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劳动与就业

劳动与就业

劳动与就业
劳动与就业

劳动与就业

1.劳动的含义:劳动是人类特有的,为满足自身的物质和精神需要,有目的地调整和控制

人和自然界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的一种改变自然物的社会实践活动。

2.劳动的特征:①劳动的人类专属性。②劳动的自觉意识和能动性。③劳动的创造性

3.劳动的分类:①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②技术性劳动和非技术性劳动③简单劳动和复杂劳

动④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

4.劳动方式:劳动方式就是劳动者运用劳动资料的方式,也是劳动过程中的主体(劳动者)

和客体(劳动对象)相互作用的方式。①劳动方式取决于劳动的目的、对象。②劳动方式与劳动资料(工具)的属性相关。③劳动方式是劳动过程中所有当事人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

5.劳动行为:作为劳动者最主要的社会行为①是指劳动者改造自然、实现其物质能量转换

的具体行为过程;②是劳动者与自然、社会环境互相作用的活动;③是劳动者在特定的生理和心理因素的基础上、受特定的社会环境制约、在特定观念的指引下而产生的行为;

④是由足够强度的需要和动机促使的、生产一定的物质财富或精神财富的活动。

6.劳动行为具有系统性,包含:动机系统、行动系统、结果系统和制约系统,体现为多要

素、多层次的内在结构。

7.劳动分工:就是将完整的劳动活动分解为若干个独立的岗位,使不同的劳动者固定地承

担不同岗位的劳动职务。

8.劳动协作:是指两人或两个以上的劳动者或者劳动群体,为达到某种共同的目的而在行

为上相互配合的行为方式。

9.劳动竞争: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实力不相上下的劳动者或者劳动群体为争夺同一个目标

而发生的行为方式。

10.影响劳动行为的社会因素:①社会传统文化因素②社会经济环境因素③社会政治环境因

素④社会大众心理因素⑤社会人际关系

11.社会制度是一定社会条件下的社会行为规范体系的总称,它包括经济制度、家庭制度、

教育制度、政治制度等一系列子系统。

12.劳动制度是自发形成和认为制定两者结合的结果

13.劳动制度的一般特征:①存在的普遍性②组织实施的强制性③构成的系统性④相对的稳

定性

14.劳动关系:是指生产关系中直接与劳动有关部分的社会关系,即劳动过程中劳动者与劳

动力使用者之间的一种社会经济利益关系。

15.劳动关系的特征:直接性、普遍性、具体性、本质性

16.劳动力:是指打倒一定法律规定年龄的人在创造社会财富过程中支出的体力和智力的总

和。男性16~60周岁。女性16~55周岁。

17.劳动力的特征:①自然性特征②潜在性特征③可教化性特征④开发的双重性特征

18.劳动力人口数:指有劳动能力和就业要求适宜的劳动人口。

19.劳动力资源: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能够推动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具有劳动能力和体力

劳动能力的人们的总和。

20.劳动力资源的特点:①生物性②重复性③时效性④能动性⑤社会性⑥继承性⑦智力性

21.劳动力资源管理与开发主要涉及四个方面内容:①选对人②育好人③用准人④留住人

22.工作绩效评估的主要方法:①常规方法:排序法、两两比较法、等级分配法②行为评估

法:量表评等法、关键事件法、行为评等法、混合标准评等法、行为观察评等法③工作效果评价法:绩效目标评估法、指数评估法。

23.劳动力市场的含义;①它是一种自愿配置的形式,是一种运用市场机制自动配置劳动力

资源的形成②它是一个交易场所③它是一个相对性概念④它是一个生产要素市场⑤工资是劳动力的价格

24.完善的劳动力市场主要的五个要素:①自由劳动者②使用劳动力的部门与雇主③供求关

系④交换方式与规划⑤劳动力价格

25.劳动力市场的二元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①主要劳动力市场与次要劳动力市场

②中心劳动力市场与外围劳动力市场③内部劳动力市场与外部劳动力市场④有组织的

劳动力市场与无组织的劳动力市场⑤公共部门就业市场与私营闭门就业市场

26.劳动力市场制度的结构:①最低劳动标准②最低社会保障③工会权利与义务

27.劳动力流动:①按照空间、区域范围标准,劳动力流动可分为:岗位间流动、企业间流

动、地区间流动。②按照方向标准,劳动力流动可以分为:水平流动、垂直流动。③按照职业变动标准,劳动力流动可以分为:职业流动、非职业流动。④按照流动原因标准,劳动力流动可以分为:结构性流动、个别性流动,

28.影响流动的因素::①经济因素②社会因素③个体因素④科技因素⑤政策因素⑥媒介因素

29.劳动力流动对劳动力市场的运行和劳动力自愿的合理利用的积极意义:①劳动力流动是

实行经济结构变动的必要条件②劳动力流动能够使劳动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③劳动力流动保证了劳动力市场的活力,提高了效率。

30.劳动力供给:是指在既定的人口规模中,人们在某一特定时间、某一劳动力市场上、某

一价格(工资)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劳动数量。它有三个组成部分:劳动力数量、工作时间、劳动效率数量。

31.影响劳动力供给的因素:①人口因素②从事工作的选择③劳动力参与率④工作时间⑤个

人财富总量⑥工资率的高低

32.社会劳动力需求总量:就是在一定时期内社会经济发展对劳动力需求的总量,它是社会

各单位劳动力需求的总和。

33.劳动力市场歧视的表现:①机会不均等②分配不公平

34.产生歧视的原因:①个人偏见②利润最大化追求③不完全信息④传统习惯

35.按劳分配的含义:①按劳分配建立在整个社会是一个分配单位的基点上,分配过程不经

过企业这样一个“中介”环节,而直接由社会(或国家)对劳动者进行分配。②在社会对劳动者进行分配的时候,所实行的原则是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的原则,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动者不得食。③上述“劳动”仅仅指活劳动,即仅仅指劳动者脑力与体力劳动意外的任何客观因素都予以排除。④在分配过程中,衡量劳动的尺度是劳动时间。

⑤实行劳动券证书制度。

36.按劳分配实现的条件:①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或基础②社会

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条件③在社会主义社会,人们之间的劳动还有着很大的差别,劳动还主要是个人谋生手段,这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37.按生产要素分配:就是指劳动、土地、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均参与利益分配,其分配

