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十三五规划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十三五规划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十三五规划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十三五规划

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发展“十三五”

规划的通知

武政〔2017〕11号

各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

经研究,现将《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发展“十三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武汉市人民政府

2017年4月14日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发展“十三五”规划

按照《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等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精神,为推动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在“十三五”时期加快建设与发展,特制订本规划。

一、“十二五”时期的主要成就

“十二五”时期,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东湖开发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实践创新驱动和开放驱动“双轮”驱动战略,经济社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一)经济指标快速增长,综合实力显著提升。2015年,东湖开发区企业总收入突破万亿大关,达到10062亿元,“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28.0%,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实现翻番,顺利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2015年,全口径财政收入达

到222.4亿元。在科技部发布的115家国家级高新区综合实力排名中,东湖开发区2013和2014年连续两年排名第三,较2010年前进两位。

(二)主导产业跃上新台阶,企业实力快速提升。“十二五”时期,东湖开发区光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先进装备制造和高技术服务业等五大主导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企业实力进一步增强,小微企业加速涌现、“瞪羚企业”快速成长、领军企业不断壮大。截至2015年底为止,全区已集聚世界500强企业近百家。

(三)示范区建设全面推进,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十二五”时期,东湖开发区强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创新,建设以工研院为核心的技术创新体系,实施“青桐”系列创新创业计划。5年来,东湖开发区知识创造和技术创造能力在全国高新技术开发区居第二位,排位前进2位。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获得重大实质性突破,走在全国前列。

(四)科技新城功能不断完善,“两型”社会建设卓有成效。“十二五”期间,东湖开发区充分发挥城市规划引领作用,累计编制各类规划126项,城建投入从2010年的123.6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292亿元。5年来,科技新城建设全面推进,未来城、综合保税区、智能制造园拔地而起,八大产业园区竞相发展,对外对内交通设施进一步提升,公共配套设施不断完善,东湖开发区实现由单一的产业园区向产城融合、特色鲜明的科技新城的完美蝶变。

(五)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公共服务体系日趋完善。“十二五”期间,东湖开发区教育、文化、卫生、社会保障、住房及社会事务管理等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各类基本社会保障实现全覆盖。教育资源日益充实,学校数量不断增加。文化服务内容极大丰富,多种形式的大型活动顺利举办。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城乡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社会保障覆盖范围均完成规模目标。

(六)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改革开放取得重大突破。“十二五”期间,东湖开发区抢抓机遇,先行先试,充分发挥创新资源优势,以自主创新为驱动,制度创新为突破,形成了有利于资源聚集、成果转化、人才成长的体制机制,在打造政策、人才、资本、创业四大特区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果。

二、“十三五”时期发展面临的形势

“十三五”时期,国际国内发展形势呈现新动向,东湖开发区发展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但也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

(一)发展面临的机遇。未来5年,世界经济政治格局深度变革,国际政治格局趋于多极化,国际关系趋于民主化,新兴经济体面临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规则制定的难得机遇;新一轮科技革命加速演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国家全面深化改革,着力提升要素配置效率,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将得以有效解决;国家稳增长、促进区域发展以及创新创业等方面政策红利将逐步释放;东湖开发区以开展“先行先试”和创建国家双创示范基地等为重要抓手,将为未来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二)发展面临的挑战。“十三五”时期,国际金融危机自身演化仍在进行中,产生的深层次影响还在持续显现,国际形势的不利影响持续上升,对东湖开发区未来继续深化对外开放提出了挑战。“十三五”期间,全国高新技术开发区之间的竞争将日益加剧,将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东湖开发区的比较优势;东湖开发区在土地、资金和人才等要素供给和生态环境约束方面将面临更为紧迫的局面;东湖开发区公共服务能力仍与人民需求和城市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城市安全运行将面临着各种

显性和隐性、可预见性和不可预见性的问题,这些都将给东湖开发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压力与挑战。

三、“十三五”时期发展的总体思路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十三五”期间东湖开发区经济社会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按照省委建议“五个湖北”、全面支撑全省“建成支点、走在前列”的要求,紧紧围绕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国家创新型城市的目标,坚持创新和开放双轮驱动战略,全力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发挥“先行先试”示范效应,完善产业生态建设,提升核心竞争力,力争将东湖开发区建设成为独具特色的“智慧、开放、绿色、宜居”的生态型科技新城,打造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光谷”。

(二)发展思路

以“持续改革、扩大开放,创新驱动、创业引领,高端发展、质量并举,两化互动、产城融合,以人为本、公平包容,低碳生态、绿色发展”为发展原则,重点突出“12345”战略发展思路:

围绕一个目标:到2020年,建成全球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创新创业中心;到2030年,建成全球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创新创业中心;到2049年,实现“光谷梦”,享有“美国有硅谷,中国有光谷”的声誉。

实施双轮驱动战略:创新驱动、开放驱动。

加快三大转变:产业创新向高端引领转变,功能布局向产城融合转变,增长模式向低碳绿色转变。

实现四个升级:建设自由创新区,打造创新升级版;培育新兴产业,打造产业升级版;推进新城建设,打造城市升级版;加强改革创新,打造服务升级版。

建设五个光谷:创新光谷、实力光谷、开放光谷、智慧光谷、幸福光谷。

(三)发展目标

总体目标:全面打造“世界光谷”,成为具有较强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创业中心。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显著提升。到2020年,科技部口径的企业总收入突破30000亿元,政府口径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速达12%。创新创业活力不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企业在创新主体中的作用进一步明确,到2020年,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超过6%;年新申请专利数突破30000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突破16000件;科技企业孵化器(加速器)总面积突破1000万平方米。改革开放取得新突破。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不断深化,市场配置资源能力进一步增强,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开放型经济和国际化程度达到新高度,实际利用外资、外贸出口年均增长15%以上,到2020年,分别达到30亿美元和120亿美元。智慧光谷的城市形态基本建成。生态文明建设稳步推进,能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

四、“十三五”时期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推进自由创新区建设,打造创新光谷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大力推进先行先试,建设自由创新区,增强创新引擎动力,实施“3551光谷人才计划”,建设科技金融特区,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弘扬创新创业文化,促进人才、技术、资本等要素自由流动和高效配置,全面提升科技

创新体系效能,着力打造全市全面创新改革的核心引擎,加速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创业中心。

1.增强创新引擎动力。发挥智力资源密集优势,持续推动科技体制改革,提升东湖开发区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效能和动力。建设自由创新核心区,制订自由创新区核心区行动计划,实施成果转化畅通工程,实施“光谷众享”计划,实施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推进企业征信和创新驱动评价工程。增强科技基础创新能力,瞄准若干战略前沿科技和新兴产业领域,统筹布局建设一批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建设一批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提高企业、产业技术联盟原始创新的参与度,支持成果转移、转化,鼓励龙头骨干企业开展基础性前沿性创新研究,积极申报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参与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鼓励和引导企业制订创新战略,加大研发投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支持企业与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用合作;鼓励以企业为核心,建立各类联盟组织,探索面向市场需求、协同创新的体制机制;鼓励组建跨区域产业联盟网络,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实现跨界创新。建设知识产权示范区,实施重点骨干企业知识产权优势培养计划、“瞪羚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实施计划;健全知识产权信用管理机制,探索实施知识产权资本化、证券化试点;推进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湖北中心落地,设立光谷知识产权法院;建立东湖开发区专利运营基金,建立专利联盟、专利池和技术标准联盟,推动专利集成运营。实施国际创新战略,支持本土跨国企业在东湖开发区设立和培育全球研发中心和实验室;推进企业国际交流与合作,鼓励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化专业委员会、国家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及工作组的工作,承办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标准化会议和活动;探索国际科技合作模式,积极与重点国家和地区共建合作园、互设分基地、成立联合创业投资基金等。

