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虚实结合文章

虚实结合文章

虚实结合文章
虚实结合文章

团结的力量

“站好!我们的目标是第一!”体育老师洪亮的命令声在校园里回荡着。

这是怎么了?难不成是要比赛?没错!过几天全城小学要比赛跑操,一向誉满全城的如师附小当然得全力以赴,不能丢了自己的面子了。

从高大的教学楼上鸟瞰,只见一个个乌黑的方阵井然有序地排在操场上,每个方阵之间也大约有十米的距离吧。每个方阵是由八个队伍组成的,以班级为单位,绕着操场慢跑。

我们站在西边的一条直道上。虽然天气乌云密布,可坚强的我们依然站得笔直笔直的,宛如一棵棵巍峨的松树。“我们要团结!如果有一个人松懈,很可能就会与第一插肩而过……”老师的话语不时地在耳边响起。它激励着我,让我不敢有一点弯腰,有一点驼背。

“跑步——”我不能地将手从裤缝上甩到了腰间,然后踮起脚尖,身子微微向前一倾,等候着老师的下一条命令。“走!”跑操的音乐随即响起,我的脚也猛地一蹬地,手前后摆动着,心里也喊着“一、一、一二一……”

几圈下来,我开始喘气了,可我还是不能松一根弦,因为奥斯特洛夫斯基说过“谁若与集体脱离,谁的命运就要悲哀。”要是因为我一个人令全班的队伍变得像蚯蚓一般,从而影响成绩,那我不就成了一锅粥中老鼠屎?

就在这时,一颗巨大的老鼠屎出现了——六(1)班!他们被严厉的老师逐出了跑道,因为他们说话说了个不停,无形中改变了如师附全体学生跑操队的精神面貌。瞧!因为说话,分了神,他们的队伍已经变成了一盘散沙,如果这是比赛,后果将是怎样?

成功之路,就是万众一心。

团结的力量

有句歌唱得好:团结就是力量,力量是铁,力量是刚。团结对我们来说却实很重要,小到班级大达到国家。没有团结的班级或国家只是一盘散沙,一枝幼芽,很容易被风吹散,被雨折枯萎。

秦统六国,非六国之弱,敝在赂秦也。假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抗秦。其中并不是六国全都赂秦,还有几个稍微明智。但不路者以赂者丧盖失其援,不足拒秦,终投降也。这就是缺少团结的后果,一个个所谓的国家就这样被秦国…如鱼得水,般灭掉。悲哉,;哉壮'.

现在我们喊得最响亮的一句口号就是:one world,one dream!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如果我们不团结,哪来的同一个世界,更何谈同一个梦想………………。.

同心山成玉,协力土变金!成功需要克难攻坚的精神,更加需要团结协作的合力!只有懂得团结的人才能明白团结对自己,对别人,对整个集体的意义。才会把团结当作自己的一份责任。

篮球赛,无不透漏着团结的力量。飞人乔丹之所以成为一个传奇,一个称之为无法超越的巨人,除了天赋之力。更重要是懂的团结球队,发挥各个球员的特长。让球队成为结结实实的一个整体,力量无穷,才赢的一场场胜利。

因此团结就是力量,可以克服一切捷难,蔚蓝的创出一片天。

宽容的力量

什么是宽容?宽容无非就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饶恕,它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力量。

在我班中曾经有一个人深深地伤害过我。这个人就是坐在我后桌的某某某,我把他当做好朋友,把我的一切都与他分享。可在他不是我后桌之后,就拒人于千里之外了,还说了一大堆让人心凉的话。在我的逻辑里,他就是忘恩负义的家伙。

在书法课上,我还不停地想起他对我的无情和他那副让人厌恶的嘴脸。我对他充满了仇恨,恨不得吃了他的肉,扒了他的皮,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恨之入骨”。

可是,在音乐课上,我们看了一部叫《驯龙记》的电影。主人公对偷他食物的龙不仅没有仇恨它,反而给它取了名字叫“夜煞”,还给它送食物,疗伤。之后,他们俩从敌人转化为朋友。

这部电影主人公的博大宽容之心正是我应该去学习的。第四节课时我打消了报复某某某的念头,反而一往如常地把他当成朋友,而他也为自己的行为感到忏悔,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就像主人公和“夜煞”一样成了好朋友。

宽容这种力量就是神奇,它可以让仇人变成朋友,真可谓,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蜡烛

蜡烛是什么?蜡烛是人们生活中的一颗小沙粒,蜡烛是一种平凡而伟大的力量。蜡烛在黑暗的时候燃起,在光明的时候熄灭,似乎太微不足道了。可是,我要为无私的蜡烛唱一支赞歌。

蜡烛的一生很平淡,白的、红的,五颜六色的,头上竖起一个羊角辫。生命就从羊角辫上开始。渐渐地,火苗吞没了羊角辫,开始熔化蜡烛的身体。滴滴蜡珠犹如一串串泪珠,凝固了。古人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来形容矢志不渝的精神。是啊!

蜡烛的精神不仅是古人赞美的对象,而且是我们的榜样。

所以,蜡烛的一生是辉煌的,从生到死,始终为人们奉献着光明。在电灯走进千家万户的当今时代,蜡烛的作用好像消失了。不!

没有。在停电的时候,蜡烛仍然有着自己的用途,玉柱似的白烛安送西去的灵魂,玛瑙般的红烛喜迎新生的家庭。还有那五彩的生日烛,象征着又一岁的开始,每一根都洋溢着幸福的纪念。在微微烛光下读书,感到温暖,在微微烛光下行走,感到安适。

在赞颂蜡烛的同时,也不由得想起了孜孜以求、诲人不倦的老师。他们就像蜡烛,时间的火苗熔化着老师的青春。老师是学生征程中的蜡烛,永远为学生胜利的终点,而教诲则是那不灭的烛光,永远照亮着学生的心灵。

蜡烛啊!

我赞美你,照亮了别人,燃烧了身体!

老师啊!

我歌唱你,教导了学生,衰老了自己……

小草

今天下了一场大雨,地上都汇成了一条条“小河”。不时,狂风大作;不时又电闪雷鸣。那些娇艳的花朵可经不起这些折腾,一朵朵花儿都低下了头,腰被沉积的雨水压弯了,昔日的美丽已荡然无存。唯独只有那钢铁铸就般的小草还昂首挺胸地挺立在那里,不向困难屈服。

小草并没有这些花美丽,更不会散发出一阵阵沁人心脾的花香,在人们眼里,小草是平凡的,是无法与鲜艳美丽的花儿媲美的,但小草却拥有着另一种“美丽”,这种美丽是无与伦比的,那就是小草那顽强的生命力,就是它那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仍然坚强不屈的精神,这种精神比外表的美还要美丽,还要伟大!

