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外周中心静脉导管常见并发症的处理及预防

外周中心静脉导管常见并发症的处理及预防

外周中心静脉导管常见并发症的处理及预防
外周中心静脉导管常见并发症的处理及预防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操作细则

附表4.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操作细则 【定义】经上肢的贵要静脉、头静脉、肘正中静脉、下肢的隐静脉(新生儿)等外周静脉穿刺置管,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下?处或上腔静脉和右心房连接处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导管具有以下特点:①避免颈部和胸部穿刺引起的严重并发症,如气胸、血胸。②减少频繁静脉穿刺的痛苦。③保护外周静脉。④可在患者床旁插管。⑤保留时间长,可留置1年。⑥感染发生率较CVC低,<3%。⑦适合医院、社区医疗、家庭病床及慢性病需长期输液者。 【适用范围】 1.有缺乏血管通道倾向的患者。 2.需长期静脉输液、反复输血或血制品的患者。 3.输注刺激性药物,如化疗等。 4.输注高渗性或粘稠性液体,如胃肠外营养液、脂肪乳等。 5.其他:如家庭病床患者等。 【禁用范围】 1.缺乏外周静脉通道(无合适穿刺血管。) 2.穿刺部位有感染或损伤。 3.插管途径有放疗史、血栓形成史、外伤史、血管外科手术史。 4.接受乳腺癌根治术和腋下淋巴结清扫的术后患侧。 5.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 【护理要点】

1.血管的选择(表1) (1)首选静脉:贵要静脉——管径粗,解剖结构直,位置较深。 (2)次选静脉:肘正中静脉。 (3)末选静脉:头静脉——表浅,暴露良好,管径细,有分支,静脉瓣相对较多。 表1 静脉血管直径及血流量比较 静脉名称血管直径(mm)血流量(ml/min) 头静脉 6 40 贵要静脉8 95 腋静脉16 333 锁骨下静脉19 800 无名静脉19 800 上腔静脉20~30 2000~2500 2.穿刺点选择肘下两横指处进针最佳。 3.导管的选择(表2) (1)导管型号选择:成人通常选择4Fr;儿童3Fr;婴儿1.9Fr。 (2)导管种类选择:可选择尖端开口式PICC导管、侧孔式PICC导管。 表2 导管规格及流速 规格(Fr)流速(ml/h) 1.9 35 3.0 150~275

经外周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术(PICC)

经外周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术(PICC) 风险: 1.置入导管失败,需再次穿刺:因血管变异或血管条件差。 2.治疗途中拔管:导管异位、脱落、脱出、断裂、堵塞、血管栓塞或不能耐受置入的导管。 3.局部不适、皮疹、出血、血管损伤、神经损伤、感染甚至溃疡。 4.少数病人因术中精神紧张而发生心脏血管意外、异物刺激导致心律失常。 5.周边组织损伤如气胸等。 6.穿刺部位局部血肿,皮下气肿。 7.液体渗出,局部组织发生坏死。 8.如穿刺不成功,患者需承担此次费用。 9.其他。 (以上内容为医师所告知的患者病情,所需操作及其风险。) 相关替代的治疗方案: 深静脉置管术(CVC) 相关替代的治疗方案的风险: 1.血管损伤:发生局部血肿、假动脉瘤、静脉狭窄、动静脉瘘。局部血肿可压迫气道、胸腔、心脏、气管,引起吞咽异物感,心悸、干咳甚至窒息死亡等,必要时需外科手术治疗。 2.心血管症状:穿刺或拔除导管过程中可发生高血压、心脑血管意外、心包填塞、心跳呼吸骤停等。 3.周围组织损伤:如神经损伤,可导致声音嘶哑、穿刺侧颈部、胸部、上肢部疼痛和乏力、麻木、活动障碍、霍纳氏综合症等。 4.空气栓塞:可导致心血管衰竭、神经系统后遗症、肺栓塞,甚至死亡。 5.穿刺针可意外进入胸腔、纵隔、心包、心脏、淋巴管、腋静脉、颈内静脉颅内部分等,出现气胸、血胸、纵隔积液、心包积液、心脏穿孔、淋巴漏等。 6.留置时间较PICC短。 患者声明: 1.医生已向我解释经外周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术(PICC)相关内容。 2.我已了解经外周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术(PICC)相关风险,以及这些风险带来的后果。 3.我同意授权经外周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术(PICC)相关医生根据术中情况选择下一步或其他治疗方案。 4.我了解当经外周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术(PICC)过程中出现针刺伤时,可能会抽取患者血样进行特殊化验。 5.我确认所提供之患者信息准确无误并且无所保留。 6.我确认本人具备合法资格签署本同意书。 7.我已了解术中所取器官或标本将由院方处理。 8.医生已解释替代治疗方案利弊及其风险。 9.医生已解释患者预后及不进行经外周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术(PICC)所面临的风险。 10.我了解医生无法保证经外周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术(PICC)可以缓解患者病情。 11.医生已向我充分解释患者病情及该经外周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术(PICC)的具体方案。我已了解相关风险及后果,包括本患者最易出现的风险。

