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组织内人际和谐对员工绩效的影响

组织内人际和谐对员工绩效的影响

组织内人际和谐对员工绩效的影响
组织内人际和谐对员工绩效的影响

组织内人际网络和谐对员工绩效的影响

摘要:无论对个人,还是社会,人际网络关系作用不言而喻,本文以某企业员工人际网络关系和员工行为特征为研究对象,通过实证研究验证了组织内员工网络人际关系对员工工作绩效的影响,得出人际网络关系要素中网络的紧密程度、网络范围、组织认同、共同愿景、信任通过中间变量知识获取能力和工作能力对员工工作绩效产生影响。

关键词:人际关系网络工作绩效

1 引言

企业人际关系指企业中的所有成员,在同一群体或不同群体中相互了解、相互交流而形成的一种心理关系,这种心理关系是长期形成的,并且带有明显的感情色彩。很多员工虽然在表面上没有与同事产生较大的矛盾,但由于彼此之间的关系不够和谐,影响了信息的交流与沟通,无法在工作中进行很好的配合,直接影响了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工作结果,对企业的绩效表现和良好企业文化的形成也产生较大影响。

目前的研究一方面主要探讨企业内部人际关系对企业创新 (主要是技术、知识和管理创新) 以及企业发展的影响,但是却很少关注人际关系的和谐是如何影响员工绩效的。另一方面,绩效影响因素研究并不是一个新话题,但目前对绩效影响因素的研究,大多停留在对心理因素

和人格特质的研究上 (韩翼,廖建桥,龙立荣,2007 )对于外界环境因素尤其是基于非正式关系和社会规范的社会资本对员工绩效的影响研究相对欠缺。本文从一个全新的视角考察员工绩效的影响因素。

2 相关文献综述

2.1 企业内部人际网络关系相关文献综述企业内部的人际关系指公司中基层员工与上级领导、各层领导之间以及员工之间的关系,属于企业中“非正式组织”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学者们通过研究发现,企业内部人际关系与员工绩效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对我国而言,人际关系满足了中国人独特的心理需求、层级需求,所以在中国企业中,不仅仅是一种保健因素,更是一种激励因素 (原口俊道,2000),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有效淡化员工的个人利益,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潜能,避免损害组织利益的行为出现。Peyrr 一smhit 和shanye 在探讨个人创造力与社会互动间关系的文献后, 认为个人在网络中的位置会对个人的创意工作产生影响,陈荣德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咨询网

络中心度与情感网络中心度对关系绩效有正向影响。刘楼发现情感网络对人际促进有正向的

影响作用,而对于工作奉献的影响却是负向。Cross和Cmmigs发现组织内知识型员工的工作

绩效受到组织内关系特征和网络结构特点的共同影响,组织中信息网络和认知网络的中介中心度与个人绩效显著正相关。Sparrowe 等研究发现,处于工作咨询网络中心位置的员工的工作绩效会比处于网络外围的员工高,其进行本职外工作的热情程度也会比较高,也就是说,咨

询网络的中心度对员工任务绩效和关系绩效都有正向影响。.

2.2 员工绩效影响因素研究员工绩效是指员工在工作过程中以某种方式所实现的与组织目标密切相关的活动结果或行为表现。员工绩效是员工努力的净效果,其受到员工的能力与角色认知的影响,这意味着在特定情况下的绩效可视为努力、能力和角色认知间的相互关系结果( Byars &Rue,1994) ,其一般是可评估的、多维度、连续的与组织目标相关联的行为结构体( Borman&Motowidlo ,1997) 。

关于影响员工绩效的前因变量,相关研究纷繁复杂。首先,关注个性特征的研究。个性特征的变量主要来自人格理论“大五” 模型中的要素,用它们来预测人格特征中的某些要素对不同绩效指标的影响。比如,Motowidlo &Van Scotter( 1994) 研究了美国空军机械师的个性特征变量与其任务绩效和关系绩效的相关性; Van Scotter &Motowidlo( 1996) 研究了个性特征对人际绩效的作用; Salgado( 1997)的研究发现,责任心和情绪稳定性在所有的工作绩

效指标上都是最有效的预测变量,开放性和随和性都能有效地预测培训绩效。其次,关注知

识和能力的研究。早期对绩效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的Vroom( 1964) 特别强调了在考虑员工动机的前提下,员工绩效的能力决定作用; 典型的Hunter( 1986) 模型从个体的知识、能力角度研究企业员工绩效的决定因

素,该模型检验了个体的一般心理能力、工作知识、任务熟练度对工作绩效的影响。著名的Campbell 模型( 1993) 则探讨了员工的程序性知识、过程性知识和陈述性知识对员工绩效的决定作用; Van Scotter &Motowidlo( 1996) 的实证研究证实了经验、工作知识与任务绩效的相关性,要高于与人际促进、工作奉献的相关程度; Kaasa( 2009) 的实证研究验证了创新行动的一个重要或直接来源是人力资本———个体的知识、技能和能力,个体知识的数量和质量决定了个体的创新绩效水平。Janssen &Nico( 2004) 不仅强调了

知识对员工任务绩效的作用,还强调了基于知识定位的员工可以取得更好的创新性绩效。最

后,关注多视角、多因素的研究;Borman( 1995) 的实证研究发现,除能力、工作知识和任务熟练度对绩效评价产生影响外,人际关系变量和被评估者的个性特征变量———可靠性,对

绩效评价结果也有很大影响; Motowidlo &Schmit( 1997) 分析了员工的能力和个性对任务绩效和关系绩效的影响,发现能力可以更好地预测任务绩效,而个性特征变量则能更好地预测关系绩效,而且能力和个性特征还通过中介变量对任务绩效和关系绩效产生交互影响。

2.3 人际关系与员工绩效之间关系研究综述

20 世纪20 年代初,随着人群关系学派的兴起,西方学者开始关注组织内人际关系对员工绩效的影响。20 世纪90 年代,Vav Scotter 和Motowidlo ( 1989)提出了周边绩效的概念,与传统的绩效观不同,周边绩效强调了员工在实际工作中,为了改善工作关系、提高人际交往技能所采取的行动,从人而非从工作任务的角度出发,考察了人际关系这一因素对组织绩效的影响。

Lai 等人(2004)以中国的样本研究了社会网络结构性特征以及社会网络中的关系规范对人际公民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人际信任、社会网络强度、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价值观对人际公民行为都具有显著的影响。同时人际公民行为可能会直接影响个体工作绩效,例如:愿意帮助同事和重视人际和谐(人际公民行为的两个重要维度) 的员工往往合作意识比较强,他们一般会从大局出发考虑问题,为了团队或组织的利益甚至可以牺牲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时间。他们能够全身心投入到工作当中,极少将时间和精力浪费在解决人际关系冲突和埋怨客观事物上,这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其次,人际公民行为可能会通过提升员工获取机会和资源的能力进而对个体工作绩效产生影响。因为根据社会交换理论和互惠理论,当员工在工作过程中表现出对工作的极大热情,进而做出人际公民行为时,作为一种非正式和非物质的回报,管理者可能会给予做出组织公民行为的员工更多的工作支持和成功的机会。而这些机会和资源的获得能够有效帮助员工的工作绩效得到提高。

3 实证分析

3.1 要素选取与理论假设

3.1.1 人际关系要素

本文根据对以上文献的回顾,认为人际关系和谐的要素包括本文从组织内网络的紧密程度、网络范围、组织认可、共同愿景,信任这五大要素作为人际和谐的衡量指标。通过测量它们在企业中的情况,来考察其对员工绩效究竟会产生何种影响。并提出假设:

