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产后产道血肿的处理与预防

产后产道血肿的处理与预防

产后产道血肿的处理与预防
产后产道血肿的处理与预防

产后产道血肿的处理与预防

产后血肿是由于分娩时造成产道深部血管损伤或破裂,而皮肤或粘膜相对完整,血液不能外流,积聚于局部形成血肿,多发生于分娩后数小时内,产妇自觉阴道、肛门坠胀疼痛。最常见的部位为阴道,常因发现不及时,而致血肿局部出血过多,血肿过大,给血肿缝合造成困难,同时可因失血而致贫血或休克,甚至危及产妇生命。

形成外阴及阴道血肿的原因较多。如阴道炎、手术助产、胎儿娩出过快、血管或凝血因子异常,亦或多种因素引起,但往往与产道损伤缝合方法不良有关。在分娩过程中,由于急产、骨盆狭窄、软产道紧张,常引起软产道损伤。最常见的会阴裂伤,由于表浅,易于发现及处理。然而,损伤深部血管,血液不外流,积于局部形成血肿,往往发现时血肿已比较大。如发现不及时,处理不当,其血肿可向上扩展至阔韧带内,严重的可引起休克,甚至死亡。应予积极预防,早期发现,正确处理。

1 产后产道血肿的处理

产道血肿可分为阴道血肿和外阴血肿。

1.1 阴道血肿的处理

小的血肿可以经局部压迫,或者以可吸收线缝扎止

血后压迫,密切观察血肿变化;发展快、迅速、较大的血肿,多系小动脉撕裂出血,应以手术治疗为主。最主要的是发生血肿或出血时,千万避免慌乱,更不能为了寻找出血点而盲目钳夹,否则会造成更大量出血的危险,同时要迅速决策止血措施以达到止血目的。如出血多,病人贫血严重,则需输血。血肿在后穹隆者可行后穹隆切开,阴唇部位的血肿可采用压迫止血。1周后可以行血肿穿刺抽液。重新缝合的伤口可用4%的碳酸氢钠或者50%的硫酸镁湿热敷以减轻肿胀疼痛预防感染。手术时,应特别注意寻找伤口顶端回缩的血管,结扎止血,争取一次成功。为防止再次形成血肿,缝合完毕后,可在阴道内填塞纱布压迫止血,术后24小时取出纱布。常规保留开放导尿24小时,给予大剂量抗生素,防止切口感染,常规应用止血药,预防再次出血。

1.2 外阴血肿的处理

外阴血肿患者可表现局部疼痛表面呈紫色血肿。如果血肿<5cm,不继续增大,可冷敷压迫血肿,严密观察,可逐渐吸收;如果血肿>5cm,或继续增大,应立即切开引流,彻底止血,分层缝合,关闭死腔。若外阴血肿较靠近皮肤侧也可以直接用大皮针直接缝合血肿处以达到止血效果。

3 预防措施

3.1 产前护理

积极治疗妊娠合并症。对肝炎及肝内胆汁淤积症等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预防性使用维生素K1等。对胎儿巨大者及早行剖宫产处理。

3.2 产时护理

(1)做好产妇心理护理。消除产妇的紧张情绪,指导产妇在第一产程中正确运用呼吸放松技术,同时指导产妇在第一产程中不能向下屏气用力,以防宫颈受压水肿。在第二产程中正确运用腹压,积极和助产人员配合,以防胎头娩出过快,致会阴撕裂,导致血肿。

(2)正确观察和处理产程。避免不恰当地干预产程,避免滥用催产素而致宫缩过强。对宫缩乏力产程进展较慢者,要及时采取措施,防止产程延长。对会阴紧弹性较差、会阴体高或会阴水肿充血的产妇以及估计胎儿较大者,要适时行会阴切开术,同时要注意保护会阴,同时要避免不必要的腹部加压。

(3)胎儿及胎盘娩出后,要认真仔细检查软产道情况,对有损伤的部位要充分暴露,创面有明显的小动脉出血点,要先给予结扎止血,再行缝合。缝合时首针应超过伤口顶端0.5~1.0cm,以防断裂的血管回缩漏扎而发生血肿,同时缝针注意要深达伤口底部,不留死腔。缝针密度要适中,缝线松紧要适宜。缝合完毕,应再次检查软产道及缝合处有无渗血及肿胀。常规肛查,如阴道可疑有血肿时,应以左手

示指和中指置于阴道内,右手示指置肛门内作对应检查,以排除血肿。必要时阴道内填塞纱布卷,协助止血,术后遵医嘱给以抗生素预防感染。

(4)对已发生的血肿,如表面黏膜完整,血肿直径4cm的血肿,要充分切排,清除血块,然后按解剖层次分层缝合,确保止血和关闭死腔;对原有缝合部位发生的血肿,要拆除缝线,清除积血,重新止血缝合。根据失血情况及时补液、输血抗休克治疗。同时遵医嘱予以抗生素预防感染。

3.3 产后护理

产妇分娩后常规在产房观察2h,在此期间,要经常观察并询问产妇的情况,如有肛门坠胀,便意感或疼痛加重,应及时作阴道及肛门检查,排除阴道血肿,如不能确诊,应及时请示或报告医生。确认无异常后,才可在规定时间后将产妇转出产房,并与病房护士交班。回病房后,也应继续加强观察。

对已发生阴道血肿的产妇要做好心理护理,以消除紧张、恐惧情绪。会阴要保持清洁,用0.5%碘伏作会阴擦洗,每日2次,大小便后要及时清洗会阴。勤换会阴垫,指导产妇体位应侧向会阴健侧,以防恶露污染伤口引起伤口感染。如外阴水肿者,应给予50%MgSO4热敷,或分娩24h后行红外线或微波照射治疗,以促进伤口愈合。

产后阴道血肿的临床分析

产后阴道血肿是一种产科出血性并发症,是指分娩时,产道血管损伤或断裂而皮肤或粘膜相对完整,血液在局部淤积,并形成血肿。阴道壁血肿是阴道壁血管受损破裂而皮肤或黏膜相对完整,血液在局部组织淤积形成血肿。其主要表现为局部疼痛,而临床上常将其疼痛与产后损伤性疼痛相混淆,不易被发现而误诊。如不及时处理,严重时可导致产妇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1 病因

形成外阴及阴道血肿的原因较多。如阴道炎、手术助产、胎儿娩出过快、血管或凝血因子异常,亦或多种因素引起,但往往与产道损伤缝合方法不良有关。在分娩过程中,由于急产、骨盆狭窄、软产道紧张,常引起软产道损伤。最常见的会阴裂伤,由于表浅,易于发现及处理。然而,损伤深部血管,血液不外流,积于局部形成血肿,往往发现时血肿已比较大。如发现不及时,处理不当,其血肿可向上扩展至阔韧带内,严重的可引起休克,甚至死亡。应予积极预防,早期发现,正确处理。

2 治疗

小的血肿可以经局部压迫,或者以可吸收线缝扎止血后压迫,密切观察血肿变化;发展快、迅速、较大的血肿,多

系小动脉撕裂出血,应以手术治疗为主。最主要的是发生血肿或出血时,千万避免慌乱,更不能为了寻找出血点而盲目钳夹,否则会造成更大量出血的危险,同时要迅速决策止血措施以达到止血目的。如出血多,病人贫血严重,则需输血。血肿在后穹隆者可行后穹隆切开,阴唇部位的血肿可采用压迫止血。1周后可以行血肿穿刺抽液。重新缝合的伤口可用4%的碳酸氢钠或者50%的硫酸镁湿热敷以减轻肿胀疼痛预防感染。手术时,应特别注意寻找伤口顶端回缩的血管,结扎止血,争取一次成功。为防止再次形成血肿,缝合完毕后,可在阴道内填塞纱布压迫止血,术后24小时取出纱布。常规保留开放导尿24小时,给予大剂量抗生素,防止切口感染,常规应用止血药,预防再次出血。

