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初中文言文和现代文阅读教学计划

初中文言文和现代文阅读教学计划

初中文言文和现代文阅读教学计划
初中文言文和现代文阅读教学计划

初中文言文与现代文阅读

四会市苏东霖中学欧阳维锋

一、学情分析

本课程属于初中文言文与现代文阅读的基础课程。学员为初一、二预科班的学生。基本情况为,初一预科班学生几乎没有接触过文言文,而初二预科班学生已经接触过文言文,但是基础比较薄弱。因此,尽管这两部分学员学习情况不同,但是他们具有共同的学习目标,就是打好文言文阅读的基础,提高学习文言文阅读的兴趣。此外,加强现代文阅读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所选文言文作品产生和发展的时代背景,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等,丰富语文知识。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培养学生比较鉴赏能力,树立对待中国历史文化的正确态度,能够批判吸收古代文化遗产。

3、德育目标: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学会哲学的思考,培养人文素养和爱国主义精神。

4,此外,附加现代文阅读,提高现代文理解和欣赏的能力。

三、教材分析

所选文言文作品以其所在年代为线索,从上古时期到明清,根据其文学价值和对后世的影响,选择了一些比较典型的文言文作为教学材料。

教材共九章,前八章为各个年代的文言文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向我们展现了当时的时代背景和生存状况,还有利于我们充分开发古代文化,挖掘其政治、道德、伦理、教育、文学等人文资源,借其发扬中华优秀文化,尽承传其精髓之责任。

其中,选取了一些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和成语故事,旨在通过这些知识性与趣味性兼融的寓言小故事,对课堂作适当的补充、延伸与拓展,增加教学的趣味性。

四、教学理念

第一,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变被动接受式为主动探究式学习为突破口,尊重和满足学生独特性和差异性,坚持有教无类,教学相长的教学原则。

第二,文言阅读能力培养和人文素养教育相结合。通过进行基础性的教育,不仅仅让学生掌握古汉语的差异,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还应该让学生了解作品所处时代背景,文化内涵,以及作者的思想内涵和个人魅力。最终,让学生乐于接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潜移默化地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第三,专业性、趣味性与实用性相结合,课堂知识与课外知识相结合。把寓言故事的幽默讽刺融合于有关文化、政治类的文言文中,寓教于乐。同时,学习有关古人礼仪和做人方面的作品,如论语,提高学生的自我涵养,树立起自主意识和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品德。实现“不求人人成大才,但求人人都成人”的教育目的。此外,除了掌握课本要求的知识以外,增加课外优秀作品和重要的人物知识,与课堂学习相映成趣,相得益彰。

五、课时安排: 16课时

六、教学内容的教学进度及教学要求

七、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与措施

(1)充分利用多媒体等多种形式开展文言文的诵、背、讲、写的训练。

(2)学生和老师共同进行对学习内容相关知识的搜集和整理,课外学习与课堂深化相融合。

(3)以小组为单位,以学生自学为基础,学生探讨为主要方式,旨在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情,从而加强文言文的自学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4)老师尽可能充分地向学生展示古代文化、古代优秀作品以及古代人物的魅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八、教学效果的评价与测试

(1)学生预习情况

(2)学生复习旧课过程中的表现

(3)学生阅读、理解以及参与课堂讨论的情况

(4)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过程的情感投入情况

初中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文言文阅读第一课 第一题:词语解释题 1、重平时积累,从课内到课外。 本着“题在课外,答在课内”的原则,课内的文言实词和几个常用的虚词解释要牢记在心。观察近五年的考题,试题涉及到的词语解释有这样几个:徙、去、使、居、故、归、诣、为、具等,课外语段中的解释与课内的解释相同。 另外,我们应该知道许多词语在不同的句子中有不同的解释。以前五年的考题为例,上面考到的词语中,“徙”和“诣”初中阶段我们只学过他们的一种解释,“徙”解释为“迁移”,“诣”解释为“往,到……去”,其余都有两种以上解释。所以我们要把学过的各种解释都回忆起来,从中选择最为恰当的,还要把你认为最为恰当的词义代入句子中,结合句子以及语段内容进行整体理解。 2、组词法。组词法就是尝试着给你不懂的文言实词用现代汉语组词,看看能否通顺地放在句子中。如果上下文意贯通,那组词后的词语就是这个文言实词的解释。当组词后大概意思是对的,但放到句子中有些别扭时,那么就回到原文看这个词在句中是什么词性,根据词性再进行适当调整,变换成合适的近义词,一般就可以使句子前后顺畅了。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运用组词法时首先要注意原词的词性,组成词语后的词要保持词性不变。 第二:句子翻译题 要求翻译的句子中往往有一些关键的词,这些词往往是一些实词。老师阅卷时这些关键的词就成了评分的“分点”。 考生可以利用整合和拆分的方法。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整合不是作简单的加法,整合后的句子还要通顺流畅。为了做到通顺流畅,我们可以将省略的部分补足,甚至可以添一些辅助性的词语让语句更合理通畅;有时候还遇到一些特殊的句式,这些文言句子的语序

