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俄国农奴制改革

俄国农奴制改革

俄国农奴制改革
俄国农奴制改革

教学思路:

历史课程标准:简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学习要求:了解农奴制阻碍俄国社会发展的表现和克里米亚战争暴露的俄国农奴制危机,认识俄国通过改革摆脱落后局面的迫切性。概述“二一九法令”关于农奴身份、份地和农民管理等方面的主要内容,认识“二一九法令”的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重点:⒈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⒉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两面性。

难点:⒈理解农奴制对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束缚、农奴制改革的局限性。⒉如何评价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影响。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俄国农奴制概况,列举农奴制阻碍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表现;比较俄国资本主义发展与西欧国家资本主义发展的差距。

了解俄国农民和资产阶级反农奴制的斗争,理解俄国只能采取自上而下改革方式的原因。

知道俄国民主主义思想家代表人物以及他们关于农奴制的思想主张。

阐明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对俄国的影响。

简述2月19日法令主要内容;结合前面所学知识,比较改革前后农奴的利益得失情况。

判断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性质,评价改革的意义。

概述俄国19世纪60、70年代上层建筑改革的主要内容,理解俄国进行上层建筑改革的目的和意义。

根据教材中列举的俄国经济发展的具体表现,推断俄国经济发展的原因何在。

归纳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后俄国产生的新变化。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教材,将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按照经济、政治、思想和军事等方面进行分类分析,对俄国各个社会阶级力量进行比较,理解俄国为何进行农奴制改革,以及为何采取改革的方式而不是通过革命解决矛盾。

阅读《农民改革法令》的详细条款,将改革之前与改革之后农民的处境相比较,深入理解为什么说农民的“解放”实质上是受到更大程度的剥削。

通过总结改革带来的影响,证明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不彻底性。

认真阅读教材,将俄国改革前后的政治、经济进行对比,归纳变化以及产生变化的原因,理解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的深入影响。学会用比较法归纳改革对国家和社会的影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落后的农奴制无法阻挡俄国资本主义发展这一史实,认识到历史前进的必然性。

通过学习民主思想家的思想,对革新精神和反抗专制压迫的民主思想产生认同感。

阅读教材框中赫尔岑的话,体会民主主义革命思想家对俄国统治和社会的清醒认识,感受思想家坚定的革命精神。

通过客观评价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性质、意义,学习保持客观的态度看待历史事件;培养全面看待事物的思维方式:既能看到事情的积极面,又能看到事情的消极面。

通过归纳农奴制改革后俄国产生的新变化和发展,认识到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改革的推动作用。

【教学流程】

投影:

1814年,以俄国为首的反法联军打败了拿破仑,沙皇亚历山大一世以“解放者”的身份骑着白马进入巴黎。而四十年后,俄国却在1855年的克里米亚战争中战败。沙皇俄国何以从令人望而生畏的霸主变成了不堪一击的泥足巨人?继任者亚历山大二世将引领俄国去向何处?

说一说:关于俄国的历史,我们了解多少?

投影:俄国的农奴制

是15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上半叶,俄国在以劳役制为主要剥削形式的地主庄园经济基础上建立的经济、法律制度。农民被束缚在地主的土地上,在土地、人身、司法上依附于地主,处于社会最低层,实际上是农奴。

提起农奴,很多同学可能会联想到另外两个名词:农民、奴隶。你知道这三者之间的区别吗?

答:……

投影:

农奴:封建社会中在土地、人身、司法上依附于地主的农业生产者。在经济上受剥削,没有人身自由和任何政治权利,处于社会最底层。

农民:租种地主的土地,也有属于自己的私有土地,人身比较自由。

奴隶:为奴隶主劳动,没有自己的土地,也没有人身自由的人,常常被奴隶主任意买卖或杀害。

投影:贫困不堪的俄国农奴

在农奴制下,俄国农业耕作的方式很原始,农奴使用古老的木犁耕作。

问:为什么地主不愿意添置农具?

答:……

投影:

农奴无偿为地主耕种土地和从事徭役。因为购买和修理机器要花很多钱,而农奴干活是不需要付钱的,所以地主不愿意添置农具。

请思考:俄国农奴制改革前,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俄国内部的发展有哪些表现?

答:……

⒈农业方面:

⑴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地主开始用雇佣劳动力代替农奴劳动;

⑵在农奴内部也产生了分化,少数富农成为资产阶级

⒉工业方面:19世纪30年代末,开始工业革命

答:农奴制成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严重障碍。

请思考:资本主义发展需要什么条件?

答:资金、劳动力、技术、市场。

问:农奴制的存在对俄国资本主义发展造成了哪些影响?

答:……

⒈农奴遭受严重剥削,一贫如洗,无力购买商品,因而国内市场狭小,商品经济发展缓慢。

⒉农奴被紧紧束缚在土地上,造成俄国工场手工业缺少自由劳动力,其水平远远落后于西欧。

⒊农奴制的实行,加强了贵族地主的势力,增大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政治障碍。

投影:

想一想:农奴制在经济上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在政治上是否会对俄国阶级关系的发展产生影响呢?

投影:

答:……

投影:

⒈资本主义经济虽然有所发展,但受到农奴制阻碍,导致俄国大大落后于西欧诸国。

⒉19世纪上半叶,沙皇俄国仍是一个以农奴制为基础的封建君主专制国家。

1825年12月(俄历),俄国一些进步的贵族青年军官发动了起义,起义者因此被称为“十二月党人”。他们主张废除农奴制,实行立宪君主制。

投影:

老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突然去世后,一些进步的贵族青年军官为了阻止保守的尼古拉一世上台,仓促发动起义,拥戴比较开明的康斯坦丁。他们把毫无思想准备、根本不知道要干什么的士兵带到参政院广场,高呼口号:“康斯坦丁和宪法。”在俄文里,宪法的发音是“康斯替杜霞”,士兵们不知其意,还以为指康斯坦丁的夫人,于是跟着一起喊起来。起义旋即遭到镇压,五名领袖被处以绞刑,许多人被流放。

五名十二月党人领袖被处死时,沙俄当局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举行了一次盛大的祈祷式,以示祝贺。赫尔岑后来写道:“我参加了祷告式,我当时只有14岁,隐没在人丛中,就在那里,在那个被血淋淋的仪式玷污了的圣坛面前,我发誓要替那些被处死刑的人报仇,要

跟这个皇位、跟这个圣坛、跟这些大炮战斗到底。”

为了转移国内矛盾,沙皇政府迫切需要一场对外战争的胜利,正所谓“柿子专拣软的捏”,他们选中了落后的土耳其,发动了侵略土耳其的战争。可是沙皇政府没有想到,这场战争竟然给自己带来了大麻烦。

在克里米亚战争中,英法联军的步枪射程,是俄国步枪的三倍,他们的强大火力给一名28岁的俄国炮兵连长留下了深刻印象,他描述道:“……从四面八方传来子弹的呼啸声,炮弹就在不远的地方爆炸,震撼得我们全都感到恐惧。”

这位连长就是后来名满天下的作家和思想家——列夫·托尔斯泰伯爵。

——《大国崛起》

材料分析——导致俄国战败的根本原因是?

材料一克里米亚战争的特点就是一个采用原始生产形式的民族对几个拥有现代生产的民族进行绝望的搏斗。

——恩格斯

材料二克里米亚战争暴露了农奴制俄罗斯的腐败和衰弱。俄罗斯好像从睡梦中醒了过来……人人都感觉有一根神经破裂了,回到旧时代的道路已经封锁。这是……由几个世纪所造成的历史时机之一,而且这些时机像山中的雪崩,像赤道附近的骤雨一样不可避免的……人人都觉醒了,人人都开始思索,人人都充满着批判精神。

答:……

(板书)落后的社会制度

问: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失败暴露了哪些问题?会引发哪些结果?

答:……

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暴露了俄国经济和军事的落后,以及农奴制的腐朽。

战争的失败导致俄国国际地位下降,国内矛盾进一步激化;直接推动了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80页“沙皇的抉择”一目,思考:

⒈沙皇做出了什么抉择?

