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论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社会阶层的变化

论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社会阶层的变化

论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社会阶层的变化
论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社会阶层的变化

论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社会阶层的变化

姓名:杨丽学号:61012306 摘要:改革开放2 0多年来,我国工人阶级队伍在数量、素质和内部结构上都发生了许多重大变化。这种变化作为一个动态的过程还在持续之中。我们应面对已经变化了的实际,从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高度来认识和对待工人阶级的变化。

关键词:改革开放,阶层,利益

引言:1949年新中国成立及以后几年的社会主义改造,使得中国各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在社会阶级阶层结构方面,最大的变化就是逐步形成了“两阶一层”(即:工人阶级、农民阶级、知识分子阶层)的基本社会阶级阶层结构。直至改革开放之前,政治力量强力抑制着社会分化的出现,从而使得这种以单一阶级划分为基础的“两阶一层”社会结构维持并不断强化着它的超稳定性。而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却在经历着极其深刻的转变。一方面是体制转轨,即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另一方面是社会转型,也就是由传统农业社会转变为现代工业社会。在这两大深刻变革的影响推动下,中国的社会阶层结构不可避免地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表现为以工人阶级、农民阶级、知识分子阶层为基本力量的传统社会结构迅速发生解体和分化,各种新的社会阶层不断产生,社会阶层结构呈现出新的特征。

(一)社会阶层的全面分化及其矛盾衍生

经过改革开放,农业劳动者被不断分化,1997年后农业劳动力在全社会总就业人口中的比重已下降至49. 9%,农民工、乡镇企业职工的高速增长,使拥有源源不断后备军的工人阶级迈上了成为中国最大阶层的征程,白领工人、知识分子、自由职业者、企业经营者、高级蓝领队伍的不断扩大,他们与公务员、私营企业主等阶层一起使中等收入群体初具规模。与改革前相比,社会日益走向多元、开放和富有弹性。

中国“从身份到契约” 型的阶层分化过程,促使社会结构转型的历史逻辑和社会现实逐渐统一起来,契合社会结构现代化的趋势。阶层分化“不但压缩了从根本上压缩了千百年来所形成的非民主、非法治因素的生存空间和社会基础” ,随着各阶层意识和共同利益的增强,为公民社会的产生也创造了条件,加速了中国民主和法制化的进程。但是,社会阶层的分化同时为社会政治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进入九十年代中期,改革以来各阶层的普惠格局受到挑战,大批职工失业下岗、农业发展边际效益下降、利益集团跨越潜伏期,对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社会各阶层的矛盾越来越显性化。“渐进性”的改革路线,缺乏对阶层分化的规则和程序的事前设计,因此阶层冲突向现代化的中心框架输入了巨大压力,一些利益集团在成本—效益的理性计算中,开始演变成抵制改革的势力。其深层的原因在于:

第一,“梯度性分化”产生了不公平的利益格局,引发阶层间的矛盾。“改革打破了政治身份不平等的社会结构状态,但却形成了贫富差距拉大为主要特征并引发组织、教育等资源分配不均的综合性不平衡新结构状态。阶层分化中利益格局的深层调整特别是分化机制…梯度?性而导致的社会发展不均衡使社会稳定面临新的挑战。” “劳资矛盾”、“干群矛盾”、“城乡矛盾”等矛盾逐渐增多。

第二,“权力衍生论”驱动了不合法的阶层分化,引起各个阶层的不满。“在当前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安排下,公共权力除了表现为再分配权力外,还在分权让利的改革和市场化过程中衍生成了寻租能力” ,它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社会的精英循环/再生”过程,强占了社会阶层向上流动和分化的资源,固化了社会结构,干扰了社会阶层的分化秩序。

第三,“现代化社会”将各个阶层纳入中心框架,促使矛盾冲突集中化。现代化建设促使传统文明向现代文明转型,将各种不同的阶层纳入中央体制,各种阶层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依赖关系得到加强,随着平等意识的扩展,利益受损的群体会不断地向社会中心施加压力,

各阶层之间的利益矛盾和冲突也会在现代化中心密集体现出来。

(二)阶级构成的基本格局没有改变,但每个阶级内部发生了重大变化我国目前的阶级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一样,有两大阶级—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但每个阶级自身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而且在两个阶级的关系上出现了大量的农民转变为工人的现象。我国工人阶级的变化表现在:第一,过去我国的职工基本是城市公有制单位的产业工人,现在则呈现多元化的结构。2000年我国职32,总数为26090万人,但城镇职工仅占11252万人,为43.15%,而其余的56.85%则为乡镇企业工人和城乡私营企业工人。在城镇职工中,国有单位职工仅占69.97%,其余30.03%为其他所有制经济的职工。这说明我国的工人阶级已经是多种所有制的工人。第二,我国的工人正在由计划经济的工人变为市场经济的工人。市场经济对工人的影响是巨大的,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工作由统一计划分配变为进入劳动力市场自由择业,由终生固定在一个单位到可以在地区、部门、单位之间自由流动。二是要面对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它一方面成为提高工人素质的强大动力,同时也产生了下岗失业问题。三是职工的收入主要取决于企业效益及个人劳动,拉开了地区、部门、单位和个人的收入差距。第三,我国工人阶级中知识分子人数大量增加,作用明显增强。

我国的农民阶级也处在重大的变化之中。这个变化主要是出现了三个层次的分化与流动:第一个层次是一部分农民由种植业转向林牧渔等其他经济效益更高的部门,1997年从事这些行业的农民已达13527.2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22.92%;第二个层次是一部分农民由农业转移到农村非农产业,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乡镇企业的兴起,2000年乡镇企业职工已达12820万人;第三个层次是大量的农民从农村流向城市,有相当一部分已经变为城镇居民。但这种流动主要是增量的流动和就地的行业流动,整个农村的人数,不但没有减少,而且还有少量增加,我国的主要人口依然是农民。

(三)成了我国社会矛盾的新格局

当前我国存在着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一种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一种是阶级、阶层、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阶级阶层之间的矛盾又分为三个方面:

