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最新精品高等教育学试卷cx

最新精品高等教育学试卷cx

最新精品高等教育学试卷cx
最新精品高等教育学试卷cx

第一章

一、是非判断题

1、狭义的课程概念包括了学校所教各门科目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课外活动。()

2、从实质来看,课程是人们根据教育目的,把教育内容按类别及一定过程组织起来的一个知识的或观念的

系统。()

3、选修课程中限制性选修课程与非限制性选修课程的划分主要根据与培养目标的相关程度。()

4、公共课程可以分为公共必修课程和专业必修课程,公共必修课程包括公共课程、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

程包括专业基础课程等。()

5、“拼盘式”课程主要用于人文、社会类的学科课程。()

6、“拼盘式”课程着眼于适应学生不同发展方向,“套餐式”课程侧重于扩大学生知识面。()

7、实践性课程是以科学知识的理论体系为中心组织起来的教育内容。()

8、课程计划是一个专业的全部课程所形成的体系结构。()

9、教育内容的系统性指其整体性和有序性。()

10、课程计划纵向的系统性是指课程之间存在着的密切的联系及完整性。()

11、教学大纲是针对一门课程制定的指导性文件,它以纲要的形式规定一门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的范围、深度及其体系,教学进度安排以及对教学法的要求等。()

12、大学教学应反映学科研究的前沿,因此本科教学的教科书应尽量体现研究的新进展和争议。()

13、我国高等教育常用的组织形式有:讲授、讨论、习题课、实验、实习、参观和指导论文或指导设计。其中讲授、讨论、习题课属于课堂理论教育;实验、实习、参观和指导论文或指导设计则是实践性教育。

()

14、在教授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语言是传递知识信息的主要工具。()

15、习题课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16、生产实习的内容涵盖整个专业的知识,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本专业所学理论来完成一定的生产任务,以

获得相关的实际知识和技能。()

17、毕业论文是在学生学完课程计划规定的某一专业基础课程或专业课程后进行的。()

18、语言是人们在意识交流时所采用的信息的抽象形式。()

19、模型往往突出反映原形的主要特征,剔除了非主要特征。()

20、信息的选择是为了提高教育效果而有选择地采用某种信息形式种类的问题。()

21、合作教育学强调学生学习的动力来自于外部的学习压力。()

二、单项选择题

1、西方最早提出课程概念的是()

A、夸美纽斯

B、斯宾塞

C、苏格拉的

D、赫尔巴特

2、作为“某一专业门类的学生进一步学习其他课程的共同基础”的课程是()

A、公共课

B、基础课

C、专业基础课

D、专业课

3、理论性课程与实践性课程划分的依据是:()

A、课程的信息表现形式

B、学生修习的必要性

C、课程的基础性

D、课程的内容特

4、通常与学分制相联系的课程是

A、必修课程

B、选修课程

C、理论课程

D、实践课程

5、课程计划编制中强调“课程的安排要有合理顺序”指的是。()

A、课程计划的横向系统性&nbs

p;B、课程计划内容的系统性C、课程计划的纵向系统性D、课程计划的顺序性

6、下列选项中哪些不属于编制课程计划应当遵循的原则()

A、符合专业培养目标

B、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

C、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

D、保证教育内容的

系统性

7、我国高等本科教育的总学时一般为()

A、2200学时

B、2000学时

C、1800学时

D、2600学时

8、一般说来,大学本科一门课程每周最好不要超过()

A、12学时

B、10学时

C、8学时

D、6学时

9、大学本科每学期的课程门数以多少为宜(),其中同一学期难度较大的课程不宜超过4门。

A、5--9门

B、6—8门

C、5—7门

D、4—6门

10、下列选项哪些不是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编写应当坚持的原则()

A、教科书的形式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B、结合专业需要建立严谨的课程体系

C、理论与实际相统一

D、坚持科学性与思想性

11、教师把知识内容以定论的形式呈现给学生的学习方式是:

A、发现

B、接受

C、有意义学习

D、机械学习

12、下列表述哪些是不正确的。()

