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现阶段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分析

中国现阶段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分析

中国现阶段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分析
中国现阶段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分析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11月,第39卷第6期,Nov.,2009,Vol.39,No.6

Journal of North west University(Phil os 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 on)

收稿日期:2009205222;修回日期:2009208220

基金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基金项目(450021230274);吉林大学“985工程”基金项目

作者简介:金晓彤,吉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金融研究。

【经济研究】

中国现阶段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分析

金晓彤,刘 宏

(吉林大学商学院,吉林长春 130000)

摘 要:通过采用文献分析和数据分析等方法,以2001—2008年商业银行的数据为样本,对近几年的商业银行盈利能力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发现国有商业银行近年的盈利能力有了实质性提高,股份制商业银行也通过规模扩张积累实力,促进了盈利能力的提升,同时也发现了目前制约国有商业银行盈利能力提高的主要问题,并为下一阶段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方向。

关键词:商业银行;盈利能力;

中图分类号:F83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2731(2009)0620048204

一、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研究的意义

银行经营的目标是安全性、盈利性、流动性。首

先,由于银行大部分的营运资金来自在于社会公众

的存款,银行经营的安全与否对整个社会的信用体

系有很大的影响,安全性也成为对商业银行经营的

最基本要求。其次,流动性目标是商业银行在日常

经营中寻求安全性与盈利性之间平衡的重要环节,

通过银行内部资产负债管理环节,一方面保证外部

监管对流动性指标的要求,另一方面,提高生息资产

的占比获得更多盈利。而从根本上讲,要真正地实

现商业银行的安全性和流动性目标,归根结底是要

在盈利性上下工夫。盈利对于商业银行具有极其重

要的意义,银行的盈利为银行提供了内部资本积累

的途径,同时它们对于吸引新的投资者的进入更是

必不可少的;另外银行持续的盈利也会建立公众对

银行的信心,从而尽可能地降低银行的资金成本,并

使它们赢得最好的借款人,最大程度地保证资金的

安全和债权人的用款需求。因而如何提高银行的盈

利能力始终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在不同的经济

发展阶段不断被注入新的元素。针对我国银行业发

展的实际情况,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经过不良资

产剥离、国家注资及股改上市等一系列的改革之后,

正焕发出新的活力;而股份制商业银行经过近年来

的金融体制改革,充分运用资本市场的力量,有了长

足的进步。面对入世以后的竞争,尽快提高我国银

行的盈利能力,促进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开展商业银

行盈利性研究具有着深刻的意义。

二、银行盈利性分析的主要文献综述

王亚雄、李向明等利用统计的方法,以农业银

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中信银行、民生银行、招商

银行等10家商业银行2000年数据为样本,运用主

成分分析法,得出新兴的股份制商业银行盈利能力

强于国有商业银行,上市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强于未

上市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并通过与国外银行的资本

收益率、银行利润率、资产收益率三个单项指标对比

得出新兴股份制银行具有同国外银行竞争的实力,

特别是公开上市的股份制银行[1]。

范晓清、白娜在国有商业银行盈利性与国内外

各大商业银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引入杜邦和安尔

伯茨两种模型,对国有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展开分84

解分析,得出国有商业银行在资产负债结构、控制成本能力、资本使用效率、资本运作条件、呆账准备金率方面差于股份制商业银行,仅资产利用效率高于股份制银行的结论[2]。

方芳提出中国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理论框架和评价体系,运用网络分析法将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结合,对中国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作了量化分析。并从制度安排、组织架构、内部经营管理三个方面提出提升盈利能力的对策与建议[3]。

黄金秋、屈新等归纳了影响商业银行盈利性的银行自身特征的五个方面,从中筛选出十个具体指标对影响中国商业银行盈利性因素进行实证分析,以考察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盈利的主要决定因素,并从这些因素着手,提出提高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方法。

何勇总结了我国国有商业银行2005年反映企业实力、规模、稳健性、利润及经营状况和风险状况的相关数据,并与2005年世界十大银行的上述数据对比,据此分析国有商业银行银行的盈利能力现状,并分析了制约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提高盈利能力的因素。

王志军以美国商业银行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持续良好盈利为背景,考察美国商业银行整体及不同规模商业银行十几年来的盈利性发展特征,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改革与开放不断深化进程中的中国各类银行提供参考和借鉴。

三、我国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分析

(一)样本的选取

本文选取了2001—2008年12家商业银行的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之所以选择这一时段的数据是考虑到2001年开始,我国上市公司开始执行新修订的会计制度,这对于规范上市公司的会计核算与计量,提高数据的横向和纵向可比性将有重要的意义,因此选择这一时段的可以增加可信度。本文选取的样本是包括四家国有商业银行在内的12家银行业金融机构。自2004年开始,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也陆续上市,各家商业银行也将至此拉开同台竞技的序幕,因此本文选择了所有可以取得的商业银行的数据作为研究样本。样本数据的主要来源是各年度的《中国金融年鉴》和上市公司年度财务报告。

(二)我国商业银行的盈利现状

目前国内外衡量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主要指标是资本回报率(ROE)和总资产收益率(ROA),根据

12家商业银行ROE和ROA指标的主要统计数据,可以总结出商业银行的盈利有如下特点:

(1)国有商业银行资本回报率水平和稳定程度上均不如股份制商业银行。

四家国有商业银行和交通银行的资本回报率平均水平普遍低于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其中盈利水平最高的是建设银行,连续八年的资本回报率均值为13144%,基本达到了股份制商业银行资本回报率的中下游水平,盈利水平最差的是农业银行,八年的平均资本回报率只有5110%,是12个样本中最低的。从盈利的稳定性上看,四家国有商业银行的稳定性也不如股份制商业银行。盈利能力最好的建设银行资本回报率的标准差为01408,八年中资本回报率最大值为25108%,最小值为0122%,表现出较大的波动性,因此建设银行虽然具有较高的平均收益率但盈利不稳定的弱点也很突出,平均收益水平受个别年份影响较大。中国银行是四家国有商业银行中盈利水平最为稳定的一家,资本回报率的标准差与各股份制商业银行相当,但资本回报率平均水平为7194%,要比各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低很多。工商银行和农业银行的平均资产回报率水平更低,分别只有7156%和5110%。可以看出,四家国有商业银行中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的波动最大,个别年份对均值的影响较大,中国银行的稳定性则相对较好。

股份制商业银行中,招商银行的平均资本回报率最高,但标准差相对较高、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差是各股份制银行中最大的,其2001年的资本回报率达到28%,是八年中最高的,对均值拉动作用较大。综合来看,浦发银行、兴业银行的资本回报率较高且呈稳定增长的趋势,两家银行的资本回报率分别排在第二位和第三位,两家银行的标准差均稍高。

从总体来看,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回报率指标表现与股份制商业银行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

(2)12家商业银行的总资产收益率的分布比较均匀,国有商业银行与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差距不十分明显,近年国有商业银行的总资产收益率有较大提升。由于资本回报率指标是资产收益率与权益乘数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还涵盖了企业运用资本“杠杆”的能力的相关信息,而总资产收益率则可以更加直观地反映企业运用资产盈利的能力。