3 预防

提高围产保健质量,积极防止妊娠并发症,尤其是妊高症,减少器械助产的几率,正确处理好第二产程,提高助产和缝合技术,严格阴道助产指征,防止胎儿娩出过快,注意保护会阴,适时行会阴侧切术。缝合切口前,应查清有无切口延裂,缝合时应超过顶端0.5-1.0cm,防止回缩的血管漏缝而出血,缝线应拉紧。结扎完毕后,应仔细检查切口有无渗血,阴道壁周围质地是否正常。产后应加强巡视,凡遇产妇诉伤口疼痛、肛门坠胀、排尿困难者,应及时做肛查,了

解有无血肿形成。

产后阴道血肿是指产时与产后数小时内软产道即子宫下段、阴道、宫颈、会阴等部位发生血肿,阴道血肿发病比较隐蔽外表难以发现,初期产妇没有明显症状,血肿范围已很大时局部胀痛会很明显,这时候处理也较困难。疼痛的主诉常易被忽略,也易和侧切口疼痛混淆而延误诊断。若不及时处理会导致产后出血、继发出血、休克、感染等严重后果,增加产妇的痛苦,甚至威胁产妇的生命安全。因此应引起护理人员的重视

产道血肿最常见的部位为阴道,常因发现不及时,而致血肿局部出血过多,血肿过大,给血肿的缝合造成困难,同时可因失血而致贫血或休克,甚至危及产妇生命。

1 临床资料

从2004年至今我院发生产道血肿12例,产妇年龄21~32岁,均为足月分娩,10例为初产妇,2例为经产妇。其中4例为妊娠高血压,3例妊娠合并阴道炎,2例为急产,1例为第二产程延长,1例为正常分娩,1例为巨大儿。经对症处理和精心护理后均痊愈出院。

2 发生原因

2.1 妊娠合并症

妊娠高血压疾病常因全身小动脉痉挛、管腔狭窄而导致组织缺血、缺氧,微血管病变及血管脆性增加,分娩时组织易损伤而发生血肿。妊娠合并阴道炎因阴道组织充血、水肿,组织脆性增加,也易发生血肿。

2.2 助产技术及责任心欠佳

助产师产后未仔细检查软产道情况,未及时发现损伤部位或对组织及血管损伤部位未进行有效缝扎,是血肿形成常见的原因。缝合技术欠佳、缝合止血不彻底、留有死腔以及缝合时缝针穿破较大的血管、缝线未扎紧等均可导致阴道血肿发生。

2.3 产程异常

产程异常,特别是急产或第二产程延长者易发生产道血肿。急产时因软产道未经充分扩张,胎头下降过快可造成组织损伤及组织深部血管撕裂而发生血肿。而第二产程延长时,软产道深部血管可因长时间受压而发生坏死破裂出血。

2.4 妊娠次数

初产妇因会阴及阴道较紧,产时急剧阴道扩张,易致阴道深部血管绷断破裂形成血肿。

3 预防措施

3.1 产前护理

积极治疗妊娠合并症。对肝炎及肝内胆汁淤积症等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预防性使用维生素K1等。对胎儿巨大者及早行剖宫产处理。

3.2 产时护理

(1)做好产妇心理护理。消除产妇的紧张情绪,指导产妇在第一产程中正确运用呼吸放松技术,同时指导产妇在第一产程中不能向下屏气用力,以防宫颈受压水肿。在第二产程中正确运用腹压,积极和助产人员配合,以防胎头娩出过快,致会阴撕裂,导致血肿。

(2)正确观察和处理产程。避免不恰当地干预产程,避免滥用催产素而致宫缩过强。对宫缩乏力产程进展较慢者,要及时采取措施,防止产程延长。对会阴紧弹性较差、会阴体高或会阴水肿充血的产妇以及估计胎儿较大者,要适时行会阴切开术,同时要注意保护会阴,同时要避免不必要的腹部加压。

(3)胎儿及胎盘娩出后,要认真仔细检查软产道情况,对有损伤的部位要充分暴露,创面有明显的小动脉出血点,要先给予结扎止血,再行缝合。缝合时首针应超过伤口顶端0.5~1.0cm,以防断裂的血管回缩漏扎而发生血肿,同时缝针注意要深达伤口底部,不留死腔。缝针密度要适中,缝线松紧要适宜。缝合完毕,应再次检查软产道及缝合处有无渗血及肿胀。常规肛查,如阴道可疑有血肿时,应以左手

示指和中指置于阴道内,右手示指置肛门内作对应检查,以排除血肿。必要时阴道内填塞纱布卷,协助止血,术后遵医嘱给以抗生素预防感染。

(4)对已发生的血肿,如表面黏膜完整,血肿直径4cm的血肿,要充分切排,清除血块,然后按解剖层次分层缝合,确保止血和关闭死腔;对原有缝合部位发生的血肿,要拆除缝线,清除积血,重新止血缝合。根据失血情况及时补液、输血抗休克治疗。同时遵医嘱予以抗生素预防感染。

3.3 产后护理

产妇分娩后常规在产房观察2h,在此期间,要经常观察并询问产妇的情况,如有肛门坠胀,便意感或疼痛加重,应及时作阴道及肛门检查,排除阴道血肿,如不能确诊,应及时请示或报告医生。确认无异常后,才可在规定时间后将产妇转出产房,并与病房护士交班。回病房后,也应继续加强观察。

对已发生阴道血肿的产妇要做好心理护理,以消除紧张、恐惧情绪。会阴要保持清洁,用0.5%碘伏作会阴擦洗,每日2次,大小便后要及时清洗会阴。勤换会阴垫,指导产妇体位应侧向会阴健侧,以防恶露污染伤口引起伤口感染。如外阴水肿者,应给予50%MgSO4热敷,或分娩24h后行红外线或微波照射治疗,以促进伤口愈合。

产后会阴皮下大血肿术后护理

产后会阴皮下大血肿术后护理【摘要】总结2例产后会阴皮下大血肿术后患者的护理。会阴切开清除淤血块,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和健康宣教,术后加强会阴护理,术后12-14天,患者会阴切口乙级愈合康复出院。 【关键词】会阴护理 通常在产科会阴侧切和撕裂很常见,但产后会阴大血肿较少见。我院于2007年4月和2010年8月分别收治了2例正常分娩后2小时,患者自述会阴肿胀疼,经检查发现会阴皮下血肿分别为(7*9*9cm)和(9*10*9cm),通过手术治疗及护理,患者痊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病例1 患者女,23岁,2007年4月4日凌晨2点,妊娠41周孕1产0,不规律腹疼7小时而入院待产。入院检查:T36 .8℃,P80次/分,R18次/分,Bp14.63/10.64KPa,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智清楚,自主体位,问答切题。心肺检查无异常,肝脾未触及,肾区无叩击痛,双下肢无凹陷性水肿。产科检查:腹膨隆,宫底剑突下5cm,胎位LOA,胎心140次/分,先露头,固定。肛查:外阴已婚未产型,宫颈管已消,宫口2cm,先露胎头颅骨最底点平坐骨嵴平面,胎膜未破。骨盆内测量,未及明显异常。骨盆外测量:髂棘间径24cm,髂嵴间径26cm,骶耻外经19cm,出口横径9cm。化验检查:血尿常规,凝血四项均正常。人工破膜后,于10点10分娩出一女婴,重2.5Kg,顺利娩出胎盘,观察患者阴道流血不多,无会阴阴道裂伤,送入病房。巡视病人时,患者