与现代汉语的不同,翻译的时候要将他们调整成现代汉语的语序。 第三题:内容理解题 答题要求分为两种,即要求答案用文中的话表述,或答案用自己的话表述。从提问内容看,所有题目都针对故事中的情节或人物发问,目的是考查考生是不是读懂了故事。一旦考生对语段理解无误,回答这类题目基本不存在难度,而没有读懂语段,这类题目的正确率也就不能保证了。因此,回答这一题的关键首先在于对语段的整体理解,即读懂故事。然后,要先审题干,再找内容。这类题目的答案基本都能在原文中找到,但找答案不是盲目的,要看看题目问的是哪方面的内容,然后再有的放矢地去找。若要用自己的话表述,那么找到原句之后还要将原句转化成现代汉语的方式表述出来。 第四题:主旨理解题 课外语段通常选用短小又有意义的故事作为考试的选文,这类故事的情节或人物都能给人以一定的启示。 这一题要在读懂语段的基础上完成,与内容理解题不同的是这一题的答案不再能从文章中找到。初中阶段,我们接触到的文言文或写人或写事,有的还是寓意鲜明的寓言故事,这些文章涉及到的主题不外乎三种:为人的道理、处世的方式、科学哲理。如何做这些题呢?除了读懂故事之外,在答题技巧上还要懂得抓细节。 什么是抓细节?简单的说就是故事的情节或人物的个性。比如,郑人白天移席,晚上也移席;秦西巴放生,而孟孙辞退秦西巴又聘请他;人们为鲍鱼置屋立庙;卓茂把自己的马给他人;白鸡养黄小鸡,这些就是细节,从这些细节中总结出文章的主旨比胡乱总结更有效。 此外,也要适时积累一些“主旨”。平时读到的文章告诉我们的道理,给我们的启示,我们要做个有心人将它们记下来。有时候文章虽然不同,但主旨却相似,考试时若遇到了类似的文章,平时的积累就有用了。

最新初中文言文阅读精选讲课教案

初中文言文阅读精选 (一)(12) 李愬至唐州,亲行视士卒,伤病者存恤之,不事威严。或以军政不肃为言,曰:“吾非不知也。袁尚书专以恩惠怀贼,贼易之,闻吾至,必增备,吾故示之以不肃。彼必以吾为懦而懈惰,然后可图也。”贼果轻愬名位素微,遂不为备。 李愬谋袭蔡州,遣马少良将十余骑巡逻,遇丁士良,与战,擒之。士良,元济①骁将,常为东边患,众请刳其心,愬许之。既而召诘之,士良无惧色。愬曰:“真丈夫也!”命释其缚。士良乃自言:“昨日力屈,复为公所擒,亦分死矣,今公生之,请尽死以报德!”愬乃给其衣服器械,署为捉生将。 李愬每得降卒,必亲引问委曲,由是贼中险易远近虚实尽知之。 李愬将攻吴房,诸将曰:“今日往亡。”愬曰:“吾兵少,不足战,宜出其不意。”遂往,克其外城,余众保子城,不敢出。愬引兵还以诱之,淮西将孙献忠果以骁骑五百追击其背。众惊,将走,愬下马据胡床②,令曰:“敢退者斩!”返旌力战,献忠死,贼乃退。 【注】①元济:指判将首领吴元济。②胡床:室具。 1.下列句中的“其”与“遂往,克其外城”听“其“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其真无马邪B.公问其故 C.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D.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2.下列对人物的分析评价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李愬以“不肃”示贼军,目的在于诱导贼军轻敌,不做防备。 B.李愬先要杀丁士良,后又重用他,可见李愬是一个爱将才的人。 C.李愬亲自询问投降士兵,可以看出他善待战俘,宽厚仁慈的品性。 D.李愬出其不意攻打吴房,并严令部下不许后退,充分表现了李愬用兵的机智与勇武。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贼易之易: ②遣马少良将十余骑巡逻将: ③今公生之生: ④众惊,将走走: 4.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既而召诘之,士良无惧色。 译文: (2)愬下马据胡床②,令曰:“敢退者斩!” 译文: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17分) 仲淹少有大志,于富贵、贫贱、毁誉、欢戚,无一动其心,而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每感激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一时士大夫矫厉①尚风节,自仲淹创之。

初中生文言文阅读训练40篇

1.★鲁人徙越 鲁人身善织履,妻善织缟①,而欲徙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履为履之也,而越人跣②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以子之所长,游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鲁人对曰:夫不用之国,可引而用之,其用益广,奈何穷也?” (选自《韩非子·说林上》) 【注释】①缟(gǎo):古代的一种白绢。②铣(xiǎn):光脚。 【译文】鲁人自己善于织草鞋,(他的)妻子善于织白绢,(他们)想搬到越国去。有人对他们说:“你们一定会很穷的。”鲁人问:“为什么呢?”(那个人)说:“草鞋是用来穿的,可是越人光脚走路;白绢是用来做帽子的,可是越人披头散发的,凭你所擅长的技能,到用不着的国家去(谋生),想要不贫穷,难道可能办到吗?”鲁国人就反问他说:“到了不用我们专长的地方,我们可以引导他们穿鞋戴帽,随着用途的不断推广,我们怎么会受穷呢?”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划横线词语。 ①鲁人身善织履()②或谓之曰()③履为履之也() ④而越人被发()⑤以子之所长()() 2.翻译下面这个句子。 鲁人身善织履,妻善织缟,而欲徙于越。 3.请用短文中的原句回答鲁人不可徙越的原因。 4.你认为鲁人可不可以徙越呢?请用自己的话说明理由。 5.本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什么