2.实施“3551光谷人才计划”。全面深化人才特区建设,加快推动“城市合伙人计划”,围绕产业发展需求,构建多层次人才梯队,将东湖开发区建设成为高层次人才集聚的国际性人才高地。聚集海内外高端人才,加快吸引一批国际顶尖人才,促进各类高层次人才的高密度聚集,推进海外人才阵地建设,推进全球人才战略,加快中英光谷人才孵化器建设。培养聚集高素质人才,引进和培养大批科技人员和管理人才;推动技术型创业者向现代企业家转变,建设一批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实施“楚才回家计划”,吸引楚籍高素质人才回汉工作、创业。实施光谷众创计划,推动众创空间建设,以光谷步行街为核心建设创新创业集聚区,建设“川”字形创新创业集聚带,打造覆盖展示、融资、孵化、创业联盟、社区功能为一体的全功能创新创业孵化生态圈。创新人才激励与服务机制。加强人力资源市场建设,优化人才资源配置;探索打造光谷国际人才居留试验区,争取实施外籍高端人才“绿卡”改革试点;建立职务发明法定收益分配制度,完善科研院所绩效工资和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司法保障力度,依法维护科研人员创新创业合法权益。

3.建设科技金融特区。发挥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先行先试优势,推进科技金融改革,将东湖开发区打造成为与世界一流园区相适应的全球科技金融创新尖峰之一。促进科技与金融融合发展,综合运用科技发展基金、创投资金、风险补偿、贷款贴息以及财政资金后补贴等多种形式,构建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政府资金与社会资金,债权资金与股权资金,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有机结合的科技投融资体系。完善科技金融组织体系,大力发展商业性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培育科技金融中介服务体系。深化科技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引导金融机构合规、有序开发跨机构、跨市场、跨领域的金融产品和金融业务,推动互联网金融服务创新,推进科技金融创新工程,设立自由创新区核心区发展基金。拓宽适合科技创新

发展的融资渠道,大力发展股权投资,支持企业挂牌新三板,推动企业境内外上市,支持科技型企业通过债券市场融资。创新科技金融市场体系,加快交易所创新发展,探索武汉知识产权交易所与技术市场合作创新发展模式,探索建立新兴交易场所,完善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培育投融资人才,积极参与国际、国内人才交流与合作,培育和汇聚世界金融人才,完善人才政策体系,建立健全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金融人才资源配置机制。

4.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实施创新创业战略,大力建设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努力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浓厚氛围,全面激发各类主体创新创业活力。构建新型创业载体,落实“创谷计划”,建设一批产业定位前沿、创新生态良好、创业服务完备、生活便捷宜居的创谷,有效集聚高端资源要素,实现小空间大集聚、小平台大产业、小载体大创新。筑强科技服务平台,围绕信息技术、生命健康、智能制造等重点领域,争取布局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前沿科技研究实验基地,建设若干面向社会的共性技术研发支撑平台。加强创新创业服务,提高技术支撑服务能力,加强与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高校、科研院所的全面对接,为创业者提供检验检测、研发设计、小试中试、技术转移、成果转化等社会化、专业化服务。弘扬创新创业文化,完善创新容错机制,建立创新驱动导向的考核机制,给予创新最大的包容和支持,为改革创新者消除后顾之忧。

(二)构建“光联万物”产业生态,打造实力光谷

紧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历史机遇,大胆突破传统产业发展路径,按照创新驱动、突出特色、开放融合、培育生态的思路,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推动“互联网+”融合、“光谷智造”为突破口,推动产业跨界融合与转型升级,夯实“131”现代产业体系,发展新产业、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完善产业生

态环境,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加快形成“光联万物”的产业生态体系,打造国家产业升级示范引领区。

1.夯实“131”现代产业体系。以“光联万物”产业生态建设为核心,立足东湖开发区产业基础和创新优势,将光电子信息产业打造成为平台产业,支撑东湖开发区现代产业生态体系创新发展;推动生物健康、智能制造、环保节能、现代服务业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化、集群化、融合化发展,积极培育燃料电池、储氢产业、智能网联汽车等未来产业,建设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特色鲜明的产业创新高地。高端发展光电子信息产业,促进光通信、激光、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等产业转型提升,培育发展量子通讯、北斗系统、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可穿戴设备等新业态,形成一批国际领先的技术创新成果,壮大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领军型企业,高端引领全国光电子信息产业转型提升,形成“光联万物”产业生态体系的基础支撑。跨越发展生物健康产业,加速生物医学工程产品跨界融合,积极培育精准诊疗,超前布局基于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的智慧医疗产业,成为国内最活跃的新药创制中心、创新医疗器械医学转化中心、华中地区智慧医疗互联枢纽、享誉全球的“中国种都”及“精准诊疗应用示范中心”。创新发展智能制造产业,重点发展数控系统及机床、智能电网,加快培育3D打印、工业机器人等新兴业态,积极推动一批智能装备示范应用工程,持续加大对智能化生产线、数字化车间等领域的政策扶持力度,鼓励制造企业向智能化、服务化转变,将东湖开发区打造成为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基地。提升发展环保节能产业,推动产业向“制造+服务”双轮驱动发展,大力发展水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防治、固体废弃物处理以及环保节能服务等产业,积极在脱硫、城市垃圾处理、环境监测、环境服务业等细分领域形成竞争优势,加快推进武汉“光谷动力”节能环保产业园建设,将环保节能产业打造成我国环保节能

创新型特色产业集群。突破性发展现代服务业,以推进行业应用和融合为主要方式,大力发展工程设计、科技服务、商贸物流、软件与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以服务性消费为升级重点方向,大力发展数字内容、数字生活、移动互联、休闲旅游、通用航空、社区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以培育新业态、新模式为主要动力,加快布局智慧物流、位置服务、互联网金融等新业态,将东湖开发区打造成为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高地。

2.扶持企业做大做强。培育世界性领军企业,实施领军企业推进计划,发挥大型企业创新骨干作用,增强其整合利用全球创新资源的能力,支持邮科院等领军企业围绕“光联万物”制订发展战略,在重大产品研发、技术并购等方面进行路径设计。培育“瞪羚”和“独角兽”企业,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优势领域,选择一批成长性好、竞争力强的重点企业,开展分类支持、精准支持,形成创新集群,实现快速增长;从“瞪羚”企业中挖掘具有独特的商业模式或者重大技术突破的“独角兽”企业进行重点支持,培育具有引领行业变革、产业颠覆能力的企业。培育创新型小微企业,鼓励创新型企业发展,鼓励科技人员向创新型初创企业流动,支持大中型企业孵化创新型初创企业,鼓励传统型中小企业向科技型中小企业转变。培育企业家队伍,实施企业家培训工程,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培养懂技术、善经营的复合型人才,推动创业者向现代企业家转变。培育产业人才队伍,围绕重点产业发展,建设“光联万物”人才创业实习实训基地,建立健全高级产业人才“柔性流动”和区域合作机制,加快培养一批知识型高技能人才。

3.完善产业生态环境。围绕物联网“光联万物”的要求,推进“互联网+”跨界融合,为东湖开发区现代产业体系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培育打造新增长点,加快发展壮大通用航空制造、航空维修、清洁能源装备等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先

进绿色制造技术与产品,培育绿色制造咨询与服务、绿色制造软件等新兴产业,构建以氢能汽车为主的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推进“互联网+”跨界融合,促进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与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融合发展,着力推进产品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终端应用创新。搭建产业服务新平台,布局一批面向产业化的创新平台,加快工业技术研究院建设,支持协同制造公共服务平台发展,建立企业云平台,建设一批面向“光联万物”的金融服务平台,搭建一批互联网开放式创新平台,搭建跨平台、跨系统、跨行业的物联网平台,支持移动应用开发系统和第三方内容服务平台建设。建设产业新组织,围绕特色产业大力发展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新型产业组织,筹建“中国光谷·光联万物创新联盟”,加快智能硬件、检验检测等产业联盟建设,引导各类联盟市场化发展,促进产业技术、市场、产品信息交流。健全政策扶持体系,根据产业发展需求,在空间布局、产业准入、创新支持、成果转化、金融扶持、人才集聚、创业环境等方面及时研究出台新政策,加强政策间的衔接协调,形成政策扶持合力。

4.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围绕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提升光谷辐射带动作用,实现区域联动发展。推进光谷八大园区发展。到2020年,将光谷生物城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生物产业园区、武汉未来科技城建设成为高端创新要素集聚的“自由创新区”核心区、东湖综合保税区建设成为国家中部地区外向型经济活跃的内陆自贸区、光谷光电子产业园建设成为国内领先的光电子信息研发创新基地、光谷现代服务业园建设成为新兴服务业集聚“世界光谷”的重要引擎、光谷中心城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吸引力的城市功能中心和科技金融创新中心、光谷智能制造产业园建设成为全国一流的高端制造集聚区、中华科技产业园建设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华人华侨创新创业平台。推进“大光谷”一体化战略,联动发展“大光谷”

