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世界近代史笔记

世界近代史笔记

世界近代史笔记
世界近代史笔记

一、名词解释

1.第三等级:通常指18世纪末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前有纳税义务的人构成的等级。与那些不纳税、享有封建特权的人构成的第一等级(僧侣)和第二等级(贵族)相对立。该概念最早出现与14世纪,当时指城市工商业者中的上层分子。到18世纪末,该等级包括资产阶级、农民和城市平民,占法国全国人口的95%以上。均属被统治阶级,负担国家的各种赋税和封建义务,没有任何权利。13O2年出席国王腓力四世召开的第一次三级会议,但出席的代表是富有者,即后来的资产阶级。资产阶级在第三等级中经济上最富有,政治上最成熟,居于领导地位。18世纪末,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夕资产阶级领导的第三等级已成为反封建的主力军。随着1789年8月特权等a级免税权的废除和大资产阶级的上台执政,统一的第三等级事实上已不存在。

2.三级会议:14世纪至1789年,由僧侣、贵族、第三等级的代表所组成的法国封建代议机构,有权批准征收新税。1302年,第一次召集。此后到1614年间,曾多次召集。16~17世纪初,专制王权加强,三级会议的权力被削弱。从1614 年到路易十六统治时期,三级会议中断了175年。1789年5月,面对国内财政危机,路易十六被迫召开三级会议,从而使第三等级有了反对王权的阵地。6月,为国民议会所取代。

3.《人权宣言》:1789年8月26日颁布是在法国大革命时期颁布的纲领性文件。人权宣言以美国的《独立宣言》为蓝本,采用18世纪的启蒙学说和自然权论,宣布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是天赋不可剥夺的人权,肯定了言论、信仰、著作和出版自由,阐明了司法、行政、立法三权分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等原则。

4.“热月政变”:18世纪末法国大革命时期推翻雅各宾专政的事件。1794年7月27日(共和二年热月9日),国民公会中的丹东派和埃贝尔派的残余力量联合平原派,通过决议逮捕了罗伯斯比尔等雅各宾派领导人,并很快送上了断头台。此事变结束了恐怖统治,恢复了资产阶级的正常统治。

5. “雾月政变”: 1799年11月9日,拿破仑派军队控制了督政府,接管了革命政府的一切事务,开始了为期15年的独裁统治。这一天是法国共和历雾月18日,所以,历史上称拿破仑在这天发动的政变为“雾月政变”,史上通称“雾月18日政变”。

6.《拿破仑法典》:又名《法国民法典》,该法典充分肯定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详细规定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财产制度,保障私有财产不得侵犯;固定了小农土地所有制,保证农民自由无阻地利用在革命期间得到的小块王地;规定了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否定了封建的等级特权及人身依附关系;肯定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规定了自由买卖、等价交换、契约自由等原则。这部资产阶级社会的典型法典,维护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是拿破仑在内政方面的主要成就;作为近代第一部民法典,对欧洲和拉丁美洲许多国家的立法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7.滑铁卢战役: 1815年初,拿破仑在厄尔巴岛获悉反法联盟在维也纳会议上由于分赃不均而几乎分裂,率旧部逃离厄尔巴岛回巴黎,重登帝位。英、普、奥、俄等国君主停止争吵,结成第七次反法联盟,集结了70万重兵,准备分头进攻巴黎。18—19日发生了著名的滑铁卢战役,拿破仑最后遭到失败。从此结束了拿破仑的“百日政权”和拿破仑帝国在法国的统治。6月21日,拿破仑回到巴黎,自动宣布第二次退位。

8. 神圣同盟:1815年6月,俄、普、奥三国为维持维也纳体系,迅速镇压资产阶级革命和民族独立运动在巴黎结成的同盟。曾出兵镇压19世纪20年代的意大利和西班牙革命。因参加国内部的矛盾逐步激化,受1848年欧洲革命的冲击而最后瓦解。

9.十二月党人起义:1825年俄历12月俄国贵族革命家发动的武装起义。他们主张废除农奴制,实行君主立宪。先后在彼得堡和乌克兰发动了起义。起义虽然失败了,但沉重打击了沙皇的专制统治,揭开了俄国近代民族民主运动的序幕。

10.巴黎工人六月起义:1848年法国二月革命,巴黎人民推翻了“七月王朝”,但资产阶级窃取了革命果实,成立了法兰西第二共和国。临时政府设立“国家工厂”,收容失业工人,驱使他们从事铺路、挖土等劳动,而只付给低微工资,向工人宣扬这就是社会主义,还借口供养“国家工厂”的工人而向农民增税,挑拨农民同工人的关系。同时,临时政府在流氓无产者中间组织别动队,用以对付巴黎工人。等到这些阴谋策划就绪后,临时政府悍然下令解散“国家工厂”。6月22日,愤怒的“国家工厂”工人游行示威,六月起义爆发。23日起,激烈的巷战持续了4天。最后,6倍于起义工人的政府军队和别动队镇压了这次起义。法国六月革命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将永垂史册。马克思称它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第一次伟大的战斗。

11.路易?波拿巴:拿破仑一世的侄子。1832年拿破仑的儿子死后,他成为了法定的继承人。他处处模仿拿破仑,朝思暮想复辟帝业,曾于1831840年两次发动企图夺取政权的暴动,失败后被判终身监禁,后逃往英国。1848年二月革命后,他重回政治舞台。伪装同情劳动人民,骗取农民支持,暗中与大资产阶级勾结,当选为总统。1851年发动政变,1852年宣布法国为帝国,是为法兰西第二帝国,他自任皇帝,称拿破仑三世。他所建立的法兰西第二帝国的统治也被称为“波拿巴政体”,这是一种特殊的资产阶级军事独裁体制。

12.法兰克福议会:1948年5月18日,法兰克福会议召开。法兰克福会议是1848~1849年德国革命期间的全德制宪国民会议。1848年5月在莱因河畔法兰克福召开。在资产阶级自由派把持下,会议陷于空谈辩论状态,没有解决德国革命要消灭封建残余,实现民族统一这一主要问题。次年3月,通过帝国宪法,决定建立统一的立宪君主国,但被奥地利、普鲁士等所拒绝。6月被解散。

13.七年战争:1756~1763年间,分别由英国、普鲁士和法国、奥地利、俄国组成的两大交战集团在欧洲、美洲、印度等广大地域和海域进行的争夺殖民地和领土的战争。1756年奥地利为夺回西里西亚失地,准备发动对普战争,便与法国结盟。俄国等先后参加,结成交战国的一方。英国为与法国争夺殖民地,需要普鲁士在欧洲牵制法国,便同普鲁士结盟,结成交战国的另一方。七年战争是普鲁士走向强盛的转折点,也是英国建立海上霸权和殖民帝国的标志。

14.杜桑?卢维杜尔:原名弗朗索瓦·多米尼克。1791—1804年海地革命的主要领导人。生于海地北部布雷达种植园的一个黑人奴隶家庭。自幼饱尝辛酸,胸怀大志。自学法语、拉丁语,受法国启蒙思想家影响很深。海地革命爆发后,杜桑于1791年10用率奴隶起义,提出“为自由而斗争”的口号,组建队伍,加以严格训练,以卓越才能领导海地人民反抗法国的殖民统治,并成功地赶走了西班牙、英国的殖民势力。1800年,统一海地。翌年,统一了整个海地岛。1801年6月,颁布海地第一部宪法,规定:由杜桑任终身总督;永远废除奴隶制;居民不分肤色,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等。拿破仑派大军远征海地,杜桑坚决抗争,坚壁清野,掌握了主动权。1802年6月7日,被法国人诱捕。因遭严刑迫害,1803年4月27日病逝。杜桑领导的海地革命揭开了拉丁美洲独立战争的序幕,敲响了奴隶制度、殖民制度在拉丁美洲崩溃的第

一声丧钟.

15.玻利瓦尔:拉丁美洲独立运动著名领导人。独立运动初期,曾领导委内瑞拉的革命,但被西班牙军队打败。革命受到挫折,他被迫流亡海外。后来得到海地共和国的大力帮助,于1816年打回委内瑞拉,同坚持游击战争的队伍结合起来,在东部建立革命根据地。他宣布解放黑人奴隶,答应战后分给士兵土地,革命队伍迅速壮大。1819年,玻利瓦尔率军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横越安第斯山脉,在哥伦比亚的波耶加击败了殖民军。进入波哥大城,建立了大哥伦比亚共和国。1821年,他又率军回师,解放了委内瑞拉。1822年,他在厄瓜多尔的瓜亚基尔同另一位拉丁美洲独立运动领导人圣马丁会晤,商讨协同作战计划,肃清西班牙殖民势力。会后,革命形势迅速发展,沉重地打击了西班牙殖民军。1826年1月,西班牙在南美的殖民军向玻利瓦尔的军队投降。

16.圣马丁:拉丁美洲独立运动领导人。在独立运动中,他认为南美各地区的独立斗争是休戚相关的,应当互助。他经过三年的艰苦工作,训练和组成了一支军队,他借这支武装力量,开始横扫殖民势力,取得了一系列胜利。1817年,他率军翻过安第斯山,突然出现在智利的平原上。智利起义军在圣马丁军队的支援下,击溃了西班牙殖民军,1818年,智利宣布独立。接着,圣马丁汇合智利力量,从海上进军秘鲁,同秘鲁人民配合,解放了利马。1821年,秘鲁宣布独立。1822年7月,圣马丁和玻利瓦尔在厄瓜多尔的瓜亚基尔会晤,商讨了协同作战计划,肃清西班牙殖民势力。会后,圣马丁引退。

