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一单元 认识生命 第1章 生命的世界素材 (新版)北师大版

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一单元 认识生命 第1章 生命的世界素材 (新版)北师大版

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一单元 认识生命 第1章 生命的世界素材 (新版)北师大版
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一单元 认识生命 第1章 生命的世界素材 (新版)北师大版

生命的世界

1生命形态就是存在的生存模式

所有能够具有生存、繁衍、完善、进化能力的存在形式就是生命。这个定义比较泛,覆盖了心理社会等等领域。正因为如此,萝卜倾向于使用这个定义。

心理学、社会学中大量地存在类似生命的现象,拥有很多生机勃勃的东西。很多时候,这些特性被我们称为有生命力。我们观察一个有生命力的群体,往往会产生面对一个生物体的感觉。从整体观察一个蚁群、蜂群、人群,也往往可以感受到它作为整体的活力。很多心理现象、社会现象,同样存在生命的特征:相互生存竞争、相互配合协同求存;渊源流传。其中的缘由就是因为它们具备生命的特征:生存、完善成长、繁衍、进化。

生命形态就是存在的生存模式。我们所能观察到的物种,都各自具有独特的生存模式,在各自的生存环境下,各自的生存轨道中生存。

2处处生存竞争

在生命的世界中,生存竞争现象随处可见。对于生存竞争的规律,达尔文认为是物竞天择,优胜劣汰。但是,优胜劣汰无法解释大量的化石证据。从理论上也无法解释新物种的演化出现。

在我们看来,生存竞争的规律是物竞天择,优者强势生存,劣者弱势生存。优劣是由环境决定的,而环境是永恒变化的。当下的优,未必将来还是优;当下的合理,未必将来还是合理。一个环境下的优胜者,在另一个环境下就是劣者。适应环境的优胜者,可以顺利地利用生存环境中的资源,尽可能地扩张生存空间,强势生存。劣者不能最好地适应环境,只能苟且偷生,等待时局环境的变化。

生物的演化与生存环境(生存空间和生存轨道)有关。只有生存空间和生存轨道才能给物种提供相对稳定的存在。生存空间和生存轨道不是连续存在的,而是呈现分离断裂的状态。对一个新的生存空间来说,可能是由于生存环境的大幅变化而出现的,也可能是由于一种新的生存机制的诞生而造就。在生存竞争的过程,生存空间会逐步精细化,分裂成不同的生存轨道。对生物来说,生存轨道主要是指对不同食物的需求和不同的捕食方式。同一个生存轨道一般来说最后只能存活下来一个物种。正是生存轨道的分离断裂状态,导致了物种演化的分离断裂状态。演化中间化石的匮乏,源自中间状态物种原本不稳定的存在。它们只有获得并适应了新的生存环境,才能稳定存在。

3处处协同生存

与生存竞争相关另一个现象是协同生存。协同生存现象,在生存竞争过程中大量存在,甚至于可以独立于生存竞争。

在细胞层面的协同生存现象,我们可以观察到的是,细胞和线粒体、叶绿体的共生关系。线粒体和叶绿体非常独特,与其它细胞器之间明显存在不同。它们实际上是不同物种与细胞协同生存后形成的嵌合生命体。线粒体、叶绿体具有自己独立的遗传物质。而且它们的遗传物质中分子序列与细胞遗传物质中分子序列之间具有相当大的差异。它们在细胞内部分裂生殖。它们在细胞分裂的时候,是由细胞的分裂机制将它们的多个个体,较平均地分配到不同的细胞分裂部分,以便重新组成新的细胞。显然这原本是两种独特的生命结构,起源于不同的生命形态。他们是古核生物将原核生物吞噬之后,彼此进一步演化出协同生存机制,吞噬者与被吞噬者形成的一个协同生存的生命嵌合体。

在组成形体的协同方面,地衣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地衣是一种非常奇特的生命形式,它由不同的物种嵌合形成的。这种嵌合与细胞层面的嵌合有所不同,其区别主要在繁殖上面,地衣的繁殖是组成个体独立繁殖的。地衣是真菌和光合生物之间稳定而又互利的联合体,真菌是主要成员。1867年,德国植物学家施文德纳作出了地衣是由两种截然不同的生物共生

的结论。地衣是真菌和藻类的联合体。它们都具备一定的独立生存能力。但是它们彼此配合,可以获得更好地生存。

主从协同生存,其代表是生物体和益生菌之间的协同生存。很多生物体原本不具备很多能力,但是它们与细菌相互配合,就可以容易地实现那些功能。比如,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能力,很多是建立在与细菌的配合上。人体会专门在肠道为益生菌准备备份的场所。比如阑尾,就是备份益生菌的地方。当出现腹泻等症状的时候,益生菌也会一起被排除体外。如果没有阑尾,因为缺乏益生菌,人会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恢复足够的消化吸收能力。对牛来说也是如此,牛消化植物纤维的能力也是来自于牛胃中的细菌和微生物。牛的胃由4

个胃室组成,即瘤胃、蜂巢胃、重瓣胃和皱胃。瘤胃的功能主要就是微生物发酵。瘤胃中的细菌、真菌和原虫根据饲料类型进行不同的发酵,发酵终产物被牛经瘤胃壁吸收利用。瘤胃微生物可以消化粗纤维,分解糖、淀粉和蛋白质;合成氨基酸和蛋白质,合成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K。

协同生存是生物界中非常重要的一种现象。当然,协同生存现象不仅仅限于生物界,而是普遍适用于具有生命力的领域。

4机制演化

生物演化过程中,另一个一个非常重要的现象就是机制演化。机制演化带来阶段性阶跃式演化,物种大爆炸现象就与此相关。也就是说,生存模式的演化并不是平稳匀速的,而是阶跃式的。这种现象也是随处可见,很多化石证据也可以证明这个说法。