A、接受是传递文化科学知识的一个主要手段

现代教育理论试卷A参考答案

现代教育理论试卷A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6题,每空4分,共24分) 1、教育——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是指凡是能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狭义的教育是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2、教育目的——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人才的总要求,是培养人才的规格与标准,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与归宿,对教育工作具有全程性的指导作用。 3、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人的体力、智力、精神道德和审美情趣等方面的发展。其中,人的智力指的是“精神方面的生产能力”,包括人的劳动技能、生产经验和科学文化知识;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和运用”。 4、人力资本——指的是人所拥有的诸如知识、技能及与其类似的可以影响从事生产性工作的能力。人力资本是相对于物质资本而言的,它也是一种生产要素资本,对生产起促进作用,是经济增长之源泉,并且和物质资本相比,在现代经济活动中的作用更大,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更大。 5、教育现代化——是指教育适应时代的发展,反映并满足现代生产、现代科学文化发展需要,达到现代社会所要求的先进水平。包括教育观、教育目标、教育结构、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教育理论、教育研究方法等的现代化。 6、教师专业发展——就是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并逐步提高从教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4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辨析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 答:第一,教育价值观不同。应试教育深受传统教育的继承性价值观影响;素质教育则以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为取向,是教育的外部价值和内部价值的辨证统一体。 第二,教育内容不同。应试教育的内容以应试和升学为中心来设置课程安排教学内容;素质教育则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以完整的素质结构为核心设置课程。 第三,教育方法不同。应试教育是“授之以鱼”方法,重视灌输,以注入式讲授为主;素质教育主张“授之以渔”,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四,教育评价不同。应试教育以考分为尺度来评价学生,以学生的考分和升学率为标准来评价老师;素质教育强调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要求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2、简述教育独立论的主要内容及评价 答:代表人物:蔡元培 主要观点:他认为,教育是一种发展个性、培养人才的工作,有着自己的规律,必须经过长期的积累才能见效。主张教育事业应当完全交于教育家去办,保有独立的地位,毫不受各派政党和各派宗教的影响。具体内容为:第一,经费独立,专款专用。第二,行政独立,专管教育的机构不能附属于政府部门之下,要有懂得教育的人充任,不能因政局而变动。第三,思想独立,不必依从某种信仰或观念。第四,内容独立,能自由编辑、自由出版、自由采用教科书。第五,以传教为主的人,不得参与教育事业。 评价: 蔡元培关于教育脱离政治、脱离政党的主张,是一种历史唯心主义的观点,但反映了资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全真试题及答案解析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全真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下列哪一个观点就是亚里士多德得思想?() A、美德就是否可教 B、教学具有教育性 C、人得与谐发展与年龄分期 D、教育即生活 2、所谓在教学时要“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就是指教师要有()。 A、针对性 B、逻辑性 C、知识性 D、创造性 3、“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体现了()得教育目得观。 A、教育无目得论 B、社会本位论 C、科学本位论 D、个人本位论 4、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对突发性事件(例如化学实验事故)作出迅速、恰当得处理被称为“教育机智”。这反映了教师劳动得()特点。 A、复杂性 B、示范性 C、创造性 D、长期性 5、在呈现某一事物时,交替变更它所存在得形式,使该事物得非本质特征不断变化,本质特征保持不变,以突出事物得本质特征。这种方式被称为()。 A、直观教学 B、启发教学 C、比较 D、变式 6、当一个人得思维发展处于“每个人对问题得瞧法都就是不一样得”时,其思维发展处于()。 A、二元论阶段 B、多元论阶段 C、相对论阶段 D、约定论阶段 7、“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这句话体现得课程理念就是()。 A、关注学生对知识得收获 B、关注学生得情绪生活与情感体验 C、关注学生得健康成长 D、关注学生得道德生活与人格养成 8、与一般身体锻炼相比,学校体育更具有()。 A、随意性

B、娱乐性 C、自觉性 D、系统性 9、我们常说得提升学生心理素质,其标准就是根据心理健康三层面中得哪一层得标准?()A、非病状态 B、良好适应状态 C、理想状态 D、正常状态 10、教师提高研究技能得三种途径就是()。 A、自主、合作、探究 B、阅读、合作、行动研究 C、学习、讨论、创新 D、兴趣、发现、研讨 11、抵抗外界诱惑得能力属于()。 A、道德认知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12、根据学生得身心发展特点,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学段得德育工作有相应得侧重点,其中,小学阶段得德育重点主要就是()。 A、基本道德知识得理解与掌握 B、日常行为习惯得养成与实践 C、道德理想信念得培养与指导 D、人生观、价值观得选择与确立 13、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此资料转贴于贵-州、学,习_网利完成得个性心理特征就是()。 A、性格 B、气质 C、能力 D、兴趣 14、小学生在识字得初级阶段,容易把一些笔画相近或相似得字读错,如把“入口”读成“八口”,这说明小学生()。 A、感知能力不成熟 B、注意能力不健全 C、记忆能力不深刻 D、思维能力有欠缺 15、一名教师在走到安静得课堂门口故意咳嗽两声,目得就是引起学生得()。 A、无意注意 B、有意注意 C、有意后注意 D、随意注意 16、进城务工得张某夫妇超计划生育一女孩,今年已满六岁,由于没有准生证,她们临时住所附近得一所小学及当地教育局拒绝接受孩子入学。学校与教育局得行为违反了()。

教育综合基础知识模拟试题及答案

2018年教育基础知识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 “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的依据是人的身心发展的(D)。 A. 阶段性 B. 差异性 C. 顺序性 D. 不均衡性 2. 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很多,其中(B)是影响人的发展的内在动力。 A. 环境 B. 遗传素质 C. 教育 D. 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3. 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它是推动人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提出这一观点的学者是(A)。 A. 弗洛伊德 B. 华生 C. 桑代克 D. 巴甫洛夫 4. 教育系统的三要素不包括(B)。 A. 教育者 B. 教育内容 C. 学习者 D. 教育影响 5. 德育在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A)作用。 A. 导向和动力 B. 关键 C. 基础 D. 物质基础 6. 格塞尔的“同卵双生子爬梯实验”充分说明了(A)是教育的重要条件。 A. 遗传素质 B. 教师水平 C. 父母培养 D. 后天学习 8. 在人的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C)。 A. 遗传 B. 环境 C. 教育 D. 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9. 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这说明人的身心发展具有(A)的规律。 A. 顺序性 B. 阶段性 C. 差异性 D. 不均衡性 10. 主张教学的主导任务在于传授有用知识,至于学生的能力则无需特别训练的教学理论是 (D)。 A. 传统教育理论 B. 现代教育理论 C. 形式教育论 D. 实质教育论 11.将孔子因人而异的教学方法概括为“孔子施教,各因其材”的是(D)。 A. 孟子 B. 荀子 C. 曾子 D. 朱熹