国有商业银行的2001—2008年的平均总资产收益率分别为工商银行0153%,建设银行0172%,中国银行0156%,农业银行最低为0131%。建行、

94

工行和中行各年平均资产收益率在12家商业银行中分处上、中、下游,其中建设银行的平均资产收益率水平是各家商业银行中最高的。但盈利的稳定性差的问题仍然表现得比较突出,建设银行各年平均资产收益率最高,但标准差也较高010262,是除农行以外标准差最高的;工行和中行的标准差也分别为010211和01011,均处于较高水平。从上述统计数据中可以看到,国有商业银行在近几年的发展是非常显著的,其2001—2008年的平均资产收益率水平与1994—2003年平均资产收益水平相比有了相当大的提升,与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差距也不如当时的统计数据表现的那么明显,这些都说明近几年国有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有了实质性的提高。

从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情况看,除交通银行以外,各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总资产收益率都维持在比较稳定的水平,总资产收益率的标准差都比较低。各股份制商业银行该项指标表现比较突出的是招商银行,其八年平均总资产收益率达到0172%,与建设银行同为12家样本银行中最高的,但其标准差为010115,仅为是同期建设银行和工商银行标准差的一半左右。

(3)2001—2008年12家商业银行的规模都有不同程度增长,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资产规模增长速度超过国有商业银行,在不同时期股份制银行和国有银行的规模增长对收益率水平的拉动作用也明显不同。

从资产规模的增长情况看,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各年资产均保持增长,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增长速度要明显高于国有商业银行,但在2008年多数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总资产增长率明显下滑。从资产规模的变化对盈利能力的影响上看,以2006年为界,国有商业银行与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资产增长对收益的影响结果趋于分化。2006年以前各年数据表明,各家股份制商业银行总资产的平均增长率水平比较高,资产收益率的波动很小,说明资产规模高速增长,带动了利润水平的增长,促进利润水平的增长与资产规模的增长相匹配。

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资产收益率与资产增长率的相关程度要高于国有商业银行,主要原因是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规模较国有商业银行的规模小得多,尚未达到规模经济的水平,因此其资产规模的增长一定程度上带来了利润的增长;而国有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提升则不能单纯地依靠规模扩张,而更应注重扩张后产生的资产的质量问题,如果新增资产的质量得不到保证,就很难带来利润的增长,从数据上也反映出国有商业银行资产增长率与资产回报率的相关系数明显低于股份制商业银行。

2006年以后,随着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造陆续完成,工、建、中三行相继上市,国有商业银行内部管理的效率和规范性得到进一步提升,市场竞争力得到加强,国有商业银行的政策性功能逐渐褪去,开始了更加市场化的经营,随之而来的我国金融市场的竞争日益加剧。在这一背景下,国有商业银行凭借雄厚的实力可以以相对低的成本赢得市场份额,而股份制商业银行要保持规模扩张的速度其成本将逐渐加大,盲目扩张不仅不能带来收益,反而会增加资金成本、降低资产运用的效率,造成盈利能力的下降。

增加2007年和2008年两年的数据以后,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资产收益率与资产增长率的相关关系由正转负,而国有商业银行这两项指标的相关性则大大增强。可以说明,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规模增长对利润的拉动作用已经弱化,盲目扩张可能导致成本提高利润下降。国有商业银行近两年规模增长速度加快,盈利能力也有较大程度提升,二者之间的相关性明显提高。

(三)统计分析的主要结论以及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1)权益乘数是影响国有商业银行资本回报率的主要因素。由于国有商业银行近年的净利润大幅提升,相对而言,其资产规模的增长速度要远远低于利润增长的速度,导致权益乘数总体呈现下降趋势;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资产规模增长的速度则要快于利润增长的速度,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权益乘数总体呈现上升趋势。这种变化趋势与范晓清、白娜(2003)中提到的自2001年以来国有商业银行的权益乘数低于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分析一致。

(2)国有商业银行各年ROE和ROA的标准差均明显高于股份制商业银行,表现出其在盈利能力上的不稳定性。国有商业银行ROE的大幅波动主要集中在2003年、2004年和2005年三年,从我国金融改革的实际情况看,这三年也是正是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股份制改革的关键三年。在这三年之间这三家国有商业银行大都经历了不良资产剥离、国家汇金公司注资和股改上市这一系列重大变革,因此在其资本回报率上产生了较大波动,表现出盈利能力上的不稳定性。但这种不稳定性的成因也有待我们的进一步探讨,究竟多大部分源于企业

05

内部经营因素,多大部分源于外部政策因素,对于我们深入了解国有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和风险水平都着比较重要的意义。

(3)规模与商业银行盈利能力之间存在着比较复杂的关系,也是进一步研究的重点。从统计分析的结果看,分析2001—2006年的数据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相关系数为正且明显高于国有商业银行,规模扩张对股份制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拉动作用明显强于国有商业银行。而在此基础上增加2007和2008年两年的数据后,这一结果产生很大变化,国有商业银行扩大规模与提高盈利之间的相关性大大增强,而股份制商业银行则于表现为负相关。从经济学边际理论的观点看,规模增长对盈利的拉动作用会出现边际递减效应,从管理学的角度来说,企业也是有边际的,当扩张不能使交易成本低于市场的交易成本时,企业就不再有扩张的动力了,那么究竟规模的扩张达到什么程度对企业盈利能力的提升产生最大效用也是未来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另外国有商业银行的数据也可以说明,对于银行这个特殊的行业来说,规模的扩张是以保证资产质量和提高资产运用效率为前提的,2006年以前,国有商业银行每年都保持资产的增长,但以盈利的拉动作用有限,2006年以后,资产增长率并没有大幅的提高,但对盈利的拉动作用却非常明显,因此银行资产的增长还应当是优质资产的增长,只有这部分资产才能产生较高的利润。

(4)总体来看,国有商业银行的资产收益率与股份制商业银行是基本持平的,尤其是股改上市后,资产收益率更是大幅提升,2007年和2008年两年的数据要高于大多数股份制商业银行。可以看出上市后国有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的提升是非常显著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国有银行股改上市后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的背景下,由规模扩张带来的利润增长已比较有限。从2006年前后股份制商业银行资产收益率与资产规模的相关系数的变化情况看,单纯的规模增长已不能支持其盈利能力快速提升。未来盈利能力的提升可能更多地依靠提供差别化的服务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王亚雄,李向明,李超.我国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统计分析

[J].江苏统计,2002,(5):2.

[2]范晓清,白娜.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盈利性实证分析[J].

财贸经济,2003,(10):43.

[3]方芳.构筑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分析的理论框架[J].上海

金融,2005,(7):58.

[4]黄金秋,屈新等.影响中国商业银行盈利性的主要因素

[J].统计与决策,2006,(5):118.

[5]何勇.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盈利水平和能力研究[J].上海

金融学院学报,2007,(1):29.

[6]王志军.20世纪90年代以后美国商业银行盈利性发展

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2007,(4):23.

[责任编辑 卫 玲]

Ana lyses on the capac ity for getti n g prof its of comm erc i a l

banks i n the presen t Ch i n a

J I N Xiao2t ong,L I U Hong

(School of B usiness,J ilin U niversity,Changchun130000,China)

Abstract:By using analyses of data and documents and taking the data of commereial banks fr o m1001t o2008as an exa mp le,the eapacity f or getting p r ofits of commercial banks was analyzed statistically,which shows the commer2 cial banks′capacity f or getting p r ofits has i m p r oved substantially.The sharecap ital banks have p r omoted the capacity for p r ofits by means of expanding and accu mulating.A t the sa me ti m e,s ome p r oble m s were discavered which have restricted and p revented the capacity fr o m further increasing.There f ore it is necessary t o find a p r oper way t o s olve these p r oble m s.