17.“多洛雷斯呼声”:1810年9月16日清晨,伊达尔哥领导印第安等许多下层人民在墨西哥中部一个叫作多洛雷斯的偏僻乡村起义,揭开了墨西哥独立战争的序幕,牧师伊达尔哥在多洛雷斯的教堂敲响钟声,把附近的居民召集过来,问他们:“你们愿意自由吗?300年前,可恨的西班牙人夺取了我们的土地,你们愿意全力以赴的夺回来吗?”民众高喊“绞死这些殖民强盗!”“独立万岁!”这就是“多洛雷斯呼声”。后来,这一天被墨西哥定为墨西哥独立日。

18.《大抗议书》:1641年11月22日,长期国会又通过大《大抗议书》204条。列举了查理一世近十年来的一系列罪行,指出天主教复辟的严重危险,提出了进一步改革的要求,如实行工商业活动自由,建立大臣对国会的负责制度,限制主教的权力等等。《大抗议书》成为(英国革命初期)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反对封建专制主义的政治纲领。查理一世拒绝签署《大抗议书》并且撤销国会卫队,於1642年1月4日亲率几百名卫队士兵闯入国会,企图逮捕友姆、汉普敦等五名反对派领袖.结果遭到二千名武装市民和许多群众的拦阻,国王的阴谋遭到了失败。

19.新模范军: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国会组织的军队。1645年组建,称“新军”,后被称为“新模范军”。共二万二千人,基本由自耕农组成,由克伦威尔负责指挥。在英国两次内战中发挥巨大作用。1649年共和国成立后,成为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镇压人民运动的工具。

20.平等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的激进民主派。代表小资产阶级利益。成员有中小店主、手艺匠、帮工、学徒以及公簿持有农等。领袖为J.李尔本。平等派的思想主要反映在李尔本、R.奥弗顿、W.沃尔温等人的著作中,其理论基础是人民主权说和自然权利说。第一次内战期间,平等派的思想已在伦敦和其他一些地区传播。1646年,从一个思想流派形成为一个政治派别。平等派主张:未来的国家应该是共和国;废除王权和上议院;由人民选举产生的下议院享有最高权力;扩大选举权;消灭专卖权和垄断,实行自由贸易;减轻赋税,取消什一税、消费税和关税;将被圈占的土地归还农民等。

21.“光荣革命”:1688年英国国会中两大政党联合推翻斯图亚特复辟王朝的“宫廷政变”。詹姆士二世企图恢复天主教会和封建专制统治,迫使国会中的辉格党和托利党联合起来迎请其女婿--荷兰执政威廉率军讨伐国王,詹姆士二世不战而逃往法国。因通过不流血的方式实现了政权更迭,英国又随即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度,故被资产阶级史学家称为“光荣革命”。

22.《权利法案》:1689年3月英国国会通过的〈〈权利法案〉〉,全称《国民权利与自由和王位继承宣言》,主要内容有:(1)对国王的司法、财政、军事等权力做出种种限制,增强国会的司法、财政、军事等方面权力。(2)实施多种措施保障国会行使立法等项权力。

23:霍布斯:英国启蒙思想家,是欧洲近代哲学史上的第一个机械唯物主义者。1651年在伦敦发表了名著《利维坦》,系统地阐述了关于专制主义的国家学说,适应了克伦威尔统治的需要。主要政治思想:①在国家起源问题上主张社会契约论,反对“君权神授”理论。②在政治制度上提倡君主专制③反对财产公有,主张私有制

24:洛克:英国启蒙思想家、唯物主义经验论哲学家。主要政治思想:①在国家起源问题上主张社会契约论,反对“君权神授”、“王位世袭”等封建专制主义观点。论证君主和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通过民主协议而达成的社会契约。②在政治制度上推崇君主立宪制度③在国家权力构成上主张立法权、行政权和联邦权三权分立,但立法权应处于优越地位。

25:伏尔泰:法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史学家,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和导师。1734年伏尔泰发表了《哲学通信》,全面论述了他的哲学和政治思想。主要政治思想:①抨击天主教会,主张信仰自由。②提倡自然权利学说,主张自然赋予了人类自由平等的权利,认为人人在法律面前是平等的。③抨击君主专制,主张限制君权,实行所谓“开明专制”。

26:孟德斯鸠:法国启蒙思想家、法学家,古典自然法学派代表人物之一。1748年孟德斯鸠发表了他的主要著作《论法的精神》。主要政治思想:(1)法律应当体现理性。(2)在国家权力结构方面,主张立法、行政、司法等三权分立、彼此制衡。

27:卢梭:法国启蒙思想家、文学家、教育学家,一位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是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主要政治思想:(1)认为私有制是不平等的根源。(2)提出了“主权在民”学说,承认人民的革命权利。(3)反对代议制度,主张建立实行直接民主的小型的资产阶级民主国。(4)主张限制大私有制、实行小私有制。

28.“百科全书派”:18世纪50至80年代法国一部分启蒙思想家在编纂《百科全书》的过程中形成的派别,从而推动法国启蒙运动进入高潮阶段。《百科全书》主编是D.狄德罗。参加撰稿的是一大批哲学观点不同,宗教信仰不一的知识分子。百科全书派的核心是以狄德罗为首的唯物论者,他们的基本政治倾向是反对封建特权制度和天主教会,向往合理的社会,认为迷信、成见、愚昧无知是人类的大敌。主张一切制度和观念要在理性的审判庭上受到批判和衡量。狄德罗主编的《百科全书》是第一部影响巨大的大型参考书。

29.《常识》:《常识》叙述了人类社会政权产生的过程和建立政权的目的,分析了英国政体的本质,从自然的平等权利原则出发揭露了君主专制和世袭制的不合理性,抨击了

英国政府对殖民地的暴政,阐述了北美和英国的分立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批判了主张同英国和解的错误观点和行为,坚持共和制度,并展望了北美未来的美好前景。

30.大陆会议:英属北美殖民地13州的代表会议,独立战争期间的革命领导机构。1774年9-10月在费城举行了第一届大陆会议,向英王递送请愿书,要求英国取消对殖民地的高压政策。1775年5月10日,第二届大陆会议在费城召开。会议于1775年6月15日通过组织大陆军和任命华盛顿为总司令的决议。10月,大陆会议开始组织一支海军。1776年7月4日,通过杰斐逊起草的《独立宣言》。该宣言宣称“一切人生而平等”,宣布脱离英国而独立。1777年11月通过《邦联条例》,1781年3月1日获各州批准,开始生效,邦联国会开始代替大陆会议。

31.杰斐逊:美国政治家、思想家、总统(1801~1809)。1769年当选为弗吉尼亚议会议员,1773年与P.亨利等人成立弗吉尼亚通讯委员会,进行反英斗争。1774年撰写《英属美洲权利综论》,阐述人民有天赋的自由与平等的权利,宣传殖民地独立的思想。1775年5月,杰斐逊作为弗吉尼亚代表参加在费城举行的第二届大陆会议。会议指定杰斐逊和富兰克林等5人组成委员会起草《独立宣言》。宣言是由杰斐逊执笔,富兰克林和亚当斯略加修订而成的。

32.华盛顿:美国开国总统。早年当过土地测量员。在美国独立战争中,他任大陆军总司令,为美国的独立作出了巨大的贡献。1789年当选总统,1793年再选连任。由于他对争取美国独立、发展美国经济、建设民主法制和巩固联邦基础所作的贡献,被美国人尊称为“国父”。1797年两届任满后,华盛顿拒绝再参加竞选,隐退回乡。此举开创了美国历史上摒弃终身总统制及和平转移权力的范例。:

二、思考题

1. 18世纪末法国大革命的背景和历史意义。

背景:①资本主义的发展与封建制度的矛盾,体现资本主义发展的三大领域:工场手工业、金融银行业、农业资本主义也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专制王朝敲诈金融资产阶级,工业发展也受到行会制度和政府工业法规的限制,18世纪税收的加重是对工商业发展的又一障碍,封建国家对外战争的接连失败,使资产阶级丢掉了许多海外市场,18世纪80年代末改变保护主义政策使英国商品挤占了本国的产品市场,封建权利、封建地产和农村公社的公有土地问题是不利于法国农业资本主义发展的三大障碍。②第三等级与特权等级间构成了尖锐深刻的矛盾。特权等级极力维护封建制度,第三等级反对封建制度。③启蒙思想的广泛传播为第三等级反对封建制度提供了思想理论工具,为发生大革命做了充分的舆论准备。④严重的财政危机和三级会议的召开。

历史意义:①推翻了法国的封建专制制度,消灭了封建土地所有制,也扫除了众多束缚资本主义发展的其他障碍,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②彻底地革命实践和丰富的革命原则,有力地推动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进行以及拉丁美洲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如普鲁士的施泰因-哈登堡改革;俄国的十二月党人起义。

2. 试述《人权宣言》的基本内容和历史意义

基本内容:①否定了等级差别与封建特权,宣布了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原则。《宣言》指出“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第一条)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第二条),“公民有言论、著述和出版的自由。”(十一条)②宣布了“主权在民”的原则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原则。《宣言》指出:“一切主权的源泉,首为国民,任何团体、任何个人都不得行使主权所未明白授予的权力”(第三条);“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全国公民都有权亲身或经由其代表去参预法律的制定。法律对于所有的人,无论是施行保护还是处罚都是一样的。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第六条)

③宣布了征收赋税和保护私有财产的原则。第十三条:为了武装力量的维持和行政管理的支出,公共赋税就成为必不可少的;赋税应在全体公民之间按其能力作平等的分摊。第十七条: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除非当合法认定的公共需要所显然必需时,且在公平而预先赔偿的条件下,任何人的财产不得受到剥夺。

