内涵的原因。 4.依次填入下面文字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C ) 培养“静能量”,还要学会享受安静,于安静中汲取养分。当你烦躁不安时,不妨静下心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练习7复习要点 一、辨析组词 铸()虐()摧()诵()卓()毅()豪()涛()虏()催()颂()桌()屹()毫() 虹()蹄()跤()渲()韧()殖()姜()红()啼()交()喧()忍()值()美() 哺()沼()涉()沛()谅()赴()恳()捕()召()徙()配()凉()赵()肯() 讥()浆()勘()竣()鉴()括()辅()肌()桨()堪()峻()签()刮()铺() 熊()兆()懈()即()秘()览()漫()雄()北()解()既()密()贤()慢()二、多音字组词: 薄bó( ) 载 zǎi ( ) 择 zé( ) báo ( ) zài ( ) zhái ( ) 悄qiǎo ( ) 似 sì( ) 蒙 méng ( ) qiāo ( ) shì( ) měng ( ) 补充: 三、理解下列词语意思或词语中重点字的意思。 1.望而生畏:畏:害怕。看了就让人害怕。 2.翠色欲流:欲:将要。 3.疾驰:疾:快速地。 4.珍异动物:异:新奇的,特别的。 5.日新月异:异:不同。每天每月都有新的变化,形容进步、发展很快。

6.销声匿迹:销:去掉,使不存在。匿:隐藏。不出声音,隐藏行踪,指隐藏起来不再公开露面。 7.颠沛流离:生活困苦艰难,到处流浪。 8.赞叹不已:已:停。 9.争夺:争相夺取。 10.争持:争论得相持不下。 11.相辅相成:相互补充,相互配合。 12.陶冶:比喻用良好的环境和条件给人的思想、品格等以积极的影响。 13.回肠荡气:使气息震荡,肝肠回旋。形容(音乐、诗文等)十分动人。 14息息相关:息息:指呼吸。形容关系极为密切。 四、每课要点(要求会背诵和默写)。 1《青海高原一株柳》(1)课题是“青海高原一株柳”,作者却用许多笔墨写家乡灞河边柳树的目的是:把青海高原的柳树和灞河的柳树进行对比,更加衬托出青海高原这株柳树令人望而生畏的生命力。 (2)“命运给予它的几乎是九十九条死亡之路,它却在一线希望之中成就了一片绿阴。”这句话不仅仅是在写柳树,同时也是在写人,告诉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生活和命运不可能公平,但只要心中一直充满希望,凭借自己超乎想象的毅力和韧劲去努力,生命就会产生奇迹。 2.《草原》(1)“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是:夕阳西下,碧绿的大草原一望无际,汉族客人与热情好客的蒙古同胞依依惜别,久久不肯离去。话:话别。 (2)“……(回味似的)鲤鱼的味道实在是鲜美呀!”中的“回味”指的是吃过东西以后,留在口腔中的余味。 “……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中的“回味”指对经历或接触过的事情重新体味。 3.《麋鹿》主要介绍了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体现了国家对保护野生动物的高度重视。 文后句中词语的意思:“放养”的意思是:让动物在自然生态环境中自由生长。“饲养”的意思是:把动物关起来接收人工喂养。“陆续”指不断地。“相继”指一个跟着一个。 4.《给家乡孩子的信》 (1)这封信表达了巴金爷爷对家乡孩子真诚的关怀、亲切的勉励,抒发了他要让自己的生命开花结果的美好情感。 (2)读了巴金爷爷的这封信,我们明白了: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我们要将自己更多的爱,更多的同情,更多的精力,更多的时间奉献给社会,奉献给他人。

四年级语文下册《花的勇气》教案.doc

四年级语文下册《花的勇气》教案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案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以下是我为您整理四年级语文下册《花的勇气》教案,供您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四年级语文下册《花的勇气》教案【一】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领会作者语言的精妙之处。 3.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悟,树立无所畏惧的勇气和信心。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悟,树立无所畏惧的勇气和信心。 教法:朗读感悟 教具:PPT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19课《生命生命》导入新课,作者通过三件事得出感悟。 2.这节课来学习20课《花的勇气》,它又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呢?(齐读课题) 3.这是一片略读课文,首先自由朗读阅读提示,看看给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 (1、作者在维也纳经历了一件什么事;2、他为什么从“失望”、“遗憾”到“惊奇”、“心头砰然一震”?) 二、初读课文 1.快速阅读课文,划出生字词,遇到不懂的也划出来,并找出作者在维也纳经历了一件什么事?