收益率由市场来决定。

38.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形式结合起来的必要性:①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要要

求,是市场机制在分配领域发挥作用的具体体现。②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将进一步完善收益分配制度。

39.劳动工资的含义及构成比:劳动工资是收入分配的基本形式,是劳动报酬的货币和实物

支付形式。它由基本工资、奖金、津贴、补贴四部分构成。

40.计时工资:是直接用劳动时间计付劳动工资的一种工资形式,即按照劳动者在一定时间

内所提供的一定质量的劳动来计付报酬。

41.计件工资:是根据劳动者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定数量的合格产品或工作量,按照预先确

定的计件单价和合格产品(工作量)数量计算与支付报酬的一种工资形式。

42.就业的定义:是指劳动者运营生产资料从事合法社会劳动,创造一定的经济和社会价值,

并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以满足自己及家庭成员的生活需要的经济活动。

43.就业的基本特征:社会性、经济性、流动性、变动性、计划性

44.影响就业的因素:①劳动力资源因素②经济因素③就业观念④社会保障因素

45.就业结构变动的规律:①第一产业吸纳的就业人数逐步减少、呈现快速下滑趋势②第二

产业吸纳的就业人数增减相抵、但有稳中趋降之时③第三产业吸纳的就业人数不断提高,都呈上升的趋势。

46.失业:是指能够并愿意接受工作的适龄劳动人口,在一定时间内通过劳动力市场做过努

力,仍得不到工作岗位的现象。适龄劳动人口是指年满16岁志退休年龄段中的人。属于失业范围的劳动者,称之为失业者。

47.失业者的三个基本条件:①在统计调查时没有工作②属于劳动力范畴,能参加工作③在

前四周曾专门做过寻找工作的努力但没有找到。

48.失业类型的划分:①摩擦性失业②结构性失业③周期性失业

49.促使自然失业率上升的原因:①劳动力的总体结构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②是社会福利

制度发生了很大变化③为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许多国家都实行最低工资保护制度

50.失业率是衡量国民经济运行效率的指标

51.年失业率取决于该年度中有失业经历的人数

52.失业警戒线:①3~4%以内的失业率属劳动力供给紧张型②5~6%左右属于劳动力供给宽

松型③7~8%以上为失业率问题严重型.

53.职业:所谓职业是指劳动者从事的相对稳定的有经济报酬的专门的工作或角色。

54.职业工作的条件:①职业是劳动者相对稳定地从事的工作②职业是能够为劳动者带来较

固定的经济收入的工作③职业是劳动者从事的专门性工作

55.职业的特征:①同一性特征②差异性特征③层次性特征④广泛性特征⑤时代性特征

56.职业的功能:①社会功能:社会协作功能、社会分层功能、社会变迁功能、社会控制功

能、再社会化功能②经济功能

57.职业技能鉴定主要内容包括职业知识、操作技能和职业道德三方面。鉴定方式包括笔试

和实际操作两部分。

58.职业技能鉴定分为:初级、中级、高级、技师、高级技师

59.影响职业选择的个体因素:兴趣、气质、能力和技能

60.影响职业选择的社会因素:政策因素、教育因素、经济因素、社会时尚

61.霍兰德的人职匹配理论:①现实人②智慧人③艺术人④社会人⑤事业人⑥常规人

62.影响职业声望的因素:①个人偏见②社会环境③社会舆论④受教育程度

63.职业声望的特点:①职业声望与职业地位呈正相关②决定职业地位高低的四项因素(职

业社会功能、职业要求、职业报酬、社会环境)都与职业声望的高低密切相关。其中,经济收入和职业的社会作用是决定职业声望的首要因素③职业声望呈相对稳定趋势④在同一社会发展阶段,职业声望在国与国之间表现出很大的相关性⑤职业声望评价具有相对性

64.职业生涯:指一个人一生中的职业历程

65.简历的格式:①表格式②文字式③半表格式

66.简历的结构:①标题②个人情况简介③结语④附件

67.出色简历制作的原则:①特有原则②逆时序原则③相关原则④清晰原则⑤简约原则⑥效

用原则⑦试用原则⑧禁忌原则

68.面试的含义:是用人单位在特定的情景下,通过当面交谈来对应聘者进行考核的一种方

法和技巧

69.面试的目的:了解应聘者的①精神风貌②专业知识③工作简历④口才⑤分析能力⑥团队

和协作精神⑦情绪稳定性⑧敬业精神⑨职业倾向⑩业余兴趣与爱好

70.面试的几种范式:①程式化面试②非程式化面试③问题式面试④压力式面试⑤综合式面

试⑥单独面试⑦群体面试⑧常规面试⑨评价中心(情景模拟面试)⑩一次性面试?阶段性面试

71.面试的特点:①灵活性②多样性③互动性④针对性⑤可塑性

72.公开、平等、竞争是国家公务员考试录用的原则

73.申论考试:主要侧重考查考查应试者对给定资料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归纳能力、提出

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文字表达能力

74.申论考试的环节:阅读资料、概括主题、提出政策、进行论证

00165 2013年7月考试卷及答案

浙江省2013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劳动就业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165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 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下列行为属于劳动行为的是( B)P10-11 A.罢工行为 B.劳动竞争 C.劳资谈判 D.工会活动 2.行动系统包括劳动计划、劳动准备、劳动实施、劳动方式四个因素。其中______因素贯穿其他三者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A)P11 A.劳动方式 B.劳动计划 C.劳动准备 D.劳动实施 3.劳动力资源存在于人体之中,与人的自然生理特征相联系,这说明劳动力资源具有(D)P31 A.社会性 B.时效性 C.重复性 D.生物性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P44 A.工作分析由工作描述和工作说明书两部分组成 B.工作分析由工作活动和工作程序两部分组成 C.工作描述与工作说明书必须编制在一起,称为“工作分析表” D.工作描述由工作分析和工作说明书两部分组成 5.下列关于劳动力资源投资特点的描述正确的一项是(D)P36-P39 A.劳动力资源投资超前、效益也超前 B.劳动力资源投资的产出与一般物质资料投资的产出相同 C.劳动力资源投资主要以直接生产活动之外的经济活动形式体现出来 D.劳动力资源投资具有阶段性和持续性 6.根据劳动者的主观愿望,劳动协作可分为(B)P13 A.有组织协作和非组织协作 B.自愿协作和非自愿协作 C.直接协作和间接协作 D.简单协作和复杂协作 7.洛仑兹曲线是用来反映社会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一种累计百分数曲线,其中,有一条下凹的曲线。下列关于这条下凹曲线描述正确的是(B)P147-P148 A.下凹程度越大,收入分配越平均 B.下凹程度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平均