假设A1 组织内部网络紧密程度与员工工作绩效正相关。

假设A2 组织范围大小与员工工作绩效正相关

假设A3 组织成员中的认可与员工工作绩效正相关

假设A4 组织中共同的愿景与员工工作绩效正相关假设A5 组织中的信任与员工工作绩效正相关

3.1.2 员工绩效要素

本研究借鉴的观点,从员工的任务绩效和关系绩效两个方面来衡量员工的绩效水平,但是,

考虑到知识经济对员工的要求,在具体测量指标的界定上要体现现代企业对员工的要求。任务绩效属于员工绩效的传统内容,主要是与员工所在职位有关的绩效,包括员工的技术水平、知识水平、岗位角色和岗位行为。因此在任务类绩效上本文选取工作效率和工作创新为衡量指标。在关系绩效上,本文选取工作奉献为衡量指标。

3.1.3中间变量

本文认为和谐的人际关系可以提升员工获取工作中机会和资源的能力,从而对工作绩效

产生影响。而当员工在工作中人际和谐,精神愉快,精力充沛情况下周围的同事、领导上级可能更愿意为员工提供更多的知识资源共享,在慢慢的积累中,提高工作能力,帮助提高员

工的绩效水平,因此我们使用员工知识的获取能力和工作能力作为中间变量。并且假设:假设B1员工的知识获取能力在组织内人际关系和组织绩效中起中介作用。

假设B2员工的知识获取能力对员工的工作效率成正比。

假设B3员工的工作能力在企业内部人际关系和员工绩效间起中介作用

假设B4与员工的工作能力对员工的工作创新成正比。

3.2研究模型构建

根据前文了变量选取和假设,本文了理论模型如下图1

人际关系要素

3.3问卷设计与数据获取

本文问卷结果来自武汉一家IT企业共150名员工,有效分数为121。本问卷共分为两

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个人基本信息,包括年龄,性别,工作年限。第二部分包括组织内人员人际关系和员工工作绩效的测量。

4实证结果分析

本文是通过spss 17.0对样本进行统计分析。

4.1样本对象的描述性分析

对被调查问卷的对象统计结果如表

我们讨论人际关系情况、知识获取、工作能力和员工绩效之间的关系,我们有spss17.0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到了结果表5

表5各要素的相关性分析

紧密程度

网络范

围认同

共同愿

信任

工作能

工作效

工作创

知识获

员工奉

紧密程度1

网络范围**

.6961

认同**

.908

**

.7921

共同愿景**

.859

*

.618

**

.8141

信任**

.840

*

.620

**

.915

**

.7401

工作能力**

.906

**

.738

**

.960

**

.789

**

.9451

工作效率**

.897

**

.757

**

.935

**

.776

**

.842

**

.9411

工作创新**

.928

**

.644

**

.872

**

.766

**

.807

**

.892

**

.8571

知识获取**

.966

**

.771

**

.875

**

.844

**

.790

**

.897

**

.862

**

.9171

员工奉献**

.894

**

.811

**

.859

**

.815

**

.715

**

.813

**

.816

**

.820

**

.9071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良好的人际关系对工作绩效有很大的影响,员工的知识获取和工作

能力对员工的绩效也有很大影响。

4.3回归分析

SPSS中的多元回归是研究一个因变量与多个自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的,我们根据假设,

组织内人际关系的四个因素能对员工的知识获取和工作能力产生影响,而员工的知识获取和

工作能力对工作绩效产生影响,建立了以下模型:

R=a ii A+a i2B+a i3C+ai4D+a i5T+t i 式

1

E=a2i R+a22F 式2

N=a3i F 式3

R表示知识获取能力,E表示工作效率,F表示工作能力,N表示工作创新,A表示网络密切程度,B 表示网络范围,C表示认同,D表示共同愿景,T表示信任。

以知识获取为因变量,组织内部人际关系(网络密切程度、网络范围、相互认可、共同愿景、相互信任、)为自变量,对式1进行线性回归,省略常数项进行中心化处理,并且采用逐步筛选法,具体结果如

表5所示:

由此回归方程可知,信任、认可、共同愿景未能进入关于员工工作态度的回归方程,也就是说信任、认可、共同愿景对于员工的知识获取并没有显著的直接影响。

即线性回归方程为:

R=0.521A+0.461B

以工作效率为因变量,知识获取能力和工作能力为自变量对式2进行线性回归,省略常

数项进行中心化处理,并且采用逐步筛选法,具体结果如表6所示:

表6工作效率与知识获取与工作能力的回归分析

即线性回归方程为:

E=0.606R+0.353F

以工作创新为因变量,工作能力为自变量对式3行线性回归,省略常数项进行中心化处理,并且采用逐步筛选法,显著性水平定为0.1。具体结果如下:

N=0.967F

以上公式中我们可以得出:

E=0.606R+0.353F

=0.606( 0.521A+0.461B) +0.353F

因此工作效率与网路密切程度、网络范围和工作能力相关,工作创新和工作能力相关。

5结论与展望

本文以企业内部的人际网络关系和员工绩效为研究对象,以员工的知识获取能力和工作

能力为中介变量,探析了企业内部人际关系对员工绩效的影响,明确了人际网络关系在企业

内部是如何通过影响员工的知识获取和工作能力,进而来影响其绩效表现的,为企业内部应

该如何通过建立和谐、良好的人际关系来促进员工绩效的改善提供了参考。本研究的主要结

论是:证实了企业内部人际网络关系-知识获取能力和工作能力-员工绩效之间的关系,并通

过实证分析探索了企业内部人际关系的五个维度分别对知识获取能力和工作能力的影响,同

时研究了知识获取能力和工作能力对员工绩效的三个维度(工作效率、工作创新和员工奉献)

的影响。

本文中组织内人际关系网络的紧密程度,和网络范围对知识获取是正向影响,说明在企业

组织内部,员工之间社交网络联系频繁,关于工作讨论网,咨询网的员工集中程度高,知识

共享行为就越多,从而加大员工知识获取能力。给我们的启示就是适当增强员工的亲密程度

加强各不门之间的沟通。

参考文献

[1] Burt, R.S. 1992. Structural Holes: The Social Structure of Competition.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 A Iahad, N., Abdul Rahman, A., Rahim, M., & Irliana, N. (2012). Collaborative learning: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approach. Journal of 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2, 62-68

[3] Teigland, R., Wasko, M. M. Knowledge Transfer in MNCs: Examining How Intrinsic Motivations and Knowledge Sourcing Impact Individual Centrality and Performance [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anagement, 2009, 15: I S-31

[4] 陈荣德?组织内部社会网络的形成与影响:社会资本观点

[D].中国台湾:国立中山大学博士学

位论文,2004.

⑸刘楼?组织内社会网络、中心度与任务绩效[M].广州冲山大学出版社,2008.

[6] 朱晓妹,王重鸣员工心理契约及其组织效果研究管理工程学报.

[7] 彭建平,员工社会网络特征对员工知识分享行为和绩效的影响—来自珠江三角洲某企业的

案例研究[J]研究与发展管理,2011,23( 4):1-10.