12.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被称为(D)。 A. “教育学的雏形” B. 世界上第一部专门论述教育的著作 C. 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D. 世界上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 13.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主要是从(A)的教育实践中得出的。 A. 国立幼稚师范学校 B. 晓庄师范学校 C. 农民运动讲习所 D. 育才学校 15.遗传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B)。 A. 高尔顿 B. 霍尔 C. 华生 D. 斯金纳 16.学校心理辅导的主要方式一般有两种,下列关于它们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A. 经常逃学的学生、有学习障碍的学生更适合于进行团体辅导 B. 个别辅导是以少数学生为对象,以矫治辅导为主,属补救性的辅导 C. 团体辅导以全体学生为对象,以预防辅导为主 D. 学校心理辅导有团体辅导和个别辅导这两种主要的方式 17.下列不属于孔子的主要教育贡献的是(D)。 A. 修订六经 B. 开办私学 C. 提倡有教无类,普及教育 D. 促进古代科技发展 18.“礼、乐、射、御、书、数”是我国(B)的教育内容。 A. 现代社会 B. 奴隶社会 C. 原始社会 D. 封建社会 19.教学目标不包括(A)。 A. 教材目标 B. 课程目标 C. 学科目标 D. 课堂教学目标 20. 教育目的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要规定所需培养的人的身心素质;二是要规定所要培养出的人的(B)。 A. 质量规格 B. 社会价值 C. 发展方向 D. 发展速度 21. 问题行为与后进生等问题学生(A)。 A. 概念不同 B. 对象相同 C. 都是对学生的总体评价 D. 都是一个教育性概念 22. 教师通过协调课堂中的各种关系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的过程称为(D)。 A. 课堂凝聚力 B. 课堂气氛 C. 课堂控制 D. 课堂管理 23.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是班级的(D)。

教育综合知识试题及答案

教育综合知识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教育科学有诸多的分支学科,其中在整个教育科学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 A.教育哲学 B.教育心理学C.教育学 D.教学论 2.“四书”、“五经”是中国封建社会正统的教育内容,下列著作不属四书范围的是() A.《大学》 B.《中庸》C.《论语》D.《春秋》 3.一个社会的教育发展进程与其政治经济发展进程之间的关系是() A.教育超前于政治经济发展 B.教育滞后于政治经济发展 C.教育常常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D.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发展状况 4.教育者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这是因为人的发展具有() A.顺序性和阶段性B.不均衡性C.稳定性和可变性 D.个别差异性 5.智力可以分解为多种因素,下列哪种因素是智力的核心?() A.观察力 B.想像力C.思维力 D.判断力 6.我国目前主要由下列哪一主体承担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责任?() A.地方 B.中央C.社会力量 D.学生家长 7.“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体现了教师工作的() A.复杂性、创造性 B.连续性、广延性C.长期性、间接性D.主体性、示范性 8.“学而时习之”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A.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B.启发性原则C.循序渐进的原则D.巩固性原则 9.“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说的是()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10.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 A.组织和培养班集体B.全面了解学生C.培养优良的班风 D.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 11.在近代教育史上,对于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究竟以谁为主问题上存在争论,一种理论是形式教育论,另一种理论是() A.学科课程论 B.活动课程论C.实质教育论 D.现代课程论 12.三结合的教育一般是指() A.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结合B.班主任、科任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 C.校长、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D.家庭、环境和学校教育三结合 13.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反映教师劳动的哪种特点?() A.主体性 B.创造性C.间接性D.示范法 二、填空题 14.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教育学的发展开辟了真正科学化的道路,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的教育理论对我国建国初期的教育曾发生过重大影响。 15.“揠苗助长”、“陵节而施”的教育方式的错误就在于不顾人的发展对教育的制约,违背了人的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 16.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惟一途径。 17.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基础之间的矛盾。 18.课外校外教育的组织形式有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课外校外教育的主要特点是自愿性、灵活性、实践性。 三、简答题 19.教育学的发展历经了哪几个阶段?标志着第二阶段起始的是哪位教育家的哪部著作?

教育学原理试卷第九套

《教育学原理》试卷 ( 第九套) 一、单选题。从下列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正确答案, 将标号填在题后括号中, 每小题1分, 共10分。 1.首先提出普及教育的思想, 并详细论证班级上课制的教育著作是( ) 。 A.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 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C.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D.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答案: B 2.世界上最早颁布义务教育的国家是( ) 。 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德国答案: B 3.”研究与教学统一”原则的提出者是( ) 。 A.德国教育家威廉?洪堡 B.美国教育家杜威 C.英国教育家斯宾塞 D.苏联教育家赞可夫答案: D 4.教育教学立足于发展关键期或发展最佳期的目的是为( ) 。

A.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规律 B.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 C.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规律 D.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规律答案: A 5.近年来, 英国学制改革使传统的”双轨制”逐渐转向( ) 。A.单轨制 B.分支型学制 C.六三三制 D.五四三制答案: B 6.马克思主义认为, 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是( ) 。A.从事智力劳动或从事体力劳动 B.既从事体力劳动, 也从事智力劳动 C.接受工人、农民再教育 D.实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答案: A 7.在欧洲, 文艺复兴前, 作为教育内容的”三艺”是指( ) 。A.文法、修辞、辩证法 B.文法、几何、天文 C.算术、几何、修辞 D.几何、天文、音乐答案: D 8.课外活动是( ) 。 A.正规的教育活动