PICC置管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 处理

PICC置管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置管(PICC)是由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管,并使其顶端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内的深静脉导管植入术。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方法如下: (一)导管堵塞 1.原因 (1)未按时冲管或冲管方法不当。 (2)输注特殊药物如:乳剂、甘露醇、化疗药物、使用配伍禁忌药物致药物沉淀阻塞导管。 (3)采血后未及时冲管。 (4)输液速度过慢、导管扭曲、打折、接头松动、脱落 (5)患者血液呈高凝状态。 2.预防 (1)保持PICC导管的通畅,避免扭曲、打折,穿刺及送管时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血管壁,减少血栓形成。 (2)穿刺点外露导管妥善固定以“S”型,在置管后,记录每个患者的导管置入长度,在每次换药和冲管过程中,仔细观察现有长度是否与置入长度相符。 (3)正确的冲管方法是置管成功后立即用20ML注射器抽吸10ML生理盐水脉冲式冲管等,输注粘稠度较高的液体及血制品后,要用生理盐水把导管完全冲干净。 (4)输液完毕时应及时封管,以生理盐水行脉冲式推注冲管,使用输液接头正压封管。(使用中冲管3次/日间歇期1次/周有特殊情况及时处理) 3.处理方法 (1)先仔细检查导管外露部分有无打折、扭曲及长度。 (2)若为血栓形成阻塞导管,可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先抽回血,若遇有阻力不见回血,切不可用暴力、导丝或冲管来清除凝块,以免使导管损伤、破裂或造成栓塞,可用负压方式进行再通,反复数次,见回血后抽3~5ml血,使导管畅通。如三次溶栓不成功,可考虑拔管。 (二)静脉炎,穿刺点感染 1.原因 以肘正中静脉置管与头静脉置管出现静脉炎最为明显大多数患者在置管后2~3天内出现静脉炎,少数患者在置管后l5天左右出现。临床表现主要是沿穿刺点向上出现局部红肿。PICC 置管后静脉炎与穿刺点感染的发生可能与以下原因有关: (1)护理操作、病人体质、免疫力等个体差异。

静脉导管的维护

静脉导管的维护 PVC:外周静脉导管PICC: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CVC:中心静脉导管PORT:输液港 1、冲管及封管 1.1 经PVC输注药物前宜通过输入生理盐水确定导管在静脉内;经PICC、CVC、PORT输注药物前宜先通过回抽血液来确定导管在静脉内,再用0.9%生理盐水10-20ml脉冲式冲管后输液 1.2 PICC、CVC、PORT的冲管和封管应使用10mL以上注射器或一次性专用冲洗装置,使用小于10mL注射器可产生较大压力导致导管破裂,必须严格禁止;PVC可使用5mL注射器进行冲封管 1.3 给药前后宜用生理盐水脉冲式冲洗导管,如果遇到阻力或者抽吸无回血,应进一步确定导管的通畅性,不应强行冲洗导管。PICC、CVC、PORT如导管全堵塞(推遇到阻力或者抽吸无回血)在医生医嘱的指导下,用尿激酶1万单位化0.9%的生理盐水2ml溶栓,如导管半堵塞(抽吸无回血推无阻力,用尿激酶1万单位化0.9%的生理盐水2ml推1ml(5000单位)保留1h再抽回血,判断导管是否通畅)1.4 输液完毕应用导管容积加延长管容积2倍的生理盐水或肝素盐水正压封管。举例:PICC(4Fr)+延长装置容积×2= 2.66ml;外周留置针容积(20G)×2=2.20ml;一般采用5毫升封管液 1.5 肝素盐水的浓度:输液港可用100U/mL, PICC及CVC可用10U/mL(部分特殊导管科根据导管说明书要求) 1.6 连接PORT时应使用专用的无损伤针穿刺,持续输液时无损伤针应7d更换一次。

1.7 PORT在治疗间歇期应至少每4周维护一次。 1.8 PICC导管在治疗间歇期间应至少每周维护一次。 1.9 脉冲方式冲管:有节律地推动注射器活塞,轻一下,重一下,有节律地推注生理盐水,使生理盐水产生湍流,有利于把导管内的残留药物冲洗干净。不可使用重力静滴方式代替脉冲方式冲管 1.10 正压封管方法:将针尖留在肝素帽内少许,脉冲式推注封管液剩0.5~1mL时,一边推封管液,一边拔针头(推注速度大于拔针速度),确保留置导管内充满封管液,使导管内无药液或血液 1.11 输液结束、输血或血液制品、输胃肠外营养液及抽回血后须立即冲管 敷料的更换 1.1应每日观察穿刺点及周围皮肤的完整性。 1.2无菌透明敷料应至少每7更换一次,无菌纱布敷料至少每2d更换一次,若穿刺部位发生渗液、渗血时应及时更换敷料;穿刺部位的敷料发生松动、污染等完整性受损时应立即更换。 导管的拔除 1.1 外周静脉留置针应72h~96h更换一次。 1.2 应监测静脉导管穿刺部位,并根据患者病情、导管类型、留置时间、并发症等因素进行评估,尽早拔除,拔管应由培训合格的医护人员操作。 1.3 PICC留置时间不宜超过1年或遵照产品使用说明书。 1.4 静脉导管拔除后应检查导管的完整性,PICC、CVC、PORT还应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插管)的操作方法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插管)的操作方法: 1.患儿及家长解释穿刺的重要性及治疗意义。 2.穿刺静脉选择(1)贵要静脉PICC插管的首选。90%的PICC放置于此。此静脉直、粗,静脉瓣较少。当手臂与躯干垂直时,为最直和最直接的途径,经腋静脉、锁骨下静脉、无名静脉、达上腔静脉。(2)正中静脉PICC的次选。静脉粗、直,但个体差异较大,静脉瓣较多。理想情况下,肘正中静脉加入贵要静脉。形成最直接的途径,经腋静脉、锁骨下静脉、无名静脉、达上腔静脉。(3)头静脉PICC的第三选择。静脉前粗后细,且高低起伏。在锁骨下方汇人腋静脉。进入腋静脉处有较大角度,可能有分支与颈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相连,引起推进导管困难,使患儿的手臂与躯干垂直将有助于导管推人。导管易反折进入腋静脉/颈静脉。 3.穿刺点位置选择在肘下两横指处进针。如果进针位置偏低。血管相对较细,易引起回流受阻或导管与血管发生摩擦而引起一系列并发症;如果进针位置过高,易损伤淋巴系统或神经系统。此外上臂静脉瓣较多,不宜作穿刺点。 4.洗手、戴帽子、口罩,患儿取平卧位,手臂外展与躯体成90°,选择合适的静脉,在预期穿刺部位上扎止血带,选择最佳穿刺血管,然后,松开止血带。 5.测量定位点测量导管尖端所在的位置,测量时手臂外展90°。(1)上腔静脉测量法从与穿刺点沿静脉走向量至右胸锁关节再向下至第三肋间隙。(2)锁骨下静脉测量法从与穿刺点沿静脉走向至胸骨切迹,再减去2cm。 6.建立无菌区域按外科手术要求洗手,戴无菌手套,按照无菌原则消毒穿刺点,消毒范围5cm×10cm.先用75%酒精清洁脱脂,再用2%安尔碘消毒,两种消毒剂均需自然干燥。更换手套,铺孔巾及治疗巾。7.导管准备将PICC导管尾端与装有肝素的生理盐水的注射器相连。将生理盐水充满导管,确保导管内无空气后,将其浸入装有肝素生理盐水弯盘中备用。8.穿刺操作让助手在穿刺点上方铺治疗孔巾,结扎止血带,使静脉充盈。穿刺进针角度为20~30°,直刺血管,见回血后,立即放低穿刺角度,右手拇指及食指固定针柄,左手中指在针尖所在的血管上,减少血液流出。让助手松开止血带。9.置入PICC导管用镊子夹住导管尖端,开始将导管逐渐将送人静脉,用力均匀缓慢。当导管进入肩部时,让患儿头转向穿刺一侧,下颌靠肩以防导管误入颈静脉,送管速度不宜过快,一边推注肝素盐水,一边缓慢送管,并抽回血,以确保导管始终在静脉内,将导管完全置人所需深度。抽出穿刺针,用肝素盐水注射器抽吸回血,并注人生理盐水,确保通畅,连接三通,置管成功。10.穿刺部位固定用75%酒精棉球清理消毒穿刺点周围皮肤,将体外导管放置呈“S”状弯曲,在穿刺点上方放置美敷伤口贴,吸收渗血,覆盖透明膜在导管及穿刺点部位上方。11.定位拍片定位确定导管的尖端的位置,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

