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残胃癌致病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

残胃癌致病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

残胃癌致病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
残胃癌致病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

残胃癌致病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

(作者:__________ 单位: ___________ 邮编: ___________ )

作者:唐毓林,叶海洪,李振洪,张涌泉,甘雨,许景洪,李立志,黄文文,黄正锋

【摘要】目的探讨残胃癌发病原因及其预防措施。方法对30例残胃癌的临床病理资料及化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残胃癌以腺癌为主,多见于胃空肠吻合口,距第一次手术时间平均为16.8年; 原行Billroth- H式胃手术25例;残胃过大23例;不吸收缝线残存及异物反应19例;幽门螺杆菌(HP)感染20例。结论残胃癌的发生与十二指肠胃返流、胃内细菌过度生长、胃粘膜细胞营养环境改变、HP感染、残胃过大、不吸收缝线残存及距第一次手术时间长等因素有关。针对病因进行预防可望减少残胃癌的发病。

【关键词】肿瘤,残余;胃肿瘤;病因;预防;腺瘤;胃切除术

胃部分切除术后易发生残胃病变,残胃癌是主要病变之一,已成为胃外科的新课题。1922年由Balfour首先描述,国内陈寿康于1974年首次报道。近年来大量资料显示]1,2],胃切除使残胃癌发病

呈增高趋势,其发生率为0.6%?21.4%。现将1986?2006年我院收治的30例残胃癌资料,结合国内外文献作回顾性分析,探讨影响残胃癌发病的可能因素及其预防措施。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组30例残胃癌患者,其中男23例,女7例。年龄41?79岁,平均56岁。手术原发病均是溃疡病患者。原溃疡位于十二指肠球部21例,胃窦部4例,胃体部2例,复合溃疡3例。残胃癌发生距第一次手术时间:5?10年2例,11?15年7例,16?20年16例,21?25年5例,平均16.8年。

1.2手术探查结果①原手术方式:原行Billroth- H式胃手术25 例,Billroth- I式胃手术4例,Billroth- I式加胃迷走神经切断术1例。

②残胃大小:按术中所见的解剖标志及残胃容积判断,残胃50%占23例,残胃50%占7例。③残胃癌发生部位:胃空肠吻合口23 例, 其中6例累及输入袢,5例累及输出袢;胃十二指肠吻合口1例,近贲门小弯侧1例,胃体2例,全残胃2例,贲门部1例。④不吸收缝线残存及异物反应:本组有19例残胃癌组织中发现不吸收缝线残存,残存缝线的周围有明显的炎症反应,组织增生、水肿明显。镜下可见粘膜充血、水肿,部分呈萎缩性炎症改变。⑤残胃癌病理类型及临床分期:高、中分化腺癌5例,低分子腺癌18例,粘液腺癌4例, 印戒细胞癌3例。根据国际TNM分期标准,I期2例,H期8例,皿期12例,W期8例。

1.3幽门螺杆菌(HP)检测结果术前行13C尿素呼气试验,阳

性21例,阴性9例;术前胃镜下活检残胃粘膜组织作快速尿素酶

试验,阳性22例,阴性8例;术后组织切片作Giemsa染色见典

型HP占21例,9例未见典型HP。以上3项中任何2项阳性,可

诊断为HP感染,本组20例符合HP感染的诊断。

2讨论

残胃癌分为狭义残胃癌和广义残胃癌两个概念,前者是指因胃良性病变而行胃大部切除术后5年以上,在残胃发生的原发肿瘤;后者还包括因胃癌或者其他恶性病变而行胃部分切除后,在残胃出现的原发性胃癌,多发生于术后10年以上[3]。好发部位是胃空肠吻合口,其次是胃体和贲门部,亦可弥漫发生于整个残胃,以腺癌为主。影响残胃癌发生的因素较多,病因复杂,针对病因采取预防措施可望减少残胃癌的发病率。

2.1残胃癌的致病因素

2.1.1十二指肠胃返流胃大部分切除术后,残胃由于解剖生理改变,失去幽门的抗返流作用,存在不同程度的十二指肠胃返流现象。对不同术式的胃肠吻合术后返流定量研究表明[4],不同的胃肠吻合术后返流程度有差别,返流量由高至低排列分别为Billroth- H式吻合、

Billroth- I式吻合、Roux-en-y吻合,三者之间、两两之间差异有显著性。Aoyagi等[5]研究表明Billroth- H式胃肠吻合术后残胃癌的发生

与十二指肠胃返流有关。在十二指肠胃返流中,造成粘膜癌变的因素较复杂。动物实验研究发现[6],胰十二指肠液返流组的大鼠癌变发

生率高达71.4% ,认为胰液有诱发粘膜癌变的作用。另一方面,Dixon 等[7]研究表明,胆酸对胃粘膜有破坏作用,胆汁和十二指肠液的返流在胃炎、胃溃疡、慢性胃炎、返流性食管炎、食管癌和胃癌的发病机制中起一定的作用,并证实胆酸会促进细胞增生,提高细胞对致癌物的敏感性;脱氧胆酸在胃粘膜癌变过程中有增强作用。Powo Iny 等]8]也报道胆汁对胃粘膜也有较强的破坏作用,从形态学角度研究发现胆汁与胃粘膜接触后胆盐使表皮细胞大量溶解,细胞核变形或消失,造成永久性细胞损害。胃大部切除后,由于碱性肠液、胆汁

等长期返流、浸泡,引起吻合口附近胃粘膜发生残胃炎、肠腺化生、腺体囊性变、不典型增生腺瘤样变,以致癌变等一系列病理变化。本组30例胃手术后均存在十二指肠胃返流的病理基础,尤其是返流量最大的Billroth- H术占25例,提示十二指肠胃返流与残胃癌的发生密切有关。

2.1.2胃内细菌过度生长胃大部切除术后,切除了大部酸分泌腺体,加之胃肠吻合术后存在不同程度的十二指肠液返流,胃内pH 值较高。胃内pH值是决定胃内菌群的主要因素,pH值4的胃液总菌数较正常人胃液的总菌数增高。较高的胃内pH值使下消化道的一些细菌,如粪链球菌、厌氧菌、硝酸盐还原菌等,得以定居于胃内。Watt 等]9 ]认为残胃内大便菌群定植可催化亚硝基反应,促进亚硝酸盐和N-亚硝基化合物的形成,而亚硝酸胺是目前公认的致癌物之一。其次大

便菌群中的某些细菌还能分解返流入胃的结合型初级胆酸,形成游离型次级胆酸,如脱氧胆酸、石胆酸,后者既会损伤胃粘膜屏障,又能诱发粘膜癌变。

2.1.3 HP感染自从1983年Warren和Masrshall首先从人胃粘膜活检组织中分离出HP以来,大量的研究证实了HP感染和胃癌形成之间的相关性]10]。目前,HP被认为是一个确定的致癌因素,也是胃粘膜发生癌变的导火线。因为流行病学资料支持HP感染与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肠上皮化生都有一定的病因学联系。此外,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显示HP可以通过不同途径造成上皮细胞DNA复制异常或基因突变。HP感染的胃粘膜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过度表达,提示细胞增殖速度加快,可使DNA复制过程中错误概率增高,也可使DNA对外界致突变物或致癌物的敏感性增强。虽然残胃癌由于行胃大部切除术后,手术重建造成残胃内环境改变,胃粘膜去神经、去血管等,但Youngho等]11]研究发现HP感染是残胃粘膜发生慢性活动性炎症细胞增殖的原因之一。许多学者[12?14]采纳HP根治疗法作为降低残胃慢性活动性炎症细胞增殖发生率的举措,效果显著。本组20例有HP感染,说明HP与残胃癌的发生密切有关。

2.1.4胃粘膜细胞营养环境改变胃泌素能够刺激胃泌酸部位

粘膜和十二指肠粘膜的DNA、RNA和蛋白质的合成,从而对胃粘膜起到营养作用,它是胃手术后胃粘膜细胞激素改变的主要激素。有学者认为[15],胃泌素的营养作用可能是通过增加胃粘膜血流量,促进由致癌物质损伤的胃粘膜愈合,增加胃酸分泌等作用来抑制胃癌的发