历史意义:①《人权宣言》宣布的诸项资产阶级的民主原则,对打击法国封建制度,限制王权和启发人民的革命意识起到了重大的积极作用。②同时对于封建制度尚占统治地位的欧洲产生了重大影响,促进了欧洲各国人民的反封建斗争。

3. 分析雅各宾专政的失败原因和在历史上的地位。

失败的原因:①1794年以来,内乱外患局面的基本平息,使资产阶级不愿再接受限制其自身利益的恐怖政策。②1794年春天,继续无偿征发农产品,限制城市平民的政治活动,限制工人的最高工资,使雅各宾派领导集团失去了农民和城市劳动人民的支持。③以罗伯思庇尔为首的雅各宾派领导集团以恐怖手段对付与自己政见不同的内部派制,进一步削弱了自己的社会基础和力量。④1794年夏,原宽容派和阿贝尔派的残余力量与平原派结成了反罗伯思庇尔联盟,在国家最高立法机构中占据了优势,有利于合法地推翻罗伯思庇尔派。

历史地位:①它的功绩是主要的。它较彻底地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解决了物价问题,严厉打击了封建复辟势力,极大地调动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迅速的平息了内乱外患。从而使资产阶级革命度过了危机,把法国大革命推进到最高阶段,取得了空前多的革命成果。②为取得空前多的革命成果,也付出了巨大代价。雅各宾专政期间出现了违反法制、草菅人命,违反人权原则,破坏信仰自由等现象。

4.评价罗伯斯庇尔

罗伯斯比尔只能是一位杰出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他是卢梭的忠实信徒和热烈崇拜者,有着比他同时代的其他资产阶级革命家更彻底的民主主义思想、更彻底的革命精神和果断的革命行动。同时他又是一个卓越的现实主义者,他坚持的处事原则是一切为了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革命利益高于一切,他的行动随历史潮流前进,他的观点随形势而变化,决不拘束于教条,他还善于使自己的思想适应于群众运动的发展要求。罗伯斯庇尔是有节制的恐怖主义者,不是嗜血成性的暴君,他曾使73名吉伦特派议员免遭处刑,保全了8000-10000名请愿签名者,还召回各地大搞恐怖活动的国民公会议员。但他把恐怖变成保护自己的手段,严酷处决丹东,艾贝尔,同意剥夺被告人审诉特权的牧月法令,为恐怖提供方便。时代的局限和阶级的根源,造成罗伯斯比尔混淆了古代民主制和近代民主制,这是他悲剧的根源。

5.比较17世纪英国革命和18世纪法国革命。

相同点:⑴同属于早期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⑵都是资产阶级以议会为阵地向封建专制统治发起进攻,然后发展为暴力革命。⑶两国资产阶级在革命过程中都分化为不同的派别,如英国有长老派,独立派,法国有斐扬派,吉伦特派和雅各宾派。⑷革命都沿上升路线发展,从“温和”走向“激进”,最后又回到了它的出发点。⑸广大人民群众对两

次革命的发生、发展都起到了重大作用。

不同点:⑴革命打出的旗帜不同。英国革命前期使用宗教旗帜;法国革命一开始即举起了理性大旗。⑵同盟军不同。英国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结盟;法国是资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直接结盟。⑶解放土地的方式不同。英国没有满足自耕农的土地要求,发展的是大土地所有制;法国革命解决了自耕农的土地要求,发展的是小土地所有制。⑷革命的尖锐、激烈程度不同。法国革命因同时面临国内外封建势力的进攻与反扑,斗争显得特别尖锐、激烈。

6.试述奥、普、俄三国的“开明专制”在背景、内容、作用及局限性上的共同性。

背景: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②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影响③力图进一步增强国力,成为强国

内容:(1)实行高度的中央集权,建立高效率的政府。(2)发展经济,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成长(3)建设强大的军队扩大军队数量,增强军队战斗力4)重视文化、教育,标榜用科学和理性治国(4)在科学、文化、教育和风俗习惯方面学习西方

作用: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经济也有很大的发展,促进了资产阶级的成长;国力随着增强,科学文化事业出现了繁荣局面,是各国走向现代文明的开端。

局限性:都是依靠封建政权的专制权力推行的自上而下的改革,改革的当时并没有触动封建专制制度的基础,也没有彻底废除农奴制度。

7.俄国彼得一世改革的历史作用。

彼得一世的改革具有进步性。它保护了俄国民族工商业的发展,促进了俄国资产阶级的诞生和成长,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俄国的落后面貌,开始成为东欧强国。所以,彼得一世改革是俄国走向现代化的开端。

8.分析拿破仑战争的性质和影响

性质:拿破仑与俄、奥、普、意等大陆“反法同盟”国家之间的战争,主要是保卫革命,反对武装干涉,但也带有扩张和侵略的性质。因此,我们在肯定其历史进步作用的同时,也应该揭露其侵略、扩张的一面。拿破仑与英国的战争是另一种类型的战争。这种战争当然也有革命的一面,但更多的是为了争夺霸权,尤其是拿破仑称帝之后,这种争霸性质更加显而易见。拿破仑战争的第三种类型,就是对“反法同盟"之外的一些国家的战争。这些战争无疑是拿破仑战争的侵略扩张一面的集中表现。如侵略埃及、叙利亚、葡萄牙、西班牙,镇压海地革命等。

影响:(1)粉碎了反法联盟的多次武装进攻,延缓了波旁王朝在法国地复辟,为巩固法国大革命的成果创造了良好的时机。(2)拿破仑战争在欧洲许多国家和地区传播了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和原则,扶植了众多的资产阶级政权;欧洲的许多占领地区和非占领地区,受拿破仑战争的推动,也进行了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所有这一切,都沉重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客观上有利于这些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3)连年的战争引起了本国资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普遍不满,使拿破仑政权在国内的社会基础日益缩小,帝国统治发生了深刻危机。(4)对占领地区人民的掠夺和奴役,导致从1808年起出现了被奴役各国人民反拿破仑统治的民族解放运动,从而沉重打击了拿破仑帝国的统治。

9. 简析维也纳体系的特点。

(1)维持欧洲大陆上的封建君主制度。

(2)英法普奥俄五国势力均衡共同支配欧洲。

(3)为维持欧洲大陆上的势力均衡、防止欧洲中部出现强大的国家而保持德意志、意大利的分裂局面。

10.简述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的性质和历史意义。

性质:资产阶级革命

历史意义:

(1)推翻了波旁复辟王朝,粉碎了它在法国复辟封建专制制度的梦想,重新确立并巩固了资产阶级在法国的政治统治。

(2)把法国社会的阶级斗争推向了一个新阶段,使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在法国政治舞台上逐步突出起来。

(3)冲击了维也纳体系,沉重打击了神圣同盟,促进了欧洲许多国家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的发展。

11.综述1848年欧洲革命的性质、任务和历史地位。

本次革命的主要任务是解决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及保守的资产阶级政权间的矛盾,解决被压迫民族同压迫民族间的矛盾。这些任务都没有超出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的范围,故革命的性质仍然属于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

历史地位:(1)是欧洲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它有力的打击了欧洲封建专制制度,动摇了欧洲封建农奴制的基础,沉重打击了神圣同盟,还促使已经确立资本主义制度的国家进行了上层建筑领域的改革。所有这一切,为欧洲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扫清了道路,为19世纪五、六十年代欧洲民主民族运动的发生奠定了基础。(2)这次革命教育和锻炼了无产阶级,打破了他们对资产阶级的种种幻想,也沉重打击了一些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理论,为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扫清了道路。

(3)这次革命也检验了刚刚诞生的马克思主义,证明了它是唯一正确的理论。同时,这次革命的经验和教训,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12.16至18世纪西欧国家殖民扩张的后果有哪些?

(1)导致了世界人种的重新分布,这集中表现在美洲和非洲。

(2)西欧的海外殖民扩张促进了世界动植物的大交流,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

(3)西欧海外扩张加强了世界各地区的经济、文化往来,出现了世界一体化的启动和迅速发展的局面。

文化上的“西学东渐”和“东学西渐”。

(4)对美洲、亚洲、非洲的原住民族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

(5)初步奠定了西方世界优势形成、东方落后于西方的局面。

13.分析16至18世纪西方世界优势形成、东方落后于西方的原因。

(1)从有无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政治环境来看。

(2)从有无开放性的对外政策来看。

(3)对资本主义发展有无思想、精神上的支持。

14.分析拉丁美洲独立战争爆发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原因:(1)殖民地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改变旧的生产关系。

(2)殖民地各阶层人民与欧洲殖民者的矛盾激化。

A半岛人B克列奥人 C 混血种人D印第安人和黑人

(3)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在拉美得到了一定范围的传播,北美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也给与拉丁美洲很大的影响。

(4)18世纪末开始,法西葡等国革命的发生或政局的变化,削弱了他们对拉美殖民地的统治,为拉美独立运动的发生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历史意义:三方面

(1)其持续时间之长,涉及地域之广,在世界资产阶级革命史上是空前的。它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延续和延伸,是当时资产阶级革命风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基本上消灭了西、葡、法等欧洲国家在拉美的殖民统治,先后建立了十七个独立的拉美国家,基本上形成了现代拉美国家的政治格局。

(3)在独立战争期间和独立后,各国进行了程度不同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改革,为拉美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不彻底性:两方面

(1)没有建立典型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很多国家出现了独裁政权,城乡劳动人民没有得到多少民主权利。

(2)带有封建性的大地产制不仅没受到破坏,反而有新的发展,容易造成城乡劳动人民的贫困化和单一经济制度,利于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而不利于本国民族经济的发展。