关于机制演化带来的阶跃式的变化,还可以在社会形态上、认识突破上观察到相应的现象。一个新的思想孕育出来,就可以带来社会形态的重大变化。

在生命的起源过程中,就是各种生存机制一步一步演化出现的过程。生命起源的第一步:复制机制的出现生命起源的第二步:分解机制的出现生命起源的第三步:选择性复制机制的出现生命起源的第四步:隔离机制形成(病毒的出现) 。内部物质合成代谢机制、进入机制、排泄机制、生产机制、动力机制、二分法繁殖机制、...、协作共生机制、转录和翻译分离机制、无丝分裂和有丝分裂繁殖机制.... ,这些机制的演化出现,导致原核细菌和真核细菌的出现。、协作机制、分化机制、固定形态机制、…这些机制导致多细胞生物体的出现。

有性繁殖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生存机制。在演化过程,其实存在多性繁殖的过程。多性繁殖,最后被两性繁殖锁定。其它模式逐步被生存竞争所淘汰。只有一些特殊的形态勉强弱势生存下来。有性繁殖带来了“有害/中性基因组合胜利论”。这种生存机制,解决了基因快速地优势组合的问题,同时还提高了新物种的演化速度,使得生命形态可以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

成长过程中的性格的形成过程,学习能力和文化的接受和排斥机制也带来一种对环境的极度高效的适应能力。这也是一种新的生存机制。起源于理性思维机制的演化出现。

这些生存机制的存在,很好地解释了进化速度和基因突变率之间存在的悖论:进化速度由演化效率决定而非单一地由基因突变率决定。大多数基因突变是有害的,所以在演化过程中,基因突变律呈现降低趋势。但是由于出现了新的演化模式,导致整体的进化速度并没有降低反而提速了。

单细胞生物和软体动物之间没有中间化石的存在,寒武纪大爆炸这些化石证据和现象正是由机制进化引起的。新机制的诞生可以为生命形态和生存状态带来大幅改变。

5演化方向

生物演化的方向是加快对环境变化的适应速度和降小这种适应演化所需的综合代价,这才是真正的演化方向,可以包容原来定义的进化和退化现象。

参考资料

《站在达尔文的肩膀上挑战反对者:生命对生存环境的适应能力-演化效率》大头萝卜2010-07-12

21:34:16https://www.wendangku.net/doc/4c4733246.html,/blog/static/167988202201061293416244/《生命的起源过程》大头萝卜2010-03-17

13:09:23https://www.wendangku.net/doc/4c4733246.html,/blog/static/16798820220102171923116/《对一些最根本问题的解答》大头萝卜2010-01-12

17:14:14https://www.wendangku.net/doc/4c4733246.html,/blog/static/167988202201001251414125/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生物 第一单元 认识生命 单元综合练习题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一单元认识生命单元综合练习题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1 . 我国戈壁大沙漠中植物稀少,起决定作用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A.阳光B.温度C.空气D.水 2 . 下面是四种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示意图,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丁都由细胞构成B.乙类生物细胞中不具有DNA C.丁与植物相比,细胞内没有叶绿体D.甲和乙都可通过细胞分裂产生后代 3 . 每当秋末冬初,杨树、柳树等落叶树纷纷落叶,而松树、柏树等针叶林却依然郁郁葱葱,这说明()A.落叶树不适应寒冷的环境 B.针叶树与落叶树都不适应寒冷的环境 C.落叶树与针叶树进行着生存竞争 D.落叶树和针叶树都适应寒冷的环境 4 .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主要描写了哪种环境因素() A.土壤B.水C.空气 5 . 下图表示四个相关概念之间的关系,表格中的四个选项与之相符的是()

A.A B.B C.C D.D 6 . 小威同学问妈妈:“为什么蚂蚁总是排成一队向前爬?”妈妈说:“可能是前面的蚂蚁留下了信号。”妈妈的回答在探究方法中属于() A.作出假设B.提出问题C.制定计划D.实施计划 7 . 环境的变化会影响生物的生活,蛇的冬眠主要与下列哪一种环境因素有关?() A.阳光B.温度C.空气D.水分 8 . 观察法是指人们通过不同方式感知、认识和研究生物及其生活环境的方法。同学们在进行“观察校园植物”的学习活动时,一般不会用到的方式是 A.看B.听C.嗅D.触摸 9 . 雷公山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内有鸟类121种,爬行类56种,还有植物1390种,雷公山形成生物种类多样性的一个根本原因是() A.环境的多样性B.生态系统的多样性C.基因的多样性D.营养来源的多样性 10 . (2015秋?大同期末)生物的分类等级中,生物间亲缘关系最近,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 A.种B.门C.科D.界 11 . 生物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属于生物的是() ①阳光②松树③空气④细菌⑤病毒⑥土壤⑦珊瑚虫 A.①②④⑦B.②④⑤⑦C.②④⑥⑦D.②③④⑦ 12 . 在设计“探究光对蟑螂生活的影响”实验时设计的变量是 A.温度B.湿度C.食物D.光照 13 . 将完好的活菜豆种子分成甲、乙两组,分别在有光和无光条件下播种,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结果将是()