在生活中,有些人也具有小草精神,他们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默默的工作着,为建设祖国无私奉献着,在这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挫折和困难,但他们并没有退缩,而是知难而进,想尽办法克服困难,顽强地与困难作“斗争”,这就是小草精神啊!也许,他们也些家境贫寒,生活艰苦,根本比不上那些大富人家,但他们那种遇到困难坚强不屈,知难而进的精神比起那些数不清数不尽的钞票,是平凡而伟大的,他们的小草精神更是高尚的,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其实,他们好比是小草的化身,他们将会不小草精神发扬光大!

我希望我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要像小草那样,敢于和困难作“斗争”,有了这样的精神,我们才能一步步迈向成功!

古典诗词中的虚实结合

从柳永的《雨霖铃》谈中国古典诗词中的虚实结合 语文教研组邵泓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虚实结合是一种常见的表达方式,其中所说的“虚”,指的是作品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实”则是指作品中所描绘的景物;虚实结合手法的运用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在一起表达同样的情感。 范晞文的《对床夜语》有个很好的解说:诗词创作时“不以虚为虚,而以实为虚,化景物为情思,从首至尾,自然如行云流水,此其难也。否则偏于枯瘠,流于轻俗,而不足采矣。”说的是通过“物化”而表达出来的感情才富有感染力,只要采用化景物为情思的办法,才能使感情得以鲜明、生动、充分地表现出来,达到“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的艺术效果。 高中语文教材中,柳永的代表作品《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沈沈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就是运用虚实结合手法的成功范例。 全词上片除“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外,写的都是眼前实景实事实情,写词人和心爱的人不忍分别又不得不别的心情,是实写:下片写对别后生活的设想,是虚写,着意描绘词人孤独寂寞的心情。虚实结合,淋漓尽致地写出了词人与情人离别时的依依不舍。 具体说来,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三类: 1、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这就叫以虚象显实 境。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仙境就是一个虚象。诗云:“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李白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图景,图景的美好反衬出现实的黑暗。 2、已逝之景之境。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例如李煜《虞美人》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句中“故国”的“雕栏玉砌”存在,但此时并不在眼前,也是虚象。作者将“雕栏玉砌”与“朱颜”对照着写,颇有故国凄凉,物是人非之感。再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云:“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再现了火烧赤壁这一史实。显然不是发生在眼前,故也是虚景。 3、设想的未来之境。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故写愁,将倍增其愁;写乐将倍增其乐。例如柳永《雨霖铃》中云:“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设想的别后的景物:一舟离岸,词人酒醒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柳梢。在《西厢记·长亭送别》中崔莺莺送别张生唱词很多是设想的未来之境。今夜中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再看看诗歌中的“实”。 在中国画中,实是指图画中笔画细致丰富的地方。而在诗歌中,“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黑暗现实;《虞美人》中的“春花秋月何时了”;《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上阙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写赤壁险峻的形势;《雨霖铃》中上阙所写的两人分别的情形,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等。

虚实结合作文指导

虚实结合作文指导 知识点透视 写作中,同学们也许会有这样的感受:写着写着,总感到自己的作文 还是那么单薄,总是没有高年级同学写的那么丰满,总感到欠缺些什么。因 此,也就会产生作文的困惑。 为什么我们总感到自己的文章单薄呢?说到底,是由两个主要原因造成的: 一是我们选取的材料不够分量, 二是我们行文的方式太单调。 前一个容易解决一 些, 只要我们注意在选材时多动动脑子, 就会慢慢进步。 后一个则相对困难一些, 因为这是行文叙述的方法问题,需要我们在写作的具体过程中掌握一些技巧。 怎么样才能让我们的文章不单薄 ?换言之让我们的笔下丰满起来?这里送给 同学们四个字:虚实结合。具体意思是:在写作的过程中,既要真实地把正在发 生的事写清楚, 同时也要注意在这个过程中, 适当巧妙地融入一些与正在发生的 事件相关的内容。因此,这里的实,就是对真实的正在发生的事件的叙写;这里 的虚,指的是与此相关的回忆、背景、联想、想象,甚至是一些特定的心理活动 等。 虚实相生,这也是古往今来许多名人名家的作品有持久生命力的原因之一。 就拿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来说,文中既有对如雪中捕鸟等真实活 动的叙写, 也有对美女蛇传说故事的串入, 又有对自己将被送到三味书屋读书的 原因的猜测。前者为文章增添了神秘色彩,后者加重我对百草园生活的留恋。这 种虚实结合的行文方法, 同学们可以仔细咂摸一下, 相信你会从中获得一些写作 方面的新体会 。 讲究作文的虚实结合,其实是一种充满辩证意识的写作方法。大家想想,在 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也都在注重虚实结合的问题,如画画中的明暗结合,唱歌 中的轻重缓急,还有讲话时声调的抑扬顿挫等,而目的也都是共同的,就是通过 这种结合, 来寻找一种变化、 一种起伏, 从而赋予被表现事物多层次感、 丰富感, 而对于作文而言,就是为了追求一种丰满的表达效果。 名家美文 心田上的百合花 林清玄

虚实结合的作文写法完整版

虚实结合的作文写法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虚实结合的作文写作中,们也许会有这样的感受:写着写着,总感到自己的作文还是那么单薄,总是没有高年级写的那么丰满,总感到欠缺些。因此,也就会产生作文的困惑。 为什么我们总感到自己的文章单薄呢?说到底,是由两个主要原因造成的:一是我们选取的材料不够分量,二是我们行文的方式太单调。前一个容易解决一些,只要我们注意在选材时多动动脑子,就会慢慢进步。后一个则相对困难一些,因为这是行文叙述的方法问题,需要我们在写作的具体过程中掌握一些技巧。 怎么样才能让我们的文章不单薄?换言之让我们的笔下丰满起来?这里送给同学们四个字:虚实结合。具体意思是:在写作的过程中,既要真实地把正在发生的事写清楚,同时也要注意在这个过程中,适当巧妙地融入一些与正在发生的事件相关的内容。因此,这里的实,就是对真实的正在发生的事件的叙写;这里的虚,指的是与此相关的回忆、背景、联想、,甚至是一些特定的心理活动等。 虚实相生,这也是古往今来许多名人名家的作品有持久生命力的原因之一。就拿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来说,文中既有对如“雪中捕鸟”等真实活动的叙写,也有对“美女蛇”传说故事的串入,又有对自己将被送到三味书屋读书的原因的猜测。前者为文章增添了神秘色彩,后者加重我对百草园的留恋。这种虚实结合的行文方法,同学们可以仔细咂摸一下,相信你会从中获得一些写作方面的新体会。