静脉导管维护标准

静脉导管维护标准(PICC、CVC、外周静脉) 一、目的 1.操作正规化、标准化。 2.保证病人的治疗。 3.保证导管的通畅、安全。 4.减轻病人的痛苦。 5.预防感染。 6.降低病人的费用。 二、维护原则 (一)更换接头 常规维护输液接头每周更换一次;以下情况随时更换。 (1)任何情况下接头与导管断开后。 (2)输入血制品后。 (3)接头内有血渍时。 (二)冲洗导管 1.输液前、后需冲管,输血、输脂肪乳等药物过程中每4小时冲管一次。当导管在停用时期,应每7天冲洗一次。 2.应选择大于10ml注射器脉冲式冲管,正压封管。 3.封管液量大于2倍导管容积+延长管容积,成人约1-2ml,儿童约0.5-1ml。 4.如用普通注射器封管,在注射器还剩0.5ml封管液时,以边推液边退针的方式拔出注射器;如用预冲式注射器封管,可将液体全部推入管内。 (三)更换敷料 1.严格无菌操作技术。 2.建议使用无菌透明贴膜固定。 3.透明贴膜应在导管置入后第一个24小时更换,以后每周更换1次。如有潮湿、松动、血迹、污染等异常随时换药。 4.如需用纱布,通常应用于透明贴膜下面,这样的贴膜应每48小时更换一次。 5.所有透明贴膜上应该清楚地记录更换敷料的时间段。 三、维护流程 1.查看中心静脉置入长度及上次换药时间。(PICC:了解患者置管种类、PICC置管长度、上臂臂围和近期换药时间。) 2.协助患者暴露置管部位。 3.肩下铺无菌治疗巾(PICC:垫于臂下),打开接头包装,预冲无菌接头备用。 4.打开纱布,卸下旧接头,用75%酒精消毒路厄式接头,更换正压接头。 5.抽回血,勿抽至输液接头里,检查导管是否通畅、是否在血管内。 6.使用预冲式生理盐水进行脉冲式正压封管。 7.去除蝶形胶布,先用酒精棉签清除周围皮肤胶迹,沿导管方向揭开透明敷料 2-3厘米,一手拇指轻压穿刺点,另一手零角度沿四周平拉透明敷料,自上下

中心静脉穿刺常见的并发症

中心静脉穿刺常见的并发症 1.气胸:主要见于经锁骨下行锁骨下静脉穿刺术。穿刺时损伤了肺尖,发生局限性气胸,病人可无临床症状,小的肺刺破口也可自行闭合。当穿刺时难度较大,以及穿刺后病人出现呼吸困难、同侧呼吸音减低,就要考虑到有此并发症的可能,作胸部拍片,确定诊断,及早胸腔减压。 2.出血和血肿:由于动静脉紧邻,操作中误伤动脉的机会必然存在。误伤动脉后局部压迫5分钟可不引起明显血肿。但在抗凝治疗的病人或凝血功能障碍的病人,血肿形成的机会就比较多。颈部大面积血肿可引起呼吸困难。 3.空气栓塞:由于大静脉内呈负压,空气经穿刺针或导管可进入血管形成空气栓塞。改变病人体位、提高穿刺点的静脉压,即可减少发生气栓的危险。 4.血胸、水胸:穿刺过程中若将静脉或锁骨下动脉壁撕裂或穿透,同时又将胸膜刺破,血液经破口流入胸腔,形成血胸。胸腔存在负压可造成血液大量流入。若中心静脉导管误入胸腔或纵隔,液体注入上述部位,就引起水胸或水纵隔。 5.室颤:行锁骨下或颈内静脉穿刺,置入导引钢丝或导管过深,刺激心脏,可能引起心室颤动。因此,在行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时,必须在心电监护下进行。置入导引钢丝或导管时,一旦出现室性期前收缩,应后退钢丝或导管。颈内静脉穿刺前需触摸颈动脉,也可引发室颤,故应小心 6.心包填塞:多数由心脏穿孔引起的,一旦发生后果严重。穿孔与导管插入过深有关。应用较硬的导管,尖端顶住心房或心室壁,随着每次心脏收缩导管损伤心壁,从而引起穿孔。一旦导管端进入心包腔,即引起心包积液,少数伴有积血。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病人突然出现紫绀、面部颈静脉怒张、恶心、胸骨后和上腹部痛、不安和呼吸困难,继而低血压、脉压变窄、奇脉、心动过速、心音低远,都提示有心包填塞的可能。 7.感染:局部感染的发生率为2-10%。无菌操作技术欠妥,又经多次穿刺,污染的机会就会增加;局部组织损伤、血肿亦增加局部感染的机会。当临床上出现不能解释的寒战、发热、白细胞数升高、局部压痛和炎症等,应考虑拔出导管并作细菌培养。