自述外阴不适,经检查发现会阴皮下血肿(大小约7*9*9cm),即行切开清除淤血,引流渗液,防止继续出血。术后予抗炎补液治疗,每日伤口冲洗,敷油纱条,并给予聚维酮碘会阴擦洗2次/日,患者术后一般情况好,伤口乙级愈合,于术后12天痊愈出院。 病例2 患者女,25岁,2010年8月23日早晨6,因“妊娠39周孕1产0,阵发性腹疼1小时”收入院。查T37℃,P75次/分,R17次/分,Bp13.3/9.975KPa,入院时精神及一般状况良好,心肺检查无异常,肝脾未肿大,双下肢无凹陷性水肿。产科检查:腹膨隆,宫高30cm,腹围92cm,胎位LOA,胎心144次/分,先露头,半定。肛诊:宫颈管已消,宫口开大3cm,先露在坐骨棘平面上1cm,胎膜未破。骨盆内测量,未及明显异常,骨盆外测量:髂棘间径25cm,髂嵴间径27cm,骶耻外径19cm,出口横径9cm。化验检查:血尿常规,凝血四项均正常。自然破膜,于18点30分娩出一男婴,重3Kg,胎盘娩出顺利。观察患者子宫收缩良好,阴道流血不多,无会阴阴道破裂,送进病房。产后1小时,患者自述会阴部胀痛,经检查发现会阴皮下血肿(大小约9*10*9cm),行切开清除淤血,引流渗出。观察术后是否继续出血。术后给予抗炎、止血、补液等治疗。每日伤口冲洗换药,聚维酮碘会阴擦洗2次/日,患者术后一般情况良好,伤口乙级愈合,于术后14天痊愈出院。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产后出血预防与处理指南2019教学内容

产后出血预防与处理指南2019 产后出血预防与处理指南(2019) 作者: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单位: 来源: 中华妇产科杂志产后出血是目前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首位原因。 绝大多数产后出血所导致的孕产妇死亡是可避免或创造条件可避免的,其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和正确处理。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已于 2009 年制定并发表了《产后出血预防与处理指南(草案)》,对指导产后出血的临床诊治工作、降低其所导致的孕产妇死亡率发挥了重要作用。 产后出血是目前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首位原因。 绝大多数产后出血所导致的孕产妇死亡是可避免或创造条件可避免的,其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和正确处理。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已于 2009 年制定并发表了《产后出血预防与处理指南(草案)》,对指导产后出血的临床诊治工作、降低其所导致的孕产妇死亡率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有关防治产后出血的研究取得不少新的进展,因此,有必要对该指南草案进行修订。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组织专家进行了多次讨论,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推出了《产后出血预防与处理指南(2019)》。 本指南在《产后出血预防与处理指南(草案)》的基础上进行了修订,主要参考 WHO、国际妇产科联盟( FIGO)、加拿大、美国和英国

关于产后出血的诊断与治疗指南以及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并结合国内外有关的临床经验,旨在规范和指导全国妇产科医师对产后出血的预防和处理。 产后出血的原因及其高危因素产后出血的四大原因是子宫收缩乏力、产道损伤、胎盘因素和凝血功能障碍;四大原因可以合并存在,也可以互为因果;每种原因又包括各种病因和高危因素,见表1。 所有孕产妇都有发生产后出血的可能,但有一种或多种高危因素者更易发生。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孕产妇如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合并贫血、脱水或身材矮小的产妇等,即使未达到产后出血的诊断标准,也会出现严重的病理生理改变。 产后出血的定义与诊断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 24 h 内,阴道分娩者出血量500 ml、剖宫产分娩者出血量1 000 ml; 严重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 24 h 内出血量 1 000 ml;难治性产后出血是指经宫缩剂、持续性子宫按摩或按压等保守措施无法止血,需要外科手术、介入治疗甚至切除子宫的严重产后出血。 诊断产后出血的关键在于对出血量有正确的测量和估计,错误低估将会丧失抢救时机。 突发大量的产后出血易得到重视和早期诊断,而缓慢、持续的少量出血和血肿容易被忽视。 出血量的绝对值对不同体质量者临床意义不同,因此,最好能计

产后出血的预防及护理干预

产后出血的预防及护理干预 发表时间:2015-10-27T14:17:49.390Z 来源:《医药前沿》2015年第25期供稿作者:范玉娥鲍艳琳丁莉 [导读] 江苏泗阳仁慈医院江苏泗阳加强专科人员培训,对全体产科医务人员特别是新进或者转科新入的护理人员进行培训,熟练掌握孕产妇危、急、重症的抢救、护理。 范玉娥鲍艳琳丁莉 (江苏泗阳仁慈医院江苏泗阳 223700) 【摘要】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预防及有效护理措施,指导临床工作。方法:回顾2004年6月~2010年10月26例产后出血的病例,重视产前观察及预防,及时发现产后出血并给予及时处理。结果:产后出血的处理逐渐由治疗为主转向预防为主,对于产后出血重在预防,加强观察及时发现给予及时准确的护理干预,是降低孕产妇死亡,保护产妇健康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产后出血;预防;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5-0270-02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阴道出血量超过500ml,是产科最为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居产妇四大死亡原因之首,严重威胁产妇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及时做好产后出血病人的预防及护理工作,是防止产后出血发生,降低孕产妇死亡的重要措施,目前,国内对于产妇产后出血的处理逐渐由治疗为主转向预防为主,现将产后出血的预防及护理总结如下: 1.预防措施 1.1产前预防护理措施 1.1.1产科门诊工作人员认真做好产前保健,详细询问妊娠分娩史、既往史、家族史,特别是高危孕产妇定期产前检查,发现异常及时处理。采取干预措施提高孕妇自我保健意识。 1.1.2加强专科人员培训,对全体产科医务人员特别是新进或者转科新入的护理人员进行培训,熟练掌握孕产妇危、急、重症的抢救、护理。使每位妇产科工作人员都能熟练的进行各项施救工作并且能相互密切配合。 1.2产时预防护理措施 1.2.1做好心理护理,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护理人员以良好的服务态度热情接待孕妇,了解她的心理特征,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护理,鼓励孕妇适当活动,及时排空膀胱,创造条件让其丈夫陪伴分娩。 1.2.2提供安全、舒适的待产环境,全面做好生活护理。为产妇提供一个宁静、舒适的环境,及时给产妇喂饭喂水,对呕吐严重不能进食者及时开放静脉通道补充液体,降低体力消耗,利于宫缩。 1.2.3正确管理产程。正确处理好三个产程是预防产后出血的关键。 (1)第一产程密切观察产程进展,防止产程延长,避免产妇衰竭状态,必要时给予镇静剂保证产妇的休息。 (2)第二产程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指导产妇正确使用腹压,注意会阴的保护,在胎肩娩出后立即肌肉注射或静脉滴注催产素,加强子宫收缩。使用聚血盆正确的采集阴道出血量,以便能及时发现产后出血的先兆。 (3)第三产程胎儿娩出后要尽快结扎脐带,胎盘娩出后认真检查胎盘胎膜的是否完整、软产道有无裂伤,有要及时缝合。 1.3产后预防护理措施 产后24小时是产后出血发生的高危时期特别是产后2小时是出血发生的高峰期。应仔细观察产妇的生命体征、宫缩情况及阴道流血情况,注意观察侧切缝合处有无血肿,发现异常及时处理。离开产房前要鼓励产妇排空膀胱,鼓励母亲与婴儿早接触、早吸吮,坚持母乳喂养。准确收集和测量产后出血量,如产后2~4小时出血量超过100ml,应积极查找原因并积极处理。还要鼓励产妇早下床活动,促进子宫和肠蠕动的恢复。 2.护理措施 2.1积极止血,补充血容量快速建立2-3条静脉通路,使用静脉留置针或选用大针头,遵医嘱,正确使用各种抢救药物,一般在30分钟内能迅速补充血容量,纠正休克征象。如病情进一步发展,要通知血库备新鲜血液,对保守治疗无效的要及时做好子宫切除的准备。 2.2积极寻找产后出血的原因,根据不同的致病因素,及时有效地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并加强阴道出血量、子宫底部的高度、尿量等的观察以及生命体征的测量,使用吸氧、心电监测等相关技术。 2.3注意保暖、预防感染遵医嘱应用有效抗生素,产后每日用碘伏消毒会阴两次。根据不同季节采取适当的保暖措施,保证室温在24~26℃,防止受凉。 2.4提供心理支持,缓解恐惧心理护理人员要尽量鼓励产妇说出自己的感受,及时地给产妇及家属提供心理安慰和帮助,指导产妇加强营养和适当活动,做好哺乳指导和出院指导。 2.5加强基础护理和生活护理产妇发生产后大出血后经过抢救,使其面临体力差、活力无耐力,生活不能自理等问题。护士应保持产妇衣物、床单元的整洁干燥。保持环境和病室清洁,注意每天通风2次,每次1小时,避免产妇直接吹风。鼓励产妇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富含铁质的易消化汤类食物,积极纠正贫血,增强机体抵抗力。 2.6出院指导及健康教育出院前教会产妇掌握自我观察子宫复旧及阴道恶露情况,指导产妇有关加强营养和适量活动的自我保健知识,提供避孕指导,指导产妇产后42天禁盆浴、性生活,定期复诊,不适或有异常情况随诊,并发放24小时联系卡片。 【参考文献】 [1]郑修霞.妇产科护理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5 :154-158 [2]崔英善,程丽楠,崔文香.循证护理在预防我国产后出血中应用效果的Meta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5,31(2):123