讲究作文的虚实结合,其实是一种充满辩证意识的写作方法。大家想想,在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也都在注重虚实结合的问题,如画画中的明暗结合,唱歌中的轻重缓急,还有讲话时声调的抑扬顿挫等,而目的也都是共同的,就是通过这种结合,来一种变化、一种起伏,从而赋予被表现事物多层次感、丰富感,而对于作文而言,就是为了追求一种丰满的表达效果。 名家美文 心田上的百合花 林清玄 在一个偏僻遥远的山谷里,有一个高达数千尺的断崖。不知道什么时候,断崖边上长出了一株小小的百合。 百合刚刚诞生的时候,长得和杂草一模一样。但是,它心里知道自己并不是一株野草。 它的内心深处,有一个内在的纯洁的念头:“我是一株百合,不是一株野草。唯一能证明我是百合的办法,就是开出美丽的花朵。”有了这个念头,百合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阳光,深深地扎根,直直地挺着胸膛。 终于,在一个春天的早晨,百合的顶部结出了第一个花苞。 百合的心里很高兴,附近的杂草却都不屑,它们在私底下嘲笑着百合:“这家伙明明是一株草,偏偏说自己是一株花,还真以为自己是一株花,我看他顶上结的不是花苞,而是头上长瘤了。” 公开的场合,它们讥笑百合:“你不要做梦了,即使你真的是会开花,在这荒郊野外,你的价值还不是跟我们一样?” 偶尔也有飞过的蜂蝶鸟雀,它们也会劝百合不用那么努力开花:“在这断崖边上,纵然开出世界上最美的花,也不会有人来欣赏呀!”

虚实结合

虚实结合 虚实结合是中国古典诗歌中重要的艺术表现手法之一。所谓"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景、实事、实境,是可以通过视觉、听觉等感觉捕捉到的部分。所谓"虚"是指主观意识中存在的,是通过诗人主观想象得到的部分。虚实结合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融合。 典诗歌历来追求"虚"与"实"的完美结合。清代唐彪在《读书作文谱》中说得很精辟:"文章非实不足以阐发义理,非虚不足以摇曳神情,故虚实常宜相济也。"可见虚实结合得好可以使诗意蕴藉含蓄,有"飞动之趣"。又可以大大丰富诗的意象,开拓诗的意境,为欣赏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使其获得充盈的审美趣味。 虚实结合的形式多种多样,就方法而言,具体为实,抽象为虚;写景为实,抒情为虚;当前为实,追忆为虚;当前为实,未来为虚;己方为实,对方为虚;客观为实,想象为虚等等。本文拟就常见的几种表现形式作初步的探讨。 1.详写为实,简略为虚 详写可以细致入微,如在目前,略写则给人留下无尽的想象空间。比如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此诗中,实写作者与童子的对话,而诗人"问"的内容却省略掉了,采用虚写。隐者是什么样子,采药去了哪里,多久回来都没有介绍。但山峰高峻,云海茫茫,童子天真纯朴,隐者仙风道骨,诗人寻访隐者时平和的心情与闲雅的态度,则是我们可以通过想象来补充的。诗歌通过虚写给我们留下了充分的想象空间。读诗时我们通过补充(即想象)能得到美妙的审美愉悦和享受。 2、具体为实,抽象为虚 抽象的情况大致可分为哲理和志向二端。 ①、哲理为虚 在诗歌中,抽象的哲理往往通过具体的事物形象表现出来。比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此诗中,作者登楼所见的具体形象为实,抽象的说理为虚。前二句写登楼所见万里之广阔景象,使人视界为之一开,精神为之一振,是实写。后二句突出变化,表现了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和想看得更远就必须站得更高的生活哲理,是虚写。实中存虚,虚实结合,读来意趣盎然。 又如朱熹的《水口行舟》:"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水多。"写舟行江上的见闻,是实景;诗人在绘景叙事中又蕴含了人生的哲理:风雨总是暂时的,风浪总归会平息的,青山绿树总是永恒的,一切美好的事物的生命力终究不可遏抑。这哲理便是虚。把抽象的人生哲理寓于具体的写景、叙事之中,虚实巧妙地结合起来,可谓天衣无缝。 ②、言志为虚 "诗言志"被认为是我古代诗歌理论的总纲领。但是志向是抽象的,也需通过具体物象来表现。比如王安石的《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此诗中,诗人实写梅花凌寒独自开放,暗香悠远的景象,间接地表达了对梅花高洁精神的赞美,寄托了自己的人生理想。 再如李忱的《瀑布》:"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诗中描写了雄伟壮观而最终历尽坎坷奔向大海的瀑布形象,这是客观的景物,是实。而诗人在这首诗中寄托了自己决不满足于现状,不惧艰难,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思想,这是言志,是虚。用虚写言志,达到实中存虚,虚实结合的效果。 3、写景为实,抒情为虚。 我国古典诗歌讲求"含蓄蕴藉",情感通常不直接表达,诗人们往往用"化景物为情思

写作的学习心得:学习“虚实结合”的状物手法

写作的学习心得:学习“虚实结合”的状 物手法 :在写作中,状物手法是非常重要,下面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下《学习“虚实结合”的状物手法》这篇文章! 学习“虚实结合”的状物手法 【训练点】学习“虚实结合”的状物手法 “实”是指现实中存在的实景境,是可以通过眼睛、耳朵等感觉捕捉到的部分。“虚”是通过作者想象得到的部分。虚实结合便能将眼前的景与想象的景结合起来,互相映衬,交织融合。 【名篇1】 《春》是现代散文家朱自清先生的作品,文章讴歌了一个蓬蓬勃勃的春天。下面是摘自《春》的一个片段: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的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作者链接: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朱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现代散文家、

