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北航中特大大作业

北航中特大大作业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自然辩证法概论》期末课程论文

人与自然的关系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摘要:本文以马克思恩格斯的自然观为基础,通过对人与自然关系地探讨,了解到人类改造自然的基础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定位,这关乎人类的发展,地球生态的稳定。人与社会的关系也会影响人与自然间的关系,通过合理的处理人类在认识自然与改造自然中遇到的问题,可以维持人类社会的有序性使其健康发展。本文研究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对当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阐明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与人与社会的关系的对立与统一,表达了和谐思想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的作用。

关键词:人;自然;社会;和谐

1、引言

人类社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在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的同时对自然环境与资源也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对生态的承受能力做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人类已处于主动地位[1, 2]。如今人类的某些行为违背了自然规律、资源消耗超过了自然承载能力、污染排放超过了环境容量,这些导致各种环境危机频发,人与自然关系出现失衡,造成了人与自然的不和谐,严重地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空间,引起了全社会地广泛关注。同时人们也认识到了拥有一个良好的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平稳健康发展是十分重要的,自然环境的优劣严重的影响着人类对于和谐社会发展的价值取向,因此实现人与自然间和谐的生态关系迫在眉睫。

马克思与恩格斯对人与自然的关系做过详细的阐述,通过将人类社会划分为自然史和人类史,将人、社会与自然地关系做了系统的研究,认为人与自然的关系是辨证与统一的,并且受到社会形态的制约[3, 4]。本文是在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下对人与自然关系进行探讨,明确了为了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有序发展,人们必须做到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逐渐调节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间存在的矛盾,了解到在人与自然关系中和谐的重要性以及可持续发展理论和在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人与自然关系的意义[5]。同时结合之前对人与自然关系含义的理解,总结两者间的内在联系和掌握它们的发展放向,进而体现出自然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位置,呼吁人们关爱自然,保护自然,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本文基于马克思恩格斯理论对人与自然关系进行理解,了解到人与自然的关

系和人与社会的关系两者间中存在的特殊联系,即人类对自然的影响与作用,以及自然对人类的影响与反作用,主要包括彼此存在着的合作与竞争,结构层次以及互相的影响[6]。现实表明,工业化以来,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人类已处于主动地位,不断改造自然[7],为人类创造大量财富,造福人类,但同时也掠夺自然,破坏自然,招来自然对我们的抱负。因此合理的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至关重要。

本文从不同的角度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内容加以分析,了解到了三个方面的人与自然关系的意义:

1) 从存在论的角度看,肯定了“外部自然界的优先地位”,这是马克思恩格斯从唯物主义的角度得到的客观事实——人必须从自然界获取生活所需的物质条件[4]。

人本身是自然的产物,人类来自与自然并最后回归自然,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并且时时刻刻受其制约,因此我们必须敬畏自然。在自然界的长期演化中,人类形成了超越其他物种的智能,并建立起极其复杂而且严密的社会管理体系。虽然与其他生物或者无生命的物质相比,我们具有许多不同的特征,特别具有高度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智商和情商是其他物种无法比拟的,但是人类本身仅仅是自然长期进化的产生的结果,而且始终同自然之间保持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流。人既然是自然界的产物,就决定了人无论怎样高扬自己的主体性和能动性,也永远改变不了自然界对人类的根源性、独立性和制约性,即人还是具有受动性的一面。另一方面,自然界是包括人在内的所有物质存在并有机地互相联系的整体,没有人类的自然仍然可以维持生态平衡,自然可以不依存于人类而存在,从关系的角度来看,人与自然的关系既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也是相互包含的关系,但是自然是具有独立性的;相反,人类却只有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中才可以生存下去,人类无法超脱自然存在,当人类成为自然界的一部分以来,自然界也同样成为了人的一部分,人离开自然界就无法生存。所以,自然总是具有主动性,自然相比人类具有优先的地位。我们要知道人类的历史是在与自然界的交往中生成的,如人类与自然是互相促进,互惠互利,人类一定会得到好处,反之必会遭到自然无情的报复。

2) 从实践论的角度看,“人以自身的活动来中介、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3]。人类可以通过劳动改变自然,同时,自然也会通过人类劳动使人类与人类社会自然化,两者是主体与客体的关系,认识与被认识的关系。同时,人类存在征服自然的主观愿望。

自然的某些部分通过改造能够更好地为人类所利用,另一些部分则只有保持原貌,避免被人类改造和破坏,才能为人类所利用。人类改造自然的范围、方式和程度应当有一种自我约束,否则必遭恶果。现代人为改造自然所取得的成就而

感到自豪是可以理解的,可是这些成就并不意味着人类战胜了自然。所谓战胜或胜利,通常是相对于战败或失败而言,举例来讲世界各国特别是少数发达国家为了自己的繁荣是自然环境于不顾,大量排放各种温室气体和消耗臭氧的化学物质,导致全球温室效应增强和臭氧层破坏,危及整个人类生存和发展,之后无论如何控制也无法继续回到以前的山清水秀的环境,不得不通过国际协议来减少温室气体和消耗臭氧物质的排放,最终被自己打败。既然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应当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征服和战胜自然的观念,不应在人与自然之间人为地构造战胜和战败的关系。事实上,人们改造自然的一切成就都是在自觉或不自觉地遵循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取得的,不是战胜了自然,应该是顺应了自然。

诚然,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需要在一定范围内改造和利用自然。但是因为人与自然之间具有一体性,对自然的任何改造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人自身,所以绝不能把自然当作可以被随意改造的对象。