15.试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发生的背景。

⑴资本主义经济在英国封建社会内部的成长①“圈地运动”和资本主义农业的发展②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

⑵革命前英国阶级关系的变化①封建贵族集团的分裂——“新贵族”的

出现。②城乡资产阶级的出现③农民阶级激烈地反对封建制度④城市劳动人民也成为革命的基本力量

⑶清教运动”的兴起和发展。“清教”主张纯洁教会,清除英国国教中的天主教残余。如提倡勤俭节忍,反对奢华纵欲;要求废除国教实行的由英国国王控制的主教制度,建立民主的教会组织。

⑷斯图亚特王朝的发动统治和革命形势的成熟。

16.分析宗教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的作用。

17.克伦威尔“护国公”制建立的背景。

(1)资产阶级、新贵族及其他既得利益集团出于对内巩固统治、对外扩张和掠夺的需要,渴望建立军事独裁政权。

(2)克伦威尔1642年来的文治武功,证明了他有能力满足资产阶级、新贵族及其他既得利益集团各方面的需要。

(3)1642年以来不断的内外战争使克伦威尔本人的权力不断膨胀,使独裁政权的建立到了水到渠成的程度。

18.评价克伦威尔。

克伦威尔: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家,独立派领袖。1645年起取得国会军的领导权;1649年处死国王查理一世,宣布成立英吉利共和国,又掌握了英国的立法权和行政权。1653年建立资产阶级军事专政的护国政治,任护国主。掌权期间,代表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大力发展工商业,镇压王党叛乱和群众运动,进行对外扩张和夺取殖民地。

恩格斯:“克伦威尔兼罗伯斯庇尔与拿破仑于一身。”

(1)蒋孟引:从来不是一个革命者。

(2)是坚强的反封建战士,杰出的资产阶级革命家,新制度的探索者,是功大于过的人物。

(3)共和国成立前的克伦威尔应基本肯定,后期应基本否定。

19.分析斯图亚特王朝复辟的原因。

(1)1649年以来,支持共和制度的群众基础受到重大削弱;并且自1653年起共和制度已名存实亡。

(2)英国又处在人民革命的前夜,资产阶级、新贵族等既得利益集团需要强有力的政权来维护自己的统治。

(3)克伦威尔之子及其他高级军官均无力维持政局,资产阶级、新贵族等既得利益集团认为只有让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才能保障自己的利益。

(4)查理二世发表《布列达宣言》骗取了资产阶级、新贵族等既得利益集团的信任。

(5)支持王朝复辟的蒙克将军的军队在1660年初控制了首都伦敦,为前者复辟提供了特别有力的条件。

1660年5月,查理二世在伦敦登上王位。

20.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意义。

(1)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扫除了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基本确立了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度,既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顺利发展,也为后来的英国工业革命提供了重要的政治前提。

(2)在欧洲一个大国推翻了封建制度,较早宣告了欧洲新社会的政治制度,较好地反映了当时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

(3)这次革命所产生的先进思想和政治制度,也对世界各国产生了深远影响。

21、17至18世纪西欧启蒙运动的兴起背景及其历史意义

背景:(1)它是西欧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时代要求:正在进行革命或刚刚完成革命的英国资产阶级要为自己的政权取代封建专制制度进行辩护;未完成革命的法国等国的资产阶级要为未来的革命准备思想理论武器。(2)欧洲自然科学的发展为启蒙运动提供了认识人类社会的锐利思想武器。牛顿的力学、数学等自然科学的成果证明自然界遵循着固定的法则运行,其法则是可以认识的,从而推动启蒙思想家认识到人类社会也应有普遍法则,这些法则可以由人的理性思考来发现。(3)17世纪唯理主义哲学为启蒙运动的发生提供了思想渊源。

历史意义:(1)西欧启蒙运动是继文艺复兴之后的又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既为新兴资产阶级的政权提供了思想理论上的支持,更为他们夺取政权提供了最有力的思想武器。(2)西欧启蒙运动中涌现出的哲学、空想共产主义思想和经济学理论,也是人类思想发展史的重要环节,是一笔重要的历史遗产。

22、北美独立战争爆发的背景。

(1)、殖民地经济的发展和资产阶级、种植园奴隶主的形成(2)、美利坚民族的基本形成及建立独立民族国家意识的萌生(3)、残酷的殖民统治,殖民地与英国矛盾的尖锐化。

23、《独立宣言》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

主要内容(1)表述了“人民主权”的思想,阐明了殖民地人民争取独立的理论根据。(2)列举了英国政府在殖民地犯下的二十七条罪状,以事实说明英国政府侵犯了“天赋人权”,申述了推翻英国殖民统治的必要性和正义性。(3)宣布了北美殖民地脱离英国而独立。

历史意义

(1)它肯定了人民的某些基本权利,第一次以纲领的形式宣布了“主权在民”的原则,因此被马克思称之为“第一个人权宣言”。

(2)它反映了北美人民要求独立的愿望,在动员革命力量,鼓舞北美人民斗志方面起到了巨大作用。

(3)它作为资产阶级革命的重要文献,成为后来法国大革命时期所发表的《人权宣言》的蓝本;对拉丁美洲的独立战争也给予了深刻影响。

(4)《独立宣言》的发表标志着北美殖民地脱离英国而独立。

24、分析1787年美国《联邦宪法》制定的背景。

(1)资产阶级的各经济利益集团认为邦联政府不具备统一、强大的财经、军事、外交大权,损害了自身的经济利益,故迫切要求制定新的宪法以便更好地保护自己的经济利益。公债持有者集团;工商业资产阶级的内外贸易;南部的种植园主及西部的土地投机商对付印第安人。

(2)许多政治领袖认为,只有强化中央权力,才能对付英国的报复和西班牙的敌视,维持国家在北美大陆上的长期生存。西部边境上,英国迟迟不撤军;西南部和南部的佛罗里达半岛是西班牙的势力。

(3)保守派为了抑制各州宪法的民主成分,防止各州的民主力量占优势,强烈要求制定新的宪法、强化中央权力以压制国内的民主力量。

(4)1786年谢斯领导的农民起义,使资产阶级和种植园主、大州和小州的统治者都认识到只有强化中央权力,才能有效地镇压人民运动和保护自己的利益。

25、北美独立战争的性质和历史意义。

(1)、性质:

不仅是一次民族解放战争,而且是一次具有世界影响的资产阶级革命。具有资产阶级革命性质的原因:北美殖民地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与英国殖民统治间的矛盾激化是导致

这场战争的根本原因;殖民地的资产阶级和种植园主集团充当了这次革命的领导者;战争的结果是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2)、历史意义:

①它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扫除了某些封建残余,建立了独立自主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②推动了欧州各国的反封建斗争,促进了法国大革命的爆发。③它为被压迫民族的民族解放运动提供了一个成功的先例,在它的影响下,拉丁美洲人民自1890年起纷纷起来反抗法国、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统治,出现了一场大规模的民族解放运动。

大学考试《世界近代史》

一、选择题10分,不提供线索要点 二、名词 1、《人权与公民权宣言》 《人权宣言》,1789年8月26日颁布)是在法国大革命时期颁布的纲领性文件。人权宣言以美国的《独立宣言》为蓝本,采用18世纪的启蒙学说和自然权论,宣布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是天赋不可剥夺的人权,肯定了言论、信仰、著作和出版自由,阐明了司法、行政、立法三权分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等原则。 2、玛雅文明: 玛雅文明是拉丁美洲古代印第安人文明,美洲古代印第安文明的杰出代表,以印第安玛雅人而得名。约形成于公元前2500年,主要分布在墨西哥南部、危地马拉、巴西、伯利兹以及洪都拉斯和萨尔瓦多西部地区。玛雅文明在物质文化、科学艺术等方面有很大成就 4、开明专制: 18世纪下半叶欧洲一些国家封建专制君主执行的一种政策。当时,欧洲大陆诸国的封建制度日趋衰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封建社会内有所发展。各国封建君主为了巩固其专制统治,接过了法国启蒙学者要求改革的旗帜,宣称要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他们利用伏尔泰希望有一个开明的君主,在哲学家的辅助下,改革社会生活的主张,把自己装扮成“开明”的君主,高喊“开明”的口号。“腓特列二世 5、独立宣言: 美国独立宣言》(United States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为北美洲

十三个英属殖民地宣告自大不列颠王国独立,并宣明此举正当性之文告。1776年7月4日,本宣言由第二次大陆会议于费城批准,当日兹后成为美国独立纪念日。宣言之原件由大陆会议出席代表共同签署,并永久展示于美国华盛顿特区之国家档案与文件署(National Archives and Records Administration)。此宣言为美国最重要的立国文书之一。 7、“光荣革命”: 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的推翻詹姆斯二世的统治、防止天主教复辟的非暴力政变。这场革命未有流血,因此历史学家将其称之为“光荣革命”。说明君主立宪制政体即起源于这次光荣革命。 9、考迪罗主义 :考迪罗是西班牙语caudillo的音译。拉丁美洲的政治术语,原指割据一方的军事首领,后引申为军事独裁者。考迪罗主义是指那些以暴力夺取政权,并以暴力维护其反动统治的独裁者专制制度。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考迪罗独裁又各有其特点。 11、《解放宣言》: 《解放奴隶宣言》(The Emancipation Proclamation)是份由美国总统亚伯拉罕·林肯公布的宣言,其主张所有美利坚邦联叛乱下的领土之黑奴应享有自由,然而豁免的对象包含未脱离联邦的边境州,以及联邦掌控下的诸州。此宣言仅立即解放少部分奴隶,但实质上强化