对生命健康与疾病的认识

对生命健康与疾病的认识 临床0906班李贤梅学号:5204生命、健康、疾病、衰老和死亡时最基本的生物医学现象,具有极其复杂的矛盾运动形式。医学不仅要在个体、系统、器官、组织、细胞、分子等微观层面上,还应从家庭、社区、社会、生物界、地球、宇宙等宏观系统中,去揭示和把握上述基本现象的本质和互相联系,才能更好地理解健康与疾病等问题的真谛。 通过医学导论课程的学习,对生命健康与疾病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也更医学化。不像以前简单的认为有生命的东西就是平时肉眼可见的能吃会死的各种动物,忽略了微观世界里的各种生命和我们身边的植物。也不再肤浅的以为只要没有身体上的疾病,这个人就是一个健康者。知道原来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是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患与病痛。而疾病是机体在某些致病因素作用下,因自稳态调节紊乱而发生的生命活动障碍。在此过程中,机体对病因及其造成的损伤产生抗损伤反应,组织、细胞发生病理变化,病人出现各种症状、体征及社会行为的异常,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生命质量降低。 人的生命是自觉和理性的存在,是生物属性和社会属性高度统一的整体。人的生命的物质价值、精神价值和人性价值是统一的:生命的物质价值认为人是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的主体,维系一个人的生命具有很高的价值。生命的精神价值既生命的心理学价值,强调生命的保持是某些个体或群体的一种精神寄托。生命的人生价值即生命的道德价值,强调从人道主义出发对已不能对社会做出任何贡献的生命也应予善待。由此,我觉得人类全部医疗活动,包括人工流产、试管婴儿、克隆生命、安乐死等,都应从物质价值、精神价值和人性价值的原则出发,才能完整体现人的生命价值。 虽然健康与疾病是相对而存在的,但没有疾病并不等于健康。从健康到疾病有着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良好的健康在一端,疾病乃至死亡在另一端。两端之间存在既不健康也无疾病的中间状态,就是现在我们所说的亚健康状态。而我们每个人都在疾病—健康连续体的两端之间占有一个位置,并且随时间推移和机体状态、环境变化而处于变动之中。其实健康与疾病之间没有明确的分界线,在任何时候,一个人的健康总是相对而言的,没有完全的健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整理归纳资料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整理归纳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第一节认识生物 1、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人可以通过出汗、呼出气体、排尿将废物排出体外;落叶能带走一部分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7)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 第二节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 1、调查的一般方法: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不可能逐一调查,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 2、生物的分类 (1)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2)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3)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第二章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1、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 2、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 3、生态因素分为两类:(1)非生物因素——光、温、水等;(2)生物因素 4、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1)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3)制定计划(4)实施计划(5)得出结论(6)表达和交流。 5、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只有一种条件不同,其它条件都保持相同,这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中的变量。像这样的实验就叫做对照实验。 6、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时,(1)提出的问题是: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吗?(2)作出的假设是: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3)为什么要用多只鼠妇做实验?避免偶然性,减小误差。(4)为什么计算全班平均值?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7、生物与生物之间,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合作、寄生。 8、生物能适应环境(海豹皮下脂肪很厚),也能影响环境(蚯蚓可使土壤疏松)。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单元测试题1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单元测试题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 1.2017年5月12日,是我国第9个“防灾减灾日”。北京市首个中小学防灾减灾教育基地在顺义汉石桥湿地揭牌,800名中学生现场学习防震、心肺复苏、结绳等抗灾自救知识。有的同学对此不以为意:又没发生意外,有这个必要吗?下列说法中,能说服这位同学的是(A) ①人的生命是顽强的,也是脆弱的,我们应该增强安全防范意识 ②自然灾害是非人力可抗拒的,要自觉提高安全防范能力 ③无论遇到多大挫折,都不要放弃生的希望 ④应该学习一些抗灾自救知识,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2.爆炸和火灾是当今社会公共安全的隐患。2016年4月10日下午,北京西直门某小区发生了天然气爆炸事故。扑救过程中,消防官兵顶着浓烟、烈火冲入火场逐层搜救,疏散群众160余人,救出8人,其中1人死亡,2人轻伤。当爆炸发生时,我们应该(A ) ①迅速背朝爆炸冲击波方向卧倒,脸部朝下,头放低②张开嘴巴,以避免造成永久性耳聋③用毛巾或衣服捂住口鼻④爆炸瞬间应屏住呼吸,逃生时以高姿势为好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3.2017年8月8日21时19分,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地震死亡人数24人,493人受伤(重伤4 5人)。灾难就是动员令,灾情就是集结号。解放军、武警部队和民兵预备役部队及社会各界群众快速反应,第一时间火速赶赴灾区,争分夺秒,投入到抢险救援的战斗中。这件事说明(B)

①生命是脆弱的、艰难的②生命是崇高的、神圣的 ③生命的长短是天注定的④生命是坚强的、有力量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4.在历史的长河中,个人的生命虽然短暂,但正是一代又一代的个体生命实现了( A ) A.人类生命的接续 B.对生命的珍惜 C.个人的生命面临死亡 D.生命的长久存在 5.面对各种灾害,掌握有效的逃生、急救知识和技巧,是中学生必备的能力。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A) A.遇到大雨或洪灾时,远离水库河流等地点 B.发现有人触电时,急忙跑过去将其拉开 C.当火灾发生时,通过跳楼等方式逃离火场 D.遭遇雷雨天气时,可以站在大树下躲雨7.“挫折和不幸,就像是一座冶炼炉,它既可以使人百炼成钢,也可以使人灰飞烟灭,就看你是否经得起‘冶炼’!”对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D ) A.虽说生活难免有挫折,但伟人不会遇到挫折 B.只要是同一个人,那么他对于挫折的感受和行为反应必定是相同的 C.面对挫折,人们的情绪感受和行为反应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个人的体质不同D.生活中的挫折是我们生命成长的一部分,要学会正确对待挫折 8.沧海横流方佩英雄本色,烈火淬炼乃见真金闪光。从魏青刚、李博亚、胡佩兰到殷晓非、采建新、孟瑞鹏……串串闪光的名字,似繁星璀璨,光耀神州大地;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认识生命第1章生命的世界1.1形形色色的生物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形形色色的生物 1、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等生物课程标准理念。 2、理论联系实际、寓教于乐和因材施教等教育教学理念。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北师大版)七年级第1单元第1章第1 节。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⑴描述生物多样性,认识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的内在联系; ⑵通过观察区别生物与非生物,举例说明生命的基本特征。 2、能力方面 ⑴初步培养学生收集、共享、积累和分析资料的能力; ⑵初步培养学生一定的书写和口头表达能力; ⑶培养学生观察显微投影并区别生物与非生物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⑴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热情; ⑵初步培养小组成员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⑶培养学生关注我国特有珍稀动植物的感情。 学情与教材分析 本节教学重点:⑴生物的多样性;⑵生物的特征。 教学难点:⑴遗传多样性;⑵应激性;⑶新陈代谢概念。 本节安排的活动有交流、演示建立生命档案册等,意在初步培养学生收集、处理、积累和使用信息的能力。 本节是《生物》全书的开篇章节,从情感上意在引领学生走入生命的世界,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热情,以积极的态度感受生命世界的精彩与美丽。 总之,通过本节的学习,在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都能为以后各章节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准备 1、组织学生课前分角色排演小短剧,将“致同学们”的内容呈现给全班。 2、“交流物种多样的资料”是本书的第一次学生活动,所以活动前要合理建立学习小组,并对各小组长进行培训,使其能有效地进行组织分工、讨论和记录等工作。 3、尽可能多地收集生物多样性的资料,包括图片、文字、数据、照片、录像片、光盘等。 4、采集池塘中的水样备用,并在课前进行观察,了解水样中生物与非生物的情况是否适合教学演示,如不适合应更换采集水样的地点。 5、显微投影要在课前“预演”,以保证教学中的演示顺利。 6、为了使各组建立的生命档案册的规格、体例统一,应制定出具体的要求。 教学过程