历年劳动与就业概论试题及答案

2010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劳动就业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165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横向社会的人们的利益关系是通过劳动关系来实现的,纵向社会的经济发展也是通过劳动关系来延续的,这体现了劳动关系的( ) A.直接性 B.普遍性 C.具体性 D.本质性 2.劳动制度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法令已经公布,所有单位和劳动者都必须遵守,否则就会受到社会的非议和制度执行机构的惩罚。这是劳动制度的( ) A.存在的普遍性 B.构成的系统性 C.组织实施的强制性 D.相对的稳定性 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 ...劳动力特征的描述是( ) A.自然性特征 B.潜在性特征 C.先天性特征 D.开发的双重性特征 4.目前,我国男性的法定劳动年龄是( ) A.16~50周岁 B.16~60周岁 C.16~55周岁 D.14~55周岁 5.劳动力资源的__________就是在科学管理原则的基础上,制定各项管理措施、加强对劳动力资源开发的政府领导力度,从而使劳动力资源开发在制度上得到保证。( ) A.教育开发 B.使用开发 C.政策开发 D.管理开发 6.“市场配置”模式较之其他类型的劳动力市场模式具有较高的配置效率,是因为( ) A.人的有限理性 B.人的全面发展 C.信息的完全性 D.信息的对称性 7.下列现象属于地区间流动的是( ) A.劳动者的就职岗位由一个企业转到另一个企业 B.劳动者从工资低、就业机会少的地区流向工资高、就业机会多的地区 C.劳动者在同一地位等级或同一声望等级的职业之间流动 D.劳动者由衰落的旧产业流向崛起的新产业

人员招聘与培训实务形考任务2

国家开放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招聘与培训实务》 形考任务2参考答案 形考任务二 一、案例问答题(100分) 大方公司对员工培训的需求 大方公司1996年成立以来发展很快,效益很好。公司领导意识到企业要发展,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领导干部的管理理念、知识的转变、更新非常重要,有效的方法就是培训。于是公司2000年就专门成立了培训中心,总经理亲自监督,很快完成了培训中心的硬件建设,确定了培训中心组织机构、人员、资金、场地、设备,同时完善了公司培训工作制度,培训方针,编制了《员工培训流程指导手册》,详细规定了培训流程管理工作各环节的程序、控制点、责任边界,并且给出了适用于各个环节的制度、流程、表单等管理工具,在制度层面规范了公司及各部门主办培训班的具体流程,从调查需求、培训计划的制订、组织实施、经费管理、培训评估,一直到培训档案的管理及考核都做出了较为细致且可操作性很强的规定。《指导手册》解决了大方公司过去在开展培训需求调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如:调查时间、进度随意化;表单不齐全,不规范;操作者的随意性强,不便于督导其过程和结果,并与十多家咨询公司建立了关系,使公司培训走

上比较规范的道路,实现了培训流程管理的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 2005年底,大方公司又到了制定年度培训计划的时间,人力资源部高度重视,按照ISO10015流程中的“培训需求确定控制程序”和“培训计划形成与确定控制程序”两个子流程,根据2001年制定的培训战略规划,花了三周的时间进行2006年的培训需求调查工作。首先人力资源部制定了年度培训需求分析的方案,通过三种方式来获得需求:1、全体员工问卷调查。调动全员参与培训计划制定工作。经过动员,全体员工在填写《员工培训需求表》时积极性较高,感觉到自己的需求被重视,经统计汇总分析后形成《06年度员工培训需求调查问卷报告》。2、高管需求访谈。设计访谈提纲,对高管和部门经理进行访谈,访谈内容包括对公司战略的理解、对员工能力的要求、课程的重点、对培训的期望等等,访谈记录整理分析后形成《06年度高管培训需求访谈报告》。3、集体研讨。在前面工作完成后,人力资源部结合公司2006年度的工作重点、绩效情况等制定初步的培训需求,召集部门经理和高管召开年度培训计划研讨会,对培训草案进行讨论,会后修正最终形成大方公司年度培训计划。 大方公司人力资源部在年度培训计划制定后,总结分析在做培训需求调查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发现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运用工具获取培训需求分析的来源有困难。比如说要从企业战略目

浙江2020年4月自考劳动就业概论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精品自学考料推荐?????????????????? 浙江省 2018 年 4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劳动就业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 00165 一、填空题 (每空 1 分,共 10 分 ) 1.劳动是 _______________特有的,为满足自身的物质和精神需要,有目的地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界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的一种改变自然物的_______________。 2.劳动力是指达到一定法律规定年龄的人在创造社会财富过程中支出的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的总和。 3.生产要素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相对概念,是指参与人类社会生产和经营活动的各种要素,包括 _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_ 。 4.所谓失业,是指能够并愿意接受工作的适龄_______________ 人口,在一定时间内通过劳动力市场做过努力,仍得不到_______________ 的现象。 5.职业声望是指人们从其职业地位上所获得的_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 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 ) 1.下列活动中不属于劳动的是()。 A .打扫卫生B.科学研究 C.睡觉D.盖房子 2.抽去了具体形式的一般人类劳动,就是(),它形成商品的价值。 A .具体劳动B.抽象劳动 C.简单劳动D.复杂劳动 3.下列不属于工作绩效评估的目的的是()。 A.获得人事决策信息 B.为职员提供反馈信息 C.发现组织中存在的问题 D.调查组织成员个人隐私 4.劳动力流动有多种类型,其中,劳动者在企业内部各工种、职位之间进行流动,是()。 A .岗位间流动B.企业间流动 C.地区间流动D.城乡流动 5.()是指当其他投入要素不变时,企业每增加一个单位劳动投入(或一个劳动力)所能增加的实物产出量。 A .劳动产量B.劳动边际产量 C.产量D.边际产量 1

自考00165劳动就业概论辅导资料(共十九章)