【高中】中国近代史复习笔记

中国近代史 1840--1949 第1课 中国近代史综述 一些宏观理论与概念 一、研究中的两大范式 1、“革命史范式”将中国近代史视为西方殖民入侵。把中国变为殖民地和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过程。 2、“现代化范式”认为改革或革命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手段,中国近代史是“多点一线”,生产发展、技术救国、阶级斗争、政治革命、制度变革、思想冲突、文化变迁等“多点”都汇聚成了“现代化”这条主线。近年来高考命题常着眼于此挖掘史实,体现命题的时代特色,需要引起注意。 二、革命史范式的时间线索 三、革命史范式的主要问题 1、社会性质: 2、主要矛盾: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民族矛盾) ,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阶级矛盾) 。 ☆1901年后两大矛盾趋于合流;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阶级矛盾为主要矛盾;抗日战争时期民族矛盾为主要矛盾。 3、革命对象:三座大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革命任务 社会矛盾社会性质 鸦片战争后 鸦片战争前 封建社会 地主阶级—农民 阶级(封建主义-人民大众)反封建主义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外国资本主义-中华民族封建主义——人民大众 反侵略反封建

4、革命性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5、历史主题: 改变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制度,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改变中国经济技术落后的面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的富裕,这也是近代中国面临的两大任务。 四、基本线索 1、屈辱沉沦史:西方列强侵华,与中国封建统治者互相勾结,使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如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甲午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抗争探索史:中国人民一方面进行反侵略反封建的抗争(抗争史),另一方面积极探索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近代化)的道路(探索史)。 如太平天国运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属于抗争史的内容;而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工农武装割据等属于探索史的内容。 五、晚清民国纪年 1、晚清年号:乾隆 1736——1796 嘉庆1797——1820 ?道光 1821——1850 咸丰 1851——1861 ?同治1862——1874 光绪 1875——1908 ?宣统1909——1911 2、中华民国政府 南京临时政府(1912-1913) 北洋军阀政府(1913-1928) 南京国民政府(1927-1949) ?民国纪年法转换公元纪年法的方法: ?民国纪年法年份+1911=公元纪年法年份 ?例如:民国8年就是8+1911=1919年,五四运动

世界近代史试题汇总3

世界近代史试题汇总 世界近代史是每年考研的重点,暑假快结束了大家复习后肯定还有许多知识点没掌握了或者顾忌到,我给大家出了 3套世界近代的模拟题,希望大家利用它查漏补缺,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世界近代史试卷(一) 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 1、革命前的英国,经济发展的特点是资本主义很早就开始渗入到______________去。 2、1701年,英国议会通过的____________,在君主立宪制度的建立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3、1748年,__________发表了积27年辛勤劳动写出来的巨著《论法的精神》。 4、1773年12月16日,波士顿爆发了____________。 5、为了解决国家的财政问题,法国于1789年5月5日在凡尔赛召开了 ______________。 6、1792年9月22日法兰西共和国成立,史称__________。 7、1795年10月3日,为了镇压王党BD,巴拉斯启用了年轻的__________。 8、美国农业资本主义发展的形式,列宁称之为__________,以区别于“普鲁士式道路”。 9、1874年,板垣退助等人上书天皇,建议设立民选议院,从而拉开了________的帷幕。 10、丑恶揭发运动的先驱者是____________。 二、单选题(每题1分,共10分) 1、1603年______女王去世,苏格兰的詹姆斯六世即英国王位,是为詹姆斯一世。 A 玛丽 B 安娜 C维多利亚 D伊丽莎白 2、路易十四任命__________为财政总监,在他的倡导下,法国执行重商主义政策。

A黎塞留 B马萨林 C科尔伯 D魁奈 3、法国1792年8月10日起义后,掌握政权的政治派别是___________。 A君主立宪派 B吉伦特派 C雅各宾派 D山岳派 4、1831年马志尼创建了_____________。 A烧炭党B民意党C青年意大利党D自由解放社 5、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开始于____________。 A西班牙B英国C法国D荷兰 6、1847年,马克思、恩格斯通过改组__________建立了共产主义同盟。 A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B正义者同盟 C国际工人协会D自由同盟 7、倒幕运动中,__________在长州组织了第一支草莽武装——奇兵队。 A西乡隆盛B大久保利通 C木户孝允D高杉晋作 8、____________表明,两种制度的矛盾已发展为武装冲突,马克思称这一事件为美国内战的开始。 A密苏里妥协案B1850年妥协案 C德累德.斯考特判决案D堪萨斯内战 9、资本主义正式进入垄断阶段是在__________。 A19世纪中叶B20世纪 C19世纪后期D19世纪末20世纪初 10、近代亚洲的第一部宪法是____________。 A印度宪法B菲律宾宪法C明治宪法D日本宪法 三、多选题(每题1分,共10分)

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整理

中国近代史纲要 主讲——冯聚才 第一讲近代中国的危机与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一、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中国跨入近代的状态:——“三条线的交叉” 封建社会的衰落期、清王朝的衰落期、和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2、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1)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6月——1842年8月,资本主义的英国发动了第一场侵华战争,结果:清王朝战败,被迫签订了第一批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及其附件《虎门条约》、《五口通商章程》,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从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一个享有独立主权的国家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畸形发展道路。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国逐渐开始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因为如此,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典型人物:林则徐) (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1860年,英法两个资本主义国家发动侵华战争,迫使清政府在1858年签订了中——英法俄美《天津条约》,1860年签订中-英法俄美《北京条约》,这些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 (3)中法战争:1884年-1885年,法国发动侵华战争,结果: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在中国近代史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清政府表现的软弱进一步助长了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气焰。

(4)甲午中日战争:1894年—1895年,日本挑起对华战争,清王朝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进一步地加深了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 (5)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年6月,西方八个国家联手发动了侵略中国的战争,由于清王朝的不堪一击,北京沦陷,被迫在1900年9月签订了中国历史上最为屈辱的《辛丑条约》,标志着中国基本上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与主要矛盾 (1)特点:(1)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日益成为通知中国的决定性力量,帝国主义是近代中国的一切灾难和祸害的总根源; A、中国的封建势力是近代中国最黑暗、最反动的势力,是近代中国走向现代化的主要障碍; 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基础被破坏,但封建剥削制度的根源依然存在; C、民族资本主义有了一些发展,但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D、近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 E、近代中国人民经济上的贫困和政治上的不自由在世界史上是少有的。 帝国主义侵华的手段: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文化渗透(二)、主要矛盾: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之后其主要矛盾也发生了变化,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中国人民

世界近代史基础知识梳理

世界近代史基础知识梳理 第一学习主题欧美国家的巨变与扩张 第12课文艺复兴与新航路的开辟 一、文艺复兴 1.时间:14至16世纪 2.地点:最先在意大利兴起 3.根本原因: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4.实质:是一场反封建、反神学的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 5.指导思想:以人文主义思想为指导,提倡以人为本,肯定人性,肯定现世生活。 6.影响:文艺复兴猛烈冲击了封建神学,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孕育了西欧近现代资产阶级文化,为资产阶级革命准备了思想文化条件。 7.代表人物及作品 (1)但丁:文艺复兴时代意大利杰出的文学家,被称为“由旧时代走向新时代的第一位诗人”。他的长诗《神曲》无情地揭露教会会的黑暗,热情地歌颂现世的生活,对封建社会进行了有力的批判。 (2)达·芬奇是文艺复兴时代意大利的卓越画家。他的绘画《蒙娜丽莎》对人和人性作了生动的刻画,表达了资产阶级对现实生活的追求和审美情趣。 二、新航路的开辟 2. 新航路的开辟的影响:(1)积极影响:新航路的开辟,沟通了欧亚非美四大洲,开始把世界联结成一个整体,扩大了各国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2)消极影响:引发了欧洲人殖民掠夺的狂潮。 第13课英国的新生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根本原因: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领导力量: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从事资本主义工商业资产阶级化了的贵族)。 3.经过 (1)爆发:1640年新议会的重新召开,揭开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 (2)内战:经过两次内战的较量,克伦威尔领导的议会武装—“新模范军”打败了国王的军队,取得了胜利。 (3) 共和:1649年1月处死查理一世,5月成立共和国。 克伦威尔掌握了政权,竭力维护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1653年,克伦威尔用武力驱散议会,成立护国政府,就任“护国主”,实行军事独裁统治。 (4)复辟:1660年5月查理二世回国,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5)光荣革命:1688年6月,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联合其他反王朝力量发动宫廷政变,推翻了詹姆士二世的统治,邀请他在荷兰执政的女婿威廉到英国当国王,其妻玛丽为女王,史称“光荣革命”,标志着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 二、《权利法案》的颁布 1.目的:为了限制王权。 2.时间:1689年 3.制定机构:议会