中心静脉导管的维护及护理常规

1 / 4 【置管日管路维护】 1.每天观察穿刺点有无渗血、穿刺部位有无疼痛、肿胀等不适,出现任何问题 及时处理。 2.置管24小时后予换药1次。 3.向患者讲解保护中心静脉管路的注意事项,取得患者理解和配合。 【中心静脉冲管】 1.输液前,用安尔碘严格消毒肝素帽或连接接头,怀疑肝素帽破损或污染应立 即更换。 2.用10ml注射器抽取10ml无菌生理盐水回抽见回血后脉冲式(推一下停一下)冲管 3.判断导管有无阻力是否通畅。 4.观察导管有无渗漏。 【中心静脉封管】 1.采取正压封管,在注射器还剩 0.5ml封管液时,以边推液边退针的方式拔出注射器,夹闭导管系统以保证管内正压。 2.遵医嘱使用肝素盐水或无菌生理盐水封管。

3.封管液量大于2倍导管容积+延长管容积,成人约5ml-6 ml,儿童约2 ml -3ml。 2 / 4 每天输液完毕后应先用10ml以上注射器抽取至少10ml无菌生理盐水脉冲式冲管(脉冲式冲管可使生理盐水在导管内形成小漩涡,有利于把导管壁上的残留药物冲净),再进行封管。 【中心静脉换药】 1.了解中心静脉置管的种类、置管的长度,近期换药时间。 2.协助患者暴露置管部位,铺清洁治疗巾。 3.洗手,将旧贴膜由四周向中心揭开贴膜,自下而上平行皮肤掀开,避免导管 脱出。 4.观察穿刺点有无红肿、渗血、渗液,观察导管体外留置长度,观察穿刺部位皮肤情况,如发现任何异常应立即处理 5.洗手,设立无菌区,准备用物 6.以穿刺点为中心,先用75%酒精棉棍或纱球消毒皮肤3遍(起到脱皮脂作用,消毒时勿触及穿刺点伤口和导管),再用安尔碘棉棍或纱球消毒穿刺点及周围皮 肤3遍,消毒范围皮肤直径大于12cm,待干后贴好新的贴膜 7.注明换药时间。 8.定期更换穿刺点覆盖的敷料,更换间隔时间: 无菌纱布(自粘贴)为2天,专用贴膜可至7天,3M敷贴1周

中心静脉导管的维护及护理常规

中心静脉导管的维护及护理常规 【置管日管路维护】 1. 每天观察穿刺点有无渗血、穿刺部位有无疼痛、肿胀等不适,出现任何问题 及时处理。 2. 置管24小时后予换药1次。 3. 向患者讲解保护中心静脉管路的注意事项,取得患者理解和配合。 【中心静脉冲管】 1. 输液前,用安尔碘严格消毒肝素帽或连接接头,怀疑肝素帽破损或污染应立 即更换。 2. 用10ml注射器抽取10ml无菌生理盐水回抽见回血后脉冲式(推一下停一下) 冲管 3. 判断导管有无阻力是否通畅。 4. 观察导管有无渗漏。 【中心静脉封管】 1. 采取正压封管,在注射器还剩0.5ml封管液时,以边推液边退针的方式拔出 注射器,夹闭导管系统以保证管内正压。 2. 遵医嘱使用肝素盐水或无菌生理盐水封管。 3. 封管液量大于2倍导管容积+延长管容积,成人约5ml-6 ml,儿童约2 ml -3ml。每天输液完毕后应先用10ml以上注射器抽取至少10ml无菌生理盐水脉冲式冲管(脉冲式冲管可使生理盐水在导管内形成小漩涡,有利于把导管壁上的残留药物冲净),再进行封管。 【中心静脉换药】 1.了解中心静脉置管的种类、置管的长度,近期换药时间。 2. 协助患者暴露置管部位,铺清洁治疗巾。 3. 洗手,将旧贴膜由四周向中心揭开贴膜,自下而上平行皮肤掀开,避免导管 脱出。 4.观察穿刺点有无红肿、渗血、渗液,观察导管体外留置长度,观察穿刺部位皮肤情况,如发现任何异常应立即处理 5.洗手,设立无菌区,准备用物 6. 以穿刺点为中心,先用75%酒精棉棍或纱球消毒皮肤3遍(起到脱皮脂作用,消毒时勿触及穿刺点伤口和导管),再用安尔碘棉棍或纱球消毒穿刺点及周围皮

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

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护理常规 一、评估与观察要点 1.评估导管刻度、贴膜更换时间、置管时间、测量双侧上臂臂围。 2.观察穿刺点局部有无红肿、渗血渗液及疼痛,导管走向处有无触痛及条索状静脉炎。 3.评估患者对 PICC 管道维护认知程度。 二、护理措施 1.输液前用20ml生理盐水冲管,确认导管通畅后再输液。 2.输液后使用10ml以上的生理盐水脉冲正压冲封管,或者用0-1OU/ml的肝素盐水冲封管。 3.冲、封管遵循SASH原则:S-生理盐水;A-药物注射;S-生理盐水;H-肝素盐水,根据药液选择适当的溶液脉冲式冲洗导管,每8小时冲管一次;输注脂肪乳、血制品、TPN等粘稠液体后,用生理盐水脉冲正压冲管后,再输其他液体。 4.禁止使用小于10ml的注射器冲管,不能用于高压注射泵推注造影剂,防止损坏导管。 5.维护内容:更换正压接头、冲洗导管、更换透明敷料;维护时间:正常情况每7天维护1次。 6.维护 PICC导管时,记录导管刻度、更换时间,测量双侧上臂臂围并与置管前对照。 7.自下而上去除敷料,切忌将导管带出体外。