上篇就业 第一章就业概论 就业具有特殊的规律性: 1.就业是一种经济现象 2.就业具有社会性 3.就业既是劳动者个体的微观行为,也是一个宏观层面的问题 第一节就业 一、就业的概念 从理论上讲:就业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人,运用生产资料从事合法社会劳动,并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经济活动. 在实际操作中,凡在年龄之内、具有下列情况之一的都算是就业: 1.在规定实际内从事有报酬的劳动 2.有职业而由于疾病、事故、劳动争议、度假、旷工或气候不良、设备损坏临时停工等原因而暂时没有工作 3.自己当雇主或营业,包括协助家庭经营企业或工厂,工作时间相当于正常工作时间的1/3以上,没拿报酬 我国的就业者包括: 1.职工; 2.再就业的离退休人员; 3.私营业主; 4.个体户; 5.私营企业和个体从业人员; 6.乡镇企业从业人员; 7.农村从业人员; 8.其它从业人员,其中包括现役军人 二、就业的形式 1.按城乡划分的就业形式 2.按三次产业划分的就业形式 3.按行业划分的就业形式 4.按经济类型划分的就业形式 5.正规就业与非正规就业 6.充分就业与不充分就业 第二节失业 一、失业的概念 在我国,失业是指在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有就业要求但无职业的劳动者. 下岗职工:指在本企业无工作岗位、没有与原企业解除劳动关系和在社会上没找到新的工作岗位的“三无”人员. 二、失业的分类 1.摩擦性失业:是由于劳动者在要求就业和获得工作岗位之间存在时间差而形成的. 造成摩擦性失业的原因有: A. 劳动力市场的动态属性

B.信息的不完善、不对称性,使求职者与拥有空缺岗位的雇主之间相互寻找、洽谈需要时间. 2.结构性失业:是由于劳动者的技能结构与现有的就业岗位技能结构错位,造成失业与岗位空缺并存的一种失业现象. 结构性失业的产生是 A. 劳动力内部的失衡. B. 产生于技术革命 C. 产业结构调整 D.产品结构调整时期. 3.季节性失业:是由于季节性的生产或市场的季节性变化等原因而引起生产对劳动力的需求除夕季节性波动,从而形成季节性失业. 4.周期性失业:是由于经济运行总是处于周期性的循环状态,从而对就业需求产生周期性的波动而形成的失业. 5.隐性失业:是指经济部门中存在着边际劳动生产力等于或小于零的现象. 6.自愿失业:是指虽然有就业愿望,但由于才能得不到发挥,或由于兴趣、爱好、工资、保险福利及人际关系等原因自愿放弃就业机会而形成的失业. 三、失业的度量 对失业的度量要用失业率的概念. 失业率是失业人数与就业人数和失业人数之和的百分比,它反映在全部经济活动人口中失业人员所占的比重有多大,从而反映失业问题的严重程度. 失业率(﹪)=失业人数/就业人数+失业人数×100﹪ 年失业率=该年度有失业经历的人数占劳动力总数的比例*失业的平均周数/52周 四、失业的影响 1.经济资源浪费和产出减少 2.消费需求减少 3.失业津贴和社会救济支出增加 4.大量社会问题产生 5.失业者的精神损失和物质损失 第三节历史沿革 一、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劳动就业制度 计划经济体制下劳动就业制度的主要特点是:对劳动力的计划配置、统包就业、行政调配、城乡分割. 1.国家对城镇劳动力实行统一计划 2.国家对城镇劳动力实行统包就业 3.国家对单位用人实行统一招收 4.国家对劳动力调剂实行统一调配 5.城镇是国家劳动就业工作的重心 二、对传统就业制度的改革 1.把企业和劳动者推向市场 2.从市场的角度重新认识劳动就业工作 3.建立就业服务体系并发挥积极作用 第四节就业现状与问题 一、中国就业的总体形势 就业结构方面,从1980年到1998年,从事第一产业的人员比重由68.9﹪下降为49.8﹪,第二产业由18.5﹪增长到 23.5﹪,第三产业由12.6﹪上升为26.7﹪. 二、中国就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劳动就业概论

1.劳动协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劳动者或劳动群体,为达到某种共同的目的而在行为上相互配 合的行为方式 2.劳动力供给有三个组成部分,分别为:劳动力数量、工作时间和劳动效率 3.生产要素是指参与人类社会生产和经营活动的各种要素,包括劳动要素和非劳动要素 4.就业信息分析主要是指信息的信度分析、效度分析和内涵分析 5.工作绩效评估的标准包括绝对标准、相对标准和客观标准 6.面试是用人单位在特定的情境下,通过当面交谈来对应聘者进行考核的一种方法和技巧 7.劳动工资是收入分配的基本形式,是劳动报酬的货币和实物支付形式 8.评价中心的具体形式有无领导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公文处理、管理游戏、演讲、案例分析等 9.申论考试的全部过程可以分为:阅读材料、概括主题、提出对策、进行论证四个主要环节 10.劳动力资源管理与开发主要涉及四个方面的内容,概括起来就是:一要选对人、二要育好人、三要用 准人、四要留住人 11.货币工资是指劳动者提供売动后得到的货币额。货币工资反映的是劳动者名义上上获得的工资 12.求职信一般有标题、称呼、正文、落款、附件五个部分组成 13.劳动行为的的行为系统包括劳动计划、劳动准备、劳动实施、劳动行动方式或手段等四个因素 14.人力资本理论认为人力资本是通过人力资本投资所形成的,它包括教育支出和保健支出等 15.劳动行为的动机系统主要包括需要、动机、目标三个因素 16.在我国,就业与用工制度、人事制度、工资制度和劳动保障制度构成了我国劳动制度的核心 17.劳动力是指到一定法律规定年龄的人在创造社会财富过程中支出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18.劳动行为具有系统性,包含动机系统、行为系统、结果系统、和制约系统,体现为多要素、多层次 的内在结构 19.劳动力市场歧视最主要的表现由机会不均等和分配不公平两部分组成 20.评价中心又叫情景模拟面试,是现代人员遴选录用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在人员遴选特别是管理 人员的遴选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21.劳动力资源,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能够推动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具有智力劳动能力和体力劳动能力 的人们的总和,它包括数量和质量两个指标 22.工作分析由工作描述和工作说明书两部分组成 23.评价中心是在工作情景模拟测评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他是以测评应试者管理素质为中心的一组标 准化、程序化的评价活动 24.边际收益产量是企业每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投入要素,并售出由此增加的产品所带来的收益增量,等 于边际产量与边际收益的乘积 1.劳动力参与率:指正在从业或积极谋求从业的人口占劳动力人口或总体的比重 2.失业:指能够并愿意接受工作的适龄劳动人口,在一定时间内通过劳动力市场做过努力,仍得不到工 作岗位的现象 3.晕轮效应误差:评估人在对被评估人做绩效评估时,把绩效中的某一次要方面甚至与工作绩效无关的 某一方面的过重从而影响了整体绩效的评估 4.评价中心:是在工作情景模拟测评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以测评应试者管理素质未中心的一组标准 化、程序化的评价活动 5.劳动:人类特有的,为满足自身的物质和精神需要,有目的的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界之间的物质变换 过程的一种改变自然物的社会实践活动 6.计时工资:是直接用劳动时间计付劳动工资的一种工资计算形式,即按照劳动者在一定时间内所提供 的一定质量的劳动来计付报酬 7.职业声望:是人们从其职业地位上所获得的评价和社会承认 8.劳动力需求:是指一定时期和一定工资率的条件下,企业或社会愿意雇佣而且能够支付其工资的劳动