板块,进一步深化东湖开发区与洪山区、江夏区之间的合作,推动“大光谷”板块建设,将其打造成为长江经济带重要的科技引擎、创新引擎、开放引擎和新兴产业发展引擎。推进“一区多园”建设,加快在全市专业园区开展“一区多园”试点,将东湖开发区可复制、可推广的先行先试政策逐步推广到全市各科技园区。在全省范围内,探索东湖开发区园区与各地开展产业园区共建,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加速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推进“园外园”跨区域合作,积极推进在产业交流合作和重大项目建设方面的跨区域合作和共享,推动东湖开发区传统产业向外疏解,加快推进光谷“园外园”建设,进一步提升光谷“园外园”发展水平,实现资源共享、产业联动。

(三)构筑内陆开放先行高地,打造开放光谷

围绕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武汉片区建设,优化开放营商环境,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开放格局,打造我国内陆开放的先行先试新高地。

1.增强对外开放通达能力。畅通东湖开发区与武汉城市圈内各城市间的通道,增强港口铁路枢纽中转能力,强化区港联动开放,加强沿江区域合作,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打通“丝绸之路”大通道,扩大对外开放领域。打造武汉城市圈开放核心引擎,制订东湖开发区与江夏区、鄂州市的轨道交通链接方案,加快推进路网和通用机场建设,加快实现对外交通连接快捷通达;建立统一开放的人才、科技、资本等要素市场,打破地域分割、人员分类的传统管理体制,建立相互贯通的市场体系,推进武汉城市圈一体化市场体系建设。建设长江经济带开放新高地,加快花山港二期建设,加强东湖综合保税物流中心与花山港综合物流园及大花岭铁路物流中心、金口物流中心通道联系,增强港口铁路枢纽中转能力;强化区港联动开放,推动花山港与东湖综合保税区深入合作,打造全球商品中国(中部)采购与贸易中心、

中国中部临港最佳保税物流基地及最佳保税贸易基地;加强沿江区域合作,探索与咸宁市、鄂州市、黄石市、蕲春县、通城县等沿江城市互动合作机制,开展与长江流域园区产业合作与资源共享。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创新合作机制、平台搭建、政策扶持等,扩大对外开放领域;打通与汉新欧铁路、郑新欧铁路的轨道、公路连接,发展至沿海港口以及日本、韩国、新加坡、泰国等“海上丝绸之路”国家的直达航线,打通“丝绸之路”大通道;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产业、科技等领域的合作,探索园区新型合作模式,承接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相关产业转移,挖掘贸易新增长点。

2.统筹“引进来”与“走出去”。通过强化外资引进和管理,深化“双谷双城”多层次合作,拓展国际交流合作,进一步强化社会经济开放合作,提升东湖开发区开放化水平。强化外资引进和管理,鼓励外资投向光电子信息、生物健康、智能制造、环保节能、现代服务业等产业领域,引进高技术含量、高端环节外商投资;充分宣传和利用国家鼓励科技创新有关政策,支持外商投资企业增强创新能力,鼓励外资参与创新创业;编制光谷全球产业招商目录,围绕特色产业创新资源集聚情况,绘制五大产业领域的“全球创新地图”,加强对外招商引资;完善外商投资政策,坚持依法行政,提升行政效能,增加行政透明度。推进“双谷双城”交流合作,在人才流动、创新交流、产业互动等多方面推动光谷—硅谷,武汉—芝加哥交流合作;逐步扩大开放合作交流的地区和国家,学习借鉴“双谷双城”交流过程中的经验和方法,拓展国际城市交流合作,进一步推动与以色列、新加坡、欧洲及其他地区的合作。推动机构组织国际化发展,发挥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影响力,充分激活区域自主创新活力,鼓励东湖开发区机构组织加强与国外高校和国际机构组织的合作。

3.打造国际合作开放平台。积极搭建重大国际活动平台,推动内陆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提升东湖开发区对外开放水平。建设国际贸易与服务平台,在东湖综合保税区内加快构建通关、物流、仓储、融资、退税、结算、市场开拓等全流程服务体系,建设跨境贸易平台,加快实现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在境内外市场的自由流通。建设国际产业服务平台,推动东湖开发区内新型产业组织开展国际化合作探索,为优势产业向海外拓展提供更好的支撑。打造国际人才流动平台,推进海外人才阵地建设,实施人才“走出去”工程,建设国际人才居留试验区。搭建重大国际活动平台,进一步办好国际光电子博览会暨论坛、光谷国际生物健康产业博览会等一批国际性会议和活动,提升大型活动的国际影响力;筹办特色赛事和会议会展活动,筹办好世界女子网球协会(WTA)超五巡回赛武汉站赛事,引入一批以划艇为代表的水上赛事活动。结合产业特点,积极承办国际性知名会展及高端学术性会议,筹划一批产业发展、创新创业、对外开放的特色国际性活动。加快推进建设中国(湖北)内陆自由贸易试验区武汉片区,突出沿江开放和创新驱动两大特色,打造全球有影响力的创新创业中心、内陆地区全面深化改革的引领区和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示范区。

4.完善国际化城市环境。建设国际化城市配套设施,建设2—3个综合服务型、生态友好型、特色文化型国际社区,重点开展智慧示范小区试点,加快实现国际社区运行智能化、服务管理精细化、生活便捷化;在外籍人员集聚区范围内建设1—2所国际医院,一批国际大学、外籍子女学校和国际幼儿园,适当建设与国际接轨的健身中心和运动场馆,适时建设1家大型综合购物中心,完善国际化生活设施。优化国际营商开放环境,加大东湖综合保税区建设力度,加快推进电子口岸实体平台上线运行,建立“快检快放”便捷化监管机制,推进海关、检验检疫“一次申报、

一次查验、一次放行”,加快国际贸易通关便利化;出台外籍创新创业人才享受国民待遇的政策,增强国际营商体制机制保障;以东湖综合保税区为载体,加强外贸诚信体系建设,增强监管执法水平,规范进出口秩序。提升各领域国际化服务水平,推动东湖开发区经济、社会、文化等组织结构、管理调控机制和运行方式与国际接轨,提升园区国际化服务、监管、法律、信用水平等,营造各类投资者平等准入的市场环境。

(四)构建全新科技城市形态,建设智慧光谷

创新性运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全面建设智慧光谷,加快实现智慧技术高度集成、智慧产业高端发展、智慧服务高效便民,促进城市管理、产业发展和人民生活向智能化、高效化、便利化发展,实现从数字城市向智慧城市的升级,力争成为全国智慧城市标杆和示范区。

1.建设智慧光谷政务云系统。建设光谷大数据中心,加快推进武汉信息技术产业园建设,建设行政权力库、法人信息库、项目信息库、宏观经济数据库,充分整合政务信息资源,推进大数据仓库的建设和整合应用。搭建光谷政务云平台,建设网上行政办公系统,实现公文办理和业务处理的移动签批;搭建在线行政审批系统,实现行政审批全程网上受理、网上审批、一次性告知、网上出件;以政务云平台为载体,建设以用户为中心的社会公众服务系统,提供“一网式”智能政务服务;建设综合电子监察系统,确保行政权力网上运作过程的公正规范,同时实现对工作数据的分析、绩效考核和效能评估。增强园区和企业云服务,建设园区综合业务智能管理系统、综合管理监控指挥系统、开放式智慧交互平台等,为园区企业创建更安全的环境、提供更便捷的物业服务;依托重点产业园区建立面向东湖开发区的企业