【参考答案】 1.①自己②有的人③穿但是,表示转折⑤凭、用 2.略 3.略 4.本题答案较为开放。如: ①不可徙。鲁人没有从实际出发,越国人不穿鞋,不戴帽,如果徙越,不能发挥自己的特长,以后的生活肯定会走投无路。 ②可徙。鲁人可以引导越国人穿鞋戴帽,随着鞋帽用途的不断宣传推广,就可以发挥他们的特长,日后的生活会越来越好。 5.(1)凡做一事,制定行动计划,必须先做调查研究,从实际出发,万不可纯凭主观,心血来潮,莽撞从事。做生意特别要了解顾客的需要。(做事要切合实际,实是求是,人实际出发,分析客观条件,这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2)要学会换一种思路考虑问题,要善于对同一对象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进行思维,从而得出自己的独特见解,这样才会创新,才能更好地把握时机。 2.★农夫殴宦 尝有农夫以驴负柴至城卖,遇宦者(太监)称“宫市”取之;才与绢数尺,又就索“门户”(指“门户”税),仍邀(强要)以驴送至内。农夫涕泣,以所得绢付之;不肯受,曰:“须汝驴送柴至内。”农夫曰:“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今以柴与汝,不取直而归,汝尚不肯,我有死而已!”遂殴宦者。(选自韩愈《顺宗实录·宫市》) 【译文】曾经有一个农夫,用驴驮着木柴到城里来卖,遇到宦官自称“宫市”拿走他的木柴,只给了他几尺绢,又就地索取“门户”税,还强要(农夫)用驴把木柴送到内廷去。农夫哭了,把得到的绢又给了宦官,(宦官)不肯接受,说:“必须用你的驴把柴送到内廷。”农夫说:“我家有父母、妻子、儿女,等着卖柴得钱后,才能有饭吃。现在我把木柴给了你,不向你要价钱就回去,你还不肯放我,我也只有和你以死相拼了!”农夫就殴打了宦官。 (街使的属吏捉住他上报,德宗颁诏将宦官废免,赐给农夫十匹绢。然而,宫市并不因此而改变,谏官与御史们屡次规谏,德宗都不肯听从。) 【阅读训练】 1.解释文中加点词: (1)才与绢数尺 (2)农夫涕泣 (3)不取直而归 (4)遂殴宦官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与“仍邀以驴送至内”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中考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指导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中考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指导 中考要求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之、其、而、以、于、乃、虽、为、者、且、则、何、焉、与、所、因)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和用法。 3.理解并翻译文章中的句子。 4.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归纳文章内容要点。 5.分析概括文章所表达的作者的观点态度。 6.对文章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体会和见解。 1题型一:断句 方法指导:断句分为二种:一是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停顿,二是句子内部的停顿。 1.结合上下文,理解句意,理解越准确,断句也越准确。 2.翻译成现代汉语,根据现代汉语的停顿,对应原句标 出停顿之处。 3.朗读停顿与节奏划分的基本方法: (1)主谓之间、谓宾之间、谓语中心词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 (2)句首发语词后要停顿; (3)句首关联词语后要停顿;

(4)句首状语后要停顿; (5)“古二今一”词语之间要停顿; (6)表转折意思的句子中,按照“而前则前”的原则划分朗读节奏; (7)有省略成分的地方要停顿; “乎”等语气助词后要停顿; (8)“也” (9)古人的姓、名、字、封号、谥号、谦称、自称、别称、尊称、官名、文体名称等的后面要停顿。 2题型二:文言虚词和实词 方法指导: 1.文言虚词。常见的文言虚词有14个,我们要熟记每一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根据这些虚词的不同意义和用法,结 合例句进行归类积累,在此基础上才能有把握地完成虚词的 相关考题。 2.文言实词。实词的考查集中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 词类活用、通假字几个考点,理解时必须结合具体语境。实 词解释的方法: (1)扩词法。这是最常用的方法,即给单个的文言字词组词,把单音节词变为双音节词。注意扩词要结合具体的语境。 (2)积累法。即把教材中所学的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 假字、一词多义字积累起来,以便自如地理解运用。 (3)揣测法。有些文言字词,用扩词的方法理解不通,教

文言文比较阅读的方法与解题技巧

文言文比较阅读的方法与解题技巧 问:有时,我在语文练习册里能做到课外的文言文,一做到这,我就头疼,怎样才能做到,做这种题时游刃有余? 答:同学,你好!在解答课外文言文阅读题目时,应注意以下四个步骤: 第一步:快速浏览题目 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 第二步:仔细分析标题 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而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例如,在一次测试中,考了一个“楚人学舟”的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这个主谓结构的标题概括了文段的主要内容,我们看了标题就知道文段的主要内容了。总之,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可使我们快速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第三步:结合注释速读全文 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所以,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而应结合注释速读全文。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阅读全文的过程中,碰到“拦路虎”,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读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 第四步:“对症下药”解答问题。 课外文言文阅读问题设计有三种类型,即词语解释题、句子翻译题和内容理解题。对于不同的题目则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 (1)词语解释题:这类题目多数是考查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的现象,而这些文言实词基本上都是同学们课内文言文中学习过的。解题时,应先套用我们学习过的文言实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 (2)句子翻译题:翻译句子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首先,在草稿上把关键的字词的意思解释出来(直译);然后,将句子的大致意思写出来(意译)。在翻译句子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年号、人名、地名、官名、物名、书名、国名等专有名词保留原样,不用翻译。例如:“庆历(年号)四年春,滕子京(人名)谪守巴陵郡(地名)”。可把这个句子译为: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了官,做了巴陵郡的太守②句子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词语应删去。例如:“陈胜者,阳城人也”。“者……也”表判断,无义,应删去。可把这个句子译为:陈胜是阳城人。③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倒装句)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一样,翻译时要作适当的调整。例如:“甚矣,汝之不惠(主谓倒装)!”可把这个句子译为:你的不聪明也太严重了。④所翻译的句子若是省略句,则要把省略了的成份增补出来。例如:“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省略主语)。”可把这个句子译为:他们(主语)就用朱砂在绸子上写上‘陈胜王’三个字。 (3)内容理解题。解决这种类型的题目有三种方法: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准确率较高。 问:阅读课外文言文时碰到陌生的词句怎么办?