8.将体外导管放置呈弯曲型,以降低导管张力,避免导管在体内,外移动。 9.体外导管须完全被覆盖在透明敷料下,无菌透明敷料无张力黏贴固定,手不能触摸透明敷料区域内皮肤,以免引起感染。 10.疑有污染、出汗、贴膜卷边等特殊情况,应随时更换;告知患者每次换贴膜时随身携带PICC 置管维护登记表。 11.经常观察导管滴速,发现滴速减慢及时查明原因妥善处理。 12.经常观察穿刺点有无红肿、硬结、渗出物,如有异常及时作局部处理。 三、健康教育 1. 患者日常生活不受影响,能从事简单的生活自理项目。 2.避免置管侧肢体测量血压、负重、过度活动、避免置管部位污染。 3.告知患者保持局部清洁干燥,不要擅自撕下贴膜,贴膜有卷边、松动、贴膜下有汗液时及时请护士更换。 4.告知患者洗澡时用三层保鲜膜包裹,避免游泳等水浸泡到PICC 管,以防感染。 四、出院回访 1.了解 PICC 管道穿刺处有无红肿、渗血、渗液及疼痛,PICC 管道外露端刻度。 2.每周来院进行 PICC 导管维护,发现异常及时就诊。 3.置管侧肢体避免提 5kg 以上物品及过度活动,避免管道移位。

深静脉置管术操作并发症

深静脉置管术操作并发症 一.血肿 (一)发生原因 1.多由于定位及穿刺方法不正确,致使操作者短时间内在同一穿刺点反复穿刺 使血管壁形成多个针孔造成皮下渗血。 2.穿刺时用力过大,针头穿破血管,导致血液外渗,造成血肿,尤其是老年人 脆性大、弹性差的血管。 3.过度消瘦或年老患者血管周围结缔组织和血管壁薄弱,导致管周血液漏出, 而导致皮肤入口处又被封闭,致血液潴留皮下。 4.对凝血功能障碍或使用抗凝剂的患者,拔管时未延长按压时间,血液未完全 凝固,渗入皮下形成血肿。 5.误穿动脉而未确切止血。 (二)临床表现 一般血肿不会很大,也不容易引起大出血,知识穿刺局部隆起,如血肿较表浅则皮肤可呈青紫色。 (三)预防及处理 1.充分熟悉所穿刺深静脉的解剖特点及其与之相伴行的动脉间的解剖关系,根 据解剖特点进行操作;对于新操作者应加强训练,穿刺方法一定要准确,防止盲目乱穿刺出现血肿。 2.穿刺针进入血管后,需确认所进入的血管为静脉,方可插入扩张器。否则, 如误入动脉,又使用扩张器,则更容易引起出血。 3.严格掌握穿刺的适应症,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禁止此项操作。使用抗凝剂的 患者拔管时局部加压按压,时间3~5分钟。 4.如一侧穿刺不成功,可改为对侧穿刺,禁止在原穿刺点反复穿刺,以避免出 现血肿;局部隆起疑有血肿立即停止穿刺,拔针,局部加压止血。 5.操作前协助患者取平卧位,头转向对侧,肩背部垫枕抬高,以便于定位及操 作。 6.穿刺成功后如导引钢丝放置不顺利,可慢慢旋转穿刺针,使针的斜面向心脏 方向,针稍稍推出再置入,切勿硬性插入,防止血管损伤,形成血肿。 7.已形成血肿者,根据血肿范围大小采取相应的措施。小的血肿无需特殊处理; 大的血肿早期可用冷敷促进血液凝固,48h后再热敷促进淤血吸收。二.导管感染 (一)发生原因 1.置管过程中没有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2.穿刺包消毒不彻底或使用了过期的穿刺包。 3.穿刺处的敷料、输液接头及输液管未及时更换。 4.患者抵抗力下降,使不致病菌成为致病菌,皮肤寄生菌沿导管的软组织隧道 生长,浸入血液循环系统,引起感染。 5.导管留置时间过长,未及时拔管。 6.穿刺部位被汗液、尿液或粪便污染。 (二)临床表现

中心静脉导管维护及并发症处理

中心静脉导管(CVC)维护 (一)评估和观察要点。 1.评估患者中心静脉导管固定情况,导管是否通畅。 2.评估穿刺点局部和敷料情况;查看贴膜更换时间、置管时间。 (二)操作要点 1.暴露穿刺部位,垫一次性治疗巾,将敷料水平方向松解,脱离皮肤后自下而上去除敷料。 2.打开换药包,戴无菌手套。 3.垫治疗巾,消毒穿刺点及周围皮肤,更换敷料,妥善固定。 4.先关闭CVC导管夹,用无菌纱布衬垫取下原有输液接头,消毒接口,更换输液接头。 5.在透明敷料上注明换药者姓名、换药日期和时间。 6.冲、封管应遵循生理盐水、药物注射、生理盐水、肝素盐水的顺序原则。 7.输液结束,应用20ml生理盐水脉冲式冲洗导管,用肝素盐水正压封管,封管液量至少导管及附加装置容积2倍。 (三)指导要点 1.告知患者保持穿刺部位的清洁干燥,如贴膜有卷曲、松动或贴膜下有汗液、渗血及时通知护士。 2.告知患者妥善保护体外导管部分。 (四)注意事项 1.中心静脉导管的维护应由经过培训的医护人员进行。 2.出现液体流速不畅,使用10ml注射器抽吸回血,不应正压推注液体。 3.输入化疗药物、氨基酸、脂肪乳等高渗、强刺激性药物或输血前后,应及时冲管。 4.无菌透明敷料每3-4天更换1次,纱布敷料常规48小时更换1次;出现渗血、出汗等导致的敷料潮湿、卷曲、松脱或破损时应立即更换。 5.注意观察中心静脉导管体外长度的变化,防止导管脱出。 CVC置管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1)导管堵塞 预防: (1)保持PICC导管的通畅,避免扭曲、打折,穿刺及送管时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血管壁,减少血栓形成。 (2)穿刺点外露导管妥善固定,在置管后,记录每个患者的导管置入长度,在每次换药和冲管过程中,仔细观察现有长度是否与置入长度相符。 (3)正确的冲管方法是置管成功后立即用肝素钠稀释液脉冲式冲管等,输注粘稠度较高的液体及血制品后,要用生理盐水把导管完全冲干净。 (4)输液完毕时应及时封管,以生理盐水行脉冲式推注冲管,使用输液接头正压封管。(使用中冲管2-3次/日间歇期3天冲管1次,有特殊情况及时处理). 处理方法:

深静脉置管的适应症、禁忌症及并发症

深静脉置管的适应症、禁忌症及并发症 一、临床意义: 1. 快速静脉输液、输血或血液制品补充血容量,快速给药。 2. 血流动力学监测(测量中心静脉压)或肺动脉导管。 3. 为长期胃肠道外营养提供途径。 4. 血液透析、血液滤过和血浆置换等血液净化治疗。 5. 给外周 静脉差的病人提供静脉通路。 6. 长期给药:如肿瘤病人输注化疗药物。7. 特殊用途(如安装心脏起搏器等)。8. 抽除气栓。 二、禁忌证 无绝对禁忌证,相对禁忌证为穿刺部位的感染、创伤或静脉血栓形成;有严重出凝血功能障碍时,慎用锁骨下静脉部位穿刺,最好在其纠正后再行穿刺。 三、位置 可用颈内静脉、股静脉、锁骨下静脉、颈外静脉、头静脉和腋静脉。四、操作流程 主要介绍右颈内静脉插管(Seldinger 法)。 1. 病人评估和准备、物品准备、导管检查和准备。

2. 病人头转向左侧,轻度后仰,置病人于Trendelenburg 位(垂头仰卧位),但病人有颅内高压、严重肺动脉高压、充血性心力衰竭或呼吸困难不应取此体位。 3. 术者洗手、穿无菌手术衣及戴手套,皮肤消毒铺单,显露锁骨上切迹、锁骨、下颌骨下缘、胸锁乳突肌外缘和乳突,定位于乳突与胸锁乳突肌胸骨头连线的中点,可由胸锁乳突肌内侧进入颈内静脉(前路法)或在胸锁乳突肌二头顶点的内侧进入(中央法),避免误穿颈外静脉。 4. 用1%利多卡因1-2ml 局部浸润麻醉,手指轻柔地扪及颈总动脉,在动脉外侧将引导针与皮肤成15°-30 °进针,大致指向同侧腋窝(前路法)或乳头(中央法)直至回抽出静脉血。 5. 拔除引导针,再用 18G 穿刺针(或经静脉套管)以相同部位、角度和深度刺入。当进入血管或置管时,用注射器抽吸血液应顺畅;松开、然后拔除注射器(抽吸再次证实)。在心电监护下通过穿刺针或套管置入导丝,沿导丝拔除穿刺针(或套管),可用刀片将穿刺口扩大。一边轻按压住穿刺口皮肤,一边沿导丝送入扩张套管,旋转扩张套管可能有利于置入。然后一边送入中心静脉导管,一边拔除导丝,导管和输液端口排除残气后,用肝素化盐水冲洗。固定导管于皮肤上,盖好敷料。 6. 情况允许应尽早拔除中心静脉导管。停留中心静脉导管期间严密监测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具体见PICU 院内感染监测中相

留置导管的并发症和处理

股静脉置管的并发症应急预案 ?血液透析用中心静脉导管是血液透析和其他血液净化疗法的血管通路之一。导管的置入部位一般为双侧颈内静脉、双侧锁骨下静脉以及双侧股静脉,以右侧颈内静脉作为首选,是临床上最常用的置管部位。根据留置时间,导管可分为临时导管和长期导管。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易于使用,保留时间长,为缺乏合适血管通路的中长期血透患者提供了较为合适的手段。在方便使用的同时应注意以下并发症并做好相应的处理。 ? 1 穿刺部位出血 ?主要是由于反复穿刺造成静脉损伤或损伤穿刺路径上的血管造成?处理:局部应用云南白药、加压包扎。如在透析中出血,可减少肝素用量、体外肝素或无肝素透析。局部压迫止血是简单有效的方法。 ? 2局部血肿形成 ?由于穿刺时静脉严重损伤、误入动脉造成。 ?处理:一旦血肿形成,尤其是出血量较多时,应拔管同时用力压迫穿刺部位30min以上,直至出血停止,之后局部加压包扎。并且需要密切观察血肿是否增大,患者有无胸闷、呼吸困难等。 ? 3空气栓塞 ?处理:左侧头低位;呼吸循环支持,高浓度吸氧 ? 4感染:为常见的并发症,一般可分为导管出口处感染、隧道感染和血液扩散性感染, ? (1)导管出口处感染:导管口周围皮肤呈红、肿、热,并有脓性分泌物溢出。 处理:保持局部敷料的清洁干燥,局部定时消毒,更换敷料,或口服抗生素,一般炎症即可消退。 (2)隧道感染:下隧道肿胀,出口处可见脓性分泌物。 处理:对于合并轻微全身症状的隧道感染,临床上使用抗生素2周可以控

制感染,导管得以保留,但如果治疗无效,则应当拔除导管,另选择部位,置入新导管。 (3)血液扩散性感染:最主要原因是中心静脉导管内为一无效腔结构,且随着血透时间的延长,无论是操作过多或长时间未使用,均增加感染机会。临床上常见的是患者开始透析1h左右,出现畏寒,重者全身颤抖,随之发热,在排除其他感染灶的前提下,首先考虑留置导管内细菌繁殖致全身感染的可能。