人力资源绩效的影响因素

4、请围绕公式P=F(S,M,E,O),谈一谈影响绩效的因素? 绩效的影响因素 一.导言 正如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的那样,世上最困难的事莫过于下定义了。时至今日,人们对绩效这一概念的认识仍然存在分歧。就像Bates和Holton(1995)指出的那样,“绩效是一种多维建构,观察和测量的角度不同,其结果也会不同”。我们从不同的学科领域出发来认识绩效,所得到的结果也会有所差异。 随着管理实践深度和广度的不断增加,人们对绩效的概念和内涵的认识也在不断变化。所有的的组织都必须思考绩效为何物?【1】这在以前简单明了,现在却不复如是。策略的拟定越来越需要对绩效的新定义。因此,我们想要测量和管理绩效,必须对其进行界定,弄清楚它的确切内涵。 二.文献综述 员工绩效是其工作的“绩”(即工作的结果)及“效”(即实现这一结果的效率水平)的复合体,是一种客观存在。影响员工的绩效的因素有:技能、激励、环境、机会等。【2】影响绩效的主要因素有员工技能、外部环境、内部条件以及激励效应。员工技能是指员工具备的核心能力,是内在的因素,经过培训和开发是可以提高的;外部环境是指组织和个人面临的不为组织所左右的因素,是客观因素,我们是完全不能控制的;内部条件是指组织和个人开展工作所需的各种资源,也是客观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我们能改变内部条件的制约;激励效应是指组织和个人为达成目标而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励效应是主观因素。在影响绩效的四个因素中,只有激励效应是最具有主动性、能动性的因素,人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了,组织和员工会尽力争取内部资源的支持,同时组织和员工技能水平将会逐渐得到提高。因此绩效管理就是通过适当的激励机制激发人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组织和员工争取内部条件的改善,提升技能水平进而提升个人和组织绩效【3】。 在绩效管理中,我们认为绩效首先是一种结果,既做了什么;其次是过程,即用什么样的行为得到。概括的说,即为以下等式: 结果(做什么)+ 行为(如何做)= 绩效[4] 对于绩效管理的不同观点: 1.绩效管理是管理组织绩效的系统 持有这种观点的代表是英国学者罗杰斯(Rogers,1990)和布瑞德鲁普(Bredrup,1995)。这种观点将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出现的许多管理思想,观念和实践等结合在一起。他的核心在于决定组织战略以及通过组织结构,技术事业系统和程序等来加以实施。它看起来更像战略或事业计划等,而个体因素即员工虽然受到技术,结构,作业系统等变革的影响,

员工绩效考核差距的主要因素

员工绩效考核差距的主要因素 绩效考核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剂。绩效考核对于员工来说起到了引导的作用,引导员工向企业需求方向工作,告诉员工应该做什么,重点做什么。考核指标的选择一定要和企业的最终目标相一致,否则考核就会失去意义,还会产生对企业的目标相反的效果。 绩效诊断就是寻找产生绩效差异的原因,员工突出完成绩效或者与绩效标准相差较远时,往往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概括起来,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中员工的绩效差距主要由三个因素造成: 1、环境因素当员工的绩效考核指标非常清楚,主管本人和组织各项制度也保证员工受到了足够的激励,但是员工的业绩仍然没有达到预期的绩效水平时,主管就应进行环境因素分析,判断是否存在内、外部的障碍导致员工无法完成既定的目标。 环境分析一般从以下角度进行:是否由于员工没有恰当的工具,充足的资源和信息;员工是否承担了过多的外部压力;是否工作标准没有明确、及时地与员工进行沟通;是否组织中缺乏标准化的操作程序;是否许多员工都存在同样的绩效问题。 当经过分析确实是由于环境因素造成员工绩效较差时,考核者应首先在本人权限范围内最大限度地排除它们,或尽可能减少环境对员工绩效达成的影响。 2、激励因素如果员工确实能够完全达到预期的绩效水平,但是事实上没有达到,那么,可能是由于缺乏激励或者是激励措施有问题,从而影响了员工的绩效。 对激励因素的分析,要从两个方面来考虑:一个是员工的态度问题;另一个是组织或主管的激励手段。如果属于员工的态度问题,那么就应该首先解决态度问题,分析员工是否对职业发展规划不明确,或者存在其他破坏员工工作的任何事情,态度问题不解决,任何预期的变化都是不会发生的。对主管或组织的激励手段进行分析时,通常的分析角度包括:判断员工出色的绩效表现是否会受到表扬;员工出色的绩效表现是否给其带来负面后果;绩效表现差的员工是否也会获得某种好处;员工对他们的绩效的质量是否清楚。 如果激励因素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则应增加正面的、肯定的激励措施,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尽快消除员工对激励措施的疑问和不满,促使员工绩效的达成。激励问题绝不能够用培训来解决。 3、知识技能因素如果经过判断,发现组织和主管对员工实现绩效目标给予了足够的激励,而环境也没有对员工绩效产生负面影响,也不存在外部障碍的情况,但员工的绩效仍然存在问题,那么就要判断员工是否存在知识或技能的不足。 员工在知识或技能方面存在的问题可能表现为缺乏完成既定目标必需的经验和专业知识,也可能表现为员工缺乏应用这些知识和经验的相关技能。判断的主要依据为:员工过去是否曾经圆满地完成了工作任务;员工是否为这项工作受到过专门的培训;是否经常要做这项任务而员工总是不能正确地完成这一工作。员工知识或技能的不足,主要是通过培训来解决,通常采取在职培训和启发其自我学习的方式。 绩效诊断还有很多其他方法,如员工、主管、环境三因素分析,知识、技能、态度、外部障碍四因素分析等。

企业创新驱动因素及其对创新绩效的作用路径研究_陈洪玮

江西社会科学2017.112017年第11期 企业创新驱动因素及其 对创新绩效的作用路径研究 ■陈洪玮张琼冯星坤 本文基于63家江西企业调查数据,从全要素创新的视角应用结构方程实证研究了企业创新驱动因素及其对创新绩效的作用路径。研究表明:政府政策、市场需求和技术进步等外部驱动因素和企业家精神、企业吸收能力等内部驱动因素,都对企业创新绩效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对江西企业而言,其作用力由强到弱的顺序为技术进步、吸收能力、企业家精神、市场需求和政府政策;内部驱动因素的直接作用强于外部驱动因素,技术进步的间接作用大于政府政策和市场需求。 [关键词]创新驱动因素;创新绩效;结构方程模型 [中图分类号]F27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18X(2017)11-0222-09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基金资助项目“我国中部和东部省域城市首位度与区域经济增长:模型、机理与对策”(71263037)、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江西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与产业集群协同创新实现机制与路径研究”(13YJ02)、江西发展升级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协同创新中心重点项目“江西企业创新驱动发展路径选择” 陈洪玮,南昌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 张琼,南昌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生; 冯星坤,南昌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生。(江西南昌330031) 中国经济在经历了高速发展之后,呈现出资源代价大、科技含量低、区域间经济发展不均衡的特点,进入转型升级发展的新时期。“十三五”以来,李克强总理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理念。同时,供给侧改革也成为改革的一个新热点,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是经济实现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企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是创新驱动发展的主体。 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首先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法,运用结构方程进行企业创新驱动因素分析,通过对63家企业的调查分析,找出影响企业创新驱动力的关键因素。其次对其作用于企业创新绩效的路径进行了分析,为提升企业创新驱动管理决策提出了建议。 222