产后尿潴留的预防及护理(一)

产后尿潴留的预防及护理(一) 【关键词】产后尿潴留护理产后因暂时性排尿功能障碍使部分或全部尿不能从膀胱排出,正常分娩产妇于产后4~6h能自动排尿,超过8h 不能排尿者称这种现象称尿潴留,是产科常见并发症〔1〕。常影响子宫收缩,导致阴道出血量增多,引起产后泌尿道感染,它不仅增加了产妇的痛苦,也影响了护理质量〔2〕,现对尿潴留的预防和护理综述如下。 1常见因素1.1心理因素产妇由于会阴侧切,惧怕疼痛或惧怕会阴伤口感染裂开而不敢用力排尿。1.2人为因素在第一、二产程中,潴留尿液过多,未及时处理,进一步使膀胱紧张度和感受性降低。1.3机体因素腹壁肌收缩乏力,致无力排尿。产程延长,胎头压迫膀胱时间太久,使膀胱黏膜充血、水肿,尤其尿道内口水肿造成排尿困难。1.4药物因素产前或产程中应用大剂量的解痉镇静药,如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应用硫酸镁等药物,降低膀胱张力而致尿潴留〔3〕。2预防(1)产前加强宣教,解除产妇紧张恐惧心理。产前让产妇练习床上排尿。(2)产后1~2h给予热按摩腹部膀胱区:用500ml盐水瓶内盛60℃~65℃热水装入布袋,嘱产妇平卧,双下肢伸直,把热水瓶横放在耻骨联合上,四横指范围即膀胱区部位,轻轻上下推转,时间15~30min,便可顺利排尿,若不能排尿,则可再热按摩1~2次。结果产妇在产后1~4h全部排尿,有效率达100%。(3)另外在拔除导尿管时做充分准备,也可有效预防尿潴留。留置尿管患者膀胱充盈时拔管比膀胱空虚时拔管优越,自然

排尿成功率97.46%。另有报道,在拔尿管前用经60C°照射消毒后的开塞露从尿管直接注入膀胱,拔管后自行排尿率99.5%。3护理3.1诱导排尿法(1)热敷尾骶部:用45℃~50℃温水,将毛巾浸入水中拧至半干,迅速敷于尾骶部,持续5~7s,直径范围10cm左右,可反复以上动作3~4次,患者往往热敷的瞬间产生尿意并排尿〔4〕。(2)听流水声:利用条件反射使患者产生尿意,促使排尿;(3)温水冲洗会阴:用40℃~45℃温水冲洗患者会阴部,以刺激尿道周围神经感受器而促进排尿;(4)按摩法:将手置于患者下腹部膀胱隆突向左右轻轻按摩10~20次,再用手掌自患者膀胱底部向下推移按压,按压1~3min尿液即可排出。热按摩法同时也可作为尿潴留的新手段;当产妇有尿意,产后5h未能排尿或排尿困难,应用此法,方法同上,有效率达98%,大部分产妇在15~30min排尿。3.2开塞露纳肛法采用开塞露纳肛,促使膀胱逼尿肌收缩,内括约肌松弛导致排尿,有效率达100%〔5〕。3.3灌肠法利用排便能反射性引起排尿的原理,产妇左侧卧位,用40℃~42℃等渗盐水500ml行缓慢灌肠,灌肠完毕,让产妇下床排尿,在排便的同时可顺利地排尿,有效率达95%〔6〕。3.4穴位治疗法应用指压穴位对患者进行治疗:用拇指压脐下三寸处的关元穴,腹部向后向下用力由轻至重按压,同时嘱产妇下腹部放松屏气并用力解除小便,直至小便排空后方可停止,可反复2~3次。总有效率达80.8%〔7〕。3.5新斯的明肌肉注射法新斯的明对膀胱平滑肌有较强的兴奋作用,可为尿潴留患者肌内注射新斯的明0.25~0.50mg,以促使膀胱逼尿肌收缩

产后出血预防与处理指南(2019)

产后出血预防与处理指南 作者: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单位:来源:中华妇产科杂志产后出血是目前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首位原因。绝大多数产后出血所导致的孕产妇死亡是可避免或创造条件可避免的,其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和正确处理。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已于2009年制定并发表了《产后出血预防与处理指南(草案)》,对指导产后出血的临床诊治工作、降低其所导致的孕产妇死亡率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有关防治产后出血的研究取得不少新的进展,因此,有必要对该指南草案进行修订。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组织专家进行了多次讨论,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推出了《产后出血预防与处理指南(2014)》。本指南在《产后出血预防与处理指南(草案)》的基础上进行了修订,主要参考WHO、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加拿大、美国和英国关于产后出血的诊断与治疗指南以及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并结合国内外有关的临床经验,旨在规范和指导全国妇产科医师对产后出血的预防和处理。 产后出血的原因及其高危因素 产后出血的四大原因是子宫收缩乏力、产道损伤、胎盘因素和凝血功能障碍;四大原因可以合并存在,也可以互为因果;每种原因又包括各种病因和高危因素,见表1。所有孕产妇都有发生产后出血的可能,但有一种或多种高危因素者更易发生。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孕产妇如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合并贫血、脱水或身材矮小的产妇等,即使未达到产后出血的诊断标准,也会出现严重的病理生理改变。 产后出血的定义与诊断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 h内,阴道分娩者出血量≥500 ml、剖宫产分娩者出血量≥1 000 ml; 严重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 h内出血量≥ 1 000 ml;难治性产后出血是指经宫缩剂、持续性子宫按摩或按压等保守措施无法止血,需要外科手术、介入治疗甚至切除子宫的严重产后出血。 诊断产后出血的关键在于对出血量有正确的测量和估计,错误低估将会丧失抢救时机。突发大量的产后出血易得到重视和早期诊断,而缓慢、持续的少量出血和血肿容易被忽视。出血量的绝对值对不同体质量者临床意义不同,因此,最好能计算出产后出血量占总血容量的百分比,妊娠末期总血容量的简易计算方法为非孕期体质量(kg)x7%×(1+40%),或非孕期体质量(kg)x10%。 常用估计出血量的方法有:(1)称重法或容积法;(2)监测生命体征、尿量和精神状态; (3)休克指数法,休克指数=心率/收缩压(mm Hg),见表2;(4)血红蛋白水平测定,血红蛋白每下降10g/L,出血量为400~500 ml。但是在产后出血早期,由于血液浓缩,血红蛋白值常不能准确反映实际出血量。值得注意的是,出血速度也是反映病情轻重的重要指标。重症产后出血情况包括:出血速度>150 ml/min;3h内出血量超过总血容量的50%:24h内出血量超过全身总血容量。 产后出血的预防 (一)加强产前保健