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70篇答案

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70篇答案 1.★鲁人徙越 1.①自己②有人③凭④长处3.要根据需要来确定行动,否则只能碰钉子。 2.★农夫殴宦 1.(1)给(2)眼泪(3)通“值”价值(4)就3.揭露了“宫市”对劳动人民的剥削、迫害。 3.★教学相长 1.(1)味美(2)即使(3)困惑(4)增进,促进 3.教学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 4. ★樊重树木 1.(1)但是(2)从前(3)都 3.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造作准备,有长远打算。启示:学习也是如此。 5. ★颜回好学 1.(1)早(2)极度悲哀(3)更加 3.颜回年轻轻就死了,现在没有像他那样好学的人了。 6. ★王充博览 1.(1)赞扬(2)以……为师(3)就(4)就 3.指诸子百家的著作,如《老子》、《孟子》、《庄子》、《韩非子》、《荀子》等。 7. ★不记人过 1.(1)过失、过错(2)假装(3)责问(4)制止 2.略 3.吕蒙正为人正直,襟怀坦白,不喜欢记着别人的过失寻机报复。有胸怀,更有智慧。8.★欲食半饼喻 1.(1)原因、缘故(2)停止(3)假如 2.略 3.讽刺了那种不究因果而钻牛角尖、徒生苦恼的糊涂虫(愚蠢的人)。 9. ★反裘负刍 1.(1)背(2)为什么(3)你 2.略 3.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10. ★管庄子刺虎 1.(1)制止(2)代词,指老虎(3)举动(4)却 2.略 3.做事应善于分析矛盾,把握时机,以逸待劳,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1. ★齐人有好猎者 1.(1)回家(2)妻子孩子(3)应该(4)努力耕田 3.人在遇到困难时,不可勉为其难,有时暂时后退是为了更好地前进。(做任何事情不能一味蛮干,当失败时,应该注重考虑成功的策略。) 12. ★何梅谷之妻 1.(1)将(2)黄昏(3)指何梅谷妻每天念千遍“观音菩萨”这件事。(4)留下。 3.何梅谷妻每天念佛千遍,何梅谷阻止她她不听,不阻止她呢,又恐怕会让读书人见笑。 13. ★邴原泣学 1.(1)能够(2)假如,如果(3)白白地(4)钱,学费 3.发现邴原无学而泣,躬身垂问。得知邴原身世后,甘愿舍弃自己的收入,免收邴原学费。这位老师“关心贫幼”、“帮助有志者成才”的品质值得每一个人敬佩。

文言文和现代文的区别

文言文和现代文的区别 汉语自古以来就有文言文和白话文之分。 文言文”是相对于“白话文”而言。第一个“文”,是书面文章的意思。“言”,是写、表述、记载等的意思。“文言”,即书面语言,“文言”是相对于“口头语言”而言,“口头语言”也叫“白话”。最后一个“文”,是作品、文章等的意思,表示的是文种。“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文章”。而“白话文”的意思就是:“用常用的直白的口头语言写成的文章”。在我国古代,要表述同一件事,用口头语言及用书面语言来表述,是不同的,例如,想问某人是否吃饭了,用口头语言表述,是“吃饭了吗?”,而用书而语言进行表述,就是“饭否?”。“饭否”就是文言文。我国的古代,所有的文章都是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所以,现在我们一般将古文称为“文言文” 文言文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古人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文言文。在国内,中学语文课程中,文言文的学习更是占了很大的分量。 什么是文言文? 文言文很精彩。这当然是无疑的。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是文言文。由此可见中国的现代文明历史还是很短的,解构或者解读传统文化还是现代化的必要,因为传统智慧的继承建立于对文言的正确解读。 2.文言文是知识。这是对的,因为文言文已经不再是语言,它纯粹是文字。但文言文是知识,甲骨文也是知识,那为什么就不学甲骨文呢?对了,正是因为甲骨文是更原始的文字,所以文言文是进一步学习甲骨文等等传统高级文字(学)的基础。 3.文言文也是技巧。汉语的表述、描绘、组合、转变、喻式、铺比、推演……在思想的表达上充分承载了汉文明的风格。掌握文言文物理结构,对现代汉语的理解比较精深,对新汉语的构造将有“法”可依。 4.“文言文”是“白话文”的相对。这个词的结构是这样的:文言-文。第一个“文”是“文字”,“言”是语言。“文言”则指“文字化了的语言”。 它说明两层意思:其一,指明文言文本是一种语言;其二,这个语言后来被文字化了。“被文字化了”的语言也有两重含义:其一,可以有语言但没有文字的文化,比如大多数少数民族只有语言没有文字;其二,语言功能退出生活,以文字的形式成为历史。“文言文”的字面意思,应该是:被文字化了的语言的一种文体。后面那个“文”指文体。 那么文言文除了在考古研究之外,还有什么“前途”吗?或者说,还会有什么生活的应用价值?我想是有的。在传统形式的生活淡化出现代社会时,只不过人们忽略了一些边缘地区的社会生活,才造成现代应用对文言文的怀疑或者忽略。比如在宗教建设中,某些碑刻仍然会用文言文撰写,仍然采用书法书写,使用工具镌刻。篆书的应用也大多如此。“文言文”这个名词也可以涵载语言与文字之间在文化历史上的相互关系。某种形式上,一旦某种语言——包括方言——被“文”化,文字化,也就是书面化,其语言魅力顿减,而文字功能倍增。因为语言通常是口头相传,与生活密切相关,语言尚未进入文化状态,它是对生活经验的一种保留,没有文字的扩展性能。 我们在阅读文言文的过程中,不免会产生一种错觉:古时人说话也是这么说的么?我想这可以用现在时态下书面语与口头语在表述上的不同来“感受”,它们之间在结构上规则上并无大的区别。也可以推测,古人说话只不过比文言文更随意,更白化通俗而已,“三言两拍”也可以做参考了。至于现在我们阅读文言文,当然不代表在重复古人的说话,而是在朗诵或者默读一种文体。 阅读文言文,感受的是一种极为明晰的思路,就好像偶尔阅读西方哲人著作,很有那种应有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含答案)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回答下列问题。 绩,字无功,绛州龙门人……贞观初,以疾罢归。河渚^①间有仲长子光^②者,亦隐士也,无妻子。绩爱其真,遂相近结庐,日与对酌。君有奴婢数人,多种黍,春秋酿酒,养凫^③雁、莳^④药草自供。以《周易》《庄》《老》置床头,无他用心也。自号“东皋^⑤子”。虽刺史谒见,皆不答。终于家。 性简傲,好饮酒,能尽五斗,自著《五斗先生传》。弹琴、为诗、著文,高情胜气,独步当时。 (节选自《唐才子传全译·王绩》)【注】①渚:水中间的小块陆地。②仲长子光:字不耀,洛阳人。③凫:野鸭。④莳:移植。⑤东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诗有“登东皋以舒啸”句,“东皋”由此而来。 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无妻子 ..()②日.与对酌() ③君有奴婢数.人()④终.于家()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其”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绩爱其真 A.其剑自舟中坠于水(《刻舟求剑》) B.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 C.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D.必先苦其心志(《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答案】(1)①妻子儿女②每天③几,几个④终了,结束(2)C 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遂相近结庐 【答案】遂/相近/结庐 3.翻译下列句子。 (1)虽刺史谒见,皆不答。 翻译: (2)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桃花源记》) 翻译: 【答案】(1)即使有刺史来拜见他,他都不应答人家。(2)人们就把渔人邀请到自己家里,摆酒杀鸡做饭,殷勤款待。 4.文中许多地方都表现了王绩的“性简傲”,请你概括出两点。 【答案】(1)辞官回家后就随便在仲长子光的附近盖了茅屋居住。(2)有刺史来拜见,都不应答人