影响绩效考评的10个因素

“上级安排考核,我们必须考核” “考核结果只对领导有用” “考核是走形式,还是领导说了算” …… 据调查,有30%~50%的员工认为,企业的绩效考核是无效的。追根溯源,往往是由于企业在设计、实施人力资源绩效管理时出现了各种问题所致。 1.不知道为什么要考核 考核目的不明确,有时甚至是为了考核而考核,企业考核方和被考核方都未能充分清楚地了解绩效考核只是一种管理手段,本身并非是管理的目的。同时,绩效考核体系的非科学性还表现为考核原则的混乱和自相矛盾,在考核内容、项目设定以及权重设置等方面表现出无相关性,随意性突出,常常仅仅体现长官意志和个人好恶,且绩效考核体系缺乏严肃性,任意更改,难以保证政策上的连续一致性。 2.考核缺乏标准 目前多数企业的绩效考核标准过于模糊,表现为标准欠缺、标准走样、难以准确量化等形式。以欠缺的标准或不相关的标准来对被考核者进行考评,极易引致不全面、非客观公正的判断,模糊的绩效考核标准很难使被考核者对考核结果感到信服。 3.考核方式单一 在人力资源绩效考核的实践中,往往是上级对下属进行审查式考核,考核者作为员工的直接上司,其和员工的私人友情或冲突、个人的偏见或喜好等非客观因素将很大程度影响绩效考核的结果,考核者的一家之言有时候由于相关信息的欠缺而难以给出令人信服的考核意见,甚至会引发上下级关系的紧张。要想科学全面地评价一位员工,往往需要以多视角来观察和判断,考核者一般应该包括考核者的上级、同事、下属、被考核者本人以及客户等,实施360°的综合考核,从而得出相对客观、全面精确的考核意见,单一的考核人员往往由于考核者缺乏足够长的时间和足够多的机会了解员工的工作行为,同时考核者本身也可能缺乏足够的动力和能力去做出细致的评价,必要的考核人员的缺位往往导致评价结果的失真。 4.职工对绩效考核体系缺乏理解 有的企业在制定和实施一套新的绩效体系时,不重视和员工进行及时、细致、有效的沟通,员工对绩效考核体系的管理思想和行为导向不明晰,常常产生各种曲解和敌意,并对所实施的绩效体系的科学性、实用性、有效性和客观公平性表现出强烈的质疑,对体系的认识产生心理上和操作上的扭曲。 5.考核过程形式化

影响绩效考核效果的10大因素

影响绩效考核效果的10大因素 在进行绩效管理制度设计和推行时,要考虑到自身的特点和环境的作用。即便是企业设计的考核制度完美无缺,考核标准明确,考核程序规范,考核方法先进,但到头来,考核制度还是迟迟难以落实。也就是说必须意识和考虑到组织战略、业务流程、组织结构、岗位职责、企业文化及企业发展阶段等诸多因素对绩效管理的影响,可称之为绩效管理的评估基础。要考虑到这些因素是否具备基本的合理性,并且是否阐述得很清楚。 良好的评估基础将使企业实施以组织业绩提升为目的的业绩评估模式成为可能,并且使企业能够在追求关键业绩指标的科学性和业绩薪酬挂钩的有效性时拥有更多的施展空间。而国内大多数企业,尤其是中小民营企业在这些方面都是比较薄弱的。 一般来说,影响绩效考核的实施的因素设计综合考虑业务流程、组织架构、企业文化和企业发展阶段等诸多方面。具体体现在以下10点: 一、考核目的不明确 很多企业考核目的不明确,有时甚至是为了考核而考核,考核方和被考核方都未能充分清楚地了解绩效考核只是一种管理手段,本身并非管理目的。同时,考核原则混乱,自相矛盾,在考核内容、项目设定以及权重设置等方面表现出无相关性,随意性突出,常常仅仅体现领导意志和个人好恶,且绩效考核体系缺乏严肃性,任意更改,难以保证政策的连续一致性。 二、考核缺乏标准 目前多数企业的绩效考核标准过于模糊,表现为标准欠缺、标准走样、难以准确量化等,因此,极易引致不全面、非客观公正的判断,很难使被考核者对考核结果感到信服。 三、考核方式单一 在很多企业的考核实践中,往往是上级对下属进行审查式考核。考核者作为员工的直接上司,其和员工的私人友情或冲突、个人的偏见或喜好等非客观因素都将很大程度影响绩效考核的结果,考核者的一家之言有时由于相关信息的欠缺难以给出令人信服的考核意见,甚至会引发上下级关系的紧张。 要想科学全面地评价一位员工,往往需要以多视角来观察和判断,考核者一般应该包括考核者的上级、同事、下属、被考核者本人以及客户等,实施360度的综合考核,从而得

影响员工绩效的因素

第二节影响员工绩效的因素 影响员工工资绩效的因素主要有三个:个人(individual),组织(organize)、工作(task). 一、个人因素 (一)能力因素:能力一般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一般能力:个体为了完成一切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的,共同的能力,主要包 括思维能力、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等; 特殊能力:个体从事某种专业活动所需要的某种能力或某几种能力的结合,如 管理能力、社交能力、表演能力等; 组织要特别注意员工能力的运用和培养: 1、职能匹配 2、对员工进行科学合理全面的能力培训: 一方面:进行与工作直接有关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特殊能力的培训: 另一方面,要加强员工思维、语言、记忆等一般能力的培训。 (二)性格因素 按照理智、意志、情绪三者哪个占有优势来划分:理智型、情绪型,意志型。 按照心理活动倾向于外部或内部来划分:外倾型和内倾型。 按照个体的独立性的程度来划分:顺从型和独立型。 为了实现更高的员工绩效,组织有必要做到: 1、准确把握员工的性格特点,知人善任。 2、针对员工的性格差异,培养有助于提高员工绩效的性格。 了解美国健康性格的标准。 (三)态度因素 态度的定义:态度是个人对待外界对象(包括人、事和物)较为稳固的,由认 知、情感、行为倾向三种成分所构成的内在心理倾向。 态度通过以下六种方式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员工的绩效。 (1)态度与学校效率。 (2)态度与工作效率。 (3)态度与社会性认知及判断。 (4)态度与忍耐力。 (5)态度与团体的相容和凝聚力。

(6)态度的激励作用。 二、组织因素 主要包括群体压力因素、激励因素、绩效考评因素、组织文化因素等等。 (一)群体压力因素 组织为了提高员工的工作绩效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提高群体的绩效水平。 2、鼓励员工高绩效水平的独立行为。 (二)激励因素 外在激励:福利、晋升、表扬、嘉奖等。 内在激励:学习新知识、新技术、责任感、荣誉感、胜任感、成就感等。 为了提高员工的工作绩效,组织应该: 1、制定一个良好的激励体系。 2、分清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双因素激励理论,由美国的行为科学家赫兹伯 格提出来的) 保健因素:与工作环境或条件相关的因素。这类因素,有它,没有不满意, 没有它,感到不满意。具体包括:薪金、工作安全性、地位等。 激励因素:与工作内容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素:这类因素,有它,感到满 意,没有它,感到不满意。具体包括:工作上的成就感、奖金、提升等。 判断下列哪些是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 公司政策、管理措施、监督、人际关系、物质工作条件、工资、福利等 成就、赏识、挑战性的工作、增加的工作责任,以及成长和发展的机会等。 (三)绩效考评因素: 要提高员工的绩效,组织就必须在绩效考评上坚持以下原则: 1、考核目标明晰化(这是员工提高绩效水平的前提) 2、反馈与修改。 3、可靠性与正确性。(保证绩效考核的公正性) 4、定期化与制度化。 (四)组织文化因素 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权力文化:一小部分高级经理行使绝大部分权力;