生。胃大部切除术切除了胃窦以后,胃泌素分泌水平明显低下(减少50%?70% ),胃泌素具有的强固胃粘膜屏障、营养胃粘膜上皮细胞和抵抗H+逆弥散作用大大削弱,残胃粘膜和壁细胞丧失了胃泌素的营养作用,胃粘膜的抗损伤机制受到不同程度的削弱,使残胃易发生癌变。

2.1.5残胃过大胃大部分切除术是我国外科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最常用的方法,一般切除远侧胃的60%?70%,包括

胃体的大部,整个胃窦部、幽门及部分十二指肠球部。胃体部的切线一般在小弯侧为胃左动脉向胃壁发出分支靠近贲门侧的第一分支和第二分支之间,在大弯侧为胃网膜左右动脉交界处的胃体“无血管区” 再向左侧的胃网膜左动脉向胃壁发出的第一和第二垂直分支之间。达此范围,切除胃为60%左右。如果切除范围未达到要求,胃切除不够,残胃过大,术后胃酸分泌仍较多,尤其是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术后极易引起吻合口溃疡。大量胃酸对吻合口的反复刺激,也可促使吻合口溃疡癌变。本组残胃50%的有23例,占76.67%,说明残胃过大也是残胃癌发生的原因之一。

2.1.6不吸收缝线残存及异物反应不吸收缝线残留及其引起

的异物反应是残胃癌发生的另一重要因素,本组19例患者存在这一因素。残胃内丝线残留刺激局部发生组织反应,引起不同程度残胃吻合口炎及粘膜损害,在缝线残留处均有明显炎症、糜烂、溃疡、肉芽肿等改变,镜下可见粘膜充血、水肿,部分呈萎缩性炎症改变。在其他因素和异物反应共同作用下,残胃逐渐形成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最终导致残胃癌的发生。

2.1.7距第一次手术时间长目前,残胃是胃癌癌前状态这一观

点已被多数学者公认。胃大部切除术后时间越长,残胃癌的发生率越高,一般认为多在10?20年时段,也有人认为[16]胃大部切除患者只要生存时间足够长就会不可避免地发生残胃癌。本组平均16.8年,手术时年龄在50岁以上者居多。证明残胃癌与术后间隔时间的递增成正比,尤其是术后10年以上者发生癌变的危险性大为增高。而且初次手术时的年龄对该病的发生也有一定影响。首次手术时年龄越大,癌变的间隔期越短。

2.2预防措施

221严格掌握良性病胃切除手术适应证,规范操作,避免切除范围不足过去认为早期胃切除可以预防消化性溃疡恶变的观点应予摒弃,可择期手术的良性胃病患者,于45岁以后再考虑手术较合适。溃疡病,尤其是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行胃切除术,切除范围应不60%,确保达到手术降酸的目的。

2.2.2胃肠道重建要避免十二指肠胃返流基于Billroth- H式胃

手术后返流率几乎达100%,Billroth- I式达23%,胃手术后胃肠道重建应避免以上术式,尽量采用长袢Roux-en-Y式或Billroth- II4Braun 胃空肠吻合法或直接选择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以减少或避免十二指肠胃返流,减少残胃癌发生的可能。

2.2.3熟练掌握吻合技能胃肠道重建吻合时,要提高吻合技巧,避免组织层次错位重叠,减少瘢痕组织形成;改用可吸收缝线代替不吸

收缝线,消除不吸收缝线残存的刺激,以降低残胃癌发生的危险性。

224根除HP流行病学资料支持HP感染与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肠上皮化生都有一定的病因学联系,目前HP被认为是一个确定的致癌因

素,也是胃粘膜发生癌变的导火线,因此根除HP可以显著减少粘膜层炎性细胞的浸润,对于残胃癌的发生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2.2.5定期胃镜检查胃大部切除术后时间越长,残胃癌的发生率

越高,因此,定期胃镜检查意义重大,对残胃癌能做到早发现、早诊

断、早治疗。

【参考文献】

:1 ]李子禹,胡元龙?残胃癌]J ]?临床外科杂志,2003,11(1) : 47-48.

:2]阳凡.术后残胃病变633例临床分析]J].中华内窥镜杂志,2001,18(5) : 300-301.

:3]刘倩,王琦.胃癌[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 552.

[4] Kenichiro Fukuhara, Harushi Osugi, Nobuyasu Takada, et al. Recon structive procedure after distal gastrectomy for gastric can cer that best preve nts duode no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J . World J Surg,2002,26 (6) :1452-1456.

[5 ] Aoyagi K, Koufuji K, Yano S, et al. Two cases of cancer in the remnant stomach derived from gastritis cystica polyposa [J] . Kurume Med J,2000,47 (1) :243-248.

[6 ] Stael Von, Holstein C, Eriksson S, et al. Role of pancreatin in early gastric stump carcinoma [ J ] . Br J Surg , 2002 , 78(10) : 1239-1238.

[7] Dixon MF, Nevell PM, Mapstone NP, et al. Bile reflux gastritis and Barrett 'esophagus further evide nee of a role for duode nogastricesop Hagus reflux [ J ]. Gut,2001,49(2):359-363.

[8 ] Powo Iny A, Xu J, Loo G. Deoxycholate in duces DNA damage and apoptosis in human colon epithelial cell express ing either muta nt or wild-type P53 [ J ] . Int J Biochem Cell Biol,2001,33(12):3238-3242.

[9 ] PC Watt, JM Sloan, TL Kennedy. Changes in gastric mucsa after vagotomy and gastrojejunostomyfor duodenal ulcer : J ] . Br Med J(Clin Res Ed) , 1983 , 287(6403) : 1407-1410.

[10] Kato T, Motoyama H, Akiyama N.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in gastric remnant cancer after gastrectomy [J]. Nippon Rin sho,2003,61(1):30-35.

[11 ] Youngho Lee, Akira Tokunaga, Takashi Tajir, et al. Inflammation of the gastric remnant after gastrectomy : mucosal erythema is associated with bile reflux and in flammatory cellular infiltration is associated with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 J ] . J Gastroe nterol,2004,39(3):520-526.

[12 ] On oda N, Maeda K, Sawada T, et al. Prevale nee of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in gastric remnant after distal gastrectomy for primary gastric cancer [ J ] . Gastric

Can cer,2001,4(1):87-92.

[13 ] Katsube T, Ogawa K, Hamaguchi K, et al. Prevale nee of Helicobacter pylori in the residual stomach after gastrectomy for gastric can cer [ J ] . Hepato-gastroenterology,2002,49 (1): 128-132.

[14 ] Matsukura N, Tajiri T, Kato S, et al. Helicobacter

pylori eradicatio n therapy of the remnant stomach after

gastrectomy [J] . Gastric Cancer,2003,6(1):100-107.

[15 ] Kondo K. Duode no gastric reflux and gastric stump care in oma [ J] . Gastric Ca ncer , 2002 , 5(1): 16-22.

[16 ] Zhang Y, Tokunage A, Masuda G, et al. Surgical treatment of gastric remnant-stump cancer [J ] . J Nippon Med Sch , 2002 , 69(5): 489-493.

