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脑中风的危险因素有

脑中风的危险因素有

脑中风的危险因素有
脑中风的危险因素有

脑中风的危险因素有:1、高血压病,无论是出血性中风还是缺血性中风,高血压是最主要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降压药、低盐饮食等将血压逐渐降至140/90mmHg以下。

2、糖尿病,通过控制饮食、降糖药,将血糖降至

3.9-6、1mmol/L正常范围。

3、心脏疾病,如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尤其防止心房颤动引起栓子脱落造成脑栓塞。

4、血脂代谢紊乱,极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最主要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是抗动脉硬化脂蛋白。

5、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TIA本身是缺血性中风分类的一个类型,也可以是脑梗塞的先兆或前区症状,应及时治疗。

6、吸烟与酗酒;

7、血液流变学紊乱,特别是全血黏度增加时脑学流量下降,其中红细胞比积增高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增高时缺血性中风的主要危险因素;

8、肥胖,肥胖与超重均为缺血性中风的危险因素,与出血性中风无关。

9、年龄和性别,年龄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

素,粥样硬化程度随年龄增高而增加。50岁以上随着年龄增加中风发病率亦有增加,但笔者发现青中年中风发病者亦有增加,不可忽视。一般来说女性中风发病率低于男性。

脑卒中常见预兆依次为:(1)头晕,特别是突然感到眩晕。

(2)肢体麻木,突然感到一侧面部或手脚麻木,有的为舌麻、唇麻。

(3)暂时性吐字不清或讲话不灵。

(4)肢体无力或活动不灵。

(5)与平时不同的头痛。

(6)不明原因突然跌倒或晕倒。

(7)短暂意识丧失或个性和智力的突然变化。(8)全身明显乏力,肢体软弱无力。

(9)恶习呕吐或血压波动。

(10)整天昏昏欲睡,处于嗜睡状态。

(11)一侧或某一侧肢体不自主地抽动。

(12)双眼突感一时看不清眼前出现的事物。

中风的危险因素

中风的危险因素 (1)高血压: 高血压是脑出血最常见和最主要的危险因素。那么高血压是如何致脑出血的呢? ①高血压可使脑动脉管壁变脆,或者形成微动脉瘤(多见于50岁以上的患者),当血压骤升时,血管和微动脉瘤可能破裂而引起脑出血。 ②高血压引起的脑小动脉痉挛可能造成其远端脑组织缺氧、坏死,发生点状出血和脑水肿。 此外,脑动脉的外膜和中层在结构上远较其他器官的动脉薄弱,可能是脑出血比其他内脏出血多见的一个原因。因此,防治脑出血的关键在于控制高血压病。 临床资料表明,血压高持续升高会使中风危险增加4一6倍。血压越高则风险越大,收缩或舒张压升高都有害。临床上脑中风患者常伴有显著的高血压。因此,防治脑出血的关键在于控制高血压病,一旦发现已患高血压,就必须就医,听从医生的忠告,有效地控制血压,预防脑中风的发生。 (2)糖尿病: 糖尿病容易造成微血管损害,引起动脉粥样硬化,毛细血管管壁增厚,增加中风的机会。高血糖,尤其是近期高血糖是中风尤其是脑梗塞的重要的危险因素。 临床上反复发作脑中风患者,有10-30 % 证明有糖尿病。中风后血糖高者临床症状更重些,恢复也较差。在脑中风死亡的患者中,糖尿病是非糖尿病患者的2倍以上。 (3)高血脂: 高脂血症是脑中风的危险因素,主要是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指标升高,血管壁容易形成蜡样脂肪沉淀,从而导致动脉闭塞。尤其是50岁以上的人,血脂增高往往和脑中风有关。因此,中老年人定期检查血脂是十分重要的。 (4)心脏病: 一方面动脉粥样硬化是全身性疾病,可同时影响心脏与脑血管等,因此,脑中风和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这两种疾病常常互相影响。另一方面风心病,心内膜炎等特别在伴发心律失常、心肌梗塞、心绞痛、心房纤颤时心源性栓子脱落进入脑部,易诱发脑中风。所以说心脏病是脑中风的危险因素,一旦发现自己心脏功能不好就及时就医,避免进一步导致脑血液循环障碍。 (5)眼底动脉硬化: 国内外调查资料表明,伴有眼底动脉硬化者发生中风的危险性显著增加,其硬化程度越高,危险性越大,合并高血压者差别更为明显 (6)血液学因素: 红细胞增多、红细胞压积增高等,可升高血粘度,降低血流量,影响脑的微循环,促进血栓形成,增高中风的危险度。此外,临床上白血病可并发脑出血。因此,血液病和血液流变学异常亦是中风的危险因素。

脑卒中的常见的危险因素及注意事项

脑卒中的常见的危险因素及注意事项随着目前人们生活习惯及饮食结构的改变,脑卒中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因其病情凶险,易遗留后遗症,为患者及其家庭造成巨大生活、心理及经济负担。因此,对广大卒中危险人群普及脑血管病相关知识,进行健康宣教尤为重要,对预防中风具有重要的意义。那中风的常见危险因素都有那些呢? (1)高血压:高血压是发生中风最危险的因素,也是预防中风的一个中心环节,应有效地控制血压,坚持长期服药,并长期观察血压变化情况,以便及时处理。(2)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控制并减少短暂性脑血管缺血发作(即一过性偏肢麻木、无力或眩晕、复视、吞咽困难、走路不稳等症状)是预防中风关键的一个环节。一旦小中风发作,须立即抓紧予以系统治疗,就有可能避免发生完全性中风。(3)重视中风的先兆征象,如头晕、头痛、肢体麻木、昏沉嗜睡、性格反常时,就应采取治疗措施,避免中风的发生。 (4)消除中风的诱发因素,如情绪波动、过度疲劳、用力过猛等,应自我控制和避免。 (5)及时治疗可能引起中风的疾病,如动脉硬化、糖尿病、冠心病、高血脂病、高粘滞血症、A性行为、肥胖病、颈椎病等。 (6)饮食要有合理结构,以低盐、低脂肪、低胆固醇为宜,适当多食豆制品、蔬菜和水果。应忌烟,少酒,每日饮酒不应超过100毫升(白酒)。定期有针对性地检查血糖和血脂。 低脂肪的食物包括:绿豆芽、土豆、山药、胡萝卜、油菜、芹菜、大葱、菜花、冬瓜、黄瓜、茄子、海带、蘑菇、番茄等。 常见的降脂食物有:玉米、燕麦、洋葱、大蒜、茄子、芹莱、木耳、海带、香菇、鱼等。 胆固醇含量相对不高的食物有:瘦的猪肉、牛肉、鸭肉、鸡肉、鱼类和奶类。 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动物内脏、动物脑髓、脊髓、内脏、蛋黄 高脂食物:肥肉、动物油、奶油、花生。 高热量食物:面粉、巧可力、白糖。