2.PPT出示生字词。 3.作者在维也纳经历了一件什么事? 4.从这件事中作者得出的感悟是什么? 5.多种方式背诵作者的感悟。 三、文本解析 1.默读课文,找出作者在寻花的过程中为什么心情会从“失望”、“遗憾”、“惊奇”再到“怦然一震”?划出感情变化的语句。 2.为什么作者最开始会有点失望? 3.“没有花的绿地是寂寞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拟人) 4.我对同行的小吕说:“四月的维也纳可真乏味,绿色到处泛滥,见不到花儿,下次再来非躲开四月不可。” 5.小吕熟悉维也纳吗?他看见“我”这么失望,就把“我”领到路边,让“我”蹲下来扒开草好好看看。快看看,不要那么失望啦。 6.我拨开草一看,看到了什么?(生朗读感悟) 如果那个是你,你看见了眼前有这么多小花铺满了绿地,你会怎么想?(很惊喜) 把这种感情读出来。生读 7.“白的、黄的、紫的”体现出小花的什么特征?(颜色美) “纯洁、娇小、鲜亮”又体现出小花?(形状美) “这么多、这么密、这么辽阔”这体现出小花的?(气势美) 8.这些小花虽然很美,但是比青草还矮几厘米,作者在想:什么时候才能冒出来呀?“我”很着急,小吕却笑道:?(生:“四月的维也纳可说不准,一天一个样儿。) 9.哪里体现出作者很遗憾呢?(路上我对小吕说:“这次看不见草地上的那些花儿,真有点儿遗憾,我想它们刚冒出来时肯定很壮观。”)

部编版语文八上第15课《白杨礼赞》教案

1 白杨礼赞 茅盾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本课字词,理清结构层次。2、理解分析托物言志,象征手法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诵读和课前查资料体悟作者情感,把握文章内容。2、通过讨论完成对文章结构和作者情感的把握,以及对5、6段的分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学习陕甘宁边区抗日军民正直、质朴、团结向上、坚强不屈的革命品质。 学情分析: 学生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习意识。已初步养成独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 初三学生已阅读了《荔枝蜜》,对托物言志的写法有所了解。据调查,学生对文中白杨树的形象、气质较感兴趣,对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也有进一步探究、运用的兴趣。 重点难点: 1、掌握字词,简介作者、时代背景; 2、粗读课文,理清全文脉络; 3、重点讲读第二部分(第1,2自然段)。3、找出线索,理清结构。 4、白杨树形象和精神的不平凡中寄寓作者怎样的感情。 一、字词注音释义 1、毡子(zhān) 2、开垦(kěn) 3、外壳(ké) 4、主宰(zǎi) 5、无边无垠(yín) 6、倦怠(dài) 7、潜滋暗长(qián) 8、刹那间chà,刹车shā 9、晕圈(yùn) 10、倔强(juéjiàng) 11、婆娑(suō) 1、黄绿错综:黄土地和绿植被纵横交叉在一起。 2、无边无垠:没有地域的界限,广阔无边。 3、力争上游:尽全力争取,努力向上。 4、倔强:刚强不屈。 5、婆娑:指树枝柔美。 6、伟岸:魁伟,高直。 二、作者介绍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省桐乡县人,笔名茅盾,现代著名作家。著有长篇小说《子夜》,短篇小说《林家铺子》《春蚕》《秋收》《残冬》,散文《白杨礼赞》《风景谈》等。

法制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法制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篇一 活动目标: 1、通过这次班会活动,使学生了解各种法律法规,知道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的权利和利益,同时教育学生懂得什么是犯罪,什么是违法,法制教育主题班会。 2、养成自觉遵守和维护法律,增强青少年同违法犯罪行为进行斗争的意识,培养他们运用法律的能力。 活动过程: 一、班主任讲话: 同学们,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们的生活在一天天的发生着改变,我们身边也随之出现了行行色色的不同群体或个人,并且他们的行为有时会侵犯到我们的权利,如果我们不懂法我们也可能侵犯到他们的权利,为了增强我们的法律意识,培养遵纪守法的能力,为此我们准备了这次以《法律与我们息息相关》的主题班会,在这次班会上,我们将通过各种形式来了解掌握法律法规常识,从而使我们自觉遵守法律法规。 二、知法懂法:

首先,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法律知识竟答,法律知识竟答分抽签必答和小组抢答两部分,必答题20分;抢答题答对10分,答错扣10分,最后看哪个小队得分最多就是优胜小队。法制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1、必答题(一组一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公布和生效的时间? (2).制定《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目的是什么? (3).对未成年人教育的范围是什么? (4).保护未成年人的工作应当遵循那些原则? 2、抢答题: (1)什么是未成年人? 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尊重未成年人接受教育的权利,必须使适龄未成年人接受义务教育,不得使之辍学。 (2)《未法》对父母不履行法定职责作了那些规定? 对不履行职责或侵权的,应当依法承担责任,经教育不改的,撤消监护人资格,另行确定监护人。 (3)《未法》对未成年人招用有那些规定?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教案