⒉是什么因素促使沙皇做出这样的抉择?

⒊沙皇政府的改革立足于谁的利益?

⒋为什么俄国的改革是“自上而下”的而不是“自下而上”进行的?

(板书)⒈抉择

投影:

“显然,你们已经意识到了,现在的农奴制不可能一成不变。自上而下地废除农奴制比坐等它被自下而上地废除要好得多。”

——亚历山大二世

最高统治者猛然惊醒,下定决心废除农奴制进行改革。

(板书)⒉促使沙皇做出抉择的原因

答:……

国内:

农奴制危机深重;

农民暴动频繁;

革命呼声高涨;

部分地主认为资本主义剥削更有利可图。

国际:

战争惨败。

(板书)⒊改革的目的

维护地主阶级利益,巩固统治,增强国力,重振大国威望。

投影:

俄国的革命民主主义者主张通过自下而上的农民革命消灭农奴制。由于沙皇政府拥有强大的军事机器,而农民的觉悟低下,力量涣散,革命者难以把分散的农民运动汇合成全面的革命。所以“自下而上”的消灭农奴制的革命以失败告终。而沙皇则通过国内的统治危机和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看到了农奴制的危机,因此迫不得已,采用“自上而下”的形式进行农奴制

改革。

(板书)一、背景

二、内容

议一议:⒈“解放”法令在哪些方面具有进步性?

答:……

(板书)二、内容

⒈内容:颁布“解放”法令(二一九法令)

⒉评价

⑴进步性:

①性质:是封建地主主持下的资产阶级性质改革

②作用: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和资金

③转折点:俄国实现了生产方式由封建性向资本主义方式的过渡

农民听取“解放法令”的反应

宣读者刚刚读完法令的头一句话:“地主对待农民仁慈的态度减弱了,替专横暴虐开辟了道路……”人们开始喧哗起来了……维持秩序的警察长官对人们发出低沉的、拖得长长的声音:嘘——!所有人立刻静了下来。宣读者读到“农民使用这块份地,必须替地主完成‘法令’中规定的义务”,看得出,农民们愁容满面并且低下了头。站在农民前面的一个人突然说:“这是什么自由啊?”警察长官扯了一下他的袖子,他就不做声了。……当读到“在两年期满之前,农民和家仆要和从前一样替地主服役,并且应毫无怨言地完成自己从前的义务”时,农民中怨声和叫喊越来越高,宣读者不得不停止了宣读。

——一个目击者的回忆

议一议:⒉“解放”法令的颁布和实施,是农民想要的解放吗?

答:……

(板书)

农民的要求:

⒈人身自由——不再依附于地主

⒉经济独立——拥有自己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

(板书)二、内容

⒈内容:颁布“解放”法令(二一九法令)

⒉评价

⑴进步性:

①性质:是封建地主主持下的资产阶级性质改革

②作用: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和资金

③转折点:俄国实现了生产方式由封建性向资本主义方式的过渡

⑵局限性:

①不彻底性:保留封建残余,影响资本主义发展

②掠夺性:“解放”后的农奴被剥夺得一干二净

③欺骗性:改革后的农民为生计重新受盘剥

(板书)三、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影响

近代化是指以近代工业和科学技术为推动力,实现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的大转变。它包括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法制化,思想理性科学化,社会城市化。

俄国的近代化是指俄国由封建农奴制向资本主义工业社会的大转变。它启动于1861年的俄国农奴制改革。

据统计,1860—1890年,俄国的生铁产量增加了2倍,钢产量和棉纺织业的产量都增加了3倍,而煤炭产量的增加则超过了19倍,石油产量猛增了200多倍。在此期间,俄国的整个工业产量增加了6倍,铁路线增长了35倍多。

(板书)三、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影响

⒈经济上:俄国走上迅速发展资本主义道路

原因:⑴改革增加自由劳动力,扩大国内市场

⑵政府制定促进工业发展政策

⑶两次工业革命影响

(板书)三、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影响

⒈经济上:俄国走上迅速发展资本主义道路

⒉政治上:出现民主化气息

⑴政治体制方面:

富农和工商业资产阶级可以进入新建立的地方和城市自治机构

⑵司法制度方面:城市废除等级审判制度,建立陪审制度和律师制度,实行公开审判

结果:使政治上一向专制独裁的俄国出现了一些民主化的气息

(板书)三、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影响

⒈经济上:俄国走上迅速发展资本主义道路

⒉政治上:出现民主化气息

⒊军事近代化

实行普遍的义务兵役制,建立西方式的军事管理体制

【讲评学案】

一、改革的背景——危机笼罩下的俄国

⒈经济上: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根本原因)

⑴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①农业方面:A.地主为了增加粮食产量,建立用雇佣劳动力代替农奴的资本主义农场。

B.农奴内部产生分化,少数富裕农民成为新兴农村资产阶级,剥削贫农。

②工业方面:19世纪30年代末,俄国开始了工业革命,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

⑵农奴制阻碍俄国经济发展,远远落后于西欧诸国

①农奴被紧紧束缚在土地上,无法满足工业对自由劳动力的需求。

②农奴遭受严重剥削,无力购买工业品,限制国内市场的扩大。

③农奴制也造成工业资本和原料缺乏。

⒉政治上:农奴制引发尖锐的社会矛盾

⑴农奴:提出废除农奴制,争取土地和自由的政治要求。

⑵工人:在提高工资、改善待遇、限制残暴等方面开展斗争。

⒊思想上:出现反对农奴制和专制统治的新思潮

⑴十二月党人起义:

①原因:A.主要原因:俄贵族军官受西欧民主思想影响,对农奴制度和专制制度极为不满。

B.直接原因:亚历山大一世去世。

②主张:废除农奴制和等级制,建立共和国。

③时间:1825年

④作用:俄国历史上反对沙皇专制的第一次武装起义,唤醒了年轻一代革命民主主义者。

⑵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①代表:赫尔岑、车尔尼雪夫斯基

②思想: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③影响:与工农运动遥相呼应,迫使沙皇政府不得不正视国内统治面临的危机,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⒋军事上: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加剧社会危机(直接原因)

⑴原因:①俄国为转移国内矛盾;

②英法等列强也想趁机宰割土耳其帝国。

⑵经过:1853到1856年,俄与英法土。结果俄军战败,1856年签订《巴黎和约》。

⑶败因:俄国腐朽落后的农奴制度。

⑷对俄影响:①国际地位一落千丈;

②国内阶级矛盾进一步加剧;

③直接推动俄国1861年改革。

⒌统治阶级:亚历山大二世酝酿改革

⑴矛盾激化:农奴制存废已成为俄国社会矛盾的焦点。

⑵出发点:维护地主阶级利益,巩固统治(“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来解放农民。”)

⑶组织措施:成立“农民事务总委员会”,负责改革工作,于1861年在国务会议上通过改革草案。

二、改革的经过——自上而下的改革

⒈时间、人物:1861年俄历2月19日,亚历山大二世。

⒉改革文献:《1861年2月19日宣言》、《农民改革法令》。

⒊改革目的:缓和社会矛盾,挽救统治危机,重振大国威望。

⒋主要内容:

⑴政治上,废除农奴制度,农民获得了人身自由。

⑵经济上:规定土地仍然归地主所有,但农民可以赎买一块份地,同时负担一定的义务。

⑶组织上:建立“村社”加强对农民管理。农民由过去受个别地主支配转变为受地方政权控制。

⒌改革评价:

⑴性质: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运动。

⑵进步性:①使广大农奴获得自由,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和有利于工业革命的扩展。

②促使了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过渡(转折点)。

⑶局限性:改革保留了农奴制的残余,也没有改变沙皇专制主义的本质

①保留大量封建残余,严重影响资本主义发展速度,使之日后具有军事封建帝国主义特点。

②改革实际上是对农民的一次大规模掠夺。改革后的农民仍然被束缚在土地上,仍然受地主的剥剥和奴役。

三、1861年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⒈政治近代化——政治体制改革(政治、司法和军事)