第一,是经济方面的矛盾。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发展生产力为主要任务的条件下,经济利益问题已成为当前阶级阶层关系的基本问题。围绕这个基本问题存在着各种社会矛盾,如城乡居民之间的矛盾、地区居民之间的矛盾、行业居民之间的矛盾等,而在诸多矛盾中关系战略全局的是先富与后富的矛盾,其他矛盾受这个矛盾的制约,或者就是这个矛盾的具体表现。

第二,是政治方面的矛盾。我国各阶级阶层在政治上的矛盾是多种多样的,其中关键是领导和群众的矛盾。这种矛盾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权力关系上的公仆与主人的矛盾;二是利益关系上的当前与长远、局部与全局、为公与为私的矛盾;三是组织关系上的领导与被领导、监督与被监督的矛盾;四是干部作风问题所引起的干部和群众的矛盾。当前激化领导与群众矛盾的主要问题,是少数干部的腐败问题。

第三,是文化方面的矛盾。这方面关乎全局的矛盾是弘扬主旋律与提倡多样化的矛盾。这个矛盾的两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如果不能弘扬主旋律,就会发生方向性的错误;如果不提倡多样化,就不会有文化的繁荣。所以能否正确处理这个矛盾关系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成败和兴衰。

(四)改革开放以来阶层分化与政治整合的经验和不足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阶层分化和政治整合的经验在于,打破了原来僵化的整合体制,促使阶层

分化的逻辑与现实得到有机统一,中国政治系统框架在无意识中容纳了社会结构的快速变迁。在应对社会变革的过程中,政治主体与时俱进地推进了内部的整合,充分认识到政党整合是政治整合的前提。执政党相继开展了党内思想讨论、整党、“三讲”教育、先进性教育、科学发展观教育以及反腐倡廉的活动,推动了党内的政治整合。

不足在于,面对全面分化的社会阶层,政治系统尚缺乏一个全面的整合布局,相机性整合促使其面对社会问题略显被动,在局部采取的亲和性整合的策略,如果长期存在下去,“对政治发展的危害将是十分巨大的。因为这种选择性亲和的作法如果蜕变为政治强力与经济实力的共谋,则必然会导致中国政治发展的畸形,这就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政治参与问题,极有可能演化出无法收拾的政治危机。” 此外,由于缺乏一个通盘的考量,对广大社会阶层的整合仍然相当程度地依靠“市场聚合”,就会缺乏一个良性的阶层分化秩序,将社会阶层的聚合带入到两极化轨道。总之,相机性整合前瞻性不足影响了阶层结构的转型、亲和性整合平等性不足影响了政治资源的配置。无论是“相机性整合”还是“市场性聚合”,都无法承担促进社会结构现代化的历史重任,亟需一个全面有效的政治整合框架来维护阶层分化秩序、促进社会和谐。

参考文献:李劲;李蕊;《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变迁》《学理论》

韩亚光《改革开放以来知识分子阶层结构变化的特点》

人民网《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阶层分化与政治整合的变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变化 转眼之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早已有了32个年头了。在这32年当中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大家都知道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新的伟大革命。不错,要是没有当初的邓小平一声令下喊出来改革开放的口号,谁又能知道今天的中国是什么样子的呢? 首先,改革开放使得中国国民经济持续增长中国改革开放30年,保证了和平稳定,建立起全面的物质生产体系,经济建设取得显著成就。 沿海地区,从南到北,形成了广阔的前沿开放地带,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建立了以珠海为中心的经济特区,使工业规模显著扩大,产业结构渐趋合理,所有制结构日益完善,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形成了行业分类广泛、技术含量较高、外向度突出的工业格局。按照近几年统计显示,1997年国内生产总值已达246.97亿元,比1978年增长8.1倍,平均每年递增11.7%增长. 改革开放不仅仅使国内的生产总值达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也使得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自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推行了以家庭为主的联产承包责任制。他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使农村经济由单一的农业生产发展为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农工建运商服综合经营的新局面。农民们的大力发展畜牧业,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步伐。畜牧业是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容忽视的就是中国的工业的建设,充分发挥了工业生产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为全市经济发展起到了主导作用。 中国通过调整工业结构解决轻重工业的比例失调问题,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上了正确的道路,从而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而且还可以促进三大产业的协调发展,进一步的带动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 其次,,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得到了大大的提高。自从2001年中国申请加入WTO组织来说,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发生了不可忽视的变化。紧接着就是2001年中国的申奥成功2001年7月13日北京时间22:00,万众瞩目的2008年奥运会举办城市终于在莫斯科国际奥委会第112次全会中揭晓。萨马兰奇雄浑的宣告声中只有一个名字:BEIJING! 中国北京凭借其过人的优势,完美的陈述报告,在五个2008年奥运会申办城市中脱颖而出,夺得2008年奥运会举办权,也是世界给中国最大的肯定。之后神州五号,六号乃至七号的升天,是中国成为继俄罗斯和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三个将人类送入太空的国家。都证明了中国无论是在经济上面还是在科技上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这一切的一切都证明中国不再是停留在1840年鸦片战争时期那个任人宰割的中国了。 再次,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城乡居民和城镇职工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吃的方面,人们由量的满足向质的方面提高,人们饮食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并趋于优化。我国商品早已告别短缺,进入物质资料相对丰富的年代,七、八十年代“吃粮凭供应,副食要票证”的状况一去不复返了,人们的生活消费总量增加,在质量上面也是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专题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巨大变化