初中七年级(下册) 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整理含答案

初中七年级(下册) 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整理含答案 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 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孙权劝学 《资治通鉴》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鲁肃传(节选) 《三国志》 鲁肃代周瑜,当之陆口,过蒙屯下。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顾之。”遂往诣蒙。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肃造次应曰:“临时施宜。”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熊虎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画五策。肃于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划线词语。 ①及鲁肃过寻阳________ ②即更刮目相待________ ③肃意尚轻蒙________ ④遂往诣蒙________ (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2处。 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熊虎也计安可不豫定? (3)两篇文章都以“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为结尾,有何作用?结合内容,简要分析。(4)两篇文章都写到了鲁肃与吕蒙见面时的情形,《资治通鉴》与《三国志》哪部作品的描述比较详细?列举一例,加以说明。 【答案】(1)到,等到;重新;轻视;于是 (2)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熊虎也/计安可不豫定? (3)以“鲁肃拜见吕蒙母亲,与吕蒙结为好友”作为文章的结尾,写出鲁肃被吕蒙“对付关羽的五策”所折服,侧面突出吕蒙听从孙权的建议开始读书后,才干有了巨大的长进,不再是吴下时的阿蒙。 (4)示例1:《三国志》比较详细。如鲁肃与吕蒙谈论的情形,《资治通鉴》用了“与蒙论议”四个字,而《三国志》则详细地描述了吕蒙问鲁肃如何防备关羽,对关羽的评价,和鲁肃谋定五策等内容。 示例2:《三国志》比较详细。如鲁肃对吕蒙的评价,《资治通鉴》只有“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的语言评价,《三国志》除了“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语言评价外,还有“越席就之,拊其背”等动作描写。 【解析】【分析】(1)本题要特别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现象、一词多义的理解。其中:及:到了……的时候。更(gēng):重新。轻:轻视。

初中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指导

初中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指导 一、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这一考点一般直接独立设题,是文言文阅读的基础,是不可忽视的考查重点。综观近年考情,该考点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考查特点: 1.从考查方式看,中考对文言实词的考查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1)单独考查,即从文言文中选出四个语句,要求解释加点的实词的意思。考查时,以单音节词居多,双音节词也时有出现。(2)偶尔在选择题中与虚词混合在一起考查。(3)常与文言文翻译放在一起考查,且实词往往是得分点。 2.从考查内容方面看,“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主要涉及五个考查点: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和偏义复词等现象。其中,前三种是重中之重。 3.从文言实词的根本来源看,中考考查的文言实词基本上都在课本中出现过,重点考查考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中考文言文中出现的相关实词看似与我们学过的课文没有联系,但认真分析后可以看出,这些词的意思与我们学过的课文密不可分。 二、 “筛选文中的信息”这一考点主要考查考生筛选传记类文章中传主的品格、情操和主要事迹等信息以及筛选写景抒情类、议论类文章中作者的观点、态度等信息的能力。 中考中这一考点常以主观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要求考生文中某些信息;有时也会以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 考生要注意培养自己的阅读概括能力。 三、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综合考查考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从各地区中考试卷来看,其考查特点有:1.在考查形式上,主要有两种,一是选择题;二是主观题。其中,以主观题为主。主观题又分两种考查形式,一是从文言文阅读材料中选出几个句子要求翻译,二是另给一则文言短文要求翻译。其中,以前者为主。 2.在考查内容上,既涉及重要文言实词的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和通假字等,还涉及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要想准确翻译文言语句,考生必须做到:(1)以理解文言实词和虚词为基础,对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及偏义复词有充分的理解,对常用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以及文言固定句式、固定短语等都有准确把握。(2)首先,要严格遵循“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其次,要善于联系前后文推敲判定,翻译时应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再次,要遵照原文的风格,切忌断章取义。 预计2020年中考仍然会重点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而考生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在翻译的过程中,遵循“一一对应,字字落实”的原则,切勿漏译、错译。 答题技巧 一、 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五注意” 1.注意古今词义的变化。一些同学在学习文言文时,往往以词的含义去理解古义,这就会闹出笑话。要注意了解古今词义的变化。(1)词义的缩小。就是古义反映事物的范围大,而今义反映的事物范围变小。(2)词义的扩大。就是古义所反映事物的范围小,而今义反映事物的范围变大。如“江”、“河”在古代专指长江、黄河。而今天的“江”、“河”泛指河流。(3)词义的转移。就是在古文中是这个意思,而今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原文 1.赵襄主学御 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①,俄而与子期逐②,三易马而三后③.襄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④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今君后则欲速臣,先则恐逮于臣.夫诱⑤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⑥后也." 导读: 王子期教赵襄主学御,特别指出:"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其实我们做任何事情皆如此,要全神贯注,目标明确. 注释: ①赵襄主:赵襄子.御:驾车.王子期:古时善于驾车的人.②逐:追赶,这里指驾车赛马.③易:更换.后:方位名词做动词,落后.④调:谐调.⑤诱:引导.⑥此……所以:这就是……的原因.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 ) 2.术未尽也( ) 3.先则恐逮于臣( ) 4.夫诱道争远( ) 二.翻译 1.术已尽,用之则过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你认为赵襄王落后的原因是什么你赞成王子期的看法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 2.老马识途 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①,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②.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③地,遂得水. 导读:自然万物都有其独特的个性,人能善于向大自然学习,则万物可为我所用,为人类造福. 注释:①管仲,隰(x )朋:皆齐桓公时大臣,帮助桓公成就了霸业.孤竹:古国名.②迷惑失道:迷路而找不到归途.③掘:挖.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春往而冬反( ) 2.迷惑失道( ) 3.遂得水( ) 二,翻译 1.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中故事是成语_____的来历,现比喻________________. 原文 3.穿井得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①.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