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全文2019版163页

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全文目录: 第一章脑血管病的一级预防 1 我国脑血管病的流行现状与发展趋势 2 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及其干预管理 3 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方法 第二章脑卒中的二级预防 1 脑卒中复发的危险因素 2 脑卒中复发的二级预防措施 第三章卒中单元 第四章脑卒中的院前处理 第五章急诊诊断及处理 第六章常见脑血管病的诊断和治疗 1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2 脑梗死

3 脑出血 4 蛛网膜下腔出血 5 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 第七章脑血管病的外科治疗 第一节出血性脑血管病 第二节缺血性脑血管病 第八章脑血管病的血管内介入治疗 第一节颅内动脉瘤 第二节脑动静脉畸形 第三节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管病第九章主要并发症的处理 1 颅内压增高 2 血压的调控 3 肺炎及肺水肿 4 血糖改变

5 吞咽困难 6 上消化道出血 7 尿失禁与尿路感染 8 脑卒中后抑郁与焦虑状态 9 心脏损害 10 急性肾功能衰竭 11 水电解质紊乱 12 深部静脉血栓形成与肺栓塞 13 脑卒中继发癫痫 14 压疮 15 体温异常 第十章脑血管病的护理 1 急诊常规护理 2 昏迷的护理 3 瘫痪的护理

4 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 5 压疮的护理 第十一章脑血管病的康复 第一节脑卒中康复的基本条件 第二节主要神经功能障碍的康复 附录Ⅰ脑血管疾病分类(1995年) 附录Ⅱ常用脑卒中量表 附录Ⅲ相关疾病临床常用药物参考 第一章脑血管病的一级预防(概述) 脑血管病的一级预防系指发病前的预防,即通过早期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主动地控制各种危险因素,从而达到使脑血管病不发生或推迟发病年龄的目的。从流行病学角度看,只有一级预防才能降低疾病的人群发病率。所以对于病死率及致残率很高的脑血管病来说,重视并加强开展一级预防的意义远远大于二级预防。 第一节我国脑血管病的流行现状与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条件和生活方式的明显改变,加之迅速到来的人口老龄化,导致国民的疾病谱、死亡谱发生了很大

脑中风的危险因素有

脑中风的危险因素有:1、高血压病,无论是出血性中风还是缺血性中风,高血压是最主要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降压药、低盐饮食等将血压逐渐降至140/90mmHg以下。 2、糖尿病,通过控制饮食、降糖药,将血糖降至 3.9-6、1mmol/L正常范围。 3、心脏疾病,如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尤其防止心房颤动引起栓子脱落造成脑栓塞。 4、血脂代谢紊乱,极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最主要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是抗动脉硬化脂蛋白。 5、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TIA本身是缺血性中风分类的一个类型,也可以是脑梗塞的先兆或前区症状,应及时治疗。 6、吸烟与酗酒; 7、血液流变学紊乱,特别是全血黏度增加时脑学流量下降,其中红细胞比积增高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增高时缺血性中风的主要危险因素; 8、肥胖,肥胖与超重均为缺血性中风的危险因素,与出血性中风无关。 9、年龄和性别,年龄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

素,粥样硬化程度随年龄增高而增加。50岁以上随着年龄增加中风发病率亦有增加,但笔者发现青中年中风发病者亦有增加,不可忽视。一般来说女性中风发病率低于男性。 脑卒中常见预兆依次为:(1)头晕,特别是突然感到眩晕。 (2)肢体麻木,突然感到一侧面部或手脚麻木,有的为舌麻、唇麻。 (3)暂时性吐字不清或讲话不灵。 (4)肢体无力或活动不灵。 (5)与平时不同的头痛。 (6)不明原因突然跌倒或晕倒。 (7)短暂意识丧失或个性和智力的突然变化。(8)全身明显乏力,肢体软弱无力。 (9)恶习呕吐或血压波动。 (10)整天昏昏欲睡,处于嗜睡状态。 (11)一侧或某一侧肢体不自主地抽动。 (12)双眼突感一时看不清眼前出现的事物。

护理资格知识: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解析

1、脑血管疾病得危险因素除外: ( C ) A.高血压 B.心脏病 C.适量运动 D.糖尿病 2、下列哪项因素可以促进人体对钙得吸收: ( C ) A.膳食中植酸 B.膳食中未吸收得脂肪酸 C.肠腔pH值降低 D.肠腔pH值升高 3、泌尿系统外科疾病中排尿改变不包括: ( C ) A.尿频 B.尿痛 C.血尿 D.遗尿 4、给中暑病人体内降温时,用于灌肠得葡萄糖盐水得温度为: ( A ) A.4~10℃ B.10~15℃ C.0~4℃ D.15~20℃ 5、决定中心静脉压高低得因素就是 ( B ) A.血管容量与循环血量 B.心脏射血能力与静脉回心血量 C.动脉血压与静脉血压 D.心脏射血能力与外周阻力 E.外周静脉压与静脉血流阻力 6、肾病综合征病人24小时尿蛋白定量常为: ( B ) A.>2、5g/d B.>3、5g/d C.150mg/d D. 7、多价过敏就是指: ( D ) A.药疹治愈后,再用与致敏药物化学结构相似得药物,能再发药疹B.药疹治愈后,再用与致敏药物化学结构相似得药物,可诱发过敏C.在药疹高敏状态期,再用与致敏药物化学结构相似得药物,可发生过敏D.在药疹高敏状态期,甚至对一些结构不同得药物也诱发过敏 8、护理程序得步骤为: ( C ) A.评估、计划、实施 B.评估、计划、实施、评价 C.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 D.评估、整理、诊断、计划、实施、评价 9、肾病综合征病人24小时尿蛋白定量常为: ( B ) A.>2、5g/d B.>3、5g/d