世界近代史论述

世界近代史论述 为什么文艺复兴首先在意大利产生 意大利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发生,经济的繁荣奠定了物质基础。 学者云集提供了人才,统治者和富商也乐于为艺术家提供物质帮助。 继承了大量古罗马文化的遗产,形成独特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条件。 各城市间相对独立,无战乱,有利于文化发展。 意大利民族的形成深受拉丁和基督教文化的影响,从而形成特有的民族心理环境。 意大利商人在文化沟通上的作用有利于意大利形成丰富多样的文化环境。 教会西迁,随后分裂,导致了教会神学的文化运动,天天主教会猖獗,社会矛盾尖锐,启迪了人们的思考。 地理大发现的历史意义和后果 意义:○1使人类从陆地转向海洋,打破了世界个地区相互隔绝的状态,加强了世界的交往和联系,启动了世界整体化得历史进程。○2促进了国际 贸易的发展,加强了世界各大洲的经济联系,使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3开始了殖民掠夺和殖民制度的简历,开始了划分世界范围和争夺世 界霸权的角逐。○4加速了西欧的资本原始积累,促进了冯家制度的阶 梯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5加速了人类有传统的农耕文明向近代工 业文明的过渡进程,标志着人类社会走向现代化的最早起步。○6开阔 了人类的视野,促进了人类对世界的了解。○7摧毁了印第安文明,形 成了由多种文化汇合而成的美洲文化,促进了文化在新旧大陆间的交 流。 后果:实现了东西半球的碰撞: ·引起了世界性的商业革命,表现为:世界市场扩大,世界范围内商 品大流通,世界贸易中心有地中海沿岸向大西洋沿岸转移。 ·引发价格革命:指16世纪欧洲殖民者从殖民地掠夺大量金银,使 欧洲市场货币流通量急剧增加,从而引起了商品价格的急剧上涨。从 而导致,经商的资产阶级视力膨胀,而封建贵族实力日渐衰弱。 ·引起西欧殖民者的殖民扩张,这是西欧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 罪恶的殖民活动使得亚非拉人民饱受灾难。 比较英、法、俄、西班牙专制制度的异同 相同点:四国都是在16世纪封建制度阶梯,资本主义有所发展,政治实现统一的基础上形成的。 不同点:·形成方式不同:英法通过把政治改革,武力镇压和教会民主化相结合的方式形成;俄以政治改革为主;西班牙则在反阿拉伯人的“收 复失地运动”中确立了王权。 ·不同经济状况,导致阶级基础不同:英国发展最快,新贵族与新 兴资产阶级结成联盟,成为英国的专制基础。法国虽有资产阶级萌 芽,但农村封建势力强大,故有资产阶级贵族化和贵族联合支持王 权。西班牙资产阶级没有地位,王权相对弱小。俄资本主义未发展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笔记精编版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发展概述 第一章 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下半叶欧洲与美国的建筑(看出与古代建筑思潮的脉络联系) 第二章.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对新建筑的探索(体会到现代建筑是随着社会进步、经济发达、以及政治等各方面因素而发展起来的) 第三章新建筑运动的高潮—现代建筑与代表人物(了解现代建筑各种代表思潮的产生及代表人物)——达到了解现代建筑的发展渊源、开阔知识面、提高素养的目的。 第四章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城市建设与建筑活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给城市造成的各种矛盾;初期城市规划的各种设想,有些对现在都有借鉴价值) 第五章战后40-70年代的建筑思潮—现代建筑派的普及与发展(现代建筑派的成熟与提高;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又显现出其不足的一面,蕴酿着后现代建筑的产生) 第六章现代主义之后的建筑思潮(区分各种思潮与现代建筑派思潮的差异;代表人物; 代表建筑) 第六章现代主义之后的建筑思潮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发展概述 外国建筑史的近现代年限划分(与世界史的划分略有不同) 近代开端: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现代开端: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成功 近现代建筑发展的分期: 1.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下半叶 工业革命前后的近代建筑(复古主义思潮) 2.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 新建筑运动早期(艺术与工艺运动<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维也纳学派及分离派、芝加哥学派、德意志制造联盟) 3.20世纪初—20世纪中期的两次世界大战之间 新建筑运动的成熟期 现代建筑早期(表现派、未来派、风格派、构成派) 现代建筑成熟期(现代主义建筑、五位大师:格罗皮乌斯、柯布西耶、密斯、赖特、阿尔瓦。阿尔托) 4.20世纪中叶以后:二次世界大战后——由现代建筑向后现代建筑过渡 对理性主义进行充实与提高的倾向 粗野主义倾向 讲求技术精美的倾向 典雅主义倾向 注重高度工业技术的倾向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

世界近代史下名词解释 (适用于王晓焰老师) -------杨帆编辑整理1. 人民宪章:英国宪章运动中的纲领性文件。1837年由洛维特领导的“伦敦工人协 会”拟定,次年5月8日,以《人民宪章》的名称公布。其主要内容包括:①凡年满21岁,精神健全的男子皆有选举权;②无记名秘密投票;③废除议员候选人的财产资格限制;④议员应支付薪俸;⑤平均分配选举区,按各自选民的人数分配代表名额;⑥议员每年改选一次。其核心内容是以普选权为基础的议会民主化的问题,反映了当时英国无产阶级和一部分工业资产阶级的要求,推动了宪章运动的发展,对其他国家的工人运动也有一定影响。 2. 第一国际成立大会:即国际工人协会的第一次大会。原为1864年9月,在伦敦 圣马丁教堂召开的声援波兰人民起义的国际性工人大会。大会根据法国工人代表的提议,通过了建立“国际工人协会”的决议,选出21人组成临时中央委员会,马克思当选为委员,对第一国际指导,拟定《成立宣言》、《共同章程》,使第一国际处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这次大会的召开宣告了国际工人协会的成立,并阐明了其目标、任务,建立了组织架构,在国际工人运动史上有重要的地位。 3. 拿破仑三世:法兰西第二帝国的缔造者。路易·波拿马原为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总 统,于1851年12月2日发动政变,1852年建立法兰西第二帝国。其在位时期,积极促进法国经济的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法国经济发展的政策,在此期间,法国完成的工业革命。为了改变1815年以来法国的孤立状态,争夺欧洲大陆优势和进行海外殖民侵略,拿破仑三世积极发动对外战争,在克里米亚战争中,联合英国击败俄国,取得欧洲大陆的霸权。在普法战争中,色当战役惨败被俘,其第二帝国也随之覆灭。拿破仑三世促进了法国经济的巨变,在经济上确立了现代水平的资本主义的根基。 4. 1832年会议改革:19世纪三十年代英国新兴的工业资产阶级同土地贵族进行斗争, 争取重新分配政治权及扩大选举权的政治改良运动。在1832年会议改革中,资产阶级的全国政治联合会等团体同辉格党政府相呼应,利用人民运动发声势,迫使议会通过法案,撤销了56个“衰败选区”(指地处农村,已无人烟,由大地主指派议员的选区),增加了在工业革命过程中新兴起的工业城市的代表名额,并降低了选民的财产数额限制,扩大了资产阶级选举权。 5. 宪法纠纷:德国统一过程中出现的议会与政府之间就军事改革进行的争论。前后共两 次。第一次是1860年,陆军部长洛恩提出的一个军事改革方案,遭议会否决,其后政府在没有得到议会批准的情况下强行进行了军事改革,后又解散议会,从而酿成军事改革是否合法争论。这就是第一次“宪法纠纷”。俾斯麦上台后,很快宣布议会休会,下令增加军费,封闭反对派刊物,禁止自由派活动,这些独断的行为被指责为违宪,从而酿成第二次“宪法纠纷”。1864年,俾斯麦以对丹麦的军事胜利征服了朝野,这场冲突才结束。宪法纠纷实际上是资产阶级同容克阶级争夺政治权的斗争,也为德国统一创造了条件。 6. 俄国1861年改革:俄国废除农奴制度的改革。19世纪中期,农奴制已成为俄国资本 主义发展的严重障碍。农民运动不断高涨,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进一步加深了国内矛盾,农奴危机日益严重。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政府被迫颁布,废除农奴制的法令,规定:农奴拥有人身自由;土地仍归地主所有;农民为获得人身自由和份地必须交付高额赎金。这样,农民获得“自由”时受到了残酷的剥夺。这场由农奴主实行的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

《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

第一讲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概念和形成。 (一)概念:一种社会发展形态——特殊的,过渡性的 半殖民地:从政治上概括——是封建国家遭受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而形成的政权的性质,形式上是一个独立的国家,而实质上丧失独立,由西方列强实行间接统治。 半封建:从经济上概括——是封建国家遭受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形成的社会经济形太。表面上,封建经济遭到破坏,资本主义在中国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又能成为社会经济的主要方式。 (二)概念的形成和提出 提出:《帝国主义论》——1905.列宁——半殖民地——》首次用其指称近代中国 《德国的革命与反革命》——1851.恩格斯——》半封建 毛泽东1939年12月《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做了系统的,科学的论证,标志其概念的正式形成。 (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过程 四条绞索,五次斗争——概括 四条绞索:(1)1840——1842第一次鸦片战争及《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1865——1860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第二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加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进程。 (3)1894_1895中日甲午战争及《马关条约》的签订,中国进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及《辛丑条约》的签订,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终形成 问题:1、为什么说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了半殖民地的中国? 1)国家主权遭到严重破坏。 ①领土②司法③关税④贸易自主权⑤片面最惠国待遇⑥允许传教士进人内地⑦允许外国公使驻扎北京。 2)清政府开始沦为洋人的朝廷 ①“北京政变”后,清政府开始与外国列强勾结②“总理各国事物衙门”成立 2为什么说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了半封建的中国? 1)中国成为列强的商品倾销市场和原料供应基地 2)列强在华经济势力加强。 1、经营商业与轮船航运业。 2、开办工矿企业 3、开设银行。 3)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1 中国农村逐步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的市场体系 2 东南沿海一带开始畸形繁荣 3 租界开始出现 4)大批华工被虐卖出国。