措施

影响

政治

参照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模式,设立地方和城市自治机构。规定严格的财产限制,有利于贵族和资产阶级,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维护贵族、地主利益,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迈出了由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的第一步。

司法

废除等级法院,建立统一的各级法院,公开诉讼程序。比较彻底,贯彻了资产阶级的法律原则,但仍保留了农奴制的烙印。

军事

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取代过去的募兵制,改革军事管理系统,更新设备,设立军校培养人才,提高了军队素质,增强了战斗力。

⒉经济近代化——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⑴特点: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与农奴制残余相交织。总体水平仍远远落后于欧美。

⑵工业:①19世纪末完成工业革命。

②纺织业最为发达;石油产量跃居世界第一,巴库成为重要石油产地。

③形成新的工业区,铁路建设发展快。

⑶农业:农村中资本主义的成分也得到增长。

⑷原因:①改革增加了自由劳动力,扩大了国内市场,提供了资金。

②吸收两次工业革命成果,借鉴西欧技术。

③政府制定促进工业发展的政策。

第二部分:反思与点评

【课后反思】

从上一专题“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开始,牵涉到一个概念:近代化。由于阿里改革以失败告终,不够典型,所以把近代化的概念解释放到了本专题进行。让学生明确了近代化的概念,对于接下来最后三个专题的教学很有帮助。

第三部分:相关资料

【练习与测验】

课本第76页“想一想”

答:工业方面,企业数目增多,自由雇佣劳动的使用也增加了,在19世纪30年代到50年代,俄国开始了工业革命,蒸汽机大量出现;农业中也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地主已经开始用雇佣自由劳动代替农奴劳动,在农奴内部也产生了分化。

课本第79页“议一议”

答:直接原因——俄国军队装备落后,弹药粮食供应不足,作战准备不充分,军心不齐;间接原因——战争期间国内农民运动高涨,威胁俄国后方,削弱了军队战斗力。根本原因——封建农奴制的俄国在经济上、军事上远远落后于资本主义的英、法等西欧国家。

课本第81页“自我测评”1

答:农业方面,从事资本主义经营的情况不普遍,多数农奴主拒绝改进生产工具和耕作方法,生产方式落后,剥削残酷,农业生产歉收,农业发展长期停滞;工业方面,由于农业落后,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工厂得不到充分原料和自由劳动力;市场贸易方面,农奴购买力低,国内市场狭小,工业落后,国际竞争力差,国际市场也狭小。

课本第81页“自我测评”2

答:国内:农奴制危机深重,农民运动和民主革命思潮席卷全国,动摇沙皇政府的统治,引

起统治者震动;在部分地主看来,农奴制剥削比不上资本主义剥削有利可图。

国际: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遭到惨败使统治者惊醒,希望通过改革使落后的俄国强大,以便与西欧国家竞争。

课本第72页“材料阅读与思考”

答:战争本身耗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对国家的经济民生造成重创,农民生活更加贫困,因此激起更大的反抗起义。

俄国在战争中失败,失去了许多权利,国际地位一落千丈,国内反封建反农奴制的思潮更加汹涌澎湃。而在萧条与混乱中,政府对农民运动的镇压、地主对农民的勒索有增无减,导致战后俄国国内矛盾进一步加剧。

课本第83页“谈一谈”

答:①在农民与地主缔结契约之前,农民对地主仍然有义务,不能真正享受权利。②赎金高于土地实际价格,而且农民受到的剥削的时限很长。③政府限定份地面积,地主趁机割占农民的好地,农民实际得到的土地反而更少。④“村社”将农民由受个别地主支配转为受整个地方地主政权的控制。

课本第84页“想一想”

答: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具体内容是资产阶级性质的,这次改革对封建的生产关系进行了改革,使俄国逐渐形成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比较改革前后生产关系的不同以及产生的新变化,这些新变化对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有较大影响。例如:农奴变为自由劳动力,地主与农民之间关系改变,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变,生产方式也由个体独立经营向合作经营转变,新的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都带有资本主义经济的特点。因此说这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课本第86页“想一想”

答:农奴制改革产生了新的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旧的上层建筑是不能够适应新生产关系的要求的,必须调和两者之间的矛盾。沙皇政府的目的是在不触动封建统治根本的前提下,对上层建筑进行枝节的调整以适应资本主义发展要求,本质上还是为了维护沙皇封建统治的稳定。

课本第88页“想一想”

答:工业革命完成的标志是用大机器生产代替手工操作。19世纪80年代,俄国最主要的工业部门建立起来,并且用机器生产的大型工厂取代了小生产和手工工场。

课本第88页“自我测评”1

答:人身权利方面,获得人身自由,有处理个人和家庭事物的自由权,有经营权;财产权利方面,拥有继承权,享有财产权,可得到份地和宅边园地,但是必须付出高额赎金;管理组织方面,建立村社,处理地主与农民间关系。

课本第88页“自我测评”2

答:农奴获得解放,封建生产关系结束,农业经济转入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关系;俄国的工业得到发展,市场日渐扩大;新生产关系带动了政治结构的变化,上层建筑进行改革以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社会阶层发生变化,部分农民转变为资本主义的商品生产者,一些地主成为工厂企业主。

课本第88页“自我测评”3

答:农奴制的废除解放了生产力。农民为赎地支付的高额资金成为俄国发展经济不可或缺的资本来源。由于农奴制的废除,工业发展有了充足的劳动力,同时国内市场扩大。

课本第88页“材料阅读与思考”

答:列宁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解放”的虚假性。农民为得到“解放”而付出的代价是巨额赎金、大量肥沃土地。农民经济上还是不能自立,他们还是无法摆脱地主的剥削和奴役。农民在表面的解放下却遭到隐蔽的更加残酷的剥削。亚历山大作为改革的领导者,站在地主阶级的立场上,他的话道出了改革是为了维护地主的利益。列宁和亚历山大代表着对立的阶级利益,却表达了同一个实质:农奴制改革在根本上维护地主,并没有真正解放农民。

岳麓版历史选修1俄国农奴制改革

俄国农奴制改革 课标要求: 1、简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 2、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3、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本课重点: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内容、影响 本课难点: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评价 一、1861年农奴制改革 (一)改革的背景 俄国要摆脱自己过分落后状态是改革的最主要动因。 1、 的失败暴露了农奴制的落后。 2、 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3、十二月党人和知识分子群体要求社会变革和思想解放。 4、 认识到惟有变革才能自救。 (二)改革的内容 1、解放法令(二一九法令)1861年3月3日 解放法令的评价: 1) 无条件获得法律上的人身自由:摆脱地主的奴役,却受到村社的束缚 2)通过 获得一半土地:一方面农奴得到了土地,生产积极性提高了,有利于俄国农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农奴为此所付出的代价太大了,还背负了沉重的债务。 2、司法、军事、教育改革 废除旧的 实行 陪审制、建立律师制和陪审制 3、地方自治改革 地方自治改革的内容: 1)在 建立地方自治局 2)在 建立城市杜马 自治机构由选举产生,但有严格的财产限制,除了地主以外,一些富农和工商业资产阶级也得以进入自治机构。 思考:解放法令、司法改革和地方自治之间有什么样的内在关系? 解放法令是司法改革与地方自治的前提,而司法改革和地方自治则是解放法令的体现与保障。 政治上: 经济上: 组织上: 时间安排: 赎买前另设两年过渡期 加强村社制度,几个村社组成一个乡, 隶属调停吏管理。