C.150mg/d D. 10、关于消毒因子对人体得危害,错误得就是 ( A ) A.微波对人体无害 B.紫外线直接照射可伤害人体皮肤与角膜 C.液体消毒剂可以造成人体过敏 D.环氧乙烷泄漏不仅对人体直接有毒,还可以发生爆炸 E.吸入戊二醛气体对人体有害 11、禁用热疗法得情况有: ( B ) A.体温不升 B.结膜炎 C.末梢循环不良 D.肛门手术后 12、下列关于良性肿瘤得描述正确得就是: ( D ) A.分化程度高,异型性大 B.呈膨胀性生长,常无包膜 C.术后不复发 D.生长缓慢,不会转移 13、床上铺橡皮单,其上端距床头相当于 ( C ) A.一手掌宽 B.3横指 C.肘至指端 D.腕至指端 E.肘关节至腕关节 14、铁剂可用于治疗 ( C ) A.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B.溶血性贫血 C.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D.自身免疫性贫血 E.再生障碍性贫血 15、下列哪项违反手术进行中得无菌原则 ( D ) A.洗手护士腰以下、背部与肩部以上都应视为有菌区 B.下坠超过手术台边以下得器械不能用 C.器械不能从手术者背后传送 D.手套接触非无菌区后应用乙醇消毒 E.前臂或肘部碰触有菌地方应更换无菌手术衣或加套无菌袖套 16、关于开放性骨折患者得急救处理,下列哪项就是错误得 ( D ) A.用夹板固定患肢 B.包扎伤口 C.有较大血管出血者可用止血带,并注明时间 D.应用止血带者每30秒放松1次 E.观察血压、脉搏,迅速转送患者至医院 17、免疫活性细胞就是指 ( B ) A.T细胞、K细胞

脑中风患者相关危险因素100例调查分析

第24卷第3期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VOL.24NO.3 2012年JOURNAL OF HEZE MEDICAL COLLEGE2012 为了探究脑中风的相关危险因素,对我院自2006年6月至2009年9月间收治的100例脑中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评估脑中风的危险因素,针对性予以健康指导,增强患者的防病治病意识。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脑中风患者100例,其中脑梗塞57例,脑出血22例,暂时性脑缺血发作21例;男性84例,女性16例;年龄50岁以上92例,50岁以下8例。 1.2方法对脑中风患者从生活习惯如吸烟、饮酒、饮食、个人病史(高血压、心脏病)、血脂检查、体重、遗传、血型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 2结果 脑中风的危险因素有高血压96例,血脂异常72例,吸烟10只/日以上54例,饮酒100mL以上21例,超重、肥胖44例,糖尿病18例,家族遗传史37例。性格方面:A型急躁易怒者51例。 3讨论 3.1年龄、性别与脑中风的关系密切50岁以上的中风率占92%,男性明显多于女性。故应加强对中老年男性做作重点防治对象。 3.2脑中风的危险因素高血压、血脂异常、吸烟、饮酒、肥胖、糖尿病、遗传、A型急躁易怒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是高血压及血脂异常,本文有高血压的96例,其中医嘱依从性差的82例占85%;单一用药而不监测血压的14例,说明一方面患者缺乏健康知识,另一方面可能是经济状况较差。高血压是引起脑中风的首要危险因素。高血压患者与血压正常者发生中风的比例约为7:1。无论是出血性中风还是缺血性中风,血压与中风都成正比关系,血压越高,中风率也越高,死亡率也越高。高血压时,可造成脑动脉内皮细胞受损,易诱发动脉粥样硬化。另外,由于高血压血流的冲击,使得动脉管壁扩张,一些脂质积聚在血管内壁,使血管壁增厚,当血压变化时,已发生破裂出血。因此积极预防和治疗高血压是预防脑中风的关键。生化检查中,血脂异常72例,占72%,其中胆固醇升高12例,低密度脂蛋白升高38例,甘油三脂升高17例,高密度脂蛋白降低25例。高脂血症能导致动脉内膜脂质沉着,可引起并加速动脉粥样硬化,与脑中风的发生呈正相关。 吸烟可诱发脑中风,烟草中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可以使血管痉挛,心跳加速,血压升高,还可以加速动脉硬化并促进血小板凝集,使血液凝固性和黏稠度增高,以致血流缓慢,增加中风发生率。因此烟瘾大、吸烟时间长、吸烟量大者,其中风的发病率比不吸烟者多3倍以上。饮酒的无度或经常饮烈性酒,对人体各种组织细胞均有损害作用,尤其是空腹时饮酒,可引起中枢神经兴奋,血压升高,心率加快,极易发生脑血管破裂。 本文肥胖患者44例,肥胖者与一般人比较,发生中风的机会要高40%。因为肥胖者内分泌和代谢功能的紊乱,血中胆固醇甘油三脂增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等因素都是脑中风的危险因素,因此应注意合理构建饮食结构,多吃新鲜蔬菜,少吃糖和盐,少吃动物内脏、肥肉、蛋黄等胆固醇高的食物,同时注意加强运动,保持合理的体重。 糖尿病患者18例,占18%,糖尿病患者由于调节血糖的胰岛素分泌不足而引起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使葡萄糖转化为脂肪的量减少。脂肪大量分解为甘油和游离脂肪酸,胆固醇合成旺盛,致使血中胆固醇增加,以致形成动脉硬化,糖尿病患者的血液呈高凝状态,血小板功能也常发生改变。这些均为中风的发生奠定基础。因此严格控制血糖具有积极意义。 A型性格的占50.2%,表明脑中风的发生与性格有关。A型性格,即性情急躁型,表现为性格急躁、敏感、好支配人。由于此型性格者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中,会使血管收缩,血脂升高,血液的黏稠度和凝固 doi:10.3969/j.issn.1008-4118.2012.03.22 脑中风患者相关危险因素100例调查分析 綦翠霞,李战华 (平度市人民医院山东平度266700) 关键词:脑中风;危险因素;调查报告 中图分类号:R743.3;R741.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118(2012)03-0035-02 35