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散文有《匆匆》、《春》、《你我》、《绿》、《背影》、《荷塘月色》《伦敦杂记》等。【挖掘学点】眼见为实,心想为虚上期“温老师作文吧”中的文章中提到观察的角度,可以远观,可以近赏。无论是远看到的还是近处看到的,都是“眼见为实”,这些部分就是实写。单纯实写所写的景物不够鲜活,如果在实写的过程中不断加入自己的联想,你就会用文字描绘出一幅幅的美景。上面的片段中实写的是一棵一棵盛开的桃树、杏树、梨树,在如火如荼的花团中,飞舞着成群的蜜蜂、蝴蝶,由此作者联想到他们你不让我我不让你的情景热闹,联想到树上结满果子的丰收情景,联想到花儿“争相斗妍”,画出春天百花盛开的繁荣景象。虚虚实实,真是一首美妙的春的赞歌!名篇2】《济南的冬天》是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老舍先生的作品,下面是摘自《济南的冬天》的一个片段:下雪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的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作者链接: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庆春,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字舍予。因为老舍生于阴历立春,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上

虚实结合描写景物_写作技巧

虚实结合描写景物_写作技巧 虚实结合描写景物 作者/ 宋红艳 在写作记叙文时,时常需要描写景物。景物描写同学们一般都会,但是很难写得生动感人。我们都知道,景物描写的最高境界是情景交融,也就是在描写景物时,把作者的主观感情融人到客观景物之中,所谓“观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不但写出可触可感的客观实景,而且把景物写得充满情意,这样的景物描写才能达到生动感人的效果。为了达到上述效果,我们在描写景物时就要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 所谓“实”,指对客观实景进行描写;所谓“虚”,指对人的情感态度进行描写;所谓“虚实结合”,就是对景物进行“情景交融”式的描写。只有虚实结合,才能把景物写得生动传神,有诗意,有特色,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在进行景物描写时,从思维方式的角度,我们可以进行联想或想象。具体写作时可侧重联想,也可侧重想象,或二者兼而有之。如: 过午之后,山林便到了入睡的时刻,高照在千山之外的秋阳,朦胧的光线竞灵空得如同饮醉了的月华:透着微醺,透着温柔,敛起那份耀眼的光彩,任凭幽谷去制造秋日的奥秘了。山林睡了,鸟儿们静默了。踏一坡金黄的落叶,踏一地斑驳的树影,也踏看一份薄薄的寂寞。在众鸟的默默之中,“咕——咕——”,从哪里传来的几声鹧鸪呢?忽断、忽续、忽近、忽远,那缥缈的呜声,竞有些不可捉摸了。真的是鹧鸪吗?在台湾很少听到鹧鸪呢!鹧鸪该是鸟中的诗人,不,或者便是诗人的化身吧!就那缥缈的几声,便会把人拉回到一个古老的世界。“咕——咕——”,我回到了江南;“咕——咕——”我沐着淡烟疏雨。石头城的苔痕,更加暗绿了哪!长檐飞角的小街,更加寂寥了哪!江畔的落日更苍凉了哪!“咕——咕——”奔驰在石板路上嚼嚼的马蹄声突然隐去了。这是梦境,呵!这是在海角孤岛上奇幻的梦境。——是的,我知道这是梦,可是我多么喜欢重温! ——郭枫《空山鸟语》 郭枫的《空山鸟语》是一篇颇受称道的经典美文,其写作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他在描写景物时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这段描写就是如此。在文段的后半部分就运用了联想的思维方式,那缥缈的鹧鸪的鸣声“便会把人拉回到一个古老的世界”,作者由此联想到“江南”的“淡烟疏雨”“石头城的苔痕”“长檐飞角的小街”“江畔的落日…奔驰在石板路上嚼嚼的马蹄声”。这种联想实际上含蓄抒发了身处“海角孤岛”上的作者对故乡的深切怀念之情。正是这种融入字里行间的浓浓情意使得文章具有感人的艺术魅力。 再如: 几间铺子半敞着门面。铺内,凡人横靠着帐台边的木柱,正在打盹儿;忙碌着的小二,手脚极为麻利地端茶递水之间,仿佛都不会激起哪怕一丝尘屑的飞扬。大多数的屋子已是人

虚实结合的写景作文4篇.docx

虚实结合的写景作文4篇 落日余辉照射下,在充满生机的小公园里,象往常一样出现了一个女孩的身影,她正在公园的小道上奔跑。你知道她是谁吗?那就是我啦! 我最喜欢的运动就是跑步。每天放学后,我都会到小公园上跑上几圈。以前,每当做错事的时候,我常被严厉的母亲罚跑步,所以我从小就习惯跑步,喜欢跑步。 我喜欢跑步,起跑的时候,深呼吸,然后飞翔,那种感觉真的很美。我的教练曾告诉过我:“记住,那就是你的终点。”他指着前面终点线,又说道:“在奔跑的时候,深吸一口气,你会感觉自己长了一对翅膀,带领你奔向终点。终点就在你的前方,努力飞奔吧!”所以,每次跑步时, 我都会想起这句话,这时,我会感到我自己长出了一对“隐形的翅膀”带领我飞翔。那感觉真的很美,因此,我喜欢跑步,喜欢跑步的感觉。 我记得在小学时,我突破了学校女子百米跑的记录。在那赛场上,我做好了准备起跑的姿势,如箭在弦上,随着枪响,迅速地冲出起跑线。风,把挡在我眼前零乱的发

丝吹开。目视前方的终点,那种奔跑时飞的感觉又涌了上来。在前半程我占有绝对的优势,旁边的谭艳同学也不甘示弱,奋力直追。快了,我感觉到来自我强烈的讯息,我 要赢了。快到终点时, 我奋力一搏, 以一肩之差险胜。冲 过了终点线,我感到洋溢在周围陌生人脸上兴奋而绚烂起来的光彩。啊!我赢了,我破记录了。在比赛前,我并没有想过我会胜利,会破纪录,我只知道我准备享受跑步的美。 妈妈还告诉过我:不仅跑步时是面向终点,努力奔跑, 你就会长出一对翅膀带领你飞向终点。学习也一样。你要明确目标,努力奋斗,那你也将会长出一对带领你飞向知识海洋的翅膀!” 跑步不仅带给我快乐,还给我不一样的感觉,所以我 更喜欢跑步了! 我站在公园的小道上,深呼吸,然后飞了出去。飞奔时,我背后再次长出了一对美丽耀眼的翅膀,带领我飞向终点,而我的终点,就在前方。 日更偏西了篇二:我的家乡 我的家乡在农村,那儿美丽的风景星罗棋布,美不胜收。尤其到了秋天,大自然更是美轮美奂,目不暇接。