(三)改革的评价 尽管这次改革不如革命彻底、迅速,但它毕竟是历史进步的产物和表现。它是沙皇以国家名义实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改革。客观上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需的自由劳动力、国内市场和资金,顺应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因此它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是俄国从封建生产方式过渡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转折点。 1、性质:农奴主推行的自上而下的性质的改革 2、评价 1)客观上利于的发展(为其提供劳动力、资金、市场) 2)改革加重了农民的负担,是对农民的一次“”的掠夺。 3)改革很不彻底,保留了大量 4)是俄国从生产方式过渡到生产方式的转折点。 正是由于这种自上而下变革的不彻底性,使得俄国无法在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领域全面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形态,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其历史的消极影响是不言而喻的。用牺牲农民利益来发展资本主义的方式,必然给正在发展的资本主义带来不良影响。造成了人民购买力降低,国内市场不能充分活跃起来和广大农民对改革的不满。加之这次改革并没有触动沙皇专制制度,尤其是农奴制残余保留过于浓厚,所以俄国还面临着民主革命的任务。 二、斯托雷平土地改革 (一)改革的背景 1、农奴制改革很不彻底 2、日俄战争的失败动摇了沙皇政府的根基 3、1905年革命加剧了沙皇政府的统治危机。 目的:维护沙皇专制统治 (二)改革的内容 农民可以带着份地退出村社,独立的农民可以购买超过定额的份地。——农奴进一步摆脱了村社的束缚 (三)改革的影响 1、积极:使得俄国经济出现空前的奇迹 2、消极:导致贫富分化严重,激化社会矛盾

专 题 七 俄国农奴制改革(人教历史选修一第七单元)

专题七俄国农奴制改革 课标要求:简述1861年俄国农奴改革的历史背景;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学习目标: 1.了解农奴制阻碍俄国社会发展和农奴制面临危机的表现,简述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 2.概述“二一九法令”关于农奴身份、土地、农民管理等方面的主要内容;认识“二一九法令”的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体会制度改革对国家稳定和发展的重要意义。 3.了解废除农奴制后,俄国在政治体制、司法制度和军事等方面的变革情况,从政治经济等方面探讨1861年改革对俄国近代化的影响。 4.体会亚历山大二世在农奴制改革中的政治智慧,勇于与时俱进的品质和敢于变革的精神。教学重点: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认识“二一九”法令的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教学难点:探讨改革对俄国近代化的影响 学习导航:俄罗斯人的祖先为东斯拉夫人罗斯部族。公元15世纪末,大公伊凡三世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国家——莫斯科大公国。1547年,伊凡四世自封为“沙皇”,其国号称俄国。16—17世纪,伏尔加河流域、乌拉尔和西伯利亚各族先后加入俄罗斯,使它成为一个多民族国家。17世纪中期乌克兰和俄罗斯合并为统一的国家。1689年8月彼得一世正式亲政。经过1700—1721年的北方战争,俄罗斯得到了通往波罗的海的出海口,使俄罗斯从内陆国变为濒海国。17世纪它击溃了波兰和瑞典封建主的入侵。1812年俄罗斯消灭了入侵的拿破仑军队。1825年12月贵族革命者在彼得堡举行起义(即12月党人起义),被镇压。1861年2月俄国废除农权制。1917年11月7日取得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1922年12月30日,苏联成立。1991年12月21日,苏联解体。 一.改革的背景——危机笼罩下的俄国 (一)必要性 (1)经济上,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根本原因)(劳动力、市场、资金、原料) 1.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①农业方面:A.地主为了增加粮食产量,建立用雇佣劳动力代替农奴的资本主义农场。B.农奴内部产生分化,少数富裕农民成为新兴农村资产阶级,剥削贫农。 ②工业方面:19世纪30年代末,俄国开始了工业革命,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 2.农奴制阻碍俄国经济发展,远远落后于西欧诸国 ①农奴被紧紧束缚在土地上,无法满足工业对自由劳动力的需求。 ②农奴遭受严重剥削,无力购买工业品,限制国内市场的扩大。 ③农奴制也造成工业资本和原料缺乏。 (2)政治上,农奴制引发尖锐的社会矛盾,反对农奴制的革命运动席卷俄国 1.农奴:提出废除农奴制,争取土地和自由的政治要求。 2.工人:在提高工资、改善待遇、限制残暴等方面开展斗争。 (3)思想上,出现反对农奴制和专制统治的新思潮 1.十二月党人起义: ①原因:A.主要原因:俄贵族军官受西欧民主思想影响,对农奴制度和专制制度极为不满。 B.直接原因:亚历山大一世去世。 ②主张:废除农奴制和等级制,建立共和国。③时间:1825年 ④作用:俄国历史上反对沙皇专制的第一次武装起义,唤醒了年轻一代革命民主主义者。 2.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①代表:赫尔岑、车尔尼雪夫斯基②思想: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③影响:与工农运动相呼应,迫使沙皇政府不得不正视国内统治面临的危机,寻求解决问题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主要内容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主要内容 农奴说白了就是地主的奴隶,而人权的丧失与侮辱,导致了农奴制改革的发生。下面是分享的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主要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1861年3月3日,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和宣言。这些法令被统称为“二一九法令”(俄历二月十九日),又称“解放”法令。主要内容有: (1)关于农奴的人身解放:从法令颁布时间起,农民获得了人身自由。地主再也不能把农民当作私有财产任意买卖、赠送和抵押,他们享有公民权利,可以签订契约、提起诉讼、自由结婚、经商、做工和合法拥有财产。 (2)关于农民的份地:法令规定,土地仍归属地主所有,但农民可以赎买一块份地。农民除了要交付赎金,还要承担各种临时义务。份地的多少和农民应负什么义务都订立契约。 (3)关于赎金:农民获得份地时,首先必须以现金形式支付土地赎金的20%~25%,赎金高于当时土地实际价格二三倍。 (4)关于改革后对农民的组织管理:法令规定由村社负责农民份地赎金和赋税的交纳,付清赎金后,农民必须得到村社的同意才能脱离村社。 农奴制改革与俄国的近代化(1)农奴制改革的进步性

①法令在法律上废除了封建地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两千多万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大大扩大了俄国自由劳动力的来源,有利于工业革命的发展。 ②通过改革,农民得到了自己的土地,生产积极性提高了,对促进俄国农业乃至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③这次改革是资产阶级性质的,它动摇了俄国落后的封建生产关系,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成为俄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2)农奴制改革的局限性 ①“二一九法令”实际上是一个妥协的产物,存在着明显的历史局限性。②农民仍然受到地主控制的村社严格管理,在很大程度上还被束缚在土地上。③这次改革实际上是地主阶级对农民的一次大规模掠夺。 ④改革后,农民获得的土地不仅贫瘠、耕作不便,而且耕种的土地比原来减少,为了生计不得不租种地主的土地,重新受到地主的盘剥和奴役。 (3)农奴制改革对俄国的影响 第一,促进俄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①资本主义农业的发展 农奴制废除以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了,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②资本主义工业发展加快 农奴制改革为工业生产提供了充足的自由劳动力,扩大了工业品的国内销售,促进了工业的发展。19世纪后期,完成了从手工工场

第2课 俄国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班级:组别:姓名:组内评价:教师评价:审批 第七单元 1861年俄国的农奴制改革 第2课俄国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学习目标】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俄国“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 难点:全面正确理解“二一九法令”的历史进步性与局限性。 【学习模块】 一、改革的酝酿 1、目的:化解矛盾,,增强国力,重振大国威望。 2、表现:nbwcohbdAx 历史基础:19世纪以来,俄国统治者试图对农奴制改革,因而最后不了了之思想基础:亚历山大二世让报纸公开讨论,借助 力量化解封建地主的阻 力nbwcohbdAx 组织基础:成立,负责农奴制改革; 各地封建地主成立委员会,主持改革事宜;讨论、草拟改革方案个人因素:吸取以前改革失败的经验教训,

坚持推行改革。 二、“二一九法令” 1、标志:年俄历二月十九日<3月3日),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的法令和宣言。nbwcohbdAx 2、主要内容: ①政治上:自法令公布之日起,农奴获 得。 ②经济上:规定土地仍然归属所有, 但农民可以一块份地。农民除了要交付赎 金,还要承担各种。nbwcohbdAx <份地须买,未付清赎金前,农民仍须给地 主服, 交) nbwcohbdAx ③组织上:加强制度,由村社负责农民 份地赎金和赋税的缴 三、进步与局限 1、性质:主持下的性质的改革。 2、进步性:<实现了生产方式由封建性向资本主义方式的过