深静脉置管的常见并发症和护理措施

深静脉置管的常见并发症和护理措施 1、常见并发症 1.1 导管堵塞和血栓形成导管堵塞是深静脉置管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但是在排除导管打折、扭曲等其他堵塞情况外,最常见的原因还是导管顶端小血栓形成。血栓形成的原因包括:①病人本身血液处于高凝状态②机械性刺激,虽然硅胶管与人体的组织相容性很好,但毕竟是异物,导管壁不可避免地对深静脉产生局部机械性刺激,引起局部血管内膜反应性炎症,损伤血管内皮,诱发血栓形成③封管方法不正确,导管顶端血液凝固,形成血栓导致导管堵塞④非血栓性因素,堵塞可由输注高价营养液时输入的脂类阳离子复合物遗留导管内所致。 1.2 感染深静脉置管在体内留置时间比较长,感染的几率很大。多见于长时间的留置引起的静脉炎、无菌操作不严格、护理工作欠妥、局部组织的损伤或血肿等因素。导管相关性感染有4种感染途径;①皮肤表面的细菌沿导管与皮下隧道间隙进入血管内(腔外途径)②细菌通过污染的导管接头进入血液(腔内途径)③其他感染灶的血行性播散④静脉输液污染。 1.3 导管滑脱活动过度、固定不当及意外情况是造成脱落的主要原因。导管滑脱后,病人补液、测中心静脉压等需要通过深静脉置管所做的治疗检查都不能进行,还可能引起病人呼吸困难、发绀等缺氧症状,后果非常严重。 1.4局部渗血渗液和血肿形成穿刺静脉往往距伴行动脉较近,如穿刺部位掌握不当,极易误入动脉。血肿形成一般是由于操作者在穿刺过程中误入动脉而致。在穿刺过程中若不注意。很可能会形成血肿,一旦血肿形成,提示穿刺静脉时误穿动脉或刺破深静脉下方血管壁出血形成血肿。对于有出血倾向、凝血功能降低的病人在穿刺过程中若创口过大,会引起穿刺点渗血。 2、护理措施 2.1谨慎操作深静脉置管的操作过程中药谨慎小心,根据静脉的解剖特点来选择穿刺点,动作轻柔,以免穿破动脉造成渗血、血肿等。有条件时可在超声引导下进行穿刺,直观显示穿刺针入静脉,减少甚至避免并发症,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减轻病人痛苦。 2.2固定导管为防止深静脉置管脱落,穿刺后要将导管缝在皮肤上,在将外露部分用无菌敷贴固定好。在进行各种治疗护理或病人自行活动时,应密切观察防止导管移位、脱出、扭曲、打结。加强巡视,观察导管及敷贴情况。无菌敷贴一旦出现松动,卷边或敷贴下有气泡、水泡、水珠等情况,应及时更换,更换敷贴时,应小心固定导管,以防将导管拉出,同时注意观察固定缝线有无松脱,必要时重心固定,若导管滑脱,应该予以拔出,视病人的情况确定是否需要重新植入导管。 2.3重视封管在护理过程中,大多是因为护理不当引起的导管堵塞和血栓形成。留置管输液前用肝素盐水10ml冲管,输液间歇期,在每日换药期间同时予以冲管,如为出血、凝血功能差者,冲管液用生理盐水20ml,输注血液制品或抽血后,应予20ml生理盐水以三段方式冲洗管路(压-停-压-挺-压-停)以减少管路血液凝集阻塞形成。另外,输注液体时应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防止不同药物混合后微小颗粒导致赌管。输液时如发现阻塞,可用注射器抽取100U/ml肝素溶液缓慢推注使其溶解,切勿加压推注,防止形成微血栓进入微循环。 2.4防止感染针对4种感染途径选择合适的防感染措施:①使用导管前应注意“三查七对”原则,检查液体质量②使用导管中要动作轻柔、严格无菌操作,并教育病人注意局部卫生。防止将导管拉出和感染③导管使用后,更换新的肝素帽进行封管,并将导管头部用无

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维护指引

通用护理作业指导书PICC维护指引版号:C.0 页码:1/3 1.0冲洗导管 1.1目的:保持导管通畅。 1.2频次:每次输血、血制品或TPN等药物后或取血后立即冲管;每次静脉输液、给药结束后;治疗间歇期每7天至少冲管一次。 1.3用物 75%酒精、无菌棉签、10ml以上的注射器(充好适量生理盐水或肝素钠稀释液)1.4操作步骤 1.4.1评估病人。 1.4.2洗手,戴口罩。 1.4.3用75%酒精用力擦拭肝素帽2遍(或用0.5%碘伏2遍),每次10秒。 1.4.4把已经充有生理盐水的注射器连接肝素帽。一般常规维护使用10ml生理盐水,输血、血制品、TPN或取血后用20ml生理盐水。 1.4.5以脉冲方式注入生理盐水,正压封管。 1.4.6整理用物,洗手,签名并记录。 1.5注意事项 冲洗导管必须使用10ml以上的注射器,并用脉冲式方法进行。重力输注生理盐水或其它任何方式都不能有效冲洗导管。 2.0更换肝素帽 2.1目的:预防感染。 2.2频次:每7天至少一次;任何原因取下肝素帽后;肝素帽有血迹或可能已被破坏。 2.3用物 肝素帽、75%酒精、棉签、输液贴、预充有生理盐水或肝素钠稀释液的10ml以上的注射器 2.4操作步骤 2.4.1评估病人。

通用护理作业指导书PICC维护指引版号:C.0 页码:2/3 2.4.2洗手,戴口罩。 2.4.3拆除原有胶布。 2.4.4用75%酒精消毒接头3遍。 2.4.5预冲肝素帽。 2.4.6连接新的肝素帽。 2.4.7依据“冲洗导管的步骤”,用生理盐水冲洗导管。 2.4.8蝶形交叉固定肝素帽。 2.4.9整理用物,洗手,签名并记录。 3.0更换敷料 3.1目的:预防感染。 3.2频次:穿刺置管后24小时更换敷料。以后每7天至少一次,或者在敷料松动、潮湿时立即更换。 3.3用物:0.5%碘伏、75%酒精、透明贴膜、大棉签、输液贴 3.4操作步骤: 3.4.1评估病人。 3.4.2洗手,戴口罩 3.4.3从下向上拆除贴膜,防止将导管带出体外。 3.4.4观察导管穿刺点有无红肿、疼痛及分泌物,检查导管外露长度。 3.4.5再次洗手。 3.4.6用75%酒精大棉签消毒穿刺点,范围是穿刺点上下各10cm ,两侧到臂缘,共消毒3遍,待干。 3.4.7用0.5%碘伏大棉签消毒穿刺点,方法同上,共消毒3遍,待干。 3.4.8用0.5%碘伏大棉签消毒导管体外部分,要求从穿刺点到游离端2遍。待干。 3.4.9贴透明贴膜。