B.非正规的教育活动 C.即有正规教育活动, 也有非正规教育活动 D.不能按正规与非正规划分课外活动答案: A 9.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是由( ) 的特点所决定的。 A, 劳动内容 B.劳动对象 C.劳动手段 D.劳动方式答案: B 10.少年儿童中, 一般情况下智力超常与智力低下者各约占( ) 。A.3% B.10% C.15% D.2.0%答案: A 二、多选题。在备选答案中选出2—5个正确答案, 将标号填在题后括号中, 每小题2分, 共10分。 1.人的本质特点在于( ) 。 A.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B.受动性与能动性的统一 C.交往性与道德性的统一 D.选择性与创造性的统一

现代教育理论试题及答案

现代教育理论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16分) 1、狭义教育 2、多元文化教育 3、教学 4、终身教育 二、判断题(20分) 1、墨翟主张"亲知、说之和闻之"三种途径结合() 2、近代教育出现了初等教育的普及() 3、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主张教育为当下的生活服务,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 4、教育是政治的附庸,没有任何独立性() 5、成人感加强、自我关注的加强,摆脱成人束缚的愿望强烈的是少年期() 6、课堂教学应由教师负责一切() 7、拉尔夫·泰勒是现代教育评价之父() 8、布迪厄提出了文化资本、文化专断和符号暴力等概念() 9、教师职业不需要专门训练() 10、全球化引发的教育上的冲突主要是经济上的() 三、简答题(40分) 1、如何认识教育的产业化? 2、分析课程内容选择不同取向的特点。 3、教育评价的功能有哪些? 4、全球化对教育的要求。 四、论述题(24分) 1、评述各国终身教育的政策和实践? 答案 一 1、指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有组织的以影响入学者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2、以教育中存在的文化多样性为出发点,使不同文化特征的学生都享有同等的机会的教育,这种教育是在尊重不同文化且依据不同的文化背景前提下实施的,目的在于形成学生对自己的文化及其它文化的处理方式和参与多元文化的能力。 3、教学是以学生掌握知识为直接目标所展开的教师与学生双边的交往活动。 4、指人在一生中都应当和需要接受各种培训和教育,教育不是单纯的传递知识,而应当贯彻人的全面发展精神,培养个体适应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各种能力和素质。 二、

1、对 2、对 3、对 4、错 5、对 6、错 7、对 8、对 9、错10、错 三 1、"教育产业化"。 的确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教育越来越体现出一定的经济属性某些教育机构也向产业的轨道靠拢。但是要看到教育与其他产业的不同。在目的上,教育产业的赢利是抽象的,主要反映在学校外,教育以育人为己任,追求的主要是社会效益。在功能上,教育主要是非生产性功能,如传播知识经验、灌输道德规范等,教育的效益也不能简单的用经济指标衡量。在产品的特殊性上,教育的产出是人的多方面素质的提高,不直接创造价值,培养出来的人进入生产过程,才能反映出它的经济价值,教育产品也不能作为商品交换。教育最根本的功能在于培养人,最突出的特点还在于对人身心的直接影响,不能进行产业化。 2、课程内容的选择。 第一种,课程内容即教材的取向。认为教材的规定了知识传递的范围、程序和基本要求,知识的传递以教材为依据,所以课程的内容理所当然被认为是上课所用的教材。以凯洛夫的影响最大。把重点放在教材上,有利于考虑学科知识的系统性,明确教与学的内容,从而使课堂教学有据可依,但教材以外在形式强加给学生,会忽略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种,课程内容即学习活动。把重点放在学生做些什么,特别注重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往往会注重学生的外显活动,无法看到经验是如何发生的,忽视深层次的学习结构,偏离学习本质。 第三种,课程内容即学习经验的取向。强调决定学习的量与质的是学生而不是教材。教师的职责是要构建师和学生能力与兴趣的各种情景,为每个学生提供有意义的经验。它一方面突破了外在强加,但由于只有学生自己知道经验的真正结果,故课程编制难度很大。 3、教育评价功能有诊断功能;改进和形成性功能;区分优良和分等鉴定功能;激励功能;导向功能等等。答题时展开回答。 4、全球化会给教育带来什么变化呢? 第一,全球化的教育规范逐渐会得到确立,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教育对话会变得经常化。大至教育研究的规范方法,如何进行教育评价,教师的专业发展等,小到学生学业评价、课堂教学效果等都会越来越多的采用国际所公认的一些做法。 第二,教育成为解决全球问题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教育,让人们珍视和平,使人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学会合作共同面对的南北关系、人权、毒品资源短缺等问题。 第三,教育上要求重新确立人才规格和教育目的转向,培养国际人,正在成为各个国家的人才战略和教育目标之一。教育目标在全球化之下,为和平、人权和民主的教育,必须发展尊重自由的能力和面对挑战的技能,尊重人的差异,文化遗产,培养在国家和国际范围内的团结和公平情感。 第四,全球化会引发教育上一系列的冲突。一是全球化与本土化之间的矛盾,具体为教学手段,教育制度和国际先进思想价值体系与本土的冲突。二是传统与反传统的矛盾。三是教育内部发展不均衡带来的矛盾。四是教育与其他社会系统的矛盾。 四

