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欧双边贸易关系剖析

中欧双边贸易关系剖析

中欧贸易摩擦现状研究

目录 中欧贸易摩擦现状研究 (1) Status of EU-China trade friction (2) 一、引言 (3) 二、中欧贸易摩擦现状 (3) (一)中欧贸易概况 (3) (二)中欧贸易现状 (4) (三)中欧贸易发展新特点 (6) 三、中欧双方贸易摩擦原因分析 (7) (一)国际方面 (7) (二)欧洲方面 (8) (三)中国方面 (9) 四、中欧贸易摩擦的对策研究 (9) (一)宏观环境方面的政策把握 (10) (二)着力培养名族的核心竞争力 (10) (三)关注贸易环境,熟悉贸易规则 (11) (四)积极加强中欧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建立良好的信赖 (12) (五)积极做好应对贸易摩擦的准备 (13) 五、结语 (13) 参考文献 (15) 致谢 (17)

中欧贸易摩擦现状研究 曾令桦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学号091101020) 指导教师:肖晓军副教授 摘要:世界风云变幻,世界格局面临一次大洗牌的趋势。中国,这个古老又强大的民族,如何在当下格局中抢夺自己的一席之地?欧洲,作为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又如何摆脱美国很多方面的控制?作为强国之根本的经济无疑是一剂良药,中欧发展经济友好往来,对中欧来说是双赢的合作。然而,欧洲国家不顾中欧共同的利益,常常挑起一些无谓的争端。针对这些摩擦,又该如何应对?本文以中欧贸易摩擦现状为前提,分析产生贸易摩擦的原因及解决建议。 关键词:中欧贸易摩擦中欧贸易现状中欧贸易趋势反倾销反补贴欧盟

Status of EU-China trade friction Abstract: The world's ever-changing pattern of the world is facing a major reshuffle trend. China, the ancient and powerful family name, how the current pattern to snatch a place of their own? Europe, as one of the most economically developed areas, and how to get rid of the control of many aspects of the United States? As the fundamental economic power is undoubtedly a panacea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 friendly exchanges between China and the EU, China and the EU is a win-win cooperation. However, European countries, regardless of the common interests of China and the EU, often stir up unnecessary disputes. These frictions, and how to deal with? In this paper, the status quo of China-EU trade friction as a precondition analysis to generate trade friction causes and solutions. Keywords:Status of EU-China trade friction EU-China trade status China-EU trade trends Anti-dumping Countervailing EU

中欧经贸关系的发展现状及特点

中欧经贸关系的发展现状及特点 一、中欧经贸关系的发展现状及特点 中欧经贸关系主要包括贸易往来、对华投资和经济合作三方面的内容,呈现出阶段性发展的特点及其他一些特点。 (一)中欧贸易发展速度呈明显加快之势 ,、贸易总量不断上升,贸易逆差不断缩小。(,)双边贸易呈不断上升之势。中国对欧盟贸易额由,,,,年建交时的,,(,,亿美元增长到,,,, 年的,,,(,亿美元,增加,,倍。,,,,年总额为,,,亿美元,同比增长,,(,,,与,,,,年相比增长,,倍,出口增长,,倍,进口增长,,倍(表,)。从总量上看,出现了阶段性变化:,,,,年以前贸易额在百亿美元以下徘徊,,,,,—,,,,年在百亿美元阶段逐步走高、向上发展。,,,,年后中国对欧盟进、出口额分别超过,,,亿美元。(,)贸易逆差不断缩小、直至消失,以,,,,年为界分成两个阶段。,,,,年前中国对欧盟贸易基本为逆差,,,,,年后逆差得以改善,,,,,年逆差几乎接近于零,,,,,年迅速变为,,亿美元的顺差,,,,,年则出现了,,多亿美元的顺差(表,)。贸易增长速度阶段性变化也很明显。从中国对欧盟的出口来看,,,,,年比,,,,增长,,(,,,,增长极快,,,,,年则跌入谷底,直到,,,,年以后增长速度明显加快,但较为平稳;进口增长与出口增长情形相似:,,,,年比上年增长,,(,,,此后,,,,—,,,,年均为负增长,,,,,年开始大幅上升,,,,,年增长速度为,,,。此后除,,,,年外基本呈现平稳增长(表,)。

,、中欧贸易地位不对等。中国主要出口市场依次是美国、日本和欧盟。中国主要进口来源地依次为日本、欧盟和美国,中欧贸易额占中国贸易总额的,,,左右,不过欧盟对中国的贸易依赖性则小得多,出口额占欧盟进口额比重不到,,,进口额占其出口额的比重仅在,,左右(表,)。中国对欧盟的贸易依赖性要高得多的现状也导致了中欧贸易谈判地位的不对等。中欧贸易集中在中国与德国、意大利、法国、英国和荷兰,国。例如,,,,,年中国自这,国进口额为,,,亿美元,占中国自欧盟进口总额的,,(,,。中德贸易额自,,,,年起在与欧盟往来的贸易额中就居首位,德中贸易额还在不断增大,,,,,年占中欧贸易总额的,,,(,,,,年《中国对外贸易年鉴》)。 ,、进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世纪,,年代以前中国向欧盟出口主要为传统的大宗商品及轻工产品,进口的主要是成套设备及钢材等产品。以后进出口结构有了一些变化,但进口商品仍以工业制成品为主,而出口产品除初级产品外也开始有了工业制成品。至,,,,年中国对欧盟出口贸易结构出现了根本变化,机电产品已成为出口的拳头产品,全年出口额占向欧盟出口总额的,,,,以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零件、手持及车载无线电话机为主,服装、纺织纱线及制品出口也平稳增长。 (二)欧盟在华直接投资发展速度相对缓慢,投资质量相对较高 欧盟对华直接投资与贸易发展阶段性相似也体现出阶段性的特征(见表,)。,,,,—,,,,年为起步阶段。欧盟在华投资规模相对较小,外资项目每年只有,,,个左右,实际利用外资额每年仅,亿美元。 ,,,,—,,,,年为欧盟在华投资的发展阶段,欧盟一些国际著名的跨国公司纷纷到华投资,每年投资项目超过,,,,个,合同金额,,,,年为,,(,亿美元,实际投资金额为,,(,亿美元。,,,,年至今为欧