诗歌鉴赏:虚实结合手法

诗歌鉴赏辅导:虚实结合手法 1、什么是“虚实结合”的手法? 虚实结合是古代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之一。古诗的“虚”,指未来的、已逝的、抽象的、主观的、对方的;“实”指的是眼见的、具体的、已知的、客观的、当前的。 虚与实是相对的: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抽象为虚;显者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为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现实为实,梦幻为虚。 2、虚实结合手法一般有几种? (1)虚实对比,突出主题。 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诗中的“野草”“夕阳”“燕”等是实景,而六朝古都的繁华是虚景。当年桥头车水马龙,巷口繁华富庶、热闹非凡,可如今野草遍地,荒凉无比。虚实对比突出表现了作者昔盛今衰、物是人非的感慨。 (2)虚实相衬,烘托主题。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上片实写赤壁雄伟壮阔的景象:“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下片联想(虚写)三国周瑜“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这一史实,把雄奇的江山胜景与雄姿英发的英雄结合起来,虚实相生,表达了词人对古代英雄的赞美和自己壮志未酬的感慨。 3、运用虚实结合手法有何作用? 丰富诗歌内容,拓展诗歌意境,突出诗歌主题(作者情感) 4、虚实结合手法如何分析? 解题思路: 阐述哪是实写,写的是什么→哪是虚写,写的是什么→然后分析虚实相生的艺术效果【丰富了诗歌内容,拓展了诗歌意境,突出了诗歌怎样主题(或作者怎样情感】。 )。 6、举例赏析: 李商隐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诗人实写“巴山夜雨涨秋池” 的眼前之景,虚写将来与妻子西窗剪烛的恩爱场景。虚与实结合,以虚写实,表达了对远方爱人的深挚思念。(这首诗的前两句是实写,写了诗人独自一人在巴山的孤寂;后两句是虚写,写的是诗人想像有一天与妻子相聚,一定会共剪烛花,谈论今日自己独在巴山的感受。诗人用虚实相生的手法表现了自己对妻子深深的思念之情。) 2005年高考题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唐)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问题: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 答案:本诗运用了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诗中的“实”是诗人客居驿站思念家人,“虚”是诗人想象家人夜深不眠,想念“我”这个远行之人。诗人借助想象运用以虚写实的手法来表达深切的思家情怀。 2006年天津高考题凉州词(其一)张籍(唐)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注:碛(qì)沙漠。练,白绢,丝织品的一种。安西:唐德宗贞元六年(790)以后至九世纪中叶,安西和凉州边地尽入吐蕃手中,“丝绸之路”向西一段也为吐蕃所占。 问题:本诗运用了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案:前两句实写目见的近景,后两句虚写耳闻的远景,从铃声的“遥过”写到应驮安西的“遥思”,由实而虚,虚中有实。表达了诗人因安西都护府辖境为吐蕃控制,“丝绸之路”早已闭塞阻隔,骆驼商队再不能到达安西的辛酸沉痛的感情! 7、运用练习

夜作文之虚实结合描写夜晚景物的作文

虚实结合描写夜晚景物的作文 【篇一:虚实结合】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虚实结合学写美景 一、单元整体概述 本单元共有三篇课文组成,分别是《黄山奇松》《黄果树瀑布》 《莫高窟》。从内容、情感主题上来看,本组教材都是描绘祖国的 风景名胜的。从语言文字运用的角度来看,就每篇课文来讲,可教 学的语文因素很多,《黄山奇松》可教学“总分总的结构”“先写实后 写想”的表达方法;《黄果树瀑布》可讲“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大 量比喻的运用”;《莫高窟》可教学“列提纲”等等。但细细分析三课 的共同特点,我们发现作者为了表达自己丰富的情感,在写景时都 采用了“虚实结合”的表达手法,从而把所描绘的景物写得具体生动。鉴于文本的这一特点,因此我们把本组教材的语言训练主题定为“虚 实结合学些美景”,扎扎实实地围绕这一主题实施教学,让学生学 会运用“虚实结合”等写作方法介绍我们枣庄的景物。二、单元教学 目标 1.能够正确认读并规范书写本单元的生字新词,借助工具书或联系 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的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运用编写提纲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整体把握课文。 2.体会重点词语在文中表情达意的作用,积累新鲜的词语和感受较 深的语句,学以致用;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 段落。

3. 体会虚实结合的写法,初步学习在写实的过程中,展开适当的联想。通过朗读、想象画面、等多种方式感悟虚实结合写法的精妙, 体会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4.能联系实际,结合积累的素材,虚实结合,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所感。三、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形成较强的阅读能力,能透过语言文字,用自己的话 清楚地表达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感受。但对于文章的表达特色,把握 得还不够准确,运用起来也有一定的难度。针对这样的学情,我们 把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放在教学生把握课文的写法,掌握课文的结构,然后再迁移运用,学会用“虚实结合”等写作方法介绍我们枣庄的景 物;以此提高学生能够抓住特点,展开想象,运用比喻、拟人、对 比等手法描写景物的能力。以“目标导向教学”为 设计理念,以开展“学生语言实践活动”为主要学习方式,体现“学——练——用”的单元整体教学思路。四、单元教学整体设计 【篇二:2014年中考语文作文复习素材八、虚实结合】 2014年中考语文作文复习素材八、虚实结合 虚实结合,让你的文章丰满起来 知识点透视 写作中,同学们也许会有这样的感受:写着写着,总感到自己的作 文还是那么单薄,总是没有高年级同学写的那么丰满,总感到欠缺 些什么。因此,也就会产生作文的困惑。 为什么我们总感到自己的文章单薄呢?说到底,是由两个主要原因 造成的:一是我们选取的材料不够分量,二是我们行文的方式太单 调。前一个容易解决一些,只要我们注意在选材时多动动脑子,就 会慢慢进步。后一个则相对困难一些,因为这是行文叙述的方法问 题,需要我们在写作的具体过程中掌握一些技巧。