自考广东00165就业与培训模拟试题和答案3套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00165《就业与培训》 广东省自考模拟试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 A )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人,运用生产资料从事合法社会劳动,并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经济活动。 A.就业 B.就业安置 C.就业培训 D.职业培训 2、社会闲散劳动力是指男( A )、女26-45岁的城镇就业转业人员。 A.26-50岁 B.16-59岁 C.18-50岁 D.26-59岁 3、选出不属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劳动就业制度特点的一项( C ) P7 A.统包就业 B.行政调配 C.市场配置

D.城乡分割 4、ISVD是指( A )。 P50 A.职业指导决策信息系统 B.教育和职业探索系统 C.计算机职业信息系统 D.指导和信息系统 5、劳动供给弹性,受以下哪一项因素影响( A )。 P29 A.工作时间 B.经济发展水平 C.劳动力总量 D.失业率 6、市场作为一种劳动力资源的配置方式,起关键作用的是( A ) P26 A.工资率; B.就业率; C.失业率; D.劳动力参与率。 7、职业介绍的主体不包括( D )。P41 A.从事职业介绍活动的机构

B.从事职业介绍活动的媒体 C.从事职业介绍活动的个人 D.人力资源派遣公司 8、1916年,清华大学校长周寄梅先生首次将心理测试的手段应用在学生选择职业中,标志着( A )在我国开始建立。 P50 A.职业指导 B.职业介绍 C.职业培训 D.职业鉴定 9、职业指导的原则不包括( C )。 P51 A.尊重与自愿 B.公正与平等 C.公开透明 D.引导与促进 10、( D )是职业指导人员从业资格的证明文件,职业指导实行持证上岗制度。 P55 A.学历证书 B.职业资格证书 C.从业证书

自考0165劳动就业概论历年真题及答案汇总.doc

2010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劳动就业概论课程代码:00165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横向社会的人们的利益关系是通过劳动关系来实现的,纵向社会的经济发展也是通过劳动关系来延续的,这体现了劳动关系的( ) A.直接性 B.普遍性 C.具体性 D.本质性 2.劳动制度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法令已经公布,所有单位和劳动者都必须遵守,否则就会受到社会的非议和制度执行机构的惩罚。这是劳动制度的( ) A.存在的普遍性 B.构成的系统性 C.组织实施的强制性 D.相对的稳定性 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劳动力特征的描述是( ) A.自然性特征B.潜在性特征 C.先天性特征 D.开发的双重性特征 4.目前,我国男性的法定劳动年龄是( ) A.16~50周岁B.16~60周岁 C.16~55周岁 D.14~55周岁 5.劳动力资源的__________就是在科学管理原则的基础上,制定各项管理措施、加强对劳动力资源开发的政府领导力度,从而使劳动力资源开发在制度上得到保证。( ) A.教育开发B.使用开发 C.政策开发 D.管理开发 6.“市场配置”模式较之其他类型的劳动力市场模式具有较高的配置效率,是因为( ) A.人的有限理性B.人的全面发展 C.信息的完全性 D.信息的对称性 7.下列现象属于地区间流动的是( ) A.劳动者的就职岗位由一个企业转到另一个企业 B.劳动者从工资低、就业机会少的地区流向工资高、就业机会多的地区 C.劳动者在同一地位等级或同一声望等级的职业之间流动 D.劳动者由衰落的旧产业流向崛起的新产业 8.劳动边际产量是指当其他投入要素不变时,企业每增加一个单位劳动投入(或一个劳动力)所能增加的( ) A.收益总量 B.收益增量 C.实物产出量 D.边际产量 9.下列关于劳动力需求边际生产力理论的假设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 A.产量最大化是企业从事生产经营的目的 B.为了便于采用图表分析,假设企业投入的生产要素只有两种,即资本和劳动力 C.企业劳动力市场和产品市场都是垄断性的 D.工资是劳动力的唯一成本,劳动力是异质的 10.根据洛仑兹曲线推导出的判断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指标是( ) A.欧希玛系数B.