生产型企业绿色创新:影响因素及绩效相关

生产型企业绿色创新:影响因素及绩效相关随着全球市场经济竞争程度的加剧, 资源、环境、生态危机问题日益凸显。资源与环境问题已成为严重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如何统筹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 已成为当今人类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也是现阶段中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绿色消费需求的直面问题。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围绕建设美丽中国” 为目标,“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 , 锐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在这样的背景下, 基于环境视角的绿色经济的发展正在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寻求的共鸣。生产型企业作为提供社会发展必需的物质基础的微观经济主体, 当如何顺应绿色经济发展浪潮这一趋势?这给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创新, 无论形式和内涵上都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和压力。无疑, 创新的“绿色”化,是企业适应绿色经济发展和满足企业自身可持续发展需要的必然选择。生产型企业绿色创新亦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内在要求和实现路径。 那么,如何促进和实现生产型企业实施绿色创新是首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也就是说生产型企业绿色创新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哪些, 是当前首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绿色创新(Green Innovation) 是继环境创新、可持续创新概念之后, 成为了组织和环境研究中的主流概念。随着近年来绿色创新在管理理论和实践中重要性越来越大, 绿色创新逐渐成为管理学研究领域的一个高频词汇绿色创新研究也成为了管理学领域的热点问题。但是, 相关研究就国外已有成果来看仍处于早期阶段。 而国内学界关于绿色创新的研究才开始起步, 台湾对于绿色创新研究相对成熟。因此, 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对绿色创新影响因素的讨论都具有重大的意义。现有文献对绿色创新影响因素的研究, 分别从环境经济学、创新经济学、战略管理和产业组织视角对绿色创新进行了探讨, 也取得了比较丰硕的研究成果。但对企业绿色创新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方面:(1) 从环境规制方面, 研究了环境

证券投资基金绩效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证券投资基金绩效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绩效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许晓磊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 361005) 内容提要:本文运用样本因子分析的方法对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绩效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得出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主要受三个因素的影响,所以我国基金绩效的评估方法较适合以套利定价理论为基础的三因素模型法。 关键词:基金绩效因子分析套利定价理论三因素模型 Abstract: This article studies the effect factors of our country’s closed-end funds through sample factor analysis. The result indicates that our country’s closed-end funds are affected by three main factors, and it is proper to use 3-factor model to appreciate the performance of our country’s closed-end funds. Key words: fund performance factor analysis APT 3-factor model 一.研究背景及文献回顾 1.研究背景 1998年4月基金开元和基金金泰上市交易,成为我国最先成立的封闭式基金,标志着我国基金业的开始。经过4年多的发展,到2002年5月我国已有封闭式基金51只,开放式基金5只,分别有十几家基金管理公司管理,其资产净值规模达到1500亿元,基金已成为我国证券市场的重要力量。

关于企业创新行为影响因素的文献综述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4c4306462.html, 关于企业创新行为影响因素的文献综述 作者:姚瑶 来源:《大经贸·创业圈》2020年第06期 【摘要】创新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源泉,也是企业打造核心竞争力立足市场的保障。近年来,企业创新相关研究成为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热点。本文通过梳理国内有关企业创新与财务相关的研究成果,从微观层面总结了现有文献。 【关键词】企业创新公司治理管理层特征公司特征 一、引言 创新是国家前进发展的动力,是我国打造现代化经济体系蓝图的基石。而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提高其创新水平既是国家实现自主创新的关键,也是其立足市场实现长远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如何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促进企业转向创新性强、附加值高的领域成为当前研究热点。学术界有关企业创新与财务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从宏观政治、经济环境,到企业内部治理机制,取得了众多研究成果。本文主要从微观层面出发,总结了公司治理、管理层特征、公司特征等因素对企业创新行为的影响。 二、企业创新行为影响因素文献综述 (一)公司治理与企业创新 1.激励机制 如何有效地激励和约束管理者,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激发其创造性,留住人才,促进企业创新从而提升企业绩效,一直以来都是学术界和业界研究探讨的热点。 田轩等(2018)研究发现,股权激励计划可以显著提高企业的创新投入产出水平,在区分股票期权和限制性股票两种激励模式后发现,前者对企业创新的促进效应远高于后者。此外,在非国有企业、股价信息含量丰富的企业以及核心技术人员属于激励对象的企业中,股权激励计划能对企业的创新水平起到更为显著的促进作用。郭蕾等(2019)认为,对于非高管员工来说,激励模式对激励差距的作用并不明显,激励差距能正向作用于企业的创新产出。进一步研究发现,较长有效期和授权范围较大的股票期权以及授权范围较小的限制性股票更有利于企业创新。刘宝华等(2018)研究也证实了业绩型股权激励在整体上有助于企业创新水平的提高。具体来说,股权激励与企业创新活动的关系会受到其行权限制特征影响:行权时间限制能促进企业创新水平的提高,但行权业绩考核会对企业创新产生负面影响。朱德胜(2019)则基于环

导致绩效管理失败的六大原因

第一讲导致绩效管理失败的六大原因(上) 为什么多数绩效考评开始时轰轰烈烈,后来却以失败告终各部门经理总是抗拒绩效考评,怎么办为什么在一些公司实施很成功的考评办法在本企业却行不通不实施绩效考评员工们都还工作如常,实施绩效考评反而矛盾重重、风波骤起……企业应该如何提升绩效考评的实效 通过开放式调查发现,在7000多位职业经理人面对的困难中,第一困难是绩效考评,第二困难是制定纪律性薪酬方案,第三困难是留住人才。而且,不仅是中国,国外的调查数据也显示绩效考评是企业比较头疼的问题。美国上市公司的高管中,仅有15%相信他们的业绩评估体系很好地帮助他们实现了经营目标,有多达43%的管理者认为公司的绩效评估系统运作不良,成效不佳。还有大量居中间位置的管理者认为公司的绩效评估系统既不是很好,也不是不好。 那么,什么是绩效和绩效管理呢绩效是指为了实现企业的总体目标,企业的各团队或个人所必须完成的业务成果,也就是企业的各团队或个人所必须做的事,可以这么说:只要有目标、组织、工作就必然存在绩效问题,总而言之,绩效就是一切我们想要的东西。也可以说是结果,但如果某些因素相对于其他因素而言,对结果有明显、直接的影响时,绩效的意义就与这些因素等同起来了。也可以这样说,绩效首先是结果,当其他因素对结果的影响相对不变,改变特定因素能促进产生良好的结果时,控制这些因素就等于同时控制了绩效。 绩效管理(Performance Management)就是管理者确保企业各团队或个人的日常工作活动及业务成果能够与总体目标的完成保持一致的一个过程,也就是说,绩效管理是在目标与如何达到目标而达成共识的过程以及增强员工成功地达到目标的管理方法。实际上,绩效管理是一个完整的系统,这个系统包括几个重要的构件:目标、计划、辅导、教练、评价、检查、回报、反馈,仅盯住系统的一个构件,是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的。 绩效管理的过程是一个循环的过程,共有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绩效计划,第二阶段是绩效实施,第三阶段是绩效考评,第四阶段是绩效的诊断辅导,这四