浅谈中欧关系现状及问题探析

一、中欧关系现状 1995年5月,中欧建立起了正式的合作关系,通过双方的相互理解和协调,不负众望地在上世纪末迎来共襄盛举的黄金时代。中欧经贸合作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效益的蒸蒸日上,为双方带来的利益不可估量,随着中国法制的不断完善,双方的合作也得到了最强有力的法律保障。但经济、政治、外交等方面仍存在着些许矛盾和分歧,需双方继续努力协作来共同解决。 经济方面,如今的中欧经贸关系早已达到相互依赖的程度,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伴随着矛盾。近年来欧盟稳居着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的地位,中国也保持着着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的位置。中欧双方经贸关系日渐成熟,但双方源于经济体制和结构所致得贸易争端和冲突也日益凸显,首当其冲的是贸易逆差、贸易纠纷和货币汇率问题,及欧盟对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国家地位的承认问题。虽然欧盟非常看重同中国的经贸关系,但同时也把中国当做主要的经济威胁,特别是近几年中欧贸易关系的竞争性开始突出,中国产品的竞争力上升,对欧洲制造业造成一定挑战;欧洲舆论还因此大肆炒作“中国经济威胁论”,形成了对中欧关系不利的大气候。 政治方面,冷战和对华经济制裁的风波后,双方的政治合作与信任因祸得福地得到了显著增强。中欧高层频繁互访带来了欧盟主流政见所坚持的“一个中国”立场,欧盟成员国的领导人也相继呼吁尽快解除对华的军售禁令,为双方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由于认知的差异和遗留的意识分歧、美国的特殊关系影响、台湾问题、西藏问题、军售问题以及欧盟对中华民主、自由、人权方面的偏见等,都给中欧政治互信和友好往来带来了阴影。同时国际体系权力结构的变化也引发欧盟对中国崛起的担忧。欧盟因为缓慢的经济发展和相对滞后的外交合作而难以成为“全球性欧洲”,而持续快速上升的国力使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和国际地位迅速提升使欧盟倍感压力。 外交方面,潜在矛盾也逐渐增多。非洲是欧洲利益最集中的地区,很多国家都曾是欧洲大国的殖民地,同时非洲的安全、移民问题对欧洲来说影响是非常直接的。而近几年中国大力加强了与非洲国家的交流,而这种互利双赢的合作,在欧洲大国认为对他们来说是一种损失。其次,欧洲一直以政治制度的发展模式为豪,但近十年来,中国社会体制的发展模式引起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效仿,欧盟认为这大大削弱了他们的粉丝群体。在国际能源问题、环境保护问题、气候变化等问题上,欧盟与中国的观点分歧增多,在多个重大场合强调“中国责任论”,要求中国承担更多甚至和中国国力不相符的国际责任。 二、中欧关系发展前景 在我看来,中欧关系正在进入一个矛盾多发期,但我们也不能因此就推断中欧关系会倒退或者陷入僵持。相反,尽管存在有种种矛盾,但中欧关系仍具有比较坚实的基础,中欧关系的顺利发展是中欧关系的主流。 经济方面,中国对外经济的国际化,虽然给欧洲一些国家造成了压力,但中欧经贸关系作为中欧关系的基石,总体是一种互补关系,对欧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不断增加,已成为欧盟除美国外的全球第二大出口市场,因此双方肯定会着眼大局,以经贸利益为重。 外交方面,在应对全球性挑战和科技发展上,中国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中欧相互借重和合作的需求也日渐上升。欧洲是国际多边主义的大力倡导者和推动

中欧关系2000字论文

中欧贸易摩擦原因分析及对策思考 近日来,中国和欧盟之间的贸易摩擦不断,从光伏产品到葡萄酒,再到不锈钢管,中欧贸易战火药味越来越浓。这种紧绷的贸易形式从年初开始加剧:1月26日,欧盟对中国出口到欧盟的草酸发起反倾销调查;2月3日,欧盟决定维持对中国奥古曼胶合板征收反倾销税;3月15 日,欧盟对中国输欧玻璃纤维征收反倾销税;3 月24 日,欧盟决定维持对中国碳化钨反倾销措施;4 月19 日,欧委会发布公告,对中国豆蛋白发起反倾销调查;5 月14 日,5 月14 日,欧盟委员会宣布对中国产铜版纸征收反倾销和反补贴税,16 日,商务部宣布对原产欧盟的马铃薯淀粉征收反补贴税……自2004 年欧盟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来,中欧之间的贸易摩擦也逐渐升温,表面上看中国对欧盟巨额的贸易顺差是导致摩擦的直接原因,但是在顺差背后还有很多导致摩擦产生的更深的原因值得我们去思考与分析。 一、中欧贸易摩擦的深层次原因。 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以及产业转移是中欧国际贸易摩擦频发的深层次原因。 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过程中必然伴随着国际贸易摩擦。生产的全球性和统一的世界市场在客观上要求各国具有趋同的各种市场 制度、规则,而在目前和相当长的未来这是不可能实现的。经济全球