认识生命 珍惜生命 尊重生命 热爱生命

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 ----浅对小学生开展生命教育人生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人只有一次,人人都要珍惜生命,人人都要热爱生命。现在的小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这些泡在糖水里长大的孩子与他人相处相容的观念比较淡薄,承受挫折的心理素质和行为能力比较较弱,有的学生因为老师的一句批评而从三楼跳下去;因为被家长逼着弹琴,用刀砍向自己的手,这一系列令人震惊的事件,凸显出一个严重的社会现实问题——生命教育的缺失。只重视满足孩子的物质和文化方面的需求,忽视孩子的精神需求,忽视对孩子进行有关生命的启蒙教育,使小学生对生命的认知几乎空白,对于生命的意义和目的更是懵懂无知。这与当今社会所提倡的“以人为本”理念背道而弛,与现今教育所推行的充分关注学生的生命发展和价值的理念完全相左。因此,及时开展生命教育,提高青少年学生的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使他们正确认识生命现象和生命的意义,善待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健康成长,进而激发他们树立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奋发成才的志向,培养他们勇敢、自信、坚强的品格,形成科学的生命观,是小学生生命教育的目的和意义所在。 一、什么是人的生命 人的生命可以分为这样几种形态。首先是生物性生命。即人首先是作为自然生理性的肉体生命而存在的,这一点是和自然界的广大生物一样必须具有的基本属性。其次是人的精神性生命。人之所以为人就在于人有高于动物的意识活动,有超越生物性生命的精神世界。人不但要思考如何活下来,还要思考如何更好的生活。只要人在世界上存在一天,

大脑就不会停止思考,人类就要创造、就要超越,就要更好的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最后是人的价值性生命。每个人在一生中都要思考诸如“为何活着”的问题,这就是人对于生命意义发自内心的追问,是人对价值生命的一种诉求。人的价值性生命为人的生存夯实了根基,加足了动力。 二、生命教育的提出及发展 生命教育是美国学者杰·唐纳·化特士于1968年首次提出的,此后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从20世纪80年代起,美英等西方国家规定在中小学学校开始实施“生命教育”,旨在帮助学生科学地了解人的生死关系,以理解的态度面对生命历程中不可抗拒的客观规律,从而活得更充实、更有意义和价值。日本针对青少年浪费、破坏、自杀、杀人等日益严重的社会现实,在1989年的新《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了定位于敬畏人的生命与尊重人的精神这一理念的教育目标。我国的港台地区也掀起了一股生命教育的热潮。如台湾地区设立了“生命教育委员会”,并曾将2001年定为“生命教育年”。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们国内实施和全面推进的素质教育,倡导以人为本,尊重、关心、理解和信任每一个人。这在一定意义上,也可以说就是开展生命教育。从生命教育近四十年的实践历程来看,它首先是从人们要求控制青少年自杀率不断上升的这一残酷现实开始的,是作为预防未成年人自杀的权宜之计被提出来的,然而人生命的全部不仅仅是生物的躯体,自然的生命仅仅是人生命存在的前提和物质载体,真正让人和动物区别开的是人类有丰富的精神生活。所以说,生命教育是在学生物质性生命的前提下,在个体生命的基础上,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对个体生命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进行完整性、人文性的生命意识的培养,引导学生认识生命

第1章认识生命现象测试(含答案)

¥ 《第1章认识生命现象》测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现象中的物体属于生物的是() A. 机器人弹钢琴 B. 火山爆发时岩浆喷出 C. 钟乳石在慢慢长大 D. 馒头上长出“白毛” 2.在“探究光照对黄粉虫幼虫生活的影响”的实验中,正确的顺序是() 3.①提出问题;②制定计划;③作出假设;④实施计划;⑤表达交流;⑥得出结论. A. ①②③④⑤⑥ B. ⑥⑤④③②① C. ①③②④⑤⑥ D. ①③②④⑥⑤ 4.以下生物体不是由细胞构成的是() ' A. 感冒病毒 B. 变形虫 C. 细菌 D. 霉菌 5.下列都属于非生物的一组是() A. 竹和山石 B. 鱼和河水 C. 空气和阳光 D. 松和丹顶鹤 6.下列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A. 蜻蜓点水 B. 钢铁生锈 C. 公鸡打鸣 D. 葵花向阳 7.下列属于生物共同特征的是() A. 都能运动 B. 都能呼吸 C. 都有细胞结构 D. 都生活在水中 8.牵牛花清晨开放,傍晚关闭,这种现象说明生物具有的特征() # A. 需要营养 B. 进行呼吸 C. 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D. 生长和繁殖 9.“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这种生命现象说明生物体具有哪个特征() A. 呼吸 B. 排出体内废物 C. 对刺激作出反应 D. 生长和发育 10.调查时要选取的对象是() A. 对象中的一个 B. 对象中的一部分 C. 全部对象 D. 以上都对 11.下列哪个是生物() A. 枯死的树 B. 桌椅板凳 C. 蚂蚱 D. 机器人 12.下列关系相近的一组生物是() ( A. 玉米和大豆 B. 鱼和水草 C. 空气和水 D. 岩石和苔癣 13.人体内部废物随汗液排出,属于()现象. A. 生长现象 B. 遗传现象 C. 新陈代谢 D. 应激性 14.下列古诗词中不含生物的是() A. 牧童骑黄牛 B. 遥看瀑布挂前川 C. 处处闻啼鸟 D. 浅草才能没马蹄 15.有些植物如含羞草,它受到触碰时,展开的叶片会合拢,这一现象属于生命现象的 () A. 生物体的生活需要营养 B. 生物体都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C. 生物体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 D. 生物体都能生长 16.变黄的菜叶最后从蔬菜上脱落,这说明() 、 A. 蔬菜的生活需要营养 B. 蔬菜能排出体内的废物 C. 蔬菜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 D. 蔬菜能够生长和繁殖