第1部分 世界近代史通史概讲

世界近代史通史概讲 通史坐标 通史综述 1.时间:14世纪到1917年。 2.近代内涵:(1)从生产力发展的状况和水平看,是机器化大生产取代了个体手工劳动。(2)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把资产阶级的社会地位提高到统治阶级的高度。(3)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国家代替了封建君主制度国家。 3.主题:(1)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确立对世界统治的历史。(2)人类由分散隔绝状态进入整体发展的一体化过程。(3)社会转型:近代化(现代化)。传统的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化:①经济上:手工生产向机器生产转化;②政治上:专制独裁向民主法制转化;③思想上:愚昧迷信向民主科学转化。(4)按近代化经营模式,可分为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与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垄断、国家垄断)。 4.分期:(1)资本主义萌芽阶段:14~16世纪。(2)工场手工业时期:17~18世纪。(3)工业革命时期:18世纪末~19世纪中期。(4)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19世纪后期~1917年。 一、工业革命前的资本主义世界(14~18世纪) [史实要点]

1.资本主义萌芽阶段 时间:14~16世纪。 总体特征:“人”和“世界”被发现,欧洲开始从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迈进(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迈进)。 分类描述:(1)商品经济发达并出现资本主义萌芽;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出现雏形(经济)。 (2)欧洲社会仍处于神权与王权的封建统治之下(政治)。(3)人文主义精神得到传播,封建 神权受到冲击(思想)。(4)世界开始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对外关系)。 主干知识:(1)文艺复兴(14~16世纪)和宗教改革(1517年)。(2)新航路开辟(1487、1492、1497、1519)。 主题词: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 2.工场手工业阶段 时间:17~18世纪中期。 总体特征:资本主义的发展与封建制度矛盾尖锐,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开启了工业文明大门的政治革命时期。 分类描述:(1)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处于工场手工业时期;随着殖民扩张,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世界联系越来越紧密;工业革命率先在英国展开。(2)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英、美、法等国确立并完善(法制化、民主化趋势增强),但手工工场时期的资本主义还不能战胜封建主义,世界各国整体仍是以封建制度为主。(3)近代科学技术产生并取得突破,为后来的启蒙运动和工业革命提供了必要的条件;理性主义精神得到传播,封建主义(王权、教权)受到进一步冲击。(4)世界日益走向整体。 主干知识:(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1688年)、《权利法案》(1689年)、《王位继承法》(1701年)、责任内阁制形成并完善(18世纪中叶)、1787年宪法、华盛顿(18世纪)、拿破仑(18世纪后半期~19世纪初)。(2)荷兰成为“海上马车夫”(17世纪)、英国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1588年)、英国议会颁布《航海条例》(1651年)、三次英荷战争(1652~1674年)、英法七年战争(1756~1763年)。(3)启蒙运动(17~18世纪)。(4)经典力学(1687年)。 主题词:构想、构建理性王国,革命时期,近代科学诞生。 [解题探究] (2013·安徽高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世界近代史知识点整理知识分享

世界近代史知识点整 理

世界古近思想史知识点总结整理 一、普罗塔戈拉等智者学派的观点与苏格拉底观点的异同 1、相同点 (1)都把哲学研究的中心放在了与人类自身密切相关的问题上。可以把二者看做是西方人文主义的先驱。 (2)都强调人类的理性,否认绝对权威。 2、不同点 (1)背景:智者学派与雅典民主政治的高峰相伴,而苏格拉底时期雅典政局动荡。 (2)内容:在普罗塔戈拉那里,人还只是个体感性的人,而在苏格拉底那里,人则成了具有普遍性的理性思维的人。即在“人是万物的尺度”中人对自己的认识仍停留在感性认识的阶段,而在“认识你自己”中人对自己的认识则已经具有了理性认识的含义。 (3)影响:普罗塔戈拉被视为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以他为代表的智者运动也被看做是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而苏格拉底对理性的尊崇和对思想自由的追求,与18世纪启蒙思想的特点极为相似,因此可以把他看做是启蒙思想家的先驱和战友。 特别提示:虽然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有思想认识的差异,但他们的思想却是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最初体现,在当时起了很大的启蒙开导和解放思想的作用,因此他们都是古代希腊先哲的代表人物。 二、古代中国儒家思想与古希腊人文精神的比较 1、相同点: (1)都注重人与人类社会; (2)都将道德看作是政治的基础,认为匡正道德是振邦救国的根本。 2、不同点:

(1)对人的属性的关注点不同。儒家思想强调“社会”的人,而古希腊思想家们则特别强调“个体”的人。 (2)处理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着眼点不同。儒家思想强调社会的等级秩序,而古希腊思想家强调人的平等。 (3)对自然科学的研究态度不同。儒家思想注重将社会和人文问题作为研究的主题,忽视自然科学的探究;古希腊思想家比较关注的是自然界和人类生活,在对自然的研究中讲究实事求是的科学思维方法,体现了人类不断追求真理、了解未知的人文精神。 (4)作用不同:前者服务于君主专制,后者有助于民主政治。 三、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比较 1、相同点 (1)时代背景:都是在西欧封建制度衰亡,资本主义萌芽和发展的历史时期。 (2)运动性质:都具有反封建的性质。都体现了人文主义的诉求。 (3)斗争对象:都把矛头对准了天主教会。 (4)理论来源:都向古代寻求和吸取养料。人文主义者借助古希腊罗马文化,马丁·路德借助了《圣经》中的原始教义。 (5)政治支持:人文主义者需要国王、贵族和富商的庇护,马丁·路德得到封建诸侯的保护。 (6)影响相同:都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和近代文化繁荣,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2、不同点 ①对待宗教的态度不同: 文艺复兴(以人为中心)认识并揭露教会的腐朽、罪恶,但还是对教会势力抱和解的态度,不愿走上宗教改革的道路;

世界近代史 上卷 第一章习题

一.选择题 1.欧洲文艺复兴的实质[D] A.复兴古代文化运动 B.以文化复兴促进科学生产的运动 C.颂扬宗教的文化运动 D.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 2.他的发现打开了新旧大陆之间不知经历了多少个世纪的闭塞,可直到他逝世之前他一直坚信这只是亚洲的一个海岛,并将他命名为“圣?萨尔瓦多”,意为“救世主”。这位伟大的航海家是指:[A] A.哥伦布B.达伽马C.麦哲伦D.迪亚斯 3.世纪末被法国国王宣布为国教的是[C] A.路德派新教 B.加尔文派新教 C.天主教 D.安立甘教 4.对尼德兰革命的形式准确地表达方式是[B] A.以加尔文教为旗帜的农民战争 B.以加尔文教为旗帜的民族独立战争 C.新教徒反对天主教会的运动 D.加尔文派新教徒的大起义 5.恩格斯说:“封建的中世纪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的开端是以一位伟大人物为标志的”,这位人物是指[A] A.但丁 B.薄伽丘 C.彼特拉克 D.乔托 6.下列不属于米开朗基罗作品的是[D] A.《大卫》《摩西》B.《创始论》C.《末日审判》D.《教义争论》 6.下列不属于拉菲尔艺术作品的是[D] A.《教义争论》 B.《西斯廷圣母》 C.《花园中的圣母》 D.《圣母像》 二.填空题 1.16世纪前后对世界近代史进程影响最大的三大历史性事件分别指[文艺复兴运动][地理大发现][宗教改革运动]。 2.16世纪西欧国家中,在海上探险方面走在最前头的是伊比利亚半岛上的[葡萄牙]和[西班牙]两国。 3.1494年意大利数学家路卡·帕乔利主张商人交易时采用[复式薄记],清晰了财务状况,加强了盈利意识,从而推动了商业的进步,客观上推动了地理大发现和商业革命。 4.在地里大发现进程中,1487年葡萄牙人[巴托洛繆·迪亚斯]发现了非洲最南端的海角,该海角后被称为“好望角”。1497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西海岸的卡利卡特,开辟了东西方之间最短的海上航路。 5.1509年,[葡萄牙]在阿拉伯海的第乌港附近击败了数量上占优势穆斯林舰队,从而确立了印度洋上的海上霸权。 6.1565年,[西班牙]征服了佛罗里达建立了北美第一个西班牙殖民地。 7.新航路的发现引起商业革命的表现有[世界市场的扩大],[流通商品种类的增多],[商路贸易中心的转移]。 8.新航路的开辟在经济领域造成美洲的白银大量流进欧洲,引起通货膨胀及物价上涨。这一事件在历史上被称为[价格革命]。 9.1776年,《国富论》的作者[亚当斯密]提出了著名的重商主义理论,这一理论的代表人物主要有法国的让·博丹和英国人托马斯曼,这一理论后来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被自由贸易理论所取代。 10.文艺复兴是[14世纪中叶]到[17世纪初]在欧洲发生的思想文化运动,代表国家是[意大利]。 11.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政治思想家[马基雅维里]的名著《君主论》强调“强权至上”“国家利益至上”的治国理论。