胃癌的发病机制及预防

胃癌的发病机制及预防 姓名:孟慧佳学号:2011013281 班级:生物工程111 正文: 胃界于食道和十二指肠之间,是消化道最宽大的部分,它的形状和位置随内容物的多寡和体位变化而改变。胃分4个部分,靠近食道的部分是贲门部,胃上部膨大部分是胃底部,自胃底部往下是胃体部,靠近十二指肠的部分叫幽门部。 在胃内壁上覆盖着一层厚约0.3-1.5毫米的胃黏膜,胃黏膜上生长着三种腺体:即贲门腺、胃底腺和幽门腺。三种腺体加起来的数量是惊人的,每天分泌的胃液的数量约有1500-2500毫升,贲门腺和幽门腺主要分泌黏液,起到保护胃黏膜的作用。胃酸的强刺激和胃蛋白酶的强消化力,都不能破坏胃黏膜,主要就是因为黏液总是先于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出来,并均匀地布散到胃壁上的缘故。胃黏膜的这种巧妙的自我保护功能,是令人叹为观止的大自然的杰作之一。 胃的功能有:1.存放食物。液体食物在胃里停留时间很短,油脂性食物在胃里停留时间较长,混合性食物在胃里停留时间约4-6个小时。 2.胃蛋白酶可消化食物中的蛋白质。 3.制造内因子及吸收维生素B2。 4.胃酸可杀灭随食物进到胃里的细菌。 胃内有食物时,胃的蠕动方向是由贲门向幽门进行,当胃内容物排空后、血糖也消耗到较低水平时,胃会由幽门向贲门方向逆性蠕动,这叫饥饿蠕动,使人产生饥饿感。 胃癌介绍: 恶性肿瘤胃癌起源于胃壁最表层的粘膜上皮细胞,可发生于胃的各个部位(胃窦幽门区最多、胃底贲门区次之、胃体部略少),可侵犯胃壁的不同深度和广度。癌灶局限在粘膜内或粘膜下层的称为早期胃癌,侵犯肌层以深或有转移到胃以外区域者称为进展期胃癌。肉眼或胃镜观察胃癌有多种形态,如表浅型、肿块型、溃疡型、浸润型、溃疡癌(为慢性胃溃疡癌变)。显微镜放大观察癌细胞有多种类型(组织学分类),如腺癌(占约90%,包括乳头状腺癌、管状腺癌、粘液腺癌、印戒细胞癌)、腺鳞癌、鳞状细胞癌、未分化癌、类癌。更细微的癌细胞内部的分子结构也有很多差异,因此,虽都称为胃癌,即使肉眼和显微镜下所见类型是相同的,但个性仍有很大差异,目前并不知晓究竟有多少个性独特的胃癌。 胃癌的发病机制: 正常胃粘膜上皮细胞是由原始新生细胞(干细胞)不断分裂生长分化而来,何时生长何时死亡都是受机体控制的,不会疯狂失控生长。干细胞都有各种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绝大多数情况下原癌基因的特性不表达出来,不会形成致癌物质,因此也就不能发育成胃癌细胞。 有胃癌家族史者原癌基因可能更容易表达出来,这就是遗传的因素。除了遗传等内在因素外,还有很多外在的致癌因素,如上述高危人群面临的各种非遗传因素,也可直接诱发或长期破坏胃粘膜屏障使促癌物质更易诱发干细胞癌基因表达或基因突 变而产生致癌物,使新生不成熟的原始细胞不能分化成具有正常功能的胃粘膜上皮细胞,而是变成各种分化程度不良且生长失控的非正常细胞。 若机体的免疫监测功能正常,往往可以清除少量的异常细胞,但当长期心里状态不佳引起内分泌系统异常及免疫功能长期低下、或异常细胞由于某种未知原因逃逸了机体的免疫监测,则异常细胞最终发展成机体无法控制其生长的胃癌细胞,完成癌变过程。

【手术图解】胃癌根治术(一):胃的毗邻和腹膜

【手术图解】胃的毗邻和腹膜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我国每年新发现的胃癌患者也高居世界前列。外科手术是目前改善胃癌患者预后的最重要治疗方式。 胃癌淋巴清扫是胃癌手术中的重中之重和技术难点,虽然现在针对其意义及范围已经有了大致的共识,但是,不同医生针对该术式还是有不同的观点,术中也有不同的处理方式,这也导致了目前胃癌治疗效果的异质性。一个典型的例证便是东西方学者在胃癌治疗时,淋巴清扫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患者生存获益的不同。改变这种局面的一个好办法是将胃癌淋巴清扫进行系统化、规范化的讲解说明。 刘颖斌教授师从着名外科学家彭淑牖教授,是一位卓有建树的长江学者,是一位具有创新性思维及批判性思维的外科医生,他对自己在胃癌根治术方面的经验体会进行归纳、总结和整理,将原本看似复杂烦琐的胃癌淋巴清扫按清扫区域归纳成三个步骤,提出了“三步法胃癌根治术”,并以图解的方式直观地阐释了这一术式的手术步骤、解剖学要点及技术难点等。 经刘颖斌教授同意,我们将《三步法胃癌根治术》手术图解分期介绍给大家,相信这有助于该术式的规范化推广。 胃近端与食管相连,胃远端与十二指肠球部相连;前方毗邻左肝外侧叶、膈肌;后方为胰腺、左侧肾上腺,下方为横结肠;右上方为肝十二指肠韧带:左侧为睥脏。胃的解剖形态可划分为贲门、胃底、胃体、幽门四部分;横断面观分为胃前壁、胃后壁、胃小弯、胃大弯:新版日本《胃癌处理规约》将胃分为U,M,L 区,分别代表胃上部、中部和下部。 腹膜是衬贴于腹、盆腔壁内面和腹、盆腔脏器表面的浆膜。衬贴于腹、盆腔壁内面的腹膜称为壁腹膜,曲壁腹膜反折并覆盖于腹、盆腔脏器表面的腹膜称为壁腹膜。脏、壁腹膜相互延续而围成的不规则的潜在性腔隙,称为腹膜腔。腹膜腔可分为大腹膜腔和小腹膜腔。小腹膜腔即为网膜囊,位于胃和小网膜之后,借网膜孔与大腹膜腔相交通。 小网膜是连于膈、肝静脉韧带裂和肝门与胃小弯和十二指肠上部之间的双层腹膜。其左侧部主要从膈、肝静脉韧带裂连于胃小弯,称为肝胃韧带;右侧部从肝门至十二指肠上部,称为肝十二指肠韧带。 ①肝胃韧带②胃结肠韧带③肝十二指肠韧带④左肝外侧叶 图1胃周韧带和网膜结构 ①肝②肝胃韧带③胃④胃结肠韧带 图2胃的矢状面观 ①肝十二指肠韧带②肝门部拉钩③十二指肠④PMOD 图3肝十二指肠韧带

2020 CSCO 胃癌诊疗指南更新要点及研究进展

2020 CSCO 胃癌诊疗指南更新要点及研究进展 受疫情影响,2020 BOC/BOA在线上举行,会议内容主要包括各肿瘤领域最重磅研究进展、中国年度研究进展和2020版指南更新解读三个方面。2020年胃癌指南更新要点主要包括胃癌诊断、可手术胃癌的综合治疗、转移性胃癌的药物治疗。 今年指南新增了遗传筛查和管理部分。 病理学诊断:分子诊断要点解析 根据分子分型指导治疗:经组织病理学确诊后,需进行相关分子检测,

今年指南增加了NTRK融合基因检测作为III级推荐,新增了第二代测序(NGS)作为II级推荐。 注释增加:“NGS可平时评估胃癌多基因改变指导精准治疗,但可供检测的组织有限时,且患者无法接受其他检测时,考虑进行NGS检测,但应注意其局限性,新增了分子结果报告的规范要求,强调检测必须在有资质的实验室进行。”;新增了PD-L1检测标本要求;新增“液体活检HER2扩增检测可用于胃癌患者治疗的检测”。 可手术胃癌的综合治疗:术后辅助治疗 2019年SOX(S-1+奥沙利铂)辅助治疗方案是作为II/III期患者的III 级推荐(2B类证据)。基于RESOLVE研究和ARTIST2研究结果,今年指南将SOX辅助治疗升级为1A类证据I级推荐(对于III期患者)和1B类证据II级推荐(对于II期患者)。 多项研究显示,D2术后辅助放化疗获益并不明确,因此,对于II期D 2根治术后患者,删除术后辅助放化疗:DT45~50.4Gy(同期氟尿嘧啶)(3类证据,III级推荐);对于III期D2根治术后患者,保留术后辅助放化疗(3类证据III级推荐),但在注释中写明“限于局部区域高危因素者:安全切缘不安全,脉管癌栓,神经束周围侵犯,N3或转移性淋巴结比例>25%”。

2020医生推荐12种防治胃癌的方法(完整版)

2020医生推荐12种防治胃癌的方法(完整版) 癌症是世界上最致命的疾病之一。像其他癌症一样,至关重要的是,必须在早期阶段对其进行识别,并在不可治愈的阶段之前对其进行良好的治疗。像其他形式的癌症一样,胃癌的确切病因仍未知。但是,某些情况会使胃癌更容易发生。 胃癌的可能原因如下: 1.吸烟 2.肥胖 3.不良饮食 4.手术后的残胃 5. A型血 6. EB病毒感染 7.遗传 8.石棉 9.在某些行业中接触某些材料 10.幽门螺杆菌 11.胃炎 12.贫血 13.胃息肉