2021年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认识生命单元测试题

2021年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认识生命单元测试 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沙漠地区栽种的植物能防风固沙”,下列能体现出与此现象相同的生物与环境关系的是 A.南极企鹅的皮下脂肪很厚B.秋冬季节,杨树落叶 C.蚯蚓能疏松土嚷,提高土壤肥力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2.“草盛豆苗稀”体现了草和豆苗之间的关系是 A.合作B.竞争C.共生D.捕食 3.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时,用10只鼠妇做实验并算出全班同学平均值的目的是 A.有利于观察B.减少误差C.容易确定变量D.使鼠妇能自由运动 4.下列不是生态系统的是() A.一块农田B.一条河流 C.一片草原D.森林中的所有动植物 5.下列属于对照试验中一组对照的是() A.低温和干燥B.低温和潮湿C.高温和干燥D.低温和高温6.首次提出“生物学”名词的科学家是 A.达尔文B.拉马克C.林奈D.哈维 7.在实验过程中,多次重复实验的主要原因是为了() A.得到较多的数据 B.避免偶然现象,使结果更真实 C.实验失败后重新再做 D.得出不同的结论 8.1665年,英国人()利用自制显微镜最先发现了细胞 A.孟德尔B.达尔文C.罗伯特·虎克D.巴斯德 9.下列有关于森林生态系统叙述正确的是() A.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在干旱地区 B.森林生态系统被称为“地球之肾”C.森林生态系统能涵养水源、防风固沙 D.森林生态系统中的典型代表是沼泽

10.下列哪组选项全部属于生物?() A.落叶、豌豆种子、杨树、鲨鱼 B.金鱼、钟乳石、水杉、人 C.鹦鹉、珊瑚、草履虫、狮子 D.苔藓、仙人掌、企鹅、变形虫 11.在调查社区的生物种类时,要仔细观察、认真记录,正确的做法是()A.记录数量最多的生物B.记录看到的全部生物 C.记录自己最喜欢的生物D.记录最珍贵的生物 12.柑橘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苹果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造成这一分布差异的主要生态因素是() A.水分B.阳光C.温度D.土壤 13.被称为地球之“肺”的是() A.草原B.针叶林C.沼泽地D.热带雨林14.变黄的杨树叶能够从树枝上脱落下来,这说明() A.杨树能够繁殖和生长B.杨树能够排出体内的废物 C.杨树的生活需要营养物质D.杨树能够进行呼吸 15.下列有关科学家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哈维被称为“分类学之父” B.达尔文发现了血液循环 C.沃森和克里克发现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 D.林奈是生物进化论的创始人 16.下列都属于生物的一组是() A.竹和山石 B.鱼和河水 C.空气和阳光 D.松和松鼠 17.下列能说明“生物对环境有影响”的是( ) A.风声鹤唳,草木皆兵B.大树底下好乘凉 C.螳螂捕蝉、黄雀在后D.鱼儿离不开水 18.下列实例中不能反映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A.森林净化空气、调节气候B.蚯蚓疏松土壤,提高土壤肥力 C.岩石上的地衣分泌一种物质使岩石风化D.蚂蚁搬家 19.蚯蚓的活动可使土壤疏松和肥沃,这一事例能表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A.环境影响生物B.生物适应环境C.生物影响环境D.环境适应生物

对生命及生命教育的理解

作业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答:教育学与其他学科一样都是来源于社会实践的客观需要,它主要是来源于教育实践发展的客观需要,1623年英国哲学家培根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提出来。同时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所著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随后的康德、赫尔巴特等哲学家对教育学的创立也都做出极大贡献。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研究人类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并提示教育规律。伴随时间推移和教育发展,现代教育学已远远不同于20世纪的教育学,其研究的问题领域急剧扩大,已不仅仅局限于与学校教育问题,更扩展的宏观的教育规划、教育系统内部外部关系,以及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等众多的问题领域。同时教育学已发生了细密分化,形成了教育科学群。根据教育学者瞿葆奎的观点,教育学以教育理论为研究对象,形成元教育学、教育学史;以教育活动为研究对象则形成教育哲学、教育社会学、教育生理学等众多教育科学分类。 另外,根据我国著名学者袁振国先生的观点,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研究教育思想、教育现象及解释并呈现其蕴含的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同时,由于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教育思想及不同教育教育对象,对教育的理解也可能有所不同。总的来说,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其主要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社会经验的基本途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则是研究教育现象、教育问题和教育规律的社会科学,其目的是深化人们对教育的认识,更新人们的教育观念,并为教育的发展改进提供决策依据,为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和科学水平提供理论选择。 作业二:教育学与教育方针、政策、教育经验汇编之间的异同