云平台,构建集中的面向全区企业服务的基础设施和应用体系,整合政府提供的企业服务,为中小企业提供通用企业资源计划(ERP)等信息化云服务。

2.构建智慧城市管理系统。建设城市管理地理信息(GIS)云系统,以市地理信息公共平台为基础,建设东湖开发区GIS平台,搭建图文一体、多维联动的决策支持平台;建设“数字城管”,实现对城市管理与运行状态的自动、实时、全面、透彻的感知,实现城市管理的信息化、集约化和智能化。推进“数字建设”系统建设,推广“智慧工地”应用;搭建智慧湖泊综合管理平台,实现东湖开发区湖泊自动远程监测和3D实景智能化管理。推动基础设施智能化管理,建设智慧管网综合管理系统,实现管线数据的统一管理;建设覆盖电力系统各个环节的智能电网监控管理体系,规范和提升电网管理能力;加快推进平安城市建设,建设智慧安防管理系统,实现跨系统、跨部门互联互动和对各种突发应急事件的智能高效应对。推行智慧交通管理应用,加快交通动态信息感知网络建设,支持探索无人驾驶汽车线路建设,建设交通诱导和停车场诱导系统,大力推进“一站式”交通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提高城市交通畅行率。推进智慧环保提升工程,以大东湖水系水质监测、污染源在线监控、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环境噪声自动监测、辐射环境监测等为重点,构建覆盖东湖开发区的智能生态环境感知网络,实现城市生态环境的实时、远程在线监测和科学分析。

3.推广智慧服务应用。建设智慧光谷社会云平台,建设以基础设施层、系统平台层、应用平台层为框架结构,多个系统应用为支撑的社会云平台,实现面向区域用户需求的云计算服务,为社区智慧教育、智慧健康、智慧社区和智慧生活服务提供强大的信息技术支撑。推进智慧教育应用,做好区域优质资源的建设与共享,构建智慧教育IT基础设施,提高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促进教育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带动东湖开发区教育水平的整体提升。发展智慧健康服务,建设智慧医疗卫生信息系统,推进天士力大健康产业基地、医疗健康大数据产业化基地建设,开展云医院、在线医生等业务试点,实现医疗资源充分高效配置。建设群众体育健身信息服务平台,为市民提供体育场馆查询预订、体育健身指导及体质监测等服务。发展智慧家庭服务,支持开发智慧家庭相关软硬件产品和解决方案,鼓励企业建设并运营智慧家庭体验中心、服务平台,创造健康、安全、舒适、低碳、便捷的个性化家居生活。推动智慧产业提升,鼓励各类智慧商务应用平台集聚发展,推动电子商务服务模式和业态创新,加快形成第三方电子商务服务产业链。围绕传统产业升级,鼓励应用电子商务创新传统产业制造、服务模式;推动传统商贸服务业加快网络购物、网上商城等应用,积极探索新型电子商务服务模式;推广信息技术在物流企业、物流产业基地和物流监管部门中的应用,完善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建立快捷高效、安全方便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

4.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全覆盖感知网络,加快建设全覆盖多维度的感知网络系统,统一城市视频感知网络标准,规范城市公共场所摄像监控网络管理,为公安、交通、应急和城管等多个领域提供全面的视频感知服务。建设国际领先的网络基础设施,继续推进“光城计划”与“三网融合”试点工作,推动全区光纤网络建设,推动网络资源的智能化调配,到2020年,基本实现全区光缆覆盖,宽带用户平均接入速率突破100兆位/秒;加大4G网络基站共建共享力度,提高网络覆盖质量,优化网络覆盖范围,优先进行公共区域公益WLAN/WiFi建设;创新突破5G网络技术,积极参与研究5G标准和商用,到2020年,无线宽带网络接入带宽不低于20兆位/秒。加快功能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东湖开发区集网络、存储、计算资源、安全管控和安防监控等于一体的大数据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大数据

仓库建设和应用,加快建设智慧政务云平台、企业云平台和民生服务社会云平台,有效提升政务决策效率,降低全社会信息化成本。强化信息安全保障,加快建设智慧光谷云安全基础设施,搭建杀毒云、认证云、风险评估云、备份云、安全基线云以及安全预警云等安全服务云平台。

(五)大力改善社会民生服务,营造幸福光谷

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健全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体系,改善社会治理体系结构,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让全区人民成为社会共建共享发展的主体,将东湖开发区打造成为安居乐业、幸福和谐的宜居家园。

1.建设功能完备的城市生活体系。合理构筑城市空间形态,重点推动光谷中心城、东湖资本谷建设,加快产城融合发展,提升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水平。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保障生产生活给排水,推进电网、天然气基础设施、城市地下管线建设,增强垃圾储运处理能力。完善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完善区域干道和微循环路网,发展便捷公共交通,推进静态交通设施建设,构建现代化交通体系。提高城市建设水平,改善城市面貌,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标准,努力提升城市建设水平。

2.加强生态保护和环境建设。建立和完善环境考评制度,加强生态系统保护,践行低碳绿色设计理念,推行绿色生产生活,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坚守生态保护底线,建立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利用、生态损害赔偿和责任追究制度。保护和修复生态系统,加强山体保护和修复,做好水系生态修复和治理,强化大气环境监测和治理,建立覆盖全区的“天、空、地”一体化的大气环境质量监测预警和评价体系。优化绿色景观设计,加快推进立体绿化,加强对城市景观走廊的建设、保护和控制,加强大东湖绿楔生态建设,强化花山生态新城及中华

科技产业园生态系统保护,推动生态旅游发展。推行绿色生产生活,加强建设“两型”社会的顶层设计,探索建立“两型”社会政策体系;推行垃圾分类处理,引导居民树立垃圾分类处理意识;倡导绿色出行,加快以“公共自行车”为代表的慢行交通系统建设,扩大新能源公交车及客运出租汽车的应用范围。

3.建立完善多层次教育体系。加快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合理布局中小学、幼儿园,缓解因人才流入带来的子女入学(园)难问题,提升基础教育均等化水平。加强教育人才队伍建设,实施“人才强教”战略,大力引进和培养一批高层次教育人才,创新完善薪酬体系,稳步提高教师待遇水平。加大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依法保障教育经费,建立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稳步增长机制;拓宽筹措教育经费渠道,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捐资助学、投资办学。建立预算经费绩效评价机制,加强对资金使用的监督审计。加快教育体制机制创新,推进实施学区制管理方式,缩小校际差距、城乡差距和区域差距;按照政事分开、管办评分离和大部制管理的原则,科学设立教育管理服务工作机构,构建多元教育治理体系;大力支持民办教育、特色职业教育发展,推进教育国际化提升,形成教育与东湖开发区科技、经济同步发展的态势,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4.构建医疗卫生及养老网络体系。建设多层次网状医疗机构,逐步完善由综合医院、大型专科医院、社区医院、保健站等组成的多层次医疗体系,到2020年,实现医疗资源全覆盖。完善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完善医疗服务供给体系,加强疾病防控体系建设和知识宣传。推动养老、医疗体制机制改革,建立完善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全民参保登记制度,全面落实老年人、被征地农民等特定群体的养老、医疗保险政策,适时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和城乡居民的基本养老金水平;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和一卡通体系,实现疾病的防控结合;合理测算养老

人口数量,增设养老机构,提升养老机构的服务能力。积极发展养老事业,按照“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社会养老为补充”的总体思路,鼓励家庭、养老院、医院等多方共同参与养老事业发展;推进老龄健康生活研究中心等一批养老机构建设,建设居家养老服务平台,大力发展养老家政服务和社区服务,完善养老机构的空间布局,加快推动养老基础设施全覆盖。

5.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开展高层次、创新性、符合居民需要的多样化文化、体育、娱乐活动,营造良好的公共文明氛围。提升各行业服务意识,完善公共文明监管体系,改善社会公共秩序,逐步提升居民文化素质。

6.推行精细化社会治理。积极开展精准扶贫,完善各项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公共安全事件处置能力,提升基层组织日常服务能力,全面提升东湖开发区精细化综合治理水平。

五、综合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保障。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保垒作用,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机制。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全面提升干部队伍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技能。贯彻执行《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条例》,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二)强化政策保障。落实现有创新创业政策、产业促进政策、人才政策,制定并实施一批创新创业、产业发展和人才培育的新政策,优化区域发展环境。