症状- 像所有其他形式的癌症一样,胃癌具有不同的阶段,因此至关重要的是,必须在早期阶段对其进行诊断,以阻止其发展。首先,胃癌的症状包括食欲不振,轻微的恶心,胃灼热和饭后饱胀的感觉。但是,这些症状并不总是意味着患有胃癌,但是如果这些情况持续存在,应该去看医生以排除胃癌的可能性。 胃癌的生长也会导致许多严重的症状,例如: 1.胃痛 2.胃灼热 3.便血 4.乏力或疲惫 5.呕吐 6.腹泻和便秘 7.没有明显原因的体重下降 8.肚子胀大 9.吞咽困难 10.眼睛和皮肤变黄 可有效防治胃癌的方法: #1:食用含有槲皮素的食物

请确保饮食中含有大量含有槲皮素的食物。槲皮素是一种生物类黄酮,具有很强的抗癌,抗菌,抗真菌和抗炎特性,并以高浓度存在于红洋葱和黄洋葱中。根据一项研究,每天半洋葱可以将患胃癌的风险降低50%。除了黄色和红色洋葱,槲皮素的良好饮食来源包括苹果,西兰花,樱桃,柑橘类水果,红葡萄,茶和许多浆果。 #2:避免蛋白质摄入过多 1902年,苏格兰癌症研究人员约翰·比尔德(John Beard)发现,人体抵抗癌症的主要武器之一就是胰酶。胰酶本质上是蛋白质消化酶的混合物,但是这些酶还有另一个目的:消灭癌症。富含蛋白质的饮食使胰腺酶忙于消化蛋白质,结果,这些酶几乎没有时间抵抗胃癌。许多营养学家建议每天约12个小时的无蛋白期来预防癌症。 #3:姜黄素 姜黄素是一种植物化学物质,可使姜黄具有强烈的黄色。姜黄素以姜黄的形式被用于中药已有数百年历史,这是由于其具有强大的医学和治愈能力。最近,西方科学家也开始更加关注这种非凡的化合物,根据最近的研究,该化合物具有很强的抗癌特性,使其对几乎所有类型的癌症(包括胃癌)都非常有效。芝加哥大学研究人员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姜黄素抑制与胃癌有关的致癌细菌(幽门螺杆菌)。姜黄素还被证明可以触发细胞凋亡(一种癌细胞的自毁机制)并破坏自由基。

胃癌流行病学

胃癌的流行病学状况 胃癌 5 年生存期仅20% 胃癌在全世界范围内是发病率最高的癌症之一。胃癌的 5 年相对生存期在 20%左右,男性的发病率是女性的 1.5~2.5 倍。大约 90%的胃癌属于腺癌,可分为两个主要类型:( 1)肠型胃癌,分化较好,在男性、老年患者中更常见。肠型胃癌在高风险地区中占主导地位,比如东亚、东欧、中南美洲等地区。( 2)弥漫型胃癌,分化不好,在男性与女性中发病率更接近,在年轻患者中更常见。弥漫型胃腺癌的地区分布更均匀,与 A 型血及遗传关系密切。近几十年来肠型胃癌的发病率明显下降,带动了胃癌的整体发病率的降低,而弥漫型胃癌发病率却上升了。 50岁~80 岁,胃癌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显著升高 胃癌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显著升高,以男性胃癌发病率为例, 45~54 岁发病率为 70/10 万, 55~64 岁阶段为 145.7/10 万, 65~74 岁为 264.3/10 万。发病的高峰年龄在 50岁~80 岁。 全球胃癌发病状况 90 万 vs 70 万——全球每年 90 万胃癌新患者,同时有 70 万人死于胃癌 2002 年全球每 10 万名男性发生胃癌的的人数为 22 人,女性为 10.4 人;死亡率在男性中为每 10 万人 16.3 人,女性为 7.9 人。 2002 年全世界估计有 90 万胃癌新患者(其中男性为 60 万,女性为 33 万),同时有 70 万人死于胃癌(男性为 45 万人,女性为 25 万人)。男性中,胃癌的发病率仅次于胃癌和前列腺癌,而死亡率仅次于肺癌居第二位。在女性中,胃癌的发病率居第五位,排在乳腺癌、宫颈癌、肺癌和肠癌之后。 按地理分布,有三分之二的胃癌分布在日本、中国、韩国、中南美洲、东欧和中东的部分地区,在北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北欧和印度的发病率较低。发达国家的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近几十年有显著下降了,美国在 20 世纪 50 年代年死亡率约为 22/10 万, 90 年代下降至 3.7/10 万以下。日本近年来亦有明显下降趋势,这得益于采用 X 线钡餐检查或胃镜定点筛查,大大提高了早

胃癌健康宣教

一、什么是胃癌 胃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消化道恶性肿瘤中居于第二位,好发年龄在50岁以上,男女发病比例约为2:1。 二、病因 胃癌的确切病因不十分明确,但下列因素与发病有关: 1.地域生活环境,对胃癌的发病有较大影响 2.饮食生活因素:长期食用熏烤、盐腌食物人群中胃远端癌发病率高,与食品中亚硝 酸盐、真菌毒素、多环芳烃化合物等致癌物或前致癌物的含量高有关,食物中缺乏 新鲜蔬菜水果也与发病有一定关系,吸烟者的胃癌发病危险较不吸烟者高50%。 3.幽门螺杆菌感染也是引发胃癌的主要因素之一。 4.癌前病变和癌前状态:易发生胃癌的胃疾病,包括胃息肉、慢性萎缩性胃炎,以及 胃部分切除后的残胃。 5.遗传和基因:胃癌有明显的家族聚集倾向,有胃癌家族史者的发病率较对照组高4 倍。 三、胃癌的分类及表现 (一)分类 根据胃癌发展所处的阶段,可分为早期和进展期胃癌 1.早期胃癌:胃癌仅局限于粘膜和粘膜下层,不论病灶大小或有无淋巴结转 移 2.进展期胃癌:至癌组织浸润深度超过黏膜下层的胃癌,包括中晚期胃癌 (二)临床表现 1.症状:早期胃癌,多数病人无明显症状,有时出现上腹部不适,进食后饱 胀恶心等非特异性上消化道症状,随病情发展,可出现上腹疼痛加重,食 欲下降乏力,消瘦体重减轻等。不同部位的胃癌有其特殊表现。贲门胃底 癌可有胸骨后疼痛和进食梗阻感;幽门附近的胃癌长到一定程度,可致幽 门部分或完全梗阻而发生呕吐,呕吐物多为隔夜宿食和胃液;肿瘤破溃或 侵犯周围血管可有呕血、黑便等消化道出血症状;也有可能发生急性穿孔。 2.体征:早期病人多无明显体征,晚期病人可触及上腹部质硬固定的肿块, 锁骨上淋巴结肿大,直肠前凹扪及肿块、贫血、腹水、黄疸、营养不良, 甚至恶病质等表现。 四、需要做哪些辅助检查 1.所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隐血;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凝血功能、消化道肿瘤标志物、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3)胃镜、钡餐造影、腹部及盆腔超声、腹部及盆腔CT ; (4)胸片、心电图; (5)病理学活组织检查与诊断。 2.根据患者病情选择: (1)血型、交叉配血; (2)超声心动图、肺功能、PET-CT、超声镜检查等。 五、围手术期需要注意什么