现代教育理论试题

2015年现代教育理论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了哪种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社会活动 2、我国目前主要由下列哪一主体承担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责任?() A地方 B中央 C社会力量 D学生家长 3、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对突发性事件作出迅速、恰当的处理被称为“教育机智”。这反映了教师劳动的哪一特点?() A复杂性 B师范性 C创造性 D主体性 4、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备课 B上课 C课外辅导 D检查评定成绩 5、被称为世界上第一部研究教育的专著是( )。 A《教育没话》 B《教育学》 C《学记》 D 《论语》 6、教育的根本任务是( )。 A传授知识 B增强技能 C教书育人 D学会认知 7、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反映教师劳动的哪种特点?() A主体性 B创造性 C间接性 D示范法 8、“四书”、“五经”是中国封建社会正统的教育内容,下列著作不属四书范围的是() A《大学》 B《中庸》 C《论语》 D《春秋》 9、“学而时习之”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A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循序渐进的原则 D巩固性原则 10、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 A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B全面了解学生 C培养优良的班风 D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0分) 1、教育原则 2、教育艺术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教育的政治功能有哪些? 2、概述现代教育的一般原则及基本要求。 3、教育现代化对教师素质提出了哪些新要求? (1)、教育家的意识;(2)、创新精神和改革意识;(3)、教育研究的意识和能力;(4)、健康的心理素质;(5)、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6)、法律意识。 4、概述中小学常用的德育方法? 四、论述题(30分) 联系自己的教学实际,试论怎样上好一堂课?

《华师大网络学院教育概论》模拟试卷及答案

《教育概论》模拟试卷 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现代社会学校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内容上,文化中基本的、相对稳定的、符合学校教育要求的部分被选择、加工后作为学校教育的内容,成为学校教育的内部要素,对教育产生较政治、经济更为直接的影响。 手段上,文化传播手段的多样化也对学校教育在手段、方法上产生影响; 现代文化所含的多元的思维方法、价值观和信念,影响着学生的思维方法、价值观和信念。 总体上讲,文化对教育的作用在性质上区别于政治、经济对教育的作用,它不是对教育产生某种决定性影响的因素,而是与教育处于互相部分包含、互相作用、互相交融的关系状态。 2、简述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 赫尔巴特是近代资产阶级教育家中第一个企图把教育学建立为一门科学的人;他想在伦理学的基础上建立教育目的论,在心理学基础上建立教育方法论。由于他的唯心主义的、形而上学的哲学、心理学观点,他没有达到建立科学的教育学的目的。他用他的心理学论证了教育性教育原则,但是他在这里夸大了知识对于情感与意志的决定作用。从他的“多方面兴趣”学说出发,他为中小学规定了较为广泛的教学内容,但他的保守主义表现在他把宗教与古典人文学科列在首要地位。他分析了教学过程,企图在这基础上建立他的教学论体系。 以活动所承担的主要任务在性质上的区别为依据,把学校活动或分为如下几类: 学校教育中师生共同参与的教育实践活动(又称“学校实践活动”)。按照师生承担的工作的性质的不同又可分为三大类: ——以完成课程计划内的学科的教与学为主要任务的学科教学活动(简称“教学活动”); ——由学校组织的以培养、发展学生兴趣、爱好与特长或其他能力为主要任务的、课程外的各种社团、小组活动;以调节学生课余生活为主要目标的娱乐活动和以增强学生体质为主要任务的课外体育活动。这三种活动都在学校课程教学外的时间进行,所以统称为“课外活动”。 ——以学生班级集体的形成与发展,集体中每个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尤其是思想品德的健康发展为主要任务的,以班级、少先队、共青团等学生组织为单位进行的学校教育实践活动,简称“班级(含团、队)活动”。 其中,教学活动是最繁重、组织程度最严密、目标最具体和可测、所占时间最大量的活动,也是学校实践活动中最基本的活动。 关系:三类活动中,课外活动和班级活动不以学科教学任务的完成为直接目标,占用的时间也远少于学科教学,但它对于学科教学任务的完成有间接的意义,对学生的发展则具有学科教学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因而,从实现教育目标的高度上看,三类活动构成了一个有核心、相互配合和制约的整体。 学校教育中以领导成员为核心的教育管理活动。从学校行政职责和主要活动的角度(而不是机构名称上)把学校管理活动自上而下地分为三个层级: ——第一层级是学校校长负责的对学校工作全局性的管理。这一层的管理任务关系到整个学校的发展方向和总体面貌,也与教师、职工的工作直接相关。 ——第二层级是由学校教导处和总务处的管理人员承担。这一层级是决定学校管理活动实际质量高低的关键性层级。

《学前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学前儿童教育学》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8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28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 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实验室、图书馆、计算机房、医务室等是( ) A 教育内容 B.教育方法 C.教育者 D.教育物质资源 2.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关系是( ) A.矛盾的对立面 B.主体和客体的关系 C.相互依存的统一体 D.主动和被动的关系 3.一般衡量社会文化水平的指标是( ) A.人口的性别比例 B.人口的受教育水平 C.人口的健康状况 D.人口的平均收入 4.我国传统教育的最高目标是( ) A.道德完善 B.智力发展 C.体质增强 D.审美发展 5.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 ) A.文化 B.政治 C.经济 D.教育 6.学前教育阶段可分为新生儿期、乳儿期、婴儿期和幼儿期,这表明个体发展具有( ) A.规律性 B.个别差异 C.阶段性 D.社会性 7.儿童厌食的起因往往不是因为某一身体部位出现病变,而是因为情绪压抑或紧张等 心理原因,这表明() A.身体发育决定心理发展 B.心理发展影响身体发育 C.身体发育影响心理发展 D.心理发展决定身体发育 8.提出“成熟势力说”,认为儿童发展是一个有规律的顺序模式的过程的学者是( ) A.柏拉图 B.皮亚杰 C.格塞尔 D.洛克