Key words:co mmercial bank;capacity for getting p r ofits

15

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现状、影响因素及发展建议

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现状、影响因素及发展建议 叶松盛 摘要:随着金融市场的逐步开放,商业银行传统的盈利模式已逐渐不能满足新形势下的发展需要,如何创新盈利模式成为商业银行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认为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存在盈利模式单一、业务品种较少、资金运用结构不合理等问题,而影响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因素主要有利率市场化、客户金融需求多元化、金融托媒现象加剧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盈利模式利率市场化金融托媒中间业务 2011 年,我国商业银行全年累计实现净利润10412亿元,比2010年增加2775亿元,同比增长36.3%。在实现利润高速增长的同时,商业银行也面临着日益激烈的金融市场竞争,如何解决商业银行在新的市场环境下的盈利模式构建问题,实现其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我国商业银行积极探索和实践的重要工作。一、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存在的问题 商业银行盈利模式是指商业银行在一定的经济环境下,以资产负债结构为基础的财务收支结构。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主要有利差主导型和非利差主导型两种模式,前者是以传统的资产负债业务为基础,而后者则与现代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及混业经营模式的发展相关。目前我国还处在利差主导型盈利模式阶段,从实际情况来看,主要存在以下三个问题: (一)盈利模式比较单一,传统业务占主导 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现状体现为两个主体:一是收入总额中以利差收入为主体;二是利差收入中批发业务占主体。这是由于各家商业银行运用资金的渠道极为有限,主要通过发放贷款、上存存款金融机构往来等渠道来运用资金,由此决定了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单一。根据实际情况,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比重在50%左右,与之相比,我国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所占比重较小,尚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城市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分析【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 城市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分析 一、立论依据 1.研究意义、预期目标 在中国金融改革逐步走向深入,金融业全面开放的时候,中国银行业也正进入开放竞争的阶段。在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垄断下,在农村信用社轰轰烈烈的改革中,在外资银行纷纷进驻中国金融市场的浪潮下,城市商业银行已经成为现在银行业体系中一支重要的力量,它是一种特殊的商业银行。而今城市商业银行已成为继四大国有银行和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之后我国银行业的第三梯队。随着国内商业银行股改的完成,城市商业银行面临着更激烈的竞争, 因此盈利能力就是其竞争中的核心要素之一,也是一个吸引资本,吸引客户的重要条件。我国的城市商业银行源于原城市信用社的股份制改造,它是为地方经济服务的地方性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自1995年成立以来,经过十几年的努力,不断的壮大和发展。据银监会统计显示,截至2010年末,我国城市商业银行资产规模达5.99万亿元,存款和贷款规模分别达6.1万亿元和3.6万亿元。虽然资产规模进一步扩大,但是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依然存在突出的问题。如资本充足率低,不良资产率高,单一的城市制经营和产品创新水平差等问题。因此,如何突破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的瓶颈,使城市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更强,实现城市商业银行稳定,持续,快速的发展。那么城市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如何?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克服这些问题?就具备了一定的研究意义。 本文将从城市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角度解析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的问题,通过银行盈利能力指标的分析,进而提高城市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突出围绕被誉为“中国最佳城市商业银行”的宁波银行和被评为“亚洲银行竞争力排名中”荣获中国第一的南京银行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这两家城市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及其存在的问题,探究其发展前景,并对此提出自己合理的建议,以调整,提升城市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促进中国金融业的快速发展。2.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商业银行盈利能力方面,国外对银行盈利能力较为成熟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市场结构、银行效率对银行利润率、资本收益率等绩效的影响。Smirlock(1985)认为市场占有率对于银行利润率具有正相关关系且有明显影响。他以美国2700家银行为研究对象,探讨出利润率与市场结构的关系。在商业银行盈利影响因素方面,国外对银行盈利影响因素研究方面及理论体系和方法都教少且不够完善。大多数着重于市场机构的研究,特别是市场集中度对

中国工商银行网上银行商业模式分析

中国工商银行网上银行商业模式分析一、战略目标 1、中国工商银行六年战略转型的主要成就 2006~2011年是中国工商银行十年战略转型大步推进的阶段。过去六年,本行积极把握国内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的历史机遇,努力克服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坚定不移推进结构调整和发展模式转变,战略转型成效突出: 其一,坚持走资本集约型发展道路,较好地平衡了业务发展和资本约束之间的关系,在同业中率先探索出了一条较低资本耗费的发展道路;其二,较好地处理了“向哪里转”的问题,在合理控制信贷等高资本消耗业务规模扩张的同时,不断加大对新兴业务、中间业务领域的投入和发展力度,构筑起新的业务发展架构,确立起在重大潜力业务领域的显著优势;其三,转型激发了全行发展活力,经营效率显著提升;其四,结构调整取得实效,形成了可持续的业务、资产、负债和收益结构;其五,深入推进区域发展战略,重点竞争区域分支行经营业绩与市场竞争力有所提升;其六,体制机制改革较快推进,全行管理体系建设再上台阶;其七,综合化、国际化战略顺利推进,逐步形成了支撑工商银行未来发展的跨境、跨市场业务平台。 2、中国工商银行新三年规划的战略框架 今后一段时期,国内外经济金融环境仍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和复杂特征,本行将更加坚定地推进经营转型,着力实现发展方式的根本性变革,以更好把握机遇和应对挑战。未来三年,本行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深入贯彻“调整结构、创新驱动、优化格局、深化改革、提升服务、完善治理、人才兴行、文化引领”三十二字战略方针,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全行健康可持续发展,朝着实现“最具盈利能力、最优秀、最受尊重银行”的愿景目标迈出更大步伐。本行将坚持服务实体经济,坚持走资本集约型的发展道路,依托经营结构优化调整和业务与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确保经营业绩稳健可持续增长。 二、目标客户 向438万公司客户和3.93亿个人客户提供广泛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三、产品、服务 1、个人金融服务例如:留学贷款等 2、企业金融服务例如:全球现金管理等 3、电子银行服务例如:手机银行等 4、银行卡服务例如:牡丹运通卡等

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转型研究

股份制商业银行的 盈 利 模 式 转 型 研 究

内容摘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多元化的不断加强,国家与国家之间交流也在不断的加深。因此国际金融的全面开放及发展的趋势不可逆转。而我国随着改革开放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金融领域也收到一定冲击,所以近几年来,我国面对激烈的竞争,股份制商业银行都进行转型发展。因此进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转型不仅是商业银行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更是商业银行应对国际挑战和竞争的现实需要。所以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转型应保持贷款业务的平稳增长,优化贷款资产结构,提高其他资产的管理和运作能力;积极培育投资银行类业务市场;做好发展好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转型。

目录 第一章 1.1股份制商业银行转型的背景及发展历程。1.2股份制商业银行盈利模式转型的原因 1.2.1股份制商业银行面临的挑战 第二章 2.1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发展探讨以及解决方法。 第三章 3.1股份制商业银行创新发展。