高考作文审题之虚实结合法

高考作文审题之虚实结合法 高考作文从题目的抽象和具体这个角度来划分,可以分为“虚题”和“实题”。这两种题目,我们可以用下面的审题方法。 一、虚题实写 “虚题”给出的题目或材料十分抽象,通常用某个概括、充满隐喻的概念、词语或句子来做命题材料。比如2011年高考山东卷的作文题目“这世界需要你”,这是一道典型的虚题,虚就虚在“你”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充满隐喻,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对于这样的命题,我们需要把虚的地方落到实处,让晦涩的隐喻变成明确的概念。“你”可以是一个具体的、身边的事物或人物,如“鲜花”“掌声”“父亲”“友人”等;“你”也可以是一个穿越时空的人物,如“李白”“苏轼”“鲁迅”等;“你”还可以是抽象的精神品质,如“诚信”“古道热肠”“侠肝义胆”等。虚题变成实题,文章就容易下手了。 二、实题虚写 “实题”给出的作文题目或材料,往往是具体的现实生活中的人、事、物、景等。比如2011年高考湖北卷的作文题目“旧书”,这是个典型的实题,旧书这个概念具体、明确,看到这个题目,很容易有坠入云里雾中,不知如何下手的感觉。对于这样的“实料”,我们要化实为虚,让材料“虚“起来。我们可以想想旧书的意义、旧书的意蕴、旧书的象征意味等,材料虚化,我们就有思路了。【“旧书”,既有本义,又有比喻义。本义,就是指形式旧的书,或者内容旧的书;比喻义,就是指那些具有书籍记载功能的人或物,如老人那饱经沧桑的脸,乡村那古老的石桥,城里那座见证城市兴衰的鼓楼。所以,考生可以赋予“旧书”很多含义,尤其是可以赋予它具有个性化的含义——村前那棵历经数百载风雨的樟树。“旧书”既可以是文章的内容,也可以是文章的线索。一本旧书,可以牵扯出很多令人难忘的往事,可以以此回顾自己成长的历程。 当然,我们也可以对“旧书”的现实意义和去留发表自己的看法。“旧书”,顾名思义,有其“旧”的一面,或曰形式,或曰内容,尤其是对“旧”的内容,我们该采取什么态度?对此,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比较科学的态度,自然是扬弃——吸收精华,剔除糟粕。在中国现实生活中,很多“旧书”——古城墙、名人故居、各地民居,在经济发展的巨轮下,或岌岌可危,或被拆毁,取而代之的是一幢幢“尊贵”的“高尚名宅”。对于这种“撕毁旧书”的行为,我们要毫不留情地批判:我们要呼吁全社会都行动起来,保护这些记录我们民族历史的“旧书”。由此可见,即使以“旧书”的题目阐发观点,也要联系现实。】再比如2010年高考安徽卷的“交流四水抱城斜,散作千溪遍万家。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也是个实题。这种实题通常以情景描绘、人物言论、故事情节等形式出现,对这种题目,我们要寻找、挖掘其中蕴涵的哲理(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哲理主要体现在“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上,在不同的地方,适合种的东西是不一样的,由此可以推出在做其它事情上也是如此,要因地制宜,要符合实际情况。对于这道很美的作文题目,如果学生能过了审题这一关,应该能写出高质量的美文。 ),让实题虚起来,让具体的内容灵动起来,写作的思路就打开了。 三、虚实结合,平中见奇

虚实结合手法

外婆的澎湖湾 晚风轻拂澎湖湾白浪逐沙滩没有椰林缀斜阳只是一片海蓝蓝坐在门前的矮墙上一遍遍幻想也是黄昏的沙滩上有着脚印两对半那是外婆拄着杖将我手轻轻挽踩着薄暮走向余晖暖暖的澎湖湾一个脚印是笑语一串消磨许多时光直到夜色吞没我俩在回家的路上澎湖湾澎湖湾外婆的澎湖湾有我许多的童年幻想阳光沙滩海浪仙人掌还有一位老船长澎湖湾澎湖湾外婆的澎湖湾有我许多的童年幻想阳光沙滩海浪仙人掌还有一位老船长 虚实结合 一虚实结合在诗歌中的运用 一般情况下,“虚”包括三种类型: 1.虚幻世界和梦境。例如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中梦中胜利的虚幻之景与醒来时的白发现实形成鲜明的对比,让读者体味出诗人空有大志,报国无门的悲哀。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也是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的虚幻之景。 2.想象和回忆。例如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通。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中前两句属虚写,表明西湖六月的风光自有特色。后两句属实写,具体描写了满西湖荷叶荷花在朝阳的映照下,无边无际的碧绿和艳红和和谐的搭配着。《虞美人》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句中“故国”的“雕栏玉砌”存在,但此时并不在眼前,也是虚象。作者将“雕栏玉砌”与“朱颜”对照着写,颇有故国凄凉,物是人非之感。又如陆龟蒙的《吴宫怀古》“香径长洲棘丛,奢云艳雨只悲风。吴王事事堪亡国,未必西施胜六宫。”一诗中,诗人将昔日吴王荒淫腐朽的事实和眼前吴宫的残破凄惨景象浓缩在一句诗里,表现了诗人强烈的批判的态度。 3.设想之境。例如柳永的《雨霖玲》一词,上片除“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外, 写的都是眼前实景实事实情,写此词人和心爱的人不忍分别又不得不别的心情,是实写;下片写对别后生活的设想,是虚写;着意描绘词人孤独寂寞的心情。虚实结合,淋漓尽致地写出了离别的依依不舍。 “实”是指客观存在的实象、事实、实境。 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黑暗现实;《虞美人》中的“春花秋月何时了”;《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上阕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写赤壁险峻的形势;《雨霖铃》中上阕所写的两人分别的情形,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等。 “虚实相生”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 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有时能形成强烈的对比效果,从而突出诗歌的中心。例如谢枋得的《庆全庵桃花》一诗“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全

虚实结合文章

团结的力量 “站好!我们的目标是第一!”体育老师洪亮的命令声在校园里回荡着。 这是怎么了?难不成是要比赛?没错!过几天全城小学要比赛跑操,一向誉满全城的如师附小当然得全力以赴,不能丢了自己的面子了。 从高大的教学楼上鸟瞰,只见一个个乌黑的方阵井然有序地排在操场上,每个方阵之间也大约有十米的距离吧。每个方阵是由八个队伍组成的,以班级为单位,绕着操场慢跑。 我们站在西边的一条直道上。虽然天气乌云密布,可坚强的我们依然站得笔直笔直的,宛如一棵棵巍峨的松树。“我们要团结!如果有一个人松懈,很可能就会与第一插肩而过……”老师的话语不时地在耳边响起。它激励着我,让我不敢有一点弯腰,有一点驼背。 “跑步——”我不能地将手从裤缝上甩到了腰间,然后踮起脚尖,身子微微向前一倾,等候着老师的下一条命令。“走!”跑操的音乐随即响起,我的脚也猛地一蹬地,手前后摆动着,心里也喊着“一、一、一二一……” 几圈下来,我开始喘气了,可我还是不能松一根弦,因为奥斯特洛夫斯基说过“谁若与集体脱离,谁的命运就要悲哀。”要是因为我一个人令全班的队伍变得像蚯蚓一般,从而影响成绩,那我不就成了一锅粥中老鼠屎? 就在这时,一颗巨大的老鼠屎出现了——六(1)班!他们被严厉的老师逐出了跑道,因为他们说话说了个不停,无形中改变了如师附全体学生跑操队的精神面貌。瞧!因为说话,分了神,他们的队伍已经变成了一盘散沙,如果这是比赛,后果将是怎样? 成功之路,就是万众一心。