9.教育史上第一个承认游戏的教育价值的教育家是( ) A.福禄贝尔 B.卢梭 C.蒙台梭利 D.夸美纽斯 10.进步主义教育家杜威的教育著作是( ) A.《民主主义与教育》 B.《教育漫话》 C.《人的教育》 D.《爱弥尔》 11.皮亚杰认为心理特点是“自我中心化”的儿童处于(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思维阶段 C.具体运算思维阶段 D.形式运算思维阶段 12.我国教育家陈鹤琴提出的教育方法是( ) A.自然后果法 B.教学做合一 C.整个教学法 D.发现式教学法 13.如果是色盲或失明的儿童就无从发展视力,也就培养不成画家了,这表明( ) A.遗传决定一切 B.遗传素质为儿童发展提供前提 C.后天环境决定遗传素质 D.教育起主导作用 14.头大、躯干长、四肢短、胸廓的前后和左右径几乎相等的是( ) A.初生儿 B.周岁儿 C.2 岁儿童 D.2 岁半儿童 15.《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全日制幼儿园每日户外活动时间不得少于( ) A.1 小时 B.2 小时 C.3 小时 D.4 小时 16.活动室墙饰的高度首先要适合( ) A.幼儿的身高 B.教师的身高 C.家俱的高度 D.房屋的高度 17.在幼儿园内,教师采用游戏的形式开展相应的教育活动,这是( ) A.教育活动游戏化 B.游戏活动教育化 C.游戏活动系列化 D.游戏活动教学化 18.在教育实践中培养儿童学会依靠自己的经验和能力进行活动,这是( ) A.保教结合原则 B.独立性原则 C.综合性原则 D.启蒙性原则 19.儿童通过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一些问题发表意见,从而达到自我教育的方法是( ) A.故事法 B.讨论法 C.参观法 D.观察法

《现代教育理论》试卷(A)答案

《现代教育理论》试卷(A)答案 -----------------------------装-------------------------------------订-------------------------------线---------------------------- 一、选择题(2分*10) 1-5ACDAD 6-10ADACB 二、填空题(1分*12) 1.教育传播系统教育信息传播活动 2. 从不同角度增加信息量 3.理论实践 4. 教学系统 5.学习理论 6."新教学体系" 范例教学论 7.综合性8.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 三、名词解释(4分*7) 1.教学媒体包括教与学两方面的媒体,它是在教/学活动中,传递、承载和控制教育、教学信息的载体或中介,是教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2.多媒体系统是指至少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互为“补充”的媒体的组合系统。 3.指在教学活动告一段落时,为把握活动最终结果而进行的评价。借以进行鉴定、区分等级和对整个教学方案的有效性作出评定。 4.教师将计算机作为教学媒体,学生通过与计算机交互作用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形式 5.以光纤电缆为通道,以多媒体计算机为交互工具,使用能传递文字、图像、声音等形式信息的四通八达的信息网,连接道千千万万个计算机用户。光缆具有信息量大、抗干扰性能好、可提供进行双向交流和开展大范围内合作的条件。 6.也称行为目标,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以后将能做什么的一种明确、具体的表述。对要求学生达到的学习成果或最终行为明确阐述。 四、简答题(6分*4) 1.教育技术内涵,即定义为:“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应用、 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教育技术的外延涵盖了五个领域,教育技术领域是:开发、应用、管理、设计、评价五大领域的理论和实践。 2.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发展及教育发展的需要,现代教育技术也将不断地发展,其发展的趋势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现代教育技术设备将日益自动化、微型化、多样化; ②现代教育技术将日益网络化; ③现代教育技术将日益大众化、综合化、多媒体化; ④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将日益系统化、科学化。 3.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是学习理论、教学理论、教育传播理论和科学技术等。 4.一是,教学是教师双边交往的活动。教与学两个不能相互代替,而是交织在同一个活动过程中。师生交往有轮式、树式等交往形式,产生不同的效果。从教学是师生之间的多方面全方位的交往过程出发,应该创设多种交往机会,实现教学预期目标。 二是,教学是师生分享经验、共同发展的过程。我们长期受着教师中心论与儿童中心论的影响,特别是凯洛夫三中心论的影响,对我们的教学实践有着很大的限制。课堂教学应该被看作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影响到学生生活的质量和今后的发展和成长,影响到教师对职业的感受与态度、专业水平的发展和生命价值的体现。

现代教育理论试题A答案

现代教育理论评分标准及标准答案(A)卷 评分标准: 1、判断对错并说明理由题,判断正确得2分,说明得出这一判断的理由得3分,只要把意思表达明白即可。 2、简答题,答出要点即可,只要意思相同即可,不要求原句原话。 3、论述题:在答出要点的同时还需作必要的阐述,否则只能得到一半分数。 4、案例分析题:在按题目要求回答时要能够自圆其说,对问题的分析要有理有据,所用理论要正确,语句要流畅,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所列教育现象。 标准答案: 一、判断对错并说明理由(每题判断正确2分,说明理由3分,共20分) 1.教育是人类社会永恒的范畴。 答:正确。教育起源于人类社会生产发展和社会生活的需要,只要有人类存在,就需要通过教育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因此,教育与社会发展相始终,是人类社会永恒的范畴。 2.教师具备了本专业知识就可以教好书。 答:错误。一个合格的教师不但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还必须具备广博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以及系统的教育科学知识,同时,还必须具备良好的能力结构和高尚的职业道德。 3.我们学校的文化广场及名人塑像也是课程。 答:正确。这属于一种隐性课程,也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 4.少年期是学生容易犯错误的时期,有人称为“危险期”,值得引起家长和教师的重视。答:正确。少年期是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看待问题比较片面和激进,缺乏辩证的思维能力和良好的批判能力,容易接受不良的影响,因此这一时期应引起家长和教师足够的重视。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应如何理解“人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这一命题? 答:教育在解决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矛盾过程中,其基本着眼点只能是任何人的发展,通过培养人来解决人的发展水平与社会发展要求之间的矛盾,是教育的永恒主题,也是教育发生和发展的根本依据;(4分)在人和社会的关系中,人是能动和受动的统一体,但能动是更能体现人的本质的一面;(3分)教育规范人去适应社会,其最终目的是要把人培养成社会能动的创造者和主体。(3分) 2.如何全面理解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 答:(1)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和客体;(3分)(2)学生又是学习和自我教育的主体;(3分)(3)教为主导,学为主体。(4分) 3.简述课堂教学的优缺点及其具体组织形式? 答:优点: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培养人才;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教育功能。(4分) 缺点:容易忽视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独创性;容易产生理论和实践的脱节。(3分) 具体组织形式:全班上课;班内分组教学;班内个别教学。(3分) 4.简述我国中小学德育的基本内容。 答:核心是五爱教育: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2分) 具体由八个方面的基本内容: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精神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劳动教育;民主、法制教育;人道主义教育;社会公德教育、人生观与世界观教育;品格和文明行为教育。(8分)