劳动就业概论练习题

劳动就业概论练习题 (课程代码:00165 )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1、经济发展理论主要研究包括增长在内的全面的经济【】 A、现代化过程 B、总量减少 C、劳务总量减少 D、人均GDP减少 2、我国法律规定,男性的劳动年龄界限为【】 A、15——64岁 B、16——60岁 C、16——55岁 D、18——60岁 3、2005年,全国人口有【】 A、12亿 B、13.08亿 C、13亿 D、12.8亿 4、2020年,我国城市化将提高至【】 A、35%以上 B、45%以上 C、55%以上 D、65%以上 5、劳动力市场运行的基本规律是【】 A、劳动力供求规律 B、工资规律 C、劳动力市场组织规律 D、劳动制度 6、印制职业资格证书的是【】 A、劳动部门 B、教育部门 C、公安部门 D、人事部门 7、台湾地区劳动就业呈现出新的特征之一是【】 A、劳动力结构的变化 B、妇女就业难 C、自主创业 D、低龄化 8、我国女性的法定劳动年龄上限为【】 A、45周岁 B、50周岁 C、55周岁 D、60周岁 9、经济发展的基础是【】 A、经济增长 B、生活消费 C、收入分配 D、生产技术 10、我国法定最低劳动年龄界为【】 A、14周岁 B、15周岁 C、16周岁 D、18周岁 11、1978年至2005年我国GDP增长率为【】 A、6.4%左右 B、7.4%左右 C、8.4%左右 D、9.4%左右 12、我国1978年至2005年GDP的年均增长率与日本在经济起飞时期相比,高出日本【】 A、5% B、4% C、3% D、2% 13、人口每增加1%,要达到充分就业就需经济增长【】 A、3% B、4% C、5% D、6% 14、2005年,我国农村劳动力占全国总劳动力的比例为【】 A、55% B、60% C、62% D、72%

浙江省2005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劳动就业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165

浙江省2005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劳动就业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165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劳动是_______________特有的,为满足自身的物质和精神需要,有目的地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界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的一种改变自然物的_______________。 2.劳动力是指达到一定法律规定年龄的人在创造社会财富过程中支出的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的总和。 3.生产要素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相对概念,是指参与人类社会生产和经营活动的各种要素,包括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4.所谓失业,是指能够并愿意接受工作的适龄_______________人口,在一定时间内通过劳动力市场做过努力,仍得不到_______________的现象。 5.职业声望是指人们从其职业地位上所获得的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 小题1分,共20分) 1.下列活动中不属于劳动的是()。 A.打扫卫生B.科学研究 C.睡觉D.盖房子 2.抽去了具体形式的一般人类劳动,就是(),它形成商品的价值。 A.具体劳动B.抽象劳动 C.简单劳动D.复杂劳动 3.下列不属于工作绩效评估的目的的是()。 A.获得人事决策信息 B.为职员提供反馈信息 C.发现组织中存在的问题 D.调查组织成员个人隐私 4.劳动力流动有多种类型,其中,劳动者在企业内部各工种、职位之间进行流动,是()。 A.岗位间流动B.企业间流动 C.地区间流动D.城乡流动 5.()是指当其他投入要素不变时,企业每增加一个单位劳动投入(或一个劳动力)所能增加的实物产出量。 A.劳动产量B.劳动边际产量 C.产量D.边际产量 6.()是企业每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投入要素,并售出由此增加的产品所带来的收益量,等于边际产量与边际收益的乘积。 ----------------------------精品word文档值得下载值得拥有---------------------------------------------- ----------------------------------------------------------------------------------------------------------------- ------------

劳动与就业概论试卷及答案

答 题 勿 超 装 订 线 ------------------------------装---------------------------------------------订----------------------------------------线---------------------------------------- 南 京 财 经 大 学 成 人 教 育 2010-2011 学 年 第 一 学 期 课程试卷(B 卷)(考试形式:闭卷) 专业/班级: 学号: 姓名: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总分 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 内。错选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______面试是指由主试人将预先准备好的题目和有关细节,按预先准备好的程序逐一发问。( D ) P326 A.问题式 B.综合式 C.逐步式 D.程式化 2.行动系统包括劳动计划、劳动准备、劳动实施、劳动方式四个因素。其中______因素贯穿其他三者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A )P11 A.劳动方式 B.劳动计划 C.劳动准备 D.劳动实施 3.劳动力资源作为国民经济资源的一个特殊的组成,其最基本的特点是( D )P31 A.社会性 B.时效性 C.重复性 D.生物性 4.工作绩效评估的______,就是建立员工工作的行为特质标准,然后将达到该项标准列入 评估范围内,而不在员工相互间作比较。( C )P53 A.客观标准 B.主观标准 C.绝对标准 D.相对标准 分得分

00165 劳动就业概论 考试大纲

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 课程名称:劳动就业概论课程代码:00165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劳动就业概论课程是为培养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而设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掌握劳动、就业、择业、创业的基本理论,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就业观,提高对现行政策的理解力和洞察力,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开拓创新意识。 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是:完整、准确地掌握劳动与就业的一系列关于劳动、就业、择业、创业的理论知识;了解国内外关于劳动、就业等问题的相关政策;学会用本书介绍的方法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特别是能应用一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对未来人生做出科学的规划和人生定位,为日后的创业积累丰富的经验。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 应先修人力资源管理,与社会保障概论,可后修组织行为学等课程。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现代劳动就业的挑战:全球化与知识经济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一体化与业务外包,掌握一体化的相关理论解释,了解分工与合作,理解劳动力跨国流动模型,了解人力资本的特性,掌握内生增长理论的内涵,现代人力资本理论研究成果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生产组织方式:一体化抑或业务外包(重点) 识记:一体化的分类,一体化线性格局,企业外包格局, 理解:交易费用理论、范围经济理论、资源能力理论解释一体化,一体化与业务外包的理由 应用:解释业务外包对劳动就业的影响。 (二)分工与合作:跨国就业与跨行兼职(次重点) 识记:跨国就业的常见形式,兼职, 理解:什么引起了劳动力的国际流动,劳动力跨国流动模型,理解兼职的三方需求。(三)主导经济发展的生产要素:从物质资本转向人力资本(重点) 识记: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相比,人力资本的特性, 理解:物质资本向人力资本的转向原因,内生增长理论的内涵,现代人力资本理论研究成果 应用: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关系

劳动与就业概论教学大纲(最新)