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及干预管理措施

第一节 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及干预管理措施 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年龄、性别、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吸烟、酗酒、血脂异常、颈动脉狭窄、TIA、肥胖、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血小板聚集性高、遗传因素、膳食营养缺乏、促凝危险因素、缺乏合理运动、食盐摄入量高、口服避孕药、季节与气候、药物滥用、其他疾病。 一. 高血压:1 血压水平的定义和分类(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4):正常血 压:〈120/80mmHg 。正常高值:120-139/80-89mmHg 。高血压:≥140/90mmHg.1级高血压(轻度):140-159/90-99mmHg ;2级高血压(中度):160-179/100-109mm Hg ;3级高血压(重度)≥180/100mmHg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140mmHg ,舒张压〈90mmHg 。2、措施:①每一位医护人员要随时随地地进行健康教育。②采取各种形式向门诊、住院病人及其家属到社区强化健康教育,筛查、建档、随诊高血压患者。③实行首诊测量血压制度。④向居民宣传成人每年测一次血压,高血压患者每2-3月测一次。⑤早期或轻症患者首选口服药物治疗。3、降压目标:一般成人<140/90mmHg ;伴有糖尿病<130/85mmHg,伴有肾脏疾病的<125/75mmHg 。注意:降压不要过急过快。4、防治高血压的非药物措施①减重:减少热量,增加及保持适当运动量。②限盐:每日平均食盐控制在6克以下。③减少脂肪摄入:新鲜蔬菜400-500g /d ,水果100g /d ,肉类50-100g ,鱼虾类50g /d ,蛋类3-4个/w ,奶类250g /d 。④保持乐观心态,提高应激能力。⑤不吸烟,男性每日饮酒量<20-30g ,女性<15-20g 。5、治疗原则:①尽可能长效制剂。②逐渐缓慢降压。③坚持规律,终身治疗。④药物治疗3个月未达标时,加用或改用另一类药物。 二. 心脏病:1 非瓣膜性房颤,监测INR 下服画法林2-4mg/d ,(INR :2。0-3。 0);年龄>75岁者,INR :1。6-2。5;或口服阿司匹林50-300mg /d 。②冠心病高危者服阿司匹林50-150mg /d 。注意阿司匹林副作用。 三. 吸烟:吸烟是脑卒中独立的危险因素。被动吸烟同样有害。吸烟是SAH肯定 危险因素。加强健康教育,劝吸烟者戒烟。 四. 血脂异常:1、与卒中的关系:①他汀类降脂药可明显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和 死亡率。②血胆固醇水平过低(<160mg /dl ),可增加出血性卒中的危险。 2、防治: ①TC>5。72 TG>1。70 HDL-C<0。90 LDL-C>3。64 ①②③④⑤成人定期查血脂。 ③有卒中或冠心病史,且TC>5。0mm Hg 者,用他汀类。 ④TG增高,选用贝丁酚类。 ⑤重视生活方式的治疗。 五. 糖尿病:1、患者发生卒中提早10—20年,发病率高2—4倍。 2、诊断标准:①症状+任意血糖≥11。1。 ②空腹≥7。01。 ③OGTT 实验,2小时血糖≥11。1。 3、措施:①定期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 ②控制饮食,加强体育锻炼,2—3 个月血糖控制仍不佳者,需治疗

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脑血管病,心脏病和肿瘤是目前全世界公认的威胁人类生命和健康最严重的三大疾病。在疾病谱中因脑血管而死亡者,在日本占第二位,在美国占第三位,而在我国数年来均占首位,由此可见,脑血管病对人类生命和健康威胁的严重油性,而且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寿命的延长,社会人口老龄化的出现和程度的升高,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在家上升。 因此,在社会人群中普及脑血管的预防知识,就显得非常重要。要预防脑血管的发生,就必须了解,脑血管在什么情况下在什么基础上发生,我们称这种“情况”这种“基础”为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及早发现并治疗这些危险因素,就可达到预防脑血管病的发生的目的。目前我们已经掌握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有下列诸多方面: 1、年龄和性别:脑血管病基本上可以这样认为,它是种老年性疾病,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而上升,55岁以上,年龄每增加10岁,发病率增长一倍,就性别而言,男性比女性发病率高50% 2、家族倾向:在我们临床实践中发现,有相当比例,一个家中有多人患病是否属于遗传,目前尚未得到证实,但发现家族倾向的问题,与该家族中高血压病,糖尿病和心脏病的发病率高呈正相关。 3、高血压病:目前的研究结果表明,高血压病是一种独立的肯定的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高血压既可致使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又可致使缺血性(脑梗塞)脑血管病发生。 4、糖尿病:糖尿病因其糖代谢的紊乱,可使体内大中小血管硬化、狭窄、血糖度增高,从而致使缺血性脑血管病(脑梗塞)发生。 5、心脏病:心脏病的范围很广,包括先天性、后天性心脏病;后天性心脏病包括:瓣膜病、冠心病、心肌病等。这些心脏病致使血流紊乱,形成发生脑血管病的栓子,经血流导入脑血管发生栓塞即脑梗塞(脑栓塞)。 6、高脂血症和肥胖:高脂血症与脑血管的因果关系看法不一,但高脂血征促使动脉硬化,在动脉硬化的基础上进而发生脑血管病;肥胖是脂肪在体内堆积过多而形成,我国民间早有“裤带愈长寿命愈短”的彦语。 7、吸烟和酗酒:吸烟有害这已是社会的共识,除对呼吸系统等其他系统损害外,在脑血管病发病中也占一定的地位,对饮酒对脑血管发病的作用,目前普遍的看法是酗酒肯定有害,而少量饮酒尚有一定益处,它具有扩张血管,增加高密度脂蛋白的作用。因此我们认为,烟最好不吸,酒可少量饮用,每日不超过100克。 8、血液流变血异常:确认血液流变学异常为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是最近10余年的事,根据我们近十年来的监测,结果也是如此,在我们所接诊的病人中有比例不小的病人,并无其他危险因素而只有血流变异常。 9、暂短性脑缺血发作:暂短性脑缺血发作是一过性脑供血不足而出现的临床表现,其表现可存在数秒、数分、数小时 ,最长不超过24小时可以完全恢复正常,这些表现可以是突然发生,一只眼或双眼一视物不清模糊、口角歪斜、语言不清、讲话不能或不流利、一侧肢体麻木、一侧肢体无力或瘫痪、一个肢体活动不能等,这些都可能是严重脑血管的先兆。