《现代教育理论》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B卷

《现代教育理论》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B卷 一、名词解释(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狭义教育 2、多元文化教育 3、教学 4、终身教育 二、判断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墨翟主张"亲知、说之和闻之"三种途径结合() 2、近代教育出现了初等教育的普及() 3、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主张教育为当下的生活服务,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 4、教育是政治的附庸,没有任何独立性() 5、成人感加强、自我关注的加强,摆脱成人束缚的愿望强烈的是少年期() 6、课堂教学应由教师负责一切() 7、拉尔夫·泰勒是现代教育评价之父() 8、布迪厄提出了文化资本、文化专断和符号暴力等概念() 9、教师职业不需要专门训练() 10、全球化引发的教育上的冲突主要是经济上的() 三、简答题(共2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教育评价的功能有哪些? 2.全球化对教育的要求。

现代教育理论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指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有组织的以影响入学者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2、以教育中存在的文化多样性为出发点,使不同文化特征的学生都享有同等的机会的教育,这种教育是在尊重不同文化且依据不同的文化背景前提下实施的,目的在于形成学生对自己的文化及其它文化的处理方式和参与多元文化的能力。 3、教学是以学生掌握知识为直接目标所展开的教师与学生双边的交往活动。 4、指人在一生中都应当和需要接受各种培训和教育,教育不是单纯的传递知识,而应当贯彻人的全面发展精神,培养个体适应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各种能力和素质。 二、判断 1、对 2、对 3、对 4、错 5、对 6、错 7、对 8、对 9、错10、错 三、简答 1.教育评价功能有诊断功能;改进和形成性功能;区分优良和分等鉴定功能;激励功能;导向功能等等。答题时展开回答。 2.第一,全球化的教育规范逐渐会得到确立,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教育对话会变得经常化。大至教育研究的规范方法,如何进行教育评价,教师的专业发展等,小到学生学业评价、课堂教学效果等都会越来越多的采用国际所公认的一些做法。 第二,教育成为解决全球问题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教育,让人们珍视和平,使人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学会合作共同面对的南北关系、人权、毒品资源短缺等问题。 第三,教育上要求重新确立人才规格和教育目的转向,培养国际人,正在成为各个国家的人才战略和教育目标之一。教育目标在全球化之下,为和平、人权和民主的教育,必须发展尊重自由的能力和面对挑战的技能,尊重人的差异,文化遗产,培养在国家和国际范围内的团结和公平情感。 第四,全球化会引发教育上一系列的冲突。一是全球化与本土化之间的矛盾,具体为教学手段,教育制度和国际先进思想价值体系与本土的冲突。二是传统与反传统的矛盾。三是教育内部发展不均衡带来的矛盾。四是教育与其他社会系统的矛盾。