如何预防胃癌复发,这三步很重要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位居消化道恶性肿瘤之首,而且近年来一直呈现上升趋势,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引起警惕。复发是胃癌难治的主要原因,那么应该如何预防胃癌复发呢? 复发这是很多患者都会遇到的问题,胃癌之所以难治,就在于容易出现复发和转移,在临床上,很多患者往往经过手术切除之后,以为病情得到了控制,其实手术只能切除可见的癌肿,癌细胞会在术后残留在血液和淋巴液中,如果不注重巩固治疗,复发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因此这也提醒广大患者,即便是手术治疗很成功,也要做好预防工作。 如何预防胃癌复发,以下几方面是重点 1、及时巩固治疗 临床上,虽说手术治疗效果显著,能够快速减轻患者痛苦,帮助患者实现临床治愈。但手术治疗无法完全清除癌细胞,残留的癌细胞具有极高的复发几率;且手术会给患者机体带去创伤,造成患者元气大伤,术后形成诸多并发症。因此一定要及时进行巩固治疗。 在术后的治疗中,中医药以独特的优势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医治疗是从整体观念出发,辨证施治,在改善患者不良症状的同时,还能调节患者全身的阴阳平衡,疗效持久不易复发。 术后中医治疗能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帮助受损的机体更快的修复,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和抵抗力,为患者补充元气,抵抗癌肿的发展,从而防止癌细胞的复发和转移,提高手术的治疗效果,并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据有相关部门统计,诸多的癌症病人及家属,都首选汲取中医药精髓的“三联平衡疗法”。该疗法在治疗过程中,注重从病人整体入手,针对同一病种,不同病机病因的病人,采用辨证施治,选择天然中草药祖传秘方,通过对机体内环境的阴阳平衡的调理,起到“扶正祛邪”“培元固本”“排毒减毒”等作用,最终实现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命的疗效。 2、合理的饮食搭配 手术之后由于创伤性较大,因此在手术治疗之后一定要及时进行补充营养,饮食上多吃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多食含维生素丰富的食品。患病者应该多补充维生素,新鲜的水果蔬菜里面就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胡萝卜、青菜、苹果、猕猴桃、椰子等。 3、保持好的心态 平时要学会调节心态和情绪,做到劳逸结合,避免过劳。这是因为压力过大是导致癌症病发的重要因素,生活中和工作中的压力会造成体虚的发生,进而导致人体免疫力低下,从而诱发癌症。 以上就是关于如何预防胃癌复发的介绍,胃癌的治疗是一个漫长,复杂,系统的过程,需要多方面的调理,术后巩固中医药治疗,防止复发和转移,饮食以及心态,积极的段炼等都是影响患者康复的重要因素,因此一定要做好这几方面的工作,促进患者更快的康复。

胃癌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2020完整版)

胃癌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2020完整版) 摘要 胃癌在全球的发病率及致死率仍位居前列,针对胃癌的靶向治疗是研究热点,但让患者获益的治疗仍占少数。目前被批准用于晚期胃癌靶向治疗的药物仅有曲妥珠单抗、雷莫芦单抗、阿帕替尼、帕博丽珠单抗及Nivolumab,且靶向药物的临床应用面临诸多问题。靶向药物的耐药、患者个体化的药物选择、靶向药物的合理使用等问题仍有待于进一步探究。本文就胃癌靶向治疗的研究成果及面临的挑战进行综述。 胃癌一直是威胁人类生命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且基于我国的饮食特点、筛查意识的缺乏等原因,许多胃癌患者在发现时已进展至晚期。既往以化疗为基础的治疗仅能使晚期胃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期(mOS)延长7~11个月[1]。近年来,从基因水平寻找影响胃癌发生发展及预后的指标并开展靶向治疗,已成为晚期胃癌治疗研究的热点。目前针对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皮生长因子受体-1(EGFR)、肝细胞生长因子(HGF)/酪氨酸蛋白激酶Met(c-MET)信号通路、免疫检查点等相关通路和靶点的药物和研究较多。现就近年来胃癌靶向治疗的新突破进行综述。 一、抗HER-2的靶向药物 HER-2属于表皮生长因子家族成员,通过激活RAS-RAF-MRK-MAPK通

路、PI3K-AKT等通路,最终加速肿瘤细胞增殖、生长及侵袭。 1.曲妥珠单抗(trastuzumab): 曲妥珠单抗是一种抗HER-2的单克隆抗体。ToGA试验证实,曲妥珠单抗联合以顺铂为基础的化疗可以改善晚期胃癌患者mOS约1.2个月,亚组分析显示,患者生存期获益仅限于免疫组化(IHC)"3+"及"2+"及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者(IHC"2+"~"3+"或FISH"+"者与IHC"-"~"+"或FISH"-"者比较,mOS 16.0个月比11.8个月)[2]。2011年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已明确推荐,胃癌患者在确诊时或接受曲妥珠单抗治疗前接受HER-2的检测(图1),对于符合条件的患者,推荐一线使用曲妥珠单抗联合以铂类为基础的化疗。JFMC45-1102等Ⅱ期临床试验证实,对于既往未使用过抗HER-2治疗的晚期胃癌患者,二线或超二线使用曲妥珠单抗也可获益[3]。HER-FLOT[4]、NEOHX[3]等临床试验显示,曲妥珠单抗在术前转化治疗及新辅助治疗中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曲妥珠单抗的主要不良反应包括中性粒细胞减少、厌食、贫血、周围神经病变、腹部绞痛,极少患者出现左心射血分数下降,也有患者出现治疗相关性肺炎或呼吸衰竭。因此,对于应用曲妥珠单抗的晚期胃癌患者应定期检测血常规、血生化、心脏的射血分数及胸部CT等,若有异常应及时暂停或停止治疗。曲妥珠单抗可以改善HER-2阳性患者的生存期,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目前已被批准用于指定患者的一线治疗,但即使是HER-2阳性的患者仍只有50%的患者有效,耐药问题仍待解决。

胃癌健康教育手册

胃癌健康教育手册 一、胃癌的概况 胃癌是威胁我国人民生命健康最严重的恶性肿瘤之一,死亡率居恶性肿瘤之首位。但早期胃癌诊治的5年、10年生存率分别可达到90%--95%。 二、胃癌的危险因素 (一)遗传因素:有资料报道胃癌患者的亲属中胃癌的发病率要比对照组高4倍。 (二)地理环境因素:世界各国对胃癌流行病学方面的调查表明,不同地区和种族的胃癌发病率存在明显差异。这些差异可能与遗传和环境因素有关。 (三)饮食因素:饮食因素对于胃癌发病的影响,已受到各国肿瘤研究工作者的重视。可能的饮食致癌因素为经常食用烟熏、烤炙食品(含苯并芘)或腌渍食品、酸菜(含N-亚硝基化合物)。我国胃癌综合考察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提示霉粮是一个与胃癌有关的危险因素,高盐的盐渍食品被认为是胃癌发生的另一种危险因素。铁缺乏与胃癌的发病有间接关系。 (四)其他疾病因素 1.胃溃疡与胃癌的发生存有一定关系。国内报道胃溃疡的癌变率为5~10%,尤其是胃溃疡病史较长和中年以上的患者并发癌变的机会较大。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癌的发病率远较一般人群中为高。 2.萎缩性胃炎是胃癌的一种前期病变。尤与胃息肉或肠腺化生同时存在时可能性更大。浅表性胃炎可以治愈,但也有可能逐渐转变为萎缩性胃炎。长期随访追踪可发现萎缩性胃炎发生癌变者达10%左右。 3.胃息肉等任何胃良性肿瘤都有恶变可能。而上皮性的腺瘤或息肉的恶变机会更多。在直径大于2cm 的息肉中,癌的发生率增高。有材料报道经X线诊断为胃息肉的患者中,20%伴有某种恶性变;在胃息肉切除标本中,见14%的多发性息肉有恶变,9%的单发息肉有恶变,这说明一切经X线诊断为胃息肉的病例均不要轻易放过。 4.胃粘膜的肠上皮化生可能引起不典型增生(又称间变)。如刺激持续存在,则化生状态也可继续存在;若能经过适当治疗,化生状态可以恢复正常或完全消失,因此轻度的胃粘膜肠腺化生不能视为一种癌前期病变。如Ⅲ级间变,可以视为癌前期病变。 三、胃癌的早期表现 近半数早期胃癌病人没有临床症状,仅部分有轻度消化不良等症状,如上腹隐痛不适、轻微饱胀、疼痛、恶心、嗳气等,而这些症状并非胃癌特有,可见于慢性胃炎、溃疡病、功能性消化不良,甚至正常人偶尔也会出现。80%以上的患者,出现上腹部疼痛。约1/3患者出现胃部闷胀、上腹不适、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伴有泛酸。1/3的患者虽没有明显消化系统症状,但可能出现不明原因的体重减轻、消瘦和疲倦无力。部分患者表现为泛酸、烧心、恶心、呕吐、嗳气或黑大便等症状。不明原因的消瘦、乏力、精神不振也是一组常见而又缺乏特异性的胃癌信号,而且呈进行性日益加重。