(三)健全项目及资金保障机制。有序推进各项基础设施工程建设,合理布局经济社会发展项目,强化项目保障。强化财税政策引导,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合理引导各类投资,加强资金审计监督。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科技创新基金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科技创新基金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科技创新基金 项目申请书 项目名称: 企业名称:(公章) 企业法定代表人:(签章) 填报日期:年月日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科技创新基金管理委员会制 二零零六年十二月 填写说明 一、本申请书适用范围:申请“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科技创新基金”的企业。 二、填写要求:本申请书各项内容必须如实填写,各项栏目不得空缺,无此内容时填“无”,数字一律取整数,企业名称需填写全称。 三、指标说明: 1.信用等级:指由本企业的开户银行核定的信用等级。 2.是否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其中高新技术企业是指经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城市科委按照国家有关文件对企业进行审核、认定后,发给高新技术企业证书的企业。 3.大专院校办的企业:指经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批准成立,国家承认学历并颁发学历证明的大专院校创办领办的企业。

4.科研院所办的企业:指地市以上政府部门属独立研究与开发机构创办领办的企业。 5.留学人员办的企业:指获得国外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公派、自费留学人员,或在国内已取得中级(含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并到国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进修、访问、合作研究一年以上的访问学者和进修人员创办领办的企业。 6.科研院所整体转制企业:指1999年1月1日以后地市以上政府部门属独立技术开发型科研机构整建制转型为科技企业或进入国有大中型企业(或企业集团)的企业。 7.国家高新区内企业:指在经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登记注册的企业。 8.国家创业服务中心企业:指在经科学技术部批准的国家级创业服务中心内登记注册的企业。 9.企业总收入:指企业全年的生产产品销售收入、技术性收入和与本企业产品相关的商品的销 售收入、其它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等各种收入的总和。 10.工业总产值:包括本年生产成品价值、对外加工费收入和自制半成品、在产品期末期初差额价值。 11.工业增加值:指企业在工业活动中创造的价值。计算方法是: 工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值-工业中间投入+工业部分的增值税

武汉工业发展_十三五_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

武汉工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1背景 “十三五”是武汉市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推进经济总量“万亿倍增”具有决定性作用的重要时期,也是武汉工业发展进入创新驱动、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关键阶段。为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坚定不移推进工业发展“倍增计划”,进一步发挥工业在城市经济升级版中的支撑和带动作用,武汉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依据《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武汉制造2025行动纲要》,组织编制了《武汉工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为进一步完善工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工作,站在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合理规划武汉市“十三五”工业发展规划的定位、规模、布局、建设时序及重点项目,协调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从决策源头控制环境污染,保护区域生态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以及《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等有关规定,武汉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于2017年2月委托湖北君邦环境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君邦公司”) 承担武汉工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2规划概述 2.1规划范围与期限 规划范围为武汉市行政管辖范围内区域,包括中心城区和新城区。 本次规划期限为2016年~2020年,规划基准年为2015年。 2.2规划战略导向 ——创新驱动、内生发展。坚持把创新摆在武汉工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完善有利于创新的制度环境,推动跨领域跨行业协同创新,突破一批重点领域关键共性技术,促进工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走创新驱动的发展道路。 ——结构优化、高端发展。坚持把结构调整作为主攻方向,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加快先进制造业+互联网融合发展,培育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新业态、新模式,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 ——集约高效、绿色发展。坚持把提质增效作为推动工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在推动工业向高端发展的同时,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围绕产品全生命周期各环节,创新设计、制造技术及生产方式,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加大资源整合度,推进工业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发展。

浙江省十三五规划纲要解读,浙江省十三五规划纲要内容全文

浙江省十三五规划纲要解读,浙江省十三五规划纲要内容全文 浙江省十三五规划纲要解读,2016年浙江省十三五规划纲要内容全文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行动纲领 ——《中共浙江省委关于制定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解读刚刚闭幕的省委十三届八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浙江省委关于制定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明确了我省“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基本要求、重点任务和举措,是五大发展理念与浙江实际相结合的集中体现,是指导我省未来五年发展的基本遵循,是我省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行动纲领。 为更好地学习领会《建议》精神,省委政研室有关负责人对《建议》主要内容做了解读。 一、关于我省“十三五”发展的基本背景 “十二五”时期,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省委团结带领全省人民,深入实施“八八战略”,按照干好“一三五”、实现“四翻番”部署,顽强拼搏、开拓创新,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 1.我省“十二五”发展取得显著成就。一是将以比较雄厚的经济实力迈入“十三五”。2014年,我省GDP跨过4万亿元大关,预计今年将达到4.3万亿元左右,人均GDP将超过12000美元,迈入高收入经济体门槛。二是将以不断提高的发展质量和效益迈入“十三五”。经济结构由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转变的趋势更加明显,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信息经济、金融产业等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转型升级找到了跑道、见到了曙光。三是将以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迈入“十三五”。国家战略举措有力推进,“四张清单一张网”率先实施,港口体制改革实现重大突破,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商事制度等改革不断取得新成效。四是将以不断提高的协调发展水平迈入“十三五”。城乡居民收入继续稳居全国省(区)第一,城乡居民收入比进一步缩小,原26个欠发达县

武汉市金融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武汉市金融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武汉市金融工作局 二〇一六年

目录 一、武汉市金融业发展现状 (3) (一)“十二五”时期武汉市金融业发展回顾 (3) (二)武汉市金融业发展面临的机遇 (6) (三)武汉市金融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7)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8) (一)指导思想 (8) (二)基本原则 (8) (三)总体目标 (9) (四)具体目标 (10) 三、主要任务 (11) (一)深化改革,构建高效的金融运行机制 (11) (二)促进融合,打造现代科技金融服务体系 (13) (三)夯实基础,提升金融机构的集聚度 (15) (四)鼓励创新,完善区域性资本市场 (16) (五)积极探索,推进保险示范区建设 (18) (六)兼收并蓄,培育金融新业态 (19) (七)立足实际,推动金融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22) (八)合理布局,优化金融业空间结构 (23) (九)多管齐下,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25) (十)强化监管,维护金融稳定 (26) 四、保障措施 (27) (一)健全机制,强化金融工作组织领导 (27) (二)创新体制,助力金融人才资源聚集 (27) (三)互利共赢,加强区域金融协同发展 (28) (四)互联互通,强化金融集聚设施支撑 (29)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为加快武汉市金融业在“十三五”时期持续健康发展,推进武汉区域金融中心建设,促进金融业更好地服务于武汉市经济社会发展,根据中办、国办《关于在部分区域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总体方案》,国家九部委《武汉市城市圈科技金融改革专项方案》,《湖北省金融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武汉区域金融中心建设总体规划(2014—2030年)》等文件精神,特制定本规划。 一、武汉市金融业发展现状 (一)“十二五”时期武汉市金融业发展回顾 “十二五”时期,武汉金融业经受了国内外经济波动的考验,金融改革深入推进,金融机构整体实力显著增强,金融市场稳步发展,金融监管水平不断提升,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区域金融中心地位更加巩固。2015年,武汉市金融业增加值837.49亿元,同比增长19.71%,占第三产业比重达15.05%;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9393.16亿元,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7135.31亿元,各项总量指标均超过“十二五”规划目标。自CFCI(中国金融中心指数)2008年首次发布以来,武汉金融中心综合竞争力排名稳中有升,

十三五规划纲要中关于高校的解读

三一文库(https://www.wendangku.net/doc/4e7015884.html,)/总结报告/情况报告 十三五规划纲要中关于高校的解读 国家教育事业“xx”规划编制工作现已正式启动,教育部近日要求各地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做好教育“xx”规划编制工作。 通知指出,“xx”规划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第一个五年规划,也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XX-2020年)》最为关键的五年规划。科学编制和实施好教育“xx”规划,对应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挑战、服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通知要求,做好教育“xx”规划编制工作需坚持改革创新的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为总任务,坚持“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创新国家教育制度,完善现代教育体系,调整教育结构,促进教育公平。 通知还强调,教育“xx”规划编制工作大体分三个阶段,从现在起到XX年底为基本思路研究与规划框架稿起草阶段,从