世界近代史论述题 答案整理

1、列举各国采取落后经营方式进行资本主义性质生产的示例并加以评述。 主要有德国的农奴制再版、俄国的农奴制改革、美国的南方种植园的奴隶制经济 ①农奴制再版:16世纪,三十年战争和德意志分崩离析局面的形成,进一步促成 了德意志的落后。三十年战争期间,三分之一的耕地变成荒野,地主们把这些 荒地收回,农民在战争中失去劳动和生产工具,破产。地主利用农民的这种困 难,收回农民的一部分地,把农民变为农奴,强迫他们服劳役。在普鲁士变现 的最为典型和突出。农奴几乎全周都在地主土地上劳作,只有晚上有时间耕作 自己的份地。地主往往用监工,手执鞭子,监督农奴劳动。农奴被剥夺了大部 分自由,不能学习手艺,不经同意不能结婚。也常常被出卖、典当,甚至在赌 场中输掉。农民沦落到被任意宰割的地步。一方面由于16、17世纪西欧资本 主义有了很大发展,城市人口猛增,粮食需求对应猛增;另一方面,由于德国 经济路后,地主不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何物,只能在古老的农奴制中找出路。 农奴制的存在对德意志的工业资本主义发展起了很大的抑制作用,阻塞劳动力 的来源,而且限制国内市场的扩大。 ②俄国的农奴制: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颁布废除农奴制的“法令”,宣布农 民实现人身自由,全部土地属地主所有,农民可以按照规定赎买一小块地;为 了管理农民,把农民组织在原来的村社中。村社的公职人员由农民选举产生, 但必需执行政府的一切法令,并隶属于地方行政机构。同时,村社实行连环保,约束农民按时完成各类赋役。过去受个别地主支配的农民,落入地主地方政权 的管理之下。但实质上,农民在改革中分到的土地比改革前缩小且质量变坏了,而且付出高昂的赎金,高出市价多倍。由于耕地减少,农民不能经济上不能自 立,只能再次在受奴役的条件下向地主租地,获得“解放”的农民在“工役制” 或“对分制”的形势下,重新遭受地主的盘削。这些剥削方式都是农奴制的残 余。 ③南方种植园的奴隶制经济:1793年,轧棉机的发明将清除棉籽的手工劳动变成 机器操作,效率提高149倍,配以蒸汽机推动,效率提高1000倍。由于欧洲 各国和美国北部工业革命的开展,对棉花的需求量陡增。南方种植园主拼命扩 大棉花种植面积,并大量贩入黑奴,建立新的蓄奴州。至内战前期,独立战争 后奄奄一息的奴隶制度绝处逢生,黑奴增加到400万人。黑奴在监工的鞭打下,每天工作长达18-19小时,被剥夺一切自由。到50年代,外来移民极少到南 部区,致使奴隶价格扶摇直上,奴隶制经济效益极低,几乎无利可图,大多数 奴隶主负债累累。 由于片面发展种植园奴隶制经济,工业远远落后于北方。禁锢百万黑奴,导致 北部劳动力短缺,限制国内市场,导致南北方矛盾尖锐,最终引发内战。

世界近代史内容标准解析

初中历史(四)专题五课程文本:世界近代史内容标准解析 世界近代史内容标准解析 北京师大附中白幼蒂张文燕 研讨问题一:世界近代史的主要内容与编写体例 1.世界近代史的起讫 张:关于世界近代史的断限,一直是史学界争论的问题。《课标》是如何定位的?依据是什么? 白:《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修订稿,将世界近代史的起讫时间定位:16世纪前后至19世纪末。 首先,从史观的角度来看。苏联学术界:以决定社会发展形态转变的某一个重大政治事件作为历史分期的标准。一般以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为开端 欧美学术界:70年代以前,一般都认为世界近代史,就是资本主义在西方上升、发展、向全世界扩张的历史。例如,以英?乔治?克拉克的《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美?菲利普?李?拉尔夫的《世界文明史》、美?帕尔默科尔顿的《近现代世界史》为代表,均以欧洲历史为中心,基本上以文艺复兴为开端。二次世界大战后,全球史观越来越影响西方的学术界。以美?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为代表,突破了以国家为单元的传统世界史体系,强调不同地区之间的关联和不同文明之间的跨文化互动,认为严格的全球意义上的世界历史开始于新航路开辟。 中国学术界:曾长期受到苏联五种社会形态观影响,以英国或法国或尼德兰革命为开端。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对外学术交往的扩大,日益重视历史的横向发展。20世纪80年代,吴于廑先生根据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近代资本主义大工业和世界市场,消除了以往历史形成的各民族、各国的孤立闭塞状态,日益在经济上把世界连成一个整体,从而“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的论述,对“世界历史”学科做出了定义:世界历史

世界近代史笔记复习重点

第一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一、革命前的英国(重点) (一)近代以前英国的社会状况:——特有前提。 1、经济领域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2、政治领域有利于反对封建制度: (二)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社会经济基础 1、圈地运动与英国农业资本主义因素的发展 2、工商业的发展对封建制度有很大的瓦解作用 (三)经济变动下的阶级结构的变化:——阶级基础 贵族阶级、资产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平民 (四)清教运动的发展:——思想基础 (五)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直接因素 1、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与议会反专制统治的斗争。 (1)、詹姆士父子的专制统治 (2)、议会反对专制统治的斗争:《权利情愿书》 2、英国革命的爆发: (1)苏格兰反英起义成为英国革命的导火索。(1637) (2)长期议会的召开标志着英国革命的开始:(1640) 二、革命的过程 第一时期——是革命战争时期(1640-1660) (一)革命的开始——长期国会召开及初期活动:议会斗争(1640-1642)(二)第一次内战(1642-1646) (三)两次内战间隙阶段(1646-1648) 一)长期国会改造国家的政策(政治、经济、宗教) 二)两次内战之间革命阵营内部的政治斗争(1646—1648 年)(四)第二次内战阶段(1648-1649) (五)共和国政府时期(1649-1653)(革命最高峰) 1、对内政策、 2、对外政策:侵略扩张 (六)、护国政府时期(1653-1660)(护国主军事独裁统治) 第二时期——是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时期(1660-1688) 1、复辟的原因 2、复辟王朝的统治 第三时期——是光荣革命时期(1688-1689) (一)詹姆斯二世的反动统治及影响 (二)“光荣革命”(1688) (三)《权利法案》(1689)(意义) (四)君主立宪制(评价) 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意义(重点) 1、摧毁了英国封建贵族的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占统治地位的政权,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道路,奠定了在英国后来资本主义海外扩张中的霸权基础。 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辟了世界史上资产阶级代替封建统治的新时代,成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对于欧洲和世界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中国近代史纲要-重点知识点整理(黄金笔记)

《中国近代史纲要》考试要点资料整理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选择题: 1、清朝唯一盛世时期是康乾盛世。 2、1640 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资本主义的发展突出表现在工业革命的爆发上。 3、所谓的殖民地是指商品倾销市场、廉价劳动力、廉价原料的供应地和自由投资市场。 4、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主要有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文化渗透。 5、1840年,英国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1856 年,英法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发动了著名的“火烧圆明园”;1900 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并签订《辛丑条约》 6、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是在中英《南京条约》中规定的。 7、割占中国最多的帝国是俄国,赔款最多的是《辛丑条约》。 8、1894 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后签订的《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中国设厂,各国开始大规模的对华进行 资本输出。 9、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是农民阶级。中国民族资产的特性是革命性、软弱性或妥协性。 10、中国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是广州三元里人民斗争。 11、鸦片战争战死虎门的将领是关天培,镇南关大捷的指挥大将是冯子材,甲午中日战争中战死的爱国 将领有邓世昌、林永升、丁汝昌、刘步蟾。 12、要求中国实行门户开放政策的是美国,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的根本原因是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 的反侵略斗争。 13、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林则徐,他编写了《四洲志》,魏源的《海国图志》是在综合了世界各国历史,地理及对外政策后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严复翻译了《天演论》。 简述题: 1、简述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 在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在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文 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在社会结构上,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中国封建社会的 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2、为什么说1840 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第一次鸦片战争以中国失败而告终,主权独立受到侵犯,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中国逐渐沦入国家主 权受制于外国列强的半殖民地社会;鸦片战争后,随着五口通商和西方商品在中国的倾销,促使中国传 统的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3、简述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是什么? 资本帝国主义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中国封建势力成为外国列强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 基础和统治支柱;封建剥削制度封建地主的徒弟所有制在广大地区保持着;中国资本主义没有成为中国 社会经济的主体;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和发展是及不平衡的;人民毫无政治权利和生活的 极端贫困化。 4、简述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 旧的封建统治阶级——地主阶级继续拥有大量的土地;旧的被统治阶级——农民阶级仍是近代中国 社会人数最多的被剥削阶级;中国资产阶级分为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两部分。 5、简述中国工人阶级为何具有无产阶级的特点? 深受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和资产阶级三重压迫和剥削,革命性最强;人数虽少,但相对集中,便于

世界近代史归纳

欧美近代发展 发展与经济 1960-70年代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是什么?这一潮流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主要潮流: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的兴起。 主要原因:工业革命席卷欧洲,并开始向世界范围扩展 主要表现在那些国家发生了哪些重大事件?其共同影响? 1861年俄国亚历山大的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使俄国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美国的内战——废除了黑人奴隶制,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促进美国的经济的发展; 日本的明治维新——废除了封建制度,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共同影响: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俄、美、日在发展过程中,如何解决土地问题? 俄:得到份地,高价赎买 美:《宅地法》 日:承认土地私有,废除法令 1960俄、日改革在其性质、作用、局限性方面的相同点? 时间相同:都发生在19世纪下半期 性质相同: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作用相同:使国家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方式相同:都是封建统治者自上而下颁布改革措施 局限性相同: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1960年代美俄两国面临的共同危机是什么?分别是如何解决的?两国统治者的根本出发点是什么?危机清除后,对两国经济发展起到的共同作用? 共同危机:奴隶制度影响资本主义发展 如何解决:美国内战,1861年改革 根本出发点:维护国家统一/巩固统治 共同作用: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19世纪英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政治经济因素 政治上经过资产阶级革命,率先确立起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这更之体制不断完善,政权稳定; 2、欧洲其他国家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比英国晚,而且经常处于战乱之中。 3、大力拓张殖民地,拥有做多的殖民地,建立起了日不落帝国。 4、先后打败荷兰、西班牙、法国,成为海上霸主 经济上:1、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经济实力雄厚! 2、拥有广阔的殖民地,占有大量的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 3、银行和造船业发达,英镑是当时的世界货币,伦敦成为当时世界的金融中心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