产后出血的预防及护理

产后出血的预防及护理 作者单位:679100 云南省腾冲县人民医院通讯作者:庞娟 产后出血是分娩期严重并发症,居我国目前孕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临床上产后出血是指产后24 h内出血超过500 ml以上者,但以胎儿娩出后2 h内出血最多。而导致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是产后子宫收缩乏力。临床上多采用按摩子宫、应用宫缩剂、宫腔填塞等多种方法控制出血。当治疗无效危及产妇生命时,最后以切除子宫来控制出血。因此,重视和做好胎儿娩后2 h内出血的观察和护理,对于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及减少因产后出血而引起的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标签:产后出血;预防;护理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01.071为探讨产后出血的预防及护理对策,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本文选择2008年1月~2008年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分娩的3158例产妇进行回顾性分析。产后2 h内出血量 超过500 ml的158例,占分娩总数的5003%。通过严密观察、仔细分析,同 时采用输血、输液、应用宫缩剂等处理,产后出血量明显减少,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院2008年1月~2008年12月經阴道分娩(包括臀助娩、臀牵引、胎吸、产钳)总数为3158例,产后2 h内出血量达到或超过500 ml 的158例,占 分娩总数的5003%。其中,因为宫缩乏力引起出血的117例,占产后出血总数的74%,因胎盘滞留引起出血的22例,占产后出血总数的139%,软产道损伤引起出血的11例,占产后出血总数的69%,凝血功能障碍引起出血的8例,占产后出血总数的50%。观察方法是在胎儿娩出后置无菌方盘于产妇臀下,测定出血量。2预防及护理 21妊娠期加强产前检查,早期发现贫血并治疗纠正,对高危妊娠的孕产 妇嘱其住院分娩。 22分娩期加强分娩监护,用降压镇静药要适宜,以免过量影响子宫收缩, 加强产妇心理护理,注意休息与饮食。 23产后 231严密观察子宫收缩与阴道流血情况在观察出血的同时,要注意观察 产妇的全身情况,如面色、皮肤、血压、脉搏等,防止有内出血存在而外出血并不多的情况。同时要认真倾听产妇的主述,观察会阴情况,防止会阴血肿。注意

产后出血预防与处理指南(2014)

产后出血预防与处理指南(2014) 作者: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单位: 来源:中华妇产科杂志编者: 中华妇产科杂志2014-10-10 阅读2414 当前评论:0条我要评论字号:T|T 产后出血就是目前我国孕产妇死亡得首位原因。绝大多数产后出血所导致得孕产妇死亡就是可避免或创造条件可避免得,其关键在于早期诊断与正确处理。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已于2009年制定并发表了《产后出血预防与处理指南(草案)》,对指导产后出血得临床诊治工作、降低其所导致得孕产妇死亡率发挥了重要作用。 产后出血就是目前我国孕产妇死亡得首位原因。绝大多数产后出血所导致得孕产妇死亡就是可避免或创造条件可避免得,其关键在于早期诊断与正确处理。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已于2009年制定并发表了《产后出血预防与处理指南(草案)》,对指导产后出血得临床诊治工作、降低其所导致得孕产妇死亡率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有关防治产后出血得研究取得不少新得进展,因此,有必要对该指南草案进行修订。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组织专家进行了多次讨论,在广泛征求意见得基础上,推出了《产后出血预防与处理指南(2014)》。本指南在《产后出血预防与处理指南(草案)》得基础上进行了修订,主要参考WHO、国际妇产科联盟( FIGO)、加拿大、美国与英国关于产后出血得诊断与治疗指南以及最新得循证医学证据,并结合国内外有关得临床经验, 旨在规范与指导全国妇产科医师对产后出血得预防与处理。 产后出血得原因及其高危因素 产后出血得四大原因就是子宫收缩乏力、产道损伤、胎盘因素与凝血功能障碍;四大原因可以合并存在,也可以互为因果;每种原因又包括各种病因与高危因素,见表1。所有孕产妇都有发生产后出血得可能,但有一种或多种高危因素者更易发生。值得注意得就是,有些孕产妇如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合并贫血、脱水或身材矮小得产妇等,即使未达到产后出血得诊断标准,也会出现严重得病理生理改变。 产后出血得定义与诊断 产后出血就是指胎儿娩出后24 h内,阴道分娩者出血量≥500 ml、剖宫产分娩者出血量≥1 000 ml; 严重产后出血就是指胎儿娩出后24 h内出血量≥ 1 000 ml;难治性产后出血就是指经宫缩剂、持续性子宫按摩或按压等保守措施无法止血,需要外科手术、介入治疗甚至切除子宫得严重产后出血。 诊断产后出血得关键在于对出血量有正确得测量与估计,错误低估将会丧失抢救时机。突发大量得产后出血易得到重视与早期诊断,而缓慢、持续得少量出血与血肿容易被忽视。出血量得绝对值对不同体质量者临床意义不同,因此,最好能计算出产后出血量占总血容量得百分比,妊娠末期总血容量得简易计算方法为非孕期体质量( kg) x7%×( 1+40%),或非孕期体质量(kg)x10%。 常用得估计出血量得方法有:(1)称重法或容积法;(2)监测生命体征、尿量与精神状态; (3)休克指数法,休克指数=心率/收缩压(mm Hg),见表2;(4)血红蛋白水平测定,血红蛋白每下降10 g/L, 出血量为400~500 ml。但就是在产后出血早期,由于血液浓缩,血红蛋白值常不能准确反映实际出血量。值得注意得就是,出血速度也就是反映病情轻重得重要指标。

产后尿潴留的预防与护理

产后尿潴留的预防与护理 临床工作中产科经常会发生产后尿潴留。产后尿潴留是指产后8小时,由于各种原因出现暂时性排尿功能障碍,使全部或部分尿液不能从膀胱排出,是产科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若处理不及时,可增加尿路感染机会,影响子宫收缩,导致产后出血,使产妇精神紧张,给产妇带来极大的痛苦。 1产后尿潴留的原因 1.1心理因素由于产妇会阴侧切,惧怕疼痛或惧怕切口裂开而不敢用力排尿,导致产后尿潴留。 1.2第二产程延长由于产时产程延长,膀胱和尿道受胎先露压迫过久,导致膀胱括约肌麻痹、膀胱尿道粘膜水肿充血,使其紧张度感受性降低,失去弹性及收缩力,而导致发生尿潴留。 1.3产后未及时排尿产妇由于产后疲乏,不习惯床上排尿。 1.4腹部由于妊娠时持久扩张,产后发生松弛,负压下降无力排尿。 2产后尿潴留的护理措施 2.1心理护理很多产妇因心里紧张,害怕产后不能自行排尿,应安慰鼓励病人,向其解释尿潴留发生原因,增强其自信心,克服其紧张心理,使其顺利排尿。 2.2物理治疗法 2.2.1解除产妇对排尿引起会阴部疼痛的顾虑,对不习惯在床上排尿的产妇,应协助其下床排尿。 2.2.2用温开水冲洗尿道口,并利用条件反射让产妇听流水声,使其产生尿意,促使排尿。 2.2.3用热毛巾或热水袋置于病人下腹部,边敷边按摩刺激膀胱收缩,并有利于局部血液循环,促使排尿。 2.2.4病人取蹲位,将盛有开水的盆置于病人会阴部,利用水蒸气刺激尿道周围神经感受器而促进排尿。 2.3药物治疗法 2.3.1开塞露纳肛法利用排便促使排尿的神经反射原理,采用开塞露纳肛,促使膀胱逼尿肌收缩,内括约肌松弛而导致排尿,此法方便快捷,被临床广泛应