专题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巨大变化(32页) 考点29. 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伟大的历史转折 1.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1978年 2008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也是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 2.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说是历史的伟大转折?) ①会议恢复了马克思主义路线 ②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③邓小平成为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 3.十一届三中全会意义是什么?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转折,中国从此进入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新时期中国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 4.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①工作重心:经济建设 ②进入新时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 ③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改革开放。 5.改革首先从农村展开,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被称为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也全面展开,有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6.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什么? 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7.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何作用? 它极大地激发起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迅速发展,使中国很快解决了12亿人口的温饱问题。 8.开放首先从沿海地区推行。后来逐渐形成了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9.对外开放目的作用是什么? 目的:以多种形式吸收外国资本,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扩大对外贸易。(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发展经济) 作用:①加快了我国发展步伐②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③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④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10.改革开放始于何时何事件?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11.改革开放的作用(意义)何在?(为什么说是成功的?) 正是邓小平倡导的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得到了持续、稳定、快速的发展,也使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提高,综合国力也显著增强。 12.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它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新阶段。 13.对我国对外开放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有哪些? ①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我国开始对外开放; ②2001年加入WTO,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 考点30.了解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中国奉行的外交政策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奠定新中国外交事业基础的时间和事件分别是什么? 1953年,周恩来总理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意义:奠定了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基础。 4.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5.什么时候开始中国外交活动进入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主动、最有利、最活跃的时期? 1978年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6.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对外政策又有了重大发展,提出了不与任何大国结盟的新战略,赋予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以新的内容。 7. 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新的内容是:不与任何大国结盟的新战略 8.新战略提出的意义:赋予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以新的内容。中国外交进入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主动、最有利、最活跃的时期。

近代历史变革——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农村的变化

近代历史变革——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农村的变化作为农村出来的孩子,生在90后,肯定是经历不了改革开放初期的那种热潮。但是在相对落后一点的农村,我经常听到一些长辈谈及现代农村的诸多变化,他们也都是十分感慨,现在的生活真的远超从前了。从自身经历而言,童年时没有见过的许多事物,现在纷纷涌现,那些年经历的一些农村苦,现在已经不复存在,变成了历史洪流中的一片浪花。 小时候包括现在,也是经常听大人说着,以前吃的粮食只有玉米面粗粮,吃红薯干儿、红薯粉儿、红薯叶,当时要想吃上一回白面,那得等到过年,还不一定吃得上。农村呢,除了过年,没有过其他节假的习惯,一是没钱没物过,二是都要出工做活,也没时间过。那时,农民最大的奢望与梦想,就是能天天吃大白米饭。至于菜,就只有天天开水煮蔬菜了,油肉这些平常是没有的,也只能是过年时能吃几天。 古代晋惠帝曾问老百姓何不食肉糜?那么要问那时候的农村有肉吃吗?当然有,只不过吃肉的机会也是很少。听父亲说,当时生产队里养猪,遇到特殊的日子,就会选一头猪杀掉,全队人吃肉。那个时候吃肉叫打牙祭。父亲还说,80年代中后期,农村里吃肉的机会已经开始多了起来。 这时农村也通电了,一开始出现了 收音机,慢慢黑白电视开始出现,不过那时停电是经常的事。对于农村的住房变化,这个算是最直观、最明显可以看到的变化了。当年的建筑,土墙,灰瓦,屋顶竹结构,易腐朽,由此也导致了下雨天屋里漏水的现象。在奶奶去世之前一直住的是这种房子,我也在里面住过很多次。冬天可以挡得住风,但是下雨的时候就没有办法了。住土墙茅草房,最凄惶的时候是下大雨时,

房顶漏水,家中盆桶罐之类的容器得全部用上,晚上直接无法安睡。但漏水还不是最令人担忧的事,最让人恼火的事墙脚浸水进水。老土墙房,通常没做什么基础,经年累月,墙脚被老鼠打了好多洞,雨水会从洞中浸进来,浸湿家中还是小事,最主要的是担心土墙会被泡松垮塌。所以,每当下大雨,我们小孩在屋内用盆桶罐接漏水,大人得冒雨在屋外掏檐沟,使雨水尽可能地流走不形成积水,保护墙脚。这种住房现在还存在的原因是不舍得拆,基本上所有的新建住房都变成了砖瓦结构,结构比较科学合理,屋顶也不再漏水。更有许多的人盖起小楼,买上了小车,脱离了贫困生活。 当时买布要凭布票,每人每年的购买量都是有记录的。买布用来做衣服,但是当时好几年都不会有新衣服穿,基本上都是打补丁,一件衣服打满了大大小小的补丁。鞋,男人一般穿解放鞋,女人多是自己做的鞋。小孩一年可能有大半年是打光脚板,冬天天冷才穿鞋,袜子基本没有。 慢慢地,时代在变,生活在变。我们的生活逐渐好了起来。 农村改革开放,不但促进了农村的发展变化,更主要是彻底改变了农民的思想观念。农民已经不是只会捏泥巴的"农二哥"了,农民在改革发展的洪流中学会了经商办企业,许多农民成了企业家大老板。农民自己改变了自己"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命运,知道走出去务工做生意赚钱,相当部分农民由此成为"城里人"。农民已不墨守成规,守着"一亩二分田"过日子,农民利用土地流转实行规模化发展农业经济,也是土地流转的运作,让很多农民离乡不弃土,放手务工经商。农民不再愚昧无知,懂得了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性,在农业生产上,大力推广和运用新科技、新品种。在劳务上,积极主动参加实用技能培训,争当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在培养下一代上更加重视教育和投入。 改革开放即将四十年,农村发展变化巨大,农民实实在在地享受到了改革发展的成果。党中央非常重视农村的发展,把"三农"工作列入各级党政重中之重工作,进一步制定了农村发展和惠民政策。统筹城乡发展,城市支援农村,工业反辅农业,农民权益保护,农村