XX年1月到XX年3月为规划文本编制阶段,XX年3月到6月为规划发布与宣传阶段。各地要以这个进度为参考,制订本地区规划编制的时间表,明确各阶段的工作重点。 【教育】 ●提高教育质量 ●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逐步分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 ●率先从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 ●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 ▼解读 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短板在中职” “普及”是指在86.5%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 “这里的普及应该是在毛入学率86.5%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达到90%以上。”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教育体制改革研究室主任王烽向新京报记者表示,目前,我国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已达到86.5%。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国土资源和规划局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国土资源和规划局 交通市政项目规划审批业务办理服务指南 一、办理建设项目选址 1、办理时限:5个工作日 2、经办人:赵勇王文进 3、提交资料: ①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申请表(原件); ②1/2000现状地形图及规划路网(电子文件,交通类项目无需提供); ③交通类项目及其附属工程提供城建计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及批复(复印件),场站类项目提供投资主管部门项目建议书的批复(原件); ④企业法人工商执照或组织机构代码证和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委托他人申报手续的还应提供由法定代表人出具的委托书和被委托人身份证明)(复印件)。 说明:以上资料注明复印件的,复印件应加盖申报单位公章,申请时提供原件核对。以上报件资料请按收件窗口要求刻录成光盘一张 二、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 1、办理时限:9个工作日 2、经办人:赵勇王文进 3、提交资料: ①建设用地规划许可申请表(原件); ②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及附件(复印件); ③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文件或核准、备案文件(原件); ④新增建设用地批准文件(复印件)及查询回复单(原件); ⑤1/2000现状地形图及规划路网(电子文件); ⑥规划设计方案和规划咨询报告等技术性文件(原件,根据需要提供); ⑦企业法人工商执照或组织机构代码证和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委托他人申报手续的还应提供由法定代表人出具的委托书和被委托人身份证明)(复印件)。 说明:以上资料注明复印件的,复印件应加盖申报单位公章,申请时提供原件核对。以上报件资料请按收件窗口要求刻录成光盘一张 三、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 (一)管线类 1、办理时限:建设工程规划方案审批:9个工作日 2、经办人:赵勇、王文进万建桥 3、提交资料: 建设工程规划方案审批: ①规划方案审批申请表(原件); ②报批管线规划意见(复印件); ③报批管线沿线用地权属单位用地协议(原件); ④相关部门征求意见回执(原件); ⑤报批管线路由所经道路横断面图或管线综合方案(复印件,经道路建设单位盖章确认); ⑥1/500现状地形图及地下管线资料(纸质及电子文件); ⑦1/2000现状地形图及规划路网(电子文件); ⑧方案设计图(纸质蓝图3套及电子文件); ⑨企业法人工商执照或组织机构代码证和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委托他人申报手续的还应提供由法定代表人出具的委托书和被委托人身份证明)(复印件)。 说明:①上述第2、3、4条仅针对报批管线路由方案位于规划道路红线外的项目;②上述第6条仅针对现状管网复杂的项目;③管线工程方案设计图纸需达到修建规划以上深度; ④以上资料注明复印件的,复印件应加盖申报单位公章,申请时提供原件核对。 4、工作流程: 规划方案审批—核发放线通知单—红线定位册—核发规划方案批准意见书及核位红线图 (二)交通类 1、办理时限:①建设工程规划方案审批:9个工作日②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5个工作日 2、经办人:赵勇、王文进万建桥 3、提交资料: (1)建设工程规划方案审批: ①规划方案审批申请表(原件); ②交通工程修建性详细规划1套(原件); ③专家评审会会议纪要(复印件)。 (2)放线通知单: ①申请表(原件); ②用地规划许可证及附件(复印件,含电子文件)。 (3)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①建设工程规划许可申请表(原件); ②用地规划许可证及附件、国有建设用地供地方案批复(复印件); ③红线定位册正本(原件); ④环评批复(复印件); ⑤企业法人工商执照或组织机构代码证和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委托他人申报手续的还应提供由法定代表人出具的委托书和被委托人身份证明)(复印件)。 说明:以上资料注明复印件的,复印件应加盖申报单位公章,申请时提供原件核对。以上报件资料请按收件窗口要求刻录成光盘一张 4、工作流程: 规划方案审批—核发修建性详细规划批复—放线通知单—红线定位册—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三)场站类 1、办理时限:①建设工程规划方案审批:9个工作日②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5个工作日 2、经办人:赵勇、王文进万建桥 3、提交资料: (1)建设工程规划方案审批: ①规划方案审批申请表(原件); ②用地规划许可证及附件(复印件); ③1/500现状地形图及规划路网(电子文件); ④方案设计图(需达到修建规划以上深度,纸质蓝图4套及电子文件); ⑤企业法人工商执照或组织机构代码证和法定代表人身份

“十三五”武汉城市规划及重点投资方向

武汉城市规划及产业布局 一、城市简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经济产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产业结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人口数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城市标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发展规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战略新兴产业规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投资重点区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东湖新技术产业开发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东部新城组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西南新城组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西部新城组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北部新城组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6年山东省十三五规划纲要全文解读

2016年山东省十三五规划纲要全文解读 2016年山东省十三五规划纲要全文解读中共山东省委文件鲁发〔2015〕19号中共山东省委关于制定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2015年11月26日中国共产党山东省第十届委员会第十三次全体会议通过)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第一个百年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纲领性文件,是今后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指南。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山东重要讲话和对山东工作重要批示中,要求山东进一步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性地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努力在推动科学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走在前列。这是对山东工作的极大信任和殷切期望,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科学指引和根本遵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创造人民幸福美好新生活,是全省人民的热切期盼,是各级党委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十三五”时期是我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走在前列的决胜时期,“十三五”规划必须紧紧围绕实现这个奋斗目标来制定。中国共产党山东省第十届委员会第十三次全体会议,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立足省情实际,全面分析国内外形势,认为我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走在前列,既具有充分条件也面临艰巨任务,必须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打下的坚实基础上,坚定信心、锐意进取、奋发有为。全会研究了“十三五”时期我省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引领,就制定“十三五”规划提出以下建议。一、认清形势明确任务,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走在前列“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是顺利完成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为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奠定基础的关键五年。全面总结山东“十二五”时期重大成就,科学分析国内外发展趋势和山东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认真研究今后五年发展目标任务,对编制好山东“十三五”规划具有重要意义。(一)“十三五”时期发展的基础条件。“十二五”时期是山东发展极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面对国内外环境复杂变化和诸多挑战,全省上下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视察山东重要讲话、重要批示精神,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走在前列为目标定位,提升发展标杆、提升工作标准、提升精神境界,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有效应对新旧动力转换带来的压力和发展转型带来的挑战,胜利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经济文化强省建设取得显著成绩,综合实力又迈上一个大台阶。预计2015年,全省生产总值达到6.4万亿元,人均超过1万美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突破5500亿元。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经济结构明显优化;覆盖全省的“两区一圈一带”区域发展战略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进程明显加速;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支撑保障能力明显增强;改革开放持续深化,体制机制创新明显加快;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稳步推进,城乡面貌明显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民主法治不断健全,社会保持和谐稳定,社会治理能力明显提升;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五年来,全省人民统一思想、振奋精神、团结奋斗、开拓进取,谱写了经济文化强省建设的新篇章,为我省“十三五”时期创新前行、持续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

武汉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

武汉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 2018年度课题指南 一.中小学教师发展研究课题 中小学教师发展研究专项课题重点研究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及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突出应用研究和对策研究。为了使本专项课题研究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特制定本课题指南。课题申请人在选定课题指南某一选题的基础上自行拟定研究题目。课题要有明确的研究对象和具体的问题指向,课题名称的表述应科学、严谨、规范、简明。 1.新时期师德建设与管理研究 2.教师核心素养和能力建设研究 3.闲暇生活与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4. 远城区教师支持计划实施研究 5.骨干教师成长中高原现象及其对策研究 6.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7.“教师工作坊”的建立、作用与管理研究 8.“名师工作室”在教师培训中的作用研究 9.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研究 10.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教师流动机制研究 11.基于网络条件下的学校教研文化建设研究 12.教师专业发展的学校促进策略研究 13.“名师工作室”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作用研究 14.教师园本研训一体化学习发展模式研究 15.构建探究合作的教师文化生活研究 16. 区级教师培训机构发展新模式研究 17.区级教师培训机构培训者自身指导力行动研究 18.区域性教师培训管理模式研究 19. 送教下乡培训模式的实证研究 20.基于网络条件下的培训模式创新研究 二、自由选择课题 为加强全市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教育科研在教育宏观决策和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先导作用,本年度规划课题指南只列出中小学教师发展研究方面的课题题目,并作为申报重点课题的参考之一,其它专项(名校长、名师、青年)课题、一般课题和教师个人课题等不设具体指南,研究者可自主确定研究题目,鼓励开展教育教学热点、难点问题的研究,鼓励开展教育实证研究。 1 / 1