教育概论模拟试卷及答案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教育概论》模拟试卷 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现代社会学校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内容上,文化中基本的、相对稳定的、符合学校教育要求的部分被选择、加工后作为学校教育的内容,成为学校教育的内部要素,对教育产生较政治、经济更为直接的影响。 手段上,文化传播手段的多样化也对学校教育在手段、方法上产生影响; 现代文化所含的多元的思维方法、价值观和信念,影响着学生的思维方法、价值观和信念。 总体上讲,文化对教育的作用在性质上区别于政治、经济对教育的作用,它不是对教育产生某种决定性影响的因素,而是与教育处于互相部分包含、互相作用、互相交融的关系状态。 2、简述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 赫尔巴特是近代资产阶级教育家中第一个企图把教育学建立为一门科学的人;他想在伦理学的基础上建立教育目的论,在心理学基础上建立教育方法论。由于他的唯心主义的、形而上学的哲学、心理学观点,他没有达到建立科学的教育学的目的。他用他的心理学论证了教育性教育原则,但是他在这里夸大了知识对于情感与意志的决定作用。从他的“多方面兴趣”学说出发,他为中小学规定了较为广泛的教学内容,但他的保守主义表现在他把宗教与古典人文学科列在首要地位。他分析了教学过程,企图在这基础上建立他的教学论体系。3、简述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分类 的因单忽于陷在但意义,缺论素关互素视了因间的相判系以及绝对化的断。响能皮、传遗与环境成亚杰影包含有没全本展人发基用互的学熟二因与习相作因素的。相间因,部对素的互展发的人了定决论素。析分乏缺也响影.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影响人的因素分本书的立场把人的发展看作一个动态变化的能为可性层次和现实过程,是人的身可能性层次心 两方。二层性层次面不断变化包括个体自身的次三因素、构建的过程因;同时,将发展因素先(天因素、后天主体“人”的地位给论素)和环境因素;现实性的全面理解。层次主要指个体予的活动。 4、简述学校教育活动的分类 以活动所承担的主要任务在性质上的区别为依据,把学校活动或分为如下几类: 学校教育中师生共同参与的教育实践活动(又称“学校实践活动”)。按照师生承担的工作的性质的不同又可分为三大类: ——以完成课程计划内的学科的教与学为主要任务的学科教学活动(简称“教学活动”); ——由学校组织的以培养、发展学生兴趣、爱好与特长或其他能力为主要任务的、课程外的各种社团、小组活动;以调节学生课余生活为主要目标的娱乐活动和以增强学生体质为主要任务的课外体育活动。这三种活动都在学校课程教学外的时间进行,所以统称为“课外活动”。 ——以学生班级集体的形成与发展,集体中每个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尤其是思想品德的健康发展为主要任务的,以班级、少先队、共青团等学生组织为单位进行的学校教育实践活动,简称“班级(含团、队)活动”。 其中,教学活动是最繁重、组织程度最严密、目标最具体和可测、所占时间最大量的活动,也是学校实践活动中最基本的活动。 关系:三类活动中,课外活动和班级活动不以学科教学任务的完成为直接目标,占用的时间也远少于学科教学,但它对于学科教学任务的完成有间接的意义,对学生的发展则具有学科教学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因而,从实现教育目标的高度上看,三类活动构成了一个有核心、相互配合和制约的整体。 学校教育中以领导成员为核心的教育管理活动。从学校行政职责和主要活动的角度(而不是机构名称上)把学校管理活动自上而下地分为三个层级: ——第一层级是学校校长负责的对学校工作全局性的管理。这一层的管理任务关系到整个学校的发展方向和总体面貌,也与教师、职工的工作直接相关。 ——第二层级是由学校教导处和总务处的管理人员承担。这一层级是决定学校管理活动实际质量高低的关键性层级。 ——第三层级是在学校教职工基层行政工作中开展的。这一层的活动质量直接影响着学校实践活动中教的质量、影响着教师本身业务能力的提高和教师对学校集体的心理感受。 2、比较学科中心课程与活动中心课程

现代教育理论试题

现代教育理论试题 1、什么是教育信息化? 教育信息化,是指在国家及部门的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教育系统的各个领域全面深入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加速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过程。 这个定义有四层含义:一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离不开信息化,信息化要服务于教育现代化;二是国家及部门要统一规划、统一组织教育信息化建设;三是教育系统的各个领域要广泛深入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四是教育信息化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发展的过程。 2、教育信息化的特征是什么? 从技术属性看,教育信息化的基本特征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化。数字化使得教育信息技术系统的设备简单、性能可靠和标准统一,网络化使得信息资源可共享、活动时空少限制、人际合作易实现,智能化使得系统能够做到教学行为人性化、人机通讯自然化、繁杂任务代理化,多媒化使得信媒设备一体化、信息表征多元化、复杂现象虚拟化。 从教育属性看,教育信息化的基本特征是开放性、共享性、交互性与协作性。开放性打破了以学校教育为中心的教育体系,使得教育社会化、终生化、自主化;共享性是信息化的本质特征,它使得大量丰富的教育资源能为全体学习者共享,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交互性能实现人--机之间的双向沟通和人--人之间的远距离交互学习,促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其他人之间的多向交流;协作性为教育者提供了更多的人--人、人--机协作完成任务的机会。 3、教育信息化的目的是什么? 一是促进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二是推动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三是培养适应信息社会要求的创新人才,四是促进教育现代化。 4、教育信息化的要素 教育信息化包含信息资源、信息网络、信息技术应用、信息技术和产业、信息化人才以及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等六个要素。 5、建构主义理论含义 一方面是新知识的理解是以旧经验基础的建构,另一方面新知识的摄入又是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因此,建构意义指在学习,在学习者内部发生的新旧知识的交互作用而达到的超越新知识又改造旧经验的重组。 6、简介抛锚式教学 以真实事例或问题为基础(作为“锚”),有时也被称为“实例式教学”或“基于问题的教学”。这种教学要求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确定这类真实事件或问题被形象地比喻为“抛锚”,因为一旦事件或问题确定了,整个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也就被确定了(就像轮船被锚固定一)。 7、简介支架式教学 支架式教学是通过提供一套恰当的概念框架(conceptual frame work)来帮助学习者理解特定知识、建构知识意义的教学模式。借助该概念框架,学习者能够独立探索并解决问题,独立建构意义。“支架”(scaffolding)用来比喻对学生解决问题和建构意义起辅助作用的概念框架。这种概念框架根植于儿童的“最近发展区”,通过其支撑作用,儿童的认知发展不断由实际水平提升到潜在水平。教师的作用就在于使这种概念框架尽可能完善。 8、简介随机进入教学 由于事物的复杂性和问题的多面性,要做到对事物内在性质和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全面了解和掌握,即真正达到对所学知识的全面而深刻的意义建构是很困难的。往往从不同的角度考虑可以得出不同的理解。为克服这方面的弊端,在教学中就要注意对同一教学内容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情境下,为不同的教学目的、用不同的方式加以呈现。换句话说,学习者可以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