绩效管理的影响因素是什么

绩效管理的影响因素是什么 初创期企业:低标准、严要求 初创期的企业市场的变数较大,也无成熟经验数据参考,人员之间的职责分工也不甚明晰;另一方面,以感情维系起来的创业团队, 基本无人才梯队,人员可替代性比较弱。 所以,此阶段的绩效考核建议以任务考核为主,量化考核为辅; 考核的执行中建议采取低标准、严要求,即必须树立考核的严肃性,甚至这一时期的考核往往带有管理者的独断色彩;考核内容也应聚焦 到公司经营发展最核心的领域,不要随意发散。 最后,由于初创期企业缺乏历史数据和经验的参考,在考核实施的过程中,HR经理们就须保持密切的绩效沟通与反馈,并不断修正 指标与考核方式。 初创期绩效管理陷阱: 1、考核指标与模式死板,生搬硬套成熟公司模式; 2、绩效管理只考核,不改进;对于绩效相关数据没有积累和分析; 3、绩效考核指标之间的关联性弱,不能突出公司经营管理的核 心工作。 快速成长期企业:兼顾标准化与灵活性 快速成长期的企业业务规模、人员规模都迅速扩大,专业化分工加强,各岗位工作内容相对固定。业务发展的同时要应对标准化和 灵活性的双重要求:一方面企业希望逐步完善业务的标准化与制度化;另一方面随着企业发展,又派生出很多的经营管理的新课题。面 对这种双重性要求,企业绩效管理工作应抓住两方面的重点:绩效 服务于战略(方向要正确),压力传导到个人(建立一对一责任制)。

服务于企业战略 尽管快速成长期的企业有了一定的经营管理积淀,但也存在很多临时性变化。因此,绩效考核应该围绕公司的战略和重点工作展开,即企业需要什么就考核什么。对于已经标准化的作业内容,考核的 主要目的是固化成果。当所有被考核的客体都在良好水准以上,即 员工已经形成固化习惯或较高技能时,可以适当考虑减少或取消此 类考核。 而公司现阶段普遍存在的问题,影响公司经营发展的问题,以及关乎公司未来发展的问题均要进行重点考核。比如说,牧羊集团今 年准备应用新的信息化系统。首先这项工作对于公司长久发展非常 关键;其次,此项工作需要各部门汇总数据,并改变内部员工(甚至 是管理干部自身)的工作习惯,因此工作本身的实施也具有挑战性。 所以,应用信息化系统这项工作,就可以被纳入到各部门的年度或 季度考核中来。 成熟期企业:打破官僚体制束缚 打破官僚体制束缚 企业从快速成长期进入了成熟期之后,市场趋于稳定,内部管理规范健全,信息化程度较高。但在这个阶段也极易出现“大企业病”的状态:企业组织臃肿,部门内或部门间的协作效率降低;管理层内 部创新的热情降低,“求稳怕乱”“缓一缓”的思想逐步抬头。如 何让企业避免大企业病的危害,统一思想,寻找到新的业绩增长点,保持持续健康发展,是这一时期各企业关注的核心。 成熟期的企业在管理模式方面做出了很多创新尝试,其目的就是为了打破大企业官僚体制的束缚,让一线员工有权对客户需求做出 决策并快速响应,释放员工的工作激情和创造力。比如,海尔提出 了“人单合一”的经营模式,在集团内形成了2300多个自主经营体,在尊重、信任、解放、成就员工(特别是一线员工)的体制保障下, 触摸、发现和创造客户需求,实现在每一个“地头”、每一刹那, 都有员工和客户的连接。 关注各项考核指标的平衡

2018专业技术人员绩效管理与业务能力提升课后测试及答案

专业技术人员绩效管理与业务能力提升 课后测试 测试成绩:92.0分。恭喜您顺利通过考试! 单选题 ?1、组织的整体绩效首先是从一个专业技术人员的个体绩效中体现出来的,通过行为实施过程转化为部门或团队的工作结果,最终形成整个组织的产出——()。 (1 分) A组织绩效 B群体绩效 C个人绩效 D团队绩效 ?2、()是指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具备互补知识、技能和共同目标的人在具体的、可衡量的业绩目标指引下共同实现的工作结果。(1 分) A B团队绩效C个人绩效D整体绩效 ?3、()是指个人所表现出的、能够被评价的、与组织与群体目标相关的工作行为及其结果。(1 分) ?4、()主要考察专业技术人员的行为是否达到职业化的标准,是否按照职业化工作程序做正确的事情。(1 分) ?5、()是组织绩效的根本和基础,只有使个人工作绩效最大化,才有可能使组织绩效最大化。(1 分) A组织绩效B C个人绩效D整体绩效 ?6、()强调“绩效”=“结果”、“产出”或“目标实现度”。(1 分) ?7、()将绩效看作一个实现目标、采取行动的过程,即“绩效”=“行为”。(1 分) ?8、()的基本假设是:行为最终必然导致结果,只要控制了行为就能够控制结果。(1 分)

A B过程论C行为论D潜能论 ?9、()主张通过对专业技术人员行为的标准化、职业化塑造,能建立起标准、规范的行为体系。(1 分) A B过程论C全面绩效论D潜能论 ?10、()将绩效视为组织人力资本的现实收益加上预期收益,也就是说“绩效”=“做了什么”+“能做什么”。(1 分) ?11、()将组织专业技术人员个人的潜能、能力、素质纳入了绩效评估的范畴,使绩效考核成为连接专业技术人员过去的表现和未来发展的桥梁。(1 分) ?12、()认为绩效是由人的潜能(素质)、潜能发挥(行为)、潜能发挥效果(结果)共同作用的过程。(1 分) ?13、绩效具有(),影响绩效的因素有很多,绩效的优劣并不是由单一因素决定,而是受组织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影响。(1 分) ?14、绩效具有(),评价主体需要多维的、多角度地去分析和评价绩效。(1 分) ?15、绩效具有()。(1 分) ?16、绩效的()是指达成预期目的的程度。(1 分) ?17、绩效的()指组织使用资源的投入产出状况。(1 分) ?18、绩效的()是指指组织应付将来变革的准备程度。(1 分) ?19、对于(),可以通过对工作完成的数量、质量、效率以及成本等指标进行评价。(1 分)

影响员工的绩效的因素

影响员工的绩效的因素 一、影响员工的绩效的因素 员工绩效就是其工作的“绩”(即工作的结果)及“效”(即实现这一结果的效率水平)的复合体,就是一种客观存在。影响员工的绩效的因素有:技能、激励、环境、机会等。 (一)技能 技能指的就是员工的工作技巧与能力水平。一般来说,影响员工的技能的因素有:天赋、智力、经历、教育、培训等。由此可以瞧出,员工的技能并不就是一成不变的。组织为了提高员工的整体技能水平,一方面,可以在招聘录用阶段进行科学的甄选;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在员工进入组织之后提供各种类型的培训或依靠员工个人主动地进行各种类型的学习来提高其技能水平。 (二)激励 激励作为影响员工工作绩效的因素,就是通过改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来发挥作用的。为了使激励手段能够真正发挥作用,组织应根据员工个人的需要结构、个性等因素,选择适当的激励手段与方式。 (三)环境 影响工作绩效的环境因素可以分为组织内部的环境因素与组织外部的环境因素两类。组织内部的客观环境一般包括:劳动场所的布局与物理条件;工作设计的质量及工作任务的性质;工具、设备、原材料的供应;上级的领导作风与监督的方式;公司的组织结构与政策;工资福利水平;培训机会;企业文化与组织气氛等。组织外部的客观环境因素包括:社会政治、经济状况、市场的竞争强度等。不论就是组织的内部环境还就是外部环境,都会通过影响员工的工作能力(技能)与工作态度(工作积极性等),影响员工的工作绩效。 (四)机会