胃癌健康指导

胃癌健康指导 1、定义 胃癌是发生于胃部的癌病类疾病。 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其发病率居各类肿瘤的首位。在胃的恶性肿瘤中,腺癌占95%这也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乃至名列人类所有恶性肿瘤之前茅。早期胃癌多无症状或仅有轻微症状。当临床症状明显时,病变已属晚期。因此,要十分警惕胃癌的早期症状,以免延误诊治。 2、症状 胃癌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或体征。当胃癌进一步发展可出现的症状和体征,如下: ?上腹饱胀不适、隐痛 ?恶心、呕吐 ?泛酸、食欲减退 ?腹痛、腹泻 ?贫血 ?黑便 3、病因 胃癌的病因迄今尚未完全阐明,大量研究资料表明胃癌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归纳如下。 外界因素胃通过饮食与外界接触,某些致癌因素可发挥致癌作用。

?饮食因素:可能的饮食致癌因素为经常食用烟熏、烤炙食品(含苯并芘)或腌 渍食品、酸菜(含N-亚硝基化合物)。保护因素,如牛奶、动物蛋白、新鲜蔬菜和一些水果等。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1994年WHO已将其列为第一类胃癌危险因子。 ?真菌:真菌毒素可以诱发大鼠胃腺癌或胃的癌前病变。已证实杂曲霉菌及其 代谢产物与N-亚硝基化合物有协同致癌作用。有些真菌也可合成N-亚硝胺。 长期食用发霉食物可能是致癌的重要因素。 ?血吸虫病:有报道胃血吸虫病癌变率可达50%~75%。目前尚未从血吸虫 卵中提取出致癌物质,是否与虫卵的机械刺激或毒素有关,有待证实。 ?地理环境因素:世界各国对胃癌流行病学方面的调查表明,不同地区和种族 的胃癌发病率存在明显差异。这些差异可能与遗传和环境因素有关。有些资料说明胃癌多发于高纬度地区,距离赤道越远的国家,胃癌的发病率越高。 也有资料认为其发病与沿海因素有关。 内在因素遗传因素和基因变异 胃癌发病有家族聚集倾向,患者家属中胃癌发病率高于一般人2~4倍。近年发现胃癌细胞及其癌前病变细胞存在染色体异常,在数目方面染色体多为异倍体;在结构方面可出现染色体重排、断裂、缺失等异常。 4、风险因素 ?年龄胃癌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40~60岁多见。 ?性别男多于女,约为2:1。

胃癌根治术手术记录.docx

胃癌根治术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胃癌及其浸润深度、淋巴转移、生物学特性等有关基础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加之胃镜、B超、CT等新技术的发展,使早期胃癌和发展期胃癌的诊断率大为提高,根治性胃部分切除术和全胃切除术的手术死亡率降至5%以下,并发症已见减少,五年生存 率也已明显提高。范围及术式已日趋标准化。手术适应证也日益明确。根据全国胃癌协作组参照日本胃癌规约,把胃癌根治术分为根治I式(R i)、根治∏式(R2)和根治川式(R3) 三种基本术式。对某些早期胃癌,即病变局限于粘膜层,做R i手术,清除胃周第1站淋巴 结即可达到治疗要求。对于一般进行期胃癌,R2手术可作为基本术式,须清除第2站淋巴 结。对某些已有第3站淋巴结转移的胃癌,应施R3根治术以争取相对性治愈切除。所谓胃癌根治术,其根治性亦是相对而言的,其效果取决于胃癌的分期、病变部位、淋巴结转移、生物学特性等因素。因此手术术式也据此而作决择。根据近年来国内外报道,扩大根治术获得了更好的疗效,因而以R3为基础的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或联合脏器切除术,已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图1]。 [ 适应证] 胃癌根治术切除范围及术式已日趋标准化。手术适应证也日益明确。根据全国胃癌协作组参照日本胃癌规约,把胃癌根治术分为根治I式(R i)、根治∏式(民)和根治川式(R3)三 种基本术式。对某些早期胃癌,即病变局限于粘膜层,做R i手术,清除胃周第1站淋巴结 即可达到治疗要求。对于一般进行期胃癌,R2手术可作为基本术式,须清除第2站淋巴结。 对某些已有第3站淋巴结转移的胃癌,应施R根治术以争取相对性治愈切除。所谓胃癌根治术,其根治性亦是相对而言的,其效果取决于胃癌的分期、病变部位、淋巴结转移、生物学特性等因素。因此手术术式也据此而作决择。根据近年来国内外报道,扩大根治术获得了更好的疗效,因而以R3为基础的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或联合脏器切除术,已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图i] 。 [ 适应证]

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胃癌的发生

胃癌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肿瘤疾病,胃是我们人体内最重要的消化器官,我们所食用的食物都是通过胃来进行消化吸收的,如果胃部出现疾病那么就意味着我们的身体都不能很好的消化我们所吃的食物更不能吸收我们体内所缺的营养,这样对我们的身体造成极大的伤害,所以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做好预防胃癌的措施。那么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胃癌的发生呢? 袁希福教授表示,患有胃癌的因素有很多,遗传、环境以及饮食等都是危险因素,是一系列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年轻化的趋势,是因为现在许多年轻人生活不规律,一日三餐不定时、不规律、凑合吃。而夜间常吃烧烤也会导致胃癌发生几率增加,一是增加胃的负担、胃液刺激胃粘膜,出现溃疡;二是烤肉高温下被分解的脂肪会再与肉蛋白质产生有害物苯并芘,经常食用,苯丙芘在体内蓄积过多,进而伤害胃部,并最终诱发胃癌、肠癌等恶性肿瘤。袁希福教授认为年轻人要树立防癌意识,不要以为癌症离自己很远,越来越多的胃癌就发生在身边。 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若饮食不定时定量、暴饮暴食、进食过快过烫,对胃是一个损伤性的刺激,与胃癌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同时,食盐摄入量大,进餐时好生闷气与胃癌也有关系。 不吃霉变的食物:日常生活中常常会遇到发霉变质的食品,霉变是由污染霉菌所引起,霉菌中有些是产毒真菌,是很强的致癌物质,同时某些食物在产毒真菌作用下产生大量的亚硝酸盐和二级胺,进入机体后在一定条件下,胃又可合成亚硝胺类化合物而致癌。 少吸烟、少饮酒:吸烟与胃癌也有一定的关系,烟雾中含有苯并芘、多环芳香烃、二苯并卡唑等多种致癌或促癌物质,是食管癌和胃癌的病因之一。酒精本身虽不是致癌物质,但烈性酒会刺激胃粘膜,损伤粘膜组织,促进致癌物质的吸收,如果饮酒同时吸烟,其危害性更大。因为酒精可增强细胞膜的通透性,从而加强对烟雾中致癌物质的吸收。 少吃或不吃腌菜:腌菜中含有大量的亚硝酸盐和二级胺,在胃内适宜酸度或细菌的作用下,能合成亚硝胺类化合物,这类化合物是很强的致癌物质。所以食品要新鲜,提倡冰箱冷藏。 不吃或少吃烟熏和油煎食物:熏鱼和熏肉中含有大量的致癌物质,如3-4苯并芘和环芳烃。油炸、烘烤、烧焦食物和重复使用的高温食油中也含有此类致癌物质,应尽量少食用。 除了以上预防胃癌发生之外,早发现早治疗也是重要的防治措施,因此,需要警惕胃癌的早期症状并最好定期的检查,对疾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有很好的帮助。而对于胃癌的治疗来说,患者需要服用像三联平衡疗法等抗癌中药,可帮助提高胃癌的整体治疗的疗效,还能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有效的防止复发和转移,帮助患者改善临床症状、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期。 通过上面的介绍,相信大家对胃癌的预防有了一定的了解,胃癌是一种对身体伤害极大的疾病,甚至会对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胁,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做好预防这方面的工作,减少疾病的发生。