渡) ⑴改革使广大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大大扩大了俄国 的来源,nbwcohbdAx 有利于的扩展。 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俄 国的发展。 ⑵动摇了俄国落后的,促进了 的发展,nbwcohbdAx 是俄国历史的重要 3、局限性:<实际上是一个的产物) ⑴不彻底性:农民仍然受严格管理,很大程度 上还被束缚在上 ⑵掠夺性:农民支付的总数超过改革时 地价的几倍。 ⑶欺骗性:改革后农民获得的土地比改革前还少,不得不租 种地主土地,重新受地主的 nbwcohbdAx 【合作探究】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世纪俄国一名知识分子说:“维护奴役人的农奴制本身,是不会有成效的,而材料一:一个俄国官员在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主要内容: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拥有自己的财产,可以自由选择职业,地主不得任意交换或买卖农民;农民在获得人身自由的同时还能以赎买的方式分到一块耕地和宅旁园地,但农民只有使用权;农民须花钱向地主购买土地的使用权;获得解放的农民仍归所居住的村社管理。 影响:通过1861年和以后的改革,俄国废除了农奴制,缓解了国内的社会矛盾,避免了革命的发生,也使国家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这对俄国摆脱落后状况,实现近代化的目标具有积极作用。但是,农民为了获得人身自由和土地使用权付出了高昂的代价,背上了更为沉重的经济包袱。而在政治上,沙皇俄国的专制制度并没有发生本质性的改变,广大劳动群众仍然缺乏基本的民主权利。沙皇俄国的近代化步伐依然沉重而缓慢。 启迪:顺应历史潮流,适时作出变革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可使国家变得更为和谐有力。在当今形势下,改革开放是国家富强的必由之路。 背景:(1)19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在俄国有了一定发展,但俄国仍然是一个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国家,市场狭小,自由劳动力缺乏,社会经济远远落后于西欧国家 (2)19世纪50年代,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惨败,更加剧了国内的社会经济危机 内容: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有人身自由,地主不能买卖农奴和干涉农奴的生活;农奴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必须出钱赎买 评价及影响:(1)1861年改革,是沙皇实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是俄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2)废除农奴制度,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加快了其发展的步伐 (3)这次改革很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农奴制残余 明治维新对日本有哪些积极影响 明治维新的积极影响:明治维新推动了日本社会的进步,使之摆脱了民族危机,从此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道路,成为亚洲第一强国。 明治维新,是指19世纪60年代末日本在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冲击下所进行的,由上而下、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全盘西化与现代化改革运动。 这次改革始于1868年明治天皇建立新政府,日本政府进行近代化政治改革,建立君主立宪政体。经济上推行“殖产兴业”,学习欧美技术,进行工业化浪潮,并且提倡“文明开化”、社会生活欧洲化,大力发展教育等。这次改革使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逐渐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是日本近代化的开端,是日本近代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 但日本的明治维新并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日本强大后,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明治维新取得的积极成果主要是: (1)它实现了社会形态的更替,使日本社会由落后的封建历史发展阶段过渡到资本主义的阶段,并在这个基础上使日本仅用半个世纪的时间就发展成为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 (2)它为日本摆脱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创造了条件,使日本成为亚洲唯一能够继续保持民族独立的国家。因此,明治维新基本上完成了民|主和民族革命的任务,扭转了日本民族的历史命运,是日本历史上具有重大进步意义的事件。 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上重要的改新事件,其重要性大大超过了大化改新。明治维新是在欧美盎格鲁撒克逊人种侵凌其他有色人种之时,东亚人民自强自立的一次伟大而令人激昂的事件。这次维新,确立了以天皇为首的新政府的权威,打破了延续近七百年的幕府统治,扫除了日本发展资本主义的一些障碍,为日后日本成为世界强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考试内容:选修一 第七单元)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90分) .17世纪中期,俄国的农奴制正式确立,这主要是因为当时俄国 A.沙皇采取各种措施强化农奴制 B.从法律上确立了农奴制的地位 c.彼得一世允许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 D.农村人口中有一半以上是农奴 2.1861年俄国改革以前,工业资本家30%是农奴身份,财产随时有可能被地主侵占。这一问题反映的本质是 A.俄国政治制度已不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B.俄国资本主义经济落后于西方 c.俄国资产阶级的力量比较弱小 D.俄国的农奴社会地位有所提高 3、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农奴制危机主要表现在 A、新思潮涌动 B、农奴起义不断 c、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工业发展

D、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 4.克里米亚战争对俄国历史发展的最大影响是 A.丧失了在土耳其以至巴尔干的殖民势力 B.使俄国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 c.促使统治者加强军事力量 D.激化了社会矛盾,推动了俄国农奴制改革 5、19世纪中叶,俄国农奴制改革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A.农奴制激起了农奴的反抗 B.农奴制已严重阻碍俄国工业发展 c.反对农奴制的思潮涌动 D.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 6.亚历山大二世进行农奴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A.挽救统治危机 B.消灭农奴制度 c.发展资本主义 D.打击封建势力 7.为了保证改革顺利进行,亚历山大二世首先 A.让报纸公开讨论农民问题 B.成立农民事务委员会 c.命令各地地主成立委员会 D.签署废除农奴制法令 8.“二一九法令”内容不包括

A.农奴获得人身自由 B.地主不能把农奴当成私有财产 c.农奴获得解放需交赎金 D.付清赎金后,农民彻底摆脱封建束缚 9.下列说法不符合俄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是 A.建立了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 B.自治机构由选举产生,所有公民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c.自治机构在卫生、教育以及经济领域发挥作用 D.地方和城市的实际权力掌握行政官僚手里 0、称“二一九法令”为解放法令的主要依据是 A.农奴完全获得了人身自由 B.加强村社管理 c.农奴在法律上获得了人身自由 D.农奴可以得到一块份地 1.1861年改革成为俄国历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主要是因为改革( ) A.是在封建地主主持下进行的 B.使农民获得土地,提高了生产积极性 c.在法律上废除封建地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D.动摇了俄国封建生产关系,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俄国农奴制改革有什么重要意义

俄国农奴制改革有什么重要意义 俄国农奴制改革又称俄国1861年改革,是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推行的社会改革。下面是分享的俄国农奴制改革有什么重要意义,一起来看看吧。 俄国农奴制改革意义之俄国是巨大的,农奴制改革是俄国近代历史转折点,转变了俄国历史发展方向,为后来俄国资本主义发展,迈入资本主义强国系列奠定了基础,俄国农奴制改革。 我们分析俄国农奴制改革意义可以从两个方面论述,首先其对于俄国的现实意义,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推进,不仅发展了资本主义农业生产和手工生产,俄国粮食生产明显提高,并且工厂拥有的自由劳动力足够工业发展所需,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农民起义的次数有所降低。 由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国内物质比较充分,为后来国家的国防安全和抵御外国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提供了物质基础。再者我们从阶级层面来分析俄国农奴制改革意义,改革的本意不是真的为了解放农民,而是为了维护贵族和地主的利益,是为了维护沙皇的专制统治,并且促进了国内资本主义的萌芽和发展,是一场具有重要意义的资产阶级改革。 我们可以从上面方面来对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意义进行探讨,虽然是一场不彻底的资产阶级改革,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为今后俄国