近代历史变革 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农村的变化

近代历史变革——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农村的变化 作为农村出来的孩子,生在90后,肯定是经历不了改革开放初期的那种热潮。但是在相对落后一点的农村,我经常听到一些长辈谈及现代农村的诸多变化,他们也都是十分感慨,现在的生活真的远超从前了。从自身经历而言,童年时没有见过的许多事物,现在纷纷涌现,那些年经历的一些农村苦,现在已经不复存在,变成了历史洪流中的一片浪花。 小时候包括现在,也是经常听大人说着,以前吃的粮食只有玉米面粗粮,吃红薯干儿、红薯粉儿、红薯叶,当时要想吃上一回白面,那得等到过年,还不一定吃得上。农村呢,除了过年,没有过其他节假的习惯,一是没钱没物过,二是都要出工做活,也没时间过。那时,农民最大的奢望与梦想,就是能天天吃大白米饭。至于菜,就只有天天开水煮蔬菜了,油肉这些平常是没有的,也只能是过年时能吃几天。 古代晋惠帝曾问老百姓何不食肉糜?那么要问那时候的农村有肉吃吗?当然有,只不过吃肉的机会也是很少。听父亲说,当时生产队里养猪,遇到特殊的日子,就会选一头猪杀掉,全队人吃肉。那个时候吃肉叫打牙祭。父亲还说,80年代中后期,农村里吃肉的机会已经开始多了起来。 这时农村也通电了,一开始出现 了收音机,慢慢黑白电视开始出现,不过那时停电是经常的事。对于农村的 住房变化,这个算是最直观、最明显 可以看到的变化了。当年的建筑,土墙,灰瓦,屋顶竹结构,易腐朽,由此也 导致了下雨天屋里漏水的现象。在奶 奶去世之前一直住的是这种房子,我也 在里面住过很多次。冬天可以挡得住风,但是下雨的时候就没有办法了。住土墙茅草房,最凄惶的时候是下大雨时,房顶漏水,家中盆桶罐之类的容 器得全部用上,晚上直接无法安睡。但漏水还不是最令人担忧的事,最让人恼火的事墙脚浸水进水。老土墙房,通常没做什么基础,经年累月,墙脚被老鼠打了好多洞,雨水会从洞中浸进来,浸湿家中还是小事,最主要的是担心土墙会被泡松垮塌。所以,每当下大雨,我们小孩在屋内用盆桶罐接漏水,大人得冒雨在屋外掏檐沟,使雨水尽可能地流走不形成积水,保护墙脚。这种住房现在还存在的原因是不舍得拆,基本上所有的新建住房都变成了砖瓦结构,结构比较科学合理,屋顶也不再漏水。更有许多的人盖起小楼,买上了小车,脱离了贫困生活。 当时买布要凭布票,每人每年的购买量都是有记录的。买布用来做衣服,但是当时好几年都不会有新衣服穿,基本上都是打补丁,一件衣服打满了大大小小的补丁。鞋,男人一般穿解放鞋,女人多是自己做的鞋。小孩一年可能有大半年是打光脚板,冬天天冷才穿鞋,袜子基本没有。 慢慢地,时代在变,生活在变。我们的生活逐渐好了起来。 农村改革开放,不但促进了农村的发展变化,更主要是彻底改变了农民的思想观念。农民已经不是只会捏泥巴的"农二哥"了,农民在改革发展的洪流中学会了经商办企业,许多农民成了企业家大老板。农民自己改变了自己"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命运,知道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巨大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巨大变化 心理健康教育 院系:日本语学院 年级: 2009级 班级: 11班 班内序号: 05 姓名:张帅 2010年2月1日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巨大变化 张帅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变化世界感叹。期间,领导人的正确领导,国人的共同努力,战略方针的高效有力,等等,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变化打下基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78年到2006年间,中国经济总量迅速扩张,国内生产总值从3645亿元增长至21,0871亿元,增长近60倍!2008年面对十几个省份百年不遇的冰雪灾害,四川汶川大地震,中华儿女众志成城,手挽手将一个个磨难阻击在脚下!当然,在教育、科技、航天等领域,中国的进步,有目共睹! 下面,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变化进行一下简单的总结。 改革开放以来的八大成就 (1)建立全面物质生产体系 中国改革开放30年,保证了和平稳定,建立起全面的物质生产体系,经济建设取得显著成就。中国已经由初级工业经济转变为高级工业经济,包括钢铁、家用电器在内的许多工业产品生产居世界第一位。与此同时,中国经济规模和经济总量也不断扩大。 (2)国际地位持续不断提高 中国改革开放30年,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快速经济增长使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上升。 (3)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以加入WTO为标志,中国经济已经完成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和经济全球化浪潮之中。 (4)经济增长变得更加稳健 中国的改革开放释放出巨大的生产力,政府主导、大力投资和不断强化的工业经济使中国经济增长一直高于世界经济增长水平。社会经济取得全面进步 (5)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中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同时,经济发展水平大幅度提高。1978年中国人均GDP为381元,按照1980年1美元兑换1.53元人民币汇率计,约合14 9美元。2007年中国人均GDP上升到2640美元,比改革开放前增长了17倍。 (6)教育发展取得长足进步 教育发展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改革开放30年,中国教育发展取得长足进步。1978年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数只有16.5万,占当时中国人口总量96259万的0.0171%。2006年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数达到377.5万,占当年中国人口总量131448万的0.2871%,30年

试论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和伟大意义

试论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和伟大意义 姓名 班级 学号 【摘要】1978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从此,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始了新的伟大革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使中华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关键时期的伟大抉择,是我们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历史选择。 【关键字】改革开放政治经济文化生活 【正文】 1978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从此,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始了新的伟大革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使中华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中国共产党在20世纪70年代末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是有其深刻的国内和国际背景的。 从国内的情况看,当时中国刚刚经历文化大革命的摧残。 政治上,首先,“文革”时期,作为政治主体的人(决策者和执行者)的政治素质整体下降。作为政治主体的各类政治组织功能缺失。“文革”时期,包括中共各级党委、人大、政协等在内的各种原来常设政治组织或残缺或虚置,其正常的政治社会化功能也随之缺失。作为政治主体的国家政权与公共机关职能变形。第二,政治运行制度规则极度失范,政治文化日趋非法理化。“文革”期间,各项政治制度与规则或残缺虚置或极度变形,整个政治系统的政治实践处于随意化、无规范化的状态。第三,政治实践紊乱无序,加速了政治文化的畸变进程。 经济上,这十年人民生活水平没有得到较快的提高。 1976年我国人均年消费粮食只有381斤,低于1952年的395斤,到1978年,全国农村还有2.5亿人没有解决温饱问题。全国职工人均工资下降,只在1971年底对少部分人提高过一次工资。住宅、教育、文化、卫生保健等方面也造成了严重欠账。“文革”前经过三年经济调整时期,城市居民供应的商品本来已经有不少取消了配给票证,“文革”时期又不得不恢复甚至增加。城市市民基本上靠工资生活。住房相当困难。至于农民的生活,相当多的农民辛辛苦苦干一年不仅挣不到钱,还倒欠生产队的钱。 文化上,教育事业受到严重破坏,不仅耽误了一代人,而且使教育质量急剧下降。“文化大革命”的十年间,估计为国家少培养了10 万名研究生、 100多万名合格的大学生、专科毕业生和 200 多万名中等专业学校毕业生。因而,造成了人才青黄不接、知识匮乏的严重问题。全国大量文物受砸毁,古迹被破坏,对中国,以至人类文化遗产造成了严重的损害。很多历史文物、私人古玩,甚至祖辈遗物在(破四旧)的口号下被红卫兵砸烂;一部分科学工作者被迫下乡,研究工作因而停顿。 从国际环境看,当时,世界各种基本矛盾日益激化,苏美两霸的争夺和他们同世界各国人民的矛盾尤为尖锐,已成为国际关系的中心问题。当时国际形势的特点,仍然是天下大乱,而且越来越乱。资本主义世界面临战后最严重的经济危机,世界各种基本矛盾进一步激化。一方面是世界人民的革命倾向蓬勃发展,国家要独立,民族要解放,人民要革命,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一方面是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夺世界霸权越来越激烈。它们的争夺遍及世界各个角落。世界上到处讲缓和、讲和平,恰恰证明,这个世界没有缓和,更谈不上什么持久和平。而20世纪70年代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的新科技革命运动推动世界经济以更快的