中国脑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指南(2015版)

中国脑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指南(2015版) 高血压 研究证实,脑卒中发病率、死亡率的上升与血压升高关系密切,高血压是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血压和脑卒中风险的关系是连续、分级、一致、独立、可预测的,而且在病因学上有显著性;血压越高,脑卒中风险越高。 【推荐意见】 (1)各级医院需建立成年人首诊测量血压制度,各地应积极建立示范社区,及时筛查新发高血压患者并给予治疗和随诊;30岁以上者每年应至少测量血压1次,高血压患者应严格监测血压,规律药物控制治疗,及时调整用药剂量(I级推荐,A级证据)。积极推荐家庭自测血压以促进血压控制(I级推荐,A级证据)。 (2)早期或轻度高血压患者首先采用改变生活方式治疗,3个月效果仍不佳者,应加用抗高血压药物治疗。中度以上高血压患者除应改进饮食习惯和不良生活方式外,应进行持续、合理的药物治疗(I级推荐,A级证据)。 (3)降压目标:普通高血压患者应将血压降至<140/90mmHg;伴糖尿病或肾病的高血压患者依据其危险分层及耐受性还可进一步降低(I级推荐,A级证据)。老年人(>65岁)收缩压可根据具体情况降至<150mmHg(I级推荐,A级证据);但如能耐受,应进一步降低(I级推荐)。 (4)正常血压高值者(收缩压120~139mmHg或舒张压80~89mmHg)应促进健康生活方式并每年筛査高血压(I级推荐,A级证据);如其伴有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糖尿病或慢性肾病者,应给予抗高血压药物治疗(I级推荐,A级证据)。(5)若能有效降压,各类抗高血压药物均应推荐以降低脑卒中风险。具体药物选择应基于患者特点和药物耐受性进行个体化治疗(I级推荐,A级证据)。 吸烟 吸烟是缺血性脑卒中的一项强有力的危险因素,可使其风险增加近1倍,使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风险增加2~4倍。 【推荐意见】 (1)吸烟者应戒烟,动员全社会参与,在社区人群中采用综合性控烟措施对吸烟者进行干预,包括:心理辅导、尼古丁替代疗法、口服戒烟药物等(I级推荐,A级证据)。 (2)不吸烟者应避免被动吸烟(I级推荐,B级证据)。

2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及其干预

脑血管病的治疗与预防 第二部分 脑血管疾病的基本病因、危险因素 一、基本病因 许多全身性血管病变、局部脑血管病变及血液系统病变均与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有关,其病因可以是单一的,也可由多种病因联合所致。常见的病因有: 1、血管壁病变,以高血压动脉硬化和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血管损害最常见,其次为多种原因所致的动脉炎、血管损伤,及先天性血管病(如动脉瘤、血管畸形和先天性狭窄)等。 2、心脏病和血流动力学改变,如高血压、低血压或血压的急剧波动,以及心功能障碍、传导阻滞、风湿性或非风湿性瓣膜病、心肌病及心律失常,特别是心房纤颤。 3、血液成分和血液流变学改变,包括各种原因所致的高粘血症,如高脂血症、脱水、高纤维蛋白血症等,以及凝血机制异常。 4、其他病因包括空气、脂肪、癌细胞和寄生虫等栓子,脑血管受压、外伤、痉挛等,药物过敏、中毒促使血液凝固及血管改变。 二、危险因素 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分为可干预与不可干预两种。

1、不可干预的危险因素 ①年龄和性别:随着年龄的增长,脑卒中的危险性持续增加,55岁以后每10年卒中的危险性增加1倍。世界各国普遍存在性别之间的明显差异,从总体看,卒中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男女之比约为1.1~1.5∶1。 ②遗传:有家族史和遗传倾向 ③种族:40-45黑种人脑卒中的死亡率是白种人的4-5倍,中国人和日本人的脑卒中发病率均较高。 2、可干预危险因素 ①高血压是最重要的和独立的中风危险因素。收缩压或舒张压增高都会增加脑卒中的发病率;而且,血压与脑出血或脑梗死的发病危险性均呈正相关,控制高血压可显著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 ②心脏病如心瓣膜疾病、非风湿性心房纤颤、冠心病、心肌梗死以及心力衰竭均会增加脑卒中的发病率,是肯定的卒中危险因素,有效防治可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 ③、糖尿病是脑卒中重要的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发生脑卒中的可能性较一般人群成倍增加。糖尿病与血管病变、高脂血症及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有关。高血糖可进一步加重卒中后的脑损害。