一张图看懂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

一张图看懂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 主办单位新材料在线协办单位寻材问料迈科技易科 学IPRdaily 赞助单位启赋资本创业接力基金支持单位华夏幸福基业股份有限公司(如果您寻求合作,请与我们联系) 活动背景 “新材料企业服务全国行”,是由新材料在线?主办的新材料领域大型企业服务全国行活动,主要面向新材料企业、产业园区、高校科研机构、投资机构等新材料产学研资各界人士。本次全国行将陆续在广州、深圳、青岛、杭州、厦门、南京等近百个城市举办;每一站都会邀请行业内最知名、最具影响力、最具代表性的新材料企业、制造企业与投资机构代表,进行面对面交流与培训;提供一个分享行业信息、探讨行业热点、分析行业趋势的平台;助力新材料企业在“互联网+”时代,抓住历史机遇进行前瞻布局,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强大的动力引擎! 行程安排 地点:武汉时间:11月17-18日 PART1:行业大咖分享交流会/企业培训 拟演讲主题: 主题1:“互联网+”时代新材料企业如何精准的品牌营销主

题2:初创新材料企业股权融资经验分享及投资人关注点解析主题3:传统材料企业如何成功掘金布局新材料主题4:新材料科研机构如何利用互联网实现新材料技术成果转让主题5:新材料企业如何申请专利及有效保护知识产权PART2:项目/技术路演及交流 零距离对接投资人,实现高效精准对接 新材料在线网上同步直播项目路演 拟路演项目/技术: 中磁软磁电感项目太阳能银浆产业化项目蓝宝石项目硬质合金项目核电材料项目三元锂电材料项目…… 路演项目/技术开始火热征集中,如果您有项目/技术需要路演,寻求融资、转让、合作,请与我们联系:0755-8605 9476。 PART3:材粉聚会 举办盛大晚宴与新材料行业大咖零距离交流一起把酒言欢共筑材料梦 欢迎武汉周边区域新材料在线梦想合伙人和粉丝踊跃报名,与我们联系 PART4:知名企业/产业园考察 拟考察新材料知名企业/产业园:武汉光电工业技术研究院长飞光纤光缆股份有限公司武汉华工科技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华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武汉

浙江十三五规划纲要全文,浙江十三五规划纲要解读.doc

浙江十三五规划纲要全文,2019年浙江十三 五规划纲要解读 浙江十三五规划纲要全文,浙江十三五规划纲要解读(二) 丝绸、黄酒、茶叶等历史经典产业,着力把文化创意产业培育成为万亿产业。组织实施万亿产业发展规划,创新产业引导扶持政策,充分发挥产业基金的引导带动作用,促进产业集群化、高端化、特色化、智能化发展。高标准建设好聚焦万亿产业、兼顾历史经典产业的特色小镇,突出产业高端要素集聚特色,加强创新链与产业链衔接,切实推动产业创新落地。加大省级产业集聚区创新提升力度,突出核心区块建设,加快打造大产业集聚发展高地。 积极推动农业现代化。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大力推动农业全产业链发展,健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提升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水平。创新农业经营方式,着力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全面建成“三位一体”合作经济组织体系。深入实施千万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坚守耕地红线,实施千万亩耕地质量提升工程,全面完成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任务,打造现代农业园区升级版,增强主要农产品安全保障能力。加强农业标准化、信息化建设和农业技术创新,发展现代种业,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全面提升先进制造业竞争力。制定实施《中国制造2025浙

江行动纲要》,深入实施“四换三名”工程,统筹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龙头企业,建设一批信息科技、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创新中心,抢占制造业新一轮竞争制高点。以国内和国际市场引领制造业提升,提高浙江制造产品品质,打响浙江制造品牌。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发展,谋划实施智能化改造工程,推动生产方式向柔性、智能、精细转变,加快“浙江制造”向“浙江智造”转型。推进互联网和制造业统筹发展,发挥互联网拓市场促发展的平台和渠道作用,推动制造方式和营销方式变革。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力度,扩大固定资产加速折旧实施范围,推动设备更新和新技术应用。推进传统块状经济整治提升,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切实消除环境污染、安全生产和治安隐患,加快发展成为具有稳定竞争力的现代产业集群。 着力打造现代服务业新引擎。提升发展金融、信息、物流、会展等生产性服务业,支持发展养老、家政、教育文化等生活性服务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推动制造业由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大力推进流通现代化,以流通业变革带动生产方式变革。深化各类服务业改革试点,加强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建设,促进服务业规模化、品牌化、国际化发展。 积极发展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实施浙江“互联网+”行动计划,建设特色明显、全国领先的电子商务、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金融创新、智慧物流、数字内容产业中心,发展分享经济,促进互联网和经济社会深度融合。推进产业组织、商业模式、供应链、物流链创新,支持基于互联网的各类创新。推广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北省林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的通知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北省林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 要的通知 【法规类别】林业管理 【发文字号】鄂政发[2016]50号 【发布部门】湖北省政府 【发布日期】2016.09.22 【实施日期】2016.09.22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北省林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的通知 (鄂政发〔2016〕50号) 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现将《湖北省林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2016年9月22日 湖北省林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

“十三五”是湖北在中部地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是加快推进林业绿色发展的关键时期。根据《湖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精神和国家推进林业发展的总体部署,编制《湖北省林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 第一章湖北林业发展面临新形势一、湖北林业“十二五”发展主要成就“十二五”时期,全省林业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加快推进绿满荆楚行动,大力发展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湖北林业发展“十二五”规划顺利实施,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完成,林业改革深入推进,为“十三五”时期林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生态建设成效显著。 坚持全省动员、全民动手、全社会搞绿化,启动实施绿满荆楚行动,大力推进山区绿化、平原绿化、通道绿化、村庄绿化,在全省掀起了新一轮造林绿化热潮。以林业生态示范县、绿色示范乡村建设为抓手,通过实施长江防护林、林业血防林、退耕还林等一系列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全省林业生态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十二五”期间,全省共完成人工造林81.26万公顷,封山育林32.42万公顷,中幼林抚育168万公顷,累计完成退耕还林125.13万公顷。全民义务植树活动蓬勃开展,全省累计完成义务植树4.9亿株。 (二)资源管护全面加强。 编制实施了省县两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严格林地和林木资源管理,林地审核审批和林木采伐限额执行情况良好。完成了全省林地、湿地和国家级、省级公益林调查落界,开展了森林资源动态监测。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及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和防控得到加强。全省森林公安机关组织开展了“楚天绿剑”“天网行动”等专项行动,共查处涉林案件6.6万起,惩处各类涉林违法犯罪人员6.8万人。全省管护天然林面积332.33万公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关于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关于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关于 申报“光谷创新奖”有关事宜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为进一步推动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的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区内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质量,激发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动力,激励高新技术人才的创业热情,根据国家、湖北省、武汉市有关文件精神,我们设立了“光谷创新奖”、标准贡献奖以及知识产权贡献奖,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内容 本次奖励所授予的对象是在东湖高新区注册的单位。 1、光谷创新奖 主要奖励国家、湖北省、武汉市重大技术创新项目的承担单位;或科技成果转化贡献突出的单位;或发展突出的中小高科技

企业;或积极开展研发国际合作的企业。被授予单位必须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并完成重大科技创新,且产生显著经济效益。 2、标准贡献奖 主要奖励2008-2009年主导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制订或修 订,或承担国际、国家标准化专业(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工作的,或获得国家标准创新贡献奖的单位。 3、知识产权贡献奖 主要奖励向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提出专利申请,经依法审查合格,并在2008-2009年获得授权的单位。 二、申报程序 1、各有关单位提交申报材料及有关证明材料,提交材料时注明申报奖项类别。 2、东湖高新区经发局受理并审核材料,根据奖项类别提出奖励单位名单。 3、经专家评审后,研究确定奖励单位。 三、申报材料

1、各有关单位提交所申报奖项的《奖励推荐书》及附件材料,见通知附件。 2、《奖励推荐书》一式4份,盖章后连同电子版报经发局。 四、申报时间 申报时间为12月7日-- 12月11日,逾期不再受理。五、联系方式: 联系人:夏天电话:67880042 传真:67880484 邮箱:wehdzjfj@126. com 附件:2008-2009年度奖励推荐书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经济发展局 二OO九年十二月八日 附件1 光谷创新奖奖励推荐书