作业三:有人认为没有学习教育学的人工作干得也很好,你怎样认识这样的观点,怎样纠正? 答:很明显这种观点是错误的,犯了形而上学的错误。因为即使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在教育工作岗位上积累了大量教育经验,可以处理好工作中遇到的实际教育问题。但是,教育学有用之处便在于它能以理论为基础, 又超越于理论,学过教育学的人能就可以有一种教育学科的思维来反思工作中遇到的实际教育问题。具体原因如下:(1)教育学不是只有抽象的概念、枯燥的条文和现成的教条式的结论,学好教育学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们从教育学中能够学习到对教育问题的科学、全面的认识,如师生关系紧张,在教育学的论著中会有专门的章节论述师生关系,通过学习可以找到关系紧张的多方面的原因、应该通过怎样的形式加以改善。(2)教育问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要求教育工作者找到适宜的解决途径,要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仅靠实践是不够的,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不断学习,在教育改革思想理论中获取信息。但是如果只是单纯从经验出发,思维是局限的而且容易犯形式主义错误。(3)学过教育学的人能既针对日常教育活动经常出现的问题, 和自身发展中的诸多困惑, 使教师感到这样的教育学是贴着自己的心坎言说的教育学, 也能针对教师所处的不同发展阶段提供相对应的内容。 时代在发展,学生也在不断发展,作为教育工作者只有不断更新观念,与时俱进的前提是不断更新知识储备,不断学习、理解新的理念,学习教育理论,不断发展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当然,不否认和别老师教学经验丰富,很优秀,但是学习教育学会让这种优秀更加突出,对自己的教师职业更加负责任。因为教育学不是也不能简单套用的。教育学理论不是现成的拿来就可以用的, 这种用只属于背诵和考试之用。教育学要求有转化, 要求教师调动自我的生命体验和教育体验, 去吸收和内化教育学,这是一个将外在的教育学知识转化为教师内在取向的信念和认识, 又将内在信念和认识转化为外化的实践行为的过程。教育学要为教师提供转化的可能, 激发其转化的冲动, 赋予其转化的能力。只有这样,教师学习教育学的过程就变成了享受升华的过程, 变成对透析和改造具体实践的积累和综合的过程, 变成自我智慧生成和提升的过程, 变成创造新实践新自我的过程。 因此,学习教育学是作为一名合格老师,一名教育工作者所必须的。那种认为没有学习教育学的人工作干得也很好的观点片面,没有实践调查的。 作业四:教育功能 教育的功能是指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或对社会需求的一种满足。主要包括社会发展的功能和个体发展的功能。(1)教育的个体发展的功能是指教育在控制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的基础上,通过专职教师向个体传授科学文化基础知识。我国的教育在政治上的要求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直接

七年级上册生物人教版认识生物单元测试题

七年级上册生物人教版认识生物单元测试题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七年级上学期生物人教版第一单元测试题 第一章认识生物 一、选择题。 1.科学家对蜜蜂群体的自然活动状况进行跟踪拍摄,这种研究方法属于() A.实验法B.观察法C.文献法D.分类法 2.以下哪项不能作为判断生物的依据的是() A.生活需要营养B.能自由运动 C.能进行呼吸D.能生长和繁殖 3.以下哪种生物不是由细胞构成的() A.含羞草B.狮子C.蘑菇D.流感病毒 4.生物生活所需要的有机物直接或间接来自() A.其他动物B.真菌C.植物D.以上三项都不是 5.下面是一位同学选取的几种生物,他将调查到的生物进行了分类,将1、2、3、5、8五种生物归为一类,而将4、6、7三种生物归为另一类。请问:他是按什么方法归类的() A.按照这些生物的形态结构特点B.按照这些生物的用途 C.按照这些生物的数量D.按照这些生物的生活环境 6.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很多,其中影响最大的是() A.地震因素B.火山因素C.战争因素D.人为因素 7.请仔细分析下列各现象,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一项是() A.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D.大树底下好乘凉 8.关于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阳光、温度和水属于非生物因素 B.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只有合作关系 C.环境能影响生物,生物只能适应环境 D.生物的生存环境是指生物的生存空间 9.管理不善的玉米地里杂草丛生,会影响玉米的产量,这主要是因为() A.杂草与玉米互利共生的结果B.杂草寄生在玉米上影响玉米生长 C.杂草使玉米的品质受到影响D.杂草和玉米争夺生活条件的结果 10.前进中学某班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设置了一组对照实验。以下几组对照,符合他们实验要求的是() A.阴暗潮湿与阴暗干燥B.阴暗潮湿与明亮潮湿 C.阴暗潮湿与明亮干燥D.明亮潮湿与明亮干燥 11.某学习小组在研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时,分早、中、晚三次,分别测量篮球场、草地和树林中的湿度,并记录数据,他们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是() A.实验法B.调查法C.观察法D比较法 12.山坡阳面的玉米生长情况比阴面的要好,其主要原因是()

生命教育的意义

生命教育得意义[日期:2010041 0] 来源: 作者: [字体: 大中小] 生命教育得意义 人最宝贵得就是生命,生命就是智慧、力量与一切美好情感得惟一载体。生命教育不就是一门专门得课程,就是要渗透到学校所有得教育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科教学、专题教育、课外活动三大载体得作用。生命教育就是一项涉及到学校、家庭、社区与全社会方方面面得系统工程,要注重学校、家庭与社会相结合,形成生命教育得合力。 在学校教育学生要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珍惜生命,就是学校与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得责任。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把学生作为一个真正得人来对待,尊重她们得人格与个性,保证她们有相对得人格自尊与自由。她们得任务不只就是“学习”,而应该就是“成长”。特别就是不要把她们作为我们自己得“替身”,作为我们达到或实现某种理想与目得得“工具”。应该让她们去追求自己得个性与自由,不要让她们成为学习得机器,给她们充足得时间与空间,让她们自由、快乐与幸福得生活。 实施生命教育,需要按照学生得身心发展特点与教育规律,整体规划生命教育得内容序列,使“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得教育内容在小学低年级阶段,以“认识生命”为重点教育内容,着重帮助与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与认识生命现象。生命教育得目得,就是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得生命,培养学生珍惜、尊重、热爱生命得态度,增强对生活得信心与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得生命观,使学生善待生命、完康成长。可以说,生命教育既就是人得全面发展得内在要求,也就是促进人得全面发展得重要手段。 生命教育不就是一门课程,而就是要渗透到学校所有得教育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科教学、专题教育、课外活动三大载体得作用。注重发挥自然、生命科学、社会、科学、思想品德、体育与健身等学科得优势,分层次、分阶段,适时、适量、适度地对学生进行生动活泼得生命教育。注重发挥音乐、美术等隐性学科所蕴涵得丰富得生命教育内容。生命教育得关键,就是教师教育。在小学实施生命教育,关键就是教师要具有强烈得生命教育意识与有效实施生命教育得能力。 生命教育既就是人得全面发展得需要,也就是学生健康成长得迫切要求。只有通过多种渠道多种途径,对小学生进行生命与健康、生命与安全、生命与成长、生命与价值与生命与关怀得教育,帮助与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个人、集体、社会与自然之间得关系,使学生学习并掌握必要得生存技能,认识、感悟生命得意义与价值,才能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爱惜生命得态度,学会欣赏与热爱自己得生命,进而学会对她人生命得尊重、关怀与欣赏,树立正确得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 生命化教育与生命教育 一、生命化教育 1、代表人物 张文质,教育学者,诗人,1983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系“生命化教育”得倡者与实践者,生命化教育课题总负责人。