如何用辩证法看待当代中国的改革开放讲课教案

如何用辩证法看待当代中国的改革开放 唯物辩证法就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学说。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是辩证法的总特征,是唯物辩证法理论结构的第一个层次,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建国初期根据我国具体国情邓小平指出:“我们坚定不移的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在平 等的基础上积极扩大对外交流。同时我们保证清醒的头脑,坚决抵制浮球思想的侵蚀,决不允许资产阶级生活方式在我国泛滥。”(《邓小 平文选》第三卷)这就要求我们辩证的认识和处理一切复杂关系,正确处理好改革与开放的关系要大胆引进与稳步,从而坚定不移地把改革开放推向深入。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取得伟大成就。进入新时期,全面深化改革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实现党的十八大描绘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挑战、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都要求全面深化改革。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改革开

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事物是普遍发展的,进入新时期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对改革与开放提出了新要求,同时为了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发展形势,保持自身的独立自主,就要求我们不断生化改革开放的政策。在这种情况下上海自贸区9月29日正式挂牌。根据官方的总体方案,在这个占地约28.78平方公里的实验区内,将进行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扩大投资领域开放、推进贸易发展方式转变、深化金融领域的开放创新、完善法制领域的制度保障等多方面尝试。 唯物辩证法认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代表事物的发展方向,因而具有广阔的发展前途。这样的新事物一经出现,就没有什么力量能够阻止它成长壮大。有分析认为,前三十多年中国改革开放释放的红利已不足以继续支撑当前经济、贸易增长的需求。新一轮以科学技术和人力资本的投入为核心生产方式,以知识、信息和智力要素的生产、扩散与应用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的贸易模式正在冲击中国传统的制造业优势。李健认为,上海自贸区的探索是重要的顶层设计,实际上也为这一问题提供解决方案,即为新一轮贸易模式和中国传统的制造业优势之间架起桥梁,促进中国外贸的转型升级。例如,如何借助在国内发展迅猛的电子商务,继续拓展中国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变化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的变化 班级:软件+土木082班学号:姓名:崔悦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使祖国母亲彻底摆脱了被压迫的境地,中国这头东方睡狮开始慢慢觉醒,但却步履维艰,直到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从此改革开放的春风使中华大地再次焕发了活力,中华民族终于踏上了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 30年的征程,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30年的沧桑巨变,30年的光辉历程,铸就了一个民族近百年的梦想! 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经济迅速蓬勃的30年!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78年到2006年间,中国经济总量迅速扩张,国内生产总值从3645亿元增长至21,0871亿元,增长近60倍!中国的经济成就不仅写在了中国历史之上,也在世界历史上刻下了辉煌的一页,过去25年全球脱贫所得成就中,近70%的成就归功于中国! 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社会和谐稳定的30年!自粉碎“四人帮”以后,中华民族犹如钢铁长城一般坚不可摧!97年香港回归,99年澳门回归;1998年面对南方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水,2003年面对让人闻风丧胆的非典疫情,2008年面对十几个省份百年不遇的冰雪灾害,中华儿女众志成城,手挽手将一个个磨难阻击在脚下! 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航天事业不断创新的30年!从1979年远程火箭发射试验成功,到2003年“神五”升天,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再到2005年神舟六号载人航天卫星顺利返回,中国航天人在摸索中让祖国一跃成为航天科技强国!2008年,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发射升空,炎黄子孙的千年奔月梦成为了现实! 改革开放的30年,也是我国体育事业蒸蒸日上的30年!1984年许海峰摘得中国奥运首枚金牌,自此之后,中华体育健儿奋勇争先:2000年悉尼奥运,中国代表团收获28枚金牌,取得了金牌榜和奖牌榜均名列第三的佳绩;04年雅典,中国军团更是将金牌总数扩增到32枚,位列金牌榜第2位!2008年8月,奥运会在北京举办,中国军团获得51枚金牌,100枚奖牌,位列金牌榜第1位,成为了真正的体育大国! 中国的变化是一个历史性的尝试,其从前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特殊性、深度、广度和开放性都是独一无二的。这一划时代的尝试将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是最重要的一步。从历史的长远观点来看,这只是走完了第一步,改革进程的路还很艰难,任重而道远。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变化之大,举世瞩目。如何借鉴30年成功的经验,牢牢把握改革和发展的主动权,这是纪念改革开放30年,需要深入思考的一个问题。其中,改革的“变”与“不变”最值得研究。 邓小平曾多次用“变”与“不变”指明改革的本质和前途,比如,他在1980年指出,在党和国家的工作“发生了根本的转变”形势下,坚持共产党领导“这个原则是不能动摇的;动摇了中国就要倒退到分裂和混乱,就不可能实现现代化”。再比如,他在1984年分析改革形势时说,“最大的不变是社会主义制度不变”。此外,他还预言:这个“变”与“不变”的问题,“是人们议论纷纷的问题”,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的必经之路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的必经之路 【摘要】:十七大报告中一个引人注目的内容就是强调必须坚定不移地实行改革开放。这个极其重要的论断,是对我国改革开放理论和实践价值认识的升华,同时也对指导我国今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改革开放; 中国; 发展 一、改革开放的内涵 改革开放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自觉调整和改革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方面和环节,促进生产力发展和各项事业全面进步,更好地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更好地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更好地坚持、改善和巩固党的领导。改革的实质是体制创新。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都要坚决冲破,一切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都要坚决改变,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都要坚决革除。通过改革开放打破原来僵化保守的观念和体制,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 二、改革开放的必要性 从我国发展的历程看,新中国成立后的最初几年,发展情况也是较好的。但在1956 年进入社会主义时期后,由于没有找到改革开放这条发展之路,还在继续沿袭革命时期的许多做法,大搞群众运动和政治斗争,结果发展道路极为曲折,到”文化大革命”结束时,经济到了崩溃的边沿。而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由于实行了改革开放,国家迅速地发展起来了,30年来保持了年均9.5%的发展速度,现在已成为世界第四经济大国和第三贸易大国。 1. 改革开放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必然要求 从理论上讲,推进改革开放有着深刻的理论依据,就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改革开放就是要调整生产关系,目的是为了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生产力发展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广大人民的生活水平,促进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几十年的实践证明,在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下,我们的生产关系的某些环节,特别是我们的某些具体的体制机制,还有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地方,有的个别地方甚至还阻碍了生产力发展,所以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邓小平同志说,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因此要想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把老百姓的积极性、创造性起来,使我们的国家充满活力,就必须要破除这些旧的体制的束缚,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以增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和竞争力。 2. 改革开放是不断创新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的重要保证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改革开放——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摘要:文化大革命十年后,中国领导制度混乱,消极的农村经济体制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部分劳动力消耗在农村导致工业发展受阻,工业水平落后反作用于农业形成恶性循环,知识分子上山下乡,科学教育得不到重视,科技严重落后于西方国家。此时中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苦不堪言。若不实行改革开放,中国或倒退回新中国成立前混战的局势,或成为与朝鲜一样的“神秘国度”。邓小平实行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全方面的改革开放后,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逐渐稳定,把发展生产力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独特的所有制形式、分配方式激活了全国人民的生产热情,经济水平大幅度提升。恢复高考,重视科学教育,打通了社会垂直分层流动的唯一通道,人们越来越重视精神享受,生活日益美好。 关键词:改革开放、改变命运、关键抉择、人民生活、思想 江泽民说:“没有邓小平同志,中国人民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新生活,中国就不可能有今天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明前景。” 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他在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作出改革开放的决策。改革开放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项根本方针。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改革,即把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改革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包括发展民主,加强法制,实现政企分开、精简机构,完善民主监督制度,维护安定团结。开放,主要指对外开放,在广泛意义上还包括对内开放。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基本点之一,是中国走向富强的必经之路。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有着巨大影响。② 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为什么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改革开放前的中国 首先是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干部制度方面的弊端。官僚主义,权力过分集中,家长制,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和形形色色的特权严重导致社会固化,社会垂直流动受阻,整个国家干部老龄化、家族化严重,使社会失去生产活力。官僚主义现象使得各层领导人不再是人民的公仆,而是国家的主人,人民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却无人关心。党在人民心中不再是稳定亲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领域的巨大变化