“十三五”规划总体思路的解读

十三五规划编制基本思路,十三五规划纲要十三五规划解读2015年4月17日,国家发改委主持召开的全国“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标志着十三五规划的编制工作正式展开,目前各级政府正在紧锣密鼓开展前期准备工作。与“十一五”、“十二五”规划相比,“十三五”规划面临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有很大的不同。再加上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经济增速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历史阶段,这就需要“十三五”规划以新的思路,提出新办法以解决新问题。 十三五规划的定义 十三五规划是指2016年至2020年的战略分析、定位、目标、纲要和路线图。“十三五”规划要求规划编制必须强化全球视野和战略思维,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科学设定规划目标指标,积极推进市县规划体制改革,坚持开放民主编制规划,使[1] 更加适应时代要求,更加符合发展规律,更加反映人民意愿。中国已站在新的更高的起点上,“十三五”时期要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胜利实现,确保全面深化改革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决定性成果,确保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编制好“十三五”规划意义重大而深远。 1.“十三五”总体规划定位 总体规划,是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对象编制的综合性和纲领性规划,是编制专项规划以及制定各项政策和年度计划的依据。 2.“十三五”总体规划规划期 “十三五”规划的规划期以2016—2020年这五年为主,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相衔接。

3.“十三五”总体规划内容 规划内容总体上要注重体现:科学发展观、地区特色、空间布局和约束、项目策划、可操作性措施。同时内容要具体,主体要明确,要突出规划的方案性,使之成为解决问题的规划。 规划的内容框架,主要包括展望部分、指导性部分、行动纲领部分以及实施机制部分。展望部分包括引言、现状分析、面临的背景和发展趋势;指导性部分由总体目标、导向性内容组成;行动纲领部分是整个规划内容的主体部分,包括发展的重点领域、各领域的主要任务、重大项目的空间布局,保障措施(政策、资金);实施机制部分是为了保证规划的贯彻落实而完善的有针对性的、可操作性的实施机制,主要包括组织领导、宣传、规划实施的协调、项目和资金的配置、规划的评估、规划的管理、监督等方面的内容。 4.“十三五”总体规划的形式 规划正本。由文字和图件组成,其中图件包括:区位图、生产力总体布局图、功能区域布局图、产业布局图、城镇体系布局图、土地利用布局图、主要基础设施布局图(综合交通、水利、电网、通讯网等)、重要项目分布图等等。 附件。由文字性附件(定义、解释、说明、论述等内容)和项目库组成。 版本。纸质版本和电子版本。 5.“十三五”总体规划的编制程序 “十三五”总体规划的编制程序分为前期研究、形成规划基本思路、形成规划纲要框架、形成规划纲要、审查发布几个阶段。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营业收入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营业收入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序言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营业收入数据分析报告从国家级高新区企业总数量,营业收入等重要因素进行分析,剖析了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营业收入现状、趋势变化。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营业收入数据分析报告相关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 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请注明出处。 借助对数据的发掘及分析,提供一个全面、严谨、客观的视角来了解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营业收入现状及发展趋势。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营业收入分析报告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等权威部门,并经过专业统计分析及清洗而得。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营业收入数据分析报告以数据呈现方式客观、多维度、深入介绍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营业收入真实状况及发展脉络,为机构和个人提供必要借鉴及重要参考。

目录 第一节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营业收入现状概况 (1) 第二节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国家级高新区企业总数量指标分析 (3) 一、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国家级高新区企业总数量现状统计 (3) 二、全国国家级高新区企业总数量现状统计 (3) 三、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国家级高新区企业总数量占全国国家级高新区企业总数量比重 统计 (3) 四、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国家级高新区企业总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国家级高新区企业总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国国家级高新区企业总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国国家级高新区企业总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国家级高新区企业总数量同全国国家级高新区企业总数量 (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营业收入指标分析(以下均指国家级高新区企业) (7) 一、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营业收入现状统计 (7) 二、全国高新区企业营业收入现状统计分析 (7) 三、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营业收入占全国高新区企业营业收入比重统计分析 (7) 四、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营业收入(2016-2018)统计分析 (8)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十三五规划

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发展“十三五” 规划的通知 武政〔2017〕11号 各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 经研究,现将《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发展“十三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武汉市人民政府 2017年4月14日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发展“十三五”规划 按照《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等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精神,为推动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在“十三五”时期加快建设与发展,特制订本规划。 一、“十二五”时期的主要成就 “十二五”时期,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东湖开发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实践创新驱动和开放驱动“双轮”驱动战略,经济社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一)经济指标快速增长,综合实力显著提升。2015年,东湖开发区企业总收入突破万亿大关,达到10062亿元,“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28.0%,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实现翻番,顺利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2015年,全口径财政收入达

到222.4亿元。在科技部发布的115家国家级高新区综合实力排名中,东湖开发区2013和2014年连续两年排名第三,较2010年前进两位。 (二)主导产业跃上新台阶,企业实力快速提升。“十二五”时期,东湖开发区光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先进装备制造和高技术服务业等五大主导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企业实力进一步增强,小微企业加速涌现、“瞪羚企业”快速成长、领军企业不断壮大。截至2015年底为止,全区已集聚世界500强企业近百家。 (三)示范区建设全面推进,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十二五”时期,东湖开发区强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创新,建设以工研院为核心的技术创新体系,实施“青桐”系列创新创业计划。5年来,东湖开发区知识创造和技术创造能力在全国高新技术开发区居第二位,排位前进2位。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获得重大实质性突破,走在全国前列。 (四)科技新城功能不断完善,“两型”社会建设卓有成效。“十二五”期间,东湖开发区充分发挥城市规划引领作用,累计编制各类规划126项,城建投入从2010年的123.6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292亿元。5年来,科技新城建设全面推进,未来城、综合保税区、智能制造园拔地而起,八大产业园区竞相发展,对外对内交通设施进一步提升,公共配套设施不断完善,东湖开发区实现由单一的产业园区向产城融合、特色鲜明的科技新城的完美蝶变。 (五)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公共服务体系日趋完善。“十二五”期间,东湖开发区教育、文化、卫生、社会保障、住房及社会事务管理等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各类基本社会保障实现全覆盖。教育资源日益充实,学校数量不断增加。文化服务内容极大丰富,多种形式的大型活动顺利举办。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城乡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社会保障覆盖范围均完成规模目标。

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总体规划文本-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

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总体规划(2010-2020年) 目录 第一章总则 (2) 第二章城市发展目标 (4) 第三章功能定位与规模 (5) 第四章规划空间管制 (5) 第五章城市综合交通规划 (6) 第六章用地规划 (7) 第七章产业用地规划 (9) 第八章公共设施用地规划 (10) 第九章居住用地规划 (10) 第十章园林绿地规划 (11) 第十一章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11) 第十二章文物古迹保护规划 (12) 第十三章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12) 第十四章综合防灾规划 (14) 第十五章原住民安置规划 (15) 第十六章近期建设规划 (15) 第十七章规划实施保障 (16) 第十八章附则 (16)

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总体规划(2010-2020年) (文本简本) 第一章总则 一、规划背景 为深化落实国家建设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下简称东湖示范区)的宏观战略以及东湖示范区发展战略,落实东湖示范区产业发展需求的空间支撑;实现东湖示范区与周边地区一体化发展和东湖示范区城乡统筹发展;指导东湖示范区各项城市建设,特编制《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总体规划(2010-2020年)》(以下简称本规划),作为东湖示范区下层次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的法定依据。 二、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抓住东湖新技术开发区获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战略机遇,全面落实湖北省委、省政府和武汉市委、市政府关于东湖示范区城市发展的总体要求,全面提高东湖示范区的自主创新和辐射带动能力,成为推动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依靠创新驱动发展的典范。 1、区域协调,示范带动:在武汉城市圈武鄂黄城市带的区域背景下,坚持统筹区域发展,协调周边区域特别是鄂州西部的发展,加强其在产业、生活、生态环境、交通、市政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对接。 2、创新特色,开放平台:充分挖掘“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创新内涵,塑造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