3) 从价值论的角度看,涉及到“价值论”上的自然对人的意义以及人类对于自然的作用,即需要与满足的关系[6]:人类需要自然,对于与人类分离的自然,对人类说来也是无意义的。

人类活动需要自然——人从自然世界中获取自己生存的物质资料,以及运用人与人的关系组织这种获取物质资料的活动,实际上都属于生物竞争法则内的活动,都没有超越生物必然性限制的范围。我们与自然的关系既不是“自然界是主人,我们是仆人”的关系,也不是“我们是主人,自然界是仆人”的关系[8],相对来讲人类应当顺应自然,利用自然自身固有的运动规律,更好地创造美好的生活。人类应克服急功近利、自私自利的思想,摒弃短视眼光,着眼现在,放眼未来,倡导并树立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就是人类最大美德的观念。同时明确彼此是共同前进的伙伴关系,是共同发展的朋友关系[9]。这就要求我们放下人类的骄傲姿态,也不要具有自卑的心理,平等地与自然对话,理性地与自然握手,与自然共同发展,共同前进。只有这样,自然界才会越来越美好,人类的前景才会越来越来光明。

我们要认识到人与自然是有机一体的,可以视彼此为对象,相互学习借鉴,可以通过科学技术手段改变自然,也可以运用自然的力量来影响人类社会。但是过度的攫取会遭到自然的报复,我们必须在改造自然、创造自然的同时遵循客观规律,只有自然从人类手中释放出来才会真正做到实现对人类的解放和全面发展。我们应该珍视爱护自然。

3、人类、自然与社会间的关系

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的问题是关系对人

类前途和命运具有重大影响。总的来讲,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社会的关系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依赖的,我们对自然每一次的征服都会遭到自然的反噬,相反我们友善的对待自然会得到其无私的馈赠。

人类社会是建立在自然环境中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基础。人与自然的关系既决定着人的生存,又规定着人的本质性存在,而人与人的关系仅仅是实现生存关系的组织形式,那么人与自然的关系对人与人的关系来说,就具有本源性、基础性、根本性、本体性作用;而人与人关系对人与自然关系来说,则处于从属的地位[8, 10]。同时,人与自然的关系只有同人与人的社会关系相联系时才被现实化和富有意义,这与前文所述的“价值论”是有联系的。

人与自然的关系对与人类的发展影响将愈来愈强烈而且直接,会一定程度上对自然造成损害。我们以往接受的人与自然关系的观念中,有一个很重要的论断——人定胜天。人对生产力的共识——战胜自然、改造自然,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能力,就是一个证明[11]。因此,我们有必要对以往人与自然关系及其主导下的思维和行为重新作一审视,必须认识到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性,不可以使人类社会之间的关系对人与自然的关系造成巨大的损坏,防止造成“奴役”自然,否则会使人类迷失自我,失去宝贵的生存空间。

人与自然的关系,不仅是人类生存的一个基本问题,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前提命题。在当今中国特色社主义的理论的引导下,人类社会的繁荣需要自然环境的美好,人类发展的同时也要保护环境,这样才能做到两者间的和平共处[12]。人类的社会实践告诉我们,人与社会的关系是在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基础上借助于生产实践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生产实践是人类社会形成和发展的起点和基础,也是沟通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纽带。人类与自然要在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下,以实际为基础,做到以人为本,全面发展,不仅要振兴中华民族,使人们过上好日子,同时也要兼顾自然,不可以拆了东墙补西墙,要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4、结论

人与自然关系本质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 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即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人类不可能在没有自然地帮助下生存,自然是人类生命的载体。2) 人是自然界物种长期进化的产物。从进化论角度讲,人类从原始走向现代,只不过是基因的进化,人类没有超脱自然的能力。即使我们改造自然,也必须合乎自然地进化规律。3) 人的生存与发展依赖于自然。我们的衣食住行都是从环境中汲取的,不是凭空捏造的;工业发展所需的原料的原始形态也是自然资源。没有的对自然的充分认识,就不会得到科技地进步,因此,自然在人类生活的各个方

面都是极其重要的一部分。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问题是关系到整个人类的前途和命运的重大问题。这要求我们不仅要进行环境保护、环境开发与环境建设,而且在此过程中还应特别注重人类自身的综合素质的逐步提高,注重爱护环境意识的的培养,使未来的人类与自然更加和谐相处。

参考文献

[1] 韩彦军. 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演变与反思[J]. 价值工程, 2011, 16): 294.

[2] 高文武, 关胜侠. 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同时调整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J]. 湖北社会科学, 2011, 12): 5-7.

[3] 周蓉辉.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与自然和人与人的社会关系理论[J]. 学术论坛, 2011, 02): 5-10.

[4] 李桂花. 马克思、恩格斯哲学视域中的人与自然的关系[J]. 探索, 2011, 02): 153-8.

[5] 李培山. 论可持续发展观视野中人与自然的关系[D]; 大连理工大学, 2004.

[6] 吴海金. 马克思恩格斯人与自然关系理论及其现实意义[J]. 科学社会主义, 2008, 03): 120-3.

[7] 南海. 对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的哲学思考[J].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2002, 03): 1-3.

[8] 曹孟勤, 窦佳卉. 人与人关系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殖民化[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 03): 96-102.

[9] 谈雪.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困境及其出路[D]; 浙江师范大学, 2013.

[10] 李静. 从梭罗看人与自然的关系[J].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01): 84-8.

[11] 包庆德, 潘丽莉. 人与自然的和谐:生态和谐关系研究进展[J].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02): 36-41.

[12] 佘远富. 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人与自然关系[J].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 05): 11-5+99.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