化与国际产业转移相伴而生,发达国家和地区向发展中国家实施产业转移,在全球化进程中欧盟的传统产业被逐渐转移到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而传统产业对就业具有很大的吸纳能力,因此传统产业的转移造成了欧盟国家的失业和经济增长率下降,于是反对中国产品的声音甚嚣尘上,欧盟国家也因此对中国产品以各种理由设限。同时,随着其比较劣势的传统产业不断向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转移,其具有比较优势的高新技术产业却出于技术保护而不向中国出口,最终必然会导致发达国家贸易逆差的产生,从而形成中欧间频繁的贸易摩擦,而在贸易摩擦中发展中国家始终处于被动地位。 1. 全球经济衰退导致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加深,从而加剧中欧之间贸易摩擦。 贸易保护主义是国际贸易摩擦的重要原因。发达国家为了确保本国在国际市场上的既得利益和市场份额,总是采取某些限制进口或鼓励出口的措施。本轮金融危机以来,欧洲经济受到较大影响,经济增长缓慢,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欧盟国家为了保护本地市场,借口安全、卫生和环境保护,大量采用新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安全标准、质量标准等技术壁垒不断加深,利用WTO 中某些模糊性规则,设计贸易壁垒,滥用反倾销措施和保障措施,从而加剧了中欧之间的贸易摩擦。

中欧之间的贸易往来

中欧之间的贸易往来中国——欧盟贸易额 中国——欧盟贸易商品构成

欧盟对华进出口服务贸易额 欧盟--中国双向间直接投资额 中欧贸易发展 1978年4 月,中国与欧共体签订了第一个贸易协定,相互给与最惠国待遇,同 -1000 01000 2000300040005000600070008000 欧盟对中国中国对欧盟

时成立欧中经济贸易混合委员会。 1985年,欧共体和中国在布鲁塞尔签订了《贸易与经济合作协议》。 1988年,欧洲委员会在北京设立代表团。 1989年,欧共体冻结了与中国的关系,并实施了一系列制裁行动 。 1992年,中国欧盟关系基本恢复正常,武器禁运依然有效。 1995年,欧洲委员会发表《中欧关系长期政策》战略性文件。 1998年, 欧盟通过的《与中国建立全面伙伴关系》文件决定把对华关系提升到与欧与美俄日关系同等重要的水平。 2001年,《欧盟对华战略》提出70多条加强对华合作的具体措施建议。 2003年,欧盟发布的《走向成熟的伙伴关系——欧中关系的共同利益与挑战》决定同中国开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2008年,欧洲已经成为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同时欧洲27个国家已经取代美国日本,成为我们的第一大出口市场。 2009年11月30日并发布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联合声明,强调双方要进一步加强合作关系,在各方达成进一步的共识。 2010年中欧贸易概况 据欧盟统计局统计,2010年中欧双边贸易额为5220.9亿美元,增长26.5%。其中,欧盟对中国出口1489.4亿美元,增长30.4%;自中国进口3731.5亿美元,增长25.0%;欧盟逆差2242.1亿美元,增长21.6%,中国是欧盟第二大出口贸易伙伴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地。机电产品、运输设备和贱金属及制品是欧盟对中国出口的主要产品,2010年三类产品出口额合计占欧盟对中国出口总额的70.5%,分别为601.5亿美元、317.8亿美元和130.0亿美元,增长21.6%、72.9%和7.9%。另外,矿产品、食品饮料和皮革制品的出口额增长较为突出,分别增长78.5%、44.5%和49.1%。 欧盟自中国进口的主要商品为机电产品、纺织品及原料和家具玩具,2010年进口额合计占欧盟自中国进口总额的69.5%,分别为1783.3亿美元、463.6亿美元和346.2亿美元,增长47.8%、12.4%和9.3%,这些产品在欧盟进口市场中分别占有39.1%、41.7%和69.9%的份额。另外,欧盟自中国进口的运输设备的进口额增长最快,增幅达到68.2%。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2010年中欧(盟)双边贸易额为4797.13亿美元,增长31.8%。其中,中国对欧盟出口3112.35亿美元,增长31.8%;自欧盟进口1684.77亿美元,增长31.9%;中国顺差1427.58亿美元,增长31.6%。