15.猫 教学目标: 1、掌握13个生字,理解“无忧无虑、任凭、丰富多腔、遭殃、责打”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花猫的古怪和它小时候的可爱。背自己喜欢的段落。 3、学习作者抓住猫的特点描写的方法,体会对猫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学习作者抓住猫的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2、从描写中体会对猫的喜爱之情。 课时划分:两课时 教学准备:搜集有关猫的资料。(比如猫属于哪一类动物?有什么特点?)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出示挂图。 2、认识猫。(家猫、波斯猫) 3、学生介绍猫。 4、师予以师纳。 (猫:哺乳动物,面部略圆,躯干长,耳壳短小,眼大,瞳孔随光线强弱而缩小放大,四肢较短,掌部有肉质的垫,行动敏捷,善跳跃,能捕鼠,毛柔软,有黑、白、黄、灰褐色。据说猫还是老虎的师傅呢?) 5、今天我们就来学一学老舍先生写的《猫》。 二、学习生字词。 (一)自学生字词后出示生字卡读、记。 (二)形近字练习。 虑()稿()要() 虚()搞()耍() 三、学习课文。 (一)理清条理 1、作者分别写了什么时候的猫?分别在哪几个自然段中? 大时候(第1~3自然段)

小时候(第4自然段) 2、每个自然段都写了猫的什么特点? 第一自然段:写大花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第二自然段:写大花猫的高兴与不高兴时的表情。 第三自然段:写大花猫又胆小又勇猛。 第四自希段:写大花猫小时候很淘气。 四、学习第4自然段。 1、自学第4自然段,读懂什么就说什么? 生汇报读懂的内容。 学生A:读懂了小猫很淘气,好玩。 师引导:哪些句子描写小猫淘气,好玩?找出来,读一读。 引导朗读:要读出小猫的可爱。 学生B:读懂了小猫很勇敢,很坚强,不怕摔,不怕疼。 师引导:把这些句子找出来,读一读,读出坚强、可爱来。 学生C:读懂了小猫很淘气,折腾得花草枝折花落。 师引导:对,把句子找出来,读一读,读出淘气来。 2、归纳引导。 (1)这么淘气的小猫,如果是你家的猫,你会怎么评价它?根据老师的指示说说。 这是一只 (2)老舍老生又是怎样评价它的,从文中找出两个词语来评价它。生气勃勃天真可爱 (3)你读了课文和老舍先生产生的感情一样么?说一说。(喜欢、喜爱) (4)大家一起读一读第4自然段,注意读出喜欢的感情。 五、小结 一只可爱的小猫,全身都洋溢着淘气与生气,它长大后会有怎样的表现,我们明天再学。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完成思考?练习第1题。

法治教育主题班会

“大力弘扬法治精神共筑伟大中国梦”主 题班会教案 四(1)班【班会目标】 1.加强法制观念,引导学生学法守法,用法律维护自身权利。 2.强化安全教育,防止发生交通、溺水、食物中毒等事故,提高学生自救自护及自我防能力,提高法制意识。 【班会流程】 一、导入: 我们青少年是祖国的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所以当和政府十分关心和高度重视青少年成长,而当代社会的我们必须要从小树立法制观念,增强法制意识,做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1.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法律法规,特别是关于青少年的法律。 《中华人民国未成年保护法》(简要举例)《中华人民务教育法》(简要举例)《中华人民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简要举例)2.了解我国现在青少年对法律意识薄弱的事例及有关案件。 全国2.5亿青少年,占万分之六。举例:17岁的铁江绑票案杀死9岁男孩… 3.小组讨论:现在青少年犯罪的原因。 (1)特征: a .犯罪呈现低龄化趋势。 b .犯罪类型复杂、高频率。

(2)原因: 多方面的,社会环境;自身生理、心理以及家庭教育等方面的原因。 (3)小结: 犯罪它是一颗长满刺的玫瑰,美丽诱人,但是又会让我们流血流泪。总而言之,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法律是国家的根本,国无法则不能立足于世界,更不用说在世界上建立自己的威信,我们青少年应增强自己的法制意识,为自己未来的路打好坚实的基础。 二、总结 学生谈感受。 “大力弘扬法治精神共筑伟大中国梦”