改革开放40周年以来中国的巨大变化—经济方面 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是衡量其综合国力的极重要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反应了社会现状在不同时期的不同规模。经济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一个国家的发展和世界地位,国家甚至可以靠经济上的繁荣与强大悄无声息地在各领域的国际交锋中取胜。2018年恰逢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这一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和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一年。40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累累硕果,可以称得上是经济发展的“奇迹”。改革开放从根本上改变了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不但使我国富了起来,而且使我国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中国的改革开放与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到2018年为止,已经走过了整整四十年,已是“不惑”之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上的巨大变化让我们更加坚信,中国梦必将在中国人民的不懈努力下得到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GDP四十年以来的变化足以证明中国改革开放的必要性和正确性:1978年中国GDP为3645亿元,同期美国为2.36万亿美元,中国仅为美国的四十六分之一;到了2016年,美国GDP为185619亿美元,中国GDP为113916亿美元,中国经济总量已经达到了美国经济总量的三分之二—改革开放四十年,美国的经济总量上升了八倍,但中国的经济总量上升了两百多倍,堪称火箭式发展,中国从原本在世界经济总量中占有1.8%到现在对全世界经济贡献超过20%,中国和美国的经济总量差距在不断缩小。除此之外,从工业生产的角度分析,1978年中国钢材生产量是3000万吨,2015年,中国的钢材生产量是112349.6万吨,是1978年的三十多倍,中国的工业水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在的中国在高铁制造、船舶制造、重工设备制造等方面都走在了世界前列,在消费品市场,以华为、海尔、格力为代表的中国企业成为了各行各业的世界霸主,向全世界销售中国的产品。强大的工业也让中国国防力量有了飞速的进步,今天的中国形成了空天一体,核常兼备,攻防完善的强大国防体系,中国国防装备成为让世界忌惮的强大力量。 直白的数据给我们提供了事实基础来看待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以来中国经济的腾飞现象。然而,国家经济的巨大变化不可能只体现在数字上—数字只是一种具化形式而已,真正受到影响的首先应是国民的生活。四十年前,中国还是计划经济体制,相信各位同学一定从父辈那里看到过粮票、布票,或者至少听到过这种说法。四十年前,商品种类少,就算手中有钱却无法买到自己想要的货物,往往一件衣服需要穿好几年,人民生活在温饱边缘徘徊。那个年代,没有琳琅满目的商品,没有活跃的经济。听爷爷辈的人说,那时候每个月的工资才30块,而这些钱要被用来养活一家五六口人。渐渐地,在马克思主义引导下,老百姓开始有钱了,粮仓里开始有余粮了,生活的温饱问题解决了。今天,我们的周边尽是经济腾飞的体现—大商场、私家车、电影院、剧院等等,中国的新的社会主义奋斗目标已经变为“把我