防胃癌多久做一次胃镜

防胃癌多久做一次胃镜 文章目录*一、防胃癌多久做一次胃镜*二、胃癌的治疗方法*三、胃癌切除手术后遗症有哪些 防胃癌多久做一次胃镜1、防胃癌多久做一次胃镜如果患者超过40岁,建议近期去医院做一次胃镜检查,及时观察胃部细胞变化。如果检查结果很健康,可以10年后再复查。不过,从50岁起,应每5年检查一次。 2、防胃癌必吃的3类食物 2.1、大蒜 是公认的防癌食物,有明显的抗癌功效。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食用生大蒜的人群,胃癌发病率非常低,原因是大蒜能显着降低 胃中亚硝酸盐含量,减少了亚硝酸胺合成的可能,因而起了防癌 效果。 2.2、洋葱 吃洋葱能降低胃中亚硝酸盐含量,重要的是洋葱中含有一种栎皮素的物质,为天然的抗癌物质。研究显示,经常吃洋葱的人,胃癌发病率比少吃或不吃洋葱的人要少25%,患胃癌的致命率也低了30%。 2.3、菌菇类 这类食物包括冬菇、香菇(香菇食品)、金针菇等以及木耳。科学家发现,食物中许多菌菇类都含有抗癌物质,能起防癌功效。

比如,冬菇中所含的多糖体,抗癌率非常高。黑木耳、白木耳所包含的多糖体也是一种抗癌的有效物质。菌菇类食物中富含的粗纤维和钙(钙食品)等都有防癌作用,还能提高人体免疫力。 3、胃癌的病因 3.1、饮食因素 世界范围的流行病资料认为在环境因素中,饮食因素是胃癌发生的最主要原因。 3.2、遗传因素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发现A型血的人胃癌的发病率较高。胃癌者的亲属中,胃癌的发病率比对照组高4倍。美国黑人比白人胃癌的发病率高。因此推测胃癌的发生可能与遗传有关。 3.3、免疫因素 近年来发现,免疫功能低下的人胃癌发病率较高。从而表明机体的免疫机能障碍,对癌肿的免疫监督作用降低,是发生癌肿的因素之一。 3.4、环境因素 高纬度地区胃癌发病率高。我国及世界各地都有胃癌高发地区,这可能与地区的水质、土壤、微量元素如镍、硒和钴的含量有关。 胃癌的治疗方法1、手术 早期胃癌:行根治性手术(D1术式):中期胃癌:强调首次切除

胃癌的治疗与预防

胃癌的治疗与预防 发表时间:2010-05-24T10:47:41.373Z 来源:《赤子》2009年第24期供稿作者:杨伟东 [导读] 随着生物化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和现代物理学等生命科学的发展,人们对肿瘤的认识越来越深入。 杨伟东(大庆市第四医院消化科,黑龙江大庆 163000) 摘要:近20~30年来,随着生物化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和现代物理学等生命科学的发展,人们对肿瘤的认识越来越深入。目前,很多研究都说明原癌基因控制正常细胞的生长和发展,癌变是一个很长和复杂的过程。胃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关键词:胃癌;发病原因;预防治疗 第一节胃癌概述 1 全球肿瘤发生的情况 恶性肿瘤是一类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多发病和常见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03年公布的数据,2000年全球共有恶性肿瘤患者1000万,其中男性530万,女性470万;因恶性肿瘤死亡者高达620万,占总死亡人数的12%,在多数发达国家这一数字可达25%。在发展中国家,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饮食习惯及与之密切相关的肿瘤的发生均将逐渐转变成经济发达国家的类型。如果这一趋向得不到改善,预期到2020年,全球每年新发病例将达1500万;肿瘤病人总数,在发展中国家将增长73%,而发达国家增长29%。这很大程度上是老年人口增加的结果。我国2002年公布的发病情况(全国12市县1993~1997年登记资料统计),发病率男性为143.9/10万~213.1/10万;女性为112.9/10万~157.2/10万。面对这一严峻的局面,全球应当联合行动抗击癌症,救治千百万癌症患者的生命,各国应当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 2 人类对肿瘤的认识 肿瘤是一类古老的疾病。回顾历史,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中外医学都强调肿瘤是一种全身性疾病。把它只当成局部恶变或过度增殖的年代只有一百多年。其中包括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参与;癌变的同时需要或引起免疫学和生物化学方面的改变。单纯形态学的描述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临床判断有无微量残存肿瘤细胞、制订治疗方案、预测可能的治疗结果及监测复发的需要。 男性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于女性,男女之比约为2:1。发病年龄以中老年居多,35岁以下较低,55~70岁为高发年龄段。我国胃癌的发病率在不同地区之间有很大差异。北方地区的甘肃、宁夏、青海及东北等地高发,湖南、广西、广东以及云南、贵州、四川发病率较低:全国平均年死亡率约为16/10万(男性21/10万,女性10/10万)。 第二节发病原因 胃癌的发生是一个多步骤、多因素进行性发展的过程。在正常情况下,胃黏膜上皮细胞的增殖和凋亡之间保持动态平衡。这种平衡的维持有赖于癌基因、抑癌基因及一些生长因子的共同调控。此外,环氧合酶一2(cyclooxygenase-2,COX-2)在胃癌发生过程中亦有重要作用。与胃癌发生相关的癌基因包括:ras墓因、bcl-2;抑癌基因包括:野生型P53、APC、DCC、MCC等;生长因子包括:表皮生长因子(EGF)、转化生长因子一α(TGF-α)等。这种平衡一旦破坏,即癌基因被激活,抑癌基因被抑制,生长因子参与以及DNA微卫星不稳定,使胃上皮细胞过度增殖又不能启动凋亡信号,则可能逐渐进展为胃癌。多种因素会影响上述调控体系,共同参与胃癌的发生。 1 环境因素 第一代到美国的日本移民胃癌发病率下降约25%,第二代下降约50%,至第三代发生胃癌的危险性与当地美国居民相当。,故环境因素在胃癌发生中起重要作用。某些环境因素,如火山岩地带、高泥碳土壤、水土含硝酸盐过多、微量元素比例失调或化学污染可直接或间接经饮食途径参与胃癌的发生。 2 饮食 流行病学研究提示,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使用冰箱及正确贮藏食物,可降低胃癌的发生。经常食用霉变食品、咸菜、腌制烟熏食品,以及过多摄入食盐,可增加危险性。高盐的盐渍食品被认为是胃癌发生的一种危险因素。长期食用含硝酸盐较高的食物后,硝酸盐在胃内被细菌还原成亚硝酸盐,再与胺结合生成致癌物亚硝胺。我国胃癌高发地区居民每人每年摄盐量为9kg以上,而低发地区居民的摄盐量则为4~7.5kg。对比调查还发现胃癌高发地区的食物品种多较单纯,而低发地区的副食品种类多,新鲜蔬菜、豆类及动物蛋白的摄入量也多,这可能表明胃癌与营养素失去平衡有关。此外,慢性胃炎及胃部分切除者胃酸分泌减少有利于胃内细菌繁殖。老年人因泌酸腺体萎缩常有胃酸分泌不足,有利于细菌生长。胃内增加的细菌可促进亚硝酸盐类致癌物质产生,长期作用于胃黏膜将导致癌变。 3 遗传因素 胃癌有明显的家族聚集倾向,家族发病率高于人群2~3倍。最著名的Bonaparte家族例子很好地说明了遗传因素在胃癌发病中的作用,拿破仑、他的父亲和祖父都死于胃癌。 第三节胃癌扩散方式及临床表现 1 扩散方式 1.1直接蔓延侵袭至相邻器官 胃底贲门癌侵犯食管、肝及大网膜,胃体癌侵犯大网膜、肝及胰腺。 1.2淋巴结转移 一般先转移到局部淋巴结,再到远处淋巴结,胃的淋巴系统与锁骨上淋巴结相连接,转移到该处时称为Virchow淋巴结。 1.3血行播散 晚期患者可占60%以上,最常转移到肝脏,其次是肺、腹膜、及肾上腺,也可转移到肾、脑、骨髓等。 1.4种植转移 癌细胞侵及浆膜层脱落入腹腔,种植于肠壁和盆腔,如种植于卵巢,称为Krukenberg瘤;也可在直肠周围形成一明显的结节状板样肿块(Blumer's shelf)。 2 临床表现 早期胃癌多无症状,或者仅有一些非特异性消化道症状。因此,仅凭临床症状,诊断早期胃癌十分困难。 进展期胃癌最早出现的症状是上腹痛,常同时伴有纳差,厌食,体重减轻。腹痛可急可缓,开始仅为上腹饱胀不适,餐后更甚,继之