团结的力量 有句歌唱得好:团结就是力量,力量是铁,力量是刚。团结对我们来说却实很重要,小到班级大达到国家。没有团结的班级或国家只是一盘散沙,一枝幼芽,很容易被风吹散,被雨折枯萎。 秦统六国,非六国之弱,敝在赂秦也。假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抗秦。其中并不是六国全都赂秦,还有几个稍微明智。但不路者以赂者丧盖失其援,不足拒秦,终投降也。这就是缺少团结的后果,一个个所谓的国家就这样被秦国…如鱼得水,般灭掉。悲哉,;哉壮'. 现在我们喊得最响亮的一句口号就是:one world,one dream!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如果我们不团结,哪来的同一个世界,更何谈同一个梦想………………。. 同心山成玉,协力土变金!成功需要克难攻坚的精神,更加需要团结协作的合力!只有懂得团结的人才能明白团结对自己,对别人,对整个集体的意义。才会把团结当作自己的一份责任。 篮球赛,无不透漏着团结的力量。飞人乔丹之所以成为一个传奇,一个称之为无法超越的巨人,除了天赋之力。更重要是懂的团结球队,发挥各个球员的特长。让球队成为结结实实的一个整体,力量无穷,才赢的一场场胜利。 因此团结就是力量,可以克服一切捷难,蔚蓝的创出一片天。 宽容的力量

《虚实结合——让故事丰富而真实》

勺水兴波,巧妙“拼凑” ——评写作课《虚实结合——让故事丰富而真实》 看完了钟利老师讲授的作文课:《虚实结合——让故事丰富而真实》,启发很大。这是一堂非常难得的、优秀的示范课! 钟利老师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在短短的45分钟里,让学生初步掌握并实践了一个小说创作的最核心的理念:虚实结合,也就是鲁迅先生曾经说过的“拼凑”——故事的情节都是虚构的。故事来源于生活,但它通过作者的整理、提炼和安排,就比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真事更集中,更完整,更具有代表性。这就是虚实结合的要义,也是“拼凑”精髓。 结合钟利老师的课,我试着从以下几点加以评论。 (一)对症下药,教学目标切中肯綮。 这是一堂自由度很大的写作课,没有现成的教材可用。钟老师基于教材和学情,在深入吃透课本要求的基础上,结合九年级学生的实际,制定了恰当的、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虚实结合——让故事丰富而真实。教学难点是:让虚构的内容变得真实。这个教学目标无疑是直指当前写作教学的软肋,难点更是抓住了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最大困惑。教师的备课功力可见一斑。 (二)举重若轻,教学过程引人入胜。 首先,钟老师用讲故事代替写作文,减轻了学生的心理负担,让学生在一种宽松愉悦的心境下进入学习状态,这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智慧。 其次,故事的题目也很有讲究——《Ta在自拍》。自拍的话题非常接近学生的生活,他们很熟悉,甚至也曾经做过,这就在无形中拉近了课堂和学生的距离,使学生产生一种亲近感;同时,“Ta”是个很妙的想法,不知道其性别,也不知道其年龄、身份,这就为学生写作准备了无数的可能性,使每个学生都可以有自己

独特的选择。事实上,也是如此,大家的“Ta”五花八门:有老师、有同学、有姐姐、有陌生人,等等。 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教师的引导。这节课,钟利老师采用的是写导结合、评写结合、写改结合的方法。当然,最关键的是如何引导学生学会虚实结合的写法。我印象深刻的是这样一个环节: 一个学生写的是物理老师在自拍,忽然校长进来了,打断了他的自拍。这时,钟利老师引导他如何让物理老师的自拍继续下去,而且要增加波折,这个学生没想出来。钟利老师说:他正要再次自拍时,一个学生来请教问题,可以吗?这时又有一个学生举手说:当物理老师第三次举起手机时,突然来电话了:全体师生开会!钟利老师笑了,问同学们:怎样才能让物理老师完成自拍,而且是一个完美的结局?大家都陷入了沉思。这时一个学生说:校长在大会上宣布,我校顺利通过上级的评估,被评为“教改示范校”。这时全场沸腾了,物理老师赶紧举起手机,完成了自拍,留下了珍贵的一瞬。 这个师生合作的过程,水到渠成,勺水兴波,巧妙“拼凑”,让我赞叹不已。这里的人物是真实的,事件也是真实的,但不是在同一时间内发生的,这就是“虚”,这就是鲁迅先生所说的“拼凑”。这种“拼凑”也叫“艺术真实”,它是把真实的生活片段进行了人为的嫁接、剪辑、编排,从而形成一个更加完整、更加真实、更加典型的故事情节,这就是艺术的魅力,这就是虚实结合的魅力! 这是钟利老师课堂的“实”。 (三)理事结合,主动拓展学生思维。 通观一节课,钟利老师能很好地把握“导”的尺度,努力把写评文章的权利交给学生,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课堂学习的主人,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创造性思维。当课堂的现场作文进入到一个小高潮时,钟利老师立刻抓住时机,让学生展开理性思维:给虚实结合的写法命名。