第一章 1.1股份制商业银行转型的背景及发展历程。 随着经济的发展,资本约束的强化,人民币逐渐走向国际化和经济周期的波动、互联网金融的崛起。在当前经济形势的背景下,股份制商业银行盈利模式转型势在必行,目前,存贷利息差仍是各大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主要利润来源,持续依存这种单一的盈利模式无疑会对以后的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发展带来阻力。对新形势下的股份制商业银行盈利模式转型进行研究和分析。所以股份制商业银行应拓宽盈利渠道,寻求新的盈利来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我国商业银行主要包括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小型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等四大类(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共5家。中小型股份制商业银行:招商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中信银行、华夏银行、中国光大银行、中国民生银行、广发银行等。)发展历程:1986年7月24日,国务院根据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批准恢复设立交通银行,总部位于上海。交通银行成为中国第一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 1987年4月8日,招商银行在深圳特区成立,成为第一家由国有企业兴办的银行。2002年3月,招商银行正式在A股挂牌上市,2006年9月22日招商银行登陆H股市场。 1987年4月14日,中信集团银行部改组成中信实业银行,总部设于北京,成为第二家由国有企业兴办的银行。2005年8月,中信实业银行更名中信银行。 1987年,深圳特区6家信用社联合改制,成立深圳发展银行,5月10日以自由认购形式首次向社会公开发售人民币普通股,并于1987年12月22日正式宣告成立,成为国内第一家上市的银行。2010-2012年,中国平安保险集团控股的平安银行吸收合并发展,2012年8月2日,深圳发展银行正式更名为平安银行。

中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研究

中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研究 通过“三步走”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的中国商业银行在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中成为全球银行业的一道亮丽风景。然而,在漂亮的财务数据背后,中国商业银行“大而不强”的现实依然存在,与西方发达国家先进商业银行在盈利模式方面的差距依然存在:在中国经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面对市场发育不完善的现实,在政府对商业银行仍然进行较为严格的管制的前提下,中国商业银行以利差收入为主要来源、中间业务收入和投资收入占比较小的盈利模式将难以为继。 面对股改上市后的股东约束、资本约束及监管约束,特别是在利率市场化速度加快导致净利差日趋缩小的现实,对现有盈利模式进行调整、优化,大力推进盈利模式转型是中国商业银行适应股改上市后的资本约束、股东约束及后危机时代日趋严格的监管约束的必然选择。本文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路进行研究推进。 首先,对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内涵和理论基础进行充分的梳理,同时对金融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商业银行高资本消耗的传统盈利模式所面临的压力与挑战进行了探讨。其次,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比较了中外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发展历程与特征,指出市场需求与制度环境决定了银行盈利模式的创新。 再次,分析了本次国际金融危机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盈利模式演进的影响,对危机中所暴露的现有金融监管体系的不足进行了剖析,阐述了未来金融监管制度变迁的方向;并利用杜邦财务分析体系,解析了中国商业银行现有盈利模式存在的问题。最后,文章展望了中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演进趋势,从市场环境和制度安排两个方面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

本文经过研究认为,金融制度变迁是金融市场上利益相关者间博弈的结果,市场因素和制度因素是影响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主要因素,其中市场因素是原动力和归宿,西方国家的相关研究已较多地论证了这一点;制度因素则是制约和条件。但是,在中国这种市场经济转轨国家,由于对商业银行的严格管制,市场力量仍显得薄弱,因而对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推动力不够,制度约束对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影响则明显要强于市场因素。 本文正是按照这个思路,在分析了中国商业银行现阶段盈利模式的特征、存在的问题,并深入分析中国商业银行形成目前盈利模式的市场因素和制度因素后,借鉴西方国家制度变迁对商业银行盈利模式形成的影响,结合国际金融危机后商业银行战略转型潮流及各国为防止危机悲剧重演纷纷推出的监管新政,认为中国商业银行银行盈利模式转型的方向是逐步从目前的利差主导型盈利模式向中间业务收入主导型盈利模式转型。中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转型,必然在外部宏观金融制度约束与内部银行经营变革的均衡中实现。 随着银行内生创新能力的不断发展,外部宏观金融制度所产生的边际效用将逐步递减,市场诱致性制度变迁模式将逐步取代政府强制性制度安排,最终将提高整个金融体系制度的绩效。而中国的商业银行在这轮绩效提升之中收益的充分必要条件,就是提高银行的内生创新能力,不断创新,完成盈利模式的转型。

上市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分析——以中国建设银行为例

MARKETING RESEARCH ◇袁雅楠秦海敏孔焕敏上市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分析摘要:本文运用杜邦分析法分析了2008年~2011年建设银行财务数据来探究上市商业银行的经营业绩,分析结果表明建设银行的盈利能力近年来在不断地上升,但还存在不少问题,竞争力仍然有待改善,这也是目前我国上市商业银行普遍需要解决的问题。最后,结合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影响因素对增强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盈利能力提出建议。关键词:上市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实证分析一、引言中国的上市商业银行面临着一个全新的竞争时代,提高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竞争力以应对银行经营环境的变化、保证银行长期稳定发展已成为各银行刻不容缓急需研究的课题,提高上市商业银行的竞争力本质上是提高银行的盈利能力、发展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其中,占主导地位的是银行的盈利能力,不断提升盈利能力是银行经营的核心目标与重要任务。目前,关于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实证分析主要有两大类分析方法:一类是趋势分析法,即通过能够反映上市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各种指标,把各个上市商业银行的盈利情况进行纵向比较,从而对上市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总体发展趋势进行评价;一类是通过杜邦财务分析法,把上市商业银行的净资产收益率层层分解,找出上市商业银行盈利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以提高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本文主要运用杜邦分析法,以中国建设银行为例,分析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二、基于杜邦分析法的上市商业银行盈利能力评价指标杜邦财务分析法(DuPont Analysis )是利用几种主要的财务比率之间的关系来综合地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这种分析方法最早由美国杜邦公司使用,故称之为杜邦财务分析法。其基本思想是以企业净资产收益率为核心指标,将偿债能力、资产运营能力、盈利能力有机结合起来,层层分析、逐步深入,构成一个完整的分析系统,全面、直观、系统地反映公司的财务状况,其目标在于具体追踪影响净资产收益率的因素,从而满足投资者、经营者及其他相关人员和机构通过财务分析进行绩效评价,了解企业主要效益指标发生变动原因的需要。杜邦分析法财务评价指标体系见图1。———以中国建设银行为例图1杜邦分析法财务评价指标体系问题研究51