中国与欧盟贸易现状与发展分析

[论文摘要]中国与欧盟分别是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区域经济集团,是当今世界舞台上促进全球经济发展的两支重要力量。中国与欧盟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以来,在全球化和国际格局快速变化的背景下,中欧经贸合作关系得到长足的发展,并且已经超越了双边范畴,具有日益重要的全球战略意义。虽然双方在政治和经济领域的许多问题上仍然存在分歧,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2008年金融危机的冲击,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波折,但总体的发展前景仍然是积极的。21世纪,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以达到双方互利共赢的目的。 [论文关键词]中欧经贸合作;现状;发展趋势 中国与欧盟分别是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区域经济集团,是当世界舞台上维护和平与促进发展的两支重要力量,全面发展同欧盟及其成员国长期稳定的互利合作关系,是中国外交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2004年中欧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为中欧关系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欧盟自2004年起跃居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也稳居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地位,同时欧盟还是中国吸收外资最重要的来源地之一和技术引进第一大来源地,中欧双边经贸合作的领域与范围不断向纵深发展。 一、中国与欧盟的经贸关系现状 1.中欧双边贸易关系稳定发展 在中欧合作的诸多领域中,经贸关系是最具活力、收获最多的领域之一。进入2世纪以来,伴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中欧双边贸易在原先基数较大的基础上又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以大约每3年就翻一番的速度增长着。如今,“中国制造”在欧洲市场上已随处可见。根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2004-2007年中国对欧盟年均进出口额增长率在27%以上,欧盟一跃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2007年中欧进出口总额达到3561.5亿美元,同比增长27%,其中中方出口2451.9亿美元,增长29.2%;进口1109.6亿美元,增长22.4%,欧盟在中国对外贸易中的占比上升至16.4%,占到中国总出口额的近1/5。2008年中欧双方的贸易额更是一举达到了4255.8亿美元,增长19.5%,分别高于同期中美、中日双边贸易增速9个和6.5个百分点。 中欧直接投资合作不断深化 根据中国海关统计,作为中国第4大投资伙伴,欧盟对华投资的项目数自1986年以来总体呈现增长的趋势。截至2008年4月底,欧盟累计在华投资项目27139个,实际投资额585亿美元。欧盟对华投资项目平均规模大,技术含量较高,且多投资于生产领域。改革开放30年来,欧盟一大批优秀企业尤其是大的跨国公司已大举进入中国,空中客车飞机、大众汽车、壳牌石油、联合利华日用品、西门子电器、诺基亚通信等等众多欧盟跨国企业巨头已在中国的相关领域中占据了显着地位,并先后成为了在华投资成功的典范。 在中国对欧盟国家的直接投资方面,近年来,伴随着中国政府“走出去”战略的大力实施,以华为、中兴、海尔等为代表的一批中国优秀企业也开始走出国门,到欧盟国家投资创业。由于起步较晚,目前中国在欧盟的对外直接投资额十分有限,远远低于欧盟国家在中国的直接投资规模。根据商务部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中国对欧盟非金融类直接投资为5亿美元,累计投资存量为14亿美元。双方合作尚存在巨大潜力和空间。 二、中欧经贸关系的突出特点 1.中欧经贸合作呈现互补性 中国和欧盟是世界上两个最大的市场,彼此间的经贸关系具有极强的互补性,相互依赖性也越来越强。欧盟拥有庞大的剩余资本,在技术的转让上比较开放,又极度依赖世界贸易。欧盟所具有的市场优势、技术优势与资本优势使得中国通过发展中欧关系获得了更大的出口市场、更好的技术来源与更多的资本来源。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中国所具有的竞争优势对欧盟也是极具吸引力的。丰富的原材料和廉价劳动力资源、存量与增量庞大的市场、与欧盟差

当前中欧关系的特点及其发展前景

当前中欧关系的特点及其发展前景 中欧双方在战略上相互借重、经济上互补共赢,在许多全球性问题上需要相互合作。因此,健康、稳定的中欧关系符合双方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中欧领导人在平等相待、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加强对话与交往,有助于双方站在长远和战略高度,用历史的眼光和全球的视野来认识和处理中欧关系。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前所未有、矛盾与摩擦亦空前突出,这是当前中欧关系的总体特征。由于近年来欧盟微调其对华政策,使得矛盾与摩擦的一面凸显,中欧关系进入一个大的调试和转型期。欧盟对华政策的调整有着复杂背景,其深层原因在于欧盟对“中国模式”及其影响的疑虑。虽然这种调整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但中欧加强战略借重、双方关系总体势头良好的基本面并未改变。今后双方要学会在复杂关系中生活,中欧关系将在磨合中继续前行。 首先简析一下中欧关系的存在问题:双方的贸易地位不平衡。我国与欧盟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及特点各有千秋。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一个经济转型中的国家;而欧盟的成员大多数是OECD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人均国民收入水平高,是世界三个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对产品的品质要求较高。这就决定了双方相互需要在程度上的差异。欧美之间的贸易是欧盟贸易的主要组成部分,日本等其他非欧盟国家以及欧盟成员国原殖民地国家与欧盟的贸易往来占据着较为重要的位置,与之相比,欧盟与我国的贸易往来处于次要地位。而欧盟市场对我国的进出口贸易的重要程度就要高得多了。这种相互依存的程度差别,决定了在贸易关系中我国尚处于下风,较为被动。欧盟各会员国与中国的双边贸易均呈现大幅成长,欧盟对中国之贸易赤字持续扩大。我国对欧盟贸易的主要问题集中表现在反倾销、单方面数量设限、普惠制框架和市场准入等方面上。中国市场占有率增加已影响到其它亚洲国家。 接下来谈一下中欧关系的共同利益: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的中欧贸易发展新阶段主要是由双方的共同意愿推动的。发展中国和欧盟及欧洲国家的关系,符合双方利益,也是双方人民的意愿,负责任的政府的官员应该按人民的意志来推进中国和欧盟、中国和欧洲之间的关系。从双边贸易地位来看,欧盟对亚洲以及中国的战略观点转变在双边贸易关系的改善上发挥了更为重要的作用。第一,我国与欧盟贸易将在一个稳定的体制框架内获得积极的发展。我国已经明确把欧盟作为出口的三个主要市场之一,国内的相关政策及运行体制也纳入了这一基本判断的轨道。欧盟推出了亚洲新战略,对我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进行了重新定位,双边的贸易磋商机制已经建立起来并经过了十多年的运行,证明是有效的。同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我国与欧盟的贸易关系提供了国际化规则的框架,有利于克服欧盟实施的不正当贸易政策。同时中欧在科技、教育、财政金融及社会保障等各领域内的合作也富有成果。双方还加强了在新型疾病防控、能源、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上的交流与合作。随着欧盟大部分成员国相继成为中国公民旅游目的地,中欧人员往来空前活跃。2005年中国公民赴欧旅游达100万人次,欧盟公民来华旅游达300万人次。如今,欧洲各大旅游景点争相推出中文标示和文字说明以吸引中国游客。孔子学院也在欧洲各地相继落户。 最后谈一谈中欧关系的发展前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欧盟大幅调整政策,中欧政治关系迅速发展,高层领导人互访频繁。受政治影响,双边贸易迅猛增加,中欧经贸关系进入了一个全面发展时期,呈现出快速增长、稳步发展和日益加深和扩展等重要特征。中欧关系的前景是远大的,但又是复杂的。考量中欧关系既要看到其光明的一面,也不能忽视其可变的复杂因素。唯如此,才能更好地在互相谅解,互相理解,求同存异,共同努力,推动中欧关系更加健康稳定的发展,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上做出更大的贡献。中欧间全面的战略伙伴关系,是世界稳定之锚,是欧亚大陆稳定之锚。发展全面的战略伙伴关系,将在欧亚大陆上形成一个相互支持的战略合作轴心,建立面向21世纪更富有活力的双边关系,是中欧双方共同的关切。中国与欧洲关系的发展势头强劲,没有重大障碍和摩擦,双方之间的信任与了解不断加深,在世界事务上的观点互为补充,并且拥有共同的经济利益,因而未来的发展前景十分光明。欧洲与中国在两个级别上的交流(在国家级别上的双边交流和在欧盟级别上的多边交流)是相互促进的。双方在中国国内一系列领域的实际合作和欧盟及其大部分成员国(特别是英国和北欧国家)对此类项目的大量财政援助给口头上的合作承诺注入了实质性内容。中国与欧洲的关系中没有一贯的或战略上的利益冲突(此类冲突总是潜伏在中美关系的背景下)。中国和欧洲对于美国及其外交政策和全球行为持一致观点。虽然在布什总统执政之前就是这样,但双方观点的一致性在2001年中国加入WTO以后大大增强了。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中欧关系将继续得到稳步加强和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将成为世界事务中的一个新轴心,并在一个变幻莫测的世界里充当稳定的根源. 中欧关系是建设性关系,更是“战略伙伴关系”,它同时也是世界事务中具有积极意义的一对重要双边关系。中欧双方对此有着共同认知,而这对于双方关系的发展至为重要。当然,对中欧关系,双方在任何时候(而不仅仅是在出现困难的时候)都应给予特别的重视和细心培育,并通过不断加强制度和机制建设使之成为真正可持续的长期“婚姻”。今后中欧关系中仍将有摩擦和分歧出现,但共同利益的纽带将能够把中欧双方聚拢在一起,从而彰显中欧关系的韧性和张力。中欧关