中心静脉导管维护及并发症处理

中心静脉导管(CVC)维护 (一)评估与观察要点。 1、评估患者中心静脉导管固定情况,导管就是否通畅。 2、评估穿刺点局部与敷料情况;查瞧贴膜更换时间、置管时间。 (二)操作要点 1、暴露穿刺部位,垫一次性治疗巾,将敷料水平方向松解,脱离皮肤后自下而上去除敷料。 2、打开换药包,戴无菌手套。 3、垫治疗巾,消毒穿刺点及周围皮肤,更换敷料,妥善固定。 4、先关闭CVC导管夹,用无菌纱布衬垫取下原有输液接头,消毒接口,更换输液接头。 5、在透明敷料上注明换药者姓名、换药日期与时间。 6、冲、封管应遵循生理盐水、药物注射、生理盐水、肝素盐水的顺序原则。 7、输液结束,应用20ml生理盐水脉冲式冲洗导管,用肝素盐水正压封管,封管液量至少导管及附加装置容积2倍。 (三)指导要点 1、告知患者保持穿刺部位的清洁干燥,如贴膜有卷曲、松动或贴膜下有汗液、渗血及时通知护士。 2、告知患者妥善保护体外导管部分。 (四)注意事项 1、中心静脉导管的维护应由经过培训的医护人员进行。 2、出现液体流速不畅,使用10ml注射器抽吸回血,不应正压推注液体。 3、输入化疗药物、氨基酸、脂肪乳等高渗、强刺激性药物或输血前后,应及时冲管。 4、无菌透明敷料每3-4天更换1次,纱布敷料常规48小时更换1次;出现渗血、出汗等导致的敷料潮湿、卷曲、松脱或破损时应立即更换。 5、注意观察中心静脉导管体外长度的变化,防止导管脱出。 CVC置管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1)导管堵塞 预防: (1)保持PICC导管的通畅,避免扭曲、打折,穿刺及送管时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血管壁,减少血栓形成。 (2)穿刺点外露导管妥善固定,在置管后,记录每个患者的导管置入长度,在每次换药与冲管过程中,仔细观察现有长度就是否与置入长度相符。 (3)正确的冲管方法就是置管成功后立即用肝素钠稀释液脉冲式冲管等,输注粘稠度较高的液体及血制品后,要用生理盐水把导管完全冲干净。 (4)输液完毕时应及时封管,以生理盐水行脉冲式推注冲管,使用输液接头正压封管。(使用中冲管2-3次/日间歇期3天冲管1次,有特殊情况及时处理)、处理方法:

中心静脉置管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4c4460828.html, 中心静脉置管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作者:国红 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0年第08期 【摘要】对中心静脉置管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进行探讨,以更好地指导临床护理工作。通过阅读相关护理文献,结合临床护理实践,对导管留置时间、穿刺处换药、封管液的使用、封管的方法、并发症的预防进行循证分析,并提出导管留置期间的护理要求。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时 间的长短,与护理质量密切相关,加强导管的护理是预防导管并发症的关键。 【关键词】中心静脉置管;并发症;预防;护理 中心静脉置管指末端位于大的中心静脉的任何静脉的导管,适用于大量快速补液、中心静 脉压监测、血液净化治疗、化疗药物输注和静脉高营养疗法等。在危重患者抢救过程中,能保 证快速有效的输液途经,保护外周血管,即解决了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又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因而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存在着多种并发症,给患者带来痛苦甚至生命危 险。因此在护理及操作过程中必须熟悉、了解这些可能发生的并发症,积极采取预防措施。现 对中心静脉置管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报告如下。 1 中心静脉导管留置问题 1.1 导管留置时间双腔导管建立血液净化临时血管通路留置时间平均为(35±8)d[1]。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置管留置时间一般为0.5~1个月[2]。由于股静脉置管易受排泄物的污染感染率高,所以股静脉置管留置时间不宜过长,以不超过72 h为宜[3]。对于治疗期较长且经济负担重的患者,应尽量延长留置时间,只要导管留置期间无并发症不影响留置不必换管。若置管1个月后,无明显感染征象,要做针眼处及管液的细菌培养,若有细菌产生立即拔出导管[4]。 1.2 穿刺处换药有效的局部皮肤消毒可降低感染率,换药时注意观察导管周围皮肤有无红肿、压痛、分泌物等感染征兆,临床上多采用碘酒、酒精消毒穿刺点,清除渗血和渗液,然后用棉质敷料覆盖。中心静脉置管部位更换敷料间隔时间与感染率有密切关系,建议72 h更换1次敷料,在ICU可24 h更换1次,但有渗血、敷料污染或松动须及时换药。每次换药后在敷料上注明换药日期。 1.3 封管液的使用教材中封管液用0.5%肝素生理盐水[5]。有出血倾向及肝素过敏的患者 禁用肝素盐水封管,而用生理盐水封管1次/8 h[6]。对于凝血机制正常者使用肝素盐水封管是安全的,肝素液浓度越大,封管保留天数越长[7]。有报道使用肝素稀释液引起过敏1例[8]。因此,应密切观察封管后患者的反应。

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PICC)

a guide for patients and their carers care of your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PICC)

contents This booklet contains the following information about your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what is a PICC?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why do I need have one?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how is it put in?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what are the risks of PICC insertion . . . . . . . . . . . . . . . . .2 what do I need to look out for after insertion of my PICC?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who will care for it?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how will I know if something is wrong? . . . . . . . . . . . . .4 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information for District Nurses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