资本主义的发展发展不良埋下了祸根,但是那种突破性质的改革措施,给俄国的民族命运带来了巨大转变,是一场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一次民族选择,历史证明其选择是正确的! 俄国农奴制改革成功原因经常将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中国的三个运动进行比较,因为这三个国家都是从封建专制制度向西方学习,但是最终的结局是不同的。俄国农奴制改革成功原因是我们值得思考和借鉴的。 都知道,任何改革都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不可能只改动社会的某个层次,其他层面的改革都需要同步进行,相互配套。俄国农奴制改革算是比较成功的一次改革,因为最后改革给俄国沙皇统治带来了新的机遇,并且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社会矛盾暂时得到缓解,经济社会发展明显进步。 那么,不禁要问,俄国农奴制改革成功原因是什么,首先,必须认识到,任何改革都需要顺应历史发展潮流,逆潮流而行的改革最终会遭到历史的抛弃。同时还需要认识到,俄国农奴制改革,是由于农民的多次大规模的起义,要求改变现状,进行改革,是有一定的群众基础的。 并且能够得到基层民众的支持,因为改革的措施总体对他们是有利的,并且在沙皇的强力说服下,农奴主也表示愿意退步,让出一部分土地,给农民以自由之身,所以改革进行的比较顺利,成果的体现也是很明显的。改革如果得不到最高权力者的大力支持,是很难继续推行下去的,再者就是需要强大的群众基础,能够让基层民众分享到

俄国农奴制改革有什么内部背景

俄国农奴制改革有什么内部背景 农奴说白了就是地主的奴隶,而人权的丧失与侮辱,导致了农奴制改革的发生。下面是分享的俄国农奴制改革有什么内部背景,一起来看看吧。 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内部背景1858?I860年爆发的农民暴动和起义总计近290次。在农民反抗运动的推动下,以au赫尔岑.B.r别林斯基.H r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人为代表的革命民主主义者同自由主义者在解决农民问题上展开了论争。自由主义者K g卡韦林等人提出在保存沙皇政权?不触动地主土地所有制的情况下,废除农奴制度。革命民主主义者主张彻底废除农奴制度,推翻沙皇统治。由于当时俄国没有形成足以推翻农奴制度和专制制度的革命力量,废除农奴制的改革是由沙皇政府自上而下进行的。1860年10月拟出解放农奴法令草案,1861年3月3日(俄历2月19日),亚历山大二世批准废除农奴制度的“法令”和“宣言”。《关于脱离农奴依附关系的农民一般法令》规定;农民有人身自由和一般公民权,地主不能买卖和交换农民,农民有权拥有财产?担任公职进行诉讼和从事工商业。在全部土地归地主所有的前提下,农民可以使用一定数量的份地,但必须向地主缴纳赎金(这种赎金大大超过了土地的实际价格)。农民在签订赎买契约之前还要为地主服劳役或缴纳代役租。《地方法令》规定,当农民使用的份地超过“法令”规定的数额时,或者分给农民份地以后,地主剩下的好

地不到全部土地的1/3时,地主有权向农民割地,即剥夺农民原种地的1/5?2/5。为管理改革后的农民,设置了地方贵族控制的村社和乡组织,并建立了监督农民的连环保制度。 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农民要求农民要求的是无偿获得全部土地,并从地主的权力下完全解放出来,1861年改革没有满足农民的要求。 “宣言”和“法令”公布后,农民暴动和起义仅1861?1863年就 发生了2000次,B.U列宁指出,农奴制改革是由农奴主实行的资产阶级改革。改革后,俄国仍保存了大量的农奴制残余,作为封建农奴制经济基础的地主土地所有制没有被消灭,少数地主贵族仍然霸占着大量土地,而占绝大多数人口的农民却只占有很少土地。1861年改革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由于农民摆脱了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出现了大批自由雇佣劳动力,资本主义工业获得迅速发展。地主的徭役经济逐步向资本主义经济过渡。继农奴制改革之后,沙皇政府还先后进行了地方机构?市政?司法?军事等一系列欧美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1861年以后,俄国从农奴制社会逐步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俄国无产阶级逐步形成,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俄国农奴制改革之农奴制的衰落十八世纪末,俄国的封建农奴制在部分地区已经开始衰落;到了十九世纪初叶和中叶,更日益走向瓦解。封建农奴制解体的过程也是新的资本主义要素在农奴制内部形成的过程。 俄国于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开始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工厂逐渐代替手工工场,机器生产开始代替手工劳动。1840年俄国从国外输入的机

俄国农奴制改革

教学思路: 历史课程标准:简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学习要求:了解农奴制阻碍俄国社会发展的表现和克里米亚战争暴露的俄国农奴制危机,认识俄国通过改革摆脱落后局面的迫切性。概述“二一九法令”关于农奴身份、份地和农民管理等方面的主要内容,认识“二一九法令”的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重点:⒈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⒉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两面性。 难点:⒈理解农奴制对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束缚、农奴制改革的局限性。⒉如何评价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影响。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俄国农奴制概况,列举农奴制阻碍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表现;比较俄国资本主义发展与西欧国家资本主义发展的差距。 了解俄国农民和资产阶级反农奴制的斗争,理解俄国只能采取自上而下改革方式的原因。 知道俄国民主主义思想家代表人物以及他们关于农奴制的思想主张。 阐明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对俄国的影响。 简述2月19日法令主要内容;结合前面所学知识,比较改革前后农奴的利益得失情况。 判断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性质,评价改革的意义。 概述俄国19世纪60、70年代上层建筑改革的主要内容,理解俄国进行上层建筑改革的目的和意义。 根据教材中列举的俄国经济发展的具体表现,推断俄国经济发展的原因何在。 归纳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后俄国产生的新变化。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教材,将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按照经济、政治、思想和军事等方面进行分类分析,对俄国各个社会阶级力量进行比较,理解俄国为何进行农奴制改革,以及为何采取改革的方式而不是通过革命解决矛盾。

俄国农奴制改革

第六讲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课标要求: 1.简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 2.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3.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识记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二一九法令的内容;理解二一九法令的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探究1861年改革在俄国近代化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总结俄国近代化过程中反映出来的历史规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看视频、阅读图片、文字史料等获取有效信息,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通过讨论、探究、比较、归纳掌握历史知识。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参与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落后必然挨打,改革是必由之路。理解“改革也是革命”的科学论断,认识近代化是近代世界历史发展的主旋律。深刻理解与时俱进的重要意义。教学重点: (1)“二一九法令”的内容和评价; (2)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教学难点: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授课时间:2课时 导入新课: 封建生产关系已经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也就是说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已经达到异常激化的程度。俄国社会要想进步,经济要想发展,就必须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取代封建的农奴制生产关系。因此,俄国1861年改革是由沙皇政府和贵族地主阶级主持的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教学主题: 一、改革的背景

(一)国内:农奴制阻碍俄国社会的发展——根本原因 1、生产力低下 在农奴制下,俄国农业耕作的方式很原始,农奴使用古老的木犁耕作。农奴大都目不识丁,生活十分贫困。乡居地主愚昧粗鲁,不求进取,整日浑浑噩噩、无所事事。 2、严重阻碍俄国工业的发展 ⑴在农奴制下,俄国工业发展缺乏自由劳动力、资金、国内市场。 ⑵工业发展速度远远落后于其他西欧主要国家(P7819世纪中叶俄国与英国铁产量对比表)。 3、阶级矛盾激化 ⑴农民骚动增多,声势日益扩大。 ⑵要求变革的呼声。 ①“十二月党人起义”:主张废除农奴制,实行立宪君主制。 ②19C中期,出现了具有俄罗斯特色的“知识分子”群体(代表、文学作品、思想)。 (二)国际:1853年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激化了国内社会矛盾。(直接原因)。 1、原因:扩大地中海和西亚等地的势力;转移国内的矛盾;俄行动侵犯了英法在奥斯曼帝国的利益。 2、过程:俄VS英、法、土——非正义的侵略战争(对俄、英、法) 3、实质: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国家同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间的战争。 恩格斯在谈到这次战争时写道:“克里米亚战争的特点就是一个采用原始生产形式的民族对几个拥有现代生产的民族进行绝望的搏斗。” 4、结果:俄国战败,被迫签订《巴黎和约》。 5、影响:俄国国际地位下降;国内矛盾进一步激化,暴露了当时俄国经济和军事的落后;推动俄国六七十年代改革。 (三)统治者的抉择:成立“农民事务秘密委员会”---“大讨论”----废除农奴制阅读思考:沙皇做出了什么抉择?是什么因素促使沙皇做出这样的抉择?沙皇政府的改革立足于谁的利益? 二、改革的内容