《劳动与就业》课程教学大纲 总学时数:48(理论:38学时实践:10学时)学分:3 课程性质:必修适用专业:人力资源管理 一、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按照我国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配套的新的劳动就业制度的要求,深入了解马克思对劳动含义的描述,了解向劳动力投资的意义和劳动力资源开发的途径,了解劳动力市场理论及其运作,进而理解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我国社会就业的实际状况和就业制度的改革,展开全方面的求职指导工作和切实可行的职业生涯设计等,并对21世纪新经济以及中国入世等带来的劳动与工作前景,作出适应性变化。 二、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课,因为劳动是社会财富的源泉,也是每一个社会成员最基本的社会活动。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结合,便使他们获得了工作,同时也就有了谋生的手段。所以,本课程所提供的知识、信息和方法,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是很重要的。从全球范围讲,目前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劳动力处于失业和不充分就业的状态。我国又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就业问题在我国关系到千家万户,更有其特殊性,本课程可以帮助劳动者在就业领域广泛开展工作,并使之成为青年工作、学生工作、妇女工作等以及社会工作、社会保障工作等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在今天这个知识经济时代,一方面人才竞争日趋激烈,另一方面从“统配统分”到“自主择业”的改革,本课程对大学生就业群体自身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课程着重阐述如何以劳动力资源理论和劳动力市场理论为基础,按照我国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配套的新的劳动就业制度的要求,深入了解马克思对劳动含义的描述,了解向劳动力投资的意义和劳动力资源开发的途径,了解劳动力市场理论及其运作,进而理解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我国社会就业的实际状况和就业制度的改革,展开全方面的求职指导工作和切实可行的职业生涯设计等,并对21世纪新经济以及中国入世等带来的劳动与工作前景,作出适应性变化。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Selected】自考广东00165就业与培训模拟试题和答案3套.doc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00165《就业与培训》 广东省自考模拟试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A)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人,运用生产资料从事合法社会劳动,并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经济活动。 A.就业 B.就业安置 C.就业培训 D.职业培训 2、社会闲散劳动力是指男(A)、女26-45岁的城镇就业转业人员。 A.26-50岁 B.16-59岁 C.18-50岁 D.26-59岁 3、选出不属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劳动就业制度特点的一项(C)P7 A.统包就业 B.行政调配 C.市场配置 D.城乡分割 4、ISVD是指(A)。P50 A.职业指导决策信息系统 B.教育和职业探索系统 C.计算机职业信息系统

D.指导和信息系统 5、劳动供给弹性,受以下哪一项因素影响(A)。P29 A.工作时间 B.经济发展水平 C.劳动力总量 D.失业率 6、市场作为一种劳动力资源的配置方式,起关键作用的是(A)P26 A.工资率; B.就业率; C.失业率; D.劳动力参与率。 7、职业介绍的主体不包括(D)。P41 A.从事职业介绍活动的机构 B.从事职业介绍活动的媒体 C.从事职业介绍活动的个人 D.人力资源派遣公司 8、1916年,清华大学校长周寄梅先生首次将心理测试的手段应用在学生选择职业中,标志着(A)在我国开始建立。P50 A.职业指导 B.职业介绍 C.职业培训 D.职业鉴定 9、职业指导的原则不包括(C)。P51 A.尊重与自愿

B.公正与平等 C.公开透明 D.引导与促进 10、(D)是职业指导人员从业资格的证明文件,职业指导实行持证上岗制度。P55 A.学历证书 B.职业资格证书 C.从业证书 D.职业指导资格证书 11、(A)是一种对具有创业条件和意向的人员,进行创业能力提高的培训。P162 A.创业培训 B.就业前培训 C.企业职工培训 D.职业技能培训 12、市场经济体制下劳动者“三结合”就业方针不包括(D)。P8 A.劳动部门介绍就业 B.自愿组织起来就业 C.自谋职业 D.国家统包分配 13、外国人在中国就业实行(A)制度。P89 A.就业许可证 B.职业资格证 C.技术等级证

00165 劳动就业概论2016年10月真题 及答案

2016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劳动就业概论试卷 (课程代码00165)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关于素质,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C 】 A.素质是教化的结果 B.素质是自身努力的结果 C.素质是先天形成的 D.素质是一种比较稳定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品质 2.可以判断一个人的能力优劣势与成功发展的可能性,为个人职业设计与开发提供科学依 据的是 【 A 】 A.职业测验 B.职业选择 C.职业类别 D.职业技术3.下列职业性格类型,适合从事的职业是秘书、翻译、办公室职员等的是 【 B 】 A.独立型 B.服从型 C.协作型 D.变化型 4.从事理科研究需要从业人员具有的计算能力和空间想象力等,属于从业人员应具备的 【 C 】 A.一般能力 B.心理能力 C.特殊能力 D.组织能力5.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目标指向和皈依是 【 D 】 A.诚实守信 B.爱岗敬业 C.办事公道 D.服务群众6.涉及3—7年内职业目标和任务的职业生涯规划是 【 A 】 A.人生规划 B.长期规划 C.中期规划D.短期规划 7.橱窗分析法中,“公共面孔”用 表示 【 A 】 A.窗1 B.窗2 C.窗3 D.窗4 8.要考查求职者的协调组织能力时,可选择的较好方法是 【 C 】 A.“文件筐”测试 B.笔试 C.无领导小组讨论 D.想象能力测试 9.实现择业理想的“资本”和“第一推动力”是 【 D 】 A.观察力 B.识别力 C.思考力 D.竞争实力 10.根据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外在表现形式,可将大学生就业市场分为 【 C 】

4月浙江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劳动就业概论试题及答案解析

浙江省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劳动就业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165 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劳动竞争 2.失业 3.复杂劳动 4.评价中心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1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劳动力供给有三个组成部分,分别为:劳动力数量、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劳动力市场歧视最主要的表现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3.求职信一般有标题、称呼、正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个部分组成。 4.就业信息分析主要是指信息的信度分析、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5.单独面试可以分为___________面试和___________面试两种。 三、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选项中关于劳动协作的分类描述不正确的是( ) A.自愿协作与非自愿协作 B.一般协作与特殊协作 C.直接协作与间接协作 D.有组织协作与非组织协作 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劳动行为动机系统所包含的因素的是( ) A.结果 B.需要 C.动机 D.目标 3.在劳动行为的行动系统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 ) A.劳动计划 B.劳动准备 C.劳动行动方式 D.劳动实施 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劳动力特征的描述是( ) A.自然性特征 B.外显性特征 C.可教化性特征 D.开发的双重性特征 5.下列公式中正确的是( ) A.劳动力人口率=%总人口数 劳动适龄人口数100