心脑血管危险因素包括

我们传统的心脑血管危险因素包括:男性大于50岁或者女性绝经后、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肥胖、早发心脑血管病家族史(也就是说你的直系亲属男性在小于55岁,女性在小于65岁发生心脑血管疾病)、吸烟这7项。如果你目前没有冠心病,没有脑梗塞,但是你有这7个危险因素中3个以上,那么就就是属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以后你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几率很高,指南推荐应该服用阿司匹林,剂量是75-100mg,在我国,主要是使用100mg每天。 高血压同时合并有慢性肾脏病的人群,这些人10年心血管风险明显升高,同样可以从阿司匹林的服用中获益。这里注意什么是慢性肾脏病:一个是说传统意义上的肾脏疾病,例如慢性肾炎,乙肝相关肾炎,糖尿病,肾动脉狭窄,高血压导致的肾脏疾病,只要有肾脏结构或者功能异常超过3个月就诊断为慢性肾脏疾病,它可以伴有或者不伴有肾小球滤过率下降。第二个就包括那些没有以上相关疾病,也就是说没有高血压,没有糖尿病,没有慢性肾炎,没有糖尿病等等,只是由于年龄增加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这种情况,也是慢性肾病的范畴。这样的话,很多高龄病人由于肾功能减退,被归入到高危人群中。 美国糖尿病学会的推荐是:将糖尿病人群分为心血管高危、中危、低危三级。男性超过50岁,女性超过60岁且合并以下1项以上心血管危险因素(血脂异常、高血压、蛋白尿、心血管疾病家族史),那非常不幸,就是属于高危组,也就是说10年风险超过10%,那就应该开始服用阿司匹林。毫无疑问,这个范围是很大的,在我国,至少70%的糖尿病人是属于这一范畴,是属于高危人群,应该尽早开始阿司匹林一级预防。 单纯的血糖升高可能对小血管和微血管病变的贡献比较大,而控制好血糖能够明显减少小血管和微血管病变并发症,一系列研究的确证实了这一点。 但是,中、大血管病变,也就是心脑血管病变,单纯血糖升高的贡献就比较小了,很多情况下可能和糖尿病导致的血脂异常,血小板功能异常,血管内皮功能异常有关,单纯控制血糖对于这些并发症的预防作用微乎其微,尤其在糖尿病已经有相当长病程的病人中。鉴于这样的考虑,目前认为糖尿病治疗不应该仅仅把焦点放在血糖上面,还有更重要的血脂,血小板上等等。例如许多的临床研究证实,对于糖尿病的病人,即使血脂化验正常,使用他汀类药物仍然能够降低心脑血管事件,所以各国的指南一致推荐,对于糖尿病病人,除非有禁忌症,应该常规使用他汀类药物。 高血压其实是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最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一旦病人出现了动脉粥样硬化,不管是有临床表现的心肌梗塞,脑梗塞等,还是没有症状的颈动脉斑块,这些都属于ASCVD,那么这个病人都要按照类似冠心病的二级预防来处理,需要使用他汀来治疗。其中英国的NICE指南最为激进,认为他汀在二级预防上应该使用80mg阿托伐他汀的剂量。单纯的降压治疗主要在降低中风和心力衰竭上面起作用,当收缩压降低10~12 mmHg或舒张压降低5~6 mmHg时,心力衰竭和卒中风险降低明显,分别下降52%和38%;当然冠心病也有下降,但是冠心病事件风险仅仅降低16%,但与预期的25%~48%相去太远。随着对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进一步认识,大家认识到:高血压其实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其中一个危险因素,多种危险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了动脉粥样硬化,例如年龄,肥胖,吸烟,高血糖等。这些危险因素相互聚集,相互影响,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导致高血压患者心血管风险呈现指数级递增,所以高血压病人不能仅仅局限于降压,就像大家目前认为的糖尿病病人不能单纯降糖一样,应该综合管理,这其中包括改变生活方式,控制血糖,控制血脂等等。

脑卒中危险因素

目前认为与脑卒中密切相关的主要促凝危险因素包括血小板聚集率、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Ⅶ等。 根据美国第三次全国营养调查和Framingham 病例-对照研究的数据分析结果,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脑卒中发病有相关关系。高半胱氨酸血症的血浆浓度随年龄增长而升高,男性高于女性。一般认为(国外标准)空腹血浆半胱氨酸水平在5~15μmol/L之间属于正常范围,≥16μmol/L可定为高半胱氨酸血症。美国研究提出高半胱氨酸血症的人群特异危险度(attributable risk):男性40~59岁为26%,≥60岁为35%;女性40~59岁为21%,≥60岁为37%。国内有关同型半胱氨酸与脑卒中关系的前瞻性研究或病例对照研究目前可查资料不多,尚需进一步研究。 叶酸与维生素B6和B12联合应用,可降低血浆半胱氨酸水平,但是否减少卒中发生目前还不清楚。所以建议一般人群应以饮食调节为主,对高半胱氨酸血症患者,可考虑应用叶酸和维生素B族予以治疗。 首次卒中后6个月内是卒中复发危险性最高的阶段,有研究将卒中早期复发的时限定为初次发病后的90天内,所以在卒中首次发病后有必要尽早开展二级预防工作。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也是心脑血管病发生和复发的重要危险因素 (2)双嘧达莫(DPA):环核苷酸磷酸二酯酶抑制剂,DPA缓释剂联合应用小剂量ASA可加强其药理作用。目前,欧洲急性脑卒中治疗指南已将ASA和DPA缓释剂的复合制剂作为首先推荐应用的药物。 (2)对于阿司匹林不能耐受或应用“阿司匹林无效”的患者,建议应用ASA25mg和DPA 缓释剂200mg的复合制剂,2次/d,或氯吡格雷75mg/d。 通常按病程可分为急性期(1个月),恢复期(2~6个月)和后遗症期(6个月以后)。