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学习文言文是传承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需要,它对我们语文素养的提升是十分必要的。语文教材中所选入的文章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内容上蕴涵着社会美、艺术美、科学美等美质,形式上富有结构美、语言美、音韵美等因素。学习这些文质兼备的文言文,不但能够使学生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精美深邃,丰富典雅,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而且也能更好地继承人文传统,继承哲学和道德理念的传统,从而使学生更加热爱母语,更好地理解和使用现代汉语,更好地提升自身修养。 一、在理解的基础上增强诵读 在文言文阅读中,朗读非常重要,它不但是学好文言文的重要方法,也是培养学生文言语感的重要途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意思就是经过反复朗读,自己也就能领悟文章的旨意了。以往,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在学生还没有读畅文章时,就急于转入串解这个环节,而这时,学生的头脑中,还没有文章的基本轮廓,对所读的材料还没有一个整体的理解,对作品的语意还缺乏直接的感知,学生还没有通过充分诵读而产生求知的兴奋,这时的教学活动所产生的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所以“诵读”不可忽略。 诵读,口耳眼心都能用得上,能培养学习文言文的语感。诵读必须在理解词义,了解句式的前提下实行。阅读文言文与阅读现代文不同,现代文是用现代汉语写的,所用的词汇和句式在口头上就很熟,并且理解了,只要把文章念出来,就能明白意思。文言文是用古汉语写的,用现代的语音读出声音来,有些却不明白这些声音的意义,也不明白这些声音是如何组合起来的,当然不能理解它的意思。叶圣陶先生曾举“弃甲曳兵而走”为例,说明这种现象。“弃甲曳兵而走”,这几个字连小学毕业生都会认会写,但会认会写并不等于能够理解它们在文言中的意思。在这种情况下,纵使高声朗读,甚至死记到能“背诵”的水准,纵使悟性极大的学生,也很难明白这句话的意思。如果读一篇文言作品,对其中词语的意义,句式的特点没有逐字逐句的弄懂,当这些词语和句式在另一篇作品中出现时还是不懂。这样的读法,对提升文言文的阅读水平也就没有多大协助。只有在懂得词义,了解句式特点,像朱熹所说的那样“一字一句,分晓真切”的前提下,让学生反复诵读一篇篇文言作品,才能提升学生文言文的阅读水平。所以,文言文的阅读教学,有一个“重新识字”的问题,所谓“重新识字”,是指要让学生明白那些虽然能读出声音,但不懂得它们在文言中的字的词义。教师的讲解、注释、工具书,都为这种“重新识字”提供了方便。在文言文教学中,过度强调熟读,不管懂不懂,背了再说的旧的教法,效果并不好。现在这种作法没有了,但它的影响不能说一点也没有。只串讲课文大意而不落实字词句,只对照教参的译文讲一通,至于文章中字词的意义,句式的特点是什么,学生一点也不知道。这种现象还是存有的。在理解的基础上诵读,一直到熟,熟到什么水准?一般来说,一篇课文,提出其中某一句,要能知道出自哪一篇,是什么意思,如果能背诵更好。 二、注意积累,增强词语和句式练习 如叶老所说的“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是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最终目的的达成,别无他法,只能让学生在老师指导下面对读物展开阅读过程,而且一次又一次地反复,通过这样的“历练”,学会阅读方法,养成阅读习惯。 词语和句式的归纳练习,能够训练学生在感性材料积累到一定水准的时候,自己动脑、动

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50篇

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50篇 (一)敏慧 1、黄琬巧对 黄琬幼而慧。祖父琼,为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日食。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太后诏问所食多少。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注释】①建和:汉桓帝年号。建和元年为公元147年。②京师不见: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的情况。 【文化常识】 “太后”及其他。自从秦朝起,天子称“皇帝”,皇帝的妻子称“皇后”。“太后”(或皇太后)指皇帝的母亲(周朝诸侯王的母亲也称“太后”),皇帝的父亲称“太上皇”。皇帝的祖母称“太皇太后”,皇帝的祖父叫“太上太皇”。“太”有至高至大的意思,因此皇帝的医生叫“太医”,皇帝的老师叫“太师”,皇帝的祖庙叫“太庙”。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诏②奇 2、翻译:①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②即以其言应诏 3、选择:“琼以状闻”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①黄琼因此听说了这情况;②黄琼把这情况报告皇上;③黄琼把这情况让皇上听到。 4、理解:黄琬说的日食后的样子到底是怎样的? 2、神童庄有恭 粤中庄有恭,幼有神童之誉。家邻镇粤将军署,时为放风筝之戏,适落于将军署之内宅,庄直入索取。诸役以其神格非凡,遽诘之曰:“童子何来?”庄以实对。将军曰:“汝