中国现阶段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分析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11月,第39卷第6期,Nov.,2009,Vol.39,No.6 Journal of North west University(Phil os 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 on) 收稿日期:2009205222;修回日期:2009208220 基金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基金项目(450021230274);吉林大学“985工程”基金项目 作者简介:金晓彤,吉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金融研究。 【经济研究】 中国现阶段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分析 金晓彤,刘 宏 (吉林大学商学院,吉林长春 130000) 摘 要:通过采用文献分析和数据分析等方法,以2001—2008年商业银行的数据为样本,对近几年的商业银行盈利能力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发现国有商业银行近年的盈利能力有了实质性提高,股份制商业银行也通过规模扩张积累实力,促进了盈利能力的提升,同时也发现了目前制约国有商业银行盈利能力提高的主要问题,并为下一阶段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方向。 关键词:商业银行;盈利能力; 中图分类号:F83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2731(2009)0620048204 一、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研究的意义 银行经营的目标是安全性、盈利性、流动性。首 先,由于银行大部分的营运资金来自在于社会公众 的存款,银行经营的安全与否对整个社会的信用体 系有很大的影响,安全性也成为对商业银行经营的 最基本要求。其次,流动性目标是商业银行在日常 经营中寻求安全性与盈利性之间平衡的重要环节, 通过银行内部资产负债管理环节,一方面保证外部 监管对流动性指标的要求,另一方面,提高生息资产 的占比获得更多盈利。而从根本上讲,要真正地实 现商业银行的安全性和流动性目标,归根结底是要 在盈利性上下工夫。盈利对于商业银行具有极其重 要的意义,银行的盈利为银行提供了内部资本积累 的途径,同时它们对于吸引新的投资者的进入更是 必不可少的;另外银行持续的盈利也会建立公众对 银行的信心,从而尽可能地降低银行的资金成本,并 使它们赢得最好的借款人,最大程度地保证资金的 安全和债权人的用款需求。因而如何提高银行的盈 利能力始终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在不同的经济 发展阶段不断被注入新的元素。针对我国银行业发 展的实际情况,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经过不良资 产剥离、国家注资及股改上市等一系列的改革之后, 正焕发出新的活力;而股份制商业银行经过近年来 的金融体制改革,充分运用资本市场的力量,有了长 足的进步。面对入世以后的竞争,尽快提高我国银 行的盈利能力,促进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开展商业银 行盈利性研究具有着深刻的意义。 二、银行盈利性分析的主要文献综述 王亚雄、李向明等利用统计的方法,以农业银 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中信银行、民生银行、招商 银行等10家商业银行2000年数据为样本,运用主 成分分析法,得出新兴的股份制商业银行盈利能力 强于国有商业银行,上市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强于未 上市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并通过与国外银行的资本 收益率、银行利润率、资产收益率三个单项指标对比 得出新兴股份制银行具有同国外银行竞争的实力, 特别是公开上市的股份制银行[1]。 范晓清、白娜在国有商业银行盈利性与国内外 各大商业银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引入杜邦和安尔 伯茨两种模型,对国有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展开分84

2020年互联网金融在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影响

范文 2020年互联网金融在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影响 1/ 6

互联网金融在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影响摘要:在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的当下,互联网金融逐步兴起,给传统商业银行盈利模式造成了一定影响。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犹如一把双刃剑,有利于促进传统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调整升级,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打击。 本文将探讨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盈利模式带来的影响,研究应对这一形式的策略。 1 引言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态势下,互联网技术在各行各业均得到普及和应用,其在金融行业的应用,带动了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发展,给传统商业银行盈利模式造成了一定冲击。 根据当前发展局面,商业银行要积极应对机遇和调整,根据实际问题,采取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调整传统盈利模式。 2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盈利模式产生的影响

2.1 导致商业银行存款业务流失存款业务作为传统商业银行盈利模式中的基本业务,自 2014 年以来,其一贯快速增长的势头被改变,吸纳银行存款的速度逐渐减缓。 近几年来,余额宝作为互联网金融的典型代表,吸纳了大量的存款,其在 2017 年中旬达到的规模已超过了招商银行于 2016 年定期及活期存款的总额。 互联网金融的迅速发展,导致商业银行存款业务大量流失,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互联网金融产品的灵活性更强以及年利率更高。 2.2 导致商业银行贷款业务被抢在商业银行贷款方面,传统商业银行对贷款要求颇为严苛,一般选择信用记录较高的大中型企业,个人及小型企业在申请银行贷款时往往难以通过。 互联网金融有效扭转了这一发展形势,基于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能够全方位衡量考核个人及小型企业的信用程度,根据综合信用评估结果判断是否予以贷款,这一模式符合当下绝大多数小型企业的发展需求。 此外,网上信贷在审核评估程序上更为便捷高效,具有门槛低、环节少等优势,使得不少企业及个人更倾向于采取网上贷款。 2.3 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造成冲击 3/ 6

我国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研究 2001 年中国加入WTO 后,随着中国资本市场对外资银行的进一步开放,中国商业银行在国内市场上面临着巨大国际化竞争。与一些资本实力雄厚、技术手段现代化、金融服务多样化的外资银行相比,中国的商业银行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普遍存在盈利能力较弱,资产质量较差、经营管理水平不足、业务创新能力较低的问题。而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又是其生存和发展最重要的因素,因此如何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增强我国商业银行国际核心竞争力,成为我国各商业银行及学术界最迫切关心的重要议题。正是基于这种背景,本文对我国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及影响因素做了尝试性研究。 一、我国商业银行盈利能力评价指标选择 为了能更好的反映银行的盈利能力,结合以上指标选取原则,本文选取以下指标来衡量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 1、银行资产收益率(ROA):是国际上考察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通用综合性指标,它是指银行运用全部资产所获得净收益的比率,与银行的获利能力成正比,该指标数值越大,则银行资产的盈利水平越高,但银行业作为金融企业有特殊性,其资产利润率都比较低,一般在2%以下。其计算公式为: ROA=净利润/总资产x100%=净利润/(年初资产总额+年资产总额)*2 x100%。 2、权益净利率(ROE):是指商业银行净收益与银行普通股票价值(银行资本)之商,它代表了银行每一单位的股票在分红前的收益。这一数值越大,说明银行资本的盈利水平越高,其计算公式为: ROE=净利润/资本总额x100%=净利润/(年初实收资本+年末实收资本)*2 x100%。 银行主要是负债经营,自有资本较少,资产利润率反映了商业银行总资产的获利水平,对于银行资本的盈利能力反映采用资本净利率指标。总之,资产利润率和权益净利率是揭示银行盈利能力的综合指标,反映了商业银行当期的盈利总规模,但它们并不能反映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是否能按照现在的水平维持或以一定的速度增长下去,既无法反映商业银行的潜在盈利能力。因此,在此基础上还需要把握商业银行盈利的持久性和增长性。 3、人均利润率(PER):PER=净利润/员工总数,该指标是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评价的一个重要考察指标,人均利润率代表每位员工相对的创造利润的数量,是反映银行效率和管理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 4、营业收入增长率(OPG):是指本年营业收入与上年营业收入之差和上年营

商业银行盈利模式

商业银行盈利模式 摘要:我国商业银行非传统业务的发展条件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着较大的差距,资本市场的发展、金融监管模式的转变、商业银行内部结构的转型及自身创新能力的提升等都需要一个长期积累渐进的过程。这些因素的不断变化会对商银行的发展非传统业务产生越来越多的影响,同时也提供越来越多的机会。因此,我国商业银行既不能放弃非传统业务的发展,也不能超越条件限制过快的发展,始终保持与外部条件的同步向前。 关键词:盈利模式创新能力发展方向 商业银行非传统业务的领域非常广泛,内容涉及到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不可能所有的银行在所有的非传统领域都齐头并进,也没有一家银行有能在同时所有的非传统业务领域处于领先。因此,在判定发展那种非传统业务时,必须对外部条件和发展趋势及自身实力和优势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估,在此基础上选择一种或者几种非传统业务进行重点投入和发展,而不是盲目的随大流,以致出现一窝蜂现象。 我国商业银行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传统的利差为主导的盈利模式,一种是非传统的盈利模式。 一、传统盈利模式 我国商业银行还停留在利差主导的盈利模式下,通过低价吸收公众存款以高价贷款,获得中间利差方式进行盈利。这种盈利模式主要依靠存贷资产规模的扩张来实现,需占用过多资本,因此银行十分关注信贷,除此之外提供的中间业务较少,银行之间的差异性不大。我国银行这种盈利模式的存在依存于利率管制下的国内金融市场。中间业务相对落后,利息收入所占比重过于庞大,已经与国际银行发展趋势不相适应。近年来商业银行自身也充分意识到了转型的重要性,体现在中间业务收入在总收入中占得比重逐渐加大及银行的方针政策中。随着我国市场的开放,存贷利差必将逐渐缩小,盈利模式转型刻不容缓。但近年来我国商