初一七年级生物上册认识生物-教学设计-教案

七年级上册生物认识生物的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观察生物和非生物,比较它们的区别。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2、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更加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2、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教学用具 4. 标签 教学过程 一、什么是生物 1、观察有山、水、虫、鸟、树、石头的多媒体画面,欣赏与画面协调的音乐,请学生描绘所看到的大自然,并回答所看到的画面中哪些物体是生物,哪些物体是非生物。 2、观察绚丽多彩的大自然挂图,说出其中的生物与非生物。 3、学生拿出自带的物体。通过观察常见的物体,如盆栽花卉、西红柿、黄瓜、蝴蝶、课桌、讲台等,来认识生物与非生物。 设计意图: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开始,引导学生分析、区分生物和非生物。 二、生物的特征

1、实物对比,通过分析小鸟具有的一些生物特征后,学生拿出自己所带的生物与小鸟对比,说出这些生物具有的与小鸟相同的特征,大家各抒己见,互相补充,得出生物所具有的共同特征。 2、结合自身,分析表述。 观察书中插图,说出各种生物正在进行的生命活动,然后学生分小组,以自身为例讨论人是否也具有书中描述的生物特征,选出代表,举例说明,各组间可针对不同观点进行辩论,使大家认识到生物的共同特征。 3、集思广益,调动思维潜力,学生观察某些生物图片或多媒体课件,结合平时了解的生物知识,协作互补,从记忆中搜索信息,说出生物的其他特征。例如,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有一定的寿命等。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培养学生的发展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三、小结 本课是学生接触生物学的第一课,首要问题是解决什么是生物,什么是非生物,从而总结出生物的特征。内容比较易懂,和学生每天的生命活动相关,学起来很容易。 在小组讨论生物的特征的时候,对于能呼吸,能排泄这种每时每刻都进行的生命活动,更容易被忽略。稍加提示就会想起。对于应激性这种专业术语学生理解不太好,但是换种说法,生物会对外界刺激作出一定的反应后,就易理解得多。 板书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认识生物 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1、生物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除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应激性)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北师大版认识生命单元测试题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第一单元测试题(认识生命) 班级姓名分数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1、下列属于生物的是 A、机器人 B、钟乳石 C、珊瑚虫 D、珊瑚 2、在做“响尾蛇是根据什么标记去追寻中毒的猎物的”实验时,将一只没有被蛇咬过的死 老鼠用于实验的目的是 A、作为重复实验以减少误差 B、将它与响尾蛇咬过的死老鼠形成对照 C、研究响尾蛇是习惯袭击死的还是活的老鼠 D、将响尾蛇咬过的死老鼠作为实验组 3、某班同学在《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实验中,甲、乙、丙、丁四组同学所使用 的鼠妇数量依次是3只、2只、1只、10只,使用鼠妇数量比较科学的小组是 A、丁B、丙C、乙D、甲 4、“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描述的是 A、捕食 B、合作 C、竞争 D、食物网 5、鱼必须生活在水里,离开水一段时间就会死亡。对此最恰当的解释是 A、生物影响环境 B、生物适应环境 C、生物改变环境 D、生物依赖环境 6、含羞草的叶子被碰后会合拢,这说明生物具有 A、生长现象 B、应激性 C、繁殖 D、呼吸 7、下列关于生物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动物能呼吸、植物不能 B、动、植物都能自己制造有机物 C、动、植物都能排泄体内废物 D、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8、我国科学家通过努力,终于摸清了野生东北虎的数量。这项活动主要采用的方法是 A、观察法B、调查法C、实验法D、分类法 9、按照正确方法对同一地区内的裸地、草地和茂密的灌丛测量湿度,三处湿度大小的关系 应是 A、裸地>草地>茂密的灌丛B、茂密的灌丛>草地>裸地 C、草地>茂密的灌丛>裸地D、茂密的灌丛=草地>裸地 10、生物的多样性不包括 A、生物数量的多样性 B、生物基因的多样性 C、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D、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11、以下哪一项不是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原因

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一单元测试题(认识生命) 北师大版

七年级生物第一单元测试题(认识生命) 班级姓名分数 一、我能填: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下表的答题框中(每题3分,共60分) A、机器人 B、钟乳石 C、珊瑚虫 D、珊瑚 2、在做“响尾蛇是根据什么标记去追寻中毒的猎物的”实验时,将一只没有被蛇咬过的死老鼠用于实验的目的是 A、作为重复实验以减少误差 B、将它与响尾蛇咬过的死老鼠形成对照 C、研究响尾蛇是习惯袭击死的还是活的老鼠 D、将响尾蛇咬过的死老鼠作为实验组 3、某班同学在《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实验中,甲、乙、丙、丁四组同学所使用的鼠 妇数量依次是3只、2只、1只、10只,使用鼠妇数量比较科学的小组是 A、丁B、丙C、乙D、甲 4、“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描述的是 A、捕食 B、合作 C、竞争 D、食物网 5、鱼必须生活在水里,离开水一段时间就会死亡。对此最恰当的解释是 A、生物影响环境 B、生物适应环境 C、生物改变环境 D、生物依赖环境 6、含羞草的叶子被碰后会合拢,这说明生物具有 A、生长现象 B、应激性 C、繁殖 D、呼吸 7、下列关于生物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动物能呼吸、植物不能 B、动、植物都能自己制造有机物 C、动、植物都能排泄体内废物 D、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8、我国科学家通过努力,终于摸清了野生东北虎的数量。这项活动主要采用的方法是 A、观察法B、调查法C、实验法D、分类法 9、按照正确方法对同一地区内的裸地、草地和茂密的灌丛测量湿度,三处湿度大小的关系应是 A、裸地>草地>茂密的灌丛B、 C、草地>茂密的灌丛>裸地D、茂密的灌丛=草地>裸地 10、生物的多样性不包括