会阴血肿的预防和护理体会

会阴血肿的预防和护理体会 发表时间:2016-01-26T10:01:22.427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11期供稿作者:潘锦秀[导读] 河南省开封市妇产医院会阴血肿是产科较常见的阴道分娩后并发症,不仅增加产妇的痛苦,严重者能导致失血性休克而危及生命。 河南省开封市妇产医院开封 475000 摘要:会阴血肿是产科较常见的阴道分娩后并发症,不仅增加产妇的痛苦,严重者能导致失血性休克而危及生命。医务人员通过预防和护理工作,减少会阴血肿发生,尽量减轻产妇的痛苦。 关键词:会阴血肿;预防;护理体会 会阴血肿是指产时产道血管损伤或断裂而皮肤或黏膜相对完整,血液在局部积聚而形成血肿,若不及时处理可导致产后出血,继发贫血,感染甚至危及生命,应予以积极预防,处理并做好护理工作。 1、会阴血肿的预防 针对会阴血肿形成的病因及高危因素,应采取如下措施来预防血肿的发生; 1.1 对有妊高症、贫血和凝血功能不良的产妇,应采取相应措施及早治疗全身性疾病。对新入院的孕妇应仔细杳看孕期资料及骨盆测量情况。 1.2 孕期检查中对产妇进行受力减痛分娩法训练,降低其恐惧心理,耐心解释孕妇提出的问题。让孕妇了解怎样和助产人员配合,怎样正确运用腹压,以防胎头娩出过快,致会阴撕裂,导致血肿形成。[1] 1.3 在产妇待产过程中要正确观察产程,对异常产程要及时处理。助产人员提高保护会阴技术,对初产妇特别是会阴体短,阴道弹性差,估计胎儿过大时应适当放宽侧切指征,避免严重撕裂,切口的延裂,从而减少血肿的发生。对有损伤的地方给予缝合避免留死腔和血管未结扎而形成血肿。 1.4 产妇分娩后常规在产房观察2小时,注意询问产妇有无会阴肿胀等。如产妇主诉有便意,会阴坠胀时,应及时行肛门和阴道检查排除血肿的可能。 2、会阴血肿护理体会 2.1 做好产妇心理护理,一旦发生会阴血肿时,特别是产妇再次推入产房行血肿切开缝合时,应做好安慰解释工作,指导放松以取得配合。 2.2 感染的预防除常规护理外,要保持会阴部清洁,勤换卫生垫,以0.5%碘伏擦洗会阴。必要时50%硫酸镁热敷,采用红外线灯照射每次30分钟,每日2次。指导产妇体位取侧向健侧,避免恶露感染。 2.3 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医务人员应定时巡视产妇,产妇长时间卧床休息,下肢静脉回流缓慢,大量止血药的作用,增加了产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护士应注意下肢肤色、温度、有无肿胀等,防止静脉血栓的形成。[2] 3 小结 面对医学模式转变的今天,要求医务人员在工作中要不断总结经验,努力提高业务技术,减少会阴血肿的发生,力争早期发现,及时处理,做好护理工作。 参考文献: [1]倪祥芳,产后阴道血肿10例,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1988,1 [2]张连英,产道血肿的护理,中华护理杂志,2004,11 作者简介:潘锦秀,河南省开封市,1980年10月,大专,助产士。

产后出血预防与处理指南2014

产后出血预防与处理指南(2014) 作者: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单位:来源:中华妇产科杂志产后出血是目前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首位原因。绝大多数产后出血所导致的孕产妇死亡是可避免或创造条件可避免的,其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和正确处理。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已于2009年制定并发表了《产后出血预防与处理指南(草案)》,对指导产后出血的临床诊治工作、降低其所导致的孕产妇死亡率发挥了重要作用。 产后出血是目前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首位原因。绝大多数产后出血所导致的孕产妇死亡是可避免或创造条件可避免的,其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和正确处理。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已于2009年制定并发表了《产后出血预防与处理指南(草案)》,对指导产后出血的临床诊治工作、降低其所导致的孕产妇死亡率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有关防治产后出血的研究取得不少新的进展,因此,有必要对该指南草案进行修订。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组织专家进行了多次讨论,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推出了《产后出血预防与处理指南(2014)》。本指南在《产后出血预防与处理指南(草案)》的基础上进行了修订,主要参考WHO、国际妇产科联盟( FIGO)、加拿大、美国和英国关于产后出血的诊断与治疗指南以及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并结合国内外有关的临床经验,旨在规范和指导全国妇产科医师对产后出血的预防和处理。 产后出血的原因及其高危因素 产后出血的四大原因是子宫收缩乏力、产道损伤、胎盘因素和凝血功能障碍;四大原因可以合并存在,也可以互为因果;每种原因又包括各种病因和高危因素,见表1。所有孕产妇都有发生产后出血的可能,但有一种或多种高危因素者更易发生。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孕产妇如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合并贫血、脱水或身材矮小的产妇等,即使未达到产后出血的诊断标准,也会出现严重的病理生理改变。 产后出血的定义与诊断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 h内,阴道分娩者出血量≥500 ml、剖宫产分娩者出血量≥1 000 ml; 严重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 h内出血量≥ 1 000 ml;难治性产后出血是指经宫缩剂、持续性子宫按摩或按压等保守措施无法止血,需要外科手术、介入治疗甚至切除子宫的严重产后出血。 诊断产后出血的关键在于对出血量有正确的测量和估计,错误低估将会丧失抢救时机。突发大量的产后出血易得到重视和早期诊断,而缓慢、持续的少量出血和血肿容易被忽视。出血量的绝对值对不同体质量者临床意义不同,因此,最好能计算出产后出血量占总血容量的百分比,妊娠末期总血容量的简易计算方法为非孕期体质量( kg) x7%×( 1+40%),或非孕期体质量(kg)x10%。