虚实结合手法题

手法题之 1.(2011徐汇期末质量抽查)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第13—15题。(8分) 南邻 杜甫 锦里先生乌角巾,园收芋栗未全贫。 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 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 白沙翠竹江村暮,相送柴门月色新。 (1).结合诗意,对“南邻”相关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南邻”锦里先生是个头戴“乌角巾”的乡里人 B.“南邻”一家人辛勤劳作,家庭不富却和乐知足 C.鸟雀台阶啄食不怕人,表明“南邻”家少有访客 D.江村、野渡、翠竹,“南邻”家周边环境如世外桃源 (2).请从“虚实相生的意境结构”角度赏析本诗画线句。(4分) (注)虚实相生:逼真描写的“景、形、境”为“实境”,由实境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为“虚境”。——出自《文学意境的特征》 2、2006年天津高考题 凉州词(其一)张籍(唐)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注:碛(qì)沙漠。练,白绢,丝织品的一种。唐德宗贞元六年(790)以后至九世纪中叶,安西和凉州边地尽入吐蕃手中,“丝绸之路”向西一段也为吐蕃所占。 本诗运用了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江城子苏轼(宋)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问题:分析词中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

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2008?江西高考) 初入淮河四绝句(三) 杨万里 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 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 [注]淳熙十六年十二月,金人派遣使者来南宋贺岁,杨万里奉命送金使北返途中,来到原为北宋腹地,现已成为宋、金国界的淮河时,感慨万端,作诗以抒怀。 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4.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4.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5.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浪淘沙 欧阳修 五岭麦秋残,荔子初丹,绛纱囊里水晶丸。可惜天教生处远,不近长安。 往事忆开元,妃子偏怜。一从魂散马嵬关,只有红尘无驿使,满眼骊山。 【注释】(1)开元;天宝,说天宝只是为了音律上的考虑。(2)驿使;送荔枝的驿站官差。 请从虚实角度分析下片最后三句。

运用对比、衬托和虚实结合进行写作

运用衬托、对比和虚实结合的方法进行写作 抽丝剥茧】 在古代,有这样一位采桑的农家女,她出现的时候,走路的人看到她,放下 担子注视她;年轻人看见她,禁不住脱帽重整头巾;耕地的人看见她,忘了自己在犁地,锄地的人忘了自己在锄地??讲到这里,同学们的眼前是不是已经出现了一位明媚动人的美丽姑娘呢,这便是《陌上桑》里刻画的漂亮又热爱生活的采桑女——罗敷,文中虽然没有告诉我们罗敷究竟长得怎么样,但是通过罗敷出现的时候周围人的反应,足以表明罗敷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姑娘,这便是衬托的效果,通过次要人物的言谈举止衬托、凸显主要人物的特点,来达到作者实际想要达到的目的。 同样的,我们在写作的时候,也可以运用与衬托类似的写作手法来使文章增色,就让我们一起开始学习吧! 【技巧点拨】 一、对比对比,即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相对的方面放在一起,相互 比较。它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是并列的,没有主次之分。比如《范进中举》一 文中,范进中举前后,胡屠夫对他截然不同的态度,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增强了 文章的讽刺效果

运用对比,可以使对立事物的矛盾鲜明突出,揭示本质,给人深刻启示,或使事物对立的两个方面互相映衬,相得益彰,给人深刻印象。比如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运用对比,深刻地反映出当时尖锐的社会矛盾,形象地揭示出当时社会的贫富悬殊。 二、写作中如何使用对比手法 (一)横向对比 将对立的两个事物或人物进行横向对比。如写《我的家乡》一文,作者将高大敞亮的校舍与校舍旁边低矮潮湿的村落进行对照,这样就把家乡人民重视教育、“穷什么不能穷教育”的思想品格,鲜明而深刻地表现出来了。又如写《我的好伙伴》一文,作者将自己内心自私自利的心理活动与对方的言行进行对照,形成鲜明的反差。这样“好伙伴”心中有他人、遇事能为别人着想的形象就树立起来了。 (二)纵向对比 将同一事物或人物前后两个不同方面、不同情况进行纵向对比。如写《我家的变化》一文,作者将自家前些年生活的窘境与今日的家庭现代化进行纵向对比,生动地反映出改革开放政策给千家万户带来的好处、实惠。 (三)横向对比与纵向对比结合 我们还可以将横向对比与纵向对比结合起来使用。如写《我的妈妈》一文,作者为了凸显妈妈节俭的特点,写妈妈舍得给奶奶买各种营养品,自己却舍不得随意添置一件新衣服(横向对比);从前家庭不富裕时妈妈是这样节俭,而今家庭富裕了妈妈仍是这样节俭(纵向对比)。 (四)使用对比手法需要注意的问题 1.对比的目的要明确,即明确通过对比要表现或说明什么,这样以保证文章充分表现作者的思想倾向,抒发作者最想表达的思想感情。 2. 使用对比要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上。不能失真、失理,为表现一方,有意贬低另一方。如写家乡、家庭或某人发生的变化,不能不切实际地把几年前的情况写得一塌糊涂。 三、衬托 牡丹虽好,也要绿叶扶持。衬托是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简单地说,就是用甲事物(宾)陪衬乙事物(主)。衬托可以分为正衬和反衬。

虚实结合教案

虚实相生摇曳生情 《古代诗歌表达技巧之虚实结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并掌握诗歌鉴赏中“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 2.过程与方法: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 二、重难点分析 学习重点:结合具体作品,学习鉴赏虚实结合这种表达技巧。 学习难点:掌握鉴赏方法,梳理结题思路,形成规范答案。 三、教学方法 通过展示作品-----提出问题-----探讨交流------思考归纳的方法,来突破重点难点。 1.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表达交流情况,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流畅度及准确度,判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及解题思维的形成情况,并及时跟进练习,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2.通过课堂提问、探讨交流、表达评判等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形成答题思路,能流畅表述,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宋徽宗赵佶是个昏君,但喜爱书画,创建并主管了世界上最早的皇家画院。这位杰出书画家开设画学,亲自授课,建立考试制度,亲自出题批卷,培养绘画人才,开创了一代画风。当时画院的考试标准是:笔意俱全。有一次考试,他出的题目便是“深山藏古寺”。最终入选的画作,你们觉得哪幅符合“笔意俱全”的标准呢?为什么? 在中国画的传统技法中,高妙之一就在于善于留白,虚实结合。“实”是指图画中笔画细致丰富的地方,“虚”是指图画中笔画稀疏、空白或未曾画出的部分,可以给人以想象的空间,让人回味无穷。诗画同理,中国古典诗歌更是能成功地运用“虚实结合”的技巧。 所以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内容就是总结诗歌中虚实手法的运用,品鉴运用的效果。 (二)温故知新 温故: 先让我们来回顾以前学过的诗句,诗句中实写与虚写的内容分别是什么?指出这些诗句属于实写还是虚写,概括虚实的内容。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