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转变

139 《商场现代化》2010年6月(上旬刊)总第613期 财经论 坛 作为加入WTO的承诺,2006年开始我国金融业逐步全面对外开放,从而使金融业不断发展,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然而同时,金融市场上的竞争日益激烈,盈利能力便成为支撑商业银行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转变盈利模式,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我国商业银行近年来的重要目标。 一、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存在的问题 商业银行盈利模式,是指商业银行在一定的经济环境下,以资产负债结构为基础的财务收支结构。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经历了由利差主导型和非利差主导型的过程,利差主导型是建立在传统的资产负债业务基础上的,而非利差主导型则是随着中间业务的发展和混业经营模式下发展起来的。目前我国还处在利差主导型盈利模式的阶段,与西方国家相比,这种盈利模式存在以下业务品种少,盈利模式单一以及缺乏金融创新的问题。 1.业务品种少,盈利模式单一 美国等西方国家进行混业经营,金融产品层出不穷,中间业务包括传统的银行业务、信托业务、投行业务、共同基金业务和保险业务,很大一部分的收入都来自于金融投资工具带来的非利息收入。而我国商业银行则采取分业经营,以利差收入作为主要的盈利来源,来自于中间业务、投行业务、保险业务等方面的收入很少。我国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在相对封闭或者说竞争力比较低下的经济环境下能够有利于银行的发展,然而如今的金融市场全面开放,竞争激烈,传统的盈利模式已经不能继续。例如在利率市场化的条件下,银行的存贷款利率将没有限制,利率差的波动将增大,商业银行间存贷款的竞争激烈,期中包括了价格的竞争。商业银行在面对自己的优质客户时,会降低贷款的价格而提升存款的价格,从而保证自己优质客户的来源;对于其他的一些中小客户,银行会考虑到客户对于风险的承受能力,利率就不能无限制的上市。这样,在长期作用下必然会导致银行整体盈利能力的下降。 2.盈利模式缺乏创新性 金融创新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之下的产物,它适应经济全球化、开放化的要求。金融创新主要是在金融制度以及金融工具方面进行创新。对于商业银行的创新而言,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西方国家就创新出了期权、期货等金融衍生产品,这些衍生产品是商业银行新的经济增长点,为银行的盈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我国,入世后外资金融机构的进入给使我国金融市场上竞争加剧,迫使商业银行等加快创新的步伐。然而到目前为止,我国商业银行的金融衍生产品仍比较缺乏,只有少数几种,发展才刚刚起步。而被视为盈利潜力巨大、技术含量相对较高的中间业务如资产评估、信息咨询、个人理财业务等的发展还远远不够。 二、转变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途径 1.推进商业银行治理结构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及我国商业银行的全面对外开放,大 范围内的竞争迫使商业银行推进治理结构,提高竞争力。商业银行的治理结构决定其竞争能力和经营绩效,决定整个银行体系的安全和稳定,是我国银行业从根本上解决弊端的必然选择。商业银行的治理结构以股东利益最大化为目标。主要从法人治理结构、资本充足性、资产的质量、内部控制制度、人力资源、考核稽查制度等方面进行改革。期中,商业银行要特别注重完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以及各个经营管理层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防止权力的过分 集中。还应当建立科学的决策体系、内部控制机制和风险管理体制,实施审慎的财务和会计政策,严格信息披露制度,制定一套能够激发员工积极性、满足员工实现个人价值的工资绩效体系,从而提高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水平,为商业银行的盈利创造一个良好的整体环境。 2.发展中间业务,增加中间业务的收入 随着我国商业银行靠存贷款利差收入来提高盈利的难度越来越大,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成为我国商业银行目前一致的目标。其中,发展中间业务,增加中间业务在整个收入中的比例是一个重要的转变。发展中间业务是金融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适应我国国情和市场经济发展、提高商业银行整体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更重要的是,中间业务的安全性与风险性均比较大,发展中间业务能够充分利用银行的所有资源来获得最大的收益。通过比较我们看到,美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收入占全部收入约40%,而我国以中间业务为主的非利差收入占的比重较低。在传统商业银行业务逐渐萎缩的趋势下,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势在必行。我国商业银行应当在发展资产负债业务的同时建立并完善中间业务的发展机制,拓展中间业务的种类,增加中间业务的收入,使银行的盈利模式由传统的利差主导型转变为中间业务主导型。 3.大力推进金融业务的创新 金融业务的创新是为商业银行提供新的盈利渠道,可以有效规避、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提高商业银行的整体竞争力。从整体上说,我国商业银行应当实现由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的转变。银行、证券、保险等各项业务应相互渗透,实现多元化的综合发展,从而分散风险,提高收益,也能满足客户不同的需求。具体来说,对于存款业务方面,商业银行应当发展个人银行、网上银行,推出功能齐全的金融工具以及使客户能够迅速便捷的办理业务的服务。对于资产业务,可以为客户提供创新型的银团贷款、并购贷款和保理贷款等,满足客户多样化的要求。在表外业务的创新方面,可以在巩固传统业务的同时开展经营租赁、回租租赁、杠杆租赁等服务种类。商业银行通过这些金融业务的创新,扩展业务范围,才能取得更大的盈利。 参考文献: [1]刘毅.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2]李鲁新,张卫国,胡海,龚文海.论我国现代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转变[J].南方金融,2007,(6):42-43 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转变 ■ 朱芳华 蔡静静 中国矿业大学 [摘 要]与西方相比,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存在业务品种少、盈利模式单一以及缺乏创新性的问题。本文从推进银行治理结构、发展中间业务、金融业务创新方面为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转变提供了对策。 [关键词]商业银行 盈利模式 中间业务 创新

我国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影响因素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4d7315600.html, 我国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王怡雯张志伟陈桂敏 来源:《商场现代化》2016年第16期 摘要:商业银行在一个国家的经济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银行的盈利状况是银行发 展的决定性指标。本文选取我国16家商业银行2005年~2015年的面板数据,通过Eviews7.2建立了个体固定效应模型,对影响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的盈利影响因素作出分析。 关键词:上市银行;面板数据;盈利能力 一、导论 《银行家》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国内商业银行的利润总额在三年的时间内几乎翻了一番,占全球利润总额的比例甚至超过20%。但通过比较资本回报率和总资产回报率,西方商业银行的长期平均ROE和ROA分别超过20%和1%,一些顶级的跨国银行ROE和ROA高于30%和1.5%。国内良好的商业银行利润平均ROE和ROA--约15%和0.5%。从收入来源,国际先进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占收入的比例超过30%,有的高达50%,但国内商业银行的非利息收 入占大多数仍然在10%左右;除此之外,国内商业银行主要依靠对扩大业务规模,促进业务的发展。 二、上市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 1.资产质量与上市银行盈利能力的关系 资产质量与上市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关系十分密切,一般来说,风险高的银行收益较好,但是这和整体经济状况是相关的,当经济受到较大的外部冲击时,资产质量较高的银行抗压能力就很强,能够保持较好的经营状况,反之资产质量较差的银行,信用风险就大,在市场环境发生变动的时候,就会给银行带来交大的波动。 2.经营效率与上市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关系 商业银行的费用管理能力是商业银行表现在成本控制上的能力,它与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关系密切,商业银行的效率高,经营管理费用就低,成本就低,盈利能力就强,但目前随着金融创新业务的发展,中间业务收入占比越来越高,对应的管理支出也就随之增多。 3.创新能力与上市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关系 商业银行的创新能力主要表现在其非利息收入的比重上,而非利息收入主要来源于中间业务。非利息收入的增加能提高商业银行的收入结构多样性,并且由于中间业务占用资金少,成