机会指的就是一种偶然性,俗称“运气”。对任何一名员工来说,被分配做什么样的工作往往在客观必然性之外,还带有一定的偶然性。在特定的情况下,员工如果能够得到机会去完成特定的工作任务,可能会使其达到在原有职位上无法实现的工作绩效。例如,一个操作工,原来在生产线上工作,但她自学了很多自动化方面的先进技术。有一次,她接到一个额外的工作任务要求她对生产线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就是这个机会给了她一次展示才华的舞台,她所提出的改进意见为企业节约了一大笔资金,因而创造在原来职位上无法创造的工作绩效。我们可以认为,机会对她的工作绩效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与前面三种影响因素相比,机会就是一种偶然性的因素。但就是,这种偶然性就是相对而言的。一个好的管理者应该善于为员工创造这样的机会。从这个意义上说,所谓的机会实际上就是可以把握的。 二、提高员工的绩效的对策 针对影响员工绩效的四种要素,为了提高员工的绩效,我们可以提出以下对策: (一)确立用人标准 世界一流企业的用人标准各具特色、各不相同。例如:美国摩托罗拉公司的用人标准就是“4E+1E”,即远见卓识(Envision)、活力(Energy)、行动力(Execution)、果断(Edge)、道德品质(Ethics)。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用人标准主要就是价值观标准、专业技能标准与潜力。美国微软公司长期来都就是只聘用5%最顶尖的人才或聪明的人才,所谓最顶尖的或最聪明的人才,就是指技术面宽、善于思考、果断苦干的人,在不同的工作领域中最优秀的对象等等。 总结世界一流企业的成功用人标准与经验,以下几点员工品质就是一切的根本。其一,诚信。诚信就就是诚实、无欺、守诺、践

组织内人际和谐对员工绩效的影响

组织内人际网络和谐对员工绩效的影响 摘要:无论对个人,还是社会,人际网络关系作用不言而喻,本文以某企业员工人际网络关系和员工行为特征为研究对象,通过实证研究验证了组织内员工网络人际关系对员工工作绩效的影响,得出人际网络关系要素中网络的紧密程度、网络范围、组织认同、共同愿景、信任通过中间变量知识获取能力和工作能力对员工工作绩效产生影响。 关键词:人际关系网络工作绩效 1 引言 企业人际关系指企业中的所有成员,在同一群体或不同群体中相互了解、相互交流而形成的一种心理关系,这种心理关系是长期形成的,并且带有明显的感情色彩。很多员工虽然在表面上没有与同事产生较大的矛盾,但由于彼此之间的关系不够和谐,影响了信息的交流与沟通,无法在工作中进行很好的配合,直接影响了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工作结果,对企业的绩效表现和良好企业文化的形成也产生较大影响。 目前的研究一方面主要探讨企业内部人际关系对企业创新 (主要是技术、知识和管理创新) 以及企业发展的影响,但是却很少关注人际关系的和谐是如何影响员工绩效的。另一方面,绩效影响因素研究并不是一个新话题,但目前对绩效影响因素的研究,大多停留在对心理因素 和人格特质的研究上 (韩翼,廖建桥,龙立荣,2007 )对于外界环境因素尤其是基于非正式关系和社会规范的社会资本对员工绩效的影响研究相对欠缺。本文从一个全新的视角考察员工绩效的影响因素。 2 相关文献综述 2.1 企业内部人际网络关系相关文献综述企业内部的人际关系指公司中基层员工与上级领导、各层领导之间以及员工之间的关系,属于企业中“非正式组织”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学者们通过研究发现,企业内部人际关系与员工绩效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对我国而言,人际关系满足了中国人独特的心理需求、层级需求,所以在中国企业中,不仅仅是一种保健因素,更是一种激励因素 (原口俊道,2000),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有效淡化员工的个人利益,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潜能,避免损害组织利益的行为出现。Peyrr 一smhit 和shanye 在探讨个人创造力与社会互动间关系的文献后, 认为个人在网络中的位置会对个人的创意工作产生影响,陈荣德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咨询网 络中心度与情感网络中心度对关系绩效有正向影响。刘楼发现情感网络对人际促进有正向的 影响作用,而对于工作奉献的影响却是负向。Cross和Cmmigs发现组织内知识型员工的工作 绩效受到组织内关系特征和网络结构特点的共同影响,组织中信息网络和认知网络的中介中心度与个人绩效显著正相关。Sparrowe 等研究发现,处于工作咨询网络中心位置的员工的工作绩效会比处于网络外围的员工高,其进行本职外工作的热情程度也会比较高,也就是说,咨 询网络的中心度对员工任务绩效和关系绩效都有正向影响。. 2.2 员工绩效影响因素研究员工绩效是指员工在工作过程中以某种方式所实现的与组织目标密切相关的活动结果或行为表现。员工绩效是员工努力的净效果,其受到员工的能力与角色认知的影响,这意味着在特定情况下的绩效可视为努力、能力和角色认知间的相互关系结果( Byars &Rue,1994) ,其一般是可评估的、多维度、连续的与组织目标相关联的行为结构体( Borman&Motowidlo ,1997) 。 关于影响员工绩效的前因变量,相关研究纷繁复杂。首先,关注个性特征的研究。个性特征的变量主要来自人格理论“大五” 模型中的要素,用它们来预测人格特征中的某些要素对不同绩效指标的影响。比如,Motowidlo &Van Scotter( 1994) 研究了美国空军机械师的个性特征变量与其任务绩效和关系绩效的相关性; Van Scotter &Motowidlo( 1996) 研究了个性特征对人际绩效的作用; Salgado( 1997)的研究发现,责任心和情绪稳定性在所有的工作绩 效指标上都是最有效的预测变量,开放性和随和性都能有效地预测培训绩效。其次,关注知 识和能力的研究。早期对绩效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的Vroom( 1964) 特别强调了在考虑员工动机的前提下,员工绩效的能力决定作用; 典型的Hunter( 1986) 模型从个体的知识、能力角度研究企业员工绩效的决定因