盘点胃癌的三种主要手术方式

盘点胃癌的三种主要手术方式 核心提示:根治性切除范围应包括原发病灶,连同胃远端的2/3或4/5,全部大、小网膜,十二指肠第一部分和区域淋巴结以及局部受浸润的脏器整块切除,胃或十二指肠断端无癌细胞残癌。 1、根治性切除术:根治性切除手术有根治性切除和扩大根治性切除两种术式。 (1)根治性切除范围应包括原发病灶,连同胃远端的2/3或4/5,全部大、小网膜,十二指肠第一部分和区域淋巴结以及局部受浸润的脏器整块切除,胃或十二指肠断端无癌细胞残癌。 (2)扩大根治性切除范围除了上述内容外,还要切除全胃或邻近受侵犯的横结肠、肝左叶、脾脏,胰体尾和贲门左、脾脉管旁的淋巴结等。以上两种手术方式的选择直至目前尚无统一意见,主要分歧点是胃切除范围和淋巴结清除的范围。 为了提高胃癌治愈率,应根据具体病情来选择手术式,不能硬性规定。而针对于这方面,医学上建议最好是能在术后配合有药监局审批的硒维康口嚼片每天补硒200微克,可以很好的修复患者的受损细胞,并活化患者的免疫系统,可有效的加快患者的术后恢复以及手术创面的愈合,为术后治疗创造有利的条件,以进一步的提升治疗的效果。 2、姑息性切除术:凡胃癌已有腹膜或淋巴结广泛转移时,而原发肿瘤可以切除,病人一般情况能耐受手术者,可以放阡姑息性胃切除术。这种手术可以减轻病

人中毒症状,消除因癌瘤引起的梗阻、出血或穿孔等并发症。术后再辅以化疗、中药治疗,可以延长病人的生存期。 3、短路手术:适用于晚期胃癌不能手术切除,同时伴有梗阻的病人。如幽门窦部癌合并幽门梗阻者可作结肠前或结肠后胃空肠吻合术。胃贲门癌伴有梗阻时可作空肠食管侧侧吻合术,后者常需开胸才能完成手术,手术适应证应严于前者。一般捷径手术不能提高疗效,但能减轻病人痛苦,提高其生存质量。

胃癌的三级预防 你知道多少

胃癌的三级预防你知道多少? 全球每年新发胃癌100余万,中国40万,占42%,死亡约80万,中国占35%,是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是世界平均水平两倍多。约两三分钟就有一名中国人死于胃癌,近五年来,19岁-35岁青年人胃癌的发病率比30年前翻了一番。资料显示,在我国前10位癌症中,胃癌发病率为第二位,死亡率为第三位,其死亡率占所有恶性肿瘤的25%左右。 解放军第202医院普通外科主任蔡相军介绍,针对癌症,做好预防措施显得尤为重要。1/3癌症是可以预防的,1/3癌症如能早期诊断是可以治疗的,1/3癌症可以减轻痛苦,延长寿命。 一级预防重点找病因 胃癌一级预防是指胃癌的病因学及发病学预防,目的在于降低胃癌发病率。其中病因学预防是针对胃癌病因采取预防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点:首先要改进不良饮食习惯和方式;其次,避免高盐食物,提倡冷冻保鲜;少吃烟熏,油炸和烘烤的食物;多吃具有防癌作用的食品,新鲜蔬菜、水果、豆制品、绿茶等。发病学预防是针对胃癌前疾病采取干预措施,阻断癌前病变演变成癌或使其逆转成正常细胞。所谓干预,是指施加外部影响因素控制肿瘤发生发展进程。理论上讲,通过干预可以实现胃癌预防,也可以进一步验证胃癌病因。干预手段包括化学干预及行为干预等。 二级预防三早要记牢 胃癌二级预防是指胃癌三早,即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目的在于降低胃癌死亡率。根据国内胃癌患者的统计资料,胃癌在出现症状后三个月内能得到诊断的不到1/3,而在出现症状后一年以上才得到诊断的超过1/3。在一般综合性医院门诊诊断的胃癌患者中,早期胃癌不足10%,近年来,由于胃镜的普遍应用,在医院门诊诊断的早期患者数有了一定提高。但由于条件限制,有些早期胃癌患者没有得到检查,尤其症状轻微和无症状的患者被漏掉了。 通常下述人员属于普查重点:年龄在四十岁以上,有反复上消化道症状,诊断不明者;患有胃癌前疾病,如萎缩性胃炎、经久不愈的胃溃疡、胃息肉、手术后残胃、恶性贫血等;胃镜检查发现胃黏膜上皮出现胃癌前病变者,包括异型增生及不完全性大肠型肠上皮化生等;有胃癌家族史者。一般来说,纤维胃镜检查和胃黏膜活检是胃癌诊断的金标准,目前缺乏理想的胃癌初筛手段。 胃癌已经确诊,应及早争取手术治疗,规范化的根治性外科切除手术(施行开腹手术或者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在胃癌综合治疗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是唯一可以治愈胃癌的方法。解放军第202医院普外科蔡相军主任率先在辽宁省开展了胃癌的腹腔镜手术,2014年又开展了3D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术后根据病情进行恰当的综合治疗。 三级预防提高生存率 胃癌三级预防是指采取积极措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患者康复。目的在于提高胃癌生存率。 对于早期胃癌来说,若肿瘤较小可考虑内镜下黏膜切除。对胃切除者,若无淋巴转移,可不做化疗,单纯使用提高免疫力药物。中晚期胃癌应加强综合治疗,解除疼痛,提高生存质量。治疗后应定期随访观察,采取各种措施促进康复。 沈阳晚报、沈阳网记者王禹哲

胃癌常见五大信号表现

哈医大四院肿瘤生物治疗中心官网 胃癌常见五大信号表现 胃癌在早期表现为轻度胃部疼痛、膨胀沉重感,有时心窝部隐隐作痛,起初常被诊断为胃炎或溃疡病并加以治疗,具体常见信号表现如下。 【胃癌常见信号】 1、上腹部疼痛:此为胃癌最常见的症状。开始为间歇性的隐隐作痛,常常诊断为胃炎或溃疡病等。 2、上腹部不适:多为饱胀感或烧灼感。可以暂时缓解,反复出现。 3、食欲减退、嗳气等消化不良症状:表现为食后饱胀感并主动限制饮食,常常伴有反复嗳气。 4、黑便或大便潜血阳性:如果在没有进食血豆腐,吃铋剂等药物的情况下出现了大便发黑,就应尽早来医院检查。 5、乏力、消瘦及贫血:这是另一组常见而又不特异的胃癌症状。病人常常因食欲减退,消化道失血而出现疲乏软弱等表现。 【胃癌的治疗方法CLS生物治疗效果显著】 胃癌的治疗方法有生物治疗、手术治疗、化学治疗、放射治疗和中医治疗,都是一些常规的肿瘤治疗方法。CLS生物治疗技术就是改变这一陈规的最理想方法,作为21世纪最有发展前途、最活跃的肿瘤治疗手段,该治疗方法已然成为胃癌治疗的历史性突破,改变了手术、放疗、化疗治疗“不彻底、副作用大、易复发、易转移”的弊端。 1、无副作用抗癌:对胃癌细胞具体免疫识别功能,只对癌症细胞有杀伤作用,不像传统的放疗和化疗一样,虽然对胃癌细胞有抑制增生的作用,但同时也对身体的正常组织细胞有很大的杀伤作用。 2、安全性:由于是病人自己的血液细胞,经过培养回输后不会发生免疫排斥反应。 3、治疗方便无创伤:这个技术的主要治疗方式就是自体输血方式,相对于传统的手术,放疗和化疗方法不存在任何的机体创伤和不适。 4、效果显著:迅速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大部分患者可达到瘤体缩小,腹水减轻甚至消失或长期带瘤生存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