主题班会 四(2)班【目的】 让同学们了解法制的重要性以及中国日后法制的发展方向,联系当前青少年犯罪现象和学校及班级的实际,认识法在身边。通过对校园一些、违纪现象分析,使学生认识在学校怎样做个遵纪守法好学生,在社会怎样做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使每个同学将来都能成为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同时通过主题班会的开展,培养同学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对报刊网络资料的查找能力和对法制建设的热情。 【形式】 资料查找,小组讨论,法律知识口头测试。过程: 班主任: 同学们,常言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法律就是调整人们行为的“规矩”。随着社会的发展,法律的作用愈来愈重要,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愈来愈密切。在一定意义上说,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在对外交往中,法律也是调整国与国之间关系的重要社会规。作为21世纪主人的青少年朋友,学习、掌握必要的法律知识,是实现跨世纪宏伟蓝图、振兴中华的需要,也是维护人类和平,促进世界发展的需要。 通过学习法律知识,迈好人生的第一步。人生的路很漫长,打好基础是人生之旅的关键之处。青少年时代正是长身体、学知识的重要时期,只有学习了法律知识,才能知道什么是合法,什么是,学会分

茅盾简介(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

茅盾简介 茅盾 (1896~1981)现代作家、社会活动家。原名沈德鸿,字雁冰, 茅盾、玄珠、方璧、止敬、蒲牢、形天等,都是他常用的笔名。 1896年7月4日生于浙江桐乡县乌镇。父亲沈永锡,清末秀才,通 晓中医,是具有开明思想的维新派人物。母亲陈爱珠,是一位通文理、有 远见而性格坚强的妇女。茅盾10岁丧父,童年时代,就接受了母亲所教 的文学、地理和历史知识。茅盾说,“我的第一个启蒙老师是我母亲”(《我 走过的道路》)。 1909年,他考入浙江湖州第三中学堂插班二年级读书,1911年秋季 转入嘉兴中学堂。辛亥革命爆发后,茅盾和几个同学发动,抨击了一个不 得众望的学监,而被学校除名。于是,他便转入杭州安定中学校学习,并 在那里毕业。在中学时代的生活中,固然有些师长,给茅盾以深刻的印象和积极的指导,但整个的学习空气是陈旧的。“书不读秦汉以下,骈文是文章之正宗,诗要学建安七子;……气度要清华疏旷”(《我的中学时代及其后》)。这一切曾给茅盾以古典文学的修养,但在他的回忆里更多的却是平凡、灰色和令人窒息的东西,他几乎把课余时间都消磨在看小说上。 1913年,茅盾考入北京大学预科第一类。预科毕业后,由于家庭经济的窘迫,便开始工作谋生。1916年8月,到上海商务印书馆工作。开始在英文部修改英文函授生课卷,继之和别人合作译书。有《衣食住》、《中国寓言》等。1920年初,“五四”文学革命深入开展中,茅盾开始主持大型文学刊物《小说月报》“小说新潮栏”的编务工作。这时连续撰写了《小说新潮宣言》、《新旧文学平议之平议》和《现在文学家的责任是什么?》等论述,表露了茅盾早期的文学见解。同年11月,茅盾接编并全部革新了《小说月报》;12月底,与郑振铎、王统照、叶绍钧、周作人等联系,并于1921年 1月成立了“文学研究会”。据不完全统计,1921年度,茅盾发表的译著约130余篇。他以充沛的精力,致力于文学革命活动。两年后,由于商务印书馆守旧派对《小说月报》的革新不满,茅盾辞去了该刊的主编职务,转到国文部工作。 1921年初,茅盾参加了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同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他成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1922年后,曾以《小说月报》编务为掩护,从事党中央联络员工作。这时期,也曾先后在党所办的平民女校、上海大学任教,为革命事业培养干部。1925年五卅运动爆发,茅盾投身于群众革命运动。 6月,和郑振铎等创办了《公理日报》,不久被迫停刊。8月,作为职工代表,参加了商务印书馆的罢工斗争。国民党召开西山会议后,茅盾和恽代英奉中共中央之命在上海组织了国民党左派的上海市党部。1925年底,茅盾和恽代英等被选为左派国民党上海市党部代表,赴广州出席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后,留广州工作,在毛泽东任代理部长的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作秘书。1926年3月,“中山舰事件”后,茅盾返沪。 1926年底,北伐军占领武汉,成立国民政府。茅盾赴武汉,先任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教官;1927年春,出任汉口《民国日报》主编。从4月至7月间,为该刊撰写社论、述评30余篇。 7月,汪精卫组织“分共会议”,公开叛变革命,茅盾撤离武汉,准备参加南昌起义,抵九江后因路途阻塞,经牯岭回上海。这时,又遭国民党反动派通缉。从此,他以茅盾为笔名,开始创作和其他文学活动。 1927年9月,发表《幻灭》,至1928年6月,又先后完成《动摇》、《追求》——即三部曲《蚀》的创作。同年7月,离上海去日本,先住东京,后迁京都。客居日本期间写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