商业银行“大零售”转型探讨

商业银行“大零售”转型探讨 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大零售”概念及内涵,其次对我国商业银行“大零售”转型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最后就商业银行如何实现“大零售”转型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大零售;转型 一、“大零售”的概念及内涵 零售金融业务是是商业银行的基础业务之一,指商业银行向居民个人、家庭、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活动的统称,包括存款、融资、委托理财、消费信贷、委托咨询、信用卡业务、私人银行业务等各类金融服务。所谓的“大零售”,则是从更宽视野、更广领域、更深层次整合发展资源,逐步壮大零售金融规模,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打造多层次、立体式、多方共赢互利的零售金融生态圈,最终实现价值贡献总量的最大化、效率的最大化。 零售银行经营的实质是客户而不是资金,零售银行的竞争说到底就是对优质客户的争夺。因此“大零售”的内涵,首先应当是坚持“以客户为中心”、“服务制胜”的理念。现阶段,客户对零售银行业务品种的需求已从传统单一的储蓄和结算扩大为全能理财服务,对市场细分及服务效率的要求越来越高。社会发展趋势改变了客户的消费态度,导致零售

银行内涵和外延的扩大。商业银行的“大零售”转型,要切实增强客户服务意识,杜绝一切单纯为了完成业务指标而损伤客户利益的做法,建立“唯客户、唯市场、唯服务”的工作机制,积极巩固零售业务发展的客户基础,做到无论是有形的人工服务,还是无形的电子服务,无论是金融的产品服务,还是非金融的增值服务,无论是服务的过程,还是服务的结果,都能通过提高客户的体验度、满意度持续提升客户的信任度和忠诚度。 其次是确立以“营业贡献”为核心的价值导向。长期以来,国内零售银行把吸收储蓄存款放在首要地位,存款供给利润型成为零售银行最主要的盈利模式。随着居民家庭市场主体地位的崛起与强化,居民的金融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储蓄保值观念虽然没有弱化,但是投资增值和超前消费的观念正在逐渐形成并日益成熟,顺应市场趋势,大力发展零售银行消费信贷和中间业务的必要性日益凸显。商业银行的“大零售”转型,要求商业银行改变零售业务原先单一追求规模和数量的粗放型发展思路,通过有效把握各项零售业务和产品的营业贡献情况,全面推进零售业务规模、质量、效益、风控的有机统一,从而提高零售业务对全行的营业贡献,实现零售业务从存款供给利润主导型向资产扩张盈利型和中间业务盈利型的转型发展。 第三是构建“大零售”金融生态圈。零售银行不同于制

商业银行盈利模式转型研究

商业银行盈利模式转型研究 一、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现状 商业银行作为传统的金融中介,通过向社会公众(资金盈余者)吸收 存款,然后经过筛选再批量贷放给有资金需求的企业和个人,从而赚 取存款和贷款的利差收入,这是商业银行传统的盈利模式。随着互联 网金融在我国方兴未艾,银行业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除了传统 的存贷款利差,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投资收益的占比也在持续提升。2013年,我国商业银行的利息净收入为21222亿元,存贷款净利 差平均为2.7%;手续及佣金净收入为5982亿元,中间业务收入占比约18.2%;投资收益为8173亿元,非利息收入占比约21.1%。从中能够看出,当前我国大多商业银行还处在以利差为主的粗放型的盈利模式阶段,这种盈利模式主要存有以下三方面问题: (一)盈利手段单一。我国商业银行经常讲二八定律,也就是说重点 服务20%的客户,这部分客户为银行创造80%的利润。所以,我国商 业银行的盈利模式比较单一,这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存贷款利差 收入约占其总收入的70%以上;二是利差收入主要是由批发业务贡献的。在利率没有市场化的情况下,央行通过设定存贷款基准利率的金融抑 制的手段,拉大了存贷款利差,使得商业银行赚钱相对容易,但与之 相伴随的是信用风险的集中。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我国 商业银行平均净利差从2008年的3%下降到2013年的2.7%。同时,因 为P2P贷款的快速发展,部分取代了银行的资金中介和信用中介功能,未来依靠利差收入为主体的这种盈利模式将会难以为继。相较之下, 美国商业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包括服务及投资类收入)在银行总收入 中的占比达到62%,这反映了美国银行业已从传统银行盈利模式向全能银行盈利模式转型。未来,我国商业银行在扩大非利息收入方面将有 很大的提升空间。 (二)中间业务品种较少。近几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增大力度开拓中 间业务,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和成就,但并未从根本上改变我国银行

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转型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转型研究——兼论中间业务的发展 摘要 按照现代商业银行业务的划分,商业银行业务可分为资产业务、负债业务和中间业务三大类。随着近年来金融市场的逐步发展,以及商业银行自身职能的变化,传统上由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占主导的情况正在悄然发生转变.以投资理财、代理业务、承诺咨询等为代表的中间业务走入了人们的视野。 在当前国际后危机时期与国面临深入改革的大背景下,对我国商业银行当前的盈利模式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希望结合国外银行业经验,对我国当前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进行研究与探讨,以期发现其中的不足,对我国商业银行未来的发展提出具体的建议,旨在促进我国银行业的顺利转型,实现稳健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后危机时期,中间业务,盈利模式

目录 第1章导论 0 1.1选题的背景与研究意义 0 1.2研究框架与容 (1) 第2章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概述 (3) 2.1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定义 (3) 2.2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具体分类 (4) 第3章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分析 (6) 3.1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及原因探究 (6) 3.1.1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现状 (6) 3.1.2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存在的问题 (11) 3.1.3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现状原因的探究 (13) 3.2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现状分析 (15) 3.2.1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现状介绍 (15) 3.2.2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面临的问题 (16) 第4章银行业与地银行业盈利模式的比较 (18) 第5章转变商业银行盈利模式大力发展中间业务 (22) 5.1高度关注中间业务发展对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影响 (22) 5.2研究市场特点,推进中间业务产品的开发 (22) 5.3合理运用先进技术手段是中间业务创新和发展的关键 (25) 5.4健全中间业务组织架构,明确管理责任 (25) 5.5稳妥管理业务风险,高效开拓中间业务 (26) 5.6完善中间业务人才培训机制,建立中间业务发展的专业队伍 (26) 参考文献 (27) 附录美国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 (28)