中欧关系现状与未来

中欧关系现状与未来 ” 「内容提要」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欧经贸关系进入“历史最好时期”。这不仅表现为中欧经贸往来规模的不断扩大和质量的日益提高,而且还得到了强有力的政治支持和法律保障。20XX~20XX年之交,随着“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确立,中欧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期,意义深远重大。与此同时,我们对此也须有清醒认识。在中国-欧盟关系中,无论在经济还是政治领域,都还存在着一些分歧和矛盾。如何使中欧关系具有更多、更强、更高的对称性与互补性,乃是双方应共同致力善处的课题。 「关键词」中欧关系;经贸关系 20XX~20XX年之交,中欧关系发展进入新时期。这期间,中欧双方各自发表的重要政策文件和高层领导人的频繁互访,明确建立了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在中国、欧盟(欧洲)和世界局势进一步发生重大变动的背景下,中欧在双边关系和国际问题上出现愈来愈多的共识与共同利益,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为此,在中欧领导人第六次会晤时确定建立完全自主性的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以利于中国、欧洲和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中国在这一进程中采取了前所未见的积极主动行动,20XX年几乎成为中国的“欧洲年”,并为发展对欧关系成立了新的相应机构,表明双方都在重新认识对方,并已从中得出重要结论。 循着上述观点思路,本文重点研究中欧关系现状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侧重贸易投资方面;探讨促进未来中欧关系发展的两个关键问题,重点考量中欧关系政治、经济领域中存在的不对称性以及如何寻求更多的对称性与互补性。 中欧关系发展的现状及主要问题 中国-欧洲联盟关系,特别是在经贸领域,近年正处于“历史最好时期”。但是中欧双方仍需进一步努力,包括拓展经贸合作、妥善解决分歧摩擦等。 (一)历史最好时期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欧经贸关系进入“历史最好时期”(欧盟驻华使团团长安高胜语)。这不仅表现在中欧经贸规模的不断扩大和质量的日益提高,而且还得到了强有力的政治支持与法律保障。 (二)拓展经贸合作 拓展经贸合作不只是指做多做大中欧之间“生意”本身的问题。为此,

中欧关系现状及其发展前景课程(85分)

各题型提交答案说明: 1.单选题及判断题点击圆形按钮进行单项选择,多选题点击勾选框进行多项选择。 2.选择题和判断题:直接点击选项,系统将自动提交答案。 3.未完成考试误操作推出系统后,在考试时间段内可重新进入系统考试。 4.完成考试后点击提交答案按钮,考试结束,不可再次进入系统考试。 5.答题完成后,点击考试页面左侧“未答题”按钮,确认无未答题后再提交答案。 6.未提交答案的试卷在考试时间结束后将强制提交答案。 一、单选 ( 共 8 小题,总分: 40 分) 1. 欧洲对华的贸易逆差,主要是由决定的。 A.货物贸易 B.奢侈品交易 C.服务贸易 D.高科技产品交易 2. 欧盟的成员国发展趋势是越来越多,截止到目前,欧盟共有成员国。 A.10个 B.12个 C.27个 D.29个 3. 欧共体一开始有多少个国家? A.4个 B.5个 C.6个 D.7个

4. 2008年,中国队欧盟的出口占我国全部出口的() A.0.13 B.0.14 C.0.15 D.0.166 5. 中国与欧盟之间的关系最重要的是关系。 A.政治盟友 B.友好往来 C.经济贸易 D.军事战略 6. 年,中国首次郑重提出了要求西方、欧洲国家解除对华军售的禁令,并得到了积极回应。 A.2003年 B.2005年 C.2007年 D.2004年 7. 2008年下半年,欧盟主席国是() A.德国 B.英国 C.意大利 D.法国 8. 欧洲一体化取得最大的成就是在领域。