曾读书否?曾属对否?”庄曰:“对,小事耳,何难之有!”将军曰:“能对几字?”庄曰:“一字能字,一百字亦能之。”将军以其方之大而夸也,因指厅事所张画幅而命之对曰“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子可笑可笑。”庄曰:“即此间一局棋,便可对矣。”应声云:“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无粮,喝声将军提防提防。”【注释】①粤中:今广东番禺市。②庄有恭:清朝人,官至刑部尚书。③神格:神条与气质。④曾属对否:曾经学过对对子吗?⑤厅事:指大堂。⑥火卒:军中伙夫。 【文化常识】 象棋。围棋与象棋是中国的两大棋类活动。多数专家认为,先有围棋后有象棋。“象棋”一词最早出现在《楚辞·招魂》中,自秦汉至唐初,象棋中只有将、车、马、卒四个兵种。唐时加了“炮”,到北宋时加了“偏”、“禅”,相当于“士”、“象”。至北宋末南宋初,中国象棋才真正定型:一副象棋32枚子,分将、士、象、兵、车、马、炮。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署②适③弈④对⑤夸 2、翻译:①诸役以其幼而忽之;②遽诘之曰; ③庄以实对;④何难之有! 3、曹植聪慧 曹植年十余岁,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太祖尝视其文,谓植曰:“汝请人邪?”植跪曰:“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奈何请人?”时邺邺铜雀台新成,太祖悉将诸子登台,使各为赋。植援笔立成,可观。太祖甚异之。 【注释】①《诗》、《论》:指《诗经》和《论语》。②赋:古代的一种文体。③太祖:指曹操。④论:议论。⑤邺:古地名,在今河南境内。⑥铜雀台:曹操在邺城所建的亭台。【文化常识】

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的方法指导专题辅导

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的方法指导 曹培丽 初中文言文是同学们学习中的难点。老师在教学中不是过于死抠字、词、句而显得呆板、缺乏生机,就是流于形式而显得浮夸、不扎实;同学们在学习中对于这些“之乎者也”的文字兴趣也不大,甚至感到头疼。这样一来,往往课内文言文最终以死记硬背来应付考试的需要。如此,也势必影响了同学们们对课外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因此,如何走出这样一个困境,真正体会古人的思想情感,领悟文章的时代意义和指导意义,感受中国古文化的博大精深呢? 一、“读”文本 “读书千遍,其义自见”,可见读书的重要性,对于课外文言文更是离不了“读”,通过不同方式的“读”,由易到难,由整体到局部,由现象到本质地把握文本,领悟主旨,并从中获得启示。 .1、速读全文,整体感知 许多同学们在阅读中急急忙忙,囫囵吞枣,抓到题目,再回头看文本,找答案。事实上这样做只能是事倍功半,既浪费时间,又抓不到要点。所以,拿到一篇课外文言文,可以先进行整体的速读,感知全文内容。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都是一些短小、精悍的小故事,可采用默读或散读的方式,快速了解短文的几个要素,如:时间、地点、人物、人物之间的关系、故事的基本情节和结局等,从而达到初步整体感知故事内容的目的。 2、精读语句,正确停顿 面对一篇陌生的文言课文,许多同学们缺乏耐心来疏通文本内容。尤其是一些语句内的停顿往往被忽略了,从而造成阅读的障碍或歧义。如何正确处理停顿?当然首推朗读。采用一定的朗读方法反复朗读,感受恰当而必要的句读,理清句子内部的层次和关系,从而深入了解文意。 3、品读细节,把握人物 课外文言文以故事取胜,了解了文章的主要情节内容后,要想进一步体会文章主旨,自然离不了人物,而把握人物形象则要关注人物描写,尤其是一些细节的描写往往能传达出人物的本质和用心。同学们要注意品读这些细节,如:揣摩人物语言的语气,关注神态的变化,注意动作的指向等,从而明白人物的真正意图。例如语段1: 有白日入人家偷画者,方卷出门,主人自外归。贼窘,持画而跪曰:“此小人家祖宗像也,穷极无赖,愿以易米数斗。”主人大笑,嗤其愚妄,挥叱之去,竟不取视。登堂,则所悬赵子昂画失矣。 这则短文中主人的“大笑”“嗤”“挥叱”“竟不取视”等神态、语气,仔细品读,就可发现主人是一个自以为是、易被假象蒙蔽的人。如此,再结合结局,短文的启示意义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强化练习及答案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1)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2),感泣辞母,去之南都(3),入学舎。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4)以水沃面。往往饘粥(5)不继,日昃(6)食。遂大通“六经”(7)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注释(1)适:女子出嫁。(2)世家:家世。(3)南都:今河南商丘。(4)辄:总是,就。(5)饘粥:稠粥。(6)昃;日偏西。六经:儒家的六部经典著作。(8)慨然:慷慨的样子。 1、下列句中加点的“之”的用法和意思与其他三句不相同的是:() A、去之.南都 B、先天下之.忧而忧 C、送孟浩然之.广陵 D、之.虚所卖之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范仲淹二岁而孤(2)去之南都 3、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则短文的主要内容。 【答案】 119、范仲淹有志天下 1 B 2 (1)幼年死去父亲(2)离开 3于是他精通“六经”的旨意,慨然豪迈,立志以天下为己任。 4记叙了范仲淹的身世及求学的经历,表达了他心忧天下的大志。 读孟尝君传