A、生物数量的多样性 B、生物基因的多样性 C、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D、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11、以下哪一项不是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原因 A、森林面积减少 B、环境污染 C、生物进化 D、生物入侵 12、到了冬天,杨树和柳树的叶子纷纷落下,而松树、柏树却依然郁郁葱葱,这表明 A、杨树和柳树不适应寒冷的环境 B、松柏比杨柳更适应寒冷的环境 C、松柏和杨柳进行着生存斗争 D、它们都能适应寒冷的环境 13、 ①阳光②杂草③水分④土壤⑤田鼠⑥空气⑦蝗虫 A、①②⑤⑥B、③④⑦⑧C、①③④⑥D、②⑤⑦⑧ 14、下列不能作为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A、一棵桃树B、一片果园C、一条小溪D、一块稻田 15、小亮调查完公园的生物种类后,将有关的生物分成了动物、植物和其它生物三类。他所采用 A、生活环境B、形态结构C、生物用途D、个体大小 16、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作用的生态系统是 A、森林生态系统B、湿地生态系统C、荒漠生态系统D、草原生态系统 17、下列关于环境对生物的不利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 A、DDT的使用导致鸟类的生殖能力受到影响 B、化肥的使用导致土壤板结 C、生物有很强的自我适应能力,我们开发自然资源对它们没有影响 D、使用农药时会将有益昆虫杀死 18.下列哪项不是影响小麦生长的非生物因素 A、阳光 B、害虫 C、温度 D、水 19、如果在做实验时得到的结果与假设不一样,你不应该做的是 A、修改假设,让它与结果一致 B、修改实验数据,让它与假设相符 C、检查过程是否有问题,重新把实验做一次 D、检查过程都没有问题,相信结论是正确的 20、2003年10月15日9时,由中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飞船载着中国自己培养的宇航员

认识生命、珍爱生命

认识生命、珍爱生命 易翠华 一、背景分析: 生命的真谛是什么?生命的意义何在?这是人类思考的永恒主题。然而中学生对生命的真正意义缺乏深刻的理解,所以设计这次主题班会,引导学生感受生命的美好,体会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激发对生命的思考,从而更加珍惜生命、热爱生命。 二、设计理念: 在班主任的引导下,鼓励学生通过图书馆、网络等途径寻找相关材料。课堂围绕“珍惜生命、热爱生命”这个主题,通过不同的形式,丰富的内容,并展开激烈的讨论。创设情境,使学生体会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更加珍惜生命、热爱生命。 三、教育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创设情景,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到生命的来之不易,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感受生命的美好,进一步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在于让它充实,焕发光彩。 (二)过程与方法: 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学生在活动中通过看、思、议、说等体验表达、合作、交流等过程。 (三)态度、情感、价值观: 1、通过活动锻炼学生说话、表达能力,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热爱生命,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健康发展为目标。 2、活动中学生通过自己参与、自主体验、自我感受,从而引发对生命的思考,有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 四、班会准备: (一)提前选好并训练班会主持人。 (二)老师提前制作课件。 (三)让同学们积极查找相关资料,做好准备。 1、背景伴奏音乐; 2、指导朗诵《热爱生命》; 3、辅导学生讲故事 4、整理关于生命的名人名言。 五、活动形式: 老师、家长、学生共同参加的主题班会形式,将看图,听故事、朗诵等相结合。六、班会过程:

(一)第一板块——序曲: 主持人甲:生命是什么? 7、8年前的我恐怕不会思考这个问题。 主持人乙:随着一天天的长大和知识的增多,渐渐地我懂得了—— 甲:生命是渺小的,就像大海中一粒粒金黄的细沙,一点儿也不起眼; 乙:生命又是伟大的,就像一颗颗璀璨的夜明珠,珍贵无比。 合:因此,我们要热爱生命。认识生命、珍爱生命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二)第二板块——认识生命 甲:世界是美好的,她的美好在于生命的存在。 乙:我们每天都看到无数的生命,而且我们每一个人就是一个生命。 甲:我们关注过这个熟悉而又陌生的生命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大屏幕出示婴儿在母体里孕育成长及母亲分娩过程的部分画面) 甲:说起生命,不得不提到我们的妈妈。因为生命是父母给我们的呀。 乙:现在我们就听听妈妈要说些什么吧。 (现场采访三为家长,主要围绕养育孩子之不容易来讲。) (配背景音乐) (三)第三板块——感动生命 甲:飞蛾求生挣扎,瓜苗破土而出, 乙:死后捐献角膜,盲女触摸春天,…… 甲:许许多多热爱生命的故事感动着我们。 乙:请听故事《生命的强者——霍金》 甲:同学们,照片上的阿姨你认识吗?对,一位是张海迪,一位是桑兰,她们对生命的热爱一定也会感动着你。 乙:请听《两位不向命运低头的阿姨》 甲:接下来请听《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凯勒》 (四)第四板块——热爱生命 甲:课前许多同学都收集了关于生命的名人名言。 乙:现在让我们一起品读吧! (大屏幕出示名人名言,开火车的形式每人读一句) 生命的意义是在于活得充实,而不是在于活得长久。 ------马丁·路德·金 每一朵花,只能开一次,只能享受一个季节的热烈的或者温柔的生命。我们又何尝不一样?我们只能来一次,只能有一个名字。而你,你要怎样地过你这一生呢?你要怎样地来写你这个名字呢?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最新整理)

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要点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认识生物 一、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生物:有生命现象的物体;非生物:没有生命现象的物体 二、生物的共同特征: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 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三、认识生物的方法:①观察法;②调查法 四、生物归类法;①按形态结构分:植物、动物、其他生物;② 按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 生生物③按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一、生物圈概念: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 二、生物圈范围:①大气圈的底部;②水圈的大部;③岩石圈的表面 三、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生存空间等四、环境对生物的影响:①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空气等;②生物因素:捕食、竞争、合作、寄生等 五、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鼠妇适于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 六、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 表达和交流等 七、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①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②生物对环境是有影响的 八、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植物能增加空气湿度 九、生态系统:①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 ②组成:I 生物部分: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真菌。 II 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等 十、食物链和食物网:指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营养关系。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 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十一、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