A.经济货币 B.领土 C.国家主权 D.国家军事权力 二、多选 ( 共 4 小题,总分: 20 分) 1. 国际事务的发展需要世界上的相对大国来处理,这些问题是指() A.边境冲突 B.经济纠纷 C.国际恐怖主义 D.气候变暖 2. 2004年,欧洲提出对华军售禁令难以解除的原因有() A.欧盟成员国的增加 B.中东社会主义国家的阻挠 C.美国的反对 D.中国的军事威胁 3. 2009年温家宝总理出访欧洲之所以被称为信心之旅,主要是因为() A.对金融危机后欧洲经济发展存在信心 B.对中欧之间的友好交往有信心 C.中欧之间的经济交往仍然面临很大挑战 D.与中国贸易能够增长欧洲经济积极性 4. 1951年,共同组成煤钢共同体的国家有下列哪些? A.法国

中欧关系

中欧关系现状与未来 工业工程0802 徐亚威200803166041 1994年至2002年为中欧关系发展的战略转折阶段。欧盟出于自身战略的需要和重大实际利益的考虑,开始改变它在此之前一直相对轻视亚洲与中国的政策。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这是中欧关系开始发生具有战略意义转变的启动阶段,中欧双方都为此做出了贡献,但是欧盟方面的努力似乎显得更为积极主动一些。为此,欧盟在此期间相继公布了一系列涉及亚洲特别是对中国的重要政策文件;在政治方面,构筑重要的沟通渠道,包括始于1996年的亚欧会议,始于1998年的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在经济领域,2000年5月,中国与欧盟就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 )达成双边协议,中国“入世”进入最后成功阶段,2001年11月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在科技、文教、环保、职业培训、支持中国融入国际贸易体系的WTO 项目等方面,中欧合作的广度和深度都有了长足的进展。 2003~2004年之交,中欧关系发展进入新时期。这期间,中欧双方各自发表的重要政策文件和高层领导人的频繁互访,明确建立了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在中国、欧盟(欧洲)和世界局势进一步发生重大变动的背景下,中欧在双边关系和国际问题上出现愈来愈多的共识与共同利益,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为此,在中欧领导人第六次会晤时确定建立完全自主性的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以利于中国、欧洲和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中国在这一进程中采取了前所未见的积极主动行动,2004年几乎成为中国的“欧洲年”,并为发展对欧关系成立了新的相应机构,表明双方都在重新认识对方,并已从中得出重要结论。 循着上述观点思路,本文重点研究中欧关系现状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侧重贸易投资方面;探讨促进未来中欧关系发展的两个关键问题,重点考量中欧关系政治、经济领域中存在的不对称性以及如何寻求更多的对称性与互补性。 中欧关系发展的现状及主要问题 中国-欧洲联盟关系,特别是在经贸领域,近年正处于“历史最好时期”。但是中欧双方仍需进一步努力,包括拓展经贸合作、妥善解决分歧摩擦等。 (一)历史最好时期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欧经贸关系进入“历史最好时期”(欧盟驻华使团团长安高胜语)。这不仅表现在中欧经贸规模的不断扩大和质量的日益提高,而且还得到了强有力的政治支持与法律保障。 1.2003年,欧盟已经是中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不久有望成为最大贸易伙伴,而中国也已经升为仅次于美国的欧盟第二大区外贸易伙伴。据中国海关统计,2003年中欧双边贸易额为1252亿美元,比上年增加44.4%*,进出口总值已接近于日本(1336亿美元)和美国(1263亿美元),增长速度则超过日本(31.1%)和美国(30.0%)。同中国与欧共体(欧盟前身)1975年正式建交时双边贸易额24亿美元相比,2003年已为当年的52倍。截至2003年底,欧盟对华直接投资项目16158个,实际投资377亿美元;其中,2003年欧盟投资项目2074个,实际投资38亿美元。欧盟一直是中国重要的外资来源地:2003年当年列第6位。截至2003年底,在欧盟对华直接投资的16158个项目总数中,45%(即7318个)

中欧关系

浅析中欧关系现状及存在问题 张悦马克思主义学院 摘要:中欧关系历经30多年的发展,经受住了时间和国际社会风雨变幻的考验。中欧之间虽然存在意识形态的差异,但是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如今,中欧关系可以说已经进入一个稳定、成熟的时期,近年来,中欧双方的政治互信不断增强,并且成为重要的全面合作的伙伴,双方的合作领域不断扩大并富有成果。尽管中国与欧洲国家在历史、文化、价值观念、经济发展水平方面存在差异,在人权、台湾等一系列问题上存在分歧,只要中欧双方都能从大局出发,加强沟通、协调、求同存异,双方的关系就能取得新的发展。中欧进行更紧密的合作,不仅符合中欧双方的根本利益,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 关键词:中欧关系合作经贸关系 一:中欧关系现状 中国与欧盟的关系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1975年5月,中国才与当时的欧洲经济共同体正式建交。近年来,中欧关系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欧盟已取代美国、日本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特别是自2007年起,欧盟成为我国的第一大出口市场。同样,越来越多欧洲国家已离不开“中国制造”。中欧双方领导人互访频繁,接触密切,加强了双方的合作与交。中欧之间现今至少有50多个对话机制与平台,通过这些机制平台,双方的相互了解在不断加深,这都有利于构筑长期稳定的战略伙伴关系。 1.经贸关系不断发展 经贸关系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增长,中欧双方积极努力,使得中欧经贸关系发展迅猛。欧盟是中国最大贸易伙伴,而中国也仅次于美国成为欧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不但如此,欧盟还是仅次于美国、香港、日本的第四大投资方和中国最大的技术设备供应方。据统计,2008年,对欧盟的出口占我国出口总量的16.6%。出口、投资、消费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由此也可以看出欧盟在促进我国经济发展中的所起的重要作用。加强欧盟的经贸合作,符合我国的根本利益。中欧间的经济互补性十分明显,欧洲拥有资本和技术优势,中国拥有人力和市场优势,使中欧之间相互取长补短、互惠互利、共同发展。这些无疑是中欧关系保持健康稳定发展的核心动力。