产后出血的预防和 护理

产后出血的预防和护理 发表时间:2011-06-23T11:19:53.237Z 来源:《中国健康月刊(学术版)》2011年第5期供稿作者:慈爱字1慈丽君2王军华3 [导读] 育龄妇女孕期保健知识的普及,农村及低收入妇女住院分娩率的提高,我县孕产妇死亡率大大减少。 慈爱字1慈丽君2王军华3 【关键词】产后出血;护理 【中图分类号】R41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5-0070-01 随着国家医疗保健制度的完善,育龄妇女孕期保健知识的普及,农村及低收入妇女住院分娩率的提高,我县孕产妇死亡率大大减少,但仍时有发生。究其原因主要为产后出血、妊娠合并心脏病、羊水栓塞、产褥感染,其中产后出血居其首位。产后出血是指产后2小时内失血量超过400 ml或24小时内失血量超过500 ml称为产后出血[1]。成功地控制产后出血,降低其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关键在于,及早预防和制 定适时正确的治疗、护理方案,确保孕产妇的生命安全。现将我院在产后出血方面的护理经验分析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2003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产科共收治产妇3812例,产后出血34例,产后出血发生率(0.89 %)。产后出血的原因为:子宫收缩乏力27例(占产后出血的79.41%),软产道损伤3例(8.82 %),胎盘残留或植入2例(5.88 %);产时羊水栓塞抢救无效死亡1例(2.94%);心理紧张、焦虑、恐惧因素1例(2.94 %)。根据处理方法不同,将3812例分为两个时期进行分析:2003年1月-2007年12月共分娩1997例,发生产后出血30例,产后出血发生率1.50 %,这一时期我院主要以严密观察产程进展,给予缩宫素静滴,胎儿胎盘娩出后按摩子宫,严密观察阴道流血量和生命体征等护理措施预防产后出血。2008年1月-2009年12月共分娩产妇1815例,发生产后出血4例,产后出血发生率0.22 %,无死亡病例。这一时期我院采取:①加强孕前、孕期检查,强化健康意识,医务人员对于孕产妇加强监护管理;②加强心理护理;③实行亲情陪伴分娩,严密观察产程进展,对第三产程进行积极管理;④产后出血正确有效的抢救;⑤做好产后护理;⑥降低剖宫产率。通过两个时期产后出血发生率和死亡率比较,后一时期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降低,表明我院产后出血的预防与护理措施切实可行。 2预防护理措施 2.1产前预防护理措施:①详细询问妊娠分娩史、既往史、家族史。定期产前检查,对一些高危妊娠的患者应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提前入院观察。②正确估计胎儿大小、胎方位及骨盆情况。通过熟练的“四步触诊”法及确切的数据测量,准确评估胎儿大小、胎方位、骨盆大小及产道有无异常等,初步决定分娩方式。 2.2产时预防护理措施:①做好心理护理,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助产人员以良好的服务态度热情接待产妇,了解产妇的心理特征,宣教分娩过程及不良情绪对分娩的影响,并根据产妇的心理变化、文化层次,适时地、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护理,增强分娩信心,消除因恐惧、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而造成的宫缩乏力、产程延长,降低难产率。②提供安全、舒适的待产环境,全面做好生活护理。对产妇进行分娩宣教的同时,说明饮食与休息对分娩的影响,为产妇提供一个宁静、优美、舒适的环境,及时给产妇喂饭喂水,对呕吐严重不能进食者及时开放静脉通道补充液体,降低体力消耗,利于宫缩。③科学管理产程:产妇入院后全面查体,了解产力、产道、胎儿及三者间的协调关系,严密观察产程,熟练掌握产程的观察要点,提高综合判断异常产力的能力,以协助医生及时纠正;合理应用催产素并严密监护产程进展;接产过程中如发现产妇出现无原因的寒战、打哈欠、呛咳等异常表现,立即拟羊水栓塞用地塞米松10mg加入小壶葡萄糖液静滴以防后继羊水栓塞发生来不及抢救导致产妇死亡[4];接产时正确保护会阴,宫口未开全时,不应做阴道分娩的助产术,以防软产道裂伤;胎盘娩出后,正确按摩子宫,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完整,对有流产史及妊娠早期有阴道流血者更应注意,防止胎盘、胎膜残留,仔细检查软产道,对急产、手术助产、妊高征、软产道异常患者更应注意是否有软产道裂伤;对存在可能导致产后出血因素的产妇,在胎儿后肩娩出后,立即予催产素10U静注并继以5%GS液500ml加入催产素20U静滴[4],并做好输血准备。 2.3产后预防护理措施:①严密观察宫缩情况。产后出血多发生在分娩后2h内。因此,助产人员应严密观察宫底高度,子宫软硬度,膀胱是否充盈。严密观察阴道流血量,同时注意有无内出血的临床表现。②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产妇产后较疲劳,易入睡,往往忽视自身流血情况,助产人员应主动观察血压、脉搏、阴道流血量的多少,产妇的表情是否淡漠,皮肤是否湿冷,有无口渴、打哈欠、恶心、呕吐等。③做好与病房护士的交接工作,产妇产后在产房观察2h,如一般情况尚好,生命体征正常,阴道流血少量,方可将产妇送回病房。对存在产后出血危险因素的产妇,应详细交待病情、用药及观察要点,以做到环环相扣,达到预防为主的目的。④正确测量出血量,失血超过400ml者,应开放静脉及早补充血容量,其效果远较发生休克后再补同等血量为好。⑤胎儿娩出后即刻母儿早接触,早期哺乳可刺激子宫收缩,预防产后出血。 2.4产后出血的抢救:产后出血直接危及产妇的生命安全,抢救必须争分夺秒。①及时通知医生,以明确出血原因,针对原因迅速进行止血。②密切监测血压、脉搏、呼吸、皮肤颜色、表情等生命体征变化。掌握和识别产妇大出血休克的一些症状,如:眩晕、胸闷、呼吸急促、冷汗、面色苍白、脉搏细弱、血压下降等。若产妇有明显休克征象,产妇置中凹卧位、正确保暧,并迅速建立2~3条静脉通道,在紧急情况下可行静脉切开术,以保证输液、输血的进行,防止DIC的发生。临床能否积极补充血容量是抢救出血性休克的关键,在积极应用晶体液和胶体液以后,均需要输血治疗,合理使用各种成分血液制品,以提高抢救的成功率。③保持呼吸道通畅,有效及时地吸氧,观察氧疗效果。④视病情掌握正确的静脉输液速度,快速输液的同时要注意产妇的自觉症状,以免输液过快、过多而导致急性肺水肿。 2.5产后护理产后出血多发生在2小时内,故产后2小时内专人守护,严密监测产妇血压、脉搏,观察子宫收缩、阴道流血量、膀胱充盈等情况,观察无异常后方可送回病房。 2.6降低剖宫产率降低剖宫产率是当今产科医护人员共同关注的问题。剖宫产后的患者,除子宫出血外尚有伤口出血,产后出血的危险更大,止血困难。因此必须掌握好剖宫产适应征,做好剖宫产术患者的术前、术中、术后的观察与护理,尽可能地降低剖宫产率,预防产后出血。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24 235 [2]郑修霞,夏海鸥.妇产科护理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7

产后尿潴留的预防及处理

产后尿潴留的预防及处理 终于熬过分娩,结果又倒在产后排尿困难的路上,怎么办?怎么办?产后尿不出来怎么办? 产后尿潴留是分娩后常见并发症,它既影响子宫收缩使阴道出血量增多,又易导致泌尿道感染;它既增加产妇痛苦,又影响产后哺乳。 首先看看什么是产后尿潴留呢?一般指产后4~8h产妇不能自行排尿,或排尿不畅,尿液不能自行顺利排尽,而潴留在膀胱内所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多因暂时性排尿功能受到障碍引起。 发生原因归纳如下: 1.产程时间长:因产程延长使得膀胱受胎先露部长时间压迫,导致膀胱粘膜充血水肿、功能失调而发生急性尿潴留。 2.胎儿娩出后盆腔空间增大:膀胱对内压增高不敏感,压力感受降低,使未及时排出的大量尿液潴留在膀胱内而发生尿潴留。 3.会阴伤口疼痛的影响:部分产妇会阴有侧切或者撕裂严重时,会阴神经分布广泛,伤口组织水肿疼痛明显,不敢主动排尿导致尿道括约肌痉挛,进而发生尿潴留。 4.不习惯平卧排尿:因各种原因导致产后虚弱下床困难,产妇不习惯卧床排尿导致排尿困难。