劳动就业概论

劳动就业概论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大学生就业分析 院系:社会事业学院 专业:劳动与社会保障 学号:0918224051 姓名:王珂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大学生的就业分析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和劳动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通过分析当前高等院校在劳动和社会保障人才培养模式上存在的问题,根据当前的社会需要,指出确立以就业导向的劳动和社会保障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在定位培养目标、进行有特色的课程设置、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以及鼓励学生参加相关资格考核等方面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劳动和社会保障就业人才培养模式劳动力市场 一、劳动与社会保障的专业特点与概述 社会保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它是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化解个人的社会风险、缩小贫富差距、保障社会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和解除在职职工养老、医疗的后顾之忧。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经济转轨、社会转型,原来由企业承担的一些社会功能逐步走向了社会化。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了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四个部分,其中,社会保险又包括了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五大险种,在具体些说,养老保险又分为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三个层次,医疗保险分为基本医疗保险、补充医疗保险和大病统筹保险等内容。而且城乡实施了不同的医疗制度。 劳动和社会保障学科是公共管理学科下的二级学科,是教育部1998年在新修订的《普通高等院校本科专业目录》中新增设的专业。该专业设立时间虽晚,但发展速度很快,到目前为止,全国开设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高校已有100多所,这充分表明我国这方面人才供求不均,加强这方面人才培养刻不容缓,它是一门新兴学科,也是一门交叉学科,学科内容涉及到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人口学等学科知识,学科发展需要更多的相关学科知识支撑;劳动和社会保障专业同时也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专业,专业建设需要更多的实践实习环节作支撑,需要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培养路线。具有特点如下: 1、劳动和社会保障专业主要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具有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熟练掌握劳动与社会保障管理理论知识和法律、政策,充分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和劳动力市场机制,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应用型、复合型的劳动与社会保障事业管理的专门人才。 2、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学习、研究以市场为基础配置劳动力资源以及对社会就业进行管理、调控的理论和方法;学习、研究社会保

2015就业与培训模拟试题二及答案

模拟试卷二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的就业者不包括()A、家庭主妇;B、农村从业人员;C、现役军人;D、私营业主。 2、青年失业者是指()岁未能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A、16—25;B、26—50;C、26—45;D、18—59。 3、市场经济体制下劳动者“三结合”就业方针不包括()。A、劳动部门介绍就业B自愿组织起来就业、C、自谋职业D、国家统包分配。 4、在2005年前,总体上讲,我国人口结构属于()。A、年轻型;B、老龄型;C、均衡型;D、下降型。 5、据统计,一个国家的人均国民收入超过()美元时,第三产业在就业人口中的比重超过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之和。 A、1000; B、500—1000; C、3000; D、5000。 6、在某一组织内,为了合理地使用和开发劳动力,对劳动力所做出的结构性调整是()。 A、劳动力职位流动; B、劳动力跨国流动; C、劳动力城乡流动; D、劳动力跨行业流动。 7、1909年,英国政府通过了(),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批国立职业介绍机构。 A、《职业介绍法》; B、《职业分类大典》; C、《企业职工培训规定》; D、《职业选择法》。 8、对求职登记6个月以上的求职者,应进一步帮助其修改并实施()。A、就业培训;B、职业介绍;C、确认登记;D、就业计划。 9、ISVD是指( )。A、职业指导决策信息系统;B、教育和职业探索系统;C、计算机职业信息系统;D、指导和信息系统。 10、1927年中华职业教育社创办了我国第一个为社会服务的组织()。 A、北京职业指导所; B、上海职业指导所; C、北京职业介绍所; D、上海职业介绍所。 11、职业指导人员技术等级分为四级,职业指导师是国家职业资格技术(B )级。A、1;B、2;C、3;D、4。 12、发达国家的社区服务从业人员约占总人口的(),而我国只有不到4%。 A、20%--30%; B、10%--20%; C、15%---25%; D、30%以上。 13、农村劳动力就地安置的渠道不包括()。A、农林牧渔业;B、乡镇企业;C、个体私营企业;D、政府开办福利企业。 14、()是农村就业和城市就业的结合点,对于促进我国的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A、流动就业; B、集中就业; C、分散就业; D、就地安置。 15、()人员工作在生产第一线,负责技术运用和现场实施。A、技术型;B、技能型;C、科学型;D、工程型。 16、清朝政府按照资本主义国家教育办学模式兴办的(),标志着我国技术学校的雏形,标志着职业技术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分离。 A、水师学堂; B、教会学校; C、实业学堂; D、实验技工学校。 17、企业职工培训的内容不包括()。A、技术等级培训B、岗位培训和练兵;C、转岗专业培训;D、就业前培训。 18、()是一种对具有创业条件和意向的人员,进行创业能力提高的培训。 A、创业培训; B、就业前培训; C、企业职工培训; D、职业技能培训。 19、按照我国《职业分类大典》的划分,下列职业中属于第一类职业的是()。A、事业单位负责人;B、军人;C、服务人员; D、专业技术人员。20、选出属于职业技能鉴定法规的一项()。 A、《职业教育法》; B、《职业技能鉴定规定》; C、《工人考核条例》; D、《职业资格证书规定》。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浙江2020年4月自考劳动就业概论试题及答案解析

浙江省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劳动就业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165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劳动是_______________特有的,为满足自身的物质和精神需要,有目的地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界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的一种改变自然物的_______________。 2.劳动力是指达到一定法律规定年龄的人在创造社会财富过程中支出的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的总和。 3.生产要素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相对概念,是指参与人类社会生产和经营活动的各种要素,包括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4.所谓失业,是指能够并愿意接受工作的适龄_______________人口,在一定时间内通过劳动力市场做过努力,仍得不到_______________的现象。 5.职业声望是指人们从其职业地位上所获得的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 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1.下列活动中不属于劳动的是()。 A.打扫卫生B.科学研究 C.睡觉D.盖房子 2.抽去了具体形式的一般人类劳动,就是(),它形成商品的价值。 A.具体劳动B.抽象劳动 C.简单劳动D.复杂劳动 3.下列不属于工作绩效评估的目的的是()。 A.获得人事决策信息 B.为职员提供反馈信息 C.发现组织中存在的问题 D.调查组织成员个人隐私 4.劳动力流动有多种类型,其中,劳动者在企业内部各工种、职位之间进行流动,是()。 A.岗位间流动B.企业间流动 C.地区间流动D.城乡流动 5.()是指当其他投入要素不变时,企业每增加一个单位劳动投入(或一个劳动力)所能增加的实物产出量。 A.劳动产量B.劳动边际产量 C.产量D.边际产量 1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