中欧关系2

中欧关系未来发展的两项关键因素 中欧关系的未来发展,受诸多因素影响。这里只提出两点来进行简短讨论:一是关于中欧关系中的不对称性、对称性与互补性问题,二是关于如何理性对待国际经济贸易摩擦问题。 (一)减轻中欧关系中的不对称性,扩增和加深双方之间的对称性和互补性 1.中欧关系中的不对称性主要表现在经济发展水平、政治和社会制度以及历史文化三个方面。中欧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对称,首先表现在双方各处的发展阶段高低悬殊这一点上。 欧洲特别是欧盟主要国家是当今世界经济最发达、最先进的地区之一,而中国尚属于发展中国家,其发展阶段相对还比较低。其次表现在双方经济规模的巨大差距上。2010年,欧盟27国的GDP 为16.28万亿美元。中国约为6.04万亿美元,世界GDP 总量619634.29亿美元。在国际贸易中,目前欧盟的进出口总额(包括区内外贸易)约占世界的40%,而中国为8%左右。最后表现在双方发展水平,即经济“质量”明显属于不同档次。 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对称使中欧优先发展和保护的产业有所不同,发展的方式和策略也有所不同。在中欧经贸关系中,欧洲的很多产业和产品都占据优势地位。这些差别一方面固然有可能提供某些合作机会,另一方面也不时在引起种种利益分歧。这些分歧反映在知识产权、产业保护、农业政策、社会标准等诸多方面。WTO 坎昆会议无果而终,就是以欧美为一方的农业保护主义等“单边强迫性”损害了巴西、印度、中国等众多发展中国家利益的结果。欧洲人还在WTO 和亚欧会议等场合竭力主张把包括最低工资标准、人权问题、环保措施、竞争法等内容在内的“社会条款”写入WTO 规则,这将使很多发展中国家陷入更加困难的境地,使它们仅存的一点优势——比较廉价的劳动力价格也丧失殆尽,其后果将是剥夺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的平等机会。 中欧政治和社会制度的不对称,集中体现在中欧双方都一再承认的社会制度和政治理念的不同上。尽管中欧双方领导人都每每声称这不会影响合作关系,但事实上,这些差异和不对称还是可能会不时地对中欧关系的良好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在欧盟近些年发布的历次对华政策文件中,依然一直十分“关切”中国的民主自由。欧盟至今并不承认中国属于民主世界和市场经济,除了实际的物质利益,可以从这里找到政治思想根源。 考虑到中国、欧洲都有独特的历史传统和文化遗产,中欧历史文化方面存在差异本不为奇。在这些差异中,重要的不是五千年、三千年或者一千年以前谁领先、谁辉煌的问题,而是近、现、当代大约三五百年来中国和欧洲之间存在着一种长期积淀下来的文化不对称性。 “欧洲文化经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之后,一直是以一种自我认定的强势文化态势向 世界各地扩张,欧洲人更是将他们对于社会和事务的理解带到世界各地。直至二战之后,这种文化强势地位才部分地随着商业文化的兴起而转移到了美国。不过,随着欧洲一体化的发展和欧洲认同感的增强,欧洲文化重新树起了自己的旗帜,表现出和美国文化的差别和相对于美国商业文化的优越感。”“比较而言,中国文化自鸦片战争以来一直处于自我批判的弱势地位,无论是‘西学东渐’还是‘西

近年来的中欧关系

近年来的中欧关系 2006年09月09日 17:53:23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9月9日电自1975年5月6日建立正式关系以来,经过双方30多年的不懈努力,中国与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联盟前身)的关系目前已取得巨大进展,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合作局面。 1994年,中欧签署政治对话协议。1998年1月,中欧领导人在第二届亚欧首脑会议期间举行会晤,决定建立领导人年度会晤机制。此后,中欧双方高层互访频繁,政治互信不断加强。中欧间各级别政治对话与磋商机制的不断完善,有力地推动了双边关系的健康发展。2001年,双方决定建立全面伙伴关系。2003年10月,第六次中欧领导人会晤后,双方决定发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05年,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和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分别于10月和12月访欧;欧盟方面,除一些成员国领导人以外,包括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在内的8位高官先后访华。 良好的政治关系也有力地促进了双方经贸合作的迅速发展。近几年来,中欧贸易额增长迅速。2003年,中欧贸易额达1252.2亿美元,首次突破千亿美元。2004年,中欧贸易额再创新高,达1772.8亿美元,是中欧建交时的74倍。2005年,双边贸易突破两千亿美元,达到2173亿美元,欧盟连续第二年成为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是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欧盟也是中国最大的技术和设备供应方。2005年1月至8月,中国从欧盟引进技术1615项,合同金额48.9亿美元。此外,中欧在科技、教育、财政金融及社会保障等各领域内的合作也富有成果。双方还加强了在新型疾病防控、能源、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上的交流与合作。(完)

中欧关系——从热恋走向婚姻 记者王冲 2007年12月11日07:44 来源:中国青年报 【字号大中小】打印留言论坛网摘手机点评纠错 E-mail推荐: 提交 当法国总统萨科齐怀揣厚厚的订单离开中国时,德国工业界酸溜溜地眺望而无计可施。有些本来可能属于他们的项目随着默克尔固执地会见达赖而“落花流水春去也”。 作为欧盟发动机的德法与中国的关系一冷一热,给中国和欧盟的整体关系也凭空增添了许多猜想和不确定性,有媒体不禁发出疑问:蜜月之后,中欧关系何处去? 中欧关系开始转型 1975年,中国和当时的欧洲共同体建立正式关系。那时候,恐怕双方领导人都没有想到中国会发展到今天这样对欧盟的贸易拥有大幅顺差。20世纪80年代,时任上海市长的汪道涵到德国邀请德国大众汽车公司来华投资时,大众也只是试探性地把桑塔纳拿到中国生产,全然没有料到从中国市场获取的利润成了它的一大财源。