农奴制改革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农奴制改革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俄国农奴制改革又称俄国1861年改革,是俄国沙皇亚历 山大二世推行的社会改革。下面是本人分享的农奴制改革失败的原因是什么,一起来看看吧。 农奴制改革失败的原因 19世纪,欧洲及美国的工业革命席卷大半个地球, 很多国家都效仿他们开展工业革命。在第一次西方工业革命的影响下,俄国的资本主义经济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手工业、制造业的发展规模都不断在扩大,大量的资本主义家涌现,对劳动力需求不断的在增加。 而此时的俄国仍然实行封建落后的农奴制,农民整天无条件的为地主工作,没有人身自由权。农奴制严重的束缚了农民劳动力,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顺利发展。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导火线是克里米亚战争失败。由于俄国长期处于封建农奴制,压制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俄国经济不断地走向衰败。 农民的思想封建落后,皇权意识浓厚。战争失败后,使俄国政局动荡不安,民怨沸腾,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一些资本主义家认清了农奴制的弊端,向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请求改革。1861年,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推行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农民获得了自由身,为资本主义提供了劳动力。 俄国农奴制的改革是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道路。但是这是一场统治者进行的改革,就意味着改革具有不彻底性,仍然存留在大量的封建残余。奴隶制改革并没有改变土地占有制度,农民没有自己的土地,仍然被地主和资本主义压迫着。俄国农奴制的改革并没有实质的改本俄国的现状,而是使农民生活得

更困苦。 俄国农奴制改革结果 俄国农奴制改革结果总体来说是积极正面的,首先是对俄国来说,俄国开始迈入了资本主义国家行列,但是封建残余的影响,改革并不彻底,存在很多隐患。再者,可以看到,俄国农奴制改革并没有改变其政权性质,仍然是封建专制统治的阶级实质,土地所有者性质没有改变,最终也没有使得农民真正的得到土地,受益的还是土地所有者。 其次,因为改革中对农民的人身依附关系的解除,成为自由自身的农民便成为自有劳动力,促进了俄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加速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使得生产关系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是俄国资产阶级的开端。 在农业上,之前俄国粮食产量不能满足国内需求,但是改革之后的农民生产积极性得到提高,生产产量也得到提高,农民的分化还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一部分农民脱离土地,被迫来到城市,成为工厂工人,从事工业生产。在工业方面,最大的表现就是钢铁和织布业的发展,工厂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国内市场需求得到满足。 在十九世纪八十年代,俄国就已经基本完成了工业化,提高了国防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尽管如此,还是要看到,其改革是不彻底的,专制制度性质并没有改变,广大民众的权利和要求并没有得到满足,近代化的历程依然任重道远。这就是俄国农奴制改革结果。 俄国农奴制改革目的是什么 任何改革都是为了解决现实中存在问题而进行的,不论何种形式的改革,最终都是落实到社会现实中来,是为了解决某个社会问题而展开的。俄国农奴制改革目的从表面上来,

俄国的农奴制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俄国的农奴制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任何改革都是为了解决现实中存在问题而进行的,不论何种形式的改革,最终都是落实到社会现实中来,是为了解决某个社会问题而展开的。下面是分享的俄国的农奴制改革的目的是什么,一起来看看吧。 俄国农奴制改革目的从表面上来,就是因为国内地主对农民的剥削加重,农民奋起反抗,要求改变这种不公平的局面发动了上千次农民暴动,是为了安抚农民的情绪,缓和社会的矛盾。 这种认识确实是一种表面的肤浅的认识,亚历山大二世自身也认识到改革的必要性,在改革前就召集莫斯科的贵族,说明了改革的必然性,要求贵族能够支持改革的进行,在贵族内部经过一系列激烈的讨论和妥协之后,确定了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措施办法,并且在全国实行。 尽管初期效果良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和社会的矛盾,维护社会的稳定,但是这种短视保留大量封建残余的政策改革,很快被识破了,重新激起了农民的不满,因为他们发现他们的生活状况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改善。这种自上而下的改革,一般都不可避免的存在不彻底的情况。 俄国农奴制改革目的是为了化解当前的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防止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巩固沙俄专制统治,侧面保护地主的

合法权益,同时在国力提升之后,增强自身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这些都是改革带来的红利,并且最终也实现了,但是其国家深层次的矛盾还是未能消除。 俄国农奴制改革结果俄国农奴制改革结果总体来说是积极正面的,首先是对俄国来说,俄国开始迈入了资本主义国家行列,但是封建残余的影响,改革并不彻底,存在很多隐患。再者,可以看到,俄国农奴制改革并没有改变其政权性质,仍然是封建专制统治的阶级实质,土地所有者性质没有改变,最终也没有使得农民真正的得到土地,受益的还是土地所有者。 其次,因为改革中对农民的人身依附关系的解除,成为自由自身的农民便成为自有劳动力,促进了俄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加速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使得生产关系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是俄国资产阶级的开端。 在农业上,之前俄国粮食产量不能满足国内需求,但是改革之后的农民生产积极性得到提高,生产产量也得到提高,农民的分化还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一部分农民脱离土地,被迫来到城市,成为工厂工人,从事工业生产。在工业方面,最大的表现就是钢铁和织布业的发展,工厂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国内市场需求得到满足。 在十九世纪八十年代,俄国就已经基本完成了工业化,提高了国防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尽管如此,还是要看到,其改革是不彻底的,专制制度性质并没有改变,广大民众的权利和要求并没有得到满足,近代化的历程依然任重道远。这就是俄国农奴制改革结果。

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原因有哪些

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原因有哪些 俄国农奴制改革又称俄国1861年改革,是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推行的社会改革。那为什么会有这个改革的发生呢?下面是分享的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原因有哪些,一起来看看吧。 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原因十九世纪中叶,俄国还顽固保存着野蛮落后的的农奴制。农民的人格和自尊心被无情的摧残,他们整天无偿的为地主劳动,甚至被作为物品抵押债务。大量劳动力被束缚在庄园里,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必需劳动力由此缺乏来源。俄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也因此大大落后于西欧国家。1861年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推行的改革。这次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农奴成为自由人,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巨额的份地赎金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又积累了大量资金。俄国从此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同时,1861年改革也保留大量封建残余,对俄国社会后来的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 19世纪上半叶,俄国的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的发展(工业革命进行中),工厂手工业已达到相当规模,国内外市场进一步扩大。大商人.富农和一部分经营商品化农业和工厂手工业的地主贵族,积累了大量的资本。它的实质是,封建地主主持下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于1861年进行的自上而下废除农奴制的