浅析员工绩效的影响因素

浅析员工绩效的影响因素 xxx (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南京 211189) 摘要:随着经济和信息的飞速发展,员工绩效对于企业绩效、企业间竞争、知识的利用与增值以及资源的合理配置影响力越来越显著。如何提高员工绩效已经成为现代企业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研究员工绩效的影响因素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围绕公式P=F(S,M,E,O),分别分析了技能因素、激励因素、机会因素和环境因素对员工绩效的影响,并根据国内外相关文献得出员工绩效影响因素综合模型。 关键词:员工绩效;技能;激励;机会;环境 1导言 绩效,简单地说,绩是指员工的工作业绩或工作成果,体现的是工作的最终结果;效是指员工能力产生的工作效率,体现的是员工的工作的过程。所以,绩效一般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指工作结果,如工作的效果、工作产生的效益或利润等;另一方面指影响工作结果产生的关键行为、技能、能力和素质等。从而可以看出,绩效既包括静态的结果内容,也包括动态的过程内容。两者相辅相成,形成绩效的统一体,绩效结果是工作的最终实现目标,绩效过程则影响和制约着目标的最终实现。 影响绩效的主要因素有技能、激励、机会和环境。技能是指员工具备的核心能力,是内在的因素,经过培训和开发是可以提高的;环境是指组织和个人面临的不为组织所左右的因素,是客观因素,我们是完全不能控制的;机会是指组织和个人开展工作所需的各种资源,也是客观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我们能改变内部条件的制约;激励效应是指组织和个人为达成目标而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励效应是主观因素。本文将围绕公式P=F(S,M,E,O),分别分析这四个因素对员工绩效的影响,并参考相关著名文献,介绍员工绩效影响因素综合模型。 xxxxx 2绩效的定义和影响因素 2.1绩效的定义 绩效(performance)又称为工作绩效,主要是指组织中的特定工作主体(组织、工作群体或个人)一段时间内,在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中展现的子啊不同层面的有效输出(组织期望的结果:工作效率、效果、效益,相关行为、能力与态度)。其包括特定工作经过考评(或考评、测评)的工作行为、工作表现和工作结果,集中反映了其工作任务在数量、质量、效率等方面的完成情况以及相应的工作行为、方式和成果。绩效有组织绩效、部门绩效、员工绩效等不同主题的绩效层次之分。对组织(包括部门、团队等)而言,绩效主要应从七投入产出的成果来衡量,绩效的内涵在于组织任务在数量、质量和效率等方面的完成情况。组织绩效强调全局性、集体性。对于员工个体而言,绩效一般是指员工经过考评并被企业认可的工作行为、工作方式及其工作结果,及员工绩效是一个将绩效内涵与考评过程联系在一起的概念,员工绩效直接反映着员工在一定时间内以某种方式实现某种结果的过程,员工工作绩效的高低直接影响部门、团队和组织的整体绩效尤其是效率和效益。组织绩效强调全局性、集体性,员工绩效强调体性。一方面,员工绩效是根基,组织绩效为支撑,企业整体绩效为总体;另一方面,组织绩效是员工绩效的整合和放大,企业整体绩效又是组织

影响组织绩效的因素

影响组织绩效的因素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化,市场竞争日益复杂多变、充满着不确定性。企业从组织结构到运行模式都在不断发生变化,以期望能适应市场环境,在激烈的竞争中得以生存,然而变化中蕴含不变的是企业对于高绩效的不懈追求。这里的绩效包含三个层面,即个人绩效、群体绩效、组织绩效。企业是一个组织,而员工是各组织的核心,高的组织绩效是指企业能积极有效地实现自己的战略目标,而员工个人的绩效则是群体绩效和组织绩效的基础,三者紧密相连不可分割。 关键词:个人绩效、群体绩效、组织绩效 一、组织绩效的概念 二、影响组织绩效的因素 (一)个人因素 (1)影响个人绩效的因素 (2)提高个人绩效的方法 (二)群体因素 (1)影响群体绩效的因素 (2)提高群体绩效的方法 (三)组织因素 (1)影响组织绩效的因素 (2)提高组织绩效的方法 三、小结 四、参考文献

一、组织绩效的概念 组织绩效是指组织在某一时期内组织任务完成的数量、质量、效率及赢利情况。它可以揭示组织的运营能力、偿债能力、赢利能力和对社会的贡献,为管理人员和利益相关者提供相关信息,为改善组织绩效指明方向。组织绩效问题是衡量一个组织运营是否良好的重要标志之一。 二、影响组织绩效的因素 (一)个人因素 1、影响个人绩效的因素 (1)能力因素 无须质疑的是能力的大小对绩效的提高的确起到关键作用。将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让合适的人去做合适的事。在一些企业,有一些业绩表现较为突出的员工,频频被放到许多不同的岗位上锻炼,结果在新的岗位一旦绩效存在问题,就马上被否定,一些好素质、好潜力的人们在不断受挫后被扼杀了。这是对能力认识的一种悲哀。 (2)动机因素 行为的产生是需要诱因的,个体绩效=能力+动机,可见动机在个体绩效提高方面的作用。 (3)态度因素 “态度决定一切”。只有员工的满意,才有客户的满意,才有组织的满意。增加员工对企业的归属认同忠诚和投入,是企业的一笔宝贵财富。 (4)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 让员工满意是管理工作的本身,所以考虑员工面临的条件与环境也是对体现为员工服务的一种理念。能否有足够公平的报酬;能否有安全健康的环境;能否激发员工的潜力开发;能否使员工得到成长与保障;能否确保工作机会的均等,没有偏见、歧视;能否有足够的法律保护;能否提供工作与生活适当平衡的体系。 2、提高个体绩效的方法 (1)选拔聘请与职位相匹配的人才 人们常讲: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可见性格已不仅仅是影响绩效的因素,它更可以直接影响每个人的命运。所以了解员工的性格,根据其性格的优缺点合理安排工作;根据性格特质选择良好的合作者,这些都会使得个体及组织绩效得到一个较好的发展。 (2)激发员工的工作动机 人们追求的需要层次越高,目标越明确、动机越强烈,其行为的内在动力也就越大,因而其工作积极性也就越高涨、越持久。因此,我们要善于在满足员工基本需要的基础上,去激发他们产生高层次的需要。启发他们树立成就目标,从而实现“为工作而激励,用工作去激励”的构想,这是最重要的调动积极性的好办法。 (3)改变员工的工作态度,提高满意度

企业战略联盟绩效的影响因素分析

企业战略联盟绩效的影 响因素分析 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

★★★文档资源★★★摘要: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将联盟绩效的二元关系研究和联盟能力研究结合起来,提出解释联盟绩效影响因素的RAA分析框架,对关系资本、联盟能力和联盟绩效的关系进行了阐述,并将该分析框架应用于中日合资企业的案例分析中,以期给中国企业提高联盟绩效一些启示。 关键词:联盟能力;关系资本;联盟绩效 战略联盟成为越来越重要的企业合作形式,战略联盟数量以每年25%的速度增长,在21世纪初的三年内,全球有超过20000个战略联盟建立,成功的战略联盟的收益率要比工业平均水平高很多,财富500强企业中,25个联盟最活跃公司的净资产回报率平均为17.2%,而25个联盟最不活跃公司的净资产回报率为10.1%,但战略联盟也具有高失败率,约为30%~70%,国外许多公司已经注意战略联盟的管理,以期提高公司在战略联盟中所获得的收益,Adobe、HP、Kodak、Cisco Systems、Lucent、Xerox和Fedex等许多世界五百强企业都设立了内部联盟组织,主管的头衔也变为公司联盟主管或战略联盟经理、副总裁,中国入世揭开了中外企业战略合作的新时代,与外国公司实施联盟已经成为中国本土企业迎接全球化挑战的重要举措之一,中国企业需要更加成熟的心理和企业联盟运作策略,才能缔结互利、长远的中外联盟并从中获得企业能力的提升,提高中国公司进行联盟时的绩效。 1 联盟绩效成为战略联盟研究的关注焦点 H前,学术界主要从两个角度研究联盟绩效.一个是从战略联盟二元关系的角度进行研究,发现特定的关系特征与联盟绩效是正相关的,Kale等人通过关系资本来解释联盟绩效,关系资本是指存在于联盟合作方之问的个人层次的相互信任、尊重和友谊,虽然专业技能是暗默性的、粘性的、复杂的、难以编码的,但是von Hippel认为公司之间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