关于商业银行利润结构和盈利模式的转变探析4900字

关于商业银行利润结构和盈利模式的转变探析4900字 摘要:我国的银行在改革开放政策实施后,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市场竞争优势中主要是通过低成本储蓄来进行支持。而面临当前比较复杂化的发展环境,这一发展模式显然已经不能适应,而通过新的发展模式的应用就比较迫切。基于此,本文主要就商行盈利模式的主要特征和利润结构特征加以阐述,然后对商行盈利模式类型和发展现状加以分析,接着就商业银行利润结构和盈利模式转变影响因素和驱动力加以分析,最后探究商业银行的利润结构和盈利模式的问题和优化策略。 关键词:商业银行;盈利模式;利润结构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发展的进一步开放化,在金融市场领域的发展竞争也比较激烈。而商业银行作为我国的重要金融机构,对我国的经济稳定发展有着保障作用,在实际的经营发展过程中,盈利能力的优劣已经成为商行在具体的发展中重要的保障,只有在盈利能力层面得到了加强,才能使得商业银行的竞争力得以加强。而面对日益复杂化的发展环境,对商业银行利润结构和盈利模式的转变就比较重要。通过从理论层面对商业银行的利润结构和盈利模式的研究,就能有助于实际的发展。 一、商行盈利模式的主要特征和利润结构特征分析 1.商行盈利模式的主要特征分析 从当前我国的经济市场的发展环境下,只有充分重视商行的盈利模式的科学化应用,才能保障商行的进一步发函。商行的应力模式主要就是通过多项资金以及资本金来进行获得相应的利润以及资产增值能力。商行的盈利能力也包含着自身的业务能力,在这一盈利模式方面发展到相应阶段之后,通过相应资产负债结构作为对财务收支结构的支撑,这也是对非利息收入以及营业收入占比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准。在新常态下,我国的银行业已经在贷款增速回稳以及存贷利差收窄和社会融资方式转变等方面呈现出了新的局面,这些发展也对商业银行对转变盈利模式以及将创新能力加以提升等有着更高的要求。 2.商行利润结构的主要特征分析 对于商行的利润结构特征层面,这就主要是在两主体间的利差收入占主体方面有着充分体现。我国在商行的盈利模式所对应的利润结构主要能够概括为两个主体特征,也就是利差收入中公司的业务占据着主体,还有就是在收入额当中额利差收入是主体。除此之外,对于商行利润结构的特征还体现在批发业务占据着主体方面,在我国的商行利差收入当中的批发业务占据的主体的情况下,就会使得贷款结构缺乏合理性,这就比较容易造成风险的发生,对商行的同质化以及盈利能力的提升等都有着影响。 二、商行利润结构和盈利模式的类型及发展现状分析 1.商行利润结构和盈利模式的类型分析 对于商行的盈利模式的类型是多方面的,在盈利模式方面主要是在相应的经济市场发展环境下,通过相应资产负债结构来作为重要基础的财务收支结构。当前我国商行的收入结构主要能够能分成均衡发展类型以传统业务类型和特色业务类型等几个重要类型。其中的均衡发展类型的盈利模式主要是非利息收入占到比较大的份额,并且会对公对私的业务在实际发展中都相对的比较均衡化。而对于传统的盈利模式类型,则主要是通过贷款等资产负债的业务作为主要的盈利手段。而在特色的盈利模式类型方面,就是对有限资源的集中化发展,从而来对几个重要的业务进行促进,从而在发展中来获得优势发展。

商业银行盈利模式转型

商业银行盈利模式转型 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

西南财经大学 Southwester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2013届 我国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转型 姓名:张君 张安霞 穆义军 指导老师:陈屹力 摘要 当前,我国银行业盈利模式为“以利差为主要利润来源、以信贷规模扩张为主要业务形式、以分业监管为主要监管模式”。2013年被称为“互联网金融元年”,以余额宝、活期通等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异军突起,加快推进了金融脱媒化进程,促使商业银行重新审视自身的金融创新能力、调整业务发展战略。 金融环境的变化启示我们,我国商业银行当前信贷业务主导的盈利模式必须转型。本文通过叙述国外一些商业银行转型的成功例子,给出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转型启示。本文第一部分是对国内外学者对此研究的文献综述;第二部分叙述了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现状;第三部分是我国商业银行急需转型的必要性;第四、五部分描写了国外三家典型的商业银行转型的成功经验,以给出我们国家商业银行盈利模式转型的启示,第六部分以民生银行为例给出了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转型的现状,第七部分是我们通过全文分析得出的一些结论。 【关键词】商业银行盈利模式互联网金融利率市场化金融脱媒 目录

一、文献综述 陈国喜(2006)即提出我国商业银行长期的高额利润获取与批发业务的主体地位息息相关,因而,我国银行业应进一步创新批发业务的服务形式,加大批发业务的产品研发投入。李鲁新(2007)则从主要从盈利模式转型的驱动因素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我国当前商业银行单一的盈利模式已无法应对利率市场化、金融脱媒、外资银行放开等现实的挑战,应及时调整优化盈利模式,实现战略转型。郭娜(2011)也通过描述性统计得出了我国当前仍是以利差主导的单一盈利模式,要应对不断变化的经济金融形势,必须实现盈利模式向多元化均衡化集约化的发展。杨继荣(2011)也提出,当前我国利差主导的盈利模式受到宏观经济政策、利率市场化的影响,盈利水平的不稳定性在加剧,要提高盈利的稳定性,推动盈利模式的多元化是必由之路。而鲁政委(2011)则主要从金融文化、金融监管、金融市场发展等方面论述了商业银行盈利模式转型的障碍因素,提出深化金融改革对盈利模式转型的重要意义。 李江(2006)通过对西方商业银行盈利模式转型的路径分析得出,西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已形成了“批发与零售兼顾、信贷与中间业务并重”的格局,以瑞士、新加坡为代表的国家,其商业银行还开拓出了特色业务这一领域,并在全球形成了品牌效应,值得我国商业银行吸收借鉴。张儒翔(2009)比较了中美两国不同监管模式下的商业银行盈利模式,提出中国应当走美国模式开展混业经营,并探索有助于形成混业经营模式的监管模式,强化对金融创新的风险监管。张银仓(2009)则通过国别比较提出我国商业银行应从公司治理结构建设、政策法律体系构建、金融监管及市场环境等领域学习他国经验,为商业银行盈利模式转型培育良好的金融环境。张志刚(2011)则分别对我国的 13 家上市银行与国外知名商业银行进行了实证研究,结合制度因素分析了不同盈利模式对银行绩效的影响,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转型的思路对策。 Kwast(1989)Eisemann(1976),Rose(1989)等学者均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商业银行拓展非利息收入能有效的分散经营风险,且非利息收入比利息收入对银行利润的稳定贡献率更大。Rogers&Sinkey(1999)也通过对美国银行业开展的数据分析发现,非利息收入可以有效的降低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并使其保持较高的资本充足率。而另外一些学者却通过研究发现非利息收入不仅没有提高经营绩效,反而增加了风险,Stiron(2006)等学者通过调查美国银行业的发展趋势发现,多元化的业务拓展并没有带来相应的收益提升,Clalmes&Liu(2009)则通过对加拿大银行业开展的实证分析发现,非利息收入虽然增加了商业银行的总营业收入,但却加大了收入波动的幅度,说明在产生收益的同时,多元化经营也带来了收入的不稳定性和风险性。Hidayat et al(2012)则通过研究印度尼西亚的银行业得出了有意义的结论,即认为非利息收入与银行风险水平的关系还与银行的规模和性质有关,对小银行来讲,业务多元化可降低其经营风险,但对大银行而言,却加大了其经营风险。我国学者张羽(2010)在这个问题上的探索得出了类似的结论,即认为非利息收入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