改革。19世纪上半叶,资本主义因素在俄国农奴制社会内部逐步发展起来。大工厂逐渐代替手工工场,机器生产逐渐代替手工操作,自由雇佣劳动逐渐代替农奴劳动。在农业中,商品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日趋瓦解。资本主义发展要求打破农奴制的束缚。 1853~1856年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彻底暴露了农奴制度的腐朽性,加深了农奴制的危机。战争导致农民生活状况急剧恶化,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农民运动风起云涌。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城市人口的普遍增加,对商品粮的需求量迅速增加。十九世纪四十.五十年代,俄国粮食的平均产量为2亿5千万俄担,其中在国外销售的商品粮食为5千万俄担,占产量的20%。这就有力地刺激了商品粮的生产。列宁指出:“地主为出卖而生产粮食(这种生产在农奴制后期特别发达),这是旧制度崩溃的先声。”但是,俄国粮食的生产远不能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要。为了提高粮食产量,越来越多的地主开始采用机器,改良耕作制度和使用雇佣劳动。不过,在俄国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绝大部分地主是采用增加劳役租和提高代役租的办法,扩大自己的经济收入。在土壤肥沃.工业不甚发达的黑土各省和白俄罗斯,地主主要是靠缩减农民份地,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经济收入。在这里,十九世纪上半叶,地主的土地扩大了2~3倍,而农民的份地平均缩减了1/3和2/3,由每人7俄亩减至3.2俄亩。随着地主耕地面积的扩大,劳役租加强了,劳役日也由每星期3天增加到4天.5天,甚至6天。在俄国工业较发达的非黑土地带省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背景归纳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背景归纳 1、农奴制的确立和强化,激化了阶级矛盾,导致农民起义频繁,农奴制陷入危机; 2、俄国资本主义有所发展,但受到了农奴制的严重阻碍;[根本原因] 3、新思潮的影响; 4、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直接原因] 三、改革的酝酿 目的:化解矛盾,巩固统治,增强国力,重振大国威望。 酝酿:1、亚历山大二世吸取历史经验教训,坚持推行改革; 2、借助舆论力量化解来自封建地主的阻力; 3、成立各级专门委员会,讨论、草拟改革方案。 四、“二一九”法令(1861年) 核心内容:废除农奴制 具体措施:1、政治上: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享有公民权利,地主再也不能把他们当成私有财产任意买卖、赠送和抵押; 2、经济上:[1]农民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多少、肥瘠由地主决定; [2]农民必须付高额赎金赎买份地,而且在赎金付清前,农民仍须给 地主服老役,交代役金; 3、组织上:强化村社制度,加强对农民的控制。 五、评价 进步性:农奴制的废除,动摇了俄国落后的封建生产关系,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自由劳动力、资金、国内市场],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局限性:1、农民仍然受到由地主控制的村社的严格管理,在很大程度上仍被束缚在土地上;[不彻底] 2、是地主阶级对农民的一次大规模掠夺;[掠夺性] 3、改革后,农民获得的土地,数量少、贫瘠,且不便耕作,不足以维持 生计,只得被迫租种地主的土地,重新受到地主的盘剥和奴役。[欺骗性] 存在的问题:[1]经济总体水平落后于欧美国家; [2]对外国资本尤其是法国资本依赖严重; [3]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 六、其他方面的改革 1、目的:使沙皇专制制度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2、内容 [1]政治体制方面:参照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模式,建立了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 [只在卫生、教育和经济领域发挥作用;但实际权力仍掌握在行政官僚手中] [2]司法制度方面:废除按等级进行审判的制度;建立陪审制度和律师制度,公 开审判;[局限:农村仍按旧制度审理案件[ [3]军事方面:缩短服役年限,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建立西方式的军事管理体 系; [促进了军队的近代化进程] [4]教育方面:鼓励社会和个人办学,扩大大学的自主权,允许引进西方书籍。

高中历史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单元总结学案新人教版

第7单元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单元总结(七 ) 一、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后的社会阶级关系 1.新兴资产阶级:既不满意自己政治上的无权地位,又需要依附封建地主阶级。 2.农民阶级:改革后的农民继续受到地主的奴役,而且由于资本主义和农奴制残余紧密结合,广大农民遭受着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因此,农民反抗斗争不断。 3.民粹派形成及主张 (1)形成:一批代表农民利益的平民知识分子,走上民主革命的道路,逐渐形成了民粹派。 (2)主张:反对农奴制,不满意资本主义制度,否认工人阶级的先进作用。认为知识分子是领导农民革命的主要力量,号召知识分子去农村发动农民革命,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3)局限性:民粹派不了解农民的真正想法,他们的行动没有得到农民的响应。 (4)发展:民粹派遭到沙皇镇压后,发生分化。其中一部分人主张通过恐怖手段推翻沙皇专制制度,展开了对沙皇的暗杀。 二、俄国农奴制改革与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异同

例题(2016·江苏高考)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它具有明显的历史局限性。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人们有理由推断,农民对解放宣言会无比感激,无比高兴。可实际上,宣言在农民中间引起的与其说是欣喜,不如说是失望。要理解这一奇特的事实,我们就必须努力置身于农民的立场来看待这个问题。有一点我们必须注意到,所有那些含含糊糊、激情洋溢的有关自由劳动、人类尊严、民族进步一类的言辞,落到俄国农民耳朵里,犹如雨滴砸在花岗岩上一般。他想要的不过是一座可以住的房子,有食物吃,有钱买衣服穿而已。 ——摘编自华莱士《俄国》材料二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逼迫沙皇政府展望未来并加快现代化的步伐,因为如若不然,俄国就会永远不再是一个强国。但是,沙皇政府则怀旧地回顾过去,希望改革能巩固俄国而无须削弱独裁统治。政府对待贵族的态度反映了它最重要的艰难选择:一方面,想要实施现代化的欲望促使它有时候采取与其需要相反的行动,例如,解放农奴。另一方面,想要保持独裁专制制度和社会稳定性的愿望,又促使沙皇把贵族作为传统的基础来依靠。 ——摘编自莫斯《俄国史》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农民”对“解放宣言”不满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俄国农奴制改革具有保守倾向的原因。 (3)据上述材料,总结俄国农奴制改革“怀旧”保守致使改革不彻底的教训。 解题模板 第一步审题意第(1)问,为什么农民对改革不满意。第(2)问是俄国改革具有保守倾向的原因。第(3)问是吸取俄国改革的教训。 第二步抓关键第(1)问,据材料一“我们就必须努力置身于农民的立场来看待这个问题。”并结合农奴制改革内容中有关农奴经济和政治地位的知识得出农民缴纳高额赎金,地主割占好地,农民仍受村社管理,农民的要求未得到满足。第(2)问,据材料二“想要保持独裁专制制度和社会稳定性的愿望,又促使沙皇把贵族作为传统的基础来依靠。”结合农奴制改革的形式和主持者是沙皇得出自上而下的改革,专制制度影响,维护贵族利益。第(3)问,结合所学知识,从改革要与人民群众利益相结合,如何对待守旧势力,改革者的进取精

《俄国农奴制改革》教案(人民版)

俄国农奴制改革 一、改革的背景——危机笼罩下的俄国 1、俄国经济的发展受到封建农奴制的严重阻碍。(劳动力、市场、资金、原料) 2、广大人民掀起了大规模反对农奴制的斗争。(工农运动;十二月党人起义等) 3、出现反对农奴制和专制统治的民主革命新思潮 4、失败使俄国国际地位急剧下降,也充分暴露农奴制的腐朽和政府的无能加剧社会危机 5、危机面前,沙皇选择实行自上而下的改革。 二、改革的经过、内容 1、时间: 1861年俄历2月19日,签署废除农奴制的法令和宣言,史称“”,又称“解放法令”。 2、目的:缓和,挽救危机,重振大国威望 3、主要内容: (1)政治上,废除农奴制度,给农民人身自由。 (2)经济上:农奴可得到,但其大小、肥瘠由地主决定;份地须,未付清赎金前,农民仍须给地主、交。 (3)组织上:建立一种新的管理组织——“”管理农民。 三、评价: 1、性质:是一场自上而下的的改革运动; 也是对农民一次公开、野蛮的掠夺 2、进步性:(1)促进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2)推动俄国政治改革,推动政治近代化。 促使了封建生产方式向的过渡(转折点)。 3、局限性(使俄国形成以军事封建为特征的帝国主义,对外显示更大的侵略性和扩张性。) (1)不彻底性:保留大量封建农奴制的残余,沙皇专制制度依然存在, 农民仍然处于被压迫被剥削的无权地位。 (2)掠夺性:“解放”后的农奴被剥夺得一干二净(3)欺骗性:改革后的农民为生计重新受盘剥 四、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影响: 1、推动俄国封建经济的解体,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2、通过改革,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和统治方式开始传入俄国,推动俄国在六七十年代进行了一系列资产 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迈出俄国由封建君主专制向资产阶级君主专制制度转变的第一步,从而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 19世纪70年代上层建筑(政治)的改革 内容:(1)建立地方自治机构,建立城市自治机构-城市杜马(议会)自治局 (2)改革司法机关:废除旧的等级审判制度,建立陪审制度和律师制度,实行公开审判。 (3)军事改革: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改革军事管理系统;更新军备,设立中等军事学校[整合提升]: 1、理解废除农奴制的经济背景: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