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嗟乎!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①, 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导读:孟尝君传,指《史记·孟尝君列传》。王安石指出孟尝君非将士之人,只不过是鸡鸣狗盗之雄而已。而贤明之士是指能治国安邦的人,正因孟尝君门下尽是一些雕虫小技之士,所以真正的贤明之士是不肯投靠他的。观点有新意。其实这里有一个人才的标准问题。 注释:①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孟尝君只不过是个鸡鸣狗盗之徒的头领罢了。特,只不过。狗盗,披狗皮,钻狗洞,进入别人家里进行偷盗。孟尝君被困于秦,使人到秦昭王宠姬处求援,宠姬向他索取狐白裘。孟尝君有一狐白裘,已献昭王。客有能为狗盗者,潜入宫内,将昭王之狐白裘盗出,献给宠姬而得以释放。鸡鸣,学公鸡叫。孟尝君逃脱后,恐秦王追赶,连夜奔走至函谷关,而该处规矩,须待天亮鸡鸣才能开关放行。客中有善作鸡鸣者,一鸣而群鸡齐鸣,守吏开关,遂得脱身。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士.以故归.之( )( ) 2.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 )() 3.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 ) 4.此士之所以 ..不至也( )( ) 二、翻译 1.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1.孟尝君是战国时齐国公子,名田文,他和___、___、___合称为战国“四公子”。 2.作者王安石,____临川人,人称临川先生。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本文中他的观点是_____________。

初中学生课外文言文阅读的方法指导

初中学生课外文言文阅读的方法指导 上海市塘桥中学曹培丽 初中文言文教学一直是饱受诟病的,教师在教学中不是过于死抠字、词、句而显得呆板、缺乏生机,就是流于形式而显得浮夸、不扎实;学生在学习中对于这些“之乎者也”的文字兴趣也不大,甚至感到头疼。这样一来,往往课内文言文最终以死记硬背来应付考试的需要。如此,也势必影响了学生对课外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因此,使学生走出这样一个困境,真正体会古人的思想情感,领悟文章的时代意义和指导意义,感受中国古文化的博大精深,应该成为我们语文教师尝试和探索的方向。在多年的教学中,我觉得对学生进行课外文言文阅读理解的方法指导,显得尤为重要。“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让学生掌握方法,使之不惧怕课外文言文,做到对课外文言文的真正理解和感悟。 一、指导学生“读”文本 “读书千遍,其义自见”,可见读书的重要性,对于课外文言文更是离不了“读”,通过不同方式的“读”,指导学生由易到难,由整体到局部,由现象到本质地把握文本,领悟主旨,并从中获得启示。 .1、速读全文,整体感知 许多学生在阅读中急急忙忙,囫囵吞枣,抓到题目,再回头看文本,找答案。事实上这样做只能是事倍功半,既浪费时间,又抓不到要点。所以,学生拿到一篇课外文言文,教师可以先指导他们进行整体的速读,感知全文内容。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都是一些短小、精悍的小故事,教师可指导学生采用默读或散读的方式,快速了解短文的几个要素,如:时间、地点、人物、人物之间的关系、故事的基本情节和结局等,从而达到初步整体感知故事内容的目的。 2、精读语句,正确停顿 面对一篇陌生的文言课文,许多学生缺乏耐心来疏通文本内容。尤其是一些语句内的停顿往往被忽略了,从而造成阅读的障碍或歧义。如何正确处理停顿?当然首推朗读。教师应指导学生采用一定的朗读方法反复朗读,感受恰当而必要的句读,理清句子内部的层次和关系,从而深入了解文意。 3、品读细节,把握人物 课外文言文以故事取胜,了解了文章的主要情节内容后,要想进一步体会文

初中文言文阅读复习课教案

初中文言文阅读复习课 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初中文言文阅读复习课教案 复习目标: 1、熟悉中考文言文考点。 2、了解“则、而”等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3、熟练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原则、方法与程序,会翻译文言句子并把握文章大意。 4、能归纳文章内容,概括文章中心,分析概括文章所表达的作者的观点态度。复习方法:总结归纳法、实战演练法 课前自学导思 1、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文言文阅读训练,说说中考文言文有哪几个考点? 2、请分别谈谈你把握的文言虚词“则、而”等有哪些意义用法? 3、请同学们能够迅速回答解释文言词语、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 4、请同学们仔细回忆,根据平时的做题经验,说说你平时是怎样概括文言文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分析概括文章所表达的主要观点态度的。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阅读下文,回答下列问题。 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则羞对其家室,出则愧对其知友,其所以不得之故,乃狗劣也。欲得良狗,人曰:“君宜致力于耕作。”猎者曰:“何为”人不对。猎者自思,得无欲吾致力于耕作有获而后市良犬乎于是退而疾耕。疾耕则家富,家富则市得良犬,于是猎兽之获,常过人矣。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 探究点一:请同学们解释下列三个文言虚词,并根据所学文言文,举出例句归纳这些虚词的其他用法。 则:1、入则羞对其家室() 2、() 3、() 4、() 而: 1、旷日持久而不得兽() 2、于是退而疾耕() 3、() 4、() 5、 () 其: 1、出则愧对其知友() 2、() 3、() 乃:1、乃狗劣也()

2、() 3、() 4、() 5、() 之1、于是猎兽之获() 2、() 3、() 4、() 5、() 探究点二:解释下列文言文实词,并翻译句子,体会解释、翻译的方法。 思考1:解释下列三组加黑加粗词语,体会释词方法。 A、人不对家富则市得良犬 B、乃狗劣也人曰 C 、常过人矣疾耕则家富 同学们能不能根据做题经验,用几个字简要概括解释文言词语的方法 思考2:翻译下列句子。 (1)入则羞对其家室,出则愧对其知友。 (2)得无欲吾致力于耕作有获而后市良犬乎? 同学们用来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有哪些?能否用几个字简要概括 探究点三:把握文章内容中心,分析概括人物形象、作者观点态度。 思考1:本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请结合自身体验谈谈你是如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 思考2:文中的好猎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结合原文谈一谈你的看法。 请结合你的阅读经验简要谈谈你是如何分析人物形象的 思考3:从好猎者身上你学到了什么? 以往的阅读中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题目如何呈现,你是如何作答的? 总结归纳,回扣目标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