改革开放及当代青年历史责任

一、改革开放伟大进程中成长起来的当代青年 改革开放的30年,是社会主义中国深刻变革、凯歌高奏的30年。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对外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改革开放的30年是广大青年受益最多的30年。青年作为改革开放的参与者、奋斗者,同时也是改革开放最大的受益者。以一组数据来说明:从青少年的健康情况来看,改革开放以来,18岁以下青少年身高平均增加4.64公分,体重平均增长4.90公斤,健康状况明显改善。从青年的受教育情况看,9年义务教育全面普及,农村两免一补政策落实实施,全国大学生毛入学率将近23%,青壮年文盲率大大下降。从青年的社会保障情况来看,有66.4%的青年职工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有53.1%的青年参加了失业保险,有78.1%的青年参加了医疗保险,有54.1%的青年职工参加了工伤保险,有56.4%的青年职工建立了住房公积金。从青年收入情况来看,平均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尤其近年来,许多青年成为成为了IT精英和创业英雄。从青年参与政治情况来看,67.9%的青年人参加过单位的座谈会或咨询会,8.8%的青年人参加过政府听证会,11.2%的青年人参加过政府举办的座谈会或咨询会;党的十七大代表中45岁以下的中青年代表有416名,占18.8%,青年参与政治比例越来越高。从青年的业余文化生活来看,全国青年自组织总数约有80万个,这些数据充分说明了广大青年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自身的成长发展也得到了充分的满足。 改革开放的30年是广大青年拼搏奉献的30年。30年来,广大青年唱响“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主旋律,率先解放思想,积极投身经济社会建设主战场,与祖国共奋进、与人民齐奋斗,充分发挥了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第一线,在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重点工程的实施中,在重大科研项目的攻关中,在应对各方面重大挑战的斗争中,

论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社会阶层的变化

论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社会阶层的变化 姓名:杨丽学号:61012306 摘要:改革开放2 0多年来,我国工人阶级队伍在数量、素质和内部结构上都发生了许多重大变化。这种变化作为一个动态的过程还在持续之中。我们应面对已经变化了的实际,从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高度来认识和对待工人阶级的变化。 关键词:改革开放,阶层,利益 引言:1949年新中国成立及以后几年的社会主义改造,使得中国各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在社会阶级阶层结构方面,最大的变化就是逐步形成了“两阶一层”(即:工人阶级、农民阶级、知识分子阶层)的基本社会阶级阶层结构。直至改革开放之前,政治力量强力抑制着社会分化的出现,从而使得这种以单一阶级划分为基础的“两阶一层”社会结构维持并不断强化着它的超稳定性。而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却在经历着极其深刻的转变。一方面是体制转轨,即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另一方面是社会转型,也就是由传统农业社会转变为现代工业社会。在这两大深刻变革的影响推动下,中国的社会阶层结构不可避免地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表现为以工人阶级、农民阶级、知识分子阶层为基本力量的传统社会结构迅速发生解体和分化,各种新的社会阶层不断产生,社会阶层结构呈现出新的特征。 (一)社会阶层的全面分化及其矛盾衍生 经过改革开放,农业劳动者被不断分化,1997年后农业劳动力在全社会总就业人口中的比重已下降至49. 9%,农民工、乡镇企业职工的高速增长,使拥有源源不断后备军的工人阶级迈上了成为中国最大阶层的征程,白领工人、知识分子、自由职业者、企业经营者、高级蓝领队伍的不断扩大,他们与公务员、私营企业主等阶层一起使中等收入群体初具规模。与改革前相比,社会日益走向多元、开放和富有弹性。 中国“从身份到契约” 型的阶层分化过程,促使社会结构转型的历史逻辑和社会现实逐渐统一起来,契合社会结构现代化的趋势。阶层分化“不但压缩了从根本上压缩了千百年来所形成的非民主、非法治因素的生存空间和社会基础” ,随着各阶层意识和共同利益的增强,为公民社会的产生也创造了条件,加速了中国民主和法制化的进程。但是,社会阶层的分化同时为社会政治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进入九十年代中期,改革以来各阶层的普惠格局受到挑战,大批职工失业下岗、农业发展边际效益下降、利益集团跨越潜伏期,对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社会各阶层的矛盾越来越显性化。“渐进性”的改革路线,缺乏对阶层分化的规则和程序的事前设计,因此阶层冲突向现代化的中心框架输入了巨大压力,一些利益集团在成本—效益的理性计算中,开始演变成抵制改革的势力。其深层的原因在于: 第一,“梯度性分化”产生了不公平的利益格局,引发阶层间的矛盾。“改革打破了政治身份不平等的社会结构状态,但却形成了贫富差距拉大为主要特征并引发组织、教育等资源分配不均的综合性不平衡新结构状态。阶层分化中利益格局的深层调整特别是分化机制…梯度?性而导致的社会发展不均衡使社会稳定面临新的挑战。” “劳资矛盾”、“干群矛盾”、“城乡矛盾”等矛盾逐渐增多。 第二,“权力衍生论”驱动了不合法的阶层分化,引起各个阶层的不满。“在当前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安排下,公共权力除了表现为再分配权力外,还在分权让利的改革和市场化过程中衍生成了寻租能力” ,它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社会的精英循环/再生”过程,强占了社会阶层向上流动和分化的资源,固化了社会结构,干扰了社会阶层的分化秩序。 第三,“现代化社会”将各个阶层纳入中心框架,促使矛盾冲突集中化。现代化建设促使传统文明向现代文明转型,将各种不同的阶层纳入中央体制,各种阶层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依赖关系得到加强,随着平等意识的扩展,利益受损的群体会不断地向社会中心施加压力,