脑血管病试题及答案

脑血管病培训试题 姓名得分 一、选择题(共10题,每题8分) 1.脑血栓形成的最常见病因是:() A.高血压 B.脑动脉粥样硬化 C.各种动脉炎 D.血压偏低 E.红细胞增多症 2.大脑中动脉皮层支闭塞引起对侧偏瘫的特点是:()A.不伴脑神经瘫.B.偏瘫以下肢为重 C.均等性轻偏瘫D.偏瘫以上肢为重E.上下肢均为0级瘫 3.导致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的病变闭塞血管是:() A.大脑前动脉 B.大脑中动脉 C.大脑后动脉 D.椎动脉或小脑后下动脉E.后交通动脉 4.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下列那种情况不适于溶栓治疗:()A.发病6小时内 B.CT证实无出血灶 C.病人无出血素质D.出凝血时间正常 E.头部CT出现低密度灶 5.脑出血最常见的原因是:() A.脑动脉炎 B.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 C.血液病 D.脑动脉瘤 E.脑血管畸形 6.下列哪根血管闭塞最容易导致偏瘫() A.小脑后下动脉B.大脑中动脉C.脊髓前动脉 D.小脑前下动脉E.大脑前动脉 7.脑出血最重要的内科治疗是:()

A.控制脑水肿 B.止血剂C.迅速降血压 D.抗生素治疗 E.吸氧 8.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的病因是:() A.高血压病B.血液病C.脑动脉粥样硬化 D.先天性颅内动脉瘤E.脑血管畸形 9.脑栓塞治疗的正确目标是:() A.控制脑水肿和预防脑疝B。卧床休息C。控制脑水肿,并治疗原发病 D.外科手术摘除栓子 E.应用抗生素,防止并发症 10.高血压脑出血的好发部位是:() A.皮质下白质 B.桥脑 C.小脑 D.基底节区 E.脑室 二、问答题(共1题,20分) 请简答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脑血管病培训试题答案:BDDEB BADCD

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及其干预管理

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及其干预管理 2015-04-09 来源: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我要投稿 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干预管理 评论(1人参与)脑血管病系由于脑血管壁病变、血液成分或血流动力学改变等引起的局限性或弥漫性 神经功能障碍,脑卒中则为急性发病的脑血管病。脑血管病发病率和复发率较高,是临床 病死和病残的重要原因。近年来,我国脑血管病患病率明显上升,城市高于农村,其中缺 血性卒中占66.40%,出血性卒中占23.40%。《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3概要》揭示了我 国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呈明显增加趋势,心血管病患者达290x106例、高血压患者达 270x106例、脑卒中患者约7x106例。目前,我国业已成为全球脑卒中发病率最高的国家,同时也是脑卒中疾病负担最重的国家。由此可见,脑卒中已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严 重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因此其预防和控制应成为我国政府和医务工作者刻不容缓的任务。 脑血管病是一组多危险因素性疾病,当某一个体存在一项或多项危险因素时,其罹患 脑卒中的风险明显增加。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分为不可干预性和可干预性两大类,前者包括 高龄、性别、低出生体重、种族和遗传等;后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心房颤动及其他心 脏疾病、血脂异常、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肥胖、吸烟、不健康生活方式(如缺乏运动、 不良饮食习惯、营养摄取不合理)、酗酒、代谢综合征(MS)、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激素使用(如口服避孕药、绝经后激素疗法)、睡眠呼吸紊乱、血液高凝状态和炎症等,其 中高血压为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脑血管病应以预防为首要,尤其是一级预防,也称发病 前预防,即早期干预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减少或延缓脑血管病的发生。做好一级预防,可 以极大地降低发病率。尽管脑血管病不可干预的危险因素不能被人为改变,但对其充分认识,有助于筛选、分辨脑血管病高风险人群。《中国卒中一级预防指南2010》指出:>55 岁人群,年龄每增长10岁,脑血管病发生率增加1倍;同时,年龄的增长可对脑血管病 的治疗和预后产生不利影响。在不同性别人群中,脑血管病发病率存在明显差异:男性发 病率明显高于女性,且男性溶栓疗效不如女性显著。尽管,大多数女性患者发病年龄晚于 男性,但其病情严重程度和神经功能损害程度均明显高于男性;与出生时体重低于2500g 的婴儿相比,出生体重正常婴儿成年后脑卒中发生率和病死率明显降低;白种人脑卒中发 生率和病死率明显低于黑人。此外,脑血管病还存在遗传易感性和家族聚集性,遗传因素 在不同脑卒中亚型中的作用有所不同。上述不可干预危险因素以不同作用形式影响着脑血

心脑血管疾病的常见危险因素及预防方法

心脑血管疾病的常见危险因素及预防方法 心脑血管疾病是心血管疾病和脑血管疾病的统称,泛指由高脂血症、血液粘稠、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所致的心脏、大脑及全身组织发生缺血性或出血性疾病的统称。心脑血管疾病其死亡率和致残率都很高,然而心脑血管疾病又是可以预防的,通过对危险因素的干预,进行有效的控制策略,可以使其发病率与死亡率明显下降。 1常见危险因素可归纳为两大类 1.1一类危险因素是不可干预的,如年龄、性别、遗传、种族等因素。 1.2另一类因素是可以干预的,主要是人们的生活方式。首先,在饮食结构上,现代人一改过去以蔬菜、粗粮为主的饮食结构,转而吃含有高蛋白、高脂肪、高热量的“三高”食品。这类食品缺少纤维素和维生素等对人体有益的物质,含有不利于血管的脂类物质,使血管病变更严重。其次,在工作方式上,随着现代社会生产方式的改变,现代人活动少,工作压力大,导致运动减少,体重增加,血液粘度高。还有饮食习惯的改变,早晨不吃早餐,中午只吃快餐,晚上猛吃大餐。这样做的后果就是白天营养不良和晚上营养过剩,直接导致过剩营养物质在血管壁上沉积。 2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 2.1合理膳食 2.1.1增加膳食纤维:膳食中纤维有降低血清胆固醇浓度的作用。膳食纤维含量丰富的食物主要是粗杂粮、米糠、麦麸、干豆类、海带、蔬菜、水果等。具有降脂功能的常见食品还有洋葱、大蒜、香菇,木耳、芹菜等。 2.1.2多吃鱼和鱼油:鱼油具有时显的调节血脂功能,能够预防脉硬化,对心血管疾有积极的预防作用。 2.1.3多吃豆制品:大豆里面富含多种人体所必须的磷脂。常吃豆腐、豆芽豆腐干、豆油等豆制品有益于人体健康,能够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2.1.4此外应该适当减少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量,尽量避免食用高胆固醇食品,