要想顺利解出第一次小便,预防很重要: 1.产前就应注意避免膀胱积尿和过度充盈,产程过程中应及时排尿,鼓励产妇每2-4小时解小便一次,医务人员应尽可能减少阴道检查和导尿的次数,尽量帮助和鼓励产妇自己排尿。 2.严密观察产程,避免产程延长及滞产发生,减少胎儿先露部位对膀胱的压迫的时间。 3.行会阴侧切或会阴裂伤缝合术时采取有效的阵痛方式,尽量缩短手术操作时间,缝合切口松紧适当,产后可立即开始冷敷切开以减少会阴伤口组织的水肿,缓解疼痛。 4.产后2~4h内应督促和鼓励产妇下床排尿,多喝水及流质饮食,促使尽早排尿,之后每3~4h排尿1次,避免膀胱过度充盈。 5.提倡尽早下床活动,利于腹肌锻炼而增加膀胱肌收缩力,从而避免产后尿潴留的发生。 这些预防措施都做到位了还是发生了产后尿潴留,我们该怎么办呢? 1.首先应耐心细致的与产妇沟通,解除产妇的心理负担和恐惧感,鼓励产妇起床排尿。 2.如还是不能自行排尿,可使用热毛巾热敷膀胱区,利用热力使松弛的腹肌收缩,促进膀胱收缩,腹压升高而促进排尿。 3.使用温水冲洗尿道外口周围诱导排尿,还可听流水声诱导排尿。 4.将手至于下腹部膀胱隆起出,顺时针方向按摩膀胱,刺激膀胱肌使之收缩利于尿液排出。 5.没有癫痫、心绞痛、室性心动过速、哮喘等禁忌时可肌注甲硫酸新斯的明1mg兴奋膀胱逼尿肌促其排尿。 6.以上方法均无效时可在严格无菌操作下进行留置导尿管,临床上采用无菌导尿术留置导尿管导尿,置管后第一次排尿不宜过多或过快,首次排尿一般不能超1000ml,以防膀胱内粘膜损伤、出血,严重者出现休克,置管后尿管应保留开放24-48h,留置导尿同时应给与抗生素预防感染,嘱病人多饮水,保持外阴清洁,每日外阴擦洗两次,下床活动时尿袋要低于膀胱,防止逆行感染。待膀胱肌张力彻底松弛休息后一般可自行排尿。尿潴留会引起细菌感染,尤其是留置导尿期间要消毒、清洁尿道口及外阴部。

产道血肿的分析及护理

产道血肿的分析及护理 发表时间:2011-02-22T14:21:27.48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0年第36期供稿作者:宁冬梅[导读] 产道血肿是指产时与产后数小时内软产道即子宫下段、宫颈、会阴等部位发生血肿宁冬梅(云南省普洱市人民医院云南普洱 665000)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10)36-0208-02 【摘要】探讨产道血肿形成的原因及护理。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间发生14例产道血肿的临床资料,提出有效的预防和护理措施。产道血肿的形成与妊娠合并症、分娩异常、接产技术操作不当密切相关。积极防治妊娠合并症,努力提高助产接生技术,加强产后观察和护理是避免和减少产道血肿发生及减轻血肿危害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产道血肿原因分析护理 产道血肿是指产时与产后数小时内软产道即子宫下段、宫颈、会阴等部位发生血肿[1]。临床上最常见的部位为阴道,是产时产后常见并发症。因其隐性出血易被忽略,且出血量不易计算,如处理不当,可导致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1 临床资料 1.1 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我院收治产道血肿14例,年龄19~30岁,均为初产妇,其中:顺产11例,产钳助产3例,会阴侧切12例,血肿发生在对侧2例,发生在侧切处及其周围12例,范围直径<5cm 8例,>5cm 6例。本组14例患者经积极治疗,住院4~7d全部痊愈出院。 1.2 临床表现产道血肿发现时间于产后30min—8h。产妇主诉有外阴及肛门部坠胀、疼痛,有便意感,严重者出现外阴及肛门胀痛难忍,面色苍白、出冷汗、头晕、心慌、脉搏细速、血压降低等症状。 2 产道血肿发生原因分析 2.1 妊娠合并症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贫血和肝功能受损产妇6例,占血肿发生率42.85%。因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时,由于全身小动脉痉挛引起周围血管阻力增加,内皮细胞损伤,通透性增加,同时全身小动脉痉挛导致各组织器官缺血缺氧,微血管病损以及血管脆性增加,引起产道血肿[2]。贫血和肝功能受损患者,常伴有凝血功能不全,如遇组织损伤,则可因凝血障碍而形成血肿。 2.2分娩异常 5例,占血肿发生率35.71%,见于急产、滞产、第二产程延长;胎头位置异常、巨大儿、使用催产素不当;第二产程中外加腹压或手术助手等致使胎先露下降的冲击力可直接造成产道损伤及深部组织撕裂形成血肿。 3 预防与护理 3.1积极治疗妊娠合并症如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根据病情应用解痉、镇静药物。凝血功能障碍者,产前适当补充凝血因子,产前1周应用维生素K,促进凝血酶原、纤维蛋白原及其他凝血因子的形成,防止分娩过程中出血过多,防止产道血肿的发生。 3.2严密观察、正确处理产程严密观察产程,如遇滞产或第二产程延长应及时处理,如遇产程过快,嘱产妇不要用力屏气,及时配合会阴侧切助产;使用催产素催产时,要有专人观察,掌握其浓度和滴速;胎儿娩出期间应避免不恰当的腹部加压,正确指导产妇使用腹压,避免人为急产。掌握好会阴侧切的指征及时机,应注意保护会阴,协助胎头俯屈,使胎头以最小径线娩出。手术助产时,动作应轻柔、规范,避免胎儿过快娩出。对于初产妇或会阴条件差、估计胎儿偏大、手术助产的患者会阴切口应足够大,以免造成软产道裂伤出血形成血肿。 3.3认真仔细地进行阴道、会阴伤口缝合术认真仔细检查阴道、会阴伤口,查清有无伤口延裂,对高危产妇更应重视。对伤口止血要彻底,应缝合结扎伤口顶端可能回缩的血管,顶端第一针要超过伤口0.5~1.0cm,并结扎牢固。缝合时,按常规分层缝合,特别要注意阴道黏膜下的隧道样裂伤,缝合时不留死腔,缝线应拉紧,凡创面遇有明显搏动小动脉出血点应先给予结扎或单独缝扎止血。 3.4产后24h内密切观察产妇情况产后24h尤其2h内,应严密观察巡视,除注意阴道有无明显流血外,对主诉有会阴、阴道胀痛、肛门坠胀、有便意感的产妇或产妇出现不明原因的面色苍白、头昏、心慌、脉细速、血压下降等时应作肛门检查,必要时做阴道检查,及时发现血肿,及时处理,切忌未检查即以“伤口痛”进行解释或给予止痛处理而延误病情。 3.5积极处理血肿产时发现血肿,应立即清除血块结扎止血,产后发生血肿若较小而未继续增大者,可待其吸收或压迫止血并严密观察,对直径>5cm的血肿,原则上充分切开,清除血块,找出血点,结扎止血,分层缝合,确保止血和关闭死腔。对原有缝合伤口的血肿,要拆除缝线,清除血块重新止血缝合。 3.6产后护理(1)加强基础护理,保持会阴清洁。(2)每天给予半流饮食或软食,保持大便通畅。(3)加强心理护理,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 4 小结 产道血肿是产时产后常见的并发症,其隐性出血易被忽略,且出血量不易计算,血肿的发现易被延误,如处理不当,严重者可导致休克甚至危及生命。因此提高护理人员对产道血肿形成原因及危害性的认识,重视产前保健,积极治疗妊娠合并症,严密观察,正确处理产程,认真细致地进行阴道、会阴伤口缝合术,加强产后观察和护理,积极处理血肿是至关重要的。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 [2]农利军.产道血肿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0,23(3):357.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