为什么说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为什么说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1978年,我们党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新时期。从那时以来,改革开放成为当代中国的主旋律,历史性地改变了当代中国的面貌。今天,隆重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回顾伟大进程,展示巨大成就,总结成功经验,必将有助于我们更高地举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改革开放,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中国,谱写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 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是中国社会进步的历史飞跃。但是,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东方大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我们主要借鉴苏联模式,建立起一套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它对于在较短的时间内建立起比较完备的工业体系和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曾发挥过重要作用。后来,这套计划经济体制越来越不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同时,从1958年“大跃进”开始,党内又出现了“左”的错误,直到被林彪、“四人帮”所利用,最终酿成“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使国民经济到了崩溃边缘。 粉碎“四人帮”后,中国百业待举。但是,“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使党和国家的工作在前进中出现徘徊的局面。在重大历史关头,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清醒地认识到,只有通过拨乱反正,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和实践,同时正确评价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并坚持毛泽东思想,才能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走出“十年内乱”的困境;要解决我国旧体制的问题和弊端,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就必须下决心进行改革;要追赶时代前进的潮流,也必须实行改革开放。20世纪70年代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的新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明显拉大,面临着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因此,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冲破“两个凡是”的禁锢,果敢地面对现实,总结经验,纠正错误,重新奋起,实行改革开放,开辟了一条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开辟的。在邓小平同志的领导下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支持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高度评价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毅然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把全党全国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果断作出了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全面拨乱反正,是从这次全会开始的。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是由这次全会拉开序幕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伟大转折,成为我们党历史上一座重要的里程碑而载入史册。

为什么说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为什么说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 择,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 摘要: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举行,并在国内和国际严峻的形势环境下决定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方针,并为中国的发展方向指明了道路,也为今后的美好幸福生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它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一场伟大的革命! 关键词: 改革开放、环境背景、伟大革命、成就 正文: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他是中国共产党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奋斗,流血牺牲而换来的,之后为了发展本国的实力i,中国共产党做了不懈的努力,力争尽快赶英超美。不过,前期他们翻下来很多错误,如“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还有“文化大革命”,这些错误不但不能帮助发展中国,反而还是中国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知道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这一次的抉择彻底地改变了中国。那就是改革开放政策的提出。 当时,中国刚从文化大革命中走出,他们极力想寻找一个方

法来拯救中国,发展中国,并且,此时许多新兴国家都已兴起,发达国家不断地将资金往其投放,也促使了其产生。另外,当时邓小平同志认为,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并不是要本本主义,而是要运用不同的方法去适应社会的发展,因此提出改革开放,即本国的国家本质不变,但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政策。 除此之外,当时因为因为质量高而且价格低的劳动力队伍也属于充分必要条件。就这一点来说,中国处于绝对优势。而且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尤其是重工业和交通、能源体系属于充分条件。制造业要求充分配套,如果电力、钢铁、交通、技术装备条件不好,产业部类不齐全,单个制造业根本不会进来。正是解放后我们正确地选择了重轻农的关系,大力发展能源、交通和设备制造业,中国才具备改革后承接大量制造业的条件。为什么中国能早早就把工业做的部类齐全?因为中国在计划经济时代实行了高积累、低消费的国策,全国人民勒紧了裤腰带创造出这个局面。 上世纪70年代后,世界发生了一次根本性的变化,使后期工业化国家发展的条件改变了。这个变化的基本特点是:包括股票、期货、汇市在内的金融市场交易量一飞冲天,完全脱离了物质生产的羁绊,世界成为一个大赌场。同时,西方工业国在70年代后期,尤其时90年代后以直接投资方式将产业资本向新兴国家转移,形成发达国家产业空洞化。同时,西方工业国的产业空洞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的必由之路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也就是说,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途径。 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中国梦的题中之义 回顾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演进特别是近代以来的历史经验教训,总结党90多年执着奋斗、60多年执政兴国、30多年改革开放的宝贵经验,一个基本的结论是: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招。继往开来实现中国梦,改革这条道路要更加坚定地走、这个法宝要更加坚定地用。如何走得更好、用得更好,出路和关键就在于全面深化改革。 中国梦内涵丰富,既体现了中国人民在物质层面的理想追求,又体现了中国人民在精神层面的理想追求;既反映了中国人民在社会发展方面的雄心壮志,又反映了中国人民在人的发展方面的雄心壮志。中国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全面推进的总布局相契合,与全面深化改革“六个紧紧围绕”的总思路相辉映。当前,改革进入深水区、攻坚期,发展和矛盾相伴,集体诉求和个体诉求交织,实现中国梦除继续全面深化改革外,别无他途。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注重全局和局部相配套,注重眼前和长远相统筹,注重渐进和突破相衔接,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国防和军队以及党的建设等方面全面部署了深化改革的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全面深化改革体现了实现中国梦的阶段性要求和特征,有利于实现国家、民族、大家“三个都好”。 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中国梦的实践要求 实现中国梦,要跨越“两个一百年”关键节点,汇聚十几亿人口的目标诉求,必然涉及方方面面,涉及深层次问题、深层次矛盾的有效解决和重要利益关系、基本利益格局的深度调整等等,任务之复杂、之艰巨可想而知。在这种背景下,只有全面深化改革,才能破瓶颈、涉险滩,才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推向前进。 全面深化改革以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总目标,以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为根本保证,从目标方位和领导力量上确保了实现中国梦的改革之路继续沿着正确方向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以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为总开关,以着力促进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牵引和带动其他各领域的改革为主要任务,从重大关切和核心举措上确保了实现中国梦的改革之路是一条国家富强之路、民族振兴之路、人民幸福之路。 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中国梦的时代要求 从时间坐标来看,实现中国梦,2020年是一个关键节点。这个时间节点契合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体现实现中国梦的阶段性时间要求。这种战略机遇期,在历史进程中不是多了,而是少了,可以说稍纵即逝。抓住了,国家、民族会乘势而上;抓不住,就有可能重蹈落后挨打之覆辙。 在党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确立的实现中国梦的战略布局中,建党100周年是一个时间节点。到这个节点,我们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中国人民的热切期盼,是实现中国梦历程中一个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可以说,没有这个基础性工作的完成,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全面深化改革取得决定性成果的时间节点确定为2020年,这不论是与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还是与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战略节点都高度吻合,赋予了全面深化改革特殊之意义,说明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合着发展的时代节拍,中国梦必将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实现。(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执笔:肖君华、邓子纲、陈瑞来)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