中青年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中青年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38岁的张先生事业有成,是一家公司的部门经理。今年夏天单位组织大家出去旅游,来回乘坐的是卧铺客车。张先生一路很少喝水,由于天气炎热,他一路出了很多汗。在返程的途中,他突然发现右侧上下肢不好使了,说话也不清楚了。赶到家里后赶紧去医院检查,做CT发现得了脑卒中——脑梗死。张先生一贯健康,平时非常注意健康饮食和体育锻炼,怎么就会得了脑梗死呢?医生告诉他得的脑梗死叫做“分水岭梗死”,是由于身体脱水,大脑供血不足而导致的。原来张先生旅途中大量出汗,同时又没有及时补充水分,所以出现了现在的不幸。 那么中青年脑卒中的危险因素都有哪些呢?作者熬了若干通宵之后找到下面这些好东西,现奉献给大家。 一、高血压 中青年高血压控制不良者多见,无论是收缩压还是舒张压增高都 可增加脑出血和脑血栓形成的危险性。中青年人由于平时工作忙碌,日常琐事有多,加上自恃年轻身体好,不把高血压当成一回事,好多朋友血压非常高,甚至达到180/110mmHg 以上,只要没有什么不舒服的感觉,也不吃降压药。在我们医生看来这就好像是“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是极度危险的。朋友们都知道如果水库的水位长期超过警戒线,长期下去如果遇到暴雨、地震等突发情况很容易溃堤。高血压病也是如此。长期维持过高的血压会导致动脉血管壁不堪重负而变形,一旦遇到暴怒、劳累、失眠、感冒等突发情况,动脉血管壁很容易发生“溃堤”事件,血液就会大量涌进我的脑内导致脑出血,小量的出血会导致口歪眼斜,半身不遂;大量的出血会让病人立刻昏迷而危及生命。 那么有朋友会问,人为什么会患高血压呢? 第一是遗传因素。有的朋友父辈就有高血压病人,家族中多人患有高血压,而且多属于中重度高血压,这就是遗传导致的,责任不在我们自己,而是与遗传基因有关。如果那位朋友不巧对号入座,也不用气馁或是怨天尤人,对于遗传性的高血压虽然不易根治,按照现在的医学发展水平,我们也有办法控制。控制好的话一般不会影响到我们的工作、生活,甚至寿命。

中风的危险因素有

中风的危险因素有: 1、高血压病,无论是出血性中风还是缺血性中风,高血压是最主要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降压药、低盐饮食等将血压逐渐降至140/90mmHg以下。 2、糖尿病,通过控制饮食、降糖药,将血糖降至3.9-6.1mmol/L正常范围。 3、心脏疾病,如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尤其防止心房颤动引起栓子脱落造成脑栓塞。 4、血脂代谢紊乱,极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最主要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是抗动脉硬化脂蛋白。 5、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TIA本身是缺血性中风分类的一个类型,也可以是脑梗塞的先兆或前区症状,应及时治疗。 6、吸烟与酗酒; 7、血液流变学紊乱,特别是全血黏度增加时脑血流量下降,其中红细胞比积增高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增高是缺血性中风的主要危险因素; 8、肥胖,肥胖与超重均为缺血性中风的危险因素,与出血性中风无关。 9、年龄和性别,年龄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粥样硬化程度随年龄增高而增加。50岁以上随着年龄增加中风发病率亦有增加,但笔者发现青中年中风发病者亦有增中风的危险因素有: 1、高血压病,无论是出血性中风还是缺血性中风,高血压是最主要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降压药、低盐饮食等将血压逐渐降至140/90mmHg以下。 2、糖尿病,通过控制饮食、降糖药,将血糖降至3.9-6.1mmol/L正常范围。 3、心脏疾病,如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尤其防止心房颤动引起栓子脱落造成脑栓塞。 4、血脂代谢紊乱,极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最主要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是抗动脉硬化脂蛋白。 5、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TIA本身是缺血性中风分类的一个类型,也可以是脑梗塞的先兆或前区症状,应及时治疗。 6、吸烟与酗酒; 7、血液流变学紊乱,特别是全血黏度增加时脑血流量下降,其中红细胞比积增高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增高是缺血性中风的主要危险因素; 8、肥胖,肥胖与超重均为缺血性中风的危险因素,与出血性中风无关。 9、年龄和性别,年龄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粥样硬化程度随年龄增高而增加。50岁以上随着年龄增加中风发病率亦有增加,但笔者发现青中年中风发病者亦有增

脑中风危险因素-中英对照

第二十四页: Metabolic syndrome has been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d risk of prevalent stroke. 代谢综合征已与风险增加的普遍中风。 In the 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 among 10 357 subjects,482 在全国健康和营养调查,其中10个357个科目,482 the prevalence of metabolic syndrome was higher in persons with a self-reported 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较高的人与自我报告 history of stroke (43.5%) than in subjects with no history of CVD (22.8%; P0.001). 历史的中风(43.5%)比科目没有历史的心血管疾病(22.8%;p)。 The metabolic syndrome was independently associated with stroke history in all 代谢综合征是独立与中风史的所有 ethnic groups and both sexes (OR, 2.16; 95% CI, 0.48 to 3.16). 民族和性别(或,2.16;95%,0.48- 3.16)。 Recommendations 建议 1. Management of individual components of the metabolic syndrome is recommended, 1。管理的各个组成部分的代谢综合征的建议, including lifestyle measures (ie, exercise, appropriate weight loss, proper diet) 包括生活方式的措施(即,适当的锻炼,体重减轻,适当的饮食) and pharmacotherapy (ie, medications for lowering BP, lowering lipids, glycemic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