厦门市对外贸易发展现状分析

厦门市对外贸易发展现状分析 摘要:对外贸易中各参与方的动机和行为与国内贸易中参与方的动机和行为并没有什么不同,主要的区别是参与方分别为不同的国家或地区。对外贸易相比国内贸易需要更高的花费,其原因不仅是关税所导致的商品和劳务的价格增加,还包括时间延长上的花费和语言文化政治差异所造成的成本增加。对外贸易与国内贸易的另一个重要区别是生产要素例如资本和劳动力的可移动性,在国内贸易中这些要素可以很自由地移动,而在对外贸易中生产要素的移动受到很大的限制。因而对外贸易被认为主要是商品和劳务的贸易,仅包含少量的资本,劳动及其他生产要素贸易。但事实上,一个国际可以通过进口商品来很好地利用上其他国家的商品或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例如美国若要利用中国的劳动力,只需从中国进口劳动密集型商品,而非直接从中国进口劳动力要素。 关键词:对外贸易中国商品 为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和厦门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需要,近几年来,厦门市按照中央提出的“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增强国际竞争力”的统一部署,大力发展对外贸易,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2006年,全市进出口总额突破300亿美元大关,外贸总量占全省的%。随着厦门对外贸易迅速发展,对外贸易结构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就其不足方面而言,贸易结构上的不尽力合理及存在的其他潜在问题,随着厦门贸易地位的上升而逐渐显现出来。鉴于此,本文通过厦门对外贸易结构现状分析,提出了厦门对外贸易结构优化的目标取向,以利于更好的认清当前形势,指导和促进厦门市对外贸易又好又快发展。 1、厦门市对外贸易发展现状的绪论 厦门对外贸易研究背景 为顺应厦门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需要,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日趋明显的背景下,近几年来,厦门市按照国家提出了“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增强国际竞争力”的统一安排,大力发展对外贸易,不断提高对外开放程度。目前,国家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世界经济格局严峻复杂。2013上半年厦门完成外贸进出口

中欧关系

中欧关系——现在与未来 今天的(1991. 12,欧共体首脑在荷兰小镇马斯特里赫特聚会。会议通过了《欧洲联盟条约》。1993.1.1欧盟成立;2002.1.1,欧元现钞开始流通)欧盟(欧洲共同体1967[欧洲煤钢、经济、原子能共同体])已经发展成一个涵盖28个国家、面积400万平方公里,总人口达5亿、经济总量世界第一、政治、经济高度一体化的组织。中欧双方在战略上相互借重、经济上互补共赢。因此,健康、稳定的中欧关系符合双方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 (一)八国联军侵华(指1900年日(8000人)、德、俄、英、美、法、奥匈帝国、意。总人数约3万人,以大清王朝战败,签订《辛丑条约1901》付出白银9.8亿为终)。 一、中欧关系的现历史演变 (二)1998年,欧盟发表了《与中国建立全面伙伴关系》文件,提出要把对华关系提高到与对美和对俄关系同等重要的位置。 (三)2003~2004年之交,随着“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确立,中欧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期,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合作格局。 (四)2008年前后的短暂波折后,经过双方共同努力再次回到正常轨道。目前欧盟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是中国最大的技术引进来源地,占到中国技术引进总额的一半。欧盟视中国为第一进口大国,第一贸易大国(2012)。中欧贸易额从1998年的489亿美元增长到超过5000亿美元。 二、中欧关系波折不断 中欧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前所未有、矛盾与摩擦亦空前突出,这是当前中欧关系的总体特征。“经过10年的发展,中欧关系正从热恋走向婚姻。”婚姻意味着双方关系的牢固,但同时也意味着锅碗瓢盆的磕磕碰碰。 (一)欧盟多国领导人,包括法国前总统萨科奇以欧盟轮值主席国元首身份、德国总理默克尔、英国首相等欧洲政要无视中国主权,先后接见窜访的达赖喇嘛。 (二)2008年4月,北京奥运会火炬在英法等国传递时,出现多起骚乱事件;奥运会前夕,欧洲国家出现抵制北京奥运会的声音。 (三)欧洲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多次不合理地对中国企业提出反倾销案调查。 (四)由于历史文化传统和政治制度的差异,中欧在某些问题上存在着根本分歧,如民主和人权问题(包括行政拘留和判刑、合适辩护律师的缺乏、对非暴力宗教及政治信仰的起诉)西藏问题、台湾问题,欧盟继续对中国人权等问题的批判态度。 原因分析: (一)欧盟各国对中国缺乏足够了解 欧洲国家,尤其是普通民众,包括新闻媒体,对中国普遍缺乏了解,其对中国的认知主要来源于自身的想象和部分有心之人的一面之词。 (二)欧盟自身特性对中欧关系的影响 欧盟是一个建立在主权国家基础上的区域化组织,在外交、安全等涉及到主权国家核心利益的领域,欧盟还是实行一票否决制。对不断扩大的欧盟来说,要形成一项长期的、稳定的对华政策并不容易,这增加了中欧关系的变数。 (三)美国因素的影响。 美国是欧盟的盟友,中欧关系不可避免受到美国因素影响,如欧盟在对华武器出口解禁问题上的反复。 双方诉求: (一)欧盟担心什么?欧盟担心中国将进一步加快增长,欧洲生产基地可能会进一步迁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